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1479B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1479B
TWI501479B TW101118868A TW101118868A TWI501479B TW I501479 B TWI501479 B TW I501479B TW 101118868 A TW101118868 A TW 101118868A TW 101118868 A TW101118868 A TW 101118868A TW I501479 B TWI501479 B TW I5014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talk
electrical connector
shield
boundary
electr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8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0795A (zh
Inventor
Jason J Ellison
Original Assignee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filed Critical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Publication of TW201310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0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1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14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64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adding capacitive elements
    • H01R13/6466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adding capacitive elements on substrate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01R13/6586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for separating multiple connector modules
    • H01R13/6587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for separating multiple connector modules for mounting on PCB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電連接器通常包含承載電觸點之外殼。電觸點定義:配合端,其定義一配合界面;及對置安裝端,其分別定義電連接器之一安裝界面。當透過電觸點傳輸信號時,在一個別電觸點中產生之電磁場可(舉例而言)藉由減小串擾來減小至由相鄰電觸點載送之信號中之干擾,藉此影響電連接器之總體效能。
例如,參考圖1,可根據2010年2月26日之SFF-8642規範2.7版將一電總成10經組態為一典型工業標準CXP電總成,該規範之全部揭示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所圖解說明之電總成10可包含:一基板,諸如一印刷電路板12;一電連接器總成14,其經組態以安裝至印刷電路板12;及一互補電組件,諸如可係經屏蔽的且可係一電纜連接器之一互補電連接器16。互補電連接器16經組態以配合至經屏蔽電連接器總成14,以使得經屏蔽電連接器總成14將互補電連接器16置於與印刷電路板12電連通。可根據2010年2月26日之SFF-8642規範2.7版組態印刷電路板12、經屏蔽電連接器總成14及互補電連接器16中之每一者。
然而,在操作中,所圖解說明之工業標準CXP電總成之電連接器總成14可展現非所要電特性,例如在某些選擇諧振頻率(例如,Q諧振)下之高插入損耗。插入損耗可不利地影響電連接器總成14之電效能且因此影響電總成10之電效能,例如使電連接器總成14變得可略微在大約每秒10十 億位元(10 Gb/s)之資料傳送速率下操作且在大約每秒14十億位元(14 Gb/s)之資料傳送速率下實質上不起作用。
根據一實施例,一種電連接器包含一連接器外殼。該電連接器進一步包含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信號觸點。該複數個信號觸點中之每一者定義一配合端、一對置安裝端及自該配合端延伸至該安裝端之一中間部分。該電連接器進一步包含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串擾屏蔽件。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具有定義一前邊界、一下部邊界及至少一個外邊界之一屏蔽主體。每一串擾屏蔽件包含自該前邊界延伸之複數個接地配合端及自該下部邊界延伸之複數個接地安裝端。每一串擾屏蔽件進一步包含實質上封圍該屏蔽主體之一外殼。
根據另一實施例,一種方法包含提供包含一連接器外殼、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信號觸點及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之一電連接器之步驟。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定義一各別第一屏蔽區。該方法進一步包含量測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該複數個信號觸點所展現之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之步驟。在該等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中之任一者不屬於約-30 dB至約-60 dB之一範圍內之情況下,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針對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至少一選擇者構造一替換屏蔽件以使得該替換屏蔽件定義不同於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該選擇者之該第一屏蔽區之一替換屏蔽區;及重複該等量測及構 造步驟直至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所展現之所有該等各別串擾諧振頻率實質上在約-30 dB至約-60 dB之該範圍內為止。
根據再一實施例,一種套組包含一第一電連接器,該第一電連接器包含一第一連接器外殼。該第一電連接器進一步包含由該第一連接器外殼支撐之第一複數個信號觸點。該第一複數個信號觸點中之每一者定義一配合端、一對置安裝端及自該配合端延伸至該安裝端之一中間部分。該第一電連接器進一步包含由該第一連接器外殼支撐之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該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具有定義一前邊界、一下部邊界及一外邊界之一屏蔽主體。該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包含自該前邊界延伸之複數個接地配合端及自該下部邊界延伸之複數個接地安裝端。該套組進一步包含一第二電連接器,該第二電連接器包含相同於該第一連接器外殼之一第二連接器外殼。該第二電連接器進一步包含相同於該第一複數個信號觸點之第二複數個信號觸點。該第二電連接器進一步包含由該第二連接器外殼支撐之第二複數個串擾屏蔽件。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具有定義一前邊界、一下部邊界及形狀不同於該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之該外邊界之一外邊界之一屏蔽主體,以使得該第二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定義不同於該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之彼等各別區之各別區。
根據再一實施例,一種最小化一電連接器中之諧振之方 法包含教示或提供包含一連接器外殼、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信號觸點及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之一電連接器之步驟。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定義一各別第一屏蔽區。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教示量測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該複數個信號觸點所展現之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之步驟之步驟。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教示以下步驟之步驟:在該等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中之任一者不屬於約-30 dB至約-60 dB之一範圍內之情況下,針對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至少一選擇者構造一替換屏蔽件,以使得該替換屏蔽件定義不同於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該選擇者之該第一屏蔽區之一替換屏蔽區。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教示重複該等量測及構造步驟直至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所展現之所有該等各別串擾諧振頻率實質上在約-30 dB至約-60 dB之該範圍內為止之步驟之步驟。
當連同附圖一起閱讀時,將更佳地理解以上發明內容以及對本申請案之實例性實施例之以下詳細闡述,其中在附圖中出於圖解說明之目的而展示實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理解,本申請案並不限於所展示之精確配置及工具。
最初,參考圖2至圖3,一電總成19可包含:一基板200,諸如一印刷電路板(PCB);及一電連接器總成100,其經組態以安裝至基板200以便將電連接器總成100置於與基板200電連通。電總成19可經組態以作為一CXP電總成操作。例如,電連接器總成100可經組態以配合至組態為 一CXP電組件之一互補電組件(例如互補電連接器16(參見圖1)),以使得互補電連接器16(參見圖1)可配合至電連接器總成100以使得電連接器總成100將互補電連接器16置於與基板200電連通。然而,應瞭解,可替代地以如所要之任何適合方式構造電總成19。例如,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可以如所要之任何適合方式構造電連接器總成100。
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電連接器總成100包含經組態以安裝至基板200之一電連接器102以便將電連接器102置於與基板200電連通。電連接器102可經組態以與一互補電組件(諸如互補電連接器16)配合以便將電連接器102置於與互補電連接器16電連通且因此與基板200電連通。
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電連接器102可構造為定義一配合界面108及實質上垂直於配合界面108定向之一安裝界面110之一直角連接器。安裝界面110可經組態以安裝至一下伏基板200(諸如基板200)上。配合界面108可經組態以與一互補電組件之一互補配合界面配合,該互補電組件經組態以配合至電連接器102,諸如互補電連接器16。舉例而言,互補電連接器16定義包括一對切換卡20之一配合界面18,切換卡20包含一第一切換卡20a及一第二切換卡20b。第一切換卡20a及第二切換卡20b中之每一者可組態為定義電連接至第一切換卡20a及第二切換卡20b之各別電跡線之各別複數個電接觸墊22的印刷電路板。此外,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配合界面108可包含第一容座凹窩108a及第二容座凹窩108b,其中第一容座凹窩108a可定位 為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保持第一切換卡20a之一上部容座凹窩且第二容座凹窩108b可定位為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保持第二切換卡20b之一下部容座凹窩。
電連接器總成100可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安裝至基板200之一導框架外殼104以使得導框架外殼104至少部分地封圍電連接器102。導框架外殼104可經組態以在將一互補電組件(諸如互補電連接器16)配合至電連接器102期間至少部分地接納或導引互補電連接器16。舉例而言,導框架外殼104可包含一容座凹窩105,容座凹窩105經組態以接納互補電連接器16之配合界面18及在將互補電連接器16配合至電連接器102時將第一切換卡20a及第二切換卡20b分別與第一容座凹窩108a及第二容座凹窩108b至少部分地對準。另外,導框架外殼104可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包圍電連接器102或該互補電組件中之至少一者或兩者。導框架外殼104可由任何適合介電或絕緣材料構造,諸如塑膠。電連接器總成100可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附接至導框架外殼104之一護罩106,護罩106經組態以屏蔽電連接器102或互補電連接器16中之至少一者或兩者(舉例而言)以免受在電總成19附近處之其他電組件所產生之電干擾。因此,電連接器總成100可係組態為一經屏蔽電連接器總成。護罩106可由任何適合材料構造,諸如金屬。
