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3906B - 顆粒狀活性碳懸浮介質之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顆粒狀活性碳懸浮介質之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3906B
TWI483906B TW098120422A TW98120422A TWI483906B TW I483906 B TWI483906 B TW I483906B TW 098120422 A TW098120422 A TW 098120422A TW 98120422 A TW98120422 A TW 98120422A TW I483906 B TWI483906 B TW I4839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tank
venting
particulate activated
particu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0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4230A (en
Inventor
William G Conner
Original Assignee
Saudi Arabian Oi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08/01398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085252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audi Arabian Oil Co filed Critical Saudi Arabian Oi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024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4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3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39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Description

顆粒狀活性碳懸浮介質之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及方法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主張2007年12月19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008,606號之權利,該臨時專利申請案在此併入本案以為參考資料。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工業廢水處理系統及方法,且更明確地,係有關於使用膜生物反應器之處理系統及方法。
發明背景
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之有效處理為增加生活品質及乾淨水之保護的極重要方面。與直接將廢水排放至水源(諸如河川、湖及海洋)內(合乎標準的實施直到約半世紀前才有)有關之問題顯而易見,亦即生物及化學廢棄物對所有生命形式會產生危險,其包括傳染病之擴散及暴露在致癌化學品中。因此,廢水處理法已逐步發展成為範圍自可淨化得自家庭群體之生活廢水的普遍存在之地方性廢水處理設施至可處理各種廢水應用之特定污染物的專業工業廢水處理方法的系統。
一般而言,廢水處理設施係使用多處理階段以淨化水,藉此,其可安全地釋放入水體(諸如湖、河川、及溪流)內。目前,許多生活污水處理廠包括使用機械方法(例如攔污柵(bar screan)以移除大物體之第一級處理階段、及可沈降砂、砂礫及石頭之砂或砂礫溝槽。有些處理系統亦包括一特定脂肪、潤滑脂及油類可漂浮至表面以便撇除油脂之階段。該廢水接著被送至第二級生物活性污泥處理階段。活性污泥方法包括在通氣槽內進行需氧生物處理,典型上繼而在澄清器/沈降槽內進行處理。在排放前,該澄清器/沈降槽放流水可或可未經進一步處理,並使該污泥再循環回至通氣槽以進一步處理,或在掩埋場、焚化爐內處理前進一步處理、或若沒有毒性組份則作為肥料。
在該通氣槽內,係添加空氣至該混合液(進料廢水及大量細菌之混合物)。得自空氣之氧被該等細菌用以生物性氧化溶解或包含在該廢水進料內之懸浮液中的有機化合物。生物氧化作用典型上為可用以自廢水移除有機污染物之最低成本的氧化方法且係為最廣泛使用以處理經生物上可處理有機化合物污染之廢水的系統。含有生物上難處理或難處理之有機化合物的廢水、或含有無機成份的廢水典型上不能藉習知生物廢水處理系統而妥當地處理且通常需要更昂貴的方法才能移除該等污染物。
該得自通氣槽之混合液放流水典型上可進入澄清器/沈降槽於其內,廢污泥(濃縮混合液懸浮之固體)係藉重力而沈降。然而,基於該廢水及經濟上的需要,一些生物氧化系統係使用不同處理方法以自該廢水放流水移除固體。該澄清器/沈降槽可經膜(膜生物反應器取代)或可使用另一單元操作,諸如溶空氣浮選裝置。該得自澄清器/沈降槽、膜或溶空氣浮選裝置之液體放流水係經排放或在排放前經進一步處置。使自該混合液移除之固體返回通氣槽以作為用於進一步處理之返回的活性污泥且可保留該系統內之細菌。定期地自本循環管道移除某部份本返回的活性污泥以控制細菌在該混合液內之濃度。
使用膜生物反應器科技以處理生活廢水的實例愈來愈多,其可提供改良放流水品質、較小的物理足跡(每平方英尺之處置面積可處理更多的廢水)、對不正常狀況的耐受性增加、對處理難以處理之廢水(例如含不能夠在習知澄清器/沈降槽內經處理之高總溶固體且需要明顯更難以操作之固體沈降裝置,諸如溶空氣浮選裝置或其它固體移除系統的廢水)的能力改善及各種其它操作優點。然而,膜生物反應器通常會產生在使用澄清器之習知系統內並不會發生的膜污垢及發泡問題。膜污垢典型上係由起因於在該等混合液懸浮之固體內之生物生命形式的分解之細胞水聚合化合物所產生。
習知工業生物廢水處理廠技術之最近進展包括添加粉末狀活性碳顆粒至該混合液。在這些方法中,特定有機及無機化合物經物理性吸附至該等粉末狀活性碳顆粒之表面。已知粉末活性碳系統之一實例係由Siemens Water Technologies以品名“PACTR ”供應。由於可吸附生物上難處理之有機及無機化合物,藉以使放流水具有較低之這些污染物濃度,所以粉末狀活性碳業經用於習知生物處理廠。該混合液包含粉末狀活性碳可提供許多操作好處。該碳可以使懸浮介質生物處理系統得到好處,其包括增加的污染物移除及對不正常狀況之增加耐受性。此外,該碳可以使生物上難處理的有機材料吸附至碳的表面上且其暴露在該生態內之時間比在習知生物處理系統內之時間明顯更長,因此可提供與固定膜系統類似之優點。該碳亦可以使更能夠消化該等生物上難處理之有機材料的特定菌株演變。該碳係連續再循環回到具有返回的活性污泥之通氣槽的事實意指該等細菌可連續致力於消化經吸附至碳表面上之生物上難處理的有機化合物。本方法亦可生物性再生碳並可以使該碳能移除之生物上難處理化合物比其在簡單的填充床碳濾器內可移除之該等生物上難處理化合物明顯更多,一旦該碳之吸附能力耗竭時,該填充床碳濾器亦需要經常置換或昂貴地物理性再生該碳。該混合溶液內之碳亦可吸附並自放流水移除不能經生物氧化而處理之無機化合物。然而,迄今,尚未能在粉末狀活性碳添加下商業性使用膜生物反應器。在使用膜以進行過濾之表面水處理系統內已經有部份使用粉末狀活性碳。然而,使用膜及粉末狀活性碳之這些表面水處理系統業經報告具有碳磨耗該等膜及碳永久性堵塞及/或弄髒該等膜的問題。
