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0959B - 於一行動無線裝置中於不連續接收期間之適應性接收分集 - Google Patents

於一行動無線裝置中於不連續接收期間之適應性接收分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0959B
TWI470959B TW101133533A TW101133533A TWI470959B TW I470959 B TWI470959 B TW I470959B TW 101133533 A TW101133533 A TW 101133533A TW 101133533 A TW101133533 A TW 101133533A TW I470959 B TWI470959 B TW I4709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aging
mobile wireless
wireless devic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3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2675A (zh
Inventor
Syed Aon Mujtaba
Kee-Bong Song
Xiaowen Wang
Young Jae Kim
Vinay R Majjigi
Johnson O Sebeni
Romain Trilling
Tahir Shamim
Karthik Anantharaman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22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2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0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09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04B7/0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selecting best antenna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different recept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recept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8Trunked mobile radi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於一行動無線裝置中於不連續接收期間之適應性接收分集
所描述之實施例大體係關於用於調適行動無線器件之接收分集之方法及裝置。更明確而言,本實施例描述在不連續接收模式期間對具有多個接收器及多個天線之行動無線器件之接收分集的選擇性使用。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1年9月13日申請且題為「ADAPTIVE RECEIVE DIVERSITY DUR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MOBILE WIRELESS DEVICE」的共有且同在申請中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231,804號之優先權,該申請案被以引用的方式全部併入本文中。
無線網路中之行動無線器件可經設計以使進階通信能力與有限可用電力儲存平衡,尤其在提供諸如在「智慧型」手機中所提供之「高效能」特徵之具有較小外觀尺寸的器件中。行動無線器件所進行之類比信號接收及信號處理在作用狀態時可消耗大量功率,其可影響行動器件中之電池消耗。射頻信號之連續接收(甚至在未建立或維持與無線網路之有效連接時)可不必要地減少行動無線器件之操作時間。在可能未將行動無線器件有效連接至無線網路之「閒置」狀態中,行動無線器件可選擇性而非連續地接收並處理信號以減少功率消耗。可將行動無線器件中之主動式電路限制於需要用來接收及解碼來自無線網路之傳訊訊息之組件。無線通信標準可指定藉由允許行動無線器件在 一被稱為不連續接收(DRX)之過程中於非主動「睡眠」狀態與主動「喚醒」狀態之間循環來提供較低之功率消耗之程序。更新型之行動無線器件亦可包括多個天線,該等天線連接至各自可消耗功率之多個接收器。在主動喚醒循環期間,行動無線器件可經由一或多個天線選擇性接收信號,從而調適使用的天線之數目及基於接收之信號狀況來處理信號的主動式接收器之數目以使無線接收之效能與局部電池功率消耗平衡。
隨著新通信技術之發展及標準化,無線網路繼續演進。當前無線網路部署包括架構之許多變化,包括對由一或多個無線網路服務提供商提供之不同無線通信技術之支援。無線網路服務提供商之代表性無線網路可包括對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及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2(3GPP2)通信標準組織指定的無線通信協定之一或多個版本之支援。3GPP開發行動通信標準,其包括用於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長期演進(LTE)及LTE進階型標準之版本。3GPP2開發包括CDMA2000 1xRTT標準之行動通信標準。以上列出的標準中之每一者包括不連續接收(DRX)之形式,其中行動無線器件中之一或多個接收器(或收發器)可週期性地停用以節省功率消耗,且接著經選擇性地啟用以收聽由無線網路傳輸之傳訊訊息。可使用該等傳訊訊息來起始特定行動無線器件與無線網路之間的連接,以及將資訊廣播至多個行動無線器件以用在無線網路中之操作。
代表性傳訊訊息包括於一或多個傳呼指示符頻道中發送之傳呼指示符及於平行傳呼(傳訊/控制)頻道中傳輸之傳呼訊息(或更一般而言,傳訊/控制訊息)。行動無線器件可直接監視傳呼頻道或可監視用於傳呼指示符之傳呼指示符頻道,該等傳呼指示符可指向傳呼頻道上即將來臨之傳呼訊息。因為傳呼指示符可短得為一個位元,所以接收之信號品質狀況之變化可使傳呼指示符位元破壞並可潛在地導致行動無線器件丟失傳呼訊息或讀取意欲用於其他行動無線器件之傳呼訊息,且因此不必要地浪費行動無線器件中之功率消耗。行動無線器件可基於量測之接收信號品質及/或接收信號強度來調適接收,以改良傳訊訊息之接收。行動無線器件可使多個接收器能夠改良傳呼指示符頻道上之傳呼指示符及/或傳呼頻道上之傳呼訊息的信號接收。對藉由多個天線及多個接收器來支援接收分集之行動無線器件而言,信號接收期間之功率消耗可視主動式接收器之數目而定。接收的解碼之效能可視經由一或多個天線接收的信號之品質而定,可將該一或多個天線中之每一者連接至一或多個接收器。因此存在對可改良信號接收同時限制在無線網路中於不連續接收期間之功率消耗的調適行動無線器件中之接收分集之方法及裝置的需求。
在一實施例中,描述一種調適一行動無線器件中之接收分集之方法。該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驟。在不連續接收循環期間,行動無線器件經由一或多個天線解碼傳呼指示符 及/或傳呼訊息。當量測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超過預定臨限值時,該行動無線器件經由初始天線解碼於傳呼指示符頻道上接收之至少一傳呼指示符。當該量測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未超過該預定臨限值時,該行動無線器件使用該初始天線解碼傳呼頻道,而不解碼傳呼指示符頻道上之傳呼指示符。當第一傳呼指示符作為擦除解碼時,該行動無線器件經由替代天線解碼在傳呼頻道上接收之傳呼訊息。當該行動無線器件單獨經由初始天線或經由替代天線解碼傳呼訊息且無接收之傳呼訊息藉由正確錯誤檢查碼來解碼時,該行動無線器件經由初始天線及經由替代天線一起使用接收分集來解碼一或多個傳呼訊息。
在另一實施例中,一種行動無線器件包括一第一接收器、一第二接收器、一第一天線、一第二天線、一開關及一可組態處理器。開關將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互連至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處理器經組態以基於在傳呼指示符頻道上的接收之傳呼指示符之解碼來在第一天線與第二天線之間切換傳呼頻道之信號接收。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在解碼了於傳呼頻道上接收之傳呼訊息中的不正確錯誤檢查碼後致能經由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兩者之信號接收及在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中之信號處理。處理器亦經組態以在於傳呼頻道上接收之多個連續傳呼訊息上之多個正確錯誤檢查碼之解碼後,再次致能僅經由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中之一者及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中之一者的信號接收。
在再一實施例中,描述一種調適一行動無線器件中之接收分集的在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中編碼之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行動無線器件中之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包括至少以下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碼:用於基於接收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之量測來致能經由一天線及一接收器或經由一個以上天線及一個以上接收器的傳訊訊息接收之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碼;用於基於經由每一天線接收的下行鏈路信號強度之量測來選擇經由哪一天線及經由哪一接收器來接收傳訊訊息之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碼;用於在關於接收之傳訊訊息之多個連續錯誤檢查碼失敗後自單一天線接收切換至多個天線接收之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碼;及用於在關於接收之傳訊訊息之多個連續錯誤檢查碼成功後自多個天線接收切換至單一天線接收之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碼。
雖然就一般無線網路及特定CDMA2000 1x無線網路而言來描述,但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可經擴展以包括其他無線網路,諸如,GSM/GPRS、UMTS、LTE及亦LTE進階網路。
可參照以下結合隨附圖式進行之描述來最佳地理解所描述之實施例及其優勢。
在以下描述中,闡明眾多特定細節以提供對在所描述之實施例下的概念之透徹理解。然而,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可在無此等特定細節中之一些或全部之情況下實踐所描述之實施例。在其他情況下,尚未對熟知過程 步驟進行詳細描述以避免對基本概念造成不必要地混淆。
以下提供之實例及實施例描述用於調適無線行動器件中之接收分集之各種方法及裝置,且詳言之,在不連續接收循環期間藉由多個天線及多個接收器操作之行動無線器件之接收分集的選擇性使用之各種方法及裝置。應理解,本文中描述之同樣方法及裝置之實施可適於用在不同類型之無線網路中所使用之行動無線器件。舉例而言,同樣的教示可適用於GSM網路、UMTS網路、LTE網路或其他使用不連續接收之無線網路。一般而言,本文中所描述之教示可適用於在基於無線電存取技術之無線網路中操作之行動無線器件。本文中描述之特定實例及實施係關於CDMA2000 1x網路為了簡單起見而提出,但亦可適用於其他無線網路環境。
行動無線器件可提供進階通信能力,包括增加資料轉移速度、存取多種類型之無線網路及面對變化之雜訊及干擾位準時的穩固效能。同時,行動無線器件之製造商可藉由將行動無線器件內可用之有限電池儲存之功率消耗最小化來設法改良行動無線器件之「待用」時間。因此,可尋求穩固效能與功率消耗之間的平衡。為了改良信號接收效能,行動無線器件可包括互連至多個天線之多個接收器。視天線之位置以及行動無線器件相對於無線網路中之傳輸無線電存取系統之定向而定,在同一行動無線器件中之不同天線上接收的信號可各自提供不同信號品質位準及不同信號強度。此外,可阻擋並反射傳輸之信號的介入障礙物 可顯著地影響行動無線器件處之信號接收。行動無線器件可基於信號及解碼量測來選擇使用複數個天線及接收器中之一者。行動無線器件亦可選擇性地使接收分集能夠經由如用來提供自無線網路接收之關鍵傳訊訊息之可靠接收所需的複數個天線中之一個以上者接收信號。接收之下行鏈路信號強度及/或接收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的量測可由行動無線器件用以在複數個天線中選擇及選擇何時使用一或多個天線。
經由行動無線器件中之一或多組類比接收電路之連續接收可消耗遠比在未將行動無線器件有效連接至行動無線網路之期間所接收的信號之選擇性不連續接收多的功率。當使用非時槽模式時,行動無線器件可於傳訊頻道上連續收聽傳訊訊息,該等傳訊訊息可用以起始行動無線器件與無線網路之間的有效連接之建立。代表性傳訊訊息可包括於傳呼頻道上傳輸之傳呼訊息。因為諸如傳呼頻道之傳訊頻道可在多個行動無線器件間共用,所以無線網路可將傳訊頻道上之傳輸分成個別時槽,且可將收聽傳呼頻道上之傳呼訊息的時槽指派至由無線網路之無線電扇區(小區)涵蓋之有限地理區域內之每一行動無線器件。因此,行動無線器件可優先在指派時槽期間收聽傳訊訊息,而非連續收聽。此選擇性收聽可被稱作在時槽模式下操作。此外,行動無線器件可於未指派至行動無線器件之時槽期間停用行動無線器件中之一或多個接收器,行動無線器件可藉由在時槽式不連續接收模式而非非時槽式連續接收模式下操作 來減少功率消耗。
在諸如CDMA2000 1x網路之某些無線網路中,單獨之傳訊頻道(例如,傳呼指示符頻道)可向行動無線器件提供平行傳呼頻道上即將出現的傳訊(傳呼)訊息之指示。傳呼指示符頻道上之傳呼指示符可比傳呼訊息顯著短且容易地解碼,且因此,藉由用較簡單之電路收聽傳呼指示符頻道上之較短傳輸而非用較複雜之電路直接收聽在傳呼頻道上之較長傳輸,該行動無線器件可當不存在意欲用於行動無線器件之傳呼訊息時進一步減少功率消耗。當行動無線器件接收到傳呼指示符頻道上之肯定指示時,該行動無線器件可收聽傳呼頻道上之隨後傳呼訊息。相反,當行動無線器件接收到傳呼指示符頻道上之否定指示時,該行動無線器件可跳過收聽傳呼頻道並返回至睡眠狀態以省電。
在傳呼指示符頻道上接收之訊息可非常短,例如,長度僅為一個位元,且可被解釋為在傳呼頻道上給行動無線器件的傳呼訊息之肯定指示、否定指示或不確定指示。行動無線器件可量測下行鏈路信號品質,且當量測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超過一預定臨限值時,可選擇性收聽傳呼指示符頻道。在良好接收之信號狀況下,傳呼指示符頻道上之單一位元指示符可在傳呼頻道上提供用於行動無線器件的傳呼訊息之存在之可靠指示。然而,當量測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未超過預定臨限值時,因為在具有不良信號狀況之傳呼指示符頻道上接收之單一位元可提供傳呼訊息之可用性的不可靠指示,所以行動無線器件可替代地直接收聽傳呼 頻道並可忽略傳呼指示符頻道。傳呼指示符頻道可包括傳呼指示符之多個複本以改良可靠接收。行動無線器件可選擇收聽傳呼指示符之多個複本中之一或多者。行動無線器件亦可基於在傳呼指示符頻道上接收之一或多個指示符位元的解釋值來選擇自不同天線接收信號。當經由一天線接收之指示符位元可被解釋為「不確定」時,行動無線器件可選擇經由不同天線接收指示符位元之另一複本,以便提供對即將來臨之傳呼訊息的較清晰指示。
在傳呼頻道上接收之每一傳呼訊息可包括可確認在傳呼訊息中含有的資料之完整性之錯誤檢查碼,例如,循環冗餘檢查(CRC)。當在一預定時間段內不能夠在傳呼頻道上找出具有「良好」CRC之傳呼訊息的位置時,或在接收到預定數目個具有不正確錯誤檢查碼(亦即,具有「壞」CRC)之連續傳呼信息後,行動無線器件可致能同時經由多個天線及接收器之接收(亦即,完全接收分集),以便改良在存在雜訊及干擾之情況下的信號接收。當接收信號狀況不良時,完全接收分集可提供較可靠之信號接收,而當接收信號狀況良好時,單一天線及單一接收器接收可提供減少之功率消耗。完全接收分集可用於在傳呼頻道上的信號之接收,而單一天線及單一接收器接收可用於在傳呼指示符頻道及傳呼頻道兩者上接收之信號。
