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1707B - 光收發模組、光傳輸裝置及光傳輸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收發模組、光傳輸裝置及光傳輸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1707B
TWI451707B TW099137301A TW99137301A TWI451707B TW I451707 B TWI451707 B TW I451707B TW 099137301 A TW099137301 A TW 099137301A TW 99137301 A TW99137301 A TW 99137301A TW I451707 B TWI451707 B TW I4517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unit
signal
transceiver module
optical transcei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7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8653A (en
Inventor
Jin-Kuan Tang
Jiin Lai
Original Assignee
Via 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a Tech Inc filed Critical Via Tech Inc
Priority to TW099137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170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18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8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1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1707B/zh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Description

光收發模組、光傳輸裝置及光傳輸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收發模組,特別關於一種應用在通用串列匯流排的光收發模組。
隨著光傳輸技術的發展,光纖傳輸在傳輸帶寬、傳輸距離和抗干擾能力上的優勢,使光收發模組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由於光傳輸技術的優勢,目前越來越多的應用希望用光收發模組和光纜代替傳統的銅製傳輸線,以連接現有的主機(Host)和設備(Device),使得傳統介面,如快速外設元件互連標準(PCIE)介面規格或通用串列匯流排版本3.0(USB 3.0)介面規格等的主機也可以通過光收發模組與設備進行光纖通訊。
請參照圖1所示,其係為一種主機和設備間進行資料傳輸的方塊圖。其中主機11可以是快速外設元件互連標準介面規格或通用串列匯流排版本3.0(USB 3.0)介面規格等,支援插拔功能的高速電子收發器。主機11每隔一定時間會輪詢(polling)是否有設備12插入,當探測到設備12插入時,該主機11會發起(issue)一鏈結訓練序列(link training sequence)以建立與設備12的鏈結。與此同時,設備12也會每隔一定時間輪詢主控端是否存在,當探測到主機11存在時,設備12也會發起一鏈結訓練序列以建立與主機11的鏈結。
主機11的正發送信號端TX+和負發送信號端TX-耦接至設備12的正接收信號端RX+和負接收信號端RX-,實現由主機11向設備12發送資料,資料可以是以一差動信號對的形式發送;主機11的正接收信號端RX+和負接收信號端RX-耦接至設備12的正發送信號端TX+和負發送信號端TX-,實現由設備12向主機11發送資料,資料也可以是以一差動信號對的形式發送。主機11通過輪詢其正發送信號端TX+和負發送信號端TX-之間是否耦接差分終端阻抗(differential terminator impedance)來判斷是否有設備端插入。如圖1所示,當設備12耦接至主機11並準備好時,設備12的正接收信號端RX+和負接收信號端RX-之間存在一差分終端阻抗121。其中,設備12的正接收信號端RX+和負接收信號端RX-均耦接一電阻至一接地端,以實現差分終端阻抗121。主機11探測到其正發送信號端TX+和負發送信號端TX-之間出現差分終端阻抗121,也就是當探測到差分終端阻抗121的存在,則認為有設備端插入,因此主機11會發起傳輸一鏈結訓練序列。同理,設備12也會輪詢探測到其正發送信號端TX+和負發送信號端TX-之間是否存在差分終端阻抗111以判斷是否耦接到主機12。其中,主機11的正接收信號端RX+和負接收信號端RX-均耦接一電阻至一接地端,以實現差分終端阻抗111。當設備12探測到其正發送信號端TX+和負發送信號端TX-之間存在差分終端阻抗111,設備12也會發出一回應信號給主機11,當主機11接收到回應信號時,鏈結訓練序列建立成功,因此主機與設備12間完成正常鏈結,以進行資料傳輸。
然而,在光傳輸系統中,目前主機與設備之間的銅線電纜已發展成由一主機端收發模組、一光纖及一設備端收發模組替代,設備端收發模組經過其連接器連接設備。請參照圖2所示,其係為一種主機和設備間通過光傳輸系統進行資料傳輸的方法流程圖。包含下列步驟:提供電源至設備端光收發模組(S110);設備端光收發模組之驅動單元驅動一光發射單元經由光纖輸出一光訊號至主機端光收發模組(S120);主機端光收發模組之一光接收單元接收一光訊號(S130);主機端光收發模組依據光訊號失能(disable)一接收器無訊號指示(receiver loss of signal indication)(S140);當接收器無訊號指示失能時,耦接主機端光收發模組之一差分終端阻抗(S150);當主機偵測到主機端光收發模組之差分終端阻抗時,發出一鏈結訓練序列(S160);若設備與設備端光收發模組無連結,主機進入失效模式(S170);另外,若設備與設備端光收發模組完成連結,則完成主機與設備間的正常連結(S180)。
