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1949B - Wrench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Wrench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1949B
TWI451949B TW102121826A TW102121826A TWI451949B TW I451949 B TWI451949 B TW I451949B TW 102121826 A TW102121826 A TW 102121826A TW 102121826 A TW102121826 A TW 102121826A TW I451949 B TWI451949 B TW I4519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rench
hole
pivoting
pivoting block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1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0152A (zh
Inventor
Timmy Chen
Original Assignee
Plus Craft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us Craft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Plus Craft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21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194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1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194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00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0152A/zh

Links

Description

扳手結構
發明係有關一種扳手結構,尤指一種藉由多數扳手聯結成的環繞狀扳手本體,可提供不同尺寸規格的扳手結構者。
按,螺栓或螺帽係能迅速鎖結,俾用來固定工作物,但因為螺栓、螺帽所具有的規格樣式大小實相當多樣,若要同時準備多把開口、梅花或棘輪扳手外出,未免有工具過於繁雜,攜帶相對不便之困擾,如此,即有業者提供一扳手工具,配合各種不同尺寸的套筒,以提供現場不同尺寸需求的套筒工具,但如此的結構,固然解決了各種不同尺寸的需求,但卻因該不同尺寸的套筒具有相當的重量,而造成了攜帶上的不便,亦因該不同尺寸的套筒皆為個體,而容易造成單一個的遺失,以致峼成尺寸不齊,而影響了工作的進度者。
緣此,本案之發明人基於其從事各種五金工具的設計及製造多年的經驗,尤其於扳手及套筒工具的著墨,鑑於現有扳手於攜帶及使用上的不便,期以提供一種可同時提供二種以上不同尺寸規格螺絲或螺帽使用的扳手,乃積極加以研究改良,經由多次的試驗及改變,終得本發明的產生。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種藉由多數扳手聯結成的 環繞狀扳手本體,可提供不同尺寸規格的扳手結構者。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乃在提供一種由多數扳手聯結成的環 繞狀扳手本體,藉由多數扳手間由樞結塊的相互樞設連結,而可提供握持施力強度的扳手結構者。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乃在提供一種由多數扳手聯結成的環 繞狀扳手本體,藉由多數扳手間由樞結塊的相互樞設連結,而可防止單一扳手遺失,且易於攜帶及收納的扳手結構者。
本發明主要係藉由多數扳手聯結成的環繞狀扳手本體,而每一扳手上皆設置有工件套接端,且該各扳手的工件套接端尺寸各異,而異於工件套接端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而扳手本體上位於該工件套接端及限位缺槽間則設置有一限位凹槽,於該其中之一的扳手的限位缺槽內樞結一樞結塊,該樞結塊的另端恰可套設樞結於另一扳手的限位凹槽內,如此,多數扳手間可藉由多數的樞結塊的連結,而可形成一環繞狀扳手本體,藉由環繞狀扳手本體的各扳手間相互樞結限位,而可調整各扳手的相對位置,以選擇符合螺絲或螺帽的尺寸的扳手的工件套接端,可提供多種尺寸使用的方便,亦可提供攜帶及納的便利,更無單一扳手遺失的扳手結構。
(一)本發明提供扳手結構,其利用藉由多數扳手聯結成的環繞狀扳手本體,使扳手本體可提供不同尺寸規格的扳手,而可符合使用於工作場合對應不同尺寸之螺絲或螺帽的需求。
(二)本發明提供扳手結構,其利用藉由多數扳手聯結成的環繞狀扳手本 體,藉由多數扳手間由樞結塊的相互樞設連結,而可提供多數扳手握持時的施力強度。
(三)本發明提供扳手結構,其利用藉由多數扳手聯結成的環繞狀扳手本體,藉由多數扳手間由樞結塊的相互樞設連結,使使用者毋需攜帶大量不同尺寸的結構,且無單一扳手遺失的疑慮,而減少扳手之攜帶及收納之困擾者。
1‧‧‧扳手本體
11‧‧‧第一扳手
111‧‧‧工件套接端
112‧‧‧限位缺槽
113‧‧‧第一透孔
114‧‧‧軸桿
115‧‧‧限位凹槽
