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2464B - 硬殼型包裝 - Google Patents

硬殼型包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2464B
TWI472464B TW102101443A TW102101443A TWI472464B TW I472464 B TWI472464 B TW I472464B TW 102101443 A TW102101443 A TW 102101443A TW 102101443 A TW102101443 A TW 102101443A TW I472464 B TWI472464 B TW I4724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package
tray
cover
rear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1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50402A (zh
Inventor
Yasushi Kokubun
Koji Sakai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Tobac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Tobacco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Tobacco Inc
Priority to TW102101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246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50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0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2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2464B/zh

Links

Description

硬殼型包裝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硬殼(hard)型包裝(package)。
以往,作為收容菸草(tabacco)商品等之被收容物的包裝,已知有一種軟包(soft pack)型包裝、硬殼型包裝等。以硬殼型包裝之1形態而言,已知有一種具備透過鉸鏈(hinge)以可開閉自如之方式連結於包裝本體之上蓋(hinge lid)的附帶鉸鏈蓋之硬殼型包裝。此種硬殼型包裝通常為具有盒(box)狀外形,用以收容香菸(cigarette)束之包裝本體,及用以開閉形成於包裝本體之上部之開口端的蓋構件,係透過沿著開口端緣部設置之鉸鏈而轉動自如地連結。
[先前技術文獻][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01154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68992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表2008-531409號公報
專利文獻4:歐洲專利申請公開0193365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5:歐洲專利申請公開1260449號說明書
以附帶有鉸鏈蓋之硬殼型包裝所要求的功能而言,例如有被收容物之容易安裝性。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情形而研創者,其目的在提供一種可易於取出被收容物的硬殼型包裝。
在本發明中,係採用下列的手段以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硬殼型包裝係具備:在上部具有開口端之大致長方體形狀的包裝本體;蓋構件,透過第1鉸鏈以可轉動之方式連結於前述開口端之後側開口緣,用以將前述開口端予以開閉;及托盤(tray)構件,設於前述包裝本體之後壁側,且具有接合於前述包裝本體之第1托盤部及接合於前述蓋構件之第2托盤部,而該第1托盤部及該第2托盤部係透過第2鉸鏈而轉動自如地接合;以與前述蓋構件之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前述第1托盤部及前述第2托盤部係以前述第2鉸鏈為中心相對轉動,藉此使前述包裝本體相對於前述托盤構件立起。依據以此方式構成的硬殼型包裝,即可在包裝本體相對於托盤構件立起的狀態下易於將被收容物取出,因此可成為易於取出該被收容物者。
硬殼型包裝亦可為:前述第1托盤部中之前述第2鉸鏈之相反側的端部,係以沿著包裝之寬度方向形成之第3鉸鏈為轉動中心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於前述包裝本體之底板或後壁,而前述第2托盤部中之前述第2鉸鏈之相反側的端部,則係以沿著包裝之寬度方向形成之第4鉸鏈為轉動中心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於前述蓋構件之頂板,而且,前述第2鉸鏈係平行地形成於前述第3鉸鏈及前述第4鉸鏈。再者,亦可構成為以與前述蓋構件之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前述第1托盤部係以前述第3鉸鏈為中心轉動,並且前述第2托盤部係以前述第4鉸鏈為中心轉動。
在此,前述第3鉸鏈亦可形成於前述包裝本體之底板。此時,前述第1托盤部亦可具有:底板面被覆部,當前述蓋構件為關閉的狀態時,覆蓋前述包裝本體之底板而且一端側透過前述第3鉸鏈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於該底板;及後壁面被覆部,具有與前述底板面被覆部之另一端側呈大致直角連結的一端且在另一端側形成有前述第2鉸鏈。此外,在硬殼型包裝中,前述第1托盤部中之前述第2鉸鏈之相反側的端部,係以沿著包裝之寬度方向形成之第3鉸鏈為轉動中心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於前述包裝本體之前壁,而前述第2托盤部中之前述第2鉸鏈之相反側的端部,則係以沿著包裝之寬度方向形成之第4鉸鏈為轉動中心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於前述蓋構件之頂板,而且,前述第2鉸鏈係平行地形成於前述第3鉸鏈及前述第4鉸鏈,而前述第1托盤部係具有:底板面被覆部,當前述蓋構件為關閉狀態時,覆蓋前述包裝本體之底板;後壁面被覆部,具有與前述底板面被覆部連結之一端,並且覆蓋前述包裝本體之後壁而且在另一端側形成有第2鉸鏈;及前壁面被覆部,具有與前述底板面被覆部連結之一端,並且至少覆蓋前述包裝本體中之前壁之下方區域,而且在另一端側形成有前述第3鉸鏈;且以與前述蓋構件之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前述第1托盤部以前述第3鉸鏈為中心轉動,並且前述第2托盤部以前述第4鉸鏈為中心轉動,而且,在前述後壁面被覆部,亦可形成有在前述第1托盤部轉動時用以抑制與前述包裝本體之後壁干擾的開口部。此外,較佳為前述底板面被覆部之長度係與前述包裝本體之前述底板後緣部與前述第3鉸鏈之直線間距離相等;而前述後壁面被覆部之長度係與前述包裝本體中之後壁與前述蓋構件中之後壁之高度的和相等。此外,較佳為前述第2托盤部之長度係與前述蓋構件之前述頂板後緣部與前述第4鉸鏈之直線間距離相等。依據此,即可在將蓋構件關閉的狀態下,將托盤構件緻密地配置於包裝本體的背面側而不會佔空間。
此外,硬殼型包裝復可具備平板彈簧構件,其係配置於前述包裝內,且一端側為固定於前述包裝本體之內表面,並且另一端側為固定於前述蓋構件之內表面。此時,前述平板彈簧構件亦可具有與前述第1鉸鏈平行的第5鉸鏈,且與前述蓋構件之開閉動作連動,以前述第5鉸鏈為交界使接合於前述包裝本體之第1區域部與接合於前述蓋構件之第2區域部相對轉動,藉此可使姿勢在前述第2區域部相對於前述第1區域部朝前方傾倒之第1傾倒狀態、與前述第2區域部相對於前述第1區域部朝後方傾倒之第2傾倒狀態之間反轉;以與前述蓋構件之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從前述第1傾倒狀態移行至前述第2傾倒狀態之前述平板彈簧構件之姿勢係保持於該第2傾倒狀態,藉此而維持前述包裝本體相對於前述托盤構件立起的狀態。
此外,前述蓋構件亦可構成為當關閉時覆蓋前述包裝本體之前壁的大致整面。尤佳為前述蓋構件亦可構成為覆蓋包裝本體的底板。藉此,蓋構件的關蓋即變佳。再者,包裝的邊緣亦可具有斜面形狀或圓形(round)形狀。
收容於硬殼型包裝之被收容物雖未特別限定,但較佳為可例示將棒狀物品的集合體、例如菸草商品作為被收容物。亦即,本發明之被收容物亦可為菸草商品。另外,所謂菸草商品係例如有紙捲菸草(濾嘴香菸(filter cigarette)、無吸口香菸(無濾嘴香菸))雪茄(cigar)(捲葉)、小雪茄(cigarillo)、菸草膏(snus)、鼻菸(snuff)、口嚼菸草、電子菸草等。
另外,本發明中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係可儘可能地組合採用。
依據本發明,在硬殼型包裝中,可易於取出被收容物。