以下參看圖1至圖15論述此等及其他實施例。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瞭解,本文中關於此等圖示給出之詳細描述僅用於解釋目的,而不應被認為限制性。
圖1說明一代表性一般無線通信網路100,其可包括由無線電鏈路126連接至由無線電存取網路128提供之無線電扇區104的多個行動無線器件102。每一無線電扇區104可表示使用射頻載波按選定頻率自相關聯之無線電節點108發出的無線電涵蓋之一地理區域。無線電扇區104可視傳輸天線組態而具有不同幾何形狀,諸如,以大致圓形或六邊形自置放於中心之無線電節點108向外輻射,或以用於方向天線之圓錐形而自置放於角落之無線電節點108向外輻射。無線電扇區104可於地理區域涵蓋中重疊,使得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同時自一個以上無線電扇區104接收信號。每一無線電節點108可產生一或多個無線電扇區104,行動無線器件102可由一或多個無線電鏈路126連接至該一或多個無線電扇區104。為了於行動無線器件102與無線電存取網路128之間形成行動終端連接,無線電存取子系統106中之無線電控制器110可指導無線電節點將諸如傳呼訊息之傳訊訊息傳輸至行動無線器件102。在某些網路中,無線電控制器110亦可指導無線電節點在傳輸傳呼訊息前傳輸諸如傳呼指示符位元之傳訊指示符,以將即將來臨之傳呼訊息的通知提供至行動無線器件102。在傳訊訊息之接收後,且在與無線電存取網路128額外交換傳訊訊息之後,行動無線器件即可形成與無線網路100之有效連接。
在一些無線網路100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同時連接至一個以上無線電扇區104。行動無線器件102連接至之多個無線電扇區104可來自單一無線電節點108或來自可共用一 共同無線電控制器110之單獨無線電節點108。可將一群無線電節點108與相關聯之無線電控制器110一起稱作無線電存取子系統106。通常,無線電存取子系統106中之每一無線電節點108可包括安裝於天線塔上之一組射頻傳輸及接收接收設備,而連接至無線電節點108之無線電控制器110可包括用於控制並處理傳輸及接收之射頻信號的電子設備。無線電控制器110可管理將行動無線器件102連接至無線電存取網路128的無線電鏈路126之建立、維護及釋放。
提供至行動無線器件102之射頻空氣鏈路連接的無線電存取網路128亦連接至核心網路112,該核心網路112可包括通常用於語音訊務之電路交換域122及通常用於資料訊務之封包交換域124。無線電存取網路128之無線電存取子系統106中的無線電控制器110可連接至核心網路112之電路交換域122中的電路交換中心118及封包交換域中的封包交換節點120兩者。電路交換中心118可將諸如語音呼叫之電路交換訊務導引至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114。封包交換節點120可將諸如「無連接」資料封包組之封包交換訊務導引至公眾資料網路(PDN)116。
圖2說明一代表性UMTS無線通信網路200,其可包括可與可連接至核心網路(CN)236之UMTS陸上無線電存取網路(UTRAN)242通信之一或多個使用者設備(UE)202。核心網路236可包括可將UE 202連接至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232之一電路交換域238,及可將UE 202連接至封包資料網路(PDN)234之一封包交換域240。UTRAN 242可包 括一或多個無線電網路子系統(RNS)204/214,其中之每一者可包括一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208/212及由對應的RNC管理之一或多個節點B(基地台)206/210/216。UTRAN 242內之RNC 208/212可經互連以交換控制資訊且管理自UE 202接收及前往UE 202之封包。每一RNC 208/212可處置用於小區244(UE 202經由小區244連接至無線網路200)的無線電資源之指派及管理),並可作為用於UE 202之存取點操作(關於核心網路236)。為了建立連接,RNC 208/212可使用一系列傳訊訊息經由相關聯之節點B 206/210/216與UE 202通信。節點B 206/210/216可經由上行鏈路接收由UE 202之實體層發送的資訊,並經由下行鏈路將資料傳輸至UE 202,且可作為用於UE 202的UTRAN 242之存取點操作。
UTRAN 242可建構並維護用於UE 202與核心網路236之間的通信之無線電存取承載(RAB)。提供至特定UE 202之服務可包括電路交換(CS)服務及封包交換(PS)服務。舉例而言,一般語音對話可經由電路交換服務輸送,而網頁瀏覽應用可經由網際網路連接提供對全球資訊網(WWW)之存取,且該網際網路連接可經歸類為封包交換(PS)服務。為了支援電路交換服務,RNC 208/212可連接至核心網路236之行動交換中心(MSC)228,且MSC 228可經連接至閘道器行動交換中心(GMSC)230,該閘道器行動交換中心(GMSC)230可管理至諸如PSTN 232之其他網路之連接。為了支援封包交換服務,亦可將RNC 208/212連接至可連接 至核心網路236之閘道器GPRS支援節點(GGSN)226的伺服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支援節點(SGSN)224。SGSN 224可支援與RNC 208/212之分封通信,且GGSN 226可管理與諸如PDN 234之其他封包交換網路之連接。一代表性PDN 234可為「網際網路」。
圖3說明一代表性CDMA2000無線網路300,其可包括可與較早先針對一般無線網路100及UMTS無線網路200描述之元件相當之元件。多個行動台302可經由射頻鏈路326連接至一或多個無線電扇區304。每一無線電扇區304可自基地收發器台(BTS)308向外輻射,該基地收發器台(BTS)308可連接至基地台控制器(BSC)310,從而一起形成基地台子系統(BSS)306。多個基地台子系統306可經聚集以形成無線電存取網路328。不同基地台子系統306中之基地台控制器310可互連。基地台控制器310可連接至使用多個行動交換中心(MSC)318之電路交換域322及與封包資料服務節點(PDSN)320一起形成之封包交換域324兩者,該兩者一起形成用於無線網路300之核心網路312。如上文描述之其他無線網路100/200,核心網路312之電路交換域322可互連至PSTN 114,而核心網路312之封包交換域324可互連至PDN 116。
圖4說明經排他性地設計為封包交換網路之一代表性長期演進(LTE)無線網路400架構。行動終端機402可經由與無線電扇區404相關聯之無線電鏈路426連接至演進型無線電存取網路422,且該無線電扇區404自演進節點 B(eNodeB)410發出。eNodeB 410包括傳輸及接收基地台兩者(諸如UMTS網路200中之Node B 206及CDMA2000網路300中之BTS 308)以及基地台無線電控制器(諸如UMTS網路200中之RNC 212及CDMA2000網路300中之BSC 310)之功能。LTE無線網路400之等效核心網路為包括將演進型無線電存取網路422互連至公眾資料網路(PDN)閘道器416之伺服閘道器412之演進型封包核心網路420,且該公眾資料網路(PDN)閘道器416連接至外部網際網路協定(IP)網路418。可將多個eNodeB 410分群在一起以形成演進型UTRAN(eUTRAN)406。亦可將eNodeB 410連接至可為行動終端機402提供對連接之控制的行動性管理實體(MME)414。
圖5說明選擇用於架構500之元件,該架構500可用於行動無線器件102。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包括可根據第一無線通信協定處理信號之第一收發器504,及可根據第二無線通信協定來處理信號之第二收發器506。第一無線通信協定及第二無線通信協定可相同或可不同。第一收發器504及第二收發器506之電路及能力可相同或可不同。在一代表性實施例中,第一收發器504可傳輸及接收無線信號,而第二收發器僅可接收而不傳輸無線信號。可將第一收發器504互連至第二收發器506以提供其間之控制資訊,從而使協調之傳輸及接收能夠將干擾最小化。第一收發器504及第二收發器506兩者皆可連接至應用程式處理器(AP)502,AP 502可提供較高層功能,諸如,請求對於各種常 駐應用程式服務之連接的建立及釋放。連接之建立可包括傳訊訊息(諸如個別地經由收發器504/506中之任一者或同時經由收發器504/506兩者而接收之傳呼訊息)之接收。收發器504/506可提供較低層功能,諸如,可支援用於由應用程式處理器502控制之較高層服務之資料訊息之通信的可靠位元等級傳輸及接收。
第一收發器504可連接至第一天線508或連接至第二天線510,且第二收發器506可類似地經由雙極雙擲(DPDT)開關512連接至第一天線508或第二天線510。與單一天線組態相比,將多個天線用於無線通信協定可提供改良之效能(例如,較高資料速率或對干擾之較好抗擾性)。天線中之一者可提供比其他天線強之信號,或兩個天線可用以同時接收信號,以便改良行動無線器件102中之信號接收及解碼。DPDT開關可在兩個位置中之一者(「直通」連接或「交叉」組態)中操作。使用DPDT開關512,任一收發器504/506可連接至任一天線508/510。可一次將每一收發器504/506連接至單一天線508/510,且可將收發器504/506兩者連接至單獨天線508/510,而非同時連接至同一天線508/510。
圖6說明當與無線網路100相關聯及連接時用於行動無線器件102(及用於在CDMA2000無線網路300中操作之行動台302)之高階狀態變遷圖600。行動無線器件102一開始可與無線網路100斷開連接並處於關機狀態602。開機後,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進入初始化狀態604,在此期間行動無線器 件102可找出無線網路100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與其關聯並連接之一或多個無線電扇區104(或等效小區)的位置。行動無線器件102可知曉接收傳輸之頻帶,且可藉由搜尋由無線網路100廣播的諸如導頻信號之實體頻道來識別無線電扇區104。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向無線網路100註冊以指示其存在,且因此警告無線網路100其對起始及接收(終止)連接之可用性。
在獲取無線網路100後,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進入「閒置」狀態606。對支援電力節省模式之無線網路100而言,閒置狀態606可包括可將行動無線器件102之部分斷電之時間段。行動無線器件102可於無線網路100已知之適當時間間隔期間被供電,在該時間間隔中自無線網路接收傳呼訊息。傳呼信息可包括經廣播至無線網路中之多個行動無線器件102之資訊以及用於特定行動無線器件102之特定訊息。在接收到傳呼訊息後,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進入系統存取狀態608,在此狀態期間,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與無線網路100建立無線電資源以在該等無線電資源上在訊務作用中狀態610中與無線網路100進行訊務(語音/視訊/資料/訊息)通信。有效連接隨後可由行動無線器件102或無線網路100斷開連接,且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自訊務作用中狀態610返回閒置狀態606以等待針對未來連接之傳呼。
圖7說明一子狀態組700,當執行圖6之初始化狀態604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跨越該子狀態組700。在自關機狀態602供電後,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進入系統判定子狀態 702。在系統判定子狀態702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選擇無線網路100作為使用之無線系統。在選擇無線網路100系統後,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藉由在導頻頻道獲取子狀態704中搜尋並獲取導頻頻道來獲取選定無線網路100系統。一旦獲取了導頻頻道,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進入同步頻道獲取子狀態706。若在導頻頻道獲取子狀態704中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在一預定時間段內未獲取到導頻頻道,則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返回至系統判定子狀態702,從而指示導頻獲取失敗。在成功的導頻獲取後,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同步頻道獲取子狀態706中自無線網路100獲得系統組態及時序資訊。一旦同步頻道獲取完成,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進入時序調整子狀態708,且可將行動無線器件102與選定無線網路100之時序同步。當系統獲取完成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進入閒置狀態606,且可監視用於由無線網路100發送之傳訊訊息之一或多個傳訊頻道。在一代表性CDMA2000無線網路實施例中,閒置狀態606下之行動台302可監視一或多個頻道,其包括傳呼頻道(PCH)、快速傳呼頻道(QPCH)、前向共同控制頻道(F-CCCH)及主廣播控制頻道(PBCH)。行動台302可監視用於傳呼指示符之快速傳呼頻道,該等傳呼指示符可判定行動台302何時應收聽用於傳訊訊息之平行傳呼頻道或前向共同控制頻道。藉由僅於有限短時間間隔期間收聽快速傳呼頻道,行動台302可藉由在未收聽快速傳呼頻道時對選擇內部組件(諸如類比接收電路)斷電而在閒置狀態606下省電。
圖8說明用於在CDMA2000 1x無線網路300中操作之行動台302的一代表性時槽模式800傳輸方案。在傳呼頻道(F-PCH)或前向共同控制頻道(F-CCCH)上之傳輸可分為一系列相等持續時槽804。每一PCH/F-CCCH時槽804可擴展80 ms,且一系列2048個連續PCH/F-CCCH時槽804可跨2048×80 ms=163.84秒之最大時槽週期長度。行動台302可基於預定算法來判定在0至2047之整數範圍內之時槽編號,且亦可判定等於1.28秒之T倍的時槽週期長度,其中T=2 i ,且整數i 為取自一組整數值(例如,{0、1、2、3、4、5、6、7})之時槽週期指數。舉例而言,在時槽週期指數i =0之情況下,可對行動台302指派按1.28 s之1倍=16×80 ms時槽分隔之時槽804。在時槽週期指數i =2之情況下,可對行動台302指派按1.28 s之22 (=4)倍=64×80 ms分隔之時槽804。當於閒置狀態中在時槽模式下操作時,行動台302可收聽指派之PCH/F-CCCH時槽804,且可在插入之PCH/F-CCCH時槽804期間睡眠以節省電池電力。因為可將經指派之PCH/F-CCCH時槽804指派至無線網路300中之多個行動台302,所以無線網路300亦可在平行於傳呼頻道之快速傳呼頻道(QPCH)806上傳輸指示符。QPCH 806上之指示符可與各別行動台302關於在平行PCH/F-CCCH 802頻道上之即將來臨之訊息的有效性而通信。
如圖8所示,QPCH 806可分為連續之80 ms QPCH時槽822(每一QPCH時槽822具有與對應的PCH/F-CCCH時槽804相同之長度),且每一QPCH時槽822可分為四個相鄰之20 ms時間間隔808。於QPCH 806頻道上在QPCH時槽822中通信之指示符可對行動台302警告在PCH/F-CCCH 802頻道上在隨後PCH/F-CCCH時槽804中意欲用於行動台302的傳訊訊息之可用性。在一代表性實施例中,在QPCH時槽822中傳輸之指示符可為單一位元,其可在QPCH時槽822之兩個單獨且不相鄰之時間間隔808中重複。行動台302可監視在經指派之快速傳呼頻道時槽822中之傳呼指示符,其可在相關聯之PCH/F-CCCH時槽804之前偏移。可於QPCH時槽822之QPCH間隔1及3或QPCH間隔2及4中傳輸兩個傳呼指示符。用於第一行動台302(MS 1)之第一QPCH傳呼指示符PI1 810可在QPCH間隔1中傳輸,且於QPCH間隔3中作為用於第一行動台302(MS 1)之第二傳呼指示符PI2 812而重複。類似地,用於第二行動台302(MS 2)之第一QPCH傳呼指示符PI1 810可在QPCH間隔2中傳輸,且於QPCH間隔4中作為用於第二行動台302(MS 2)之第二傳呼指示符PI2 812而重複。無線網路300亦可在QPCH時槽822中傳輸廣播指示符(BCST IND)818及組態改變指示符(CONFIG CHG IND)820。廣播及組態改變指示符可指向當前與無線網路300中之無線電扇區304相關聯之所有行動台302。
