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4810B - 全雙工-分頻雙工網路中可運作半雙工-分頻雙工之用戶裝置的實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雙工-分頻雙工網路中可運作半雙工-分頻雙工之用戶裝置的實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4810B
TWI484810B TW101134751A TW101134751A TWI484810B TW I484810 B TWI484810 B TW I484810B TW 101134751 A TW101134751 A TW 101134751A TW 101134751 A TW101134751 A TW 101134751A TW I484810 B TWI484810 B TW I4848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uplex
base station
duplex mode
frequency
frequency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4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2716A (zh
Inventor
Francesc Boixadera
Cyril Valadon
Original Assignee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22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2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4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4810B/zh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全雙工-分頻雙工網路中可運作半雙工-分頻雙工之用戶裝置的實行方法
本發明與無線通訊裝置相關,並且尤其與無線通訊裝置之前端模組簡化技術相關。
近年來,手機和電腦等無線通訊裝置的功能漸趨複雜,其中可內建多種無線系統,例如蜂巢式數據機(cellular modem)、藍牙模組、全球導航模組和無線區域網路模組。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標準中,手機和電腦被稱為用戶裝置。
用戶裝置中的蜂巢式數據機通常為多模式、多頻帶,並可支援多種接收器及/或傳送器。所謂多模式係指支援以下所列通訊規格中的數種或所有通訊規格: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強型數據速率GSM進化(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寬頻多重分碼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分時同步分碼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長期進化(long term evolution,LTE)。要在單一手機中整合如此複雜的無線功能,並且仍須兼顧大小、成本及功率消耗等諸多限制,無疑是個大挑戰。
用戶裝置的操作模式有全雙工(full duplex,FD)和半雙工(half duplex,HD)兩種。在全雙工模式中,接收器和傳送器同時運作。 在半雙工模式中,接收器和傳送器不同時運作。如圖一所示,在全雙工-分頻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統中,用戶裝置的接收器及傳送器同時運作在不同頻率,藉此將上行和下行信號路徑適當分隔。相對地,利用相同載波頻率且於時域分隔上行和下行信號的半雙工方式稱為分時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可令上行和下行通訊不僅透過不同頻率傳送,在時域也被分隔。藉由為各用戶裝置安排不同的傳輸時間,傳輸資源可被充分利用。當用戶裝置採用半雙工-分頻雙工時,基地台可操作在全雙工模式。
一般而言,全雙工-分頻雙工運作需要配合傳送器天線的雙工器,以及對應於分集式天線中不同頻帶的個別濾波器。用戶裝置支援的全雙工-分頻雙工頻帶愈多,就需要愈多濾波器及雙工器;此方案顯然僅適用於頻帶數量較少時。雙工器和濾波器大多被設計為採用表面聲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技術或體內聲波(bulk acoustic wave,BAW)技術。再者,大體積元件將導致額外的封裝及印刷電路板成本。簡言之,在網路類型眾多的情況下,若全雙工運作為必要條件,用戶裝置的設計成本和複雜度都相當高。寬頻多重分碼存取(WCDMA)/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evolved high-speed packet access,HSPA+)和分頻雙工長期進化都是運作在全雙工模式。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中的半雙工運作模式之標準化工作目前未臻完整。
相對地,半雙工-分頻雙工和半雙工-分時雙工適用於無濾波器之接收器。這種接收器的實現方式較簡單,成本也較低,其複雜度無關於支援的半雙工頻帶數量。GSM/GPRS/EDGE用戶裝置通常操作在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而分時長期進化和分時同步分碼多重存取/高速封包存取則是採用分時雙工模式。
以下概述多頻帶、多模式、多天線用戶裝置中之收發器和前端模組在不同面向的複雜度。
傳統收發器中之全雙工-分頻雙工操作
