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1641B - 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1641B
TWI471641B TW101118007A TW101118007A TWI471641B TW I471641 B TWI471641 B TW I471641B TW 101118007 A TW101118007 A TW 101118007A TW 101118007 A TW101118007 A TW 101118007A TW I471641 B TWI471641 B TW I4716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pixel electrode
image
signal
control meth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8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9462A (en
Inventor
Chao Yuan Chen
Chieh Wei Chen
Hung Lung Hou
Chia Yu Lee
Jenn Jia Su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1118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164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39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9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1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1641B/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尤指一種利用單一顯示面板製作之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的訊號控制方法。
隨著科技發展,如液晶顯示器等平面顯示裝置已普遍應用於各種家電產品、消費性產品與資訊產品中,以提供使用者更便利及色彩更豐富的顯示影像與界面。為了進一步滿足市場對於顯示裝置多樣性的需求,業界已著手研發利用單一顯示裝置顯示出兩個以上的影像畫面。以平面電視為例,目前已開發出利用子母畫面而於同一電視螢幕中顯示不同的影像畫面,例如使電視螢幕顯示出全螢幕的主要影像畫面,並以小於全螢幕之四分之一的尺寸顯示次要影像畫面,位於電視螢幕的右下角,以使不同使用者可依自己喜好或需求來觀賞主要影像畫面或次要影像畫面的內容。然而,在此設計下,一部份的主要影像畫面會被次要影像畫面遮住,而次要影像畫面的尺寸也會因為過小而影響觀賞者在接收資訊時的清晰度與完整性。
因此,如何使該單一平面顯示裝置或平面顯示面板能同時顯示兩個以上具有全螢幕的不同影像,以供不同使用者能同時觀賞不同影像畫面,業界目前仍尚未研發出具體可行且成本不高的平面顯示 裝置結構及實施方法。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係在於提供一種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具有特殊的畫素結構設計,以讓使用者在不同視角範圍內能同時欣賞到不同的影像畫面。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該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包括單一平面顯示面板,其可包括:具有第一視角範圍之複數個第一次畫素以及具有第二視角範圍之複數個第二次畫素。第一次畫素與第二次畫素係用來同時分別顯示第一影像與第二影像,且第一影像與第二影像係分別對應於第一影像訊號與第二影像訊號。本發明訊號控制方法包括先計算出第一次畫素於第二視角範圍所產生之第一漏光資訊,然後計算出第一漏光資訊之第二補償訊號,再將該第二補償訊號與第二影像訊號加乘運算,以得到第二修正訊號傳送給第二次畫素,以使第二次畫素顯示出第二修正影像。
本發明提供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藉由計算出次畫素在不同視角範圍的漏光資訊與相對應補償訊號,以修正各次畫素相對應的影像訊號,能有效改善各視角範圍所見到的漏光影像,進而讓使用者能觀賞到完整而不受其他影像訊號所干擾的影像畫面。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10包括單一平面顯示面板18,其可用來同時顯示雙影像畫面。平面顯示面板18可為垂直配向型(vertical alignment)液晶顯示面板,例如多區域垂直配向型(multi-domain VA,MVA)液晶顯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4、以及液晶層16,其中第二基板14係平行相對於第一基板12,而液晶層16設於第一基板12與第二基板14之間,且包括複數個液晶分子20。第二基板14表面定義有複數個畫素22,並設置了複數條掃瞄線、訊號線、薄膜電晶體等開關元件(圖未示)。