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0328B - 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及編織物製品 - Google Patents

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及編織物製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0328B
TWI460328B TW100102366A TW100102366A TWI460328B TW I460328 B TWI460328 B TW I460328B TW 100102366 A TW100102366 A TW 100102366A TW 100102366 A TW100102366 A TW 100102366A TW I460328 B TWI460328 B TW I4603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layer
substrate
composite structure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2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1753A (en
Inventor
Ta Li Lai
Hsin Yu Lai
Hsin Yang Lai
Original Assignee
Fomson Dev Entp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mson Dev Entp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mson Dev Entp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0102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603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31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1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0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0328B/zh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及編織物製品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及其製品,尤指一種不需經過衍缝或車縫而可視需要製作出具有各式態樣容置空間之編織物製品。
自古以來,無論食、衣、住、行,布料的交易買賣就是人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昇及對布料品質及需求的改變,逐漸提升到講究布料觸感、纖維、編織手法、外觀及價位是否合乎需求;其中,布料結構兼具容置空間可攜帶物品之布料應用,因其生活的使用便利性及可擴展應用的面向極廣,因此受到大眾的喜愛。近年來,習知布料結構1’的再加工(如衍缝或車縫等)以製作成具有容置空間之布料結構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在市面上販售,如圖1所示為習知布料結構1’的剖視圖,布料結構1’為由上下相疊之第一層體10’及第二層體11’所組成,布料結構1之第一層體10’包括一第一絨布層101’及其內側之第一基材層102’,第二層體11’包括一第二絨布層111’及其內側第二基材層112’,因此布料結構1’為一第一基材層102’與第二基材層112’彼此相疊於內側,而第一絨布層101’及第二絨布層111’顯露於外側之布料結構1’。然而,因布料結構1’本身的結構限制,當欲將布料結構1’製作成具有容置空間之布料結構1’時,必須利用衍缝或車縫方式製作出具有容置空間之布料結構1’,其製作過程繁複、增加人工成本的負擔,且易浪費多餘布料,造成經濟效益不佳;此外,其衍缝線或車縫線會顯露於布料結構1’的外表面,影響布料結構1’整體呈現的外觀,降低消費者之購買意願。
緣是,本發明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之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發明。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該編織物製品可視使用者之需求製作成各類具有不同容置部大小、深度及數量之產品。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包括一第一備料步驟、一第二備料步驟、一第二壓合步驟及一第二乾燥步驟;其中,第一備料步驟包括a1.一第一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多條纖維束經由該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形成一第一基材層;a2.一第一壓合步驟,將第一基材層送入一第一壓合裝置進行整平;a3.一第一塗佈步驟,將整平之第一基材層再利用至少一第一塗佈單元將一隔離層間隔地成型於第一基材層的表面而形成一具有隔離層之第一基材層;以及a4.一第一乾燥步驟,利用一第一乾燥裝置使第一基材層之隔離層乾燥。第二備料步驟則包括有一第二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多條纖維束經由該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形成一第二基材層。第二壓合步驟為將上述具有隔離層之第一基材層及第二基材層一起送入一第二壓合裝置壓合形成一第一結合體,第一結合體由上而下依序為第一基材層、隔離層及第二基材層;最後為一第二乾燥步驟,其為利用一第二乾燥裝置將第一結合體冷卻回潮而形成一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
