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2845B -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2845B
TWI472845B TW97127660A TW97127660A TWI472845B TW I472845 B TWI472845 B TW I472845B TW 97127660 A TW97127660 A TW 97127660A TW 97127660 A TW97127660 A TW 97127660A TW I472845 B TWI472845 B TW I4728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source group
heat dissipation
lateral opening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27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5382A (en
Inventor
Ming Yu Wu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97127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284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05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5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2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2845B/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液晶顯示器之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液晶顯示器具有輕、薄、短、小、高畫質及壽命長等優點,已逐漸發展為市場上的主流顯示器。其中,液晶顯示器均包括液晶顯示面板及背光模組。背光模組用以提供顯示面板所需之光源。
其中,背光模組包括一框架、一散熱元件及一燈源組。燈源組係設置於框架內。散熱元件通常設置於燈源組與框架間,用以散去燈源組的多餘熱能。
為方便組裝與維修,近日發展出一種可抽換式燈源之背光模組。在組裝過程中,組裝人員可直接將燈源組插入框架中即可完成組裝。當燈源組需要維修時,維修人員可直接將燈源組抽離框架,即可更換燈源組。
為避免維修時,燈源組在插入與抽離過程中,與散熱元件產生碰撞或是散熱元件產生位移,造成燈源組或散熱元件之損傷,導致維修不易,一般習知之做法係增加燈源組與散熱元件之間距,但是增加燈源組與散熱元件之間距將大幅降低散熱之效果,導致背光模組溫度上升,影響液晶顯示器之壽命與畫面品質。
因此,在不影響燈管組散熱效能的前提下,如何有效 解決可抽換式燈源之背光模組,在抽換燈源組時可以迅速地將燈源組插入與抽離背光模組,且不會損傷燈源組或散熱元件,乃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所急欲解決之議題。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其利用背板上之凹表面或凸表面之設計,使得燈源組在插入或抽離的過程中,均與散熱薄膜保持一預定距離,更進一步避免發生散熱薄膜被掀起之現象。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面,提出一種背光模組。背光模組包括一框架、一背板、一散熱薄膜及一燈源組。背板設置於該框架之對側,與該框架形成一容置槽,該容置槽具有一側向開口。背板具有至少一凸起或凹陷,凸起或凹陷係鄰近於側向開口。散熱薄膜貼附於背板上,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且第一端鄰近側向開口,第二端遠離側向開口。燈源組係插入或抽離於容置槽。其中當燈源組由側向開口插入容置槽時,藉由凸起或凹陷使得燈源組與第一端保持一預定距離。當燈源組插入容置槽之底部時,燈源組與散熱薄膜貼合。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提出一種背光模組之組裝方法。背光模組之組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框架、一背板、一散熱薄膜及一燈源組。該背板設置於該框架之對側,與該框架形成一容置槽,該容置槽具有一側向開口。背板具有至少一凸起或凹陷面,凸起或凹陷係鄰近於側向 開口。散熱薄膜係貼附於背板上。散熱薄膜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鄰近側向開口,第二端遠離側向開口。由側向開口插入燈源組於容置槽,藉由凸起或凹陷使得燈源組與散熱薄膜之第一端保持一預定距離。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內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00之示意圖。