在此,根據圖式說明本發明之硬殼型包裝的實施形態。收容於適用本發明之硬殼型包裝之被收容物雖未特別限定,惟在此係以將濾嘴香菸或無濾嘴香菸等菸草商品收容於包裝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此外,記載於本實施形態之構成要素的尺寸、材質、形狀、其相對配置等,只要無特別特定的記載,則發明之技術範圍均不予以限定。
<實施例1>
第1圖及第2圖係為實施例1之硬殼型包裝(以下簡稱「包裝」)1之斜視圖。包裝1係為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之所謂附帶鉸鏈蓋之盒型包裝。包裝1係包括下列構成:包裝本體2;及作為蓋構件的蓋3,其係透過鉸鏈而轉動自如地連結於包裝本體2。
第1圖係顯示從正面側之右斜上方觀看已關閉蓋3之包裝1的狀態。第2圖係顯示從正面側之右斜上方觀看已打開蓋3之包裝1的狀態。以下,在本說明書中,將包裝1的正面測定義為「前方」,將背面測定義為「後方」。本實施例中之包裝1係例如由紙材、或塑膠片材(sheet)所構成,惟不限定於此。
包裝本體2係具備外盒(outer box)21、及內框(inner frame)22。外盒21係為長方體形狀之上端側具有斜向作出缺口之形狀的箱體。茲詳細說明包裝本體2,包裝本體2係具有前壁23、後壁24、側壁25、及底板26。前壁23及後壁24係分別具有矩形,而後壁24係呈現高度尺寸較前壁23更長的矩形,且與前壁23相對向配置。一組側壁25係將前壁23及後壁24之兩側緣相互連結,且呈現矩形的上端成為斜邊的梯形。亦即,側壁25之上端緣25a係以連結前壁23之上端與後壁24之上端之方式傾斜。底板26係呈現矩形,且連結於前壁23及後壁24的下端。
此外,在外盒21之後壁24的上端,係形成有鉸鏈(以下稱為「第1鉸鏈」)51。此第1鉸鏈51係跨越各側壁25之上端緣25a的後部間而延伸,且將後壁24與蓋3予以相互轉動自如地連結。以此方式構成的外盒21係在其上端具備有開口端21a。再者,在此開口端21a之後側開口緣,係透過第1鉸鏈51而轉動(旋轉)自如地接合(連結)有蓋3。
內框22係具有呈現大致U字型的前面框28、及連結於該前面框28之兩側緣的側面框29。內框22係在從外盒21之上部之開口端21a朝上方局部地突出的狀態下,黏接於外盒21的內表面、亦即前壁23及側壁25的內表面。內框22係用以補強外盒21之開口端21a,亦具有作為引導蓋3之開閉之導件(guide)的功能。
從第2圖可得知,前面框28係具有大致矩形的缺口凹部28a。缺口凹部28a係將內框22之前面開設得較大,而使菸草商品(被收容物)易於取出。此外,在前面框28與側面框29之間的角落部分,係設有朝側方稍微突出的耳片28b。耳片28b係於蓋3關閉時與蓋3的內表面接觸,發揮抑制蓋3不慎打開的作用。
另外,上述內框22係在構成包裝1方面並非為必須的構件。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雖將內框22設為與外盒21為個別構件而黏接於外盒21的內表面,但亦可將此等構件以相同坯料材料來形成。此外,亦可將外盒21之前壁23上端設為與缺口凹部28a相同的形狀,藉此省略內框。
蓋3係具有:連結於第1鉸鏈51之矩形後壁31;以與後壁31正交之方式連結之矩形頂板32;以與頂板32正交之方式連結之矩形前壁33;及一組側壁34。一組側壁34係分別呈現梯形,且連結有後壁31、頂板32及前壁33之各側緣。如上所述,蓋3係形成為以第1鉸鏈51為中心而轉動自如,當蓋3關閉時,其側壁34之斜邊、亦即側壁34之傾斜下端緣即與外盒21中之側壁25之上端緣25a相吻合。
包裝1係具備設在包裝本體2(外盒21)之後壁24(背面)側的托盤構件4。托盤構件4係當蓋3為關閉(閉蓋)狀態時,以覆蓋外盒21及蓋3之雙方後壁之方式,保持於沿著該等各後壁面之姿勢,另一方面隨著蓋3的打開(開蓋)動作,發揮使包裝本體2站起(立起)之作用的構件。
托盤構件4係具有第1托盤部41及第2托盤部42。第1托盤部41之一端側係接合(黏接)於外盒21之底板26,而第2托盤部42之一端側係接合(黏接)於蓋3之頂板32。再者,第1托盤部41及第2托盤部42之另一端彼此係透過第2鉸鏈52而彼此相對轉動自如地接合。換言之,第1托盤部41中之第2鉸鏈52與相反側之端部係與外盒21之底板26轉動自如地接合,而第2托盤部42中之第2鉸鏈52與相反側的端部係與蓋3之頂板32轉動自如地接合。
在此,在第1托盤部41及外盒21之底板26的接合部,係沿著包裝1之寬度方向而形成有第3鉸鏈53,而第1托盤部41係以該第3鉸鏈53為轉動中心而相對於外盒21轉動自如。此外,在第2托盤部42及蓋3之頂板32之接合部,係沿著包裝1之寬度方向而形成有第4鉸鏈54,而第2托盤部42係以該第4鉸鏈54為轉動中心而相對於蓋3轉動自如地連結。在本實施例中,第1至第4鉸鏈51、52、53、54係彼此平行,且沿著包裝1之寬度方向而形成。
第1托盤部41係具有:底板面被覆部44,當蓋3為關閉狀態時,覆蓋包裝本體2之底板26而且一端側透過第3鉸鏈53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於底板26;及後壁面被覆部45,具有與該底板面被覆部44之另一端側呈大致直角連結的一端而且在另一端側形成有第2鉸鏈52。再者,第1托盤部41係連結於底板面被覆部44及後壁面被覆部45之側邊,且具有呈大致三角形的一對相對向的側面部46、46。各側面部46、46係相對於底板面被覆部44及後壁面被覆部45垂直地立設。
在本實施例中,包裝1係藉由將用以使外盒21及蓋3成形之第1坯料B1、用以使內框22成形之第2坯料B2、及用以使托盤構件4成形之第3坯料B3之各處折入並接合來製造。第3圖係為顯示第1坯料B1的圖。第4圖係為顯示第2坯料B2的圖。第5圖係為顯示第3坯料B3的圖。第6圖係為本實施例之包裝1的分解斜視圖。在本實施例中,雖係使用卡紙、灰底白板紙等紙材、或塑膠片材來作為各坯料B1、B2、B3,惟不限定於此。
如第3圖所示,第1坯料B1係具有成為外盒21之外盒區域R1、成為蓋3之蓋區域R2。外盒區域R1係具有成為外盒21之前壁23的前壁面板(panel)P1,而在前壁面板P1的兩側緣,係連接有成為外盒21之側壁25的側壁面板P2、P2。
此外,在前壁面板P1的上緣,係連接有成為外盒21之底板26的底板面板P3。在底板面板P3係連接有位於前壁面板P1之相反側而成為外盒21之後壁24的後壁面板P4。在此後壁面板P4之兩側緣,係連接有相對於側壁面板P2之內側邊翼片(inner side flap)P5、P5。再者,在各內側部翼片P5的下端,係連接有內底部翼片(inner bottom flap)P6,而此等內底部翼片P6係藉由重疊黏接於底板面板P3而構成外盒21之底板26的補強。
蓋區域R2係具有成為蓋3之後壁31之後壁面板P7,後壁面板P7之下端緣係透過成為第1鉸鏈51之第1鉸鏈線(hinge line)L1而與外盒區域46之後壁面板P4連結。此外,在蓋區域R2之後壁面板P7的上端緣,係連接有成為蓋36之頂板32的頂板面板P8。此外,在後壁面板P4的兩側緣,係分別連接有成為蓋3之側壁34之一部分的內側部翼片P9。再者,在各內側部翼片P9的上端緣,係連接有內頂部翼片(inner top flap)P10,而此等內頂部翼片P10係藉由重疊並黏接於頂板面板P8而構成頂板32的補強。
再者,在頂板面板P8中,係依序連接有位於後壁面板P7之相反側而成為蓋3之前壁33之一部分的前壁面板P11及成為前壁33之剩餘部分的內前部翼片(inner front flap)P12。內前部翼片P12係藉由重疊並黏接於前壁面板P11而構成前壁33的補強。此外,在前壁面板P11的兩側緣,係分別連接有成為蓋3中之側壁34之剩餘部分的側壁面板P13。上述的內側部翼片P9係藉由重疊並黏接於側壁面板P13而構成側壁34的補強。
如第4圖所示,第2坯料B2係具有成為內框22之前面框28的前面面板P14,而在前面面板P14的兩側緣,係分別連接有成為內框22之側面框29的側面翼片P15。此外,在第2坯料B2中,係在前面面板P14之與各側面翼片P15的連結部分別設有切口。此等切口係與第4圖中虛線所示之前面面板P14與側面翼片P15之間的折入線重疊而形成,且形成朝向前面面板P14側開口的縱長C字形。此切口係於沿著折入線將第2坯料B2折入時,從側面框29稍向外側突出,而成為耳片28b。
如第5圖所示,第3坯料B3係具有成為第1托盤部41之第1托盤區域RT1、及成為第2托盤部42之第2托盤區域RT2。第1托盤區域RT1係具有成為第1托盤部41之後壁面被覆部45的後壁面被覆面板P16。後壁面被覆面板P161之下端緣係與成為底板面被覆部44之底板面被覆面板P17連結。此外,在後壁面被覆面板P16的兩側緣,係分別連接有成為側面部46的側面面板P18。再者,在各側面面板P18的下端緣,係連接有內底部翼片P19,而此等內底部翼片P19係藉由重疊並黏接於底板面被覆面板P17而構成底板面被覆部44的補強。此外,在底板面被覆面板P17的下端緣,係連結有第1坯料B1之底板面板P3的一部分,具體而言係連結有黏接於底板面板P3中之後壁面板P4側之部分的底板黏接翼片P20。
接著,在第2托盤區域RT2中,係於第1托盤區域RT1之後壁面被覆面板P16的上端緣,連結有成為第2托盤部42的頂板面被覆面板P21。頂板面被覆面板P21及後壁面被覆面板P16係透過成為第2鉸鏈52之第2鉸鏈線L2而連結。另外,上述之第1托盤區域RT1之底板面被覆面板P17及底板黏接翼片P20係透過成為第3鉸鏈53的第3鉸鏈線L3而連結。在第2托盤區域RT2中,係於頂板面被覆面板P21的上端緣,連結有黏接於第1坯料B1之頂板面板P8的頂板黏接翼片P22。頂板面被覆面板P21及頂板黏接翼片P22係透過成為第4鉸鏈54的第4鉸鏈線L4而連結。