本發明實施例另提供一種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其包括有一第一基材層、一第二基材層、一隔離層及至少一容置部。第一基材層包括有一第一纖維層及一第一內襯層,第二基材層包括有一第二纖維層及一第二內襯層,而隔離層則間隔地塗佈於該第一基材層及該第二基材層之間,隔離層與第一基材層及第二基材層連接;至少一容置部由第一基材層、第二基材層與隔離層共同界定出者。
本發明實施例再提供一種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其包括有一第一基材層、一第二基材層、一隔離層、至少一容置部及至少一發熱線。第一基材層包括有一第一纖維層及一第一內襯層,第二基材層包括有一第二纖維層及一第二內襯層,而隔離層則間隔地塗佈於該第一基材層及該第二基材層之間,隔離層與第一基材層及第二基材層連接;至少一容置部由第一基材層、第二基材層與隔離層共同界定出者;而該發熱線則彎折地容置於該容置部中。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之編織物製品可藉由自動化機械設備大量生產,故具有可大幅縮短製程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及降低人力成本等優點;另外,本發明之編織物製品可藉由自動化數位排程控制將隔離層以以不同間距、長短、深淺位置之態樣成型於第一基材層及第二基材層之間而不影響本發明之外觀、印刷及接觸手感。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請參閱圖2至圖3B,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1,其包括有一第一基材層11、一第二基材層12、一間隔設置於第一基材層11與第二基材層12之間的隔離層134及由第一基材層11、第二基材層12及隔離層134共同界定出之至少一容置部14。如圖2所示,第一基材層11與第二基材層12相對設置,且隔離層134可以不同長度、深淺、間距及數量等態樣成型於第一基材層11與第二基材層12之間,進而形成各種不同大小、深度及數量之容置部14;其中,可視商品端之實際需要,藉由靈活配置隔離層134之位置而製作出各式可容置物品之編織物製品1。於本具體實施例中,由於本發明之編織物製品1可藉由自動化機械設備大量生產,故具有可大幅縮短製程1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及降低人力成本等優點。另外,本發明之編織物製品1可藉由自動化數位排程控制將隔離層134以各種態樣成型於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之間,不但不影響本發明之外觀、印刷及接觸手感,容置部14更可進一步填充有各類物品而製作成各式商品化之產品;再者,本發明之編織物製品1具有編織纖維之透氣、防潮、抗震、抗壓、承載性及彈性,因此可成為製作承載各式物品之包裝,換言之,本發明之編織物製品1可製做成各式具有容置空間之結構,以承載各式物品。
以下將詳述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請同時參閱圖2至圖3B,圖2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的立體示意圖,圖3A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而圖3B則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如圖2所示,第一基材層11包括有一第一纖維層111及一第一內襯層112,而第二基材層12則包括有一第二纖維層121及一第二內襯層122,而第一纖維層111與第一內襯層112為交互編織而成,且第二纖維層121與第二內襯層122亦為交互編織而成。上述之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可選用梭織(如圖4(a)至4(c))或針織(如圖4(d)至4(g))的布料結構,但不以此為限,且第一纖維層111、第二纖維層121、第一內襯層112及第二內襯層122的纖維絲構造可為滌綸絲(Polyester yarn)、全延伸絲(Fully drawn yarn,FDY)、加工絲(Draw texture yarn,DTY)、滌錦複合絲(Polyester composite silk brocade)、陽離子滌綸絲(Cation Polyester yarn)、尼龍(錦綸)絲(Nylon yarn)、棉纖維絲(Cotton fiber)、聚酯纖維絲(PET fiber)、醋酸纖維絲(Acetate silk)、壓克力(聚丙烯酸)纖維絲(Polyacrylic fiber)或至少兩種以上之混合者,但亦不在此限。更具體的來說,第一纖維層111及第一內襯層112可具有不同的絲數及丹尼數,例如第一內襯層112相較於第一纖維層111為一每一絲的丹尼數較高的結構,同樣地,第二內襯層122相較於第二纖維層121為一每一絲的丹尼數較高的結構,使第一纖維層111及第二纖維層121具有極佳的柔軟舒適性,而第一內襯層112及第二內襯層122則具有韌性、厚實與透氣性佳等特質。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纖維層111、第二纖維層121、第一內襯層112及第二內襯層122均更可進一步經過刷毛(拉毛)、磨毛、雙面剪毛、搖粒、壓\印花及染色等步驟,換言之,使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更可具有一壓花層、印花層或染色層而具有不同變化之絨布效果,因此可增加本發明編織物製品1整體外觀之多樣變化性及增加經濟價值。
