TWI502959B - 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與裝置 - Google Patents

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與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2959B
TWI502959B TW100127946A TW100127946A TWI502959B TW I502959 B TWI502959 B TW I502959B TW 100127946 A TW100127946 A TW 100127946A TW 100127946 A TW100127946 A TW 100127946A TW I502959 B TWI502959 B TW I5029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cture
compensation
pictures
sequence
dimensio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7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8977A (zh
Inventor
Chueh Pin Ko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TW100127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295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08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8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2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2959B/zh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Description

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與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三維動態影像,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與裝置。
目前三維顯示器已經成為流行趨勢,為了使三維顯示器發揮其特色,必須有三維動態影像。三維動態影像的原理是對同一物體產生視角稍有不同的左眼畫面(frame)和右眼畫面,讓觀賞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別觀看,利用兩眼的視差產生立體感。三維動態影像可來自攝影機錄製的真實影像或電腦繪製的數位影像,其擷取可分為同時擷取(simultaneous capture)和分時擷取(sequential capture)。同時擷取是指利用兩眼擷取法之類的技術同時擷取左眼畫面和右眼畫面。分時擷取是指先後擷取左眼畫面和右眼畫面,而非同時擷取。
三維動態影像的擷取有同時和分時兩種,三維顯示器的顯示方式也有同時和分時兩種。例如被動偏光式(passive polarizer)、格柵式(barrier)、柱狀稜鏡式(lenticular)、以及液晶透鏡式(liquid crystal lens)的三維顯示器都是同時顯示左眼畫面和右眼畫面。另一方面,快門式(shutter)、主動偏光式(active polarizer)、數位光處理式(Digital Light Processing)、以及直接背光式(direct backlight)的三維顯示器則是交替顯示左眼畫面和右眼畫面。
如果將同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輸入同時顯示的三維顯示器,或將分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輸入分時顯示的三維顯示器,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如果將同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輸入分時顯示的三維顯示器,因為分時顯示的三維顯示器會將同時擷取的兩眼畫面錯開顯示,會造成顯示器無法還原當初的擷取的畫面內容而使觀賞者感受到三維物體移動的不連續、閃爍和抖動等問題。同理,如果將分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輸入同時顯示的三維顯示器,因為同時顯示的三維顯示器會將有時間差的兩眼畫面同時顯示,也會造成上述的不連續、閃爍和抖動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會降低三維動態影像的顯示品質,讓觀賞者不舒適。
本發明提供一種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與裝置,可以在三維動態影像的擷取和三維顯示器的顯示不一致時,將三維動態影像轉換為符合三維顯示器的顯示方式,以避免上述的顯示品質問題。
本發明提出一種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在一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一畫面序列,此畫面序列包括供一觀賞者的左眼和右眼其中之一觀看的多個連續畫面。為上述畫面序列的每一畫面產生對應的一補償畫面,其中每一上述補償畫面為將上述畫面序列中對應該畫面的一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一預設內插(interpolation)演算法或一預設外推(extrapolation)演算法而產生。在三維動態影像中,以上述多個補償畫面取代上述畫面序列,其中每一上述補償畫面取代對應的該畫面。