背光模組100包括一框架110、一背板120、一散熱薄膜130及一燈源組140。框架110具有一抵靠部112。背板120設置於框架110之底部,與框架110形成一容置槽111,容置槽111具有一側向開口111a及一相對於側向開口111a的槽底111b。背板120具有二凸起121及122。凸起121鄰近於側向開口111a,凸起122鄰近於槽底111b。散熱薄膜130係貼附於背板120上,散熱薄膜130具有一第一端131及一第二端132,第一端131鄰近側向開口111a,第二端131鄰近槽底111b。在組裝時,燈源組140係由側向開口111a插入於容置槽111。當燈源組140損壞時,燈源組140可由側向開口111a抽離容置槽111,進行維修或更換其他燈源組140。
為了更清楚凸起121及122之形狀,請同時參照第1 圖及第2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背板120與散熱薄膜130之立體圖。如第2圖所示,凸起121及122係為圓形之凸起的表面。
以下更以數張示意圖,詳細說明燈源組140插入於容置槽111之過程。請參照第3A~3D圖,其繪示第1圖之燈源組140插入於容置槽111之過程的示意圖。
如第3A圖所示,燈源組140係位於容置槽111之外,而尚未插入於容置槽111內。燈源組140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141,發光元件141用以提供一光線。燈源組140並包括上板144與下板145,其中下板145具有二凹槽142、143,組裝後,係分別對應於背板120之凸起121、122。
如第3B圖所示,操作者由側向開口111a將燈源組140插入容置槽111,此時燈源組140抵達鄰近側向開口111a之凸起121。就鄰近側向開口111a之凸起121與散熱薄膜130之關係而言,凸起121由背板120之表面朝向容置槽111所凸出的高度D121大於散熱薄膜130之第一端131的厚度D131,且凸起121位於第一端131及側向開口111a之間。所以,在燈源組140插入於容置槽111的過程中,燈源組140之下板145首先抵靠到凸起121,而被凸起121所撐起。使得燈源組140與散熱薄膜130之第一端131保持一預定距離D11。如此一來,燈源組140不會碰觸到散熱薄膜130之第一端131,更不會將散熱薄膜130掀起或位移。
較佳地,凸起121鄰近側向開口111a處之部分係為 平滑地,以使燈源組140在接近凸起121的過程中,可順著平滑的凸起121移動。
如第3C圖所示,其繪示出燈源組140抵達鄰近槽底111b之凸起122。在燈源組140接近容置槽111之槽底111b時,由於另一凸起122由背板120之表面朝向容置槽111所凸出的高度D122大於散熱薄膜130之第二端131的厚度D131,且此凸起122位於第二端132及槽底111b之間。所以,在抵靠凸起122時,將被凸起122所撐起,使得燈源組140與散熱薄膜130之第二端132保持一預定距離D12。如此一來,燈源組140不會碰觸到散熱薄膜130之第二端132,更不會將散熱薄膜130掀起或位移。
接著,如第3D圖所示,此時燈源組140完全插入於容置槽111內。由於框架110之抵靠部112係向下凸出於容置槽111之內壁,並位於容置槽111之槽底111b,且抵靠部112實質上位於背板120之對側。當燈源組140完全插入於容置槽111時,燈源組140之上板144抵靠於抵靠部112,以使燈源組140朝向背板120之散熱薄膜130靠近,而與散熱薄膜130貼合。
其中,為了避免燈源組140在朝向散熱薄膜130靠近時仍然被背板120之凸起121、122所撐起,本實施例之燈源組140之下板145具有二凹槽142、143,係分別對應於背板120之凸起121、122。如此一來,當燈源組140抵靠於抵靠部121時,燈源組140可以順利地朝向散熱薄膜130靠近,而與散熱薄膜130貼合。
其中,燈源組140在運作過程中,經常產生大量的熱能。燈源組140與散熱薄膜130緊密地貼合時,燈源組140的熱能可以順利地藉由散熱薄膜130傳導至背板120上,以達到散熱的效果。
較佳地,背板120及散熱薄膜130更可具有導電性。燈源組140與散熱薄膜130緊密地貼合時,散熱薄膜130及背板120更可作為燈源組140之接地端。
在本實施例中,散熱薄膜130之材質包含金屬。金屬具有高導熱性及高導電性,使得散熱薄膜130同時具有熱傳導特性及電傳導特性。
燈源組140抽離於容置槽111之過程則與上述第3A~3D圖之說明相反。在燈源組140抽離的過程中,燈源組140不會碰觸到散熱薄膜130之第一端131及第二端132,更不會將散熱薄膜130掀起。
此外,發光元件141例如是一冷陰極燈管(CCFL)或一發光二極體(LED)。若發光元件141為冷陰極燈管時,燈源組140之下板145經常更包括一反射片(未繪示),反射片用以反射光線,或是下板145之表面直接使用具反射功能之材質。反射片設置於燈源組140面對於背板120之處。當燈源組140插入容置槽111之槽底111b時,反射片係與散熱薄膜140貼合。由於反射片一般亦為金屬材質,故以反射片貼合於散熱薄膜130可以達到優良之散熱與接地效果。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背光模組200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200與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00不同之處在於背板220之表面具有凹陷221、222,凹陷221鄰近於側向開口111a,凹陷222鄰近槽底111b,其餘相同之處不再重述。
