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9380B - 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及其封包傳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及其封包傳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9380B
TWI449380B TW099143068D TW99143068D TWI449380B TW I449380 B TWI449380 B TW I449380B TW 099143068 D TW099143068 D TW 099143068D TW 99143068 D TW99143068 D TW 99143068D TW I449380 B TWI449380 B TW I4493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rtual machine
data packet
access control
address field
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3068D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3203A (en
Inventor
Tzi Cker Chiueh
Ming Chao Hsu
Cheng Chun Tu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ublication of TW201223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3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9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93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6Routing in software-defined topologies, e.g. routing between virtual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及其封包傳送方法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與封包傳送方法。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透過網路來提供服務或者交換資訊,已廣泛應用於企業。然而,網路設備的建置與維護的費用相當可觀。因此,網路資料中心的運作模式逐漸被發展起來。所謂網路資料中心為一種大型的資料儲存中心,其提供企業包括主機代管、主機出租、異地備援,以及系統與網路管理等服務。例如,企業僅需向提供網路資料中心業者租賃主機空間,或是購買主機代管服務,即可任意存取與管理所屬遠端主機空間內的所有資訊。對於企業而言,不需要自己建購容納硬體或電信設備的機房,而是將機器放在網路資料中心業者的機房之中或者租賃網路資料中心業者的機器。基此,企業網路連線的費用並且省下日常維運的人力成本。
在網路資料中心的運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建立資料中心網路架構,以建立大量虛擬主機,來執行各種服務。特別是,在資料中心網路中,虛擬主機必須能夠容易地轉移、資料封包能夠有效率地傳送且避免造成傳送迴路。因此,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率、可靠易於管理且符合經濟價值的網路,是此領域技術人員所致力的目標。
乙太網路(Ethernet)為目前網路架構的潮流,其已廣泛的應用於區域網路上。
圖1是繪示利用乙太網路架構用於網路資料中心之貨櫃型電腦(container computer)的網路拓樸(network topology)範例。
請參照圖1,網路可被區分為核心(Core)層、區域(Region)層與機櫃頂端(Top-of-Rack,ToR)層。核心層包含12個乙太網路交換機;區域層包含12個乙太網路交換機;並且機櫃頂端層包含48個乙太網路交換機。
一個貨櫃型電腦有12個機櫃,而每一機櫃具有4個機櫃頂端網路交換機。另外,每一機櫃包含40個伺服器(即,實體機器),因此一個貨櫃型電腦包含480個伺服器。假設每一伺服器可運轉20個虛擬機器,則一個貨櫃型電腦可提供9600個虛擬機器。
儘管乙太網路技術可方便地用於資料中心網路,但乙太網路具有擴充性的問題。具體來說,當乙太網路上的一個發送端(例如,虛擬機器或實體機器)欲發送資料封包給一個接收端(例如,虛擬機器或實體機器)通訊時,在發送端至接收端之間傳送此資料封包的路徑上所有網路交換機都必須存有關於接收端的位址資訊,而此資訊會佔用轉送表(Forwarding Table)中的一個轉送表登錄(Forwarding Table Entry)來被記錄。然而,一般的乙太網路交換機的轉送表僅能記錄16K~32K個轉送表登錄,因此,乙太網路通常僅可容量數百至數千個實體機器。
圖2是在乙太網路上傳送資料封包的範例。
請參照圖2,在此乙太網路中,實體機器A、實體機器B與實體機器C是經由網路交換機SW1、SW2、SW3與SW4連接並且使用乙太網路協定來通訊。倘若虛擬機器B1、B2與B3運轉在實體機器B上,並且實體機器A是經由網路交換機SW1、網路交換機SW2、網路交換機SW3、實體機器B所構成的傳送(Forwarding)路徑P1傳送資料封包給虛擬機器B1、B2與B3時,網路交換機SW1、網路交換機SW2與網路交換機SW3的轉送表都必須儲存有關於虛擬機器B1、B2與B3的位址資訊,由此實體機器A欲傳送給虛擬機器B1、B2與B3的資料封包能夠順利地送達。因此,在圖2所示的乙太網路中,倘若網路交換機SW1的轉送表僅能儲存16K個轉送表登錄時,實體機器A最多僅能與16K個機器交談。
基於上述,倘若要架構一個具百萬個虛擬機器的資料網路中心時,則需要約要110個上述貨櫃型電腦。此時,乙太網路將無法支援大量之實體機器或虛擬機器的通訊。
本揭露提供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及封包傳送方法,其能夠在網際網路協定下有效地擴充機器的數量。
本揭露提出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包括第一實體機器、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上的第一虛擬機器、第二實體機器、執行於第二實體機器上的第二虛擬機器、網路交換機與管理伺服器,其中第一虛擬機器用以傳送一資料封包給第二虛擬機器,並且網路交換機用以轉送該資料封包。第一實體機器、第二實體機器、網路交換機與管理伺服器是根據一網際網路協定彼此通訊。管理伺服器用以為第一實體機器、第一虛擬機器、網路交換機、該第二實體機器與該第二虛擬機器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其中每一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最高有效位元組與最低有效位元組,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位元組被設定為0。第一實體機器具有一封裝模組,並且此封裝模組用以封裝來自於第一虛擬機器的資料封包,其中網路交換機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在所封裝的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第一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和第二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所封裝的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中。此外,第一實體機器用以發送所封裝的資料封包。
本揭露提出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包括第一實體機器、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上的第一虛擬機器、第二實體機器、執行於第二實體機器上的第二虛擬機器與管理伺服器,其中第一虛擬機器用以傳送一資料封包給第二虛擬機器。第一實體機器、第二實體機器與管理伺服器是根據一網際網路協定彼此通訊。管理伺服器用以為第一實體機器、第一虛擬機器、該第二實體機器與該第二虛擬機器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每一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最高有效位元組與最低有效位元組,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位元組被設定為0。第一實體機器具有一封裝模組,並且此封裝模組用以封裝來自於第一虛擬機器的資料封包,其中第二實體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在所封裝的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第一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和第二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所封裝的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中。此外,第一實體機器用以發送所封裝的資料封包。
本揭露提出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包括多個機器、多個網路交換機與管理伺服器。此些機器包括多個實體機器與多個虛擬機器,其中每一虛擬機器屬於實體機器的其中之一,並且此些實體機器經由網路交換機彼此連接。管理伺服器用以為此些機器與此些網路交換機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每一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最高有效位元組與最低有效位元組,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位元組被設定為0。此些機器、網路交換機與管理伺服器是根據一網際網路協定彼此通訊。此管理伺服器用以根據此些機器建立多個來源目的地對,衡量此些來源目的地對的優先順序,並且根據此優先順序與每一網路交換機的多個轉送表登錄來指派對應每一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為直接路由模式或間接路由模式。特別是,當使用間接路由模式從一第一虛擬機器傳送一資料封包給一第二虛擬機器時,對應此第一虛擬機器的第一實體機器會確認對應第二虛擬機器的網路交換機、根據所確認的網路交換機來封裝資料封包並且發送所封裝的資料封包,其中對應第二虛擬機器的網路交換機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所封裝的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第一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和第二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所封裝的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中。
本揭露提出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包括多個機器、多個網路交換機與管理伺服器。此些機器包括多個實體機器與多個虛擬機器,其中每一虛擬機器屬於實體機器的其中之一,並且此些實體機器經由網路交換機彼此連接。管理伺服器用以為此些機器與此些網路交換機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每一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最高有效位元組與最低有效位元組,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位元組被設定為0。此些機器、網路交換機與管理伺服器是根據一網際網路協定彼此通訊。此管理伺服器用以根據此些機器建立多個來源目的地對,衡量此些來源目的地對的優先順序,並且根據此優先順序與每一網路交換機的多個轉送表登錄來指派對應每一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為直接路由模式或間接路由模式。特別是,當使用間接路由模式從一第一虛擬機器傳送一資料封包給一第二虛擬機器時,對應此第一虛擬機器的第一實體機器會確認對應第二虛擬機器的第二實體機器、根據所確認的第二實體機器來封裝資料封包並且發送所封裝的資料封包,其中對應第二虛擬機器的第二實體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所封裝的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第一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和第二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所封裝的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中。
本揭露提出一種封包傳送方法,用於根據網際網路協定從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上的第一虛擬機器傳送資料封包至執行於第二實體機器上的第二虛擬機器,其中此第二實體連接至網路交換機。本封包傳送方法包括為此第一實體機器、第一虛擬機器、網路交換機、第二實體機器與第二虛擬機器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每一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最高有效位元組與最低有效位元組,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位元組被設定為0。本封包傳送方法包括也包括封裝此資料封包,其中在所封裝的資料封包中上述網路交換機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第一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和第二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中。本封包傳送方法包括更包括從第一實體機器中發送所封裝的資料封包。
本揭露提出一種封包傳送方法,用於根據網際網路協定從執行於第一實體機器上的第一虛擬機器傳送資料封包至執行於第二實體機器上的第二虛擬機器。本封包傳送方法包括為此第一實體機器、第一虛擬機器、第二實體機器與第二虛擬機器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每一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最高有效位元組與最低有效位元組,並且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位元組被設定為0。本封包傳送方法也包括封裝此資料封包,其中在所封裝的資料封包中第二實體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第一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和第二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中。本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從第一實體機器中發送所封裝的資料封包。
