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8737B - High Rigid Fiber Reinforced Housing - Google Patents
High Rigid Fiber Reinforced Housing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88737B TWI488737B TW101134009A TW101134009A TWI488737B TW I488737 B TWI488737 B TW I488737B TW 101134009 A TW101134009 A TW 101134009A TW 101134009 A TW101134009 A TW 101134009A TW I488737 B TWI488737 B TW I48873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ber
- reinforced
- outer casing
- fiber reinforced
- extend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纖維強化外殼,特別是指一種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
現有的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的外殼,為了有效減輕整體重量,大多採用碳纖維或是玻璃纖維...等質輕且強度高的纖維強化材料製作。
但是,現有以纖維強化材料製作的外殼大多採用熱壓成型所製成,因此,不易成型出外殼所需的其他特徵結構(例如用以連接外部元件的孔洞),而且由於纖維強化材料所製成的外殼強度高,也不利於成型後再以切削方式成型出上述特徵結構。
為了改善上述缺點,相關業者研發出如圖1所示的纖維強化外殼1,該纖維強化外殼1包括一呈平板狀的碳纖維強化本體11,及一連設於該碳纖維強化本體11邊緣的塑膠牆體12。利用塑膠材料流動性與成型性佳的特性,將所需的特徵結構成型於該塑膠牆體12上,以改善直接將特徵結構成型於碳纖維強化本體11上的不便。
但是,眾所周知,為了有效減輕重量,纖維強化外殼1的厚度愈來愈薄,不但使得塑膠牆體12與碳纖維強化本體11間的結合面積愈來愈小,導致塑膠牆體12與碳纖維強化本體11間容易因結合力不足而分離,影響產品良率與可靠度,同時也會造成碳纖維強化本體11的結構剛性降低,而
容易因外力產生變形,進而影響容置於纖維強化外殼1內元件的穩定性,甚至因碳纖維強化本體11的變形量過大而損壞容置於纖維強化外殼1內的元件。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以提升良率與可靠度且保護效果佳的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
於是,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包含一纖維強化本體,及一射包於該纖維強化本體上的高分子包覆體。
該纖維強化本體包括一概呈平板狀的本體部,及一由該本體部一體彎折延伸的延伸部,該本體部具有相反的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該延伸部是由該內表面朝遠離該外表面方向延伸。
該高分子包覆體包括一射包該延伸部且延伸至該本體部的外表面但不超出該外表面的包覆部。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也是在提供一種可以提升良率與可靠度且保護效果佳的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
於是,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包含一纖維強化本體,及一射包於該纖維強化本體上的高分子包覆體。
該纖維強化本體包括一概呈平板狀的本體部,及一由該本體部一體向外延伸的延伸部,該本體部具有相反的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及一環繞該內表面與該外表面周緣且與該延伸部相間隔的圍繞面,該延伸部是由該內表面朝遠離該外表面方向延伸。
該高分子包覆體包括一射包該延伸部的包覆部,及一
由該包覆部一體延伸且結合於該本體部之圍繞面的外結合部,該外結合部是沿該圍繞面延伸至該本體部的外表面但是不超出該本體部的外表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利用該延伸部以提升該本體部的結構剛性,以避免該本體部因些微外力產生變形,進而提升整體的保護效果,而將該高分子包覆體射包該延伸部,則能增加接觸面積提升該高分子包覆體與該纖維強化本體間的結合力,進而提升整體良率與可靠度。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多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2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纖維強化本體21,及一射包於該纖維強化本體21上的高分子包覆體22。
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纖維強化本體21是以碳纖維熱壓成型所製成,而該高分子包覆體22是以熱塑性塑膠材料射包於該纖維強化本體21上。
該纖維強化本體21包括一概呈平板狀的本體部211,及一由該本體部211一體彎折延伸的延伸部215,該本體部211具有相反的一內表面212與一外表面213,該延伸部215是由該內表面212朝遠離該外表面213方向延伸。於本
較佳實施例中,該延伸部215與該本體部211是概呈垂直狀。
利用由該本體部211一體彎折延伸的延伸部215,能對該本體部211產生拉撐效果,進而提升該本體部211的結構剛性,避免該本體部211因輕微外力即產生變形,以提升整體的保護效果。
該高分子包覆體22包括一射包該延伸部215且延伸至該本體部211的外表面213但不超出該外表面213的包覆部221。