為了更清楚凹陷221及222之形狀,請同時參照第4圖及第5圖,第5圖繪示第4圖之背板220與散熱薄膜130之立體圖。如第5圖所示,凹陷221、222係為長條狀之下凹的表面。
以下更以數張示意圖,詳細說明燈源組140插入於容置槽111之過程。請參照第6A~6D圖,其繪示第4圖之燈源組140插入於容置槽111之過程的示意圖。
如第6A圖所示,燈源組140係位於容置槽111之外,而尚未插入於容置槽111內。
如第6B圖所示,操作者由側向開口111a插入燈源組140於容置槽111,此時燈源組140抵達鄰近側向開口111a之凹陷221。就凹陷221與散熱薄膜130之關係而言,凹陷221由背板220之表面朝向容置槽111外所下凹之深度D221大於散熱薄膜130之第一端131的厚度D131。並且全部之第一端131係貼附於凹陷221內(如第5圖所示)。所以,在燈源組140插入於容置槽111的過程中,當燈源組140抵靠到凹陷之位置時,燈源組140與散熱薄膜130之第一端131將保持一預定距離D21。如此一來,燈源組 140不會碰觸到散熱薄膜130之第一端131,更不會將散熱薄膜130掀起或位移。
如第6C圖所示,此時燈源組140抵達鄰近槽底111b之凹陷221。在燈源組140接近容置槽111之槽底111b時,由於另一凹陷222由背板220之表面朝向容置槽111外所下凹之深度D222大於散熱薄膜130之第二端132的厚度D132。並且全部之第二端132係貼附於凹陷222內(請參照第5圖)。所以,在燈源組140抵達凹陷222時,燈源組140與散熱薄膜130之第二端132將保持一預定距離D22。如此一來,燈源組140不會碰觸到散熱薄膜130之第二端132,更不會將散熱薄膜130掀起或位移。
如第6D圖所示,當燈源組140完全插入於容置槽111時,燈源組140抵靠於抵靠部112,以使燈源組140朝向散熱薄膜130靠近,而與散熱薄膜130貼合。
本實施利之燈源組140抽離於容置槽111之過程則與上述第6A~6D圖之說明相反。在燈源組140抽離的過程中,燈源組140不會碰觸到散熱薄膜130之第一端131及第二端132,更不會將散熱薄膜130掀起或位移。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所揭露之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具有多項優點,以下僅列舉部分優點說明如下:第一、以背板具有凸起之表面而言,凸起由背板之表面所凸出的高度大於散熱薄膜之第一端的厚度,且凸起位於第一端及側向開口之間。所以,在燈源組插入於容置槽 的過程中,燈源組首先抵靠到凸起,而被撐起凸起的高度。使得燈源組與散熱薄膜之第一端保持一預定距離。如此一來,燈源組不會碰觸到散熱薄膜之第一端,更不會將散熱薄膜掀起或位移。
第二、以背板具有凸起之表面而言,另一凸起由背板之表面所凸出的高度大於散熱薄膜之第二端的厚度,且此凸起位於第二端及槽底之間。所以,在燈源組接近於容置槽之槽底的過程中,燈源組首先抵靠到凸起,而被撐起凸起的高度。使得燈源組與散熱薄膜之第二端保持一預定距離。如此一來,燈源組不會碰觸到散熱薄膜之第二端,更不會將散熱薄膜掀起。
第三、當燈源組插入容置槽之槽底時,燈源組抵靠於抵靠部,以使燈源組朝向散熱薄膜靠近,而與散熱薄膜貼合。
第四、以背板具有凸起之表面而言,燈源組之下板具有二凹槽,燈源組之凹槽係對應於背板之凸起。如此一來,當燈源組抵靠於抵靠部時,燈源組可以順利地朝向散熱薄膜靠近,而與散熱薄膜貼合。
第五、燈源組與燈源組緊密地貼合時,燈源組的熱能可以順利地藉由散熱薄膜傳導至背板上,以達到散熱的效果。
第六、背板及散熱薄膜更可具有導電性。燈源組與燈源組緊密地貼合時,散熱薄膜及背板更可作為燈源組之接地端。
第七、若發光元件為冷陰極燈管時,燈源組經常更包括一反射片,反射片用以反射光線。反射片設置於燈源組面對於背板之處,例如燈源組之下板。當燈源組插入容置槽之底部時,反射片係與散熱薄膜貼合。由於反射片一般亦為金屬材質,故以反射片貼合於散熱薄膜可以達到優良之散熱與接地效果。
第八、以背板具有凹陷之表面而言,凹陷由背板之表面所下凹之深度大於散熱薄膜之第一端的厚度。並且全部之第一端係貼附於凹陷之範圍內。所以,在燈源組插入於容置槽的過程中,燈源組抵靠到凹陷之位置時,燈源組與散熱薄膜之第一端保持一預定距離。如此一來,燈源組不會碰觸到散熱薄膜之第一端,更不會將散熱薄膜掀起。
第九、以背板具有凹陷之表面而言,另一凹陷由背板之表面所下凹之深度大於散熱薄膜之第二端的厚度。並且全部之第二端係貼附於凹陷之範圍內。所以,在燈源組接近於容置槽之槽底的過程中,燈源組抵達凹陷時,燈源組與散熱薄膜之第二端保持一預定距離。如此一來,燈源組不會碰觸到散熱薄膜之第二端,更不會將散熱薄膜掀起。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背光模組
110‧‧‧框架
111‧‧‧容置槽
111a‧‧‧側向開口
111b‧‧‧槽底
112‧‧‧抵靠部
120‧‧‧背板
121、122‧‧‧凸起
221、222‧‧‧凹陷
140‧‧‧燈源組
141‧‧‧發光元件