本發明另提出一種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包括一記憶體以及一處理器。此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執行上述的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其中,處理器在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一畫面序列,此畫面序列包括供觀賞者的左眼和右眼其中之一觀看的多個連續畫面。處理器為畫面序列的每一畫面產生對應的補償畫面,並將上述多個補償畫面存入記憶體。每一上述補償畫面為將畫面序列中對應該畫面的一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一預設內插演算法或一預設外推演算法而產生。處理器在三維動態影像中,以儲存在記憶體的上述多個補償畫面取代上述畫面序列,其中每一上述補償畫面取代對應的該畫面。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140的示意圖。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140包括比較單元150和補償單元160,補償單元160包括處理器162和記憶體164。
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140執行如圖2所示的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首先,比較單元150接收三維動態影像120並判斷三維動態影像120的擷取方式和三維顯示裝置180的顯示方式是否一致(步驟210)。也就是判斷三維動態影像120的擷取方式和三維顯示裝置180的顯示方式是否都是同時,或都是分時。三維顯示裝置180可以是三維電視、三維顯示器、三維投影機、或其他能顯示三維影像的裝置。
比較單元150可根據三維動態影像120的擷取設備、擷取頻率、記錄媒體、或傳輸介面等資訊來判斷三維動態影像120為同時擷取或分時擷取。例如,若三維動態影像120來自三維攝影機,則大多為同時擷取,若來自電腦遊戲,則大多為分時擷取。若三維動態影像120的擷取頻率為60 Hz,則可判定為同時擷取,若擷取頻率為120 Hz或240 Hz,則可判定為分時擷取。如果三維動態影像120是記錄在光碟上,或來自光碟機介面,這樣的影像大多是電影,所以可判定為同時擷取。以上判斷所需的資訊可由比較單元150自動偵測,或取自三維動態影像120內含的資訊欄位。此外,也可以由使用者直接設定上述判斷所需的資訊,或直接設定三維動態影像120的擷取方式。
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140可以內建於三維顯示裝置180之中,在此情況下,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140必然知悉三維顯示裝置180的顯示方式。另一方面,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140也可以是位於三維顯示裝置180之外的獨立裝置,例如個人電腦或其他具有影像處理能力的硬體裝置。在此情況下,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140可自動偵測三維顯示裝置180的顯示方式,或由使用者為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140設定三維顯示裝置180的顯示方式。
如果步驟210的判斷結果是兩者不一致,也就是三維動態影像120為同時擷取而且三維顯示裝置180為分時顯示,或三維動態影像120為分時擷取而且三維顯示裝置180為同時顯示,則比較單元150將三維動態影像120提供至處理器162。三維動態影像120包括一個左眼畫面序列和一個右眼畫面序列,左眼畫面序列由供觀賞者的左眼觀看的多個連續畫面組成,右眼畫面序列由供觀賞者的右眼觀看的多個連續畫面組成。處理器162在三維動態影像120中選取左眼畫面序列和右眼畫面序列其中之一以進行補償(步驟220)。由後面的範例和詳細說明可知,無論選取其中哪一個畫面序列,最後都可以將三維動態影像120轉換為符合三維顯示裝置180的顯示方式。
接下來,處理器162為被選取的畫面序列的每一畫面產生對應的一個補償畫面,並將上述的補償畫面全部存入記憶體164(步驟230)。其中每一個補償畫面都是將被選取的畫面序列中對應該畫面的一個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或外推演算法而產生。
接下來,處理器162在三維動態影像120中,以儲存在記憶體164的上述多個補償畫面取代上述畫面序列,其中每一個補償畫面取代該補償畫面所對應的原始畫面(步驟240)。此時三維動態影像120已經從不符合三維顯示裝置180的顯示方式轉換為符合三維顯示裝置180的顯示方式。然後處理器162將三維動態影像120提供至三維顯示裝置180(步驟250)。為了方便三維顯示裝置180接收三維動態影像120,在處理器162以上述多個補償畫面取代上述畫面序列之後,三維動態影像120的格式可維持不變。
如果步驟210的判斷結果是兩者一致,則三維顯示裝置180可直接顯示三維動態影像120,因此比較單元150直接將三維動態影像120提供至三維顯示裝置180。此時處理器162不會以補償畫面取代畫面序列。
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140除了依照圖2流程自動偵測是否對三維動態影像進行補償以外,也可以由使用者設定是否對三維動態影像進行補償。例如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140可提供按鍵或開關之類的切換介面,供使用者選擇是否進行補償。
處理器162在步驟220選取要補償的畫面序列時,也必須得知三維動態影像的格式,才能正確擷取被選取的畫面序列的每一個畫面,以產生補償畫面。本實施例的三維動態影像的各種格式分別繪示於圖3A至圖3F。