本揭露提出一種封包傳送方法,用於根據網際網路協定在多個機器之間傳送資料封包,其中此些機器包括多個實體機器與多個虛擬機器,其中每一虛擬機器屬於此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之一,並且此些實體機器經由多個網路交換機彼此連接。本封包傳送方法包括為此些實體機器、虛擬機器與網路交換機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每一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最高有效位元組與最低有效位元組,並且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位元組被設定為0。本封包傳送方法也包括根據此些機器建立多個來源目的地對;衡量此些來源目的地對的優先順序;根據此優先順序與每一網路交換機的多個轉送表登錄來指派對應每一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為直接路由模式或間接路由模式。本封包傳送方法也包括,當使用間接路由模式從第一虛擬機器傳送資料封包給第二虛擬機器時,確認對應第二虛擬機器的網路交換機、封裝此資料封包並且發送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對應第二虛擬機器的網路交換機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所封裝的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第一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和第二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所封裝的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中。
本揭露提出一種封包傳送方法,用於根據網際網路協定在多個機器之間傳送資料封包,其中此些機器包括多個實體機器與多個虛擬機器,其中每一虛擬機器屬於此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之一,並且此些實體機器經由多個網路交換機彼此連接。本封包傳送方法包括為此些實體機器、虛擬機器與網路交換機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其中每一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最高有效位元組與最低有效位元組,並且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位元組被設定為0。封包傳送方法也包括根據此些機器建立多個來源目的地對;衡量此些來源目的地對的優先順序;以及根據此優先順序與每一網路交換機的多個轉送表登錄來指派對應每一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為直接路由模式或間接路由模式。本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當使用間接路由模式從第一虛擬機器傳送資料封包給第二虛擬機器時,確認對應第二虛擬機器的第二實體機器、封裝資料封包並且發送所封裝的資料封包,其中對應第二虛擬機器的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第一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和第二虛擬機器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所封裝的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中。
基於上述,本揭露能夠大幅地減少轉送表登錄的使用,進而有效地增加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內的虛擬機器的數量。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為了能夠擴充在一個網際網路下所連接的虛擬機器或實體機器,本揭露使用間接路由模式來傳送封包,由此可大幅地減少每一網路交換機之轉送表登錄的使用。基此,使得在使用一般網路交換機的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可支援大量的虛擬機器。以下將以數個範例實施例來說明本揭露。
[第一範例實施例]
圖3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請參照圖3,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包括管理伺服器302、第一實體機器312、第一虛擬機器312a、第二實體機器314、第二虛擬機器314a、網路交換機320、網路交換機322、網路交換機324與網路交換機326。在本範例實施例中,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是使用乙太網路協定來建構。然而,必須瞭解的是,本揭露不限於此,並且本揭露亦可適用於其他網路協定。
管理伺服器302是用以管理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內所有連線的實體機器、虛擬機器及網路交換機。例如,管理伺服器302為目錄伺服器(Directory Server),並且會儲存相關的管理資訊以記錄在實體機器中所運轉的虛擬機器的相關資訊以及與實體機器所連接之ToR網路交換機的資訊。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管理伺服器302會為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內的實體機器、虛擬機器及網路交換機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位址。
具體來說,MAC是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中資料鏈結層的下層部分,用來規定不同設備或網路上的節點之間如何在多點網路上通訊或存取通訊媒介,而不會互相衝突。每個網路裝置(例如,網路卡)在出廠時都會被配置一個唯一的MAC位址,亦稱為實體位址。MAC位址是由6個位元組的格式(即,XX:XX:XX:XX:XX:XX)所組成。MAC位址是唯一的,每張網卡的MAC位址都不一樣,因此可在網際網路等不具備路由器的子網路中傳送封包到特定的目的設備。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管理伺服器302會為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內的實體機器、虛擬機器及網路交換機分別地配置唯一的邏輯MAC位址。也就是說,在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內的每一實體機器、虛擬機器、網路交換機是透過唯一的邏輯MAC位址來在網際網路上識別。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管理伺服器302會將所配置的邏輯MAC位址分為最高有效位元組與最低有效位元組,其中將最高有效位元組的部分為0,而最低有效位元組的部分則用於分配唯一的位址給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內的機器。例如,在本揭露之範例實施例中,最高有效位元組是邏輯MAC位址的前3個位元組,而最低有效位元組是邏輯MAC位址的後3個位元組。也就是說,其中最高有效位元組的長度相同於最低有效位元組的長度。
必須瞭解的是,在本揭露中,最高有效位元組不限於邏輯MAC位址的前3個位元組。在本揭露另一範例實施例中,最高有效位元組亦可以是邏輯MAC位址的前4或5個位元組。然而,當最低有效位元組的位元組數目越少時,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的規模將越小(即,運轉於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中的實體機器或虛擬機器的數目會越少)。
實體機器312與實體機器314為實體的主機(例如,伺服器)。特別是,實體機器312與實體機器314可分別地運轉一個或多個虛擬機器以提供不同的服務。例如,第一虛擬機器312a是運轉在實體機器312上並且第二虛擬機器314a是運轉在實體機器314上。
網路交換機320、網路交換機322、網路交換機324與網路交換機326是配置在管理伺服器302、第一實體機器312與第二實體機器314之間,並且用以轉送資料封包。網路交換機320可以是直接連接至第一實體機器312的ToR網路交換機,以轉送來自於第一實體機器312的資料封包。或者,網路交換機320與第一實體機器312之間可配置其他網路交換機,以轉送來自於第一實體機器312的資料封包。另外,網路交換機326為直接連接至第二實體機器314的ToR網路交換機,但本揭露不限於此。
特別是,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第一實體機器312具有封裝模組332,其用以對欲從第一實體機器312發送的資料封包執行封裝(Encapsulation)程序。並且,網路交換機326具有解封裝模組334用以對所封裝的資料封包執行解封裝(Decapsulatiuon)程序。
具體來說,當發送位址解析協定(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請求以識別第一虛擬機器312a(即,發送端)欲傳送給第二虛擬機器314a(即,接收端)的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時,第一實體機器312會將此ARP請求改向傳至管理伺服器302。並且,管理伺服器302會根據所儲存的管理資訊識別出連接至第二虛擬機器314a的ToR網路交換機為網路交換機326並且將網路交換機326的邏輯MAC位址傳送給第一實體機器312。並且,當第一實體機器312接收到管理伺服器302所傳送之邏輯MAC位址後,封裝模組332會根據所接收到的邏輯MAC位址來封裝第一虛擬機器312a欲傳送給第二虛擬機器314a的資料封包。
例如,第一虛擬機器312a欲傳送給第二虛擬機器314a的資料封包的乙太網路標頭會包含目的地位址欄位與來源位址欄位,其中封裝模組332會將所接收到的邏輯MAC位址(即,網路交換機326的邏輯MAC位址)放至欲傳送之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將第一虛擬機器312a的邏輯MAC位址與第二虛擬機器的邏輯MAC位址放至欲傳送之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中。
圖4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例所繪示之封裝第一虛擬機器312a欲傳送給第二虛擬機器314a的資料封包的範例示意圖。
請參照圖4,封裝模組332會在欲傳送之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402中會放入網路交換機326的邏輯MAC位址A3。此外,封裝模組332會將欲傳送之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404分割為相同大小的第一部份404a與第二部分404b,將第一虛擬機器的邏輯MAC位址A1的最低有效位元組A1'放入第二部份404b中並且將第二虛擬機器的邏輯MAC位址A2的最低有效位元組A2'放入第一部份404a中。具體來說,由於在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內所使用之邏輯MAC位址的最高有效位元組皆為0,因此,邏輯MAC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就可被用以識別每一機器與網路交換機。基此,此所封裝的資料封包會被傳送至網路交換機326。
之後,當網路交換機326經由其他網路交換機(例如,網路交換機320與網路交換機324)接收到第一實體機器312的封裝模組332所封裝的資料封包時,網路交換機326會判斷所接收到之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的前3個位元組(即,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一部份)是否為0,並且當所接收到之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的前3個位元組非為0時,網路交換機326的解封裝模組334會解封裝所接收到的資料封包。
具體來說,在此解封裝程序中,解封裝模組334會將原來放至此資料封包之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一部份中的部分邏輯MAC位址(即,真正接收端之邏輯MAC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整理成完整的邏輯MAC位址後放至此資料封包之目的地位址欄位中。此外,解封裝模組334會將原來放至此資料封包之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二部份中的部分邏輯MAC位址(即,真正發送端之邏輯MAC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整理成完整的邏輯MAC位址後放至此資料封包之來源位址欄位中。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在本範例實施例中,邏輯MAC位址的最高有效位元組是被設定為0,因此,解封裝模組334可據此將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一部份與第二部份中的部分邏輯MAC位址還原成完整的邏輯MAC位址。
圖5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解封裝資料封包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5,倘若網路交換機326接收資料封包並且此資料封包的乙太網路標頭如圖4所示時,由於在此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一部份中的值非為0,因此解封裝模組334會將此資料封包識別為已被封裝之資料封包而對其進行解封裝程序。在解封裝程序中,解封裝模組334會將放至於此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一部份中的第二虛擬機器的邏輯MAC位址A2的最低有效位元組A2'還原成邏輯MAC位址A2並且將邏輯MAC位址A2放至此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以取代原先記錄在目的地位址欄位中的邏輯MAC位址(即,網路交換機326的邏輯MAC位址A3)。此外,解封裝模組334會將放至於此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二部份中的第一虛擬機器的邏輯MAC位址A1的最低有效位元組A1'還原成邏輯MAC位址A1並且將邏輯MAC位址A1放至此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中。
之後,網路交換機326會在根據此所解封裝之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的邏輯MAC位址轉送此資料封包。
