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9114B -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 Google Patents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9114B
TWI459114B TW101134562A TW101134562A TWI459114B TW I459114 B TWI459114 B TW I459114B TW 101134562 A TW101134562 A TW 101134562A TW 101134562 A TW101134562 A TW 101134562A TW I459114 B TWI459114 B TW I4591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amera module
positioning
base
electromagne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4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3360A (zh
Inventor
Tzu Chih Lin
Wan Chih Lin
Original Assignee
Al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tek Corp filed Critical Al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1134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911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13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3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9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9114B/zh

Links

Description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鏡頭致動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快速對焦並減少零件成本,且可以降低鏡頭於對焦時的晃動情形之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目前,市面上的電子產品逐漸朝向多合一的方向發展,相較於電子產品的單一功能,現今的多功能電子產品比比皆是,並且各項功能往越來越精緻細密的方向發展。在此其中,攝影又以可隨時記錄生活點滴而成為電子產品中最為普遍的功能,也因此,對攝影裝置零組件的講究更是日益精進。對攝像模組而言,評斷其功能最主要的條件無非是畫素、鏡頭及感光耦合元件,而隨著自動對焦逐漸成為標準之後,持續提升的解析度將會需要額外的照相機特點,如光學變焦、快門控制以及影像的穩定度等。
現今畫素兩百萬以上的攝像模組之對焦方式是利用致動器帶動鏡頭組合來回移動以進行對焦。常見的致動器有數位步進馬達、以壓電(Piezoelectric)材料為基礎的致動器以及具有彈簧回返裝置的音圈馬達(Voice Coil Motor,VCM),其中音圈馬達又以最小的體積、最低的成本及最易於實現的技術成為攝像模組市場中 產量最高的產品。
雖然音圈馬達與其他兩種致動器相比具有許多優點,但其組成的零件數量多,相對的成本也提高,況且使用音速線圈之鏡頭穩定度需仰賴電流的控制,且容易在鏡頭伸縮時有晃動的問題產生。因此,針對上述問題,需要提出一種可以改善習知攝像裝置的對焦致動結構之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以解決習知技術中鏡頭對焦時會晃動,且零組件較多,導致成本較高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目的,提出一種鏡頭致動裝置,其包含一攝像模組、一磁性驅動模組、一控制模組以及至少一定位模組。攝像模組可擷取複數個影像。磁性驅動模組可設置於攝像模組之一側,以驅動攝像模組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以使攝像模組於移動時進行複數個影像之擷取。控制模組可連接攝像模組,以分析各影像之清晰度,並將清晰度最佳之影像之成像焦距設為最佳對焦點,且控制模組係控制磁性驅動模組,使磁性驅動模組驅動攝像模組移動至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對應最佳對焦點之一對焦位置。定位模組可設置於攝像模組之一側,以經由磁性吸附固定攝像模組於對焦位置。