畫素22依其所對應顯示影像的彩色光線而至少分成三種畫素(或稱次畫素)22R、22G、22B,分別對應於設置在第一基板12表面的紅色濾光片、綠色濾光片與藍色濾光片(圖未示)。藉由掃瞄線與訊號線傳遞控制訊號給各畫素22R、22G、22B,在畫素22R、22G、22B中分別產生相對應電場而使液晶分子20依電場強度轉向,以控制通過液晶層16的光線數量,待光線通過紅色濾光片、綠色濾光片與藍色濾光片後分別產生紅色光線、綠色光線與藍色光線,便可產生彩色影像。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第1圖所示單一畫素22在施加電壓下的俯視示意圖。畫素22包括第一次畫素24與第二次畫素26,沿著第一方向相鄰並排,如圖中所示之X方向。第一次畫素24包括第 一方位角區域24a與第二方位角區域24b,沿著第二方向相鄰並排於第一次畫素24中,如圖中之Y方向,其中Y方向係垂直於X方向。第一次畫素24內設置有第一畫素電極28,其包括第一畫素電極主枝28a、複數條互相平行的第一畫素電極分枝28b以及複數條互相平行的第二畫素電極分枝28c,其中第一畫素電極分枝28b係沿著直線D1而平行排列於第一方位角區域24a,第二畫素電極分枝28c係沿著直線D2而平行排列於第二方位角區域24b,且第一畫素電極分枝28b與第二畫素電極分枝28c係皆設於第一畫素電極主枝28a之右側。第一畫素電極主枝28a至少包括一部份平行於Y方向,而大部分的第一畫素電極分枝28b與第二畫素電極分枝28c係連接於第一畫素電極主枝28a,且第一畫素電極分枝28b與第二畫素電極分枝28c係以虛線L為對稱直線而上下對稱於第一次畫素24中,亦即直線D1與直線L的夾角θ1 之大小係相同於直線D2與直線L的夾角θ2 ,其中夾角θ1 與夾角θ2 之大小為約40至50度,因此直線D1與直線D2的夾角(夾角θ1 夾角θ2 之和)較佳為約80至100度,亦即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分枝28b、28c的夾角為約80至100度。再者,第一畫素電極主枝28a另包括畫素電極橫向主枝28d,平行於X方向而連接於第一畫素電極主枝28a之中心部分。因此,第一畫素電極28之形狀係沿著對稱直線L或畫素電極橫向主枝28d而上下呈鏡像對稱,例如是Y方向鏡像對稱。
類似地,第二次畫素26內亦設置有第二畫素電極30,其包括第二畫素電極主枝30a、複數條第三畫素電極分枝30b以及複數條 第四畫素電極分枝30c,其中第二畫素電極主枝30a至少包括一部份係平行於Y方向與第一畫素電極主枝28a,直接連接於大部分的第三畫素電極分枝30b與第四畫素電極分枝30c。各第三畫素電極分枝30b係互相平行且沿著直線D3而排列於第一方位角區域26a,第四畫素電極分枝30c則沿著直線D4而排列於第二方位角區域26b,其中直線D3與直線D4的夾角較佳為約80至100度,亦即第三與第四畫素電極分枝30b、30c的夾角(夾角θ3 夾角θ4 之和)為約80至100度。此外,第三畫素電極分枝30b與第四畫素電極分枝30c係設於第二畫素電極主枝30a之左側。同樣的,第二畫素電極主枝30a另可包括畫素電極橫向主枝30d,平行於X方向且連接於第二畫素電極主枝30a之中心,使得第二畫素電極30之形狀沿著對稱直線L或畫素電極橫向主枝30d而呈上下鏡像對稱,例如是Y方向鏡像對稱。再者,由於夾角θ1 為約40至50度,夾角θ3 亦為約40至50度,因此相鄰之第一次畫素24與第二次畫素26內的第一畫素電極分枝28b與第三畫素電極分枝30b之間的夾角為約100至80度。在第2圖中,夾角θ1 係相同於夾角θ3 ,且夾角θ2 係相同於夾角θ4 ,因此第一畫素電極28與第二畫素電極30係呈左右鏡像對稱,例如是X方向鏡像對稱。
第一次畫素24的第一方位角區域24a與第二方位角區域24b內的液晶分子會分別沿著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分枝28b、28c的設置方向而排列,為簡化圖式,第2圖僅繪示出部分液晶分子以作為說明。如第2圖所示,設於第一次畫素24之第一方位角區域24a內的 液晶分子係以符號20a表示,而設於第二方位角區域24b內的液晶分子係以符號20b表示。液晶分子20a、20b的長軸分別平行於直線D1與直線D2,因此液晶分子20a、20b在第一方位角區域24a與第二方位角區域24b內的方位角分別為夾角θ1 之度數與(180o-夾角θ2 )之度數,例如分別為40至50度與320至310度(或-40至-50度),所以液晶分子20a、20b之方位角的夾角小於180度,且當施加電壓給第一次畫素24時,液晶分子20a、20b因電場而旋轉後之方位角夾角(θ12 )的範圍仍為約80至100度。同樣的,第二次畫素26之第一與第二方位角區域26a、26b內液晶分子分別以符號20c、20d表示,液晶分子20c、20d的長軸分別沿著直線D3、D4排列,因此在施加電壓後,液晶分子20c、20d的方位角夾角亦為(θ34 )之度數,範圍為約80至100度。
再者,由於第一畫素電極28係以直線L為對稱直線而具有上下對稱之圖形,因此液晶分子20a、20b亦以直線L為對稱直線而呈鏡像對稱排列。類似地,第二次畫素26中第一與第二方位角區域26a、26b的液晶分子20c、20d亦呈鏡像對稱排列。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第2圖所示之第一畫素電極28與第二畫素電極30係互相鏡像對稱,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畫素電極28與第二畫素電極30亦可不互相對稱,例如夾角θ1 之大小不相同於夾角θ3 之大小,而夾角θ2 之大小不相同於夾角θ4 之大小。