基於上述,在本範例實施例中,在資料封包從一實體機器被發送時,此實體機器會先從管理伺服器302中獲取一個發送端與接收端之間的中間節點(例如,上述網路交換機326)作為此資料封包的目的地節點,之後,在由此中間節點還原此資料封包的真正目的地節點以轉送此資料封包。基此,在傳送此資料封包之路徑上的網路交換機的轉送表僅需記錄中間節點的位址資訊,由此在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內的網路交換機所需儲存之轉發表登錄會大幅地減少並且可在現有乙太網路下大幅度的擴充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內之虛擬機器的數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範例另一實施例中,除了網路交換機326具有解封裝模組334可對資料封包進行解封裝程序之外,網路交換機320、網路交換機322與網路交換機324亦具有對應的解封裝模組可對所接收之資料封包進行識別以執行上述解封裝程序。此外,第二實體機器314亦具有對應的封裝模組,以對欲發送之資料封包進行上述封裝程序。在本揭露中,上述封裝模組與解封裝模組可由軟體程序或硬體電路來實作。
圖6A與6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其中圖6A繪示實體機器以間接路由模式傳送資料封包的步驟並且圖6B繪示網路交換機以間接路由模式轉送資料封包。
請參照圖6A,當實體機器(例如,第一實體機器312)欲發送資料封包(例如,第一虛擬機器312a欲傳送給第二虛擬機器314a的資料封包)時,在步驟S601中,實體機器的封裝模組會將ARP請求重新導向(redirect)至管理伺服器302並且接收管理伺服器302所回傳的邏輯MAC位址。
之後,在步驟S603中,實體機器的封裝模組根據所接收的邏輯MAC位址對欲發送的資料封包執行封裝程序。具體來說,在步驟S603中,實體機器的封裝模組會將此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與來源地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此資料封包之乙太網路標頭的來源位元欄位中並且將從管理伺服器302中所接收到的邏輯MAC位址放至此資料封包之乙太網路標頭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封裝資料封包的方法已配合圖4詳細描述如上,在此不再重複。
最後,在步驟S605中,實體機器會發送此所封裝之資料封包。
此所封裝之資料封包會根據乙太網路協定在資料中心網路系統300中傳送,並且當對應此資料封包之乙太網路標頭的目的地位元欄位的網路交換機接收到此資料封包會根據圖6B的步驟執行解封裝程序。
請參照圖6B,在步驟S607中,網路交換機的解封裝模組會判斷此資料封包是否為已封裝之資料封包。例如,在步驟S607中,網路交換機的解封裝模組會判斷記錄在此資料封包之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一部份中的值是否為0,並且當在此資料封包之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一部份中的值不為0,識別此資料封包已被封裝。
倘若此資料封包非為已封裝之資料封包,在步驟S609中,網路交換機的解封裝模組會根據記錄在此資料封包之來源位址欄位中的位址對此資料封包執行解封裝程序。具體來說,在步驟S609中,網路交換機的解封裝模組會將記錄在此資料封包之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一部份中的值還原成接收端的邏輯MAC位址並且將此接收端的邏輯MAC位址放至此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此外,在步驟S609中,網路交換機的解封裝模組會將記錄在此資料封包之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二部份中的值還原成發送端的邏輯MAC位址並且將此發送端的邏輯MAC位址放至此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中。解封裝資料封包的方法已配合圖5詳細描述如上,在此不再重複。
之後,在步驟S611中,網路交換機會根據其轉送表轉送所解封裝之資料封包。
倘若此資料封包非為已封裝之資料封包,則在步驟S613中,網路交換機會根據其轉送表轉送此資料封包。
[第二範例實施例]
圖7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二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請參照圖7,資料中心網路系統700包括管理伺服器702、第一實體機器712、第一虛擬機器712a、第二實體機器714、第二虛擬機器714a、網路交換機720、網路交換機722、網路交換機724與網路交換機726。
第一實體機器712具有封裝模組732。此外,第一虛擬機器712a與第二虛擬機器714a分別地運轉在第一實體機器712與第二實體機器714上,以提供對應的服務。管理伺服器702、第一實體機器712、封裝模組732、第一虛擬機器712a與第二虛擬機器714a是分別地相同於第一範例實施例的管理伺服器302、第一實體機器312、封裝模組332、第一虛擬機器312a與第二虛擬機器314a,在此不再詳細描述。
網路交換機720、網路交換機722、網路交換機724與網路交換機726是配置在管理伺服器702、第一實體機器712、第二實體機器714之間用以轉送資料封包。
特別是,第二實體機器具有解封裝模組734,其功能是相同於第一範例實施例中的解封裝模組334。也就是說,在第二範例實施例中,所封裝的資料封包會被轉送到第二實體機器714時才被執行上述解封裝程序。
類似第一範例實施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700內的網路交換機之轉送表無需儲存所有虛擬機器的位址資訊,因此可在有限的轉送表登錄下擴充資料中心網路系統700內虛擬機器的數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揭露另一範例實施例中,第二實體機器714亦可具有對應的封裝模組,以對欲發送之資料封包進行上述封裝程序。此外,第一實體機器712亦可具有對應的解封裝模組,以對所接收之資料封包進行上述解封裝程序。
圖8A與8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二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其中圖8A繪示實體機器以間接路由模式傳送資料封包的步驟並且圖8B繪示實體機器以間接路由模式轉送資料封包。
請參照圖8A,當實體機器(例如,第一實體機器712)欲發送資料封包(例如,第一虛擬機器712a欲傳送給第二虛擬機器714a的資料封包)時,在步驟S801中,實體機器的封裝模組會將ARP請求重新導向至管理伺服器702並且接收管理伺服器702所回傳的邏輯MAC位址。
之後,在步驟S803中,實體機器的封裝模組會根據所接收的邏輯MAC位址對欲發送的資料封包執行封裝程序。具體來說,在步驟S803中,實體機器的封裝模組會將此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與來源地址的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此資料封包之乙太網路標頭的來源位元欄位中並且將從管理伺服器702中所接收到的邏輯MAC位址放至此資料封包之乙太網路標頭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封裝資料封包的方法已配合圖4詳細描述如上,在此不再重複。
最後,在步驟S805中,實體機器會發送此所封裝之資料封包。
此所封裝之資料封包會根據乙太網路協定在資料中心網路系統700中傳送,並且當對應此資料封包之乙太網路標頭的目的地位元欄位的實體機器接收到此資料封包會根據圖8B的步驟執行解封裝程序。
請參照圖8B,在步驟S807中,實體機器的解封裝模組會判斷此資料封包是否為已封裝之資料封包。例如,在步驟S807中,實體機器的解封裝模會判斷記錄在此資料封包之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一部份中的值是否為0,並且當在此資料封包之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一部份中的值是否不為0,識別此資料封包已被封裝。
倘若此資料封包非為已封裝之資料封包,在步驟S809中,實體機器的解封裝模會根據記錄在此資料封包之來源位址欄位中的位址對此資料封包執行解封裝程序。具體來說,在步驟S809中,實體機器的解封裝模會將記錄在此資料封包之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一部份中的值還原成接收端的邏輯MAC位址並且將此接收端的邏輯MAC位址放至此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中。此外,在步驟S809中,網路交換機會將記錄在此資料封包之來源位址欄位的第二部份中的值還原成發送端的邏輯MAC位址並且將此發送端的邏輯MAC位址放至此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中。解封裝資料封包的方法已配合圖5詳細描述如上,在此不再重複。
之後,在步驟S811中,實體機器會將所解封裝之資料封包傳送給對應的虛擬機器。
倘若此資料封包非為已封裝之資料封包,則在步驟S813中,網路交換機會根據其轉送表轉送此資料封包。
[第三範例實施例]
上述在第一範例實施例中解封裝程序是由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的網路交換機來執行,而第二範例實施例中解封裝程序是由資料中心網路系統中的實體機器來執行。在第三範例實施例中,部分資料封包的解封裝程序是由網路交換機來執行,而另一部分資料封包的解封包程序是由實體機器來執行。
圖9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三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請參照圖9,資料中心網路系統900包括管理伺服器702、第一實體機器712、第一虛擬機器712a、第二實體機器714、第二虛擬機器714a、第三實體機器912、第三虛擬機器912a、網路交換機720、網路交換機722、網路交換機726與網路交換機902。
管理伺服器702、第一實體機器712、第一虛擬機器712a、第二實體機器714、第二虛擬機器714a、網路交換機720、網路交換機722與網路交換機726的結構與功能已描述於第二範例實施例中,在此不再重複。
第三實體機器是經由網路交換機902與資料中心網路系統900內的其他機器或伺服器通訊,並且第三虛擬機器912a運轉在第三實體機器上,以提供對應的服務。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欲從第一虛擬機器712a中傳送至第二虛擬機器714a的資料封包或者欲從第一虛擬機器712a中傳送至第三虛擬機器912a的資料封包都會經由封裝模組732來執行程序。
具體來說,當第一虛擬機器712a中欲傳送至第二虛擬機器714a的資料封包時,第一實體機器712從管理伺服器702所收到之回應ARP請求之邏輯MAC位址為第二實體機器的邏輯MAC位址,並且第一實體機器712會根據第二實體機器714的邏輯MAC位址來對欲傳送至第二虛擬機器714a的資料封包進行封裝程序。另外,當第一虛擬機器712a中欲傳送至第三虛擬機器912a的資料封包時,第一實體機器712從管理伺服器702所收到之回應ARP請求之邏輯MAC位址為網路交換機902的邏輯MAC位址,並且第一實體機器712會根據網路交換機902的邏輯MAC位址來對欲傳送至第三虛擬機器912a的資料封包進行封裝程序。
基此,欲傳送給第二虛擬機器714a的資料封包會被轉送到第二實體機器714時,由第二實體機器714執行解封裝程序並傳送給第二虛擬機器714a。相對的,欲傳送給第三虛擬機器912a的資料封包會被轉送到網路交換機902時,由網路交換機902執行解封裝程序並轉送給第三虛擬機器912a。
類似第一範例實施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900內的網路交換機之轉送表無需儲存所有虛擬機器的位址資訊,因此可在有限的轉送表登錄下擴充資料中心網路系統700內虛擬機器的數量。
[第四範例實施例]
第一、第二與第三範例實施例的實體機器是以上述間接路由模式來傳送資料封包,在本範例實施例中,部分的資料封包會以上述間接路由模式來傳送,而其他部份的資料封包會以一般的直接路由模式來傳送。
圖10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四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請參照圖10,資料中心網路系統1000包括管理伺服器702、第一實體機器712、第一虛擬機器712a、第二實體機器714、第二虛擬機器714a、第三實體機器912、第三虛擬機器912a、儲存伺服器1002、網路交換機720、網路交換機722、網路交換機726、網路交換機902與網路交換機1004。
管理伺服器702、第一實體機器712、第一虛擬機器712a、第二實體機器714、第二虛擬機器714a、第三實體機器912、第三虛擬機器912a、儲存伺服器1002、網路交換機720、網路交換機722、網路交換機726、網路交換機902與網路交換機1004的結構與功能以描述於第三範例實施例中,在此不再重複。
儲存伺服器1002是經由網路交換機1004與資料中心網路系統1000內的其他機器通訊。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管理伺服器702會依據目前資料中心網路系統1000內的機器與伺服器建立來源目的地對,並且為每一來源目的地對設定對應的傳輸模式。也就是說,每一來源目的地對之間的所傳送的資料封包會根據管理伺服器702所設定的傳輸模式以間接路由模式或直接路由模式來傳送。在此,所謂間接路由模式是指本揭露之第一、第二、與第三範例實施例所述之以中間節點的邏輯MAC位址來對欲傳送的資料封包執行封裝程序並且由中間節點來執行解封裝程序以繼續轉送資料封包至真正邏輯MAC位址的傳送方式。相對於間接路由模式的直接路由模式,則是在不進行上述封裝與解封裝程序下根據原乙太網路協定來傳送資料封包。
管理伺服器702會週期地統計資料中心網路系統1000內的每一來源目的地對的資料流量,並且根據所統計的資料流量來指派每一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例如,對於資料流量較大的來源目的地對,管理伺服器702會將此些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設定為直接路由模式,而對於資料流量較小的來源目的地對,管理伺服器702會將此些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設定為間接路由模式。
具體來說,管理伺服器702會根據來源目的地對的資料流量由大至小對來源目的地對進行排序,並且根據此優先順序逐一將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指派為直接路由模式,其中每指派一個直接路由模式就必須使用網路交換機之轉送表的一個轉送表登錄值。重複此指派動作直到轉送表登錄值皆被使用完時,剩餘未指派之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會被設定為間接路由模式。
例如,假設管理伺服器702統計出從第一實體機器發送至其他機器之資料封包的量的排序如圖11所示並且網路交換機720的轉送表僅能儲存3個額外轉送表登錄值時,管理伺服器702將圖11所示的前3個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設定為直接路由模式,並且將其他的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設定為間接路由模式。也就是說,當從第一虛擬機器712a傳送資料封包至儲存伺服器1002而向管理伺服器702發送ARP請求時,管理伺服器702會根據此來源目的地對為直接路由模式而將儲存伺服器1002的邏輯MAC位址回覆給第一實體機器,由此,從第一虛擬機器712a傳送至儲存伺服器1002的資料封包會以直接路由模式被傳送。另外,當從第一虛擬機器712a傳送資料封包至第三虛擬機器912a而向管理伺服器702發送ARP請求時,管理伺服器702會根據此來源目的地對為間接路由模式而將網路交換機902的邏輯MAC位址回覆給第一實體機器,由此,從第一虛擬機器712a傳送至儲存伺服器1002的資料封包會以間接路由模式被傳送。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管理伺服器702週期地統計資料中心網路系統1000內的每一來源目的地對的資料流量是指管理伺服器702會在預定時間(例如,每一小時、每兩小時或每天)來計算每一來源目的地對所傳送的資料封包數,並且以預定規則來統計每一來源目的地對的資料流量。例如,管理伺服器702會以加權方式來加總過去一小時和一個小時之前的資料封包數以作為來源目的地對的資料流量。