用戶裝置通常包含一蜂巢式基頻數據機、一功率管理單元、一無線收發器晶片、一個或多個無線放大器以及一前端模組。前端模組包含多個天線、一組被動濾波器和雙工器、一組天線開關。就支援多模式、多頻帶、多天線的傳統接收器而言,其前端模組的複雜度隨著支援的全雙工/半雙工頻帶數量(分別以NFD 和NHD 表示)以及支援的天線數量(NA )線性上升,包含:- NA 個天線;- NPA 個功率放大器,NPA 通常小於(NFD +NHD )。單一功率放大器通常能支援一組位於相同頻率區域的頻帶。因為可利用寬頻功率放大器,NPA 不會太大(舉例而言,僅使用兩個寬頻功率放大器和兩個功率放大器開關便可涵蓋700兆赫到2600兆赫之間的頻帶); - NFD 個雙工器和[(NA -1) NFD ]個接收器濾波器,供所有全雙工運作之成對分頻雙工頻帶(全雙工-分頻雙工)同時進行之接收/傳送(假設只有一個天線被用於傳送器運作而全部NA 個天線皆被用於接收器運作);- (NA NHD )個接收器濾波器,涵蓋執行半雙工運作的所有頻帶;- NA 個單極多投(single pole multiple throw)天線開關,每一個天線開關的投數為(NHD +NFD +NPA );投數愈多,成本愈高但效能愈低;- 印刷電路板,其大小會隨數據機的元件數量增加;- 總數為[NA (NHD +NFD )]之接收器路徑需要相同數量的低雜訊放大器和大量收發器晶片接腳(會使整體成本增加)。
無濾波器(filter-less)之收發器方案的優點和限制
近來無線收發器設計的發展已能實現無濾波器之前端模組,也就是在各天線及其相對應之接收器間無需濾波器。這種做法的挑戰在於接收器需要一個非常線性的低雜訊放大器,以免原本可被濾波器衰減之頻帶外阻擾(out-of-band blocker)降低接收器的敏感度。在GSM、GPRS和EDGE系統中,無濾波器之接收器已相當普遍。
在700~1000兆赫區域支援四個頻帶、在1700~2100兆赫區域 支援四個頻帶、2200~2600兆赫區域支援四個頻帶的傳統雙功率放大器(如圖二所示)需要2 12=24個接收器濾波器、一個單極十四投(SP14T)開關、一個單極十二投(SP12T)開關及二十四個低雜訊放大器。如此大量之非集成元件的成本相當高昂,以致於能支援世界各地所有頻帶的全球電話幾乎不可能實現。
就完全無濾波器的方案來說,(NA NHD )個濾波器/雙工器及等量相對應的低雜訊放大器會被數量少很多的寬頻低雜訊放大器取代。該數量正比於頻帶區域和接收器天線之數量。舉例而言,如圖三所示,具有兩接收器天線之一半雙工收發器在700~1000兆赫區域支援四個頻帶、在1700~2100兆赫區域支援四個頻帶、2200~2600兆赫區域支援四個頻帶,通常不需要接收器濾波器、功率放大器開關,但需要兩個功率放大器、一個單極五投(SP5T)開關,一個單極三投(SP3T)天線開關和三對寬頻低雜訊放大器。
然而,無濾波器方案僅適用於半雙工-分頻雙工和半雙工-分時雙工運作,不適用於全雙工-分頻雙工運作。WCDMA/HSPA+和分頻雙工長期進化系統因此都無法採用無濾波器方案。平均能量大約為24dBm的本地傳送器信號等同於強烈的頻帶外阻擾,會對低雜訊放大器無法容忍的干擾。除非能提供濾波效果,將此功率下壓至低雜訊放大器能容忍的範圍,否則接收器不可能操作在全雙工-分頻雙工模式。
部分無濾波器(partial filter-less)之收發器之可行性
應用在半雙工頻帶(GSM/GPRS/EDGE、TD-SCDMA、TD-LTE等標準採用的頻帶)的部分無濾波器方案可提供某些好處,但這些好處遠不及前述完全無濾波器之收發器在成本/效能/功率等方面提供的效益。承接前述範例,若有50%的支援頻帶(每一頻帶區域之四個頻帶中的兩個頻帶)係操作於半雙工模式,則前端模組須包含:- 半雙工頻帶:無雙工器或濾波器、兩個單極三投(SP3T)開關、三對低雜訊放大器;- 全雙工頻帶:八個雙工器、八個接收器濾波器、相對應的十六對低雜訊放大器;- 一個單極十一投(SP11T)開關、一個單極十投(SP10T)開關;- 兩個功率放大器、小功率放大器天線開關;因此,如圖四所示之混合方案仍然總共需要兩個天線、六個雙工器、六個接收器濾波器和十八個低雜訊放大器,這種高價方案對於大部分的消費者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以上範例呈現了若欲降低用戶裝置客製化設計量,在實現全球化全雙工運作時會遭遇的困難。最主要的困難點在於針對各區域之全雙工-分頻雙工頻段進行客製化的高昂成本。
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應用於包含至少一基地台 與至少一用戶裝置之一無線通訊網路中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一控制步驟:由該至少一基地台通知該至少一用戶裝置一間接資訊或一直接資訊,該間接資訊或該直接資訊與支援半雙工-分頻雙工運作相關。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應用於包含至少一基地台與至少一用戶裝置之一無線通訊網路中的方法。該至少一基地台至少支援半雙工-分頻雙工運作。該方法包含一安排步驟:安排該至少一基地台之一傳輸時程,使該至少一用戶裝置可得到複數個同頻監看期間。每一個同頻監看期間具有由該至少一基地台定義之一時間與一頻率,且該複數個同頻監看期間內未安排任何用戶裝置傳輸活動。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應用於包含至少一基地台與至少一用戶裝置之一無線通訊網路中的方法。該至少一基地台至少支援半雙工-分頻雙工運作。該至少一用戶裝置至少支援半雙工-分頻雙工運作。該方法包含一控制步驟:令該至少一用戶裝置創造複數個傳輸時間間隙。該複數個傳輸時間間隙符合該至少一基地台定義之一個或多個限制。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應用於包含至少一基地台與至少一用戶裝置之一無線通訊網路中的方法。該至少一基地台至少支援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運作。該至少一用戶裝置不支援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運作之全雙工-分頻雙工模式。該方法包含一 控制步驟:由該至少一用戶裝置直接或間接通知該至少一基地台該用戶裝置不支援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運作之全雙工-分頻雙工模式。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應用於包含至少一基地台與至少一用戶裝置之一無線通訊網路中的方法。該至少一基地台至少支援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運作。該至少一用戶裝置支援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運作之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該方法包含一控制步驟:由該至少一用戶裝置直接或間接通知該至少一基地台該用戶裝置支援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運作之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