圖3A繪示同時擷取的上下並列格式(top and bottom)的三維動態影像,其中字母L、R分別表示左眼畫面序列和右眼畫面序列。L1至L3是左眼畫面序列的三個連續畫面,R1至R3是右眼畫面序列的三個連續畫面,字母L、R後面的數字是每個畫面的顯示順序值,順序值越小的畫面越先顯示。由於三維動態影像是同時擷取,每個順序值各對應一個左眼畫面和一個右眼畫面。如圖3A所示,上下並列格式是將每一組左右眼畫面以上下並列的方式合併成一個區塊。
圖3B繪示分時擷取的左右並列格式(side by side)的三維動態影像。由於三維動態影像是分時擷取,其中每個畫面的順序值各不相同。如圖3B所示,左右並列格式是將每一組左右眼畫面以左右並列的方式合併成一個區塊。
圖3C繪示同時擷取的棋盤格式(checkerboard)的三維動態影像。如圖3C所示,棋盤格式是將每一組左右眼畫面各分為多個小塊,以棋盤交錯的方式合併成一個區塊。
圖3D繪示同時擷取的畫面包裝格式(frame-packing)的三維動態影像。如圖3D所示,畫面格式是將每一個畫面獨立為一個區塊,左眼畫面和右眼畫面交錯排列。
圖3E繪示同時擷取的列交錯格式(row interleave)的三維動態影像。如圖3E所示,列交錯格式是將每一組左右眼畫面各分解為多條水平線,以交錯排列的方式合併成一個區塊。
圖3F繪示分時擷取的行交錯格式(column interleave)的三維動態影像。如圖3F所示,行交錯格式是將每一組左右眼畫面各分解為多條垂直線,以交錯排列的方式合併成一個區塊。
三維動態影像牽涉到多種硬體設備和多種標準,所以可能具有多種格式,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140必須能判斷三維動態影像的格式,才能得知用以產生補償畫面的畫面資料位置。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140可自行辨認三維動態影像的格式,或從三維動態影像內含的資訊欄位獲取其格式。
圖4是圖2的步驟230的產生補償畫面的方法流程圖。處理器162對於在步驟220選取的畫面序列其中的每一個畫面(以下稱為目前畫面)執行圖4流程。處理器162主要是根據目前畫面所對應的補償畫面在畫面序列中的顯示順序,在上述畫面序列中選取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以產生目前畫面的補償畫面。
以下說明圖4流程。首先,處理器162檢查若依照顯示順序將目前畫面所對應的補償畫面排入被選取的畫面序列時,該補償畫面在畫面序列中的前一畫面和後一畫面是否皆存在(步驟410)。如果上述的前一畫面和後一畫面皆存在,接下來,處理器162檢查前一畫面和後一畫面的一個差異值是否小於一個預設臨界值(步驟420)。如果是,則處理器162將被選取的畫面序列中以該補償畫面為中心而且不包括該補償畫面的上述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該補償畫面(步驟430)。處理器162可根據前一畫面的每一畫素以及後一畫面的每一畫素,使用預設函數來計算上述差異值。例如,上述差異值可以是上述的前一畫面和後一畫面的絕對差值總和(SAD: sum of absolute differences)。
圖5A至圖5D是步驟430的產生補償畫面的範例。首先,圖5A是在上下並列格式的同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左眼畫面序列的範例。其中的「原始」表示剛輸入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140的三維動態影像120。「選取」表示在步驟220被選取的畫面序列。「產生」表示在步驟230產生的補償畫面。「取代」表示步驟240之後的三維動態影像120,其中被選取的畫面序列已經完全被補償畫面取代。以下的範例圖式都採用同樣的表達方式,不再贅述。
為了將同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轉換為分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圖5A的每一個補償畫面的顯示順序必須比對應的左眼畫面提前0.5單位,其顯示順序才能在兩個連續的右眼畫面之間。其中左眼畫面L2的補償畫面是L1.5,若依照顯示順序將補償畫面L1.5排入被選取的左眼畫面序列,補償畫面L1.5在左眼畫面序列中的前一畫面L1和後一畫面L2皆存在(步驟410)。在此範例中,前一畫面L1和後一畫面L2的差異值小於預設臨界值(步驟420)。本實施例的用來產生補償畫面的連續畫面數量為二。因此,處理器162將以補償畫面L1.5為中心的兩個連續左眼畫面L1和L2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L1.5(步驟430)。同理,處理器162將左眼畫面L2和L3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L2.5,將左眼畫面L3和L4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L3.5。補償畫面L0.5必須在步驟450以外推方式產生,後面會有詳細說明。
在步驟240,處理器162用每一個補償畫面取代其對應的左眼畫面,就能得到轉換後的相同格式的三維動態影像。如圖5A所示,此時的三維動態影像已經從同時擷取轉換為分時擷取,其中左眼畫面和右眼畫面的顯示順序是交替排列。
圖5B的範例和圖5A的差別是改為選取右眼畫面序列以進行補償。為了將同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轉換為分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圖5B的每一個補償畫面的顯示順序必須比對應的右眼畫面延遲0.5單位,其顯示順序才能在兩個連續的左眼畫面之間。處理器162將以補償畫面R1.5為中心的兩個連續右眼畫面R1和R2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R1.5。同理,處理器162將右眼畫面R2和R3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R2.5,將右眼畫面R3和R4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R3.5。補償畫面R4.5必須在步驟450以外推方式產生,後面會有詳細說明。