在資料中心網路系統1000的運作期間,虛擬機器可能會從一個實體機器搬移至另一個實體機器。為了避免大幅更動轉送表中的轉送表登錄,管理伺服器702會將對應被移動之虛擬機器的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設定為間接路由模式。並且,當管理伺服器702再次統計資料中心網路系統1000內的每一來源目的地對的資料流量而更新每一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時,對應被移動之虛擬機器的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會根據其資料流量被適當的設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資料流量來衡量來源目的地對的優先順序之外,管理伺服器702亦可根據資料中心網路系統1000內機器的特徵來衡量來源目的地對的優先順序。例如,管理伺服器702會將來源目的地對之中來源端為實體機器且目的地端為實體機器的來源目的對歸類為實體機器對實體機器群;將來源目的地對之中來源端為虛擬機器且目的地端為管理伺服器的來源目的對歸類為虛擬機器對管理伺服器群;將來源目的地對之中來源端為虛擬機器且目的地端為管理伺服器的來源目的對歸類為虛擬機器對儲存伺服器群;及將來源目的地對之中來源端為虛擬機器且目的地端為虛擬機器的來源目的對歸類為虛擬機器對虛擬機器群。並且,來源目的地對的優先順序會依序地根據實體機器對實體機器群、虛擬機器對管理伺服器群、虛擬機器對儲存伺服器群與虛擬機器對虛擬機器群的順序來決定。
圖12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四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輸方法的流程圖,其繪示管理伺服器指派傳輸模式的步驟。
請參照圖12,在步驟S1201中,管理伺服器702會根據目前資料中心網路系統1000內的機器與伺服器建立來源目的地對。
然後,在步驟S1203中,管理伺服器702會衡量來源目的地對的優先順序。具體來說,管理伺服器702可依據來源目的地對的資料流量或者來源目的地對的特徵來設定優先順序。
之後,在步驟S1205中,管理伺服器702會依據所衡量的優先順序選擇下一個來源目的地對,並且在步驟S1207中,管理伺服器702會判斷轉送表登錄值是否已被用完。
倘若轉送表登錄值未被用完時,在步驟S1209中,管理伺服器702會將所選擇之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設定為直接路由模式。倘若轉送表登錄值已被用完時,在步驟S1211中,管理伺服器702會將所選擇之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設定為間接路由模式。
之後,在步驟S1213中,管理伺服器702會判斷是否仍有未指派的來源目的地對。倘若仍有未指派的來源目的地對時,步驟S1205會被執行,反之,圖12的流程會被結束。
綜上所述,本揭露之範例實施例的封包傳送方法是透過封裝程序更改資料封包之乙太網路標頭中的目的地位址欄位與來源位址欄位,以將欲傳送的資料封包至中間網路節點。之後,再由此中間網路節點執行解封裝程序以識別此資料封包的真正目的地並且正確地轉送此資料封包。基此,可有效地減少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內之網路交換機所需儲存之轉送表登錄的數量,並且有效地擴大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內的虛擬機器的數目。此外,本揭露之範例實施例的封包傳送方法依據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內來源目的地對的優先順序來指派每一來源目的地對的傳輸模式為直接路由模式或間接路由模式,透過雙模式技術可減低網路交換機的技術負荷。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A、B、C...實體機器
SW1、SW2、SW3、SW4...網路交換機
B1、B2、B3...虛擬機器
P1...傳送路徑
300、700、900、1000...資料中心網路系統
302、702...管理伺服器
312、712...第一實體機器
312a、712a...第一虛擬機器
314、714...第二實體機器
314a、714a...第二虛擬機器
320、322、324、326、720、722、724、726、902、1002...網路交換機
332、732...封裝模組
334、734、934...解封裝模組
402...目的地位址欄位
404...來源位址欄位
404a...第一部份
404b...第二部分
S601、S603、S605、S607、S609、S611...封包傳送方法的步驟
S801、S803、S805、S807、S809、S811...封包傳送方法的步驟
912...第三實體機器
912a‧‧‧第三虛擬機器
1002‧‧‧儲存伺服器
S1201、S1203、S1205、S1207、S1209、S1211、S1213‧‧‧封包傳送方法的步驟
圖1是繪示利用乙太網路架構用於網路資料中心之貨櫃型電腦(container computer)的網路拓樸(network topology)範例。
圖2是在乙太網路上傳送資料封包的範例。
圖3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例所繪示之封裝資料封包的範例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解封裝資料封包的示意圖。
圖6A與6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圖7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二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圖8A與8B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二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送方法的流程圖。
圖9是根據本揭露之第三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圖10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四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的概要示意圖。
圖11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四範例實施例所繪示來源目的對的優先順序的示意圖。
圖12是根據本揭露之第四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封包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300...資料中心網路系統
302...管理伺服器
312...第一實體機器
312a...第一虛擬機器
314...第二實體機器
314a...第二虛擬機器
320、322、324、326...網路交換機
332...封裝模組
334...解封裝模組

Claims (60)

  1. 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包括:一第一實體機器;一第一虛擬機器,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一第二實體機器;一第二虛擬機器,執行於該第二實體機器上,其中該第一虛擬機器用以傳送一資料封包給該第二虛擬機器,並且該資料封包具有一目的地位址欄位與一來源位址欄位;一網路交換機,用以轉送該資料封包;以及一管理伺服器,其中該第一實體機器、該第二實體機器、該網路交換機與該管理伺服器根據一網際網路協定彼此通訊,其中該管理伺服器用以為該第一實體機器、該第一虛擬機器、該網路交換機、該第二實體機器與該第二虛擬機器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其中每一該些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一最高有效位元組與一最低有效位元組,該最高有效位元組具有多個位元組並且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該些位元組被設定為0,其中該管理伺服器提供該網路交換機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給該第一實體機器,其中該第一實體機器具有一封裝模組,該封裝模組用以封裝來自於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資料封包,其中該網路交換機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在所封裝的該資 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和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其中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一長度是該來源位址欄位的一長度的一半,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置於一單一來源位址欄位且該網路交換機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一單一目的地位址欄位,其中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長度未被延伸且無新的標頭被加入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該第一實體機器用以發送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在該來源位址欄位中的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目的地位址並且被放至一解封裝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來源位址且被放至該解封裝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網路交換機用以接收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並且具有一解封裝模組,其中該解封裝模組用以解封裝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在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中,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 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其中該網路交換機更用以傳送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給該第二實體機器,並且該第二實體機器將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傳送給該第二虛擬機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長度相同於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長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一實體機器的該封裝模組將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分割為一第一部分以及接續於該第一部份的一第二部分,其中該封裝模組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中並且將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二部份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解封裝模組用以判斷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是否為0,並且當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非為0時解封裝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至少一其他網路交換機,用以轉送該資料封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網際網路協定為一乙太網路協定。