142、143‧‧‧凹槽
144‧‧‧上板
145‧‧‧下板
130‧‧‧散熱薄膜
131‧‧‧第一端
132‧‧‧第二端
D11、D12、D21、D22‧‧‧預定距離
D121、D122‧‧‧凸起由背板之表面所凸出的高度
D131‧‧‧第一端之厚度
D132‧‧‧第二端之厚度
D221、D222‧‧‧凹陷由背版之表面所下凹之深度
第1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背板與散熱薄膜之立體圖;第3A~3D圖繪示第1圖之燈源組插入於容置槽之過程的示意圖;第4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示意圖;第5圖繪示第4圖之背板與散熱薄膜之立體圖;以及第6A~6D圖繪示第4圖之燈源組插入於容置槽之過程的示意圖。
100‧‧‧背光模組
110‧‧‧框架
111‧‧‧容置槽
111a‧‧‧側向開口
111b‧‧‧槽底
112‧‧‧抵靠部
120‧‧‧背板
121、122‧‧‧凸起
140‧‧‧燈源組
141‧‧‧發光元件
142、143‧‧‧凹槽
130‧‧‧散熱薄膜
131‧‧‧第一端
132‧‧‧第二端

Claims (12)

  1.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一框架,具有一抵靠部;一背板,係設置於該框架之對側,與該框架形成一容置槽,該容置槽具有一側向開口及相對於該側向開口之一槽底,該背板具有鄰近於該側向開口之一凸起及鄰近於該槽底之另一凸起;一散熱薄膜,係貼附於該背板上,該散熱薄膜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鄰近該側向開口,該第二端遠離該側向開口;以及一燈源組,係自該側向開口插入或抽離於該容置槽,該燈源組包括一下板,該下板具有二凹槽分別對應於該凸起及該另一凸起;其中該凸起位於該第一端及該側向開口之間,該凸起由該背板之表面朝向該容置槽所凸出的高度大於該散熱薄膜之該第一端的厚度,該另一凸起位於該第二端及該槽底之間,該另一凸起由該背板之表面朝向該容置槽所凸出的高度大於該散熱薄膜之該第二端的厚度,當該燈源組由該側向開口插入該容置槽時,藉由該凸起使得該燈源組與該第一端保持預定距離,並藉由該另一凸起使得該燈源組與該第二端保持預定距離;其中該抵靠部係凸出於該容置槽,並遠離於該側向開口,且該抵靠部實質上位於該背板之對側,當該燈源組插入該容置槽之底部時,該燈源組抵靠該抵靠部以使該燈源 組與該散熱薄膜貼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凸起和/或該另一凸起係為圓形之凸起的表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背板及該散熱薄膜具有導電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散熱薄膜之材質包含金屬。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燈源組更包括:一反射片,當該燈源組插入該容置槽時,該反射片係與該散熱薄膜貼合。
  6.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一框架,具有一抵靠部;一背板,係設置於該框架之對側,與該框架形成一容置槽,該容置槽具有一側向開口及相對於該側向開口之一槽底,該背板具有鄰近於該側向開口之一凹陷及鄰近於該槽底之另一凹陷;一散熱薄膜,係貼附於該背板上,該散熱薄膜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鄰近該側向開口,該第二端遠離該側向開口;以及一燈源組,係自該側向開口插入或抽離於該容置槽;其中該凹陷由該背板之表面朝向該容置槽外所下凹之深度大於該散熱薄膜之該第一端的厚度,且該第一端係貼附於該凹陷內,該另一凹陷由該背板之表面朝向該容置 槽外所下凹之深度大於該散熱薄膜之該第二端的厚度,且該第二端係貼附於該另一凹陷內,當該燈源組由該側向開口插入該容置槽時,藉由該凹陷使得該燈源組與該第一端保持預定距離,並藉由該另一凹陷使得該燈源組與該第二端保持預定距離;其中該抵靠部係凸出於該容置槽,並遠離於該側向開口,且該抵靠部實質上位於該背板之對側,當該燈源組插入該容置槽之底部時,該燈源組抵靠該抵靠部以使該燈源組與該散熱薄膜貼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凹陷係為長條狀,以使該散熱薄膜之全部的該第一端均貼附於該凹陷內,且/或該另一凹陷係為長條狀,以使該散熱薄膜之全部的該第二端均貼附於該另一凹陷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背板及該散熱薄膜具有導電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散熱薄膜之材質包含金屬。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燈源組包括:一反射片,當該燈源組插入該容置槽時,該反射片係與該散熱薄膜貼合。