上述之第1坯料B1、第2坯料B2係從第3圖及第4圖中虛線所示之折入線分別折入,而分別形成如第1圖、第2圖及第6圖所示之包裝本體2及蓋3。另外,第6圖所示之符號係與第3圖至第5圖中所說明之各部的符號對應。在第1坯料B1之外盒區域R1中,係將各折入線折入,使內底部翼片P6黏接於底板面板P3,且使內側部翼片P5黏接於側壁面板P2,藉此形成包裝本體2的外盒21。再者,將第2坯料B2之前面面板P14黏接於外盒區域R1之前壁面板P1,藉此而形成外盒21及內框22成為一體的包裝本體2。
另一方面,在第1坯料B1之蓋區域R2中,係將各折入線折入,使內前部翼片P12黏接於前壁面板P11,且使內側部翼片P9黏接於側壁面板P13,並使內頂部翼片P10黏接於頂板面板P8,藉此形成蓋3。
關於第3坯料B3,亦從第5圖中虛線所示的折入線分別折入,使內底部翼片P19重疊在底板面被覆面板P17之後黏接,藉此形成第1圖、第2圖及第6圖所示的托盤構件4。在組裝包裝1時,第3坯料B3之底板黏接翼片P20係黏接於第1坯料B1之底板面板P3中靠近後壁面板P4的部分(成形後之外盒21之底板26中靠近後壁24的部分)(第6圖中以斜線顯示黏接部分)。如此,底板黏接翼片P20即黏接於底板面板P3,藉此與底板面板P3一同形成外盒21的底板26。
黏接於底板面板P3的底板黏接翼片P20、與底板面被覆面板P17係以成為第3鉸鏈53的第3鉸鏈線L3為交界而折回,而使底板面被覆面板P17及底板黏接翼片P20之雙方所構成的角度變更自如。藉此,在包裝1的成形後,即可使包裝本體2之外盒21與托盤構件4之第1托盤部41,以第3鉸鏈53為中心相對地轉動。
此外,在進行包裝1的組裝時,第3坯料B3之底板黏接翼片P22係黏接於第1坯料B1的頂板面板P8(第6圖中以斜線顯示黏接部分),且與頂板面板P8一同形成蓋3的頂板32。此外,黏接於頂板面板P8之頂板黏接翼片P22、與頂板面被覆面板P21係以成為成形後之第4鉸鏈54之第4鉸鏈線L4為交界而折回,而使頂板黏接翼片P22及頂板面被覆面板P21之雙方所構成的角度變更自如。藉此,在包裝1成形後,即可使蓋3與托盤構件4之第2托盤部42以第4鉸鏈54為中心相對地轉動。
在第3圖及第5圖中,係將箭頭所示之方向定義為坯料的長度方向。在此,第3坯料B3之頂板面被覆面板P21及頂板黏接翼片P22之雙方的長度,係分別與形成蓋3之頂板32之第1坯料B1之頂板面板P8的長度相等。藉此,在包裝1中,托盤構件4之第2托盤部42之長度(與第2鉸鏈52正交之方向的尺寸)即與蓋3中之頂板32的深度尺寸相等。在本實施例中,第2托盤部42與蓋3中之頂板32吻合的第4鉸鏈54,係形成於頂板32中之前端緣部(前壁33側的緣部)。結果,第2托盤部42的長度即與蓋3之頂板32後緣部與第4鉸鏈54的直線間距離相等。
再者,第3坯料B3之後壁面被覆面板P16的長度,係與第1坯料B1中之外盒區域R1之後壁面板P4與蓋區域R2之後壁面板P7之雙方長度的和相等。藉此,托盤構件4中之第1托盤部41之後壁面被覆部45的長度(與第2鉸鏈52正交之方向的尺寸),即與包裝本體2中之外盒21之後壁24與蓋3之後壁31之雙方高度的和相等。此外,在包裝1進行組裝時,係在使底板面板P3與後壁面板P4之折入部的位置吻合於後壁面被覆面板P16與底板面被覆面板P17之折入部之位置的狀態下,使第3坯料B3之底板黏接翼片P20黏接於底板面板P3。藉此,於包裝1組裝完成時,第1托盤部41中之底板面被覆部44的長度(與第2鉸鏈52正交之方向的尺寸)即與包裝本體2之底板26後緣部與第3鉸鏈53之直線間距離相等。
接著說明包裝1中之蓋3的開閉動作。第7A圖至第7C圖係為說明實施例1之包裝1之動作的圖。第7A圖係為顯示蓋3關閉之狀態圖。第7B圖係為顯示蓋3打開到中間程度之狀態圖。第7C圖係為顯示蓋3完全打開之狀態圖。
首先,參照第7A圖說明蓋3關閉之狀態。如上所述,由於包裝1之底板面被覆部44的長度係與包裝本體2之底板26後緣部之第3鉸鏈53的直線間距離相等,因此在蓋3關閉的狀態下,可使第1托盤部41之後壁面被覆部45及底板面被覆部44之連接部的位置,吻合於包裝本體2中之後壁24及底板26之連接部的位置。
此外,由於第2托盤部42之長度係與蓋3之頂板32後緣部與第4鉸鏈54之直線間距離相等,因此在蓋3關閉的狀態下,可使托盤構件4中之第2鉸鏈52的位置,吻合於蓋3中之頂板32之後緣部的位置。除了以上條件以外,托盤構件4中之第1托盤部41之後壁面被覆部45的長度係與外盒21之後壁24與蓋3之後壁31之雙方高度的和相等,因此在蓋3關閉的狀態下,可將托盤構件4緻密地重疊配置在包裝本體2及蓋3的背面側。亦即,可使托盤構件4中之第1托盤部41的後壁面被覆部45沿著外盒21之後壁24及蓋3的後壁31配置,且使底板面被覆部44沿著外盒21的底板26配置,且使第2托盤部42沿著蓋3的頂板32配置。藉此,如第7A圖所示,即可在蓋3關閉的狀態下,將托盤構件4沿著包裝本體2之後壁側緻密地配置而不會佔空間。
在此為了便於說明,在第7A圖所示的狀態下,係例如設為包裝1載設於平台(table)等的水平面。將收容於包裝1之內部之香菸取出時,使用者係例如以單手把持托盤構件4中之兩側面部46、46,且以另一手抓住蓋3等之方式進行蓋3的打開操作。
如上所述,在包裝本體2中係透過第3鉸鏈53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有第1托盤部41,而於蓋3中係透過第4鉸鏈54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有第2托盤部42。再者,第1托盤部41及第2托盤部42係透過第2鉸鏈52而轉動自如地連結。依據此等,即以與蓋3之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第1托盤部41係以第3鉸鏈53為中心轉動,而且第2托盤部42係以第4鉸鏈54為中心轉動。
結果,與蓋3之頂板32重疊之托盤構件4之第2托盤部42即從頂板32離開,而與包裝本體2之後壁24重疊之第1托盤部41之後壁面被覆部45即從後壁24離開。藉此,如第7B圖所示,即以與蓋3之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使包裝本體2動作而從托盤構件4立起。此時,由於托盤構件4係以第2鉸鏈52為交界使第1托盤部41之後壁面被覆部45與第2托盤部42相對地轉動自如,因此以第3鉸鏈53為中心之第1托盤部41的轉動動作及以第4鉸鏈54為中心之第2托盤部42的轉動動作即順暢地進行,因此使上述包裝本體2之立起功能良好地發揮。
如第7A圖所示,在蓋3關閉的狀態下,第1托盤部41之後壁面被覆部45與第2托盤部42構成的角度係呈直角。以與蓋3之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開始包裝本體2之立起動作時,後壁面被覆部45與第2托盤部42所構成的角度,就會從第7A圖所示的狀態擴展而暫時成為鈍角(參照第7B圖)。之後,當蓋3之打開程度進展某程度時,上述角度即一變而逐漸減少,從鈍角經過直角而成為銳角(參照第7C圖)。
另一方面,蓋3之頂板32與第2托盤部42所構成的角度,係當蓋3之打開程度愈大就愈單調地增加,而在第7C圖的例中,在蓋3完全打開的狀態下,該角度係成為180°左右。此外,第1托盤部41中之後壁面被覆部45與包裝本體2之後壁24所構成的角度,亦為蓋3之打開角度愈大就愈單調地增加。另外,第1托盤部41中之後壁面被覆部45與底板面被覆部44、及包裝本體2中之後壁24與底板26係為彼此正交的關係。因此,隨著以第3鉸鏈53為中心之底板面被覆部44之轉動動作而變化之底板面被覆部44與底板26所構成的角度,係與後壁面被覆部45與後壁24所構成的角度相等。再者,第1托盤部41之後壁面被覆部45與包裝本體2之後壁24所構成的角度愈增加,包裝本體2相對於托盤構件4立起的傾斜角度就愈增加。再者,如第7C圖所示,包裝本體2相對於托盤構件4之傾斜角度,係在蓋3完全打開的狀態下成為最大。
另一方面,在關閉打開狀態之蓋3的情形下,例如從第7C圖所示之狀態經過第7B圖所示之狀態,最後到達第7A圖的狀態。換言之,係與朝向蓋3關閉之方向的轉動動作連動,使第1托盤部41之後壁面被覆部45與第2托盤部42以第2鉸鏈52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且使第1托盤部41以第3鉸鏈53為中心轉動,並使第2托盤部42以第4鉸鏈54為中心轉動。結果,包裝本體2相對於托盤構件4之傾斜角度即減少。換言之,相對於托盤構件4立起之包裝本體2係再度朝向托盤構件4而倒入。再者,在蓋3完全關閉的狀態下,由於托盤構件4係沿著包裝本體2之後壁側收容,因此包裝1之外形也不會佔空間。
依據以上方式構成之包裝1,由於係具備有托盤構件4,因此包裝本體2可與打開蓋3的動作連動,從托盤構件4自動立起(參照第7B圖、第7C圖)。藉此,包裝1的使用者即可更易於將收容於包裝1之內部的香菸予以取出。此外,包裝本體2與此種蓋3之打開動作連動的立起動作,係為在以往之包裝中未曾有的新穎動作。依據此種新穎形態的包裝1,可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且提高包裝1、或包含包裝1及被收容物之製品的商品價值。因此,依據包裝1,可有助於品牌(brand)之權利金(royalty)的提高。
<變形例>
另外,對於本實施例之包裝1,可施加各種變形。例如,在至上述為止的托盤構件4中,雖係藉由後壁面被覆部45及底板面被覆部44來構成第1托盤部41,但亦可省略底板面被覆部44。換言之,亦可僅藉由後壁面被覆部45來構成第1托盤部41。
此時,可在後壁面被覆部45中之與第2托盤部42連結之第2鉸鏈52之相反側的端部形成第3鉸鏈53,且透過該第3鉸鏈53而相對於包裝本體2之後壁24轉動自如地接合。此時,第3鉸鏈53係可設於後壁24中之下端緣部(底板26側之緣部),亦可設於後壁24的途中。此時,較佳為將後壁面被覆部45的長度(與第2鉸鏈52正交之方向的尺寸),決定成與從包裝本體2中之第3鉸鏈53至蓋3之上端緣部(頂板32側之緣部)之高度相等。藉此,即可在蓋3關閉時,將第1托盤部41(後壁面被覆部45)沿著包裝本體2之後壁24配置。