較佳地,磁性驅動模組可包含一調整底座、一調整構件及一電磁構件,調整底座可設置於攝像模組之下方,且調整底座之一側具有一凸抵部,電磁構件可設於調整底座之一側,且電磁構件呈環 狀,使調整構件穿設於電磁構件,當控制模組驅動磁性驅動模組使電磁構件通電以產生電磁效應時,可以磁性吸附力來使調整構件由一第一端移動至一第二端,以藉由調整構件頂抵凸抵部,進而帶動調整底座轉動,以推抵攝像模組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
較佳地,磁性驅動模組更包含一彈性構件,可接設於調整底座相對於電磁構件之另一側,當調整構件由第一端移至第二端以轉動調整底座時,彈性構件可隨之延展。
較佳地,當電磁構件失去磁性吸附力使調整構件由第二端回復至第一端時,彈性構件係由延展狀態彈性回復至縮緊狀態,以帶動調整底座回復至初始位置,進而使攝像模組由第二位置移至對焦位置,再由定位模組固定攝像模組。
較佳地,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更包含一基座以及複數個支撐元件,基座可設置於調整底座之下方,且基座與攝像模組間可透過支撐元件彼此相連接。
較佳地,各支撐元件之壁緣可套設附有一彈簧元件。
較佳地,定位模組包含一定位桿及一定位元件,定位元件可接設攝像模組之一側,定位桿可接設於基座並穿設於定位元件,當攝像模組移動到對焦位置時,控制模組可驅動定位模組使定位元件通電以產生電磁效應,使定位元件磁性吸附定位桿,藉此將攝像模組固定於對焦位置。
較佳地,定位模組固定攝像模組於對焦位置時,調整底座可回復至初始位置並與攝像模組間具有一間距。
較佳地,定位模組包含一定位元件及至少一金屬件,定位元件可設置於攝像模組之一側,且金屬件係設置於調整底座或基座之一側,當攝像模組移動至對焦位置時,控制模組驅動定位元件通電瞬間產生電磁效應以吸引金屬件,以固定攝像模組於對焦位置。
較佳地,當定位模組固定攝像模組於對焦位置時,攝像模組可與調整底座緊密連接。
此外,本發明更提出一種鏡頭致動方法,其可利用一鏡頭致動裝置,此鏡頭致動裝置包含一攝像模組、一磁性驅動模組、一控制模組以及至少一定位模組,本發明之鏡頭致動方法包含下列步驟:利用磁性驅動模組驅動攝像模組自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藉由攝像模組於移動時擷取複數個影像。透過控制模組分析各影像之清晰度,並將清晰度最佳之影像之成像焦距設為最佳對焦點,且驅動磁性驅動模組帶動攝像模組移動至對應最佳對焦點之對焦位置,對焦位置可位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以及使用定位模組以磁性吸附固定攝像模組於對焦位置。
較佳地,磁性驅動模組可包含一調整底座、一調整構件及一電磁構件,調整底座可設置於攝像模組之下方,且調整底座之一側具有一凸抵部,電磁構件可設於調整底座之一側,且電磁構件呈環狀,使調整構件穿設於電磁構件,當控制模組驅動磁性驅動模組使電磁構件通電以產生電磁效應時,可以磁性吸附力來使調整構件由一第一端移動至一第二端,以藉由調整構件頂抵凸抵部,進而帶動調整底座轉動,以推抵攝像模組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
較佳地,磁性驅動模組更包含一彈性構件,可接設於調整底座相對於電磁構件之另一側,當調整構件由第一端移至第二端以轉動調整底座時,彈性構件可隨之延展。
較佳地,當電磁構件失去磁性吸附力使調整構件由第二端回復至第一端時,彈性構件係由延展狀態彈性回復至縮緊狀態,以帶動調整底座回復至初始位置,進而使攝像模組由第二位置移至對焦位置,再由定位模組固定攝像模組。
較佳地,鏡頭致動裝置更包含一基座以及複數個支撐元件,基座可設置於調整底座之下方,且基座與攝像模組間可透過支撐元件彼此相連接。
較佳地,各支撐元件之壁緣可套設附有一彈簧元件。
較佳地,定位模組包含一定位桿及一定位元件,定位元件可接設攝像模組之一側,定位桿可接設於基座並穿設於定位元件,當攝像模組移動到對焦位置時,控制模組可驅動定位模組使定位元件通電以產生電磁效應,使定位元件磁性吸附定位桿,藉此將攝像模組固定於對焦位置。
較佳地,定位模組固定攝像模組於對焦位置時,攝像模組可回復至初始位置並與調整底座間具有一間距。
較佳地,定位模組包含一定位元件及至少一金屬件,定位元件可設置於攝像模組之一側,且金屬件係設置於調整底座或基座之一側,當攝像模組移動至對焦位置時,控制模組驅動定位元件通電瞬間產生電磁效應以吸引金屬件,以固定攝像模組於對焦位置。
較佳地,當定位模組固定攝像模組於對焦位置時,攝像模組可與調整底座緊密連接。
承上所述,依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其可具有一或多個下述優點:
(1)此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可利用磁性驅動模組頂抵攝像模組,以將攝像模組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並利用定位模組之電磁吸附力將攝像模組固定於對焦位置,來達到快速對焦的效果。
(2)此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可透過接設於基座與攝像裝置一側的支撐元件以及套設支撐元件的彈簧元件之緩衝力道,於攝像模組進行移動或對焦時維持攝像模組的穩定度。