在排放或再使用前必需經處理之工業廢水通常包括可含有乳化烴之含油廢水。含油廢水可得自各種工業,其包括鋼及鋁工業、化學加工工業、汽車工業、洗衣工業、及粗油回收及精煉工業。如上述,在第一級處理方法中可移除特定數量之非乳化油及其它烴,其中浮油係自頂部撇取。然而,通常使用生物第二級廢水方法以自廢水移除殘留之油。第一級處理法後殘留之典型烴可包括潤滑油、切割流體、焦油、潤滑脂、粗油、柴油、汽油、煤油、噴射機燃料等。廢水中該等殘留烴之存在量範圍可以自每百萬之10至1000份。在將水排放入環境內或在該工業方法內再使用水之前,必需移除這些烴。除政府規定及生態顧慮外,該等殘留烴之有效移除亦具有好處,因為經妥當處理之廢水可用於許多工業方法且可排除原水處理成本並降低管理的排放顧濾。
用以處理含油/工業廢水之膜生物反應器的商業利用之發展一直很慢,其主因為與該等膜之油及化學污垢有關之保養問題。檢測在已添加粉末狀活性碳至該混合液之膜生物反應器中所處理之工業/含油廢水顯示其具有與包括粉末狀活性碳之習知生物廢水處理系統相同的處理優點。亦已注意到亦可獲得使用膜生物反應器的優點。然而,在添加及未添加粉末狀活性碳的情況下,膜生物反應器之並排比較證明已添加粉末狀活性碳之膜生物反應器具有這兩種系統的所有處理優點,然而由於殘留油及細胞外聚合化合物會弄髒該等膜,所以未添加碳之膜生物反應器可能很難操作。該檢測進一步證實雖然粉末狀活性碳之添加可提供很有希望成功的生物廢水處理系統,但是該碳對膜有大量磨耗及不可逆積垢的不利影響。本磨耗及不可逆積垢之嚴重性足以導致本系統之操作很昂貴(由為該等膜之預期壽命顯著降低)。
在未使用膜生物反應器之特定水處理方法類型中,係使用顆粒狀活性碳作為固定床內之吸附介質。例如頒予Irvine等人之美國專利第5,126,050號描述多階段方法,其包括用以吸附得自,諸如廢水或廢顆粒狀活性碳之來源的有機污染物之顆粒狀活性碳過濾階段。將該顆粒狀活性碳維持在槽內並經由分配器於底部提供放流水以防止流化該顆粒狀活性碳床。另一實例為頒予Inoue等人之日本專利申請號第JP10323683號,其描述用於自原水獲得可攜帶水之水淨化處理方法。該系統包括在水槽內之顆粒狀活性碳床。吸附在顆粒活性碳上之有機物質包括已附著於其上之需氧細菌。本系統及方法被描述為可處理水,諸如河川水、湖水、池塘水、及地下水、而非廢水。在這些系統內,一旦碳之吸附能力耗竭,則必需置換或再生該碳的操作成本典型上令人望而却步。而且,這些系統並未利用生物氧化作用以降低吸附能力需求或再生該碳。
此外,頒予Beyers等人之歐洲專利公開案第EP1258460號揭示使用經生物降解物接種之顆粒狀碳的填充床以進行地下水或其它水物料流內之氧合物的生物降解作用之方法。尤其,Beyers等人揭示其中該顆粒狀碳係經MTBT降解之微生物接種的較佳實施例。雖然本系統可合併污染物之吸附作用及生物氧化作用,但是其係經設計用於特定難以處理之廢水需求,所以其處理成本比生物處理系統明顯較高。而且,其使用填充床技術,而非生物處理系統(諸如膜生物反應器)。
這些上文列舉之實例之任一種的使用限於其中之處理成本並非爭議的應力,因為其等為相當昂貴的處理方法。此外,其等全不包括膜生物反應器合併碳吸附作用的成本及操作優點。
在其它水淨化應用中,顆粒狀活性碳係保持在欲經處理之水體內的懸浮液中。例如,頒予Ford之歐洲專利公開案第EP0543579號描述自水移除殺蟲劑殘留物及其它有機物質的方法。由於廢活性碳係與經處理水一起連續移除,所以活性碳係以連續方式添加。然而,該Ford參考文獻中所揭示之系統需要大量顆粒狀活性碳才能移除污染物(殺蟲劑殘留物)。並沒有用於移除這些污染物之生物機制。
日本專利文件JP62286591及JP63016096揭示涉及活性污泥漿體及顆粒狀活性碳之混合物的有機廢水處理法。在浸膜生物反應器之研發前所揭示的這些方法係使用顆粒狀活性碳與下游膜系統內之超過濾或逆滲透膜的組合。這些參考文獻可處理與有機廢水(例如人類廢棄物)有關之問題且並未實際上處理工業廢棄物,諸如含羥之油廢水。此外,本系統之研發正如膜生物反應器首先被檢測一樣,且其目的為防止該混合液內之難處理有機化合物弄髒該等膜。本發明者已推測使用膜以取代習知澄清器/沈降槽最後會導致有機化合物之毒性濃度並干擾該等通氣槽內之正常生物氧化方法。然而,實際上已發現這些預測並未發生且因此本技術並未商業化。而且,這些參考文獻中所述之該等系統的主要應用為具有相當低化學需氧(COD)化合物(例如COD對生物需氧(BOD)比為約2:1)之生活廢水(其不同於其中該COD對BOD之比率明顯較高的工業廢水)的處理。
如文中使用,生物上難處理化合物係指典型上在12小時滯留時間內不會經微生物分解之在廢水中的COD化合物(有機及/或無機)類型。
此外,如文中使用,生物抑制性化合物係指可抑制生物分解程序之在廢水中的化合物(有機及/或無機)。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供膜生物反應器系統之方法及裝置,該膜生物反應器系統係使用顆粒狀活性碳以將生物上難處理有機化合物及無機化合物吸附至該顆粒狀活性碳之表面上並使該顆粒狀活性碳維持在生物反應器系統之膜分離步驟的上游。其可以使其中粉末狀活性碳已添加至該混合液之懸浮介質膜生物反應器得到好處,且在該混合液內之碳與膜接觸時不會產生磨耗及積垢問題。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供其安裝僅需要最低之資金投資且具有低操作成本之有效的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之又另一目標為施行特別適於處理工業及含油廢水之此種方法及系統。
發明概要
可藉該使用膜生物反應器以處理工業廢水物料流之系統及方法(其包括將顆粒狀活性碳材料導入已維持於膜操作系統之上游的通氣部份內)而提供上述目標及其它優點。該等活性碳顆粒之大小經選擇以致使其等在進入該含浸膜之膜操作系統槽(群)前,可經篩選或容易自該混合液物料流分離,藉此可防止該膜之磨耗。該通氣部份包括一當化學需氧化合物之放流水濃度接近典型上由政府部門設定之極限時可移除部份廢顆粒狀活性碳並添加具有吸附能力之額外顆粒狀活性碳至該通氣槽的廢料排放口。
在典型的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內,有粗及細篩放在該通氣槽之上游以防止大及小顆粒沈降在該系統內或損害該等膜。例如在家用污水膜生物反應器內,細篩亦可移除會纏繞該等膜並導致操作問題之毛髮。在本發明之應用中,若廢水為工業廢水,則另外需要在顆粒狀活性碳進入已設置膜之該膜操作系統槽內之前,自混合液篩分該顆粒狀活性碳。其在各種構型中可達成。在一排列中,係在該通氣槽之上游設有粗篩但無細篩,且細篩或篩分系統(其綱目尺寸小於欲使用之顆粒活性碳之下限有效粒度)位於通氣槽內或位於該通氣槽與膜槽之間。在特定實例中,粗及細篩(若必要,依據大小區分以移除廢水中之一般污染物)係設置在該通氣槽之上游,而篩分系統(依據大小區分以移除該顆粒狀活性碳)係配置在通氣槽內或在該通氣槽與膜槽之間。因此,本發明一目標為提供一可防止該顆粒狀活性碳離開通氣槽並進入含該等膜之膜操作系統槽內之分離系統。