利用該延伸部215能增加與該包覆部221間的接觸面積,以提升該高分子包覆體22與該纖維強化本體21間的結合力,避免該高分子包覆體22與該纖維強化本體21相互分離,進而提升整體良率與可靠度;再者,由於該本體部211一體彎折延伸的延伸部215熱壓時也容易導致纖維紋路較差或是樹脂流失的缺陷,因此,藉由延伸至該本體部211的外表面213但不超出該外表面213之包覆部221,不但可以修飾上述延伸部215容易產生的缺陷,還可以保護該本體部211與該延伸部215的轉角處217俾能避免發生崩角,也能保留該本體部211之外表面213的整體性而使整體外型更加美觀。
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在將該高分子包覆體22射包該延伸部215時,即可利用高分子材料流動性與成型性較佳的特性,同時於該高分子包覆體22上成型出所需的孔洞224,進而有效縮短加工時間。
參閱圖3,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2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是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似,不相同的地方在於:該纖維強化本體21還包括一形成於該延伸部215的第一結合部216,而該高分子包覆體22還包括一形成於該包覆部221且能與該第一結合部216相結合的第一連接部222。
由於本較佳實施例大致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似,因此,除了可以達成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的功效外,還利用能相互結合的第一結合部216與第一連接部222提升該高分子包覆體22與該纖維強化本體21間的接觸面積,以增加該高分子包覆體22與該纖維強化本體21間的結合力,避免該高分子包覆體22與該纖維強化本體21容易產生分離之現象。
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纖維強化本體21的第一結合部216是一凹槽,而該高分子包覆體22的第一連接部222是一能與該凹槽相結合的凸出物。當然在實際應用上,該第一結合部216也可以是凸出物,而該第一連接部222則是一能與該凸出物相結合的凹槽,也能達成相同的功效。
參閱圖4,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2之第三較佳實施例大致是與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相似,不相同的地方在於:該纖維強化本體21包括數個形成於該延伸部215的第一結合部216,而該高分子包覆體22包括數個形成於該包覆部221且能與所述第一結合部216相結合的第一連接部222,且該延伸部215環繞界定出一容置空間218。
藉此,除了可以產生與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相同的功效
外,也能提供另一種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2的態樣供使用者選擇。
參閱圖5,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2之第四較佳實施例,大致是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似,包含一纖維強化本體21,及一射包於該纖維強化本體21上的高分子包覆體22。不同的地方在於:該纖維強化本體21包括一概呈平板狀的本體部211,及一由該本體部211一體向外延伸的延伸部215,該本體部211具有相反的一內表面212與一外表面213,及一環繞該內表面212與該外表面213周緣且與該延伸部215相間隔的圍繞面214,該延伸部215是由該內表面212朝遠離該外表面213方向延伸。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延伸部215與該本體部211是概呈垂直狀。
利用與該圍繞面214相間隔的延伸部215可以對該本體部211產生如補強肋(rib)的效果,提升該本體部211的結構剛性,避免該本體部211因輕微外力即產生變形,以提升整體的保護效果。
而該高分子包覆體22包括一射包該延伸部215的包覆部221,及一由該包覆部221一體延伸且結合於該本體部211之圍繞面214的外結合部223,該外結合部223是沿該圍繞面214延伸至該本體部211的外表面213但是不超出該本體部211的外表面213。
利用該延伸部215與該本體部211之圍繞面214相間隔的設計,配合由該包覆部221一體延伸且結合於該本體部211之圍繞面214的外結合部223俾能有效增加接觸面積,
以提升該高分子包覆體22與該纖維強化本體21間的結合力,避免該高分子包覆體22與該纖維強化本體21相互分離,進而提升整體良率與可靠度。
參閱圖6,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2之第五較佳實施例,大致是與該第四較佳實施例相似,不相同的地方在於:該纖維強化本體21還包括一形成於該延伸部215的第一結合部216,而該高分子包覆體22還包括一形成於該包覆部221且能與該第一結合部216相結合的第一連接部222。
由於本較佳實施例大致與該第四較佳實施例相似,因此,除了可以達成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的功效外,還利用能相互結合的第一結合部216與第一連接部222,再一次增加該高分子包覆體22與該纖維強化本體21間的接觸面積,以提升該高分子包覆體22與該纖維強化本體21間的結合力,避免該高分子包覆體22與該纖維強化本體21相互分離。
參閱圖7,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2之第六較佳實施例,大致是與該第五較佳實施例相似,不相同的地方在於:該纖維強化本體21包括數個形成於該延伸部215的第一結合部216,而該高分子包覆體22包括數個形成於該包覆部221且能與所述第一結合部216相結合的第一連接部222,且該延伸部215環繞界定出一容置空間218。