116‧‧‧第二透孔
117‧‧‧軸桿
12‧‧‧第二扳手
121‧‧‧工件套接端
122‧‧‧限位缺槽
123‧‧‧第一透孔
124‧‧‧軸桿
125‧‧‧限位凹槽
126‧‧‧第二透孔
127‧‧‧軸桿
13‧‧‧第三扳手
131‧‧‧工件套接端
132‧‧‧限位缺槽
133‧‧‧第一透孔
134‧‧‧軸桿
135‧‧‧限位凹槽
136‧‧‧第二透孔
137‧‧‧軸桿
14‧‧‧第四扳手
141‧‧‧工件套接端
142‧‧‧限位缺槽
143‧‧‧第一透孔
144‧‧‧軸桿
145‧‧‧限位凹槽
146‧‧‧第二透孔
147‧‧‧軸桿
15‧‧‧第五扳手
151‧‧‧工件套接端
152‧‧‧限位缺槽
153‧‧‧第一透孔
154‧‧‧軸桿
155‧‧‧限位凹槽
156‧‧‧第二透孔
157‧‧‧軸桿
16‧‧‧第六扳手
161‧‧‧工件套接端
162‧‧‧限位缺槽
163‧‧‧第一透孔
164‧‧‧軸桿
165‧‧‧限位凹槽
166‧‧‧第二透孔
167‧‧‧軸桿
21‧‧‧第一樞結塊
211‧‧‧第一樞結孔
212‧‧‧第二樞結孔
22‧‧‧第二樞結塊
221‧‧‧第一樞結孔
222‧‧‧第二樞結孔
23‧‧‧第三樞結塊
231‧‧‧第一樞結孔
232‧‧‧第二樞結孔
24‧‧‧第四樞結塊
241‧‧‧第一樞結孔
242‧‧‧第二樞結孔
25‧‧‧第五樞結塊
251‧‧‧第一樞結孔
252‧‧‧第二樞結孔
26‧‧‧第六樞結塊
261‧‧‧第一樞結孔
262‧‧‧第二樞結孔
第一圖,係為本發明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二圖,係為本發明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三圖,係為本發明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四圖,係為本發明調整扳手示意圖一之拉開操作圖。
第五圖,係為本發明調整扳手示意圖一之閉合操作圖。
第六圖,係為本發明調整扳手示意圖二之拉開操作圖。
第七圖,係為本發明調整扳手示意圖二之閉合操作圖。
以下,茲就本發明之結構內容及其特徵,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后,相信能就本發明之內容及其產生的功效,作更進一步的了解。
請參閱第一~三圖所示者,其中,本發明主要係包含有多數個扳手聯結成的環繞狀扳手本體1,該扳手為4個或4個以上,該多數個扳手皆分別具有工件套接端,該工件套接端可為活動、開口、梅花或棘輪扳手,而該各個扳手的工件套接端為不同之套接尺寸,本發明以6個扳手 所聯結成的環繞本體1為其較佳實施狀態,其中,該環繞狀扳手本體1係包含:一第一扳手11,該第一扳手11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111,而異於工件套接端111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112,該限位缺槽112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113,並可一軸桿114之穿設,於該工件套接端111及限位缺槽112間則設置有一限位凹槽115,該限位凹槽115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116,該限位凹槽115係可供一第一樞結塊21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117穿設第一扳手11的第二透孔116及第一樞結塊21的第一樞結孔211,使第一樞結塊21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一扳手11上,而該第一樞結塊21上設有第二樞結孔212;一第二扳手12,該第二扳手12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121,而異於工件套接端121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122,該限位缺槽122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123,該限位缺槽122內可供第一樞結塊21之一端套設,且藉由軸桿124之穿設限位缺槽122上第一透孔123及第一樞結塊21的第二樞結孔212,使第二扳手12與第一扳手11得以相互樞結限位,並於該工件套接端121及限位缺槽122間則設置有一限位凹槽125,該限位凹槽125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126,該限位凹槽125係可供一第二樞結塊22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127穿設第二扳手11的第二透孔126及第二樞結塊22的第一樞結孔221,使第二樞結塊22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二扳手21上,而該第二樞結塊22上設有第二樞結孔222;一第三扳手13,該第三扳手13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131,而異於工件套接端131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132,該限位缺槽132上橫向設置 