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7343B - 無線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7343B
TWI487343B TW101137915A TW101137915A TWI487343B TW I487343 B TWI487343 B TW I487343B TW 101137915 A TW101137915 A TW 101137915A TW 101137915 A TW101137915 A TW 101137915A TW I487343 B TWI487343 B TW I4873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module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7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0657A (zh
Inventor
Siavash Ekbatani
Mehrabani Alireza Tarighat
Ahmadreza Rofougaran
Original Assignee
Broadco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435,13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830886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adcom Corp filed Critical Broadco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0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0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7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73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12Channel estimation of impulse respon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裝置
本公開涉及無線通訊,並且更具體地,涉及能夠根據通道情況控制信號極化的無線通訊裝置。
無線通訊裝置(提供一個實例,如蜂巢式電話)在個人和商業環境中變得越來越普遍。無線通訊裝置可使用戶獲取各種資訊,並且能在較遠的距離與其他此類裝置進行通訊。例如,用戶可通過裝置上的網際網路流覽器存取網際網路、從數位市場下載小型應用程式(例如,“apps”)、收發郵件、或使用在網際網路協定上聲音(VoIP)打電話。因此,無線通訊裝置為用戶提供重要的移動性,同時允許他們保持“連接”至通訊通道和資訊。
無線通訊裝置與一個或多個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或無線接入點進行通訊,以收發資料。典型地,第一無線通訊裝置生成並發送使用編碼資訊調製的射頻信號。該射頻信號被發送入無線環境並由第二無線通訊裝置接收。該第二無線通訊裝置解調並解碼接收的信號,以獲取資訊。該第二無線通訊裝置可以相似的方式進行回應。該無線通訊裝置可使用任何公知的調製方案相互通訊或與接入點進行通訊,包括簡單的調幅(AM)、簡單的調頻(FM)、正交調幅(QAM)、相移鍵控(PSK)、正交相鍵控(QPSK)、和/或正交頻分多工技術(OFDM)、以及現在公知和將公知的任何其他通訊方案。
在無線通訊裝置通訊期間,從第一無線通訊裝置發送至第二無線通訊裝置的信號將帶有一些原始極性而發送。 然而,在通過通訊通道發送期間,該信號可能在一個或多個表面反射,並且每個反射將改變信號的極性。因而,第二無線通訊裝置通常未接收具有與該信號被發送的極性相同極性的信號。此外,通訊通道對不同的極性具有不同的通道回應。
(1)一種無線通訊裝置,用於在無線通訊環境下使用,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包括: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生成用於傳輸的資料子訊框,其中,所述資料子訊框包括通道估計欄位,所述通道估計欄位包括第一極性部分和第二極性部分,並且其中,所述第一極性部分被指定用於第一極性下的傳輸,並且所述第二極性部分被指定用於與所述第一極性正交的第二極性下的傳輸。
(2)根據(1)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還包括:天線陣列,被配置為將所述資料子訊框以所指定的極性發送至無線通訊環境。
(3)根據(1)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使得所述資料子訊框的剩餘部分被指定用於根據從第二無線通訊裝置接收的資訊使用所述第一極性或所述第二極性中的一個進行的傳輸。
(4)根據(1)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設定所述第一極性部分的大小與所述第二極性部分的大小不同。
(5)根據(4)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根據從第二無線通訊裝置接收的資訊 來設定所述第一極性部分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極性部分的大小。
(6)根據(4)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使得所述資料子訊框的剩餘部分被指定用於使用所述第一極性或所述第二極性中的一個進行的傳輸,並且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根據所述資料子訊框的所述剩餘部分被指定用於使用所述第一極性還是所述第二極性進行的傳輸來設定所述第一極性部分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極性部分的大小。
(7)一種無線通訊裝置,與外部裝置進行無線通訊,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包括:天線模組,被配置為從所述外部裝置接收資料子訊框,所述資料子訊框具有包括第一極性部分和第二極性部分的通道估計欄位,所述第一極性部分以第一極性被接收並且所述第二極性部分以第二極性被接收;以及測量模組,被配置為根據所述通道估計欄位的第一極性部分測量第一極性通道回應,並且根據所述通道估計欄位的第二極性部分測量第二極性通道回應。
(8)根據(7)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還包括決策模組,被配置為通過比較所測量的第一極性通道回應和第二極性通道回應來確定是否啟動從所述第一極性至所述第二極性的轉換,其中,所述資料子訊框以所述第一極性被接收。
(9)根據(8)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決策模組被配置為當所述第二極性通道回應超過所述第一極性通道回應一預定臨界值量時,啟動所述轉換。
(10)根據(7)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還包括決策 模組,被配置為通過比較所接收的資料子訊框的信號品質和預定臨界值來確定是否啟動從所述第一極性至所述第二極性的轉換。
(11)根據(10)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決策模組被配置為在預定時段內追蹤轉換啟動的次數。
(12)根據(11)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決策模組被配置為,如果所述預定時段在所述數量達到預定轉換限制之前到期,則為後續預定時段重置所述數量。
(13)根據(11)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決策模組被配置為,如果所述數量在所述預定時段到期之前達到預定轉換限制,則啟動到動態極化模式的轉換。
(14)根據(13)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在所述動態極化模式期間接收的後續資料子訊框包括以所述第一極性接收的第一段和以所述第二極性接收的第二段。