圖5C是在左右並列格式的分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左眼畫面序列的範例。為了將分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轉換為同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圖5C的每一個補償畫面的顯示順序必須比對應的左眼畫面延遲1單位,其顯示順序才能和對應的右眼畫面配對。處理器162將左眼畫面L1和L3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L2,將左眼畫面L3和L5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L4,將左眼畫面L5和L7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L6。
在步驟240,處理器162用每一個補償畫面取代其對應的左眼畫面,就能得到轉換後的相同格式的三維動態影像。如圖5C所示,此時的三維動態影像已經從分時擷取轉換為同時擷取,其中左眼畫面和右眼畫面的顯示順序是成對排列。
圖5D的範例和圖5C的差別是改為選取右眼畫面序列以進行補償。為了將分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轉換為同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圖5D的每一個補償畫面的顯示順序必須比對應的右眼畫面提前1單位,其顯示順序才能和對應的左眼畫面配對。處理器162將以補償畫面R3為中心的兩個連續右眼畫面R2和R4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R3。同理,處理器162將右眼畫面R4和R6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R5,將右眼畫面R6和R8輸入預設的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R7。
回到圖4的步驟420,如果上述的前一畫面和後一畫面的差異值大於臨界值,則處理器162將被選取的畫面序列中在前緊鄰該補償畫面的上述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或在後緊鄰該補償畫面的上述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該補償畫面(步驟440)。
步驟420是為了檢查三維動態影像的畫面是否有巨大變化。當畫面相對穩定時,例如三維動態影像是在同一個鏡頭或同一個場景擷取時,上述的前一畫面和後一畫面的差異值會小於臨界值,可以在步驟430用內插演算法產生正確的補償畫面。但如果畫面有巨大變化,例如場景從戶外山景切換到室內環境時,盲目地使用內插演算法必然產生錯誤而雜亂的補償畫面。在此情況下,上述的前一畫面和後一畫面的差異值會大於臨界值,流程會進入步驟440,將戶外山景的連續畫面輸入外推演算法以產生戶外山景的補償畫面,或將室內環境的連續畫面輸入外推演算法以產生室內環境的補償畫面。
圖6A至圖6D是步驟440的產生補償畫面的範例。首先,圖6A是在畫面包裝格式的同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左眼畫面序列的範例。其中,補償畫面L2.5在左眼畫面序列中的前一畫面L2和後一畫面L3皆存在(步驟410)。但是在此範例中,前一畫面L2和後一畫面L3的差異值大於預設臨界值(步驟420)。於是處理器162將左眼畫面序列中在前緊鄰補償畫面L2.5的兩個連續左眼畫面L1和L2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L2.5(步驟440)。此外,處理器162也可以將左眼畫面序列中在後緊鄰補償畫面L2.5的兩個連續左眼畫面L3和L4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L2.5。
圖6B是在畫面包裝格式的同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右眼畫面序列的範例。其中,補償畫面R2.5在右眼畫面序列中的前一畫面R2和後一畫面R3皆存在(步驟410)。但是在此範例中,前一畫面R2和後一畫面R3的差異值大於預設臨界值(步驟420)。於是處理器162將右眼畫面序列中在後緊鄰補償畫面R2.5的兩個連續右眼畫面R3和R4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R2.5(步驟440)。此外,處理器162也可以將右眼畫面序列中在前緊鄰補償畫面R2.5的兩個連續右眼畫面R1和R2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R2.5。
圖6C是在畫面包裝格式的分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左眼畫面序列的範例。其中,由於補償畫面L4在左眼畫面序列中的前一畫面L3和後一畫面L5的差異值大於預設臨界值。於是處理器162將左眼畫面序列中在前緊鄰補償畫面L4的兩個連續左眼畫面L1和L3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L4。此外,處理器162也可以將左眼畫面序列中在後緊鄰補償畫面L4的兩個連續左眼畫面L5和L7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L4。
圖6D是在畫面包裝格式的分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右眼畫面序列的範例。其中,由於補償畫面R5在右眼畫面序列中的前一畫面R4和後一畫面R6的差異值大於預設臨界值。於是處理器162將右眼畫面序列中在後緊鄰補償畫面R5的兩個連續右眼畫面R6和R8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R5。此外,處理器162也可以將右眼畫面序列中在前緊鄰補償畫面R5的兩個連續右眼畫面R2和R4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R5。