請參考第3圖,第3圖顯示本發明畫素結構之另一實施例在施 加電壓下的示意圖,為簡化說明,第3圖的元件符號係沿用第2圖中所使用者。在第3圖中,夾角θ1 與夾角θ2 係為40度,而夾角θ3 與夾角θ4 係為50度,因此第一畫素電極分枝28b與第二畫素電極分枝28c的夾角係為80度,而第三畫素電極分枝30b與第四畫素電極分枝30c的夾角係為100度,第一次畫素24內的第一畫素電極28與第二次畫素26內的第二畫素電極30係不互相對稱。
請參考第4圖,第4圖顯示本發明畫素結構之又一實施例在施加電壓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2圖所示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各畫素電極分枝與畫素電極主枝在次畫素中所設位置的不同,如圖所示,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分枝28’b、28’c、第三與第四畫素電極分枝30’b、30’c係設於同一畫素22’之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主枝28’a、30’a之間。亦即第一畫素電極分枝28’b與第二畫素電極分枝28’c係皆設於第一畫素電極主枝28’a之左側,且第三畫素電極分枝30’b與第四畫素電極分枝30’c係設於第二畫素電極主枝30’a之右側。簡而言之,本實施例中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28’、30’的形狀係與第2圖所示之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28、30左右相對調,也就是第2圖之第一畫素電極28的畫素電極形狀及配置等同於第四圖之第二畫素電極30’,且第2圖之第二畫素電極30的畫素電極形狀及配置等同於第四圖之第一畫素電極28’,且第一畫素電極28與第二畫素電極30互為鏡射配置。
第5圖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畫素並排設置之第一實 施例的示意圖。一般而言,畫素22係排列呈一矩陣,各畫素22分別由一掃瞄線與二訊號線(圖未示)來控制,且畫素22R、22G、22B係相互交替並排。在第5圖中,第一與第二次畫素24、26中的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28、30可包括如第2圖至第4圖所示之形狀,依需要而穿插排列。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所有畫素22R、22G、22B內的第一與第二次畫素電極28、30亦可僅包含前述第2圖至第4圖之一種畫素電極形狀而重複排列。
第6圖至第16圖顯示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之畫素排列之第二至第十二實施例的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包括複數個畫素32,且各畫素包括三次畫素34R、34G、34B,依序沿著X方向並排交錯設置,其中次畫素34R、34G、34B分別代表對應於紅色濾光片、綠色濾光片及藍色濾光片之次畫素,以分別產生紅光、綠光及藍光。此外,各顏色之次畫素34R、34G、34B分別沿著Y方向設置排列成複數直線。次畫素34R、34G、34B分別包括如前述實施例所述之第一畫素電極28或第二畫素電極30。以第2圖所示者為例,第一畫素電極28之第一畫素電極主枝28a係設於第一、第二畫素畫素電極分枝28b、28c之左側,而第二畫素電極30之第二畫素電極主枝30a係設於第三、第四畫素畫素電極分枝30b、30c之右側。本實施例之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28、30係沿著X方向依序交錯設置,因此各次畫素34R、34G、34B可能分別包括第一畫素電極28或第二畫素電極30,且第一畫素電極28與第二畫素電極30分別沿著Y方向排列成複數條直線,亦即以互 相相鄰之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28、30為一單位做X方向及Y方向的方式重複排列,且每一單位中之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28、30可分別對應不同或相同之彩色濾光片。
請參考第7圖,本實施例與第6圖之不同處在於第一畫素電極28與第二畫素電極30係同時沿著Y方向與X方向交錯並排,因此任一第一畫素電極28係與第二畫素電極30相鄰設置。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畫素排列之第四實施例顯示於第8圖,其中第一畫素電極28與第二畫素電極30分別沿著X方向排列成複數條直線,且第一畫素電極28與第二畫素電極30係沿著Y方向交錯並排,且每一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28、30可分別對應不同或相同之彩色濾光片。
