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7881B - 電子裝置、提供導航指引的語音啟動方法、提供導航指引的方法及機器可讀取媒體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提供導航指引的語音啟動方法、提供導航指引的方法及機器可讀取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7881B
TWI487881B TW102119819A TW102119819A TWI487881B TW I487881 B TWI487881 B TW I487881B TW 102119819 A TW102119819 A TW 102119819A TW 102119819 A TW102119819 A TW 102119819A TW I487881 B TWI487881 B TW I4878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avigation
application
map
stag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9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3028A (zh
Inventor
Os Marcel Van
Sarah G Barbour
Brady A Law
Bradford A Moore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632,12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230556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03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3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7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788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7Audio in a user interface, e.g. using voice commands for navigating, audio feedbac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6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for on-board computers
    • G01C21/3605Destination input or retrieval
    • G01C21/3608Destination input or retrieval using speech input, e.g. using speech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6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for on-board computers
    • G01C21/3626Details of the output of route guidance instructions
    • G01C21/3632Guidance using simplified or iconic instructions, e.g. using arrow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5Interaction with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or interaction object displayed as three-dimensional, e.g. changing the user viewpoint with respect to the environment or obj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6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for on-board computers
    • G01C21/3626Details of the output of route guidance instructions
    • G01C21/3635Guidance using 3D or perspective road maps
    • G01C21/3638Guidance using 3D or perspective road maps including 3D objects and build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6Zoom, i.e. interaction techniques or interac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zooming op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Naviga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提供導航指引的語音啟動方法、提供導航指引的方法及機器可讀取媒體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地圖繪製及導航應用程式。
現今可用之許多基於地圖之應用程式係針對多種不同器件(例如,桌上型電腦、膝上型電腦、平板器件、智慧型手機、手持型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器等)且針對各種不同用途(例如,導航、瀏覽、運動等)而設計。此等應用程式中之大多數基於描述地圖中的街道、公路、興趣點等之相對方位的地圖資料來產生地圖的顯示。
用於此等應用程式中之地圖通常為二維(2D)地圖或三維(3D)地圖。然而,部分歸因於檢視3D地圖之處理密集型需求,大量該等應用程式使用2D地圖。由於相同原因,使用3D地圖之應用程式常常為緩慢、低效、不美觀及/或簡單的,以至於使應用程式毫無用處。
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包括具若干新穎特徵之導航應用程式的器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器件具有:觸敏式螢幕,其顯示應用程式之輸出;及多點觸碰介面,其允許使用者經由螢幕提供觸碰及示意動作輸入以與應用程式互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之新穎特徵包括(1)多個不同視圖(例如,二維轉向提示(turn-by-turn)視圖、三維轉向提示視圖、總體路線視圖等),及在導航期間此等視圖之間的平滑轉變,(2)新穎的使 用者介面(UI)導航控制項,(3)用於識別沿著導航路線之駕控的看起來逼真之道路交通標誌,(4)用於道路交通標誌之指令及方向指示符及所識別駕控的其他呈現的動態產生,(5)當導航應用程式在器件上正於背景中操作時的資訊性導航顯示,(6)新穎語音辨識導航導引,及(7)與在器件上可用或對於器件可用之其他路線選擇應用程式的整合。
雖然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有此等特徵係導航應用程式之部分,但其他實施例並不將所有此等特徵用於導航應用程式中。又,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係提供若干其他有用操作之整合式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的部分,該等有用操作包括方位瀏覽、地圖搜尋及路線識別操作。然而,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在其他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係不包括此等其他操作中之一些或全部的獨立應用程式。
此處描述上述特徵中之每一者。如上文所提及,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在導航期間提供多個不同視圖,且提供此等視圖之間的平滑轉變。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視圖之實例包括二維(2D)轉向提示視圖、三維(3D)轉向提示視圖,及總體路線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自器件顯現之3D導航場景內之透視顯現位置產生轉向提示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此透視顯現位置為可調整的,且可被視作虛擬攝影機,該虛擬攝影機可自多種不同透視角度(例如,自多種不同位置及定向)捕獲3D導航場景。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轉向提示導航係導航路線之動畫顯現,該導航路線係自基於攜載器件之使用者之行進方向及速度沿著路線之方向行進之虛擬攝影機的有利觀點來顯現,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行進方向及速度係由與器件相關聯之方向資料(例如,GPS資料、三角測量小區塔資料等)來捕獲。
在導航期間,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允許使用者經由在器件之螢幕上的示意動作輸入來改變虛擬攝影機之位置(亦即,顯現的 導航路線始於的位置)。虛擬攝影機之移動(亦即,顯現的路線始於之位置的移動)允許導航應用程式呈現替代性3D視圖。一些實施例甚至使用虛擬攝影機來顯現由上而下2D視圖以用於轉向提示導航,而其他實施例藉由放大及縮小2D地圖來顯現由上而下2D視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呈現充當3D指示符及3D起始器/雙態開關兩者的3D控制項(例如,按鈕)。在一些實施例中,3D控制項實施為浮動控制項,該浮動控制項在需要時可「浮動」於2D或3D導航呈現之上,且在不需要時可「浮動」到呈現內容外。此控制項亦充當當前視圖係3D視圖的指示符。3D控制項可具有不同外觀(例如,著色為灰色、黑色、藍色等)以提供不同指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使用者之當前方位的3D資料不可用時3D控制項為灰色,當3D資料為可用的但使用者當前正檢視2D地圖時為黑色,且當使用者正檢視呈3D模式之地圖時為紫色。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使用者係處於某縮放層級時,3D控制項顯示建築物之影像,且在由使用者選擇時提供在該區域中的建築物的「低空俯瞰(flyover)」。3D控制項亦提供進入及退出3D導航的快速機構。如下文進一步描述,導航應用程式允許經由對器件之多點觸碰介面之其他示意動作輸入而在2D導航視圖與3D導航視圖之間轉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使用浮動控制項以便使螢幕控制項保持最少,且藉此顯示儘可能多的互動式導航。在一些實施例中,浮動控制項係控制項叢集之部分,當使用者在不同導航視圖之間移動或在不同應用程式模態之間移動(對於導航僅為另一應用程式之若干模態中之一者的實施例而言)時,該等控制項藉由以動畫樣式調整其內容而適應於目前的任務。此適應性本質允許導航應用程式針對不同任務最佳化,同時在彼等任務之間移動時維持一致的外觀及互動模型。
當導航應用程式開始導航呈現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1)自動地隱藏浮動控制項及地圖頂部之列(含有其他UI控制項)(沿著該列顯示導航),及(2)開始全螢幕轉向提示導航呈現。在此模式下,應用程式限制與地圖之觸碰互動。在一些實施例中,需要觸按以存取被自動隱藏之控制項。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控制項經調適以具有全螢幕導航外觀,包括在沿著頂部之列中的所估計到達時間(ETA)的突出顯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頂端列中之控制項中之一者係概觀按鈕。藉由在導航期間的任何時間選擇此按鈕,使用者可在以下各者之間順暢地切換:全螢幕;轉向提示呈現,其顯示針對轉向提示方向加以最佳化的視圖;及概觀呈現,其顯示剩餘路線之更適應瀏覽的視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恆定控制項集合及地圖中之就地轉變提供了概觀模式與全螢幕模式之間的連續性。此等控制項亦包括允許使用者結束在概觀模式抑或全螢幕模型下之導航的控制項。一些實施例亦允許在導航的同時執行搜尋。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提供下拉控點(handle),其允許在概觀模式中導航時將搜尋欄位拉動至概觀顯示中。替代性地或相結合地,一些實施例允許經由對一些實施例之器件的語音辨識輸入而在導航期間執行搜尋。又,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允許使用者在轉向提示導航期間執行搜尋(例如,語音起始及/或基於文字的搜尋)。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亦允許經由對器件之語音辨識輸入來起始導航。
在導航期間,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亦允許使用者提供某示意動作輸入而不參照浮動控制項或頂端列控制項。舉例而言,不同實施例提供不同示意動作輸入以在轉向提示導航期間調整2D/3D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示意動作輸入為兩指捏合/擴張操作以調整縮放層級。對縮放層級之此調整內在地調整攝影機相對於路線指引的位 置及旋轉,且藉此改變路線指引的2D/3D透視圖。或者,替代縮放操作或除縮放操作外,其他實施例亦提供改變攝影機之位置的其他示意動作輸入(例如,手指拖曳操作)。在又其他實施例中,示意動作輸入(例如,手指拖曳操作)短暫改變攝影機之檢視方向,以允許使用者短暫掃視導航路線的側面。在此等實施例中,應用程式在短時間段之後使攝影機返回至其沿著路線的先前視域。
導航應用程式之另一新穎特徵係在導航期間使用之看起來逼真的道路交通標誌。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係與實際公路標誌十分相似之紋理化影像。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標誌包括指令箭頭、文字、盾形標記及距離。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在大量不同內容脈絡下呈現大量標誌變體。又,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根據地區性標準以不同顏色呈現標誌。
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靠攏至一起之駕控,應用程式在主標誌之下呈現次級標誌。又,隨著通過一個駕控,導航應用程式藉由模擬標誌在公路上在上方通過的運動來用動畫表示標誌消失。當即將來臨之駕控正逼近時,導航應用程式藉由微妙的動畫(例如,在整個標誌上之閃爍)將注意力吸引至標誌。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基於應用程式正顯示標誌或呈現所處於之內容脈絡而動態地產生用於道路交通標誌的指令及與導航駕控相關聯之其他呈現(例如,清單視圖)。對於給定內容脈絡,指令文字係藉由考慮諸如以下各者之因素來選擇:可用空間、藉由不同於文字之手段傳遞的資訊之可用性(例如,語音導引之可用性)、指令變數中之每一者的區域化長度、器件之顯示幕的大小等。藉由本端地合成並評估若干替代例,應用程式可挑選在每一情境下的最佳指令字串。
類似地,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基於應用程式正顯示標誌 或呈現所處於之內容脈絡而適應性地產生用於道路交通標誌的圖形方向指示符及與導航駕控相關聯之其他呈現(例如,清單視圖)。舉例而言,當在標誌或呈現上存在可用於較大標誌的足夠空間時,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藉由使用較大圖形方向指示符識別要在沿著路線的接合點處執行的駕控,該圖形方向指示符包括(1)粗略地表示載具之路徑的突出風格化箭頭,及(2)對應於匯接點之其他元素的不加以強調的線及曲線之集合。在使用此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型匯接點處之右轉由與較小之較暗區段接合之具有直角的大箭頭表示,該較小之較暗區段平行於大箭頭之區段中的一者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較小區段亦被推開至側面,使得由載具採用之路徑處於支配地位。
駕控之此表示(包括突出風格化箭頭及不加以強調的線之集合)提供關於駕控之相當完整之資訊,同時保持為抽象且易於理解的。然而,在其他內容脈絡下,在標誌或其他呈現上可能不存在足夠空間來進行此表示。因此,對於此等狀況,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使用駕控之替代表示,該表示省略顯示匯接點且替代地僅顯示在移動方向上的箭頭。
為了針對沿著路線之接合點駕控產生突出風格化箭頭抑或簡化箭頭,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自伺服器接收對接合點及駕控的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伺服器基於地圖資料執行自動化程序以產生此描述,且依據經壓縮之幾何點資料提供此資訊。又,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路線導航開始時,伺服器將沿著路線之所有接合點及駕控的描述供應至導航應用程式,且偶爾在使用者偏離路線且伺服器計算新路線時更新此描述。
當導航應用程式接收到接合點及駕控描述時,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最初執行簡化接合點及駕控之表徵的程序,且接著使用此簡化之表徵來產生接合點的突出風格化圖形方向指示符。為了顯示接合點 處的駕控,一些導航應用程式常常提供並非依據接合點表達的簡陋箭頭,且並不傳遞許多資訊,而其他導航應用程式提供接合點之極其詳細表示及經由此詳細表示的複雜方向表示。因此,一種現有方法提供極少資訊,而另一方法提供過多資訊,以致於實際上使資訊無用。藉由基於接合點之簡化描述產生突出風格化方向指示符,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顯示在接合點處之駕控的詳細表示,同時消除了接合點之一些不必要的複雜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操作時且甚至在器件經鎖定時,導航應用程式提供導航指令。在一些實施例中,器件經鎖定,此時僅經精簡的控制項集合可用以將輸入提供至器件。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器件之鎖定極大地限制了使用者可經由器件之觸敏式螢幕提供之輸入的數目。
在一些實施例中,語音導引指令係在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操作時或在器件經鎖定時可提供的指令之一個實例。替代語音導引或與語音導引相結合地,導航應用程式可在於背景中操作時以至少兩個模式提供文字及/或圖形指令。
首先,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將包括鎖定螢幕顯示中的文字及圖形導航描述的實況導航視圖(例如,轉向提示視圖)併入於鎖定螢幕背景中。藉由此呈現,使用者可在不解鎖器件的情況下在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時看到導航指令。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進一步藉由將通常會佔用由導航顯示佔用之空間的通知發送至鎖定螢幕顯示中之抽屜(drawer)而改進鎖定螢幕體驗,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操作立即進行,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此操作在通知展示於鎖定螢幕視圖上的短時間段之後進行。又,只要使用者解鎖器件,一些實施例便無動畫地返回至導航顯示,以便使得體驗為順暢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無即將來臨的駕控,則應用程式在一時間 段之後關閉鎖定螢幕導航顯示。然而,在此等實施例中之一些中,應用程式在逼近即將發生的駕控及/或需要提供新導航指令時點亮螢幕。此相對於每一步驟之持續時間係少量時間,因此導航指令之顯示並不會以使電池壽命顯著降級為代價。為了增強體驗,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在導航提示之前很久就啟動環境光感測器,使得當到了要展示導航地圖之時環境光設定可用以將螢幕點亮至正確的亮度。
第二,在一些實施例中,即使在器件經解鎖時,導航應用程式仍在背景中操作。當導航應用程式在執行若干其他應用程式之器件(例如,智慧型手機)上操作時,即為該狀況。在此器件中,當器件正呈現由器件之作業系統提供之視圖(例如,頁面)或由器件上之另一應用程式提供的視圖時,導航應用程式將在背景中操作。
當導航應用程式在解鎖之器件上於背景中操作時,在一些實施例中,器件(1)在遠離即將來臨之駕控時使用雙重高度狀態列來指示導航應用程式的背景操作,且(2)當逼近駕控時或當導引指令為可聽時使用包括距駕控之動態更新距離的類標誌導航橫幅。另外,應用程式維持類標誌橫幅,直至駕控完成,且抑制該空間中之其他通知。在一些實施例中,對雙重高度狀態列抑或導航橫幅之選擇指引器件切換至由導航應用程式產生的導航視圖。
下文進一步描述上述特徵以及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的一些其他特徵。在以上及以下描述中,許多特徵被描述為提供新穎方位瀏覽、方位搜尋、路線識別及路線導航操作之整合式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的部分。然而,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在其他實施例中,此等新穎操作由並不執行所有此等操作或除此等操作外亦執行其他操作的應用程式來執行。
前述【發明內容】意欲充當對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的簡要介 紹。其並不意謂係本文獻中揭示之所有發明標的的介紹或概觀。以下【實施方式】及【實施方式】中提及之【圖式說明】將進一步描述在【發明內容】中描述之實施例以及其他實施例。因此,為了理解由此文獻描述之所有實施例,需要對【發明內容】、【實施方式】及【圖式說明】的全面審閱。此外,所主張標的不受【發明內容】、【實施方式】及【圖式說明】中之說明性細節限制,而是由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來界定,此係因為所主張標的可以其他特定形式來體現而不脫離標的之精神。
100‧‧‧器件
105‧‧‧第一階段
110‧‧‧第二階段
115‧‧‧階段
117‧‧‧第四階段
119‧‧‧第五階段
120‧‧‧使用者介面(UI)
121‧‧‧階段
125‧‧‧停駐區域
130‧‧‧地圖繪製應用程式
140‧‧‧頂端列
145‧‧‧指示符
150‧‧‧3D控制項
155‧‧‧頁面捲曲控制項
160‧‧‧指引控制項
165‧‧‧搜尋欄位
170‧‧‧書籤控制項
180‧‧‧頁面
182‧‧‧表
184‧‧‧標誌
205‧‧‧第一階段
210‧‧‧第二階段
215‧‧‧第三階段
230‧‧‧汽車圖示
240‧‧‧橫幅
250‧‧‧3D控制項
255‧‧‧清除控制項
260‧‧‧指令標誌
270‧‧‧結束按鈕
275‧‧‧概觀控制項
305‧‧‧第一階段
310‧‧‧第二階段
315‧‧‧第三階段
400‧‧‧器件
405‧‧‧第一階段
410‧‧‧第二階段
415‧‧‧第三階段
420‧‧‧第四階段
425‧‧‧第五階段
430‧‧‧第六階段
435‧‧‧路線
440‧‧‧「開始」UI控制項
501‧‧‧第一階段
502‧‧‧第二階段
503‧‧‧第三階段
510‧‧‧3D導航地圖場景
512‧‧‧虛擬攝影機
516‧‧‧方位指示符
518‧‧‧3D地圖視圖/第一導航地圖視圖
528‧‧‧3D導航地圖視圖
538‧‧‧2D地圖視圖
550‧‧‧軌跡
555‧‧‧軌跡
560‧‧‧3D按鈕
605‧‧‧第一階段
610‧‧‧第二階段
615‧‧‧第三階段
620‧‧‧第四階段
625‧‧‧第五階段
630‧‧‧第六階段
701‧‧‧階段
702‧‧‧階段
703‧‧‧階段
704‧‧‧階段
705‧‧‧階段
710‧‧‧導航方塊
712‧‧‧地圖
714‧‧‧方位識別符
720‧‧‧導航方塊
722‧‧‧地圖
724‧‧‧方位指示符
730‧‧‧導航方塊
740‧‧‧導航方塊
750‧‧‧導航方塊
801‧‧‧階段
802‧‧‧階段
803‧‧‧階段
810‧‧‧基本場景
812‧‧‧虛擬攝影機
814‧‧‧螢幕視圖
816‧‧‧方位指示符
824‧‧‧3D地圖視圖
834‧‧‧3D地圖視圖
850‧‧‧線
855‧‧‧線
901‧‧‧階段
902‧‧‧階段
903‧‧‧階段
910‧‧‧場景
912‧‧‧攝影機
914‧‧‧螢幕視圖
916‧‧‧方位識別符
920‧‧‧手指
924‧‧‧螢幕視圖
930‧‧‧手指
1000‧‧‧虛擬攝影機
1005‧‧‧第一階段
1010‧‧‧第二階段
1015‧‧‧第三階段
1025‧‧‧地圖視圖
1030‧‧‧地圖視圖
1035‧‧‧3D地圖
1040‧‧‧3D地圖視圖
1050‧‧‧圓弧
1055‧‧‧位置
1060‧‧‧位置
1065‧‧‧位置
1101‧‧‧第一階段
1102‧‧‧階段
1103‧‧‧階段
1104‧‧‧階段
1105‧‧‧階段
1106‧‧‧階段
1110‧‧‧開始按鈕
1120‧‧‧第一指令/導航方塊
1121‧‧‧比例尺導航地圖
1122‧‧‧結束控制項
1124‧‧‧行程狀態區域
1126‧‧‧概觀按鈕
1127‧‧‧狀態列
1130‧‧‧位置控制項
1128‧‧‧3D控制項
1132‧‧‧清單控制項
1140‧‧‧手指
1150‧‧‧手指
1201‧‧‧階段
1202‧‧‧階段
1210‧‧‧導航方塊
1217‧‧‧手指
1220‧‧‧控制項
1222‧‧‧電話通話狀態列
1224‧‧‧狀態列
1301‧‧‧階段
1302‧‧‧階段
1303‧‧‧階段
1304‧‧‧階段
1310‧‧‧導航方塊
1312‧‧‧圖釘
1320‧‧‧導航方塊
1330‧‧‧導航方塊
1340‧‧‧地圖
1401‧‧‧階段
1402‧‧‧階段
1410‧‧‧「結束」按鈕
1412‧‧‧手指
1414‧‧‧導航方塊
1416‧‧‧路線
1418‧‧‧位置指示符
1428‧‧‧球形位置指示符
1501‧‧‧階段
1502‧‧‧階段
1503‧‧‧階段
1504‧‧‧階段
1510‧‧‧街道
1512‧‧‧當前路線
1514‧‧‧3D地圖
1601‧‧‧階段
1602‧‧‧階段
1610‧‧‧導航地圖
1612‧‧‧概觀按鈕
1614‧‧‧手指
1616‧‧‧方位指示符
1617‧‧‧清單控制項
1618‧‧‧橫幅
1620‧‧‧概觀地圖
1622‧‧‧繼續按鈕
1626‧‧‧方位指示符圖釘
1628‧‧‧結束圖釘
1630‧‧‧位置指示符控制項
1701‧‧‧階段
1702‧‧‧階段
1710‧‧‧導航地圖
1712‧‧‧概觀按鈕
1714‧‧‧手指
1716‧‧‧方位指示符
1720‧‧‧概觀地圖
1722‧‧‧繼續按鈕
1726‧‧‧方位指示符圖釘
1728‧‧‧結束圖釘
1730‧‧‧位置指示符控制項
1800‧‧‧處理管線
1805‧‧‧底圖擷取器
1810‧‧‧網格建立處理器
1815‧‧‧網格建立器
1820‧‧‧底圖提供器
1825‧‧‧地圖顯現引擎
1830‧‧‧虛擬攝影機
1875‧‧‧控制器
1900‧‧‧狀態圖
1905‧‧‧狀態
1910‧‧‧示意動作輸入辨識狀態
1915‧‧‧狀態
1920‧‧‧狀態
1925‧‧‧狀態
1930‧‧‧狀態/慣性計算程序
1935‧‧‧狀態
1940‧‧‧慣性計算狀態
1945‧‧‧狀態
1950‧‧‧狀態
1955‧‧‧狀態
1960‧‧‧搜尋鍵入建議狀態
1965‧‧‧狀態
1970‧‧‧路線鍵入狀態
1975‧‧‧路線顯示狀態
1980‧‧‧導航狀態
1985‧‧‧步進模式
1990‧‧‧自動步進模式
2005‧‧‧情境
2010‧‧‧第二實例
2015‧‧‧第三實例
2020‧‧‧第四情境
2090‧‧‧方向指示符
2105‧‧‧第一情境
2110‧‧‧第二情境
2115‧‧‧第三情境
2120‧‧‧第四情境
2125‧‧‧第五情境
2130‧‧‧第六情境
2205‧‧‧第一情境
2210‧‧‧第二情境
2215‧‧‧第三情境
2220‧‧‧第四情境
2225‧‧‧第五情境
2300‧‧‧表
2305‧‧‧表
2405‧‧‧第一情境
2410‧‧‧第二情境
2415‧‧‧第三情境
2420‧‧‧第四情境
2425‧‧‧第五情境
2505‧‧‧第六情境
2510‧‧‧第七情境
2515‧‧‧第八情境
2520‧‧‧第九情境
2605‧‧‧第一階段
2610‧‧‧第二階段
2615‧‧‧第三階段
2620‧‧‧第四階段
2625‧‧‧導航標誌
2630‧‧‧導航標誌
2705‧‧‧第一階段
2710‧‧‧第二階段
2715‧‧‧第三階段
2720‧‧‧第四階段
2725‧‧‧導航標誌
2805‧‧‧第一階段
2810‧‧‧第二階段
2815‧‧‧第三階段
2820‧‧‧第四階段
2825‧‧‧第一導航標誌
2830‧‧‧第二導航標誌
2835‧‧‧導航標誌
2900‧‧‧使用者器件顯示
2901‧‧‧階段
2902‧‧‧階段
2903‧‧‧階段
2904‧‧‧階段
2905‧‧‧導航應用程式
2910‧‧‧導航狀態列
2915‧‧‧按鈕
2925‧‧‧圖示
2975‧‧‧應用程式啟動程式/應用程式啟動畫面
2980‧‧‧狀態列
3000‧‧‧用於在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時提供指引的程序
3101‧‧‧階段
3102‧‧‧階段
3103‧‧‧階段
3104‧‧‧階段
3105‧‧‧階段
3106‧‧‧階段
3110‧‧‧導航狀態列
3115‧‧‧前景應用程式
3120‧‧‧導航指令列
3130‧‧‧導航指令列
3140‧‧‧導航指令列
3150‧‧‧導航指令列
3180‧‧‧狀態列
3201‧‧‧階段
3202‧‧‧階段
3203‧‧‧階段
3210‧‧‧按鈕
3220‧‧‧一組圖示
3225‧‧‧圖示
3230‧‧‧網頁瀏覽器
3300‧‧‧使用者器件
3301‧‧‧第一階段
3302‧‧‧階段
3303‧‧‧階段
3310‧‧‧導航指令列
3340‧‧‧前景應用程式
3380‧‧‧狀態列
3390‧‧‧圖示
3401‧‧‧階段
3402‧‧‧階段
3403‧‧‧階段
3410‧‧‧狀態列
3415‧‧‧通話狀態列
3420‧‧‧導航指令列
3500‧‧‧器件
3501‧‧‧階段
3502‧‧‧階段
3503‧‧‧階段
3504‧‧‧階段
3510‧‧‧導航列
3515‧‧‧狀態列
3520‧‧‧應用程式啟動程式/應用程式
3530‧‧‧解鎖滑桿
3540‧‧‧地圖
3550‧‧‧資訊列
3560‧‧‧導航指令
3590‧‧‧控制件
3600‧‧‧器件
3601‧‧‧階段
3602‧‧‧階段
3603‧‧‧階段
3604‧‧‧階段
3630‧‧‧解鎖滑桿
3640‧‧‧地圖
3650‧‧‧資訊列
3660‧‧‧導航指令
3690‧‧‧控制件
3701‧‧‧階段
3702‧‧‧階段
3703‧‧‧階段
3704‧‧‧階段
3710‧‧‧導航列
3712‧‧‧地圖
3714‧‧‧方位指示符
3716‧‧‧解鎖滑桿
3718‧‧‧深色線
3719‧‧‧較淺線
3720‧‧‧導航列
3730‧‧‧導航列/舊導航指令
3740‧‧‧導航列
3780‧‧‧狀態列
3801‧‧‧階段
3802‧‧‧階段
3803‧‧‧階段
3804‧‧‧階段
3810‧‧‧導航列
3812‧‧‧圓圈
3814‧‧‧當前方位指示符
3818‧‧‧較深線
3819‧‧‧較淺線
3820‧‧‧導航列
3830‧‧‧時間及日期指示符
3901‧‧‧階段
3902‧‧‧階段
3903‧‧‧階段
3904‧‧‧階段
3910‧‧‧導航列
3912‧‧‧通知訊息/快顯訊息
3922‧‧‧抽屜控制項
3932‧‧‧文字訊息
3933‧‧‧未接電話
3934‧‧‧抽屜
3940‧‧‧地圖
3980‧‧‧狀態列
4001‧‧‧階段
4002‧‧‧階段
4003‧‧‧階段
4004‧‧‧階段
4005‧‧‧階段
4006‧‧‧階段
4010‧‧‧導航列
4012‧‧‧通知訊息
4016‧‧‧解鎖滑桿
4022‧‧‧抽屜控制項
4040‧‧‧地圖
4044‧‧‧抽屜
4052‧‧‧文字訊息
4080‧‧‧狀態列
4090‧‧‧控制項
4100‧‧‧程序
4201‧‧‧階段
4202‧‧‧階段
4203‧‧‧階段
4204‧‧‧階段
4205‧‧‧階段
4206‧‧‧階段
4210‧‧‧導航列
4212‧‧‧前景應用程式
4230‧‧‧導航列
4240‧‧‧導航列
4250‧‧‧導航列
4280‧‧‧狀態列
4300‧‧‧程序
4400‧‧‧程序
4500‧‧‧使用者器件
4501‧‧‧階段
4502‧‧‧階段
4503‧‧‧階段
4504‧‧‧階段
4505‧‧‧按鈕
4510‧‧‧箭頭
4515‧‧‧概觀畫面
4520‧‧‧全螢幕轉向提示顯示
4525‧‧‧箭頭
4530‧‧‧箭頭
4535‧‧‧路線
4540‧‧‧記號
4545‧‧‧記號
4600‧‧‧使用者器件
4601‧‧‧階段
4602‧‧‧階段
4603‧‧‧階段
4604‧‧‧階段
4605‧‧‧解鎖滑桿
4610‧‧‧箭頭
4620‧‧‧地圖
4625‧‧‧箭頭
4670‧‧‧資訊橫幅
4680‧‧‧單一路線
4700‧‧‧程序
4800‧‧‧程序
4900‧‧‧使用者器件
4901‧‧‧階段
4902‧‧‧階段
4903‧‧‧階段
4905‧‧‧箭頭
4910‧‧‧箭頭
4915‧‧‧視覺指引
4920‧‧‧橫幅
5000‧‧‧使用者器件
5001‧‧‧階段
5002‧‧‧階段
5003‧‧‧階段
5004‧‧‧階段
5020‧‧‧按鈕
5030‧‧‧地圖
5101‧‧‧階段
5102‧‧‧階段
5103‧‧‧階段
5105‧‧‧箭頭
5110‧‧‧箭頭
5201‧‧‧階段
5202‧‧‧階段
5203‧‧‧階段
5204‧‧‧階段
5220‧‧‧按鈕
5230‧‧‧地圖
5300‧‧‧程序
5401‧‧‧階段
5402‧‧‧階段
5403‧‧‧階段
5404‧‧‧階段
5405‧‧‧階段
5406‧‧‧階段
5407‧‧‧階段
5408‧‧‧階段
5409‧‧‧階段
5410‧‧‧階段
5411‧‧‧階段
5412‧‧‧階段
5415‧‧‧箭頭
5420‧‧‧按鈕
5425‧‧‧地圖
5430‧‧‧當前方位
5435‧‧‧路線
5437‧‧‧導航指引
5440‧‧‧文字記錄
5442‧‧‧導航橫幅
5450‧‧‧視覺形式
5451‧‧‧有用資訊/橫幅
5452‧‧‧聲訊形式
5453‧‧‧控制項
5455‧‧‧地圖
5457‧‧‧器件之當前方位
5458‧‧‧單一路線
5459‧‧‧所呈現之搜尋結果
5460‧‧‧箭頭
5465‧‧‧文字記錄
5470‧‧‧箭頭
5471‧‧‧文字記錄
5472‧‧‧文字記錄
5473‧‧‧箭頭
5474‧‧‧箭頭
5475‧‧‧方位
5477‧‧‧路線
5479‧‧‧額外資訊
5480‧‧‧箭頭
5482‧‧‧控制項
5487‧‧‧路線
5490‧‧‧箭頭
5500‧‧‧程序
5600‧‧‧使用者器件
5605‧‧‧路線
5610‧‧‧當前方位
5615‧‧‧按鈕
5620‧‧‧箭頭
5625‧‧‧概觀
5630‧‧‧記號/圖釘/搜尋結果
5635‧‧‧箭頭
5650‧‧‧地圖
5670‧‧‧文字記錄
5725‧‧‧概觀地圖
5730‧‧‧記號/圖釘
5805‧‧‧箭頭
5810‧‧‧箭頭
5820‧‧‧文字記錄
5901‧‧‧階段
5902‧‧‧階段
5903‧‧‧階段
5904‧‧‧階段
5905‧‧‧階段/語音啟動之服務
5910‧‧‧地圖服務
5915‧‧‧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
5920‧‧‧語音輸入
5925‧‧‧語音辨識
5930‧‧‧自然語言解譯器
5935‧‧‧語音轉文字轉換器
5940‧‧‧搜尋清單呈現器
5945‧‧‧搜尋清單產生器
5950‧‧‧語音合成器
5955‧‧‧語音輸出
5960‧‧‧儲存器
5965‧‧‧路線產生器
5970‧‧‧搜尋引擎
5975‧‧‧地圖資料儲存器
5980‧‧‧興趣點儲存器
5985‧‧‧地圖產生器
5990‧‧‧顯示介面
6001‧‧‧階段
6002‧‧‧階段
6003‧‧‧階段
6004‧‧‧階段
6015‧‧‧箭頭
6020‧‧‧按鈕
6025‧‧‧地圖
6030‧‧‧當前方位
6035‧‧‧路線
6040‧‧‧文字記錄
6042‧‧‧導航橫幅
6080‧‧‧告知
6085‧‧‧箭頭
6086‧‧‧片語
6090‧‧‧導航指引/導航橫幅
6100‧‧‧程序
6200‧‧‧行動計算器件之架構
6205‧‧‧處理單元
6210‧‧‧記憶體介面
6215‧‧‧周邊器件介面
6220‧‧‧攝影機子系統
6225‧‧‧無線通信子系統
6230‧‧‧音訊子系統
6235‧‧‧I/O子系統
6240‧‧‧光學感測器
6245‧‧‧定向感測器
6250‧‧‧加速度感測器
6255‧‧‧觸控式螢幕控制器
6260‧‧‧其他輸入控制器
6265‧‧‧觸控式螢幕
6270‧‧‧記憶體
6272‧‧‧作業系統(OS)
6274‧‧‧通信指令
6276‧‧‧圖形使用者介面指令
6278‧‧‧影像處理指令
6280‧‧‧輸入處理指令
6282‧‧‧音訊處理指令
6284‧‧‧攝影機指令
6300‧‧‧電子系統
6305‧‧‧匯流排
6310‧‧‧處理單元
6315‧‧‧圖形處理單元(GPU)
6320‧‧‧系統記憶體
6325‧‧‧網路
6330‧‧‧唯讀記憶體
6335‧‧‧永久儲存器件
6340‧‧‧輸入器件
6345‧‧‧輸出器件
6400‧‧‧作業環境
6402a‧‧‧用戶端器件
6402b‧‧‧用戶端器件
6402c‧‧‧用戶端器件
6410‧‧‧有線或無線網路
6412‧‧‧器件
6414‧‧‧閘道器
6420‧‧‧廣域網路
6430‧‧‧地圖服務
6440‧‧‧同級間通信
6450‧‧‧其他服務
6460‧‧‧GPS衛星
在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中闡述本發明之新穎特徵。然而,出於解釋之目的,在以下諸圖中闡述本發明之若干實施例。
圖1說明執行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整合式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的器件之實例。