電連接器102可包含一介電或電絕緣連接器外殼112及由連接器外殼112支撐之複數個電觸點114。複數個電觸點114可包含各別複數個信號觸點116及接地觸點118。電連 接器102可包含由連接器外殼112支撐之複數個引線框架總成120。舉例而言,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電連接器102可包含可實質上相同地構造之複數個引線框架總成120,或者可包含各別複數個三種不同引線框架總成120,三種不同引線框架總成120包含組態為信號引線框架總成之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組態為信號引線框架總成之複數個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及組態為接地引線框架總成之複數個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複數個引線框架總成120中之每一者可包含承載複數個電觸點114中之各別者之一各別介電或電絕緣引線框架外殼122。例如,引線框架總成120中之每一者可係組態為其中將引線框架外殼122包覆成型至複數個電觸點114中之各別者上之一插入成型引線框架總成(IMLA)。另一選擇係,可將複數個電觸點114中之各別者縫合至引線框架外殼122中或以其他方式由引線框架外殼122支撐。電連接器102(例如引線框架總成120)可包含將複數個電觸點114中之個別者彼此電隔離之一介電材料,諸如空氣或塑膠。
現在參考圖5A至圖5B、圖6A至圖6B及圖7A至圖7B,每一引線框架總成120之引線框架外殼122包含一外殼主體124,外殼主體124定義:一前端124a,其在引線框架總成120係由連接器外殼112支撐時靠近電連接器102之配合界面108安置;一後端124b,其沿可定義一縱向方向L之一第一方向與前端124a隔開;一上部端124c;及一對置下部端124d,其在引線框架總成120係由連接器外殼112支撐時靠 近電連接器102之安裝界面110安置且沿可定義實質上垂直於縱向方向L延伸之一橫向方向T之一第二方向與上部端124c隔開;及對置第一側表面124e及第二側表面124f,其沿可定義實質上垂直於縱向方向L及橫向方向T兩者延伸之一側向方向A之一第三方向彼此間隔開。複數個引線框架總成120之引線框架外殼122可由如所要之任何適合介電或絕緣材料構造,例如塑膠。應瞭解,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縱向方向L及側向方向A皆係水平地定向,且橫向方向T係垂直地定向,但應瞭解,在使用期間電連接器總成100之定向可變化。除非本文中另外規定,否則術語「側向」、「側向地」、「縱向」、「縱向地」、「橫向」及「橫向地」係用來指定所參考之圖式中之垂直方向組件。
當各別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係由連接器外殼112支撐時,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中之每一者可經組態以附接至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一對應者。舉例而言,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中之每一者之各別引線框架外殼122可定義至少一個界面部件138,諸如經組態以與由複數個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每一者之各別引線框架外殼122定義之互補界面部件138接合之複數個界面部件138。然而,應瞭解,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及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可分別由連接器外殼112以如所要之任何方式支撐。
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界面部件138可係組態為自 外殼主體204延伸出(例如自外殼主體204之第二側表面204f延伸出)之至少一個柱140,諸如一對柱140。柱140可沿如所要之任何方向(諸如所圖解說明之側向方向A)自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外殼主體204延伸。界面部件138可係構造為由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外殼主體204定義之至少一個孔隙142,諸如一對孔隙142。例如,孔隙142可沿如所要之任何方向(諸如所圖解說明之側向方向A)延伸至外殼主體204之第一側表面204e中。孔隙142可經定大小以接納柱140以便將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彼此附接,以使得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沿側向方向A彼此毗鄰地安置。儘管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界面部件138係組態為柱140且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界面部件138可係組態為孔隙142,但應瞭解,可將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界面部件138組態為孔隙142且可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界面部件138組態為柱140。因此,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可定義將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彼此附接以使得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沿側向方向A彼此毗鄰地安置之各別界面部件。
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柱140可與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各別引線框架外殼122整合在一起且成單月。另一選擇係,柱140可係單獨的且可附接至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各別引線框架外殼122。孔隙142中 之每一者經定大小以接納柱140中之一對應者。應瞭解,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不限於所圖解說明之界面部件138,且可替代地用如所要之界面部件138之任何其他適合配置構造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各別引線框架外殼122。
現在參考圖4,基板200可包含一基板主體204,基板主體204定義:一前端204a;一後端204b,其沿縱向方向L與前端204a隔開;對置第一側204c及第二側204d,其沿側向方向A彼此間隔開;一上部表面204e;及一下部表面204f,其沿橫向方向T與上部表面204e隔開。基板200可進一步包含可由基板200(例如由基板主體204)支撐之至少一個(諸如複數個)導電元件。該等導電元件可電連接至穿過基板主體204或沿基板主體204之一或多個表面(諸如沿上部表面204e)路由之導電跡線。
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基板200包含呈複數個通孔206之形式之複數個導電元件,通孔206可係組態為沿橫向方向T延伸至基板主體204中(諸如延伸穿過基板主體204(例如延伸至上部表面204e中))之經電鍍穿通孔。複數個通孔206中之每一者可經組態以接納複數個電觸點114中之一各別者之一互補部分,藉此將複數個電觸點114中之該各別者置於與基板200電連通。複數個通孔206可包含成如所要之任何組合之電(例如導電)信號通孔208或電(例如導電)接地通孔210中之至少一者或兩者。
複數個通孔206可根據任何適合配置沿基板主體204之上 部表面204e安置,以使得複數個通孔206定義經組態以接納電連接器102之複數個電觸點114之一對應配置之一通孔佔用面積。該佔用面積之通孔206可沿實質上平行於縱向方向L延伸之一行方向C配置成若干行通孔206且沿實質上平行於側向方向A延伸之一列方向R配置成若干列通孔206。應瞭解,通孔206之該等行係沿列方向R彼此隔開且通孔206之該等列係沿行方向C彼此間隔開。該佔用面積可包含各別複數個電信號通孔208及電接地通孔210。
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通孔206可經配置以便定義一佔用面積,該佔用面積包含分別配置成在第一側204c與第二側204d之間自左至右跨越基板主體204之上部表面204e重複之一個三行圖案的電信號通孔208及電接地通孔210之各別行。根據所圖解說明之佔用面積,該重複圖案包含:通孔206之一第一行C1,其包含彼此實質上相等地隔開且沿行方向C相對於彼此在中心上對準之四個電接地通孔210;通孔206之一第二行C2,其包含彼此實質上相等地隔開且沿行方向C相對於彼此在中心上對準之四個電信號通孔208;及通孔206之一第三行C3,其包含彼此實質上相等地隔開且沿行方向C相對於彼此在中心上對準之四個電信號通孔208。通孔206之第一行C1、第二行C2及第三行C3係沿列方向R實質上相等地彼此間隔開。此外,每一行中之各別通孔206之間的間距分別針對第一行C1、第二行C2及第三行C3中之每一者實質上相等。
進一步根據所圖解說明之佔用面積,最接近基板主體 204之前端204a的通孔206之第一行C1之電接地通孔210之中心與前端204a隔開一第一距離D1。最接近前端204a的通孔206之第二行C2之電信號通孔208之中心與前端204a隔開短於第一距離D1之一第二距離D2,以使得通孔206之第二行C2之電信號通孔208係縱向地隔開於通孔206之第一行C1之對應電接地通孔210前方。最接近前端204a的通孔206之第三行C3之電信號通孔208之中心與前端204a隔開長於第一距離D1及第二距離D2兩者之一第三距離D3,以使得通孔206之第一行C1之電接地通孔210及通孔206之第二行C2之電信號通孔208係縱向地隔開於通孔206之第三行C3之對應電信號通孔208前方。
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包括通孔206之第一行C1、第二行C2及第三行C3之該三行圖案可分別在第一側204c與第二側204d之間自左至右跨越基板主體204之上部表面204e重複,以使得該佔用面積包含各自包含四個電信號通孔208之十四行電信號通孔208及各自包含四個電接地通孔210之七行電接地通孔210。關於此,所圖解說明之佔用面積包含二十一行通孔206,二十一行通孔206配置成分別在第一側204c與第二側204d之間自左至右跨越基板主體204之上部表面204e之一行電接地通孔210後續接著兩行電信號通孔208之一重複圖案。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二十一行通孔206中之每一者係沿列方向R實質上相等地彼此間隔開。進一步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該佔用面積包含八列電信號通孔208及四列電接地通孔210,其中電接地 通孔210中之每一列安置於電信號通孔208之一第一側面列與電信號通孔208之一第二側面列之間。關於此,所圖解說明之佔用面積包含十二列通孔206,十二列通孔206配置成分別在基板主體204之前端204a與後端204b之間自前至後跨越基板主體204之上部表面204e的兩列電信號通孔208與安置於該兩列電信號通孔208之間的一列電接地通孔210之一重複圖案。
現在參考圖5A至圖5C及圖6A至圖6C,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中之每一者包含一接觸主體,該接觸主體定義:一配合端128;一對置安裝端130,其與配合端128隔開;及一中間部分132,其自配合端128延伸至安裝端130。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中之每一者之中間部分132定義至少一個彎曲區域,以使得每一中間部分132可稱為在配合端128與安裝端130之間彎曲的。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中之每一者之配合端128定義沿側向方向A彼此間隔開之一對對置寬側134及沿橫向方向T彼此間隔開之一對對置邊緣136。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中之每一者之寬側134自對置邊緣136中之一第一者延伸至對置邊緣136中之另一者。類似地,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中之每一者之邊緣136自對置寬側134中之一第一者延伸至對置寬側134中之另一者。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中之每一者之配合端128可靠近配合界面108(例如實質上在配合界面108處)安置且可定義配合界面108之一各別部分。類似地,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中之每一者之安裝端130可靠近安裝界面110(例如實質 上在安裝界面110處)安置且可定義安裝界面110之一各別部分。