請參考第9圖至第10圖,在本發明畫素排列之第五及第六實施例中,皆為複數個相同之畫素電極以互相相鄰的方式當單位來排列,例如是以兩兩相鄰之第一畫素電極28為單位A,兩兩相鄰之第二畫素電極30為單位B,單位A及單位B沿著X方向交錯並排,而沿著Y方向是分別以單位A及單位B做週期性排列或交錯排列。詳細來說,如第9圖所示,在X方向上,和單位A相鄰的為單位B,和單位B相鄰的為單位A,而在Y方向則是單位A與單位A相鄰,單位B會與單位B相鄰;另外,在Y方向的排列方式亦可如第10圖所示,單位A與單位B兩者互相交錯週期性設置,詳細來說,在Y方向排列方式相同於在X方向的排列方式,也就是和單位A相鄰 的為單位B,和單位B相鄰的為單位A。第11圖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其中,畫素電極在X方向之排列方式和第5及第6實施例相同,在此就不再贅述,不同之處在於Y方向的排列方式不以單位A及單位B做排列,而是分別以第一畫素電極28及第二畫素電極30做交錯或重複相同畫素之畫素電極排列,詳細來說,例如在Y方向,和第一畫素電極28相鄰可為第一畫素電極28或第二畫素電極30;本實施例亦可視為除了單位A及單位B以外,更包含單位C以及單位D,其中,單位C及單位D皆為一第一畫素電極28以及一第二畫素電極30兩兩相鄰所構成,其不同在於單位C的特徵如同本發明第2圖,以及單位D如同本發明之第4圖,其中單位A及B與單位C及D分別在Y方向之不同列中,且沿著X方向相鄰,做週期性排列,另外,本發明畫素排列之第五至七實施例中,每一單位中之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28、30可分別對應不同或相同之彩色濾光片。另一方面,也可視為單位A與單位B在Y方向之不同列中,分別沿著X方向彼此相鄰排列。然而,在Y方向之任二相鄰列之單位A、B係互相相差一個次畫素而具有週期性排列。
第12圖至第14圖顯示本發明畫素排列之第八至十實施例,畫素電極之排列方式係分別以連續複數個相同且互相相鄰之畫素為單位以及分別以連續複數個相同且互相相鄰之另一組畫素為單位來一同排列,例如是分別以連續三個第一畫素電極28為一單位A與連續三個第二畫素電極30為一單位B,沿著X方向以單位A及單位B依序週期性交錯排列。在第12圖所示之第八實施例中,單位A 與單位B沿著X方向互相交錯排列。第13圖之第九實施例中,單位A與單位B雖然同樣沿著X方向互相交錯排列,但單位A、B係在Y方向之相鄰二列中以比相鄰一列延遲一個次畫素之方式,而沿著X方向具有週期性排列。請參考第14圖,單位A、B係沿著X方向與Y方向具有週期性之交錯排列,亦即任一單位A之左右或上下皆與單位B相鄰,反之亦然。
請參考第15圖,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與前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次畫素34R、34G、34B係沿著X方向與Y方向週期性交錯並排,因此任一次畫素34R係與二次畫素34G與二次畫素34B相鄰設置。此外,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28、30亦沿著X方向與Y方向交錯並排於各次畫素34R、34G、34B中,所以各第二畫素電極30係與四個第一畫素電極28相鄰並排,更具體而言,與第一畫素電極28上下及左右相鄰的皆為第二畫素電極30,而與第二畫素電極30上下及左右相鄰的皆為第一畫素電極28。
第16圖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畫素排列之第十二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包括複數個畫素32,且每一畫素32除了包括次畫素34R、34G、34B之外,另可包含次畫素34W,其中次畫素34W係對應於透明濾光片,為可以提供白色光線之次畫素。次畫素34R、34G、34B、34W分別沿著Y方向分別排列成複數條直線,且沿著X方向交錯週期性排列。另一方面,如同第15圖之排列方式,本實施例的第一畫素電極28與第 二畫素電極30係沿著X方向與Y方向週期性交錯設於次畫素34R、34G、34B、34W內,因此每一第一畫素電極28係與四個第二畫素電極30相鄰並排,更具體而言,與第一畫素電極28上下及左右相鄰的皆為第二畫素電極30,而與第二畫素電極30上下及左右相鄰的皆為第一畫素電極28。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畫素排列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所揭露者,舉凡利用畫素電極形狀或配向元件而設計單一次畫素中具有二種方位角區域,使此二種方位角區域內之液晶分子之方位角夾角小於180度,並配合紅色、藍色、綠色、白色或其他顏色等之次畫素的排列設計,皆應屬於本發明之範疇。
請再參考第2圖,由於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10的各畫素22均包括至少二獨立的第一、第二次畫素24、26,分別由不同訊號線與相同的掃瞄線所控制,因此各訊號線可分別提供第一與第二影像訊號給第一、第二次畫素24、26,以使第一、第二次畫素24、26同時產生不同的影像畫面,讓使用者可於不同視角範圍內看到此兩種影像畫面,其訊號控制方法與作用方式係敘述如下。
第17圖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10在未經訊號補償運算前所顯示的影像畫面之示意圖。如第17圖所示,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10因具有第一與第二次畫素24、26,因此能在第一視角範圍40與第二視角範圍42分別顯示出不同且獨立之影像畫面44、46,例 如影像畫面44係包含圖形「十」之第一影像48,而影像畫面46包含圖形「○」之第二影像50,其中第一影像48與第二影像50分別對應於第一影像訊號P1與第二影像訊號P2。然而,在沒有處理過第一影像訊號P1與第二影像訊號P2之情況下,第一影像48與第二影像50皆會分別在第二視角範圍42與第一視角範圍40有些微的漏光現象,並在影像畫面46與影像畫面44中分別造成第一漏光影像48’與第二漏光影像50’,亦即在第一與第二視角範圍40、42內形成影像互相干擾的情形,影響到影像畫面44、46的清晰度。