與可處理相同廢水之未添加顆粒狀活性碳的膜生物反應器比較,在混合液內使用顆粒狀活性碳可以使該膜生物反應器得到重要的操作優點。以篩分/分離系統(其可以使大部份顆粒狀活性碳維持在存在該等膜之膜操作系統槽的上游)使用顆粒狀活性碳可防止當粉末狀活性碳用於膜生物反應器且該碳與該等膜接觸時業經發現的不可逆積垢及磨耗。具有至少約0.3毫米之有效大小的顆粒狀活性碳之使用可以使大部份或所有該等顆粒狀活性碳自欲轉移至該膜操作系統槽(群)以進行膜過濾之混合液物料流濾出。使該膜操作系統槽(群)內之吸附材料減至最少或排除可以降低或排除業經確定對,例如使用粉末狀活性碳之膜生物反應器的操作效率及有用壽命有害之該膜的磨耗。
在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其包括用以防止碳與該等膜接觸之篩分/分離系統,內使用顆粒狀活性碳之文中該方法及系統可提供各種操作好處,其包括使該混合液更快適應廢水物料流膜積垢減少,由細胞外材料引起的發泡現象減少、該等膜之磨耗減少,其會延長該等膜之有用預期壽命、對進料濃度及流率之變異的耐受性改良、改良的污泥特性(例如更快脫水、較低含油特性及處理的容易性)、及優於在類似的液壓滯留時間下得自習知膜生物反應器系統之放流水品質的放流水品質(其包括較低濃度之有機及無機雜質)。
圖式簡單說明
本發明可參考附圖,其中相同或類似要素係指相同數字,在下文進一步詳述,且其中: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用於處理廢水之裝置的實施例之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之裝置的第二實施例,且其包括用於該廢水物料流之去氮碳化作用的方法;及第3圖為描述於膜生物反應器系統之各階段下,生物上難處理且生物抑制性化合物的進料濃度(以每升毫克數表示)、及殘留放流水濃度(以原有濃度之百分比表示)的曲線圖。
為促進對本發明之瞭解,當適於表示與該等圖示共有之相同或類似要素時,相同參考數字業經使用。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第1圖描述工業或含油廢水處理系統100之製程流程圖。系統100通常包含通氣槽102及膜操作系統槽104。通氣槽102包括用於接收廢水之入口106、及用於將廢水排放至膜操作系統槽104之出口108。該通氣槽102包括如用於將該混合液通氣之廢水處理技藝中所知之空氣擴散裝置。此外,可包括視需要選用之增補空氣擴散裝置以如文中進一步所述,維持顆粒狀活性碳在懸浮液中。經由入口110而將得自通氣槽102之經篩分/分離的放流水導至膜操作系統槽104。在該膜操作系統槽內,如膜生物反應器技藝中所知,該廢水可通過一或多膜。出口112可轉移得自該膜生物反應器系統100之經處理放流水。回程管114可連接膜操作系統槽104及通氣槽102以將返回的活性污泥轉移至通氣槽102。可經由混合液廢料排放口116而移除得自通氣槽102之廢顆粒狀活性碳(亦即不能夠再有效吸附生物上難處理化合物之顆粒狀活性碳)。廢料出口118可以連接至回程管114以使用於丟棄之部份或所有該返回活性污泥改道以控制該混合液濃度。添加種菌培養基至通氣槽102以促進微生物生 長。
預備篩分系統120位於通氣槽102之入口106的上游。本預備篩分系統可包括溶空氣浮選系統、粗篩或其等之組合。根據欲處理之特定廢水,可選擇性包括其它類型之預備處理裝置。細篩或分離器子系統122可包含在通氣槽102內。可選擇性或與該細篩或分離器子系統122一起,細篩或分離器子系統可配置在通氣槽102與膜操作系統104之間。該細篩網122可以是楔形線篩或旋轉滾動篩或可防止該顆粒狀活性碳通過混合液並因此與膜操作系統104內之膜接觸之其它分離方法。可藉重力使得自通氣槽102之經篩分或分離之混合液泵吸或流入(取決於該特定系統之設計)膜操作系統104內。在使用外分離系統(圖中未顯示)之系統內,可藉重力使通過外細篩或子分離器系統之自該混合液所分離的顆粒狀活性碳再落入通氣槽內或經由分開的入口而返回通氣槽102。
適用於本發明該方法及系統之篩或篩分系統的類型包括呈柱形或扁平構型且以各重角度(其包括垂直定向、水平定向或其間之任何角度)排列的楔形線篩、金屬或塑膠多孔板、或織造織物;或主動篩分系統,諸如旋轉滾動篩。亦可使用其它分離技術,其包括在靜沈區內之重力沈降。
在第1圖中,廢水進料流可通過預備篩分系統120並進入通氣槽102內。該通氣槽可將廢水通氣以和顆粒狀活性碳一起形成混合液(其含有廢水及經混合液懸浮之固體)。可添加顆粒狀活性碳(其最好,例如經預濕潤以形成顆粒狀活性 碳漿體)至系統100內之該廢水的一或多個位置130a、130b、及/或130c。例如可添加顆粒狀活性碳至預備篩分系統120之進料流下游(例如位置130a)。顆粒狀活性碳可選擇性或一起直到添加至通氣槽102(亦即位置130b)。在特定較佳實施例中,可經由回程活性污泥管道114(例如位置130c)而導入顆粒狀活性碳。在特定實施例中,較佳可添加該顆粒狀活性碳在預備篩分系統120前面(例如位置130d),可藉包括使該顆粒狀活性碳能通過其間並進入通氣槽102之篩分而設計用於本應用之預備篩分系統120。混合液可通過該細篩或分離器子系統122並自進行入膜操作系統槽104內之經該混合液懸浮的固體移除顆粒狀活性碳。
該顆粒狀活性碳可提供能吸附難以處置之有機及無機化合物(生物上難處理、生物抑制性或其它)的吸附位置。由於顆粒狀活性碳仍維持在該系統內,所以微生物可成長且最後可形成對分解該系統內之特定難以處理之化合物具特定適應性的成熟菌株。而且,再經過一段時間(例如幾天至幾週),由於具有難以處理之化合物的顆粒狀活性碳仍維持在該系統內,具有高度專一性之微生物會變成第二、第三、及更高世代,藉以增加其等可生物降解特定難以處理之化合物的效力。
最後,部份或所有顆粒狀活性碳會變得不能有效處置該等生物上難處理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其會導致較高濃度之生物上難處理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進入該膜操作系統內,於其中其等可通過膜。顆粒狀活性碳可達其吸附能力 (初適應後),於此時,不能再吸附另外的生物上難處理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此外,由於被稱為黏液化(sliming)之現象,其中該等微生物會經多醣類及/或細胞外聚合物物質塗覆,所以顆粒狀活性碳會變得無效。本黏液層雖然起初可用以保護該等微生物,但是可達到會堵塞細孔位置藉此防止接近難以處理的化合物,因此會防止生物降解。
於本階段下,當確定顆粒狀活性碳已損失所有或部份其用於降低生物上難處理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之放流水濃度的效力,可自該通氣槽(經由廢料排放口116)排去部份含顆粒狀活性碳之混合液。如文中所述,可添加另外顆粒狀活性碳至合適添加位置中之一。可監測入口廢水及放流水廢水化學需氧(COD)化合物濃度(亦即包括生物上難處理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以測定該系統內之顆粒狀活性碳及其伴隨之生物質什麼時候已失去其等之有效性。入口及放流水COD之差除以該入口COD濃度的標繪圖可產生能表示該顆粒狀活性碳在混合液內之效力的逐漸損失之標繪圖。自該進料流移除之COD數量可表示自該廢水進料所移除之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有機化合物的相對數量。由於操作者可逐漸獲得處理其等之特定廢水的經驗,其等可測定本比率什麼時候可表示有必要移除一部份在該通氣槽內之顆粒狀活性碳並經新的碳取代以恢復用於該等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的必需移除效率,例如維持該放流水符合管理要求。亦可使用對該放流水之採樣及特定有機及無機化合物的濃度之分析以測定該混合溶液內之顆粒狀活性碳及其伴隨之生物質什麼時候經耗盡並需要部份置換。