圖2依據用以獲得路線選擇指引的使用者與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的互動的三個階段來說明實例。
圖3說明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提供3D控制項以作為用於進入3D導航模式之快速機構的方式。
圖4說明隨著地圖繪製應用程式自用於地圖瀏覽之非沈浸式地圖視圖(map view)轉變至用於導航之沈浸式地圖視圖而顯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的器件。
圖5呈現一說明虛擬攝影機之概念的簡化實例。
圖6說明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改變3D控制項之外觀以指示地圖視圖的不同2D及3D狀態。
圖7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自3D模式至2D模式的切換。
圖8說明藉由收縮及擴展示意動作對虛擬攝影機之距離的調整。
圖9說明角度可藉由示意動作進行調整之攝影機的實施例。
圖10概念性地說明由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提供從而將虛擬攝影機之位置維持於沿著圓弧之所界定範圍內的特徵。
圖11說明一些實施例的全螢幕模式。
圖12說明一些實施例中的導航應用程式,其中在器件上的電話通話期間控制項被隱藏及顯露。
圖13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經程式化路線的結束。
圖14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的導航程式結束控制項。
圖15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使用者向側面推動地圖時地圖之旋轉。
圖16及圖17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的概觀控制項。
圖18概念性地說明由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執行以便顯現地圖以供顯示於用戶端器件處的處理或地圖顯現管線。
圖19A及圖19B概念性地說明狀態圖,該狀態圖描述一些實施例之整合式地圖繪製、搜尋及導航應用程式(例如,以上章節中描述之應用程式)的不同狀態及此等狀態之間的轉變。
圖20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的使用此等公路盾形標記的若干GUI情境。
圖21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顯示不同類型圖形指示符箭頭以視覺地向使用者表示駕控的若干不同情境。
圖22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同一轉彎處的若干情境及不同箭頭可能用於同一轉彎處之方式。
圖23說明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針對接合點處之特定駕控的不同指令之合成的實例。
圖24說明地圖繪製應用程式針對在多種不同情形下第一接合點之特定駕控而顯示適應性指令之不同實例的若干不同情境。
圖25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使用合成之指令集 的額外情境。
圖26在四個階段上說明用於移除導航標誌且引入下一標誌之一些實施例的動畫。
圖27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四個階段上的此閃爍動畫,該等階段將顯示之背景說明為灰色,以便當閃爍移動越過標誌時與閃爍形成對比。
圖28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四個階段上顯示針對緊接著的駕控之兩個標誌。
圖29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當導航在背景中進行時的使用者器件顯示。
圖30概念性地說明用於在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時提供指引的一些實施例之程序。
圖31說明在導航應用程式正在另一應用程式之背景中執行時給出導航指令的一些實施例之使用者介面。
圖32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於應用程式之頂部的導航列。
圖33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導航應用程式正在另一應用程式之背景中執行時器件到達其目的地的情況下的器件的使用者介面。
圖34說明通話狀態列與導航指令列之間的互動。
圖35說明一些實施例之器件,該器件在導航應用程式正於背景中執行的情況下進入鎖定模式,且在導航應用程式正於前景中執行的情況下退出鎖定模式。
圖36說明一些實施例中之器件,該器件在導航應用程式正於前景中執行的情況下進入鎖定模式,且在導航應用程式仍在前景中執行的情況下退出鎖定模式。
圖37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在鎖定器件上給出指引的導航應用程式。
圖38說明在器件到達其目的地時一些實施例之鎖定模式視圖。
圖39說明一些實施例的鎖定視圖通知系統。
圖40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在解鎖器件之後對通知訊息的檢視。
圖41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的程序,其用於在逼近導航點時接通器件螢幕。
圖42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當導航應用程式在背景中執行時不向器件給出命令時器件經歷的多個階段。
圖43概念性地說明一些實施例之程序,其用於在接收到通知訊息時開啟螢幕。
圖44概念性地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的程序,其用於執行與互動式地圖之語音啟動之互動。
圖45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當鎖定螢幕並非在作用中時的使用者器件。
圖46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的鎖定螢幕在作用中的使用者器件。
圖47概念性地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的程序,其用於在啟動鎖定螢幕時提供語音啟動之導航。
圖48概念性地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的程序,其用於在使用者正沿著路線行進時接收自然語言話語且擷取並呈現使用者之當前導航狀態。
圖49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當在語音啟動之導航期間使用自然語言話語時的使用者器件。
圖50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當在語音啟動之導航期間使用自然語言話語時的使用者器件。
圖51說明在使用者基於當前對話進行查詢之後的圖49之使用者 器件。
圖52說明在使用者基於當前對話進行查詢之後的圖49之使用者器件。
圖53概念性地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的程序,其用於提供語音啟動之搜尋及導航。
圖54A至圖54D說明一些實施例之使用者介面的12個階段,在該等階段中,使用者正使用語音啟動之服務來搜尋興趣點及目的地。
圖55概念性地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提供語音啟動之搜尋及導航的替代性程序。
圖56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在導航期間的使用者器件。
圖57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在導航期間的使用者器件。
圖58說明在使用者並不想要選擇第一家咖啡店時的圖56之使用者器件。
圖59A至圖59E概念性地說明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語音啟動之服務的在搜尋操作期間所使用的數個部分。
圖60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導航被併入於語音啟動之服務的輸出中的一些實施例之使用者介面的4個階段。
圖61概念性地說明在應用程式之一些實施例中的程序,其用於由語音啟動之服務用以併入有導航輸出。
圖62係一些實施例之行動計算器件之架構的實例。
圖63概念性地說明實施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電子系統的實例。
圖64說明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地圖服務作業環境。
在本發明之以下詳細描述中,闡述並描述本發明之眾多細節、實例及實施例。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清楚且顯而易見:本發明不 限於所闡述之實施例,且本發明可在無所論述之特定細節及實例中的一些的情況下予以實踐。
I. 導航使用者介面 A. 開始
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係包括若干有用模態之整合式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的部分,該等模態包括方位瀏覽、地圖搜尋、路線識別及路線導航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整合式應用程式(下文中被稱作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導航應用程式或整合式應用程式)經界定以由具有觸敏式螢幕之器件執行,該觸敏式螢幕顯示應用程式的輸出。在一些實施例中,此器件具有允許使用者經由螢幕提供觸碰及示意動作輸入以與應用程式互動的多點觸碰介面。此等器件之實例係智慧型手機(例如,Apple Inc.出售之iPhone®、操作Android®作業系統之手機、操作Windows 8®作業系統的手機等)。
圖1說明執行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整合式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的器件100之實例。此圖亦說明啟動此應用程式中之路線導航的實例。此應用程式具有藉由使用浮動於內容之上的螢幕控制項之最小集合以便顯示儘可能多的內容而順暢且連貫地整合用於應用程式之不同模態中之每一者的控制項之新穎使用者介面(UI)設計。另外,此叢集可調適用於目前之任務,從而當使用者在不同模態之間(例如,在瀏覽、搜尋、路線選擇與導航之間)移動時以動畫方式調整叢集的內容。此種具有適應性本質之共同元件使得地圖繪製應用程式能夠針對不同任務進行最佳化同時當在彼等任務之間移動時維持一致外觀及互動模型。
圖1展示與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之互動的六個階段105、110、115、117、119、121。第一階段105展示器件之UI 120,UI 120包括在停駐區域(dock area)125中及UI之頁面上的若干應用程式之若干圖示。此 頁面上之圖示中的一者係地圖繪製應用程式130的圖示。第一階段展示使用者經由在器件之螢幕上此應用程式之方位處與該螢幕的觸碰接觸而選擇地圖繪製應用程式。
第二階段110展示在已開啟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之後的器件。如此階段中所展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之UI具有開始頁面,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開始頁面顯示(1)器件之當前方位的地圖,及(2)配置於頂端列140中及作為浮動控制項之若干UI控制項。如圖1中所展示,浮動控制項包括指示符145、3D控制項150及頁面捲曲控制項155,而頂端列140包括指引控制項160、搜尋欄位165及書籤控制項170。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可藉由在搜尋欄位165中進行觸按來起始搜尋。此情形指引應用程式呈現動畫,該動畫(1)呈現螢幕小鍵盤,及(2)開啟充滿有價值的完成的搜尋表。此表具有一些重要的微小區別。當搜尋欄位被觸按且在編輯字詞之前,或當搜尋欄位為空時,該表含有「新近使用」的清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新近使用係使用者已請求之新近搜尋及路線指引。此情形使得快速引出新近存取之結果為極其容易的。
在搜尋欄位上進行任何輸入之後,由來自本端來源(例如,書籤、聯絡人、新近搜尋、新近路線指引等)及遠端伺服器兩者的搜尋完成來填充表。將使用者之聯絡人卡片併入至搜尋介面中向設計添加了額外靈活性。當展示新近使用時,在一些實施例中,總是提供自當前方位至使用者之家的路線,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在被認為係「適當」的內容脈絡中才提供自當前方位至使用者之家的路線。又,當搜尋字詞與地址標籤之至少部分(例如,「Work」的「ork」)匹配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呈現作為搜尋表中的完成的使用者之加標籤地址。此等行為一起使得搜尋UI成為自多種來源在地圖上獲得結果的極其強有力的方式。除了允許使用者起始搜尋外,在一些實施例中, 在主要地圖視圖中存在文字欄位亦允許使用者看到對應於地圖上的搜尋結果的查詢並藉由清除查詢來移除彼等搜尋結果。
書籤控制項170(例如,按鈕)允許應用程式對方位及路線加書籤。位置指示符145允許將器件之當前位置特定地標註於地圖上。一旦選擇了此指示符,應用程式便將器件之當前位置維持於地圖中心。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亦可識別器件當前指向的方向。
3D控制項150係用於三維(3D)地檢視地圖或檢查路線的控制項。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提供3D控制項作為進入及離開3D的快速機構。此控制項亦充當(1)當前視圖係3D視圖的指示符,(2)有給定地圖視圖的3D透視圖可用之指示符(例如,經縮小之地圖視圖可能不具有可用之3D視圖),(3)3D透視圖為不可用的指示符(例如,該地圖區之3D資料不可用),及(4)在給定縮放層級下有低空俯瞰(flyover)動畫可用的指示符。3D控制項可提供對應於每一指示之不同外觀。舉例而言,3D控制項在3D視圖不可用時可著色為灰色,在3D視圖可用但地圖係呈2D視圖時著色為黑色,且當地圖係呈3D視圖時著色為藍色。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對於使用者之給定縮放層級及在地圖上的方位有低空俯瞰動畫可用時,3D控制項變成建築物的影像。
頁面捲曲控制項155係允許應用程式藉由將某些使用頻度較低之動作置放於次級UI畫面中而使螢幕控制項之數目最小化的控制項,可經由顯示於地圖上之頁面捲曲控制項存取該次級UI畫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頁面捲曲被永久地顯示於應用程式提供之地圖視圖中的至少一些上。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將頁面捲曲永久地顯示於開始頁面(說明於第二階段110中)上,應用程式提供該開始頁面以允許使用者瀏覽或搜尋方位或識別路線。
指引控制項160開啟指引進入頁面180,使用者可經由該指引進入頁面180請求識別在開始方位與結束方位之間的路線。圖1之第三階 段115說明對指引控制項160之選擇開啟展示於第四階段117中的指引進入頁面180。指引控制項係可藉以指引地圖繪製應用程式識別並顯示兩個方位之間的路線之三種機構中的一者,其他兩種機構係(1)針對地圖中所選擇項目顯示之資訊橫幅中的控制項,及(2)由器件識別之顯示於搜尋欄位165中的新近路線。因此,資訊橫幅控制項及搜尋欄位165係應用程式用來使不同模態之間的轉變順暢的兩個UI工具。
第四階段117展示指引進入頁面180包括用於提供路線之開始方位及結束方位的開始欄位及結束欄位,以及列出應用程式已提供至使用者之新近路線的表。此頁面上之其他控制項係用於以下各者的控制項:開始路線,顛倒開始方位及結束方位的次序,取消指引請求,挑選步行路線、汽車路線或大眾運輸路線。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之此等控制項及其他態樣描述於2012年9月30日申請之題為「Problem Reporting in Maps」的美國專利申請案13/632,102中。美國專利申請案13/632,102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第四階段說明使用者選擇新近方向中之自動填入表182中的一者。第五階段119接著在2D地圖視圖上展示在經由頁面180指定之所指定開始方位與結束方位之間的三個路線。第五階段119亦在佈局頂部之列中展示第二路線之選擇及關於此路線的某資訊。此列被展示為包括開始按鈕及結束按鈕。在第五階段中展示選擇了開始按鈕。
如第六階段中所展示,對開始按鈕之選擇指引應用程式進入轉向提示導航模式。在此實例中,應用程式已進入2D轉向提示導航模式。在其他實施例中,應用程式將按預設進入3D轉向提示導航模式。在此模式中,應用程式顯示識別自器件之當前方位至導航路線中的下一接合點駕控之距離的逼真標誌184及某其他相關資訊。應用程式亦顯示頂端列,該頂端列包括關於導航之某資訊以及結束按鈕及概觀按鈕,其分別用於結束導航及獲得導航路線之剩餘部分的概觀或在 其他實施例中獲得導航路線的整個部分的概觀。
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使用器件在器件之方位處接收的GPS信號中之座標(例如,經度座標、海拔座標及緯度座標)來識別器件的方位。替代性地或相結合地,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使用其他方法(例如,小區塔三角測量)來計算當前方位。當攜載器件之使用者偏離路線時,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追蹤器件之方位且重新計算自偏離之方位起的新路線,以便將使用者自偏離之方位重新指引至目的地方位。換言之,以導航模式操作之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要求器件一直在路線上。
應用程式進一步顯示上文進行了描述的浮動3D控制項及浮動清單控制項。應注意,在進入路線檢查及路線導航模態時,清單控制項被適應性地新增至浮動控制項叢集,而在進入路線導航模態時,位置指示符被從浮動控制項移除。又,在自路線檢查模式轉變至路線導航模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執行動畫,該動畫涉及在應用程式轉變至導航呈現之前使頁面捲曲完全展開。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動畫轉變包括自導航呈現移除頂端列、其相關聯的控制項及浮動控制項,及在開始導航呈現之後的短時間段後將標誌184移動至呈現的頂部邊緣。如下文進一步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要求使用者在經導航地圖上觸按以恢復頂端列、其控制項及浮動控制項,且要求另一觸按以自地圖再次移除此等控制項。其他實施例提供用於檢視並移除此等控制項的其他機制。
作為允許使用者獲得導航體驗之另一方式,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在出現於表示興趣點(POI)之圖釘旁的資訊橫幅中提供UI項目。圖2依據用以獲得路線選擇指引的使用者與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的互動的三個階段205至215來說明實例。在使用汽車圖示230的內容脈絡下提供此實例。
第一階段205說明呈3D地圖視圖的地圖。如圖所示,3D控制項250表現為醒目提示的以指示地圖係呈3D地圖視圖。第一階段205亦說明針對由用如圖所示之搜尋查詢「Pizza」執行搜尋導致的搜尋之兩個圖釘的資訊橫幅。使用者選擇汽車圖示230。如上文所提及,汽車圖示230係為了展示至由圖釘表示之方位的一或多個路線,包括汽車圖示230之橫幅與該圖釘相關聯。包括汽車圖示230之橫幅240亦展示該地方的簡要描述、星級評等及用於啟動用於該POI「平台」之箭頭。
第二階段210說明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回應於先前階段205中對汽車圖示230的選擇而展示的兩個路線(路線1及路線2)。如由路線1上之醒目提示所指示,使用者已選擇了路線1。使用者亦選擇開始按鈕。如上文所提及,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始按鈕係用於開始根據所選擇路線之導航。
第三階段215說明地圖繪製應用程式顯示一指令標誌260,該指令標誌260係針對第一指令之標誌。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已藉由頂端列140中之結束按鈕270及概觀控制項275替換了清除控制項255及開始按鈕。結束按鈕係用於結束路線之導航,且概觀控制項275係用於在有必要調整縮放層級以展示整個路線的情況下藉由調整所顯示地圖的縮放層級來在地圖視圖中展示整個路線。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在頂端列140中顯示ETA、到達目的地所要花費之時間量,及距目的地的剩餘距離(如圖所示)。
當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接收到對結束按鈕之選擇而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以路線檢查模式操作時,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藉由返回至地圖瀏覽模式而停止對所選擇路線的檢查。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藉由以下操作返回至地圖瀏覽模式:自地圖移除所選擇路線;放回頁面捲曲;及用包括指引控制項、搜尋欄位及書籤控制項 之其他控制項的集合替換頂端列中的資訊及控制項。亦即,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呈現UI頁面返回至類似於展示於第一階段205中之UI頁面的一UI頁面的外觀。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在自檢查模式切換至地圖瀏覽模式時並不將地圖移位至另一區。
B. 2D及3D導航
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可以2D模式抑或3D模式顯示導航。如上文所提及,浮動控制項中之一者係允許使用者三維(3D)地檢視導航呈現的3D控制項250。圖3說明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提供3D控制項250作為用於進入3D導航模式之快速機構的方式。此圖以三個階段305至315說明此操作。第一階段305說明使用者在檢視二維導航呈現時選擇3D控制項150。
第二階段310說明在轉變至3D呈現之過程中的導航呈現。如此圖中所展示,3D控制項在此階段表現為醒目提示的以指示導航呈現已進入了3D模式。如上文所提及,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藉由顯現始於三維場景中的特定位置的地圖視圖來產生所導航地圖的3D視圖,該特定位置可在概念上被看作正捕獲地圖視圖之虛擬攝影機的位置。下文參看圖5來進一步描述此顯現。
第三階段315接著說明在轉變至3D外觀之過程的結束時的導航呈現。如由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中建築物之高度之間的差異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自2D導航至3D導航之轉變包括動畫,該動畫展示所導航地圖中之三維物件變大。產生展示物件上升/下降及變大/變小之此動畫進一步描述於2012年9月30日申請之題為「Displaying 3D Objects in a 3D Map Presentation」的美國專利申請案13/632,027中。美國專利申請案13/632,027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一些實施例使用自2D地圖視圖至3D地圖視圖之電影轉變,或反之亦然。舉例而言,當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在展示路線之開始方位時接 收到對3D控制項250之選擇時,地圖繪製應用程式自2D地圖視圖開始,且自針對2D之第一虛擬攝影機視圖平滑地轉變至新虛擬攝影機3D視圖,該新虛擬攝影機3D視圖被放大更多且指向路線之開始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虛擬攝影機執行平移、縮放及旋轉操作的組合,以便到達導航路線之開始。亦即,虛擬攝影機以圓弧移動,且隨著攝影機沿著圓弧向下移動而向上旋轉。又,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可使圓弧自身旋轉以使虛擬攝影機視點與路線之初始道路區段對準。換言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在電影轉變期間使地圖旋轉。
圖4說明器件400,其隨著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經過六個階段405至430自用於地圖瀏覽之非沈浸式地圖視圖轉變至用於導航之沈浸式地圖視圖而顯示該應用程式。
第一階段405說明,使用者選擇針對方位「Pizza Place」之快速路線按鈕以便產生自使用者之當前方位(接近器件400之螢幕的中心)至所選擇方位的路線。第二階段410說明,地圖繪製應用程式顯示到達方位「Pizza Place」的路線435。在第二階段410,使用者選擇「開始」UI控制項440。因此,應用程式開始進入導航。
如第三階段415至第六階段430處所展示,一些實施例使用自2D(或3D)非沈浸式地圖視圖至3D沈浸式地圖視圖的電影轉變。應用程式顯示自其當前狀態(展示於410處)開始,且自第一虛擬攝影機視圖平滑地轉變至新虛擬攝影機視圖,該新虛擬攝影機視圖被放大更多且指向路線之開始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虛擬攝影機可執行平移、縮放及旋轉操作的組合,以便到達導航路線之開始。如此等階段中所展示,虛擬攝影機移動且旋轉至展示於第六階段430中的其最終方位,該方位在導航方位指示符(亦即,定位盤)後面。
又,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提供兩種不同類型3D呈現:沈浸式3D呈現及非沈浸式3D呈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沈浸式 呈現不僅顯示更多幾何結構,而且顯示非沈浸式呈現中所顯示的幾何結構的更多細節。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亦提供非沈浸式呈現與沈浸式呈現之間的平滑轉變。
為了達成此等平滑轉變且產生其他新穎效應,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使用新穎的影像處理管線。此管線執行多種預載入操作以下載、擷取及/或解壓縮導航呈現可能需要的地圖底圖(tile),準備其顯現管線以用於其顯現操作,及準備複製管線以在沈浸式3D呈現與非沈浸式3D呈現之間平滑地轉變。為了顯示沈浸式3D地圖呈現及非沈浸式3D地圖呈現,一些實施例必須產生多種底圖以供用戶端器件顯現以便產生道路、建築物及周圍景觀。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底圖之實例包括用於非沈浸式3D呈現的道路及建築物底圖,以及用於沈浸式3D呈現的導航及建築物底圖。此管線描述於2012年9月30日申請之題為「Problem Reporting in Maps」之上文併入的美國專利申請案13/632,102中。此管線亦詳細地描述於2012年9月30日申請之題為「Virtual Camera for 3D Maps」的美國專利申請案13/632,040中。美國專利申請案13/632,040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非沈浸式檢視模式及沈浸式檢視模式係用於檢視具有不同建構及/或幾何結構之不同3D地圖的檢視模式。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之非沈浸式檢視模式係用於檢視包括道路、建築物、土地覆蓋物等之3D地圖。沈浸式檢視模式係用於檢視包括與非沈浸式檢視模式之3D地圖相同或類似之元件(例如,道路、建築物、土地覆蓋物等)的更詳細3D地圖。然而,此更詳細3D地圖亦包括提供更逼真且豐富之3D地圖的更詳細之建構(例如,樹、植被、人行道、中間分隔帶、道路車道、道路瀝青、中間分隔帶、行人穿越道等)。
此外,可界定非沈浸式及沈浸式檢視模式以檢視在不同縮放層級範圍之3D地圖。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之非沈浸式檢視模式經界 定以用於檢視低縮放層級(例如,縮放層級0至14)的3D地圖,而一些實施例之沈浸式檢視模式經界定以用於檢視高縮放層級(例如,縮放層級16至21)的3D地圖。在不同實施例中,檢視模式可經界定以檢視許多不同縮放層級。在一些個例中,與針對非沈浸式檢視模式界定之縮放層級相比較,沈浸式檢視模式之縮放層級的範圍被界定為較高縮放層級、較低縮放層級,相同縮放層級,或與針對非沈浸式檢視模式界定之縮放層級重疊的縮放層級。此等檢視模式及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之其他態樣描述於2012年9月30日申請之題為「Virtual Camera for 3D Maps」的上文併入之美國專利申請案13/632,040中。
1. 虛擬攝影機
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能夠自多個透視角度顯示導航地圖。應用程式可以三維(3D)或以二維(2D)展示地圖。3D地圖係如由虛擬攝影機所見之虛擬場景的所產生模擬。圖5呈現一說明虛擬攝影機512之概念的簡化實例。當顯現3D導航地圖時,虛擬攝影機係3D地圖場景中之位置的概念化,器件自該位置顯現場景之3D視圖。圖5說明3D導航地圖場景510中的包括四個物件之方位,該四個物件係兩個建築物及兩個交叉道路。為了說明虛擬攝影機概念,此圖說明三個情境,該等情境中之每一者對應於不同虛擬攝影機方位(亦即,不同顯現位置)及顯示於器件上的不同所得視圖。
第一階段501展示在第一位置以一角度(例如,30度角)向下指向3D場景510的虛擬攝影機512。藉由自展示於階段501中之位置及角度顯現3D場景,應用程式產生3D地圖視圖518。自此位置,攝影機指向係器件前方之移動位置的方位。虛擬攝影機512被保持於器件之當前方位後方。在此狀況下,「當前方位後方」意謂沿著導航應用程式之所界定路徑在與器件正移動之當前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向後。
導航地圖視圖518看起來如同其係由攝影機自器件之方位指示符 516的後上方拍攝一樣。虛擬攝影機之方位及角度將方位指示符516置於接近導航地圖視圖518之底部處。此情形亦導致畫面之大部分填充有在器件之目前方位前方的街道及建築物。相對比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方位指示符516係在畫面之中心,其中畫面之一半表示器件前面之事物,且另一半表示器件後方的事物。為了使圖簡化,針對視圖518、528及538未描繪道路交通標誌。
第二階段502展示處於不同位置之虛擬攝影機512,其以較大之第二角度(例如,-45°)向下指向場景510。應用程式自此角度顯現場景510,從而導致3D導航地圖視圖528。建築物及道路小於其在第一導航地圖視圖518中的圖示說明。虛擬攝影機512再次在場景510中處於方位指示符516後上方。此情形再次導致方位指示符出現於3D地圖視圖528之下部部分中。攝影機之方位及定向又再次導致畫面之大部分顯示在方位指示符516(亦即,攜載器件之汽車的方位)前面的事物,其係進行導航的人需要知曉的。
第三階段503展示由上而下視圖下的虛擬攝影機512,該虛擬攝影機512向下面向用以顯現3D視圖518及528之3D地圖場景510中之一方位。自此透視角度顯現之場景係2D地圖視圖538。不同於第一及第二階段之在一些實施例中係透視3D顯現操作的3D顯現操作,第三階段中之顯現操作係相對簡單的,此係由於該顯現操作僅需要裁剪由縮放層級識別之2D地圖的一部分,該縮放層級由應用程式或使用者來指定。因此,在此情形下虛擬攝影機表徵稍微不必要地使應用程式之操作的描述複雜化,此係由於裁剪2D地圖之一部分並非透視顯現操作。
在第三階段503,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攝影機自3D透視圖切換至2D由上而下視圖時,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從自特定透視方向顯現3D場景切換至裁剪2D場景。此係因為在此等實施例中,應用程式經設計 以使用係更容易且不產生不必要透視假影的簡化顯現操作。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使用透視顯現操作以自由上而下虛擬攝影機位置顯現3D場景。在此等實施例中,所產生之2D地圖視圖稍微不同於在第三階段503中說明之地圖視圖538,此係因為遠離視圖之中心的任何物件皆發生失真,其中物件距視圖之中心的距離愈遠,則失真愈大。
在不同實施例中,虛擬攝影機512沿著不同軌跡移動。在圖5中說明兩個此等軌跡550及555。在兩個此等軌跡中,攝影機以圓弧移動,且隨著攝影機沿著圓弧向上移動而更多地向下旋轉。軌跡555不同於軌跡550在於,在軌跡555中,攝影機隨著其沿著圓弧向上移動而自當前方位向後移動。
在沿著圓弧中之一者移動時,攝影機旋轉以使方位指示符前面的點維持於攝影機之焦點處。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可關閉三維視圖,且純粹用二維視圖進行導航。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允許藉由使用3D按鈕560來開啟並關閉三維模式。3D按鈕560對於轉向提示導航特徵為必需的,其中3D按鈕560具有作為指示符及雙態開關的作用。當關閉3D時,攝影機將維持2D導航體驗,但當開啟3D時,在3D檢視角度不適當時(例如,當繞過在3D模式中將受到阻擋的拐角時)仍可存在一些由上而下透視圖。
2. 3D控制項
圖6以六個不同階段605至630說明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改變3D控制項之外觀以指示地圖視圖的不同2D及3D狀態。第一階段605說明,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顯示地圖及包括3D控制項150的浮動控制項。如圖所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以某低縮放層級以2D顯示地圖(地圖尚未被放大很多)。使用第一外觀(例如,灰色字母「3D」)來顯示3D控制項150以指示3D地圖資料在此特定縮放層級為不 可用的。第一階段605亦展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接收使用者之示意動作輸入以放大地圖(亦即,使縮放層級增加)。
第二階段610展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以相較於先前階段605之縮放層級較高的縮放層級顯示地圖。然而,3D控制項150維持第一外觀,此係因為即使在此特定較高縮放層級下3D地圖資料仍為不可用的。第二階段610亦展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接收另一示意動作輸入以進一步放大地圖。
第三階段615展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以相較於先前階段610之縮放層級較高的縮放層級顯示地圖。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已將3D控制項150之外觀改變成第二外觀(例如,呈黑色字母之「3D」)以指示3D地圖資料在此縮放層級下為可用的。當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接收到對3D控制項150之選擇時,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將使3D控制項150之外觀改變至第三外觀(例如,呈藍色字母之「3D」)且以3D顯示地圖(例如,藉由自2D之直下視圖改變成透視圖)。第三外觀因此將指示地圖係以3D顯示。第三階段615展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接收再一示意動作輸入以甚至進一步放大地圖至較高縮放層級。第三階段615展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在此縮放層級下正將地圖中之建築物顯示為灰色方塊。
第四階段620展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以相較於先前階段615之縮放層級較高的縮放層級顯示地圖。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已將3D控制項150之外觀改變成第四外觀(例如,如圖所示呈第一顏色的建築物圖示)以便指示用於顯現沈浸式3D地圖視圖的3D沈浸式地圖資料在此縮放層級下為可用的。第四階段620亦展示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接收對3D控制項150的選擇。
第五階段625及第六階段630展示在地圖繪製應用程式開始提供3D沈浸式地圖視圖之後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提供的後續視圖(儘管不一 定為連續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縮放層級在第五階段與第六階段之間不發生改變,但地圖視圖中之建築物的高度增加以提供動畫,該動畫傳遞視圖正自2D視圖移動至3D沈浸式地圖視圖。又,自第四階段620至第五階段625,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已將3D控制項之外觀改變成第五外觀(例如,如圖所示呈第二顏色的建築物圖示)以便指示地圖係以3D沈浸式視圖顯示。