以左側影像畫面44為例,第18圖顯示出影像畫面44的伽瑪曲線(gamma)圖,由圖中可知,在影像畫面44中,雖然可看到的第二影像50之亮度極低,但仍會因漏光問題而可看到些微的第二影像50的漏光資訊,亦即第二漏光影像50’。因此,為了降低第一與第二漏光影像48’、50’在第二與第一視角範圍42、40內對於各影像畫面46、44的影響,本發明提供了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10之訊號控制之方法,其係將第一與第二漏光影像48’、50’所對應的漏光資訊分別由一全灰階(all gray level)畫面扣掉,如圖中以虛線G所表示者,以提供第一與第二漏光影像48’、50’的互補訊號,進而改善最後產生的畫面品質。
請同時參考第19圖與第20圖,第19圖顯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10之訊號控制方法的功能方塊圖,而第20圖顯示雙影像明平面顯示裝置10之訊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雙影像平面顯示 裝置10包括補償運算單元58、第一訊號線驅動電路60與第二訊號線驅動電路62,其中第一訊號線驅動電路60與第二訊號線驅動電路62可分別藉由第一與第二訊號線54、56來傳送控制訊號至第一與第二次畫素24、26,而補償運算單元58係用來進行運算前述之第一與第二漏光影像48’、50’的互補訊號。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10之訊號控制方法之流程係敘述如下:步驟100:提供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10,其包括複數個第一次畫素24與第二次畫素26,分別具有第一視角範圍40與第二視角範圍42;步驟102:提供第一影像訊號P1與第二影像訊號P2,分別對應於第一影像48與第二影像50,且第一次畫素24與第二次畫素26可同時並分別顯示第一影像48與第二影像50;步驟104:利用補償運算單元58,計算出第一次畫素24於第二視角範圍42所產生的第一漏光資訊L1,對應於第一影像訊號P1,並計算出第二次畫素26於第一視角範圍40所產生之第二漏光資訊L2,對應於第二影像訊號P2;步驟106:利用補償運算單元58計算出第一漏光資訊L1之第二補償訊號O2以及第二漏光資訊L2之第一補償訊號O1,其中第二補償訊號O2與第一補償訊號O1係利用影像互補原理運算而得,例如先提供全灰階訊號,再以該全灰階訊號分別扣掉第一漏光資訊L1與第二漏光資訊L2,以分別得到第二與第一補償訊號O2、O1;以及步驟108:將第一補償訊號O1與第一影像訊號P1加乘運算,以得 到第一修正訊號C1傳送給第一次畫素24,使第一次畫素24顯示出第一修正影像,並同時將第二補償訊號O2與第二影像訊號P2加乘運算,以得到第二修正訊號C2傳送給第二次畫素26,使第二次畫素顯示出第二修正影像。
此外,在步驟108中可分別利用第一訊號線驅動電路60與第二訊號線驅動電路62接收由補償運算單元58傳來的第一與第二修正訊號C1、C2,再將第一與第二修正訊號C1、C2藉由第一、第二訊號線54、56分別傳送給第一次畫素24與第二次畫素26。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補償運算單元58亦可僅將第一與第二補償訊號O1、O2分別傳送給第一、第二訊號線驅動電路60、62,然後再由第一訊號線驅動電路60將所接收之第一影像訊號P1與第一補償訊號O1加乘計算得到第一修正訊號C1,經第一訊號線54傳送給第一次畫素24以顯示出影像畫面,而第二訊號線驅動電路62則將所接收之第二影像訊號P2與第二補償訊號O2加乘計算得到第二修正訊號C2,再經由第二訊號線56傳送至第二次畫素26,以顯示出影像畫面,如第21圖所示。
請參考第22圖,第22圖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10所顯示的影像畫面示意圖。藉由前述之本發明訊號控制方法,係分別提供修正後之影像訊號至各次畫素,因此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10可分別於第一視角範圍40與第二視角範圍42顯示修正後影像畫面44’、46’,其中修正後影像畫面44’包含第一影像48,而沒有如第17圖 所示之第二漏光影像50’,且修正後影像畫面46’包含第一影像50,也沒有第17圖中之第一漏光影像48’,所以使用者可以看到清晰而不受其他影像所干擾之影像畫面。