(15)一種無線通訊裝置,能夠與外部裝置進行無線通訊,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包括:極性設定模組,被配置為根據從所述外部裝置接收的指令,設定極性模式為第一極性模式、第二極性模式或動態極性模式中的一個;以及,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生成資料子訊框,用於根據所述極性設定模組所設定的極性模式的到所述外部裝置的傳輸。
(16)根據(15)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在所述第一極性模式被設定時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以基本具有第一極性,並且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在所述第二極性模式被設定時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以基本具有第二極性。
(17)根據(15)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 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當所述動態極性模式被設定時,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使得所述資料子訊框的第一段具有第一極性並且所述資料子訊框的第二段具有第二極性。
(18)根據(17)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使得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以交替方式佈置。
(19)根據(18)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通過對資訊信號進行編碼來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
(20)根據(18)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從具有資訊段的資訊信號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並且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使得所述第一段包括所述資訊段並且所述第二段包括所述資訊段。
以下詳細說明參考附圖,以顯示與本發明一致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在詳細說明參考中“一個示意性實施方式”、“示意性實施方式”等表示示意性實施方式可能包括具體的特性、結構、特徵,但並不是所有示意性實施方式均需包括該具體的特性、結構、或特徵。此外,此類片語不必指相同的示意性實施方式。此外,當具體特徵、結構、或特性結合示意性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時,不管是否明確說明,其對其他示意性實施方式的此類特性、結構或特徵可施加影響,這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知識範圍內。
此處說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僅用於顯示的目的,而不是限制。其他示意性實施方式也是可能的,並且在本公開 的精神和範圍內,可對示意性實施方式進行修改。因此,本詳細說明不用於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範圍僅由根據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價物所限制。
實施方式可在硬體(例如,電路)、韌體、軟體、或任何它們的組合形式中執行。實施方式可隨儲存在機器可讀的介質的指令而執行,指令可由一個或多個處理器讀取和執行。機器可讀介質可包括任何機構,用於以機器(例如,電腦)可讀的形式儲存和傳輸資訊。例如,機器可讀介質可包括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磁片儲存介質;光儲存介質;快閃記憶體裝置;電的、光的、聲的、或其他形式的傳播信號(例如,載波、紅外線信號、數位信號等)等。此外,韌體、軟體、路徑選擇、指令可在此處說明為執行某種動作。然而,應當理解,此類說明僅用於方便理解並且此類動作實際上由電腦裝置、處理器、控制器、或其他執行韌體、軟體、路徑選擇、指令的其他裝置所導致的。此外,任何執行方式的變體可由常用電腦所執行,如以下說明。
為進行本討論,術語“模組”應理解包括軟體、韌體和硬體(如一個或多個電路、微晶片、或器件、或它們的組合形式)的至少一種、或它們的組合形式。此外,應當理解,每個模組在實際裝置中可包括一個、多於一個元件,並且形成說明模組的每個元件可與形成模組的任何其他元件組合地或獨立地運行。相反地,此處說明的多種模組可代表實際裝置中的單個元件。此外,模組中的元件可以在單個裝置中或以有線或無線方式佈置在多個裝置之間。
示意性實施方式的以下詳細說明將充分揭示本公開 的特性,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通過運用相關領域知識在沒有過度試驗並且在不違背本公開的精神和範圍情況下可進行修改和/或適用於各種應用程式。因此,此類適應和修改旨在根據此處公開的教導和引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的含義和多個等價項的範圍內。應當理解,此處的措辭和術語僅用於說明而不是限制,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參閱了此處講授後能理解本說明書中的措辭和術語。
雖然以下說明將依據無線通訊(尤其是蜂巢式通訊)進行說明,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不違背本公開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本說明也可應用於使用有線、光、或其他無線通訊方法的其他通訊。
示意性無線通訊環境
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的無線通訊環境100的方塊圖。無線通訊環境100在無線通訊裝置之間提供資訊的無線通訊,如一個或多個指令和/或資料。每個無線通訊裝置可被實施為獨立裝置或分立裝置,提供一些實例,如移動電話,或可包含於或耦合至另一個電氣裝置或主機裝置,如可攜式計算裝置、照相機、或全球定位系統(GPS)單元或其他計算裝置,如個人數位助理、視頻遊戲裝置、筆記型電腦、臺式電腦或平板電腦,電腦週邊設備,如印表機或可攜式音頻和/或視頻播放器,和/或對本領域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任何其他合適的電氣裝置。
示意性的無線通訊環境100包括第一無線通訊裝置110和第二無線通訊裝置150。第一無線通訊裝置110可代表基站的示意性實施方式,並且第二無線通訊裝置150可 代表蜂巢式通訊網路內的用戶設備的示意性實施方式。
第一無線通訊裝置110包括極性設定模組115,用於設定發送信號的極性,並且包括天線112,用於發送信號至無線通訊環境100。此處,“極性(polarization)”指當從發送天線發射時,發送的無線信號的電場極性,並且可包括水平極性、垂直極性中的一個、或例如其他公知的極性。第二無線通訊裝置150包括天線152,用於接收來自無線通訊環境100的信號,並且包括測量模組155,用於關於不同極性測量通道情況。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每個天線112和天線152可包括一根或多根天線,並且均能發送和接收信號。
無線通訊環境100也可包括多個反射表面R1、R2和R3,其在從第一無線通訊裝置100至第二無線通訊裝置150的路徑上反射發送信號。例如,信號S0從第一無線通訊裝置110直接發送至第二無線通訊裝置150,而沒有任何中間反射;以發送角α1發送的信號S1由反射表面R1反射;以發送角α2發送的信號S2由反射表面R2反射;並且以發送角α3發送的信號S3由反射表面R3反射。
以下將討論第一無線通訊裝置110和第二無線通訊裝置150的詳細功能,以及反射表面R1至R3的效果。
示意性無線通訊裝置
