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8538B - 製造線性α烯烴之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製造線性α烯烴之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8538B
TWI458538B TW098111307A TW98111307A TWI458538B TW I458538 B TWI458538 B TW I458538B TW 098111307 A TW098111307 A TW 098111307A TW 98111307 A TW98111307 A TW 98111307A TW I458538 B TWI458538 B TW I4585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xene
butene
stream
column
distillation colum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1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6685A (en
Inventor
Robert J Gartside
Marvin I Greene
Quincy J Jones
Thulasidas Chellppannair
Original Assignee
Lummus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mmus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Lummus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TW098111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853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36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6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8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8538B/zh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製造線性α烯烴之系統及方法
本文所述實施例係關於線性α烯烴之製造,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具有降低之能量消耗的線性α烯烴製造方法。
可藉由乙烯之選擇性寡聚來製造線性α烯烴。一般而言,在觸媒(例如烷基化金屬觸媒)存在下實施該寡聚。利用長停留時間來製造不同長度之烴鏈。當添加各乙烯分子時,烯烴雙鍵保持於α位置處。乙烯寡聚反應製造寬範圍之線性α烯烴產物。需要大量分餾以分離具有不同碳數之α烯烴。
美國專利第3,776,974號係關於一種藉由使線性α烯烴與2-丁烯發生歧化反應以製造具有較低及較高碳數之線性β烯烴來製造可用於清潔劑之線性單烯烴的方法。使所得較低碳數β烯烴餾分經受歧化反應,產生2-丁烯及線性內單烯烴。
受讓於Lummus Technology公司之美國專利第6,727,396號闡述一種製造線性α烯烴之方法,其中於可最小化或消除骨架及/或雙鍵異構化作用之各條件及觸媒存在下使具有第一碳原子數之線性α烯烴進行複分解反應。反應產物包括乙烯及碳原子數大於該第一碳原子數的線性內烯烴(LIO)。具體而言,使碳數為n之進料線性α烯烴與第二進料線性α烯烴發生複分解反應以形成乙烯及碳數為2n-2之線性內烯烴。所得線性內烯烴隨後可經異構化以製造線性α烯烴。在其中所述一個實施例中,於可最小化或消除骨架及/或雙鍵異構化作用之各條件及複分解觸媒存在下使1-丁烯發生自動複分解反應(auto metathesis reaction)以產生包括乙烯及3-己烯之反應產物。隨後將3-己烯異構化為1-己烯。在該自動複分解反應中,觸媒及反應條件應為可使1-丁烯起始材料異構化作用最小化之觸媒及反應條件。用於該自動複分解反應之觸媒可為載體觸媒或無載體觸媒且整個觸媒係具有最少量之酸性及鹼性位點之觸媒。典型異構化觸媒包括鹼金屬氧化物或強化沸石(promoted zeolite)。
已知超分餾可用於分離兩種具有類似沸點之組份。一般而言,超分餾涉及蒸餾塔柱之大量理論塔盤及高回流比且因此需要大量輸入能量以提供再沸及冷凝負荷。
在涉及超分餾之線性α烯烴製造中提供降低能量消耗之系統及方法可為有用的。
一個實施例係包含以下之方法:(a)在丁烯蒸餾塔柱中將包含1-丁烯及2-丁烯之混合丁烯物流分離成塔頂1-丁烯物流及塔底殘留物2-丁烯物流,分離一部分塔底殘留物2-丁烯物流以形成丁烯再沸物流,該丁烯再沸物流在再沸器中加熱並氣化且返回至丁烯蒸餾塔柱中,(b)使(a)之至少一部分塔頂1-丁烯物流進行催化複分解反應以製造包括3-己烯之流出物,(c)使(b)之3-己烯異構化以製造包含1-己烯、2-己烯及3-己烯之混合己烯物流,(d)在己烯分餾塔中分離該混合己烯物流以形成在冷卻器中冷凝之1-己烯蒸氣塔頂物流及包含2-己烯及3-己烯之塔底殘留物物流,及(e)利用藉由冷凝(d)之1-己烯蒸氣塔頂物流獲得之熱量加熱(a)之丁烯再沸物流。
另一實施例係由丁烯製造1-己烯之系統,其包含丁烯蒸餾塔柱、複分解反應器、複分解回收區、己烯異構化反應器、己烯分餾塔、及冷凝器。丁烯蒸餾塔柱經構造以分離1-丁烯與2-丁烯,且具有與其相連的包括第一熱源之丁烯再沸器。複分解反應器將1-丁烯轉化成3-己烯及乙烯。複分解回收區分離3-己烯與乙烯。己烯異構化反應器經構造以將3-己烯異構化為1-己烯及2-己烯,且己烯蒸餾塔柱經構造以分離1-己烯蒸氣與2-己烯及3-己烯。冷凝器冷凝1-己烯蒸氣。丁烯再沸器之第一熱源係1-己烯蒸氣之至少一部分冷凝熱量。