  11. 一種背光模組之組裝方法,包括:提供一框架、一背板、一散熱薄膜及一燈源組,該框架具有一抵靠部,該背板設置於該框架之對側,與該框架 形成一容置槽,該容置槽具有一側向開口及相對於該側向開口之一槽底,該背板具有鄰近於該側向開口之一凸起及鄰近於該槽底之另一凸起,該散熱薄膜係貼附於該背板上,該散熱薄膜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鄰近該側向開口,該第二端遠離該側向開口,該燈源組包括一下板,該下板具有二凹槽分別對應於該凸起及該另一凸起,其中該凸起位於該第一端及該側向開口之間,該凸起由該背板之表面朝向該容置槽所凸出的高度大於該散熱薄膜之該第一端的厚度,該另一凸起位於該第二端及該槽底之間,該另一凸起由該背板之表面朝向該容置槽所凸出的高度大於該散熱薄膜之該第二端的厚度,其中該抵靠部係凸出於該容置槽,並遠離於該側向開口,且該抵靠部實質上位於該背板之對側;由該側向開口插入該燈源組於該容置槽,藉由該凸起使得該燈源組與該散熱薄膜之該第一端保持預定距離,並藉由該另一凸起使得該燈源組與該散熱薄膜之該第二端保持預定距離,當該燈源組插入該容置槽時,該燈源組抵靠該抵靠部以使該燈源組與該散熱薄膜貼合。
  12. 一種背光模組之組裝方法,包括:提供一框架、一背板、一散熱薄膜及一燈源組,該框架具有一抵靠部,該背板設置於該框架之對側,與該框架形成一容置槽,該容置槽具有一側向開口及相對於該側向開口之一槽底,該背板具有鄰近於該側向開口之一凹陷及 鄰近於該槽底之另一凹陷,該散熱薄膜係貼附於該背板上,該散熱薄膜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鄰近該側向開口,該第二端遠離該側向開口,其中該凹陷由該背板之表面朝向該容置槽外所下凹之深度大於該散熱薄膜之該第一端的厚度,且該第一端係貼附於該凹陷內,該另一凹陷由該背板之表面朝向該容置槽外所下凹之深度大於該散熱薄膜之該第二端的厚度,且該第二端係貼附於該另一凹陷內,其中該抵靠部係凸出於該容置槽,並遠離於該側向開口,且該抵靠部實質上位於該背板之對側;由該側向開口插入該燈源組於該容置槽,藉由該凹陷使得該燈源組與該散熱薄膜之該第一端保持預定距離,並藉由該另一凹陷使得該燈源組與該散熱薄膜之該第二端保持預定距離,當該燈源組插入該容置槽時,該燈源組抵靠該抵靠部以使該燈源組與該散熱薄膜貼合。
TW97127660A 2008-07-21 2008-07-21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TWI472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27660A TWI472845B (zh) 2008-07-21 2008-07-21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27660A TWI472845B (zh) 2008-07-21 2008-07-21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5382A TW201005382A (en) 2010-02-01
TWI472845B true TWI472845B (zh) 2015-02-11

Family

ID=44826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27660A TWI472845B (zh) 2008-07-21 2008-07-21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28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98640U (en) 2010-08-06 2011-02-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Backlight module
TWI460495B (zh) * 2011-11-07 2014-11-1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模組
CN113946068B (zh) * 2020-07-16 2024-03-08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光源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0478B2 (en) * 2000-02-24 2003-06-17 Lg. Philips Lcd Co., Ltd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a wrinkle in a reflective sheet of a backlight unit
TWI226494B (en) * 2003-12-03 2005-01-11 Quanta Display Inc Back-light module
US7056002B2 (en) * 2003-07-07 2006-06-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assembly for a display device
