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5338B - 最佳化近場鏈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最佳化近場鏈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5338B
TWI445338B TW097118160A TW97118160A TWI445338B TW I445338 B TWI445338 B TW I445338B TW 097118160 A TW097118160 A TW 097118160A TW 97118160 A TW97118160 A TW 97118160A TW I445338 B TWI445338 B TW I4453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dle
frame
data transmission
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18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01648A (en
Inventor
Abel Miller T T
Original Assignee
Microsof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soft Corp filed Critical Microsoft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01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1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5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53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6Half-duplex systems; Simplex/duplex switching; Transmission of break signals non-automatically inverting the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4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04L7/041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using special codes as synchronising signal
    • H04L2007/045Fill bit or bits, idle wo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最佳化近場鏈結的方法
本發明係與最佳化近場鏈結的方法有關。
無線通信協定的各種形式提供一有效方式以供裝置快速並簡單地建立通信。舉例來說,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允許消費者電子裝置間的通信而無需實體連接器(connector)以及使用者配置(user configuration)。典型地,當兩NFC裝置彼此實體相近或者彼此實體接觸時,兩NFC裝置會進行通信,因而可連接該等裝置介面並將該等裝置加以配置以建立一點對點網路(peer-to-peer network)。NFC如何被使用的範例包括:藉由使一開啟相機之行動電話與一開啟的電腦、電視、印表機或者數位相框接觸而從該電話下載數位照片,以及藉由使一手持裝置與該電腦接觸而下載應用程式或遊戲至該裝置。
NFC為一非常短範圍的無線技術,其距離的測量以公分為單位。典型上,該等裝置之NFC介面係為自動連接及自動配置以形成一點對點網路。通信鏈結(link)通常是半雙工(half-duplex),使用一嚴格的輪替式(turn-taking)方法,讓一裝置進行傳送,而另一裝置在該第一裝置可傳送新資訊前就要回應自身之資料或控制資訊。在任一裝置均不具有資料要傳送時,一空白訊框(empty frame)或者對稱基本指令(symmetry primitive,SYMM)被傳送。該SYMM基本 指令之傳送可允許當該接收裝置不具有資料要傳送時,讓該傳送裝置重新得到該鏈結的使用。當任一裝置均不具有資料或控制資訊要傳送時,SYMM基本指令將會被雙向傳送,而此時該鏈結可被稱為閒置的(idle)。
主動傳送(active transmission)需要有裝置電力的供應,當實際上沒有資料正在進行交換時,持續傳送SYMM基本指令即表示可攜裝置在電池資源上的一不必要消耗;在此情形中,會希望能夠將往返時間(turnaround time)最大化而不致造成一通信錯誤。然而,當資料正被傳送時,會希望能夠將資料傳輸量(data throughput)最大化(藉由允許該傳送裝置盡快重新取得該鏈結之控制);在此情形中,需要的反而是儘可能最快的往返時間。類似的問題亦會發生於其他形式的半雙工通信鏈結中。
因此,需要可有效傳送及接收而不會造成不必要地消耗功率的方法及系統,藉以延長電池電量。該裝置功率消耗的降低可增加重新充電之間的時間(若該電池為可充電的)及/或增加該電池之可用壽命(於某些情形中增加該裝置本身之壽命),藉以延長替換之間的期間。此處揭露之方法及系統設法解決這些缺陷。
提供此摘要以藉由一簡化形式介紹一概念選擇,且其將於以下實施方式加以進一步描述。此摘要並無意識別該請求項主題之關鍵或本質特徵,且無意被用於作為判定該請求項主題之範圍的一輔助。
本文中揭露之方法及系統調整該接收器中的資料鏈結往返時間以最佳化電池使用而最大化資料傳輸量。一接收裝置依據該傳送裝置之流程控制狀態而回應來自該傳送裝置之一訊息以立即傳送關於接收裝置自身佇列內任何等待中的高優先度控制或資料訊息。
當該接收裝置不具有等待中的控制或資料訊息要傳送時,或者該傳送裝置未準備好要接收時,該NFC的邏輯鏈結控制協定(LLCP)技術規格會要求該裝置在延遲不超過一特定最大資料鏈結往返時間後,傳送一SYMM。本文中揭露之方法及系統在依據最近接收之鏈結訊框之類型而傳送一SYMM基本指令(或者其相等物)前,會選擇該延遲時間之數值。