(3)此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相較於先前技術,是由較少的零組件所構成,因此可大幅降低鏡頭致動裝置的成本。
茲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及所達到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如後。
1、2‧‧‧鏡頭致動裝置
10‧‧‧攝像模組
11‧‧‧鏡頭
12‧‧‧鏡頭底座
20‧‧‧磁性驅動模組
21‧‧‧調整底座
211‧‧‧凸抵部
22‧‧‧調整構件
23‧‧‧電磁構件
24‧‧‧彈性構件
30‧‧‧控制模組
40‧‧‧定位模組
41‧‧‧定位桿
42‧‧‧定位元件
421‧‧‧金屬層
43‧‧‧金屬件
50‧‧‧基座
51‧‧‧支撐元件
52‧‧‧彈簧元件
S11~S15‧‧‧步驟流程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二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三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第四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二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方法之流程圖。
為利 貴審查員瞭解本發明之發明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發明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之實施例,為使便於理解,下述實施例中之相同元件係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請參閱第1圖至第4圖,其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第二示意圖、第三示意圖以及第四示意圖。圖中,鏡頭致動裝置1包含攝像模組10、磁性驅動模組20、控制模組30以及定位模組40。磁性驅動模組20設置於攝像模組10的一側。定位模組40設置於攝像模組10的一側。控制模組30連接攝像模組10及定位模組40。
攝像模組10包含鏡頭11及鏡頭底座12,且鏡頭11設置於鏡頭底座12的上方。磁性驅動模組20包含一調整底座21、一調整構件22以及一電磁構件23以及一彈性構件24。調整底座21設置於鏡頭底座12的下方,且電磁構件23可以成環狀,並設於調整底座21的一側 ,且調整構件22穿設於電磁構件23。其中,電磁構件23較佳的可以是一電磁線圈,但不以此為限。此外,調整底座更具有一凸抵部211,其可設於與調整構件22及電磁構件23的同一側。彈性構件24接設於調整底座21相對於電磁構件23的另一側,其較佳的可以是一彈簧,但不以此為限。
此外,本實施例之鏡頭致動裝置1更包含一基座50、一支撐元件51及彈簧元件52。基座50可設置於調整底座21的下方,且基座50與攝像模組10可以透過支撐元件51連接,而支撐元件51的壁緣可套設彈簧元件52。
定位模組40包含一定位桿41及一定位元件42。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元件42位於攝像模組10的一側,而定位桿41可接設於基座50之上方,並且定位元件42可設於定位桿41的一側,其中,定位元件42較佳地可以是電磁鐵。特別的是,定位元件42的內壁可設置金屬層421,以使金屬層421位於定位元件42與定位桿41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定位模組40的數量為兩組,但其定位模組40的數量並不以此為限,可視使用者的需求設置於攝像模組10的側緣。
藉由以上元件之配置,控制模組30可控制磁性驅動模組20,使磁性驅動模組20之電磁構件23產生電磁效應,以吸引調整構件22自第一端移動至第二端,並利用調整構件22的其中一端頂抵調整底座21的凸抵部211,藉此將調整底座21往上推抵,進而將與調整底座21連接的攝像模組10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而當調整構件22推抵調整底座21移動時,與調整底座21連接的彈性構件24也會隨調整底座21的移動延伸。在此同時,攝像模組10可於移動的過程中拍攝複數個影像,這些影像可以藉由控制模組30分析清 晰度,並且控制模組30可以將清晰度最佳的一張影像之成像焦距設為最佳對焦點。當調整構件22因電磁構件23之吸附力移動至第二端,而使調整底座21帶動攝像模組10至第二位置之後,彈性構件24會由延展狀態回復至緊縮狀態,以使調整底座21隨之回到初始位置。
在調整底座21回到初始位置的過程中,可帶動攝像模組10往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動,以將攝像模組10固定於對應最佳對焦點的對焦位置。控制模組30可控制定位模組40的定位元件42通電,以利用定位元件42產生電磁效應,而透過金屬層421磁性吸附定位桿41,藉此將攝像模組10固定於對應最佳對焦點的對焦位置,以完成鏡頭11對焦的動作,使攝像模組10與回復至初始位置的調整底座21之間具有一間距,且對焦位置位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