圖2顯示可被實施為無線通訊環境100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和示意性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的方塊圖。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包括極性設定模組220和訊框化模組230,並且可代表第一無線通訊裝置110的示意性實施方式。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包括測量模組 280和決策模組290,並且可代表第二無線通訊裝置150的示意性實施方式。
發送
為進行該說明,將關於準備和發送信號說明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因此,將僅討論與準備和發送信號相關的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的功能。然而,應理解,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也可以傳統的方式或如以下關於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說明的方式接收信號。
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包括天線模組221,用於通過天線陣列211(其可包括一個或多個天線)發送信號至無線通訊環境100或從無線通訊環境100接收信號。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還包括控制器模組210,用於執行總體背景控制,以及用於處理從天線模組221接收的信號,以及能夠儲存各種數位資訊的記憶體模組215。
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還包括極性設定模組220,用於根據從控制器模組210接收的資訊設定輸出信號的極性。極性設定模組220與訊框化模組230進行通訊,訊框化模組230準備用於部分根據極性設定模組220進行發送的資料子訊框。一旦準備好資料子訊框,編碼器模組240編碼資料子訊框並轉發編碼的子訊框至天線模組221,用於發送至無線通訊環境。值得注意,天線模組221可包括必要的發送器和接收器RF前端功能,以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關於天線陣列211影響無線通訊(例如,放大器、混頻器、濾波器、局部振盪器等)。
如以上討論,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和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應優選為通訊選擇最優通道回應的極化方向,但 對於每個極化選項通道回應可不同。因此,當準備通訊子訊框時,訊框化(framing)模組230以允許由接收器進行兩個極性的通道測量的方式來準備它們。
圖3顯示由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生成的示意性資料子訊框300。與大部分資料子訊框相同,該子訊框300包括前置訊號部分310、通道估計欄位部分320、標頭(header)部分330、以及負載(payload)部分340。通常,通道估計欄位320包括預設資訊或聲調(tone)。這可允許接收器通過分析接收的通道估計欄位並確定該通道對該已知的資訊的影響來測量通道回應。然而,傳統的通道估計欄位是以單極性方式發送的,這允許接收器僅關於該單極性測量通道。
為允許接收器測量多個極性,子訊框300的通道估計欄位320分為第一極性部分320a和第二極性部分320b。該第一極性部分320a被設定至第一極性(例如,垂直或右旋圓)並且第二極性部分被設定至與第一極性正交的第二極性(例如,水平或左旋圓)。
以此種方式,子訊框300通過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使用包括至少兩個正交極性的通道估計欄位320進行發送。因此,由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最終接收的子訊框也將包括具有兩個正交極性的通道估計欄位320。具體地,由於通道估計欄位320內極性正交,不考慮在通訊期間出現的反射,第一極性部分320a和第二極性部分320b將不會相互干擾。因此,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將能同時測量兩個極性中的每個極性的通道回應,如以下將進一步討論。
此外,根據一個或多個參數,訊框化模組230可動態 地生成通道估計欄位320,從而其第一極性部分320a和第二極性部分320b在尺寸上不同,以改進和優化測量。例如,訊框化模組230可減少一個極性部分的尺寸,以允許另一個極性部分擴展。這是根據當前哪個極性用於通訊、接收信號的信號品質、和/或通道情況、以及本公開的精神和範圍內的其他參數所期望的。可測量信號品質,例如作為,信號雜訊比(SNR)、信號干擾雜訊比(SINR)、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器(RSSI)、位元誤差率(BER)等。
例如,如果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當前使用第一極性發送信號,那麼訊框化模組230可增加第二極性部分320b的尺寸,以提供用於測量第二極性通道回應的更多的資訊。以此種方式,訊框化模組230可改進和優化通道估計欄位320的極性部分的尺寸,條件是第一極性部分p1的尺寸加上第二極性部分p2的尺寸等於通道估計欄位ce的尺寸。
接收
為進行說明,將關於從第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並分析信號說明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因此,將僅詳細說明與此類特性相關的第一無線通訊裝置的功能。然而,應理解,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也可以傳統的方式或如以上關於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說明的方式接收信號。
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包括天線模組222,其通過天線陣列212(其可包括一個或多個天線)接收來自無線通訊環境100的信號。該天線模組222轉發接收的信號至解碼器模組250,其解碼接收的信號。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還包括控制器模組260,其執行總體背景控制,以及用於 處理從解碼器模組250接收的解碼的信號,以及能夠儲存各種數位資訊的記憶體模組270。值得注意,天線模組222可包括必要的發送器和接收器RF前端功能,以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關於天線陣列212影響無線通訊(例如,放大器、混頻器、濾波器、局部振盪器等)。
除了轉發解碼的信號至控制器模組260,解碼器模組250也轉發解碼的信號至測量模組280。測量模組280包括第一極性測量模組280a和第二極性測量模組280b。該接收的信號發送至第一極性測量模組280a和第二極性測量模組280b中的每個,它們每個根據接收的信號測量通道情況。
假設由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接收的信號具有如圖3顯示的格式,那麼第一極性測量模組280a根據通道估計欄位320的第一極性部分320a測量關於第一極性的通道回應。相似地,第二極性測量模組280b根據通道估計欄位320的第二極性部分320b測量關於第二極性的通道回應。如以上說明,該通道估計子訊框320a、320b包括預定的資訊和聲調。因此,測量模組280a、280b通過分析各自接收的通道估計子訊框並確定該通道對該已知的資訊的影響來測量通道回應。以此種方式,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能夠使用單個資料子訊框為多個不同極性同時測量通道回應。
值得注意,測量模組280可根據包含於接收的資料子訊框300的前置訊號(preamble)部分310和/或標頭部分330內的資訊在接收的資料子訊框內確定第一極性部分320a和第二極性部分320b的位置。作為替換,可設想該測量模組280包括硬體、軟體、和/或韌體,用於確定第一極性 部分320a和第二極性部分320b的邊界,而沒有任何附加資訊。