若該裝置最近已接收一資訊訊框(一資訊(Information,I)訊框或者一未編號資訊(Unnumbered Information,UI)訊框之任一者),則該SYMM基本指令會被盡快傳送以使該傳送裝置得以快速重新取得該鏈結之控制並繼續其傳送。此表示一最小往返時間。
若最後接收的訊框為一SYMM基本指令,則該接收裝置將延遲一段時期後再傳送一SYMM基本指令(鏈結保持的閒置愈長,該時期就會增長)。為此,閒置期間中的往返時間可被實施為一閒置因子及一閒置延遲的乘積。該閒置延遲為一時間期間。該延遲因子可為例如如下之計算:當該鏈結被第一次建立時,或者當一資訊訊框(一I訊框或UI訊框之任一者)被接收時,該閒置因子被降低或者重設 為零。每當一SYMM被接收時,該閒置因子被增加。每當除了該SYMM之外的一鏈結控制基本指令被接收時,則該閒置因子被降低或被重設為零。該往返時間-其為該閒置因子及該閒置延遲之乘積-在零與某個最大數值之間進行變動,並由該閒置因子所縮放。
若該裝置除了該SYMM基本指令之外具有最近接收的一鏈結控制基本指令,則該往返時間可依據該接收之控制基本指令的類型而加以判定(或者閒置因子被調整)。
本文中揭露之方法及系統描述使用一NFC協定之各種實施例,但一般可適用於半雙工鏈結中。
以下描述及圖示中提出某些特定細節以提供本文中描述之方法及系統之各種實施例中的一瞭解。某些廣為人知之細節、相關電子及通信方法並不會被提出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各種實施例。再者,該些習知技藝人士將瞭解被描述之方法及系統的其他實施例可被實現而不需要一或多個以下描述之細節。特言之,本文中揭露之方法及系統描述使用一NFC協定之各種實施例,但可被一般地用於其他鏈結類型。最後,雖然參照步驟及順序描述各種處理,但該描述僅係用於提供特定實施例之一清楚實施,而該步驟及步驟之順序不應被視為實行本文中揭露之方法及系統所需。
示範運算裝置
參照第1圖,該圖顯示一方塊圖,其表示適於伴隨以 下描述之處理而使用之一示範運算環境。舉例來說,執行以下之處理及方法的電腦可執行指令可位於及/或被執行於第1圖中顯示之裝置之一中。該運算系統環境220僅為適用運算環境的一範例而無意對本發明之使用或功能範圍假設任何限制。該運算環境亦不應被視為具有關於該示範運算環境220中說明之元件的任一者或結合的任何依賴或要求。
本發明之態樣可伴隨其他一般目的或特殊目的運算系統環境或配置加以操作。適合伴隨本發明而使用的著名運算系統、環境、及/或配置包括但不限於個人電腦、伺服器電腦、手持或膝上型裝置、微處理器系統、微處理器式系統、機上盒、可程式化消費性電子、網路個人電腦、微電腦、大型主機電腦、包括前述系統或裝置之任一者的分散式運算環境等等。
本發明之態樣可被實施於一電腦所執行之電腦可執行指令的一般內容中,例如程式模組。一般而言,程式模組包括常式、程式、物件、元件、資料結構等等,其執行特定任務或實施特定抽象資料類型。本發明之態樣亦可被實行於分散式運算環境中,其中任務係由透過一通信網路所鏈結之遠端處理裝置所執行。在一分散式運算環境中,程式模組可位於區域及遠端電腦儲存媒體兩者中,其包括記憶儲存裝置。
用於實施本發明之態樣的一示範系統包括一一般目的運算裝置,其形式為一電腦241。電腦之元件可包括但不 限於一處理單元259、一系統記憶體222、以及連接包括該系統記憶體之各種系統元件至該處理單元259的一系統匯流排221。該系統匯流排221可為各種匯流排結構類型的任一者,其包括一記憶體匯流排或記憶體控制器、一週邊匯流排以及使用各種匯流排結構之任一者的一區域匯流排。不受限地舉例來說,此結構包括工業標準結構(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匯流排、微通道結構(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MCA)匯流排、增強型ISA(Enhanced ISA,EISA)匯流排、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VESA)區域匯流排、亦稱為Mezzanine匯流排之週邊元件互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匯流排以及其後繼者-快速PCI(PCI-Express)標準、安全數位輸入輸出(Secure Digital Input Output,SDIO)以及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
電腦241典型地包括各種電腦可讀取媒體。電腦可讀取媒體可為任何適用媒體,其可被電腦241所存取且同時包括揮發性(volatile)及非揮發性(nonvolatile)媒體、可移除式或不可移除式媒體。不受限地舉例來說,電腦可讀取媒體可包含電腦儲存媒體及通信媒體。電腦儲存媒體同時包括以任何方法或技術所實施以供儲存資訊如電腦可讀取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其他資料的揮發性及非揮發性、可移除式及不可移除式媒體。電腦儲存媒體包括但不限於RAM、ROM、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 術、CD-ROM、數位影音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k,DVD)或其他光碟儲存、磁匣、磁帶、磁碟儲存或其他磁性儲存裝置、或者可被用於儲存所需資訊且可被電腦241所存取之任何其他媒體。通信媒體典型地包含電腦可讀取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者在一模組化資料信號如一載波或其他傳輸機制中的其他資料,且包括任何資訊傳遞媒體。該『模組化資料信號』一詞係指一信號,其特性集合之一或多者被設置或改變以便編碼該信號中的資訊。不受限地舉例來說,通信媒體包括有線媒體(如一有線網路或者直接連線),並包括無線媒體(如聲波、無線電頻率、紅外線及其他無線媒體)。前述任一者之結合亦應被包括於電腦可讀取媒體之範圍中。
該系統記憶體222包括揮發性及/或非揮發性記憶體之型式的電腦儲存媒體,例如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223以及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260。一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224典型地被儲存於ROM 223中,其含有基本常式以協助在例如啟動過程中傳送電腦241中的元件間的資訊。RAM 260典型地含有可被立即存取及/或目前被處理單元259操作之資料及/或程式模組。不受限地舉例來說,第1圖說明作業系統225、應用程式226、其他程式模組227以及程式資料228。