主機端光收發模組由主機供電,而設備端光收發模組係透過光纜或由外部適配器供電。當主機端光收發模組已經與主機連接、但尚無設備連接至設備端收發模組之連接器時,設備端光收發模組已經由光纜供電,所以會驅動進行上述步驟S110至S170,其中,當主機進行輪詢時,可以探測到差分發送信號端TX±之間出現了差分終端阻抗,因此主機會誤認有設備插入,進而發起鏈結訓練序列以建立與設備的鏈結,但此時光纜的另一端實際上尚無設備通過連接器連接至設備端光收發模組,故主機收不到任何回應,結果導致主機進入失效模式(disable mode)。而為了解除此失效模式,使用者通常必須進行繁瑣的設定或是將主機進行重新開機程序,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光收發模組及、光傳輸裝置及光傳輸方法,其能夠避免在裝置未與設備端光收發模組連接時,主機因誤判而進行鏈結訓練序列,因而導致主機進入失效模式,已成為重要課題之一。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光收發模組及、光傳輸裝置及光傳輸方法,其能夠避免在裝置未與設備端光收發模組連接時,主機因誤判而進行鏈結訓練序列。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光收發模組係與一電子鏈結裝置配合,光收發模組包含一連接單元、一驅動單元、一光發射單元以及一光接收單元,連接單元其係用以與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並具有一指示元件,其中當連接單元與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指示元件產生一指示訊號;驅動單元耦接連接單元以接收指示訊號,並依據指示訊號輸出一控制訊號;光發射單元耦接驅動單元以接收控制訊號,其中控制訊號係驅動光發射單元輸出一第一 光訊號;光接收單元耦接驅動單元,並將所接收之一第二光訊號傳送至驅動單元。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當連接單元未與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指示元件不產生指示訊號,以使驅動單元停止輸出控制訊號,且光發射單元停止輸出第一光訊號。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指示元件係經由連接單元之一針腳輸出指示訊號至驅動單元。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光發射單元係一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光接收單元係一感光二極體(Photo-detect diode)。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係與一光纖連接,光發射單元係經由光纖輸出第一光訊號,光接收單元係經由光纖接收第二光訊號。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電子鏈結裝置係一USB裝置。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光傳輸裝置與一第一電子鏈結裝置及一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配合,該光傳輸裝置包含:一光纖、一第一光收發模組以及一第二光收發模組。第一光收發模組其係連接於光纖之一端,其中第一光收發模組具有一第一連接單元、一第一驅動單元、一第一光發射單元及一第一光接收單元,第一連接單元係用以與第一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第一驅動單元驅動第一光發射單元及第一光接收單元經由光纖進行光訊號之輸出與接收;第二光收發模組其係連接於光纖之另一端,其中第二光收發模組具有一第二連接單元、一第二驅動單元、一 第二光發射單元以及一第二光接收單元;第二連接單元係用以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並具有一指示元件,其中當第二連接單元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指示元件產生一指示訊號;第二驅動單元耦接第二連接單元以接收指示訊號,並依據指示訊號輸出一控制訊號;第二光發射單元耦接第二驅動單元以接收控制訊號,其中控制訊號係驅動第二光發射單元經由光纖輸出一第一光訊號;第二光接收單元耦接第二驅動單元,並將經由光纖所接收之一第二光訊號傳送至第二驅動單元。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二連接單元未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指示元件不產生指示訊號,以使第二驅動單元停止輸出該控制訊號,俾使第二光發射單元停止輸出第一光訊號。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指示元件係經由第二連接單元之一針腳輸出指示訊號至第二驅動單元。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光發射單元及第二光發射單元係分別為一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第一光接收單元及第二光接收單元係分別為一感光二極體(Photo-detect diode)。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電子鏈結裝置係一具USB介面之主機,第二電子鏈結裝置係一USB裝置。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光傳輸方法,應用在一光傳輸裝置並與一第一電子鏈結裝置以及一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配合,光傳輸裝置包含一光纖、一第一光收發 模組以及一第二光收發模組。第一光收發模組以光纖連接第二光收發模組,第一光收發模組具有一第一連接單元、一第一驅動單元、一第一光發射單元及一第一光接收單元;第二光收發模組具有一第二連接單元、一第二驅動單元、一第二光發射單元及一第二光接收單元,且第二連接單元具有一指示元件。光傳輸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電源至第二光收發模組;當第二連接單元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由指示元件產生一指示訊號至第二驅動單元;以及第二驅動單元依據指示訊號輸出一控制訊號以驅動第二光發射單元經由光纖輸出一第一光訊號至第一光收發模組。