關於本發明的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本發明的主要目標在於透過改變現存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針對長期進化及WCDMA/HSPA+之半雙工運作的規範,以達成簡化用戶裝置(例如蜂巢式手機或電腦)之前端模組的效果。此一支援半雙工模式的構想無須強迫所有現存基地台進行升級。
以下段落將介紹應用於長期進化及/或WCDMA標準之蜂巢式網路基地台的技術方案,以及應用於支援半雙工模式之用戶裝置的技術方案。
第一部分-在長期進化分頻雙工成對頻帶實現半雙工運作
假設網路營運商已部署多個僅支援全雙工分頻雙工長期進化基地台,僅支援半雙工分頻雙工長期進化的用戶裝置(利用例如無濾波器接收器實現之低複雜度前端模組)再也無法區別支援半雙工模式的基地台和僅支援全雙工模式的基地台。
圖五係繪示一蜂巢式通訊系統範例,其中同時有支援全雙工-分頻雙工模式的用戶裝置和支援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的用戶裝置(UE)與同時有支援全雙工-分頻雙工模式的基地台和支援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的基地台互相溝通。基地台520和530僅支援全雙工-分頻雙工模式,而基地台510同時支援全雙工-分頻雙工與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用戶裝置540支援全雙工-分頻雙工模式,因此能與基地台510、520、530中的任一個基地台溝通。另一方面,用戶裝置550支援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只能與基地台510溝通,無法與基地台520或基地台530溝通。若用戶裝置550能偵測到基地台520和530並不支援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便不需要與這些基地台建立連結。
為了實現半雙工運作,eNode-B基地台之排程必須保證,任何上行傳輸所緊鄰的前一個接收器活動子時間框(subframe)都會有足夠大的時間間隙(gap),足以在傳送器活動開始前停止接收器活動。舉例而言,eNode-B排程會保證用戶裝置中之接收實體下行共用頻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資料的子時間框之後不會緊隨著另一個上行傳輸子時間框。
相似地,eNode-B排程必須保證,若前一個進行傳送器活動的子時間框沒有足夠大的時間間隙足以在傳送器活動開始前停止接收器活動,用戶裝置的任何接收器活動都不會緊鄰在一個進行傳送器活動的子時間框之後。藉由允許支援半雙工運作的用戶裝置放棄傳輸期間末端的數個取樣,以於接收器活動開始前創造一時間間隙,可實現上述保證。
此外,eNode-B排程必須保證,在各用戶裝置不需傳送資料時,週期性地准予長於四毫秒的同頻(intra-frequency)和異頻(inter-frequency)基地台搜尋期間。在同頻基地台搜尋期間內,可出現監控其他同頻頻道的接收器活動。eNode-B基地台必須讓用戶裝置知道此一監控期間的排程。
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一部分的實施例中,將會介紹具有半雙工能力的無線通訊網路系統,能進行符合長期進化標準之高速資料無線通訊。根據本發明之無線通訊網路系統包含一基地台及複數個用戶裝置。該基地台能同時服務半雙工-分頻雙工用戶裝置和全雙工-分頻雙工用戶裝置。
在這些實施例中,分頻雙工長期進化基地台會廣播或通知用戶裝置一基地台群組是否具有半雙工-分頻雙工能力。一基地台群組係指一群具有共同特徵(例如相同頻率、相同大小、相同面積、相同網路)的基地台,其中可包含隸屬於一個或多個長期進化網路的一個或多個基地台。
於第一實施例中,由廣播頻道(broadcast channel,BCH)承載之一特定系統資訊區塊(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內包含一特定資訊元素,以公告該基地台群組支援半雙工分頻雙工運作。該廣播頻道係透過實體下行共用頻道(PDSCH)傳送。
於第二實施例中,負責承載主資訊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的實體廣播頻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內之一個或多個備用位元,被用以廣播告知所有用戶裝置,該基地台群組支援半雙工運作。這種做法的好處之一為可節省半雙工用戶裝置用於網路搜尋的時間和功率,原因在於,用戶裝置不需要耗時將廣播頻道中的系統資訊區塊解碼,即可摒除不支援半雙工模式的候選網路載波。值得注意的是,若欲利用主資訊區塊中之至少一備用位元來指示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之支援資訊,可將該至少一位元設定為特定值,其中用戶裝置已預先得知該特定值係用以表示半雙工-分頻雙工之支援資訊。實務上亦可能針對主資訊區塊訊息施以一遮罩,以判斷半雙工-分頻雙工之支援資訊;用戶裝置可根據該備用位元之數值判斷該遮罩為何。
於第三實施例中,一特定資訊元素被包含於其他任一種用戶裝置與基地台間的專屬通信程序中,以指出一基地台群組是否支援半雙工長期進化分頻雙工運作。
於第四實施例中,其他任何透過下行信號傳達明確或隱含(直接或間接)訊息至用戶裝置的資訊承載方式都可被用以指出一基地 台群組是否支援半雙工長期進化分頻雙工運作。
須注意的是,上述各實施例皆向後相容於不支援半雙工運作的舊有用戶裝置,並且能促進用戶裝置發現具有半雙工能力之基地台。此外,上述各實施例可協助僅具半雙工能力的長期進化用戶裝置在搜尋階段忽略不具半雙工能力之基地台。
第二部分-在分頻雙工成對頻帶內實現WCDMA/HSPA+半雙工運作