該電腦241亦可包括其他可移除式/不可移除式、揮發性/非揮發性電腦儲存媒體。舉例而言,第1圖說明可讀寫 不可移除式與非揮發性磁碟的一硬碟機238、可讀寫一可移除式與非揮發性磁碟254的一磁碟機239、可讀寫一可移除式與非揮發性光碟253(如一CD ROM或其他光學媒體)的一光碟機240。其他可被用於該示範操作環境中的可移除式/不可移除式、揮發性/非揮發性電腦儲存媒體包括但不限於磁帶匣、快閃記憶卡、數位影音光碟、數位錄影帶、固態RAM、固態ROM等等。該硬碟機238典型地透過一不可移除式記憶體介面如介面234而被連接至該系統匯流排221,而磁碟機239及光碟機240典型地藉由一可移除記憶體介面如介面235而被連接至該系統匯流排221。前述及第1圖說明之機器以及其相關的電腦儲存媒體提供用於電腦241之電腦可讀取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及其他資料的儲存。例如在第1圖中,硬碟機238被說明為儲存作業系統258、應用程式257、其他程式模組256以及程式資料255。注意這些元件可與作業系統225、應用程式226、其他程式模組227以及程式資料228相同或不同。作業系統258、應用程式257、其他程式模組256以及程式資料255在此處被給予不同編號以至少說明其為不同複本。一使用者可透過輸入裝置(例如一鍵盤251及一般係指一滑鼠、軌跡球或觸控板之指標裝置252)輸入指令及資訊至該電腦241中。其他輸入裝置(未顯示)可包括一麥克風、搖桿、遊戲控制器、衛星碟、掃描器等等。這些以及其他輸入裝置通常透過與該系統匯流排相連之一使用者輸入介面236而被連接至該處理單元259,但亦可由其他介面及 匯流排結構所連接,例如一平行埠、遊戲埠或一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一螢幕242或其他類型的顯示裝置亦透過一介面如一不安全或安全視訊介面232而被連接至該系統匯流排221。一示範安全視訊標準可為高解析多媒體介面(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標準。除了該螢幕之外,電腦亦可包括其他週邊輸出裝置如喇叭244及印表機243,其可透過一輸出週邊介面233加以連接。
該電腦241可於一網路環境中操作,其使用邏輯連接至一或多個遠端電腦如一遠端電腦246。該遠端電腦246可為一個人電腦、一伺服器、一路由器、一網路PC、一對等裝置(peer device)或者其他共同網路節點,且典型地包括前述關於該電腦241之任何或所有項目,即使第1圖中僅說明一記憶儲存裝置247。第1圖中描繪之邏輯連接包括一邏輯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245以及一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WAN)249,但亦可包括其他網路。此網路環境在辦公室、企業規模電腦網路、內部網路及網際網路中均為常見的。
當用於一LAN網路環境中時,該電腦241透過一網路介面或配接器(adapter)237被連接至該LAN 245。當用於一WAN網路環境中時,該電腦241典型地包括一數據機250或者其他裝置以供在該WAN 249如該網際網路內建立通信。可為內建或外接式的該數據機250可透過該使用者輸入介面236或其他適當機制被連接至該系統匯流排 221。在一網路環境中,關於該電腦241所描繪之程式模組或者其部分可被儲存於該遠端記憶儲存裝置中。不受限地舉例來說,第1圖說明遠端應用程式248為位於記憶體裝置247上。將瞭解圖中顯示之網路連接僅為示範性質,且可使用在該電腦間建立一通信鏈結的其他方式。
應瞭解本文中描述之各種技術可結合硬體或軟體或者於適當時結合兩者而加以實施。本發明之方法及設備或者其特定態樣或部分可採取程式碼(即指令)之形式,其被包含於實體媒體中,例如軟碟、CD-ROMs、硬碟機、或者任何其他機器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其中當該程式碼被載入並被一機器如一電腦所執行時,該機器即成為實施本發明之一設備。在程式碼於可程式電腦上執行時,該電腦裝置一般包括一處理器、可被該處理器所讀取之一儲存媒體(包括揮發性及非揮發性記憶體及/或儲存單元)、至少一輸入裝置以及至少一輸出裝置。一或多個程式可實施或使用結合本文中描述之系統及方法之實施例所描述的處理,例如透過使用一API、可重複使用之控制等等。此程式較佳地被實施於一高層程序或物件導向程式語言中以與一電腦系統通信。然而若有需要,該程式可被實施於組合或機器語言中。在任一情形中,該語言可為一編譯或解譯語言,且與硬體實施相結合。
雖然示範實施例可係指在一或多個獨立電腦系統的內容中使用本發明之態樣,但本文中揭露之實施例並非如此受限的,反之可結合任何運算環境加以實施,例如一網路 或分散式運算環境。再者,本發明之態樣可被實施於數個處理晶片或裝置之中或之間,且儲存可類似地於多個裝置間發揮效果。此裝置可包括個人電腦、網路伺服器、手持裝置、超級電腦,或者整合於其他系統如車輛及飛機中的電腦。
根據可依據第1圖中提供之一般架構所建立的各式電腦環境,本文中提供之系統及方法無法以任何方式視為限於任一單一實施例,反之應依據該請求項之範圍及寬度而加以解釋。
其次參照至第2圖,該圖顯示一示範網路運算環境,其中許多電腦化處理可被實施以執行以下描述之至少一處理。舉例來說,平行運算可為此一網路環境之部分,其具有各種客戶端於第2圖之網路上使用及/或實施一系統以供實施一通用消費者支出卡。習知技藝人士之一可瞭解網路可連接任一電腦或者其他客戶端或伺服器裝置。或者位於分散式運算環境中。在此方面,具有任何數量之處理、記憶體或者儲存單元以及任何數量之同時發生之應用程式及處理的任一電腦系統或環境被視為適合用於結合本發明提供之系統及方法者。
分散式運算藉由運算裝置及系統間的交換而提供電腦資源及服務之分享。這些資源及服務包括資訊之交換、檔案之快取儲存及碟片儲存。分散式運算利用網路連接,允許客戶端運用其集合力量以使整個企業得利。在此方面,各種裝置可具有應用程式、物件或資源,其可包含本文中 描述之處理。
