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2582B - 風扇模組 - Google Patents

風扇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2582B
TWI482582B TW101146998A TW101146998A TWI482582B TW I482582 B TWI482582 B TW I482582B TW 101146998 A TW101146998 A TW 101146998A TW 101146998 A TW101146998 A TW 101146998A TW I482582 B TWI482582 B TW I4825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adjusting member
fan module
slot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6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4557A (zh
Inventor
Meng Lung Chian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TW101146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258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24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4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2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2582B/zh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Description

風扇模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風扇模組,尤其是一種具有可調整進風口的風扇模組。
隨著電子產品功能的提升,各個電子元件的發熱功率也隨之不斷提升。若不能有效地對各電子元件進行散熱,將易使電子產品的運算速率下降,甚至導致故障。因此,散熱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之重視。而這散熱問題下降的現象在小型的電子產品中越顯重要,例如:筆記型電腦、掌上型電腦與手持式通訊裝置等。
以一筆記型電腦電腦為例,在散熱領域中,目前業界通常配置一散熱模組來直接對發熱電子元件進行散熱。目前筆記型電腦中之散熱模組包括一風扇模組(fan module)、一熱管(heat pipe)及一鰭片組(fin assembly)所組成。熱管之一端與電子元件熱接觸,熱管之另一端與鰭片組熱接觸。散熱模組藉由熱管將電子元件產生之熱量傳遞至鰭片組上,並利用風扇運轉並吸入電子元件內之熱氣,以產生氣流與鰭片組熱交換。之後,將熱能排放到電子產品外,如此達到對發熱電子元件散熱之目的。
一般適用於筆記性電腦內的風扇模組係為一離心式風扇模組,固定設置於筆記性電腦內。風扇模組主要包括一風扇、一上蓋、一側蓋以及一下蓋。風扇設置於上蓋及下蓋之間。上蓋及下蓋分別面對筆記型電腦的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上蓋具有一入風 口,上蓋及下蓋之間的側蓋具有一出風口。當風扇運轉產生一氣流時,風扇自上蓋的入風口吸入筆記性電腦內的熱氣至風扇模組內,而後風扇內的氣流自出風口排出。藉由上述的運作方式可帶走筆記性電腦內的熱氣,以帶走筆記性電腦內的電子元件所產生的熱量。
然而,目前的電子產品皆朝向輕薄化的設計。故而為達到輕薄化設計的目的,筆記性電腦的上殼體及下殼體的間距將縮短。如此,筆記性電腦內的上殼體及下殼體分別緊鄰於風扇模組的上蓋及下蓋,上殼體及下殼體將阻擋入風口的氣流道。當氣流道被阻擋時,進入風扇模組的氣流量將銳減,造成風扇模組的散熱效能降低。當風扇模組的散熱效能降低時,筆記性電腦內的電子元件所產生的熱量將無法有效排出,使電子元件的溫度升高,進而可能導致筆記性電腦的運算速率降低,甚至故障。另外,當各種筆記性電腦間的上殼體及下殼體間距不同時,往往需要設計不同的風扇模組以對應不同的筆記性電腦。這種因機種而改變的設計製造模式,將大幅增加生產風扇模組的成本。
鑒於上述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風扇模組,藉以提升風扇模組的散熱效率以及令風扇模組可適用於各電子裝置機種。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風扇模組,適於配置在一電子裝置之機殼內,該風扇模組包含一殼體、一扇葉組、一擋板以及一調節件。殼體包含一第一殼件、一側壁及一第二殼件。側壁 銜接於第一殼件及第二殼件之間,以共同構成一容置空間,第一殼件與第二殼件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入風口,側壁具有一出風口及一調節口。扇葉組設於容置空間。擋板設於側壁,並適於開啟或封閉調節口。調節件以可移動方式設於擋板之一側,且適於抵靠擋板,調節件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間移動,當調節件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時,調節件推抵擋板而使擋板的一端朝扇葉組偏移,使擋板與側壁產生一間隙。