<實施例2>
接著說明實施例2。第8圖及第9圖係為實施例2之包裝1A的斜視圖。第8圖係為與實施例1之第1圖對應的圖,而第9圖係為與實施例1之第2圖對應的圖。以下,係以與在實施例1中所說明之包裝1不同點為中心來說明本實施例之包裝1A。
包裝1A係具備與實施例1之包裝1相同的包裝本體2、蓋3、及托盤構件4。包裝1A係具備罩蓋(cover)構件6,其係透過第1鉸鏈51而轉動自如地設於包裝本體2之後壁24,且藉由開閉來切換整體覆蓋包裝本體2之前壁23的狀態及打開的狀態。罩蓋構件6係具有覆蓋包裝本體2中之前壁23之整面的形狀及尺寸,且於其內表面具有供蓋3黏接的罩蓋體61。
罩蓋體61係具有供蓋3之前壁33黏接且覆蓋包裝本體2之前壁23之整體的前面罩蓋部62、供蓋3之側壁34黏接之一對側面罩蓋部63、及底板罩蓋部64。前面罩蓋部62係形成矩形,其寬度尺寸係與包裝本體2之前壁23及蓋3之前壁33的寬度尺寸大致相等。此外,前面罩蓋部62之長度係與蓋3之前壁33之高度尺寸與包裝本體2之前壁23之高度尺寸的和大致相等。
側面罩蓋部63係具有梯形,且以將各側面罩蓋部63之前端緣部及前面罩蓋部62之前端緣部連結之方式,設有矩形之底板罩蓋部64。藉由在以此方式構成之罩蓋體61的內表面黏接有蓋3,而構成罩蓋構件6。如第8圖所示,在罩蓋構件6關閉的狀態下,以使罩蓋構件6中之側面罩蓋部63之前端部與托盤構件4之側面部46之前端部正對向,且使罩蓋構件6中之底板罩蓋部64之前端部與托盤構件4中之底板面被覆部44之前端部正對向之方式,來決定側面罩蓋部63、底板罩蓋部64、側面部46、及底板面被覆部44之長度尺寸。藉此,側面罩蓋部63及側面部46之前端彼此就不會干擾,或者底板罩蓋部64及底板面被覆部44之前端彼此就不會干擾。此外,在側面罩蓋部63及側面部46之前端彼此之間、底板罩蓋部64及底板面被覆部44之前端彼此之間不會產生過度的間隙。
接著,說明包裝1A中之罩蓋構件6的開閉動作。第10A圖至第10C圖係為說明實施例2之包裝1A的動作圖。第10A圖係為顯示罩蓋構件6關閉時之狀態圖。第10B圖係為顯示罩蓋構件6打開至中間程度之狀態圖。第10C圖係為顯示罩蓋構件6完全打開之狀態圖。第10A圖、第10B圖、第10C圖係分別對應實施例1之第7A圖、第7B圖、第7C圖。
在包裝1A中,包裝本體2及托盤構件4係與實施例1相同,因此在罩蓋構件6關閉的狀態下,可將托盤構件4緻密地重疊配置在包裝本體2及蓋3的背面側。亦即,可使托盤構件4中之第1托盤部41之後壁面被覆部45沿著外盒21之後壁24及蓋3之後壁31,且使底板面被覆部44沿著外盒21之底板26,並使第2托盤部42沿著蓋3之頂板32配置。藉此,如第10A圖所示,即可在罩蓋構件6關閉的狀態下,將托盤構件4沿著包裝本體2之後壁側緻密地配置而不會佔空間。
此外,如上所述,在罩蓋構件6關閉的狀態下,由於罩蓋構件6中之底板罩蓋部64之前端為與托盤構件4中之底板面被覆部44之前端相對向,且罩蓋構件6中之側面罩蓋部63之前端為與托盤構件4中之側面部46之前端相對向之狀態,因此包裝1A具有優異的外觀。
接著,說明從藉由罩蓋構件6覆蓋包裝本體2之前壁23的狀態打開包裝本體2之開口端21a時的動作。在將收容於包裝1之內部之香菸取出時,使用者係在例如以單手把持托盤構件4的狀態下,以另一手將罩蓋構件6掀起。藉此,蓋3及罩蓋體61即以第1鉸鏈51為中心而一體地轉動。結果,蓋3即與罩蓋構件6成為一體而打開,而將開口端21a打開。在本實施例中,罩蓋構件6係與蓋構件對應。
如上所述當罩蓋構件6打開時,即以與該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托盤構件4中之第1托盤部41係以第3鉸鏈53為中心轉動,而第2托盤部42則以第4鉸鏈54為中心轉動。結果,與蓋3之頂板32重疊之托盤構件4之第2托盤部42即從頂板32離開,而與包裝本體2之後壁24重疊之第1托盤部41之後壁面被覆部45則從後壁24離開。結果,如第10B圖所示,以與罩蓋構件6之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包裝本體2會從托盤構件4立起。
此時,由於托盤構件4係以第2鉸鏈52為交界使第1托盤部41之後壁面被覆部45與第2托盤部42相對地轉動自如,因此順暢地進行以第3鉸鏈53為中心之第1托盤部41的轉動動作及以第4鉸鏈54為中心之第2托盤部42的轉動動作。藉此,即良好地發揮上述之包裝本體2的立起功能。再者,如第10C圖所示,在罩蓋構件6完全打開的狀態下,包裝本體2相對於托盤構件4的傾斜角度會成為最大。依據包裝1A,由於會以與罩蓋構件6之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使包裝本體2從罩蓋構件6立起,因此包裝1A的使用者,可易於將收容於包裝1A內部的香菸予以取出。
再者,依據本實施例之包裝1A,在關閉罩蓋構件6時,包裝本體2之前壁23之整面被罩蓋構件6所覆蓋。在此,將香菸收容於包裝1A的內部時,在包裝1A中,必須將關於健康的警告標示達預定面積以上。相對於此,依據包裝1A,由於可將罩蓋構件6之前面罩蓋部62之內表面及外表面利用作為廣告標示空間,因此相較於以往的鉸鏈蓋型包裝,可確保更多的廣告標示空間。此外,依據本實施例的包裝1A,如第9圖所示,在罩蓋構件6打開的狀態下,罩蓋體61亦可發揮作為防止香菸掉落用的承接盤功能,具高便利性。
<變形例>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雖係將蓋3黏接於罩蓋體61的內表面而構成罩蓋構件6,惟不限定於此,亦可進行各種的變更。此外,亦可將罩蓋體61與蓋3以共通的坯料來成形,而非以不同之構件來成形。亦即,亦可將蓋3之一部分或全部,藉由與罩蓋體61共通的構件來形成。例如,蓋3之前壁33與罩蓋體61之前面罩蓋部62、蓋3之側壁34與罩蓋體61之側面罩蓋部63等,係可藉由分別黏接個別的面板來形成,亦可藉由單一的面板來形成。此外,本實施例之罩蓋體61雖未覆蓋蓋3的頂板32,但亦可具備藉由覆蓋該頂板32來補強的構件。如上所述,關於罩蓋體61及蓋3的接合形態,可採用各種的變形(variation)。
第11圖係為顯示實施例2之變形例之包裝1B。本變形例之包裝1B係將蓋的一部分藉由與罩蓋體61共通之坯料材料來形成。第12圖、第13圖係為顯示形成包裝1B之坯料的圖。第12圖係為顯示第1坯料B1’的圖。第13圖係為顯示第2坯料B2’的圖。第14圖係為顯示第3坯料B3’的圖。第2坯料B2’係與第4圖所示之第2坯料B2相同,並省略其詳細的說明。此外,第12圖所示之第1坯料B1’係與第3圖所示之第1坯料B1對應,而第14圖所示之第3坯料B3’係與第5圖所示之第3坯料B3對應。在第12圖至第14圖中,關於與第3圖至第5圖所示者相同的構成元件,係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其詳細說明。此外,各圖的虛線係顯示折入線。
第1坯料B1’係與實施例1的第1坯料B1相同,具有前壁面板P1、側壁面板P2、底板面板P3、後壁面板P4、內側部翼片P5、內底部翼片P6、後壁面板P7、頂板面板P8、內側部翼片P9、及內頂部翼片P10。關於此等構件,係如實施例1中所說明者。在包裝1B中,前壁面板P1與側壁面板P2係透過前側角落面板(corner panel)P31而連結。此外,後壁面板P4與內側部翼片P5係透過後側角落面板P32而連結。
此外,第3坯料B3’係與實施例1之第3坯料B3相同,具有後壁面被覆面板P16、底板面被覆面板P17、各側面面板P18、內底部翼片P19、底板黏接翼片P20、及頂板面被覆面板P21。關於此等構件,係如實施例1所說明者。再者,第3坯料B3’係具有後側角落面板P34、前面罩蓋面板P35、一組側面罩蓋面板P36、一組前側角落面板P37、一組內頂部翼片P38、底板罩蓋面板P39、及內底部翼片P40。
在此,前面罩蓋面板P35及側面罩蓋面板P36係分別形成組成後之包裝1B之前面罩蓋部62及側面罩蓋部63。此外,藉由將內底部翼片P40及內頂部翼片P38重疊接合於底板罩蓋面板P39,形成組成後之包裝1B的底板罩蓋部64(參照第11圖)。此外,頂板面板P8、內頂部翼片P10、頂板面被覆面板P21係形成組成後之包裝1B的上面罩蓋部65。上面罩蓋部65係構成罩蓋體61的一部分,且為相當於實施例1中之蓋3之頂板32的構件。
後側角落面板P34係連結後壁面被覆面板P16與側面面板P18。此外,前面罩蓋面板P35係連結於頂板面被覆面板P21中之未連結有後壁面被覆面板P16之一方的端部。前面罩蓋面板P35係具有與後壁面被覆面板P16大致相同的形狀、尺寸。在前面罩蓋面板P35的兩側緣,係依序連結有前側角落面板P37、側面罩蓋面板P36。此外,在側面罩蓋面板P36的一端,係連結有內頂部翼片P38。再者,在前面罩蓋面板P35中之未連結有頂板面被覆面板P21之一方的端部,係依序連結有底板罩蓋面板P39、內底部翼片P40。
上述之第1坯料B1’、第2坯料B2’、及第3坯料B3’係在各折入線中折入,且藉由適當黏接各處,形成第11圖所示之包裝1B’。例如,在第1坯料B1’中,係藉由折入各折入線,內底部翼片P6黏接於底板面板P3,而內側部翼片P5黏接於側壁面板P2,形成包裝本體2的外盒21。再者,藉由第2坯料B2’之前面面板P14黏接於前壁面板P1,而形成外盒21及內框22成為一體的包裝本體2。
此外,第1坯料B1’中之內頂部翼片P10係在重疊於頂板面板P8之後黏接。此外,在本變形例中,係藉由前側角落面板P31,在構成包裝本體2中之前壁23與側壁25之交界的前側緣部,形成平面狀前緣側斜面部23A。同樣地,藉由後側角落面板P32,在構成包裝本體2中之後壁24與側壁25之交界的後側緣部,形成平面狀之後緣側斜面部(未圖示)。