第2圖提供一示範網路或分散式運算環境的一概要圖。該環境包含運算裝置271、272、276及277以及物件273、274及275,並包含資料庫278。這些實體271、272、273、274、275、276、277及278各自可包含或利用程式、方法、資料儲存、可程式化邏輯等等。該實體271、272、273、274、275、276、277及278可涵蓋相同或不同裝置之部分,例如PDAs、音訊/視訊裝置、MP3播放器、個人電腦等等。每個實體271、272、273、274、275、276、277及278可藉由該通信網路270與另一實體271、272、273、274、275、276、277及278通信。在此方面,任一實體可負責一資料庫278或其他儲存元件的維護及更新。
此網路270本身可包含其他提供服務至第2圖之系統的運算實體,且本身可表示多個互連網路。依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每個實體271、272、273、274、275、276、277及278可含有可利用一API的獨立功能程式模組、或者其他物件、軟體、韌體及/或硬體,以請求一或多個其他實體271、272、273、274、275、276、277及278的服務。
可瞭解一物件如275可被主持於另一運算裝置276之上。因此,雖然圖中描繪之實體環境可顯示該連接之裝置為電腦,但此說明僅為示範性質且該實體環境可替代地被描繪或描述為包含各種數位裝置如PDAs、電視、MP3播放器等等,軟體物件如介面、COM物件等等。
有各種系統、元件及網路配置支援分散式運算環境。 舉例來說,運算系統可藉由有線或無線系統、藉由區域網路或寬廣分散式網路彼此連接。此基礎結構之任一者不論是否被連接至該網際網路均可結合本發明提供之系統與方法加以使用。
一網路基礎結構可提供網路拓樸之一主機,例如客戶端/伺服器(client/server)、點對點(peer-to-peer)或者混合結構。該『客戶端』為使用不相關之另一類別或群組之服務之一類別或群組的一成員。在運算中,一客戶端為一處理,亦即大略為指令或任務之一集合,其請求另一程式提供一服務。該客戶端處理使用該請求之服務而不需要『知道』關於其他程式或該服務本身之任何工作細節。在一客戶端/伺服器結構中,特別是一網路系統中,一客戶端通常為存取另一電腦如一伺服器所提供之共享網路資源的一電腦。在第2圖之範例中,任一實體271、272、273、274、275、276、277及278可被視為一客戶端、一伺服器或兩者,視情況而定。
一伺服器雖然不必然但典型地為一遠端電腦系統,其可在一遠端或區域網路如該網際網路上被存取。該客戶端處理可於一第一電腦系統中作用,而該伺服器處理可於一第二電腦系統中作用,其與另一者在一通信媒體上通信,因而提供分散式功能並允許多個客戶端利用該伺服器之資訊聚集能力。任一軟體物件可被分散於多個運算裝置或物件間。
客戶端及伺服器使用協定層提供之功能彼此通信。舉 例來說,超文字傳輸協定(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為結合該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或『網路』而使用的一普遍協定。典型地,一電腦網路位址如一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或其他參照如一全球資源定址器(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URL)可供該伺服器或客戶端電腦識別彼此。可於一通信媒體上提供通信,例如客戶端及伺服器可透過TCP/IP連接而被彼此連接以供高速通信。
考慮到可依據第2圖中提供之一般架構所建立之多樣運算環境以及可發生於例如第2圖之一網路環境之運算中的進一步多樣化,本文中提供之系統及方法不得被視為以任何方式限於特定運算結構或作業系統。反之,本發明不應被視為任一單一實施例,而應依據附加請求項之寬度及範圍中加以解釋。
NFC概觀
該NFC協定係依據一無線介面且典型地被設計以建立電腦週邊及消費者電子之間的無線網路連接。NFC裝置為無線電頻率之非接觸式通信裝置,其可無線地與其他NFC裝置在相對短的距離內進行通信。一般而言,操作距離在0-20公分之等級。第3圖說明使用NFC技術而通信的三典型裝置。通信係藉由該NFC裝置及一第二NFC裝置間的一磁場而感應地相連接。NFC裝置可藉由一單一積體電路或者藉由獨立功能元件部分或獨立積體電路而加以實施。
由於NFC裝置必須被置於非常接近彼此之處以建立通信,故其本質上為安全的。若要建立一惡意連線,任何闖入裝置都必須在物理位置上同樣相近,因而相對於較遠距離的無線通信方法例如藍牙,NFC通信環境是易於控制的。
在NFC中,該介面操作於13.56MHz的RF頻帶中。通常此頻帶是不授權的,因而不需要執照就可以使用此頻帶。然而,各個國家可對此頻帶中的電磁發射施加特定限制。
在一特定通信對話期(communication session)中,通常會有兩種參與裝置來參與。如常見於單一RF頻帶中的裝置分享者,該通信為半雙工(half-duplex)。此對話期通常為一半雙工方式的點對點通信,在半雙工方式中通信是雙向的,但在一時間內僅有單向的通信(非同步的)。因此,一旦一裝置開始接收一信號,其於回應前必須等待該傳輸器停止傳送。該裝置實施該『通話前聽取』(listen before talk)策略-任何裝置必須先在該載體(carrier)上聽取,並僅於無法偵測到其他裝置傳輸時才開始傳輸一信號。一習知技藝人士可瞭解本文中描述之方法及系統可被包含於任何數量之半雙工協定中且不限於該NFC內容。
NFC裝置之操作係依據:其是否操作為一『起始者』或一『目標物』,以及其是否操作於一『被動通信模式』或一『主動通信模式』中。任何裝置可為一起始者或一目標物之任一者。該起始者為起始及控制該資料交換之裝置, 該目標物則為回答該起始者之請求的裝置。
一起始者NFC裝置將建立一RF場(RF field)並開始通信。一目標物裝置將會回應以自一起始者NFC裝置接收一RF場。回應將透過該供給RF場之調變或透過一新RF信號之建立及該RF信號之調變。
在該主動模式(active mode)中,兩裝置均建立其各自之RF場以攜帶該資料。在一『被動通信模式』中,該起始者NFC裝置將建立一RF場而該目標物NFC裝置將藉由該接收之RF信號的調變(通常藉由負載調變(load modulation))而回應一起始者命令(Initiator command)。在一『主動通信模式』中,該起始者NFC裝置及該目標物NFC裝置均使用其各自之RF場以啟動通信。
該起始應用程式從106、212及424千位元/秒之集合中選擇出初始的通信速度。隨後,該應用程式及/或該通信環境可要求該通信速度之協商。協定可依據該速度而使用不同的調變以及位元編碼方案。當建立該通信對話期時,該起始者於一特定模式中以一特定速度開始該通信。該目標物判定該目前速度而該相關的低層協定相應地回應。透過該應用程式之命令(command)或當一裝置移出範圍外時,該通信即被終止。