一第一透孔133,該限位缺槽132內可供第二樞結塊22之一端套設,且藉由軸桿134穿設限位缺槽132上的第一透孔133及第二樞結塊22的第二樞結孔222,使第三扳手13與第二扳手12得以相互樞結限位,並於該工件套接端131及限位缺槽132間設置有一限位凹槽135,該限位凹槽135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136,該限位凹槽135係可供一第三樞結塊23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137穿設第三扳手13的第二透孔136及第三樞結塊23的第一樞結孔231,使第三樞結塊23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三扳手13上,而該第三樞結塊23上設有第二樞結孔232; 一第四扳手14,該第四扳手14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141,而異於工件套接端141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142,該限位缺槽142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143,該限位缺槽142內可供第三樞結塊23之一端套設,且藉由軸桿144穿設限位缺槽142上的第一透孔143及第三樞結塊23的第二樞結孔232,使第四扳手14與第三扳手13得以相互樞結限位,並於該工件套接端141及限位缺槽142間設置有一限位凹槽145,該限位凹槽145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146,該限位凹槽145係可供一第四樞結塊24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147穿設第第四扳手14的第二透孔146及第四樞結塊24的第一樞結孔241,使第四樞結塊24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四扳手14上,而該第四樞結塊24上設有第二樞結孔242; 一第五扳手15,該第五扳手15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151,而異於工件套接端151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152,該限位缺槽152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153,該限位缺槽152內可供第四樞結塊24之一端套設,且藉由軸桿154穿設限位缺槽152上的第一透孔153及第四樞結塊24的第二樞 結孔242,使第五扳手15與第四扳手14得以相互樞結限位,並於該工件套接端151及限位缺槽152間設置有一限位凹槽155,該限位凹槽155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156,該限位凹槽155係可供一第五樞結塊25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157穿設第五扳手15的第二透孔156及第五樞結塊25的第一樞結孔251,使第五樞結塊25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五扳手15上,而該第五樞結塊25上設有第二樞結孔252; 一第六扳手16,該第六扳手16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161,而異於工件套接端161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162,該限位缺槽162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163,該限位缺槽162內可供第五樞結塊25之一端套設,且藉由軸桿164穿設限位缺槽162上的第一透孔163及第五樞結塊25的第二樞結孔252,使第六扳手16與第五扳手15得以相互樞結限位,並於該工件套接端161及限位缺槽162間設置有一限位凹槽165,該限位凹槽165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166,該限位凹槽155係可供一第六樞結塊26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167穿設第六扳手16的第二透孔166及第六樞結塊26的第一樞結孔261,使第六樞結塊26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六扳手16上,而該第六樞結塊26之一端則套設於第一扳手11的限位缺槽112內,且藉由軸桿114穿設限位缺槽112上的第一透孔113及第六樞結塊26的第二樞結孔262,使第六扳手16與第一扳手11得以相互樞結限位。 