WCDMA/HSPA+已被設計為針對全雙工-分頻雙工運作,其於99/4/5/6版本公佈之初始方案要求:當資料在連結狀態(通稱為Cell_DCH狀態)被傳送及接收,接收器和傳送器幾乎必須在所有時間都同時運作(除了壓縮模式間隙期間)。
近來,第七版標準中已規範了獨立電腦的HSPA+運作,使資料接收器/傳送器得以透過HSPA頻道運作,亦即無須出現99/4/5/6版本所要求的頻道,例如下行專用實體控制頻道(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DPCCH)/專用實體資料頻道(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DPDCH)和上行專用實體控制頻道/專用實體資料頻道。相對於傳統頻道要求接收器/傳送器之活動(亦即進行全雙工-分頻雙工運作),此重大轉變使HSPA+特定頻道能接受半雙工運作。
高速下行資料封包存取(high speed downlink data packet access,HSDPA)活動係根基於一組多重獨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每一HARQ程序各自依不同的下行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進行。在任一時間點,每個HARQ程序要負責將下行傳輸區塊或是介質存取控制(MAC)層協定資料單元(PDU)正確傳送至較高的通訊層。HARQ程序中,資料傳輸區塊之正確傳輸牽涉到一個或多個接收器接收期間,以及一個或多個透過HS-DPCCH傳遞確認(ACK)或否認(NACK)資訊的傳送期間。HS-DSCH、F-DPCH及HS-DPCCH於該等接收期間內受用戶裝置監控。傳送期間絕不會與接收期間重疊,因為這兩種期間相對於下行活動存在一固定的預設延遲。然而,每當多於一個的HARQ程序在不同傳輸時間間隔之下進行時,同時進行之接收器與傳送器活動仍然是可能的。
相似地,高速上行資料封包存取(high speed uplink data packet access,HSUPA)傳輸係根基於一組獨立HARQ程序;該等HARQ程序同時依不同的下行傳輸時間間隔(TTI)進行。在任一時間點,每個HARQ程序要負責將上行傳輸區塊或是介質存取控制(MAC)層協定資料單元(PDU)正確傳送至較高的通訊層。傳輸區塊的正確傳輸通常包含接收多個接收器頻道(包含E-AGCH、ERGCH、E-HICH)以及資料傳送器透過E-DCH之資料傳輸。
依照本發明的精神,在後續版本中,現有的WCDMA 3GPP HSPA+排程規則有可能被改變為加入與半雙工運作相關的規範。針對MAC排程器所使用之HARQ程序的時機和數量限制可被修 改為:不要求用戶裝置同時進行傳送及接收,等效於操作在半雙工模式。
要實現HSPA+半雙工-分頻雙工運作,接收器和傳送器活動排程必須保證,上行傳輸所緊鄰的前一個接收器活動子時間框會有足夠大的時間間隙,足以在傳送器活動開始前停止接收器活動。相似地,接收器和傳送器活動排程必須保證,除非前一個進行傳送器活動的子時間框有足夠大的時間間隙,足以在傳送器活動開始前停止接收器活動,否則不會進行任何下行傳輸。此外,必須保證在各用戶裝置不需傳送資料時,週期性地准予長於四毫秒的同頻和異頻基地台搜尋期間。在同頻基地台搜尋期間內,可出現監控其他同頻頻道的接收器活動。
於第五實施例中,由廣播頻道(BCH)承載之一特定系統資訊區塊(SIB)內包含一特定資訊元素,以指出一HSPA+基地台群組支援半雙工運作。該廣播頻道係透過實體共用控制頻道(prim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PCCPCH)傳送。
於第六實施例中,一特定資訊元素被包含於其他任一種用戶裝置與基地台間的通信程序中,以指出一基地台群組是否支援半雙工-分頻雙工HSPA+運作。
於第七實施例中,下行的正交可變展頻係數(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OVSF)碼樹中之一專用部分被用以通知用戶裝置,一基地台群組是否支援半雙工-分頻雙工HSPA+運作。 舉例而言,為用戶裝置所知之一預先定義之位元序列,可由基地台透過一組或多組下行OVSF碼傳送。隨後,用戶裝置可盲試並辨認此下行OVSF碼是否包含此特定訊息,以判定基地台是否支援半雙工運作。須注意的是,這種做法可搭配前述其他方案使用。
於第八實施例中,其他任何透過下行信號傳達隱含或明確(直接或間接)的訊息至用戶裝置的資訊承載方式都可被用以指出一基地台群組是否支援半雙工-分頻雙工HSPA+運作。
於第九實施例中,一WCDMA HSPA+用戶裝置結合前述任多種方案,以告知網路其半雙工能力資訊。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510、520、530‧‧‧基地台
540、550‧‧‧用戶裝置
圖一為分頻雙工、分時雙工和半雙工-分頻雙工之運作方式示意圖。
圖二係繪示包含雙功率放大器且支援十二個頻帶的傳統無濾波器收發器。
圖三係繪示包含寬頻低雜訊放大器的傳統無濾波器收發器。
圖四係繪示一傳統部分無濾波器收發器。
圖五係繪示一蜂巢式通訊系統。
510、520、530‧‧‧基地台
540、550‧‧‧用戶裝置

Claims (15)

  1. 一種應用於包含一第一基地台與一用戶裝置之一無線通訊網路中的方法,包含:由該第一基地台通知該用戶裝置一間接資訊或一直接資訊,該間接資訊或該直接資訊與支援一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之運作相關;以及令該第一基地台支援該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與一第二雙工模式之同時運作,該第二雙工模式包含一全雙工-分頻雙工模式或一分時雙工模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通知步驟包含藉由一基地台群組內的一第二基地台從該第一基地台傳輸該間接資訊或該直接資訊到該至少一用戶裝置,該基地台群組包含該第一基地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基地台群組係包含一群具有一共同頻率、一共同大小、一共同面積及一共同網路的基地台。