TW200716733A (en) * 2005-10-24 2007-05-01 Lg Electronics Inc Thermal layer,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200722853A (en) * 2005-12-07 2007-06-16 Au Optronics Corp Housing structure with improved gray-level slope rate of backlight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0478B2 (en) * 2000-02-24 2003-06-17 Lg. Philips Lcd Co., Ltd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a wrinkle in a reflective sheet of a backlight unit
US7056002B2 (en) * 2003-07-07 2006-06-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assembly for a display device
TWI226494B (en) * 2003-12-03 2005-01-11 Quanta Display Inc Back-light module
TW200716733A (en) * 2005-10-24 2007-05-01 Lg Electronics Inc Thermal layer,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200722853A (en) * 2005-12-07 2007-06-16 Au Optronics Corp Housing structure with improved gray-level slope rate of backlight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5382A (en) 2010-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18310B2 (ja) 照明装置、照明装置の組立て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943351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块
JP6143050B2 (ja) 面発光装置
US2015031681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9144460A1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JP5729581B2 (ja) 面発光装置
US9618784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therefore
US9004721B2 (en) Light source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JP5293772B2 (ja)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472845B (zh)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US9726801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a display device
TWI432849B (zh) 背光模組
TWI420203B (zh) 框架、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模組
TWM343818U (e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of backlight module
JP2012178368A (ja) 面状光源装置
KR10172469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WO2017071304A1 (zh) 背光单元及显示装置
TWI497012B (zh) 光源模組
CN107290898B (zh) 背光组件
KR10126250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TWI522692B (zh) 背光模組與其製造方法
TW201309963A (zh) 燈條及其製作方法
KR20150025437A (ko) 광원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8885371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449165B2 (en)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housing provided with groove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