行動台302可監視QPCH頻道806之經指派之QPCH時槽822中的傳呼指示符810/812,且當行動台302偵測到一「關」傳呼指示符位元值時,行動台302可放棄監視PCH/F-CCCH 802頻道的相關聯之PCH/F-CCCH時槽804。當行動台302於第一傳呼指示符位元810及第二傳呼指示符 位元812中偵測到一「開」傳呼指示符位元值時,行動台302可監視用於傳呼(控制/傳訊)訊息的PCH/F-CCCH 802頻道的相關聯之PCH/F-CCCH時槽804。當行動台302偵測到一「擦除」傳呼指示符位元值(亦即,既非明確之「開」,亦非明確之「關」)時,行動台302可監視PCH/F-CCCH 802頻道上的相關聯之PCH/F-CCCH時槽804,此係因為偵測到之傳呼指示符位元值可為模糊的,既未指示在PCH/F-CCCH 802頻道上之緊跟著的PCH/F-CCCH時槽804上之傳訊訊息之存在,亦未指示其不存在。監視QPCH頻道806上之傳呼指示符位元810/812可節省電池電力,此係因為行動台302在無意欲之傳訊訊息存在時可避免監視PCH/F-CCCH頻道802。針對QPCH頻道806上之一或兩個位元之監視可比針對PCH/F-CCCH 802頻道上全部傳訊訊息之監視消耗少的處理功率。
圖9說明在PCH/F-CCCH 802頻道上用於行動台302之操作的時槽模式900,且該PCH/F-CCCH 802頻道具有16個連續時槽之時槽週期908。在如所展示之一代表性實例中,可對行動台302指派連續時槽週期908中編號為2/18/34/...之時槽。當未直接監視PCH/F-CCCH 802頻道時,行動台302可對於多數時槽「睡眠」,且「喚醒」以再次獲取無線網路300,以監視時槽週期908中的經指派之時槽。行動台302可在經指派且緊接在前的PCH/F-CCCH 802頻道時槽之外,處於非作用中狀態902下。舉例而言,於時槽1期間,行動台302可自睡眠狀態喚醒且可在於PCH/F-CCCH頻 道802之時槽2期間監視且接收傳訊訊息前再次獲取無線網路300。在於經指派之時槽期間接收到信號後,行動台302可返回非作用中狀態902,且可稍後重複對在PCH/F-CCCH 802頻道上在每一連續時槽週期908中的經指派之時槽之再次獲取及接收。當監視相關聯之QPCH頻道806(未圖示)時,行動台302可睡眠,以與圖9中針對PCH/F-CCCH 802頻道所描述之時槽週期模式類似之方式再次獲取及接收QPCH頻道806上之指示符位元。當接收之傳呼指示符位元如此指示時,行動台302可在PCH/F-CCCH頻道802上在相關聯之時槽中接收傳訊訊息。(當指示符位元為非決定性時,行動台302亦可監視PCH/F-CCCH頻道802中之時槽以便不意外丟失意欲之傳呼訊息)。當於QPCH頻道806上接收之指示符位元指示PCH頻道上無訊息時,接著行動台302可避免讀取PCH頻道,並可於非作用中狀態902下睡眠,直至下一個時槽週期908。
圖10A說明用於傳輸PCH/F-CCCH頻道802上之PCH時槽1014中的第2層傳訊PCH訊息1006之格式1000。第2層傳訊PCH訊息1006亦可被稱作第2層封裝協定資料單元(PDU)。PCH時槽1014可包括八個半訊框,每一半訊框佔有80 ms PCH時槽1014之10 ms。每一半訊框可包括一同步包指示符(Synchronized Capsule Indicator,SCI)位元1004,其可指示PCH訊息1006之開始(SCI=1)或繼續(SCI=0),跟著為一半訊框主體。來自單獨半訊框之多個半訊框主體可經組裝在一起以形成單一PCH訊息1006。在單一PCH時槽1014 內,可含有多個PCH訊息1006。PCH訊息1006可如圖10A所示而經格式化,以包括一長度段1008、一主體段1010及一第2層循環冗餘檢查(CRC)段1012。長度段1008可指示PCH訊息1006中的位元/位元組之數目,而CRC段1012可提供錯誤檢查功能。行動台302可基於接收之PCH主體1010來計算CRC,並且可比較計算之CRC與接收之CRC段1012。計算之CRC可匹配接收之CRC段1012,可將此認為係「正確」接收之CRC,亦即,CRC「合格」判定,或計算之CRC可與接收之CRC段1012不同,可將此認為係「不正確」接收之CRC,亦即,CRC「不合格」判定。「不正確」接收之CRC「不合格」判定可指示在接收之PCH主體1010中可存在一或多個位元錯誤,且因此可認為接收並解碼之PCH訊息1006不可靠。
圖10B說明用於傳輸PCH/F-CCCH頻道802上之F-CCCH時槽1022中的第2層傳訊F-CCCH訊息1026之格式1020。第2層F-CCCH訊息1026與第2層PCH訊息1006類似,具有一長度段1028、一F-CCCH主體1030及一第2層CRC段1032。行動台302可以與針對PCH訊息1006所描述相同的方式比較計算之CRC與第2層F-CCCH訊息1026的接收之第2層CRC段1032。第2層F-CCCH訊息1026可經分段為一組F-CCCH鏈路存取控制(LAC)協定資料單元(PDU)片段。可將分段指示符(SI)1024附加至每一F-CCCH LAC PDU片段,且若干個片段可形成一第1層F-CCCH訊框。第1層F-CCCH訊框可附加有伴有用於F-CCCH時槽1022中之傳輸之「k」 尾位元的額外第1層CRC。每一F-CCCH訊框可具有5ms、10ms或20ms之持續時間,且多個F-CCCH訊框可配合於可跨80ms之F-CCCH時槽1022內。
當行動台302在時槽模式下在具有QPCH 806頻道之無線網路300中操作時,行動台302可基於QPCH傳呼指示符位元810/812的觀測之解碼結果來判定自行動台302中之一或多個天線及接收器接收的信號之使用。行動台302可基於QPCH PI1及PI2位元810/812之量測值選擇自哪幾個天線接收信號以及判定是否同時經由兩個天線來接收信號。此外,行動台302可使用其他量測之效能指示符(諸如,量測的接收之信號強度及/或接收之信號品質)以影響使用的天線及接收器之數目及選擇,如將在以下進一步論述。
圖11說明在用於行動無線器件102(或行動台302)之多個天線508/510與多個收發器504/506之間的連接之兩個不同組態1100/1110。DPDT開關512可分別將第一天線508及第二天線510以「直通」組態1100連接至第一收發器504及第二收發器506。此外,DPDT開關512可分別將第一天線508及第二天線510以「交叉」組態1110連接至第二收發器506及第一收發器504。當第一收發器504及第二收發器506兩者皆可支援同一通信協定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經組態以在任一組態下接收信號。當在單一收發器模式下操作時,諸如,藉由對第一收發器504供電並藉由對第二收發器506斷電,DPDT開關512可經定位以在第一收發器504處自第一天線508以「直通」組態1100接收信號,或自第二 天線510以「交叉」組態1110接收信號。可基於瞬時或平均化之效能量測(例如,信號品質量測、信號強度量測、經解碼位元品質量測或其他類似效能量測)來相對於另一組態選擇一組態。在一實施例中,在QPCH 806頻道上接收之經解碼位元值可用以判定哪一DPDT開關512組態1100或1110可用於解碼QPCH 806頻道位元,且亦用於接收及解碼相關聯之PCH/F-CCCH 802頻道。
圖12說明可由行動無線器件102基於在QPCH 806頻道上接收的一或多個相關聯之傳呼指示符位元810/812之解碼值針對PCH/F-CCCH 802頻道之PCH/F-CCCH 804時槽採取的動作之表1200。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自睡眠狀態喚醒並讀取QPCH 806頻道上之傳呼指示符位元,以便判定是否讀取PCH/F-CCCH 802頻道之對應的PCH/F-CCCH時槽804。當第一傳呼指示符位元PT1 810解碼至「關」值(例如,位元值=0)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判定PCH/F-CCCH 802頻道上無行動無線器件102應收聽之傳訊訊息存在。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與在傳呼指示符頻道PI2 812上讀取之值無關得出此結論。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傳呼指示符PI1等於「關」零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避免讀取第二傳呼指示符PI2以節省額外電池電力。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返回至睡眠狀態以節省電池電力,而不監視第二傳呼指示符PI2或PCH/F-CCCH 802頻道。行動無線器件102可接著在下一時槽週期之適當時槽中重新喚醒以讀取在QPCH 806頻道上的下一組接收之傳呼指示符位元PI1 810及PI2 812。當第一傳呼指示符PI1 810等於「開」值(例如,位元值=1)時,除第一傳呼指示符PI1 810外,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亦讀取第二傳呼指示符PI2 812以判定隨後行動。當第一傳呼指示符PI1 810等於「開」值且第二傳呼指示符PI2 812指示「關」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得出PCH/F-CCCH 802頻道上無訊息存在之結論,且睡眠直至下一個時槽週期。因此,當接收到第一傳呼指示符PI1 810或第二傳呼指示符PI2 812中之明確的「關」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返回至睡眠以節省電池電力,且並不讀取相關聯之PCH/F-CCCH頻道802。當第一傳呼指示符PI1 810及第二傳呼指示符PI2 812兩者皆解碼至「開」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接收並解碼PCH/F-CCCH頻道802之對應的PCH/F-CCCH時槽804上之傳訊訊息(例如,傳呼訊息)。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使用與當傳呼指示符位元兩者皆為「開啟」時用來讀取傳呼指示符PI1/PI2 810/812之天線相同之初始天線來讀取PCH/F-CCCH頻道802。當傳呼指示符位元中之至少一者為模糊的「擦除」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採取若干個不同行動中之一者來解決此不確定性。
對具有DPDT開關512之行動無線器件102而言,可使用初始天線來解碼第一傳呼指示符位元PI1 810。視DPDT開關512之初始組態而定,初始天線可為第一天線508或第二天線510。在一代表性實施例中,DPDT開關512之預設組態可為「直通」組態1100,第一天線508可被視為主要天線,可經由該主要天線正常接收信號,而第二天線510可 被視為次要天線,當受到量測之信號強度/品質保證時或基於傳呼指示符位元解碼值,經由該次要天線接收信號。如圖12之表1200中所指示,在解碼了經由初始天線接收之第一傳呼指示符PI1 810及第二傳呼指示符PI2 812兩者之「開」位元值後,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亦使用初始天線來解碼平行的隨後隨附之PCH/F-CCCH 802頻道。類似地,當第一傳呼指示符PI1 810解碼至「開」位元而第二傳呼指示符PI2 812解碼至「擦除」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繼續使用初始天線來接收並解碼PCH/F-CCCH 802頻道,此係因為不存在在PCH/F-CCCH 802頻道上不存在訊息之強指示(亦即,無接收到之「關」)。
當第一傳呼指示位元810解碼至「擦除」值(亦即,既非明顯之「開」值,亦非明顯之「關」值)時,當解碼第二傳呼指示符PI2 812及隨後PCH/F-CCCH 802頻道時,行動無線器件可使用DPDT開關512自第一天線508或第二天線510選擇性接收信號。詳言之,當經由初始天線接收之第一傳呼指示符位元PI1 810解碼至「擦除」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雙態觸發DPDT開關512以經由替代天線讀取第二傳呼指示符PI2 812。舉例而言,初始天線可為藉由DPDT開關以「直通」組態1100連接至第一收發器504之第一天線508,且將第一傳呼指示符位元PI1 810解碼為「擦除」可指示經由第一天線508接收之不良信號品質。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將DPDT開關512之組態改變至「交叉」組態1110,藉此將第二天線510連接至第一收發器504。經由第 二天線510接收之信號可具有比經由第一天線508接收之信號高的品質。行動無線器件102可接著使用連接至作為替代天線之第二天線510之第一收發器504來解碼第二傳呼指示符PI2 812。
當行動無線器件102將第二傳呼指示符位元PI2 812解碼為指示無即將來臨之傳訊訊息的「關」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不執行隨後PCH/F-CCCH 802頻道之解碼。當行動無線器件102將第一傳呼指示符位元PI1 810解碼為「擦除」值且將第二傳呼指示符位元PI2 812解碼為「開」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使用替代天線(亦即,使用與用以解碼第二傳呼指示符位元PI2 812相同之天線,而非經由用以解碼第一傳呼指示符位元PI1 810之初始天線)來解碼PCH/F-CCCH 802頻道。經由替代天線接收之明確的「開」值可指示比經由初始天線接收之模糊的「擦除」值好的接收之信號。當行動無線器件102經由初始天線將第一傳呼指示符位元PI1 810解碼為「擦除」且亦經由替代天線將第二傳呼指示符位元PI2 812解碼為「擦除」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將DPDT開關512雙態觸發回至初始天線,且隨後使用經由初始天線接收之信號來解碼PCH/F-CCCH 802頻道。用於傳呼指示符位元PI1 810及PI2 812之該對「擦除」值可不提供PCH/F-CCCH 802頻道上的傳訊訊息之存在或不存在之明確指示。為了避免丟失可存在於PCH/F-CCCH 802頻道上之傳訊訊息,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嘗試經由初始天線(並非基於接收之傳呼指示符位元 PI1/PI2 810/812而提供明顯之可量測優勢之天線)解碼PCH/F-CCCH 802頻道。
圖13A說明基於快速傳呼頻道傳呼指示符位元810/812之量測值及PCH訊息1006之第2層CRC段1012之解碼結果在不連續接收(DRX)時槽週期期間致能行動無線器件102中接收分集之方法1300之一代表性實施例。(該同一方法可適用於具有第2層CRC段1032之F-CCCH訊息1026之不連續接收)。於步驟1302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喚醒並使用初始天線再次獲取無線網路100。在一代表性實施例中,初始天線可為主「較佳」天線,而在另一代表性實施例中,初始天線可為最近使用之天線。在步驟1304中,行動無線器件可比較量測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與預定臨限值。在一代表性實施例中,可使用諸如接收之信號強度指示符(RSSI)或接收之信號碼功率(RSCP)的接收之下行鏈路信號強度,或使用諸如量測之信號(碼功率)對雜訊/干擾比(EcIo)或信號雜訊比(SNR)的接收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來量測下行鏈路信號品質。下行鏈路信號品質量測可包括過濾量測值以使可在短時間段上發生的量測值之瞬時變化變平衡。因此,下行鏈路信號品質可為「經過濾之」量測下行鏈路信號品質。當下行鏈路信號品質超過預定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隨後在步驟1306中解碼在快速傳呼頻道806上接收之傳呼指示符810/812。當下行鏈路信號品質未超過預定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得出結論:傳呼指示符可能不可靠(歸因於不良接收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且 實情為,可與可指示何傳呼指示符無關地在步驟1312中使用初始天線來直接解碼傳呼頻道。