特別的是,由於支撐元件51可直接連接基座50與攝像模組10,因此當磁性驅動模組20驅動攝像模組10移動或利用定位模組40固定攝像模組10的對焦位置時,可以利用支撐元件51及套設支撐元件51的彈簧元件52穩定攝像模組10,以減少鏡頭11於對焦進行時的晃動情形。在本實施例中,支撐元件51與彈簧元件52之數量為兩組,但其設置的數量並不以此為限,可以視使用者設計需求而決定。
請一併參閱第5圖及第6圖,其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及第二示意圖。圖中,鏡頭制度裝置2包含攝像模組10、磁性驅動模組20、控制模組30以及定位模組40。磁性驅動模組20設置於攝像模組10的一側。定位模組40設置於攝像模組10的一側。控制模組30可連接攝像模組10、磁性驅動模組20 及定位模組40。
攝像模組10包含鏡頭11及鏡頭底座12,且鏡頭11設置於鏡頭底座12的上方。磁性驅動模組20包含一調整底座21、一調整構件22以及一電磁構件23以及一彈性構件。調整底座21設置於鏡頭底座12的下方,且電磁構件23可以成環狀,並設於調整底座21的一側,且調整構件22穿設於電磁構件23。其中,電磁構件23較佳的可以是一電磁線圈,但不以此為限。此外,調整底座21更具有一凸抵部211,其可設於與調整構件22及電磁構件23的同一側。彈性構件接設於調整底座21相對於電磁構件23的另一側,其較佳的可以是一彈簧,但不以此為限。
鏡頭致動裝置2更包含一基座50、一支撐元件51及彈簧元件52。基座50可設置於調整底座21的下方,且基座50與攝像模組10可以透過支撐元件51連接,而支撐元件51的壁緣可套設彈簧元件52。
定位模組40可包含一定位元件42以及一金屬件43,定位元件42可設於鏡頭底座12的一側,金屬件43可對應定位元件42之位置設置於基座50的一側。其中,定位元件42較佳地可以是電磁閥或電磁線圈,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定位模組40的數量為兩組,但其定位模組40的數量並不以此為限,可視使用者的需求設置於攝像模組10的側緣。
藉由以上元件之配置,控制模組30可控制磁性驅動模組20,使磁性驅動模組20的電磁構件23產生電磁效應,以吸引調整構件22的一端被吸引,並移動而推抵調整底座21的凸抵部211,進而帶動調整底座21轉動,以將攝像模組10自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 且調整底座21被轉動時,相對於調整底座21另一側的彈性構件則隨之延伸。在攝像模組10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的過程中,可擷取複數張影像,並交由控制模組30分析這些影像的清晰度,並選取清晰度最佳的一張影像,以將此張影像的焦點設為最佳對焦點。在這之後,彈性構件會由延伸狀態縮回,以將調整底座21回復至初始位置。當調整底座21回復時,可帶動攝像模組10往第一位置移動,而控制模組30則控制定位模組40將攝像模組10固定於對應最佳對焦點的對焦位置,以完成對焦的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調整底座21較佳地可具有一斜面,且鏡頭底座12可對應調整底座21而呈斜面,以使調整底座21可於初始位置時與鏡頭底座12緊密疊合。當凸抵部211受調整構件22推抵而轉動時,可藉由調整底座21的斜面可將攝像模組10推出。如此一來,當攝像模組10移動至第二位置,並由控制模組30設定最佳對焦點後,調整底座21將回復並朝第一位置移動,以帶動攝像模組10隨之移動到達對焦位置,控制模組30可驅動定位模組40,以使定位元件42瞬間產生磁力並吸附基座50一側的金屬件43,由於位於鏡頭底座12與基座50中間的調整底座21為斜面,因此當調整底座21回到初始位置的過程中,並不與攝像模組10完全密合,且定位元件42吸附金屬件43的下壓力為大於調整底座21回復的旋轉力,以利用調整底座21與攝像模組10之斜面間的高低落差來相互頂抵卡合,使調整底座21無法繼續進行移動至初始位置的動作。如此一來,藉由調整底座21與攝像模組10之相互頂抵,以將攝像模組10固定於對焦位置。其中,金屬件43的數量可無限制,且金屬件43亦可設置於調整底座21的一側,以在攝像模組10到 達對焦位置時,利用定位元件42的磁吸力吸引固定攝像模組10於對焦位置。
附帶一提的是,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2更包含支撐元件51及彈簧元件52,支撐元件51可設置於攝像模組10的一側,並且可連結攝像模組10與基座50,且彈簧元件52可設於支撐元件51的璧緣。在鏡頭致動裝置2進行對焦動作的同時,可以透過支撐元件51及彈簧元件52的緩衝,來維持鏡頭11的穩定度。