如圖2至圖3B所示,隔離層134是以間隔塗佈方式設置於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之間,每一個隔離層134彼此間相互間隔,以形成多個介於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之間的第一容置部141與第二容置部142;其中,隔離層134可為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酯、共聚酰胺、聚氨酯聚乙烯或上述至少兩種以上之混合者,但不在此限。由於隔離層134具有防水、耐高溫等特質,且經瑞士通用公証行(Société Générale de Surveillance Holding S.A.,SGS)檢測無鹵素之反應,使用上對人體無害,故更適用於本發明之編織物製品1;另外,由於隔離層134對纖維結構不具有選擇性,故隔離層134可連接各類厚薄、長短之纖維絲構造或各類編織方式(如圓編、經編等)編織成之布種;其中,隔離層134使用之種類可視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的布料結構而決定。上述之隔離層134可成型於編織物製品1之第一纖維層111及第二纖維層121之間、第一纖維層111及第二內襯層122之間、第二纖維層121及第一內襯層112之間或第一內襯層112及第二內襯層122之間。
如圖3A所示,於本具體實施例中,隔離層134可成型於編織物製品1之第一內襯層112及第二內襯層122之間 ,而形成一由上而下依序為第一纖維層111、第一內襯層112、隔離層134、第二內襯層122及第二纖維層121之編織物製品1。上述隔離層134相互間隔地設置於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之間,隔離層134將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連接在一起;其中,隔離層134與第一內襯層112及第二內襯層122共同界定出至少一容置部14。隔離層134可選擇性地以不同間距、長短、深淺位置的態樣成型於第一內襯層112及第二內襯層122之間。編織物製品1包括有三組由隔離層134所組成之隔離結構13,隔離結構13包括一第一隔離結構131、一第二隔離結構132及一第三隔離結構133;第一隔離結構131包括有兩個隔離層134,第二隔離結構132包括有三個隔離層134,第三隔離結構133包括有四個隔離層134,每組隔離結構13之隔離層134之間具有不同的間距以產生各種不同大小之容置部14;舉例來說,第一隔離結構131中最左側隔離層134及第二隔離結構132中最右側隔離層134與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共同界定出一第一容置部141,而第三隔離結構133中最右側隔離層134及第二隔離結構132中最左側隔離層134與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共同界定出一第二容置部142,其中,容置部14之配置方式不在此限定,可透過選擇性地保留及切斷隔離結構13中部分之隔離層134而於編織物製品1內部形成多個容置部14空間之變化。換言之,隔離層134於編織物製品1中的位置可視實際需要而改變,使編織物製品1僅需透過選擇性地保留及切割部分之隔離層134,而毋須經過如高周波熱合、衍缝或車縫等繁複的工序步驟,即可輕易地製作出可容置其他 物品之產品,大幅增加編織物製品1內的空間變化性及其產業應用性。另外,於本具體實施例中,由於第一纖維層111及第二纖維層121均位於編織物製品1的外側,故具有極佳的舒適性及柔軟的觸模手感。
如圖3B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點在於編織物製品1由上而下依序亦可為第一內襯層112、第一纖維層111、隔離層134、第二纖維層121及第二內襯層122,於本具體實施例中,由於第一纖維層111及第二纖維層121均位於編織物製品1的內側,故可使編織物製品1的內側(容置部14)具有極佳的柔軟舒適性,且可提供放置於容置部14內之物品極佳的緩衝、防撞及保護之功能。
上述編織物製品1之容置部14(如圖3A及3B)更可進一步填充有發熱線、電熱片、羽絨、棉料、保麗龍、隔音海綿、熱墊、涼墊或上述至少兩種以上者,但不在此限,進而製作如電熱毯/墊、毛毯/被、羽絨毯/被、枕頭床墊、護具、隔音墊、熱墊或涼墊等產品,使本發明之應用範圍廣泛,極具商業利用價值。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請參閱圖4(a)至圖5,圖4(a)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的平紋示意圖,圖4(b)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的斜紋示意圖,圖4(c)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的緞紋示意圖,圖4(d)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的緯平示意圖,圖4(e)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的羅紋示意圖,圖4(f)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的經平示意圖,圖4(g)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的經緞示意圖,而圖5則為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 法之連續作動示意圖;首先步驟一包括一第一備料步驟及一第二備料步驟,該第一備料步驟主要提供一具有隔離層134之第一基材層11,而該第二備料步驟則提供一第二基材層12。
該第一備料步驟包括有一第一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一第一壓合步驟、一塗佈步驟及一第一乾燥步驟。該第一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為將多條纖維束113先經由經緯向編織而形成一第一基材層11,第一基材層11可為梭織結構(如圖4(a)至圖4(c))或針織結構(如圖4(d)至圖4(g)),但不在此限。