在於步驟1306中解碼快速傳呼頻道806傳呼指示符810/812後,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308中判定第一傳呼指示符810或第二傳呼指示符812是否解碼至「關」值。當第一傳呼指示符810或第二傳呼指示符812解碼至「關」值(如在步驟1308中所判定)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322中返回至睡眠。當第一傳呼指示符810及第二傳呼指示符812皆未解碼至「關」值時,行動無線器件可隨後基於關於第一傳呼指示符810解碼之值來判定藉由哪一天線解碼傳呼頻道802。當第一傳呼指示符810未解碼至「擦除」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314中使用初始天線來解碼傳呼(PCH/F-CCCH)頻道802。當第一傳呼指示符810解碼至「擦除」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312中使用替代天線來解碼傳呼頻道802。
在步驟1316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判定在傳呼頻道802上接收的傳訊(傳呼)訊息1006之CRC段1012是否正確解碼為「合格」。當傳訊訊息1006之CRC段1012解碼至「合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318中判定在同一喚醒週期期間在傳呼頻道802上接收的先前解碼之傳訊訊息1006之至少一個CRC段1012是否解碼至CRC「不合格」。當行動無線器件102判定在當前喚醒週期中解碼至少一CRC「不合格」且亦在當前喚醒週期中解碼一CRC「合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320中致能完全接收 分集。經解碼之CRC「不合格」可指示不良接收信號品質狀況,該狀況可保證藉由使用經由多個天線之接收分集來改良信號接收。完全接收分集可包括將行動無線器件102中之多個天線508/510連接至多個收發器504/506以准許在下一個喚醒週期期間解碼經由一個以上天線508/510接收之信號。在步驟1320中,在下一個喚醒週期期間,行動無線器件102亦可忽略快速傳呼頻道806(QPCH)並使用完全分集來直接解碼傳呼頻道802,而不解碼傳呼頻道802上之傳呼指示符位元810/812。當行動無線器件102在步驟1316中解碼CRC「合格」且在步驟1318中在當前喚醒週期中並不解碼CRC「不合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322中返回至睡眠狀態,而不致能接收分集。行動無線器件102可接著在隨後DRX週期之喚醒部分中自1302重複該方法。
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312及步驟1314中解碼傳呼頻道PCH/F-CCCH 802,並連續尋找藉由「合格」CRC解碼的接收之傳訊訊息。當行動無線器件102未解碼CRC「合格」時,在步驟1324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判定是否存在持續CRC「不合格」狀況或是否未偵測到CRC(CRC「不存在」)。在一代表性實施例中,當解碼連續導致在一預定時間段內之CRC解碼失敗或預定數目個連續CRC解碼失敗的在解碼傳呼頻道802上之訊息時,可判定持續CRC「失敗」。當在一預定時間段內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能在傳呼頻道802上未偵測到CRC時,可出現CRC「不存 在」。當行動無線器件102在步驟1324中偵測到CRC不存在之持續CRC失敗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326中致能完全接收分集,並可藉由經由標為「FD」之週期連接在當前喚醒週期期間繼續解碼傳呼頻道802(如在圖13B中所示)。在圖13A之步驟1312及步驟1314中的對傳呼頻道802之解碼一開始可使用單一天線(例如,508或510),而在圖13B之步驟1326中的對傳呼頻道802之解碼可同時使用多個天線(例如,508及510)以當接收信號狀況可能不良時改良信號偵測。當行動無線器件102在步驟1316中未解碼CRC「合格」且隨後在步驟1324中未偵測到持續CRC失敗或不存在時,行動無線器件可使用單一天線(當進入步驟1316時所選擇的初始天線或替代天線)來繼續解碼傳呼頻道802,且返回以檢查步驟1316中之成功CRC「合格」解碼。
在圖13B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當前喚醒週期期間同時使用多個天線(例如,508及510)繼續解碼傳呼頻道(步驟1326)。此藉由多個天線之解碼可被稱作完全天線分集。使用完全天線分集可改良接收之信號品質,且因此可改良傳呼頻道訊息之無錯誤解碼之機率。當解碼CRC時,行動無線器件於步驟1330中可判定在當前喚醒週期期間CRC「合格」是否已經解碼且亦經在許多先前連續喚醒週期中解碼。當多個連續喚醒週期藉由正確CRC「合格」解碼時,行動無線器件可如步驟1332中所指示在下一喚醒週期中恢復使用單一天線並隨後在步驟1336中睡眠。當在當 前喚醒週期中解碼不正確CRC「不合格」時或當預定數目個連續喚醒週期尚未解碼正確CRC「合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如步驟1334所指示在下一喚醒週期中繼續使用多個天線(亦即,完全天線分集)並在步驟1336中返回至睡眠。如圖13A中所指示,在喚醒週期期間,在至少一個CRC失敗後(甚至當在同一喚醒週期期間亦可出現至少一CRC合格時),可致能完全天線分集。當出現持續CRC失敗或CRC不存在時,亦可致能完全天線分集。在針對預定數目個連續喚醒週期出現重複CRC合格後,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返回使用單一天線解碼。
圖13A及圖13B中概述之方法1300提供在選擇性致能接收分集中將效能與功率消耗平衡之若干截然不同的結果。當接收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良好時,可讀取單一位元傳呼指示符PI1/PI2 810/812,且當接收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不良時,可將其忽略。因此不會浪費功率來讀取不可靠之不良品質傳呼指示符。在第一傳呼指示符PI1 810上或在第二傳呼指示符PI2 812上偵測到之「關」可使行動無線器件102返回睡眠狀態,以省電且在DRX週期期間不讀取隨附傳呼頻道802。在第一傳呼指示符PI1 810上偵測到之擦除可導致在初始天線與替代天線之間的切換,藉此當仍僅使用一個天線及一個收發器(其可消耗比多個天線及多個接收器少的功率)時,經由可具有優越信號品質之替代路徑解碼。可使用經由單一天線接收之信號來解碼傳呼頻道802,對傳呼指示符810/812之解碼可提供經由單一天線接 收的信號品質之指示,且因此可判定當解碼傳呼頻道802時使用哪一單一天線。當持續地無法經由單一天線偵測到傳呼頻道802上之「合格」CRC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致能接收分集以經由多個天線接收信號,且在DRX週期之當前喚醒部分期間繼續解碼傳呼頻道802。當消耗額外功率時,使用多個天線可在不良信號狀況期間提供傳呼頻道802更可靠接收。當在DRX週期之喚醒部分中使用單一天線解碼至少一「不合格」CRC及一個「合格」CRC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隨後DRX週期之下一個喚醒部分期間致能接收分集以改良傳呼頻道802之偵測及解碼。當使用接收分集時可忽略快速傳呼頻道806,且可直接讀取傳呼頻道802,此係因為當存在不良接收信號品質時(在該等狀態中可認為單一位元傳呼指示符810/812較不可靠),可特定地致能接收分集。
圖14至圖19概述第二詳細方法1400至1900以在不連續接收期間調適在行動無線器件102中之接收分集。圖14至圖19中所說明之步驟經由藉由字母A至字母H標註之週期進入及退出點而互連。於不連續接收(DRX)操作模式下,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睡眠狀態與喚醒狀態之間循環。喚醒部分可包括監視可包含傳呼訊息1006之傳呼頻道802及可提供傳呼指示符810/812之快速傳呼頻道806。在DRX週期之睡眠部分期間,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處於五個不同狀態S1至S5中之一者。當行動無線器件102自睡眠狀態喚醒時,行動無線器件可處於五個不同狀態S1至S5中之一者, 且自每一狀態中喚醒可分別導致針對狀態S1至S5的如在圖14至圖18中所概述之不同步驟順序。
自圖14中之狀態S1,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使用主要天線來直接解碼傳呼頻道802,而不讀取快速傳呼頻道806上之傳呼指示符位元810/812。自圖15中之狀態S2,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使用主要天線來解碼快速傳呼頻道806上之傳呼指示符位元810/812以判定是否解碼傳呼頻道802(且判定將哪一天線用於傳呼頻道802之隨後解碼)。可類似於圖15中之狀態S2來考慮圖16中之狀態S3,惟行動無線器件102一開始可使用次要天線來代替主要天線除外。特定言之,自圖16中之狀態S3,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使用次要天線來解碼快速傳呼頻道806上之傳呼指示符位元810/812以判定是否解碼傳呼頻道802(及判定將哪一天線用於傳呼頻道802之隨後解碼)。可類似於圖14中之狀態S1來考慮圖17中之狀態S4,惟行動無線器件102一開始可使用次要天線來代替主要天線外。自圖17中之狀態S4,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使用次要天線直接解碼傳呼頻道802,而不讀取快速傳呼頻道806上之傳呼指示符位元810/812。自圖18之狀態S5,行動無線器件可經由主要天線及次要天線兩者一起使用完全接收分集來直接解碼傳呼頻道802。
返回圖14,在步驟1402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狀態S1中喚醒,且在步驟1404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使用主要天線來再次獲取無線網路100。主要天線可為連接至行動無線器件102中之預設接收器之預設天線。再次獲取可 包括偵測信號且將同步時序與無線網路100中先前偵測之小區對準。在步驟1406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使用經由主要天線接收之信號來直接解碼傳呼頻道802。在步驟1408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判定是否在傳呼頻道802上接收到傳呼頻道訊息且該傳呼頻道訊息是否已藉由正確「合格」CRC解碼。當未接收到具有正確「合格」CRC之傳呼頻道訊息時,行動無線器件可在步驟1424中判定是否已接收到傳呼頻道訊息且該傳呼頻道訊息是否已藉由不正確「不合格」CRC解碼。若尚未接收到具有正確「合格」CRC或不正確「不合格」CRC之傳呼頻道訊息,則在步驟1422中在,行動無線器件可判定在T1秒之預定時間段內是否尚未接收到具有正確「合格」CRC之傳呼頻道訊息。在T1秒之連續時間段內無「合格」CRC的步驟1422中之判定可藉由一倒數計時器來實施。當步驟1406中對傳呼頻道802之解碼開始時,可將倒數計數器初始化至T1秒,且當接收到正確「合格」CRC時(如在步驟1408中所判定),可將倒數計數器重設至T1秒。當T1秒之解碼傳呼頻道802導致無CRC合格(且無CRC不合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過渡至步驟1428且致能完全接收分集。在致能完全接收分集之情況下,行動無線器件102可經由主要天線及次要天線兩者來接收信號。在一代表性實施例中,主要天線可連接至一收發器,且次要天線可經由行動無線器件102中之雙極雙擲開關512連接至第二收發器。在致能完全接收分集之情況下,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藉由經由圓圈「C」過渡至 圖18中所示之步驟1806來繼續解碼傳呼頻道802(如圖14所指示)。
圖14中之步驟1406至步驟1408至步驟1424至步驟1422並返回步驟1406之循環可提供行動無線器件102使用主要天線連續解碼傳呼頻道802以搜尋具有「合格」CRC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如在步驟1424中所判定接收到具有CRC不合格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後,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判定是否已接收到具有CRC不合格之許多(X1)個連續傳呼訊息1006。當已出現X1個連續CRC失敗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過渡至步驟1428中的完全接收之分集,以使用自多個天線接收之信號來繼續解碼傳呼頻道802。當如在步驟1426中所判定尚未出現X1個連續CRC失敗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過渡至步驟1422以判定在解碼傳呼頻道802之預定T1秒內是否尚未接收到傳呼頻道訊息1006。當接收到多個連續「不正確」CRC或當在預定時間段內未接收到「正確」CRC時,步驟1426及步驟1428可提供對不良信號接收之確定。藉由多個天線,亦即,藉由藉由完全接收分集之解碼可改良信號接收,且因此改良對傳呼頻道802之解碼。
當行動無線器件102接收到具有「正確」CRC合格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且在當前喚醒週期中未期望額外傳呼頻道訊息1006(亦即,直至下一個喚醒週期為止,行動無線器件102無需接收),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410中判定在DRX週期之當前喚醒部分期間是否藉由「不正確」CRC不合格解碼一或多個先前傳呼頻道訊息1006。當在當前 DRX週期之單一喚醒部分中解碼傳呼頻道802期間接收到至少一「不正確」CRC不合格(如在步驟1410中所判定)及接收到一「正確」CRC合格(如在步驟1408中所判定),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過渡至步驟1418並重新初始化不連續接收(DRX)計時器,接著在狀態S5下在步驟1420中返回睡眠。當行動無線器件102針對用於DRX週期之下一個喚醒部分自狀態S5喚醒以解碼傳呼頻道時,行動無線器件將執行圖18所示之步驟1802。對具有不正確CRC不合格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之接收可指示較低信號品質等級。因而,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下一個DRX週期中使用接收分集喚醒以改良信號接收。