電連接器102可經組態以沿實質上平行於縱向方向L延伸之一配合方向M與一互補電組件(例如互補電連接器16)配合及不配合。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之配合端128實質上沿縱向方向L自引線框架外殼122中之各別者之前端124a向前延伸,且定義經組態以接納一互補電組件之互補電觸點之配合端以便電連接至該等互補電觸點之容座配合端128。舉例而言,當將互補電連接器16配合至電連接器102時,所圖解說明之容座配合端128中之各別者可經組態以與互補電連接器16之第一切換卡20a及第二切換卡20b之電接觸墊22中之對應者接觸,藉此將互補電連接器16置於與電連接器102電連通。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電接觸墊22係接納於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及第二對146之上部信號觸點116a與下部信號觸點116b之間,如下文更詳細地闡述。關於此,電連接器102(且特定而言配合界面108)可稱為與根據2010年2月26日之SFF-8642規範2.7版構造之互補電組件相容配合。
進一步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當將電連接器102安裝至基板200時,複數個信號觸點116可定義經組態以電連接至基板200之各別電跡線之安裝端130。例如,所圖解說明之安裝端130定義經組態以插入或壓配至基板200之複數個電信號通孔208中之各別者中之針眼壓配尾部。應瞭解,安裝端130不限於所圖解說明之壓配尾部,且安裝端 130可替代地組態為壓配尾部、表面安裝尾部或可熔元件(諸如焊料球)。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中之每一者之配合端128可自外殼主體124之前端124a沿縱向方向L向前突出,且安裝端130可自外殼主體124之下部端124d沿橫向方向T向下突出。
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每一者之各別信號觸點116可定義信號觸點116中之一第一或上部對144,以使得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之各別配合端128沿橫向方向T彼此間隔開以便定義配合界面108之第一容座凹窩108a之一各別部分。類似地,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每一者之各別信號觸點116可定義信號觸點116中之一第二或下部對146,以使得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二對146之各別配合端128沿橫向方向T彼此間隔開以便定義配合界面108之第二容座凹窩108b之一各別部分。
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及第二對146中之每一者可定義一第一或上部信號觸點116a及比第一或上部信號觸點116a更接近安裝界面110安置之一第二或下部信號觸點116b。關於此,各別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可定義沿第一容座凹窩108a安置之信號觸點116之各別第一及第二列,且各別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二對146可定義沿第二容座 凹窩108b安置之信號觸點116之第三及第四列。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當將互補電連接器16配合至電連接器102時,第一切換卡20a係接納於沿第一容座凹窩108a安置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之各別配合端128之間,且第二切換卡20b係接納於沿第二容座凹窩108b安置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二對146之各別配合端128之間。
再次參考圖5A至圖5C及圖6A至圖6C,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每一者之信號觸點116之各別配合端128係沿橫向方向T彼此間隔開,以使得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每一者定義信號觸點116之一各別行。此外,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每一者之信號觸點116之各別安裝端130係沿縱向方向L彼此間隔開,以使得安裝界面110實質上垂直於配合界面108定向。關於此,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中之每一者係組態為直角信號觸點。應瞭解,可不同地構造信號觸點116(例如構造為垂直信號觸點)以使得安裝界面110實質上平行於配合界面108定向。
現在參考圖7A至圖7C,複數個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中之每一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可包含組態為一導電串擾屏蔽件148之一接地觸點118。每一串擾屏蔽件148包含一屏蔽主體150,屏蔽主體150定義一前邊界152、一下部邊界154及自前邊界152延伸至下部邊界154之至少一個外邊界156。前邊界152可自一下部前邊界拐角152a延伸至沿橫 向方向T與下部前邊界拐角152a隔開之一上部前邊界拐角152b。類似地,下部邊界154可自實質上與下部前邊界拐角152a一致之一前下部邊界拐角154a延伸至沿縱向方向L與前下部邊界拐角154a隔開之一後下部邊界拐角154b。關於此,可稱前邊界152實質上垂直於下部邊界154定向。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外邊界156係自上部前邊界拐角152b延伸至串擾屏蔽件148之後下部邊界拐角154b。
進一步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連接器外殼112支撐複數個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且因此支撐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以使得串擾屏蔽件148之各別前邊界152安置於配合界面108後方且使得各別下部邊界154實質上安置於安裝界面110處。可將每一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引線框架外殼122包覆成型至串擾屏蔽件148上,以使得引線框架外殼122實質上封圍屏蔽主體150。另一選擇係,可將每一第三引線框架總成之串擾屏蔽件148縫合至引線框架外殼122中或以其他方式由引線框架外殼122支撐。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每一串擾屏蔽件148之接地配合端158可自外殼主體124之前端124a沿縱向方向L向前突出,且每一串擾屏蔽件148之接地安裝端160可自外殼主體124之下部端124d沿橫向方向T向下突出。
每一串擾屏蔽件148包含沿縱向方向L自前邊界152向前延伸之複數個接地配合端158及沿橫向方向T自下部邊界154向下延伸之複數個接地安裝端160。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中之每一者之接地配合端158中之每一者定義沿側向方 向A彼此間隔開之一對對置寬側162及沿橫向方向T彼此間隔開之一對對置邊緣164。每一接地配合端158之寬側162自對置邊緣164中之一第一者延伸至對置邊緣164中之另一者。類似地,每一接地配合端158之邊緣164自對置寬側162中之一第一者延伸至對置寬側162中之另一者。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之接地配合端158可靠近配合界面108(例如實質上在配合界面108處)安置且可定義配合界面108之一各別部分。類似地,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之接地安裝端160可靠近安裝界面110(例如實質上在安裝界面110處)安置且可定義安裝界面110之一各別部分。
每一串擾屏蔽件148之接地配合端158係沿橫向方向T彼此間隔開以使得每一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接地配合端158定義接地配合端158之一各別行。類似地,接地安裝端160係沿縱向方向L彼此間隔開。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在連接器外殼112中,每一串擾屏蔽件148可毗鄰於信號觸點116之至少一行(諸如信號觸點116中之一對行)安置或者可安置於信號觸點116中之一第一對行與信號觸點116中之一第二對行之間。
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中之每一者之接地配合端158可定義與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之配合端128實質上相同地構造之容座配合端158,以使得接地配合端158經組態以接納一互補電組件之互補電觸點之配合端以便電連接至該等互補電觸點。舉例而言,當將互補電連接器16配合至電連接器102時,所圖解說明之容座接 地配合端158中之各別者可經組態以與互補電連接器16之第一切換卡20a及第二切換卡20b之電接觸墊22中之對應者接觸,藉此將互補電連接器16置於與電連接器102電連通。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電接觸墊22係接納於接地配合端158中之第一對166及第二對168之上部接地配合端158a與下部接地配合端158b之間,如下文更詳細地闡述。
應瞭解,由於互補電連接器16之電接觸墊22係接納於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及第二對146之上部信號觸點116a與下部信號觸點116b之間及接地配合端158中之第一對166及第二對168之上部接地配合端158a與下部接地配合端158b之間,因此電連接器102(且特定而言配合界面108)可稱為與根據2010年2月26日之SFF-8642規範2.7版構造之互補電組件相容配合。
由於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之配合端128及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之接地配合端158係分別組態為容座配合端及容座接地配合端,因此電連接器102可稱為一容座電連接器。此外,由於配合界面108實質上垂直於安裝界面110定向,因此電連接器102可稱為一直角電連接器。然而,應瞭解,可替代地以任何所要組態提供電連接器102以便將一下伏基板200(諸如基板200)電連接至一互補電組件(諸如互補電連接器16)。例如,可替代地將電連接器102構造為一插塞或插頭電連接器,其中電觸點114具有經組態以插入至欲配合至電連接器102之一互補電連接器之電觸點之互補容座配合端中或由該等互補容座配合端接納的鏟形物或插 塞配合端及接地配合端。另外,電連接器102可係組態為其中配合界面108實質上平行於安裝界面110定向之一垂直連接器。
進一步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可與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之安裝端130實質上相同地構造複數個接地安裝端160,以使得複數個接地安裝端160經組態以在將電連接器102安裝至基板200時電連接至基板200之各別電跡線。所圖解說明之接地安裝端160定義經組態以插入或壓配至基板200之複數個電接地通孔210中之各別者中之針眼壓配尾部。應瞭解,接地安裝端160不限於所圖解說明之壓配尾部,且接地安裝端160可替代地組態為壓配尾部、表面安裝尾部或可熔元件(諸如焊料球)。
複數個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中之每一者之串擾屏蔽件148之各別接地配合端158可定義接地配合端158中之一第一或上部對166,以使得接地配合端158中之上部對166之各別接地配合端158沿橫向方向T彼此間隔開以便定義配合界面108之第一容座凹窩108a之一各別部分。類似地,複數個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中之每一者之串擾屏蔽件148之各別接地配合端158可定義接地配合端158中之一第二或下部對168,以使得接地配合端158中之下部對168之各別接地配合端158沿橫向方向T彼此間隔開以便定義配合界面108之第二容座凹窩108b之一各別部分。
接地配合端158中之第一對166及第二對168中之每一者可定義一第一或上部接地配合端158a及比第一或上部接地 配合端158a更接近安裝界面110安置之一第二或下部接地配合端158b。關於此,複數個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接地配合端158中之第一對166可定義沿第一容座凹窩108a安置之接地配合端158之各別第一及第二列,且複數個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接地配合端158中之第二對168可定義沿第二容座凹窩108b安置之接地配合端158之各別第三及第四列。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當將互補電連接器16配合至電連接器102時,第一切換卡20a係接納於沿第一容座凹窩108a安置之接地配合端158中之第一對166之各別接地配合端158之間,且第二切換卡20b係接納於沿第二容座凹窩108b安置之接地配合端158中之第二對168之各別接地配合端158之間。