另一方面,關於第3坯料B3’亦在各折入線折入,且底板黏接翼片P20黏接於第1坯料B1’之底板面板P3。此外,內頂部翼片P38、與內底部翼片P40係重疊黏接於底板罩蓋面板P39的內側,藉此形成罩蓋體61的底板罩蓋部64。再者,第3坯料B3’之各側面罩蓋面板P36係黏接於第1坯料B1’之各內側部翼片P9之外表面,藉此使雙方的坯料成為一體。另外,第3坯料B3’之前面罩蓋面板P35係具有與後壁面被覆面板P161相同的長度尺寸。
本變形例中之第3坯料B3’係在前面罩蓋面板P35及側面罩蓋面板P36之間設有前側角落面板P37,因此在包裝1B成形後,於構成罩蓋體61之前面罩蓋部62及側面罩蓋部63之交界的側緣部,形成平面狀之罩蓋構件側面斜面部47。此平面狀之罩蓋構件側面斜面部47係形成為與包裝本體2中之前緣側斜面部23A吻合。再者,第3坯料B3’係在後壁面被覆面板P16與側面面板P18之間設有後側角落面板P34,因此在包裝1B成形後,於構成托盤構件4(第1托盤部41)之後壁面被覆部45及側面部46之交界的側緣部,形成平面狀之托盤構件側斜面部48。此托盤構件側斜面部48係形成為與包裝本體2中之後緣側斜面部吻合。
如第11圖至第14圖所示的包裝1B,罩蓋體61與包裝之蓋係可由單一的坯料材料來構成。此外,如上所述,包裝1B之角落部係形成斜面形狀。尤其在包裝本體2的前側緣部設有前緣側斜面部23A,因此在關閉罩蓋構件6時,可抑制罩蓋體61的側面罩蓋部63干擾包裝本體2的前側緣部而難以關閉。因此,形成於包裝本體2之前緣側斜面部23A係藉由與用以覆蓋包裝本體2之前壁23之整體的罩蓋構件6組合來應用,而使其存在意義更為顯著。另外,在包裝本體2、罩蓋構件6及托盤構件4中,亦可將緣部設為圓弧狀之圓形角落(邊緣)以取代設為斜面角落(邊緣),亦可獲得與設為斜面角落時相同的效果。
第15圖及第16圖係為第2變形例之包裝1B’的斜視圖。包裝1B’係在具有覆蓋包裝本體2中之前壁23之全面之罩蓋構件6的點雖與前述的包裝1B相同,但罩蓋構件6未具有底板罩蓋部64的點則與包裝1B不同。另外,關於第15圖、第16圖所示之構成要素中,與上述為止的包裝共通的構成要素,係賦予共通的元件符號,以省略詳細的說明。
包裝1B’中之罩蓋構件6(蓋構件)係具有覆蓋包裝本體2之前壁23之整體的前面罩蓋部62、一對側面罩蓋部63、及上面罩蓋部65。前面罩蓋部62係呈矩形,其寬度尺寸係與包裝本體2之前壁23的寬度尺寸大致相等。此外,前面罩蓋部62的長度係與包裝1B’的高度尺寸大致相等。
側面罩蓋部63係具有大致三角形,而各側面罩蓋部63的緣部係與前面罩蓋部62的前端緣部連結。另外,包裝1B’的罩蓋構件6並未具有第9圖或第11圖所示的底板罩蓋部64。如第15圖所示,在罩蓋構件6關閉的狀態下,係以罩蓋構件6中之側面罩蓋部63之緣部與托盤構件4之側面部46之前端部正對向之方式,來決定側面罩蓋部63及側面部46的大小。藉此,抑制側面罩蓋部63及側面部46的前端彼此干擾。此外,在側面罩蓋部63及側面部46之前端彼此之間不會產生大的間隙。
關於包裝1B’之托盤構件4的基本構造,係與包裝1A、1B中之托盤構件4實質相等。亦即,托盤構件4係具有第1托盤部41及第2托盤部42。此外,第1托盤部41係具有蓋3為關閉之狀態時,覆蓋包裝本體2之底板26的底板面被覆部44、覆蓋後壁24的後壁面被覆部45、及覆蓋側壁25的側面部46。在本變形例的包裝1B’中,第1托盤部41之底板面被覆部44連結於包裝本體2的第3鉸鏈53,係沿著底板26之前端緣部、亦即沿著構成底板26與前壁23之交界的緣部而形成。依據以上述方式構成的包裝1B’,藉由與包裝1A、1B等同樣地具備托盤構件4,即可與打開作為蓋構件之罩蓋構件6的動作連動,使包裝本體2從托盤構件4自動地立起。藉此,包裝1B’的使用者即易於將收容於包裝本體2之內部的香菸予以取出。此外,與罩蓋構件6之打開動作連動之包裝本體2的立起動作,係為在以往之包裝中未曾有的新穎動作,如上所述可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此外,罩蓋構件6之前面罩蓋部62的內表面及外表面係可有效地利用作為廣告標示空間。由於包裝1B’的罩蓋構件6係具有覆蓋包裝本體2之前壁23之大致整面之大小的前面罩蓋部62,因此相較於以往的鉸鏈蓋型包裝,可確保更多的廣告標示空間。
<實施例3>
接著說明實施例3。第17A圖及第17B圖係為顯示實施例3之包裝1C之構成的剖面圖。本實施例中之包裝1C係除了在香菸之收容空間側具備平板彈簧構件7之以外,均與實施例2之包裝1A相同。在此,以平板彈簧構件7為中心說明包裝1C。
平板彈簧構件7係為薄的平板構件,在本實施例中,係與包裝本體2等同樣地由紙材所構成。平板彈簧構件7係呈矩形,且具有固定於包裝本體2側的第1區域部71、及固定於蓋3側的第2區域部72。在第1區域部71及第2區域部72中之各個外端側,係形成有本體側固接部73及蓋側固接部74。在第1區域部71中之本體側固接部73係塗佈有黏接劑,而本體側固接部73係黏接於包裝本體2的內表面。同樣地,在第2區域部72中之蓋側固接部74塗佈有黏接劑,而蓋側固接部74係固定(固接)於蓋3的內表面。此外,在第1區域部71及第2區域部72的交界,係形成有第5鉸鏈55。此第5鉸鏈55係與第1鉸鏈51平行地形成。
第1區域部71係在形成於其外端側的本體側固接部73中,黏接於包裝本體2(外盒21)之後壁24的內表面。此外,第1區域部71係在形成於其外端側的蓋側固接部74中,黏接於蓋3中之頂板32的內表面。平板彈簧構件7係在包裝1C的高度方向(相當於從底板26朝向頂板32的方向、沿著前壁23及後壁24的方向)中,將第5鉸鏈55配置於較第1鉸鏈51更高的位置。藉此,即從包裝本體2之外盒21之上部突出第1區域部71的一部分。
在以上方式構成的包裝1C中,茲針對平板彈簧構件7的動作加以說明。平板彈簧構件7係將第1區域部71側固定於包裝本體2的內表面,而第2區域部72側則固定於蓋3的內表面,藉此限制蓋3相對於包裝本體2之自由轉動。
如第15A圖所示,在罩蓋構件6(蓋3)位於封鎖位置的狀態下,平板彈簧構件7係將第1區域部71沿著包裝本體2的後壁24配置,且維持為第2區域部72相對於該第1區域部71朝包裝1B之前方傾倒的第1傾倒狀態。
另一方面,當罩蓋構件6打開時,平板彈簧構件7即以與該打開動作連動,而使第1區域部71與第2區域部72以第5鉸鏈55為中心相對轉動。結果,第2區域部72相對於第1區域部71之傾倒角度逐漸變緩(變淺)。在罩蓋構件6從封閉位置轉動至打開位置的過程中,處於第1傾倒狀態之平板彈簧構件7係因為本身的彎曲剛性,一面伴隨著適度的撓曲一面以第5鉸鏈55為中心轉動。換言之,平板彈簧構件7係發揮作為板彈簧之功能,一面使第1區域部71及第2區域部72撓曲一面轉動,而朝第2區域部72相對於第1區域部71之傾倒角度逐漸變緩的方向變化姿勢。再者,當罩蓋構件6(蓋3)打開至一定以上之打開程度時,平板彈簧構件7即以第5鉸鏈55為交界反轉,而使其姿勢變化為第2區域部72相對於第1區域部71朝包裝1C之後方側傾倒的第2傾倒狀態。
綜上所述,當平板彈簧構件7從第1傾倒狀態反轉為第2傾倒狀態時,即藉由第2區域部72保持蓋3之頂板32的內表面,藉此來限制罩蓋構件6(蓋3)之自由轉動。藉此,罩蓋構件6(蓋3)即不會因為本身重量或紙的反作用力等而晃動,即使使用者不把持罩蓋構件6(蓋3),仍可將包裝1C維持在第17B圖所示之打開狀態。
在將處於打開狀態之罩蓋構件6(蓋3)關閉時,使用者係朝例如關閉罩蓋構件6(蓋3)的方向,將維持於第2傾倒狀態之平板彈簧構件7抵抗彈推蓋3之內表面之彈推力予以按壓,藉此使平板彈簧構件7從第2傾倒狀態反轉為第1傾倒狀態,而可容易地將罩蓋構件6關閉。
綜上所述,由於本實施例之包裝1C係具備平板彈簧構件7,因此在不把持罩蓋構件6(蓋3)之情形下,即可將罩蓋構件6(蓋3)保持在打開狀態。換言之,如第17B圖所示,由於可保持為包裝本體2相對於托盤構件4立起的狀態,因此對使用者而言,可從包裝1B極容易地取出香菸。因此,可提供一種使用便利性極為優異的包裝1C。
再者,在操作罩蓋構件6(蓋3)的開閉時,由於係採用使平板彈簧構件7在第1傾倒狀態與第2傾倒狀態之間反轉姿勢的構造,因此可賦予使用者蓋3確實地開閉的感覺。藉此,可提升包裝1C的操作感、使用感等,且可提高包裝1C的商品價值。另外,本實施例中所說明的平板彈簧構件7係在上述為止的任一實施例中均可適用。
<實施例4>
接著說明實施例4的包裝1D。第18圖至第21圖係為包裝1D的斜視圖。第22圖係為實施例4之包裝1D的側面圖。第18圖及第19圖係表示關閉狀態的包裝1D,而第20圖至第22圖係表示打開狀態的包裝1D。另外,包裝1D中之上下前後左右的各方向,係如第18圖、第19圖所示。
包裝1D係具有外盒21(包裝本體2)、透過第1鉸鏈51而轉動自如地連結於該外盒21之作為蓋部的蓋3、托盤構件4等。外盒21係為長方體形狀之上端側成為開口端的箱體。外盒21係具有前壁23、後壁24、一對側壁25、及底板26。前壁23及後壁24係彼此對向配置,而該等的兩側緣係藉由一對側壁25而相互連結。底板26係連結於前壁23、後壁24及側壁25的下端。如以上方式構成的外盒21,係在上部具有傾斜的開口端。形成於外盒21之前壁23及側壁25之交界位置的緣部、與形成於後壁24及側壁25之交界位置的緣部,係具有斜面形狀,形成所謂的斜面邊緣。
此外,在外盒21的後側開口緣、亦即後壁24的上端,係設有第1鉸鏈51。第1鉸鏈51係沿著外盒21的後壁24延伸,且相對於該後壁24轉動自如地連結有蓋3。蓋3係具有連結於第1鉸鏈51的矩形後壁31、以與後壁31正交之方式連結的矩形頂板32、以與頂板32正交之方式連結的矩形前壁33、及一組側壁34。一組側壁34係連結有後壁31、頂板32及前壁33的各側緣。如以上方式所構成的蓋3,係以第1鉸鏈51為中心,相對於外盒21可相對轉動,且覆蓋在外盒21的開口端,而可開閉該開口端。
蓋3係具有具備斜面形狀的前側緣部36。前側緣部36係構成前壁33與各側壁34的交界部,且為連結前壁33及側壁34的緣部。前側緣部36係所謂的斜面邊緣。此外,在各前側緣部36的下端,係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突出爪37。