在於步驟1408中接收到具有正確CRC合格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後且當未接收到具有不正確CRC不合格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時(在步驟1424或步驟1420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412中比較接收信號品質與預定第一臨限值。接收信號品質可為諸如接收信號碼功率雜訊/干擾比(EcIo)的信號品質之量測,且亦可為將一時間段上接收信號品質之量測平均化之經過濾量測。當在步驟1412中接收信號品質未超過預定第一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414中返回在狀態S1下睡眠。當行動無線器件102在下一個DRX週期中在狀態S1下再次喚醒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自初始步驟1402重複圖14中所概述之方法步驟。較低等級之接收信號品質可指示直接解碼傳呼頻道802而不解碼快速傳呼頻道指示符位元810/812可為較佳的。當在步驟 1412中接收信號品質超過預定第一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416中在狀態S2下睡眠。藉由在隨後DRX週期之喚醒部分自睡眠喚醒,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如接下來在圖15中所示而繼續。
圖15說明當行動無線器件102在步驟1502中在狀態S2下自睡眠喚醒時可採取之一系列步驟1500。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504中使用經由主要天線接收之信號來再次獲取無線網路100。行動無線器件102可接著接收快速傳呼頻道806上之信號,且詳言之,在步驟1506中使用經由主要天線接收之信號來解碼第一傳呼指示符810。接收之第一傳呼指示符810可為單一位元,其可經解譯為以下三個可能之值中之一者:「零」值、「一」值及「擦除」值。(注意,用於無傳呼訊息1006之「關」指示的「零」值及用於傳呼訊息1006之「開」指示的「一」值為任意的且可替代地交換,亦即,「關」可為「一」值且「開」可為「零」值)。行動無線器件102可於步驟1508、步驟1510及步驟1520中判定接收之第一傳呼指示符810的值。當第一傳呼指示符位元810在步驟1508中解碼至零值(其可指示平行傳呼頻道802上無用於行動無線器件102之傳呼訊息1006)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退出快速傳呼頻道806之解碼且可藉由再次進入圖14中之步驟1412(如由圓圈「B」指示)基於接收信號品質直接判定下一個睡眠狀態。當第一傳呼指示符810在步驟1520中解碼至「擦除」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判定當前使用之天線(主要天線)可能不可靠, 且可在步驟1522中雙態觸發DPDT開關以將信號自次要天線導引至接收器。行動無線器件102可接著藉由進入步驟1612(如由圖16中之圓圈「E」所指示)來使用次要天線繼續解碼快速傳呼頻道806。
當第一傳呼指示符810在步驟1510中解碼至「一」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視情況睡眠,且隨後可在步驟1512中於主要天線上再次獲取無線網路100,且於步驟1514中經由主要天線解碼接收之第二傳呼指示符812。如同第一傳呼指示符位元810,接收之第二傳呼指示符812可為單一位元,其可經解譯為「零」、「一」或「擦除」。當第二傳呼指示符812在步驟1516中解碼至「零」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退出快速傳呼頻道806之解碼且可藉由再次進入圖14中之步驟1412(如由圓圈「B」指示)基於接收信號品質來直接判定下一個睡眠狀態。因此,當明確地接收到作為「零」值(其指示傳呼頻道802上無傳呼訊息1006意欲用於行動無線器件102)之單一傳呼指示符位元810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返回至睡眠狀態。可使用接收之信號品質來判定在哪一狀態中睡眠及隨後再次喚醒。當信號品質高時,可認為快速傳呼頻道806上之傳呼指示符810/812較可靠,且因此有益於解碼,且當信號品質低時,可認為其較不可靠,且因此保證不解碼。
當在步驟1518中第二傳呼指示符812解碼至「一」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如圓圈「A」所指示而過渡至圖14中之步驟1404,以便使用主要天線解碼傳呼頻道802(如先 前在上文所描述)。當在步驟1524中第二傳呼指示符812解碼至「擦除」值時,且當在步驟1526中第一傳呼指示符810解碼至「擦除」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528中雙態觸發DPDT開關,且經由圓圈「F」過渡至圖17中之步驟1704,以使用次要天線來解碼傳呼頻道802。當在步驟1526中第一傳呼指示符810未解碼至「擦除」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經由圓圈「A」過渡至圖14中之步驟1404,以使用主要天線來解碼傳呼頻道802。圖15說明行動無線器件102使用傳呼指示符位元810/812解碼值來判定是否解碼傳呼頻道802及將哪一天線用於傳呼頻道802之解碼。在圖15中,行動無線器件102開始使用主要天線解碼傳呼指示符810/812,而在圖16中,行動無線器件102開始使用次要天線解碼傳呼指示符810/812。
圖16說明當行動無線器件102在步驟1602中在狀態S3下自睡眠喚醒時可採取之一系列步驟。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604中使用經由次要天線接收之信號來再次獲取無線網路100。行動無線器件102可接著在步驟1606中解碼經由次要天線接收之第一傳呼指示符810,且隨後可判定其值。當在步驟1608中將第一傳呼指示符810解碼至「零」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得出結論:傳呼頻道802上不存在傳訊(傳呼)訊息1006,且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基於接收之信號品質於圖17之步驟1712開始經由圓圈「G」過渡以返回至睡眠狀態。可比較接收之信號品質與如在步驟1712中所指示之預定第一臨限值。當在步驟1712中接收之信號品 質超過第一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716中返回在狀態S3下之睡眠。當在步驟1712中接收之信號品質未超過第一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714中在狀態S4下睡眠。
返回圖16,當在步驟1610中接收之第一傳呼指示符810解碼至「一」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視情況睡眠(未圖示),且接著可在步驟1612中使用經由次要天線接收之信號來再次獲取無線網路100。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隨後在步驟1614中解碼經由次要天線接收之第二傳呼指示符812且判定其值。當在步驟1616中將接收之第二傳呼指示符812解碼至「零」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得出結論:不存在即將來臨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基於如在圖17之步驟1712中判定的接收之信號品質經由圓圈「G」過渡以返回至睡眠。
當在步驟1618中接收之第二傳呼指示符812替代地解碼至「一」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藉由經由圓圈「F」過渡至圖17中之步驟1704基於經由次要天線接收之信號來解碼傳呼頻道802。否則,當在步驟1624中接收之第二傳呼指示符812解碼至「擦除」值且在步驟1626中接收之第一傳呼指示符810亦解碼至「擦除」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628中將天線開關自次要天線雙態觸發回至主要天線,且經由圓圈「A」過渡至圖14之步驟1404以使用主要天線來解碼傳呼頻道802。當在步驟1624中接收之第二傳呼指示符812解碼至「擦除」值且在步驟1626中接收之第 一傳呼指示符810未解碼至「擦除」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於圖17之步驟1704開始使用經由次要天線接收之信號經由圓圈「F」過渡以解碼傳呼頻道802。
當在步驟1608中接收之第一傳呼指示符810未解碼至「零」且在步驟1610中未解碼至「一」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得出結論:第一傳呼指示符810在步驟1620中解碼至「擦除」。收到具有「擦除」之第一傳呼指示符810可指示經由次要天線接收之不良信號品質。回應地,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622中將DPDT開關自次要天線雙態觸發至主要天線,並經由圓圈「D」過渡至圖15中之步驟1512以使用主要天線來解碼第二傳呼指示符812。第一傳呼指示符810上之「擦除」可使DPDT開關雙態觸發一次以試圖解碼第二傳呼指示符812,該第二傳呼指示符812在與用於解碼第一傳呼指示符810之天線不同的天線上。第二傳呼指示符812上之第二「擦除」可在解碼傳呼頻道802或返回至睡眠前使DPDT開關再次雙態觸發回至主要天線。僅在第二傳呼指示符812上之「擦除」而無在第一傳呼指示符810上之「擦除」可導致DPDT開關在將同一天線用於解碼傳呼指示符810/812兩者及關聯之傳呼頻道802的情況下無改變。
圖17說明與圖14中所說明之步驟類似之一系列步驟1700,惟行動無線器件102在步驟1702中在狀態S4下喚醒且在步驟1704中於次要天線上再次獲取無線網路100外。(圖14開始於行動無線器件102首先使用主要天線)。在步驟 1706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開始使用經由次要天線接收之信號來解碼傳呼頻道802。行動無線器件102可繼續解碼傳呼頻道802,從而檢查傳呼頻道訊息1006,並在步驟1708及步驟1724中判定CRC「合格」或「不合格」狀況。當行動無線器件102接收到藉由正確「合格」CRC解碼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並確認在當前喚醒週期期間不存在期望之更多傳呼頻道訊息1006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停止解碼傳呼頻道802並返回至睡眠狀態。行動無線器件102返回至的睡眠狀態可視在當前喚醒週期中是否接收到具有不正確「不合格」CRC之傳呼訊息1006(如在步驟1710中所判定)而定。若當解碼傳呼頻道802時在DRX週期之同一喚醒部分期間行動無線器件102接收到一正確「合格」CRC及至少一不正確「不合格」CRC,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718中重新初始化DRX計數器並在步驟1720中在狀態S5下睡眠。當自狀態S5喚醒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使用完全接收分集(亦即,自多個天線接收之信號)來解碼傳呼頻道802以改良信號偵測及解碼。當行動無線器件102在步驟1708中接收到具有正確「合格」CRC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且在DRX週期之同一喚醒部分中未接收到具有不正確「不合格」CRC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基於步驟1712中之接收信號品質判定返回至睡眠狀態。當在步驟1712中接收信號品質超過第一預定臨限值,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返回至在狀態S3下之睡眠,否則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解碼快速傳呼頻道806上之傳呼指示符810/812。 當在步驟1712中接收信號品質未超過第一預定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返回至狀態S4下之睡眠,自該狀態S4,行動無線器件102可直接解碼傳呼頻道802且可忽略快速傳呼頻道806。
當在搜尋具有正確「合格」CRC的接收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中在次要天線上解碼傳呼頻道802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經由步驟1706、步驟1708、步驟1724及步驟1722循環。當在步驟1706中開始在次要天線上解碼傳呼頻道802時,可按T1秒之預定值起動傳呼頻道解碼倒數計時器。無論何時當接收到傳呼頻道訊息1006之正確「合格」CRC時,可將傳呼頻道解碼倒數計時器重設至T1秒之預定值。當如在步驟1722中所判定行動無線器件102在解碼傳呼頻道802之T1秒週期內未接收到具有「合格」CRC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728中致能完全接收分集以使用多個天線。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隨後藉由經由圓圈「C」過渡至圖18中之步驟1806藉由完全接收分集繼續解碼傳呼頻道802。行動無線器件102亦可追蹤在當前DRX週期之喚醒部分期間接收到的藉由不正確「不合格」CRC解碼的傳呼頻道訊息1006之數目。當如在步驟1726中所判定行動無線器件102接收到具有不正確「不合格」CRC之許多(X1個)連續傳呼頻道訊息1006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728中致能完全分集,且在圖18之步驟1806中藉由完全分集來繼續解碼。在於不偵測CRC「合格」或不偵測多個連續CRC「不合格」之情況下連續解碼 傳呼頻道802後,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得出結論:經由單一次要天線接收之信號品質可能不夠。藉由在步驟1728中藉由多個天線致能完全接收分集,行動無線器件102可改良接收信號品質,因此改良在傳呼頻道802上接收的傳呼頻道訊息1006之偵測及解碼。
圖18說明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執行以經由多個天線藉由完全接收分集來解碼傳呼頻道802之一系列步驟1800。在步驟1802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狀態S5下喚醒,且在步驟1804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使用經由主要天線及次要天線兩者接收之信號藉由完全分集來再次獲取無線網路100。在步驟1806中,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藉由完全接收分集解碼傳呼頻道802,從而連續搜尋具有正確「合格」CRC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當行動無線器件102接收到具有正確「合格」CRC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如在步驟1808中所判定)時,且當行動無線器件102確認在當前喚醒週期中不存在期望之額外傳呼頻道訊息1006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810中遞減DRX計數器。在返回至在行動無線器件102在步驟1802中喚醒所來自之狀態S5下之睡眠1420/1720/1828前,DRX計數器可已經在步驟1418/1718/1826中重新初始化。DRX計數器可倒數許多DRX週期,行動無線器件102在該等DRX週期中同時使用完全接收分集成功解碼具有正確「合格」CRC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DRX計數器可提供滯後形式,於該滯後形式下,在返回僅使用單一天線前,行動無線器件102可繼續 使用藉由多個天線之完全接收分集來針對預定數目個連續喚醒週期藉由成功「合格」CRC且不藉由不正確「不合格」CRC來解碼傳呼頻道802。當DRX計數器不等於0(如在步驟1812中所判定)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如在步驟1828中所指示在狀態S5下睡眠。
