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7350B - 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及其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及其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97350B TWI497350B TW098139933A TW98139933A TWI497350B TW I497350 B TWI497350 B TW I497350B TW 098139933 A TW098139933 A TW 098139933A TW 98139933 A TW98139933 A TW 98139933A TW I497350 B TWI497350 B TW I49735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able device
- signal
- sensing
- touch sensing
- program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可攜式裝置以及其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攜式裝置設有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以非觸控感應方式去偵測一對象物的移動狀態,並依據此移動狀態去執行程式控制程序的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及其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目前市面上的電子科技產品,其操作介面也愈來愈多樣化,其中最典型的不外乎是目前技術水平仍然不斷在持續提升的觸控式螢幕,透過觸控式螢幕,業者能夠將其運用於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設備或可攜式裝置上,例如:手機、筆記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或照相機等,如此,以提供使用者更舒適的操控介面,並可增加使用者操控這些電子產品設備或可攜式裝置的便利性。
可以被理解的是,由於觸控式螢幕亦即代表著使用者必須”觸碰”觸控螢幕,並於此觸控螢幕上作點擊或滑移等相關動作,方能達到操控之目的。因此,長時間下來,觸控式螢幕難免遭受刮傷損壞或殘留污漬於螢幕上之問題,由此可知,倘若觸控式螢幕被運用於電子產品設備或可攜式裝置上,勢必有上述之問題仍需要被克服,因此,提供一種別於觸控式螢幕的操作介面,來達到操控電子產品設備或可攜式裝置,勢必有其存在之價值。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以非觸控感應方式去偵測一對象物的移動狀態,並依據此移動狀態去執行程式控制程序的一種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及其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依據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包含有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運算處理模組以及功能模組。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以非觸控感應方式去偵測一對象物的移動狀態,並依據此移動狀態產生感應訊號。運算處理模組與這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耦接,所述運算處理模組依據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感應訊號的一匹配訊號。功能模組與運算處理模組耦接,並依據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可攜式裝置的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包含有透過設於可攜式裝置之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以非觸控感應方式去偵測一對象物的移動狀態,並依據該移動狀態產生一感應訊號。依據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感應訊號之一匹配訊號。依據此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
運用本發明之功效在於:有別於目前市面上之電子產品設備或可攜式裝置,皆運用觸控式螢幕,以進行”觸碰”操控,去達到操作電子產品設備或可攜式裝置。本發明所提供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由於設有複數個訊號回饋式
感應元件,因此,使用者能夠隔有一特定距離,去操控可攜式裝置的程式控制程序,如此,能夠避免習知觸控式螢幕遭受刮傷損壞或殘留污漬於螢幕上之問題。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特點能更明顯易懂,茲配合圖式將本發明相關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同時參閱圖一以及圖二,圖一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的示意圖;圖二為圖一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的電路方塊示意圖。由圖一以及圖二可知,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下文簡稱可攜式裝置1),係以具有螢幕10之手機為例,可攜式裝置1包含有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12、運算處理模組13以及功能模組11。
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12能夠以非觸控感應的方式,也就是隔有一距離D,去偵測一對象物的移動狀態,並依據此移動狀態產生一感應訊號。其中,於本實施例所述之對象物以使用者手部H為例。且須特別說明的是,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12,實質上可藉由具有發射一偵測訊號,並依據偵測訊號接收一回饋訊號的感應元件所實現,例如:超音波感應器(Ultrasonic Sensor)、紅外線感應器(Infra-red Sensor)、雷射感應器(Laser Sensor)或光源感應器(Light Sensor)。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12,係以感應元件12a以及感應元件12b二個感應器的直線排列為例,此二個感應器由超音波感應器所組成。當然,直線排列亦可能包含有二個以上的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並具有下列之組合方式,例如:由紅外線感應器所組成、由雷射感應器所組成、由光源感應器所組成、具有超音波感應器以及紅外線感應器、具有超音波感應器以及雷射感應器、具有超音波感應器以及光源感應器、具有紅外線感應器以及雷射感應器、具有紅外線感應器以及光源感應器、具有雷射感應器以及光源感應器或具有超音波感應器、紅外線感應器、雷射感應器以及光源感應器。當然,亦可由等效功能的電路或電子元件來實現,並不受限於此。