托盤構件4係為設在外盒21之後壁24(背面)側的罩蓋構件。托盤構件4係在蓋3為關閉狀態時,以覆蓋外盒21之後壁24與蓋3之後壁31之雙方之方式,保持成沿著該等各後壁面24、31的姿勢。另一方面,隨著蓋3的打開動作,發揮使外盒21站起(立起)之作用的構件。
托盤構件4係具有第1托盤部41及第2托盤部42。第1托盤部41係接合(黏接)於外盒21,而第2托盤部42係接合(黏接)於蓋3。此外,在第1托盤部41及第2托盤部42的交界位置係形成有第2鉸鏈52,而第1托盤部41及第2托盤部42係以該第2鉸鏈52為交界而可彼此相對轉動。
托盤構件4的第1托盤部41係具有前壁411(前壁面被覆部)、後壁412(後壁面被覆部)、一對側壁413、底壁414(底板面被覆部)。前壁411及後壁412係彼此對向配置,而該等的兩側緣係藉由一對側壁413而相互連結。底壁414係與前壁411、後壁412、及側壁413大致直角連結。第1托盤部41的底壁414,係具有與外盒21之底板26大致相同的形狀及大小,而在蓋3關閉的狀態下,係外盒21中之底板26與第1托盤部41中之底壁414相重疊。換言之,第1托盤部41中的底壁414係在蓋3關閉的狀態下,形成為覆蓋外盒21(包裝本體2)的底板26。
第1托盤部41的後壁412係具有大致矩形,其高度尺寸係與外盒21中之後壁24的高度尺寸及蓋3中之後壁31的高度尺寸的和大致相等。此外,第1托盤部41之後壁412的寬度尺寸,係比外盒21中之後壁24的寬度尺寸稍大。再者,在第1托盤部41之後壁412中之大致下側一半的區域中,係形成有開口部415。該開口部415係涵蓋後壁412的全寬而形成。因此,相較於外盒21中之後壁24的寬度尺寸,第1托盤部41中之開口部415的開口寬度係大致相等或稍大。另外,形成在第1托盤部41中之後壁412及側壁413之交界位置的緣部,係具有斜面形狀,且成為所謂的斜面邊緣。第1托盤部41的後壁412,係形成為蓋3為關閉狀態時,覆蓋外盒21(包裝本體2)的後壁24與蓋3的後壁31。
第1托盤部41的前壁411係具有大致矩形,其高度尺寸係與自包裝1D的高度尺寸扣除蓋3中之前壁33之高度尺寸的尺寸大致相等。換言之,第1托盤部41中之前壁411的高度尺寸、與蓋3中之前壁33之高度尺寸的和,係與包裝1D的高度尺寸大致相等。此外,第1托盤部41中之前壁411的寬度尺寸,係與蓋3中之前壁33的寬度尺寸大致相等,且較外盒21中之前壁23的寬度尺寸稍大。再者,第1托盤部41的前壁411,係透過第3鉸鏈53相對於外盒21的前壁23可相對轉動自如地接合。該第3鉸鏈53係形成為沿著第1托盤部41中之前壁411的上端緣延伸。第1托盤部41的前壁411係形成為蓋3為關閉之狀態時,覆蓋外盒21(包裝本體2)之前壁23的下方區域。
形成於第1托盤部41中之前壁411與各側壁413之交界位置的各個前側緣部416係為具有方形(square)形狀之所謂的方形邊緣(square edge)。再者,在第1托盤部41中之各前側緣部416的上端,係形成有將該上端部份傾斜切除而成的斜面卡止緣417。
此外,托盤構件4的第2托盤部42係具有大致矩形。第2托盤部42係具有與蓋3之頂板32大致相同的大小,而於蓋3為關閉狀態下,係在蓋3之頂板32之上,重疊有第2托盤部42。此外,第2托盤部42係相對於形成在蓋3中之頂板32的前方緣部,亦即構成頂板32與前壁33之交界之援部的第4鉸鏈54而相對轉動自如地接合。另外,第1至第4鉸鏈51、52、53、54係彼此平行,且沿著包裝1D的寬度方向形成。
包裝1D係藉由將用以使外盒21及蓋3之一部分成形的第4坯料B4、及用以使托盤構件4及蓋3之剩餘部分成形的第5坯料B5的各處折入並接合而成形。第23圖係顯示第4坯料B4,而第24圖係顯示第5坯料B5。另外,在坯料的說明中,係以圖的上下方向為基準來說明。
如第23圖所示,第4坯料B4係具有成為外盒21的外盒區域R1’、及成為蓋3之一部分的第1蓋區域R2’。外盒區域R1’係具有成為外盒21之前壁61的前壁面板P31,而在前壁面板P31的兩側緣,係連結有成為外盒21之側壁25的側壁面板P32、P32。
此外,在前壁面板P31的上緣(第23圖中的上緣)中,係連結有成為外盒21之底板26的底板面板P33。在底板面板P33中,係連結有位於前壁面板P31相反側而成為外盒21之後壁24的後壁面板P34。在該後壁面板P34的兩側緣,係連結有相對於側壁面板P32的內側邊面板(inner side panel)P35、P35。再者,在各內側邊面板P35的下緣,係連結有內底部翼片P36,而此等內底部翼片P36係重疊在底板面板P33,用以補強外盒21中的底板26。
第1蓋區域R2’係具有成為蓋3之後壁31的後壁面板P37,而後壁面板P37的下緣,係透過折入線及細縫(slit),與外盒區域R1’之後壁面板P34連結。此外,在第1蓋區域R2’之後壁面板P37的上緣,係連結有成為蓋3之頂板32的頂板面板P38。此外,在後壁面板P37的兩側緣,係分別連結有成為蓋3之側壁34之一部分的內側邊翼片P39。再者,在各內側邊翼片P39的上緣,係連結有內頂部翼片P40,而該等內頂部翼片P40係重疊在頂板面板P38,用以補強蓋3中的頂板32。
如第24圖所示,第5坯料B5係具有成為蓋3之剩餘部分的第2蓋區域R2”、及成為托盤構件4的托盤區域RT。在第2蓋區域R2”中,係具有成為蓋3之前壁33的前壁面板P41,而在前壁面板P41的上緣,係連結有用以補強前壁面板P41的內前部翼片P42。此外,在前壁面板P41的兩側緣,係分別連結有成為蓋3之側壁34的側壁面板P43。此外,在前壁面板P41及與該前壁面板P41連接的側壁面板P43的交界部中,係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突出部,且藉由該突出部而形成有蓋3的突出爪37。
在托盤區域RT中,成為托盤構件4之第2托盤部42的頂部面板(top panel)P44,係連結於第2蓋區域R2”中之前壁面板P41。此外,在頂部面板P44的下緣,係連結有成為第1托盤部41中之後壁412的後壁面板P45。此外,在後壁面板P45的兩側緣,係分別連結有成為第1托盤部41中之側壁413的側壁面板P46。此外,在一方之側壁面板P46的下緣,係連結有成為第1托盤部41中之底壁414的底壁面板P47。再者,在該底壁面板P47的下緣,係連結有重疊在另一方的側壁面板P46藉以補強第1托盤部41之側壁413的第1補強側邊面板P48。
此外,在底壁面板P47的右緣,係連結有成為第1托盤部41中之前壁411的前壁面板P49。再者,在該前壁面板P49的上緣,係連結有重疊在一方的側壁面板P46藉以補強第1托盤部41之側壁413的第2補強側邊面板P50。此外,在前壁面板P49的下緣,係連結有重疊在另一方之側壁面板P46藉以補強第1托盤部41之側壁413的第3補強側邊面板P51。此外,在前壁面板P49的右緣,係連結有與第4坯料B4中之外盒區域R1’之前壁面板P31黏接的接合面板P52。
上述的第4坯料B4及第5坯料B5,係以第23圖、第24圖中虛線所示的折入線分別折入。結果,形成第18圖至第22圖所示的包裝1D。更詳而言之,藉由內底部翼片P36重疊於底板面板P33,內側邊面板P35重疊於側壁面板P32並黏接,而形成外盒21。另外,藉由位於前壁面板P31與側壁面板P32之交界位置的雙重折線,形成用以連結外盒21之前壁23及側壁25的斜面邊緣。此外,藉由位於後壁面板P34與內側邊面板P35之交界位置的雙重折線,形成用以連結外盒21之後壁24及側壁25的斜面邊緣。
此外,藉由內頂部翼片P40重疊於頂板面板P38,內側邊翼片P39重疊於側壁面板P43並黏接,而形成蓋3。另外,內前部翼片P42係在相對於前壁面板P41折回後,亦可黏接或不黏接於該前壁面板P41。此外,藉由位於前壁面板P41與側壁面板P43之交界位置的雙重折線,而形成用以連結蓋3之前壁33及側壁34的斜面邊緣。
此外,在第5坯料B5的托盤區域RT中,將第2補強側邊面板P50黏接於一方的側壁面板P46,且將第1補強側邊面板P48及第3補強側邊面板P51黏接於另一方的側壁面板P46。再者,藉由將接合面板P52與第4坯料B4的前壁面板P31黏接,而形成托盤構件4。另外,藉由位於托盤區域RT中之後壁面板P45與側壁面板P46之交界位置的雙重折線,而形成用以連結托盤構件4之第1托盤部41中之後壁412及側壁413的斜面邊緣。
此外,藉由構成外盒區域R1’之後壁面板P34、與第1蓋區域R2’之後壁面板P37的交界的折入線及細縫而形成第1鉸鏈51。此外,藉由構成托盤區域RT之後壁面板P45與頂部面板P44之交界的折入線而形成第2鉸鏈52。此外,藉由構成托盤區域RT之接合面板P52與前壁面板P49之交界的折線而形成第3鉸鏈53。此外,藉由構成第2蓋區域R2’’中之前壁面板P41與托盤區域RT之頂部面板P44之交界的折線而形成第4鉸鏈54。
接著參照第18圖至第22圖來說明包裝1D的動作。在包裝1D中,托盤構件4的第1托盤部41之底壁414的深度尺寸係與外盒21中之底板26的深度尺寸相等,而後壁412之高度尺寸係與外盒21中之後壁24的高度尺寸及蓋3之後壁31的高度尺寸的和相等。此外,第2托盤部42的深度尺寸,係與蓋3中之頂板32的深度尺寸相等。因此,如第18圖、第19圖所示,在蓋3為關閉的狀態下,可沿著外盒21的外表面配置托盤構件4的第1托盤部41,而不會與外盒21干擾。此外,可沿著蓋3的頂板32而配置托盤構件4的第2托盤部42。藉此,即可抑制在蓋3關閉時,包裝1D整體增大。
例如,為了方便,茲設為包裝1D載置於平台等的水平面。在要取出收容於包裝1D內的香菸時,使用者係例如以單手把持外盒21之第1托盤部41中之雙方的側壁413,且以另一手抓住蓋3等之方式來打開蓋3。換言之,使蓋3以第1鉸鏈51為中心相對於外盒21轉動來打開。