當如在步驟1812所判定DRX計數器確實等於0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使用接收信號品質及接收信號強度兩者來判定在於隨後DRX週期中重新喚醒前在哪一個狀態中睡眠。在一代表性實施例中,接收信號品質可為總接收雜訊及干擾位準除以接收信號碼功率之量測(EcIo)。接收信號強度可為接收信號碼功率(RSCP)或量測之接收導頻強度或由行動無線器件102監視的接收信號功率之另一類似量測。接收信號強度及接收信號品質兩者皆可在時間上經過濾以消除瞬時量測變化。當在步驟1814中接收信號品質超過預定第一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一狀態中睡眠,在該狀態之外,單一天線可隨後用於監視快速傳呼頻道806上之傳呼指示符810/812。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藉由比較在次要天線上量測之信號強度與在主要天線上量測之信號強度之間的信號強度差量(差)在主要天線與次要天線之間選擇。在步驟1816中,可比較信號強度差量與預定第二臨限值。當在步驟1816中信號強度差量超過預定第二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狀態S3下睡眠(如在步驟1818中所示)。(自狀態S3,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喚醒以使用在次要天線上接收之信號,如圖16中所示)。當在步驟 1816中信號強度差量未超過預定第二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狀態S2下睡眠(如在步驟1820中所指示)。(自狀態S2,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喚醒以使用在主要天線上接收之信號,如圖15中所示)。
當在步驟1814中接收信號品質未超過預定第一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一狀態中睡眠,在該狀態之外,單一天線可隨後用於直接監視傳呼頻道802,且可跳過監視快速傳呼頻道806上之傳呼指示符810/812。可使用計算之信號強度差量來在下一週期中選擇在哪一狀態中睡眠及自哪一狀態喚醒。當在步驟1830中信號強度差量超過預定第二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如在步驟1832中所示在狀態S4下睡眠。(自狀態S4,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喚醒以使用在次要天線上接收之信號,如在圖17中所示)。當在步驟1830中信號強度差量未超過預定第二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如在步驟1834中所指示在狀態S1下睡眠。(自狀態S1,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喚醒以使用在主要天線上接收之信號,如在圖14中所示)。因此可使用量測(且過濾)之接收信號品質來選擇在下一個DRX週期之喚醒部分中解碼傳呼指示符810/812或是直接解碼傳呼頻道802。可使用量測(且過濾)之接收信號強度差量(經由兩個天線接收的信號強度之差的量測)來在下一個DRX週期中選擇兩個天線中之哪一者解碼。
當在步驟1824中行動無線器件102接收到藉由不正確CRC「不合格」解碼之傳呼頻道訊息1006時,可在步驟 1826中重新初始化DRX計數器,且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返回在狀態S5下睡眠,如在步驟1828所指示。每當在藉由完全接收分集解碼傳呼頻道802時偵測到不正確CRC「不合格」,可重新初始化DRX計數器以保持行動無線器件102在狀態S5下,直至接收信號品質改良(如由具有成功CRC「合格」偵測之許多喚醒週期量測)。當藉由完全分集連續解碼傳呼頻道802時,在進入步驟1806時可起動解碼計時器。當行動無線器件102穿越步驟1806至步驟1808至步驟1824至步驟1822且再返回步驟1806之循環時,解碼計時器可運作。無論何時當偵測到正確CRC「合格」時,可重設解碼計時器。當在步驟1822中解碼計時器期滿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在一連續預定時間段內無法接收具有任何偵測之CRC的傳呼頻道訊息1006,甚至當使用完全接收分集藉由經由主要天線及次要天線兩者接收之信號時。在此情況下,行動無線器件102可經由圓圈「H」過渡至圖19中之步驟1904以執行系統判定。
在圖13、圖14、圖17及圖18中所概述之方法步驟包括檢查作為第2層傳呼頻道訊息1006之部分接收的第2層CRC段1012。同樣的步驟亦可適用於檢查作為第2層控制頻道訊息1026之部分接收的第2層CRC段1032,或更通常地,適用於偵測在包括第2層CRC段之接收之傳訊訊息中的傳輸錯誤。除了對第2層訊息之錯誤偵測之外,行動無線器件102亦可使用包括第1層(諸如,附接至圖10B所示之F-CCCH訊框之第1層CRC段)之錯誤偵測的協定。單一第2層 F-CCCH訊息1026可包括一或多個F-CCCH訊框,且每一F-CCCH訊框可包括一單獨第1層CRC。在圖13、圖14、圖17及圖18中所概述之方法步驟可經擴展以包括使用第1層CRC而非第2層CRC段1032(或除了第2層CRC段1032之外,亦使用第1層CRC)來檢查CRC「合格」或CRC「不合格」。在行動無線器件102中,第1層訊框之第1層處理可發生在第2層段之分段與重組(SAR)前,且因此錯誤之偵測可發生得較早且較頻繁(因為多個第1層CRC段可包括於單一第2層F-CCCH訊息1026中)。當使用第1層CRC來偵測CRC「不合格」狀況時,在圖14之步驟1426中及在圖17之步驟1726中的連續CRC失敗之數目可與供第2層CRC失敗使用的連續CRC失敗之數目不同。類似地,當使用第1層CRC對使用第2層CRC時,在圖14之步驟1422中及在圖17之步驟1722中用以判定CRC通過之不存在的時間量可相同或可不同。
圖19說明當無法再次獲取傳呼頻道802時或在傳呼頻道802解碼計時器期滿後,行動無線器件102可採取之一系列步驟1900。每一DRX週期,行動無線器件102可自以上描述的五個睡眠狀態中之一者中再次喚醒,並可使用一天線或多個天線來再次獲取無線網路100,以解碼傳呼頻道802(及/或快速傳呼頻道806)。行動無線器件102亦可視情況在於單一DRX週期中讀取在快速傳呼頻道806上之兩個截然不同的傳呼指示符810/812之間睡眠。當在步驟1902中行動無線器件102無法再次獲取無線網路100以解碼傳呼 頻道802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使用經由次要天線接收之信號在步驟1904中執行對無線網路100中之無線電扇區104(小區)之有限掃描。在一代表性實施例中,有限掃描可包括在儲存於行動無線器件102中的最近使用之無線電扇區104之清單中搜尋一或兩個無線電扇區104。當在步驟1906中行動無線器件102找出一無線電扇區104之位置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914中比較接收之信號品質與預定第一臨限值,以判定在哪一狀態中睡眠。接收之信號品質可為諸如接收之信號碼功率雜訊/干擾(EcIo)比之經過濾量測之信號品質。當如在步驟1914中所判定接收之信號品質超過預定第一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916中在狀態S3下睡眠。自狀態S3,行動無線器件102可稍後喚醒以使用經由次要天線接收之信號來解碼快速傳呼頻道806上之傳呼指示符810/812,如在圖16中所示。當如在步驟1914中所判定接收之信號品質未超過第一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916中在狀態S4下睡眠。自狀態S4,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再次喚醒以使用經由次要天線接收之信號來直接解碼傳呼頻道802,如在圖17中所示。
當在步驟1906中使用經由次要天線接收之信號對無線網路100之無線電扇區104之有限掃描失敗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在步驟1908中使用經由主要天線接收之信號執行對無線網路100之無線電扇區104的完全掃描。在一代表性實施例中,對無線電扇區104之完全掃描可包括在藉由經由次 要天線接收之信號的有限掃描期間在步驟1904中搜尋之彼等無線電扇區104及儲存於行動無線器件102中之一或多個清單中之額外無線電扇區104。當在步驟1910中使用主要天線未找到無線電扇區104之位置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進入步驟1912中之「服務中斷」恢復過程。當在步驟1910中使用經由主要天線接收之信號找到無線網路中之無線電扇區104之位置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步驟1920中比較接收信號品質與預定第一臨限值,以判定在哪一狀態中睡眠。當在步驟1920中接收信號品質超過預定第一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狀態S2下睡眠,如在步驟1922中所指示。自狀態S2,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喚醒以使用經由主要天線接收之信號來解碼快速傳呼頻道806上之傳呼指示符810/812,如圖15中所示。當在步驟1920中接收信號品質未超過預定第一臨限值時,行動無線器件102可在狀態S1下睡眠,如在步驟1924中所指示。自狀態S1,行動無線器件可喚醒以使用經由主要天線接收之信號來直接解碼傳呼頻道802,如圖14中所示。
在另一實施例中(圖19中未明確展示),行動無線器件102可週期性地中斷在步驟1908中對主要天線之完全掃描以執行使用次要天線之部分掃描。週期性之部分掃描可使用與在步驟1904中相同之有限的無線電扇區104集合,或可包括額外邏輯以搜尋不同於在步驟1904中所使用之有限的無線電扇區104集合(或除了在步驟1904中所使用之有限的無線電扇區104集合外亦存在)的無線電扇區104。可使 用寬泛之無線電扇區104清單來執行對主要天線上之完全掃描,而對次要天線之每一部分掃描可使用較小無線電扇區104清單。因為每一連續之部分掃描試圖經由許多單獨部分掃描來涵蓋較廣泛之無線電扇區104清單,所以用於次要天線之較小之無線電扇區104清單可變化。
各種態樣、實施例、實施或所描述之實施例之特徵可單獨使用或按任何組合使用。可藉由軟體、硬體或硬體與軟體之組合來實施所描述之實施例的各種態樣。
為了解釋之目的,前述描述使用了特定術語以提供對所描述之實施例之透徹理解。然而,對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顯而易見,不需要特定細節來實踐所描述之實施例。因此,本文中所描述的特定實施例之前述描述係為了說明及描述之目的而呈現。其並非欲為詳盡的或欲將該等實施例限制於所揭示之精確形式。對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顯而易見,鑒於以上教示,許多修改及變化係可能的。
所描述之實施例具有眾多優勢。不同態樣、實施例或實施可產生以下優勢中之一或多者。自書面說明,本實施例之許多特徵及優勢顯而易見,且因此,附加申請專利範圍意欲涵蓋如本發明中所論述之所有此等特徵及優勢。另外,因為熟悉此項技術者可容易地想到眾多修改及改變,所以實施例不應限於如所說明及描述之精確構造及操作。因此,所有合適的修改及等效物可屬於本發明之範疇。
100‧‧‧無線通信網路/無線網路
102‧‧‧行動無線器件
104‧‧‧無線電扇區
106‧‧‧無線電存取子系統
108‧‧‧無線電節點
110‧‧‧無線電控制器
112‧‧‧核心網路
114‧‧‧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
116‧‧‧公眾資料網路(PDN)
118‧‧‧電路交換中心
120‧‧‧封包交換節點
122‧‧‧電路交換域
124‧‧‧封包交換域
126‧‧‧無線電鏈路
128‧‧‧無線電存取網路
200‧‧‧UMTS無線通信網路
202‧‧‧使用者設備(UE)
204‧‧‧無線電網路子系統(RNS)
206‧‧‧節點B
208‧‧‧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
210‧‧‧節點B
212‧‧‧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
214‧‧‧無線電網路子系統(RNS)
216‧‧‧節點B
224‧‧‧伺服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支援節點(SGSN)
226‧‧‧閘道器GPRS支援節點(GGSN)
228‧‧‧行動交換中心(MSC)
230‧‧‧閘道器行動交換中心(GMSC)
232‧‧‧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
234‧‧‧封包資料網路(PDN)
236‧‧‧核心網路
238‧‧‧電路交換域
240‧‧‧封包交換域
242‧‧‧UMTS陸上無線電存取網路(UTRAN)
244‧‧‧小區
300‧‧‧代表性CDMA2000無線網路
302‧‧‧行動台
304‧‧‧無線電扇區
306‧‧‧基地台子系統(BSS)
308‧‧‧基地收發器台(BTS)
310‧‧‧基地台控制器(BSC)
312‧‧‧核心網路
318‧‧‧行動交換中心(MSC)
320‧‧‧封包資料服務節點(PDSN)
322‧‧‧電路交換域
324‧‧‧封包交換域
326‧‧‧射頻鏈路
328‧‧‧無線電存取網路
400‧‧‧代表性長期演進(LTE)無線網路
402‧‧‧行動終端機
404‧‧‧無線電扇區
406‧‧‧演進型UTRAN(eUTRAN)
410‧‧‧演進節點B(eNodeB)
412‧‧‧伺服閘道器
414‧‧‧行動性管理實體(MME)
416‧‧‧公眾資料網路(PDN)閘道器
418‧‧‧網際網路協定(IP)網路
420‧‧‧演進封包核心網路
422‧‧‧演進型無線電存取網路
426‧‧‧無線電鏈路
500‧‧‧架構
502‧‧‧應用程式處理器(AP)
504‧‧‧第一收發器
506‧‧‧第二收發器
508‧‧‧第一天線
510‧‧‧第二天線
512‧‧‧雙極雙擲(DPDT)開關
600‧‧‧高階狀態變遷圖
602‧‧‧關機狀態
604‧‧‧初始化狀態
606‧‧‧閒置狀態
608‧‧‧存取狀態
610‧‧‧訊務作用中狀態
700‧‧‧子狀態組
702‧‧‧系統判定子狀態
704‧‧‧導頻頻道獲取子狀態
708‧‧‧時序調整子狀態
800‧‧‧代表性時槽模式
802‧‧‧平行傳呼頻道/前向共同控制頻道(PCH/F-CCCH)
804‧‧‧PCH/F-CCCH時槽(80 ms)
806‧‧‧快速傳呼頻道(QPCH)
808‧‧‧時間間隔
810‧‧‧第一QPCH傳呼指示符PI1
812‧‧‧第二傳呼指示符PI2
818‧‧‧廣播指示符(BCST IND)
820‧‧‧組態改變指示符(CONFIG CHG IND)
822‧‧‧經指派之QPCH時槽
900‧‧‧時槽模式
902‧‧‧非作用中狀態
908‧‧‧時槽週期
1000‧‧‧用於傳輸PCH/F-CCCH頻道上之PCH時槽中的第2層傳訊PCH訊息之格式
1004‧‧‧同步包指示符(SCI)
1006‧‧‧PCH訊息
1008‧‧‧長度段
1010‧‧‧主體段
1012‧‧‧第2層循環冗餘檢查(CRC)段
1014‧‧‧單一PCH時槽
1020‧‧‧用於傳輸PCH/F-CCCH頻道上之F-CCCH時槽中的第2層傳訊F-CCCH訊息之格式
1022‧‧‧F-CCCH時槽
1024‧‧‧分段指示符(SI)
1026‧‧‧第2層F-CCCH訊息
1028‧‧‧長度段
1030‧‧‧F-CCCH主體
1032‧‧‧第2層CRC段
1100‧‧‧「直通」組態
1110‧‧‧「交叉」組態
1200‧‧‧表格
1300‧‧‧基於快速傳呼頻道傳呼指示符位元之量測值及PCH訊息之第2層CRC段之解碼結果在不連續接收(DRX)時槽週期期間致能行動無線器件中接收分集之方法
1400‧‧‧在不連續接收期間調適在行動無線器件中之接收分集之第二詳細方法
1500‧‧‧在不連續接收期間調適在行動無線器件中之接收分集之第二詳細方法/步驟
1600‧‧‧在不連續接收期間調適在行動無線器件中之接收分集之第二詳細方法
1700‧‧‧在不連續接收期間調適在行動無線器件中之接收分集之第二詳細方法/步驟
1800‧‧‧在不連續接收期間調適在行動無線器件中之接收分集之第二詳細方法/步驟
1900‧‧‧在不連續接收期間調適在行動無線器件中之接收分集之第二詳細方法/步驟