又一實施例係包含以下之分離方法:獲得包含第一烴、第二烴、及較高沸點烴之烴混合物,該第二烴於大氣壓下之沸點比該第一烴於大氣壓下之沸點高0.3-10℃。將該烴混合物分成第一進料物流及第二進料物流。將第一進料物流供至第一蒸餾塔柱之第一中間級且將第二進料物流供至第二蒸餾塔柱之第二中間級。第一蒸餾塔柱係於比第二蒸餾塔柱高之塔頂壓力下操作。將含有大部分第一烴之第一餾出物自第一蒸餾塔柱頂部移出,至少部分冷凝,且在位於該第二中間級上方之第三中間級處供至第二蒸餾塔柱。自第一蒸餾塔柱底部移出較高沸點烴。自第二蒸餾塔柱頂部移出第一烴且自第二蒸餾塔柱底部移出第二烴。利用第一餾出物加熱自第二蒸餾塔柱底部移出之第二烴的至少一部分且使其返回至第二蒸餾塔柱。
另一實施例係包含第一蒸餾區及第二蒸餾區之超分餾系統。第一蒸餾區包括第一蒸餾塔柱、具有第一冷卻劑源之第一冷凝器、及具有第一熱源之第一再沸器。第一蒸餾塔柱具有經構造以接收第一部分新鮮進料之第一進料入口、第一餾出物出口及第一塔底殘留物出口。第二蒸餾區包括經構造以於比該第一蒸餾塔柱低之壓力下操作的第二蒸餾塔柱、第二冷凝器、及具有第二熱源之第二再沸器。第二蒸餾塔柱具有經構造以接收第二部分新鮮進料之第二進料入口、設置於第二進料入口上方且經構造以接收第一蒸餾區之至少一部分餾出物的第三進料入口、第二餾出物出口、及第二塔底殘留物出口。用於第二再沸器之第二熱源包括用於第一冷凝器之第一冷卻劑源。
本文所述實施例提供線性α烯烴製造方法,其可降低在製造中所用能量。在一個實施例中,己烯分離塔之塔頂冷凝器用作丁烯分離塔之再沸器。此可降低系統之整體加熱需求。在可單獨使用或與第一實施例結合使用之另一實施例中,雙塔分餾系統用於丁烯及己烯純化塔中之一者或二者。將進料分開供至兩個在兩種不同壓力下操作之個別的整合塔中,且熱交換係以達成較低成本生產之方式發生。
本文所用術語「超分餾」係指藉由蒸餾兩種或更多種沸點相差介於0.3-10℃間之組份而實施的分離。本文所用「催化複分解反應」係指兩種烯烴間產生另兩種不同烯烴之歧化反應。
在自涉及丁烯自動複分解之複分解反應製造己烯中,有3個一般過程階段。首先,由C4物流(例如殘餘液2物流)製造1-丁烯。其後,1-丁烯經歷自身歧化或自動複分解以形成乙烯及3-己烯。最後,將3-己烯異構化為1-己烯,隨後對該1-己烯進行純化。下文進一步詳述每一個該等過程階段。
在1-丁烯製造中,將殘餘液2供至組合蒸餾/丁烯異構化系統中。殘餘液2係包含丁烷、丁烯-1及丁烯-2且異丁烯及丁二烯之量顯著降低之C4物流。蒸餾產物通常含有含至少90wt%純度之1-丁烯的塔頂物流。由於正丁烯之各異構體間之低相對揮發性,故為達成分離需要極大量具有極高回流比之蒸餾塔盤。在該等需求下,蒸餾塔需要大量能量以供應再沸及冷凝負荷。
在1-丁烯自身歧化或自動複分解以形成乙烯及3-己烯中,1-丁烯在複分解觸媒上反應且在分餾系統中分離該反應之產物。在分餾器順序方面存在許多分餾選擇,此乃因產物包括自C2至C7之若干不同碳數產物之故。對分餾系統之要求係(1)分離C2/C3產物用以回收有價值的烯烴,(2)使C4/C5烯烴再循環以達成高製程產率,及(3)分離主要的3-己烯物流作為最終過程階段之進料。適宜自動複分解觸媒之非限制性實例係VIB族或VIIB族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鎢、氧化鉬、或氧化錸。
在1-己烯製造之最終步驟(即,3-己烯異構化為1-己烯及純化1-己烯)中,在第二「超分餾器」中進行純化。此蒸餾甚至較用於1-丁烯分餾之蒸餾更困難。需要大量塔盤及極高回流比,此導致相當大的能量消耗。綜上所述,丁烯分離及己烯分離所需能量表示整個製程之能量消耗相當大。本文所述若干方法及系統會降低在線性α烯烴(例如1-己烯)製造中的能量使用。
一種降低自丁烯製造1-己烯中能量消耗之方法係使用己烯-分流器頂部塔盤蒸氣加熱丁烯-分流器底部塔盤液體。此消除正丁烯分離系統之加熱能量消耗及己烯塔分離系統之塔頂冷卻需求。
丁烯-分流器及己烯-分流器二者均要求α-烯烴在作為產物之塔頂冷凝器液體中的濃度較高。在許多情形下,丁烯分流器要求產物物流中之1-丁烯大於90%,且有時大於95%。己烯分流器通常要求產物物流中之1-己烯大於98%。丁烯塔及己烯塔中之內烯烴(2-丁烯、2-己烯及3-己烯)與α烯烴(1-丁烯及1-己烯)的相對揮發性極低以致於分餾需要兩個塔具有大量級數及回流。相對揮發性係在相同溫度下個別組份之蒸氣壓力比且表示分餾分離的相對趨勢。相對揮發性越高,分離就越容易。
在習用系統中,丁烯分流器經設計以在最低可能壓力下操作以增大1-丁烯與2-丁烯間之相對揮發性且由此增強所需分離。增大相對揮發性可降低所需回流量及加熱/冷卻負荷位準。然而,冷卻冷凝器液體所必需溫度限制丁烯塔壓力。極低丁烯塔壓力導致塔頂溫度在冷卻水溫度範圍外且因此需要製冷及額外製程能量以提供彼製冷。對於此應用,該(等)丁烯塔通常可設計為約70psig。
出於上述相同原因,以與該(等)丁烯分流器相同之方式設計習用系統之己烯分流器,即,藉由增大相對揮發性使用低塔壓力來增強分離。由於己烯之沸點比丁烯高,故己烯塔可於大氣壓或低於大氣壓下運行且仍使用冷凝器中之冷卻水。此塔通常在介於-10至5psig間之壓力下運行。
在一個本文所述實施例中,己烯分流器係於較高壓力下操作以使頂部蒸氣流能夠用於加熱丁烯分流器再沸物流。在恆定回流比下,於較高壓力下操作該(等)己烯分流器會產生更多理論級數,此乃因相對揮發性會隨絕對壓力升高而降低。如由下表1中所述電腦模擬所指示,將己烯分流器之塔頂壓力自0psig增大至15psig會使得理論分離級數自103增多至125。此造成21%增加。因此,較高壓力塔由於級數增多而具有較高資金成本。
或者,若於15psig之塔頂壓力下使用相同級數,則較高壓力塔會需要較高回流比以達成相同程度之分離。此會增大塔直徑(導致資金成本增加)以及能量用量(由再沸及冷凝負荷增大所致)。