當特定有機或無機化合物之放流水濃度開始接近其等之設施的這些化合物之許可排放濃度時,根據本發明之文中的膜生物反應器系統之操作者可開始置換部份該顆粒狀活性碳。該等許可之排放濃度典型上係受該設施之許可而限制,例如藉美國環保署(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或其它類似管理機構所管理之國家污染物排放消除系統(the National Pollutant Discharge Elimination System(NPDES))許可計劃而決定。由於操作者可逐漸獲得操作本系統以處理其等之廢水的經驗,所以其開始可預期什麼時候可進行該顆粒狀活性碳之置換。當該操作者可確定顆粒狀活性碳及其伴隨生物質之有效性正接近不能獲得污染物之必要放流水濃度時,可停止藉自第1圖上之管道118丟棄返回活性污泥所進行之過量生物質的正常丟棄,且該過量生物質及伴隨之顆粒狀活性碳係經由廢料排放口116而自通氣槽102丟棄。就欲操作之特定膜生物反應器系統而言,應該藉維持該等混合液懸浮之固體在最佳操作範圍內的必要性而測定所丟棄之材料數量。置換一部份該顆粒狀活性碳後,應該藉該操作者而監測放流水以決定是否已恢復必要的移除效率。可根據該操作者之操作經驗而進行另外置換。
在供替代的實施例中,可自篩分步驟移除顆粒狀活性碳且可以使混合液之移除減至最少。例如在其中篩分包括旋轉滾動篩之系統內,可刮除碳顆粒以移除部份該顆粒狀活性碳且若必要可併入另外的新顆粒狀活性碳。
根據欲經處理之特定廢水的需求,可使用合適的顆粒狀活性碳粒度以配合所選定之篩分/分離方法。在特定較佳實施例中,該顆粒狀活性碳之有效粒度的下限經選擇以致使其可輕易地自進入其中已設置該等膜之膜操作系統槽(群)內之混合液分離。一般而言,該顆粒狀活性碳之有效粒度具有約0.3毫米之下限,其中該碳之大於99.5重量%高於該下限;其較佳具有約0.3毫米之下限至約2毫米之上限(根據美國標準篩系列(United States Standard Sieve Series),相當於網目大小8至網目大小40),其中該碳之大於99.5重量%在下限與上限內;且在特定較佳實施例中,約0.5毫米至約1.4毫米(根據美國標準篩系列,相當於網目大小14至網目大小35),其中該碳之大於99.5重量%在下限與上限內。業經證明具有約0.5毫米至約0.6毫米之最小有效粒度的顆粒狀活性碳可輕易地經合適分離系統自該混合液篩分,且在經濟上可行之操作條件下,亦可在懸浮液內維持具合適密度之顆粒狀活性碳的此等有效大小。
較小粒度之顆粒狀活性碳會形成用於吸附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有機或無機化合物之每磅顆粒狀活性碳的可用較大表面積。此外,較小粒度之該顆粒狀活性碳可以使混合液之懸浮液容易形成(可導致較低能源成本)。然而,較小粒度之該顆粒狀活性碳亦導致更限制性篩分需求且增加該等膜受通過通氣槽之小顆粒的積垢及磨耗之可能損害。
另一方面,較大粒度之顆粒狀活性碳可以使顆粒狀活性碳更容易被移除且可潛在性降低該等膜上之永久性積垢及磨耗。然而,根據該碳之密度,保持顆粒狀活性碳在懸浮液中所需之能源會隨增加之顆粒狀活性碳的有效粒度而增加。而且,為了適應減少的表面積(以重量計),根據特定廢水進料,可使用較高濃度之顆粒狀活性碳。最後可根據該系統之所欲操作成本而決定合適的程度,其中維持該顆粒狀活性碳在懸浮液中之成本主要可根據粒度及密度而不同。
該混合溶液經通氣並藉通氣槽102內之顆粒狀活性碳而處理後,如此經處理之混合液可通過細篩或分離器子系統122且轉移至膜操作系統槽104。該細篩或分離器子系統122可防止顆粒狀活性碳進入膜操作系統槽104內。藉過濾該顆粒狀活性碳(例如在該混合液內)並將其維持在通氣槽內,文中該方法及系統可以使該膜操作系統槽之膜被顆粒狀活性碳弄髒及/或磨耗之可能性減至最低或消除。
該膜操作系統槽104含有可自放流水112過濾在膜操作系統槽104內之混合液中的生物質及任何其它固體之過濾膜。如熟悉本項技藝者所知,可以呈中空纖維膜形式或其它合適構型之這些膜典型上很昂貴且最好保護這些膜使不受損害並延長其等之可用壽命。在本發明之該方法及系統內,由於細篩122a及/或122b可實質上減少或排除進入該膜操作系統槽104之顆粒狀活性碳及其它顆粒與粒子,所以可延長該膜操作系統槽及其內之膜的壽命。
出口112可自膜操作系統槽104輸送經過濾放流水。回程活性污泥管道114可自膜操作系統槽104將返回活性污泥物料流送至通氣槽102以進一步處理該廢水進料流。如一般膜生物反應器,自該系統之廢水管道118棄置過量污泥。
第2圖表示使用一般生物去氮作用操作法之膜生物反應器系統200的另一實施例。藉特定廢水處理需求而需要之專業生物或化學處理系統亦可使用本發明且對該系統之合適修飾為熟悉生物廢水處理技藝者所知。除了缺氧(無氧)部件202之擴充不同外,第2圖之該實施例與第1圖之實施例類似。簡單的有機碳源,諸如該廢料本身之甲醇或生化需氧內容物,可提供用於氮化方法之養料。將廢水導入缺氧部件202內,該缺氧部件係與通氣槽102可保持流體性互通。此外,回程活性污泥物料流管道114可自膜操作系統槽104將該返回活性污泥物料流送至缺氧部件202以進行進一步處理。如在第1圖內所述之系統,有可添加該顆粒狀活性碳至該系統之多個位置(130a、130b、130c、130d及130e)。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係添加該顆粒狀活性碳至位置130b。在所有其它潛在的顆粒狀活性碳添加位置(130a、130c、130d及130e)中,係添加另一混合裝置至該缺氧區以維持顆粒狀活性碳在懸浮液中。為了有效使用這些用於顆粒狀活性碳添加之可供選擇的進料位置130a、130c、130d及130e,該廢水需要進行某特殊處理(例如處理與去氮化作用有關之問題)以合理化本混合之該等另外操作成本。因此,在特定較佳實施例中,除非特定方法需要顆粒狀活性碳,否則在缺氧區內,該顆粒狀活性碳並不存在於混合液中。
所有廢水處理方法皆具有使其等成為獨特方法之個別需求。因此,可根據特定應用之需求而決定用於添加該顆粒狀活性碳之最佳位置(群)。文中本發明並不受限於第1及第2圖所述,反倒是可適應不同類型之工業及/或含廢水處理設施。
可將該顆粒狀活性碳之大小及該細篩經設計可移除之粒度最佳化以使進入該膜操作系統槽(群)之顆粒狀活性碳及碳細粉的數量減至最小。因此,本發明該方法及系統可以使對該等膜有影響之碳顆粒或粒子的磨耗及積垢減至最少且仍可提供與該活性碳之使用有關的操作優點。
通常根據特定系統參數及欲處理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有機或無機化合物以符合設施之排放規定的廢水而測定顆粒狀活性碳在該混合液內之濃度。檢測已顯示以典型混合液懸浮之固體濃度(在用於所使用特定膜生物反應器構型之正常範圍內)及約20%顆粒狀活性碳濃度(以總混合溶液懸浮之固體濃度為基準計)操作膜生物反應器適於移除存在於廢水進料內之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有機化合物且不會在該等篩分系統上產生積垢問題。可添加較高濃度之顆粒狀活性碳以提供可對抗會導致高於放流水中之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有機或無機化合物之正常濃度的製程不正常之另一安全邊緣。需注意該額外顆粒狀活性碳會導致增口的篩分需求,可根據能對抗製程不正常之被視為適於該特定系統及方法之安全程度以實際經驗決定可使用且又能獲得必要放流水品質的顆粒狀活性碳之最低濃度。