圖1說明一般無線通信網路之組件;圖2說明UMTS無線通信網路之組件;圖3說明CDMA2000 1x無線通信網路之組件;圖4說明LTE無線通信網路之組件;圖5說明行動無線通信器件之代表性架構;圖6說明無線網路中的行動無線通信器件之狀態變遷圖;圖7說明於無線網路之系統獲取期間之行動無線通信器件之狀態變遷圖;圖8說明用於CDMA2000 1x無線網路之傳呼指示符頻道及傳呼/控制頻道;圖9說明在CDMA2000 1x無線網路中接收傳呼/控制頻道之行動無線器件之時槽模式不連續接收循環;圖10A說明在CDMA2000 1x無線網路中的傳呼頻道上之傳呼訊息之格式;圖10B說明在CDMA2000 1x無線網路中的控制頻道上之控制訊息之格式;圖11說明在支援接收分集之行動無線器件中的雙極雙擲開關之兩個組態;圖12概述基於經解碼之傳呼指示符值的用於行動無線器件之傳呼/控制頻道行動;圖13A及圖13B說明用於調適CDMA2000 1x無線網路中的行動無線器件之接收分集之代表性方法;及圖14至圖19說明用於調適CDMA2000 1x無線網路中的行 動無線器件之接收分集之另一代表性方法。
1400‧‧‧在不連續接收期間調適在行動無線器件中之接收分集之第二詳細方法

Claims (21)

  1. 一種行動無線器件,其包含:一第一接收器及一第二接收器,其經由一切換裝置連接至一第一天線及一第二天線;一處理器,其與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資料通信;及邏輯,其與該處理器、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資料通信,其中該邏輯經組態以:基於在一傳呼指示符頻道上的一接收之傳呼指示符之解碼,在一第一天線與一第二天線之間切換一傳呼頻道之信號接收;當在一傳呼頻道上接收之多個連續傳呼訊息藉由一不正確錯誤檢查碼解碼時,致能經由該第一天線及該第二天線兩者之信號接收及在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中之信號處理;及當在連續之不連續接收循環中在該傳呼頻道上接收之複數個連續傳呼訊息藉由正確錯誤檢查碼解碼時,再次致能僅經由該第一天線及該第二天線中之一者之信號接收及由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中僅一者進行之信號處理。
  2. 如請求項1之行動無線器件,其中該邏輯經進一步組態以在經由該第一天線及該第二天線兩者接收信號時忽略該傳呼指示符頻道且直接解碼該傳呼頻道。
  3. 如請求項1之行動無線器件,其中該邏輯經進一步組態 以當一接收之信號品質超過一預定臨限值時僅解碼該傳呼指示符頻道。
  4. 如請求項1之行動無線器件,其中該邏輯經進一步組態以當在一預定時間段內在該傳呼頻道上無正確的錯誤檢查碼經解碼時,致能經由該第一天線及該第二天線兩者之信號接收及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中之信號處理。
  5. 如請求項1之行動無線器件,其中該邏輯經進一步組態以:基於經由每一天線接收的信號品質之量測,在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之間選擇以用於接收該傳呼指示符頻道。
  6. 如請求項1之行動無線器件,其中該邏輯經進一步組態以當在致能完全天線接收分集後之一預定時間段內未接收到正確錯誤檢查碼時,掃描來自一無線網路中之一或多個無線電扇區的射頻信號。
  7. 一種調適與一無線網路通信之一行動無線器件中之天線接收分集之方法,其包含:在該行動無線器件中之一不連續接收循環期間,當一量測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超過一預定臨限值時,經由一初始天線解碼在一傳呼指示符頻道上接收之至少一傳呼指示符;當該量測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未超過該預定臨限值時,經由該初始天線解碼在一傳呼頻道上接收之一或多個傳呼訊息,而不解碼該傳呼指示符頻道; 當經由該初始天線在該傳呼指示符頻道上接收之一第一傳呼指示符解碼為一擦除值時,經由一替代天線解碼在該傳呼頻道上接收之一或多個傳呼訊息;及當在該不連續接收循環期間在一預定時間段內單獨經由該初始天線或該替代天線無在該傳呼頻道上接收之傳呼訊息藉由一正確錯誤檢查碼來解碼時,經由該初始天線及該替代天線一起解碼在該傳呼頻道上接收之一或多個傳呼訊息。
  8.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於當前不連續接收循環期間解碼一不正確錯誤檢查碼後的一隨後不連續接收循環期間,經由該初始天線及該替代天線一起解碼在該傳呼頻道上接收之一或多個傳呼訊息。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當使用該初始天線及該替代天線一起解碼時,忽略該傳呼指示符頻道。
  10.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量測到第一預定數目個不正確之連續錯誤檢查碼後,自藉由一天線解碼該傳呼頻道切換至藉由多個天線解碼該傳呼頻道;且在量測到第二預定數目個正確之連續錯誤檢查碼之後,自藉由多個天線解碼該傳呼頻道切換至藉由一天線解碼該傳呼頻道。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藉由計數含有至少一正確錯誤檢查碼且不含有不正確錯誤檢查碼之連續的不連續接收循環來量測該第二預定數目個正確之連續錯誤檢查碼。
  12.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解碼該傳呼指示符頻道上之該至少一傳呼指示符前,基於經由複數個天線中之每一者接收的信號強度之一量測,自該複數個天線選擇該初始天線。
  13.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該無線網路使用一CDMA2000 1x通信協定操作;及其中該錯誤檢查碼為一第2層傳呼頻道訊息之一第2層循環冗餘檢查(CRC)段。
  14.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經組態至一行動無線器件中之適應性接收分集之複數個指令,該複數個指令在執行時使該行動無線器件:基於接收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之量測,致能經由一天線及一接收器或經由一個以上天線及一個以上接收器的傳訊訊息之接收;基於經由每一天線接收的下行鏈路信號強度之量測,選擇經由哪一天線及經由哪一接收器來接收該等傳訊訊息;在關於接收之傳訊訊息的多個連續錯誤檢查碼失敗後,自單一天線接收切換至多個天線接收;及在關於接收之傳訊訊息的多個連續錯誤檢查碼成功後,自多個天線接收切換至單一天線接收。
  15. 如請求項14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該複數個指令經進一步組態以:當該量測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超過一預定臨限值時,經由一初始天線解碼至少一傳訊指示符;其中該傳訊指示符指示用於該行動無線器件之一即將來臨之傳訊訊息。
  16. 如請求項15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該複數個指令經進一步組態以當該量測之下行鏈路信號品質未超過該預定臨限值時,忽略該至少一傳訊指示符。
  17. 如請求項15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該複數個指令經進一步組態以當一接收之傳訊指示符解碼為一擦除值時,在不同天線之間切換。
  18. 如請求項14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該複數個指令經進一步組態以當在切換至多個天線接收後之一預定時間段內未接收到正確錯誤檢查碼時,掃描來自一無線網路中之一或多個無線電扇區的射頻信號。
  19. 如請求項18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等掃描搜尋使用經由一第一天線的最近使用之無線電扇區及射頻之一第一較短清單,接著為一搜尋經由一第二天線之所有可能無線電扇區及射頻之一第二較長清單。
  20. 如請求項19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該複數個指令經進一步組態以週期性中斷該掃描搜尋經由該第二天線的所有可能無線電扇區及射頻之該第二較長清單之使用,以執行一掃描搜尋經由該第一天線的最近使用之無線電 扇區及射頻之該第一較短清單之該使用。
  21. 一種調適與一無線網路通信之一行動無線器件中之天線接收分集之方法,其包含:在該行動無線器件中之一不連續接收循環期間,判定在一第一天線上的一接收之信號之一或多個信號品質特性;比較該判定之一或多個信號品質特性與一臨限值;當該判定之一或多個信號品質特性超過該臨限值時:解碼經由該第一天線在一傳呼指示符頻道上接收之一或多個傳呼指示符;及當受到該一或多個傳呼指示符中之一經解碼之至少一傳呼指示符指示時,解碼經由一第二天線接收之一或多個傳呼訊息;及當該判定之一或多個信號品質特性未超過該臨限值時:解碼在一傳呼頻道上接收之一或多個傳呼訊息,而不經由該第一天線解碼該傳呼指示符。
TW101133533A 2011-09-13 2012-09-13 於一行動無線裝置中於不連續接收期間之適應性接收分集 TWI4709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231,804 US8737280B2 (en) 2011-09-13 2011-09-13 Adaptive receive diversity dur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mobile wireless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2675A TW201322675A (zh) 2013-06-01
TWI470959B true TWI470959B (zh) 2015-01-21

Family

ID=47178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3533A TWI470959B (zh) 2011-09-13 2012-09-13 於一行動無線裝置中於不連續接收期間之適應性接收分集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737280B2 (zh)
EP (1) EP2756611B1 (zh)
JP (2) JP5768189B2 (zh)
KR (1) KR101526131B1 (zh)
CN (1) CN103748804B (zh)
TW (1) TWI470959B (zh)
WO (1) WO20130401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52640T3 (es) * 2010-02-23 2018-02-0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ransmisor/Receptor inalámbrico,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y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US8737280B2 (en) * 2011-09-13 2014-05-27 Apple Inc. Adaptive receive diversity dur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mobile wireless device
US9191898B2 (en) * 2011-10-24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receive diversity control for power reduction
US20130100885A1 (en) * 2011-10-24 2013-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vely invoking receive diversity during power-up/initial acquisition and out of service modes
FR2985401A1 (fr) * 2012-01-02 2013-07-05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acces a un canal de transmission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a fenetre de contention
JP2014069592A (ja) * 2012-09-27 2014-04-2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載機器の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JP2016510519A (ja) * 2012-12-27 2016-04-07 ゼットティーイー (ユーエスエ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Mimootaをサポートするueの測定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271260B2 (en) 2013-01-16 2016-02-23 Apple Inc. Enabling receive diversity during paging channel timeline operation
US9344901B2 (en) 2013-04-16 2016-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processing a protocol data unit
US9077419B2 (en) 2013-05-02 2015-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itial signal acquisition
US9622291B2 (en) * 2013-06-11 2017-04-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KR102301895B1 (ko) * 2013-06-11 2021-09-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통신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214999B2 (en) 2013-07-10 2015-1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receive diversity using link qua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3401823A (zh) * 2013-07-26 2013-11-20 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机系统
US9714081B1 (en) * 2013-08-29 2017-07-25 Rockwell Colli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ionics integrity and protection
IN2013CH04626A (zh) 2013-10-14 2015-04-24 Samsung India Software Operations Pvt Ltd
US10356839B2 (en) 2014-11-04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powe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with a second receiver
US9760501B2 (en) 2014-11-05 2017-09-12 Google Inc. In-field smart device updates
US20160128104A1 (en) * 2014-11-05 2016-05-05 Google Inc. In-field smart device updates