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當各別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及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係由連接器外殼112支撐時,複數個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接地配合端158中之各別第一對166之接地配合端158實質上與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各別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之配合端128對準。類似地,當各別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及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係由連接器外殼112支撐時,複數個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接地配合端158中之各別第二對168之接地配合端158實質上與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各別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二對146之配合端128對 準。關於此,當將互補電連接器16配合至電連接器102時,第一切換卡20a係接納於沿第一容座凹窩108a安置之接地配合端158中之上部對166之各別接地配合端158之間,且第二切換卡20b係接納於沿第二容座凹窩108b安置之接地配合端158中之下部對168之各別接地配合端158之間。
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之配合端128及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之接地配合端158可自各別行沿側向方向A偏移。亦即,每一配合端128及每一接地配合端158可在垂直於信號觸點116之各別行沿其延伸或各別串擾屏蔽件148之前邊界152沿其定向之行方向C之一方向上側向地偏移。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配合端128及接地配合端158可在交替側向方向上或沿實質上平行於列方向R之一方向偏移。
舉例而言,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或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一各別者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及第二對146之上部信號觸點116a之配合端128可在一第一實質上側向方向上自信號觸點116之各別行朝向各別外殼主體124之第一側表面124e偏移,且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或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該各別者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及第二對146之下部信號觸點116b之配合端128可在與該第一實質上側向方向相反之一第二實質上側向方向上自信號觸點116之各別行朝向各別外殼主體124之第二側表面124f偏移。類似地,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中之一各別者之串擾屏蔽件148之第一對166及第二對168之上部接地配 合端158可在一第一實質上側向方向上相對於屏蔽主體150之前邊界152朝向各別外殼主體124之第一側表面124e偏移,且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中之該各別者之串擾屏蔽件148之第一對166及第二對168之下部接地配合端158可在與該第一實質上側向方向相反之一第二實質上側向方向上相對於屏蔽主體150之前邊界152朝向各別外殼主體124之第一側表面124e偏移。
現在參考圖8A至圖8B,連接器外殼112包含至少部分地定義包含第一容座凹窩108a及第二容座凹窩108b之配合界面108之一接觸區塊170。接觸區塊170可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接納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之配合端128及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之接地配合端158。該連接器外殼進一步包含沿縱向方向L自接觸區塊170之一上部端向後延伸之一上部壁172及沿側向方向且自接觸區塊170之對置側向後且自上部壁172之對置側向下彼此隔開之對置第一側壁174及第二側壁176。接觸區塊170、上部壁172以及第一側壁174及第二側壁176可至少部分地定義經組態以接納複數個引線框架總成120(包含各別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及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一空隙178。接觸區塊170可進一步定義沿縱向方向延伸至第一容座凹窩108a及第二容座凹窩108b中且通向空隙178之複數個槽180,每一槽180經組態以接納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之配合端128或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之接地配合端158中之一各別者。關於此,可稱空隙178向前延伸至接觸區塊170中。 連接器外殼112可由如所要之任何適合介電或絕緣材料構造,例如塑膠。
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電連接器102可進一步包含一組織器182,組織器182經組態以與連接器外殼112接合以便使複數個引線框架總成120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至少部分地對準,藉此使配合端128及接地配合端158相對於配合界面108至少部分地對準且使安裝端130及接地安裝端160相對於安裝界面110至少部分地對準。組織器182可定義沿橫向方向T延伸穿過組織器182且沿縱向方向L伸長之複數個槽184,槽184中之每一者經組態以接納安裝端130或接地安裝端160中之一各別者。
包含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及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中之各別者之複數個引線框架總成120可沿側向方向A彼此毗鄰地安置於連接器外殼112之空隙178中,以使得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之配合端128及複數個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之接地配合端158接納於槽180中之對應者中。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複數個引線框架總成120呈包含一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後續接著毗鄰於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安置之一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後續接著毗鄰於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安置之一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一重複圖案安置於空隙178中。
分別彼此毗鄰地安置之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第一引 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圖案在連接器外殼112之第二側壁176與第一側壁174之間自左至右跨越空隙178重複。關於此,重複引線框架總成120之圖案定義自連接器外殼112之第二側壁176至第一側壁174自左至右跨越空隙178之接地引線框架總成、信號引線框架總成、信號引線框架總成之一重複圖案。當將複數個引線框架總成120安置於空隙178中且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完全插入以便由連接器外殼112支撐時,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之配合端128及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之接地配合端158實質上沿橫向方向T及縱向方向L相對於彼此對準,以便沿列方向R定義安置於第一容座凹窩108a及第二容座凹窩108b中之配合端128及接地配合端158之各別列。關於此,重複引線框架總成120之圖案定義自連接器外殼112之第二側壁176至第一側壁174自左至右跨越配合界面108之接地觸點118、信號觸點116、信號觸點116(G-S-S)之一重複圖案。此外。當將複數個引線框架總成120安置於空隙178中且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完全插入時,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及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中之每一者之各別引線框架外殼122之前端204a實質上沿由橫向方向T及側向方向A定義之一平面對準。
現在參考圖9,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中之每一者可毗鄰於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一對應者安置(如在連接器外殼112中所支撐),以使得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定義各自包含一第一引線框架總成 120a及一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各別對121。舉例而言,根據一項實施例,一各別對121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可彼此毗鄰地安置以使得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引線框架外殼122之柱140接納於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引線框架外殼122之孔隙142中之對應者中。每一對121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信號觸點116可定義至少一個差動信號對,諸如複數個差動信號對。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每一對121可定義可係寬側耦合之各別複數個差動信號對117,以使得每一差動信號對117之信號觸點116之寬側134彼此面對,但應瞭解,可如所要替代地組態複數個信號觸點116。舉例而言,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至少一對121(諸如每一對121)之信號觸點116可係組態為沿行方向C隔開之經邊緣耦合差動信號對,以使得每一差動信號對117之信號觸點116之邊緣136彼此面對。仍另一選擇係,信號觸點116可經組態以定義單端信號觸點。
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每一對121可定義差動信號對117中之四個差動信號對。舉例而言,一各別對121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之上部信號觸點116a之配合端128與一各別對121之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之上部信號觸點116a之 配合端128可定義對121之一第一經寬側耦合差動信號對117a。類似地,一各別對121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之下部信號觸點116b之配合端128與各別對121之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之下部信號觸點116b之配合端128可定義對121之一第二經寬側耦合差動信號對117b,各別對121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二對146之上部信號觸點116a之配合端128與各別對121之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二對146之上部信號觸點116a之配合端128可定義對121之一第三經寬側耦合差動信號對117c,且各別對121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二對146之下部信號觸點116b之配合端128與各別對121之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二對146之下部信號觸點116b之配合端128可定義對121之一第四經寬側耦合差動信號對117d。
根據安置於連接器外殼112之空隙178中之引線框架總成120之所圖解說明之重複圖案,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每一對121藉由一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而與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一毗鄰對121分離。因此,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中之一各別者安置於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每一對121與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一連續對121之信號觸點116之間。當無其他對121安置於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 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兩對121之間時,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兩對121可稱為連續地安置於空隙178中。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中之每一者可操作以屏蔽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一各別對121之差動信號對117以免受安置於空隙178中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中之其他對121之差動信號對117所產生之電干擾。應瞭解,電連接器102不限於空隙178中之複數個引線框架總成120之所圖解說明之配置,且電連接器102可替代地具備成如所要之任何組合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或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任何其他適合配置。