該第一壓合步驟,如圖5所示,將第一基材層11送入一第一壓合裝置2內進行整平後,再利用一第一塗佈單元3將一隔離層134均勻地成型於整平後之第一基材層11的表面而形成一具有隔離層134之第一基材層11;其中,一塗佈單元3更可連接有一伺服器(圖未示),該伺服器以電腦排程等方式用以控制第一塗佈單元3選擇性地以不同間距、長短、深淺位置等態樣將隔離層134成型於第一基材層11表面,於本具體實施例中,隔離層134塗佈於第一內襯層112的表面。由於第一基材層11先進行整平再塗佈隔離層134,故可使隔離層134於第一基材層11上的塗佈密度增加,可有效減少隔離層134的塗佈厚度,因此可節省製作成本,加快製程。最後,上述具有隔離層134之第一基材層11再利用一第一乾燥裝置4使隔離層134部分乾燥;更具體的來說,第一乾燥裝置4可更利用至少一第一輸氣結構4a將熱氣輸出而使隔離層134呈半烘乾狀態,半烘乾之隔離層134較有利於後續之壓合步驟;其中,上述第一塗 佈單元3可為膠輥或網紋輥等,但不在此限。第一基材層11於第一壓合裝置2內所受之溫度及壓力分別為常溫及10~25噸(ton),隔離層134部分乾燥所需之熱氣溫度為80~180℃。
該第二備料步驟包括有一第二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該第二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形成一第二基材層12;其中,該第二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及第二基材層12之結構分別與該第一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及第一基材層11之結構相同,故不在此贅述。
上述之該第一備料步驟及該第二備料步驟並無固定之製程順序。
步驟二為一第二壓合步驟,其為將上述該步驟一所提供之具有隔離層134之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一起送入一第二壓合裝置5內壓合形成一由上而下依序為第二基材層12、隔離層134及第一基材層11之第一結合體(未標號),更具體的來說,第二壓合裝置5更可具有多個高溫加壓輥(圖未示)對送入之具有隔離層134之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進行加溫作用而使隔離層134滲入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中,故可使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藉由隔離層134而相互緊密貼合形成該第一結合體。上述之隔離層134可作為結合第一基材層11與第二基材層12之中介層,且隔離層134可視實際連結需要而適當地調整材質,隔離層134可為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酯、共聚酰胺或聚氨酯聚乙烯,但不在此限。具有隔離層134之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於第二壓合裝置5內所受之溫度及壓力分別為80℃~195℃及15~30噸 (ton)。
步驟三為一第二乾燥步驟,由於上述第二壓合步驟為高溫壓合,易使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硬化,故該第二乾燥步驟為利用一第二乾燥裝置7進一步利用至少一第二輸氣結構7a使該第一結合體之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冷卻回潮,使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回復原有之纖維柔軟彈性,而形成具有豐厚手感之本發明編織物製品1;其中,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所受之冷卻回潮溫度為15℃~25℃。編織物製品1可進一步進行加工裁切製作成各式可容置物品之產品或捆捲而收藏待用。
值得注意的是於上述第二壓合步驟(步驟二)之後更可視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所使用之材料而增加一第三壓合步驟,該第三壓合步驟可使該第一結合體更緊密地壓合在一起。
請參閱圖6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之流程圖,編織物製造方法之各項參數及之編織物製品1之結構組成整理列表如下:
上表各層之第一纖維層111、第一內襯層112、第二纖維層121及第二內襯層122之表列材質皆可視實際使用需要而分別擇一搭配使用。
請參閱圖7A及7B,圖7A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之第三實施例透視示意圖,而圖7B則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之第四實施例透視示意圖;如圖7A及圖7B所示,編織物製品1可為一電熱毯8,電熱毯8 包括有至少一發熱線81及一控制盒82,控制盒82可控制發熱線81之發熱溫度;其中,發熱線81可彎折地容置於由第一基材層11、第二基材層12及隔離層134所界定出之容置部(未標號),於本具體實施例中,隔離層134與第一基材層11及第二基材層12分隔出多個可使每一發熱線81彎折容置的容置部(未標號),使每一發熱線81與另一發熱線81彼此之間不接觸造成短路。上述至少一發熱線81可為碳纖維束、玻璃纖維束、岩石纖維束、陶瓷纖維束、芳香族聚醯胺纖維束、金屬電熱束、絕緣電熱束、遠紅外線電熱束或上述至少兩種以上者,但不在此限。如圖7A所示,由於隔離層134可預設於固定位置,使本發明之編織物製品1可選擇性地保留及切割部分之隔離層134,而毋須經過衍缝或車縫等繁複的工序,即可輕易地製作出電熱毯8,換言之,可藉由隔離層134的位置預先決定電熱毯8的邊界而不需如傳統用衍缝或車縫定出電熱毯8的邊界,故可製程加快,且使電熱毯8之表面不會有明顯之縫線痕跡而影響外觀。