基於上述實施例揭露之風扇模組,藉由調節件沒入插槽,擋板被調節件推抵而移動,產生或增加擋板與側壁之間的間隙,以調整調節口的進風量。是以,相較於習知技術而言,本發明實施例所揭露的風扇模組,可根據調節件沒入插槽的程度,產生或增加擋板與側壁之間的間隙,進而增加調節口的進風量,以提升風扇模組的散熱效率。再者,本發明之風扇模組,可根據不同厚薄種類之電子裝置調整進風量,故可適用於各種電子裝置,從而不需設計與製造各型態之風扇模組。是故,本發明之風扇模組亦解決了無法一以適用於各電子裝置機種的問題,進而達到降低成本的功效。
以上之關於本發明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 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本發明係提供一風扇模組,適於配置在一電子裝置之機殼內,以排除電子裝置內的熱氣。在本實施例中,風扇模組係為一離心式風扇模組,電子裝置為一筆記型電腦,但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子裝置可以是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電腦(tablet computer)、家用型遊戲機或是其他種追求小型化或薄型化的運算裝置。
請同時參照第1圖至第3圖,其中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的分解示意圖。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風扇模組10包含一殼體100、一扇葉組200、一擋板300以及一調節件400。殼體100用以保護風扇模組10內的元件,以避免風扇模組10內的元件直接暴露於外界。殼體100包含一第一殼件110、一側壁120及一第二殼件130。第一殼件110與第二殼件130係對立設置而保持一距離。第一殼件110具有一入風口111,入風口111貫穿第一殼件110。在本實施例及其他部分的實施例中,第二殼件130也可具有另一入風口131,此入風口 131亦貫穿第二殼件130。側壁120銜接於第一殼件110及第二殼件130之間,以使第一殼件110、第二殼件130及側壁120共同構成一容置空間140。側壁120具有一出風口121及一調節口122。出風口121位於側壁120的一側。在本實施例及其他部分的實施例中,調節口122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1221與一第二端1222。在本實施例及其他部分的實施例中,側壁120更具有一插槽123。插槽123自第一殼件110朝第二殼件130延伸。插槽123具有一槽孔1231以及一開口1232。槽孔1231面向殼體100外,而開口1232面向容置空間140。然而,插槽123的設置位置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請參閱第4圖,其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的分解示意圖。在其他實施例中,風扇模組10係設置於一電子裝置之機殼50上,機殼50包括一插槽51,插槽具有一槽孔511以及一開口512。槽孔511面向殼體100外,而開口522面向容置空間140。
請回到第1圖至第3圖。在本實施例中,扇葉組200設於容置空間140內。更進一步來說,扇葉組200具有一組葉片220以及一轉軸210,葉片220環繞設置於轉軸210的側邊。扇葉組200係為離心式設計,故轉軸210之軸心非設置於殼體100的中央。換句話說,扇葉組200四周與側壁120之間距離非為一固定值。在本實施例及其他部分的實施例中,容置空間140內定義出一壓縮區141,壓縮區141中的側壁120與扇葉組200之間的間距較小。藉此,當風扇模組10運轉時,壓縮區141內的氣流之流速較 快而使得氣流壓力會小於殼體100外的大氣壓力。調節口122係位於壓縮區141。故當風扇模組10運轉時,扇葉組200可藉由調節口122吸入外界的氣流。
擋板300設於側壁120,並且擋板300適於開啟或封閉調節口122。進一步來說,擋板300具有一固定端310及一自由端320。固定端310及自由端320彼此相對。固定端310固定於側壁120並且固定端310鄰近調節口122的第一端1221,固定端310可藉由黏貼或鎖附的方式固定於側壁120上,但固定端310的固定方式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其他實施例中,固定端310係可藉由其他方式固定於側壁120上。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自由端320自固定端310延伸至第二端1222,且自由端320可藉由外力而相對於側壁120移動。再者,擋板300介於調節口122及扇葉組200之間,但擋板300的設置位置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其他實施例中(未繪示),擋板可設置於殼體外,即擋板介於調節口及外界空間之間。同時固定端可固定於側壁的外側,如此亦達到本發明之功效。是故,藉由上述可移動式擋板之結構,可調整外界空氣經由調節口122直接進入容置空間140的一氣流道截面積大小。
在本實施例中,調節件400以可移動方式設於300擋板之一側並適於抵靠擋板300。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調節件400以可移動的方式自槽孔1231插入插槽123,以抵靠位於插槽123旁的擋板300。請同時參照第2圖、第3圖及第6圖,第6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10的調節件400及擋板300的第二 作動圖。更詳細來說,調節件400係為一錐狀體,調節件400的外徑朝沒入插槽123的方向縮減,且調節件400具有一承靠斜面410,承靠斜面410適於抵靠於擋板300的邊緣。另外,當調節件400位於插槽123內時,調節件400的一部分體積係突出於插槽123的開口1232外,且調節件400的承靠斜面410抵靠於擋板300。調節件400的另一部分體積係可卡合於插槽123內。然而,調節件400的形狀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其他實施例中,調節件400可為插梢、凸輪、螺絲或齒輪,亦可達到本發明之功效。