  8. 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包括:一第一實體機器;一第一虛擬機器,執行於該第一實體機器上;一第二實體機器;一第二虛擬機器,執行於該第二實體機器上,其中該第一虛擬機器用以傳送一資料封包給該第二虛擬機器,並且該資料封包具有一目的地位址欄位與一來源位址欄位;以及一管理伺服器,其中該第一實體機器、該第二實體機器與該管理伺服器根據一網際網路協定彼此通訊,其中該管理伺服器用以為該第一實體機器、該第一虛擬機器、該第二實體機器與該第二虛擬機器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其中每一該些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一最高有效位元組與一最低有效位元組,該最高有效位元組具有多個位元組並且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該些位元組被設定為0,其中該管理伺服器提供該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給該第一實體機器,其中該第一實體機器具有一封裝模組,該封裝模組用以封裝來自於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資料封包,其中該第二實體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在所封裝的該資料 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和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其中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一長度是該來源位址欄位的一長度的一半,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置於一單一來源位址欄位且該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一單一目的地位址欄位,其中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長度未被延伸且無新的標頭被加入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該第一實體機器用以發送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在該來源位址欄位中的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目的地位址並且被放至一解封裝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來源位址且被放至該解封裝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二實體機器用以接收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並且具有一解封裝模組,其中該解封裝模組用以解封裝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在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中,該第二虛擬機器的 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其中該第二實體機器將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傳送給該第二虛擬機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長度相同於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長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一實體機器的該封裝模組將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分割為一第一部分以及接續於該第一部份的一第二部分,其中該封裝模組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中並且將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二部份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解封裝模組用以判斷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是否為0,並且當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非為0時解封裝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 統,更包括至少一其他網路交換機,用以轉送該資料封包。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網際網路協定為一乙太網路協定。
  15. 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包括:多個機器,包括多個實體機器與多個虛擬機器,其中每一該些虛擬機器屬於該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之一;多個網路交換機,其中該些實體機器經由該些網路交換機彼此連接;以及一管理伺服器,用以為該些機器與該些網路交換機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其中每一該些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一最高有效位元組與一最低有效位元組,該最高有效位元組具有多個位元組並且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該些位元組被設定為0,其中該些機器、該些網路交換機與該管理伺服器根據一網際網路協定彼此通訊,其中該管理伺服器更用以根據該些機器建立多個來源目的地對,衡量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一優先順序,並且根據該優先順序與每一該些網路交換機的多個轉送表登錄來指派對應每一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一傳輸模式為一直接路由模式或一間接路由模式,其中當使用該間接路由模式從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一虛擬機器傳送一資料封包給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二虛擬機器時,對應該第一虛擬機器的一第一實體機器確認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一網路交換機、根據所確認的 該網路交換機來封裝該資料封包並且發送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該管理伺服器提供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網路交換機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給該第一實體機器,其中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具有一目的地位址欄位與一來源位址欄位,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網路交換機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和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其中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一長度是該來源位址欄位的一長度的一半,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置於一單一來源位址欄位且該網路交換機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一單一目的地位址欄位,其中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長度未被延伸且無新的標頭被加入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對應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第一實體機器為該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之一並且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網路交換機為該些網路交換機的其中之一,其中在該來源位址欄位中的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目的地位址並且被放至一解封裝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 位,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來源位址且被放至該解封裝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管理伺服器用以週期地計算每一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一資料流量以及依據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些資料流量排序該些來源目的地對以產生該優先順序。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至少一儲存伺服器,其中該管理伺服器用以將該些來源目的地對區分為一實體機器對實體機器群、一虛擬機器對管理伺服器群、一虛擬機器對儲存伺服器群與一虛擬機器對虛擬機器群;以及依序地依據該實體機器對實體機器群、該虛擬機器對管理伺服器群、該虛擬機器對儲存伺服器群與該虛擬機器對虛擬機器群來產生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優先順序。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管理伺服器用以根據該優先順序選擇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其中之一,並且判斷該些轉送表登錄是否已被用完,其中倘若該些轉送表登錄未被用完時,該管理伺服器使用該些轉送表登錄的其中之一來指派所選擇的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傳輸模式為該直接路由模式,其中倘若該些轉送表登錄已被用完時,該管理伺服器指派所選擇的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傳輸模式為該間接路由模 式。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網路交換機用以接收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並且解封裝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在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中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以及其中該網路交換機更用以發送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長度相同於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長度。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一實體機器將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分割為一第一部分以及接續於該第一部份的一第二部分,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中,以及將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二部份中。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當該些虛擬機器的其中一個虛擬機器從該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一個實體機器移至另一個實體機器時,該管理伺服器將該些來源目的對之中對應該其中一個虛擬機器的 每一來源目的對的傳輸模式設定為該間接路由模式。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網際網路協定為一乙太網路協定。
  24. 一種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包括:多個機器,包括多個實體機器與多個虛擬機器,其中每一該些虛擬機器屬於該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之一;多個網路交換機,其中該些實體機器經由該些網路交換機彼此連接;以及一管理伺服器,用以為該些機器與該些網路交換機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其中每一該些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一最高有效位元組與一最低有效位元組,該最高有效位元組具有多個位元組並且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該些位元組被設定為0,其中該些機器、該些網路交換機與該管理伺服器根據一網際網路協定彼此通訊,其中該管理伺服器更用以根據該些機器建立多個來源目的地對,衡量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一優先順序,並且根據該優先順序與每一該些網路交換機的多個轉送表登錄來指派對應每一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一傳輸模式為一直接路由模式或一間接路由模式,其中當使用該間接路由模式從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一虛擬機器傳送一資料封包給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二虛擬機器時,對應該第一虛擬機器的一第一實體機器 確認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一第二實體機器、根據所確認的該第二實體機器來封裝該資料封包並且發送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該管理伺服器提供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給該第一實體機器,其中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具有一目的地位址欄位與一來源位址欄位,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和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其中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一長度是該來源位址欄位的一長度的一半,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置於一單一來源位址欄位且該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一單一目的地位址欄位,其中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長度未被延伸且無新的標頭被加入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對應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第一實體機器為該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之一並且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第二實體機器為該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之一, 其中在該來源位址欄位中的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目的地位址並且被放至一解封裝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來源位址且被放至該解封裝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管理伺服器用以週期地計算每一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一資料流量以及依據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些資料流量排序該些來源目的地對以產生該優先順序。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更包括至少一儲存伺服器,其中該管理伺服器用以將該些來源目的地對區分為一實體機器對實體機器群、一虛擬機器對管理伺服器群、一虛擬機器對儲存伺服器群與一虛擬機器對虛擬機器群;以及依序地依據該實體機器對實體機器群、該虛擬機器對管理伺服器群、該虛擬機器對儲存伺服器群與該虛擬機器對虛擬機器群來產生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優先順序。