請參閱圖8,圖8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之第五實施例透視示意圖;於本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1可為一電熱毯8;其中,編織物製品1更可包括有一第三基材層15及一另一隔離層134;其中,另一隔離層134可選擇性地連接於第一基材層11與第三基材層15之間或連接於第二基材層12與第三基材層15之間,如圖8所示,於本具體實施例中,另一隔離層134連接於第二基材層12與第三基材層15之間,且第三基材層15可為聚氨酯(PU)泡棉、防靜電泡棉 、鋁箔泡棉、導電泡棉、可發性聚乙烯(EPE)、防靜電可發性聚乙烯(EPE)、高性能聚氨酯泡棉(PORON® )、氯丁二烯橡膠(Chloroprene Rubber,CR)、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架橋聚乙烯(PE)、矽膠(silicon)、苯乙烯-丁二烯橡(SBR)、三元乙丙橡膠(EPDM)或上述至少兩種以上之混合者,但不在此限;由於第三基材層15使編織物製品1具有保暖、舒適性、優異的防火性能、可自由彎曲、體積輕薄等優點,故更適用於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1。
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及編織物製品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可藉由自動化數位排程控制將隔離層以不同間距、長短、深淺位置之態樣成型於第一基材層及第二基材層之間而不影響本發明之外觀、印刷及接觸手感。
(2)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其僅需透過選擇性地切割及保留特定之隔離層,即可使容置部具有不同的空間排列組合變化,以滿足製作成各類具有容置空間產品之需求。
(3)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可藉由自動化機械設備大量生產,故具有可大幅縮短製程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及降低人力成本等優點。
(4)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其第一基材層及第二基材層可為針織結構或梭織結構等。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非意欲侷限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 容所為的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發明的權利保護範圍內,合予陳明。
【習知】
1’‧‧‧布料結構
10’‧‧‧第一層體
101’‧‧‧第一絨布層
102’‧‧‧第一基材層
11’‧‧‧第二層體
111’‧‧‧第二絨布層
112’‧‧‧第二基材層
【本發明】
1‧‧‧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
11‧‧‧第一基材層
111‧‧‧第一纖維層
112‧‧‧第一內襯層
113‧‧‧纖維束
12‧‧‧第二基材層
121‧‧‧第二纖維層
122‧‧‧第二內襯層
13‧‧‧隔離結構
131‧‧‧第一隔離結構
132‧‧‧第二隔離結構
133‧‧‧第三隔離結構
134‧‧‧隔離層
14‧‧‧容置部
141‧‧‧第一容置部
142‧‧‧第二容置部
15‧‧‧第三基材層
2‧‧‧第一壓合裝置
3‧‧‧第一塗佈單元
4‧‧‧第一乾燥裝置
4a‧‧‧第一輸氣結構
5‧‧‧第二壓合裝置
6‧‧‧第三壓合裝置
7‧‧‧第二乾燥裝置
7a‧‧‧第二輸氣結構
8‧‧‧電熱毯
81‧‧‧發熱線
82‧‧‧控制盒
圖1為習知布料結構的剖視圖;圖2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的立體示意圖;圖3A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圖3B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圖4(a)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之第一、第二纖維層及第一、第二內襯層的平紋示意圖;圖4(b)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之第一、第二纖維層及第一、第二內襯層的斜紋示意圖;圖4(c)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之第一、第二纖維層及第一、第二內襯層的緞紋示意圖;圖4(d)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之第一、第二纖維層及第一、第二內襯層的緯平示意圖;圖4(e)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之第一、第二纖維層及第一、第二內襯層的羅紋示意圖;圖4(f)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之第一、第二纖維層及第一、第二內襯層的經平示意圖;圖4(g)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之第一、第二纖維層及第一、第二內襯層的經緞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之連續作動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之流程圖;圖7A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之第三實施例透視示意圖;圖7B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之第四實施例透視示意圖;以及圖8為本發明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之第五實施例透視示意圖。