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光傳輸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當第二連接單元未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指示元件停止產生指示訊號至第二驅動單元,以使第二光發射單元停止輸出第一光訊號。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光傳輸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由第一光收發模組之第一光接收單元接收第一光訊號;第一光收發模組依據第一光訊號失能(disable)一接收器無訊號指示(receiver loss of signal indication);當接收器無訊號指示失能時,耦接(couple)第一光收發模組之一差分終端阻抗;以及當第一電子鏈結裝置偵測到第一光收發模組之差分終端阻抗時,發出一鏈結訓練序列(Link Training Sequence),以使第一電子鏈結裝置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透過光傳輸裝置進行溝通。
承上所述,因依據本發明之一種光收發模組、光傳輸裝置及光傳輸方法,藉由在連接單元中加入指示元件,判斷連接單元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例如USB)是否電性耦接。當連接單元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指示元件會產生指示訊號,進而使驅動單元輸出控制訊號,並驅動光發射單元輸出第一光訊號;當連接單元未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則指示元件不產生指示訊號,驅動單元停止輸出控制訊號,光發射單元亦停止輸出第一光訊號,藉此可以在確認連接單元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是否電性耦接後,決定是否輸出第一光訊號,再配合後續的光傳輸方法步驟,完成第一電子鏈結裝置(例如主機)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之間資料的傳輸,因此能夠避免在裝置未與設備端光收發模組連接時,主機因誤判而進行鏈結訓練序列,所以能夠防止主機進入失效模式。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光收發模組。
請參照圖3所示,其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光傳輸裝置之方塊圖。光傳輸裝置2包含一光纖21、一第一光收發模組22以及一第二光收發模組23。第一光收發模組22係連接於光纖21之一端,第二光收發模組23係連接於光纖21之另一端。
第一光收發模組22具有一第一連接單元221、一第一 驅動單元222、一第一光發射單元223及一第一光接收單元224,第一連接單元221係用以與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電性耦接,第一驅動單元222驅動第一光發射單元223及第一光接收單元224經由光纖21進行光訊號之輸出與接收。於此,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係一具有USB介面之主機,第一光發射單元223係為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第一光接收單元224係為感光二極體(Photo-detect diode)。
請同時參照圖3及圖4所示,圖4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第二光收發模組之示意圖。為使圖示簡潔,第一光收發模組的部份繪示於圖6。第二光收發模組23係與一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配合,並與一光纖21連接。第二光收發模組23包含一第二連接單元231、一第二驅動單元232、一第二光發射單元233以及一第二光接收單元234。
第二連接單元231係用以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電性耦接,並具有一指示元件235,於此,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係一USB裝置,當第二連接單元231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電性耦接時,指示元件235產生一指示訊號S0。在一實施例中,經由第二連接單元231之一針腳輸出指示訊號S0至第二驅動單元232。
另外,當第二連接單元231未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電性耦接時,指示元件235不產生指示訊號S0,因此第二驅動單元232停止輸出控制訊號C1,且第二光發射單元233停止輸出第一光訊號S1。
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連接單元231包括 接地端GND、電源端VBUS、差分發送訊號端TX±、差分接收訊號端RX±及指示元件235,當第二連接單元231未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電性耦接時,指示訊號S0被置於高電位,而當指示元件235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耦接時,指示訊號S0被置於低電位;舉例而言,指示元件235中可以設有一彈片(clip),而當指示元件235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耦接時,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會推擠彈片,使得指示元件235電性連接到接地端GND,俾使指示訊號S0變為低電位,因此可以根據指示訊號S0為高電位或低電位,判斷指示元件235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是否耦接,當然,指示元件235亦可利用電路開關(switch)等其他方式控制輸出之指示訊號S0。在本實施例中,於連接第二連接單元231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之前,指示元件235維持在高電位,故當第二驅動單元232接收到高電位之訊號時,即判斷指示元件235停止產生指示訊號S0;而當第二驅動單元232接收到低電位之訊號時,即判斷指示元件235產生指示訊號S0,亦即完成第二連接單元231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之連接。
