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2097B - 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2097B
TWI492097B TW102107337A TW102107337A TWI492097B TW I492097 B TWI492097 B TW I492097B TW 102107337 A TW102107337 A TW 102107337A TW 102107337 A TW102107337 A TW 102107337A TW I492097 B TWI492097 B TW I4920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transmission unit
unit
input device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7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5648A (zh
Inventor
Yuan Jung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Dexi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xin Corp filed Critical Dexin Corp
Priority to TW102107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209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35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5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2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2097B/zh

Link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Description

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及其方法
本發明係為一種無線輸入裝置及其方法,特別是關於一種適用於與一無線終端裝置傳輸資料的無線輸入裝置及其方法。
無線輸入裝置例如為無線滑鼠或無線鍵盤等,其中無線輸入裝置與電腦之間可透過射頻傳輸協定、藍芽傳輸協定或無線保真(WiFi)傳輸協定建立無線通訊,以供使用者透過無線輸入裝置方便地操控電腦。
然而,無線輸入裝置與電腦之間仍存在一些不方便的無線通訊連線的問題,例如無線輸入裝置與電腦透過藍芽連線時,電腦需開啟藍芽功能,以搜尋無線輸入裝置,待電腦搜尋到與確認無線輸入裝置後,電腦再將無線輸入裝置納入藍芽通訊連線清單內,因此建立無線通訊連線耗費相當時間,造成使用者操作無線輸入裝置的不方便。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及其方法,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發明提出一種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適用於與支援電磁感應的一無線終端裝置傳輸資料,無線輸入裝置包括一第一無線傳輸單元、一第二無線傳輸單元、一第一電磁感應單元與一處理單元。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感應無線終端裝置,以取得由無線終端裝置提供的一識別資料。處理單元耦接第一無線傳輸單元、 第二無線傳輸單元與第一電磁感應單元,處理單元根據識別資料,以對應設定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與無線終端裝置進行通訊連結。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當識別資料是供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辨識使用時,處理單元以識別資料設定第一無線傳輸單元,以使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無線終端裝置通訊連結;以及當識別資料是供第二無線傳輸單元辨識使用時,處理單元以識別資料設定第二無線傳輸單元,以使第二無線傳輸單元通訊連結無線終端裝置。
本發明提出一種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無線輸入裝置適用於與支援電磁感應的一無線終端裝置傳輸資料,無線輸入裝置包括一第一無線傳輸單元、一第二無線傳輸單元及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方法包括:當透過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感應到無線終端裝置時,經由第一電磁感應單元讀取無線終端裝置提供的一識別資料;以及根據識別資料,以對應設定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與無線終端裝置進行通訊連結。
本發明的具體手段為利用無線輸入裝置的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感應到無線終端裝置後,由處理單元根據識別資料,以對應設定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與無線終端裝置進行通訊連結,藉此減少無線輸入裝置與無線終端裝置之間的通訊連線設定的程序,並提升無線輸入裝置的方便性。
以上之概述與接下來的實施例,皆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手段與達成功效,然所敘述之實施例與圖式僅提供參考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1、1c‧‧‧無線輸入裝置
10、10c‧‧‧第一無線傳輸單元
12、12c‧‧‧第二無線傳輸單元
14、14c‧‧‧第一電磁感應單元
16、16c‧‧‧處理單元
17‧‧‧輸入操作單元
18c‧‧‧觸控顯示單元
8‧‧‧電子裝置
9、9a、9b、9c‧‧‧無線終端裝置
90、90a、90b、90c‧‧‧第二電磁感應單元
92、92a、92b、92c‧‧‧第三無線傳輸單元
S501~S511‧‧‧流程步驟
S601~S615‧‧‧流程步驟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功能方塊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運用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運用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運用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流程圖。