1...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
11...第一基材層
111...第一纖維層
112...第一內襯層
12...第二基材層
121...第二纖維層
122...第二內襯層
13...隔離結構
131...第一隔離結構
132...第二隔離結構
133...第三隔離結構
134...隔離層
14...容置部
141...第一容置部
142...第二容置部

Claims (16)

  1. 一種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第一備料步驟,其包括a1.一第一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多條纖維束經由該第一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形成一第一基材層;a2.一第一壓合步驟,將該第一基材層送入一第一壓合裝置進行整平;a3.一第一塗佈步驟,將整平之該第一基材層利用至少一第一塗佈單元將多個隔離層間隔地成型於該第一基材層的表面而形成一具有隔離層之第一基材層,其中每一個隔離層彼此間相互間隔以形成多個容置部;以及a4.一第一乾燥步驟,利用一第一乾燥裝置使該第一基材層之該些隔離層乾燥;一第二備料步驟,其包括一第二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多條纖維束經由該第二經緯向編織纖維束步驟形成一第二基材層;一第二壓合步驟,其為將該具有隔離層之第一基材層以具有該些隔離層的一側及該第二基材層一起送入一第二壓合裝置壓合形成一第一結合體;以及一第二乾燥步驟,其為利用一第二乾燥裝置將該第一結合體乾燥而形成一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第一及第二備料步驟中,該第一基材層及第二基材層均為梭織結構、平織結構、針織結構或經編結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第一塗佈步驟中,該第一塗佈單元更連接一伺服器,該伺服器控制該第一塗佈單元選擇性地以不同 間距、長短、深淺位置的態樣將該隔離層成型於該第一基材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基材層包括一第一纖維層及一第一內襯層,該第二基材層包括一第二纖維層及一第二內襯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塗佈單元為膠輥或網紋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第一乾燥步驟中,該第一乾燥裝置更利用至少一第一輸氣結構使該隔離層部分乾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第二壓合步驟中,該第二壓合裝置對該第一結合體進行加溫作用,使該隔離層滲入該第一基材層及該第二基材層中,而使該第一基材層及該第二基材層相互緊密貼合形成該第一結合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第二壓合步驟之後更可有一第三壓合步驟,該第三壓合步驟使該第一結合體更緊密地壓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第二乾燥步驟中,該第二乾燥裝置更利用至少一第二輸氣結構使該第一結合體之該第一基材層及該第二基材層冷卻回潮。
  10. 一種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包括:一第一基材層,該第一基材層包括一第一纖維層及一第一內襯層;一第二基材層,該第二基材層包括一第二纖維層及一第二內 襯層;多個隔離層,該些隔離層以間隔塗佈方式設於該第一基材層及該第二基材層之間該隔離層與該第一基材層及該第二基材層連接,且每一個隔離層彼此間相互間隔以形成多個介於該第一基材層與該第二基材層之間的容置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其中該第一基材層及該第二基材層為梭織結構或針織結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其中該第一纖維層及該第二纖維層均為經編刷毛結構,或者該第一纖維層及該第二纖維層均為經編刷毛搖粒結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其中該第一基材層及該第二基材層更具有一壓花層、印花層或染色層。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其中該隔離層可選擇性地以不同間距、長短、深淺位置的態樣塗佈於該第一基材層及該第二基材層之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其中該容置部填充有發熱線、電熱片、羽絨、棉料、保麗龍、隔音海綿、熱墊、涼墊或上述至少兩種以上者。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品,其中更包括一第三基材層及一另一隔離層,該另一隔離層可選擇性地連接於該第一基材層與該第三基材層之間或連接於該第二基材層與該第三基材層之間。
TW100102366A 2011-01-21 2011-01-21 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及編織物製品 TWI460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2366A TWI460328B (zh) 2011-01-21 2011-01-21 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及編織物製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2366A TWI460328B (zh) 2011-01-21 2011-01-21 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及編織物製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1753A TW201231753A (en) 2012-08-01