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管理伺服器用以根據該優先順序選擇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其中之一,並且判斷該些轉送表登錄是否已被用完,其中倘若該些轉送表登錄未被用完時,該管理伺服器使用該些轉送表登錄的其中之一來指派所選擇的來源目的 地對的該傳輸模式為該直接路由模式,其中倘若該些轉送表登錄已被用完時,該管理伺服器指派所選擇的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傳輸模式為該間接路由模式。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二實體機器用以接收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並且解封裝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在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中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以及其中該第二實體更用以傳送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給該第二虛擬機器。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長度相同於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長度。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一實體機器將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分割為一第一部分以及接續於該第一部份的一第二部分,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中,以及將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二部份中。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 統,其中當該些虛擬機器的其中一個虛擬機器從該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一個實體機器移至另一個實體機器時,該管理伺服器將該些來源目的對之中對應該其中一個虛擬機器的每一來源目的對的傳輸模式設定為該間接路由模式。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其中該網際網路協定為一乙太網路協定。
  33. 一種封包傳送方法,用於根據一網際網路協定從執行於一第一實體機器上的一第一虛擬機器傳送一資料封包至執行於一第二實體機器上的一第二虛擬機器,其中該資料封包具有一目的地位址欄位與一來源位址欄位並且該第二實體連接至一網路交換機,該封包傳送方法包括:為該第一實體機器、該第一虛擬機器、該網路交換機、該第二實體機器與該第二虛擬機器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其中每一該些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一最高有效位元組與一最低有效位元組,該最高有效位元組具有多個位元組並且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該些位元組被設定為0;從一管理伺服器獲取該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封裝該資料封包,其中在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中該網路交換機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和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該資料 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其中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一長度是該來源位址欄位的一長度的一半,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置於一單一來源位址欄位且該網路交換機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一單一目的地位址欄位,其中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長度未被延伸且無新的標頭被加入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以及從該第一實體機器中發送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在該來源位址欄位中的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目的地位址並且被放至一解封裝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來源位址且被放至該解封裝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接收從該第一實體機器中所發送的該資料封包並且解封裝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在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中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從該網路交換機中發送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以及 在該第二虛擬機器中經由該第二實體機器接收從該網路交換機中所發送的該資料封包。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中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長度相同於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長度。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將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分割為一第一部分以及接續於該第一部份的一第二部分,其中封裝該資料封包的步驟包括: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中;以及將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二部份中。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判斷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是否為0,並且當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非為0時,解封裝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中該網際網路協定為一乙太網路協定。
  39. 一種封包傳送方法,用於根據一網際網路協定從執行於一第一實體機器上的一第一虛擬機器傳送一資料封 包至執行於一第二實體機器上的一第二虛擬機器,其中該資料封包具有一目的地位址欄位與一來源位址欄位,該封包傳送方法包括:為該第一實體機器、該第一虛擬機器、該第二實體機器與該第二虛擬機器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其中每一該些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一最高有效位元組與一最低有效位元組,該最高有效位元組具有多個位元組並且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該些位元組被設定為0;從一管理伺服器獲取該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封裝該資料封包,其中在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中該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和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其中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一長度是該來源位址欄位的一長度的一半,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置於一單一來源位址欄位且該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一單一目的地位址欄位,其中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長度未被延伸且無新的標頭被加入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以及 從該第一實體機器中發送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在該來源位址欄位中的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目的地位址並且被放至一解封裝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來源位址且被放至該解封裝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接收從該第一實體機器中所發送的該資料封包並且解封裝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在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中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以及從該第二實體機器中傳送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給該第二機器。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中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長度相同於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長度。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將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分割為一第一部分以及接續於該第一部份的一第二部分,其中封裝該資料封包的步驟包括: 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中;以及將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放至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二部份中。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判斷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是否為0,並且當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的該第一部份非為0時,解封裝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中該網際網路協定為一乙太網路協定。
  45. 一種封包傳送方法,用於根據一網際網路協定在多個機器之間傳送資料封包,其中該些機器包括多個實體機器與多個虛擬機器,其中每一該些虛擬機器屬於該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之一,並且該些實體機器經由多個網路交換機彼此連接,該封包傳送方法包括:為該些實體機器、該些虛擬機器與該些網路交換機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其中每一該些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一最高有效位元組與一最低有效位元組,該最高有效位元組具有多個位元組並且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該些位元組被設定為0; 根據該些機器建立多個來源目的地對;衡量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一優先順序;根據該優先順序與每一該些網路交換機的多個轉送表登錄來指派對應每一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一傳輸模式為一直接路由模式或一間接路由模式;以及當使用該間接路由模式從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一虛擬機器傳送一資料封包給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二虛擬機器時,確認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一網路交換機、從一管理伺服器獲取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封裝該資料封包並且發送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網路交換機為該些網路交換機的其中之一,其中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具有一目的地位址欄位與一來源位址欄位,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網路交換機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和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其中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一長度是該來源位址欄位的一長度的一半,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置於一單一來源位 址欄位且該網路交換機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一單一目的地位址欄位,其中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長度未被延伸且無新的標頭被加入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在該來源位址欄位中的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目的地位址並且被放至一解封裝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來源位址且被放至該解封裝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中衡量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優先順序的步驟包括:週期地計算每一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一資料流量;以及依據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些資料流量排序該些來源目的地對以產生該優先順序。