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流程圖。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功能方塊示意圖。請參閱圖1。一種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1,適用於與支援電磁感應的一無線終端裝置9傳輸資料,無線輸入裝置1包括一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一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一第一電磁感應單元14、一處理單元16與一輸入操作單元17。在實務上,無線輸入裝置1例如是無線滑鼠、無線鍵盤或手持行動通訊裝置等,本實施例不限制無線輸入裝置1的態樣。
無線輸入裝置1的處理單元16耦接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第一電磁感應單元14與輸入操作單元17之間。當無線輸入裝置1與無線終端裝置9未建立通訊連線,使用者可將無線輸入裝置1短距離接近無線終端裝置9時,以使無線輸入裝置1透過第一電磁感應單元14感應到無線終端裝置9時。藉此無線輸入裝置1可以根據電磁感應結果而與無線終端裝置9自動建立通訊連結,以避免使用者手動設定通訊連結之不便。
詳細來說,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及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可例如分別是射頻傳輸單元、藍芽傳輸單元、無線保真(WiFi)傳輸單元、Zigbee傳輸單元或紅外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且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與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是使用相異的通訊傳輸協定。例如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為射頻傳輸單元,而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不同於射頻傳輸單元,例如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為藍芽傳輸單元,而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係以藍芽傳輸單元,而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係以射頻傳輸單元來做說明。本實施例不限制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與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 的態樣,於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視需要自由設計。
第一電磁感應單元14例如為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傳輸單元,而第一電磁感應單元14感應無線終端裝置9,以取得由無線終端裝置9提供的一識別資料。在實務上。近場通訊傳輸協定以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訊技術允許電子裝置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資料傳輸。例如電子裝置之間相距十公分內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資料傳輸。
詳細來說,近場通訊傳輸單元可採用主動或被動運作模式進行通訊。在主動運作模式下,例如第一近場通訊傳輸單元要向第二近場通訊傳輸單元發送識別資料時,兩個近場通訊傳輸單元個別產生射頻場(RF-field),以便進行非常快速的通信連接。
另在被動運作模式下,例如第一近場通訊傳輸單元與第二近場通訊傳輸單元的其中之一產生射頻場,舉例來說,當無線輸入裝置1採用被動運作模式來與無線終端裝置9進行通訊時,無線終端裝置9產生射頻場,而無線輸入裝置1不必產生射頻場,而使用負載調製(load modulation)技術,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將資料與數據傳回無線終端裝置9,藉此無線輸入裝置1大幅降低耗電量。本實施例不限制電磁感應單元的態樣與運作模式。
接下來,無線終端裝置9可以例如是無線耳機、無線接收器、電腦、電視、數位冰箱、空調設備或多媒體影音播放設備。本實施例不限制無線終端裝置9的態樣。當然,無線終端裝置9例如包括一第二電磁感應單元90與一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其中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及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的其中一個與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是使用相同的通訊傳輸協定。
舉例來說,無線輸入裝置1的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例如為藍芽傳輸單元,而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例如為射頻傳輸單元,而無線終端裝置9的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例如為藍芽傳輸單元,藉此第一及第三無線傳輸單元10、92之間透過藍芽傳輸協定通訊;或 是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例如為射頻傳輸單元,藉此第二及第三無線傳輸單元12、92之間透過射頻傳輸協定通訊,本實施例不限制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的態樣。
此外,第二電磁感應單元90為可與第一電磁感應單元10相互電磁感應的近場通訊傳輸單元,以及第二電磁感應單元90儲存有識別資料,以供第一電磁感應單元14感應讀取。在實務上,近場通訊傳輸協定係將重要的機密資料與數據會一直儲存在安全記憶體的某個區域,並且只能經由近場通訊傳輸單元授權,藉此儲存在安全記憶體中的私密金鑰將識別資料予以加密來傳送,其中識別資料例如包括識別碼、密碼、設定碼的至少其中之一。
舉例來說,無線終端裝置9的第二電磁感應單元90儲存有識別資料,而識別資料係指示無線終端裝置9具有藍芽傳輸單元的識別碼,當第一電磁感應單元14短距離接近無線終端裝置9的第二電磁感應單元90時,識別碼透過近場通訊傳輸協定加密來傳送給第一電磁感應單元14,當然,第一電磁感應單元14也具有私密金鑰將識別碼予以解密,藉此無線輸入裝置1讀取所述指示無線終端裝置9具有藍芽傳輸單元的識別碼。