在包裝1D的外盒21中,係透過第3鉸鏈53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有托盤構件4的第1托盤部41。此外,在蓋3中係透過第4鉸鏈54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有托盤構件4的第2托盤部42。再者,托盤構件4中之第1托盤部41及第2托盤部42係透過第2鉸鏈52而轉動自如地連結。因此,當進行蓋3的打開動作時,第1托盤部41及第2托盤部42即與該打開動作連動而以第2鉸鏈52為中心轉動,且第1托盤部41相對於外盒21以第3鉸鏈53為中心轉動,而第2托盤部42則相對於蓋3以第4鉸鏈54為中心轉動。
結果,與蓋3之頂板32重疊的第2托盤部42即從該頂板32離開,而與外盒21之後壁24重疊之第1托盤部41的後壁412即從外盒21的後壁24離開。在此,在第1托盤部41的後壁412中,係形成有具有與外盒21之後壁24之寬度尺寸相等或稍大之開口寬度的開口部415。因此,第1托盤部41不會與外盒21的後壁24干擾,而可使第1托盤部9以第3鉸鏈53為中心轉動。藉此,如第20圖至第22圖所示,外盒21即與蓋3的打開動作連動,以從托盤構件4立起之方式動作。
另一方面,當已打開的蓋3往關閉方向操作時,第1托盤部41與第2托盤部42即與該操作連動而以第2鉸鏈52為中心轉動。同樣地,第1托盤部41即以第3鉸鏈53為中心相對於外盒21轉動,並且第2托盤部42以第4鉸鏈54為中心相對於蓋3轉動。結果,外盒21相對於托盤構件4的傾斜角度即減少。換言之,相對於托盤構件4立起的外盒21,即再度倒入至沿著托盤構件48的姿勢,而成為第18圖及第19圖的狀態。綜上所述,依據具備有托盤構件4的包裝1D,即可使外盒21與蓋3的打開動作連動而從托盤構件4自動地立起。藉此,使用者即可易於取出收容於包裝1D之內部的香菸。
再者,包裝1C係具有藉由設在蓋3的突出爪37、及設在托盤構件4之第1托盤部9之斜面卡止緣417的組合所構成的鎖定(lock)機構。該鎖定機構的突出爪37與斜面卡止緣417,係設為在蓋3關閉時彼此卡合。
在此,托盤構件4中之第1托盤部41的前側緣部416係形成作為方形邊緣。另一方面,蓋3之前側緣部36係形成作為斜面邊緣。因此,在蓋3為關閉之狀態下,蓋3側的前側緣部36係相較於第1托盤部41側的前側緣部416,即成為在包裝1D的橫剖面方向中位於內部側的狀態。藉此,蓋3關閉時,蓋3的突出爪37即卡止於托盤構件4的斜面卡止緣417。依據以此方式發揮功能的鎖定機構,即可抑制已關閉的蓋3不慎打開,而可提升包裝1D的蓋封閉性。另外,包裝1D雖具備有由突出爪37與斜面卡止緣417之組合所構成的鎖定機構以提升蓋封閉性,但該鎖定機構並非為必須的構成,亦可適當予以省略。
綜上雖已說明了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惟本發明之盒型包裝係可儘可能地組合各實施例來實施。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已列舉濾嘴香菸及無濾嘴香菸等菸草商品作為收容於盒型包裝之被收容物的較佳適用例,但不限定於此,亦可將菸草商品以外的物品收容於包裝。
1、1A、1B、1B’、1C、1D...硬殼型包裝
2...包裝本體
3、36...蓋
4...托盤構件
6...罩蓋構件
7...平板彈簧構件
9、41...第1托盤部
21...外盒
21a...開口端
22...內框
23、33、411...前壁
23A...前緣側斜面部
24、31、412...後壁
25、34、413...側壁
25a...上端緣
26...底板
28...前面框
28a...缺口凹部
28b...耳片
29...側面框
32...頂板
37...突出爪
42...第2托盤部
44...底板面被覆部
45...後壁面被覆部
46...側面部
47...罩蓋構件側面斜面部
48...托盤構件側斜面部
51...第1鉸鏈
52...第2鉸鏈
53...第3鉸鏈
54...第4鉸鏈
55...第5鉸鏈
61...罩蓋體
62...前面罩蓋部
63...側面罩蓋部
64...底板罩蓋部
65...上面罩蓋部
71...第1區域部
72...第2區域部
73...本體側固接部
74...蓋側固接部
414...底壁
415...開口部
416...前側緣部
417...斜面卡止緣
B...坯料
B1、B1’...第1坯料
B2、B2’...第2坯料
B3、B3’...第3坯料
B4...第4坯料
B5...第5坯料
L1...第1鉸鏈線
L2...第2鉸鏈線
L3...第3鉸鏈線
L4...第4鉸鏈線
P1、P11、P41、P49...前壁面板
P2、P13、P43、P46...側壁面板
P3、P33...底板面板
P4...後壁面板
P5、P9...內側邊翼片
P6、P19、P40...內底部翼片
P7...後壁面板
P8...頂板面板
P10、P38...內頂部翼片
P12、P42...內前部翼片
P14...前面面板
P15...側面翼片
P16...後壁面被覆面板
P17...底板面被覆面板
P18...側面面板
P20...底板黏接翼片
P21...頂板面被覆面板
P22...頂板黏接翼片
P31、P37...前側角落面板
P32、P34...後側角落面板
P35...前面罩蓋面板
P36...側面罩蓋面板
P39...底板罩蓋面板
P44...頂部面板
P45...後壁面板
P47...底壁面板
P48...第1補強側邊面板
P50...第2補強側邊面板
P51...第3補強側邊面板
P52...接合面板
R1...外盒區域
R2...蓋區域
RT...托盤區域
RT1...第1托盤區域
RT2...第2托盤區域
第1圖係為實施例1之包裝的斜視圖。
第2圖係為實施例1之包裝的斜視圖。
第3圖係為顯示實施例1之包裝之第1坯料的圖。
第4圖係為顯示實施例1之包裝之第2坯料的圖。
第5圖係為顯示實施例1之包裝之第3坯料的圖。
第6圖係為實施例1之包裝之分解斜視圖。
第7A圖係為說明實施例1之包裝之動作的圖。
第7B圖係為說明實施例1之包裝之動作的圖。
第7C圖係為說明實施例1之包裝之動作的圖。
第8圖係為實施例2之包裝之斜視圖。
第9圖係為實施例2之包裝之斜視圖。
第10A圖係為說明實施例2之包裝之動作的圖。
第10B圖係為說明實施例2之包裝之動作的圖。
第10C圖係為說明實施例2之包裝之動作的圖。
第11圖係為顯示實施例2之變形例之包裝的圖。
第12圖係為顯示實施例2之變形例之包裝之第1坯料的圖。
第13圖係為顯示實施例2之變形例之包裝之第2坯料的圖。
第14圖係為顯示實施例2之變形例之包裝之第3坯料的圖。
第15圖係為實施例2之第2變形例之包裝之斜視圖。
第16圖係為實施例2之第2變形例之包裝之斜視圖。
第17A圖係為顯示實施例3之包裝之構成的剖面圖。
第17B圖係為顯示實施例3之包裝之構成的剖面圖。
第18圖係為實施例4之包裝之斜視圖。
第19圖係為實施例4之包裝之斜視圖。
第20圖係為實施例4之包裝之斜視圖。
第21圖係為實施例4之包裝之斜視圖。
第22圖係為實施例4之包裝之側面圖。
第23圖係為顯示實施例4之包裝之第4坯料的圖。
第24圖係為顯示實施例4之包裝之第5坯料的圖。
1...硬殼型包裝
2...包裝本體
21...外盒
21a...開口端
22...內框
23...前壁
24...後壁
25...側壁
25a...上端緣
26...底板
28...前面框
28a...缺口凹部
28b...耳片
29...側面框
32...頂板
33...前壁
34...側壁
41...第1托盤部
42...第2托盤部
44...底板面被覆部
45...後壁面被覆部
46...側面部
51...第1鉸鏈
52...第2鉸鏈
53...第3鉸鏈
54...第4鉸鏈

Claims (11)

  1. 一種硬殼型包裝,係具備:在上部具有開口端之大致長方體形狀的包裝本體;蓋構件,透過第1鉸鏈以可轉動之方式連結於前述開口端之後側開口緣,用以將前述開口端予以開閉;及托盤(tray)構件,設於前述包裝本體之後壁側,且具有接合於前述包裝本體之第1托盤部及接合於前述蓋構件之第2托盤部,而該第1托盤部及該第2托盤部係透過第2鉸鏈而轉動自如地接合;以與前述蓋構件之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前述第1托盤部及前述第2托盤部係以前述第2鉸鏈為中心相對轉動,藉此使前述包裝本體相對於前述托盤構件立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硬殼型包裝,其中,前述第1托盤部中之前述第2鉸鏈之相反側的端部,係以沿著包裝之寬度方向形成之第3鉸鏈為轉動中心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於前述包裝本體之底板或後壁,而前述第2托盤部中之前述第2鉸鏈之相反側的端部,則係以沿著包裝之寬度方向形成之第4鉸鏈為轉動中心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於前述蓋構件之頂板,而且,前述第2鉸鏈係平行地形成於前述第3鉸鏈及前述第4鉸鏈;以與前述蓋構件之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前述第1托盤部係以前述第3鉸鏈為中心轉動,並且前述第2托盤部係以前述第4鉸鏈為中心轉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硬殼型包裝,其中,前述第2托盤部之長度係與前述蓋構件之前述頂板後緣部與前述第4鉸鏈之直線間距離相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硬殼型包裝,其中,前述第3鉸鏈係形成於前述包裝本體之底板,而前述第1托盤部係具有:底板面被覆部,當前述蓋構件為關閉的狀態時,覆蓋前述包裝本體之底板而且一端側透過前述第3鉸鏈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