請參閱第7圖,其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方法之流程圖。圖中,鏡頭致動方法包含步驟S11,其係為利用磁性驅動模組驅動攝像模組自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接著,步驟S12為藉由攝像模組於移動時擷取複數個影像。而步驟S13為透過控制模組分析各影像之清晰度,並將清晰度最佳之影像之成像焦距設為一最佳對焦點。在這之後,步驟S14為驅動磁性驅動模組帶動攝像模組移動至對應該最佳對焦點之一對焦位置。其中,對焦位置可位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最後,步驟S15為使用定位模組以磁性吸附固定攝像模組於對焦位置。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主要係利用磁性驅動模組之調整構件推抵調整底座的凸抵部,以帶動攝像模組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並於移動過程中擷取複數張影像,以交由控制模組分析清晰度最佳的一張影像並設為最佳對焦點。接著,當調整底座帶動攝像模組往第一位置方向移動時,控制模組可驅動定位模組將攝像模組以磁性吸附固定於對應最佳對焦點的對焦位置,以完成對焦的動作。另一方面,在對焦動作進行時,可以藉由直接連接基座與攝像模組間的支撐元件與彈簧元件,來維持鏡頭的穩 定度,以避免調整的底座移動或定位模組固定時所造成鏡頭晃動的情形。更特別的是,本發明中之定位模組可以透過不同的配置,以磁性吸附的方式將攝像模組固定於對焦位置,其定位模組之配置並不以上述兩實施例之方法為限。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鏡頭致動裝置
10‧‧‧攝像模組
20‧‧‧磁性驅動模組
21‧‧‧調整底座
211‧‧‧凸抵部
22‧‧‧調整構件
23‧‧‧電磁構件
24‧‧‧彈性構件
30‧‧‧控制模組
40‧‧‧定位模組
41‧‧‧定位桿
42‧‧‧定位元件
50‧‧‧基座
51‧‧‧支撐元件
52‧‧‧彈簧元件

Claims (14)

  1. 一種鏡頭致動裝置,其包含:一攝像模組,以擷取複數個影像;一磁性驅動模組,係設置於該攝像模組之一側,以驅動該攝像模組自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以使該攝像模組於移動時進行該複數個影像之擷取;一控制模組,係連接該攝像模組,以分析各該影像之清晰度,並將清晰度最佳之該影像之成像焦距設為一最佳對焦點,且該控制模組係控制該磁性驅動模組,使該磁性驅動模組驅動該攝像模組移動至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對應該最佳對焦點之一對焦位置;以及至少一定位模組,係設置於該攝像模組之一側,以經由磁性吸附固定該攝像模組於該對焦位置;其中該磁性驅動模組係包含一調整底座、一調整構件及一電磁構件,該調整底座係設置於該攝像模組之下方,且該調整底座之一側係具有一凸抵部,該電磁構件係設於該調整底座之一側,且該電磁構件係呈環狀,使該調整構件係穿設於該電磁構件,當該控制模組驅動該磁性驅動模組使該電磁構件通電以產生電磁效應時,係以磁性吸附力來使該調整構件由一第一端移動至一第二端,以藉由該調整構件頂抵該凸抵部,進而帶動該調整底座轉動,以推抵該攝像模組自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其中該鏡頭致動裝置更包含一基座以及複數個支撐元件,該基座 係設置於該調整底座之下方,且該基座與該攝像模組間係透過該複數個支撐元件彼此相連接;其中各該支撐元件之壁緣係套設附有一彈簧元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該磁性驅動模組更包含一彈性構件,係接設於該調整底座相對於該電磁構件之另一側,當該調整構件由該第一端移至該第二端以轉動該調整底座時,該彈性構件係隨之延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當該電磁構件失去磁性吸附力使該調整構件由該第二端回復至該第一端時,該彈性構件係由延展狀態彈性回復至縮緊狀態,以帶動該調整底座回復至初始位置,進而使該攝像模組由該第二位置移至該對焦位置,再由該至少一定位模組固定該攝像模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定位模組係包含一定位桿及一定位元件,該定位元件係接設該攝像模組之一側,該定位桿係接設於該基座並穿設於該定位元件,當該攝像模組移動到該對焦位置時,該控制模組係驅動該至少一定位模組使該定位元件通電以產生電磁效應,使該定位元件磁性吸附該定位桿,藉此將該攝像模組固定於該對焦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定位模組固定該攝像模組於該對焦位置時,該調整底座係回復至初始位置並與該攝像模組間係具有一間距。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定位模組係包含一定位元件及至少一金屬件,該定位元件係設置於該攝像模組之一側,且該至少一金屬件係設置於該調整底座或該基座之一側,當該攝像模組移動至該對焦位置時,該控制模組驅動 該定位元件通電瞬間產生電磁效應以吸引該至少一金屬件,以固定該攝像模組於該對焦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當該至少一定位模組固定該攝像模組於該對焦位置時,該攝像模組係與該調整底座緊密連接。