現在參考圖5B、圖6B及圖7B,每一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支撐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中之各別者,以使得最接近外殼主體124之前端124a之安裝端130(其係相對於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其他安裝端130最接近配合界面108之安裝端130)沿縱向方向L與前端124a隔開一距離D4,以使得每一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安裝端130經組態以插入至通孔206之第二行C2中之一各別者之各別電信號通孔208中。同樣,每一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支撐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中之各別者,以使得最接近外殼主體124之前端124a之安裝端130沿縱向方向L與前端124a隔開長於距離D4之一距離D5,以使得每一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安裝端130經組態以插入至通孔206之第三行C3中之一各別者之各別 電信號通孔208中。類似地,每一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支撐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中之一各別者,以使得最接近外殼主體124之前端124a之接地安裝端160沿縱向方向L與前端124a隔開長於距離D4但短於距離D5之一距離D6,以使得每一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接地安裝端160經組態以插入至通孔206之第一行C1中之一各別者之各別電接地通孔210中。
由於距離D4、D5及D6中之每一者皆不相等,因此當將複數個引線框架總成120安置於空隙178中且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完全插入時,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安裝端130、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安裝端130及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接地安裝端160不相對於彼此側向地對準。因此,沿側向方向A延伸且通過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安裝端130之幾何中心之一線不通過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安裝端130或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接地安裝端160之幾何中心。類似地,沿側向方向A延伸且通過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安裝端130之幾何中心之一線不通過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安裝端130或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接地安裝端160之幾何中心,且沿側向方向A延伸且通過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之接地安裝端160之幾何中心之一線不通過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之安裝端130或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之安裝端130之幾何中心。此外,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接地安裝端160中之每一列係由該列之一第一側上之安裝端130之一第一列及與該第一側相反的該 列之一第二側上之安裝端130之一第二列側接,其中對應於安裝端130之該等第一及第二列之配合端128中之對應者定義各別差動信號對117。
應瞭解,可替代地分別以不同距離D4、D5及D6構造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或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中之每一者中之一或多者,以使得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或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中之各別者之安裝端130或接地安裝端160可插入至替代地用根據2010年2月26日之SFF-8642規範2.7版配置之複數個通孔206構造之一基板200之各別通孔206中。關於此,應瞭解,可替代地構造電連接器102以便與根據2010年2月26日之SFF-8642規範2.7版構造之一基板安裝在一起或與該基板佔用面積相容。
現在參考圖9及圖10,電連接器102可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在電連接器102內定義一共同接地平面之一接地棒186。接地棒186具有一棒主體188,棒主體188定義:一前端188a;一後端188b,其沿縱向方向L與前端188a隔開;第一對置側188c及第二對置側188d,其沿側向方向A彼此隔開;一上部表面188e;及一對置下部表面188f,其沿橫向方向T與上部表面188e隔開。接地棒186可沿橫向方向定義一高度H,舉例而言如由上部表面188e及下部表面188f定義。連接器外殼112可經組態以支撐接地棒186以使得接地棒186係靠近配合界面108安置。
舉例而言,接地棒186可由連接器外殼112支撐以使得接 地棒186之至少一部分安置於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之配合端128與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之接地配合端158中之各別者之間。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包含前端188a之接地板之一部分可實質上封圍於接觸區塊170中以使得接地棒186之該經封圍部分安置於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與第二對146之間及接地配合端158中之上部對166與下部對168之間。關於此,接地棒186之至少該經封圍部分可操作以屏蔽由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定義之差動信號對117以免受由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二對146定義之差動信號對117所產生之電干擾,且屏蔽由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二對146定義之差動信號對117以免受由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定義之差動信號對117所產生之電干擾或串擾。關於此,接地棒186可作為關於分別由信號觸點116中之第一對144及第二對146定義之差動信號對117之一串擾屏蔽件操作。
另外參考5A至圖5B、圖6A至圖6B及圖7A至圖7B,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每一引線框架外殼122可定義沿縱向方向L延伸至外殼主體124中之一槽126,槽126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接納接地棒186之一各別部分。進一步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中之至少一者(諸如每一者)可定義一保持槽190,保持槽190經組態以將串擾屏蔽件148電連接至接地棒以使得將每一串擾屏蔽件148置於與電連接器102之共同接地平面電連通,且進一步經組態以將接地棒186保持於保持槽190中。關於此,可稱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中之至少一者(諸如每一者)之前邊界 152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接納接地棒186。每一保持槽190可定義一上部表面190a及沿橫向方向T與上部表面190a隔開之一對置下部表面190b。
每一保持槽190可包含至少一個保持部件192,諸如經組態以將接地棒186之一各別部分保持於保持槽190中之複數個保持部件192。例如,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每一保持槽190包含沿橫向方向T自保持槽190之下部表面190b向上且沿縱向方向L向後延伸之複數個實質上齒形保持部件192。保持部件192之各別端與保持槽190之上部表面190a之間的一距離D7實質上等於(諸如稍短於)接地棒186之高度H,以使得接地棒186係以一干涉配合接納於保持槽190中且接地棒186之上部表面188e抵靠保持槽190之上部表面190a偏置。
電模擬已證明電連接器102可(舉例而言)分別在每一信號觸點116之各別配合端128與安裝端130之間傳送資料,該傳送資料在介於大約每秒8十億位元(8 Gb/s)與大約每秒30十億位元(30 Gb/s)之間且包含大約每秒8十億位元(8 Gb/s)及大約每秒30十億位元(30 Gb/s)(包含大約每秒10十億位元(10 Gb/s)、大約每秒14十億位元(14 Gb/s)及大約每秒25十億位元(25 Gb/s))之一範圍內,諸如在尖峰不高於-0.5 dB之各別差動插入損耗位準及屬於約-30 dB至約-60 dB之一範圍內之各別電力總和串擾諧振頻率之情況下以至少大約每秒14十億位元(14 Gb/s)(包含介於大約其間的任何每秒0.25十億位元(Gb/s)增量)傳送資料。此外,電連接 器102之本文中所闡述之實施例可在介於大約1 GHz與15 GHz之間且包含大約1 GHz及15 GHz(包含1 GHz與15 GHz之間的任何0.25 GHz增量)之一範圍內(諸如以大約7 GHz)操作。
此外,已透過電模擬判定可藉由用具有關於一第一電連接器之至少一個選擇組件(例如一串擾屏蔽件)修改之至少一個實體特性之一組件替換該至少一個選擇組件來調諧電特性以便製作電連接器102。關於此,電連接器102可稱為一經修改電連接器。
現在參考圖11,可如關於電連接器102所圖解說明地構造第一電連接器,然而該第一電連接器包含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7而非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7中之每一者可定義彼此相同之屏蔽主體150之實體特性(特定而言各別幾何形狀)且因此定義彼此相等之串擾屏蔽件147之各別區。已發現屏蔽主體150之幾何形狀在該第一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至少部分地產生一所要電特性,諸如一選擇諧振頻率下之一插入損耗。舉例而言,每一串擾屏蔽件147具有一實質上矩形屏蔽主體150,屏蔽主體150定義一前邊界152、一下部邊界154及自前邊界152延伸至下部邊界154之至少一個外邊界156。前邊界152可自一下部前邊界拐角152a延伸至沿橫向方向T與下部前邊界拐角152a隔開之一上部前邊界拐角152b。類似地,下部邊界154可自實質上與下部前邊界拐角152a一致之一前下部邊界拐角154a延伸至沿縱向方向L與前下部邊界拐角154a隔 開之一後下部邊界拐角154b。關於此,可稱前邊界152實質上垂直於下部邊界154定向。外邊界156可定義實質上平行於前邊界152延伸之一第一外邊界156a且進一步定義實質上平行於下部邊界154延伸之一第二外邊界156b。因此,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7中之每一者之屏蔽主體150定義由包含前邊界152、下部邊界154、第一外邊界156a及第二外邊界156b之一周邊定界之一屏蔽區。第一電連接器之屏蔽區可稱為一第一屏蔽區。
在操作期間,第一電連接器產生可超過-0.5 dB之插入損耗位準尖峰(例如在大約-0.6 dB至大約1.2 dB之範圍內之插入損耗位準尖峰)及超出約-30 dB至約-60 dB之一所要範圍之電力總和串擾諧振頻率(例如約-20 dB之電力總和串擾諧振尖峰),該等電特性致使該第一電連接器之電效能在大約每秒10十億位元(10 Gb/s)之資料傳送速率下惡化至邊際位準,且致使該第一電連接器在大約每秒14十億位元(14 Gb/s)之所要資料傳送速率下實質上不起作用。
電連接器102包含串擾屏蔽件148,串擾屏蔽件148中之至少一者或多達所有者具有不同於可定義第一電連接器之第一串擾屏蔽件147的串擾屏蔽件147中之對應至少一者或多達所有者之一幾何形狀。因此,串擾屏蔽件148可稱為關於第一電連接器之對應串擾屏蔽件147修改之替換串擾屏蔽件。在選擇諧振頻率下,電連接器102之插入損耗及電力總和串擾位準可不同於第一電連接器之彼等插入損耗及電力總和串擾位準。例如,複數個信號觸點116(包含毗 鄰經修改串擾屏蔽件148安置之信號觸點116)中之至少某些信號觸點之插入損耗及電力總和串擾位準可不同於第一電連接器之彼等插入損耗及電力總和串擾位準。