以下介紹本發明中調節件400調整調節口122大小的作動方式。調節件400相對於插槽123具有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及一第三位置。首先,請參照第5圖,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10的調節件400及擋板300的第一作動圖。由圖所示,調節件400位於第一位置時,調節件400面對槽孔1231且調節件400尚未沒入插槽123,且調節件400未接觸於擋板300。同時,擋板300遮蔽調節口122。調節件400露出於插槽123的長度為第一長度L1。
接著,請參照第6圖。由圖所示,調節件400自第一位置朝沒入插槽123的方向而移動至第二位置,即調節件400逐漸沒入插槽123,調節件400推抵擋板300而使擋板300的自由端320朝扇葉組200位移,使擋板300的自由端320與側壁120之間產生一間隙(圖中所示之第一間隙D1)。也就是說,調節件400經由槽孔1231進入插槽123內,調節件400的一部分體積自開口 1232突出於容置空間140,藉以推抵擋板300。由於擋板300的固定端310已固定於側壁120,因此只有擋板300的自由端320藉由調節件400的推抵而朝扇葉組200位移。自由端320與側壁120之間的間隙相較於第一位置時已擴大,以使外界氣流可自調節口122進入殼體100的容置空間140。此外,調節件400露出於插槽123的長度為第二長度L2。第4圖的第一長度L1係大於第5圖的第二長度L2。由此可知,調節件400可於插槽123內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間移動
之後,請參照第7圖,第7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10的調節件400及擋板300的第三作動圖。如圖所示,調節件400自第二位置繼續朝沒入插槽123的方向而移動至第三位置。因為調節件400的外徑朝沒入插槽123的方向縮減,故調節件400的一部分體積繼續推抵擋板300而使擋板300的自由端320繼續朝扇葉組200位移,進而再增加自由端320與側壁120之間的間隙(圖中所示之第二間隙D2)。相較於第5圖,第6圖的第二間隙D2大於第一間隙D1,以增加外界氣流自調節口122流進入殼體100內的氣流量。除此之外,調節件400露出於插槽123的長度為第三長度L3。第5圖的第二長度L2係大於第6圖的第三長度L3。
請同時參照第1圖至第3圖,本發明揭露的風扇模組10可設於一電子裝置(未繪示)內,風扇模組10的入風口111,131分別朝向一上殼(未繪示)與一下殼(未繪示),風扇模組10的出風 口121暴露於電子裝置外。當風扇模組10運轉而扇葉組200轉動時,外界的氣流可自入風口111,131以及調節口122進入殼體100內。而後氣流再自出風口121排出。如此,風扇模組10可帶走電子裝置內的氣流至外界。
於習知技術中,當電子裝置的上殼與下殼之間的厚度越薄時,電子裝置的上殼與下殼易阻擋第一殼件110的入風口111與第二殼件130的入風口131的氣流道,進而降低風扇模組10的散熱效率。因此,為解決上述風扇模組10的散熱效率之問題,本發明揭露的風扇模組10設於電子裝置之機殼(未繪示)內,在組裝時,可根據電子裝置之機殼的上殼(未繪示)與下殼(未繪示)之間的間距,藉由上殼抵壓調節件400,以使調節件400朝沒入插槽123的方向移動,增加擋板300的自由端320與側壁120之間的間隙,藉以增加經由調節口122進入殼體100內的氣流。因此,當電子裝置的上殼與下殼之間的厚度越薄時,可同步地增加自由端320與側壁120之間的間隙,以增加入風量,進而提升風扇模組10的散熱效率。
在上述本發明揭露的實施例中,調節件400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係敘述調節件400相對於插槽123的位置,以說明調節件400推動擋板300的作動方式,但非用以明確定義調節件400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
綜合上述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風扇模組設置調節口於側壁,調節件及其插槽設置於調節口旁,擋板之固定端固設於側壁 及鄰近第一端,擋板之自由端位於調節口處。藉由調節件沒入插槽時,擋板被調節件推抵而移動,以增加擋板的一端(自由端)與側壁之間的間隙,進而調整調節口的進風量。是以,相較於習知技術而言,本發明實施例所揭露的風扇模組,可根據調節件沒入插槽的程度,增加擋板的一端(自由端)與側壁之間的間隙,進而增加調節口的進風量,以提升風扇模組的散熱效率。再者,本發明之風扇模組,可根據不同厚薄種類之電子裝置調整進風量,故可適用於各種電子裝置,從而不需設計與製造各型態之風扇模組。是故,本發明之風扇模組亦解決了習知風扇模組無法一以適用於各電子裝置機種的問題,進而達到降低成本的功效。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風扇模組
100‧‧‧殼體
110‧‧‧第一殼件
111‧‧‧入風口
120‧‧‧側壁
121‧‧‧出風口
122‧‧‧調節口
1221‧‧‧第一端
1222‧‧‧第二端
123‧‧‧插槽
1231‧‧‧槽孔