因為被動模式(passive mode)必須將電力消耗最小化以保持電池壽命,所以被動模式對於電池供電裝置而言是重要的。該裝置可為內部供電的,但不一定要消耗額外電力(藉由供電該RF傳輸器及天線)。若兩對等裝置(peer device)希望在不需任何使用者互動下進行通信,每個NFC裝置必須持續動作中的(active)狀態。
將瞭解前述範例僅係為了說明及解釋之目的,且文中提供之本揭露並不限於此範例。舉例來說,其他類型之短距離無線鏈結將面臨相同種類的問題,其一般可適用於使用半雙工通信時。已預想本揭露可被用於使用前述一或多個同步特徵之各種形式的有線或無線通信。
NFC鏈結控制
NFC裝置可包括一微處理器或微控制器(用來控制該NFC裝置之操作)、一信號建立器(用來建立一RF信號)、一調變器(用來調變該RF信號)、一時脈信號建立器(用來提供一時脈信號用於該功能核心)、以及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資料)。該NFC裝置之各種部分可被一電路、數電路或者被整合一主機系統或設備所提供。
該NFC裝置通常被一連接器連接至額外系統元件。該系統元件可包含一主機系統處理器、一感應器(sensor)、一致動器(actuator)、或者可與該NFC裝置之區域環境互動的任何其他裝置。在操作中位於起始者模式中的一NFC裝置傳送一調變RF信號,而此信號通常被該NFC裝置透過一電感耦合器(inductive coupler)所接收。
該邏輯鏈結控制協定(Logical Link Control Protocol,LLCP)定義NFC裝置間的邏輯鏈結,且以鏈結層控制程序(ISO/IEC 13239:2002)的高層資料鏈結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HDLC)家族為基礎。LLCP的功能被建 立於ISO/IEC 18092之標準功能上。
一LLCP區塊被分為四功能區塊。該『鏈結設置』子區塊負責鏈結設置(link setup)的建立。一旦該鏈結設置被執行,此子區塊變為非動作中的狀態,且該操作被移至該『對稱提供者』。只要位於NFC論壇裝置可到達之範圍內,此子區塊為動作中的狀態。此子區塊提供一對稱角色模型(symmetrical role model)且為LLCP之其餘功能的先決條件。該鏈結管理員(Link Manager)負責序列化所有連接式(connection-based)資料交換以及無連接的(connection-less)資料交換,並提供錯誤偵測以及錯誤復原控制。該連接及資料傳送區塊負責維持該連接式連接。
該LLCP支援兩不同類型的傳送,其彼此為獨立的。無連接傳送(connection-less transport)提供以不可靠方式傳遞資料之一服務。無論該資料是否確實被該遠端的對等裝置(peer)接收,該傳送者不接收任何回饋。若該接收器處於一繁忙狀態或者若該資料傳輸為錯誤的,該區域的對等裝置將不會被通知。再者,此傳送類型不具有任何對話期內容(session context)。每個訊框(frame)係由一目標服務存取點(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Destination SAP)及一來源SAP(Source SAP)所組成,其在一單一鏈結上啟動多個無連接的資料傳送。該目標埠通常與一特定協定有關。該來源埠並未被該LLC堆疊所解譯(interpret)。該上層應用程式可使用該區域作為一控制以具有多個訊框間的一內容。
無連接的傳送不需要建立任何先前的資料鏈結連接(data link connection),因此沒有資料鏈結斷接(data link disconnection)。連接導向的傳送-亦稱為第2型-提供一通道而得以可靠的交換資料。第2型為基礎之連接以三步驟實施。首先為連接建立-以同意該區域及遠端的對等裝置之間的一對話期內容。此可被任何裝置所起始。第二步驟為資訊交換-該實際資料進行交換,其可被雙向實施。該資料交換被可靠地、依序地執行,且包括錯誤回復。第三步驟為連接終止-一對話期內容的失效。其允許對話期可優雅地關閉,以及重新使用該識別記號於一新連接的選項。該LLCP堆疊可管理一單一鏈結上的多個連接。每個連接維持其自身的狀態。
該對話期內容係由該來源SAP及該目標SAP的結合所定義。該目標SAP(Destination SAP,DSAP)可係指一保留的服務存取點。這些DSAP可係指一保留的服務存取點,其結合被定義的一特定協定。除了該些保留給特定協定不需要外,SAP需要有應用程式在一共同協定上的同意。
一般的鏈結設置係藉由進行以下步驟所執行:1.該LLC堆疊提供LLCP相關配置資料至模式切換(Mode Switch)。此特別包括ATR_REQ及ATR_RES之一般位元組的內容。
2.被配置於NFCIP-1起始者模式中的該NFC裝置藉由模式切換元件來偵測一遠端裝置或者標籤(tag)。
3.該NFCIP-1反衝突程序(anti-collision procedure)判定一單一遠端裝置可透過該NFCIP-1協定而進行通信。
4.該區域LLCP裝置藉由使用該LLCP堆疊提供之一般位元組而於該NFCIP-1協定之起始過程中廣告其LLCP能力。
5.在傳送該ATR_REQ命令之後,該區域LLCP裝置將接收該NFCIP-1初始化回應(ATR_RES),其含有該遠端裝置之能力。
6.模式切換將通知該LLCP堆疊而該LLCP堆疊將讀出聚集之資料。
7.該資料被LLCP該起始者所確認並被檢查比較該NFC及LLCP服從規則。
8.若該程序係依據NFCIP-1,且若該ATR_REQ/ATR_RES之一般位元組被良好形成,則該LLCP鏈結被設置。
從該RF協定觀點來看,用於該起始者之鏈結係依據以下程序所設置;1.依據該偵測之技術執行一反衝突程序a. 106千位元/秒之被動模式:該起始者執行該反衝突及選擇程序至SEL_REQ及SEL_RES。若依據ISO/IEC18092SEL_RES將位元6設為1,則該起始者假設該 目標物係支援該NFCIP-1協定。
b. 212千位元/秒之被動模式:該起始者藉由執行POLLING_REQUEST及POLLING_RESPONSE以執行該反衝突程序。若依據ISO/IEC18092該NFCID-2前綴位元組被設為數值01h FEh,則該起始者假設該目標物支援該NFCIP-1協定。
c. 424千位元/秒之被動模式:此程序與212kBit/s完全相同。
2.為了啟動NFCIP-1,該起始者依據ISO/IEC18092來準備該ATR_REQ。
3.該起始者傳送該ATR_REQ,並期待一ATR_RES回應。