運算處理模組13與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12耦接,所述運算處理模組13依據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感應訊號的一匹配訊號。功能模組11與運算處理模組13耦接,並依據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
請參閱圖三A以及圖三B,並同時配合圖一以及圖二。圖三A為圖一之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三B為圖三A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
本發明所述的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下文簡稱可攜式裝置1),可提供使用者隔有一適當之距離D
去操控,也就是說,使用者能夠透過例如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作出不同形式的移動狀態,於此實施例中,此移動狀態以一連續時間內的水平移動為例,也就是手部H於不間斷的時間內作出水平移動。
舉例來說,當可攜式裝置1處於一圖片瀏覽模式時,手部H能夠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以一適當之距離D,於一連續時間內作出由左至右的水平移動,此時,感應元件12a會先感應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的位置P1,之後當手部H移動至位置P2時,感應元件12b會隨即的感應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的此位置P2,並依據此手部H於連續時間內的此水平移動產生第一感應訊號。
運算處理模組13會依據感應元件12a以及感應元件12b所產生的第一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此第一感應訊號的第一匹配訊號。此時,功能模組11會依據運算處理模組13所計算出的第一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於此,程式控制程序以影像處理程序為例。因此,影像處理程序被啟動,並能夠將圖片瀏覽模式中,顯示於螢幕10的圖片影像101,翻換成另一張圖片影像101’,如此,以達到操控可攜式裝置1之目的。當然,可以被理解的是:此移動狀態亦可為連續時間內的由右至左的水平移動,相同地,能夠達到操控之目的。於此,應可理解到,於本實施例中所提及的連續時間內的水平移動,並不僅限於啟動影像處理程序而已,其亦可用來啟動例如:影音播放程序、撥號
程序或可攜式裝置1的其他程式控制程序。
續請參閱圖四A以及圖四B,並同時配合圖一以及圖二。圖四A為圖一之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四B為圖四A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
本發明所述的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下文簡稱可攜式裝置1),可提供使用者隔有一適當之距離D去操控,也就是說,使用者能夠透過例如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前方作出不同形式的移動狀態,於此實施例中,此移動狀態以一非連續時間內的水平移動為例,也就是手部H以時間差的方式作出水平移動。
舉例來說,手部H能夠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以一適當之距離D,於一非連續時間內作出由左至右的水平移動,也就是手部H可於感應元件12a前方位置P1,先停頓例如兩秒後,再從感應元件12a的此前方位置P1,移動到感應元件12b的前方位置P2,此時,感應元件12a與感應元件12b會依序的感應手部H的此由左至右的水平移動,並依據此非連續時間內的水平移動產生第二感應訊號。
運算處理模組13會依據感應元件12a以及感應元件12b所產生的第二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此第二感應訊號的第二匹配訊號。此時,功能模組11會依據運算處理模組13所計算出的第二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於此,
程式控制程序以影音播放程序為例。因此,影音播放程序被啟動,而其操控介面亦顯示於螢幕10上,以令使用者能夠收聽例如MP3音樂之功能。如此,以達到操控可攜式裝置1之目的。當然,可以被理解的是:此移動狀態亦可為非連續時間內的由右至左的水平移動,例如:手部H於感應元件12b前方位置,先停頓例如兩秒後,在從感應元件12b前方位置,移動到感應元件12a,相同地,使用者能夠達到操控可攜式裝置1之目的。於此,應可理解到,於本實施例中所提及的非連續時間內的水平移動,並不僅限於啟動影音播放程序而已,其亦可用來啟動例如:撥號程序或可攜式裝置1的其他程式控制程序。
續請參閱圖五A以及圖五B,並同時配合圖一以及圖二。圖五A為圖一之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五B為圖五A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
本發明所述的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下文簡稱可攜式裝置1),可提供使用者隔有一適當之距離D去操控,也就是說,使用者能夠透過例如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作出不同形式的移動狀態,於此實施例中,此移動狀態以一連續時間內的垂直移動為例,也就是手部H於不間斷的時間內作出垂直移動。
舉例來說,當可攜式裝置1處於一圖片瀏覽模式時,
手部H能夠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以一適當之距離D,於一連續時間內作出由遠至近的垂直移動(如圖五B箭頭所示方向),此時,感應元件12a以及感應元件12b,會同時的感應手部H的此垂直移動,並依據此連續時間內的垂直移動產生第三感應訊號。