文中使用位於膜操作系統槽上游之顆粒狀活性碳以吸附有機及無機材料(生物上難處理、生物抑制劑性或其它材料)並提供懸浮介質之膜生物反應器的本發明適用各種不同構型。此外,亦可使用各種分離裝置以維持該顆粒狀活性碳在通氣槽內。熟悉本項技藝者可知根據廢水之個別特性及欲安裝設施之區域,不同系統可具有不同經濟優點。
經控制可產生最佳處理條件之因素包括顆粒狀活性碳之類型,其包括大小、形狀、硬度、比重、沈降速率、用於在該混合液內獲得顆粒懸浮液以維持該顆粒狀活性碳呈懸浮介質之必要氣流(或其它懸浮需求)、碳的起源及該碳源之處理、篩桿空隙或開口大小及洞構型、顆粒狀活性碳在該混合液內之濃度、該等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之濃度、混合液懸浮固體之總濃度、該返回活性污泥流率除以進入該膜操作系統槽之混合液之流率的比率、水力滯留時間及污泥滯留時間。本最佳化步驟可以使廢水中生物上難處理之有機化合物藉該顆粒狀活性碳而進行之吸附作用、及部份該等生物上難處理之有機化合物的吸附作用容易藉已懸浮在混合液內之該顆粒狀活性碳而降解生物需氧化合物(BOD5 )、生物抑制性化合物、無機化合物及細胞外聚合物物質。
經確定可移除有效量之某些已知之生物上難處理化合物,諸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酞酸二-正-丁酯、2,4-二硝基酚、2,4-二硝基甲基、甲基第三丁醚(MTBE)、以及未經確認之化學需氧化合物的顆粒狀活性碳之更合適類型包括具有約0.5毫米至約0.6毫米之有效粒度且具有約1.05至約1.10之比重(於20℃下在水中)的顆粒狀活性碳。而且,所欲顆粒狀活性碳之硬度可以使由於互相碰撞而導致之細粉及其它微粒之產生減至最少。適於本發明使用之更有用顆粒狀活性碳包括得自以下之顆粒狀活性碳:木材、椰子、甘蔗渣、鋸屑、泥炭、磨漿廢棄物或其它纖維素衍生之材料。一合適實例為具有標稱網目大小為14×35(根據美國標準篩系列)之MeadWestvaco NucharR WVB。
該等活性碳顆粒可提供混合溶液內之微生物可黏附於其上之吸附位置並可提供有機化合物之高移除效率且不需要按比例延長水力滯留時間及污泥滯留時間。這些吸附位置起初可作為用於生物上難處理或生物抑制性有機及無機化合物之吸附位置。如上述,最後已適應該廢水內之特定化合物的微生物可發育並成熟,因此導致增加的生物降解。其包括生物上難處理化合物之生物降解,因為該等微生物可維持在顆粒狀活性碳之細孔內,其維持時間比在通氣槽內之典型滯留時間更久。此外,又由於接觸成熟微生物之時間增加,所以特定生物抑制性化合物可實際上降解。
本方法及系統之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有機及無機化合物的顯著改良之移除性為本技術,其包括,但不限於顆粒狀活性碳吸附作用、懸浮介質生物廢水處理、 附著生長/固定膜生物廢水處理及膜生物反應器廢水處理技術之多種特性的組合所致。在本發明之方法及系統中,自進入膜生物反應器之膜操作系統內的該混合液所分離之顆粒狀活性碳的使用可以使所有這些處理技術之優點在建構、操作及維修花費不高的單一廢水處理系統內實現。
本發明該裝置之一優點為廢水中該等生物上難處理有機化合物藉顆粒狀活性碳而進行之吸附作用可以使混合液內之微生物以另外時間消化在最低水力滯留時間及污泥滯留時間內之該等生物上難處理有機化合物。當污泥增加至該等混合溶液固體濃度如此高以致會擾亂該特定膜生物反應器系統之操作的時候自含有廢活性污泥之該裝置排放污泥。
該系統及方法之另一優點為部份該等生物上難處理有機化合物、生物抑制性化合物及無機化合物可藉懸浮在該混合液內之顆粒狀活性碳而吸附。吸附作用可以使這些化合物自該裝置移除(當必要時),其係藉自該通氣槽而非自含有該廢活性污泥之回程活性污泥管道棄置(廢水口116)過量混合液而使該排放液中之難處理有機化合物、生物抑制性化合物及無機化合物的濃度降低並在該膜生物反應器中獲得更穩定的生物質。
本發明該裝置之又另一優點為可藉該顆粒狀活性碳而吸附混合液內之細胞外聚合物物質。這些物質之吸附可致使該等膜上之積垢速率降低、經過一段時間後之穿透膜壓降之增加速率降低、起泡之趨向降低、及一般而言,更穩定的膜生物反應器操作。可使用該改良系統及方法之本特徵以幫助生活廢水膜生物反應器以及含油及/或工業廢水膜生物反應器。
本發明該裝置之又另一優點為提供該等混合液懸浮之固體內的微生物可黏附之位置。與使用類似水力滯留時間及污泥滯留時間操作之非顆粒狀活性碳增強的膜生物反應器比較,該方法之本方面可產生在回應不正常條件時更具適應性之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物料流並可以使存在於廢水內之該等有機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增強。萬一上游製程不正常而導致在混合液內自由漂浮的活微生物之一部份的損失時,該顆粒狀活性碳之細孔空間內之微生物來源可作為種菌之來源。萬一對該系統產生熱衝擊,在習知系統內,其會殺死特定細菌,但是該等細孔空間內之部份微生物可存活,因此與不含顆粒狀活性碳之習知系統比較,僅需要該回收時間之一小段。例如該等細菌為嗜中溫細菌之系統內,由於增加的溫度所產生之熱衝擊,所以該顆粒狀活性碳可以使細孔位置內之某些細菌存活。同樣,在其中該等細菌為嗜熱菌之系統內,由於降低的溫度所產生之熱衝擊,所以該顆粒狀活性碳可以使細孔位置內之某些細菌存活。在這兩種情況下,可大大降低該等培養物再適應所需之時間。
本發明該裝置之又另一優點為有機化合物之高移除效率且不需按比例延長水力滯留時間及污泥滯留時間。其可減少會導致膜生物反應器之操作困難的細胞外聚合物物質之產生。
上文確認之5種優點的組合可以使該混合液更快適應廢水進料、減少該等膜之積垢、改良對進料濃度及流率之變異的耐受性、產生可更快經脫水之具更容易處理之低含油性的污泥,及產生具有有機及無機雜質之濃度低於使用習知膜生物反應器裝置所獲得之彼等雜質濃度的放流水。
使用顆粒狀活性碳以取代粉末狀活性碳可消除在粉末狀活性碳膜生物反應器檢測中已被確認為問題之膜積垢及磨耗。
雖然使用顆粒狀活性碳以取代粉末狀活性碳不能有效的提供以重量計之碳的用途,但是其可以使該碳自混合液濾出並消除對該等膜之磨耗及積垢損害。然而,由於使用顆粒狀活性碳以取代粉末狀活性碳,所以該降低的吸附效率並不會顯著地影響總活性碳增強之膜生物反應器裝置的效率。
檢測已顯示該等生物上難處理有機化合物之移除的主要機制與粉末狀活性碳增強的裝置內之難處理有機化合物接觸該等微生物之滯留時間的增加有關。吸附在顆粒狀活性碳上之混合溶液揮發性懸浮固體內之微生物具有較長的時間可消化該等難處理及非難處理有機化合物。用於生物降解之增加的滯留時間已經證實為用以降低該膜生物反應器放流水中之生物上難處理及非難處理有機化合物濃度的主要因素,且並不需要該粉末狀活性碳之較高吸附效率即可獲得所欲結果。
碳輔助之膜生物反應器內的顆粒狀活性碳亦可用以增強該等難處理有機化合物及細胞外聚合物化合物之移除或其移除效率優於粉末狀活性碳增強之膜生物反應器。而且,由於其較大的尺寸,其可自進入該膜操作系統槽(群)之混合溶液有效地過濾。可藉使用根據本發明之顆粒狀活性碳而消除或很顯著地減少當使用該粉末狀活性碳所發生的磨耗問題。