3. 視圖之自動改變
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允許使用任何特定虛擬攝影機角度,而不僅為此處所指定之30度及60度角度。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允許使用者設定攝影機之向下角度。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由於各種原因自動地調整攝影機之角度(例如,以使特定焦點保持於螢幕頂部附近)。在又其他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自動地設定攝影機之角度,但允許使用者更動控制自動設定之角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以3D模式執行導航應用程式之器件將達到具有轉彎處之接合點時,導航應用程式切換至2D模式以便使得使用者能夠更清楚地識別轉彎處。圖7說明一些實施例之自3D模式切換至2D模式。該圖係以五個階段701至705來展示。在階段701中,應用程式以3D視圖展示導航地圖。導航方塊710展示50英尺後之右轉。如方位識別符714一樣,地圖712係呈3D。
隨著器件在階段702中逼近匯接點(如由導航方塊720所指示),3D地圖712切換至2D地圖722,同時方位指示符724也呈2D。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亦改變3D控制項150之外觀以指示地圖現係呈2D。在階段703中,隨著器件繞過拐角,地圖722保持於2D。隨著器件繞過拐角,在階段703中具有指令「右轉入A街道(turn right into A St)」的導航方塊730由階段704中具有指令「在A街道上保持直行0.5英里(0.5 miles continue straight on A St.)」的導航方塊740替換。在階段704中,地圖 維持於2D,直至拐角被完全通過,此時,在階段705中地圖返回至3D視圖,同時在導航方塊750中具有新指令「0.3 miles Destination will be on your left」。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亦已改變3D控制項150之外觀以指示地圖現返回3D。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針對每個方位更新(例如,每秒1次)判定以下五條資訊中的一些或全部。第一,導航應用程式判定參考點之方位(亦即,使用者之方位)。
第二,導航應用程式判定虛擬攝影機之焦點的方位,該焦點用以判定虛擬攝影機應面向的方向。若使用者脫離路線,則焦點將係沿著使用者之行進方向在使用者前面的固定距離(若可判定使用者之行進方向),或在使用者北面的固定距離(若不可判定使用者之行進方向)。若使用者係在路線上,則焦點將係沿著路線在使用者前面的固定距離,其中始於使用者及此焦點之向量與使用者之行進方向之間的角度以一最大值為上限。此情形允許虛擬攝影機在使用者實際轉向之前巧妙地繞過轉彎處進行窺視。舉例而言,若路線在前面不久就轉彎,則焦點將係自器件之當前方位起繞過拐角的一點。由於轉動虛擬攝影機以面向該實際點可使得虛擬攝影機直接面向建築物,因此虛擬攝影機被設定了關於虛擬攝影機可脫離目前方向面向的程度之上限。第三,導航應用程式判定興趣點之方位(例如,即將來臨之交叉口的方位)。
第四,導航應用程式判定虛擬攝影機視圖樣式(由上而下居中,由上而下向前或屋頂)。「由上而下居中」意謂虛擬攝影機應筆直向下面向使用者之方位,使得使用者之方位係在螢幕之中心。「由上而下向前」意謂虛擬攝影機應筆直向下面向使用者之方位,使得使用者之方位係朝向螢幕底部。「屋頂」意謂虛擬攝影機應在使用者之方位後方且經俯仰,使得虛擬攝影機正沿著自使用者之方位至焦點之向量面 向前。若使用者脫離路線或使用者之行進方向不可被判定(例如,當使用者停車時),虛擬攝影機將係處於由上而下居中視圖樣式。否則,視圖樣式將由使用者是否已請求「2D」導航來判定。若使用者已請求了2D導航,則視圖樣式將係由上而下向前。否則,視圖樣式將係屋頂樣式。
第五,導航應用程式判定虛擬攝影機聚焦樣式(例如,巡航或硬聚焦)。「巡航聚焦樣式」意謂虛擬攝影機應基於視圖樣式來採用預設高度及俯仰角。「硬聚焦」意謂虛擬攝影機應調整其高度(在由上而下居中或由上而下向前視圖樣式的狀況下)或俯仰(在屋頂視圖樣式的狀況下),使得給定興趣點恰在螢幕上(亦即,隨著使用者逼近興趣點,虛擬攝影機應聚焦於興趣點上)。當遠離交叉口時,導航應用程式將虛擬攝影機置於巡航聚焦模式。當逼近「引起興趣的」交叉口時,導航應用程式將虛擬攝影機置於如上文所描述之硬聚焦模式,且交叉口(興趣點)的方位將被傳遞至虛擬攝影機。當處於硬聚焦模式時,應用程式調整虛擬攝影機之高度(在由上而下居中或由上而下向前視圖樣式的狀況下)或俯仰(在屋頂視圖樣式的狀況下),使得交叉口係在螢幕上之合理位置處。使用使用者將藉以離開交叉口的角度來判定給定交叉口為對於聚焦而言足夠「引起興趣」的。若角度足夠大(例如,90度右轉),則認為交叉口係「引起興趣的」,且虛擬攝影機聚焦於其上。若角度過小(例如,合併於高速公路上),則虛擬攝影機將保持於巡航聚焦樣式。
自此等五條資訊,導航應用程式計算虛擬攝影機之所要位置及定向。自所要位置及定向,可提取以下三個關鍵點的位置:(1)虛擬攝影機之位置,(2)虛擬攝影機之前向向量與地面之間的交叉點,及(3)沿著虛擬攝影機之右向量的點。使該三個點獨立於彼此地如下用動畫表示:(1)當新點為可用的時,應用程式在該點之上一評估位置/ 切線與該新點之間擬合三次多項式,及(2)在動畫之每一步驟,導航應用程式評估每一曲線之三次多項式且自該等三次多項式提取虛擬攝影機位置及定向。
4. 攝影機高度的使用者調整
除使導航應用程式控制攝影機外(或替代使導航應用程式控制攝影機)(例如,在繞過拐角時自3D變成2D),一些實施例亦允許使用者調整攝影機的水平面。一些實施例允許使用者藉由兩根手指作出命令示意動作以調整攝影機之距離(高度)及角度。一些實施例甚至允許多種類型示意動作來控制攝影機。圖8說明藉由收縮及擴展示意動作對虛擬攝影機之距離的調整。該圖以三個階段801至803來展示。在階段801中,應用程式展示虛擬攝影機812係處於用於3D檢視之預設水平面的基本場景810,及自場景810顯現的螢幕視圖814。基本場景含有兩個建築物及一T型匯接點。在階段801中,自向下45度之角度及使得建築物似乎具有特定大小的特定高度來檢視建築物。方位指示符816亦以特定大小來展示。
在階段802中,使用者藉由在器件之螢幕上將兩個指尖接近於彼此地放置於螢幕視圖824上且在指尖保持在螢幕上的同時將指尖移動分開而作出示意動作。將指尖移動分開具有使地圖(手指之間的部分及地圖之剩餘部分兩者)變大的效應。為了使地圖中之事物顯得更大,應用程式使得虛擬攝影機812拉近。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用以沿著其移動虛擬攝影機812的線850係由虛擬攝影機812之前部及虛擬攝影機812之焦點形成的線。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沿著由虛擬攝影機812之前部及3D地圖810中的基於使用者之輸入的方位形成的線移動虛擬攝影機812,以放大3D地圖810的視圖。
在針對階段802之放大之後,針對階段803,使用者決定縮小。 在此階段中,使用者已將兩根手指置放於螢幕上且使兩根手指更緊密地靠在一起。使手指更緊密地靠在一起具有使地圖(手指之間的部分及地圖之剩餘部分兩者)收縮的效應。縮小調整係藉由沿著線855移動虛擬攝影機812遠離3D地圖810來實現。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用以沿著其移動虛擬攝影機812的線855係由虛擬攝影機812之前部及虛擬攝影機812之焦點形成的線。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沿著由虛擬攝影機812之前部及3D地圖810中的基於使用者之輸入的方位形成的線移動虛擬攝影機812以放大3D地圖810的視圖。
使用此位置處的虛擬攝影機812顯現3D地圖視圖導致如下3D地圖視圖834:相較於說明於3D地圖視圖824中的位置,建築物及道路顯得更遠。如由虛線型式之虛擬攝影機812所展示,虛擬攝影機812沿著線855移動遠離3D地圖810。
除了可藉由放大及縮小來控制外,一些應用程式允許使用者改變虛擬攝影機之角度。圖9說明角度可藉由示意動作進行調整之攝影機的實施例。該圖以三個階段901至903來展示。在階段901中,攝影機正以45度向下指向場景910。場景910含有展示於螢幕視圖914中的兩個建築物及一T型匯接點。自特定角度及以特定大小來展示建築物。亦以特定大小來展示方位指示符916。
在階段902中,使用者已將兩根手指920大致彼此水平地置放於螢幕上,且向上拖曳。此情形具有用手指向上拖曳場景的顯而易見效應。場景上升係藉由虛擬攝影機912將其檢視角度自45度減低並改變至30度來實現。在螢幕視圖924中,建築物及方位指示符看起來相較於階段901較高。
在使用者在階段902中向上拖曳場景之後,使用者接著在階段903中向下拖曳場景。為此,使用者再次將兩根手指930置放於螢幕上,且向下拖曳兩根手指。此動作將場景連同手指930一起向下拖 曳。場景下降係由虛擬攝影機912使其與場景910之角度上升並改變至向下60度來實現。在階段903中,攝影機912與階段901中相比較已進一步向上移動,且向下的角度更大。因此,在階段903中建築物及方位識別符916與階段901中相比較再次看起來更矮且更小。
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提供針對不同操作之慣性效應(例如,移動瀏覽(pan)、旋轉、自2D進入3D)。當使用者提供特定類型輸入(例如,在大於臨限速率之速率下終止的輸入)以移動瀏覽3D地圖時,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產生使得3D地圖繼續移動瀏覽且減速至停止的慣性效應。在一些實施例中,慣性效應向使用者提供與3D地圖之更逼真互動,該互動模擬真實世界中的行為。慣性效應之細節及慣性效應之實施描述於題為「Virtual Camera for 3D Maps」之上文併入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632,040號中。
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允許獨立地控制攝影機的距離及角度。舉例而言,應用程式允許藉由收縮及擴展手指示意動作來控制距離,且藉由拖曳水平置放之手指來控制角度。其他實施例使用正經執行之任何示意動作來設定攝影機之距離抑或角度,其中其他變數被自動地設定。雖然圖8及圖9展示在某方向上執行示意動作而導致某些結果,但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顛倒此等示意動作中之一或兩者。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向下拖曳水平置放之手指可使攝影機降低而非使場景降低。該情形將具有如下效應:在手指上移時,使場景下移;且當手指下移時,使場景上移。
圖10概念性地說明由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提供從而將虛擬攝影機之位置維持於沿著圓弧之所界定範圍內的特徵。詳言之,圖10說明處於三個不同階段1005至1015之虛擬攝影機1000,該等不同階段1005至1015展示虛擬攝影機1000之維持於圓弧1050之所界定範圍內的位置。如圖10中所展示,3D地圖1035中之方位包括兩個建 築物及形成一T型匯接點的兩條道路。
第一階段1005展示處於沿著圓弧1050的特定位置的虛擬攝影機1000。如圖所示,圓弧1050表示所界定範圍(例如,角範圍),虛擬攝影機1000可在該所界定範圍內移動。第一階段1005亦展示沿著圓弧1050的三個位置1055至1065(例如,透視視角)。在此實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以類似於上文參看圖9所描述之方式的方式使虛擬攝影機1000沿著圓弧1050在圓弧1050之高透視端(例如,當虛擬攝影機1000向下傾斜最多時沿著圓弧1050的位置)與位置1055之間移動。在第一階段1005中基於虛擬攝影機1000之位置顯現3D地圖視圖導致3D地圖視圖1025。
在虛擬攝影機1000朝向圓弧1050之低透視端移動時通過位置1055時,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減小虛擬攝影機1000朝向圓弧1050之低透視端移動的速度(例如,減速)而無關於由使用者提供的輸入。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以恆定速率減小虛擬攝影機1000的速度,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以指數速率減小虛擬攝影機1000的速度。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用於降低虛擬攝影機1000之速度的額外及/或不同方法。
第二階段1010展示虛擬攝影機1000已移動至沿著圓弧1050的處於或接近圓弧1050之低透視端處的位置。如圖所示,使用者正藉由使兩根手指觸碰螢幕且在向上方向上拖曳兩根手指(例如,撥動示意動作)來提供輸入以調整3D地圖1035之視圖的透視角度。回應於輸入,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使虛擬攝影機1000朝向圓弧1050之低透視端移動,同時使虛擬攝影機1050向上傾斜。當虛擬攝影機沿著圓弧1050達到位置1065時,地圖繪製應用程式防止虛擬攝影機1000移動得更低及超出位置1065,即使使用者繼續提供輸入以降低3D地圖1035之視圖的透視角度(例如,使用者在觸控螢幕上繼續向上拖曳兩根手指)時亦然。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使用者停止提供輸入以降低3D地圖1035之視圖的透視角度(例如,使用者使兩根手指抬離觸控螢幕)時,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使虛擬攝影機1000的位置自位置1065沿著圓弧1050向上「彈跳」或「快速移動」至位置1060。當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在彈跳或快速移動運動期間正基於虛擬攝影機1000的視圖產生或顯現3D地圖1035的3D地圖視圖時,所產生之3D地圖視圖提供顯示3D地圖視圖簡短地向下彈跳或快速移動之彈跳動畫,以便向使用者指示地圖視圖的透視角度不可被進一步降低。使用以此角度定位之虛擬攝影機1000顯現3D地圖視圖導致建築物及道路相較於地圖視圖1025較高的3D地圖視圖1030。
第三階段1015展示在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回應於使用者停止提供輸入而已使虛擬攝影機1000之位置彈跳或快速移動至位置1060之後的虛擬攝影機1000。不同實施例使用不同技術來實施虛擬攝影機1000的彈跳或快速移動。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開始使虛擬攝影機1000沿著圓弧1050在經界定距離中快速加速,或直至虛擬攝影機1000達到所界定之速度。接著,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使虛擬攝影機1000沿著圓弧1050在距位置1060的剩餘距離中減速。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實施彈跳或快速移動效應的其他方式。在第三階段1015中使用定位於沿著圓弧1050的位置1060處之虛擬攝影機1000顯現3D地圖視圖導致如下3D地圖視圖1040:相較於地圖視圖1030,建築物顯得稍小且更扁平,且道路顯得稍小。
如上文所描述,圖10說明用於防止虛擬攝影機移動超出圓弧之低透視端的技術。替代防止虛擬攝影機移動超出圓弧之低透視端或與防止虛擬攝影機移動超出圓弧之低透視端相結合,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利用用於防止虛擬攝影機移動超出圓弧之高透視端的類似技術。此外,圖10展示以下各者之實例:沿著圓弧之減慢虛擬攝影 機之位置、沿著圓弧之防止虛擬攝影機移動越過的位置,及沿著圓弧之虛擬攝影機快速移動或彈跳回至之位置。不同實施例以許多不同方式來界定該等位置。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沿著圓弧之減慢虛擬攝影機的位置與沿著圓弧之虛擬攝影機快速移動或彈跳回至之位置相同或相近。
C. 其他使用者互動 1. 使控制項出現或消失
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在導航時具有全螢幕模式。亦即,在實際提供指引期間,通常佔據螢幕表面之一些的控制項被隱藏。圖11說明一些實施例的全螢幕模式。該圖以六個階段1101至1106來展示。在階段1101中,藉由選擇開始按鈕1110來啟動一組導航指令。藉由選擇開始按鈕,使用者自兩個可能路線中選擇醒目提示的路線。非醒目提示的路線消失,且在階段1102中較小比例尺的導航地圖1121出現。第一階段1101展示道路名稱係在道路上,此係因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顯示地圖視圖。第一階段1101亦展示由於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顯示地圖視圖,因此顯示出位置控制項1130。對清單控制項1132之選擇將使得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以清單格式顯示可用路線。
又在階段1102中,連同結束控制項1122、行程狀態區域1124(包括ETA、行程持續時間估計,及所規劃路線之距離的指示符)、概觀按鈕1126、狀態列1127及3D控制項1128一起展示第一指令1120。結束按鈕1122結束導航指令之執行。狀態區域1124顯示關於所規劃路線的資訊。概觀按鈕1126顯示路線之概觀。3D控制項係導航應用程式正以3D抑或2D展示場景的指示符,及用於進入及離開3D模式的雙態開關。在此階段對清單控制項1132之選擇將使得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以清單格式顯示該組導航指令。此階段亦展示:道路名稱被顯示於橫幅中而非道路上,此係因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以導航模式操作。
在短暫時間量之後,結束控制項1122、清單控制項1132、狀態區域1124、概觀按鈕1126及3D控制項1128消失。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項突然消失,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控制項逐漸消失。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螢幕頂部之狀態列1127亦消失,且導航方塊1120移動至螢幕頂部。
控制項之不存在及導航方塊1120的移動展示於階段1103中,在階段1103中,除上移之導航方塊1120外,僅可看到導航地圖1121而無控制項。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可藉由觸按螢幕來恢復隱藏之控制項。此情形在階段1104及1105中進行示範。在階段1104中,使用者藉由手指1140觸按螢幕。在階段1105中,作為先前階段中觸按的結果,控制項返回,且導航方塊1120已向下落回至其初始位置。所恢復之控制項包括結束控制項1122、狀態區域1124、概觀按鈕1126、狀態列1127及3D控制項1128。一旦控制項返回,使用者可藉由觸按來使控制項再次消失,如階段1105中所展示,其中使用者藉由手指1150觸按螢幕以將導航應用程式恢復至階段1106中之全螢幕模式。除隱藏之控制項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全螢幕中與地圖之觸碰互動受到很大限制。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在一些模式下展示出但在全螢幕模式下被隱藏的更多控制項(例如,清單控制項)。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展示出控制項且存在對狀態列之新增(例如,展示進行中通話之長度的電話通話狀態列)時,導航方塊被縮短以便為擴展之狀態列讓出更多空間。此情形展示於圖12中,圖12說明導航應用程式,其中在器件上的電話通話期間控制項被隱藏及顯露。圖12包括階段1201及1202。在階段1201中,導航應用程式之控制項被隱藏,且導航方塊1210及地圖1215為可見的。使用者藉由手指1217在觸控螢幕上觸按以命令導航應用程式展示其控制項。在階段1202中,導航應用程式展示其控制項1220,且亦展示在狀態列1224下的電話通 詁狀態列1222。導航應用程式歸因於電話通話狀態列1222而具有較小空間。為了補償可用於導航應用程式之較小量的螢幕面積,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當電話通話狀態列1222係在螢幕上時收縮導航方塊1210。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導航方塊收縮時,方塊中之文字及/或方向箭頭經變更以適應可用於文字及箭頭之減小的面積量。
2. 結束導航
在藉由導航應用程式執行一組導航指令的一般過程中,隨著器件到達需要導航指令之每一新匯接點,針對下一此匯接點的指令出現。此情形繼續,直至器件到達其目的地。當到達目的地時,導航應用程式停止提供指令,且經程式化路線之執行結束。圖13以四個階段1301至1304說明程式化路線的結束。在階段1301中,應用程式正在控制項被隱藏的情況下執行,且導航方塊1310正展示目的地僅有1000英尺遠。在地圖上目的地被展示為具有圓頭之圖釘1312。然而,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其他符號可用於其他實施例之應用程式中,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線就是結束而不使用符號。隨著器件移動而更靠近其目的地,導航應用程式對距離進行倒數計數。在階段1302中,導航方塊1320展示距目的地僅有100英尺。在階段1303中,器件剛剛到達其目的地。導航方塊1330指示目的地係在左邊,且包括指向目標中心之箭頭的符號。稍後,在階段1304中,在器件已到達其目的地的情況下,導航應用程式已關閉導航方塊1320,從而給使用者留下地圖1340但無其他指引。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的地可係在汽車不可到達之地方,例如,結束圖釘可係在公園中間。在一些此等實施例中,駕駛指引將結束,但仍將存在用於徒步旅行的繼續指引。在其他此等實施例中,在以地圖模式或以鎖定模式顯示地圖時,應用程式將不給出針對徒步旅行的文字指引,而是仍將使圖釘維持於該方位(例如,公園中間)。在一些 此等實施例中,在旅程之汽車部分結束之後的最後指令將係「請徒步到達」的指引。
圖13說明在導航應用程式將使用者一直導引至其最終目的地時發生的事情。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可在獲得指引方面改變意向。使用者可能想要中途停止,改變目的地,或由於某其他原因可想要結束該組導航指令的執行。因此,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包括「結束」按鈕。結束按鈕停止一組導航指令之執行,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將使用者置於就如同使用者已到達目的地一般的狀況(例如,無指令但有地圖)。圖14說明導航程式結束控制項。該圖以兩個階段1401及1402來展示。階段1401展示導航應用程式,其控制項可見。控制項包括「結束」按鈕1410。使用者正藉由手指1412觸按按鈕。如由導航方塊1414且由路線1416指示,導航應用程式遠離其目的地,該導航方塊1414陳述下一匯接點有20英里遠,且路線1416延伸至在位置指示符1418前面的遠方。在階段1402中,因為使用者已觸按結束按鈕1410,所以導航方塊1414與路線1416一樣消失。位置指示符1418在此階段亦消失,由球形位置指示符1428替換。
3. 在導航期間查看路線之側面的示意動作
如上文所描述,虛擬攝影機之預設行為係在虛擬世界中遵循器件之方位且指向下並指向器件正移動之方向,或至少指向在器件之目前位置前面一短距離的器件之路線的一部分。然而,使攝影機筆直地指向前並不總是所要的。有時候,使用者替代地想要攝影機成一角度地指向。因此,當使用者向側面拖曳地圖時,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使虛擬攝影機向周圍旋轉。
圖15說明在使用者向側面推動地圖時地圖的旋轉。圖包括四個階段1501至1504。在階段1501中,應用程式被展示為處於其預設模式,其中街道1510(主街)與當前路線1512在3D地圖1514上平行於螢幕 之側面延伸。在此階段1501中,使用者開始向左推動地圖。在下一階段1502中,虛擬攝影機已向左移動且向右旋轉。亦即,3D地圖1514已改變,就如同虛擬攝影機已向左移動且向右旋轉一樣。已經旋轉之地圖1514現展示在街道右邊之建築物的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地圖將旋轉之程度的最大臨限值。在一些實施例中,不但能夠使地圖左右移動,使用者還可移動至在方位指示符稍前或稍後的視圖(例如,藉由用一根手指向下或向上拖曳)。在一些此等實施例中,藉由拖曳可向前或向後移動地圖的量亦被設定上限。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應用程式僅在使用者正向左(或右)拖曳地圖的同時或使用者向左(或右)拖曳地圖之後的短時間內(例如,具有模擬慣性)旋轉建築物。一旦使用者停止拖曳地圖1514或將其手指保持於合適位置以將地圖1514保持於合適位置,地圖1514便回歸至其在攝影機正採用之路線之方向上的預設視圖。此情形展示於階段1503中,在該階段1503中,使用者已停止拖曳地圖1514,且隨著器件在其路線上移動,虛擬攝影機正旋轉及/或移動回至虛擬攝影機在器件正後方的原始位置。到階段1504時,地圖1514已繼續其先前定向。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向側面拖曳地圖時,虛擬攝影機僅旋轉而非移動以及旋轉。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攝影機繞方位識別符迴轉,使得方位識別符表現為固定點而地圖圍繞方位識別符迴轉。
4. 路線概觀模式
在一些狀況下,一些使用者有時可想要查看大圖片,而非僅查看展示下一匯接點的小比例尺地圖。亦即,在使用者正在其導航應用程式規劃之路線上行進時,使用者可想要查看該路線的全部。因此,一些實施例提供向使用者展示整個路線的概觀選項。圖16及圖17說明概觀控制項。圖16包括兩個階段1601及1602。在階段1601中,展示導航地圖1610、概觀按鈕1612、手指1614及清單控制項1617。在導航地 圖1610中,方位指示符1616展示器件係在靠近第一街道的主街上。階段1601亦展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將道路名稱顯示於橫幅1618中,此係因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以導航模式操作。在此階段,手指1614點擊概觀按鈕1612,從而使得在階段1602中顯示概觀。
在階段1602中,導航應用程式已顯示概觀地圖1620、繼續按鈕1622、方位指示符圖釘1626、結束圖釘1628及位置指示符控制項1630。概觀地圖1620向使用者展示其自己之自目前位置開始的整個所規劃路線。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概觀地圖集中於剩餘路線,而非自開始起的整個路線,此係由於概觀地圖並不展示指示先前行進過之路線的淺色線。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概觀地圖展示整個路線,而非僅展示自器件之當前方位起的路線。在一些實施例中,清單控制項1617亦存在於概觀地圖中以允許使用者直接自概觀地圖前往駕控清單(例如,即將來臨之轉彎處)。第二階段1602亦展示道路名稱顯示於道路上,此係因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顯示概觀地圖(亦即,並非處於導航模式)。請注意,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替代性地或相結合地使用橫幅來顯示道路名稱而無關於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的操作模式。
繼續按鈕1622將導航應用程式切換回至階段1601的導航視圖。方位指示符圖釘1626及結束圖釘1628分別展示器件之當前方位及導航路線的最終目的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允許使用者來回移動地圖、放大並縮小地圖,且以其他方式集中於概觀地圖1620的不同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位置指示符控制項1630使地圖以方位指示符圖釘1626為中心。
在一些實施例中,概觀模式具有搜尋方塊,該搜尋方塊允許使用者鍵入對在概觀地圖中可找到之項目的搜尋查詢。舉例而言,使用者可在地圖上搜尋加油站,使得使用者可判定可在何處為其汽車加燃 料。另一實例將係對咖啡店的搜尋,使得使用者可停下來喝咖啡。一些實施例允許使用者在繼續導航之前自原始結束目的地切換至在搜尋中找到的目的地。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有概觀地圖為2D地圖。在其他實施例中,一些或所有概觀地圖係呈3D。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將2D概觀地圖用於涵蓋大距離的路線,但將3D概觀地圖用於涵蓋短距離的導航路線。圖17說明使用3D概觀地圖之實施例。圖17包括兩個階段1701及1702。在階段1701中,展示導航地圖1710、概觀按鈕1712、手指1714及清單按鈕1617。在導航地圖1710中,方位指示符1716展示器件係在靠近第一街道的主街上。在此階段,手指1714點擊概觀按鈕1712,從而使得在階段1702中顯示概觀。
在階段1702中,導航應用程式已顯示概觀地圖1720、繼續按鈕1722、方位指示符圖釘1726、結束圖釘1728及位置指示符控制項1730。概觀地圖1720向使用者展示其整個所規劃路線。繼續按鈕1722將導航應用程式切換回至階段1701的導航視圖。方位指示符圖釘1726及結束圖釘1728分別展示器件之當前方位及導航路線的最終目的地。位置指示符控制項1730使地圖以方位指示符圖釘1726為中心。
在一些實施例中,3D概觀地圖包括如關於圖16描述之搜尋功能。又,在一些實施例中,概觀模式包括使地圖以結束圖釘為中心的控制項。在一些實施例中,位置指示符控制項允許使用者在以器件之目前方位為中心與以器件之目的地為中心之間切換。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導航時於任何時間啟動概觀模式。
D. 多模式應用程式 1. 顯現模組
圖18概念性地說明由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執行以便顯現地圖以供顯示於用戶端器件處(例如,用戶端器件之顯示器上)的 處理或地圖顯現管線1800。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顯現管線1800可被統稱為地圖顯現模組。此處理管線之更詳細型式描述於2012年9月30日申請之題為「Rendering Maps」的美國專利申請案13/632,035中。美國專利申請案13/632,035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如所說明,處理管線1800包括底圖擷取器1805、一組網格建立器1815、一組網格建立處理器1810、底圖提供器1820、虛擬攝影機1830及地圖顯現引擎1825。
在一些實施例中,底圖擷取器1805根據來自網格建立器1815之對地圖底圖的請求來執行各種程序以擷取地圖底圖。如下文將描述之網格建立器1815識別建立其各別網格所需之現有地圖底圖(該等地圖底圖儲存於地圖繪製服務伺服器上或執行處理管線1800之器件上的快取記憶體中)。底圖擷取器1805接收對地圖底圖之請求,判定自何處擷取地圖底圖最佳(例如,自地圖繪製服務、自器件上之快取記憶體),且對地圖底圖解壓縮(若需要)。
由底圖提供器1820執行個體化一些實施例之網格建立器1815(亦稱作底圖來源),以便建立不同視圖底圖層。視由地圖繪製應用程式顯示之地圖的類型而定,底圖提供器1820可執行個體化不同數目且不同類型網格建立器1815。舉例而言,對於低空俯瞰(或衛星)視圖地圖,底圖提供器1820可能僅執行個體化一個網格建立器1815,此係由於一些實施例之低空俯瞰地圖底圖不含有多個資料層。實際上,在一些實施例中,低空俯瞰地圖底圖含有在地圖繪製服務處產生之已建立網格,其中將低空俯瞰影像(由衛星、飛機、直升機等拍攝)用作網格之紋理。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執行個體化額外網格建立器從而在應用程式係處於混合模式時產生標籤以覆疊於低空俯瞰影像上。對於2D或3D顯現之向量地圖(亦即,非衛星影像地圖),一些實施例執行個體化單獨的網格建立器1815以建立針對以下各者之網格從而併入於 地圖中:土地覆蓋物多邊形資料(例如,公園、水體等)、道路、名勝(place of interest)記號、點標籤(例如,公園之標籤等)、道路標籤、交通(若顯示交通)、建築物、點陣資料(對於某些縮放層級下之某些物件),以及其他資料層。
一些實施例之網格建立器1815自底圖提供器1820接收「空」視圖底圖,且將「所建立」視圖底圖傳回至底圖提供器1820。亦即,底圖提供器1820向網格建立器1815中之每一者發送一或多個視圖底圖(未圖示)。視圖底圖中之每一者指示世界的針對其繪出網格之一區域。在接收到此視圖底圖時,網格建立器1815識別需要得自地圖繪製服務之地圖底圖,且將其清單發送至底圖擷取器1805。
在自底圖擷取器1805接收回底圖時,網格建立器使用儲存於底圖中之向量資料來建立由視圖底圖描述之區域的多邊形網格。在一些實施例中,網格建立器1815使用若干不同網格建立處理器1810來建立網格。此等功能可包括網格產生器、三角測量儀、陰影產生器及/或紋理解碼器。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功能(及額外網格建立功能)可用於每一網格建立器,其中不同網格建立器1815使用不同功能。在建立其網格之後,每一網格建立器1815將其網格層經填充的視圖底圖傳回至底圖提供器1820。
底圖提供器1820自控制器1875接收特定視圖(亦即,體積或視見平截頭體),該特定視圖表示待顯示之地圖視圖(亦即,自虛擬攝影機1830可見的體積)。底圖提供器執行任何揀選(例如,識別待顯示於視圖底圖中之表面區域),接著將此等視圖底圖發送至網格建立器1815。
底圖提供器1820接著自網格建立器接收所建立之視圖底圖,且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來自虛擬攝影機1830之特定視圖對所建立之網格進行揀選(例如,移除過遠之表面區域、移除將整個在其他物件後面 的物件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底圖提供器1820在不同時間自不同網格建立器接收所建立之視圖底圖(例如,歸因於用以完成複雜度較高及較低之網格的不同處理時間、在自底圖擷取器1805接收必要地圖底圖之前流逝的不同時間等)。一旦已傳回了所有視圖底圖層,一些實施例之底圖提供器1820便將層置放在一起且將資料釋放至控制器1875以供顯現。
虛擬攝影機1830產生供管線1800顯現之體積或表面,且將此資訊發送至控制器1875。基於將自其顯現地圖的特定方位及定向(亦即,使用者自其「檢視」地圖的3D空間中的點),虛擬攝影機識別視場以實際發送至底圖提供器1820。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正顯現3D透視圖以用於導航時,根據一演算法來判定虛擬攝影機之視場,該演算法基於使用者器件之移動以規則間隔來產生新的虛擬攝影機方位及定向。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1875負責管理底圖提供器1820、虛擬攝影機1830及地圖顯現引擎1825。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實際上執行個體化多個底圖提供器,且控制器將若干視圖底圖(例如,地圖底圖及建築物底圖)置放在一起以產生交遞至地圖顯現引擎1825的場景。
地圖顯現引擎1825負責基於發送自虛擬攝影機之網格底圖(未圖示)而產生圖式以輸出至顯示器件。一些實施例之地圖顯現引擎1825具有若干子程序。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不同類型地圖元素由不同子程序顯現,其中顯現引擎1825處置對不同物件層的遮蓋(例如,將標籤置放於不同建築物上方或後面,在土地覆蓋物頂部產生道路等)。此等顯現程序之實例包括道路顯現程序、建築物顯現程序、標籤顯現程序、植被顯現程序、點陣交通顯現程序、點陣道路顯現程序、衛星顯現程序、多邊形顯現程序、背景點陣顯現程序等。
現將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現管線1800的操作。基於用以按特 定縮放層級檢視特定地圖區的使用者輸入,虛擬攝影機1830指定自其檢視地圖區的方位及定向,且將此視見平截頭體或體積發送至控制器1875。控制器1875執行個體化一或多個底圖提供器。雖然在此圖中展示了一個底圖提供器1820,但一些實施例允許同時執行個體化多個底圖提供器。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執行個體化單獨的底圖提供器以用於建築物底圖及用於地圖底圖。
底圖提供器1820執行對於產生空視圖底圖(其識別地圖區之需要建立網格之區)必要的任何揀選,且將空視圖底圖發送至網格建立器1815,網格建立器1815經執行個體化以用於所繪出地圖的不同層(例如,道路、土地覆蓋物、POI標籤等)。網格建立器1815使用接收自地圖繪製服務的資訊清單,該資訊清單識別在地圖繪製服務伺服器上可用之不同底圖(亦即,作為四叉樹的節點)。網格建立器1815向底圖擷取器1805請求特定地圖底圖,底圖擷取器1805將所請求之地圖底圖傳回至網格建立器1815。
一旦特定網格建立器1815已接收到其地圖底圖,網格建立器1815便開始使用儲存於地圖底圖中的向量資料來建立針對發送自底圖提供器1820之視圖底圖的網格。在建立其地圖層之網格之後,網格建立器1815將所建立之視圖底圖發送回至底圖提供器1820。底圖提供器1820等待,直至其已自各種網格建立器1815接收到所有視圖底圖,接著將此等視圖底圖層化在一起並將完成之視圖底圖發送至控制器1875。控制器將來自其所有底圖提供器的所傳回底圖(例如,地圖視圖底圖及建築物視圖底圖)拼接在一起,且將此場景發送至顯現引擎1825。地圖顯現引擎1825使用地圖底圖中之資訊繪出場景以供顯示。