簡而言之,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僅具有單一平面顯示面板,且平面顯示面板中各畫素或次畫素內之不同方位角區域的液晶分子因具有特定範圍的方位角夾角,且包含具特殊形狀的畫素電極,因此可以使得相鄰次畫素在不同視角之亮度具有極大之差異,進而可在特定視角範圍內產生獨立的影像畫面。值得注意的是,使次畫素內第一、第二方位角區域的液晶分子之方位角夾角小於180度之設置方法並不限於前述實施例中之畫素電極形狀,亦可利用光配向(photo alignment)或配向膜使液晶分子具有特定角度之預傾角等方法所達到,由於其他設置液晶配向之方法並非本發明之重點,因此不在此贅述。此外,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另提供了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其可藉由全灰階畫面與漏光資訊計算出漏光影像的互補影像,以改善影像互相干擾之情形,讓使用者在各視角範圍內可以觀賞到獨立且完整的影像畫面。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對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並不限定應用於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的結構,而可利用其精神應用於各種以單一顯示面板顯示複數個影像之顯示器中。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具有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 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更動與潤飾,並可思揣其他不同的實施例,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
12‧‧‧第一基板
14‧‧‧第二基板
16‧‧‧液晶層
18‧‧‧平面顯示面板
20、20a、20b、20c、20d‧‧‧液晶分子
22、22R、22G、22B、32‧‧‧畫素
24‧‧‧第一次畫素
24a‧‧‧第一方位角區域
24b‧‧‧第二方位角區域
26‧‧‧第二次畫素
26a‧‧‧第一方位角區域
26b‧‧‧第二方位角區域
28‧‧‧第一畫素電極
28a‧‧‧第一畫素電極主枝
28b‧‧‧第一畫素電極分枝
28c‧‧‧第二畫素電極分枝
28d‧‧‧畫素電極橫向主枝
30‧‧‧第二畫素電極
30a‧‧‧第二畫素電極主枝
30b‧‧‧第三畫素電極分枝
30c‧‧‧第四畫素電極分枝
30d‧‧‧畫素電極橫向主枝
34R、34G、34B、34W‧‧‧次畫素
40‧‧‧第一視角範圍
42‧‧‧第二視角範圍
44、46‧‧‧影像畫面
44’、46’‧‧‧修正後影像畫面
48‧‧‧第一影像
48’‧‧‧第一漏光影像
50‧‧‧第二影像
50’‧‧‧第二漏光影像
54‧‧‧第一訊號線
56‧‧‧第二訊號線
58‧‧‧補償運算單元
60‧‧‧第一訊號線驅動電路
62‧‧‧第二訊號線驅動電路
第1圖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所示之畫素結構在施加電壓下的俯視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畫素結構之另一實施例在施加電壓下的俯視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畫素結構之又一實施例在施加電壓下的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複數個畫素並排設置之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6圖至第16圖顯示出本發明畫素結構之第二至十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17圖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在未經訊號補償運算時所顯示的影像畫面示意圖。
第18圖為未經訊號補償運算之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的伽瑪曲線圖。
第19圖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的功能方塊圖。
第20圖顯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21圖為本發明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之另一實施例的功能方塊圖。
第22圖為本發明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所顯示的影像畫面示意圖。
20a、20b、20c、20d‧‧‧液晶分子
22‧‧‧畫素
24‧‧‧第一次畫素
24a‧‧‧第一方位角區域
24b‧‧‧第二方位角區域
26‧‧‧第二次畫素
26a‧‧‧第一方位角區域
26b‧‧‧第二方位角區域
28‧‧‧第一畫素電極
28a‧‧‧第一畫素電極主枝
28b‧‧‧第一畫素電極分枝
28c‧‧‧第二畫素電極分枝
28d‧‧‧畫素電極橫向主枝
30‧‧‧第二畫素電極
30a‧‧‧第二畫素電極主枝
30b‧‧‧第三畫素電極分枝
30c‧‧‧第四畫素電極分枝
30d‧‧‧畫素電極橫向主枝

Claims (16)