在其中操作己烯塔以為丁烯塔提供再沸負荷之過程中,丁烯塔壓力較佳應大於70psig、或在約70psig至約100psig範圍內,以避免在冷凝器中使用製冷。此在C4塔中產生約139℉之再沸溫度。藉由於高壓下操作該己烯塔,可將塔頂冷凝器(己烯塔柱中之最冷溫度)升高至可能使用己烯塔冷凝器作為C4塔柱之再沸器的點。儘管此會提高對己烯塔之分餾要求(級數、回流或二者),但出人意料地,升高己烯塔之壓力以允許使用冷凝器提供丁烯塔之再沸負荷會達成淨能量節省。
為了使1-丁烯/2-丁烯分流器底部塔盤液體與1-己烯/2-己烯及3-己烯頂部塔盤蒸氣最小程度地進行熱交換,必須將己烯塔壓力增大至表1中所述「高壓」範圍(15psig)。在己烯塔中於較低壓力下操作會降低熱交換器之最小趨近溫度(minimum approach),如下表2中所示:
於大氣壓下操作己烯塔可產生不能有效地加熱丁烯塔底塔盤液體但可最佳地分餾己烯之塔頂塔盤蒸氣溫度。使用高己烯塔壓力係違反直覺的,乃因此需要更多塔盤以達成所需分離。然而,藉由使用高己烯塔壓力,可使用己烯蒸氣加熱丁烯再沸物流。此會節省整個系統之能量用量。
圖1展示具有上述熱整合之系統。將整個系統指定為100。該系統包括1-丁烯/2-丁烯分流器102及再沸器104與1-己烯/2-己烯及3-己烯分流器106及回流罐108。1-己烯蒸氣流110係自己烯分流器106之頂部移出且用作再沸器104中之加熱物流,此會降低穿過再沸器104之物流110的溫度且通常一定程度地冷凝物流110。物流112係自丁烯分流器102之底部移出且分成再沸物流114及丁烯塔底殘留物物流116。物流114在再沸器104中受到加熱且隨後返回至丁烯分流器102之下端。
在熱交換器104中提供熱量後,若需要,則在熱交換器118中使用冷卻水流120進一步冷卻1-己烯蒸氣流110直至其完全冷凝為止。將經冷卻1-己烯物流110輸送至回流罐108。罐108之一部分流出物作為回流物流122返回至分流器106且剩餘部分作為1-己烯產物物流124移出。在上述情形下,己烯塔106所需冷凝器負荷大於丁烯塔102之再沸器負荷。在其中丁烯組份更稀或者產物1-丁烯物流以及將要進行複分解之1-丁烯物流均取出之替代設計中,丁烯分流器再沸器之負荷應大於己烯分流器冷凝器之負荷。在彼等情形下,可用物流114之額外再沸器代替物流110之額外冷卻器以平衡丁烯分流器之再沸器負荷。
己烯及丁烯分流器中冷卻水/蒸汽之降低程度取決於塔規範及生產能力。結合圖1闡述的熱整合可使得冷卻水(CW)及加熱蒸汽(LPS)顯著減少。下表3及4比較對於50KMTA 1-己烯生產能力而言己烯塔及丁烯塔整合之前與之後該製程之能量用量。
自該等表可看出,藉由丁烯再沸器與己烯冷凝器間之交換,CW要求自76231KW降低至48771KW或降低了36%,且低壓蒸汽加熱負荷(LPS)自68301KW降低至39901KW或降低了42%。
為達成高製造能力,可使用多個1-丁烯/2-丁烯分流器以及多個1-己烯/2-己烯及3-己烯分流器。在此情況下,展示為丁烯-分流器之物流112的組合流體可與展示為己烯-分流器之物流110的組合流體交換。在某些情形下,可能需要額外調溫冷卻水交換器。
提高製程效率之另一技術係使丁烯分流器之進料及/或己烯分流器之進料分開進入兩個個別塔中且在超分餾製程中於不同壓力下運行該兩個塔。當在己烯分離中使用時,所揭示實施例之此特徵於相當塔盤數及操作壓力下使己烯塔系統之能量消耗減少約33%。該等節省通常可適用於可分離具有低相對揮發性之烴的超分餾系統。對於己烯系統,藉由該實施例達成之優點與可藉由上述整合熱交換系統達成之優點加合在一起。
在再沸及冷凝運作中,超分餾器消耗大量能量。若干公開之研究展示用於降低超分餾塔之能量成本的各種選擇。已知系統包括:
(a)其中將該塔分成兩個不同塔之雙壓力塔。第一塔係於比第二塔高之壓力下操作且第一塔之冷凝器用於使第二塔再沸,及
(b)使用熱幫浦。在此情形下,壓縮塔頂蒸氣至更高壓力。壓縮能量將蒸氣加熱至更高溫度。該較高壓力/較高溫度蒸氣隨後經冷凝(於較高溫度下),從而為該塔提供再沸負荷。該選擇本身並不節省能量,但允許在可節省能量之條件下操作。藉由降低該等塔之壓力,可增大該等烴之相對揮發性。此允許利用較少級數、或較少回流、或二者以達成既定分離。然而,在較低壓力下操作會降低塔之溫度且可能需要與冷卻水不同的冷凝器製冷負荷。此會增大能量消耗。藉由操作熱幫浦,較低溫度負荷及再沸負荷二者可由不會因額外製冷而導致能量增大之壓縮功率提供。
系統(a)(雙塔系統)已被用於各種分離塔順序中,以(例如)分離低碳烯烴與其石蠟類似物。若設計單一塔以便於工作,則100%冷凝器負荷在塔頂中且100%再沸負荷在塔底中。此表示該塔之最大溫差。藉由使用在兩不同壓力下之兩個塔分餾,可於不同回流比下操作各塔且負荷可在總能量及能量位準方面均得以最優化。能量位準在許多情形下可定義為製冷溫度,其中在製冷系統中冷卻程度越高需要的能量就越多。此整合不同於使用塔側再沸器或塔側中間冷卻器調節單一塔內之回流及溫度分布以最優化效用。
根據本文所述實施例,當在具有分流進料之雙塔系統中分離1-己烯與2-己烯及3-己烯時,兩個蒸餾塔柱各自頂部壓力之差通常係4-40psi、或6-20psi、或8-15psi。當使用本文所述雙塔系統分離其他沸點接近之各組份時,兩個蒸餾塔柱頂部之壓力差通常在4-40psi、或6-20psi、或8-15psi範圍內。藉由熱交換之期望溫差及交換器之最終尺寸(及成本)確定壓力差之最佳選擇。
有效地使用系統(a)之關鍵係平衡兩個塔各自之操作以使第一塔之冷凝負荷與第二塔之期望再沸負荷相匹配。在某些情形下,允許存在不平衡且該差別可藉由安裝可彌補該差別之較小外部加熱再沸器、或者較小冷卻冷凝器來彌補。此通常用於控制該系統。另一可能性係調節各塔中之分餾負荷以達成平衡。平衡該操作之習用方式係藉由使第一塔之某一部分蒸氣能夠旁路至第二塔、或者使第二塔之某一部分液體能夠傳送至第一塔而將負荷自一個塔轉移至另一塔。在第一習用選擇中,將塔進料輸送至第一或較高壓力塔柱。藉由操控自第一塔至第二塔之蒸氣旁路來控制該第一塔之冷凝負荷量。此旁路將負荷自一個塔之冷凝部分轉移至另一塔之再沸負荷,因此應使塔1之冷凝器與塔2之再沸器負荷相匹配。由此類型系統實現之節省主要在於能量位準(溫度)而非總能量節省。此外,對於具有大量級數之塔而言,與單一極高塔相比,將塔分成兩個獨立的塔會降低成本。