於該底板;及後壁面被覆部,具有與前述底板面被覆部之另一端側呈大致直角連結的一端而且在另一端側形成有前述第2鉸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硬殼型包裝,其中,前述第3鉸鏈係形成於前述包裝本體之底板,而前述第1托盤部係具有:底板面被覆部,當前述蓋構件為關閉的狀態時,覆蓋前述包裝本體之底板而且一端側透過前述第3鉸鏈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於該底板;及後壁面被覆部,具有與前述底板面被覆部之另一端側呈大致直角連結的一端而且在另一端測形成有前述第2鉸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硬殼型包裝,其中,前述底板面被覆部之長度係與前述包裝本體之前述底板後緣部與前述第3鉸鏈之直線間距離相等;而前述後壁面被覆部之長度係與前述包裝本體中之後壁與前述蓋構件中之後壁之高度的和相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硬殼型包裝,其中,前述底板面被覆部之長度係與前述包裝本體之前述底板後緣部與前述第3鉸鏈之直線間距離相等;而前述後壁面被覆部之長度係與前述包裝本體中之後壁與前述蓋構件中之後壁之高度的和相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硬殼型包裝,其中,前述第1托盤部中之前述第2鉸鏈之相反側的端部,係以沿著包裝之寬度方向形成之第3鉸鏈為轉動中心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於前述包裝本體之前壁,而前述第2托盤部中之前述第2鉸鏈之相反側的端部,則係以沿著包裝之寬度方向形成之第4鉸鏈為轉動中心而轉動自如地接合於前述蓋構件之頂板,而且,前述第2鉸鏈係平行地形成於前述第3鉸鏈及前述第4鉸鏈;前述第1托盤部係具有:底板面被覆部,當前述蓋構件為關閉的狀態時,覆蓋前述包裝本體之底板;後壁面被覆部,具有與前述底板面被覆部連結的一端,並且覆蓋前述包裝本體之後壁,而且在另一端側形成有前述第2鉸鏈;及前壁面被覆部,具有與前述底板面被覆部連結的一端,並且至少覆蓋前述包裝本體中之前壁的下方區域,而且在另一端側形成有前述第3鉸鏈;以與前述蓋構件之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前述第1托盤部係以前述第3鉸鏈為中心轉動,並且前述第2托盤部係以前述第4鉸鏈為中心轉動,而且,在前述後壁面被覆部中,係形成有前述第1托盤部轉動時用以抑制與前述包裝本體之後壁之干擾的開口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硬殼型包裝,其中,前述底板面被覆部之長度係與前述包裝本體之前述底板後緣部與前述第3鉸鏈之直線間距離相等;而前述後壁面被覆部之長度係與前述包裝本體中之後壁與前述蓋構件中之後壁之高度的和相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硬殼型包裝,復具備平板彈簧構件,其係配置於前述包裝內,且一端側為固定於前述包裝本體之內表面,並且另一端側為固定於前述蓋構件之內表面;前述平板彈簧構件係具有與前述第1鉸鏈平行的第5鉸鏈,且與前述蓋構件之開閉動作連動,以前述第5鉸鏈為交界使接合於前述包裝本體之第1區域部與接合於前述蓋構件之第2區域部相對轉動,藉此可使姿勢在前述第2區域部相對於前述第1區域部朝前方傾倒之第1傾倒狀態、與前述第2區域部相對於前述第1區域部朝後方傾倒之第2傾倒狀態之間反轉;以與前述蓋構件之打開動作連動之方式,從前述第1傾倒狀態移行至前述第2傾倒狀態之前述平板彈簧構件之姿勢係保持於該第2傾倒狀態,藉此維持前述包裝本體相對於前述托盤構件立起的狀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硬殼型包裝,其中,前述蓋構件係構成為當關閉時覆蓋前述包裝本體之前壁的大致整面。
TW102101443A 2012-01-17 2013-01-15 硬殼型包裝 TWI4724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1443A TWI472464B (zh) 2012-01-17 2013-01-15 硬殼型包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1920 2012-01-17
TW102101443A TWI472464B (zh) 2012-01-17 2013-01-15 硬殼型包裝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0402A TW201350402A (zh) 2013-12-16
TWI472464B true TWI472464B (zh) 2015-02-11

Family

ID=50157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1443A TWI472464B (zh) 2012-01-17 2013-01-15 硬殼型包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246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53818A1 (en) * 2001-12-11 2003-07-03 G.D Societa' Per Azioni Rigid package for tobacco articles
JP2004528051A (ja) * 2001-06-11 2004-09-16 フィリップ・モーリス・プロダクツ・ソシエテ・アノニム 蓋付き箱
TWM315704U (en) * 2006-12-15 2007-07-21 Yu-Sheng Tsai Hand-carried gift box needless of external bag
CN101287661A (zh) * 2005-02-24 2008-10-15 吉第联合股份公司 用于烟草制品的硬质铰链盖包装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528051A (ja) * 2001-06-11 2004-09-16 フィリップ・モーリス・プロダクツ・ソシエテ・アノニム 蓋付き箱
WO2003053818A1 (en) * 2001-12-11 2003-07-03 G.D Societa' Per Azioni Rigid package for tobacco articles
CN101287661A (zh) * 2005-02-24 2008-10-15 吉第联合股份公司 用于烟草制品的硬质铰链盖包装
TWM315704U (en) * 2006-12-15 2007-07-21 Yu-Sheng Tsai Hand-carried gift box needless of external ba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0402A (zh) 2013-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4844B2 (en) Package for smoking articles
KR100354570B1 (ko) 담배갑과이를제조하기위한블랭크
TWI317341B (en) Package for rod shaped smoking articles and blank therefor
JP5955983B2 (ja) ヒンジリッドパッケージ
WO2009148036A1 (ja) スライドアクション型ヒンジリッドパッケージ
RU2573963C1 (ru) Упаковка коробчатого типа
WO2013108670A1 (ja) ハード型パッケージ
US7926653B2 (en) Cigarette box and blank set for same
US20240124217A1 (en) Opening pack
TWI472464B (zh) 硬殼型包裝
TWI491541B (zh) 鉸鏈蓋包裝
TWI548571B (zh) 菸草相關物品包裝及該包裝之製造方法
KR101632854B1 (ko) 하드형 패키지
JP5676018B2 (ja) ハード型パッケージ
CN111448150B (zh) 铰接式翻盖包装物
US11603258B2 (en) Sliding packs with flip top hinged lids
TW201406628A (zh) 鉸鏈蓋型盒
WO2014068704A1 (ja) ヒンジリッドパッケージ
WO2020234408A1 (en) Flat-pack kit for constructing a slide-up automatic hinged-lid pack, blank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such a kit and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uch a pack using such a kit
IT201900013665A1 (it) Pacchetto rigido di articoli da fumo provvisto di un coperchio incernierat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