  8. 一種鏡頭致動方法,係利用一鏡頭致動裝置,該鏡頭致動裝置包含一攝像模組、一磁性驅動模組、一控制模組以及至少一定位模組,包含下列步驟:利用該磁性驅動模組驅動該攝像模組自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藉由該攝像模組於移動時擷取複數個影像;透過該控制模組分析各該影像之清晰度,並將清晰度最佳之該影像之成像焦距設為一最佳對焦點,且驅動該磁性驅動模組帶動該攝像模組移動至對應該最佳對焦點之一對焦位置,該對焦位置係位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以及使用該至少一定位模組以磁性吸附固定該攝像模組於該對焦位置;其中該磁性驅動模組係包含一調整底座、一調整構件及一電磁構件,該調整底座係設置於該攝像模組之下方,且該調整底座之一側係具有一凸抵部,該電磁構件係設於該調整底座之一側,且該電磁構件係呈環狀,使該調整構件係穿設於該電磁構件,當該控制模組驅動該磁性驅動模組使該電磁構件通電以產生電磁效應時,係以磁性吸附力來使該調整構件由一第一端移動至一第二端,以藉由該調整構件頂抵該凸抵部,進而帶動該調整底座轉動,以推抵該攝像模組自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其中該鏡頭致動裝置更包含一基座以及複數個支撐元件,該基座係設置於該調整底座之下方,且該基座與該攝像模組間係透過該複數個支撐元件彼此相連接;其中各該支撐元件之壁緣係套設附有一彈簧元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方法,其中該磁性驅動模組更包含一彈性構件,係接設於該調整底座相對於該電磁構件之另一側,當該調整構件由該第一端移至該第二端以轉動該調整底座時,該彈性構件係隨之延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方法,其中當該電磁構件失去磁性吸附力使該調整構件由該第二端回復至該第一端時,該彈性構件係由延展狀態彈性回復至縮緊狀態,以帶動該調整底座回復至初始位置,進而使該攝像模組由該第二位置移至該對焦位置,再由該至少一定位模組固定該攝像模組。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定位模組係包含一定位桿及一定位元件,該定位元件係接設該攝像模組之一側,該定位桿係接設於該基座並穿設於該定位元件,當該攝像模組移動到該對焦位置時,該控制模組係驅動該至少一定位模組使該定位元件通電以產生電磁效應,使該定位元件磁性吸附該定位桿,藉此將該攝像模組固定於該對焦位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定位模組固定該攝像模組於該對焦位置時,該調整底座係回復至初始位置並與該攝像模組間係具有一間距。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定位模組係包含一定位元件及至少一金屬件,該定位元件係設置於該攝像模組之一側,且該至少一金屬件係設置於該調整底座或該 基座之一側,當該攝像模組移動至該對焦位置時,該控制模組驅動該定位元件通電瞬間產生電磁效應以吸引該至少一金屬件,以固定該攝像模組於該對焦位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方法,其中當該至少一定位模組固定該攝像模組於該對焦位置時,該攝像模組係與該調整底座緊密連接。
TW101134562A 2012-09-20 2012-09-20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TWI4591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4562A TWI459114B (zh) 2012-09-20 2012-09-20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4562A TWI459114B (zh) 2012-09-20 2012-09-20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3360A TW201413360A (zh) 2014-04-01
TWI459114B true TWI459114B (zh) 2014-11-01

Family

ID=52388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4562A TWI459114B (zh) 2012-09-20 2012-09-20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5911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0103B2 (en) * 2007-05-02 2009-01-20 Altek Corporation Zoom lens control mechanism