回到圖4的步驟410,若目前畫面的補償畫面在被選取的畫面序列中的前一畫面和後一畫面並非都存在,這情況表示該補償畫面的顯示順序位在被選取的畫面序列的最前方或最後方,則處理器162將被選取的畫面序列中緊鄰該補償畫面的上述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該補償畫面(步驟450)。
圖7A至圖7D是步驟450的產生補償畫面的範例。首先,圖7A是在棋盤格式的同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左眼畫面序列的範例。其中,補償畫面L0.5的顯示順序位在被選取的左眼畫面序列的最前方(步驟410),因此處理器162將左眼畫面序列中緊鄰補償畫面L0.5的兩個左眼連續畫面L1和L2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L0.5(步驟450)。
圖7B是在棋盤格式的同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右眼畫面序列的範例。其中,補償畫面R4.5的顯示順序位在被選取的右眼畫面序列的最後方,因此處理器162將右眼畫面序列中緊鄰補償畫面R4.5的兩個右眼連續畫面R3和R4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R4.5。
圖7C是在列交錯格式的分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右眼畫面序列的範例。其中,補償畫面R1的顯示順序位在被選取的右眼畫面序列的最前方,因此處理器162將右眼畫面序列中緊鄰補償畫面R1的兩個右眼連續畫面R2和R4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R1。
圖7D是在列交錯格式的分時擷取的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左眼畫面序列的範例。其中,補償畫面L8的顯示順序位在被選取的左眼畫面序列的最後方,因此處理器162將左眼畫面序列中緊鄰補償畫面L8的兩個左眼連續畫面L5和L7輸入預設的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補償畫面L8。
以上的預設內插演算法和預設外推演算法可以採用現有的各種視訊畫面內插演算法和外推演算法。本實施例的預設演算法利用被選取的左眼或右眼畫面序列中的二個連續畫面來產生補償畫面,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採用更複雜的內插或外推演算法,利用被選取的左眼或右眼畫面序列中的四個、六個、或更多連續畫面來產生補償畫面。
綜上所述,本發明可自動判斷三維動態影像的擷取方式和三維顯示裝置的顯示方式是否一致。若兩者不一致,本發明可將三維動態影像轉換為符合三維顯示裝置的顯示方式,以避免顯示時的不連續、閃爍、抖動和三維效果不佳等問題,提高觀賞者的舒適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20...三維動態影像
140...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
150...比較單元
160...補償單元
162...處理器
164...記憶體
180...三維顯示裝置
210~250、410~450...流程步驟
L1~L8...三維動態影像的左眼畫面序列與其補償畫面
R1~R8...三維動態影像的右眼畫面序列與其補償畫面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的流程圖。
圖3A至圖3F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三維動態影像格式的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產生補償畫面的方法流程圖。
圖5A至圖5D、圖6A至圖6D、以及圖7A至圖7D各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的示意圖。
210~250...流程步驟

Claims (14)

  1. 一種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包括:判斷是否一三維動態影像為同時擷取而且一三維顯示裝置為分時顯示或該三維動態影像為分時擷取而且該三維顯示裝置為同時顯示;在該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一畫面序列,其中該畫面序列包括供一觀賞者的左眼和右眼其中之一觀看的多個連續畫面;為該畫面序列的每一畫面產生對應的一補償畫面,其中每一上述補償畫面為將該畫面序列中對應該畫面的一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一預設內插演算法或一預設外推演算法而產生;以及在該三維動態影像中,以上述多個補償畫面取代該畫面序列,其中每一上述補償畫面取代對應的該畫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若上述判斷的結果為是,則以上述多個補償畫面取代該畫面序列,然後將該三維動態影像提供至該三維顯示裝置;以及若上述判斷的結果為否,則不以上述多個補償畫面取代該畫面序列,直接將該三維動態影像提供至該三維顯示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根據該三維動態影像的擷取設備、擷取頻率、記錄媒體、傳輸介面、或該三維動態影像內含的資訊來判斷該三 維動態影像為同時擷取或分時擷取。