一旦關於每個極性測量了通道回應,測量模組280轉發此結果至決策模組290。決策模組290根據接收的通道回應資訊確定哪種極性是優選的和/或確定是否開始極性轉換,以從當前通訊極性轉換至替換極性。該決策模組290可根據任何數量的因素來做決定,包括哪個極性顯示更好的通道回應、當前通訊極性、以及替換極性的通道回應和當前極性通道回應之間的差異等。做決定之後,決策模組290轉發結果至控制器模組260,以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如以下說明。
靜態極化協同的通訊
通訊期間,有許多方式使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和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可相互協同,以除了其他信號特徵,使用優選的信號極性進行通訊。
1.極化轉換
如以上說明,在通訊期間為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選擇由第一無線裝置201發送的後續信號的極化是重要的。因此,測量模組280關於包含於接收的子訊框300的通道估計欄位320內的不同極化測量通道回應。一旦進行了測量,決策模組290根據測量的通道回應決定是否開始從當前極性轉換至替換極性。
如果決策模組290確定應開始轉換,關於以上說明的任何原因,決策模組290將該決定報告給控制器模組260。該控制器模組260然後生成極性指令信號並轉發該極性指令信號至天線模組,用於發送至第一無線通訊裝置。值 得注意,可執行相似的程式,以選擇初始信號極性。
在由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接收到極性指令信號之後,天線模組221轉發該極性指令信號至控制器模組210。該控制器模組210處理該極性指令,以確定如何設定其極性,並轉發該結果至極性設定模組220。當準備用於發送的後續資料時,訊框化模組230準備帶有極性設定模組220中的極性的資料子訊框。以此種方式,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能提供如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測得的優選極性(例如,提供更好的通道回應的極性)。
圖4顯示示意性方法的方塊圖,用於根據以上的說明選擇發送信號的極化方向。
假設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當前接收具有第一極性的信號。該裝置保持該配置,直到滿足了一個或多個情況(步驟S420)。作為某些實例,示意性實例可包括是否接收信號的服務品質(QoS)在預定臨界值之下,是否替換的極性的通道回應明顯優於當前極性的通道響應等。
一旦滿足此類情況,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開始將極化轉換至第二極化(步驟S430)。此時,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開始發送具有第二極化的信號,並且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開始監控具有第二極化的接收信號(步驟S404)。該裝置保持於該配置,直到滿足第二組情況(其可與以上關於第一極性說明的情況相同或不同)。當滿足此類情況時,該裝置再次開始轉換回第一極性(步驟S410)。
以此種方式,無線通訊裝置可使用最優信號極化繼續通訊。因此,可減少通道的不利影響並改進信號品質。
2.角度選擇
另一個可控的參數是發送信號的發送角。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波束成形和其他方向性技術可允許無線發送器在特定物理方向上定向無線發送的信號,從而可在空間中操縱輻射信號的主波束和/或旁瓣。
如以上說明,並且如圖1顯示,第一無線通訊裝置110可在任何多個不同的方向發送信號至第二無線通訊裝置,每個不同的方向將具有關於每個不同極性的自身通道回應。因此,通過對比不同發送角的回應,可實現進一步的改進和優化,以改進信號品質。
為選擇優選的發送角,該無線通訊裝置可協同發送掃描的啟動。該掃描可包括在一段時間上在多個不同的方向中的每個方向上發送信號(優選以某些預定順序)。在此期間,第二無線通訊裝置150測量接收信號的特性。此類特性優選是接收的子訊框的第一極性部分320a和第二極性部分320b的通道回應,但可附加地或替換地包括其他測量值,例如QoS。
圖5顯示由第二無線通訊裝置150確定的示意性信號品質測量值。如圖5中顯示,在若干時期中信號品質非常差,其具體對應於雜訊通訊路徑,或未充分地將信號反射至第二無線通訊裝置150的路徑。在此類低品質時期之間是高品質時期的脈衝,其對應於低雜訊路徑和/或反射引導信號至第二無線通訊裝置150的路徑。
根據該信號品質測量,第二無線通訊裝置150可通過對比測量的信號品質和預定的臨界值th來確定高品質的發送角。如以上說明,信號品質可使用,例如,信號雜訊比(SNR)、信號干擾雜訊比(SINR)、接收信號強度指示 器(RSSI)、位元誤差率(BER)等來衡量。然後,接收的信號品質在臨界值th之上的時間(例如,時間T1、T2和T3)與具有最佳的信號品質的被測時間(例如,時間T3)一起被報告給第一無線通訊裝置110。
第一無線通訊裝置110使接收的時間資訊與其發送角相匹配。例如,該第一無線通訊裝置110確定在時間T1的發送角為α1;在時間T2的發送角為α2;並且在時間、T3的發送角為α3。發送器然後設定發送角至對應於由第二無線通訊裝置識別的最佳信號品質的角α3。
以此種方式,此類裝置除了選擇優選極性外還能夠選擇改進的或優化的通訊路徑。
3.資料管理
為簡化第一無線裝置201和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之間的協同和轉換,有利的是每個此類裝置保持並更新與每個不同可能的鏈路組合相關的資訊表。
如以上說明,每個極性和每個發送方向導致不同的通道回應,以及由此的不同通訊品質。此外,也可追蹤附加的資訊(以上說明),其增加了選擇新通訊參數的複雜性。因此,該第一和第二無線通訊裝置可保持測量的資訊,以快速地和有效地保持通訊優化。
以上的表1顯示了可在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和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之間共用的資訊的示意性表。如以上說明,每個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和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可在通訊期間測量各種資訊,然後與其他裝置共用,從而每個裝置保持可能的通訊參數的列表。
例如,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可能能夠測量每個極性的通道響應,而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可能能夠使用發送角配對由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測得的信號品質。當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生成與通訊相關的測量資訊時,控制器模組210將該資訊儲存於記憶體模組215,以供以後參考。相似地,關於由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生成的測量資訊,控制器模組260使該資訊儲存於記憶體模組270,以供以後參考。
該資訊可以以對應表的形式(與以上表1相似)進行儲存。換句話說,信號品質或通道回應測量值可與此類測量值相關的通訊參數對應地進行儲存,如極性、發送角等。此外,為了保持相互之間的同步,第一和第二無線通訊裝置之間可共用它們的測量資訊。此外,包含於列表中的資訊可不定期的更新。這可以特定時間間隔執行,或在某些情況滿足之後執行,如通道情況的變化等。
利用此類技術,無線通訊裝置可使它們之間的資料表 彼此同步,以簡化參數轉換。例如,在通訊期間,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可確定當前通訊參數產生不可接受的信號品質和/或通道響應。因此,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可啟動從當前組的通訊參數轉換至另一組參數。由於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保持了具有另一組的通訊參數的信號品質的資料表,因此該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可簡單地通過識別所儲存的具有最優信號品質的參數組,或通過選擇信號品質超過預定臨界值的參數組來立即選擇通訊參數的新組。