1232‧‧‧開口
130‧‧‧第二殼件
131‧‧‧入風口
140‧‧‧容置空間
141‧‧‧壓縮區
200‧‧‧扇葉組
210‧‧‧轉軸
220‧‧‧葉片
300‧‧‧擋板
310‧‧‧固定端
320‧‧‧自由端
400‧‧‧調節件
410‧‧‧承靠斜面
50‧‧‧電子裝置之機殼
51‧‧‧插槽
511‧‧‧槽孔
512‧‧‧開口
D1‧‧‧第一間隙
D2‧‧‧第二間隙
L1‧‧‧第一長度
L2‧‧‧第二長度
L3‧‧‧第三長度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的調節件及擋板的第一作動圖。
第6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的調節件及擋板的第二作動圖。
第7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風扇模組的調節件及擋板的第三作動圖。
10‧‧‧風扇模組
100‧‧‧殼體
110‧‧‧第一殼件
111‧‧‧入風口
120‧‧‧側壁
121‧‧‧出風口
122‧‧‧調節口
1221‧‧‧第一端
1222‧‧‧第二端
123‧‧‧插槽
1231‧‧‧槽孔
1232‧‧‧開口
130‧‧‧第二殼件
131‧‧‧入風口
140‧‧‧容置空間
141‧‧‧壓縮區
200‧‧‧扇葉組
210‧‧‧轉軸
220‧‧‧葉片
300‧‧‧擋板
310‧‧‧固定端
320‧‧‧自由端
400‧‧‧調節件
410‧‧‧承靠斜面

Claims (9)

  1. 一種風扇模組,適於配置在一電子裝置之機殼內,該風扇模組包含:一殼體,包含一第一殼件、一側壁及一第二殼件,該側壁銜接於該第一殼件及該第二殼件之間,以共同構成一容置空間,該第一殼件與該第二殼件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入風口,該側壁具有一出風口及一調節口,該調節口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一扇葉組,設於該容置空間;一擋板,設於該側壁,並適於開啟或封閉該調節口,該擋板具有相對的一固定端及一自由端,該固定端固定於該側壁並鄰近該第一端,該自由端延伸至該第二端;以及一調節件,以可移動方式設於該擋板之一側,且適於抵靠該擋板,該調節件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間移動,當該調節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調節件推抵該擋板而使該擋板的一端朝該扇葉組偏移,使該擋板與該側壁產生一間隙。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風扇模組,更包括一插槽,設置於該側壁與該電子裝置之機殼其中之一,該插槽係由該第一殼件朝該第二殼件方向延伸,該調節件以可移動方式插設於該插槽,該調節件於該插槽在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間移動。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該調節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調節件尚未沒入該插槽,該調節件位由該第一位置往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調節件逐漸沒入該插槽。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該調節件係為一錐狀體,該調節件的外徑朝沒入該插槽的方向縮減。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該插槽具有一開口,該開口面向該扇葉組,當該調節件位於該插槽內時,該調節件的一部分體積係突出於該開口外而抵靠於該擋板。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當該調節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調節件係推抵該擋板,使該擋板的該自由端朝該扇葉組位移。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該調節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擋板遮蔽該調節口。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該擋板介於該調節口及該扇葉組之間,而該扇葉組係為一離心式扇葉。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該調節件設有一承靠斜面,該承靠斜面抵靠於該擋板之邊緣。
TW101146998A 2012-12-12 2012-12-12 風扇模組 TWI482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6998A TWI482582B (zh) 2012-12-12 2012-12-12 風扇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6998A TWI482582B (zh) 2012-12-12 2012-12-12 風扇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557A TW201424557A (zh) 2014-06-16
TWI482582B true TWI482582B (zh) 2015-04-21

Family