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中該些機器更包括至少一儲存伺服器與至少一管理伺服器,其中衡量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優先順序的步驟包括:將該些來源目的地對區分為一實體機器對實體機器群、一虛擬機器對管理伺服器群、一虛擬機器對儲存伺服器群與一虛擬機器對虛擬機器群;以及依序地依據該實體機器對實體機器群、該虛擬機器對 管理伺服器群、該虛擬機器對儲存伺服器群與該虛擬機器對虛擬機器群來產生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優先順序。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中根據該優先順序與每一該些網路交換機的該些轉送表登錄來指派對應每一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傳輸模式為該直接路由模式或該間接路由模式的步驟包括:根據該優先順序選擇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其中之一;判斷該些轉送表登錄是否已被用完;倘若該些轉送表登錄未被用完時,使用該些轉送表登錄的其中之一來指派所選擇的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傳輸模式為該直接路由模式;以及倘若該些轉送表登錄已被用完時,指派所選擇的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傳輸模式為該間接路由模式。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當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網路交換機接收到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時,解封裝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在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中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以及從該網路交換機中發送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中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長度相同於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長 度。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將該些虛擬機器的其中一個虛擬機器從該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一個實體機器移至另一個實體機器;並且將該些來源目的對之中對應該其中一個虛擬機器的每一來源目的對的傳輸模式設定為該間接路由模式。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中該網際網路協定為一乙太網路協定。
  53. 一種封包傳送方法,用於根據一網際網路協定在多個機器之間傳送資料封包,其中該些機器包括多個實體機器與多個虛擬機器,其中每一該些虛擬機器屬於該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之一,並且該些實體機器經由多個網路交換機彼此連接,該封包傳送方法包括:為該些實體機器、該些虛擬機器與該些網路交換機分別地配置對應的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其中每一該些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包括一最高有效位元組與一最低有效位元組,該最高有效位元組具有多個位元組並且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每一該些位元組被設定為0;根據該些機器建立多個來源目的地對;衡量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一優先順序;根據該優先順序與每一該些網路交換機的多個轉送表登錄來指派對應每一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一傳輸模式為 一直接路由模式或一間接路由模式;以及當使用該間接路由模式從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一虛擬機器傳送一資料封包給該些虛擬機器之中的一第二虛擬機器時,確認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一第二實體機器、從一管理伺服器獲取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根據該第二實體機器封裝該資料封包並且發送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第二實體機器為該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之一,其中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具有一目的地位址欄位與一來源位址欄位,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和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其中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一長度是該來源位址欄位的一長度的一半,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與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放置於一單一來源位址欄位且該第二實體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一單一目的地位址欄位,其中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的該長度未被延伸且無新的標頭被加入至所封裝的該資料封包, 其中在該來源位址欄位中的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目的地位址並且被放至一解封裝資料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欄位,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該最低有效位元組被還原成一完整來源位址且被放至該解封裝資料封包的來源位址欄位。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中衡量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優先順序的步驟包括:週期地計算每一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一資料流量;以及依據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些資料流量排序該些來源目的地對以產生該優先順序。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中該些機器更包括至少一儲存伺服器與至少一管理伺服器,其中衡量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優先順序的步驟包括:將該些來源目的地對區分為一實體機器對實體機器群、一虛擬機器對管理伺服器群、一虛擬機器對儲存伺服器群與一虛擬機器對虛擬機器群;以及依序地依據該實體機器對實體機器群、該虛擬機器對管理伺服器群、該虛擬機器對儲存伺服器群與該虛擬機器對虛擬機器群來產生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優先順序。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 中根據該優先順序與每一該些網路交換機的該些轉送表登錄來指派對應每一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傳輸模式為該直接路由模式或該間接路由模式的步驟包括:根據該優先順序選擇該些來源目的地對的其中之一;判斷該些轉送表登錄是否已被用完;倘若該些轉送表登錄未被用完時,使用該些轉送表登錄的其中之一來指派所選擇的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傳輸模式為該直接路由模式;以及倘若該些轉送表登錄已被用完時,指派所選擇的來源目的地對的該傳輸模式為該間接路由模式。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更包括:當對應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第二實體機器接收到所發送的該資料封包時,解封裝所接收的該資料封包,其中在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中該第二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目的地位址欄位中並且該第一虛擬機器的該邏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被放至該資料封包的該來源位址欄位中;以及從該第二實體機器中傳送所解封裝的該資料封包給該第二虛擬機器。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中該最高有效位元組的長度相同於該最低有效位元組的長度。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更 包括:將該些虛擬機器的其中一個虛擬機器從該些實體機器的其中一個實體機器移至另一個實體機器;並且將該些來源目的對之中對應該其中一個虛擬機器的每一來源目的對的傳輸模式設定為該間接路由模式。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封包傳送方法,其中該網際網路協定為一乙太網路協定。
TW099143068D 2010-11-19 2010-12-09 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及其封包傳送方法 TWI449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949,801 US8718061B2 (en) 2010-11-19 2010-11-19 Data center network system and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3203A TW201223203A (en) 2012-06-01
TWI449380B true TWI449380B (zh) 2014-08-11

Family

ID=46065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3068D TWI449380B (zh) 2010-11-19 2010-12-09 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及其封包傳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18061B2 (zh)
CN (1) CN102480404B (zh)
TW (1) TWI4493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4056B2 (ja) * 2009-03-26 2012-10-24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コアスイッチ、エッジスイッチ、データ中継方法
US20120051346A1 (en) * 2010-08-24 2012-03-01 Quantenna Communications, Inc. 3-address mode bridging
US8929377B2 (en) * 2011-03-15 2015-01-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rack detection
US20120281694A1 (en) * 2011-05-05 2012-1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2m scalable addressing and routing
US9332005B2 (en) 2011-07-11 2016-05-03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witch based subnet management packet (SMP) traffic protection in a middleware machine environment
US9054886B2 (en) 2011-07-11 2015-06-09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 multicast group to support a flooding mechanism in a middleware machine environment
KR101554113B1 (ko) * 2011-12-23 2015-09-17 엠파이어 테크놀로지 디벨롭먼트 엘엘씨 장치 집합체에서 리소스 활용의 최적화
US9866475B2 (en) * 2012-06-15 2018-01-09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rwarding traffic in a cluster network
US8989024B2 (en) * 2012-06-18 2015-03-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ng term evolution network dynamic overload management
CN102739795A (zh) * 2012-07-04 2012-10-17 深圳市京华科讯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虚拟化环境的网络代理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CN103581277A (zh) * 2012-08-09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虚拟化网络地址的分发方法、系统及目录服务器
CN103795815A (zh) * 2012-10-29 2014-05-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通讯系统以及网络通讯方法