此外,為使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適應新選的通訊參數,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僅需進行轉換已啟動的通訊。由於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保持與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相同的列表,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可立即調整新的參數,方式是通過選擇所儲存的與最佳信號品質對應的參數組,或通過選擇信號品質超過預定臨界值的參數組。換句話說,該表為極化和發送角的各種組合提供信號品質的預定排名。
以此種方式,當情況准許時,第一和第二無線通訊裝置可快速地和有效地轉換通訊參數。因此,裝置可利用非常短的過渡時間保持通訊優化。
4.天線整形
如以上說明,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和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分別包括天線陣列211和212。當此類天線陣列包括多個天線時,可通過分別在每個陣列中調整每個天線的參數來進一步優化通訊。具體地,以上描述假設通訊參數(極性、方向等)運用至所有天線,但通過將單個參數運用於天線陣列中的單個天線、或天線子組,可獲得進一 步的改進和優化。
例如,在通道估算期間,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可測量其陣列的每個天線的通道回應。該第二無線通訊裝置然後可根據該測量結果設定其單個天線的極性和/或其他特性。
此外,該根據天線的優化可協同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例如,根據由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進行的測量,第一無線通訊裝置可設定其每個天線的參數。此外,通過協同裝置之間的方向性掃描,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可調節每個單獨的天線,或小的天線組,以根據第二無線通訊裝置確定的測量資料在不同方向發送信號。
為協助該操作,再一次有利的是,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和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共用測量資訊,從而它們均可保持根據各種參數的信號品質表。當然,能夠調整每個單獨天線的這種附加將在表中添加至少一個附加層,增加了其複雜性。換句話說,表1(以上顯示)將出現關於每個單獨的天線,或天線的子組的資訊。
以此方式,裝置可進一步增加優化和細節,以進一步改進通訊。
動態極化協同的通訊
以上提供了各種靜態極化配置,其選擇配置並保持在該配置直到某些後續事件。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更優選通過動態極化配置進行通訊,其中極化重複地轉換,而不用出現任何具體的事件。當沒有資料表、當測量值相互之間非常接近、當測量值不可靠、和/或當通道變化太快難以受益於靜態配置時等等,動態配置可能更有利。在此 類情況下,有利的是建立動態極化。
1.糾錯
在一個實例中,可利用動態極化配置,以有助於誤差校正。圖6A和圖6B顯示利用極性參數的示意性編碼和傳輸技術。
圖6A具體顯示利用信號極化的前向糾錯(FEC)技術。如圖6A顯示,示意性資料子訊框610在長度可為4段,每段包含相同數量的位。子訊框610穿過FEC模組620,其利用冗餘和奇偶校驗編碼初始子訊框,以生成編碼的子訊框630。根據FEC模組620採用的編碼率添加至信號的冗餘/奇偶校驗位元的數量可根據一種或多種情況進行變化。例如,冗餘/奇偶校驗位元的數量可隨通道品質降低而增加。
如圖6A中顯示,示意性編碼子訊框630包括6段,每段的位元的數量與原始資料子訊框610的段相同。在發送期間,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發送帶有替換極性的段。例如,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發送具有極性P1的段S1;具有極性P2的段S2;具有極性P1的段S3;具有極性P2的段S4;具有極性P1的段S5;具有極性P2的段S6。
以此種方式,此類裝置可利用通訊期間多樣性的好處。例如,利用極化P1的段可由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接收,並且其鏈路品質比利用極化P2的段的鏈路品質差。在解碼期間,儘管P1段在較低的鏈路品質下接收,但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可依靠P2段增加的品質,用於解碼適當的信號。
圖6B具體顯示利用信號極化的冗餘糾錯技術。如圖 6B中顯示,示意性資料子訊框615在長度可為4段,每段包含相同數量的位。子訊框穿過冗餘模組625,其利用冗餘編碼初始子訊框,以生成編碼的子訊框635。在冗餘編碼期間,冗餘模組625基本為每個極性重複4段中的每段。
因此,所獲得的編碼的子訊框635包括8段(數量上等於原始段的2倍),每段所具有的位元的數量與初始資料子訊框615的段相同。在發送期間,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發送帶有替換極性的段。例如,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發送具有極性P1的段S1;再次具有極性P2的段S1;具有極性P1的段S2;再次具有極性P2的段S2;具有極性P1的段S3;具有極性P2的段S3;具有極性P1的段S4;具有極性P2的段S4。
以此種方式,此類裝置可再利用通訊期間多樣性的好處。例如,由第二通訊裝置202接收的段可根據它們各自的信號品質重新組合。具體地,如果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確定P1段的信號品質低於P2段的信號品質,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可解碼該原始信號,給予P2段的權重比給予P1的權重大。
雖然該技術關於單個冗餘進行了說明(額外一次發送每個段),相同的原理可運用於多重冗餘(多於額外一次發送每個段)。通過根據它們對應的極化的品質加權接收的段的準確性,能更容易和有效地識別和糾正發送位元的錯誤。
如以上顯示,此類示意性配置構成動態極化配置,因為它們使用不同的極性發送連續的資訊段(即使是來自單 個資料子訊框)。然而,動態極化配置不限於此類實例,並且也可包括以下配置,其中極化關於每個資料子訊框自動轉換、或在子訊框的每個組後轉換、或它們的組合。
2.極化轉換
與靜態極化轉換相似,無線通訊裝置需具有某些演算法或方法,用於確定何時保持在靜態極化配置中,並且何時需要或期望轉換至動態極化配置。
圖7顯示示意性方法的方塊圖,用於選擇發送信號的極化配置。圖7中,步驟S710至S740大致分別對應於以上說明的步驟S410至S440。具體地,第一無線通訊裝置201發送第一極性的信號或第二極性的信號(分別為步驟S710、步驟S730)。當接收的目前選定的極性的信號的信號品質低於預定臨界值(分別為步驟S720、步驟S740)時,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啟動極化轉換(分別為步驟S730、步驟S710)。
為說明轉換至動態極化配置的可能性,圖4的方法可通過附加步驟被簡單地修改。具體地,如圖7顯示,每次接收器啟動靜態極化轉換時,其也遞增計數器(increment counter)(步驟S750),並關於時間戳連續監控該計數器。
在第一種情景中,在計數器達到某些計數器限制前(例如,轉換限制),時間戳達到某些限制(例如,一7致性限制)(步驟S760)。這表示靜態極化選擇足以與保持在靜態極化配置的准許一致。換句話說,極化在(如由一致性時間限制測量的)最後時間間隔上轉換的次數不多。因此,裝置可繼續在靜態極化配置下操作。因此,計數器和時間戳(時戳)被重置(步驟S770),並且該程式繼續靜態模 式。