ID=51394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6998A TWI482582B (zh) 2012-12-12 2012-12-12 風扇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825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80190B2 (en) 2019-03-27 2022-10-25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an having first body and second body slidabl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2044B (zh) * 2021-05-31 2022-07-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裝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66878U (en) * 2009-01-23 2009-10-11 Wistron Corp Thermal module with airflow-guided effect
CN201943968U (zh) * 2010-12-06 2011-08-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及其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66878U (en) * 2009-01-23 2009-10-11 Wistron Corp Thermal module with airflow-guided effect
CN201943968U (zh) * 2010-12-06 2011-08-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及其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80190B2 (en) 2019-03-27 2022-10-25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an having first body and second body slidabl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557A (zh) 2014-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4396B2 (en) Fan module
TWI526624B (zh) 電子裝置及其散熱模組及其離心風扇
US7434610B2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US8023265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centrifugal fan thereof
US7802617B2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US7492588B2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with porous type heat dissipater
US20080043436A1 (en) Thermal module
US9033028B2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US7744341B2 (en) Thermal module with centrifugal blower and electronic assembly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20070251677A1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with guilding plates for guiding airflow flowing through a fin assembly
TW201319407A (zh) 離心式風扇
US8356656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8014149B2 (en) Fan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TWI482582B (zh) 風扇模組
JPWO2021193879A5 (zh)
CN101090620B (zh) 散热模组
US7564686B2 (en) Heat-dissipating module
US911932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0531538C (zh) 散热装置
US20140334094A1 (en) Heat-Dissipa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W201341664A (zh) 散熱模組
TWI259522B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551213B (zh) 手持裝置散熱結構
TWI472291B (zh) 伺服器
TWI686124B (zh) 散熱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