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基地台支援一長期進化分頻雙工模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基地台支援一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evolved high-speed packet access,HSPA+)模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通知步驟包含利用透過一廣播頻道所傳遞之一訊息通知該用戶裝置與支援該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之運作相關之該間接資訊或該直接資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訊息包含一系統資訊區塊中之一資訊元素,該系統資訊區塊係對應於該廣播頻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訊息包含一主資訊區塊中之一位元,該主資訊區塊係透過一實體廣播頻道傳遞。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訊息係利用一實體下行共用頻道傳遞至該用戶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通知步驟包含利用透過一用戶裝置專屬頻道所傳遞之一訊息通知該用戶裝置與支援該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之運作相關之該間接資訊或該直接資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間接資訊或該直接係由一正交可變展頻係數碼樹中之一預定部份承載。
  12. 一種應用於包含一基地台與一用戶裝置之一無線通訊網路中的方法,該基地台支援一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運作,該用戶裝置不支援一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運作之全雙工-分頻雙工模式,該方法包含:令該基地台以支援一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與一第二雙工模式之同時運作,該第二雙工模式包含一全雙工-分頻雙工模式或一分時雙工模式;以及由該用戶裝置直接或間接通知該基地台該用戶裝置不支援該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運作之全雙工-分頻雙工模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通知步驟包含:直接或間接通知該基地台該用戶裝置支援該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運作之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
  14. 一種應用於包含一基地台與一用戶裝置之一無線通訊網路中的方法,該基地台支援一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運作,該用戶裝置支援一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運作之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該方法包含:令該基地台以支援一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與一第二雙工模式之同時運作,該第二雙工模式包含一全雙工-分頻雙工模式或一分時雙工模式;以及由該用戶裝置直接或間接通知該基地台該用戶裝置支援該演進式高速封包存取運作之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或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用戶裝置支援之該半雙工-分頻雙工模式之運作係由該用戶裝置所支援之多個頻段定義。
TW101134751A 2011-11-17 2012-09-21 全雙工-分頻雙工網路中可運作半雙工-分頻雙工之用戶裝置的實行方法 TWI4848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60900P 2011-11-17 2011-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2716A TW201322716A (zh) 2013-06-01
TWI484810B true TWI484810B (zh) 2015-05-11

Family

ID=49032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4751A TWI484810B (zh) 2011-11-17 2012-09-21 全雙工-分頻雙工網路中可運作半雙工-分頻雙工之用戶裝置的實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8481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41347A1 (en) * 2005-08-19 2007-02-22 Ipwireless, Inc. Duplex oper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0931904A (en) * 2007-10-01 2009-07-16 Qualcomm Inc Partial discarding of cyclic prefix for efficient TDD or half-duplex FDD operation
US20100195501A1 (en) * 2007-09-28 2010-08-05 Tobias Tynderfeldt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wer Reduction in an LTE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41347A1 (en) * 2005-08-19 2007-02-22 Ipwireless, Inc. Duplex oper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195501A1 (en) * 2007-09-28 2010-08-05 Tobias Tynderfeldt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wer Reduction in an LTE System