第二驅動單元232耦接第二連接單元231以接收指示訊號S0,並依據指示訊號S0輸出一控制訊號C1;第二光發射單元233耦接第二驅動單元232以接收控制訊號C1,其中控制訊號C1係驅動第二光發射單元233經由光纖21輸出一第一光訊號S1;第二光接收單元234耦接第二驅動單元232,並將經由光纖21所接收之一第二光訊號S2傳 送至第二驅動單元234。於此,第二光發射單元233係為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第二光接收單元234係為感光二極體(Photo-detect diode)。
此外,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的正接收信號端RX+和負接收信號端RX-均耦接一電阻至一接地端,以實現差分終端阻抗41,同理,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的正接收信號端和負接收信號端亦存在一差分終端阻抗(圖未示)。
參見圖6,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光接收單元224接收第二光發射單元233經光纖21傳送的第一光訊號S1後,失能(disable)一接收器無訊號指示(receiver loss of signal indication,RX_LOS)。一般而言,接收器無訊號指示通常為使能(enable)狀態,接著,當第一光接收單元224接收到第一光訊號S1時,則接收器無訊號指示會轉為失能狀態;而當接收器無訊號指示失能時,耦接第一光收發模組22之一差分終端阻抗。為使圖示簡潔,圖6並未繪示出第一連接單元221、第一驅動單元222、光纖21以及第二光收發模組23。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光收發模組22包括:第一光接收單元224,接收由光纖21傳送的第一光訊號S1,並輸出一失能狀態的接收器無訊號指示RX_LOS;第一光收發模組22,其包括一正接收信號端和一負接收信號端,以接收主機端(host)發來的信號,信號可以是一差動信號對的形式;終端控制單元225,其耦接在該正接收信號端RX+與負接收信號端RX-之間,根據該接收器無訊號指示RX_LOS來控制該正接收信號端與負 接收信號端之間是否耦接一差分終端阻抗,差分終端阻抗舉例而言是正接收信號端經由一終端阻抗耦接至一參考電位,負接收信號端也經由一終端阻抗耦接至該參考電位,該參考電位舉例而言可以是接地,該終端阻抗可能包括電容,電阻,電感等元件。上述的終端控制單元225可接收該接收器無訊號指示RX_LOS,並根據該接收器無訊號指示RX_LOS控制該正接收信號端與負接收信號端之間是否耦接一差分終端阻抗,如此動態地控制使得第一光收發模組22之正接收信號端與負接收信號端之間的差分終端阻抗可以動態地耦接或斷開,其所耦接的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通過輪詢是否存在差分終端阻抗。在一實施例中,差分終端阻抗可位置於第一驅動單元222中,亦可位置於第一連接單元中,或位置於第一光收發模組22中。接著,當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偵測到第一光收發模組22之差分終端阻抗時,發出一鏈結訓練序列;詳言之,由於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輪詢偵測是否有差分終端阻抗,因此若偵測到第一光收發模組22之差分終端阻抗時,會發出鏈結訓練序列以建立連結,進而透過光傳輸裝置2完成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之間的溝通。另外,為了圖式簡潔,在圖4中並未顯示出信號線D+以及D-,在圖6中並未顯示出的信號線D+以及D-以及Vbus信號線。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光收發模組與第二光收發模組可採用相同配置,因此不管插入第一電子鏈結裝置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時皆能正常運作。亦即,第一連接單元中也有一指 示元件(圖未示),用以產生一指示信號給第一驅動單元;第二光收發模組23也有一接收器無信號指示RX_LOS,用以控制第二光收發模組23的正接收信號端與負接收信號端之間是否耦接一差分終端阻抗(圖未示)。
請參照圖5所示,圖5係為本發明前一實施例之光傳輸方法流程圖。此方法應用在前述的光傳輸裝置2並與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以及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配合,如圖3所示。方法包含下列步驟S210~S270。
首先,步驟S210係提供電源至第二光收發模組;其中,電源可以是由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經由光纖21提供給第二光收發模組23或是直接經由外部適配器提供給第二光收發模組23;在本實施例中,電源係由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經由光纖21提供給第二光收發模組23。
接著,步驟S211係判斷指示元件235是否產生一指示訊號S0至第二驅動單元232;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連接單元231未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電性耦接時,指示元件235輸出高電位之訊號至第二驅動單元232,而當第二驅動單元232接收到高電位之訊號時,即判斷指示元件235停止產生指示訊號S0,因此接著進行步驟S212;另外,當第二連接單元231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電性耦接時,指示元件235輸出低電位之訊號至第二驅動單元232,而當第二驅動單元232接收到低電位之訊號時,即判斷指示元件235產生指示訊號S0,因此接著進行步驟S220。