  1. 一種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該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包括一單一平面顯示面板,其包括:複數個第一次畫素,具有一第一視角範圍;複數個第二次畫素,具有一第二視角範圍;其中該等第一次畫素與該等第二次畫素係用來同時分別顯示一第一影像與一第二影像,且該第一影像與該第二影像係分別對應於一第一影像訊號與一第二影像訊號;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平行相對於該第一基板;一液晶層,包括複數個液晶分子,設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以及至少一畫素,設於該第二基板上,且該畫素包括至少一該第一次畫素與至少一該第二次畫素,沿著一第一方向相鄰並排,且每一該第一次畫素與每一該第二次畫素分別包括一第一方位角區域與一第二方位角區域,該第一與該第二方位角區域係沿一第二方向相鄰並排於該第一與該第二次畫素中,該等液晶分子於該第一方位角區域與該第二方位角區域之方位角夾角係小於180度,且該第一方向不平行於該第二方向,其中該第一次畫素包括一第一畫素電極,該第一畫素電極包括複數條互相平行之第一畫素電極分枝,位於該等第一畫素電極分枝之間之該等液晶分子的長軸係與該等第一畫素電極分枝 之延伸方向互相平行;該訊號控制方法包括:(a)計算出該第一次畫素於該第二視角範圍所產生之該第一影像訊號之一第一漏光資訊;(b)計算出該第一漏光資訊之一第二補償訊號;以及(c)將該第二補償訊號與該第二影像訊號加乘運算,以得到一第二修正訊號傳送給該第二次畫素,以使該第二次畫素顯示一第二修正影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另包括:在該步驟(a)中同時計算該第二次畫素於該第一視角範圍所產生之該第二影像訊號之一第二漏光資訊;在該步驟(b)中同時計算出該第二漏光資訊之一第一補償訊號;以及在該步驟(c)中同時將該第一補償訊號與該第一影像訊號加乘運算,以得到一第一修正訊號傳送給該第一次畫素,以使該第一次畫素顯示一第一修正影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該步驟(b)係利用一影像互補之方式計算出該第一漏光資訊之該第二補償訊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該步驟(b) 包括:提供一全灰階訊號;以及以該全灰階訊號扣掉該第一漏光資訊,以得到該第二補償訊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另包括提供一補償運算單元,以進行該步驟(b)、步驟(c)中之運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各該第一方位角區域之方位角為約40至50度,而各該第二方位角區域之方位角為約-40至-50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在該畫素中,位於該第一方位角區域內之該等液晶分子與位於該等第二方位角區域內之該等液晶分子係呈鏡像對稱排列。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當施加一電壓給各該次畫素時,該第一與該第二次畫素內之該第一方位角區域內之該等液晶分子與該第二方位角區域內之該等液晶分子之方位角夾角為約80度或約100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1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二次畫素包括一第二畫素電極,且該第一畫素電極之形狀係沿一對稱直線而呈鏡像對稱,而該第二畫素電極之形狀係亦沿著該對稱直線 而呈鏡像對稱。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該對稱直線係平行於該第一方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更包括複數條互相平行之第二畫素電極分枝,且該等第一畫素電極分枝與該等第二畫素電極分枝係互相對稱於該對稱直線。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該等第一畫素電極分枝與該等第二畫素電極分枝之夾角為約80至100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包括一第一畫素電極主枝,至少沿著該第二方向排列,且該等第一畫素電極分枝與該等第二畫素電極分枝連接於該第一畫素電極主枝。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第二畫素電極係不互相對稱。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第二畫素電極係呈鏡像對稱。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方向係垂直於該第二方向。
TW101118007A 2008-08-14 2008-08-14 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 TWI4716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8007A TWI471641B (zh) 2008-08-14 2008-08-14 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8007A TWI471641B (zh) 2008-08-14 2008-08-14 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9462A TW201239462A (en) 2012-10-01