2. 不同模式之狀態圖
圖19概念性地說明狀態圖1900,該狀態圖描述一些實施例之整合式地圖繪製、搜尋與導航應用程式(例如,以上章節中描述之應用 程式)的不同狀態及此等狀態之間的轉變。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將具有與所有不同類型輸入事件相關的許多不同狀態,且狀態圖1900特定地集中於此等事件之子集。狀態圖1900描述並提及用於改變應用程式之狀態的各種示意動作互動(例如,多點觸碰示意動作)。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諸如游標控制器示意動作及按鈕點選、鍵盤輸入、觸控板/軌跡墊輸入等的各種其他互動亦可用於類似選擇操作。
當使用者最初開啟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時,應用程式係處於狀態1905(地圖瀏覽狀態)。在此狀態1905下,應用程式將已產生並顯示地圖視圖。為了產生並顯示此地圖視圖,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識別一區之所需要地圖底圖集合,請求地圖底圖(例如,向地圖繪製服務伺服器),根據虛擬攝影機之特定方位、定向及透視角度而產生地圖底圖的視圖,且將地圖視圖顯現至器件顯示器。當處於狀態1905時,地圖視圖為靜態的。藉由處於狀態1905之應用程式,使用者可執行眾多操作以修改地圖視圖,搜尋實體(例如,名勝、地址等),擷取路線以供導航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整合式應用程式顯示於具有整合式觸敏式顯示器的器件上。在地圖上之各種示意動作互動可使得應用程式對地圖視圖執行不同修改(例如,移動瀏覽、旋轉、縮放、修改地圖透視角度等)。當整合式應用程式在地圖顯示上接收到示意動作互動(而非對覆疊於地圖顯示上之各種浮動或非浮動控制項的觸碰輸入)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10以執行示意動作輸入辨識。
示意動作輸入辨識狀態1910區分不同類型示意動作輸入,且將此等類型輸入轉譯成不同地圖視圖修改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接收如由具有整合式觸敏式顯示器之器件的作業系統轉譯之示意動作輸入。作業系統將觸碰輸入轉譯成示意動作類型及方位 (例如,座標(x,y)處之「觸按」、具有兩個不同方位處之單獨觸碰輸入的「捏合」操作等)。在狀態1910下,一些實施例之整合式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將此等輸入轉譯成不同地圖視圖修改操作。
當應用程式接收到第一類型示意動作輸入(例如,在地圖視圖上以旋轉運動一起移動之兩個單獨觸碰輸入)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15以旋轉地圖。為了旋轉地圖視圖,一些實施例修改虛擬攝影機之判定地圖之哪一部分經顯現以建立地圖視圖的方位及/或定向。當處於3D模式時,例如,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使虛擬攝影機圍繞特定位置(例如,觸碰輸入之中心、顯示之中心、識別使用者之方位的方位指示符等)旋轉。隨著第一類型示意動作輸入繼續,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保持於狀態1915以繼續旋轉地圖。
當使用者釋放第一類型示意動作輸入時,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30以執行慣性計算。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使用者釋放某些類型觸碰輸入之後,應用程式繼續在特定量的時間及/或距離內執行相關聯的地圖視圖修改。在此狀況下,在使用者釋放旋轉輸入之後,應用程式轉變至慣性計算狀態1930以計算額外旋轉量及應執行此旋轉的時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使旋轉自地圖之目前旋轉(角)速率減速,就如同「摩擦」力被施加至地圖一般。因此,一些實施例之慣性計算係基於第一類型示意動作輸入的速度。自狀態1930,應用程式轉變回至應用程式先前處於的地圖修改狀態。亦即,當應用程式自狀態1915(旋轉狀態)轉變至慣性計算狀態1930時,應用程式在執行慣性計算之後接著轉變回至狀態1915。在地圖之旋轉完成之後,應用程式轉變回至狀態1905。
當應用程式接收到第二類型示意動作輸入(例如,在地圖視圖上移動之單一觸碰輸入)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20以移動瀏覽地圖。為了移動瀏覽地圖視圖,一些實施例修改虛擬攝影機之判定地圖 之哪一部分經顯現以建立地圖視圖的方位。此情形使得地圖顯得在源於第二類型示意動作輸入的方向之方向上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地圖視圖係呈3D透視模式時,移動瀏覽程序涉及執行觸碰輸入之方位與扁平地圖上之方位的相關,以便避免地圖視圖中之突然的不當跳躍。隨著第二類型示意動作輸入繼續,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保持於狀態1920以繼續移動瀏覽地圖。
當使用者釋放第二類型示意動作輸入時,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30以執行慣性計算。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使用者釋放某些類型觸碰輸入之後,應用程式繼續在特定量的時間及/或距離內執行相關聯的地圖視圖修改。在此狀況下,在使用者釋放移動瀏覽輸入之後,應用程式轉變至慣性計算狀態1930以計算移動地圖視圖(亦即,移動虛擬攝影機)的額外量及應執行此移動的時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使該移動瀏覽自地圖之目前移動瀏覽速率減速,就如同「摩擦」力被施加至地圖一般。因此,一些實施例之慣性計算係基於第二類型示意動作輸入的速度。自狀態1930,應用程式轉變回至應用程式先前處於的地圖修改狀態。亦即,當應用程式自狀態1920(移動瀏覽狀態)轉變至慣性計算狀態1930時,應用程式在執行慣性計算之後接著轉變回至狀態1920。在地圖之移動瀏覽完成之後,應用程式轉變回至狀態1905。
當應用程式接收到第三類型示意動作輸入(例如,移動靠攏或分開之兩個單獨觸碰輸入)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25以使地圖放大或縮小。為了改變地圖視圖之縮放層級,一些實施例修改虛擬攝影機之判定地圖之哪一部分經顯現以建立地圖視圖的方位(亦即,高度)。此情形使得地圖視圖包括地圖之更多(若縮小)或更少(若放大)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隨著使用者放大或縮小,應用程式擷取不同地圖底圖(針對不同縮放層級)以產生並顯現新地圖視圖。隨著第三類型示意 動作輸入繼續,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保持於狀態1925以繼續放大或縮小地圖。
當使用者釋放第二類型示意動作輸入時,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30以執行慣性計算。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使用者釋放某些類型觸碰輸入之後,應用程式繼續在特定量的時間及/或距離內執行相關聯的地圖視圖修改(亦即,使虛擬攝影機移動得更高或更低)。在此狀況下,在使用者釋放縮放輸入之後,應用程式轉變至慣性計算狀態1930以計算縮放地圖視圖(亦即,移動虛擬攝影機)的額外量及應執行此移動的時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使縮放移動自地圖之目前放大或縮小速率(亦即,虛擬攝影機改變高度的速度)減速,就如同「摩擦力」被施加至攝影機一般。因此,一些實施例之慣性計算係基於第三類型示意動作輸入的速度。自狀態1930,應用程式轉變回至應用程式先前處於的地圖修改狀態。亦即,當應用程式自狀態1925(縮放狀態)轉變至慣性計算狀態1930時,應用程式在執行慣性計算之後接著轉變回至狀態1925。在地圖之縮放完成之後,應用程式轉變回至狀態1905。
為簡單起見,狀態圖1900說明使用同一慣性計算程序(狀態1930)之地圖移動瀏覽、縮放及旋轉程序。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不同地圖修改程序中之每一者實際上使用不同慣性計算來識別其特定類型移動的減速及停止。此外,一些實施例在接收到輸入時而非在使用者移除示意動作輸入時計算並修改慣性變數。
當應用程式接收到第四類型示意動作輸入(例如,一致地在觸敏式顯示器上向上或向下移動的兩個單獨觸碰輸入)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35以修改地圖的透視圖。為了改變地圖之透視圖,一些實施例在地圖上沿著圓弧移動虛擬攝影機,從而修改虛擬攝影機之方位及定向兩者(當攝影機使其視場的中心保持於地圖上的特定方位處時)。 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縮放層級使用虛擬攝影機沿著其移動的不同圓弧。此等圓弧中之每一者具有頂部點,在該頂部點處虛擬攝影機筆直向下指向,從而提供地圖的2D透視圖。此外,每一圓弧具有底部點,其係虛擬攝影機在圓弧上可移動至之最低點。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類型示意動作輸入可使得應用程式在2D地圖視圖與3D透視地圖視圖之間改變。隨著第四類型示意動作輸入繼續,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保持於狀態1935以繼續修改地圖的透視圖。
當使用者釋放第四類型示意動作輸入時,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40以執行慣性計算。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使用者釋放某些類型觸碰輸入之後,應用程式繼續在特定量的時間及/或距離內執行相關聯的地圖視圖修改(亦即,使虛擬攝影機移動得更高或更低)。在此狀況下,在使用者釋放透視圖改變輸入之後,應用程式轉變至慣性計算狀態1940以計算修改地圖視圖之透視角度(亦即,沿著其圓弧移動虛擬攝影機)的額外量及應執行此移動的時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使移動自地圖改變透視角度之速率(亦即,虛擬攝影機沿著其圓弧移動的速度)減速,就如同「摩擦力」被施加至攝影機一般。因此,一些實施例之慣性計算係基於執行第四類型示意動作輸入的速度。
此外,對於透視角度改變操作,一些實施例轉變至回彈計算狀態1945。如所陳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透視角度改變操作具有所允許之最大及最小透視角度移位,該最大及最小透視角度移位可取決於當前地圖視圖的縮放層級。因此,除慣性計算外,應用程式亦執行狀態1945處的回彈計算。回彈計算使用慣性計算來判定是否將到達沿著虛擬攝影機圓弧的最大點,且若是,則判定虛擬攝影機在此點處的速率。一些實施例允許虛擬攝影機略微移動越過最大點以達到「回彈」點,在該點處,應用程式使虛擬攝影機在其圓弧上轉向,從而使虛擬 攝影機往回朝向最大點移動。一些實施例僅在虛擬攝影機圓弧之一個末端(例如,圓弧之底部)上包括此彈回功能性,而其他實施例在圓弧之兩端皆包括該功能性。自回彈計算狀態1945,應用程式轉變過回至慣性計算狀態1940,接著轉變回至透視角度改變狀態1935以顯示地圖視圖移動。此外,當使用者在足夠長時間中執行第四類型觸碰輸入且透視角度達到其最大點時,應用程式直接自狀態1935轉變至狀態1945以計算回彈資訊且接著轉變回至狀態1935。在對地圖之透視圖的修改完成之後,應用程式轉變回至狀態1905。
以上狀態係關於在地圖呈現上之各種多點觸碰示意動作,整合式地圖繪製、搜尋及導航應用程式將該等多點觸碰示意動作轉譯成對地圖呈現的不同修改。各種其他觸碰輸入亦可使得應用程式改變狀態並執行各種功能。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將3D可選擇項目疊覆於地圖視圖上(例如,作為浮動控制項),且選擇(例如,藉由觸按輸入)3D項目使得應用程式轉變至1935以修改地圖視圖的透視角度。當地圖視圖以3D透視圖開始時,應用程式將透視角度修改成2D視圖;當地圖視圖以2D視圖開始時,應用程式將透視角度修改成3D視圖。在修改之後,應用程式返回至狀態1905。
當使用者正檢視呈狀態1905之地圖時,應用程式呈現各種標籤作為地圖視圖的部分。此等標籤中之一些指示名勝或其他方位。當使用者選擇某些標籤(例如,針對某些商業、公園等)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50以顯示針對所選擇方位的橫幅(例如,資訊顯示橫幅),接著返回至地圖瀏覽狀態(其中橫幅顯示於地圖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橫幅包括(1)快速路線導航UI控制項(例如,按鈕),其使得應用程式在不離開地圖視圖的情況下擷取自器件之當前方位至所選擇方位的路線(例如,駕駛路線),及(2)資訊UI控制項(例如,按鈕),其使得應用程式提供關於方位的額外資訊。
當使用者選擇UI控制項按鈕時,應用程式自狀態1905轉變至狀態1955,以顯示所選擇方位的預備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此預備區域顯示所選擇方位之媒體呈現(例如,3D視訊呈現、所選擇方位之低空俯瞰視圖、針對方位捕獲之一系列影像等)以及針對所選擇方位的各種資訊(聯絡人資訊、評論等)。隨著使用者執行各種操作以導覽預備區域並檢視預備區域內之資訊,應用程式保持於狀態1955。當使用者選擇UI控制項以轉移回地圖視圖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05。
自地圖瀏覽視圖,使用者亦可容易地存取應用程式之搜尋功能。當選擇特定UI控制項(例如,搜尋列)時,應用程式轉變至搜尋鍵入建議狀態1960。在搜尋鍵入狀態下,一些實施例顯示觸控螢幕小鍵盤,使用者可藉由該小鍵盤鍵入搜尋字詞。搜尋字詞可係商業名稱、地址,或方位之類型(例如,咖啡店)等。在使用者鍵入字元時,應用程式保持於狀態1960,且基於新近搜尋、已鍵入之字母等來提供建議。一些實施例可使用基於字首之建議(例如,以已鍵入之字元開始的建議)以及其他建議(例如,進行拼寫校正以在已鍵入之字串開始時新增字元、調換字元等)。在一些實施例中,除方位外,選擇亦可包括新近鍵入之路線。若使用者在此階段選擇取消UI控制項,則應用程式在不執行搜尋的情況下轉移回至狀態1905。
在使用者選擇搜尋字詞(所建議字詞抑或完全由使用者鍵入之字詞)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65以在地圖視圖上顯示搜尋結果,接著在顯示搜尋結果的同時轉變至狀態1905。一些實施例將搜尋結果顯示為地圖上之可選擇項目(例如,圖釘);對項目中之一者的選擇引起至狀態1950之轉變以顯示針對所選擇項目的橫幅。此外,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自動地選擇搜尋結果中之一者(例如,「最佳」結果),且作為狀態1965的部分而顯示此橫幅。
由於應用程式係緊密整合之地圖繪製、搜尋、路線選擇及導航 應用程式,因此使用者可容易地自地圖瀏覽狀態存取路線選擇功能。當選擇特定UI控制項(例如,路線鍵入按鈕)時,應用程式轉變至路線鍵入狀態1970。在路線鍵入狀態下,一些實施例顯示觸控螢幕小鍵盤,使用者可藉由該小鍵盤鍵入方位(例如,地址、地方名稱、地方類型等)至「至」及「自」兩個欄位中以便請求路線。在使用者鍵入字元時,應用程式保持於狀態1970,且基於新近路線、新近搜尋、類似於針對搜尋鍵入所描述之自動完成的自動完成等提供建議。若使用者在此階段選擇取消UI控制項,則應用程式在不擷取路線的情況下轉移回至狀態1905。
當使用者選擇路線(例如,藉由鍵入「至」方位及「自」方位)時,應用程式轉變至路線顯示狀態1975。在此狀態下,應用程式在地圖視圖上顯示自第一所選擇方位至第二所選擇方位之一或多個路線(例如,藉由將路線線覆疊於地圖視圖上)。一些實施例自動選擇路線中的第一路線。在應用程式保持於狀態1975下(但修改路線線之顯示以指示對其他路線的選擇)之情況下,使用者可選擇其他路線中之任一者(例如,藉由在未選擇路線上進行觸按)。此外,在處於狀態1975時,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顯示與路線選擇及導航相關的不同UI控制項,包括指引清單控制項、導航開始控制項及其他。
又,在顯示有路線之地圖上之各種示意動作互動可使得應用程式對地圖視圖執行不同修改(例如,移動瀏覽、旋轉、縮放、修改地圖透視角度等)。在所有示意動作地圖修改操作(例如,作為狀態1915至1945之結果)為可用的情況下,當整合式應用程式在處於路線顯示狀態1975時於地圖顯示上接收到示意動作互動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10以執行示意動作輸入辨識。亦即,應用程式將示意動作輸入轉譯成類似於上文針對狀態1915至1945描述之彼等操作的移動瀏覽、旋轉、縮放及/或透視角度改變操作,並具有針對虛擬攝影機移動之類 似慣性及回彈特徵。儘管操作1915至1945返回至地圖瀏覽狀態1905,但自路線顯示狀態1975進入之結果操作返回至路線顯示狀態1975。
在一些實施例中,也可自其他狀態進入路線顯示狀態1975。舉例而言,若使用者在處於狀態1905時選擇橫幅上之快速路線UI控制項,則應用程式擷取自器件之當前方位至與橫幅相關聯之方位的一或多個路線。此外,一些實施例在狀態1960下之搜尋建議中顯示先前請求之路線。當使用者選擇此等所建議路線中的一者時,應用程式自狀態1960直接轉變至狀態1975以在地圖上顯示一或多個路線。
自路線顯示狀態1975,應用程式可視由使用者選擇之不同控制項而轉變至各種不同模式。當使用者選擇用以清除路線之UI控制項時,應用程式轉變回至狀態1905以顯示無任何路線的地圖。此外,整合式應用程式可自路線顯示狀態1975進入一或多個導航模態。
當在狀態1975下顯示之所選擇路線以器件之當前方位開始且使用者選擇導航開始控制項時,應用程式轉變至導航狀態1980。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顯示自地圖視圖至用於導航的更加沈浸式的3D視圖之電影轉變。在一些實施例之導航狀態1980內,虛擬攝影機跟隨使用者之沿著所選擇路線的方位以便呈現路線之即將來臨部分。當路線完成(器件到達目的地方位)抑或使用者選擇控制項以結束導航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05以呈現地圖瀏覽視圖1905。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處於導航模式1980的同時,在顯示有路線之地圖上之各種示意動作互動可使得應用程式對地圖視圖執行不同修改(例如,移動瀏覽、旋轉、縮放、修改地圖透視角度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導航模式下僅所描述之地圖修改操作中的一些為可用的。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允許使用者放大或縮小地圖,但不允許對地圖之任何其他修改。因此,當使用者提供示意動作輸入時,示意動作輸入辨識狀態1910濾除不與縮放操作相關聯的類型示意動作輸入(且隨 後應用程式返回至狀態1980)。當接收到與縮放操作相關聯的類型示意動作輸入時,示意動作輸入辨識狀態辨識出此輸入,且應用程式轉變至類似於狀態1925之狀態,以改變地圖的縮放層級(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慣性計算)。
其他實施例可允許實現不同地圖修改操作。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有示意動作地圖修改操作(例如,狀態1915至1945之結果)在處於導航模式時皆為可用的。一些實施例允許示意動作地圖修改操作之子集,諸如縮放操作及受限移動瀏覽操作。一些實施例之移動瀏覽操作在接收到與移動瀏覽相關聯的類型示意動作輸入時便側向移動虛擬攝影機(在處於導航模式時),接著使虛擬攝影機返回以沿著路線指向。儘管操作1915至1945返回至地圖瀏覽狀態1905,但自導航狀態1980進入之結果操作返回至導航狀態1980。
當狀態1975下顯示之所選擇路線以不同於器件之當前方位的方位開始(或路線係步行路線)且使用者選擇導航開始控制項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85下之步進模式或路線檢查模式。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一次一個地顯示沿著路線執行的駕控(例如,作為導航標誌)。藉由提供對駕控的示意動作輸入(例如,撥動示意動作),使用者可在處於路線檢查模式時檢視不同駕控。駕控覆疊於地圖上,且路線之至少一部分顯示於地圖中。
如處於路線顯示模式一樣,在地圖上之各種示意動作互動可使得應用程式對地圖視圖執行不同修改(例如,移動瀏覽、旋轉、縮放、修改地圖透視角度等)。當整合式應用程式在處於步進模式1985下時於地圖顯示上接收到示意動作互動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10以執行示意動作輸入辨識,同時所有示意動作地圖修改操作(例如,狀態1915至1945之結果)為可用的。亦即,應用程式將示意動作輸入轉譯成類似於上文針對狀態1915至1945描述之彼等操作的移動瀏覽、 旋轉、縮放及/或透視角度改變操作,並具有針對虛擬攝影機移動之類似慣性及回彈特徵。儘管操作1915至1945返回至地圖瀏覽狀態1905,但自步進模式1985進入之結果操作返回至步進模式1985。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示意動作輸入辨識辨識出在所顯示駕控上的至少一類型的示意動作輸入,以便在駕控之間切換。當在所顯示駕控上(而非在地圖視圖上)接收到特定類型示意動作輸入(例如,撥動示意動作)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用於改變所顯示駕控的狀態(未圖示),接著返回至狀態1985。
當整合式應用程式在處於步進狀態1985時於所顯示地圖上接收到示意動作互動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10以執行示意動作輸入辨識,同時所有示意動作地圖修改操作(例如,狀態1915至1945之結果)為可用的。當修改操作完成時,應用程式返回至狀態1985。當使用者選擇控制項以結束經由駕控之步進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05以呈現地圖瀏覽視圖。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可自步進模式1985轉變至自動步進狀態1990。當使用者在應用程式係處於狀態1985時選擇方位追蹤控制項時,應用程式轉變至係不同導航模態之自動步進模式1990。當處於一些實施例之自動步進模式時,整合式地圖繪製、搜尋及導航應用程式顯示器件之方位最靠近於的駕控(例如,如按執行駕控所在之接合點所量測)。當器件移動(例如,沿著路線)至更靠近不同駕控之方位時,自動步進模式自動地顯示該不同駕控。當使用者取消選擇方位追蹤控制項時,應用程式轉變回至步進模式1985。當使用者在處於自動步進狀態1990時選擇控制項以結束導航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05以呈現地圖瀏覽視圖。
如處於步進模式1985一樣,在地圖上之各種示意動作互動可使得應用程式對地圖視圖執行不同修改(例如,移動瀏覽、旋轉、縮 放、修改地圖透視角度等)。當整合式應用程式在處於自動步進模式1990時於地圖顯示上接收到示意動作互動時,應用程式轉變至狀態1910以執行示意動作輸入辨識,同時所有示意動作地圖修改操作(例如,狀態1915至1945之結果)為可用的。亦即,應用程式將示意動作輸入轉譯成類似於上文針對狀態1915至1945描述之彼等操作的移動瀏覽、旋轉、縮放及/或透視角度改變操作,並具有針對虛擬攝影機移動之類似慣性及回彈特徵。儘管操作1915至1945返回至地圖瀏覽狀態1905,但自自動步進模式1990進入之結果操作返回至自動步進模式1990。此外,當使用者移動瀏覽地圖達特定距離時,一些實施例自動關閉方位追蹤控制項,在該狀況下,應用程式返回至步進模式狀態1985而非自動步進狀態1990。
II. 導航標誌之顯示
以上章節介紹一些實施例之轉向提示導航特徵。一個此特徵係由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提供的描述供使用者執行之不同駕控的導航標誌。此等標誌可指示轉彎處、繼續直線行進的距離、自匝道駛離高速公路的時間,或供使用者執行的其他駕控。一些實施例提供用於標誌之各種動畫,包括以3D模式將標誌展示為越過使用者方位指示符、修改標誌之外觀以指示即將來臨之駕控,及在將快速連續地執行兩個駕控時使用次級標誌。
A. 逼真外觀及不同內容脈絡下之不同格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標誌在不同內容脈絡下可具有不同外觀。下文更詳細地描述此等差異中的一些。具體而言,待執行之駕控的圖形指示符(例如,下文進一步描述之方向指示符)及描述彼等駕控的指令文字可經調適以與正顯示之導航標誌的內容脈絡配合。舉例而言,大小不同之標誌可具有簡單或複雜之駕控描述,且指令文字可適合於標誌之大小,且可基於顯示於標誌內的其他資訊。
一些實施例以一方式顯示導航標誌,以便向該等標誌給出逼真道路交通標誌的外觀。一些實施例將導航標誌顯示為豐富之紋理化影像(例如,使用陰影、底紋等),而非簡單地在地圖顯示上顯示平面影像。此外,一些實施例將與應用程式正導航通過的區域中道路交通標誌之顏色匹配的底紋用於導航標誌。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亦使用逼真的公路盾形標記來對道路做記號。舉例而言,對於有編號之州:及聯邦公路而言,應用程式將使用在導航標誌內(例如,偏向標誌側面)之與道路相關聯的公路盾形標記,用公路盾形標記替換導航指令中的道路的名稱,抑或以其他方式在圖形顯示中包括公路盾形標記。此等道路交通標誌之產生及使用進一步描述於2012年9月30日申請之題為「Context Aware Voice Guidance」的美國專利申請案13/632,121中。美國專利申請案13/632,121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圖20說明使用此等公路盾形標記的若干GUI情境。第一此情境2005說明在轉向提示導航模式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其展示在US-101北上直線行進20英里的指令。在此實例中,作為對實際文字「US-101」的取代,US-101之道路交通標誌被內嵌地顯示於文字指令「在US-101北上直行」內物。當道路具有標誌且標誌可用作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之影像時,一些實施例用道路交通標誌替換道路之文字名稱。
第二實例2010說明顯示於導航標誌之右側而非內嵌地顯示於文字指令中的公路盾形標記。此情境說明由一些實施例針對與實例2005中之指令相同之指令使用之替代性顯示。公路盾形標記在此狀況下被顯示為與導航標誌之左側的圖形指示符箭頭大小相同。此外,因為資訊呈現於道路交通標誌中,所以應用程式移除了文字之原本會呈現的「在101北上」部分。
第三實例2015說明導航標誌經加底紋以與展示於公路盾形標記中之道路之類型匹配的狀況。在此情境下,指令告訴使用者在CA-1 北上直行。用CA-1之公路盾形標誌替換「CA-1」。雖然一些實施例使用綠色為此標誌加底紋(用於加利福尼亞州公路之標誌的顏色),但其他實施例使用沿著實際公路所見之道路盾形標誌的顏色來為導航標誌加底紋。其他實施例使用綠色以與在器件位於之區中的高速公路上方所見之道路指令標誌的顏色匹配(例如,綠色用於加利福尼亞)。
第四情境2020說明導航標誌內向Interstate-5的併入駕控。非常類似於第一實例2005,此情境將道路盾形標誌說明為內嵌文字。此外,在道路盾形標記內加底紋以便與實際州際標誌之外觀匹配,其中頂部部分加紅色底紋且底部部分加藍色底紋。如所提及,一些實施例替代地使用此等顏色之組合對整個導航標誌加底紋。
儘管圖20並未說明方向指示符2090之不同外觀,但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使用不同外觀以便調適方向指示符從而與正顯示之導航標誌的內容脈絡配合。
1. 不同內容脈絡下之不同方向指示符
對於當前顯示之導航指令標誌,在全螢幕轉向提示導航之內容脈絡下,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使駕控抽象化為兩個元素:粗略地表示載具通過接合點之路徑的突出風格化箭頭,及對應於接合點之其他元素的不加以強調的線及曲線之集合。舉例而言,T型匯接點處之右轉由具有與較小之較暗區段接合之直角的大箭頭表示,該較小之較暗區段平行於大箭頭之區段中的一者延伸。較小之區段亦將被推開至側面,使得由通過接合點之載具採用的路徑在顯示中處於支配地位。駕控之包括箭頭與匯接點內容脈絡的此表示提供了關於駕控之相當完整的資訊,同時保持為抽象且易於理解的。
駕控之替代表示可完全忽略接合點內容脈絡,且簡化指示駕控的主箭頭。當使用者查看超出當前駕控之駕控(要進行之下一駕控)時,較詳細圖形表示可提供比所需之資訊多的資訊,且較難以藉由快 速掃視來讀取。舉例而言,即使存在空間來顯示針對當前駕控之後的次級指令的匯接點內容脈絡,但一些實施例為了清楚僅顯示簡化箭頭。此適應性方法亦對空間受約束的UI元件有利。舉例而言,在多工作業或查看指令清單時,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繪出較簡單之駕控抽象圖形以便在較小區域中產生更易於辨別的圖形。
圖21說明地圖繪製應用程式顯示不同類型圖形指示符箭頭以向;使用者視覺地表示駕控的若干不同情境。第一情境2105說明以清單視圖展示之路線指引。清單視圖顯示自開始方位至結束方位所獲得的一系列轉向提示指令。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可在不實際進入導航模式或甚至不遵循路線的情況下檢視轉向提示指令。在此情形下,一些實施例顯示針對每一轉彎處之圖形指示符的簡單型式。此情形係出於空間節省原因以及以下事實而進行:當使用者未實際逼近駕控時,交叉口內容脈絡並非為特別有幫助的。
第二情境2110說明當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操作所在之使用者器件經鎖定時的轉向提示導航。如下文詳細描述,應用程式即使在器件經鎖定時仍能夠顯示轉向提示導航指令,以便繼續將指令提供至使用者。在此情境下,如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亦顯示簡化箭頭。此情形在鎖定畫面內提供轉向之簡單圖形指示(在此狀況下,右轉),而不提供對於使用者而言可能難以在鎖定畫面中辨別出的內容脈絡資料。
第三情境2115亦說明在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操作所在之器件上該應用程式未開啟(或目前未顯示)時的轉向提示導航。如上文詳細描述,當未顯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時,應用程式將轉向提示導航指令顯示於通知橫幅空間內。極其類似於在鎖定螢幕模式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將簡單圖形指示符用於所指示之駕控(在此狀況下左轉)。歸因於空間約束及上文針對鎖定螢幕模式描述之原因,使用簡單圖形指示符。
先前三個情境說明使用簡單圖形指示符的情形。一般熟習此項 技術者將認識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以上情形中可能使用更複雜之風格化接合點加上駕控圖形指示符。以下三個情境說明使用此等更複雜指示符的指示。
第四情境2120說明路線概觀指引,在該等指引中,使用者可檢視自開始方位至結束方位的整個路線。使用者可撥動不同指令(例如,使用撥動示意動作)以檢視駕控之間的路線區段。此處,使用複雜接合點指示,從而展示交叉口內容脈絡(T型交叉口)及通過交叉口時進行之駕控,其中在交叉口內容脈絡上強調了駕控箭頭。
第五情境2125說明在標準轉向提示導航之內容脈絡下之導航指令(亦即,並非處於鎖定螢幕模式,或並非開啟了不同應用程式等)。在此狀況下,使用更複雜之箭頭圖形指示符。在所說明實例中,道路接合點相較於先前實例為稍微更複雜的,其中第四分支自逼近方向向上且向右成角度。第六情境2130亦說明在轉向提示導航期間的導航指令。在此狀況下,正執行之駕控係U形轉向。藉由如在情境2125中的接合點分支表示U形轉向將導致向上且向下指向同一分支(底部分支)的箭頭。結果,應用程式替代地顯示所儲存之U形轉向指示符箭頭。
圖22說明針對同一轉向的若干情境及不同箭頭可能用於同一轉向之方式。第一情境2205展示在轉向提示導航指令中向第一街道之右轉。如在圖21中,使用複雜圖形指示符。第二情境2210說明在轉向提示導航期間的情形,在該情形中,右轉至第一街道係兩個緊接著之駕控中之第二者。在此狀況下,第二指令緊跟在第一指令之後,因此應用程式提供即將來臨之兩個駕控的指示。在顯示上向第二駕控分派較少空間,且因此使用簡化箭頭。第三情境2215說明在路線指引清單中使用簡化箭頭指示符。此外,如針對路線指引清單中之第二駕控所展示,在駕控結束於公路標誌(盾形標記)可用之道路上時,一些實施例用此盾形標記/標誌替換簡化方向指示符。第四情境2220及第五情境 2225說明在鎖定螢幕模式下且當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未顯示於器件上時針對右轉的簡化箭頭指示符。
2. 不同內容脈絡下之不同導航指令
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在多種狀況下顯示文字路線指令,該等狀況中之一些相較於其他狀況而言空間受到更大約束,及在其中一些狀況下其他導引元件提供可替代文字指令的關於駕控之資訊。應用程式使用複雜方法來根據關於駕控自身之許多細節合成最適合於每一內容脈絡的字串,而非選擇單一指令字串且接著如由約束所指示地收縮字型或截斷。
對於給定內容脈絡,應用程式藉由考慮諸如以下各者之因素來選擇指令文字:可用空間、藉由不同於文字之手段(例如,圖形指示符、道路交通標誌等)傳遞的資訊量、指令變體中之每一者的區域化長度。藉由在用戶端器件上本端地合成並評估若干替代例(而非簡單地自地圖繪製服務接收指令文字),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可在每一情境中挑選最佳指令字串。此外,此方法允許應用程式在不同大小之器件上使用不同指令文字(例如,與較小智慧型手機相比較在平板電腦上使用更多文字)。類似方法亦可用於需要符合特定時間量之有聲指令,且當使用語音指令時,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將減小所顯示指令之長度。
圖23說明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針對接合點處之特定駕控的不同指令之合成的實例。圖24及圖25接著說明使用針對駕控之此等不同指令的不同情境。如圖所示,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使用接收到之路線指令及接合點資料以識別駕控指令之特定態樣。表2305概念性地說明可能針對接合點產生各種字串的方式。具體而言,駕控指令包括「所處位置」欄位、「轉向」欄位、「進入」欄位、「朝向」欄位及「行進距離」欄位。對於每一接合點,應用程式最初填入此等字串欄位,以便 根據該等欄位合成指令。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處位置」欄位係基於包括交通信號燈及停車標誌資訊等的地圖資訊。對於展示於圖23中之實例,第一接合點發生於「道路之末端處」,而第二接合點發生於「下一信號燈處」。「轉向」欄位描述待進行之駕控;此欄位之實例包括「右轉」(在第一接合點處執行之駕控)、「離開高速公路」、「靠左行駛」、「稍微左轉」、「U形轉向」或其他駕控。包括駕控描述之路線指引可經映射至「轉向」欄位之不同可能字串。
「進入」欄位指示駕控離開接合點而進入的通路(亦即,街道、高速公路等)。在圖23中的第一接合點之狀況下,駕控離開接合點而「進入第一街道」。「朝向」欄位指示出口分支指向之記號(自地圖資料或接合點資料獲得)。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分析隨後接合點之出口分支,並將此道路之名稱用作「朝向」欄位。在實例中,第二接合點係左轉進入B街道,因此第一接合點之「朝向」欄位指示駕控「朝向B街道」而離開。其他實施例使用目前匯接點之出口街道與之相交的下一道路、主要道路(例如,高速公路),抑或其他易於辨識的描述符(例如,城市等)。「行進距離」欄位指示路線將遵循「進入」欄位中之道路(即,離開接合點而進入的道路)的距離。因此,在實例指令中,下一接合點將係在0.1英里後,因此「行進距離」欄位係「行進0.1英里」。
接著,在產生用於一組指令之分量字串中之每一者之後,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產生不同層級之指令。表2300說明針對第一接合點之一組合成指令。具體而言,表2300說明針對特定接合點之不同長度之五組指令。然而,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不同實施例可能包括基於字串欄位之集合的較少、額外或不同之合成字串。
第一組指令使用所有五個欄位。此組係最長的指令組,寫有 「在道路末端處,右轉進入第一街道,朝向B街道行進0.1英里」。由於此組係最長的指令組,因此應用程式向該指令組指派為1之排名。第二組指令移除「行進距離」欄位,僅使用「所處位置」、「轉向」、「進入」及「朝向」欄位。第三組指令移除「所處位置」欄位。此等欄位增添內容脈絡,且因此當有額外空間可用時具有此等欄位為良好的。然而,此等欄位與駕控自身之整合度較低,且因此係在縮短指令文字時最先移除之欄位。接著,對於第四組指令,應用程式移除「朝向」欄位,此係由於「轉向」及「進入」欄位被認為係更重要的。最後,第五組指令僅含有「轉向」欄位,從而簡單地陳述「右轉」。
再一次,當不同長度的指令(其仍為有意義的)可用時,一些實施例將包括額外的指令組。舉例而言,在「行進距離」欄位短於「所處位置」欄位之狀況下,一些實施例將包括移除「所在位置」欄位但保持「行進距離」欄位的指令組。在第二組指令(其中移除了「行進距離」欄位)對於所分配之空間僅略長的狀況下,以上情形使得應用程式能夠具有另一選項。此外,一些實施例可包括額外、較少或不同之欄位。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可能包括「相距」欄位,該欄位給出距即將來臨之接合點的距離(亦即,「在0.5英里後……」)。