4.該起始者依據ISO/IEC18092來確認該ATR_RES之正確性。再者,該起始者檢查該一般位元組是否被正確格式化。
5.若該一般位元組被良好形成,則該起始者假設該遠端裝置有能力透過LLCP來進行通信。如今該LLCP鏈結可被設置。下一NFCIP-1 DEP訊框已含有一有效的LLC訊框。
從該RF協定之觀點來看,該目標角色之程序如下:1.若該目標物希望透過LLCP通信,則該目標物依據ISO/IEC18092行動。因此,該目標物被選擇, 且該目標物可期待一ATR_REQ。
2.一旦該ATR_REQ被接收,該目標物首先確認該ATR_REQ是否依據ISO/IEC18092被良好形成。
3.除了ATR_REQ的確認之外,該目標物檢查該一般目的位元組是否被適當格式化。若然,則該目標物可假設該起始者希望設置一LLCP鏈結。
4.若該ATR_REQ被相應地指定,則該目標物依據ISO/IEC18092指定該ATR_RES並進一步設置該一般目的位元組。
5.一旦該ATR_RES被送出,該目標物可假設該鏈結被設置並因而可假設次一接收之訊框為該第一LLC訊框。
該NFCIP-1協定係以一主人/僕人模型(master/slave model)為基礎。該NFCIP-1起始者可被視為該主人,起始並控制與該目標物之所有通信。該NFCIP-1目標物可被視為一僕人,僅被允許回應該起始者所送出之命令,因而該目標物無法在NFCIP-1層級上起始任何通信。
此模型適用於由於實體特性而預先定義該角色之情形。然而,對於點對點(peer-to-peer)之情形(在此該鏈結被設置之前,該角色無法被判定)此不再為真。在此情形中,兩裝置均具有相同屬性是非常重要的。此基本上隱含兩裝置可於任何時間點起始資料交換-不需考慮預先判定之角色。
該對稱行為可藉由定期傳送命令/回應對(command/response pair)而加以實現-即使沒有有效負載(payload)以供交換。此特別允許該NFCIP-1目標物在一特定時間訊框中『傳送』資料(因為該起始者必須定期送出LLC訊框-不論該訊框是否含有有效負載資料)。
該對稱特徵係依據以下假設:1.只要該遠端的對等裝置在該操作範圍內,該LLCP連結就被隱含地建立並且被維持。
2. LLCP並不負責佇列化(queuing)。為了逾時考量,該LLCP堆疊假設僅有一訊框位於該傳送/接收佇列(queue)中。
3. LLCP被設計的方式為該進入的有效負載(即I訊框或UI訊框)不影響次一送出的有效負載。此優點在於即使該接收之資料尚未被處理,該裝置仍可傳送資料。
4.如下所指定之往返時間(turnaround time)並未考慮任何錯誤控制。因此若發生一傳輸錯誤並且該鏈結必須執行錯誤回復機制的話,該LLCP可能無法保持最大的回應時間(response time)。
該LLCP協定支援三種不同類型的命令(command)。每個LLCP命令或回應可被分類為以下類型之一:資訊(I訊框)-編號資訊的傳輸。I格式的命令(I-formatted command)及回應是可靠的,且含有編號資訊以及本身的有效負載。
監督(S訊框)-監督訊框,用於執行用於第2型以及鏈結層級操作的控制功能。
未編號(U訊框)-監督訊框,用於執行未排序(unsequenced)資訊的傳輸,亦稱為第1型資料傳輸。
含有三種不同命令類型之一的每個LLC訊框會遵守以下格式:
該SYMM(Symmetry)命令/回應被用於維持該對稱性。若不具有等待中的有效負載或認可(acknowledgement),則該SYMM命令/回應係透過一NFCIP-1命令或NFCIP-1回應來加以傳送。此命令並不傳輸任何資訊欄位。
依據角色,SYMM訊框可具有兩種不同的逾時數值:起始者 :若該起始者接收一SYMM訊框,則其確保該起始者在該往返計時器(turnaround timer)T TT 所定義之時間窗格(time window)中傳送一LLC命令。
目標 物:若該目標物接收一SYMM訊框,則其確保該裝置在NFCIP-1所定義之回應等待時間(Response Waiting Time,RWT )中回應一LLC訊框。
第4圖顯示一SYMM訊框如何被使用。參照該圖:1.裝置A傳送一LLC訊框至裝置B(例如一CONNECT 訊框)2.裝置B沒有任何東西要傳送,因此裝置B傳遞一SYMM訊框,以滿足往返限制3.裝置A再次傳送某些LLC訊框(例如一UI訊框)4.裝置B沒有任何有效負載要傳遞,因此需要傳送一SYMM訊框5.裝置A也不用傳送有效負載,因此裝置A需要提交一SYMM訊框6.裝置B傳遞某些資料(例如一UA訊框至該對應的CONNECT訊框)
該SYMM封包(packet)保證該命令/回應的方案可被維持,而該往返時間的限制可被滿足。
NFC鏈結管理
如前所述,裝置間的半雙工通信鏈結被用於一嚴格的輪替式方法中;在嚴格的輪替式方法中,一裝置進行傳送,而另一裝置於該第一裝置可傳送新資訊前回應其自身之資料或控制資訊。在任一裝置不具有資料要傳送之情形中,一空白訊框或者對稱基本指令(symmetry primitive,SYMM)被傳送。此允許該傳送裝置於該接收裝置不具有資料要傳送時重新取得該鏈結之使用。當任一裝置均不具有資料或控制資訊要傳送時,SYMM基本指令將被雙向傳送,且該連結可被稱為閒置的(idle)。
當實際上沒有資料被交換時,持續傳輸SYMM基本指令即表示可攜式裝置電池資源的一不必要消耗;在此情形中,會希望往返時間(turnaround time)能夠延長但卻不致造成通信錯誤。然而,當資料正被傳輸時,可藉由允許該傳送裝置盡快重新取得該鏈結控制之方式,將資料傳輸量(data throughput)加以最大化;在此情形中,最短的可能往返時間是較佳的。本文中描述之方法及系統會調整該接收器中的往返時間,用以最佳化電池使用並同時最大化資料傳輸量。
在一實施例中,隨著鏈結保持閒置的時間愈長,該延遲時間或傳輸延遲(transmission delay)就增加。為了計算延遲時間,在一實施例中,在閒置期間中的往返時間可被視為一閒置因子(idle factor)及一閒置延遲(idle delay)的乘積。該閒置延遲為一時間期間。該延遲因子可被計算如下:一開始,當該鏈結首先被建立時,該延遲因子被設為零;每當一SYMM基本指令被接收時,該閒置因子就被增量;每當除了SYMM外的一基本指令被接收時,則該閒置因子就被降低或重設為零。該往返時間(該閒置因子及該閒置延遲之乘積,但不小於一短暫處理延遲)在接近零及某個最大值之間加以變化,並由該閒置因子所縮放(scale)。
TTT =Tidle .Tdelay 其中TProc TTT TTMax