雖然已證明在膜生物反應器內使用粉末狀活性碳顆粒具有與上述顆粒狀活性碳系統部份相同之優點,由於該膜之有用壽命會減至不能令人滿意的程度,例如顯著小於典型的膜保用期,所以由該膜操作系統槽(群)內之粉末狀活性碳顆粒所致的膜磨耗不能令人接受。由於該等膜之成本代表膜生物反應器系統總成本之相當大部份,所以其等之有用壽命為該膜生物反應器系統之操作成本的重要因素。
實例
改良具有約1,000加侖之容量(就領試規模而言)的含有缺氧部件之通氣槽、及相當於商業膜生物反應器系統之膜操作系統的領試規模可程式化邏輯控制性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得自Siemens Water Technologies,Rothschild,Wisconsin,USA之PetroTM MBR Pilot Unit)以適於本發明中所述之顆粒狀活性碳添加。將楔形篩設置於可自該通氣槽將混合液移至膜操作系統之泵的入口。
包括水之基礎合成進料具以下濃度之有機/無機物質:每升48克乙酸鈉;每升16克乙二醇;每升29克甲醇;每升1.9克氫氧化銨;每公升0.89克磷酸。該氫氧化銨及磷酸為用於該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內之細菌的合適營養物平衡之來源。
製備具有高濃度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有機化合物之試樣精煉混合物。更明確地,該試樣精煉混合物含有以下濃度之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有機化合物:每斤90毫克EDTA;每升30毫克酞酸二-正-丁酯;每升120毫克2,4-二硝基酚;每升21毫克2,4-二硝基甲苯;及每升75毫克MTBE。將該精煉混合物餵至缺氧槽。
首先在未添加顆粒狀活性碳之情況下,操作該膜生物反應器以獲得基線。已確定在顆粒狀活性碳添加前,僅移除該放流水內之約92%生物上難處理或生物抑制性有機化學需氧(COD)化合物,經長時間生物適應後,該膜生物反應器經完全馴化,因此可以使約8%這些化合物(以COD測定)進入該放流水內。
為了測定顆粒狀活性碳之效力,添加3800克具有14×35之標稱網目大小(根據美國標準篩系列)的MeadWestvaco NucharR WVB至該通氣槽,且將可供應空氣至該通氣槽之鼓風機調整為可將每分鐘75標準立方英尺(75SCFM)餵至該通氣槽。添加至該通氣槽之顆粒狀活性碳的數量係以該裝置內之混合溶液懸浮之固體的20%為基準計,其經測定為每升約5000毫克。
該顆粒狀活性碳適應後,總膜操作系統放流水小於4%,因此可獲得生物上難處理或生物抑制性有機化合物(其係以COD測定)之大於96%移除率。第3圖為描述於膜生物反應器系統之各階段下,生物上難處理及生物抑制性化合物的進料濃度(以每升之毫克數表示)、及殘留之放流水濃度(以佔該原有放流水之百分率表示)的曲線圈。更詳細地,第3圖表示在適應期間、及適應後,顆粒狀活性碳(GAC)添加前之該等放流水濃度間之比較。由於顆粒狀活性碳之吸附能力在小於一天內耗盡,一旦添加該顆粒狀活性碳至該系統,放流水COD濃度有很顯著的初下降(其在第3圖中並未顯示),繼而在該碳之吸附能力耗盡後,增加至約6.5%,且該碳及生物質開始一起作用以消化以COD測定之該等生物上難處理或生物抑制性有機化合物。該等細菌完全固定在顆粒狀活性碳之表面上(其可經電子顯微鏡評估而確認)後,明顯可知黏附成長/固定膜系統之優點。該放流水內之殘留COD降至進料COD之小於4%,就生物上難處理或生物抑制性有機化合物之高濃縮進料而言,其可提供大於96%之COD移除效率。
本發明之方法及裝置之使用可藉將該碳排斥在膜操作系統槽(群)外而排除該等膜之堵塞及磨耗。藉使用較大尺寸之碳顆粒,可進行碳粒篩分及/或分離。另一方面,該粉末狀活性碳之小粒度可妨礙其自混合液有效的過濾。
本發明之方法及裝置已在上文及附圖中描述;然而,修飾可為一般技術者所知且用於本發明之保護範圍係藉以下申請專利範圍而定義。
100...工業或含油廢水處理系統
102...通氣槽
104...膜操作系統槽
106,110...入口
108,112...出口
114...回程管
116...混合液廢料排放口
118...廢水出口
120...預備篩分系統
122...細篩或分離器子系統
122a,122b...細篩
130a,130b,130c,130d,130e...位置
200...膜生物反應器系統
202...缺氧部件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用於處理廢水之裝置的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裝置的第二實施例,且其包括用於該廢水物料流之去氮碳化作用的方法;及
第3圖為描述於膜生物反應器系統之各階段下,生物上難處理且生物抑制性化合物的進料濃度(以每升毫克數表示)、及殘留放流水濃度(以原有濃度之百分比表示)的曲線圖。

Claims (44)

  1. 一種用於減少經處理放流水中之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之濃度的膜生物反應器工業廢水處理系統,該系統包括:一用於將工業廢水物料流通氣之通氣槽,該槽包括廢料排放口;一在該通氣槽中之一或多消化活性廢料的細菌微生物的群體;一或多用於將顆粒狀活性碳導入通氣槽內之與該通氣槽有關之顆粒狀活性碳輸入位置;一該通氣槽內之顆粒狀活性碳的經通氣懸浮液,該顆粒狀活性碳已有來自該廢水物料流之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吸附至其之表面上,且具有消化活性廢料的細菌微生物保留在其之細孔中;含一或多個位於該通氣槽之下游之膜的膜操作系統槽,該膜操作系統槽可接收得自該通氣槽之混合液並排放經處理放流水;及位於該通氣槽內的細篩或分離子系統,用於維持該顆粒狀活性碳在含有混合液之該通氣槽內,並且防止至少大部分該顆粒狀活性碳對膜操作系統槽的通過,其中當用於移除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之該顆粒狀活性碳之效力已被減至接近與該處理系統需求有關之順從程度的程度時,可使用該廢料排放口以自該通氣槽移除顆粒狀活性碳。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該一或多顆粒狀活性碳輸入位置之至少一個係該通氣槽之上游、與該通氣槽直接互通或與自該膜操作系統槽排放之返回活性污泥物料流互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具有至少約0.3毫米之有效粒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具有約0.5毫米至約1.4毫米之有效粒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可自該廢水物料流吸附生物上難處理有機化合物、生物抑制性化合物及無機化合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通氣槽包括去氮作用部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係維持在該通氣槽內且與該去氮作用部件隔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具有細孔空間,其中微生物可黏附並產生用於消化該廢水物料流內之生物上難處理化合物的另外微生物。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該工業廢水為含油廢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於20℃下在水中具有約1.05至約1.10之比重。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之硬度可以使藉顆粒間碰撞而導致之細粉及 其它微粒之產生減至最少。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係衍生自選自以下所組成之群組的材料:木材、椰子、甘蔗渣、鋸屑、泥炭、磨漿廢棄物、及其它纖維素衍生之材料。