圖24及圖25說明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在多種不同情形下針對表2305中的第一接合點之特定駕控顯示適應性指令之不同實例的若干不同情境。在此狀況下,完全指令係「在0.5英里後,在道路末端處,右轉進入第一街道,朝向B街道行進0.1英里」。然而,由於實例不包括「相距」欄位,因此排名最高之指令稍微短於此指令。為了判定將哪一組指令用於特定顯示,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判定指令組之最大長度,接著選擇符合所分派空間的排名最高之組。
第一情境2405說明針對在轉向提示導航期間顯示之特定駕控的指令。在此狀況下,應用程式向指令分派三個文字行。距離(0.5英里) 已以大字型顯示於導航標誌之頂部處,但此並不被視為文字行中的一者。藉由可用之三個行,可在導航標誌中使用排名最高之指令組。
第二情境2410說明在處於鎖定螢幕模式時針對特定駕控之轉向提示導航指令。在此模式下,在一些實施例中僅分派了大文字之兩個行,因此符合之排名最高之指令僅使用「轉向」及「進入」欄位。此簡化成轉向之方向及使用者轉向進入之街道。第三情境2415說明在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在器件上未開啟時針對駕控的導航指令,在該狀況下,指令顯示為警示橫幅。在此狀況下,應用程式僅向指令分派一個行,因此使用排名最低之指令(「右轉」)。
第四情境2420說明在路線指引之清單視圖中顯示資訊。如上文所描述,此視圖列出針對沿著路線之駕控中之每一者的隨後指令。在一些實施例中,清單視圖中的針對每一指引之橫幅具有可變高度,且因此總是使用完全的指令組。因此,排名最高之指令組「在道路末端處,右轉進入第一街道,朝向B街道」用於清單中的第一駕控。如圖所示,與下兩個駕控相比較,此駕控佔用額外文字行。
第五情境2425說明呈3D模式之轉向提示導航。與第一情境2405相比較,一些實施例在處於3D模式時在導航標誌中為指令分派較少空間,以便可檢視3D顯示之更多部分。因此,應用程式使用排名為第三之指令組,此係因為此指令係在使用給定文字大小時符合兩行的最大指令。
圖25說明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使用合成之指令組的額外情境。第六情境2505說明使用者可步進通過(例如,藉由掃掠示意動作)之路線概覽指令的顯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向步進通過指令分派與轉向提示導航時所分派之空間量相同的空間量,且因此應用程式再次使用包括所有欄位的排名最高之指令組。
第七情境2510與第一情境2405相同,但明確地指示有聲導航被 關斷。此處提供此情境以與第八情境2515形成對比,在第八情境2515中,在轉向提示導航期間啟用語音指令。對於語音導航,應用程式判定被允許用於講出指令的最大時間量,接著判定可在此所分派時間內講出的排名最高之指令組。在此狀況下,時間允許選擇整個排名最高之指令組。此外,當啟動語音導航時,應用程式減小所顯示導航標誌的大小。因此,應用程式在顯示器內顯示排名為第三之指令組。
最終,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可在具有不同大小之顯示幕的不同類型器件上操作。舉例而言,應用程式可能在智慧型手機及較大之平板電腦兩者上操作。當在較大器件上操作時,一些實施例允許將更多空間用於導航標誌。第九情境2520說明在較大器件(平板電腦)上之轉向提示3D導航。與第五情境2425中不同,導航標誌向待使用之排名最高之指令組提供足夠空間。
以上描述內容描述一些實施例,該等實施例產生針對駕控之若干不同指令組,對該等指令組排名,且接著適應性地判定此等指令組中之何指令組最符合特定空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識別可用於指令顯示的最大字元數目。應用程式接著以排名最高之指令組開始,且判定該指令組是否符合所識別數目個字元。當指令組符合時,應用程式選擇並顯示指令組。當指令組並不符合時,應用程式移動至下一排名之指令組,且執行同一測試。若指令組皆不符合,則應用程式使用最接近於符合之指令組。一些實施例接著藉由省略號截斷指令組,以指示指令組並不完全配合於空間內。此情形可導致元素被從字串移除。
除文字外,一些實施例亦在指令組內使用文字取代物。具體而言,對於由盾形標誌表示之道路(例如,州際高速公路、州路線),應用程式使用道路之盾形標記表示而非道路名稱(例如,裏面具有「I-5」之藍色及紅色盾形標記,而非「加利福尼亞州高速公路」或「州 際5」。一些實施例在評估不同指令組時將此等標誌作為固定數目個字元來處置。
以上描述內容描述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之一些實施例,在該等實施例中,主要基於試圖使用最大長度指令組來執行與使用何元素相關之決策。一些其他實施例將指令組之某些元素是否以不同視覺方式呈現給使用者計算在內,且可潛在地移除此等元素。
舉例而言,當顯示表明轉向係稍微右轉的詳細指令箭頭時,一些實施例縮短指令以移除「稍微」或甚至移除對轉向之整個提及,改為使用如下指令:「CA-17 S朝向Santa Cruz」。類似地,若顯示大型道路盾形標誌,則可能省略指令之「CA-17 S」部分。
B. 標誌之動態及動畫呈現
圖20之上述情形說明導航標誌的靜態顯示(亦即,不展示對標誌之任何改變)。一些實施例提供此等導航標誌之動畫或其他動態顯示。此等顯示包括隨著使用者進行駕控且標誌被移除而在地圖顯示中顯示標誌越過使用者表示(導航定位盤)之頭部。此外,隨著駕控逼近,可將微妙動畫應用至標誌以便使使用者注意到即將來臨之駕控。最終,當兩個駕控短時間內接連發生時,應用程式將針對第二駕控之導航標誌顯示為排隊等候於第一標誌後面。
1. 導航標誌之動畫移除及呈現
圖26在四個階段2605至2620上說明用於移除導航標誌且引入下一標誌之一些實施例的動畫。在一些實施例中,移除標誌之動畫模擬道路交通標誌在公路上在頭頂上通過的動畫。雖然此圖說明了在3D模式的內容脈絡下的動畫,但一些實施例亦包括2D模式下之動畫。其他實施例特定提供3D模式之動畫。
第一階段2605說明導航標誌2625,其指示供使用者在100英尺後執行的併入主街的駕控。第二階段2610說明隨著使用者執行駕控而移 除導航標誌2625的動畫。隨著使用者實體地併入主街,導航標誌2625如在高速公路上方的道路交通標誌一般放大並開始自視場消失。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繪製應用程式亦將透視角度傾斜(tilt)應用至標誌,以進一步模擬標誌在頭頂上通過的外觀。
在第三階段2615處,隨後導航標誌2630開始自地平線或地平線之較接近近似物顯現。一些實施例在3D模式下並不實際地將地圖一:直顯現至地平線,且自3D顯現結束之距離起開始用動畫表示即將來臨的導航標誌。此動畫意在類似於逼近高速公路上的道路交通標誌,儘管常常以較快速度(以便使導航標誌快速達到完全大小,且避免冗長動畫造成之分心)。第四階段2620說明所得顯示,其中隨後的導航標誌2630在正常位置顯示於螢幕之頂部上。
除了圖26中展示之動畫外,一些實施例在一些狀況下亦包括更複雜的動畫。作為一個實例,一些實施例在使用者進行轉向駕控時隨著導航標誌離開顯示而使導航標誌旋轉,以便模擬使用者在標誌下方轉向的外觀。
2. 偶爾強調
在一些狀況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可在執行由導航標誌描述之駕控之前很久就顯示該導航標誌。舉例而言,若使用者進入高速公路,且下一駕控涉及15英里後之高速公路出口,則應用程式可在使用者需要開始準備實際離開高速公路之前很久就顯示指示即將來臨之高速公路出口的導航標誌。當到了警示使用者執行操縱所在之接合點正逼近之時,不同實施例使用不同技術。一些實施例包括音訊警示,其中使用者器件提供語音導航以指示接合點正在逼近。
一些實施例(與音訊警示相結合抑或只要關閉音訊警示)經由顯示標誌來提供駕控即將來臨的視覺指示。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修改標誌之顏色(例如,自綠色至白色或綠色至黃色)以及圖 形指示符箭頭的顏色(例如,自白色至黑色)。其他實施例在導航標誌上顯示較不突兀之閃爍,意引起使用者的注意而不過度突兀。
圖27說明在四個階段2705至2720上的此閃爍動畫。此等階段將顯示器之背景說明為灰色,以便隨著閃爍移動越過標誌(以白色展示)而與閃爍形成對比。第一階段2705說明導航標誌2725,其當前指示1000英尺後之右轉駕控。
在第二階段2710處,右轉現係僅500英尺遠。應用程式已判斷出此係向使用者警示即將來臨之駕控的適當距離,且因此已開始跨越導航標誌2725顯示閃爍。第三階段2715及第四階段2720說明此動畫之繼續。在一些實施例中,動畫類似於光自左向右地移動跨越標誌。其他實施例顯示自右向左之類似動畫,或其他此等動畫(例如,自標誌之中心向外輻射的光等)。
一些實施例基於諸如以下各者之各種因素而改變動畫開始於之距駕控的距離:器件正在移動之速度(基於方位追蹤資訊),及使用者當前行進於之道路的速度限制。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具有在交叉口之前的應顯示動畫的經設定時間,且使用此速度資訊來計算適當距離。一些實施例亦基於正進行之駕控的類型來改變距離(例如,相較於用於右轉脫離單車道道路之時間,允許將更多時間用於離開高速公路)。
3. 次級標誌
當路線需要緊接著之兩個相異駕控時,一些實施例將用於第二駕控之導航標誌顯示為堆疊於用於第一駕控之導航標誌之下。此情形向使用者警示第二駕控之迫切本質。當將接連執行若干駕控時,一些實施例將兩個以上導航標誌彼此堆疊。
圖28說明在四個階段2805至2820上顯示針對緊接著之駕控之兩個標誌。在第一階段2805中,第一導航標誌2825指示在1000英尺之距 離處的即將來臨之駕控係左轉進入東街道。由於此標誌係完全大小的轉向提示導航標誌,因此應用程式顯示針對此駕控的第一類型圖形指示符箭頭(亦即,複雜箭頭)。如藉由更仔細之檢閱在地圖上可看出(駕駛員可能無法進行如此仔細的檢閱,因為其將主要注視道路),在左轉進入東街道之後將旋即需要右轉進入南街道以便遵循給定路線。為了使得此情形對於使用者顯而易見,應用程式將第二導航標誌2830顯示於第一導航標誌2825之下。第二標誌包括第二類型圖形指示符箭頭(亦即,較簡單箭頭),此係由於提供較小空間。此外,在第二標誌2830中向使用者提供較少資訊。
第二階段2810說明使用者現已行進了900英尺,使得距左轉駕控僅有100英尺。除了對導航標誌2825中的距離之更新(及3D地圖的移動)外,尚未改變顯示。第三階段2815說明緊接在已執行了左轉進入東街道的駕控之後的顯示。如圖所示,第二導航標誌2830現係具有複雜圖形指示符箭頭及額外文字資訊(50英尺之距離及右轉之文字指令)的完全大小導航標誌。一些實施例用動畫表示自較小標誌至完全大小標誌的轉變,而其他實施例簡單地用完全大小標誌替換較小標誌。
第四階段2820說明使用者已進行第二駕控(右轉進入東街道)之後的顯示。應用程式現顯示針對下一駕控(左轉進入西街道)之導航標誌2835。因為此駕控係2.8英里遠,所以應用程式並不將標誌2835堆疊於標誌2830下。因為導航係呈3D模式,所以一些實施例會顯示上文藉由參看圖26描述的動畫。
在以上實例中,應用程式堆疊針對分開50英尺發生之駕控的標誌,但並不堆疊針對相隔若干駕控而發生之駕控的標誌。針對何時考慮兩個接著發生的駕控之臨限距離可取決於多種因素。一些實施例儲存不可變的經設定距離。其他實施例關注駕控中涉及之道路的類型(例如,基於後端地圖資料中的描述道路之功能道路類別變數)或速度 限制,假定在駕控之後使用者之可能速度,且基於此資料(亦即,基於駕控之間的臨限時間,諸如30秒)設定臨限距離。
III. 當不處於導航應用程式中時的導航指令 A. 當器件解鎖且導航正在背景中操作時的指令
一些實施例允許導航應用程式在其他應用程式正於前景中執行時於背景中執行。甚至在主導航應用程式正於背景中執行且另一應用程式或應用程式啟動程式正在前景中執行時,此等實施例在前景中提供不突兀之導航指令。在前景中執行之應用程式的實例包括語音啟動之個人助理、郵件、瀏覽器、電話、行事曆,或在器件上可用之任何其他應用程式。
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在螢幕上提供導航列(有時被稱作「橫幅」或「導航橫幅」)以及常規狀態列。一些實施例在未提供導航指令時提供導航狀態列,且在給出導航指令時提供導航指令列。圖29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當導航正在背景中操作時的使用者器件顯示2900。使用者器件顯示2900以四個階段2901至2904來展示。
在階段2901中,顯示2900展示導航應用程式2905、狀態列2980及按鈕2915。狀態列2980展示不同資訊,諸如剩餘電力、時間、接收列等。在一些實施例中,狀態列顯示諸如箭頭之指示符,該箭頭指示導航應用程式或地圖應用程式正在執行。在此階段2901中,導航應用程式2905正在前景中執行,直至器件接收到自導航應用程式切換至應用程式啟動視圖的對按鈕2915之選擇(例如,點選),該應用程式啟動視圖自身可表徵為啟動應用程式的應用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替代自導航應用程式切換至另一應用程式(例如,應用程式啟動視圖或其他應用程式)之按鈕或除該按鈕外,亦存在其他控制項。階段2901亦展示道路名稱顯示於道路交通標誌上而非橫幅中。如上文所提及,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可將道路名稱顯示於道路上及/或橫幅 中,而無關於地圖繪製應用程式操作於的模式。
在階段2902中,應用程式啟動程式2975顯示於前景中。前景應用程式啟動程式2975具有圖示2925,該等圖示2925具有其正常功能(例如,啟動其他應用程式),同時導航應用程式在背景中執行。在階段2902中,背景導航狀態列2910被展示於狀態列2980下方。相較於在導航並非在背景中執行時的狀態列顏色(例如,灰色)(如階段2901中所:展示),一些實施例在導航正在背景中執行時以不同顏色(例如,綠色)來顯示狀態列2980及/或導航狀態列2910(如階段2902中所展示)。在其他實施例中,當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導航應用程式關閉或導航應用程式正在前景中執行時,狀態列2980係同一顏色。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狀態列之粗細度與導航應用程式當前並未在導航指令列中顯示指引時的狀態列的粗細度相同或大致相同(例如,粗細度的75%至125%)。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狀態列2910係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的指示符及用於將導航應用程式帶至前景之控制項兩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狀態列2910並不限於僅與應用程式啟動畫面2975一起顯示,而是顯示於在正在前景中執行之任何應用程式頂部的狀態列2980下方。
在階段2903中,藉由在螢幕上觸碰導航狀態列2910來選擇導航狀態列2910。一些實施例亦允許藉由其他基於觸碰或基於運動之輸入器件以及不基於觸碰或不基於運動之輸入器件來選擇導航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選擇之一些器件包括鍵盤、滑鼠、搖桿、觸控板及其類似者(例如,可藉由自滑鼠點選來進行選擇)。對導航狀態列2910之選擇(如階段2903中所展示)使得導航應用程式2905在階段2904中返回至前景。除了利用導航狀態列2910以返回至導航應用程式(亦即,將導航應用程式帶至前景)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列亦具有其他功 能。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將導航狀態列2910用以在導航應用程式自身仍處於背景中時提供導航指令(例如,轉向提示指引)。在其他實施例中,導航狀態列在不同時間由提供指令之導航指令列替換。
圖30概念性地說明用於在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時提供指引的一些實施例之程序3000。將關於圖31來描述圖30,首先簡要描述圖31。圖31說明一些實施例之使用者介面,其中給出了導航指令,同時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且另一應用程式正在前景中執行。該圖展示六個階段3101至3106。第一階段包括狀態列3180、導航狀態列3110及前景應用程式3115。剩餘階段3102至3106展示隨著器件向前移動且接著通過導航點(本文中有時稱作駕控,一些導航點表示道路中之匯接點)而對導航狀態列3110的改變(例如,導航狀態列3110由導航指令列3120至3150替換)。
如圖30中所展示,程序3000顯示(在3005處)處於前景中之導航應用程式。程序接著判定(在3010處)是否已啟動了控制項(例如,圖29之按鈕2915)。若否,則程序保持在前景中顯示導航應用程式,直至啟動了控制項(或在一些實施例中,直至某其他控制項經啟動,或器件進入休眠模式)。當啟動了控制項時,程序於前景中顯示(在3015處)應用程式啟動模式,且顯示(亦在3015處)導航狀態列3110以指示導航正在背景中執行。此情形說明於圖31中的階段3101中。
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列(導航指令列及/或導航狀態列)出現於一些或所有前景應用程式之頂部,並非僅在啟動應用程式之應用程式之頂部。在一些實施例中,對一或多個控制項之啟動使得不同於啟動應用程式之應用程式移動至前景。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一個前景應用程式與另一前景應用程式之間的切換之後且並非僅在直接自導航應用程式切換至特定前景應用程式時,導航列繼續出現於前景應用程式上方。顯示於另一應用程式上方 之導航列的實例展示於下文描述之圖32中。
程序3000接著判定(在3020處)使用者器件是否在導航點附近(例如,在定位點轉彎處)。雖然應用程式判定(在3020處)器件並非在導航點附近,但顯示保持為如圖31之階段3101中所展示。
階段3101展示在導航應用程式作為背景應用程式在作用中且前景應用程式3115係應用程式啟動畫面時器件的狀態。導航應用程式尚未關閉,而是替代地已被留在背景中。在階段3101中導航應用程式係在背景中的可見指示係導航狀態列3110。又,當導航正在背景中執行時,一些實施例以不同於慣常顏色的顏色來顯示狀態列3180。在一些實施例中,狀態列3180及導航狀態列3110被以各種綠色調來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狀態列及導航列中之一或兩者的顏色或色調隨時間改變,以使人注意到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
在此階段3101處,器件(及人或載具攜載之器件)遠離下一導航點。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包括說明於圖31中之應用程式)並不在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之整個時間跨度中顯示轉向資訊。在一些此等實施例中,當器件並非在導航點附近時(例如,當即將進行的轉向時),器件在導航狀態列3110中顯示「觸碰以檢視導航」或「觸碰以返回至導航」或某其他訊息,其指示選擇導航列將使導航應用程式回到前景。在其他實施例中,無論器件是否在導航點附近,皆顯示導航指令。
返回參看圖30,當程序3000判定(在3020處)器件正逼近下一導航點時,程序將導航狀態列3110改變(在3025處)至導航指令列3120以顯示新導航指令。此情形展示於圖31之階段3102中。在階段3102中,器件正逼近導航點(500英尺後左轉)。在此階段3102中,導航指令列3120顯示導航指令,該等導航指令包括指示左轉之箭頭及距左轉的距離(500英尺)。程序3000接著顯示(在3030處)倒數計數(以英尺為單 位),直至程序判定(在3035處)已通過了導航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階段3101及3102中之導航列被當作碰巧佔用螢幕上之類似地方的單獨實體。在此等實施例中,階段3101之導航列可表徵為「導航狀態列」,而階段3102中具有導航指令之導航列可表徵為「導航指令列」或「導航指引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指令列3120比導航狀態列3110粗(例如,為其粗細度之兩倍或兩倍以上)且覆蓋狀態列。在其他實施例中,當導航列顯示導航指引時,導航列被當作擴展(例如,至其先前粗細度的兩倍或兩倍以上)以覆蓋或替換狀態列的單一實體。
在階段3103及3104中,隨著器件移動而更靠近導航點,在導航指令列3130(100英尺)及3140(0英尺)中之導航指令中對距導航點之距離進行倒數計數。在階段3104中,指令已開始切換至下一指令。
在階段3104中,實際轉向正在發生。導航指令列3150(展示於階段3105中)中之導航指令正用針對下一導航點之指令替換導航指令列3140中的先前導航點指令。在包括所說明實施例之一些實施例中,以具有多個面之翻轉標誌的模擬來切換導航指令。因此,指令3140隨著其開始翻轉而展示指令「0英尺左轉」。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向上翻轉,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向下翻轉。在其他實施例中,器件使用其他轉變方法來移除導航指令列3140中之舊導航指令,且藉由導航指令列3150(階段3105中)中之新導航指令替換舊導航指令。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模擬新指令向上、向下或向側面滑動,同時舊指令在相同方向上滑動。其他實施例模擬使新指令滑動到舊指令上方。又其他實施例簡單地使舊指令消失而由新指令替換。
當到達導航點時,程序3000判定(在3040處)是否已到達最終目的地。若已到達最終目的地,則導航結束(此情形說明於下文描述之圖33中)。若尚未到達最終目的地,則存在要顯示的新導航點(在3045 處)。此情形展示於圖31之階段3105中。
階段3105恰在左轉完成之後發生。導航指令列3150中之導航指令已完全替換導航指令列3140中的導航指令。導航指令列3150中之新導航指令指示距下一導航點的顯著距離。如上文所提及,一些器件之應用程式經程式化以主要在器件接近導航點時顯示導航指令而非一直顯示導航指令。因此,在於導航指令列3150中顯示新導航指令歷時預設週期(或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預設之行進距離之後),一些實施例中的應用程式返回至展示階段3106中的導航狀態列3110(且程序3000返回至操作3015)。然而,當判定(在圖30之3050處)新導航點係在附近時,程序3000立即開始對距下一導航點之距離進行倒數計數(在3030處)。不同實施例之不同應用程式使用各種不同距離來判定展示導航狀態列3110抑或導航指令(例如,導航指令列3120中的指令)。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在1英里或0.5英里或0.25英里或1000英尺或750英尺或500英尺或250英尺或其他距離處切換成指令。
圖32說明顯示於應用程式之頂部的導航列。該圖示範了在不同於啟動應用程式之應用程式的應用程式中顯示導航列。該圖以階段3201至3203來展示。在階段3201中,導航應用程式係在前景中,且使用者已鍵入命令(例如,兩次按動按鈕3210)以引出當前正在背景中執行之應用程式的清單。在階段3202中,器件正顯示表示當前係在背景中之應用程式的一組圖示322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圖示3220上推在前景中之應用程式的UI,如圖所示。在其他實施例中,前景中的應用程式的UI由該組圖示3220覆疊而非被上推。
第二階段3202亦展示了使用者選擇3225,從而命令由圖示3225表示之應用程式(例如,網頁瀏覽器)移動至前景且導航應用程式移動至背景。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此僅係一些實施例將導航應用程式切換至背景中且將另一應用程式切換至前景中之許多方式中的一 種方式。舉例而言,使用者可切換至應用程式啟動視圖且啟動應用程式,經啟動之應用程式將接著替換應用程式啟動視圖而作為前景應用程式。
器件切換至前景之網頁瀏覽器3230被展示於階段3203中。在螢幕之頂部係導航指令列3235,其指示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並指引使用者在50英尺後右轉。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導航應用程式當前並非正在提供指引時,狀態列及導航狀態列(例如,如圖29中所展示)將出現。
在遵循由器件展示之導航指令之後,使用者將到達其所欲目的地。圖33說明一些實施例中的器件3300的使用者介面,其中器件到達其目的地而導航應用程式正在另一應用程式之背景中執行。該圖展示三個階段3301至3303。第一階段3301展示導航指令列3310及前景應用程式3340。如圖所示,導航指令列3310中之指令指示「直行50英尺」。
階段3302說明在逼近目的地時之使用者器件3300。如此階段中所展示,導航指令列3310指示「目的地在左邊」。階段3303說明在到達目的地之後的使用者器件3300。如圖所示,自螢幕移除了階段3301及3302之導航指令列3310以指示導航指令結束且狀態列3380返回至螢幕。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在背景中保持在作用中,但在此階段3303未可見地顯示。在其他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在此階段3303自行關閉。在又其他實施例中,在到達目的地之後,器件繼續顯示導航列。此外,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識別一方位作為載具導航之終點,且指示旅程之剩餘部分必須徒步完成,導航應用程式指引了(例如,在導航指令列中)該情形。
階段3303亦展示尚未移動圖示3390。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當自螢幕移除導航指令列時,圖示3390可向上移動以佔用在一些實施 例中在先前階段由導航指令列3310佔用之空間的至少一部分。
如上文所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狀態列及導航指令列被當作相異組件。上述圖展示在狀態列之下之導航狀態列。然而,當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時,在一些實施例中,狀態列自身被導航橫幅替換。在一些實施例中,此導航橫幅的高度係常規狀態列之高度的兩倍。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橫幅顯示與其替換之狀態列相同之資訊中的一些或全部。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橫幅在器件並非正接近導航點時顯示該資訊,且在器件正接近導航點時不顯示該資訊。當器件正接近導航點時,狀態資訊中之一些或全部經移除,使得可更清楚地看到與即將來臨之導航點相關的指引。
執行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的器件包括電話器件。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電話通話正由器件處理且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時,關於電話通話之資料(例如,通話時間)用電話通話狀態列替換導航狀態列或指令列。
圖34說明呼叫狀態列與導航指令列之間的互動。該圖以三個階段3401至3403來展示。在階段3401中,通話正在進行,同時器件正顯示應用程式啟動視圖。通話由在狀態列3410下之通話狀態列3415來指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通話狀態列指示通話正在進行,含有通話持續時間的指示符,且允許使用者選擇通話狀態列以返回至正常用於處置通話的螢幕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原始狀態列3410(展示電池壽命等)變成指示通話正在進行的顏色(例如,紅色或綠色)。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話通話狀態列3415的顏色類似於原始狀態列在通話期間顯示之顏色(例如,兩種顏色皆為紅色色調或兩者皆為綠色色調)。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指令列3420在一些情況下重新浮現,且替換電話資料。在階段3402中,器件係在導航點附近。因此,導航指令列3420替換通話狀態列3415及狀態列3410。在通過導航點之後,如 階段3403中所展示,重新顯示通話狀態列3415及狀態列3410。在圖34之所說明實施例中,一通過導航點,就重新顯示通話狀態列。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直至下一導航指令顯示於導航指令列3420中之後,才重新顯示電話通話狀態列。
階段3302及3303展示尚未移除圖示3390。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視通話狀態列3415及導航指令列3420之存在而定,圖示可上移或下移以佔用不同空間。
B. 器件經鎖定時之指令 1. 版面配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多種功能之器件(例如,執行多個應用程式之行動電話)可由各種應用程式置於鎖定模式。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多種方式以將器件置於鎖定模式。一些實施例之鎖定模式係在器件經解鎖前多數控制項經停用且功能性受限的模式。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模式具有防止使用者過早意外地結束導航模式的益處。在一些實施例中,解鎖器件要求在螢幕之特定部分上的特定示意動作命令。
一些器件具有關閉螢幕及/或使器件進入鎖定模式之按鈕。一些器件具有逾時功能,在使用者命令之間已經過了某時間之後,該逾時功能關閉螢幕及/或使器件進入鎖定模式。無關於應用程式進入鎖定模式之方式,多數此等器件離開鎖定模式時在前景中執行的應用程式與當進入鎖定模式時在前景中執行的應用程式相同。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之器件中,無關於在鎖定器件時何應用程式(或應用程式啟動程式)正在前景中執行,若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則應用程式自鎖定模式直接返回至導航應用程式。
圖35 說明一些實施例之器件3500,該器件在導航應用程式正於背景中執行的情況下進入鎖定模式,且在導航應用程式正於前景中執行的情況下退出鎖定模式。該圖展示處於四個階段3501至3504之器件 3500。在階段3501中,應用程式啟動程式3520係在前景中,且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在背景中執行之導航應用程式由在螢幕頂部、恰在狀態列3515下方且在前景應用程式啟動程式3520上方的導航列3510來指示。如圖所示,在階段3501中,使用者推按控制件3590以鎖定螢幕。
在階段3502中,器件係處於鎖定模式(如由螢幕上之解鎖滑桿3530所指示)。在此階段中,地圖3540展示於鎖定之螢幕上,且轉向提示指引展示於資訊列3550上。
在階段3503中,使用者已開始向右滑動解鎖滑桿3530以便使器件解鎖。在此階段中,地圖3540顯示於螢幕上,且轉向提示導航指引展示於資訊列355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未圖示),當滑桿一直移動到最右側時,要求使用者鍵入密碼從而使螢幕解鎖。在使用者成功鍵入密碼之後,螢幕被解鎖。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鎖定模式中在一些情況下未展示指引及/或地圖。舉例而言,當器件有來電通話時,可顯示用於接聽來電通話之介面;且當通話係在進行中時,可顯示用於處理通話的介面。此介面可更動控制資訊列中指引的顯示、地圖之顯示或前述兩者。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他顯示視圖可替換資訊列、地圖或兩者,即使導航應用程式仍在器件上執行亦然。
然而,在螢幕經解鎖之後,導航地圖3540保持於前景中(而非顯示在鎖定螢幕之前正在前景中執行的應用程式3520)。如階段3504中所展示,導航應用程式在前景中以全螢幕出現。在此階段中,螢幕經解鎖,且導航指令3560及地圖3540顯示於螢幕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在與鎖定螢幕視圖中之地圖3540相同的位置包括地圖3540。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甚至對於在自鎖定模式返回時通常使用鎖定螢幕視圖與其他視圖之間的轉變(例如,新螢幕視圖自螢幕中心起的抹除或擴展)之器件,處於自階段3503至階段3504之轉變的器 件亦使地圖留在合適位置,且切換畫面中之其他元件。亦即,在自階段3503至階段3504之轉變期間恆定地顯示地圖,而導航列3510及解鎖滑桿3530消失,且改為出現導航指令3560。如階段3504展示,器件已自鎖定模式直接返回至導航應用程式,儘管導航應用程式在鎖定器件之前在階段3501中正在背景而非前景中執行。
圖36說明一些實施例中之器件3600,該器件在導航應用程式正於前景中執行的情況下進入鎖定模式,且在導航應用程式仍在前景中執行的情況下退出鎖定模式。該圖展示處於四個階段3601至3604之器件。在階段3601中,導航應用程式正在前景中執行,且地圖3640及導航指令3660顯示於螢幕上。如圖所示,使用者推按控制件3690以鎖定螢幕。
在階段3602中,將器件置於鎖定模式(如由螢幕上之解鎖滑桿3630所指示)。在此階段中,地圖3640展示於鎖定之螢幕上,且轉向提示指引展示於資訊列3650上。
在階段3603中,使用者已開始向右滑動解鎖滑桿3630以便使器件解鎖。在此階段中,地圖3640顯示於螢幕上,且轉向提示導航指引展示於資訊列3650上。當滑桿一直移動到最右側時,提示(未圖示)使用者鍵入密碼從而使螢幕解鎖。在使用者成功鍵入密碼之後,螢幕被解鎖。如上文關於圖35所提及,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鎖定模式中在一些情況下未展示指引及/或地圖。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器件有來電通話時,顯示用於接聽來電通話之介面;且當通話係在進行中時,顯示用於處理通話的介面。此介面更動控制資訊列中指引的顯示、地圖之顯示或前述兩者。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他顯示視圖可替換資訊列、地圖或兩者,即使導航應用程式仍在器件上執行亦然。
如階段3604中所展示,導航應用程式在前景中出現。在此階段 中,螢幕經解鎖,且地圖3640及導航指令3660顯示於螢幕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在與鎖定螢幕視圖中之位置相同的位置包括相同地圖3640。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甚至對於在自鎖定模式返回時將具有轉變畫面(例如,自中心起的抹除或擴展)之器件,處於自階段3603至階段3604之轉變的器件亦使地圖留在合適位置,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切換畫面中之其他元件。亦即,在自階段3603至階段3604之轉變期間恆定地顯示地圖,而資訊列3650及解鎖滑桿3630消失,且導航指令3660出現於顯示器上。如階段3604展示,器件已自鎖定模式返回至導航應用程式。
在前述兩個圖中,使用者推按控制項以進入鎖定模式。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推按此控制項以關閉顯示器。稍後,當藉由再次按壓同一控制項或藉由按壓另一控制項來再次接通顯示器時,則當顯示器再次接通時,器件展示鎖定模式。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器件具有逾時功能,該逾時功能在器件未接收到命令的情況下已經過某特定時間量之後關閉顯示器。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顯示器在此鎖定之後接通時,器件係處於鎖定模式。
除在其他應用程式係在前景中時在導航列上給出導航指令外(或在一些實施例中並不在導航列上給出導航指令),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在器件係處於鎖定模式時亦提供導航指令。圖37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在鎖定器件上給出指引的導航應用程式。該圖以四個階段3701至3704來展示。在階段3701中,器件螢幕正顯示狀態列3780、導航列3710、地圖3712、方位指示符3714及解鎖滑桿3716。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其他組態及控制項在一些實施例之範疇內係可能的。
在階段3701中,器件靠近下一導航點,因此導航列3710顯示指令以在500英尺後右轉。在一些實施例(包括所說明實施例)中,導航 列3710為半透明的,從而允許透過導航列3710看到地圖3712之特徵。方位指示符3714指示器件相對於地圖3712之特徵的方位。地圖自身包括器件所在之道路(Curb路),及導航應用程式正指引使用者前往的道路(T路)。亦顯示了展示器件之經指引行進的深色線3718,及展示器件沿著導航應用程式之所選擇路線之先前方位的較淺線3719。解鎖滑桿3716在被啟動時使器件解鎖。然而,在此圖中未使用解鎖滑桿3716。
隨著器件到達距導航點250英尺之點,導航列如階段3702中之導航列3720中所顯示地改變指令。方位指示符3714係在同一方位,但地圖3712已相對於方位指示符3714向下移動。地圖相對於方位指示符3714之新方位係導航應用程式展示器件已移動得更靠近導航點的另一方式。
類似地,在階段3703中,導航列3730指示導航點僅100英尺遠,且方位指示符3714在地圖上更靠近轉彎處。最終,在階段3704中,器件已繞過拐角,且導航列3740正顯示下一導航指令。儘管導航指令之間的轉變並未展示於此圖中,但在一些實施例中,轉變類似於在背景模式中的所描述之轉變(其中仿佛在標誌一側上的一個指令看上去向上翻轉,且由看起來係在標誌之另一側上的另一指令替換)。在其他實施例中,將其他轉變方法用以移除舊導航指令3730,且藉由新導航指令3740替換舊導航指令3730(在階段3704中)。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模擬新指令向上或向側面滑動,同時舊指令在相同方向上滑動。其他實施例模擬將新指令滑動到舊指令上方。又其他實施例簡單地使舊指令消失且由新指令替換。