如是者,將第一樞結塊21之一端套設於第一扳手11的限位凹槽115內,再藉由軸桿117穿設第一扳手11的第二透孔116及第一樞結塊21的第一樞結孔211,再將第一樞結塊21的另端套設於第二扳手12的限位缺槽122內,並藉由軸桿124穿設第二扳手12的第一透孔123內樞 結,即可達到第一扳手11與第二扳手12的樞結限位;將第二樞結塊22之一端套設於第二扳手12的限位凹槽125內,再藉由軸桿127穿設第二扳手12的第二透孔126及第二樞結塊22的第一樞結孔221,再將第二樞結塊22的另端套設於第三扳手13的限位缺槽132內,並藉由軸桿134穿設第三扳手13的第一透孔133內樞結,即可達到第二扳手12與第三扳手13的樞結限位;將第三樞結塊23之一端套設於第三扳手13的限位凹槽135內,再藉由軸桿137穿設第三扳手13的第二透孔136及第三樞結塊23的第一樞結孔231,再將第三樞結塊23的另端套設於第四扳手14的限位缺槽142內,並藉由軸桿144穿設第四扳手14的第一透孔143內樞結,即可達到第三扳手13與第四扳手14的樞結限位;將第四樞結塊24之一端套設於第四扳手14的限位凹槽145內,再藉由軸桿147穿設第四扳手14的第二透孔146及第四樞結塊24的第一樞結孔241,再將第四樞結塊24的另端套設於第五扳手15的限位缺槽152內,並藉由軸桿154穿設第五扳手15的第一透孔153內樞結,即可達到第四扳手14與第五扳手15的樞結限位;將第五樞結塊25之一端套設於第五扳手15的限位凹槽155內,再藉由軸桿157穿設第五扳手15的第二透孔156及第五樞結塊25的第一樞結孔251,再將第五樞結塊25的另端套設於第六扳手16的限位缺槽162內,並藉由軸桿164穿設第六扳手16的第一透孔163內樞結,即可達到第五扳手15與第六扳手16的樞結限位;將第六樞結塊26之一端套設於第六扳手16的限位凹槽165內,再藉 由軸桿167穿設第六扳手16的第二透孔166及第六樞結塊26的第一樞結孔261,再將第六樞結塊26的另端套設於第一扳手11的限位缺槽112內,並藉由軸桿114穿設第一扳手11的第一透孔113內樞結,即可達到第六扳手16與第一扳手11的樞結限位。
如是的組合,使扳手11、12、13、14、15、16間相互樞結 限位,而可形成一環繞狀的扳手本體1,該扳手本體1之厚度恰可供使用者握持施力的厚度,使用時,將第三扳手13的工件套接端131套設於螺絲或螺帽上,使用者手握該扳手本體1而施力,因各扳手間皆有樞結塊的樞結限位,而可達到相互牽制的約束力,以提供施力時所需的強度,而可達到旋鬆或鎖緊該螺絲或螺帽的目的。
請參閱第四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一,當螺絲 或螺帽的尺寸適合使用第二扳手12的工件套接端121的尺寸時,上、下二端拉開扳手本體1,使該扳手本體1呈現環狀狀態,逆時針方向位移該第二扳手12,至該第二扳手12可套結螺絲或螺帽的預定位置時,將扳手本體1上、下二端下壓回可供握持狀態(如第五圖所示),而使該第二扳手12位移至最外側的位置,並使其工件套接端121得以套設該螺絲或螺帽,以達到旋鬆或鎖緊該螺絲或螺帽的目的。
反之,請參閱第六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二,當 螺絲或螺帽的尺寸適合使用第四扳手14的工件套接端141尺寸時,上下二端拉開扳手本體1,使該扳手本體1呈現環狀狀態,順時針方向位移該第四扳手14,至該第二扳手12可套結螺絲或螺帽的預定位置時,將扳手本體1上下二端下壓回可供握持狀態(如第七圖所示),而使該第四扳手14位移 至最外側的位置,並使其工件套接端141得以套設該螺絲或螺帽,以達到旋鬆或鎖緊該螺絲或螺帽的目的。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優點乃在於:依此方式的調整各扳手 的相對位置,而可選擇符合螺絲或螺帽的尺寸的扳手的工件套接端,以如此的扳手結構,可提供多種尺寸使用的方便,亦可提供攜帶及納的便利,更無單一扳手遺失的窘境。
上述本發明僅以最佳實施例作舉例說明,對熟悉該項技藝 之人員,當可進行各變化實施,惟此變化實施,均應包括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多數扳手聯結成的環繞狀扳手本體, 而可調整各扳手的相對位置,而可選擇符合螺絲或螺帽的尺寸的扳手的工件套接端,以如此的扳手結構,可提供多種尺寸使用的方便,亦可提供攜帶及納的便利,,其不論是結構上的改變,抑或是功效上的增進,皆已毋庸置疑,且本創作於申請前未見於刊物,亦未公開使用,實已符合專利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
11‧‧‧第一扳手
12‧‧‧第二扳手
13‧‧‧第三扳手
14‧‧‧第四扳手
15‧‧‧第五扳手
16‧‧‧第六扳手
23‧‧‧第三樞結塊

Claims (6)

  1. 一種扳手結構,其主要係由多數個以上的扳手間相互聯結成一環繞狀的扳手本體,其中,該扳手本體的各個扳手上皆設置有工件套接端,而異於工件套接端之一側則設一限位缺槽,而於該工件套接端及限位缺槽間則設置有一限位凹槽,於該其中之一的扳手的限位缺槽內樞結一樞結塊,該樞結塊的另端可套設樞結於另一扳手的限位凹槽內,如此,多數扳手間可藉由多數的樞結塊的連結,而可形成一環繞狀的扳手本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扳手結構,其中,該各個扳手上皆設置有工件套接端,該工作套接端可為活動、開口、梅花或棘輪扳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扳手結構,其中,該扳手本體係由4個扳手間可藉由多數的樞結塊的連結,而可形成一環繞狀的扳手本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扳手結構,其中,該環繞狀扳手本體係包含:一第一扳手,該第一扳手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而異於工件套接端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該限位缺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並可供一軸桿之穿設,於該一工件套接端及限位缺槽間則設置有一限位凹槽,該限位凹