下文提供習用單一塔系統與具有位於第一塔與第二塔之間之蒸氣旁路的習用雙塔系統間之比較。情形A及B表示具有不同容量及塔盤數之單一塔系統。情形E使用較低壓力降塔盤(對情形A及B而言,塔dP=20kPa對35kPa)。情形C及D表示具有類似容量但塔盤數不同之雙塔系統。單一塔己烯系統係通常具有100+(通常150+)級之習用蒸餾單元。自頂部對該等級進行編號。進料於第75級處進入。產物1-己烯作為餾出物移出。使塔底殘留物之2-己烯及3-己烯再循環至己烯異構化反應器(未顯示)中,其中2-己烯及3-己烯經異構化以產生1-己烯、2-己烯及3-己烯之混合物且使流出物返回塔中。以此方式將3-己烯轉化為1-己烯。自該系統移出少量清除物。於表5中給出塔規範。情形A及B在不同流量及壓力及不同級數下操作且產生純度稍微不同之1-己烯。
在兩個各自具有100級之塔(提供總共200級)中實施1-己烯之習用雙壓力蒸餾分離。雙塔系統之示意圖展示為圖2且通常指定為200。該系統包括第一蒸餾塔202及第二蒸餾塔204。含有約8% 1-己烯且其餘部分主要包含2-己烯及3-己烯及少量C7+材料之進料於第40級在物流206中進入第一塔202。在物流211中之該塔的塔底產物主要係C7+,其在物流213中清除,使剩餘部分在物流215中返回塔202之塔底。在物流212中,第一塔之餾出物產物具有35% 1-己烯。蒸氣側餾分自第一塔202之第81級取出並進入物流217中以平衡交換負荷。若將第一塔202與異構化反應系統整合,則自第87級取出液體側餾分並使其進入物流214以供至異構化反應系統。主要包含2-己烯及3-己烯之該再循環物流與新鮮3-己烯進料混合(未顯示),穿過異構化反應器(未顯示)以自2及3-己烯製造某一1-己烯,並作為進料206返回第一塔。
物流212中之第一塔202的餾出物在冷凝器216中冷凝且隨後分成餾出物物流220及進入第一塔202頂部之回流物流218。餾出物物流220於第54級進入第二塔204。物流217中之蒸氣側餾分於第90級進入第二塔204。物流217於比物流220低之級處進入,此乃因其係於較低級處提取且由此含有較少1-己烯。產物1-己烯作為餾出物自第二塔204移出進入物流222、冷凝、並分成1-己烯產物物流223及回流物流225。使在物流224中之第二塔204的塔底產物於再沸器228中再沸且一部分在物流226中返回至第二塔204。將另一部分與在物流214中之第一塔的液體側餾分混合以形成物流232,使其再循環至該己烯異構化反應器。若需要,可在物流234中移出少量清除物。
第二塔204在比第一塔202低之壓力下操作。此使得第一塔202之冷凝器216能夠在比第二塔204之再沸器228高的溫度下操作,有利於其間之熱交換。因此,藉由連接第一塔202之冷凝器與第二塔204之再沸器達成熱整合。於表6中給出各塔規範。提供其中總分餾級數可有所變化之兩種不同的設計。第一情形在該兩個塔之每一個中使用100個塔盤(總共為200),而第二情形在兩個塔之每一個中使用150個塔盤(總共為300)。
單一塔情形A-B及E及雙塔情形C-D之能量消耗展示於下表7及8中。
當根據能量使用將結果製成表格時,顯然兩個系統於相同蒸餾級數下之總能量用量類似。此展示於圖3之曲線圖中。單一塔及雙塔蒸氣旁路二者之能量使用均沿類似曲線下降。存在輕微差別,端視操作壓力而定,其中較低壓力單一塔情形之比能低約10%。可看出,情形A與情形B相比具有高回收率(嚴格規範)。此對能量並沒有顯著影響。然而,情形B及情形E具有類似回收率但情形E之塔盤dP明顯更低。此會影響相對揮發性。
具有蒸氣旁路之雙塔系統的優點並非在於每噸產物之消耗能量而是在於提高第一塔之再沸溫度的能力。在此情形下,將再沸溫度自單一塔情形之99℃升高至雙塔情形之124℃。雙塔蒸氣旁路系統最適用於其中再沸器需要製冷之製冷系統。在許多情形下,此升溫可將負荷自需要製冷壓縮之低溫轉移至較高溫度位準,此需要較少製冷或可能藉由蒸汽或較低成本能源來發生再沸。當所例示情形不使用製冷時,再沸溫度之轉移闡明該原理。應注意,在許多具有大量塔盤(>100)之情形下,將塔設計為兩個串聯塔以藉由減少基礎及結構數來降低成本。若塔擬構建為兩個串聯塔柱,則雙壓力配置較佳。
本文所揭示其他實施例係具有進料分離及熱整合之雙壓力雙塔系統以及對應的方法。與上述習用雙壓力雙塔系統相比,該等系統具有降低之能量消耗。系統及方法示意性地展示於圖4中。將整個系統指定為250。儘管附圖及說明係關於分離1-己烯與2-己烯及3-己烯,但實施例之範疇還包括其他類型之沸點接近之組份的製造。
在塔252及254中實施1-己烯與2-己烯及3-己烯之蒸餾分離。在所闡明實施例中,塔252具有80級且塔254具有70級。因此,總級數(150)與一個上述單一塔情形相同。應注意,實際上可使用其他級數。
分離系統之進料分流,其中一部分進料物流256作為物流258於第25級進入第一塔252。另一部分作為物流260於第60級進入第二塔254。物流261中之塔252的塔底產物主要為C7且大部分該產物在物流263中清除。再沸器259加熱再沸物流265,使其返回至第一塔252。物流262中之第一塔252的餾出物具有40% 1-己烯。自第一塔252之第74級取出含有2-己烯及3-己烯之液體側餾分作為物流264,供至異構化反應系統(未顯示)。將主要包含2-己烯及3-己烯之該再循環物流與新鮮3-己烯進料混合(未顯示),穿過異構化反應器(未顯示)以自2-己烯及3-己烯製造某一1-己烯且其作為進料256返回第一塔。
在冷凝器266中冷凝第一塔252之餾出物262且將冷凝物分離成返回第一塔252頂部之回流物流268與在第40級進入第二塔254之第二塔進料物流270,該第40級在於第60級進入之第二部分新鮮進料之進料點上。應注意,可使用不為彼等本文所述者之側餾分及進料位置。
產物1-己烯作為餾出物自第二塔254移出進入物流272。將餾出物272在冷凝器274中冷凝且分離成回流物流273及1-己烯產物物流275。使物流274中之第二塔254的塔底產物於再沸器278中部分再沸。將再沸物流分離成返回第二塔254之塔底的物流276及剩餘塔底殘留物物流280。將塔底殘留物物流280與物流264中之第一塔的液體側餾分混合作為物流282。一部分物流282作為C6清除物流284分離且使剩餘物流286再循環至己烯異構化反應器(未顯示)。