處理單元16可以例如為中央處理器(CPU)或微處理器(MCU)等,用以執行無線輸入裝置1內各單元之間的訊號運算與處理。在實務上,處理單元16可以決定傳送輸入操作訊號至第一或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0、12,其中處理單元16根據識別資料,以對應設定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與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的其中一個與無線終端裝置9進行通訊連結。
當識別資料是供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辨識使用時,處理單元16以識別資料設定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以使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與無線終端裝置9通訊連結;以及當識別資料是供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辨識使用時,處理單元16以識別資料設定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以使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通訊連結無線終端裝置9。
具體來說,處理單元16透過第一電磁感應單元14以近場通訊傳輸協定取得無線終端裝置9提供的識別資料時,此識別資料是用以指示無線終端裝置9具有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且識別資料可以例如由多個位元組成。舉例來說,識別資料中多個位元的至少一位元是作為指示位元,以供指示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的種類為何,而其餘位元則是作為設定位元組,以供用來與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進行通訊連接設定所需的識別碼、密碼或設定碼。
舉例來說,當識別資料中識別位元為0時,代表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為藍芽傳輸單元,而當識別資料中識別位元為1時,代表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為射頻傳輸單元。因此當第一與第三無線傳輸單元10、92是使用2.4G頻段的藍芽傳輸單元,而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是使用5.8G頻段的射頻傳輸單元,此時處理單元16於接收到識別資料時可判斷出其中的指示位元為0,亦即處理單元16可以得知無線終端裝置9的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為藍芽傳輸單元。故處理單元16將以識別資料中的設定位元組設定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與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之間通訊連結,而兩無線傳輸單元之間的通訊連接是如何設定是屬於習知技術,在此不予以詳述。此外需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不並限制識別資料的組成態樣,且也不限制處理單元16以第一或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0、12與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之間通訊連結的設定態樣。
簡單來說,由於一般電腦係採用藍芽傳輸單元,而一般無線接收器係採用射頻傳輸單元,因此當電腦與無線接收器均具有支援電磁感應的第二電磁感應單元90,若使用者將本實施例之無線輸入裝置1短距離接近電腦時,無線輸入裝置1透過第一及第二電磁感應單元14、90,以取得電腦的識別資料,藉此無線輸入裝置1的處理單元16對應設定為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所以無線輸入裝置1與電腦之間透過藍芽傳輸協定來通訊。
此外,當使用者將本實施例之無線輸入裝置1短距離接近無 線接收器時,無線輸入裝置1透過第一及第二電磁感應單元14、90,以取得無線接收器的識別資料,藉此無線輸入裝置1的處理單元16對應設定為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所以無線輸入裝置1與無線接收器之間透過射頻傳輸協定來通訊。
值得一提的是,輸入操作單元17例如為按鍵、滾輪與光學感測器的至少其中之一或組合。當輸入操作單元17被按壓、滾動或移動時,將產生相對應的輸入操作訊號給處理單元16,且由處理單元16透過第一或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0、12,以傳輸給無線終端裝置9,其中輸入操作訊號例如為滑鼠操作訊號、鍵盤操作訊號、手持行動通訊裝置操作訊號等,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知道輸入操作單元17的功用,故在此不予贅述。
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無線輸入裝置1也可以不具輸入操作單元17,例如無線輸入裝置1具有觸控顯示單元,藉此使用者操作觸控顯示單元,以輸出相對應的輸入操作訊號給處理單元16。本實施例不限制無線輸入裝置1的態樣。
由此可知,使用者透過本實施例之無線輸入裝置1短距離接近無線終端裝置9時,無線輸入裝置1透過第一及第二電磁感應單元14、90,以取得無線終端裝置9的識別資料,且處理單元16根據識別資料來對應設定第一或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0、12,以使輸入操作訊號透過第一或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0、12傳輸給無線終端裝置9,藉此提升無線輸入裝置1與無線終端裝置9之間無線通訊設定的速度。
接下來,進一步說明可感應設定的無線輸入裝置1的運作。
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運用示意圖。請參閱圖2。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之無線輸入裝置1例如為無線滑鼠,而無線終端裝置9a例如為筆記型電腦,其中無線滑鼠具有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0、12,而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0、12分別為藍芽傳輸單元與射頻傳輸單元,另筆記型電腦具有第二 電磁感應單元90a與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a,而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a例如為藍芽傳輸單元,當使用者將本實施例之無線滑鼠短距離接近筆記型電腦時,無線滑鼠透過第一及第二電磁感應單元14、92a,以取得筆記型電腦的識別資料,藉此無線滑鼠的處理單元16對應設定為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所以無線滑鼠與筆記型電腦之間透過藍芽傳輸協定來通訊。