新指令並非已進行了轉向的唯一指示。地圖3712已經旋轉,使得器件正行進於之方向(沿著T路)在地圖3712上被展示為係向上的。地圖3712上之較淺線3719現包括器件剛剛轉過的拐角。
儘管方位指示符3714在圖37中被展示為總是大小相同,但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鎖定模式及常規導航模式中之一者或兩者中,方位指示符視縮放層級而大小不同。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放大得愈多,則方位指示符變得愈大。類似地,方位指示符3714總是被展示為具有箭頭。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一些情況下不展示箭頭。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器件係在建築物中(或以其他方式脫離所有道路)而非在道路上時,不展示箭頭。方位指示符3714在圖37中被展示為不透明的,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方位指示符為半透明的、部分透明的或透明的,以便展示方位指示符「之下」的道路。
當以鎖定模式操作時,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提供指引,直至器件到達其目的地。圖38說明一些實施例之在器件到達其目的地時的鎖定模式視圖。該圖以四個階段3801至3804來展示。在階段3801中,地圖3840展示在當前方位指示符3814後面之較淺線3819。在方位指示符3814前面,較深線3818結束於指示目的地之圓圈3812。根據導航列3810,目的地在前方50英尺處。
一旦器件在階段3802中到達其目的地,導航列3820便展示目的地係在右邊,較深線3818不再展示於地圖384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器件接著如階段3803中所展示顯示器件已「到達」的訊息。導航應用程式接著在階段3804中將鎖定螢幕釋放至當導航應用程式不在提供導航指令時鎖定螢幕之預設組態。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預設組態包括時間及日期指示符3830。
此圖說明在2D地圖中之鎖定模式視圖。然而,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可在3D地展示地圖時以鎖定模式操作。
2. 通知管理
在一些實施例中,器件向其使用者通知傳入文字訊息及其他值得注意之事件。即使在此等器件係處於鎖定模式時,一些此等器件仍 可顯示通知。然而,在延長之時間段中在螢幕上留下通知可使注意力自亦顯示於螢幕上之導航指令分散。因此,一些實施例將通知簡要地顯示於螢幕上,且接著使得通知為可存取但不可見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可見但不突兀的標誌,其指示存在等待讀取之通知項目。圖39說明一些實施例的鎖定視圖通知系統。該系統以四個階段3901至3904來展示。
在階段3901中,導航列3910係在顯示導航指令之螢幕頂部之狀態列3980下方。在螢幕上,通知訊息3912顯示於地圖3940之上以指示已接收到文字訊息。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並未顯示實際文字訊息,但顯示實際文字訊息之實施例係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一些實施例在通知訊息3912中顯示文字訊息發送者之名稱(若知曉)或文字訊息所源於的電話號碼。
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在通知消失(使得完整地圖3940再次可見)之前在預設時間長度中顯示通知。一些應用程式在小於5秒的時間中顯示通知,一些應用程式將通知顯示5秒,且一些應用程式在大於5秒的時間中顯示通知。一旦通知消失,抽屜控制項3922便在階段3902中出現於導航列3910中。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包括所說明應用程式)允許抽屜控制項3922擴展(例如,藉由在抽屜控制項上向下拖曳之觸碰示意動作)以便開啟所接收通知項目的清單。其他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允許抽屜控制項被觸按以開啟清單,或觸按兩下以開啟清單。類似地,其他應用程式允許藉由其他手段來選擇抽屜控制項(例如,諸如在相關聯的游標控制器件上之點選的選擇)。
在所說明實施例中,抽屜3934在階段中3903中被展示為開啟的。在此階段3903中,在此狀況下僅包括一個文字訊息3932及一個未接通話3933的抽屜展示於清單中,該清單自導航列3910之底部至解鎖滑桿3915之頂部地覆蓋地圖。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抽屜為半透明 的、部分透明或透明的,從而允許透過清單看到地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抽屜僅部分覆蓋地圖3940(例如,覆蓋地圖之一半,或僅覆蓋地圖之展示抽屜中所有文字訊息及其他通知項目所需的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若將正常地發送至抽屜之新訊息或通知在抽屜開啟時到達,則訊息將被立即新增至抽屜(在各種實施例中顯示或不顯示快顯通知)。
當訊息之清單過長而不能被螢幕容下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清單上下捲動(若必要)。當使用者結束查看訊息之清單時,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可藉由啟動控制項來關閉抽屜(例如,硬體或螢幕控制項,諸如關閉顯示器之控制項)。在一些實施例中,抽屜將保持開啟,直至使用者關閉顯示器且接著再次接通顯示器為止。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項亦可包括藉由諸如在清單或螢幕上之其他地方上之觸按、觸按兩下或滑動示意動作的示意動作命令來啟動的許多控制項(例如,向上滑動示意動作,其中抽屜之部分或全部作為控制項)。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項亦可包括滑鼠或其他游標控制器件等的按鈕或其他組件。
又,除了具有使抽屜關閉的控制項外或替代該控制項,一些實施例在開啟之抽屜消失之前在可變之時間長度中顯示開啟之抽屜,從而再次如階段3904中所展示使得完整地圖3940可見。階段3904包括抽屜控制項3922。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關閉抽屜3934之後,直到新訊息到達才展示抽屜控制項3922。
假設導航仍在作用中,在關閉抽屜之後,若另一文字訊息或通知到達,則對於該新訊息重複階段3901至3904。在一些實施例中,僅在使用者關閉抽屜時,階段3904才發生。若抽屜保持開啟,則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器保持於階段3903中。此外,抽屜開啟階段3903可並非緊跟著階段3901及3902。在一些實施例中,若使用者並未開啟抽 屜,則對於傳入之多個訊息中的每一者且在抽屜保持關閉時重複階段3901至3902,同時隨著新訊息通知出現而顯示抽屜控制項3922。
在一些狀況下,使用者可決定在開啟抽屜3934之前使器件解鎖。在一些實施例中,器件在由於通知而離開鎖定模式時的正常行為係在螢幕上列出通知。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導航應用程式正在執行時,開啟導航應用程式比顯示通知訊息具有更高優先權。因此,彼等實施例之器件解鎖,且開啟導航應用程式而非開啟通知訊息的清單。在一些此等實施例中,使用者可選擇在開啟導航應用程式之後開啟通知訊息之清單。圖40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在解鎖器件之後的通知訊息的檢視。該圖以六個階段4001至4006來展示。
在階段4001中,導航列4010係在顯示導航指令之螢幕頂部之狀態列4080下方。在螢幕上,通知訊息4012顯示於地圖4040之上以指示已接收到文字訊息。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實際文字訊息並未顯示,但顯示實際文字訊息之實施例係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一些實施例在通知訊息4012中顯示發送者之名稱、發送者之電話號碼或兩者。不同實施例之應用程式在通知消失(使得完整地圖4040再次可見)之前在可變之時間長度中顯示通知。一些應用程式在小於5秒的時間中顯示通知,一些應用程式將通知顯示5秒,且一些應用程式在大於5秒的時間中顯示通知。
一旦通知消失,抽屜控制項4022便在階段4002中出現於導航列4010中。階段4001等同於圖39之階段3901。然而,在階段4002中,使用者藉由解鎖滑桿4016使器件解鎖而非開啟抽屜4022。使用者已使器件解鎖,同時導航應用程式在背景中執行,因此導航應用程式在階段4003中出現於前景中。如圖所示,導航應用程式比顯示通知訊息具有更高優先權。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並不展示抽屜控制項。然而, 藉由向下拖曳畫面之頂部中心(如階段4004中所展示),使用者可使得抽屜4044向下(如階段4005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隨著手指向下拖曳抽屜4044,抽屜控制項4022出現於拖曳之手指下。在其他實施例中,當導航應用程式係在前景中時,必須使用多個拖曳。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畫面頂部處之一個拖曳示意動作用以曝露抽屜控制項4022,且抽屜控制項4022上之單獨拖曳示意動作用以開啟抽屜控制項4022。階段4005展示抽屜4044經充分延伸且覆蓋整個畫面。文字訊息4052出現於畫面頂部處。
在一些實施例中,抽屜保持開啟,直至使用者關閉抽屜(在該點處,導航應用程式再次出現)或鎖定器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上拉抽屜控制項4022來關閉抽屜。在其他實施例中,不可藉由上拉抽屜控制項4022來關閉抽屜,而是可藉由某其他控制項(例如,按鈕或示意動作命令)來關閉抽屜。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例如)藉由啟動亦關閉抽屜之控制項4090來鎖定器件。一些實施例亦在預定時間量之後自動地關閉抽屜。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於鎖定模式抑或解鎖模式下開啟抽屜之後,一旦抽屜經關閉,則抽屜被清空且不再可自鎖定模式視圖存取,如抽屜控制項4022不再存在之階段4006中所展示。亦即,僅在接收到新通知時,才再次顯示抽屜控制項4022。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抽屜控制項4022不被移除,僅在使用關閉抽屜控制項之某些方法時被移除,或在抽屜在解鎖模式下被開啟的情況下被移除,但並不在抽屜在鎖定模式下被開啟的情況下被移除。
在一些實施例中,抽屜在分離區域中顯示不同類型訊息。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在與「未接通話」訊息分離的區域中顯示文字訊息。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抽屜在解鎖模式下開啟時,抽屜在分離區域中顯示不同類型訊息,但處於鎖定模式之抽屜並不在分離區域中顯示不同類型訊息時。在其他實施例中,當抽屜在解鎖模式下開啟時,抽 屜在分離區域中顯示不同類型訊息,且處於鎖定模式之抽屜亦在分離區域中顯示不同類型訊息時。在其他實施例中,處於鎖定模式之抽屜將分離區域用於不同訊息類型,且處於解鎖模式之抽屜不將分離區域用於不同訊息類型。在其他實施例中,兩種抽屜皆不分離訊息類型。
3. 動態接通
電力節省係應用程式之一些實施例的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僅在器件正逼近導航點或接收到通知時,以鎖定模式操作之導航應用程式才接通螢幕。圖41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的程序4100,其用於在逼近導航點時接通器件螢幕。將關於圖42來描述圖41,首先簡要描述圖42。圖42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在導航應用程式在背景中執行時當未向器件給出命令時器件經歷的多個階段。圖42以自4201至4206之六個階段來說明。將在圖41之描述期間的適當地方描述該等各種階段。
圖41之程序4100在螢幕關閉之前藉由顯示(在4105處)應用程式且導航應用程式在背景中執行而開始。圖42之階段4201說明器件之鎖定前狀態。此階段4201包括前景應用程式4212(應用程式啟動視圖),同時導航列4210在螢幕頂部處之狀態列4280下方,從而指示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器件在預先指定時間量(例如,5分鐘、15分鐘等)內未接收到命令時,器件關閉螢幕且進入鎖定模式。程序判定(在4110處)在針對鎖定器件且關閉螢幕預先指定之時間量內是否已啟動了任何控制項。若已啟動了任何控制項(關閉顯示器及/或立即鎖定器件的控制項除外),則器件重設其倒數計數以進入顯示器關閉及鎖定模式。
當程序判定已經過了足夠時間,則程序關閉(在4115處)螢幕。在一些實施例中,替代逾時螢幕去啟動或除逾時螢幕去啟動外,亦存在 使器件進入鎖定模式之使用者可選擇的控制項(例如,按鈕)。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一些應用程式正在執行時,但其他應用程式未執行時,逾時螢幕去啟動發生。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導航應用程式正在前景中執行時,器件在預設時間之後並不關閉螢幕。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時,器件亦不暫停(timeout)。
操作4115說明於圖42之階段4202中。階段4202展示呈黑色之螢幕,此係因為螢幕已藉由逾時、控制項或以某其他方式被關閉。當螢幕關閉且器件朝向下一導航點行進時,程序4100重複地判定(在4120處)器件是否在下一導航點附近。若器件並非在下一導航點附近,則器件將繼續核對器件是否在導航點附近。「在……附近」在不同實施例之應用程式中意謂不同距離。
在不同實施例中,當器件距導航點1000英尺或500英尺或250英尺或任何其他特定距離時,器件判定其係在導航點附近。一旦程序4100判定(在4120處)器件係在導航點附近,程序便接通(在4125處)環境光感測器。在一些實施例中,環境光感測器係器件之攝影機的部分。在其他實施例中,環境光感測器並非器件之攝影機的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環境光感測器一直接通。在一些實施例中,環境光感測器係不需要供電就可發揮作用的被動式元件。環境光感測器判定在器件周圍存在之光的量。若存在大量光,則螢幕將必須以高亮度位準接通以便可相對於現有光被看見。然而,若存在少量環境光,則螢幕可以較暗位準接通,且仍足夠明亮以便可在較少環境光中被看見。
一旦判定了光位準,程序4100便以根據由環境光感測器偵測到之環境光位準的亮度位準接通(在4130處)螢幕。螢幕接著顯示(在4135處)至下一導航點之倒數計數。此情形說明於圖42之階段4203中。圖42展示具有指示右轉之箭頭及在1000英尺後右轉之指令的導航列 4230。程序接著判定(在4140處)是否已通過了導航點。若尚未通過導航點,則程序4100返回至操作4135。程序接著繼續顯示至下一導航點之倒數計數。倒數計數之部分展示於圖42之階段4204中。在階段4204中,導航列4240指示200英尺後右轉。一旦器件通過導航點(在此狀況下右轉),程序4100判定(在4145處)器件是否係在其目的地處。若器件係在其目的地處,則導航程序結束。若器件並非在其目的地處,則程序顯示(在4150處)下一導航指令。此情形說明於圖42中的階段4205中。在此階段中,導航列4250顯示「2.8英里,直行」。
若程序4100判定(在4155處)下一導航點係在附近,則程序返回至操作4135且對下一導航點進行倒數計數。然而,該情形並非圖42中之狀況。若程序判定(在4155處)器件並非在下一導航點附近,則程序4100關閉螢幕(在4115處)。此情形展示於展示黑暗螢幕之階段4206中。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圖42之階段4202及4206中的詞語「電力節省模式」意在概念性地說明顯示器關閉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詞語在電力節省模式期間並不實體地顯示於螢幕上。
上述諸圖展示器件隨著其接近預定導航點而接通顯示器及在器件並非正接近預設導航點時關閉顯示器。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若使用者器件偏離規定路線(例如,使用者錯誤地轉向),則器件亦接通顯示器。在一些此等實施例中,器件顯示「重新進行路線選擇」訊息,直至器件已計算出新路線。在一些實施例中,器件接著顯示下一導航指令,且接著關閉顯示器,除非下一導航點係在臨限距離內。
以類似於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在器件逼近導航點時接通處於鎖定模式之螢幕之方式的方式,當接收到通知同時導航程式正在執行時,一些實施例之器件接通螢幕。圖43概念性地說明一些實施例之程序4300,其用於在接收到通知訊息時接通螢幕。將參看先前描述之圖39來描述程序4300。程序4300藉由關閉螢幕(在4305處)開始。螢 幕可由於關於圖41論述之原因中的任一者而被關閉。程序接著等待(在4310處),直至其接收到通知。當程序4300接收到通知時,程序接通(在4315處)環境光感測器(如上文在圖41之操作4125中所描述)。程序接著以根據如由環境光感測器偵測到之環境光位準而設定的亮度接通(在4320處)螢幕。程序接著顯示(在4325處)顯示通知。在圖39中之階段3901中,此情形展示為快顯訊息3912。如關於圖39之階段3902所描述,程序接著將通知放置(在4330處)於抽屜中。
程序接著判定(在4335處)抽屜是否在時間限制之前已被開啟(例如,由於使用者滑動抽屜控制項3922)。若抽屜在時間限制內尚未開啟,則程序再次關閉螢幕(在4305處)。若抽屜在時間限制之前已開啟,則(例如)如圖39中所展示(如階段3903,其中顯示訊息3932)顯示(在4340處)訊息。程序接著判定(在4345處)抽屜是否已關閉。若抽屜已關閉,則程序返回至操作4305,且在逾時週期之後關閉螢幕。亦即,在一些實施例之應用程式中,應用程式於抽屜關閉之後等待某時間量,之後才關閉螢幕。
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程序4300判定(在4345處)抽屜保持開啟,則程序判定(在4350處)是否已達到了逾時週期。若尚未達到逾時週期,則程序繼續顯示(在4340處)訊息。若時間限制在使用者關閉抽屜之前用盡,則程序關閉螢幕(在4305處)。在一些實施例中,若使用者正將命令發送至器件(例如,捲動通過訊息),則直至器件停止自使用者接收到命令才開始向時間限制之倒數計數。
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儘管分離地描述了圖43之程序4300及圖41之程序4100的流程圖,但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程序同時進行,且當該等程序中之任一者需要螢幕接通時,螢幕皆將接通。在一些狀況下,當導航點變近時,螢幕將已由於通知原因而接通。在此等狀況下,並非如程序4100規定而接通(在4130處),螢幕將簡單地保 持接通,即使程序4300要求螢幕關閉(在4305處)亦然。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程序4100及4300將繼續,直至器件經鎖定抑或到達目的地為止(如圖41中之程序4100的操作4145所展示)。
如上文所描述,處於鎖定模式之器件具有有限數目個作用中控制項。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鎖定模式在操作中時,藉由在使用者想要移動地圖之方向上的示意動作命令,可使鎖定螢幕上之地圖在較大或較小程度上向一側移動或上下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釋放器件時,地圖返回至其預設位置。
IV. 免持導航及語音導引
除了以視覺形式呈現資訊並經由各種基於觸碰或基於運動之輸入器件(例如,鍵盤、滑鼠、搖桿、觸控板、觸敏式螢幕及其類似者)接收輸入及命令外,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程式支援並不需要使用者之視覺注意及/或使用者之身體或手之實體移動的替代性使用者互動模式。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導航應用程式包括互動式地圖應用程式(或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以聲訊形式將資訊提供至使用者(例如,作為自然語言話音),且接收口頭形式的使用者輸入及命令(例如,作為自然語言話音)。藉由使使用者不必視覺注意互動式地圖及對互動式地圖進行實體移動,互動式地圖允許使用者在自互動式地圖獲得資訊的同時從事其他活動(例如,駕車、步行、勘測周圍環境或為行程打包)。此外,經由互動式地圖之音訊/口頭使用者介面,使用者能夠更容易地(例如,對資訊或輔助之需要一發生就)自互動式地圖調用並請求資訊或輔助而不脫離使用者之當前活動。
A. 在鎖定螢幕係作用中時存取互動式地圖及進行導航
在一些實施例中,行動器件實施鎖定螢幕,該鎖定螢幕防止對安裝於行動器件上之各種應用程式的存取,直至自使用者接收到密碼或其他輸入為止。行動器件視需要在不使鎖定螢幕解鎖的情況下允許 使用者口頭地調用並存取安裝於行動器件上之互動式地圖。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啟動按鈕或控制項來起始語音啟動之服務。在其他實施例中,當在器件音訊輸入處接收到之語音位準比某臨限值響亮(及/或自然語言詞語由器件辨識出)時,語音啟動之服務被自動地啟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器件鎖定螢幕係在作用中時,器件接收請求對互動式地圖的存取之話音輸入。話音輸入可係對指引之口頭請求、對執行本地搜尋之口頭請求(例如,對餐館、加油站、住宿處等之搜尋),或僅為啟動互動式地圖之口頭命令。回應於話音輸入,器件在不去啟動器件鎖定螢幕的情況下經由音訊輸出話音輸入使用者介面而使得互動式地圖之功能性之至少子集(例如,提供指引及執行搜尋)可供使用者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互動式地圖回應於使用者之話音輸入經由鎖定螢幕提供僅音訊輸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僅音訊操作模式中,停用與互動式地圖之基於觸碰及基於鍵盤之互動。藉由允許使用者經由僅音訊使用者介面直接自鎖定畫面存取互動式地圖,在不顯著危及使用者器件之安全性的情況下使得互動式地圖對於使用者為更易存取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回應於話音輸入,連同音訊輸出(例如,為使用者宣讀資訊)一起在鎖定畫面上將視覺資訊(例如,搜尋結果之清單)提供至使用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器件處理使用者之話音輸入以判定使用者之身分及是否應允許對互動式地圖的存取。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不使用話音啟動之導航時,導航需要至少三個步驟:找到若干結果(搜尋),展示至結果之指引或展示至單一目的地地址之若干路線(展示概觀),及接著使用所選擇路線開始導航(展示轉向提示指引)。然而,在語音啟動之導航的情況下,一些實施例預期到免持互動且藉由單一搜尋結果起始導航。為了促進語音啟動(或免持)導航,此等實施例僅顯示一個路線(而非常見之若干個路 線)。
舉例而言,互動式導航找到使用高速公路之最短路線、使用替代性高速公路之較長路線,及不使用高速公路之路線以自當前方位到達特定目的地。一些實施例在語音啟動之導航期間選擇找到之若干路線中的一者(例如,基於預設設定、使用者偏好設定、過去之使用者偏好設定等),且視需要顯示路線之概觀且等待路線被載入。由於預期到免持互動,故顯示單一路線,且顯示轉變至全螢幕轉向提示導航顯示。如下文所描述,當在搜尋期間找到若干目的地(例如,沿著路線之若干個加油站)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語音啟動之服務使用清單宣讀機制而以順序方式在該等結果中循環。
圖44概念性地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的程序4400,其用於執行與互動式地圖的語音啟動之互動。如圖所示,程序接收(在4405處)語音命令以開始與互動式地圖的互動。語音命令可係諸如以下各者之命令:「前往Dodgers Stadium」以前往目的地,「找到Mediterranean餐館」以開始搜尋,或「開始導航」以啟動互動式地圖。
程序接著將導航模式設定(在4410處)為語音啟動之模式。程序接著判定(在4415處)器件鎖定螢幕是否係在作用中。若是,則程序繼續至下文描述之4440。否則,程序載入(在4420處)路線之概觀。在一些實施例中,程序僅顯示一條路線(而非通常的若干路線)以便促進語音啟動(或免持)導航。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不使用語音啟動之導航時,導航需要至少三個步驟:找到若干結果(搜尋),展示至結果之指引或展示至單一目的地地址之若干路線(展示概觀),及接著使用所選擇路線開始導航(展示轉向提示指引)。然而,在語音啟動之導航的情況下,一些實施例預期到免持互動且用單一搜尋結果起始導航。如下文藉由參看圖53及圖55進一步描述,一些實施例以批量方式在若干個搜 尋結果中循環以便允許使用者選擇一搜尋結果。在此等實施例中,在使用者選擇特定目的地之後,設定至所選擇之目的地的來自若干可能路線之單一路線。即使找到若干條路線,此等實施例亦僅顯示一條路線,且若未使用語音啟動之導航,則將已顯示所有所找到之路線。
程序接著自概觀畫面轉變(在4425處)至全螢幕轉向提示顯示。程序接著更新(在4430處)畫面並提供轉向提示音訊及視覺指引。程序接著判定(在4435處)導航是否已結束(例如,到達目的地)。若是,則退出程序。否則,程序繼續至上文描述之4430。
圖45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在鎖定螢幕並非在作用中時的使用者器件4500。該圖展示四個階段4501至4504。如階段4501中所展示,使用者啟動語音啟動之導航(例如,藉由觸碰按鈕4505),且進行口頭請求(如藉由箭頭4510所展示)以導航至辦公室。在階段4502中,螢幕顯示使用者與語音啟動之服務之間的聲訊互動。在一些實施例中,語音啟動之服務進行提示(在此狀況下,「我能為您做點什麼?」),且使用者之口頭請求被轉換成文字,且顯示於螢幕上以便向使用者展示口頭命令如何由語音啟動之服務解譯。使用者與語音啟動之服務之間的音訊互動之顯示促進了(例如)在吵雜地方的通信。為了簡化諸圖,在本說明書中描述之諸圖中的一些中,未展示針對使用者與語音啟動之服務之間的每一通信展示通信之文字記錄(transcript)的畫面(諸如階段4502中的畫面)。
又,一些實施例在導航期間並未將使用者與語音啟動之服務之間的通信之文字記錄顯示於螢幕上,以便不妨害地圖或導航指引之顯示。又其他實施例將通信之文字記錄顯示於同一畫面上(例如,當顯示導航畫面時)而非使用諸如展示於階段4502中之畫面的分離畫面。
如階段4503中所展示,口頭導航命令之接收導致顯示概觀畫面4515。一些實施例在藉由口頭命令啟動導航時僅顯示一條路線4535以 促進免持導航。如圖所示,路線由兩個記號或圖釘來識別。一個記號4540識別路線之開始,且另一記號4545識別路線之結束。在短延遲之後,如在階段4504中所展示,顯示轉變至全螢幕轉向提示顯示4520。語音啟動之導航服務繼續提供聲訊指引(如由箭頭4525展示)以及視覺轉向提示指引(如由箭頭4530展示)。
返回參看圖44,當程序判定鎖定螢幕係在作用中時,程序判定(在4440處)選項是否經設定以在螢幕經鎖定時進行導航。一些實施例提供用於允許在螢幕經鎖定時進行導航的使用者可選擇選項。在鎖定螢幕係在作用中時,其他實施例總是允許至少有限之導航功能性。當選項不允許在鎖定螢幕在作用中時進行導航時,退出程序。
否則,程序判定(在4445處)用以開始導航之音訊命令是否被辨識為經授權之使用者。一些實施例使用語音辨識來比較針對音訊命令之所接收語音(在4405處)與來自器件之經授權使用者的語音樣本,以便防止可接觸鎖定螢幕之器件的未經授權之使用者使用該器件。不核對經授權之使用者語音的實施例略過操作4445。若不辨識語音,則程序結束。否則,程序選擇至目的地之一條路線。如上文所描述,一些實施例僅顯示至特定目的地之一條路線(而非通常的若干路線)以便促進語音啟動(或免持)導航。在此等實施例中,即使找到若干條路線,亦僅顯示一條路線,且若未使用語音啟動之導航,則將已顯示所有所找到之路線。當存在一個以上目的地(例如,沿著路線找到的若干意大利餐館)時,一些實施例(如下文藉由參看圖53及圖55進一步描述)以批量方式在若干搜尋結果中循環以允許使用者選擇搜尋結果中的一者。在使用者選擇特定目的地之後,設定至所選擇之目的地的來自若干可能路線之單一路線。
程序接著判定(在4450處)是否僅允許透過音訊來進行經由鎖定螢幕之導航。若是,則程序繼續至下文描述之4470。否則,程序展示 (在4455處)導航使用導航功能性之至少一子集(諸如,提供指引及展示搜尋結果之清單)在鎖定螢幕中執行。程序亦提供(在4460處)聲訊資訊,諸如轉向提示指引、向使用者宣讀搜尋資訊等。
圖46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的鎖定螢幕在作用中的使用者器件4600。以四個階段4601至4604來展示該圖。在階段4601中,鎖定螢幕。鎖定螢幕要求(如由解鎖滑桿4605展示)解鎖螢幕且鍵入密碼:以解鎖螢幕,以便存取不同應用程式。然而,使用者器件在不解鎖鎖定螢幕的情況下允許使用者口頭地調用並存取安裝於行動器件上之互動式地圖。
如階段4602中所展示,使用者啟動語音啟動之導航(例如,藉由觸碰按鈕4615),且進行口頭請求(如由箭頭4610展示)以導航至家。在階段4603中,使用者與語音啟動之服務之間的互動被文字記錄於螢幕上。在階段4604中,語音啟動之服務利用互動式地圖應用程式來顯示顯示了單一路線4680的地圖4620且開始提供轉向提示導航指引。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視覺指引(如資訊橫幅4670中所展示)以及聲訊指令(如由箭頭4625展示)。一些實施例顯示路線之概觀(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之畫面4515),且在短延遲之後轉變至用以在鎖定螢幕中展示轉向提示指引的畫面。其他實施例在鎖定螢幕係在作用中時不展示路線概觀,且直接轉變至轉向提示導航畫面。又,由於使用者請求(亦即,回家)僅導致一個目的地,因此在無與使用者之任何其他互動的情況下顯示該路線。另一方面,在存在一個以上所找到之目的地時(例如,回應於找到旅店之請求),如下文藉由參看圖53、圖54A至圖54D及圖55所描述,允許使用者選擇搜尋結果中的一者。
返回參看圖44,程序接著判定(在4465處)導航是否已結束(例如,在到達目的地或使用者停止導航時)。若是,則程序結束。否則,程序繼續至上文描述之4455。
當該程序僅被允許以音訊模式進行時,程序提供(在4470處)聲訊資訊,諸如轉向提示指引、向使用者宣讀搜尋資訊等。程序接著判定(在4475處)導航是否已結束(例如,在到達目的地或使用者停止導航時)。若是,則程序結束。否則,程序繼續至上文描述之4470。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鎖定螢幕係在作用中且僅允許透過音訊進行導航時,不允許諸如經由基於觸碰或基於運動之輸入器件進行的所有其他使用者輸入。圖47概念性地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的程序4700,其用於在啟動鎖定螢幕時提供語音啟動之導航。在一些實施例中與由語音啟動之服務使用之其他程序相結合地利用此程序,以便判定是否應僅允許語音啟動之命令。如圖所示,程序接收(在4705處)用以開始導航的口頭命令。程序接著將導航模式設定(在4710處)為語音啟動的。
程序接著經由基於觸碰或基於運動之輸入器件接收(在4715處)使用者命令。程序判定(在4720處)鎖定螢幕是否係在作用中。若否,則程序對使用者命令作出回應(在4730處)。程序接著退出。在將程序4700與其他語音啟動之程序一起使用的實施例中,程序將控制傳回(在4730處)至其他語音啟動之程序以便對使用者請求作出回應。當鎖定螢幕係在作用中時,程序判定(在4725處)是否僅允許經由音訊的導航。若否,則程序繼續至上文描述之4730。否則,程序視需要發出(在4735處)短警告聲音(例如,嗶嗶聲)。程序接著忽略(在4740處)使用者輸入。程序接著退出。
B. 使用自然語言話語之導航
在一些實施例中,允許使用者經由自然語言話音查詢(諸如,「我如何自Time Square到Empire State building」)向互動式地圖請求點至點指引。互動式地圖藉由(例如)視覺及/或聲訊地將點至點指引提供至使用者來對使用者之查詢作出回應。隨著使用者自一個方位行進至下 一方位,互動式地圖視需要(例如,在使用者口頭請求時)以聲訊形式將資訊提供至使用者,諸如至目的地之時間、距目的地之距離及當前方位。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不去啟動使用者之器件的鎖定螢幕的情況下將來自互動式地圖之聲訊回應提供至使用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隨著使用者在方位間導航,互動式地圖提供子指引。基於使用者之當前方位、所規劃路線、目的地及/或使用者對資訊的請求來提供子指引。舉例而言,在沿著路線駕車至預定目的地時,使用者可向互動式地圖詢問「我右邊是何建築物?」、「我接著應該進入那條路?」、「我可在哪裡加油?」或「我可在哪裡找到意大利餐館?」。對於此等問題中之每一者,互動式地圖考慮使用者之當前方位、使用者當前採用之路線及/或目的地,且提供內容脈絡相關之回應,諸如「那是Ferry建築物」、「在下一拐角左轉」、「這是下五個出口附近之加油站的清單:……」,或「這是您的目的地附近之意大利餐館的清單:……」。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使用者正沿著路線行進時,互動式地圖處理來自使用者之各種自然語言話語,且回應於該等話語而擷取並呈現使用者之當前導航狀態。實例導航狀態資訊包括與以下各者相關之資訊:使用者之當前方位與使用者之目的地之間的距離、到達使用者之目的地的所估計時間、使用者之當前方位與沿著當前或所規劃路線的下一定位點(例如,下一轉彎處、下一出口或下一地標)之間的距離、到達沿著當前或所規劃路線之下一定位點的所估計時間、沿著路線之下一定位點的描述、目的地之描述,及其類似者。
圖48概念性地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的程序4800,其用於在使用者正沿著路線行進時接收自然語言話語且擷取並呈現使用者之當前導航狀態。基於使用者器件之當前設定聲訊及/或視覺地提供回應。如圖所示,程序接收(在4805處)與導航或地圖相關的自然語言 話語。程序接著判定(4807)話語是否特定地與導航相關(例如,下一轉彎處在哪裡)。若否,則程序繼續至下文描述之4825。否則,當話語特定地與導航相關時,程序判定(在4810處)導航是否正在進行。當導航開始時(例如,當選擇了目的地,找到了搜尋結果,或用命令明確地開始導航時),一些實施例設定一指示符或旗標。程序4800利用此導航指示符來判定導航是否正在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指示符使語音辨識偏置(bias)以比較口頭命令與用於導航之自然語言片語的清單。一些實施例在導航期間支援依據諸如以下各者之原語(primitive)的若干免持問答任務:剩餘時間、剩餘距離、沿著路線之建築物或物件的識別、沿著路線之不同服務(諸如,加油站)的方位、即將到來之導航指引、到達某處之方式、基於當前對話內容脈絡之問題等。
當話語係與導航相關且導航並非正在進行時,程序宣告(在4815處)導航並非在進行中。舉例而言,回應於「我的下一轉向是什麼」,程序可能回應「尚未設定路線」或「尚未選擇目的地」。程序接著忽略(在4820處)該話語。程序接著結束。
當話語僅與地圖相關(例如,距下一加油站之距離)時,或當話語係與導航相關且導航正在進行時,程序判定(在4825處)話語與距目的地之距離、距定位點之距離抑或與導航或地圖相關之任何其他基於距離的問題相關。若否,則程序繼續至下文描述之4830。否則,程序判定(在4835處)當前方位與目的地或定位點之間的距離。舉例而言,使用者話語「我還有多遠」及其自然語言變化(例如,「我們還有多遠」、「我還有多遠要走」等)將使得互動式地圖基於使用者之當前方位及目的地之方位來擷取並呈現距目的地之距離資訊。
類似地,使用者話語「距下一轉彎處多近」及其自然語言變化(例如,「距下一轉彎處多遠」)將引起基於使用者之當前方位及在當前或所規劃路線上之下一定位點的方位擷取及呈現距下一定位點之距 離資訊。程序接著基於所判定之距離提供(在4840處)回應。程序接著結束。
程序判定(在4830處)話語與至目的地之時間、至定位點之時間抑或與導航相關之任何其他基於時間的問題相關。若否,則程序繼續至下文描述之4855。否則,程序基於當前時間、當前方位、當前速度、當前方位與另一方位之間的速度限制、當前交通狀況等判定所查詢之時間。
舉例而言,使用者話語「我還要多長時間到達」及其自然語言變化(例如,「我何時可到達那裏」、「我有多近」、「我到那裏還需多長時間」、「我們到那裏還需多長時間」、「我將在何時到那裏」、「我何時到達那裏」、「我會在何時到那裏」、「我們會在何時到那裏」、「還有多遠」、「我將在何時到達[目的地名稱]」等)將引起擷取及向使用者呈現至目的地之時間資訊。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來判定至目的地之時間資訊:當前時間、當前方位、當前速度、強加於當前方位與目的地之間的速度限制,及當前方位與目的地之間的當前交通狀況等。程序接著基於所判定之時間提供(在4850處)回應。程序接著退出。
程序判定(在4855處)話語是否與沿著路線之方位相關。若否,則程序繼續至下文描述之4860。否則,程序基於當前方位、目的地或沿著路線之其他點提供(在4865處)對話語之回答。舉例而言,使用者可藉由說出以下各者來詢問目的地或下一定位點:「我的目的地是什麼」、「下一步在哪裡」、「告訴我下一轉彎處在哪裡」、「我的目的地在哪裡」、「告訴我我該怎麼做」、「告訴我下一步怎麼做」,及其類似者。回應地,互動式地圖基於使用者之當前方位及目的地或在當前或所規劃路線上之下一定位點來提供關於目的地或下一定位點的資訊(例如,目的地或定位點之描述)。程序接著退出。