在第二種情況下,在時間戳達到一致性限制之前,計數器達到轉換限制(步驟S780)。這表示靜態極化選擇由於以上說明的原因變得不足。換句話說,極化在(如由一致性時間限制測量的)最後時間間隔上轉換的次數過多。因此,裝置應轉換至動態極化配置(步驟S790)。
使用該演算法,無線通訊裝置可有效地確定何時需要從靜態極化配置轉換至動態極化配置。此外,雖然未顯示,第二無線通訊裝置202可再次進入靜態模式,方式是通過監控不同極性信號的通道回應和/或信號品質,並且確定一個極化明顯強於另一個極化或通道不再像以前那樣迅速波動。以此方式,在第一無線通訊裝置和第二無線通訊裝置之間可獲得更進一步的改進或優化。
示意性電腦系統實現方式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本公開的各種元件和特徵(如以上說明)可使用類比和/或數位電路在硬體中執行、通過一個或多個通用或專用處理器的執行指令在軟體上執行、或在硬體和軟體的組合形式中執行。
以下通用電腦系統的說明用於確保完整性。本公開的實施方式可在硬體中執行或作為硬體和軟體的組合執行。因此,本公開的實施方式可在電腦系統的環境下或其他處理系統下執行。圖8中顯示此類電腦系統800的實例。之前的圖中顯示的一個或多個模組可至少部分地在一個或多個獨立的電腦系統800上實施,例如包括:控制器模組210和260、極性設定模組220、訊框化模組230、解碼器模組250、測量模組280、以及決策模組290。
電腦系統800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如處理器804。處理器804可以是專用或通用數位信號處理器。處理器804連接至通訊基礎設施802(例如,匯流排或網路)。關於此示意性電腦系統說明了各種軟體實現方式。在參閱了本說明書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如何利用其他電腦系統和/或電腦基礎設施實施本公開。
電腦系統800還包括主記憶體906,優選為隨機存取記憶體(RAM),並且也可包括輔助記憶體808。輔助記憶體808可例如包括,硬碟驅動器810和/或可移動儲存驅動器,代表有軟碟驅動器、磁帶驅動器、光碟驅動器等。可移動儲存驅動器812以公知的方式從可移動儲存單元816讀取和/或寫入可移動儲存單元816。可移動儲存單元816代表軟碟、磁帶、光碟等,其可由可移動儲存驅動器812讀取或寫入。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移動儲存單元816包括電腦可用儲存介質,其中儲存有電腦軟體和/或資料。
在替換實施方式中,輔助記憶體808可包括其他相似的裝置,用於允許電腦程式或其他指令載入電腦系統800。此類裝置可包括,例如,可移動儲存單元818和介面814。此類裝置的實例可包括程式盒式記憶體和盒式介面(如在視頻遊戲裝置可發現的)、可移動記憶體晶片(如EPROM、或PROM)以及相關的插座、指狀驅動器和USB埠,以及允許軟體和資料從可移動儲存單元818發送至電腦系統800的其他可移動儲存單元818和介面814。
電腦系統800也可包括通訊介面820。通訊介面820允許軟體和資料在電腦系統800和外部裝置之間發送。通 訊介面820的實例可包括資料機、網路介面(例如乙太網卡)、通訊埠、PCMCIA槽和卡等、通過通訊介面820發送的軟體和資料可以是以信號的形式,可以是電子的、電磁的、光的、或能由通訊介面820接收的其他信號。此類信號通過通訊路徑822提供至通訊介面820。通訊路徑822運載信號且可使用線纜或電線、光線、電話線、蜂巢式電話鏈路、RF鏈路和其他通訊通道實施。
如此處使用,術語“電腦程式介質”和“電腦可讀介質”用於指一般的有形儲存介質,如可移動儲存單元816和818或安裝於硬碟驅動810的硬碟。電腦程式產品是用於提供軟體至電腦系統800的裝置。
電腦程式(也稱為電腦控制邏輯)儲存於主記憶體806和/或輔助記憶體808。電腦程式也可通過通訊介面820被接收。當此類電腦程式執行時,可允許電腦系統800如此處討論的執行本發明。特別地,當執行電腦程式時,可允許處理器804執行本發明的處理,如此處說明的任何方法。因此,此類電腦程式代表電腦系統800的控制器。本發明在使用軟體執行的情況下,軟體可儲存於電腦程式產品並可使用可移動儲存驅動器812、介面814、或通訊介面820載入電腦系統800。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本發明的特徵主要在硬體中執行,使用的是,例如,硬體元件,如專用積體電路(ASIC)和閘陣列。硬體狀態機的實現方式以執行此處說明的功能,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是顯而易見的。
總結
應當理解,詳細說明部分,而不是摘要部分,旨在用 於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摘要部分可能列出了一個或多個示意性實施方式,但這並非所有示意性實施方式,因此,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
本公開已借助於顯示本公開的具體功能和關係的功能性構件塊進行了說明。為方便說明,此類功能構件塊的邊界是任意定義的。只要本公開的功能和關係可適當地執行,也可定義替換的邊界。
本領域技術人員當理解,在不違背本公開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對形式和細節進行各種變化。因此,本發明不受以上說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限制,而應僅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價物限定。
100‧‧‧無線通訊環境
110、201‧‧‧第一無線通訊裝置
112、152‧‧‧天線
115‧‧‧極性設定模組
150、202‧‧‧第二無線通訊裝置
155‧‧‧測量模組
210、260‧‧‧控制器模組
211、212‧‧‧天線陣列
215、270‧‧‧記憶體模組
220‧‧‧極性設定模組
221、222‧‧‧天線模組
230‧‧‧訊框化模組
240‧‧‧編碼器模組
250‧‧‧解碼器模組
280‧‧‧測量模組
280a‧‧‧第一極性測量模組
280b‧‧‧第二極性測量模組
290‧‧‧決策模組
300‧‧‧子訊框
310‧‧‧前置訊號部分
320‧‧‧通道估計欄位部分
330‧‧‧標頭部分
340‧‧‧負載部分
320a‧‧‧第一極性部分
320b‧‧‧第二極性部分
610‧‧‧子訊框
615‧‧‧資料子訊框
620‧‧‧FEC模組
625‧‧‧冗餘模組
630‧‧‧編碼子訊框
800‧‧‧電腦系統
802‧‧‧通訊基礎設施
806‧‧‧主記憶體
808‧‧‧輔助記憶體
810‧‧‧硬碟驅動器
812‧‧‧可移動儲存驅動器
814‧‧‧介面
816、818‧‧‧可移動儲存單元
822‧‧‧通訊路徑
th‧‧‧臨界值
R1~R3‧‧‧反射表面
S0~S3‧‧‧信號
T1~T3‧‧‧時間
α 1~α 3‧‧‧發送角
S410~S440、S710~S790‧‧‧步驟
圖1顯示示意性無線通訊環境的方塊圖;圖2顯示被實施為無線通訊環境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第一無線通訊裝置和示意性第二無線通訊裝置的方塊圖;圖3顯示由第一無線通訊裝置生成的示意性資料子訊框;圖4顯示用於選擇發送信號的極化方向的示意性方法的方塊圖;圖5顯示由第二無線通訊裝置確定的示意性信號品質測量;圖6A顯示資料子訊框的示意性編碼和傳輸技術;圖6B顯示資料子訊框的示意性編碼和傳輸技術;圖7顯示用於選擇發送信號的極化配置的示意性方法的方塊圖;以及圖8顯示可用於執行本公開的各方面的示意性電腦系 統。
300‧‧‧子訊框
310‧‧‧前置訊號部分
320‧‧‧通道估計欄位部分
330‧‧‧標頭部分
340‧‧‧負載部分
320a‧‧‧第一極性部分
320b‧‧‧第二極性部分

Claims (10)