TWI310863B (zh) * 2006-06-12 2009-06-11 Asia Optical Co Inc
CN100561335C (zh) * 2007-10-31 2009-11-18 无锡凯尔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手机照相模组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TWI332117B (en) * 2004-12-10 2010-10-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Optical autofocus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32117B (en) * 2004-12-10 2010-10-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Optical autofocus mechanism
TWI310863B (zh) * 2006-06-12 2009-06-11 Asia Optical Co Inc
US7480103B2 (en) * 2007-05-02 2009-01-20 Altek Corporation Zoom lens control mechanism
CN100561335C (zh) * 2007-10-31 2009-11-18 无锡凯尔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手机照相模组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3360A (zh) 201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49107B2 (en) Autofocus for folded optic array cameras
US9285654B2 (en) Miniature camera module with MEMS-actuated autofocus
JP5037719B1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US20160161756A1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actuator module
JP3154894U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3676069B (zh) 镜头致动装置及其镜头致动方法
US8823811B2 (en) Handshake correction apparatus of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20110026150A1 (en) Compact auto focus lens module with piezoelectric actuator
US10852458B2 (en) Camera device
JP2006246656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焦点調節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WO2015198909A1 (ja) 撮像装置、電子機器
JP5551207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WO2015001954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TWI460522B (zh) 取像鏡頭調整結構
TWI459114B (zh)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CN108604045A (zh) 成像设备
TWI332117B (en) Optical autofocus mechanism
KR100952622B1 (ko) 압전소자를 이용한 소형카메라 구동장치
TWI721735B (zh) 含晃動補償的光學對焦裝置
KR100952621B1 (ko) 압전소자를 이용한 소형카메라 구동장치
TWI274223B (en) Camera module and lens motion restoring device thereof
KR20100069500A (ko) 렌즈 틸트 방식을 이용한 이미지 보정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디지털 촬영장치
JP2012163797A (ja) 撮像装置
TWM429119U (en) Camera actuating structure improvement
EP1729170A2 (en) Camera module and lens moving control devic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