與第一塔252相比,第二塔254在較低壓力下操作。此使得第一塔之冷凝器處於比第二塔之再沸器高的溫度下,有利於其間之熱交換。藉由各塔之進料的分流來平衡該等負荷。可藉由向塔2輸送或多或少的新鮮進料來平衡再沸器278與冷凝器266之相對負荷。因此,藉由連接第一塔之冷凝器與第二塔之再沸器來達成熱整合。
若在第二塔252之再沸器259與第一塔254之冷凝器274間納入可循環熱量及冷卻流體之熱幫浦,可實現圖4之製程的其他優點。在一個實施例中,可使用利用第一塔254之餾出物的開放迴路熱幫浦(open loop heat pump),如在圖5中所示。在此實施例中,許多系統組份相同,其中將整個系統指定為250',進料256'分成進入第一塔252'之第一塔進料258'及進入第二塔254'之第二塔進料260'。將餾出物262'自第一塔252'移出,於冷凝器266'中冷凝且分離成回流物流268'及第二塔進料物流270'。差別在於將第二塔254'之餾出物272'於壓縮器290中壓縮並用作再沸器259'中之加熱流體。隨後於分離器292中將物流272'分離成作為產物移出之蒸氣流275'、及用作分餾器254'之回流物流的液體物流273'。在此實施例中,壓縮器對熱蒸氣加壓至可產生期望再沸溫度之壓力。
電腦化模擬之塔規範係於表9中給出。在該表中,情形F表示雙塔進料分流塔。在該實例中,與單一塔系統相比,第一分流進料塔之壓力大大地升高。第二塔之塔頂壓力大致相當於單一塔之塔頂壓力。若與此實施例組合使用,則此有利於在上述己烯冷凝器與己烯塔再沸器間進行等價交換。
表10給出模擬結果之概述。雙塔進料分流系統之能量用量下降至1.44KW/KTA產物己烯-1。此亦在圖3中展示為「雙塔進料分流」。可將此值與具有相同塔盤數及相當塔盤壓力降及規範之單一塔系統的2.13進行比較。此降低32%。在操作具有相同低壓力降塔盤數(塔盤成本較高)及低1-己烯回收率之單一塔時能耗仍高23%(1.91對1.44)。此外,該能耗與需要兩倍塔盤數之習用雙壓力雙塔系統之能耗相當。此表示所揭示實施例系統之實質資金優點。雙塔系統之第一塔於比單一塔系統(或第二塔)高之壓力下操作。因此,大部分分餾發生於較高壓力下,此導致用於彼部分之塔直徑變小且因此節省資金成本。
出人意料地,圖4中所示配置可顯著地降低用於分離含有沸點十分接近材料之混合物的雙塔系統之能量用量。在某些應用中,藉助其中分流進料之各部分具有不同組成之單一塔來利用分流進料塔。舉例而言,已知可在蒸氣-液體分離後使用分流進料塔。在此情形下,蒸氣係於塔較高處供應且液體係於塔較低處供應以利用均衡閃蒸分離。與找尋最佳進料位置之已確立分餾實踐相反,在相距25個分餾塔且位於兩個不同塔中並於不同壓力下操作之位置處供應具有類似相(蒸氣或液體)之相同進料組合物。最佳進料位置通常係由在塔內出現類似組合物之處的點來界定。然而,藉由使用所揭示實施例之原理作為平衡雙塔-雙壓力系統操作之方式,可實現顯著能量節省。
在所述分流進料實施例中,可升高或降低各塔之壓力位準以最優化能量使用。此除了可達成絕對分餾能量節省外,亦可在(例如)習用雙塔系統之製冷系統中達成額外能量節省。
在又一實施例中,在圖4中第一塔252之物流264的側取位置可根據系統設計之細節加以選擇以最小化彼物流之1-己烯含量。如上所述,由於1-己烯與2-己烯及3-己烯間之相對揮發性接近,故高純度1-己烯(>99mol.%)分離需要大量級數及塔回流。結果,己烯分餾步驟係能量密集型步驟。己烯分餾器在塔頂移出1-己烯及在塔底殘留物中移出2-己烯及3-己烯。使2-己烯及3-己烯塔底殘留物再循環至形成更多1-己烯之己烯異構化反應器中。己烯異構化反應器流出物與新鮮的3-己烯進料組合並返回己烯分餾器。於任一既定異構化反應器出口溫度下,1-己烯之濃度受均衡限制。高溫下操作受積垢限制,且較低溫度下操作受不利的均衡限制。藉由均衡地設定再循環物流之1-己烯入口濃度與反應器出口之出口濃度來設定異構化反應器之單程轉化率。
正在構建一種製造線性α烯烴(例如1-己烯)之系統的人員期望會設計出一種可在分餾器底部殘留物中獲得低濃度1-己烯(1mol.%之實例展示於下文模式1中),進而增大下游己烯異構化反應器之單程轉化率的分餾系統。1-己烯在塔系統中之最低可能濃度係在塔底。單一塔方案似乎合理,此乃因1-己烯在分餾器底部殘留物中之低濃度會降低己烯塔再循環量。圖6展示習用分餾器290。使一部分塔底殘留物物流291再循環至己烯異構化反應器292且隨後返回分餾器290。圖6之設計(下文所示模式1,塔底殘留物具有低濃度1-己烯)亦會產生高1-己烯回收率(所產生1-己烯與新鮮進料之己烯總量的比率),此乃因極少1-己烯損失於清除過程中。
圖7之方案可結合圖4之實施例使用且亦可納入圖2之實施例中。在圖7(模式2)所繪示實施例中,所移出己烯塔側餾分中之1-己烯組成濃度高於存於塔底中者且被供至己烯異構化反應器中。更具體而言,分餾器294具有輸送至異構化反應器296之側餾分295。側餾分之1-己烯濃度的一個非限制性實例係2.5莫耳%1-己烯。1-己烯在反應器進料中之較大濃度會降低己烯反應器單程轉化率並使己烯異構化反應器再循環率增加2.7%。此增加會增加對異構化反應器的能量需求。於相同1-己烯塔底規範下仍自塔底移出圖7(模式2)中之己烯清除物(塔底殘留物)。模式2使己烯異構化反應器再循環率增加25%,藉此增大包括氣化及預熱之異構化系統的效用,且因此己烯塔內部回流流量絕對不會明顯大幅度降低。結果,對於相同1-己烯回收率而言,使用模式2時塔和異構化能量消耗及回流比出現淨降低。出現此塔回流流量淨降低之原因在於滿足稍微寬鬆之己烯異構化再循環規範所需能量降低。
當使用模式2代替模式1時,降低之能量用量展示於下表11中。
如表11中所示,在使用模式2時,總能量用量自93.59MM Kcal/hr降低至88.58MM Kcal/hr,能量降低約5%。