  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用於在無線通訊環境下使用,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包括:極性設定模組,被配置為設定極性模式為第一極性模式、第二極性模式或動態極性模式中之一者;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生成用於傳輸的資料子訊框,其中,所述資料子訊框包括通道估計欄位,所述通道估計欄位包括第一極性部分和第二極性部分;以及天線模組,被配置為將所述第一極性部分以第一極性發送,且將所述第二極性部分以與所述第一極性正交的第二極性發送;其中,當所述動態極性模式被設定時,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使得所述資料子訊框的第一段具有第一極性並且所述資料子訊框的第二段具有第二極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設定所述第一極性部分的大小與所述第二極性部分的大小不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根據從第二無線通訊裝置接收的資訊來設定所述第一極性部分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極性部分的大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使得所述資料子訊框的剩餘部分被指定用於使用所述第一極性或所述第二極性中的一個進行的傳輸,並且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根據所述資料子訊框的所述剩餘部分被指定用於使用所 述第一極性還是所述第二極性進行的傳輸來設定所述第一極性部分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極性部分的大小。
  5.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與外部裝置進行無線通訊,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包括:天線模組,被配置為從所述外部裝置接收資料子訊框,所述資料子訊框具有包括第一極性部分和第二極性部分的通道估計欄位,所述第一極性部分以第一極性被接收並且所述第二極性部分以第二極性被接收;測量模組,被配置為根據所述通道估計欄位的第一極性部分測量第一極性通道回應,並且根據所述通道估計欄位的第二極性部分測量第二極性通道回應;決策模組,被配置為通過比較所接收的資料子訊框的信號品質和預定臨界值來確定是否啟動從所述第一極性至所述第二極性的轉換;其中,所述決策模組被配置為在預定時段內追蹤轉換啟動的次數,以決定是否要啟動從靜態極性模式至動態極性模式的轉換。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還包括決策模組,被配置為通過比較所測量的第一極性通道回應和第二極性通道回應來確定是否啟動從所述第一極性至所述第二極性的轉換,其中,所述資料子訊框以所述第一極性被接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決策模組被配置為,如果所述次數在所述預定時段到期之前達到預定轉換限制,則啟動到動態極化模式的轉換。。
  8.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能夠與外部裝置進行無線通訊,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包括: 極性設定模組,被配置為根據從所述外部裝置接收的指令,設定極性模式為第一極性模式、第二極性模式或動態極性模式中的一個;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生成資料子訊框,用於根據所述極性設定模組所設定的極性模式的到所述外部裝置的傳輸;其中,當所述動態極性模式被設定時,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使得所述資料子訊框的第一段具有第一極性並且所述資料子訊框的第二段具有第二極性;以及其中,所述資料子訊框的第一段以及所述資料子訊框的第二段係由同一個天線所發送。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在所述第一極性模式被設定時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以基本具有第一極性,並且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在所述第二極性模式被設定時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以基本具有第二極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訊框化模組被配置為生成所述資料子訊框,使得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以交替方式佈置。
TW101137915A 2012-03-30 2012-10-15 無線通訊裝置 TWI487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435,131 US8830886B2 (en) 2011-11-04 2012-03-30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apable of controlling signal polarization based on channel condi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0657A TW201340657A (zh) 2013-10-01
TWI487343B true TWI487343B (zh) 2015-06-01

Family

ID=46939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7915A TWI487343B (zh) 2012-03-30 2012-10-15 無線通訊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45594B1 (zh)
KR (1) KR101413002B1 (zh)
CN (1) CN103326965B (zh)
TW (1) TWI4873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16541B2 (en) * 2015-09-15 2017-07-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using polarization diversity
KR102578502B1 (ko) 2016-08-01 2023-09-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7123818B2 (ja) * 2019-01-25 2022-08-23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6158011A (zh) * 2020-05-20 2023-05-23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极化以改进连接可靠性
KR20220107368A (ko) * 2021-01-25 2022-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스위칭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35608A1 (en) * 2004-08-11 2006-02-1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angular hop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90034643A1 (en) * 2004-01-14 2009-02-05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er, Receiver,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7627291B1 (en) * 2005-01-21 2009-12-01 Xilinx, Inc. Integrated circuit having a routing element selectively operable to function as an antenna
US7869416B2 (en) * 2005-03-02 2011-01-11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for enabling use of secondary pilot signals across a forward link of a CDMA network employing a slotted transmission scheme and time multiplexed pilot channel