運算處理模組13會依據感應元件12a以及感應元件12b所產生的第三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此第三感應訊號的第三匹配訊號。此時,功能模組11會依據運算處理模組13所計算出的第三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於此,程式控制程序以影像處理程序為例。因此,影像處理程序被啟動,並能夠將圖片瀏覽模式中,顯示於螢幕10的圖片影像102,放大成圖片影像102’,如此,以達到操控可攜式裝置1之目的。當然,可以被理解的是:此移動狀態亦可為連續時間內的由近至遠的垂直移動,如此,以將圖片影像102縮小,相同地能夠達到操控可攜式裝置1之目的。於此,應可理解到,於本實施例中所提及的連續時間內的垂直移動,並不僅限於啟動影像處理程序而已,其亦可用來啟動例如:影音播放程序、撥號程序或可攜式裝置1的其他程式控制程序。
續請參閱圖六A以及圖六B,並同時配合圖一以及圖二。圖六A為圖一之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六B為圖六A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
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
本發明所述的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下文簡稱可攜式裝置1),可提供使用者隔有一適當之距離D去操控,也就是說,使用者能夠透過例如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前方作出不同形式的移動狀態,於此實施例中,此移動狀態以一非連續時間內的垂直移動為例,也就是手部H以時間差的方式作出垂直移動。
舉例來說,當可攜式裝置1處於一通訊錄模式時,手部H能夠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以一適當之距離D,於一非連續時間內作出由遠至近的垂直移動,也就是手部H於感應元件12a與感應元件12b前方位置,先停頓例如兩秒後,再從感應元件12a與感應元件12b前方位置,以由遠至近的垂直移動方式(如圖六B箭頭所示方向),接近可攜式裝置1,此時,感應元件12a以及感應元件12b,會同時的感應手部H的此垂直移動,並依據此非連續時間內的垂直移動產生第四感應訊號。
運算處理模組13會依據感應元件12a以及感應元件12b所產生的第四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此第四感應訊號的第四匹配訊號。此時,功能模組11會依據運算處理模組13所計算出的第四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於此,程式控制程序以撥號程序為例。因此,撥號程序被啟動,並能夠執行手持裝置1的撥號動作(如螢幕10所示),如此,以達到操控可攜式裝置1之目的。當然,可以被理解
的是:此移動狀態亦可為非連續時間內的由近至遠的垂直移動,如此,以令可攜式裝置執行例如結束通話或接收通話等相關動作,相同地,能夠達到操控之目的。於此,應可理解到,於本實施例中所提及的非連續時間內的垂直移動,並不僅限於啟動撥號程序而已,其亦可用來啟動例如:影像處理程序、影音播放程序或可攜式裝置1的其他程式控制程序。
續請參閱圖七A、圖七B以及圖七C,並同時配合圖一以及圖二。圖七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B為圖七A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C為圖七A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
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12除了上述以二個感應器的直線排列之外,亦可由三個感應器來實現,於本實施例中,所述之此三個感應器係由感應元件12c、感應元件12d以及感應元件12e所形成的三角形排列為例,此三個感應器由超音波感應器所組成。當然,三角形排列的方式,亦可能包含有三個以上的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並具有下列之組合方式,例如:由紅外線感應器所組成、由雷射感應器所組成、由光源感應器所組成、具有超音波感應器以及紅外線感應器、具有超音波感應器以及雷射感應器、具有超音波感應器以及光源感應器、具有紅外線感應器以及
雷射感應器、具有紅外線感應器以及光源感應器、具有雷射感應器以及光源感應器或具有超音波感應器、紅外線感應器、雷射感應器以及光源感應器。當然,亦可由等效功能的電路或電子元件來實現,並不受限於此。
相同的,使用者能夠隔有一適當距離D去操控可攜式裝置1,也就是說,使用者能夠透過例如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作出不同形式的移動狀態,於此實施例中,此移動狀態以一連續時間內的水平移動為例,也就是手部H於不間斷的時間內作出水平移動。
舉例來說,當可攜式裝置1處於一圖片瀏覽模式時,手部H能夠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以一適當之距離D,於一連續時間內作出由左至右的水平移動,此時,感應元件12c、感應元件12e以及感應元件12d,會依序的感應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的P3、P4以及P5位置,並依據此連續時間內的水平移動產生第五感應訊號。
運算處理模組13會依據感應元件12c、感應元件12e以及感應元件12d所產生的第五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此第五感應訊號的第五匹配訊號。此時,功能模組11會依據運算處理模組13所計算出的第五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於此,程式控制程序以影像處理程序為例。因此,影像處理程序被啟動,並能夠將圖片瀏覽模式中,顯示於螢幕10的圖片影像103,翻換成另一張圖片影像103’,如此,以達到操控可攜式裝置1之目的。當然,可以被理解
的是:此移動狀態亦可為連續時間內的由右至左、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的水平移動。其中須特別說明的是,當使用者手部H作出由上至下的連續時間內的水平移動時,感應元件12c與感應元件12d會先同時感應可攜式裝置1前方的手部H,之後,當手部H下移時,感應元件12e隨即感應手部H下移後的位置;同樣的,當使用者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作出由下至上的連續時間內的水平移動時,感應元件12e會先感應手部H,之後,當手部H上移時,感應元件12c與感應元件12d會隨即同時感應手部H上移後的位置,相同地,能夠達到操控可攜式裝置1之目的。於此,應可理解到,於本實施例中所提及的連續時間內的不同位向水平移動,並不僅限於啟動影像處理程序而已,其亦可用來啟動例如:影音播放程序、撥號程序或可攜式裝置的其他程式控制程序。
續請參閱圖七D以及圖七E,並同時配合圖七A以及圖二。圖七D為圖七A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E為圖七D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