在其他實施例中,無線輸入裝置1也可以具有三個、四個或多個無線傳輸單元,例如無線輸入裝置具有五個無線傳輸單元,當然,無線輸入裝置1透過第一電磁感應單元14以取得筆記型電腦的識別資料,藉此無線輸入裝置1的處理單元16根據識別資料,以對應設定五個無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之一個與無線終端裝置9a進行通訊連結,藉此提升無線輸入裝置1與無線終端裝置9a之間通訊連接的設定速度。本實施例不限制無線輸入裝置1的無線傳輸單元的數量。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運用示意圖。請參閱圖3。圖3與圖2中的無線輸入裝置1二者結構相似,而以下將對二者所包括的相同元件以相同標號表示。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之無線輸入裝置1例如為無線滑鼠,而無線終端裝置9b例如為無線接收器,其中無線接收器透過通用序列匯流排以插接於電子裝置8,電子裝置8例如為筆記型電腦,而無線接收器具有第二電磁感應單元90b與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b,而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b例如為射頻傳輸單元,當使用者將本實施例之無線滑鼠短距離接近無線接收器時,例如無線滑鼠與無線接收器之間的距離大約為0~10公分,無線滑鼠透過第一及第二電磁感應單元14、90b,以取得無線接收器的識別資料,藉此無線滑鼠的處理單元16對應設定為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所以無線滑鼠與無線接收器之間透過射頻傳輸協定來通訊。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無線終端裝置9b例如為電 視、數位冰箱或多媒體影音播放設備,而本實施例之無線滑鼠也可作為電視、數位冰箱或多媒體影音播放設備的游標指向操作工具,其中多媒體影音播放設備例如CD、VCD、DVD、LD、藍光、MP3或MP4等多媒體播放設備。本實施例不限制無線終端裝置9b的態樣。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運用示意圖。請參閱圖4。本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1c與前述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1相似,例如無線輸入裝置1c也能透過第一電磁感應單元14c感應無線終端裝置9c。然而,圖4與圖2中的無線輸入裝置1c、1之間仍存有差異,其在於:無線輸入裝置1c例如為手持行動通訊裝置,而無線終端裝置9c例如為數位電視,其中手持行動通訊裝置具有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0c、12c,而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0c、12c分別為紅外線傳輸單元與Zigbee傳輸單元,另數位電視具有第二電磁感應單元90c與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c,而第三無線傳輸單元92c例如為Zigbee傳輸單元。此外,手持行動通訊裝置例如為智慧型行動電話(Smart Phone)、平板電腦或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行動通訊裝置,本實施例不限制手持行動通訊裝置的態樣。
詳細來說,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1c更包括一觸控顯示單元18c,耦接於處理單元16c。處理單元16c是根據識別資料中的一遙控器命令設定觸控顯示單元18c顯示一遙控器操作介面,且遙控器操作介面是根據操作產生一輸入遙控命令,以供第一無線傳輸單元10c及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c的其中一個無線輸出輸入遙控命令給無線終端裝置9c。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將手持行動通訊裝置短距離接近數位電視的第二電磁感應單元90c,藉此手持行動通訊裝置取得數位電視的識別資料,且處理單元16c根據識別資料將對應設定第二無線傳輸單元12c,以使第二與第三無線傳輸單元12c、92c建立通訊 連線,其中本實施例之手持行動通訊裝置也會根據識別資料設有遙控器之功能,以使手持行動通訊裝置透過觸控顯示單元18c顯示遙控器操作介面,且使用者可透過遙控器操作介面以控制、切換或選擇數位電視的頻道或其他數位電視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無線終端裝置9c例如為無線耳機、電視、數位冰箱、空調設備或多媒體影音播放設備,而本實施例之無線輸入裝置1c可透過短距離接近無線終端裝置9c,藉此作為控制無線終端裝置9c的遙控器,本實施例不限制無線輸入裝置1c與無線終端裝置9c的態樣。
接下來,進一步說明無線輸入裝置的可感應設定方法流程。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流程圖。請參閱圖5。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中係以無線輸入裝置具有第一電磁感應單元,以及無線終端裝置具有第二電磁感應單元來做說明,在其它實施例中,無線輸入裝置例如為無線滑鼠、無線鍵盤或手持行動通訊裝置,而無線終端裝置例如為無線耳機、無線接收器、電腦、電視、數位冰箱、空調設備或多媒體影音播放設備,本實施例不限制無線輸入裝置與無線終端裝置的態樣。
一種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無線輸入裝置適用於與支援電磁感應的一無線終端裝置傳輸資料,無線輸入裝置包括一第一無線傳輸單元、一第二無線傳輸單元及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方法包括:
於步驟S501中,透過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感應到無線終端裝置。在實務上,使用者將無線輸入裝置靠近無線終端裝置,使無線輸入裝置可近距離電磁感應無線終端裝置,藉此無線輸入裝置透過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感應到無線終端裝置。
接下來,於步驟S503中,經由第一電磁感應單元讀取無線終端裝置提供的一識別資料。在實務上,無線輸入裝置的第一電磁 感應單元讀取無線終端裝置提供的一識別資料,例如無線終端裝置具有藍芽傳輸單元,藉此識別資料係指示無線終端裝置具有藍芽傳輸單元。
於步驟S505中,判斷識別資料是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辨識使用。若步驟S505的判斷為是,則進行步驟S507,以識別資料設定第一無線傳輸單元,以使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無線終端裝置通訊連結。在實務上,無線輸入裝置的處理單元會根據識別資料以設定第一無線傳輸單元。