US20120039321A1 (en) * 2009-04-10 2012-02-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igna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6040B2 (en) * 2000-12-21 2006-02-28 Hitachi America, Ltd. Steerable antenna and receiver interface for terrestrial broadcast
JP4097918B2 (ja) * 2001-05-24 2008-06-11 ソフトバンクテレコム株式会社 基地局における移動通信方法、移動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US7269223B2 (en) * 2003-04-16 2007-09-11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roughput in a multiuser detection based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400643B2 (en) * 2004-02-13 2008-07-15 Broadcom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wide bandwidth signals in a network having legacy devices
US8154455B2 (en) * 2006-12-18 2012-04-10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polarization-agile antenna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34643A1 (en) * 2004-01-14 2009-02-05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er, Receiver,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60035608A1 (en) * 2004-08-11 2006-02-1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angular hop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627291B1 (en) * 2005-01-21 2009-12-01 Xilinx, Inc. Integrated circuit having a routing element selectively operable to function as an antenna
US7869416B2 (en) * 2005-03-02 2011-01-11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for enabling use of secondary pilot signals across a forward link of a CDMA network employing a slotted transmission scheme and time multiplexed pilot channel
US20120039321A1 (en) * 2009-04-10 2012-02-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igna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6965A (zh) 2013-09-25
KR101413002B1 (ko) 2014-06-27
EP2645594A3 (en) 2015-09-30
TW201340657A (zh) 2013-10-01
CN103326965B (zh) 2016-08-03
EP2645594A2 (en) 2013-10-02
KR20130111162A (ko) 2013-10-10
EP2645594B1 (en) 2020-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1367B2 (en) Frame formats for distributed MIMO
TWI487343B (zh) 無線通訊裝置
ES2882295T3 (es) Tamaño de subbanda independiente para el indicador de matriz de precodificación y el indicador de calidad de canal
CA3076273A1 (en) Unified ul and dl beam indication
US1082659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83088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apable of controlling signal polarization based on channel conditions
WO2019052420A1 (zh) 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3892238B (zh) 基于多波束预编码器的信道状态信息
US20100056062A1 (en) Beamforming by Sector Sweeping
KR20220041197A (ko) 최대 전력 업링크 mimo 능력의 시그널링
WO2021031812A1 (zh) 一种天线面板状态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WO2013152720A1 (zh) 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
US935044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switched polarization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WO2021088797A1 (zh) 网络侧设备、终端侧设备、通信方法、通信装置以及介质
WO2019029426A1 (zh) 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JP202053384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電気機器、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WO2013023543A1 (zh) 一种传输cqi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206061A1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US2022036911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Communications
WO2019114681A1 (zh) 电子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40030985A1 (en) Csi feedback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0192607A1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
US20200076665A1 (en) Frame formats for distributed mimo
US20120002660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11784853B2 (en) Channe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