本發明所述的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下文簡稱可攜式裝置1),可提供使用者隔有一適當距離D去操控,也就是說,使用者能夠透過例如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前方作出不同形式的移動狀態,於此實施例中,此移
動狀態以一非連續時間內的水平移動為例,也就是手部H以時間差的方式作出水平移動。
舉例來說,手部H能夠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以一適當之距離D,於一非連續時間內作出由左至右的水平移動,也就是手部H從感應元件12c前方位置P6,於移動至感應元件12e時,可於感應元件12e前方位置P7,先停頓例如兩秒後,在從感應元件12e前方位置P7,移動到感應元件12d前方位置P8,此時,感應元件12d會隨即感應手部H的位置P8,並產生手部H於此非連續時間內之水平移動的第六感應訊號。
運算處理模組13會依據感應元件12c、感應元件12e以及感應元件12d所產生的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此第六感應訊號的第六匹配訊號。此時,功能模組11會依據運算處理模組13所計算出的第六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於此,程式控制程序以影音播放程序為例。因此,影音播放程序被啟動,而其操控介面亦顯示於螢幕10上,以令使用者能夠收聽例如MP3音樂之功能。如此,以達到操控可攜式裝置1之目的。當然,可以被理解的是:此移動狀態亦可為非連續時間內的由右至左、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的水平移動,其中須特別說明的是,當使用者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作出由上至下的水平移動時,手部H可於感應元件12c與感應元件12d之前方位置,先停頓例如兩秒,以令感應元件12c與感應元件12d同時感應偵測
此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之位置後,當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下移時,感應元件12e隨即感應手部H下移後的位置;當使用者手部H作出由下至上的水平移動時,利用時間差的原理,而同樣的能夠達到操控可攜式裝置1之目的,於此不加以贅述。
因此,應可理解到,於本實施例中所提及的非連續時間內的水平移動,並不僅限於啟動影音播放程序而已,其亦可用來啟動例如:撥號程序或可攜式裝置1的其他程式控制程序。
續請參閱圖七F以及圖七G,並同時配合圖七A以及圖二。圖七F為圖七A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G為圖七F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
本發明所述的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下文簡稱可攜式裝置1),可提供使用者隔有一適當距離D去操控,也就是說,使用者能夠透過例如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作出不同形式的移動狀態,於此實施例中,此移動狀態以一連續時間內的垂直移動為例,也就是手部H於不間斷的時間內作出垂直移動。
舉例來說,當可攜式裝置1處於一圖片瀏覽模式時,手部H能夠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以一適當之距離D,於一連續時間內作出由遠至近的垂直移動,此時,感應元件
12c、感應元件12e以及感應元件12d,會同時的感應手部H的此垂直移動,並依據此連續時間內的垂直移動產生第七感應訊號。
運算處理模組13會依據感應元件12c、感應元件12e以及感應元件12d所產生的第七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此第七感應訊號的第七匹配訊號。此時,功能模組11會依據運算處理模組13所計算出的第七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於此,程式控制程序以影像處理程序為例。因此,影像處理程序被啟動,並能夠將圖片瀏覽模式中,顯示於螢幕10的圖片影像104,放大成圖片影像104’,如此,以達到操控可攜式裝置1之目的。當然,可以被理解的是:此移動狀態亦可為連續時間內的由近至遠的垂直移動,如此,以將圖片影像104縮小,相同地能夠達到操控可攜式裝置1之目的。於此,應可理解到,於本實施例中所提及的連續時間內的垂直移動,並不僅限於啟動影像處理程序而已,其亦可用來啟動例如:影音播放程序、撥號程序或可攜式裝置的其他程式控制程序。
續請參閱圖七H以及圖七I,並同時配合圖七A以及圖二。圖七H為圖七A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I為圖七H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
本發明所述的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下
文簡稱可攜式裝置1),可提供使用者隔有一適當距離D去操控,也就是說,使用者能夠透過例如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前方作出不同形式的移動狀態,於此實施例中,此移動狀態以一非連續時間內的垂直移動為例,也就是手部H以時間差的方式作出垂直移動。
舉例來說,當可攜式裝置1處於一通訊錄模式時,手部H能夠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以一適當之距離D,於一非連續時間內作出由遠至近的垂直移動,也就是手部H於感應元件12c、感應元件12d以及感應元件12e前方位置,先停頓例如兩秒後,在從感應元件12c、感應元件12d以及感應元件12e的前方位置,以由遠至近的垂直移動方式,接近可攜式裝置1,此時,感應元件12c、感應元件12d以及感應元件12e,會同時的感應手部H的此垂直移動,並依據此非連續時間內的垂直移動產生第八感應訊號。
運算處理模組13會依據感應元件12c、感應元件12d以及感應元件12e所產生的第八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此第八感應訊號的第八匹配訊號。此時,功能模組11會依據運算處理模組13所計算出的第八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於此,程式控制程序以撥號程序為例。因此,撥號程序被啟動,並能夠執行手持裝置1的撥號動作(如螢幕10所示),如此,以達到操控手持裝置1之目的。當然,可以被理解的是:此移動狀態亦可為非連續時間內的由近至遠的垂直移動,如此,以令可攜式裝置執行例如結束通話
或接收通話等相關動作,相同地,能夠達到操控之目的。於此,應可理解到,於本實施例中所提及的非連續時間內的垂直移動,並不僅限於啟動撥號程序而已,其亦可用來啟動例如:影像處理程序、影音播放程序或可攜式裝置1的其他程式控制程序。
續請參閱圖七J並同時配合圖七A以及圖二。圖七J為圖七A使用者手部以弧形移動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