步驟S212中,第二發射單元233停止輸出第一訊號 S1;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指示訊號S0維持在高電位,故第二驅動單元232並不會輸出一控制訊號C1,因此第二發射單元223不會輸出第一光訊號S1,並回到步驟S210。
再者,步驟S220中,第二驅動單元232依據指示訊號S0輸出一控制訊號C1以驅動第二光發射單元233經由光纖21輸出一第一光訊號S1至第一光收發模組2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驅動單元232耦接第二連接單元231以接收指示訊號S0(低電位之訊號),並依據指示訊號S0輸出一控制訊號C1;第二光發射單元233耦接第二驅動單元232以接收控制訊號C1,其中控制訊號C1係驅動第二光發射單元233經由光纖21輸出一第一光訊號S1至第一光收發模組22。
步驟S230中,第一光收發模組22之第一光接收單元224接收第一光訊號S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接收單元224接收經由光纖21傳送之第一光訊號S1。
步驟S240中,第一光收發模組22依據第一光訊號S1失能(disable)一接收器無訊號指示(receiver loss of signal indication)。在本實施例中,一般而言,接收器無訊號指示通常為使能(enable)狀態,當第一光收發模組22之第一光接收單元224接收到第一光訊號S1時,則控制接收器無訊號指示轉為失能狀態,接著進行步驟S250。
步驟S250中,當接收器無訊號指示失能時,耦接第一光收發模組22之一差分終端阻抗。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收發模組22的正接收信號端和負接收信號端之間存 在一差分終端阻抗,當接收器無訊號指示失能時,將第一光收發模組22的正接收信號端和負接收信號端連接至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以便耦接存在於第一光收發模組22之差分終端阻抗。
接著在步驟S260中,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偵測到第一光收發模組22之差分終端阻抗時,發出一鏈結訓練序列。在本實施例中,當接收器無訊號指示失能時,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進行輪詢以偵測是否有差分終端阻抗,若偵測到第一光收發模組22之差分終端阻抗時,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會發出鏈結訓練序列以建立連結,進而完成步驟S270,使第一電子鏈結裝置3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4通過光傳輸裝置2完成溝通。
綜上所述,因依據本發明之一種光收發模組、光傳輸裝置及光傳輸方法,藉由在連接單元中加入指示元件,判斷連接單元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例如USB)是否電性耦接。當連接單元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指示元件會產生指示訊號,進而使驅動單元輸出控制訊號,並驅動光發射單元輸出第一光訊號;當連接單元未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則指示元件不產生指示訊號,驅動單元停止輸出控制訊號,光發射單元亦停止輸出第一光訊號,藉此可以在確認連接單元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是否電性耦接後,決定是否輸出第一光訊號,再配合後續的光傳輸方法步驟,完成第一電子鏈結裝置(例如主機)與第二電子鏈結裝置之間資料的傳輸,因此能夠避免在裝置未與 設備端光收發模組連接時,主機因誤判而進行鏈結訓練序列,所以能夠防止主機進入失效模式。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1‧‧‧主機
12‧‧‧設備
111、121、41‧‧‧差分終端阻抗
2‧‧‧光傳輸裝置
21‧‧‧光纖
22‧‧‧第一光收發模組
221‧‧‧第一連接單元
222‧‧‧第一驅動單元
223‧‧‧第一光發射單元
224‧‧‧第一光接收單元
225‧‧‧終端控制單元
23‧‧‧第二光收發模組
231‧‧‧第二連接單元
232‧‧‧第二驅動單元
233‧‧‧第二光發射單元
234‧‧‧第二光接收單元
235‧‧‧指示元件
3‧‧‧第一電子鏈結裝置
4‧‧‧第二電子鏈結裝置
C1‧‧‧控制訊號
GND‧‧‧接地端
RX+‧‧‧正接收信號端
RX-‧‧‧負接收信號端
RX_LOS‧‧‧接收器無訊號指示
S0‧‧‧指示訊號
S1‧‧‧第一光訊號
S2‧‧‧第二光訊號
S110~S180、S210~S270‧‧‧步驟
TX+‧‧‧正發送信號端
TX-‧‧‧負發送信號端
VBUS‧‧‧電源端
圖1為一種主機和設備間進行資料傳輸的方塊圖;圖2為一種主機和設備間進行資料傳輸的方法流程圖;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種光傳輸裝置之方塊圖;圖4為本發一明實施例之第二光收發模組之示意圖;圖5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傳輸方法流程圖;以及圖6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種光傳輸裝置之局部方塊圖。
2‧‧‧光傳輸裝置
21‧‧‧光纖
22‧‧‧第一光收發模組
221‧‧‧第一連接單元
222‧‧‧第一驅動單元
223‧‧‧第一光發射單元
224‧‧‧第一光接收單元
23‧‧‧第二光收發模組
231‧‧‧第二連接單元
232‧‧‧第二驅動單元
233‧‧‧第二光發射單元
234‧‧‧第二光接收單元
235‧‧‧指示元件
3‧‧‧第一電子鏈結裝置
4‧‧‧第二電子鏈結裝置

Claims (15)