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對於該畫面序列的每一畫面更包括:根據該畫面所對應的該補償畫面在該畫面序列中的顯示順序,選取用以產生該補償畫面的該預設數量的上述多個連續畫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對於該畫面序列的每一畫面更包括:若依照顯示順序將該畫面所對應的該補償畫面排入該畫面序列時,該補償畫面在該畫面序列中的前一畫面和後一畫面皆存在,而且該前一畫面和該後一畫面的一差異值小於一臨界值,則將該畫面序列中以該補償畫面為中心而且不包括該補償畫面的該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該預設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該補償畫面;若該前一畫面和該後一畫面皆存在,而且該差異值大於該臨界值,則將該畫面序列中在前緊鄰該補償畫面或在後緊鄰該補償畫面的該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該預設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該補償畫面;以及若該補償畫面的顯示順序位在該畫面序列的最前方或最後方,則將該畫面序列中緊鄰該補償畫面的該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該預設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該補償畫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根據該前一畫面的每一畫素以及該後一畫面的每一 畫素,使用一預設函數計算該差異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以上述多個補償畫面取代該畫面序列之後,該三維動態影像的格式維持不變。
  8. 一種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包括:一記憶體;一比較單元,判斷是否一三維動態影像為同時擷取而且一三維顯示裝置為分時顯示或該三維動態影像為分時擷取而且該三維顯示裝置為同時顯示;以及一處理器,在該三維動態影像中選取一畫面序列,其中該畫面序列包括供一觀賞者的左眼和右眼其中之一觀看的多個連續畫面;該處理器為該畫面序列的每一畫面產生對應的一補償畫面,並將上述多個補償畫面存入該記憶體,其中每一上述補償畫面為將該畫面序列中對應該畫面的一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一預設內插演算法或一預設外推演算法而產生;該處理器在該三維動態影像中,以儲存在該記憶體的上述多個補償畫面取代該畫面序列,其中每一上述補償畫面取代對應的該畫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其中若上述判斷的結果為是,則該比較單元將該三維動態影像提供至該處理器,該處理器以上述多個補償畫面取代該畫面序列,然後將該三維動態影像提供至該三維顯示裝置;若上述判斷的結果為否,則該比較單元直接將該三維動態影像提供至該三維顯示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其中該比較單元根據該三維動態影像的擷取設備、擷取頻率、記錄媒體、傳輸介面、或該三維動態影像內含的資訊來判斷該三維動態影像為同時擷取或分時擷取。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其中對於該畫面序列的每一畫面,該處理器根據該畫面所對應的該補償畫面在該畫面序列中的顯示順序,選取用以產生該補償畫面的該預設數量的上述多個連續畫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其中對於該畫面序列的每一畫面,若依照顯示順序將該畫面所對應的該補償畫面排入該畫面序列時,該補償畫面在該畫面序列中的前一畫面和後一畫面皆存在,而且該前一畫面和該後一畫面的一差異值小於一臨界值,則該處理器將該畫面序列中以該補償畫面為中心而且不包括該補償畫面的該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該預設內插演算法以產生該補償畫面;若該前一畫面和該後一畫面皆存在,而且該差異值大於該臨界值,則該處理器將該畫面序列中在前緊鄰該補償畫面或在後緊鄰該補償畫面的該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該預設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該補償畫面;若該補償畫面的顯示順序位在該畫面序列的最前方或最後方,則該處理器將該畫面序列中緊鄰該補償畫面的該預設數量的多個連續畫面輸入該預設外推演算法以產生該補償畫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根據該前一畫面的每一畫素以及該後一畫面的每一畫素,使用一預設函數計算該差異值。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三維動態影像補償裝置,其中在該處理器以上述多個補償畫面取代該畫面序列之後,該三維動態影像的格式維持不變。
TW100127946A 2011-08-05 2011-08-05 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與裝置 TWI502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7946A TWI502959B (zh) 2011-08-05 2011-08-05 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與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7946A TWI502959B (zh) 2011-08-05 2011-08-05 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與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8977A TW201308977A (zh) 2013-02-16