若步驟S505的判斷為否,則進行步驟S509中,判斷識別資料是供第二無線傳輸單元辨識使用。若步驟S509的判斷為是,則進行步驟S511,以識別資料設定第二無線傳輸單元,以使第二無線傳輸單元通訊連結無線終端裝置。
若步驟S509的判斷為否,則回復至步驟S501,使用者再透過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感應到無線終端裝置。在其他實施例中,若步驟S509的判斷為否,也可回復至步驟S503中,本實施例不限制步驟S509的判斷為否的流程。
為了更完整揭露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再舉例來說,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流程圖。請參閱圖6。本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與前述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相似,例如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也能根據識別資料,以對應設定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與無線終端裝置進行通訊連結。然而,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的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之間仍存有差異,其在於:於步驟S607中,以識別資料設定第一無線傳輸單元,以使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無線終端裝置通訊連結;或是於步驟S611中,以識別資料設定第二無線傳輸單元,以使第二無線傳輸單元通訊連結無線終端裝置,由此可知,本實施例之無線輸入裝置可透過第一或第二無線傳輸單元,來通訊連接無線終端裝置。
接著,於步驟S613中,無線輸入裝置根據識別資料中的一遙控器命令設定無線輸入裝置的觸控顯示單元顯示一遙控器操作介面。在實務上,遙控器命令例如為使觸控顯示單元顯示一遙控器操作介面之指令,當無線輸入裝置與無線終端裝置之間建立通訊連接後,無線輸入裝置可透過遙控器命令,以使觸控顯示單元顯示一遙控器操作介面,例如遙控器操作介面為虛擬鍵盤、虛擬文字按鍵與虛擬數字按鍵的至少之一或組合,當然,每一虛擬按鍵對應於控制無線終端裝置的指令,藉此無線輸入裝置可視為一遙控器。
於步驟S615中,遙控器操作介面是根據操作產生一輸入遙控命令,以供第一無線傳輸單元及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無線輸出輸入遙控命令給無線終端裝置。在實務上,輸入遙控命令例如為控制無線終端裝置之指令,而使用者可透過按壓或觸碰遙控器操作介面,以操控無線終端裝置。
綜上所述,本發明利用一種無線輸入裝置,並透過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感應到無線終端裝置後,由處理單元根據識別資料,以對應設定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與無線終端裝置進行通訊連結,藉此減少無線輸入裝置與無線終端裝置之間的通訊連線設定的程序。此外,處理單元也會根據識別資料中的一遙控器命令設定觸控顯示單元顯示一遙控器操作介面,且遙控器操作介面是根據操作產生一輸入遙控命令,以控制無線終端裝置。如此一來,本發明之無線輸入裝置提升操作的方便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並非用以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
1‧‧‧無線輸入裝置
10‧‧‧第一無線傳輸單元
12‧‧‧第二無線傳輸單元
14‧‧‧第一電磁感應單元
16‧‧‧處理單元
17‧‧‧輸入操作單元
9‧‧‧無線終端裝置
90‧‧‧第二電磁感應單元
92‧‧‧第三無線傳輸單元

Claims (18)

  1. 一種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適用於與支援電磁感應的一無線終端裝置傳輸資料,該無線輸入裝置包括:一第一無線傳輸單元;一第二無線傳輸單元;一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感應該無線終端裝置,以取得由該無線終端裝置提供的一識別資料,以及一處理單元,耦接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與該第一電磁感應單元,該處理單元根據該識別資料的至少一指示位元以識別出該無線終端裝置的通訊傳輸協定的種類,並根據該無線終端裝置的通訊傳輸協定的種類而對應設定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與該無線終端裝置進行通訊連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其中當該識別資料是供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辨識使用時,該處理單元以該識別資料設定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以使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該無線終端裝置通訊連結;以及當該識別資料是供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辨識使用時,該處理單元以該識別資料設定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以使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通訊連結該無線終端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其中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及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分別是射頻傳輸單元、藍芽傳輸單元、無線保真(WiFi)傳輸單元、Zigbee傳輸單元或紅外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且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是使用相異的通訊傳輸協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其中該第一電磁感應單元為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傳輸單元。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其中該無線終端裝置包括一第二電磁感應單元,且該第二電磁感應單元為近場通訊傳輸單元,以及該第二電磁感應單元儲存有該識別資料,以供該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感應讀取。