電連接器102之至少一個至多達所有串擾屏蔽件148可定義一實體特性(諸如各別屏蔽主體150之一幾何形狀),該實體特性不同於第一電連接器之串擾屏蔽件147中之各別至少一者至多達所有者之彼實體特性。關於此,每一串擾屏蔽件148可定義由前邊界152、下部邊界154及外邊界156定界之一替換屏蔽區。該替換屏蔽區可不同於(例如如所圖解說明地小於)第一屏蔽區。例如,根據圖7B至圖7C中所圖解說明之一項實施例,串擾屏蔽件148中之至少一者之外邊界156之形狀可不同於串擾屏蔽件147中之對應至少一者之外邊界156。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外邊界156可在前邊界152與下部邊界154之間定義一彎曲區段,而串擾屏蔽件之外邊界156係由實質上直第一邊界156a及第二邊界156b定義。
應瞭解,可藉由衝壓成型或以其他方式形成定義屏蔽主體150之一材料空白來構造串擾屏蔽件148中之至少一者或多達所有者。另一選擇係,可藉由自串擾屏蔽件147移除屏蔽主體150之至少一或多個部分來構造串擾屏蔽件148。因此,根據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串擾屏蔽件148可經構造以使得屏蔽主體150在位置上對應於串擾屏蔽件147之屏蔽主體150之第一外邊界156a及第二外邊界156b的外邊界156之位置處具有一減小量之材料。
已透過電模擬觀察出除串擾屏蔽件148相對於串擾屏蔽件147之幾何差異之外相對於第一連接器實質上相同地構造之電連接器102展現相對於第一電連接器之至少一個經改良電特性,諸如一插入損耗及一電力總和串擾位準。舉例而言,在操作期間,電連接器102之複數個信號觸點116中之每一者展現尖峰不高於約-0.5 dB之插入損耗位準,且電連接器102在大約每秒10十億位元(10 Gb/s)及大約每秒14十億位元(14 Gb/s)之資料傳送速率下展現屬於約-30 dB至約-60 dB之一範圍內之電力總和串擾諧振頻率。關於此,可認為可藉由修改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一或多者(諸如每一者)之至少一個實體特性(例如屏蔽區)來調諧包含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之一電連接器之電特性。
應瞭解,串擾屏蔽件148不限於所圖解說明之幾何形狀,且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中之一或多者(諸如每一者)之前邊界152、下部邊界154及至少一個外邊界156中之至少一或多者(諸如每一者)可定義任何適合幾何特性(諸如一形狀),該幾何特性不同於串擾屏蔽件147之彼幾何特性以便調諧電連接器102之至少一個電特性。
應瞭解,一種構造一替換串擾屏蔽件之方法可包括構造相對於串擾屏蔽件147具有不同幾何形狀之一串擾屏蔽件148,且可替代地或額外地包括修改串擾屏蔽件147之屏蔽主體150(例如自該屏蔽主體移除材料)以便製作串擾屏蔽件148。製造串擾屏蔽件148之步驟包含以下步驟:在一處理器上創建串擾屏蔽件147之一虛擬模型,諸如可經受展 現一經製造串擾屏蔽件147之電特性之電模擬之一虛擬模型;及修改彼虛擬模型以創建串擾屏蔽件148之一虛擬模型或其任一組合。
應瞭解,替換屏蔽區不限於小於第一屏蔽區,且串擾屏蔽件148之屏蔽主體150可替代地定義大於該第一屏蔽區之一替換屏蔽區。應進一步瞭解,串擾屏蔽件148之屏蔽主體150之幾何形狀不限於定義彎曲外邊界156,且可如所要不同地組態彼外邊界156。例如,可替代地修改外邊界156以包含具有一不變半徑之一或多個彎曲區段、具有一變化半徑之一或多個彎曲區段及不展現彎曲之一或多個區段或其任一組合。當然,應瞭解,可構造相對於串擾屏蔽件147之屏蔽主體具有與較少材料區域組合或分離之如所要之額外材料的各別串擾屏蔽件148之屏蔽主體150。仍應進一步瞭解,可如相對於串擾屏蔽件147所圖解說明地構造或者可如所要替代地構造第一串擾屏蔽件,以使得替換串擾屏蔽件148定義不同於對應第一替換屏蔽區之各別替換屏蔽區。
因此,一種最小化一電連接器中之諧振之方法可包含提供包含一連接器外殼、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信號觸點及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之一電連接器之步驟,其中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之屏蔽主體定義一各別第一屏蔽區。應瞭解,該提供步驟可包括製造一電連接器、創建一電連接器之一虛擬模型或其任一組合。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量測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 該複數個信號觸點所展現之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之步驟。在該等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中之任一者不屬於約-30 dB至約-60 dB之一範圍內之情況下,則該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舉例而言)藉由自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至少一者之屏蔽主體添加或減去材料來重新組態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該至少一者以使得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該至少一者定義不同於各別第一屏蔽區之一經修改屏蔽區;且重複量測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該複數個信號觸點所展現之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之步驟。
可重複量測及重新組態之步驟直至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所展現之所有各別串擾諧振頻率屬於約-30 dB至約-60 dB之範圍內為止。根據一實施例,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跨越大約5 GHz至大約20 GHz之一範圍量測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複數個信號觸點所展現之串擾諧振頻率。應瞭解,可使用電模擬、使用電連接器之一實際實體實例或其任一組合實施重新組態及量測在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複數個信號觸點所展現之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之步驟。應進一步瞭解,重新組態不需要實質上相同地修改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之各別幾何形狀。舉例而言,重新組態可包含修改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任何數目個串擾屏蔽件之幾何形狀。另外,可相同或不同地修改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一或多者之各別幾何形狀。仍應進一步瞭解,調諧電連接器之電特性之本文中所闡述方法及電連接器之本文中所闡述結構不限於CXP電連接器之應用且可替代地關於具 有如所要之串擾屏蔽件之任何其他電連接器應用。
另外,根據另一實施例,一種最小化一電連接器中之諧振之方法可包含教示或提供包含一連接器外殼、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信號觸點及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之一電連接器之步驟。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定義一各別第一屏蔽區。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教示量測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該複數個信號觸點所展現之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之步驟。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教示以下步驟:在該等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中之任一者不屬於約-30 dB至約-60 dB之一範圍內之情況下,針對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至少一選擇者構造一替換屏蔽件以使得該替換屏蔽件定義不同於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該選擇者之第一屏蔽區之一替換屏蔽區。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教示重複該等量測及構造步驟直至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所展現之所有各別串擾諧振頻率實質上在約-30 dB至約-60 dB之範圍內為止之步驟。
可提供一種包含第一電連接器或可稱為一第二電連接器之經修改電連接器102中之至少一者或兩者之套組。例如,該套組可包含至少一個第一電連接器(諸如複數個第一電連接器),可包含至少一個經修改電連接器102(諸如複數個經修改電連接器102)或其任一組合。舉例而言,該套組之每一第一電連接器可包含一第一連接器外殼112、由第一連接器外殼112支撐之第一複數個信號觸點116及由第一連接器外殼112支撐之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7。類 似地,該套組之每一經修改電連接器102可包含:一第二連接器外殼112,其實質上相同於該第一電連接器之第一連接器外殼112;第二複數個信號觸點116,其由第二連接器外殼112支撐,第二複數個信號觸點116實質上相同於該第一電連接器之第一複數個信號觸點116;及第二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其由第二連接器外殼112支撐。
該等第一電連接器之串擾屏蔽件147之各別外邊界156之形狀可不同於第二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之各別外邊界156,以使得第二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中之每一者定義不同於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7之彼等各別屏蔽區之各別屏蔽區。舉例而言,第二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8中之每一者可定義小於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147之各別屏蔽區之各別屏蔽區。應瞭解,該套組之第一電連接器及經修改電連接器102分別不限於所圖解說明之串擾屏蔽件147及148之各別幾何形狀,且可分別如所要替代地構造串擾屏蔽件147或148中之至少一者(諸如每一者)之各別幾何形狀。
應進一步瞭解,該套組可包含可組裝成一或多個電連接器(諸如第一電連接器或經修改電連接器或任何其他適合電連接器)之複數個鬆動組件。例如,該套組可包含複數個連接器外殼112、分別各別複數個第一引線框架總成120a及第二引線框架總成120b及具有相同或不同地構造之串擾屏蔽件之複數個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例如,複數個第三引線框架總成120c中之各別者可分別包含具有成如所要之任何組合之串擾屏蔽件147或148之幾何形狀之串擾 屏蔽件或具有任何其他適合幾何形狀之串擾屏蔽件(例如定義任何適合屏蔽區之串擾屏蔽件)。關於此,該套組之各別組件可組裝成各別電連接器以便如所要地調諧經組裝電連接器之各別電特性。
以上闡述係出於解釋之目的而提供且不應將其理解為限制電連接器。儘管已參考較佳實施例或較佳方法闡述了各項實施例,但應理解本文中已使用之字詞係闡述及說明性字詞而非限制性字詞。此外,雖然本文中已參考特定結構、方法及實施例闡述了實施例,但不意欲將電連接器限於本文中所揭示之特定細節。例如,應瞭解,除非另外指示,否則與一項實施例相關聯地闡述之結構及方法相等地適用於本文中所闡述之所有其他實施例。受益於本說明書之教示之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實現對如本文中所闡述之電連接器之眾多修改,且可在不背離例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陳述之電連接器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做出改變。
10‧‧‧電總成
12‧‧‧印刷電路板
14‧‧‧電連接器總成/經屏蔽電連接器總成
16‧‧‧互補電連接器
18‧‧‧配合界面
19‧‧‧電總成
20‧‧‧切換卡
20a‧‧‧第一切換卡
20b‧‧‧第二切換卡
22‧‧‧電接觸墊
100‧‧‧電連接器總成
102‧‧‧電連接器/經修改電連接器
104‧‧‧導框架外殼
105‧‧‧容座凹窩
106‧‧‧護罩
108‧‧‧配合界面
108a‧‧‧第一容座凹窩
108b‧‧‧第二容座凹窩
110‧‧‧安裝界面
112‧‧‧連接器外殼/第一連接器外殼/第二連接器外殼
114‧‧‧電觸點
116‧‧‧信號觸點/第一信號觸點/第二信號觸點
116a‧‧‧第一信號觸點/上部信號觸點
116b‧‧‧第二信號觸點/下部信號觸點
117‧‧‧差動信號對
117a‧‧‧第一經寬側耦合差動信號對
117b‧‧‧第二經寬側耦合差動信號對
117c‧‧‧第三經寬側耦合差動信號對
117d‧‧‧第四經寬側耦合差動信號對
118‧‧‧接地觸點
120‧‧‧引線框架總成
120a‧‧‧第一引線框架總成
120b‧‧‧第二引線框架總成