  13. 一種用於淨化含有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之工業廢水物料流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該廢水物料流導入具有種菌培養物之通氣槽內以產生混合液;將顆粒狀活性碳導入該通氣槽內;將該顆粒狀活性碳維持在該通氣槽內之懸浮液中;使該顆粒狀活性碳留在該通氣槽內,歷時一段足以在該顆粒狀活性碳之細孔內形成成熟微生物之時間,該成熟微生物係能有效處理藉該等顆粒狀活性化合物而吸附之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並傳送得自該通氣槽之一混合液放流水通過位於該通氣槽內或是該通氣槽下游之一篩或分離器系統,來將該實質上不含顆粒狀活性碳的混合液放流水導至膜操作系統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係藉篩分自該通氣槽所排放之混合液而維持或保留在該通氣槽內。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當該顆粒狀活性碳之效力減至接近順從規定程度之程度時,自該 通氣槽棄置一部份該顆粒狀活性碳,並將具有較大吸附能力之另外顆粒狀活性碳導入該通氣槽內。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中棄置該部份顆粒狀活性碳包括棄置含顆粒狀活性碳之混合液。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於20℃下在水中具有約1.05至約1.10之比重。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顆粒狀活生碳之硬度可以使藉顆粒間碰撞而導致之細粉及其它微粒的產生減至最少。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係衍生自選自以下所組成之群組的材料:木材、椰子、甘蔗渣、鋸屑、泥炭、磨漿廢棄物、及其它纖維素衍生之材料。
  20. 一種用於藉膜生物反應器而處理工業廢水物料流之方法,其包括使顆粒狀活性碳懸浮在膜生物反應器之通氣槽所含的混合液內,並在該混合液接觸該通氣槽下游之膜操作系統的膜以前,傳送該混合液通過篩或分離系統以將該顆粒狀活性碳保留在該通氣槽內,藉此該混合液係實質上不含會磨耗該等膜之顆粒狀活性碳。
  21. 一種用於減少經處理放流水中之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之濃度的廢水處理系統,該系統包括:一通氣槽,包含:一分離器子系統,其係建造並構型來該將顆粒 狀活性碳維持在具有一混合液的該通氣槽內,以及一廢料排放口,其係建造並構型以回應於該經處理放流水之至少一性質的一已測定程度,將該顆粒狀活性碳自該通氣槽移除;一顆粒狀活性碳輸入位置;以及一位於該通氣槽之下游之膜操作系統槽,其係建造並構型以接收得自該通氣槽之混合液並排放經處理放流水。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系統,其中該通氣槽進一步包括一或多消化活性廢料的細菌微生物的群體。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系統,其中該通氣槽進一步包括顆粒狀活性碳的經通氣懸浮液,該顆粒狀活性碳已有來自該廢水物料流之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吸附至其之表面上,且具有消化活性廢料的細菌微生物保留在其之細孔中。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系統,其中該分離器子系統係一位於該通氣槽中之篩,用於維持該顆粒狀活性碳在含有該混合液之該通氣槽內,並且防止至少大部分該顆粒狀活性碳對膜操作系統槽的通過。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至24項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輸入位置包括一或多選自以下所組成之群組的位置:該通氣槽之上游、與該通氣槽直接互通,以及與自該膜操作系統槽排放之返回活性污泥物料流互通。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至24項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具有至少約0.3毫米之有效粒度。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至24項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具有約0.5毫米至約1.4毫米之有效粒度。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至24項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自該廢水物料流吸附選自以下所組成之群組的化合物:生物上難處理有機化合物、生物抑制性化合物、無機化合物以及其等之組合物。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至24項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通氣槽包括去氮作用部件。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係維持在該通氣槽內且與該去氮作用部件隔開。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24項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具有細孔空間,其中微生物可黏附並產生用於消化該廢水物料流內之生物上難處理化合物的另外微生物。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24項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廢水包含油。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24項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於20℃下在水中具有約1.05至約1.10之比重。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24項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之硬度可以使藉顆粒間碰撞而導致之細粉及其它微粒之產生減至最少。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24項之中任一項系統,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係衍生自選自以下所組成之群組的材料:木材、椰子、甘蔗渣、鋸屑、泥炭、磨漿廢棄物、及其它纖維素衍生之材料。