藉此,除了可以產生與該第五較佳實施例相同的功效外,也能提供另一種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2的態樣供使用
者選擇。
綜上所述,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2利用該延伸部215以提升該本體部211的結構剛性,以避免該本體部211因輕微外力而產生變形,進而提升整體的保護效果,而將該高分子包覆體22射包該延伸部215,則能增加接觸面積提升該高分子包覆體22與該纖維強化本體21間的結合力,進而提升整體良率與可靠度,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
21‧‧‧纖維強化本體
211‧‧‧本體部
212‧‧‧內表面
213‧‧‧外表面
214‧‧‧圍繞面
215‧‧‧延伸部
216‧‧‧第一結合部
217‧‧‧轉角處
218‧‧‧容置空間
22‧‧‧高分子包覆體
221‧‧‧包覆部
222‧‧‧第一連接部
223‧‧‧外結合部
224‧‧‧孔洞
圖1是一部份剖視圖,說明一現有纖維強化外殼的結構;圖2是一部份剖視圖,說明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圖3是一部份剖視圖,說明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圖4是一剖視圖,說明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圖5是一部份剖視圖,說明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圖6是一部份剖視圖,說明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
殼的第五較佳實施例;及圖7是一剖視圖,說明本發明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的第六較佳實施例。
2‧‧‧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
21‧‧‧纖維強化本體
211‧‧‧本體部
212‧‧‧內表面
213‧‧‧外表面
215‧‧‧延伸部
217‧‧‧轉角處
22‧‧‧高分子包覆體
221‧‧‧包覆部
224‧‧‧孔洞
Claims (10)
- 一種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包含:一纖維強化本體,包括一概呈平板狀的本體部,及一由該本體部一體彎折延伸的延伸部,該本體部具有相反的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該延伸部是由該內表面朝遠離該外表面方向延伸;及一高分子包覆體,包括一射包該延伸部且延伸至該本體部的外表面但不超出該外表面的包覆部。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其中,該纖維強化本體還包括至少一形成於該延伸部上的第一結合部,而該高分子包覆體還包括一形成於該包覆部且能與該第一結合部相結合的第一連接部。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其中,該纖維強化本體的第一結合部是一凹槽,而該高分子包覆體的第一連接部是一對應該凹槽的凸出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其中,該纖維強化本體的第一結合部是一凸出物,而該高分子包覆體的第一連接部是一對應該凸出物的凹槽。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所述之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其中,該纖維強化本體的延伸部環繞界定出一容置空間。
- 一種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包含:一纖維強化本體,包括一概呈平板狀的本體部,及一由該本體部一體向外延伸的延伸部,該本體部具有相 反的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及一環繞該內表面與該外表面周緣且與該延伸部相間隔的圍繞面,該延伸部是由該內表面朝遠離該外表面方向延伸;及一高分子包覆體,包括一射包該延伸部的包覆部,及一由該包覆部一體延伸且結合於該本體部之圍繞面的外結合部,該外結合部是沿該圍繞面延伸至該本體部的外表面但是不超出該本體部的外表面。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其中,該纖維強化本體還包括至少一形成於該延伸部上的第一結合部,而該高分子包覆體還包括一形成於該包覆部且能與該第一結合部相結合的第一連接部。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其中,該纖維強化本體的第一結合部是一凹槽,而該高分子包覆體的第一連接部是一對應該凹槽的凸出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其中,該纖維強化本體的第一結合部是一凸出物,而該高分子包覆體的第一連接部是一對應該凸出物的凹槽。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9項任一項所述之高剛性纖維強化外殼,其中,該纖維強化本體的延伸部環繞界定出一容置空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4009A TWI488737B (zh) | 2012-09-17 | 2012-09-17 | High Rigid Fiber Reinforced Housing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4009A TWI488737B (zh) | 2012-09-17 | 2012-09-17 | High Rigid Fiber Reinforced Housi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2525A TW201412525A (zh) | 2014-04-01 |