TWI460328B true TWI460328B (zh) 2014-11-11

Family

ID=47069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2366A TWI460328B (zh) 2011-01-21 2011-01-21 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及編織物製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603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2969B (zh) * 2016-12-27 2017-10-21 長勝紡織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網紋輥前處理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7541A (en) * 2003-11-20 2005-06-01 China Textile Inst Composite 3-D fabric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200636121A (en) * 2005-04-08 2006-10-16 Formosan Rubber Group Inc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ow friction force and thermo-resistant composite fabrics
US7439200B2 (en) * 2005-08-24 2008-10-21 Dupont-Mitsui Fluorochemicals Co. Ltd. Fluoropolymer-glass fabric for circuit substrat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7541A (en) * 2003-11-20 2005-06-01 China Textile Inst Composite 3-D fabric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200636121A (en) * 2005-04-08 2006-10-16 Formosan Rubber Group Inc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ow friction force and thermo-resistant composite fabrics
US7439200B2 (en) * 2005-08-24 2008-10-21 Dupont-Mitsui Fluorochemicals Co. Ltd. Fluoropolymer-glass fabric for circuit substrat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2969B (zh) * 2016-12-27 2017-10-21 長勝紡織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網紋輥前處理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1753A (en)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0145A (zh)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纺织品及其制造方法与在制造接触凉感织物上的应用
CN107923091B (zh) 大体积无纺织物
JP2021079549A (ja) エアロゲル含有積層シート及びエアロゲル含有積層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10415161B2 (en) Method for weaving multiply gauze, and multiply gauze woven fabric
TWI460328B (zh) 具有複合結構之編織物製造方法及編織物製品
CN201960769U (zh) 具有容置部的布料结构
CN211165654U (zh) 一种阻燃复合面料
JP2010159933A (ja) 電気カーペット
CN102615865B (zh) 具有复合结构的编织物制造方法及编织物制品
JP3168319U (ja) 清涼感を得られる敷きパッド
CN217532156U (zh) 一种保温针织布
CN213891664U (zh) 一种吸湿快干的化纤面料
CN216338220U (zh) 一种吸湿发热的暖暖熊猫绒高弹面料
CN215882914U (zh) 一种吸湿排汗的复合面料
CN216761052U (zh) 一种贝贝绒服饰面料
CN213472426U (zh) 抗寒保暖型服装面料
JP7085052B1 (ja) エアロゲル含有生地及びエアロゲル含有生地の製造方法
JP2010246575A (ja) 敷き布団
CN214266949U (zh) 一种具有防尘保温功能的仿记忆复针织布
CN207373836U (zh) 立体印染面料
JP2018196565A (ja) 寝具用クッション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362771U (zh) 舒适柔软型麂皮绒和提花布复合的面料
KR101628261B1 (ko) 부피가 큰 침장용 보온체(보온 포백(布帛))
JP3145065U (ja) 熱遮断積層材
TWM407914U (en) Cloth structure with containing pa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