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該限位凹槽係可供一第一樞結塊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穿設第一扳手的第二透孔及第一樞結塊的第一樞結孔,使第一樞結塊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一扳手上,而該第一樞結塊上設有第二樞結孔;一第二扳手,該第一扳手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而異於工件套接端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該限位缺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該限位缺 槽內可供第一樞結塊之一端套設,且藉由軸桿之穿設限位缺槽上第一透孔及第一樞結塊的第二樞結孔,使第二扳手與第一扳手得以相互樞結限位,並於該一工件套接端及限位缺槽間則設置有一限位凹槽,該限位凹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該限位凹槽係可供一第二樞結塊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穿設第二扳手的第二透孔及第二樞結塊的第一樞結孔,使第二樞結塊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二扳手上,而該第二樞結塊上設有第二樞結孔;一第三扳手,該第三扳手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而異於工件套接端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該限位缺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該限位缺槽內可供第二樞結塊之一端套設,且藉由軸桿穿設限位缺槽上的第一透孔及第二樞結塊的第二樞結孔,使第三扳手與第二扳手得以相互樞結限位,並於該工件套接端及限位缺槽間設置有一限位凹槽,該限位凹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該限位凹槽係可供一第三樞結塊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穿設第第三扳手的第二透孔及第三樞結塊的第一樞結孔,使第三樞結塊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三扳手上,而該第三樞結塊上設有第二樞結孔;一第四扳手,該第四扳手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而異於工件套接端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該限位缺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該限位缺槽內可供第三樞結塊之一端套設,且藉由軸桿穿設限位缺槽上的第一透孔及第三樞結塊的第二樞結孔,使第四扳手與第三扳手得以相互樞結限位,並於該工件套接端及限位缺槽間設置有一限位凹槽,該限位凹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該限位凹槽係可供一第四樞結塊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穿設第第四扳手的第二透孔及第四樞結塊的第一樞結孔,使第四樞結塊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四扳手上,而該第四樞結塊之另端則套設於第一扳手 的限位缺槽內,且藉由軸桿穿設限位缺槽上的第一透孔及第四樞結塊的第二樞結孔,使第四扳手與第一扳手得以相互樞結限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扳手結構,其中,該扳手本體係由6個扳手間可藉由多數的樞結塊的連結,而可形成一環繞狀的扳手本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5項所述之扳手結構,其中,該環繞狀扳手本體係包含:一第一扳手,該第一扳手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而異於工件套接端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該限位缺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並可供一軸桿之穿設,於該一工件套接端及限位缺槽間則設置有一限位凹槽,該限位凹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該限位凹槽係可供一第一樞結塊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穿設第一扳手的第二透孔及第一樞結塊的第一樞結孔,使第一樞結塊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一扳手上,而該第一樞結塊上設有第二樞結孔;一第二扳手,該第一扳手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而異於工件套接端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