  36. 一種用於淨化廢水物料流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該廢水物料流導入具有種菌培養物之通氣槽內以產生混合液;將顆粒狀活性碳導入該通氣槽內;使該顆粒狀活性碳維持在該通氣槽內,歷時一段足以在該顆粒狀活性碳之細孔內形成成熟微生物之時間,該成熟微生物係能有效處理藉該等顆粒狀活性化合物而吸附之生物上難處理及/或生物抑制性化合物;並將得自該通氣槽之實質上不含顆粒狀活性碳的混合液放流水傳送至膜操作系統槽。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方法,其中傳送得自該通氣槽之一實質上不含顆粒狀活性碳的混合液放流水包括篩分自該通氣槽所排放之該混合液。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或3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當該顆粒狀活性碳之效力被減至一預定程度時,自該通氣槽移除一部分之該顆粒狀活性碳;並將具有較大效力之另外顆粒狀活性碳導入該通氣槽內。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方法,其中移除部分該顆粒狀活性碳包括棄置含顆粒狀活性碳之混合液。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或37項之方法,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於20℃下在水中具有約1.05至約1.10之比重。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或37項之方法,其中該顆粒狀活生碳之硬度可以使藉顆粒間碰撞而導致之細粉及其它微粒的產生減至最少。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或37項之方法,其中該顆粒狀活性碳係衍生自選自以下所組成之群組的材料:木材、椰子、甘蔗渣、鋸屑、泥炭、磨漿廢棄物、及其它纖維素衍生之材料。
  43. 一種用於處理廢水物料流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使顆粒狀活性碳懸浮在膜生物反應器之通氣槽所含的混合液內;傳送該混合液通過位於該通氣槽內之分離系統以將該顆粒狀活性碳保留在該通氣槽內以形成一經分離的放流水;將該經分離的放流水導入至一膜操作系統槽的一入口以形成一經處理的放流水;並回應於一入口廢水物料流以及該經處理的放流水中至少一者的一性質,移除該包含來自該通氣槽之顆粒狀活性碳之混合液的至少一部分。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將另外的顆粒狀活性碳於一或多個位置導入,該位置包括:該通氣槽之上游、該通氣槽內,以及一返回活性污泥物料流內。
TW098120422A 2008-12-19 2009-06-18 顆粒狀活性碳懸浮介質之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及方法 TWI4839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08/013987 WO2009085252A1 (en) 2007-12-19 2008-12-19 Suspended media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membrane biological reactor system and proces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4230A TW201024230A (en) 2010-07-01
TWI483906B true TWI483906B (zh) 2015-05-11

Family

ID=44860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0422A TWI483906B (zh) 2008-12-19 2009-06-18 顆粒狀活性碳懸浮介質之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83906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0334A (zh) * 2007-07-13 2008-01-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一体式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0334A (zh) * 2007-07-13 2008-01-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一体式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4230A (en) 201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45276B2 (ja) 懸濁溶媒粒状活性炭膜生物反応槽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セス
US9340441B2 (e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including irradiation of primary solids
US9073764B2 (en) Low concentr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process
AU2012200776B2 (en) Suspended media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membrane biological reactor system and process
TWI483906B (zh) 顆粒狀活性碳懸浮介質之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