US9706521B1 (en) * 2014-11-11 2017-07-11 Sprint Spectrum L.P. Designation of paging occasions based upon quality of service level
KR102367213B1 (ko) * 2015-02-13 2022-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안테나를 선택적으로 이용하여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WO2016161645A1 (zh) * 2015-04-10 2016-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配置方法及终端
EP3089265B1 (en) * 2015-04-29 2024-03-20 Swisscom AG Antenna system for vehicles
EP4117359A1 (en) * 2015-07-27 2023-01-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6535336B (zh) * 2015-09-15 2020-07-31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基站及其进行非连续接收处理方法
US10149188B2 (en) * 2016-05-23 2018-12-04 Mediatek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420132B2 (en) * 2016-08-09 2019-09-17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Device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scheduling requests via an underlay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68161B2 (en) * 2016-09-29 2020-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UL)-based mobility via immediate and delayed keep alive (KA) signals
EP3566540B1 (en) * 2017-01-04 2023-07-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dle mode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N108307335B (zh) * 2017-01-13 2022-10-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586549B1 (en) * 2017-02-23 2023-12-27 Sony Group Corporation Slotted transmission for battery recovery
CN110447268B (zh) * 2017-03-24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953675B (zh) * 2017-03-31 2021-04-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和天线连接方法
WO2019095331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Using wake up signal to skip paging dci
CA3083915C (en) * 2017-12-01 2024-02-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Network initiated on-demand zero-energy p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484228B2 (en) * 2018-03-05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keup radio transmit diversity
US10652382B2 (en) 2018-04-12 2020-05-12 Google Llc Switching to a single radio chain for voice communications
US10912059B2 (en) 2018-04-18 2021-02-02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data with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sing underlay broadcast channel
EP3854149A1 (en) * 2018-09-21 2021-07-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Enhanced wake-up signal handling
WO2020108746A1 (en) 2018-11-28 2020-06-04 Nokia Technologies Oy Network controlled measurement chain for enabling low energy consumption
WO2020200252A1 (en) 2019-04-04 2020-10-08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monitoring paging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3994919B1 (en) * 2019-07-05 2023-09-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
US11671188B2 (en) * 2019-10-24 2023-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involved antenna management
CN110855414B (zh) * 2019-11-18 2021-11-2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下行译码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8815B1 (en) * 1999-11-24 2004-08-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obile radio terminal apparatus
US20060227734A1 (en) * 2005-04-08 2006-10-12 Kuang-Hsuan Tu Using receive diversity to extend standby time in QPCH mode
US20070087698A1 (en) * 2001-09-29 2007-04-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Quick paging method in a shadow area
US20100002611A1 (en) * 2006-10-25 2010-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form out-of-service search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10122784A1 (en) * 2009-05-22 2011-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intaining an allocation of antennas at an access terminal dur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71760A3 (en) 1997-05-30 2005-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ging a wireless termi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678508B1 (en) 2000-02-07 2004-01-13 Ericsson Inc. Power conservation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two receivers
US7369632B2 (en) 2005-01-28 2008-05-06 Nokia Corporation Diversity-mode delay lock loop circuit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a radio receiver
US8139685B2 (en) 2005-05-10 2012-03-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control
US8027373B2 (en) 2005-09-15 2011-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ick detection of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90484B2 (ja) 2006-05-01 2011-10-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ページング情報受信方法
GB0624669D0 (en) 2006-12-11 2007-01-17 Nokia Corp Idle mode power saving for terminal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055211B2 (en) 2007-12-31 2011-11-08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utilizing transmit local oscillator for improved cell search and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in multi-mode device
US8737280B2 (en) * 2011-09-13 2014-05-27 Apple Inc. Adaptive receive diversity dur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mobile wireless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8815B1 (en) * 1999-11-24 2004-08-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obile radio terminal apparatus
US20070087698A1 (en) * 2001-09-29 2007-04-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Quick paging method in a shadow area
US20060227734A1 (en) * 2005-04-08 2006-10-12 Kuang-Hsuan Tu Using receive diversity to extend standby time in QPCH mode
US20100002611A1 (en) * 2006-10-25 2010-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form out-of-service search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10122784A1 (en) * 2009-05-22 2011-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intaining an allocation of antennas at an access terminal dur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49062A (ko) 2014-04-24
JP5768189B2 (ja) 2015-08-26
US8737280B2 (en) 2014-05-27
TW201322675A (zh) 2013-06-01
CN103748804B (zh) 2017-02-15
US20140220916A1 (en) 2014-08-07
JP2015216655A (ja) 2015-12-03
EP2756611A1 (en) 2014-07-23
US9312943B2 (en) 2016-04-12
KR101526131B1 (ko) 2015-06-04
JP5956658B2 (ja) 2016-07-27
WO2013040151A1 (en) 2013-03-21
EP2756611B1 (en) 2019-10-23
CN103748804A (zh) 2014-04-23
US20130064151A1 (en) 2013-03-14
JP2014531797A (ja) 2014-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0959B (zh) 於一行動無線裝置中於不連續接收期間之適應性接收分集
TWI495287B (zh) 在行動式無線裝置中的選擇性接收分集
US9173241B2 (en) Radio-link establishment for multi-state cells
US86302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 reading of system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wireless device
EP3964026B1 (en) Wireless device-autonomous procedures for missed-wake up signals
US9036571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dynamic carrier mode switching
WO2014077766A1 (en) Method for modifying parameter values for long range extension and corresponding node
TWI520506B (zh) 於不連續接收期間用於適應性接收器模式選擇之方法及裝置
US20220086756A1 (en) User Equipment Receiver for Wake Up Signal Reception
WO2021223711A1 (zh) 用于无线电链路测量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KR2014011130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적 파일럿 포착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016480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액세스 단말의 동작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1418224B (zh) 通信设备、基站、操作通信设备的方法和操作基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