  1. 一種光收發模組,與一電子鏈結裝置配合,該光收發模組包含:一連接單元,其係用以與該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並具有一指示元件,其中當該連接單元與該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該指示元件產生一指示訊號;一驅動單元,耦接該連接單元以接收該指示訊號,並依據該指示訊號輸出一控制訊號;一光發射單元,耦接該驅動單元以接收該控制訊號,其中該控制訊號係驅動該光發射單元輸出一第一光訊號;以及一光接收單元,耦接該驅動單元,並將所接收之一第二光訊號傳送至該驅動單元。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收發模組,其中當該連接單元未與該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該指示元件不產生該指示訊號,以使該驅動單元停止輸出該控制訊號,且該光發射單元停止輸出該第一光訊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收發模組,其中該指示元件係經由該連接單元之一針腳輸出該指示訊號至該驅動單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收發模組,其中該光發射單元係一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該光接收單元係一感光二極體(Photo-detect diode)。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收發模組,其中該光 收發模組係與一光纖連接,該光發射單元係經由該光纖輸出該第一光訊號,該光接收單元係經由該光纖接收該第二光訊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收發模組,其中該電子鏈結裝置係一USB裝置。
  7. 一種光傳輸裝置,與一第一電子鏈結裝置及一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配合,該光傳輸裝置包含:一光纖;一第一光收發模組,其係連接於該光纖之一端,其中該第一光收發模組具有一第一連接單元、一第一驅動單元、一第一光發射單元及一第一光接收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係用以與該第一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該第一驅動單元驅動該第一光發射單元及該第一光接收單元經由該光纖進行光訊號之輸出與接收;以及一第二光收發模組,其係連接於該光纖之另一端,其中該第二光收發模組具有:一第二連接單元,其係用以與該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並具有一指示元件,其中當該第二連接單元與該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該指示元件產生一指示訊號;一第二驅動單元,耦接該第二連接單元以接收該指示訊號,並依據該指示訊號輸出一控制訊號;一第二光發射單元,耦接該第二驅動單元以接收該 控制訊號,其中該控制訊號係驅動該第二光發射單元經由該光纖輸出一第一光訊號;及一第二光接收單元,耦接該第二驅動單元,並將經由該光纖所接收之一第二光訊號傳送至該第二驅動單元。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傳輸裝置,其中當該第二連接單元未與該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該指示元件不產生該指示訊號,以使該第二驅動單元停止輸出該控制訊號,俾使該第二光發射單元停止輸出該第一光訊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傳輸裝置,其中該指示元件係經由該第二連接單元之一針腳輸出該指示訊號至該第二驅動單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傳輸裝置,其中該第一光發射單元及該第二光發射單元係分別為一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該第一光接收單元及該第二光接收單元係分別為一感光二極體(Photo-detect diode)。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傳輸裝置,其中該第一電子鏈結裝置係一具USB介面之主機,該第二電子鏈結裝置係一USB裝置。
  12. 一種光傳輸方法,應用在一光傳輸裝置並與一第一電子鏈結裝置以及一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配合,該光傳輸裝置包含一光纖、一第一光收發模組、及一第二光收 發模組,該第一光收發模組以該光纖連接該第二光收發模組,該第一光收發模組具有一第一連接單元、一第一驅動單元、一第一光發射單元及一第一光接收單元,該第二光收發模組具有一第二連接單元、一第二驅動單元、一第二光發射單元及一第二光接收單元,且該第二連接單元具有一指示元件,該光傳輸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電源至該第二光收發模組;當該第二連接單元與該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由該指示元件產生一指示訊號至該第二驅動單元;以及該第二驅動單元依據該指示訊號輸出一控制訊號以驅動該第二光發射單元經由該光纖輸出一第一光訊號至該第一光收發模組。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傳輸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當該第二連接單元未與該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電性耦接時,該指示元件停止產生該指示訊號至該第二驅動單元,以使該第二光發射單元停止輸出該第一光訊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傳輸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由該第一光收發模組之該第一光接收單元接收該第一光訊號; 該第一光收發模組依據該第一光訊號失能(disable)一接收器無訊號指示(receiver loss of signal indication);當該接收器無訊號指示失能時,耦接該第一光收發模組之一差分終端阻抗;以及當該第一電子鏈結裝置偵測到該第一光收發模組之該差分終端阻抗時,發出一鏈結訓練序列(Link Training Sequence),以使該第一電子鏈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鏈結裝置透過該光傳輸裝置進行溝通。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傳輸方法,其中該第一電子鏈結裝置係一具USB介面之主機,該第二電子鏈結裝置係一USB裝置。