該限位缺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該限位缺槽內可供第一樞結塊之一端套設,且藉由軸桿之穿設限位缺槽上第一透孔及第一樞結塊的第二樞結孔,使第二扳手與第一扳手得以相互樞結限位,並於該一工件套接端及限位缺槽間則設置有一限位凹槽,該限位凹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該限位凹槽係可供一第二樞結塊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穿設第二扳手的第二透孔及第二樞結塊的第一樞結孔,使第二樞結塊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二扳手上,而該第二樞結塊上設有第二樞結孔;一第三扳手,該第三扳手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而異於工件套接 端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該限位缺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該限位缺槽內可供第二樞結塊之一端套設,且藉由軸桿穿設限位缺槽上的第一透孔及第二樞結塊的第二樞結孔,使第三扳手與第二扳手得以相互樞結限位,並於該工件套接端及限位缺槽間設置有一限位凹槽,該限位凹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該限位凹槽係可供一第三樞結塊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穿設第第三扳手的第二透孔及第三樞結塊的第一樞結孔,使第三樞結塊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三扳手上,而該第三樞結塊上設有第二樞結孔;一第四扳手,該第四扳手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而異於工件套接端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該限位缺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該限位缺槽內可供第三樞結塊之一端套設,且藉由軸桿穿設限位缺槽上的第一透孔及第三樞結塊的第二樞結孔,使第四扳手與第三扳手得以相互樞結限位,並於該工件套接端及限位缺槽間設置有一限位凹槽,該限位凹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該限位凹槽係可供一第四樞結塊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穿設第第四扳手的第二透孔及第四樞結塊的第一樞結孔,使第四樞結塊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四扳手上,而該第四樞結塊上設有第二樞結孔;一第五扳手,該第五扳手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而異於工件套接端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該限位缺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該限位缺槽內可供第四樞結塊之一端套設,且藉由軸桿穿設限位缺槽上的第一透孔及第四樞結塊的第二樞結孔,使第五扳手與第四扳手得以相互樞結限位,並於該工件套接端及限位缺槽間設置有一限位凹槽,該限位凹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該限位凹槽係可供一第五樞結塊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穿設第五扳手的第二透孔及第五樞結塊的第一樞結孔,使第五樞結塊的 一端樞結限位於第五扳手上,而該第五樞結塊上設有第二樞結孔;一第六扳手,該第六扳手之一端具有一工件套接端,而異於工件套接端之一側則為一限位缺槽,該限位缺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一透孔,該限位缺槽內可供第五樞結塊之一端套設,且藉由軸桿穿設限位缺槽上的第一透孔及第五樞結塊的第二樞結孔,使第六扳手與第五扳手得以相互樞結限位,並於該工件套接端及限位缺槽間設置有一限位凹槽,該限位凹槽上橫向設置一第二透孔,該限位凹槽係可供一第六樞結塊的一端套設,並藉由一軸桿穿設第六扳手的第二透孔及第六樞結塊的第一樞結孔,使第六樞結塊的一端樞結限位於第六扳手上,而該第六樞結塊之一端則套設於第一扳手的限位缺槽內,且藉由軸桿穿設限位缺槽上的第一透孔及第六樞結塊的第二樞結孔,使第六扳手與第一扳手得以相互樞結限位。
TW102121826A 2013-06-20 2013-06-20 Wrench structure TWI451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1826A TWI451949B (zh) 2013-06-20 2013-06-20 Wrench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1826A TWI451949B (zh) 2013-06-20 2013-06-20 Wrench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51949B true TWI451949B (zh) 2014-09-11