本發明所述的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下文簡稱可攜式裝置1),可提供使用者隔有一適當距離D去操控,也就是說,使用者能夠透過例如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作出不同形式的移動狀態,於此實施例中,此移動狀態以圓弧移動為例,其中,可被理解的是,此圓弧移動亦可能為上述各實施例中所包含的連續時間以及非連續時間內的圓弧移動,於此,為了簡明之目的,僅以連續時間內的圓弧移動為例。
舉例來說,手部H能夠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以一適當之距離D,於一連續時間內作出圓弧移動,以順時針圓圈來說,手部H從感應元件12c前方位置,依續經過感應元件12d、感應元件12e,最後回到感應元件12c,剛好形成一個圓圈,此時,感應元件12c、感應元件12d以及感應元件12e,會依續的感應手部H於可攜式裝置1前方的此圓弧移動,並依據此連續時間內的圓弧移動產生第九感應
訊號。
運算處理模組13會依據感應元件12c、感應元件12d以及感應元件12e所產生的第九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此第九感應訊號的第九匹配訊號。此時,功能模組11會依據運算處理模組13所計算出的第九匹配訊號執行可攜式裝置1的一程式控制程序,以達到操控可攜式裝置1之目的,所述程式控制程序可為影像處理程序、影音播放程序、撥號程序或可攜式裝置1的其他程式控制程序。另外,此圓弧移動,亦可由逆時針圓圈來實現,於此不加以贅述。
承上述各實施例應可得知,上述所提及的可攜式裝置1係以手機為例,當然,亦可能為筆記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或數位相機(Digital Camera),並不受限於此。另外,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12,除了可為二個或三個之外,亦可能由多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所組成,並排列成不同之形狀,例如弧形、方形或多邊形等。而功能模組11亦能夠依據不同的匹配訊號,去執行可攜式裝置1程式控制程序以外的功能,因此,並不限於上述之揭露者。
續請參閱圖八,圖八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之步驟流程圖。
由圖八可知,本發明所提供之可攜式裝置的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係能夠被運用於手機、筆記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數位相機(Digital Camera)或其他可攜式裝
置。所述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
於步驟S100中,透過設於可攜式裝置之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以非觸控感應方式去偵測一對象物的移動狀態,並依據此移動狀態產生感應訊號。於步驟S110中,依據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此感應訊號的匹配訊號。並且,於步驟S120中,依據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
應注意的是,於步驟S100中,所提及的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實質上可藉由具有發射一偵測訊號,並依據偵測訊號接收一回饋訊號的感應元件所實現,例如:超音波感應器(Ultrasonic Sensor)、紅外線感應器(Infra-red Sensor)、雷射感應器(Laser Sensor)或光源感應器(Light Sensor)。並且,值得一提的是,於步驟S100所提及的對象物,實質上係指可攜式裝置前方的使用者,透過其手部的移動狀態去操控可攜式裝置,當然,此對象物亦可能由使用者手部以外的物件或物體之移動狀態所實現。其中能夠被理解的是:此移動狀態包含此對象物於連續時間內之一水平移動,也就是對象物於不間斷的時間內作出水平移動。當然,移動狀態也包含對象物於非連續時間內之一水平移動,也就是對象物以時間差的方式作出水平移動。
另外,移動狀態包含對象物於連續時間內之一垂直移動,也就是對象物於不間斷的時間內作出垂直移動。當然,移動狀態也包含對象物於非連續時間內之一垂直移動,也就是對象物以時間差的方式作出垂直移動。抑或是此移動
狀態包含對象物的一圓弧移動。
由此可知,本發明所述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及其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具有下列特點:
1.有別於目前市面上之電子產品設備或可攜式裝置,皆運用觸控式螢幕,以進行”觸碰”操控,去達到操作電子產品設備或可攜式裝置。本發明所提供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由於其設有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且能夠運用連續時間以及非連續時間的特性,令使用者能夠隔有一特定距離,去操控可攜式裝置不同的程式控制程序,並且,能夠避免習知觸控式螢幕遭受刮傷損壞或殘留污漬於螢幕上之問題。
2可運用在對於震動方面,較為敏感的可攜式裝置或其他儀器設備,例如數位相機。
綜上所述,乃僅記載本發明為呈現解決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手段之較佳實施方式或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專利實施之範圍。即凡與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文義相符,或依本發明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範圍所涵蓋。
1‧‧‧可攜式裝置
10‧‧‧螢幕
101,101’,102,102’,103,103’,104,104’‧‧‧圖片影像
11‧‧‧功能模組
12‧‧‧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
13‧‧‧運算處理模組
12a,12b,12c,12d,12e‧‧‧感應元件
P1,P2,P3,P4,P5,P6,P7,P8‧‧‧位置
D‧‧‧距離
H‧‧‧手部
S100~S120‧‧‧流程步驟