程序判定(在4860處)話語是否係基於使用者與互動式地圖之間的當前對話。若否,則程序繼續至下文描述之4875。否則,程序呈現(在4870處)基於當前對話的回應。程序接著退出。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當前對話內容脈絡來解譯使用者之話語。舉例而言,若使用者剛詢問較早定位點,則使用者話語「我將何時到達」被解譯為對關於下一定位點之導航狀態資訊的請求(例如,所估計之至下一定位點的時間)。相對比,若使用者剛詢問了目的地,則相同話語被解譯為對關於目的地之導航狀態資訊的請求(例如,至目的地之所估計時間)。
程序判定(在4875處)話語是否係基於任何其他可辨識之導航或地圖問題。若是,則程序基於與該問題相關之導航或地圖資訊提供(在4880處)回答。否則,程序退出。
圖49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當在語音啟動之導航期間使用自然語言話語時的使用者器件4900。以三個階段4901至4903來展示該圖。在階段4901中,使用者使用自然語言話語「我的下一轉向是什麼」(如由箭頭4905展示)來獲得指引。在階段4902中,螢幕視需要顯示使用者與語音啟動之服務之間的聲訊互動。在階段4903中,語音啟動之導航藉由提供聲訊回應(如由箭頭4910展示)「您的下一轉向將係50英尺後進入第三街」作出回應。類似的視覺指引4915亦顯示於畫面上的橫幅4920上。
圖50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替代性實施例中當在語音啟動之導航期間使用自然語言話語時的使用者器件5000。以四個階段5001至5004來展示該圖。階段5001類似於圖49之階段4901。然而,如階段5002及5003中所展示,在使用者啟動控制項(諸如按鈕5020)之前,顯示並不自動地切換至再次展示地圖。如階段5004中所展示,一旦使用者指示(藉由啟動控制項)使用者當前無更多問題需要詢問,就顯示地圖5030。
圖51說明在使用者基於當前對話進行查詢之後的圖49之使用者器件4900。以三個階段5101至5103來展示該圖。在階段5101中,使用者詢問(如由箭頭5105展示)「我將何時到達那裏」。在階段5102中,螢幕視需要顯示使用者與語音啟動之服務之間的聲訊互動。在階段5103中,由於當前對話與路線中之下一轉向相關,因此語音啟動之導航以「在兩分鐘後」進行回應(如由箭頭5110展示)。語音啟動之導航基於當前位置、距下一定位點之距離、當前速度、當前位置與下一定位點之間的交通狀況等來作出回應。
圖52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替代性實施例中當在語音啟動之導航期間使用自然語言話語時的使用者器件4900。以四個階段5201至5204來展示該圖。階段5201類似於圖51之階段5101。然而,如階段5202及5203中所展示,在使用者啟動控制項(諸如按鈕5220)之前,顯示並不自動地切換至再次展示地圖。如階段5204中所展示,一旦使用者指示(藉由啟動控制項)使用者當前無更多問題需要詢問,就顯示地圖5230。
以下係在一些實施例中辨識之自然語言話語的實例。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類似於此等實例之許多其他自然語言話語可用以詢問導航相關問題。
「我還有多遠?」
「我們還有多遠?」
「我到那裏要多長時間?」
「何時到下一轉彎處?」
「距下一轉彎處多近?」
「我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那裏?」
「我們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那裏?」
「我的下一轉向是什麼?」
「我何時將到那裏?」
「我們何時將到那裏?」
「我何時將到達目的地?」
「我們何時將到達目的地?」
「我何時到那裏?」
「我何時會到那裏?」
「我會何時到那裏?」
「我們會何時到那裏?」
「我何時到家?」
「要多久?」
「還要多久?」
「下一步是什麼?」
「告訴我我的下一轉向是什麼」
「告訴我必須做什麼」
「告訴我接著必須做什麼」
「告訴我我將何時到那裏」
「告訴我我們將何時到那裏」
「我的目的地在哪裡?」
「我左邊是什麼建築物?」
「我接著應進入那條路?」
「我可在那裏加油?」
「我可在那裏找到旅店?」
C. 語音啟動之搜尋及導航
為了促進免持導航,一些實施例利用語音啟動之服務來執行使用者起始之搜尋。在一些實施例中,此語音啟動之服務係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之部分。在其他實施例中,此語音啟動之服務由為器件之使 用者提供廣泛範圍之服務的語音啟動之個人助理服務來提供。此等服務之實例為基於使用者之口頭命令及查詢的發送訊息、撥打電話、對會議進行排程、找到商家、得到指引、搜尋網路等。此語音啟動之個人助理的實例係iPhone®中提供的Siri®。此等實施例中之一些識別搜尋結果中之項目中的一者,且設定自器件之當前方位至所識別項目的路線。所識別之搜尋結果及路線接著被呈現給使用者。向使用者提供了用以導航至所呈現之項目或跳躍至搜尋結果中之下一項目的選項。
圖53概念性地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的程序5300,其用於提供語音啟動之搜尋及導航。關於圖54A至圖54D來描述圖53。圖54A至圖54D說明一些實施例之使用者介面的12個階段5401至5412,在該等階段中,使用者正使用語音啟動之服務來搜尋興趣點及目的地。
如圖53中所展示,程序5300接收(在5305處)搜尋請求。搜尋請求可由口頭命令來進行。如圖54A中之階段5401中所展示,使用者起始口頭搜尋請求(如由箭頭5415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啟動按鈕(諸如按鈕5420)來起始語音啟動之服務。在其他實施例中,當在器件音訊輸入處接收到之語音位準比某臨限值響亮(及/或自然語言詞語被器件辨識出)時,自動地啟動語音啟動之服務。
程序接著判定(在5310處)導航是否正在進行。舉例而言,程序判定是否已設定了目的地。若是,則程序擷取(在5315處)路線感知(route-aware)之搜尋結果。在一些實施例中,互動式地圖應用程式維持路線資訊,且與程序5300共用剩餘路線資訊以執行路線感知搜尋。舉例而言,回應於「找到咖啡店」,程序找到靠近當前路線之咖啡店(即使搜尋結果中之一些沿著路線較遠),而非找到最靠近當前方位的咖啡店。程序接著繼續至下文所描述之5320。在圖54A之實例中,地圖5425及導航指引5437被展示於螢幕上。地圖識別使用者器件之當前 方位5430及當前為導航設定的路線5435。舉例而言,若設定自加利福尼亞州之洛杉磯至庫珀蒂諾(Cupertino)的路線且使用者器件已沿著路線移動,則階段5401展示自洛杉磯至庫珀蒂諾之路線的在器件當前位於之地方附近的一部分。
如階段5402中所展示,一些實施例顯示使用者與語音啟動之服務之間的口頭互動之文字記錄5440以促進更好的通信。如階段5402中所展示,一些實施例(諸如所說明實施例)將文字記錄展示為單獨的顯示。其他實施例(未圖示)將文字記錄撰寫於當使用者開始搜尋請求時顯示於前景上的同一頁面(諸如,展示於階段5401中的顯示)上。又如階段5402中所展示,在語音啟動之搜尋係在進行中時,將導航橫幅5442展示於螢幕上,以便促進沿著原始路線5435的導航。儘管在語音啟動之搜尋的內容脈絡中描述路線感知搜尋,但一些實施例在導航正在進行且使用者使用基於觸碰或基於運動之輸入器件時執行路線感知搜尋。
當導航並非正在進行中時接收到搜尋請求時(圖54A至圖54C中未展示),程序5300擷取(在5350處)在使用者器件之當前方位附近(而非如上文在操作5315中所描述之路線附近)的搜尋結果。程序接著準備(在5320處)搜尋結果之順序清單。不同實施例使用用於對清單進行分類之不同準則以便判定首先將哪一搜尋結果呈現給使用者。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首先使用最靠近的方位。其他實施例利用搜尋結果中的每一項目的不同排名以對清單分類。舉例而言,首先展示具有較高排名之餐館。其他實施例利用使用者偏好設定,該等偏好設定係被明確地設定抑或係藉由使用使用者之過去偏好設定。舉例而言,可首先呈現具有較低價格之餐館。
程序接著判定(在5325處)在清單中是否留下任何搜尋結果。如圖所示,程序經由操作5325至5337反覆以處理搜尋結果清單中的每一項 目。因此,對於搜尋結果清單中之第一項目,程序判定(在5325處)搜尋是否已傳回了任何結果。對於清單中之後續項目,程序判定(在5325處)是否已將清單中之所有項目呈現給使用者。若是,則程序向使用者告知(在5345處)搜尋未傳回結果(針對第一反覆),或未留下搜尋結果(針對後續反覆)。程序接著結束。
否則,當搜尋結果清單中存在更多項目時,程序設定(在5330處)至清單中的下一項目之路線,且將搜尋結果呈現給使用者。為了促進免持導航,程序自所找到之多個路線自動選擇單一路線,且將該路線設定為所呈現之搜尋結果。如圖54A中之階段5403中所展示,語音啟動之服務以視覺形式(5450)及聲訊形式(5452)將搜尋結果呈現給使用者。舉例而言,語音啟動之服務指示:「在您的區域中找到了5家咖啡店。第一咖啡店係Ed's Coffee Shop。您想要去那裏嗎?」在一些實施例中,語音啟動之服務利用在口頭及書面呈現中常用的縮寫以促進容易之通信。
如圖所示,語音啟動之服務展示地圖5455,該地圖5455識別器件之當前方位5457、所呈現之搜尋結果5459的方位,及兩個方位之間的單一路線5458。螢幕亦展示其他有用資訊5451(例如,所呈現之搜尋結果的名稱,及評等(可用時))。使用者亦可看見(或聽見)關於搜尋結果之更多資訊(例如,藉由觸按橫幅5451或選擇展示搜尋結果名稱之橫幅5451上的控制項5453,或藉由口頭詢問關於所呈現搜尋結果之更多細節)。
一些實施例並不展示在階段5403中所展示之資訊中的一些(例如,僅在使用者觸按橫幅5451或口頭詢問更多資訊時才可顯示評等)。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控制項5453會啟動第三方應用程式或開啟瀏覽器應用程式中的第三方網站,該瀏覽器應用程式同時正在導航應用程式正執行於之器件上執行。舉例而言,一些實施例之導航應用 程式啟動第三方應用程式(例如,Yelp®應用程式)以展示針對所呈現之搜尋結果的全文字資訊、評論、相片等。
由於使用者尚未決定導航至所呈現之搜尋結果5459,因此原始路線5435(在此實例中,如階段5401中所展示自洛杉磯至庫珀蒂諾)仍被用於實際導航,且在階段5403中在導航橫幅5442中展示沿著路線5435(而非所顯示之路線5458)之轉向提示導航指引。因此,使用者可繼續沿著原始路線5435進行導航,同時搜尋結果正由語音啟動之服務呈現給使用者。
又,如圖所示,顯示於階段5403中之地圖不同於顯示於階段5401中的地圖。階段5401中之地圖係展示當前導航路線之一部分的全螢幕轉向提示導航顯示(例如,視情況為3D地圖),而顯示於階段5403中之地圖係展示自器件之當前方位至所提議搜尋結果之路線的概觀地圖。舉例而言,概觀地圖係所呈現搜尋結果靠近地圖之中心定位的2D地圖。此外,一些實施例在階段5403中顯示(例如)具有不同邊界、不同大小等之地圖以便區分由語音啟動之服務顯示的至所提議目的地的地圖與由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顯示的至所選擇目的地的地圖。在其他實施例中,顯示於階段5403中之地圖類似於概觀地圖(例如,展示於圖45中的地圖4515)。然而如下文進一步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由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顯示(例如,當由語音啟動之服務請求時),返回參看圖53,程序接著判定(在5335處)使用者是否想要導航至所呈現之搜尋結果。若是,則程序繼續至下文描述之5340。否則,程序判定(在5337處)使用者是否想要終止搜尋。若是,則程序終止呈現搜尋結果。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終止語音啟動之搜尋之後,螢幕顯示在開始搜尋之前正在前景中執行的應用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語音啟動之服務將控制傳回至在開始搜尋之前正在前景中執行的應用程 式。舉例而言,若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在搜尋開始之前正執行,則螢幕再次顯示導航資訊。
如圖54B中之階段5404中所展示,使用者要求語音啟動之服務終止搜尋(如由箭頭5460展示)。在階段5405中,顯示視需要展示口頭通信之文字記錄5465。在階段5406中,顯示於階段5401中之地圖5425又顯示於螢幕上。導航指引5437、路線5435及器件之當前位置5430亦被恢復。儘管器件之當前位置5430已歸因於在搜尋程序期間器件之移動而改變。因此,由於使用者並未選擇所呈現之搜尋結果中的任一者,故在螢幕上恢復原始路線5435,且導航繼續至目的地庫珀蒂諾。
當程序5300判定使用者並不想導航至所呈現之搜尋結果或並不想終止搜尋時,程序繼續回至5325以呈現下一搜尋結果。程序繼續,直至(i)使用者決定導航至搜尋結果,(ii)使用者決定終止搜尋,或(iii)沒有更多可呈現之項目。舉例而言,若清單中存在更多項目,則程序設定(在5330處)至下一搜尋結果之路線且重複操作操作5330至5335。
如圖54C中之階段5407中所展示,使用者想要跳過「Ed's Coffee Shop」(如由箭頭5470展示)。在階段5408中,聲訊通信之文字記錄5472視需要顯示於螢幕上。在階段5409中,將搜尋清單中之下一項目(在此實例中「Venice Cucina」)呈現給使用者(如由箭頭5473及5474展示)。在螢幕上顯示當前方位5430(因為器件在搜尋期間正移動,自階段5401以來,當前方位已稍微改變)、新搜尋結果之方位5475、自當前方位至所呈現之搜尋結果的路線5477,及關於搜尋結果之額外資訊5479。
若使用者決定繼續至所呈現之搜尋結果,則圖53之程序5300展示(在5340處)路線之所選擇部分,且提供至所選擇搜尋結果的音訊及/或視覺導航指引。儘管操作5340被概念性地展示為程序5300的一部分,但在一些實施例中,程序5300將控制轉移至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 以便提供如貫穿本說明書描述的導航地圖及指引。程序接著結束。
如圖54D中之階段5410中所展示,使用者決定(如由箭頭5480展示)繼續至所呈現之搜尋結果。如圖所示,一些實施例亦提供控制項5482,該控制項5482可被選擇(例如,藉由觸按)以便選擇當前呈現之搜尋結果並繼續至該搜尋結果。在階段5411中,視需要將聲訊通信之文字記錄5471展示於螢幕上。在階段5412中,語音啟動之服務應答(如由箭頭5490展示)使用者之選擇。全螢幕轉向提示導航地圖5425及自當前方位5430至所選擇搜尋結果之路線5487的一部分被顯示於螢幕上。如圖所示,階段5412中之地圖5425類似於階段5401中的地圖5425,然而,路線5487係至所選擇搜尋結果的路線。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傳回至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以提供導航指引。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使用者想要在訪問搜尋結果之後繼續沿著原始路線進行導航(在此實例中,在訪問Venice Cucina之後繼續自洛杉磯行進至庫珀蒂諾)的情況下,亦儲存原始路線5435。
圖55概念性地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的替代性程序5500,其用於提供語音啟動之搜尋及導航。在此等實施例中,語音啟動之服務將所有搜尋結果顯示於顯示器上,且接著以批量方式一次一個地識別搜尋結果,且詢問使用者是否想要導航至所識別之搜尋結果。如圖所示,程序接收(在5505處)搜尋請求。搜尋請求可由口頭命令來進行。程序接著判定(在5510處)導航是否正進行。舉例而言,程序判定是否已設定了目的地。若否,則程序繼續至下文描述之5545。
當導航正進行時,程序擷取(在5515處)路線感知搜尋結果。在一些實施例中,互動式地圖應用程式維持路線資訊,且與程序5500共用剩餘路線資訊以執行路線感知搜尋。舉例而言,回應於「找到咖啡店」,程序找到靠近當前路線之咖啡店(即使搜尋結果中之一些沿著路線較遠),而非找到最靠近當前方位的咖啡店。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搜尋係音訊-視覺的(而非例如鎖定螢幕僅音訊的)時,程序將搜尋結果展示(在5520處)於預覽顯示上且在搜尋結果的方位處放置圖釘。在一些實施例中,視諸如在搜尋中找到之結果的數目、路線之長度等的諸因素而定,以3D抑或2D來展示搜尋結果。其他實施例切換至2D概觀顯示以展示搜尋結果,且接著在導航開始或繼續時切換至3D顯示。
程序亦基於諸如至當前方位之接近性的某些準則來準備(在5525處)搜尋結果之順序清單。程序接著藉由在清單中之輸入項中循環而以批量方式宣讀(在5530處)該等輸入項。程序基於自使用者接收之口頭命令在清單中跳過或繼續。在一些實施例中,互動式地圖將資訊之清單宣讀給使用者。舉例而言,當提供下五個出口附近之加油站的清單時,互動式地圖將加油站之名稱依次宣讀給使用者。使用者可藉由說出「跳過」或其他觸發詞語而在清單中之項目之間跳過以在清單中前進。當互動式地圖接收到使用者之用於跳過至清單上之下一項目(例如,加油站名稱及相關資訊,諸如品牌、油價、距最近出口之距離等)的話音輸入時,互動式地圖宣讀清單中之下一資訊項目,或報告已到達清單之末尾。
圖56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在導航期間的使用者器件5600。如圖所示,已在地圖5650上判定路線5605,且在路線5605上識別了使用者器件的當前方位5610。使用者(例如)藉由按壓按鈕5615來開始語音啟動之服務。
使用者接著進行口頭搜尋請求(如由箭頭5620展示)。顯示接著視需要展示口頭通信之文字記錄5670。接著沿著路線(而非僅在使用者器件之當前方位附近)執行搜尋。顯示轉變至概觀5625,且展示具有由記號或圖釘5630識別的搜尋結果的路線。如圖所示,概觀5625展示搜尋結果5630及至第一選擇之所建議路線(在此實例中為Sam's Coffee Delight)。此概觀地圖5625不同於導航地圖5650或導航路線5605的概觀。概觀地圖5625由語音啟動之服務顯示,且展示基於使用者之口頭搜尋請求而找到的搜尋結果。語音啟動之服務亦宣告(如由箭頭5635展示)搜尋結果,且以識別第一搜尋結果開始。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所有搜尋結果皆展示於地圖上。
圖57說明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在導航期間的使用者器件5700。圖57說明另一實施例,其中語音啟動之服務已接收到與圖56中之搜尋準則相同的搜尋準則。然而,在展示於圖57中之實施例中,展示記號或圖釘5730之概觀地圖5725係由導航應用程式而非語音啟動之服務顯示。
在其他實施例中,語音啟動之服務藉由選擇第一搜尋結果且設定至該搜尋結果的路線來促進免持導航。在此等實施例中,顯示至第一搜尋結果之路線(例如,藉由將第一搜尋結果置於地圖中心且展示自當前方位至第一搜尋結果之路線)。語音啟動之服務接著給出第一搜尋結果之名稱及/或描述,且詢問使用者是否希望將目的地設定為第一搜尋結果。若使用者希望去往第一搜尋結果,則至第一搜尋結果之轉向提示導航開始。否則,語音啟動之服務藉由以下操作以批量方式在搜尋結果中循環:選擇下一搜尋結果,設定至下一搜尋結果之路線,將結果之描述提供至使用者,及查詢使用者是否想要前往所提供之搜尋結果。此程序繼續,直至使用者選擇了搜尋結果抑或所有搜尋結果被呈現給使用者為止。
圖58說明在使用者並不想選擇第一咖啡店時的圖56之使用者器件5600。如圖所示,使用者進行口頭請求以跳過當前搜尋項目(如由箭頭5805展示)。顯示接著視需要展示口頭通信之文字記錄5820。語音啟動之導航接著進行搜尋結果中的項目的聲訊呈現(如由箭頭5810展示)。此互動繼續,直至使用者選擇項目或終止搜尋為止。如上文 所描述,一些實施例自動地設定至下一搜尋結果的路線,提供結果之描述給使用者,且查詢使用者是否希望去往所提供之搜尋結果。在此等實施例中,在螢幕上僅顯示下一搜尋結果(在此實例中Venice Cucina),同時顯示自當前方位至該搜尋結果的路線。若使用者選擇搜尋結果(例如,藉由諸如「前往」或「進行」之口頭命令),則開始至搜尋結果之轉向提示導航。否則,顯示下一搜尋結果,且該程序以批量方式繼續。
返回參看圖55,程序判定(在5535處)使用者是否已選擇了特定搜尋結果。若否,則程序結束(或在一些實施例中,程序繼續回至5530,且繼續在清單中循環,直至由使用者命令終止為止)。否則,程序設定(在5540處)至所選擇搜尋結果之路線。基於使用者之決定,原始路線被儲存,抑或由至所選擇搜尋結果之路線替換。程序接著結束。
當在導航並非正在進行時接收到搜尋請求時,程序擷取(在5545處)在使用者器件之當前方位附近(而非如上文在操作5515中所描述之路線附近)的搜尋結果。程序接著視當前設定而音訊及/或視覺地提供(在5550處)搜尋結果。程序接著結束。在一些實施例中,程序在擷取搜尋結果(在5545處)之後繼續至上文所描述之5520。在此等實施例中,如上文藉由參考操作5520至5540而非操作5550所描述,將搜尋結果呈現給使用者。
圖59A至圖59E概念性地說明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語音啟動之服務的在搜尋操作期間所使用的部分。程序5300及5500之操作以及在當前「語音導引」章節中之使用者介面中所展示的不同操作由圖59A至圖59E中之一或多個模組執行。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展示於圖59A至圖59E中之模組特定針對一些實施例之語音啟動之搜尋程序,且一些實施例之語音啟動之服務、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及地圖 服務包括在此等諸圖中未展示的眾多額外模組(例如,用於地圖顯示、路線顯示、導航之額外態樣、文字指令產生、箭頭產生等)。
該等圖以五個階段5901至5905展示一些實施例之語音啟動之服務5905、地圖服務5910及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5915之不同模組之間的互動。在一些實施例中,語音啟動之服務及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駐留於使用者器件上,而地圖服務駐留於使用者器件外部。一些實施例之地圖服務的更多細節在以下「地圖服務環境」章節中予以描述。
如圖所示,語音啟動之服務5905包括以下模組:語音輸入5920、語音辨識5925、自然語言解譯器5930、顯示介面5990、語音轉文字轉換器5935、搜尋清單呈現器5940、搜尋清單產生器5945、語音合成器5950及語音輸出5955。此外,語音啟動之服務5905包括用於儲存與導航及地圖相關之自然語言話語之集合的儲存器5960。地圖服務5910包括以下模組:地圖產生器5985、路線產生器5965及搜尋引擎5970。此外,地圖服務5910包括地圖資料儲存器5975及興趣點儲存器5980。一些實施例中之此等儲存器經分散及/或包括來自若干不同來源(例如,來自不同供應商、不同資料庫等)的資料。貫穿本說明書描述了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5915之不同模組,且此處為了簡單起見未予以展示。
如圖59A中之階段5901中所展示,語音輸入模組5920接收來自使用者之搜尋請求。舉例而言,使用者藉由啟動按鈕或比臨限值更響亮地向器件麥克風(或實體或無線地連接至器件之外部麥克風)講話來開始語音啟動之服務。語音輸入模組5920將使用者之語音請求傳遞至語音辨識模組5925,該語音辨識模組5925將語音轉換成詞語。
語音辨識模組5925將辨識出之語音請求發送至語音轉文字轉換器模組5935,該語音轉文字轉換器模組5935產生使用者與語音啟動之服務之間的聲訊通信之文字記錄。顯示介面5990接收通信之文字記 錄,並將文字記錄顯示於使用者器件上。
自然語言解譯器5930接收語音辨識模組5925之輸出,且比較接收到之詞語與儲存於自然語言話語儲存器5960中的自然語言片語的清單(諸如上文在「使用自然語音話語進行導航」章節中描述的片語)。在一些實施例中,自然語言解譯器5930模組使用啟發學習法以辨識類似於辨識出之自然語言話語的部分詞語或部分片語。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自然語言話語儲存器5960儲存若干不同語言之導航相關話語。視使用者對使用者器件之設定來使用此等集合中之一或多者。自然語言解譯器5930基於辨識出之導航相關自然語言話語建立搜尋準則,並將準則發送至地圖服務5910的搜尋引擎模組5970。搜尋準則包括使用者正尋找之興趣點或其他目的地,以及當前器件方位、當前路線、搜尋半徑、價格、評等、評論或與搜尋相關之其他準則中的一或多者。
如圖59B中之階段5902中所展示,搜尋引擎模組5970使用儲存於地圖資料儲存器5975中的地圖資料及儲存於興趣點儲存器5980中之興趣點資料來找到針對給定搜尋準則的結果。地圖服務5910之搜尋引擎模組5970將搜尋結果發送至語音啟動服務5905的搜尋清單產生器模組5945。
搜尋清單產生器模組準備搜尋結果之清單(例如,如上述操作5320或5525中所描述)。搜尋清單呈現器模組5940接收搜尋清單,選擇搜尋項目,且將對地圖及自當前器件方位至搜尋結果之方位的路線之請求發送至地圖服務5910的地圖產生器模組5985。
如圖59C中之階段5903中所展示,地圖產生器模組5985與路線產生器模組5965通信,且利用來自地圖資料儲存器5975及興趣點儲存器5980的資料以產生地圖(例如,類似於圖54A中之5455或圖57中之5725的地圖)及至所識別搜尋結果的路線。搜尋清單呈現器模組5940接收 地圖及路線之資訊,且將資訊發送至顯示介面模組5990以顯示於使用者器件上。
搜尋清單呈現器模組5940亦為使用者準備聲訊呈現之文字記錄,且將複本發送至語音合成器模組5950以產生聲訊語音並將複本發送至顯示介面模組5990以顯示於使用者器件螢幕上。語音合成器模組5950合成語音並將語音發送至語音輸出模組5955以在器件之揚聲器或耳機上播放。
如圖59D中之階段5904中所展示,語音輸入模組5920接收使用者的(i)對搜尋結果之選擇,(ii)用以跳過當前呈現之搜尋結果的請求,或(iii)用以終止搜尋的請求。語音辨識模組5925接收使用者之請求,且將辨識出之詞語的複本發送至語音轉文字轉換器模組5935及自然語言解譯器模組5930。語音轉文字轉換器模組將聲訊通信之文字記錄發送至顯示介面模組5990以進行顯示。自然語言解譯器模組5930藉由使用儲存於自然語言話語儲存器5960中的片語來判定使用者之請求,且視請求之類型而定,(i)如上文所描述將命令發送至搜尋清單呈現器5940以設定至下一搜尋結果之路線並顯示下一搜尋結果,(ii)將所選擇路線之識別碼發送至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5915,或(iii)終止搜尋。
一旦識別出了由使用者選擇之搜尋結果,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就如圖59E中之階段5905中所展示呈現導航地圖及轉向提示指引。如本說明書中描述之互動式導航應用程式將器件位置資訊發送至地圖服務5910,接收地圖及導航資訊,且將地圖及導航資訊呈現於使用者器件上。
D. 將導航併入於語音啟動之服務的輸出中
一些實施例將導航併入於語音啟動之服務的輸出中以便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舉例而言,當使用者在導航期間利用語音啟動之服務時,語音啟動之服務將口頭轉向提示導航指引併入於與使用者的語 音啟動之服務互動中。
圖60說明一些實施例之使用者介面的4個階段6001至6004,其中導航被併入於語音啟動之服務的輸出中。如圖所示,地圖6025及導航指引6090被展示於螢幕上。地圖識別使用者器件之當前方位6030及當前為導航設定的路線6035。在此實例中,當器件到達下一轉彎處之50英尺範圍內時,導航應用程式提供口頭導引。如階段6001中所展示,使用者器件仍距下一轉彎處60英尺(如由6090所展示)。因此,導航應用程式並不提供口頭指引導引。
如階段6001中所展示,使用者起始語音啟動之服務(如由箭頭6015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啟動按鈕(諸如按鈕6020)來起始語音啟動之服務。在其他實施例中,當在器件音訊輸入處接收到之語音位準比某臨限值響亮(及/或自然語言詞語被器件辨識出)時,自動地啟動語音啟動之服務。階段6001中之使用者正查詢與導航無關之天氣狀況(如由6015展示)。
如階段6002中所展示,一些實施例顯示使用者與語音啟動之服務之間的口頭互動之文字記錄6040以促進更好通信。如階段6002中所展示,一些實施例(諸如所說明實施例)將文字記錄展示為單獨的顯示。其他實施例(未圖示)將文字記錄撰寫於當使用者開始搜尋請求時顯示於前景上的同一頁面(諸如,展示於階段6001中的顯示)上。
又如階段6002中所展示,導航橫幅6042被展示於螢幕上,以便促進沿著路線6035的導航。此導航橫幅6042比導航橫幅6090窄。在導航應用程式正在背景中執行且另一應用程式(在此實例中為語音啟動之服務)正在前景中執行時,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較窄導航橫幅來展示導航指引。導航橫幅6042展示器件已到達下一轉彎處之50英尺範圍內。一旦器件係在下一轉彎處之50英尺範圍內,導航應用程式就準備諸如「50英尺後左轉進入主街」的口頭語音導引宣告。然而,為了不 干擾與使用者之語音啟動之服務互動,導航應用程式將聲訊輸出(例如,呈音訊檔案或至音訊檔案之指標的形式)提供至語音啟動之服務以允許語音啟動之服務在適當時間進行導航導引宣告(例如,藉由輸出所接收的音訊檔案)。
如階段6002中所展示,語音啟動服務正接收並文字記錄口頭使用者輸入(使用者輸入被展示為片語6086以概念性地展示使用者仍正在提供輸入,或語音啟動之服務正等待以確保使用者完成了口頭請求)。語音啟動之服務正利用語音辨識來解譯使用者之請求。若在使用者正向語音啟動之服務說話時經由揚聲器播放導航導引,則導航導引輸出經由麥克風傳回,且使得語音啟動之服務難以辨識使用者實際講出之內容。此外,播放導航導引可能使使用者迷惑(例如,由於使用者正期待來自語音啟動之服務的回答)。
一旦語音啟動之服務接收到使用者輸入,語音啟動之服務便判定是否必須進行導航導引宣告。在此實例中,存在導航導引宣告。如階段6003中所展示,語音啟動服務向使用者告知(如由6080展示)存在要宣告的導航指引,且繼續以進行宣告(例如,藉由輸出自導航應用程式接收的音訊檔案)。如階段6004中所展示,語音啟動之服務提供對使用者請求之回應(如由箭頭6085展示)。將導航輸出整合至語音啟動之服務的輸出中向使用者提供一致體驗。在一些實施例中,語音啟動之服務及導航使用相同語音合成器來為使用者產生一致的音訊介面。
圖61概念性地說明在應用程式之一些實施例中由語音啟動之服務用以併入有導航輸出的程序6100。如圖所示,程序自導航應用程式接收(在6105處)音訊資訊以用於導航指引宣告。舉例而言,如上文參看圖60所描述,在階段6002中,器件到達路線上的導航應用程式必須將口頭警示提供給使用者的點。
程序6100接著判定(在6110處)使用者是否當前正將口頭輸入提供至語音啟動之服務(例如,如在圖60之階段6001及6002中所展示)。若是,則程序繼續至下文描述之6125。否則,程序判定(在6115處)語音啟動之服務是否當前正將聲訊回應提供至使用者(例如,如在圖60之階段6004中所展示)。若否,則程序繼續至下文描述之6130。否則,程序判定(在6120處)聲訊回應是否在可被中斷之點處(例如,在句子之間)。若否,則程序繼續至下文描述之6125。
否則,程序輸出自導航應用程式接收之音訊資訊以用於導航指引。程序接著結束。在一些實施例中,自導航應用程式接收之資訊係呈可在器件音訊系統上播放之音訊檔案的形式。在其他實施例中,自導航應用程式接收之資訊係呈文字之形式,該文字由語音合成器轉換成語音。
當聲訊導航資訊不可被立即播放時,程序儲存(在6125處)自導航應用程式接收的音訊資訊(例如,於記憶體或儲存器中)。程序接著繼續回至上文描述之6110。在一些實施例中,程序在預定延遲之後執行操作6110至6120。在其他實施例中,程序自動地檢查(例如,在接收到使用者輸入之後,在對使用者之回應完成之後,在對使用者之回應到達可被中斷的點之後等)來自導航應用程式之任何宣告以進行播放。
儘管藉由參考由語音啟動之服務自導航應用程式接收的宣告描述了程序6100,但一些實施例利用類似程序將來自其他應用程式的聲訊宣告(例如,當必須進行針對傳入之文字訊息的宣告時)併入至語音啟動之服務的輸出以為使用者產生更好的總體體驗。
V. 電子系統
上述特徵及應用程式中之許多者係實施為經指定為記錄於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亦被稱為電腦可讀媒體)上之指令集的軟體程序。當 此等指令由一或多個計算或處理單元(例如,一或多個處理器、處理器之核心或其他處理單元)執行時,該等指令使該(該等)處理單元執行該等指令中所指示之動作。電腦可讀媒體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CD-ROM、隨身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晶片、硬碟機、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等。電腦可讀媒體不包括以無線方式或經由有線連接傳遞之載波及電子信號。
在本說明書中,術語「軟體」意在包括可讀取至記憶體中以供處理器處理之駐留於唯讀記憶體中之韌體或儲存於磁性儲存器中的應用程式。又,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軟體發明可實施為一較大程式之子部分,同時仍為相異軟體發明。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軟體發明亦可實施為單獨程式。最後,一起實施此處所描述之軟體發明之單獨程式之任何組合在本發明之範疇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軟體程式在經安裝以在一或多個電子系統上操作時定義執行且實行軟體程式之操作的一或多個特定機器實施。
A. 行動器件
一些實施例之地圖繪製及導航應用程式在諸如智慧型手機(例如,iPhone®)及平板電腦(例如,iPad®)之行動器件上操作。圖62為此類行動計算器件之架構6200之一實例。行動計算器件之實例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等。如所展示,行動計算器件6200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單元6205、一記憶體介面6210及一周邊器件介面6215。
周邊器件介面6215係耦接至各種感測器及子系統,包括攝影機子系統6220、無線通信子系統6225、音訊子系統6230、I/O子系統6235等。周邊器件介面6215允許實現處理單元6205與各種周邊器件之間的通信。舉例而言,定向感測器6245(例如,迴轉儀)及加速度感測 器6250(例如,加速度計)係耦接至周邊器件介面6215以促進定向及加速度功能。
攝影機子系統6220係耦接至一或多個光學感測器6240(例如,電荷耦合器件(CCD)光學感測器、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光學感測器等)。與光學感測器6240耦接之攝影機子系統6220促進攝影機功能,諸如影像及/或視訊資料捕獲。無線通信子系統6225用來促進通信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線通信子系統6225包括射頻接收器及傳輸器,及光學接收器及傳輸器(圖62中未圖示)。一些實施例之此等接收器及傳輸器經實施以在諸如GSM網路、Wi-Fi網路、藍芽網路等之一或多個通信網路上操作。音訊子系統6230係耦接至一揚聲器以輸出音訊(例如,輸出語音導航指令)。另外,音訊子系統6230係耦接至一麥克風以促進語音啟用之功能,諸如語音辨識(例如,用於搜尋)、數位記錄等。
I/O子系統6235涉及在輸入/輸出周邊器件(諸如顯示器、觸控螢幕等)與處理單元6205之資料匯流排之間經由周邊器件介面6215的傳送。I/O子系統6235包括觸控螢幕控制器6255及其他輸入控制項6260以促進輸入/輸出周邊器件與處理單元6205之資料匯流排之間的傳送。如所展示,觸控螢幕控制器6255係耦接至觸控螢幕6265。觸控螢幕控制器6255使用多個觸敏技術中之任一者來偵測觸控螢幕6265上之接觸及移動。其他輸入控制器6260係耦接至其他輸入/控制器件,諸如一或多個按鈕。一些實施例包括可偵測接近觸碰互動而非觸碰互動或除觸碰互動外亦偵測接近觸碰互動之接近觸碰敏感螢幕及對應控制器。
記憶體介面6210係耦接至記憶體6270。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6270包括揮發性記憶體(例如,高速隨機存取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例如,快閃記憶體)、揮發性記憶體與非揮發性記憶體之一組 合,及/或任何其他類型記憶體。如圖62中所說明,記憶體6270儲存作業系統(OS)6272。OS 6272包括用於處置基本系統服務及用於執行硬體相依任務之指令。
記憶體6270亦包括:用以促進與一或多個額外器件之通信之通信指令6274;用以促進圖形使用者介面處理之圖形使用者介面指令6276;用以促進影像相關處理及功能之影像處理指令6278;用以促進輸入相關(例如,觸碰輸入)程序及功能之輸入處理指令6280;用以促進音訊相關程序及功能之音訊處理指令6282;及用以促進攝影機相關程序及功能之攝影機指令6284。上文所描述之指令僅為例示性的,且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6270包括額外及/或其他指令。舉例而言,用於智慧型手機之記憶體可包括用以促進電話相關程序及功能之電話指令。另外,記憶體可包括用於地圖繪製及導航應用程式以及其他應用程式之指令。以上經識別指令不必實施為單獨軟體程式或模組。行動計算器件之各種功能可實施於硬體中及/或軟體中(包括一或多個信號處理及/或特殊應用積體電路中)。
雖然將圖62中所說明之組件展示為單獨組件,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組件可整合至一或多個積體電路中。另外,兩個或兩個以上組件可由一或多個通信匯流排或信號線耦接在一起。又,雖然已將該等功能中之許多者描述為由一個組件執行,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關於圖62所描述之該等功能可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積體電路。
B. 電腦系統
圖63概念性地說明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實施於之電子系統6300之另一實例。電子系統6300可為電腦(例如,桌上型電腦、個人電腦、平板電腦等)、電話、PDA或任何其他種類之電子或計算器件。此電子系統包括各種類型電腦可讀媒體及用於各種其他類型電腦可讀 媒體之介面。電子系統6300包括匯流排6305、(多個)處理單元6310、圖形處理單元(GPU)6315、系統記憶體6320、網路6325、唯讀記憶體6330、永久儲存器件6335、輸入器件6340及輸出器件6345。