美國專利第6,727,396號中所述之自動複分解製程之某些實施例包括分別用於將內丁烯及內己烯烯烴轉化為外部α烯烴之丁烯異構化反應器及己烯異構化反應器。另外,該製程使用自動複分解反應器系統。該3個反應系統各自為蒸氣相固定床反應系統。各系統均需要先氣化反應器之進料(由於進料在供給該單元時係液體)。此外,對於每一個反應器而言,流出物溫度顯著高於進料溫度及/或在該反應器後之分餾塔的溫度。需要該等溫度,此乃因異構化步驟中之較高溫度有利於期望的α烯烴,且反應動力學需要自動複分解反應有較高溫度。在習用系統中,反應器之流出物可用於在一定程度上氣化並預熱進料且其餘預熱熱量可由火焰加熱器提供。
圖8展示製造1-己烯之方法流程圖,其中增加額外熱交換器330、332及334以降低爐342、344及346之資金成本。圖8中所示系統包括己烯異構化及純化區302、丁烯異構化及純化區304、及自動複分解區306。將丁烯進料物流305與再循環物流311組合以形成物流307。將物流307於熱交換器330中加熱,於熱交換器336中進一步加熱,輸送至爐342且隨後於反應器331中異構化。在分餾器309中分餾反應器流出物物流308且將頂部物流310分成回流物流341及輸送至複分解區306之複分解進料物流313。塔底殘留物物流331經再循環且可於物流337中部分地清除。在複分解區306中,將物流313與複分解再循環物流312組合以形成物流314。將物流314在熱交換器334中加熱,在熱交換器340中進一步加熱,輸送至爐346,且於反應器335中進行複分解。在分餾區段318中分餾物流316中之反應器流出物。副產物於物流320中移除且提取清除物流322。C4及C5在物流312中再循環。將複分解產物物流324輸送至己烯異構化及純化區302。
在區302中,將物流324在熱交換器332中加熱,在熱交換器338中加熱,輸送至爐344,且隨後於反應器333中異構化。在分餾區段326中分餾物流325中之反應器流出物以形成1-己烯產物物流328、C6清除物流329及C7+清除物流339。藉由增加個別熱交換器330、332、334以分別預熱來自丁烯異構化反應器331、己烯異構化反應器333、及自動複分解反應器335之上游反應器進料,亦位於各該等反應器上游之爐中的能量消耗降低。大部分所需熱負荷出現在氣化器330、332及334中,該等氣化器330、332及334位於製程/製程交換器336、338及340上游,該等製程/製程交換器336、338及340分別直接位於爐342、344及346上游。與不包括熱交換器330、332及334之先前已知系統相比,圖8中所繪示流程圖可使爐資金成本降低80%以上。
熱交換器330、332及334通常係氣化器。該等熱交換器視情況可利用來自另一來源之廢熱(若可用)。舉例而言,在乙烯系統中,此可為驟冷水。此外,在任一整合蒸汽系統中,最大程度地使用「分配(pass-out)」蒸汽會提高蒸汽系統之總效率。為不浪費能量,火焰加熱器需要額外熱量回收(在製程負荷預熱後)。加熱器之較大火焰負荷需要較大量之額外熱量,造成該系統之資金成本增加。增加設備以降低設備成本係違反直覺的。然而,在此情形下,可增加低成本氣化器以減小較高成本火焰加熱器之尺寸,由此節省資金並降低能量消耗。
應瞭解,各種上文所揭示特徵及功能以及其他各種特徵及功能或其替代形式可合意地組合至許多其他不同系統或應用中。同時,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由此作出各種本發明未預見或未預期的替代形式、修改形式、變化形式或改進形式,且同時意欲涵蓋於下文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整個系統
102...1-丁烯/2-丁烯分流器
104...再沸器
106...己烯分流器
108...回流罐
110...1-己烯蒸氣流
112...物流
114...再沸物流
116...丁烯塔底殘留物物流
118...熱交換器
120...冷卻水流
122...回流物流
124...1-己烯產物物流
200...雙塔系統
202...第一蒸餾塔
204...第二蒸餾塔
206...物流
211...物流
212...物流
213...物流
214...物流
215...物流
216...冷凝器
217...物流
218...回流物流
220...餾出物物流
222...物流
223...1-己烯產物物流
224...物流
225...回流物流
226...物流
228...再沸器
232...物流
234...物流
250...整個系統
252...第一塔
254...第二塔
256...進料物流
258...物流
259...再沸器
260...物流
261...物流
262...物流(餾出物)
263...物流
264...物流
265...再沸物流
266...冷凝器
268...回流物流
270...第二塔進料物流
272...物流
273...回流物流
274...冷凝器(物流)
275...1-己烯產物物流
276...物流
278...再沸器
280...剩餘塔底殘留物物流
282...物流
284...C6清除物流
286...剩餘物流
250'...整個系統
252'...第一塔
254'...第二塔(分餾塔)
256'...進料
258'...第一塔進料
259'...再沸器
260'...第二塔進料
262'...餾出物
266'...冷凝器
268'...回流物流
270'...第二塔進料物流
272'...餾出物
273'...液體物流
275'...蒸氣流
290...壓縮器(分餾器)
292...分離器(己烯異構化反應器)
291...塔底殘留物物流
294...分餾器
296...異構化反應器
295...側餾分
302...己烯異構及純化區
304...丁烯異構及純化區
305...丁烯進料物流
306...自動複分解區
307...物流
308...反應器流出物物流
309...分餾器
310...頂部物流
311...再循環物流
312...複分解再循環物流
313...進料物流
314...物流
316...物流
318...分餾區段
320...物流
322...清除物流
324...複分解產物物流
325...物流
326...分餾區段
328...1-己烯產物物流
329...C6清除物流