TW201500152A TW201500152A (zh) 2015-01-01

Family

ID=51942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1826A TWI451949B (zh) 2013-06-20 2013-06-20 Wrench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5194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08741Y (zh) * 2008-06-16 2009-03-18 冯媛媛 一种组合扳手
TWM365234U (en) * 2009-04-16 2009-09-21 Win Chance Metal Co Ltd 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wrench
CN201760827U (zh) * 2010-03-17 2011-03-16 章志铭 可配合不同尺寸螺帽使用的扳手
CN201872121U (zh) * 2010-07-21 2011-06-22 翁行岳 新型快速八合一扳手
CN201900587U (zh) * 2010-08-10 2011-07-20 贺礼 内藏式套筒扳手
TWM426470U (en) * 2011-11-23 2012-04-11 Asti Entpr Co Ltd Assembly of sleeve wrench and sleeve
TWM434664U (en) * 2012-04-05 2012-08-01 Jaco Internat Corp Holding seat structure for hexagonal wrench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08741Y (zh) * 2008-06-16 2009-03-18 冯媛媛 一种组合扳手
TWM365234U (en) * 2009-04-16 2009-09-21 Win Chance Metal Co Ltd 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wrench
CN201760827U (zh) * 2010-03-17 2011-03-16 章志铭 可配合不同尺寸螺帽使用的扳手
CN201872121U (zh) * 2010-07-21 2011-06-22 翁行岳 新型快速八合一扳手
CN201900587U (zh) * 2010-08-10 2011-07-20 贺礼 内藏式套筒扳手
TWM426470U (en) * 2011-11-23 2012-04-11 Asti Entpr Co Ltd Assembly of sleeve wrench and sleeve
TWM434664U (en) * 2012-04-05 2012-08-01 Jaco Internat Corp Holding seat structure for hexagonal wren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0152A (zh) 2015-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2265B (zh) 一种扳手工具
US20150165597A1 (en) Multiple-function hand tool
CN101648372B (zh) 无极套筒
TWI451949B (zh) Wrench structure
CN204585071U (zh) 可调扳手
US9862080B2 (en) Double-ended wrench set with identical torque holes
CN105150144A (zh) 扳手
CN207548608U (zh) 一种可调六角扳手
TWI564118B (zh) 開口扳手結構
US6666113B1 (en) Valve wrench
KR20170002912A (ko) 다용도용 파이프 플라이어
CN206254098U (zh) 一种多功能扳手
GB201206090D0 (en) Adjustable pocket wrench tool
CN205835129U (zh) 活络套筒
CN107914231A (zh) 一种双头内六角伸缩活动扳手
CN201140371Y (zh) 活动扳手
US20140069236A1 (en) Composite hand tool equipped with storage and transformation functions
TWI558519B (zh) Tool structure
US20160318170A1 (en) Extension Wrench
TWM451212U (zh) 扳手結構
US9889545B2 (en) Pipe wrench assembly
CN206493276U (zh) 一种多功能五金工具
TWM524769U (zh) 多功能扳手
CN108297015B (zh) 多规格扳手
CN207629924U (zh) 一种单向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C4A Revocation of granted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