第5圖描繪使用一計時器之一實施例以判定一同步訊息(如一SYMM基本指令)何時應被傳輸。該處理(開始於步 驟500)應於一通信處理之每個週期(cycle)中或者以一定期方式(periodic basis)加以起始。於步驟510,該處理判定該計時器是否已到期。若一倒數計時器被使用,則該計時器於降低為零時到期。然而,其他計時器的實施方式亦為可能的,且本文中描述之方法及系統可伴隨各種硬體或軟體方案加以實施,並不應被限於一特定的計時器實施方式。若該計時器已到期,則於步驟520中,一SYMM基本指令被傳輸。其他類型的同步或狀態訊息可依據特定協定之需要而加以傳送。
若該裝置最近接收的是一控制基本指令而非SYMM基本指令,且最近並未接收一資訊訊框,則可依據該接收之控制基本指令並藉由區域實施考量而加以判定該往返時間。該接收器判定該接收之訊息是否被判定為對應至一延遲。舉例來說,一檢查表(lookup table)可用於判定各種類型的控制基本指令或者是需要對往返計時器調整的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該接收器判定是否有一良好的認可(acknowledgement)或者是在佇列(queue)內的等待中資料。若沒有等待中資料,則該SYMM基本指令之傳輸係依據該接收之訊息的類型或狀態而判定之一數值來進行延遲。此一延遲可由對應至各種選擇之訊息或訊息類型的一延遲數值表(table of delay values)來簡單地判定。或者是,該延遲可依據一滑動尺度(sliding scale)、數學關係、或者任何數量之其他方法而加以判定。
第6及7圖描繪本文所描述之半雙工點對點通信環境 中的方法及系統之一示範實施。在步驟600中,一資料封包(data packet)被一第一裝置所接收。在步驟610中,該處理判定該資料封包是否指示一資料傳輸正在處理中。若然,則該傳輸延遲於步驟620被設為零。若該資料封包並未指示一資料傳輸正在處理中,則於步驟630中,該處理判定該資料封包是否指示該鏈結處於閒置的狀態。舉例來說,該資料封包可為一『我還活著』訊息以指示該傳送裝置仍在通信中但卻沒有資料要傳送。若該鏈結為閒置的,則於步驟640中,該延遲被增量。若該鏈結不是閒置的(指示一控制封包可能已被接收),則該延遲可依據接收之控制資料類型而被減量或設為零。該處理可依據如前所述之一檢查表或其他方法做出此判定。該延遲亦可藉由區域實施的考量而加以判定。
繼續參照第7圖,該處理隨後可於步驟700判定該接收裝置是否具有一良好的認可或是在佇列中等待的資料。若是,則該封包於步驟710被傳輸。若否,則該處理於步驟720中判定該接收之封包是否需要特殊處理(例如該封包被預先判定對應至一延遲)。此一延遲可藉由對應至前述各種選擇之訊息或者訊息類型的一延遲數值表而加以簡單地判定。或者,該延遲可依據一滑動尺度、數學關係或者任何數量之其他方法而加以判定。若是沒有等待中的資料,則若於步驟740中判定該延遲時間的期間已到期,便傳輸一同步訊息。
在一示範實施例中,當接收一CONN(connect)基本 指令且此時沒有良好的認可或資料在佇列中時,一典型接收器(並未實施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及處理的接收器)可立即回應一SYMM基本指令。在一實施例中,該SYMM基本指令之傳輸被延遲,因此該接收器之鏈結管理員(link manager)可處理該連接請求並建立一回應(但不會延長到違反該接收器的逾時要求)。雖然未被該LLCP規格所要求,能夠允許該接收器在回應前依據該選擇之高優先請求而設置該延遲,將可降低該鏈結必須被返回次數的數量以及必須以其他方式被交換之SYMM訊框的數量。此同時增進回應能力以及電池資源的使用。
在另一示範實施例中,當接收到一接收器未備妥(Receiver Not Ready,RNR)基本指令時,該鏈結往返時間可被降低或者被最小化,以使該遠端的對等裝置可藉由傳送接收器備妥(Receiver Ready,RR)基本指令(具有降低的延遲)來清除其繁忙狀態。關於繁忙狀態可降低該往返時間可能看似違反直覺,但可發現藉由最小化該延遲(在遠端的對等裝置可再次接收之時刻後,且當可使用該RR基本指令來通知另一終端其不再繁忙時)而提升傳輸量(throughput)。
依據第8及9圖中說明的一較佳實施例,一接收的NFC裝置於步驟800中判定一資訊訊框是否已被接收。若是,則該訊框於步驟810中被分派至適當的應用程式,而該閒置因子則於步驟815被設為零。若沒有資訊訊框被接收,則該處理於步驟805中判定一SYMM基本指令是否被接 收。若是,則該閒置因子於步驟820中被增加。反之,則該閒置因子於步驟825中被降低或重設。若有任何等待中的控制或資料訊框(步驟900),則該計時器於步驟910被停止,而該等待訊框依據該傳送裝置之流程控制狀態而被立即傳輸,或者於隨後盡快被傳輸。最後該處理返回。
當該接收裝置不具有等待中的控制或資料訊息要傳輸時,LLCP規格要求該裝置在延遲至一特定的最大往返時間後要傳送一SYMM。該實際的延遲時間以及判定該延遲時間的方法被留著而未陳述於LLCP規格中。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在依據最近接收之鏈結訊框的類型而傳送一SYMM基本指令之前,該延遲時間的數值被加以判定。
若該接收之訊框指示該資料為優先或指定之訊框,且該資料應接收特殊的處理(步驟930),則使用一表格數值或其他預定方法來程式化該計時器(步驟940)。該計時器被起始於步驟950中,且該處理返回。
若該最後接收的訊框不需要特殊處理,則該處理於步驟960中判定該閒置因子是否大於零。若是,則於步驟970中使用該數值(閒置因子乘以閒置延遲),而該計時器於步驟950被開始。否則該計時器於步驟980中被停止,而該SYMM基本指令於步驟990中被傳輸,於是該處理返回。
雖然已結合各種圖式的較佳實施例描述本發明,將瞭解其他類似實施例可被使用,且可對該描述之實施例建立修改及增加以供執行本發明之相同功能而不會偏離之。再者,應強調各種電腦平台,包括手持裝置作業系統以及其 他特定應用程式的硬體/軟體介面系統均已於本文中加以考慮,特別是無線網路裝置的數量可持續增加。因此,本發明不應被限於任何單一實施例,反之應依據該附加請求項的寬度及範圍加以解釋。
最後,本文中揭露之實施例可被調整以用於其他處理器結構、電腦化系統或者系統虛擬化中,且這些實施例已被本文之揭露所明確預期,因此本發明不應被限於本文中描述之特定實施例,反之應最廣泛地加以解釋。
220‧‧‧運算環境
221‧‧‧系統匯流排
222‧‧‧系統記憶體
223‧‧‧唯讀記憶體(ROM)
224‧‧‧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
225,258‧‧‧作業系統
226,257‧‧‧應用程式
227,256‧‧‧其他程式模組
228,255‧‧‧程式資料
232‧‧‧視訊介面
233‧‧‧輸出週邊介面