330...熱交換器
331...反應器
332...熱交換器
333...反應器
334...熱交換器
335...反應器
336...熱交換器
337...物流
338...熱交換器
339...C7+清除物流
340...熱交換器
341...回流物流
342...爐
344...爐
346...爐
圖1係根據一個實施例製造1-己烯之系統一部分的示意圖;
圖2係習用雙壓力超分餾系統之示意圖;
圖3係展示某些所揭示實施例與習用系統之能量消耗對比的曲線圖;
圖4係本文所述實施例之雙壓力超分餾系統的示意圖;
圖5展示圖4之系統的變化形式,其中使用開放迴路熱幫浦;
圖6示意性展示獲得線性α烯烴之習用分餾-異構化系統;
圖7示意性展示獲得線性α烯烴之新穎分餾-異構化系統;及
圖8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製造1-己烯之整個過程的流程圖。
250...整個系統
252...第一塔
254...第二塔
256...進料物流
258...物流
259...再沸器
260...物流
261...物流
262...物流(餾出物)
263...物流
264...物流
265...再沸物流
266...冷凝器
268...回流物流
270...第二塔進料物流
272...物流
273...回流物流
274...冷凝器(物流)
275...1-己烯產物物流
276...物流
278...再沸器
280...剩餘塔底殘留物物流
282...物流
284...C6清除物流
286...剩餘物流

Claims (16)

  1. 一種方法,其包含:(a)在丁烯蒸餾塔柱中將包含1-丁烯及2-丁烯之混合丁烯物流分離成塔頂1-丁烯物流及塔底殘留物2-丁烯物流,分離一部分該塔底殘留物2-丁烯物流以形成丁烯再沸物流,該丁烯再沸物流在再沸器中加熱並氣化且返回至該丁烯蒸餾塔柱中,(b)使(a)之至少一部分該塔頂1-丁烯物流進行催化複分解反應以產生包括3-己烯之流出物,(c)使(b)之3-己烯異構化以產生包含1-己烯、2-己烯及3-己烯之混合己烯物流,(d)在己烯分餾塔中分離該混合己烯物流以形成在冷卻器中冷凝之1-己烯蒸氣塔頂物流及包含2-己烯及3-己烯之塔底殘留物物流,及(e)利用藉由冷凝(d)之1-己烯蒸氣塔頂物流獲得之熱量來加熱(a)之丁烯再沸物流。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d)中於約5psig至40psig之壓力下分離該1-己烯與2-己烯及3-己烯。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d)中之該分離係於約120℃至約220℃之塔頂塔盤溫度下發生。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a)中之該分離係於約40psig至100psig之壓力下發生。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a)中之該分離係於約80℃至約180℃之丁烯蒸餾塔柱塔底殘留物溫度下發生。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相同1-己烯生產速率下,與其中該己烯分餾塔係於約-5至+5psig之壓力下操作且蒸汽提供加熱該丁烯再沸物流之所有熱量的方法相比,使用 該1-己烯蒸氣塔頂物流加熱該丁烯再沸物流導致蒸汽及冷卻水負荷降低至少約10%。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a)之前使2-丁烯異構化以形成額外的1-丁烯。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b)中之催化複分解反應亦產生乙烯,且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在(c)之前分離3-己烯與乙烯。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己烯分餾塔包括具有第一塔頂物流及第一塔底殘留物物流之第一己烯蒸餾塔柱及位在該第一己烯蒸餾塔柱下游且具有第二塔頂物流及第二塔底殘留物物流之第二己烯蒸餾塔柱,將該混合己烯物流之第一部分供至該第一蒸餾塔柱且將該混合己烯物流之第二部分供至該第二蒸餾塔柱,且至少一部分該第二塔底殘留物物流利用該第一塔頂物流來加熱並返回至該第一己烯蒸餾塔柱。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在高於該混合己烯物流之該第二部分之進料點處將至少一部分該第一塔頂物流供至該第二蒸餾塔柱。
  1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g)自該己烯分餾塔移出一側餾分且在(c)中使該所移出之側餾分異構化。
  12. 一種用於自丁烯製造1-己烯之系統,其包含:經構造成分離1-丁烯與2-丁烯之丁烯蒸餾塔柱,該丁烯蒸餾塔柱具有與其相連的包括第一熱源之丁烯再沸器, 經構造成將1-丁烯轉化為3-己烯及乙烯之複分解反應器,經構造成分離3-己烯與乙烯之複分解回收區,經構造成將3-己烯異構化為1-己烯及2-己烯之己烯異構化反應器,經構造成分離1-己烯蒸氣與2-己烯及3-己烯之己烯蒸餾塔柱,及經構造成冷凝該1-己烯蒸氣之冷凝器,該丁烯再沸器之該第一熱源係該1-己烯蒸氣之至少一部分冷凝熱量。
  13. 如請求項12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定位於該丁烯蒸餾塔柱上游且經構造成使2-丁烯異構化形成1-丁烯的丁烯異構化反應器。
  14. 如請求項12之系統,其中該丁烯再沸器具有包含蒸汽之第二熱源。
  15. 如請求項12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複分解反應器及該己烯異構化反應器中至少一者上游之氣化器、製程/製程熱交換器及爐,該氣化器降低該爐之加熱需求。