US9143582B2 (en) 2013-03-08 2015-09-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roperability for distributed overlay virtual environments
US9432287B2 (en) 2013-03-12 2016-08-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rtual gateways and implicit routing in distributed overlay virtual environments
US9374241B2 (en) 2013-03-14 2016-06-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agging virtual overlay packets in a virtual networking system
US9112801B2 (en) 2013-03-15 2015-08-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Quantized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in a virtual networking system
CN104243302B (zh) * 2013-06-20 2018-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路由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US10355997B2 (en) * 2013-09-26 2019-07-16 Appformi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CP performance in virtualized environments
US10581687B2 (en) 2013-09-26 2020-03-03 Appformix Inc. Real-time cloud-infrastructure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US10291472B2 (en) 2015-07-29 2019-05-14 AppFormix, Inc. Assessment of operational states of a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9385959B2 (en) 2013-09-26 2016-07-05 Aceli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CP performance in virtualized environments
JP6176074B2 (ja) * 2013-11-14 2017-08-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Macアドレスの修復方法、macアドレスの修復プログラム
US9906454B2 (en) 2014-09-17 2018-02-27 AppFormi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quality of service to data center applications by controlling the rate at which data packets are transmitted
US10135956B2 (en) * 2014-11-20 2018-11-20 Akamai Technologies, Inc. Hardware-based packet forwarding for the transport layer
CN104965851A (zh) * 2015-04-28 2015-10-07 上海新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分析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TWI611709B (zh) * 2016-12-30 2018-01-11 國立交通大學 具備無縫換手機制的網路系統與相關的運作方法、控制裝置
US11068314B2 (en) 2017-03-29 2021-07-20 Juniper Networks, Inc. Micro-level monitoring, visibility and control of shared resources internal to a processor of a host machine for a virtual environment
US10868742B2 (en) 2017-03-29 2020-12-15 Juniper Networks, Inc. Multi-cluster dashboard for distributed 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 element monitoring and policy control
US11323327B1 (en) 2017-04-19 2022-05-03 Juniper Networks, Inc. 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 element monitoring and policy control in a cloud environment using profiles
CN112291165A (zh) * 2019-07-24 2021-01-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交换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479438B1 (ko) * 2022-01-24 2022-12-20 한국과학기술원 하드웨어 기반의 신뢰할 수 있는 안전한 컨테이너 네트워크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8720B1 (en) * 1995-06-07 2002-08-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ost port interface
US6614437B1 (en) * 1999-01-25 2003-09-02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memory utilization in an electronic system
AU4262401A (en) * 2000-03-31 2001-10-15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Network routing and congestion control
JP4728511B2 (ja) 2001-06-14 2011-07-2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中継方法、その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用いたデータ中継システム
DE60238266D1 (de) 2001-09-24 2010-12-23 Rumi Sheryar Gonda Verfahren zur unterstützung von ethernet-mac-schaltungen
EP1522174B1 (en) 2002-07-16 2009-09-09 Enterasys Network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virtual hierarchial local area network
DE50203898D1 (de) * 2002-09-03 2005-09-15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Nachrichtenlenkung in SS7-Netzen
US7643424B2 (en) 2003-03-22 2010-01-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L, L.P. Ethernet architecture with data packet encapsulation
US20080200168A1 (en) 2003-08-05 2008-08-21 John Yue Jun Jia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amless data roaming across multiple operator bearers
US7801125B2 (en) 2004-10-22 2010-09-21 Cisco Technology, Inc. Forwarding table reduction and multipath network forwarding
US7969996B2 (en) 2005-03-04 2011-06-28 Nec Corporation Tunneling apparatus and tunnel frame sorting method and its program for use therein
EP1977315A2 (en) * 2005-12-30 2008-10-08 Edda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system for process sharing among independent systems/applications via data encapsulation in medical imaging
US7697556B2 (en) 2006-10-26 2010-04-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tunneling and control and method
KR101346162B1 (ko) * 2007-02-28 2014-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버스트를 처리하는 데이터 버스트 어셈블리 장치 및그 방법
CN101675676B (zh) * 2007-05-04 2014-01-22 苹果公司 协商不同的移动ip输送方式
US7751399B2 (en) 2007-08-06 2010-07-06 Cisco Technology, Inc. Scalable virtual private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EP2075959A1 (en) * 2007-12-27 2009-07-01 THOMSON Licensing Apparatus amd method for concurently accessing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WLAN/WPAN)
US8160063B2 (en) * 2008-06-09 2012-04-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Data center interconnect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CN103327557B (zh) * 2008-06-18 2017-03-01 爱默生过程管理电力和水力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用于通过区别网络进行无线过程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31225A1 (en) 2012-05-24
TW201223203A (en) 2012-06-01
CN102480404B (zh) 2015-04-08
US8718061B2 (en) 2014-05-06
CN102480404A (zh)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9380B (zh) 資料中心網路系統及其封包傳送方法
US9281995B2 (en) Virtual network and management method of virtual network
US7496052B2 (en) Automatic VLAN ID discovery for ethernet ports
US7656872B2 (en) Packet forward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suitable for wide area Ethernet service
US769752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frame switching using frame contained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US9331936B2 (en) Switch fabric support for overlay network features
JP6982104B2 (ja) Brasシステムベースのパケットカプセル化方法および装置
EP1693996B1 (en) Automatic discovery of psuedo-wire peer addresses in ethernet-based networks
EP3253006B1 (en) Mapping server, network system,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8165138B2 (en) Converged infiniband over ethernet network
EP3197107B1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891877B2 (ja) 中継装置および中継方法
JPWO2007141840A1 (ja) 中継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端末アダプタ装置
CN102792651B (zh) 在mac层应用服务路径路由选择的装置
CN107547340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JP2023549797A (ja) Bier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CN105227466A (zh) 通信处理方法和装置
JP6323444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200199B (zh) IPV4 over IPV6隧道场景中的负载均衡系统及方法
CN109246016B (zh) 跨vxlan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JP2022516355A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機器
WO2024001701A1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134637A1 (zh) 多类型的层叠虚拟网络互连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240158A1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2003167805A (ja) 複数ユーザ側閉域網とサーバ側閉域網間のネットワーク通信方法およびサー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