120c‧‧‧第三引線框架總成
121‧‧‧第一引線框架總成與第二引線框架總成中之一對
122‧‧‧引線框架外殼
124‧‧‧外殼主體
124e‧‧‧對置第一側表面
124c‧‧‧上部端
124d‧‧‧對置下部端
124f‧‧‧第二側表面
126‧‧‧槽
128‧‧‧配合端/容座配合端
130‧‧‧對置安裝端
132‧‧‧中間部分
134‧‧‧對置寬側/寬側
136‧‧‧對置邊緣/邊緣
138‧‧‧界面部件/互補界面部件
140‧‧‧柱
142‧‧‧孔隙
144‧‧‧信號觸點中之第一對/上部對
146‧‧‧信號觸點中之第二對/下部對
147‧‧‧第一串擾屏蔽件
148‧‧‧串擾屏蔽件/導電串擾屏蔽件/經修改串擾屏蔽件/替換串擾屏蔽件/第一串擾屏蔽件
150‧‧‧屏蔽主體/矩形屏蔽主體
152‧‧‧前邊界
152a‧‧‧下部前邊界拐角
152b‧‧‧上部前邊界拐角
154‧‧‧下部邊界
154a‧‧‧前下部邊界拐角
154b‧‧‧後下部邊界拐角
156‧‧‧外邊界/彎曲外邊界
156a‧‧‧第一外邊界/第一邊界
156b‧‧‧第二外邊界/第二邊界
158‧‧‧接地配合端/容座配合端/容座接地配合端
158a‧‧‧第一接地配合端/上部接地配合端
158b‧‧‧第二接地配合端/下部接地配合端
160‧‧‧接地安裝端
162‧‧‧對置寬側/寬側
164‧‧‧對置邊緣/邊緣
166‧‧‧接地配合端中之第一對/上部對
168‧‧‧接地配合端中之第二對/下部對
170‧‧‧接觸區塊
172‧‧‧上部壁
174‧‧‧對置第一側壁/第一側壁
176‧‧‧第二側壁
178‧‧‧空隙
180‧‧‧槽
182‧‧‧組織器
184‧‧‧槽
186‧‧‧接地棒
188‧‧‧棒主體
188b‧‧‧後端
188c‧‧‧第一對置側
188d‧‧‧第二對置側
188e‧‧‧上部表面
188f‧‧‧對置下部表面/下部表面
190‧‧‧保持槽
190a‧‧‧上部表面
190b‧‧‧對置下部表面/下部表面
192‧‧‧保持部件/齒形保持部件
200‧‧‧基板/下伏基板
204‧‧‧外殼主體/基板主體
204a‧‧‧前端
204b‧‧‧後端
204c‧‧‧對置第一側
204d‧‧‧第二側
204e‧‧‧第一側表面/上部表面
204f‧‧‧第二側表面/下部表面
206‧‧‧通孔
208‧‧‧電信號通孔/導電信號通孔
210‧‧‧電接地通孔/導電接地通孔
A‧‧‧側向方向
C‧‧‧行方向
C1‧‧‧通孔之第一行
C2‧‧‧通孔之第二行
C3‧‧‧通孔之第三行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D3‧‧‧第三距離
D4‧‧‧距離
D5‧‧‧距離
D6‧‧‧距離
D7‧‧‧距離
H‧‧‧高度
L‧‧‧縱向方向
M‧‧‧配合方向
R‧‧‧列方向
T‧‧‧橫向方向
圖1係包含一基板、安裝至該基板之一電連接器及經組態以配合至該電連接器之一互補電組件之一工業標準CXP電總成之一透視圖;圖2係根據一實施例構造之一電總成之一透視圖,該電總成包含一基板及安裝至該基板之一電連接器總成;圖3係安裝至基板之圖2中所圖解說明之電連接器總成之一電連接器的一透視剖面圖;圖4係圖1中所圖解說明之基板之一俯視立面圖; 圖5A係根據一第一實施例構造之一引線框架總成之一透視圖,該引線框架總成包含一引線框架外殼及由該引線框架外殼支撐之複數個電信號觸點;圖5B係圖5A中所圖解說明之引線框架總成之一側視立面圖;圖5C係其中移除引線框架外殼從而曝露複數個電信號觸點之圖5A中所圖解說明之引線框架總成之一側視立面圖;圖6A係包含根據一第二實施例構造之一引線框架外殼之一引線框架總成之一透視圖,該引線框架總成包含由該引線框架外殼支撐之複數個電信號觸點;圖6B係圖6A中所圖解說明之引線框架總成之一側視立面圖;圖6C係其中移除引線框架外殼從而曝露複數個電信號觸點之圖6A中所圖解說明之引線框架總成之一側視立面圖;圖7A係根據一第三實施例構造之一引線框架總成之一透視圖,該引線框架總成包含一引線框架外殼及由該引線框架外殼支撐之一串擾屏蔽件;圖7B係圖7A中所圖解說明之引線框架總成之一側視立面圖;圖7C係其中移除引線框架外殼從而曝露串擾屏蔽件之圖7A中所圖解說明之引線框架總成之一側視立面圖;圖8A係包含於圖2中所圖解說明之電連接器總成中之一電連接器之透視圖;圖8B係包含於圖2中所圖解說明之電連接器總成中之電 連接器之一第二透視圖;圖9係包含於圖2中所圖解說明之電連接器總成中之複數個引線框架總成及一接地板之一透視圖;圖10係包含於圖2中所圖解說明之電連接器總成中之電連接器之一側視剖面圖;及圖11係根據一替代實施例構造之一串擾屏蔽件之一側視立面圖。
108a‧‧‧第一容座凹窩
108b‧‧‧第二容座凹窩
110‧‧‧安裝界面
118‧‧‧接地觸點
148‧‧‧串擾屏蔽件/導電串擾屏蔽件/經修改串擾屏蔽件/替換串擾屏蔽件/第一串擾屏蔽件
150‧‧‧屏蔽主體/矩形屏蔽主體
152‧‧‧前邊界
152a‧‧‧下部前邊界拐角
152b‧‧‧上部前邊界拐角
154‧‧‧下部邊界
154a‧‧‧前下部邊界拐角
154b‧‧‧後下部邊界拐角
156‧‧‧外邊界/彎曲外邊界
158‧‧‧接地配合端/容座配合端/容座接地配合端
158a‧‧‧第一接地配合端/上部接地配合端
158b‧‧‧第二接地配合端/下部接地配合端
160‧‧‧接地安裝端
190‧‧‧保持槽
190a‧‧‧上部表面
190b‧‧‧對置下部表面/下部表面
192‧‧‧保持部件/齒形保持部件

Claims (18)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連接器外殼;複數個信號觸點,其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該複數個信號觸點中之每一者定義一配合端、一對置安裝端及自該配合端延伸至該安裝端之一中間部分;及複數個串擾屏蔽件,其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具有定義一前邊界、一下部邊界及至少一個彎曲外邊界之一屏蔽主體,該彎曲外邊界自該前邊界及該下部邊界延伸,並且每一串擾屏蔽件包含自該前邊界延伸之複數個接地配合端及自該下部邊界延伸之複數個接地安裝端,每一串擾屏蔽件包含實質上封圍該屏蔽主體之一外殼。
  2.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前邊界實質上垂直於該下部邊界。
  3.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一接地棒,該接地棒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以使得該接地棒安置於該等配合端與該等接地配合端中之各別者之間。
  4. 如請求項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操作以在尖峰不高於-0.5dB之各別差動插入損耗位準之情況下以至少大約14十億位元/秒傳送資料。
  5. 如請求項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至少一者係電連接至該接地棒。
  6. 如請求項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 每一者之該前邊界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接納該接地棒。
  7. 如請求項2之電連接器,其中該至少一個外邊界包括實質上平行於該前邊界延伸之一第一外邊界且進一步包括實質上平行於該下部邊界延伸之一第二外邊界。
  8. 如請求項7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一接地棒,該接地棒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以使得該接地棒安置於該等配合端與該等接地配合端中之各別者之間,且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係電連接至該接地棒。
  9.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連接器外殼至少部分地定義該電連接器之一配合界面且至少部分地定義該電連接器之一安裝界面,且該連接器外殼支撐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以使得該等各別前邊界安置於該配合界面後方且該等各別下部邊界實質上安置於該安裝界面處。
  10. 一種方法,其包括:提供包含一連接器外殼、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信號觸點及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之一電連接器,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定義一各別第一屏蔽區;量測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該複數個信號觸點所展現之各別串擾諧振頻率;及在該等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中之任一者不屬於約-30dB至約-60dB之一範圍內之情況下:針對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至少一選擇者構造一替換屏蔽件以使得該替換屏蔽件定義不同於該複數個串擾 屏蔽件中之該選擇者之該第一屏蔽區之一替換屏蔽區;且重複該等量測及構造步驟直至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所展現之所有該等各別串擾諧振頻率實質上在約-30dB至約-60dB之該範圍內為止。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量測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該複數個信號觸點所展現之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之該步驟包括:跨越5GHz至20GHz之一範圍量測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該複數個信號觸點所展現之各別串擾諧振頻率。
  12.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具有定義一前邊界、一下部邊界及自該前邊界延伸至該下部邊界之至少一個外邊界之一屏蔽主體,以使得該第一屏蔽區由該前邊界、該下部邊界及該至少一個外邊界定界,且其中重新組態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至少一者之步驟包括重新組態該至少一個外邊界。
  13. 一種套組,其包括:一第一電連接器,其包含:一第一連接器外殼;第一複數個信號觸點,其由該第一連接器外殼支撐,該第一複數個信號觸點中之每一者定義一配合端、一對置安裝端及自該配合端延伸至該安裝端之一中間部分;及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其由該第一連接器外殼支撐,該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具有定義一 前邊界、一下部邊界及一外邊界之一屏蔽主體,該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包含自該前邊界延伸之複數個接地配合端及自該下部邊界延伸之複數個接地安裝端;及一第二電連接器,其包含:一第二連接器外殼,其相同於該第一連接器外殼;第二複數個信號觸點,其相同於該第一複數個信號觸點;及第二複數個串擾屏蔽件,其由該第二連接器外殼支撐,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具有定義一前邊界、一下部邊界及形狀不同於該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之該外邊界之一外邊界之一屏蔽主體,以使得該第二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定義不同於該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之彼等各別區之各別區。
  14. 如請求項13之套組,其中該第二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之該等各別區小於該第一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之彼等各別區。
  15. 如請求項14之套組,其中在該第二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該第二複數個信號觸點展現尖峰不高於-0.5dB之插入損耗位準,且該第二電連接器展現屬於約-30dB至約-60dB之一範圍內之電力總和串擾諧振頻率。
  16. 如請求項13之套組,其中該第一或第二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至少一者之該等各別外邊界在該等各別前邊界與該等各別下部邊界之間定義各別彎曲區段。
  17. 如請求項13之套組,其中該第一或第二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至少一者之該等各別外邊界定義實質上平行於該等各別前邊界延伸之各別第一外邊界且定義實質上平行於該等各別下部邊界延伸之各別第二外邊界。
  18. 一種最小化一電連接器中之諧振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教示或提供包含一連接器外殼、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信號觸點及由該連接器外殼支撐之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之一電連接器,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每一者定義一各別第一屏蔽區;教示量測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該複數個信號觸點所展現之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之步驟;教示以下步驟:在該等各別串擾諧振頻率中之任一者不屬於約-30dB至約-60dB之一範圍內之情況下,針對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至少一選擇者構造一替換屏蔽件,以使得該替換屏蔽件定義不同於該複數個串擾屏蔽件中之該選擇者之該第一屏蔽區之一替換屏蔽區;及教示重複該等量測及構造步驟直至在該電連接器之操作期間所展現之所有該等各別串擾諧振頻率實質上在約-30dB至約-60dB之該範圍內為止之步驟。