TWI488737B true TWI488737B (zh) | 2015-06-21 |
Family
ID=53937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34009A TWI488737B (zh) | 2012-09-17 | 2012-09-17 | High Rigid Fiber Reinforced Housing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88737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04921B (en) * | 1998-04-08 | 2000-09-11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Formed article of resin, its manufacture method, its manufacture device, and the housing |
TW201132269A (en) * | 2010-03-03 | 2011-09-16 | Asustek Comp Inc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ousings |
CN102367019A (zh) * | 2011-11-03 | 2012-03-07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纤维增强三维夹芯复合材料 |
-
2012
- 2012-09-17 TW TW101134009A patent/TWI48873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04921B (en) * | 1998-04-08 | 2000-09-11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Formed article of resin, its manufacture method, its manufacture device, and the housing |
TW201132269A (en) * | 2010-03-03 | 2011-09-16 | Asustek Comp Inc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ousings |
CN102367019A (zh) * | 2011-11-03 | 2012-03-07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纤维增强三维夹芯复合材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2525A (zh) | 2014-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200061U (ja) | 嵌め込み式弾性緩衝シートを有する保護カバー体 | |
CN102291954B (zh) | 复合壳体结构 | |
US10088871B2 (en) |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terminal | |
US11199878B2 (en) | Casing structure | |
WO2018032870A1 (zh) | 指纹模组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 |
US20210185158A1 (en) | Flexible protective film, curved display, and terminal | |
TWI518566B (zh) | 觸控模塊及其製造方法 | |
TWI488737B (zh) | High Rigid Fiber Reinforced Housing | |
EP3478040A1 (en) | Cas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ase | |
TWI602102B (zh) | 三維曲面面板及應用其的三維曲面觸控面板以及三維曲面觸控顯示面板 | |
TWI635524B (zh) | 具有強化托板部位之鍵盤殼體結構 | |
TWI633825B (zh) | 電子裝置的機殼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 |
WO2015159518A1 (ja) |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筐体の製造方法 | |
TWM510031U (zh) | 電子裝置外殼 | |
CN213126733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16451666U (zh) | 一种电子设备壳体 | |
TWI459882B (zh) | 電子裝置殼體 | |
CN110392500A (zh) | 防水防尘的罩体 | |
JP6022891B2 (ja) | フィルム一体型防水パッキン | |
CN215912372U (zh) | 一种电子设备壳体 | |
TWI436395B (zh) | Keyboard frame with better structural strength | |
KR101164361B1 (ko) | 금속판 부품에 일체로 구비되는 결합부품 | |
TWI536890B (zh) | 機殼及其製造方法 | |
TWI580337B (zh) | 雙規格通用機箱 | |
TWM329950U (en) | Cover boar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