TWI471641B true TWI471641B (zh) 2015-02-01

Family

ID=47599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8007A TWI471641B (zh) 2008-08-14 2008-08-14 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164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0831A (en) * 2003-09-02 2005-03-16 Display Optronics Corp M Dual display structure and driving method
US20050088453A1 (en) * 2003-10-28 2005-04-28 Arkady Ten Display device light leakage compensation
TW200722812A (en) * 2005-12-01 2007-06-16 Au Optronics Corp Pixel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0831A (en) * 2003-09-02 2005-03-16 Display Optronics Corp M Dual display structure and driving method
US20050088453A1 (en) * 2003-10-28 2005-04-28 Arkady Ten Display device light leakage compensation
TW200722812A (en) * 2005-12-01 2007-06-16 Au Optronics Corp Pixel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9462A (en) 2012-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2910B (zh) 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
CN100580519C (zh) 多面板液晶显示设备
US724831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the red, green, blue, and yellow sub-pixels surrounding the white sub-pixel
TWI484272B (zh) 透明液晶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US800924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TWI491922B (zh) 立體影像顯示裝置
CN103033973B (zh) 显示设备、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JP2007183609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7025547B2 (ja) 表示駆動方法及び装置
US10209579B2 (en) Pixel electrode and array substrate
CN107492359A (zh) 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19022117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ame
US8040472B2 (en) Large pixel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fringe fields
JP2013122588A (ja) 液晶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6647061B (zh) 像素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1349852B (zh) 双图像平面显示装置及其信号控制方法
US20130063327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7967902A (zh)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7422557A (zh) 一种rgbw液晶面板
US20150378219A1 (en)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3057824A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6054477B (zh) 像素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471641B (zh) 雙影像平面顯示裝置之訊號控制方法
TWI480648B (zh) 配向平衡之多視域液晶顯示器
TW201307970A (zh) 顯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