圖一 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的示意圖;圖二 為圖一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的電路方塊示意圖;圖三A 為圖一之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三B 為圖三A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四A 為圖一之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四B 為圖四A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五A 為圖一之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五B 為圖五A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六A 為圖一之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六B 為圖六A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A 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
圖七B 為圖七A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C 為圖七A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D 為圖七A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E 為圖七D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F 為圖七A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G 為圖七F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H 為圖七A使用者手部隔有一段距離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I 為圖七H使用者手部完成移動狀態以達到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圖七J 為圖七A使用者手部以弧形移動去操控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以及圖八 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之步驟流程圖。
1‧‧‧可攜式裝置
10‧‧‧螢幕
12c,12d,12e‧‧‧感應元件
D‧‧‧距離
H‧‧‧手部
Claims (20)
- 一種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包含: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運用非觸控感應方式以時間的連續性或非連續性去偵測一對象物的移動狀態並根據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之感應順序以產生一感應訊號,其中該對象物的移動狀態係為非連續時間內的移動狀態;一運算處理模組,與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耦接,該運算處理模組依據該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該感應訊號之一匹配訊號;以及一功能模組,與該運算處理模組耦接並依據該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由超音波感應器(Ultrasonic Sensor)所組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由紅外線感應器(Infra-red Sensor)所組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由雷射感應器(Laser Sensor)所組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由光源感應器 (Light Sensor)所組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包含超音波感應器以及紅外線感應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包含超音波感應器以及雷射感應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包含超音波感應器以及光源感應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包含紅外線感應器以及雷射感應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包含紅外線感應器以及光源感應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包含雷射感應器以及光源感應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包含超音波感應器、紅外線感應器、雷射感應器以及光源感應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 攜式裝置,其中該程式控制程序為一影像處理程序,該功能模組依據該匹配訊號執行該影像處理程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程式控制程序為一影音播放程序,該功能模組依據該匹配訊號執行該影音播放程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程式控制程序為一撥號程序,該功能模組依據該匹配訊號執行該撥號程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其中該可攜式裝置為一手機、一筆記型電腦、一個人數位助理(PDA)或一數位相機(Digital Camera)。
- 一種可攜式裝置的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包含:透過設於該可攜式裝置之複數個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運用非觸控感應方式以時間的連續性或非連續性去偵測一對象物的移動狀態並根據該些訊號回饋式感應元件之感應順序以產生一感應訊號,其中該對象物的移動狀態係為非連續時間內的移動狀態;依據該感應訊號計算出對應該感應訊號之一匹配訊號;以及依據該匹配訊號執行一程式控制程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可攜式裝置的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其中該對象物的移動狀態係為非連續時 間內之水平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可攜式裝置的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其中該對象物的移動狀態係為非連續時間內之垂直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可攜式裝置的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其中該對象物的移動狀態係包含圓弧移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98139933A TWI497350B (zh) | 2009-11-24 | 2009-11-24 | 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及其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98139933A TWI497350B (zh) | 2009-11-24 | 2009-11-24 | 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及其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18653A TW201118653A (en) | 2011-06-01 |