TW101118868A 2011-05-26 2012-05-25 電連接器 TWI5014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90390P 2011-05-26 2011-05-26
US13/466,810 US8764483B2 (en) 2011-05-26 2012-05-08 Electrical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0795A TW201310795A (zh) 2013-03-01
TWI501479B true TWI501479B (zh) 2015-09-21

Family

ID=47219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8868A TWI501479B (zh) 2011-05-26 2012-05-25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64483B2 (zh)
CN (1) CN102801052B (zh)
TW (1) TWI5014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11177B2 (en) 2009-01-30 2015-04-21 Molex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bypass cable assembly
US9257778B2 (en) * 2012-04-13 2016-02-09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155194B1 (en) * 2012-06-28 2015-10-06 Emc Corporation Memory interconnect arrangement having high data transfer speed signal integrity
CN102769222B (zh) * 2012-07-20 2016-12-21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连接器插座结构
CN103579798B (zh) * 2012-08-07 2016-08-03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件
US9142921B2 (en) 2013-02-27 2015-09-22 Molex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bypass cable for use with backplanes
EP3042420A4 (en) 2013-09-04 2017-04-05 Molex, LLC Connector system with cable by-pass
WO2015164538A1 (en) 2014-04-23 2015-10-2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 cap and shielded terminals
WO2016112379A1 (en) 2015-01-11 2016-07-14 Molex, Llc Circuit board bypass assemblies and components therefor
US10367280B2 (en) 2015-01-11 2019-07-30 Molex, Llc Wire to board connectors suitable for use in bypass routing assemblies
CN105990763B (zh) * 2015-02-15 2019-10-2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EP3269012B1 (en) * 2015-03-13 2021-12-08 Fci Usa Llc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method
DE112016002059T5 (de) 2015-05-04 2018-01-18 Molex, Llc Rechenvorrichtung, die eine Bypass-Einheit verwendet
US9543688B2 (en) * 2015-06-01 2017-01-10 Chief Land Electron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s embedded in a packaging body
US9425556B1 (en) * 2015-07-17 2016-08-2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Interconnection system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sonance control
CN108432065B (zh) 2015-12-07 2021-04-23 安费诺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电气共用接地的电气连接器
US10424878B2 (en) 2016-01-11 2019-09-24 Molex, Llc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KR102092627B1 (ko) 2016-01-11 2020-03-24 몰렉스 엘엘씨 루트설정 조립체 및 이를 사용한 시스템
JP6626213B2 (ja) 2016-01-19 2019-12-2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一体型ルーティング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ステム
US9748681B1 (en) * 2016-05-31 2017-08-29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Ground contact module for a contact module stack
CN111313168B (zh) * 2016-06-15 2022-07-08 申泰公司 提供接触支持和阻抗匹配特性的包覆模制引线框架
US10218108B2 (en) * 2016-08-01 2019-02-26 Fci Usa Ll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9546387B (zh) * 2019-01-18 2023-10-10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共用气穴的公端基座
CN111048954B (zh) * 2020-01-10 2024-05-07 武汉市格力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屏蔽型连接器
CN111755912A (zh) 2020-08-03 2020-10-09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结构
US11646135B1 (en) * 2021-10-28 2023-05-09 Dell Products L.P. High performance differential cabl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18784A1 (en) * 1999-01-08 2000-07-12 FCI's Hertogenbosch BV Shielded connector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6409543B1 (en) * 2001-01-25 2002-06-25 Teradyne, Inc. Connector molding method and shielded waferized connector made therefro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935A (en) 1993-12-30 1996-03-19 At&T Corp. RF shielded I/O connector
US6979215B2 (en) * 2001-11-28 2005-12-27 Molex Incorporated High-density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flexural capabilities
US7407413B2 (en) * 2006-03-03 2008-08-05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Broadside-to-edge-coupling connector system
US7462924B2 (en) * 2006-06-27 2008-12-09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longated ground contacts
CN101632200B (zh) * 2006-12-19 2016-04-20 Fci公司 背板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18784A1 (en) * 1999-01-08 2000-07-12 FCI's Hertogenbosch BV Shielded connector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6409543B1 (en) * 2001-01-25 2002-06-25 Teradyne, Inc. Connector molding method and shielded waferized connector made therefro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02096A1 (en) 2012-11-29
CN102801052A (zh) 2012-11-28
TW201310795A (zh) 2013-03-01
CN102801052B (zh) 2016-12-14
US8764483B2 (en) 201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1479B (zh) 電連接器
US9799994B2 (en) High speed socket connector
KR102240783B1 (ko) 전기 커넥터 장치
TWI565145B (zh) 對接的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
US9356400B2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756110B2 (ja) シールドすることを含むプラグイン接続
TWI412188B (zh) 具有接地盤與接地耦合棒的電連接器
US9545040B2 (en) Cable retention housing
US7534142B2 (en) Differential signal connector with wafer-style construction
TWI569537B (zh) 插頭與插座組件之接地結構
US7785148B2 (en)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hield
US6174202B1 (en) Shielded connector having modular construction
US7229319B2 (en) Printed board connector for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1600366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bus
KR20070119717A (ko) 유전성 삽입체를 구비한 고밀도 강성 커넥터
TW202310518A (zh) 電子連接器
JP2004087348A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2014034951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hielding
US873418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plates
US20140017943A1 (en) Cable assembly
US1011609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ing shell and a metallic frame extending rearward beyond the shielding shell to shield exposed contact tails
TW201524039A (zh) 具有多個終端接點之插座組件
US852361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with differential pairs on both sides of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9843136B1 (en) Electrical socket connector
TWM464881U (zh) 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