TW200931904A (en) * 2007-10-01 2009-07-16 Qualcomm Inc Partial discarding of cyclic prefix for efficient TDD or half-duplex FDD oper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lf Duplex FDD in LTE",Source:Ericsson,Nokia,and Nokia Siemens Networks,Contribution #Rl-080534,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1bis,Seville,Spain,January14-18,2008. 段落0042~004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2716A (zh) 201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4211B (zh) 全双工-分频双工网络中可运作半双工-分频双工的用户装置的实行方法
CN110383718B (zh) 由支持e-utra与nr之间的双连接的终端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执行该方法的终端
US20190007188A1 (en) Adaptive Operational Full-Duplex and Half-Duplex FDD Mode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412591B2 (en) Simultaneous VoLTE and 2G/3G/LTE data in dual SIM configuration
US9225493B2 (en) Multimode wireles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958805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bwp操作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20060952A1 (en) Techniques in measurement gap (mg) configurations with bandwidth part (bwp)
EP2317792B1 (en) Method of handling measurement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75300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5126028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특정 플렉서블 tdd 기법을 이용하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917222B2 (en)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multiple time division duplex links using a single transceiver
US20120329514A1 (en) Dual mode mobile terminal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WO2017065671A1 (en) Methods of managing long inactivity periods in non-full duplex operation
CN11322584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52778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要分配给带宽部分的资源区域的方法及其设备
CA3132669A1 (en) User equipment involved in monitoring a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JP2023525852A (ja) 切り替え方法及び装置
EP2742634A1 (e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11601931B2 (en) Paging procedure enhancement
CN102307352A (zh) 相邻频段共存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4651415A (zh) 同步信号块设计
WO2021035576A1 (zh) 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EP3314940A1 (en) Method for handling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signaling and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WO2021159340A1 (e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reduced-complexity device
TWI484810B (zh) 全雙工-分頻雙工網路中可運作半雙工-分頻雙工之用戶裝置的實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