TWI497350B true TWI497350B (zh) | 2015-08-21 |
Family
ID=44935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8139933A TWI497350B (zh) | 2009-11-24 | 2009-11-24 | 具有非觸控感應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及其程式控制程序啟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97350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10419A1 (en) * | 2004-02-06 | 2005-09-22 | Nokia Corporation | Gesture control system |
TWM346074U (en) * | 2008-07-18 | 2008-12-01 | Life Technologies Co Ltd | Multimedia playing device |
-
2009
- 2009-11-24 TW TW098139933A patent/TWI49735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10419A1 (en) * | 2004-02-06 | 2005-09-22 | Nokia Corporation | Gesture control system |
TWM346074U (en) * | 2008-07-18 | 2008-12-01 | Life Technologies Co Ltd | Multimedia playing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18653A (en) | 2011-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94867B2 (ja) | 携帯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 |
EP2985688B1 (en) | Mobile terminal | |
US9547382B2 (en) |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 |
JP6464138B2 (ja) | ジェスチャによるタッチ入力の向上 | |
EP3627291A1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US20110164060A1 (en) |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 |
US20140362257A1 (en) |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amera mod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CN104360813B (zh) |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 |
JP5295839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フォーカス移動制御方法及びフォーカス移動制御プログラム | |
US20130007653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with Dual Mode Rear TouchPad | |
CN105335001A (zh) | 具有弯曲显示器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控制其的方法 | |
JP5645626B2 (ja) |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
JP2012133729A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0250465A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KR102072509B1 (ko) | 그룹 리코딩 방법,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 |
JP2013512505A (ja) |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上でコマンドを修正する方法 | |
KR20110107143A (ko) | 멀티 입력을 이용한 휴대단말의 기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200099894A1 (en) | Mobile terminal | |
JP2012155675A (ja) |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 |
US20120229520A1 (en) |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4423687A (zh) | 电子装置、屏幕的控制方法及其程序存储介质 | |
TW201344513A (zh) | 晃動解鎖之觸控型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晃動解鎖方法 | |
CN103353826A (zh) |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 |
WO2014006799A1 (ja) | 電子機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 |
US8842087B2 (e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touch sig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