TW099137301A 2010-10-29 2010-10-29 光收發模組、光傳輸裝置及光傳輸方法 TWI451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7301A TWI451707B (zh) 2010-10-29 2010-10-29 光收發模組、光傳輸裝置及光傳輸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7301A TWI451707B (zh) 2010-10-29 2010-10-29 光收發模組、光傳輸裝置及光傳輸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8653A TW201218653A (en) 2012-05-01
TWI451707B true TWI451707B (zh) 2014-09-01

Family

ID=46552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7301A TWI451707B (zh) 2010-10-29 2010-10-29 光收發模組、光傳輸裝置及光傳輸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5170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6936B2 (en) * 2005-06-20 2007-11-2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using an optical link with electrical link receiver detection
US20090279889A1 (en) * 2008-05-08 2009-11-12 Apri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Computer Bus Protocols Over an Optical Lin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6936B2 (en) * 2005-06-20 2007-11-2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using an optical link with electrical link receiver detection
US20090279889A1 (en) * 2008-05-08 2009-11-12 Apri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Computer Bus Protocols Over an Optical Lin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8653A (en) 201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0840B2 (en) Backward compatible optical USB device
US8234416B2 (en) Apparatus interoperable with backward compatible optical USB device
EP2649529B1 (en)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CN103308996B (zh) 有源光缆连接器插头及使用其的有源光缆
US8781332B2 (en)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TWI481210B (zh) 用於促進電子裝置間之光通訊之積體電路
CN204576500U (zh) 一种兼容i2c通信的usb通信电路和系统
US20130254440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usb termination signals over extension media
TWI428759B (zh) 光學usb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US9397752B2 (en)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s,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s,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s
US20120096286A1 (en) Charging management method,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and the host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WO2014101158A1 (zh) 接收端检测方法、检测电路、光模块及系统
TWI451707B (zh) 光收發模組、光傳輸裝置及光傳輸方法
JP2008242863A (ja) 差動伝送回路、ディスクアレイ装置、出力信号設定方法
TW202143060A (zh) 電子裝置及其可熱插拔的儲存裝置
TW201141092A (en) Optic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odules and systems and optic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TWI714938B (zh) 控制方法及電子系統
EP2936760B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usb termination signals over extension media
CN117648225A (zh) Mcio接口测试治具及其测试方法
TW201203888A (e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TW201724823A (zh) 調試數據機的裝置和方法
KR20140099047A (ko) 유선 통신 클라이언트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