TWI502959B true TWI502959B (zh) 2015-10-01

Family

ID=48170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7946A TWI502959B (zh) 2011-08-05 2011-08-05 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與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029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3325B (zh) * 2013-03-08 2015-12-11 Silicon Integrated Sys Corp 影像補償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4954A (zh) * 2009-06-17 2010-12-22 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及其控制程序
US20110058016A1 (en) * 2009-09-04 2011-03-10 Samir Hulyalkar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2d/3d video
CN102131058A (zh) * 2011-04-12 2011-07-20 上海理滋芯片设计有限公司 高清数字视频帧速率变换处理模块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4954A (zh) * 2009-06-17 2010-12-22 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及其控制程序
US20110058016A1 (en) * 2009-09-04 2011-03-10 Samir Hulyalkar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2d/3d video
CN102131058A (zh) * 2011-04-12 2011-07-20 上海理滋芯片设计有限公司 高清数字视频帧速率变换处理模块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8977A (zh) 201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32888B2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US8581967B2 (en) Three-dimensional (3D) display method and system
JP5849811B2 (ja) 裸眼立体視用映像データ生成方法
US8723920B1 (en) Encoding process for multidimensional display
JP2012015774A (ja) 立体視映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立体視映像処理方法
TWI428007B (zh) 視訊處理裝置及方法
TWI502958B (zh) 立體影像顯示裝置及其方法
TWI432013B (zh) 立體影像顯示方法及影像時序控制器
JP4748251B2 (ja) 映像変換方法および映像変換装置
JP2011211450A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立体映像撮像装置および立体映像表示方法
WO2013108285A1 (ja) 画像記録装置、立体画像再生装置、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立体画像再生方法
EP2466362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tereoscopic image
JP539687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方法
TW201505419A (zh) 改善祼眼3d顯示器串擾的方法及祼眼3d顯示器
JP608938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TWI502959B (zh) 三維動態影像補償方法與裝置
US9113140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interpolated frame with parallax and motion vector
US8953018B2 (en) Generation and display of stereoscopic images
CN102868904A (zh) 立体图像显示方法及图像时序控制器
JP5700998B2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TWI499279B (zh) 影像處理裝置及其方法
WO2011114767A1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立体画像撮像装置、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遊技装置、記録媒体および立体画像の伝送方法
WO2024093893A1 (zh) 空间现实显示方法、空间现实显示系统以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1146869A (ja) 映像視聴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082698A (ja) 画像生成装置、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