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其中該無線終端裝置包括一第三無線傳輸單元,且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及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與該第三無線傳輸單元是使用相同的通訊傳輸協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其中該無線終端裝置是無線耳機、無線接收器、電腦、電視、數位冰箱、空調設備或多媒體影音播放設備。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其中該識別資料更包括一設定位元組,該設定位元組為與該第三無線傳輸單元進行通訊連結設定的識別碼、密碼、設定碼的至少其中之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其中該無線輸入裝置是滑鼠、鍵盤或手持行動通訊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更包括:一觸控顯示單元,耦接於該處理單元;其中該處理單元是根據該識別資料中的一遙控器命令設定該觸控顯示單元顯示一遙控器操作介面,且該遙控器操作介面是根據操作產生一輸入遙控命令,以供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及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無線輸出該輸入遙控命令給該無線終端裝置。
  11. 一種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該無線輸入裝置適用於與支援電磁感應的一無線終端裝置傳輸資料,該無線輸入裝置包括一第一無線傳輸單元、一第二無線傳輸單元及 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方法包括:當透過該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感應到該無線終端裝置時,經由該第一電磁感應單元讀取該無線終端裝置提供的一識別資料;以及根據該識別資料的至少一指示位元以識別出該無線終端裝置的通訊傳輸協定的種類,並根據該無線終端裝置的通訊傳輸協定的種類而對應設定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與該無線終端裝置進行通訊連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其中當該識別資料是供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辨識使用時,以該識別資料設定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以使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該無線終端裝置通訊連結;以及當該識別資料是供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辨識使用時,以該識別資料設定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以使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通訊連結該無線終端裝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其中該第一電磁感應單元為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傳輸單元。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其中該無線終端裝置包括一第二電磁感應單元,且該第二電磁感應單元為近場通訊傳輸單元,以及該第二電磁感應單元儲存有該識別資料,以供該第一電磁感應單元感應讀取。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其中該無線終端裝置包括一第三無線傳輸單元,且該第三無線傳輸單元與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及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是使用相同的通訊傳輸協定。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 置之感應設定方法,其中該識別資料更包括一設定位元組,該設定位元組為與該第三無線傳輸單元進行通訊連結設定的識別碼、密碼、設定碼的至少其中之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其中該無線輸入裝置是根據該識別資料中的一遙控器命令設定該無線輸入裝置的一觸控顯示單元顯示一遙控器操作介面,且該遙控器操作介面是根據操作產生一輸入遙控命令,以供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及該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的其中一個無線輸出該輸入遙控命令給該無線終端裝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之感應設定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傳輸單元與一第二無線傳輸單元是使用相異的通訊傳輸協定。
TW102107337A 2013-03-01 2013-03-01 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及其方法 TWI492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7337A TWI492097B (zh) 2013-03-01 2013-03-01 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7337A TWI492097B (zh) 2013-03-01 2013-03-01 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5648A TW201435648A (zh) 2014-09-16
TWI492097B true TWI492097B (zh) 2015-07-11

Family

ID=51943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7337A TWI492097B (zh) 2013-03-01 2013-03-01 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920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2517B (zh) * 2019-03-15 2020-08-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滑鼠裝置及其資訊傳輸方法