匯流排6305共同表示以通信方式連接電子系統6300之眾多內部器件之所有系統、周邊及晶片組匯流排。舉例而言,匯流排6305以通信方式將該(該等)處理單元6310與唯讀記憶體6330、GPU 6315、系統記憶體6320及永久儲存器件6335連接。
自此等各種記憶體單元,該(該等)處理單元6310擷取用以執行之指令及用以處理之資料以便執行本發明之程序。在不同實施例中,該(該等)處理單元可為單一處理器或多核心處理器。一些指令被傳遞至GPU 6315且由GPU 6315執行。GPU 6315可卸載各種計算或補充由該(該等)處理單元6310提供之影像處理。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CoreImage之核心遮蔽語言來提供此功能性。
唯讀記憶體(ROM)6330儲存該(該等)處理單元6310及電子系統之其他模組所需之靜態資料及指令。另一方面,永久儲存器件6335係讀取及寫入記憶體器件。此器件係即使在電子系統6300關閉時仍儲存指令及資料之非揮發性記憶體單元。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使用大容量儲存器件(諸如,磁性或光學碟片及其對應碟機、整合式快閃記憶體)作為永久儲存器件6335。
其他實施例使用抽取式儲存器件(諸如軟磁碟、快閃記憶體器件等及其對應磁碟機)作為永久儲存器件。類似於永久儲存器件6335,系統記憶體6320係讀取及寫入記憶體器件。然而,不同於儲存器件6335,系統記憶體6320係揮發性讀取及寫入記憶體,諸如隨機存取記憶體。系統記憶體6320儲存處理器在執行階段需要之指令及資料中之一些。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程序係儲存於系統記憶體6320、永久儲存器件6335及/或唯讀記憶體6330中。舉例而言,各種記憶體單 元包括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處理多媒體剪輯的指令。自此等各種記憶體單元,該(該等)處理單元6310擷取用以執行之指令及用以處理之資料以便執行一些實施例之程序。
匯流排6305亦連接至輸入器件6340及輸出器件6345。該等輸入器件6340使使用者能夠傳達資訊至電子系統及選擇給電子系統之命令。該等輸入器件6340包括文數字鍵盤及指標器件(亦被稱作「游標控制器件」)、攝影機(例如,網路攝影機)、用於接收語音命令之麥克風或類似器件等。該等輸出器件6345顯示由電子系統產生之影像或以其他方式輸出資料。該等輸出器件6345包括印表機及顯示器件(諸如陰極射線管(CRT)或液晶顯示器(LCD)),以及揚聲器或類似音訊輸出器件。一些實施例包括充當輸入器件及輸出器件兩者之器件,諸如觸控螢幕。
最後,如圖63中所展示,匯流排6305亦經由一網路配接器(未圖示)將電子系統6300耦接至網路6325。以此方式,電腦可為電腦之網路(諸如區域網路(「LAN」)、廣域網路(「WAN」)或企業內部網路)或網路之網路(諸如網際網路)之一部分。可結合本發明使用電子系統6300之任何或全部組件。
一些實施例包括電子組件,諸如微處理器、將電腦程式指令儲存於機器可讀或電腦可讀媒體中之儲存器及記憶體(被替代地稱為電腦可讀儲存媒體、機器可讀媒體或機器可讀儲存媒體)。此等電腦可讀媒體之一些實例包括RAM、ROM、唯讀光碟(CD-ROM)、可記錄光碟(CD-R)、可重寫光碟(CD-RW)、唯讀數位影音光碟(例如,DVD-ROM、雙層DVD-ROM)、多種可記錄/可重寫DVD(例如,DVD-RAM、DVD-RW、DVD+RW等)、快閃記憶體(例如,SD卡、迷你SD卡、微型SD卡等)、磁性及/或固態硬碟機、唯讀且可記錄Blu-Ray®光碟、超高密度光碟、任何其他光學或磁性媒體,及軟磁碟。電腦可讀 媒體可儲存可由至少一處理單元執行且包括用於執行各種操作之指令集的電腦程式。電腦程式或電腦程式碼之實例包括機器碼(諸如編譯器所產生之機器碼),及包括由電腦、電子組件或微處理器使用解譯器執行之較高層級程式碼之檔案。
雖然以上論述主要參考執行軟體之微處理器或多核心處理器,但一些實施例係藉由一或多個積體電路(諸如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或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積體電路執行儲存於電路本身上之指令。另外,一些實施例執行儲存於可程式化邏輯器件(PLD)、ROM或RAM器件中之軟體。
如本說明書及本申請案之任何請求項中所使用,術語「電腦」、「伺服器」、「處理器」及「記憶體」全部指代電子器件或其他技術器件。此等術語排除人員或人員之群組。對於本說明書之目的,術語顯示意謂顯示於電子器件上。如本說明書及本申請案之任何請求項中所使用,術語「電腦可讀媒體」、「多個電腦可讀媒體」及「機器可讀媒體」完全限制於以電腦可讀之形式儲存資訊之有形實體物件。此等術語排除任何無線信號、有線下載信號及任何其他暫時信號。
VI. 地圖服務環境
各種實施例可在一地圖服務作業環境中操作。圖64根據一些實施例說明一地圖服務作業環境。地圖服務6430(亦被稱為地圖繪製服務)可為經由各種通信方法及協定而與地圖服務6430通信之一或多個用戶端器件6402a至6402c提供地圖服務。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服務6430提供地圖資訊及其他地圖相關資料,諸如二維地圖影像資料(例如,利用衛星成像的道路之鳥瞰圖)、三維地圖影像資料(例如,具有諸如建築物之三維特徵之可遍歷地圖)、路線及指引計算(例如,渡口路線計算或針對行人之在兩個點之間的指引)、即時導航資料(例如,二維或三維之轉向提示視覺導航資料)、定位資料(例如,用戶端器件 當前所在之處)及其他地理資料(例如,無線網路涵蓋範圍、天氣、交通資訊或附近興趣點)。在各種實施例中,地圖服務資料可包括用於不同國家或地區之區域化標籤。區域化標籤可用以在用戶端器件上以不同語言呈現地圖標籤(例如,街道名稱、城市名稱、興趣點)。用戶端器件6402a至6402c可藉由獲得地圖服務資料來利用此等地圖服務。用戶端器件6402a至6402c可實施用以處理地圖服務資料之各種技術。用戶端器件6402a至6402c可接著將地圖服務提供至各種實體,包括(但不限於)使用者、內部軟體或硬體模組及/或在用戶端器件6402a至6402c外之其他系統或器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服務係由分散式計算系統中之一或多個節點實施。每一節點可被指派地圖服務之一或多個服務或組件。一些節點可被指派地圖服務之相同地圖服務或組件。在一些實施例中,負載平衡節點將存取或請求分散至地圖服務內之其他節點。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服務係實施為單一系統,諸如單一伺服器。伺服器內之不同模組或硬體器件可實施由地圖服務提供之各種服務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服務藉由產生各種格式之地圖服務資料來提供地圖服務。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格式的地圖服務資料為地圖影像資料。地圖影像資料將影像資料提供至一用戶端器件,使得該用戶端器件可處理影像資料(例如,將影像資料顯現及/或顯示為二維或三維地圖)。地圖影像資料(二維抑或三維的)可指定一或多個地圖底圖。地圖底圖可為較大地圖影像之一部分。將一地圖之地圖底圖組裝在一起產生原始地圖。底圖可根據地圖影像資料、路線選擇或導航資料或任何其他地圖服務資料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底圖係基於點陣之地圖底圖,其中底圖大小可為大於及小於通常所使用之256像素乘以256像素底圖之任何大小。基於點陣之地圖底圖可編碼為許多標準數位影像表示,該等表示包括(但不限於)點陣圖(.bmp)、圖形交 換格式(.gif)、聯合照相專家群(.jpg、.jpeg等)、攜帶型網路圖形(.png)或帶標影像檔案格式(.tift)。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底圖係基於向量之地圖底圖,使用向量圖形(包括(但不限於)可縮放向量圖形(.svg)或繪圖檔案(.drw))進行編碼。一些實施例亦包括具有向量及點陣資料之組合之底圖。與地圖底圖有關之後設資料或其他資訊亦可包括於地圖底圖內或與地圖底圖包括在一起,從而將更多地圖服務資料提供至用戶端器件。在各種實施例中,利用各種標準及/或協定對地圖底圖進行編碼以供傳輸,該等各種標準及/或協定中之一些描述於下文之實例中。
在各種實施例中,地圖底圖可視縮放層級而由具不同解析度之影像資料建構。舉例而言,對於低縮放層級(例如,世界或全球視圖),地圖或影像資料之解析度不必與高縮放層級(例如,城市或街道層級)下之解析度一樣高。舉例而言,當在全球視圖中時,可能不必顯現街道層級人為構造(artifact),因為此等物件將太小而可在許多情況下忽略。
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服務在編碼底圖以供傳輸之前執行用以分析地圖底圖之各種技術。此分析可最佳化用於用戶端器件及地圖服務兩者之地圖服務效能。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基於向量之圖形技術分析地圖底圖之複雜性,且利用複雜及不複雜之層來建構地圖底圖。亦可針對可顯現為影像紋理之一般影像資料或圖案來分析地圖底圖,且藉由依靠影像遮罩來建構地圖底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底圖中之基於點陣之影像資料含有某些遮罩值,該等值與一或多個紋理相關聯。一些實施例亦針對可與含有樣式識別符之某些地圖樣式相關聯之經指定特徵而分析地圖底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他地圖服務產生與地圖底圖分離的依賴各種資料格式之地圖服務資料。舉例而言,提供定位資料之地圖服務可 利用符合定位服務協定之資料格式,該等定位服務協定諸如(但不限於)無線電資源定位服務協定(RRLP)、用於分碼多重存取(CDMA)之TIA 801、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位置協定或LTE定位協定(LPP)。實施例亦可自用戶端器件接收或請求資料,其識別器件能力或屬性(例如,硬體規格或作業系統版本)或通信能力(例如,如根據無線信號強度或有線或無線網路類型判定之器件通信頻寬)。
地圖服務可自內部或外部來源獲得地圖服務資料。舉例而言,地圖影像資料中所使用之衛星影像可自外部服務或內部系統、儲存器件或節點獲得。其他實例可包括(但不限於)GPS輔助伺服器、無線網路涵蓋範圍資料庫、商業或個人目錄、天氣資料、政府資訊(例如,建設工程更新或道路名稱變化)或交通報告。地圖服務之一些實施例可更新地圖服務資料(例如,無線網路涵蓋範圍)以用於分析來自用戶端器件之未來請求。
地圖服務之各種實施例可對用戶端器件對地圖服務的請求作出回應。此等請求可係針對特定地圖或地圖之部分。一些實施例將對地圖之請求格式化為對某些地圖底圖的請求。在一些實施例中,請求亦向地圖服務供應開始方位(或當前方位)及目的地方位以用於路線計算。用戶端器件亦可請求地圖服務顯現資訊,諸如地圖紋理或樣式表。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請求亦係實施轉向提示導航之一系列請求中的一者。對其他地理資料之請求可包括(但不限於)對當前方位、無線網路涵蓋範圍、天氣、交通資訊或附近興趣點的請求。
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服務分析用戶端器件請求以最佳化器件或地圖服務操作。舉例而言,地圖服務可辨識出用戶端器件之方位在通信不良(例如,弱無線信號)之一區域中,且在發生通信損失之情況下發送更多地圖服務資料以供應用戶端器件或發送指令以利用不同用戶端硬體(例如,定向感測器)或軟體(例如,利用無線定位服務或Wi- Fi定位而非基於GPS之服務)。在另一實例中,地圖服務可分析用戶端器件對基於向量之地圖影像資料之請求,且根據影像之複雜性判定基於點陣之地圖資料更好地最佳化地圖影像資料。其他地圖服務之實施例可對用戶端器件請求執行類似分析,且因而,以上實例不欲為限制性的。
用戶端器件之各種實施例(例如,用戶端器件6402a至6402c)係實施於不同攜帶型多功能器件類型上。用戶端器件6402a至6402c經由各種通信方法及協定來利用地圖服務6430。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戶端器件6402a至6402c自地圖服務6430獲得地圖服務資料。用戶端器件6402a至6402c請求或接收地圖服務資料。用戶端器件6402a至6402c接著處理地圖服務資料(例如,顯現及/或顯示該資料)且可將該資料發送至器件上之另一軟體或硬體模組或發送至一外部器件或系統。
根據一些實施例,用戶端器件實施用以顯現及/或顯示地圖之技術。可以各種格式(諸如上文所描述之地圖底圖)請求或接收此等地圖。一用戶端器件可在二維或三維視圖中顯現一地圖。一用戶端器件之一些實施例顯示一經顯現地圖,且允許提供輸入之使用者、系統或器件操縱地圖中之虛擬攝影機,從而根據虛擬攝影機之位置、定向及視場來改變該地圖顯示。實施各種形式及輸入器件以操縱虛擬攝影機。在一些實施例中,經由某些單一或組合示意動作(例如,觸碰並保持或撥動)之觸碰輸入操縱虛擬攝影機。其他實施例允許操縱器件之實體方位來操縱虛擬攝影機。舉例而言,可將一用戶端器件自其當前位置向上傾斜以操縱虛擬攝影機向上旋轉。在另一實例中,可將一用戶端器件自其當前位置向前傾斜以使虛擬攝影機向前移動。可實施至用戶端器件之其他輸入器件,包括(但不限於)聽覺輸入(例如,說出的話)、實體鍵盤、滑鼠及/或搖桿。
一些實施例提供對虛擬攝影機操縱之各種視覺回饋,諸如在自 二維地圖視圖轉變至三維地圖視圖時顯示可能的虛擬攝影機操縱之動畫。一些實施例亦允許進行輸入以選擇一地圖特徵或物件(例如,一建築物)且醒目提示該物件,從而產生維持虛擬攝影機的三維空間感的模糊效應。
一些實施例中,一用戶端器件實施一導航系統(例如,轉向提示導航)。導航系統提供可向使用者顯示之指引或路線資訊。用戶端器件之一些實施例向地圖服務請求指引或一路線計算。用戶端器件可自地圖服務接收地圖影像資料及路線資料。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用戶端器件實施一轉向提示導航系統,其基於自地圖服務及/或其他定位系統(諸如全球定位衛星(GPS))接收之方位資訊及路線資訊而提供即時路線及指引資訊。用戶端器件可顯示反映用戶端器件之當前方位之地圖影像資料且即時地更新該地圖影像資料。一導航系統可提供聽覺或視覺指引以沿某一路線行進。
根據一些實施例,虛擬攝影機經實施以操縱導航地圖資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戶端器件允許器件調整虛擬攝影機顯示定向以偏向路線目的地。一些實施例亦允許虛擬攝影機藉由模擬虛擬攝影機之慣性運動來通過轉彎處。
用戶端器件實施各種技術來利用來自地圖服務之地圖服務資料。一些實施例實施用以最佳化二維及三維地圖影像資料之顯現的一些技術。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戶端器件於本端儲存顯現資訊。舉例而言,用戶端儲存含有樣式識別符之影像資料的樣式表,其提供顯現指引。在另一實例中,可儲存一般影像紋理以減少自地圖服務傳送之地圖影像資料之量。在不同實施例中,用戶端器件實施用以顯現二維及三維地圖影像資料之各種模型化技術,該等技術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根據二維建築物佔據面積資料產生三維建築物;模型化二維及三維地圖物件以判定用戶端器件通信環境;產生用以判定是否可自某 一虛擬攝影機位置看到地圖標籤之模型;及產生用以使地圖影像資料之間的轉變平滑之模型。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戶端器件亦用某些技術對地圖服務資料進行排序或排定優先次序。舉例而言,用戶端器件偵測虛擬攝影機之運動或速率,若其超過某些臨限值,則針對某些區域載入並顯現細節較少的影像資料。其他實例包括:顯現基於向量之曲線以作為一系列點;預先載入與地圖服務通信不良之區域之地圖影像資料;基於顯示縮放層級來調適紋理;或根據複雜性顯現地圖影像資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戶端器件利用與地圖底圖分離的各種資料格式進行通信。舉例而言,一些用戶端器件實施有輔助之全球定位衛星(A-GPS)且與利用符合定位服務協定之資料格式之定位服務通信,該等定位服務協定諸如(但不限於)無線電資源定位服務協定(RRLP)、用於分碼多重存取(CDMA)之TIA 801、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位置協定或LTE定位協定(LPP)。用戶端器件亦可直接接收GPS信號。實施例亦可發送資料(在地圖服務請求或不請求的情況下),其識別用戶端器件之能力或屬性(例如,硬體規格或作業系統版本)或通信能力(例如,如根據無線信號強度或有線或無線網路類型判定之器件通信頻寬)。
圖64說明用於地圖服務6430及用戶端器件6402a至6402c之作業環境6400的一個可能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器件6402a、6402b及6402c經由一或多個有線或無線網路6410進行通信。舉例而言,無線網路6410(諸如蜂巢式網路)可藉由使用閘道器6414而與廣域網路(WAN)6420(諸如網際網路)通信。在一些實施例中,閘道器6414提供一封包導向式行動資料服務(諸如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或允許無線網路將資料傳輸至其他網路(諸如廣域網路6420)之其他行動資料服務。同樣地,存取器件6412(例如,IEEE 802.11g無線存取器件)提供對WAN 6420之通信存取。器件6402a及6402b可為能夠與地圖 服務通信之任何攜帶型電子或計算器件。器件6402c可為能夠與地圖服務通信之任何非攜帶型電子或計算器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語音及資料通信均可經由無線網路6410及存取器件6412建立。舉例而言,器件6402a可經由無線網路6410、閘道器6414及WAN 6420(例如,使用傳輸控制協定/網際網路協定(TCP/IP)或使用者資料報協定(UDP))來撥打及接聽電話(例如,使用網際網路語音通信協定(VoIP)協定),接收並發送電子郵件訊息(例如,使用簡易郵件傳送協定(SMTP)或郵局通訊協定3(POP3)),且擷取電子文件及/或串流(諸如網頁、相片及視訊)。同樣地,在一些實施中,器件6402b及6402c可經由存取器件6412及WAN 6420來撥打及接聽電話,發送並接收電子郵件訊息,且擷取電子文件。在各種實施例中,所說明用戶端器件中之任一者可使用根據一或多個安全協定(諸如安全通訊端層(SSL)協定或傳輸層安全性(TLS)協定)建立之持續性連接來與地圖服務6430及/或其他服務6450通信。
器件6402a及6402b亦可藉由其他手段來建立通信。舉例而言,無線器件6402a可經由無線網路6410來與其他無線器件(例如,其他器件6402b、行動電話等)通信。同樣地,器件6402a及6402b可藉由使用一或多個通信子系統(諸如來自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Inc.(Kirkland,Washington)的Bluetooth®通信)來建立同級間通信6440(例如,個人區域網路)。器件6402c亦可建立與器件6402a或6402b之同級間通信(未圖示)。亦可實施其他通信協定及拓撲。器件6402a及6402b亦可自GPS衛星6460接收全球定位衛星(GPS)信號。
器件6402a、6402b及6402c可經由一或多個有線及/或無線網路6410或6412而與地圖服務6430通信。舉例而言,地圖服務6430可將地圖服務資料提供至顯現器件6402a、6402b及6402c。地圖服務6430亦可與其他服務6450通信以獲得資料來實施地圖服務。地圖服務6430及 其他服務6450亦可自GPS衛星6460接收GPS信號。
在各種實施例中,地圖服務6430及/或其他服務6450經組態以處理來自用戶端器件中之任一者之搜尋請求。搜尋請求可包括(但不限於)對商業、地址、住宅方位、興趣點或其某一組合之查詢。地圖服務6430及/或其他服務6450可經組態以傳回與多種參數有關之結果,該等參數包括(但不限於)鍵入至地址列或其他文字鍵入欄位中之方位(包括縮寫及/或其他速記記法)、當前地圖視圖(例如,使用者可在停留在一個方位中時在多功能器件上檢視另一方位)、使用者之當前方位(例如,在當前地圖視圖不包括搜尋結果之情況下)及當前路線(若存在)。在各種實施例中,此等參數可影響基於不同優先權加權的搜尋結果之組成(及/或搜尋結果之排序)。在各種實施例中,被傳回之搜尋結果可為基於特定準則而選擇之結果之子集,該等特定準則包括(但不限於)搜尋結果(例如,一特定興趣點)已被請求之次數、與搜尋結果相關聯之品質之度量(例如,最高的使用者或編輯評論評等)及/或針對搜尋結果之評論之數量(例如,搜尋結果已被評論或評等之次數)。
在各種實施例中,地圖服務6430及/或其他服務6450經組態以提供顯示於用戶端器件上(諸如在地圖繪製應用程式內)之自動完成搜尋結果。舉例而言,自動完成搜尋結果可在使用者於多功能器件上鍵入一或多個搜尋關鍵字時填入畫面之一部分。在一些情況下,此特徵可節約使用者時間,因為在使用者鍵入完整搜尋查詢之前就可顯示所要的搜尋結果。在各種實施例中,自動完成搜尋結果可為由用戶在用戶端器件上發現之搜尋結果(例如,書籤或聯絡人)、由地圖服務6430及/或其他服務6450在別處(例如,自網際網路)發現之搜尋結果及/或該等搜尋結果之某一組合。如在命令之情況下,搜尋查詢中之任一者可由使用者經由語音或經由鍵入而輸入。多功能器件可經組態以在本文中所描述之地圖顯示中之任一者內用圖形顯示搜尋結果。舉例而言,圖 釘或其他圖形指示符可將搜尋結果之方位指定為興趣點。在各種實施例中,回應於使用者對此等興趣點中之一者之選擇(例如,觸碰選擇,諸如觸按),多功能器件經組態以顯示關於所選擇興趣點之額外資訊,包括(但不限於)評等、評論或評論片段、營業時間、商店狀態(例如,開門營業、永久關閉等)及/或興趣點之店面之影像。在各種實施例中,此資訊中之任一者可顯示於回應於使用者選擇興趣點而顯示的圖形資訊卡上。
在各種實施例中,地圖服務6430及/或其他服務6450提供用以自用戶端器件6402a至6402c接收回饋之一或多個回饋機構。舉例而言,用戶端器件可將對搜尋結果之回饋提供至地圖服務6430及/或其他服務6450(例如,指定評等、評論、臨時或永久停業、錯誤等之回饋);此回饋可用以更新關於興趣點之資訊以便在未來提供更準確或更新近之搜尋結果。在一些實施例中,地圖服務6430及/或其他服務6450可將測試資訊提供至用戶端器件(例如,A/B測試)以判定哪些搜尋結果係最佳的。舉例而言,用戶端器件可以隨機間隔接收兩個搜尋結果並向使用者呈現該兩個搜尋結果,且允許使用者指示最佳結果。用戶端器件可將最佳結果報告至地圖服務6430及/或其他服務6450以基於所選擇的測試技術(諸如A/B測試技術,其中將基線對照樣本與多種單變數測試樣本進行比較以便改良結果)來改良未來搜尋結果。
雖然已參考眾多特定細節描述本發明,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之情況下,可以其他特定形式來體現本發明。舉例而言,諸圖中之許多者說明各種觸碰示意動作(例如,觸按、觸按兩下、撥動示意動作、按住不放示意動作等)。然而,可經由不同觸碰示意動作(例如,撥動而非觸按等)或藉由非觸碰輸入(例如,使用游標控制器、鍵盤、觸控板/軌跡墊、接近觸碰敏感螢幕等)來執行所說明操作中之許多者。另外,若干圖概念性地說明 了程序。可不以所展示及描述之精確次序來執行此等程序之特定操作。可不按一個連續操作系列來執行特定操作,且在不同實施例中,可執行不同特定操作。此外,程序可使用若干子程序來實施,或實施為較大巨集程序之部分。
雖然已參考眾多特定細節描述了本發明,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本發明可以其他特定形式來體現而不偏離本發明之精神。此外,許多圖概念性地說明程序。此等程序之特定操作可不以所展示並描述之精確次序來執行。特定操作可不按一個連續的操作系列來執行,且可在不同實施例中執行不同特定操作。此外,可使用若干子程序或作為較大巨集程序的部分來實施程序。因此,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本發明並不受前述說明性細節之限制,而是由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來界定。
4400‧‧‧程序

Claims (20)

  1. 一種包含一顯示幕之一電子器件,該電子器件包含:接收構件,其接收至一目的地之導航的一請求;識別構件,其基於該接收到之請求,識別自該電子器件之一當前方位(location)至該目的地的複數個路線(routes);呈現(presenting)構件,當該請求不是一口頭(verbal)請求且該電子器件在一解鎖(unlocked)模式中,對一使用者呈現該複數個路線以選擇該複數個路線之一者,並接收該等路線之一者的一選擇;自動選擇構件,當該請求是一口頭請求且該電子器件在一鎖定模式中,該自動選擇構件自該複數個路線中自動地選擇一單一路線;及提供導航指引構件,在該電子器件的該顯示幕上提供自該電子器件之該當前方位至該目的地經過所選擇路線的導航指引。
  2. 如請求項1之電子器件,當該電子器件在該鎖定模式中時,其進一步包含:顯示構件,在該顯示幕上顯示一地圖(map);識別該地圖上的該路線之構件;及提供轉向提示指引(turn-by-turn directions)構件,以只有聲訊(audible-only)形式以沿著自該電子器件之該當前方位至該目的地之該路線進行導航。
  3. 如請求項1之電子器件,其中至該目的地之導航的該請求包含以下各者中之一者:用以引導至一特定目的地之一請求,一搜尋請求,及開始導航的一請求。
  4. 如請求項1之電子器件,其中接收至該目的地之導航的該請求之 該接收構件包含:接收一搜尋請求構件;及至一單一搜尋結果的自動起始導航構件,其係基於該搜尋請求而自動起始導航。
  5. 如請求項1之電子器件,其中當該口頭請求之一聲音位準高於一預定臨限值時,接收該口頭請求。
  6. 如請求項1之電子器件,其中當在該電子器件上啟動一控制項時,接收該口頭請求。
  7. 如請求項1之電子器件,進一步包含判定構件,其判定該電子器件是否經鎖定,其中當該電子器件經判定為鎖定時,導航功能僅能經由口頭請求存取,直至該電子器件接收到一命令(command)以解鎖該電子器件,及當該電子器件經判定為解鎖時,導航功能可經由口頭請求及非口頭請求存取。
  8. 如請求項1之電子器件,其中,當該電子器件在解鎖模式時,該提供導航指引構件包含:以聲訊及視覺(visual)形式提供導航指引之構件。
  9. 如請求項1之電子器件,其中該提供導航指引構件包含:判定是否一選項(option)經設定以提供僅有聲訊導航構件,同時該電子器件於該鎖定模式中;及僅以聲訊形式提供導航指引構件,其係在當該選項已經設定且該電子器件係在該鎖定模式中。
  10. 一種在一電子器件上提供導航指引的語音啟動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接收用以導航至一目的地之一請求;找到自該電子器件之一當前方位至該目的地的複數個路線;當該請求係一口頭請求時: 僅呈現來自該複數個路線的一單一路線;及在該電子器件上提供導航指引;及當該請求並非一口頭請求時,呈現來自該複數個路線中的至少兩個路線。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電子器件包含一顯示幕,其中提供導航指引包含即使在該顯示幕經鎖定時亦以視覺形式提供導航指引,其中當該顯示幕經鎖定時,防止對安裝於該電子器件上之複數個應用程式的存取,直至接收到用以解鎖該顯示幕之一輸入為止。
  12.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電子器件包含一顯示幕,其中提供導航指引包含在該顯示幕經鎖定時僅以聲訊形式提供導航指引,其中當該顯示幕經鎖定時,防止對安裝於該電子器件上之複數個應用程式的存取,直至接收到用以解鎖該顯示幕之一輸入為止。
  13. 一種在一電子器件上提供導航指引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接收一口頭搜尋請求;提供聲訊資訊以呈現來自搜尋結果之一清單的一搜尋結果;接收與該所呈現之搜尋結果有關的一聲訊回應;當該聲訊回應指示選擇該所呈現之搜尋結果時,提供至該所呈現之搜尋結果的導航指引;及當該聲訊回應指示跳過該所呈現之搜尋結果時,提供聲訊資訊以呈現來自該清單的下一(next)搜尋結果。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重複(i)接收與該所呈現之搜尋結果有關的一聲訊回應及(ii)提供聲訊資訊以呈現該清單中的一下一搜尋結果,直至該回應指示選擇該搜尋結果為止;及 當該回應指示選擇該搜尋結果時,提供至該所呈現之搜尋結果的導航指引。
  15.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當接收到用以終止該搜尋請求之一請求時,停止提供用以呈現該下一搜尋結果的聲訊資訊。
  16.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重複(i)接收與該所呈現之搜尋結果有關的一聲訊回應及(ii)提供聲訊資訊以呈現該清單中的一下一搜尋結果,直至在該清單中不再存在要呈現的搜尋結果為止;及當在該清單中不再存在要呈現的搜尋結果時,提供一聲訊指示。
  17.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提供至該所呈現之搜尋結果的導航指引包含:顯示一地圖;識別至該所呈現之搜尋結果的一單一路線;及提供至該搜尋結果的轉向提示導航指引。
  18.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提供至該所呈現之搜尋結果的導航指引包含提供轉向提示聲訊指引。
  19. 一種儲存一可由至少一處理單元執行之程式的機器可讀媒體,該程式包含用於實施如請求項10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的指令集。
  20. 一種電子器件,其包含用於實施如請求項10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的構件。
TW102119819A 2012-06-05 2013-06-04 電子裝置、提供導航指引的語音啟動方法、提供導航指引的方法及機器可讀取媒體 TWI4878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55997P 2012-06-05 2012-06-05
US201261655995P 2012-06-05 2012-06-05
US201261656032P 2012-06-06 2012-06-06
US201261656080P 2012-06-06 2012-06-06
US201261656015P 2012-06-06 2012-06-06
US201261656043P 2012-06-06 2012-06-06
US201261657864P 2012-06-10 2012-06-10
US201261657880P 2012-06-10 2012-06-10
US201261699851P 2012-09-11 2012-09-11
US201261699842P 2012-09-11 2012-09-11
US201261699857P 2012-09-11 2012-09-11
US201261699855P 2012-09-11 2012-09-11
US201261699853P 2012-09-11 2012-09-11
US201261699841P 2012-09-11 2012-09-11
US13/632,127 US9230556B2 (en) 2012-06-05 2012-09-30 Voice instructions during navig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3028A TW201403028A (zh) 2014-01-16
TWI487881B true TWI487881B (zh) 2015-06-11

Family

ID=5034548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227A TWI515412B (zh) 2012-06-05 2013-06-04 電子裝置、提供導航指引的語音啟動方法、提供導航指引的方法及機器可讀取媒體
TW102119819A TWI487881B (zh) 2012-06-05 2013-06-04 電子裝置、提供導航指引的語音啟動方法、提供導航指引的方法及機器可讀取媒體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227A TWI515412B (zh) 2012-06-05 2013-06-04 電子裝置、提供導航指引的語音啟動方法、提供導航指引的方法及機器可讀取媒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HK (1) HK1253857A1 (zh)
TW (2) TWI5154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2335B (zh) * 2017-05-31 2020-01-11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一種資料物件展示方法及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4399A (zh) * 2014-10-31 2015-02-25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导航信息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7291785A (zh) 2016-04-12 2017-10-24 滴滴(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查找方法及装置
TWI736048B (zh) * 2019-12-05 2021-08-11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計算預測旅行時間的電子裝置和方法
TWI724686B (zh) * 2019-12-13 2021-04-11 國立成功大學 應用高精地圖之定位定向系統與定位定向方法
CN111397628B (zh) * 2020-04-03 2022-07-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导航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43192A1 (en) * 1997-03-24 1998-10-01 Scientific-Atlanta, Inc. In-vehicle screen blanking us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peed data
CN1382960A (zh) * 2001-04-25 2002-12-04 滕春霖 声控互动式可全球化导航系统及方法
CN1484205A (zh) * 2002-09-18 2004-03-24 王舜清 高智能实时交通管理的装置及方法
TW200424964A (en) * 2003-05-02 2004-11-16 Sin Etke Technology Co Ltd Easy vehicle navig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070032912A1 (en) * 2003-08-18 2007-02-08 Clemens Jung Vehicle system
TW200731173A (en) * 2006-02-14 2007-08-16 Mitac Int Corp Navig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oicing plan path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43192A1 (en) * 1997-03-24 1998-10-01 Scientific-Atlanta, Inc. In-vehicle screen blanking us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peed data
CN1382960A (zh) * 2001-04-25 2002-12-04 滕春霖 声控互动式可全球化导航系统及方法
CN1484205A (zh) * 2002-09-18 2004-03-24 王舜清 高智能实时交通管理的装置及方法
TW200424964A (en) * 2003-05-02 2004-11-16 Sin Etke Technology Co Ltd Easy vehicle navig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070032912A1 (en) * 2003-08-18 2007-02-08 Clemens Jung Vehicle system
TW200731173A (en) * 2006-02-14 2007-08-16 Mitac Int Corp Navig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oicing plan pat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2335B (zh) * 2017-05-31 2020-01-11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一種資料物件展示方法及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2913A (zh) 2015-06-16
TW201403028A (zh) 2014-01-16
HK1253857A1 (zh) 2019-07-05
TWI515412B (zh) 2016-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0820B2 (en) Voice instructions during navigation
US10508926B2 (en) Providing navigation instructions while device is in locked mode
US9997069B2 (en) Context-aware voice guidance
TWI487881B (zh) 電子裝置、提供導航指引的語音啟動方法、提供導航指引的方法及機器可讀取媒體
CN104321622A (zh) 情景感知语音引导
TW201411097A (zh) 整合式地圖繪製及導航應用程式
TW201407559A (zh) 路線顯示及檢閱
EP3957956A1 (en) Context-aware voice gui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