  16. 如請求項13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複分解反應器、該己烯異構化反應器及該丁烯異構化反應器中至少一者上游之氣化器、製程/製程熱交換器及爐,該氣化器降低該爐之加熱需求。
TW098111307A 2009-04-03 2009-04-03 製造線性α烯烴之系統及方法 TWI458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11307A TWI458538B (zh) 2009-04-03 2009-04-03 製造線性α烯烴之系統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11307A TWI458538B (zh) 2009-04-03 2009-04-03 製造線性α烯烴之系統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6685A TW201036685A (en) 2010-10-16
TWI458538B true TWI458538B (zh) 2014-11-01

Family

ID=44856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1307A TWI458538B (zh) 2009-04-03 2009-04-03 製造線性α烯烴之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585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4744A1 (en) * 2018-12-04 2020-06-11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cess for the separation of linear alpha-olefins using a diving wall colum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06548A (en) * 1970-08-07 1973-02-14 Bp Chem Int Ltd Isomerisation process
US4360405A (en) * 1980-05-12 1982-11-23 The Lummus Company Process for fractionating close boiling components of a multi-component system
US20030176754A1 (en) * 2002-03-07 2003-09-18 Gartside Robert J. Process for producing propylene and hexene from C4 olefin streams
US6727396B2 (en) * 2001-01-25 2004-04-27 Abb Lummus Global, Inc.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near alpha olefins and ethylen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06548A (en) * 1970-08-07 1973-02-14 Bp Chem Int Ltd Isomerisation process
US4360405A (en) * 1980-05-12 1982-11-23 The Lummus Company Process for fractionating close boiling components of a multi-component system
US6727396B2 (en) * 2001-01-25 2004-04-27 Abb Lummus Global, Inc.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near alpha olefins and ethylene
US20030176754A1 (en) * 2002-03-07 2003-09-18 Gartside Robert J. Process for producing propylene and hexene from C4 olefin strea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6685A (en) 201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57973B1 (ko) 선형 알파 올레핀 생산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공정
KR101753567B1 (ko) 고압 제품 스플리터 컬럼을 활용함으로써 프로판 탈수소화 유닛에서의 고 에너지 감소
US7982086B2 (en) Deisobutenizer
JP5238878B2 (ja) オレフィン生成のための改善された分離プロセス
JP5863734B2 (ja) 直鎖アルファオレフィン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セス
TWI458538B (zh) 製造線性α烯烴之系統及方法
TWI487561B (zh) 分離方法及超分餾系統
JP2014159464A (ja) 直鎖アルファオレフィン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セ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