TWI811544B (zh) * 2020-05-15 2023-08-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輸入裝置及其資訊傳輸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1781B (en) * 2004-06-08 2005-10-1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and method thereof and wireless data processing device peripheral input device using the module/method
TWM427630U (en) * 2011-12-06 2012-04-21 Prodigid Ltd Registr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W201224844A (en) * 2010-12-08 2012-06-16 Kinpo Elect Inc Wireless input apparatus and input system thereof
EP2466480A1 (en) * 2010-12-20 2012-06-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ng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external input means, and external input system with the dong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1781B (en) * 2004-06-08 2005-10-1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and method thereof and wireless data processing device peripheral input device using the module/method
TW201224844A (en) * 2010-12-08 2012-06-16 Kinpo Elect Inc Wireless input apparatus and input system thereof
EP2466480A1 (en) * 2010-12-20 2012-06-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ng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external input means, and external input system with the dongle
TWM427630U (en) * 2011-12-06 2012-04-21 Prodigid Ltd Registr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5648A (zh) 2014-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23176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를 제어하는 단말기
KR101315916B1 (ko) 이동 장치를 위한 외부 터치―스크린
EP337013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pidly dividing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interface and storage medium
EP3499918B1 (en) Data sharing method and terminal
US9454898B2 (en) Portable device, smart watch,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for
CN105094383B (zh) 智能笔配对和连接
TWI479929B (zh) 連線建立方法及藍牙裝置
KR20150099324A (ko) 전자 장치간 원격 제어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시스템
US20110136544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ata transmission func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KR20090047596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인체 통신 기능을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및 방법
CN110069423A (zh) 具有多主机切换的输入方法
KR20140100306A (ko) 휴대 기기 및 이의 외부 기기 제어 방법
US10445105B2 (en) Scheme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dongle device and/or electronic device to enter waiting state of device pairing in which the dongle device and the electronic device exchange/share pairing information
KR102527330B1 (ko) 입력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TWI649981B (zh) 無線通訊裝置及其通訊配對的方法
TWI492097B (zh) 可感應設定之無線輸入裝置及其方法
WO2015051742A1 (zh) 一种设备之间自动实现无线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TW201516847A (zh) 執行操作的確認方法和裝置
KR102480327B1 (ko) 블루투스 통신을 사용하는 전자 장치와 이의 동작 방법
CN104049725B (zh) 可感应设定的无线输入装置及其感应设定方法
CN202261285U (zh) 一种双工输入装置
KR20160056578A (ko) 입력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1961786B1 (ko) 터치스크린을 포함하는 단말을 이용한 마우스 기능의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TW201525696A (zh) 人機輸入信號的橋接系統與方法
CN110505343B (zh) 用户信息互通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