234,235‧‧‧介面
236‧‧‧使用者輸入介面
237‧‧‧配接器
238‧‧‧硬碟機
239‧‧‧磁碟機
240‧‧‧光碟機
241‧‧‧電腦
242‧‧‧螢幕
243‧‧‧印表機
244‧‧‧喇叭
245‧‧‧區域網路
246‧‧‧遠端電腦
247‧‧‧記憶體裝置
249‧‧‧廣域網路
250‧‧‧數據機
251‧‧‧鍵盤
252‧‧‧指標裝置
253‧‧‧光碟
254‧‧‧磁碟
259‧‧‧處理單元
260‧‧‧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270‧‧‧通信網路
271,272,276,277‧‧‧運算裝置
273,274,275‧‧‧物件
278‧‧‧資料庫
300‧‧‧無線裝置
310‧‧‧桌上型裝置
320‧‧‧無線配件
參照附加圖示進一步說明本文中揭露之方法及系統,其中:第1圖為一方塊圖,其表示伴隨提供系統及方法以供管理一近場通信鏈結而使用之一示範運算裝置;第2圖說明一示範網路化運算環境,其中許多電腦化處理可被實施以提供系統及方法以供管理一近場通信鏈結;第3圖使用NFC通信之一示範裝置集合;第4圖說明一SYMM訊框如何被使用;第5圖為一示範流程圖,其說明一計時器之使用以判定是否傳送一SYMM基本指令;第6圖為一示範流程圖,其描繪一半雙工鏈結中進入資料封包的處理;第7圖為一示範流程圖,其描繪一半雙工鏈結中進入 資料封包的處理;第8圖為一示範流程圖,其描繪一NFC鏈結中進入資料封包的處理;及第9圖為一示範流程圖,其描繪一NFC鏈結中進入資料封包的處理。

Claims (18)

  1. 一種用於在一裝置中協調一半雙工鏈結中之資料通信的方法,該裝置經配置以在該半雙工鏈結中與至少一其他裝置通信,該方法至少包含:藉由該裝置來接收一資料封包;藉由該裝置來判定包含在該資料封包中的一資訊類型;藉由該裝置來初始化一資料傳輸延遲,並將該資料傳輸延遲儲存在該裝置中;當該類型指示出在該鏈結上的資料傳輸為動作中時,降低該資料傳輸延遲,以及當該類型指示出在該鏈結上的資料傳輸為閒置時,則增加該資料傳輸延遲;當一資料封包為等待中時,藉由該裝置來傳輸一資料封包至該至少一其他裝置;及當沒有資料封包在等待時,在該資料傳輸延遲過後藉由該裝置來傳輸一同步封包至該至少一其他裝置。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一計時器判定該資料傳輸延遲,該計時器進一步包含一閒置因子及一閒置延遲的乘積。
  3.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閒置因子被計算如下:當該鏈結第一次被建立時,該閒置因子被設為零; 當該類型指示出該鏈結上之資料傳輸為閒置時,增加該閒置因子;及當該類型指示出該鏈結上之資料傳輸為動作中時,降低該閒置因子。
  4.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類型指示出在該鏈結上之資料傳輸為動作中且該類型包含一控制資料封包時,該閒置因子被設為一預定數值。
  5.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傳輸步驟進一步包含:當該閒置因子大於零時閒始該計時器;及當該計時器到期時傳輸一同步封包。
  6.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預定數值為以下至少一者:依據該資料封包之一優先度、一隨機時間期間、與一第二裝置協調、一滑動尺度(sliding scale)、或數學關係。
  7. 一種用於在一裝置中協調一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鏈結中之資料通信的方法,該裝置經配置以在該NFC鏈結中與至少一其他裝置通信,該方法至少包含:藉由該裝置來接收一資料訊框; 藉由該裝置來判定包括在該資料訊框中的一資訊類型;當該類型為一資訊訊框時,藉由該裝置來將一資料傳輸延遲設置為零,當該類型為一同步訊框時增加該資料傳輸延遲,且否則設置該資料傳輸延遲為一預定層級,該資料傳輸延遲包含一閒置因子及一閒置延遲的乘積;當至少一資料訊框為等待中時,藉由該裝置來傳輸一等待中資料訊框至該至少一其他裝置;及當沒有資料訊框在等待時,在該資料傳輸延遲過後藉由該裝置來傳輸一同步訊息至該至少一其他裝置。
  8.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閒置因子被計算如下:當該鏈結第一次被建立時,該閒置因子被設為零;當該類型為一同步訊框時,該閒置因子被增加;及否則該閒置因子被降低或設為零。
  9. 如請求項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類型為一控制訊框時,該閒置因子被設為一預定數值。
  10.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傳輸步驟進一步包含:於該閒置因子大於零時,開始該計時器;及 於該計時器到期時傳輸一同步訊框。
  11.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閒置因子係依據以下至少一者加以判定:一數學關係、該資料封包之一優先度、或者一隨機時間期間。
  12.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資料傳輸延遲係與一第二裝置協調。
  13. 一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裝置,該裝置至少包含:一接收器,該接收器經配置以接收一資料訊框;一傳輸器,該傳輸器經配置以傳輸一等待中資料訊框;及一傳輸控制元件,該傳輸控制元件經配置以進行下列步驟:判定包括在該資料訊框中的一資訊類型,當該類型為一資訊訊框時將一資料傳輸延遲設置為零,當該類型為一同步訊框時增加該資料傳輸延遲,且否則設置該資料傳輸延遲為一預定層級,該資料傳輸延遲被決定為一閒置因子及一閒置延遲的乘積;當至少一資料訊框為等待中時,命令該傳輸器在該資料傳輸延遲過後傳輸該等待中資料訊框;及 當沒有資料訊框在等待時,命令該傳輸器在該資料傳輸延遲過後傳輸一同步訊息。
  14.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閒置因子被計算如下:當該鏈結第一次被建立時,該閒置因子被設為零;當該類型為一同步訊框時,該閒置因子被增加;及否則該閒置因子被降低或設為零。
  15. 如請求項第14項所述之裝置,其中當該類型為一控制訊框時,該閒置因子被設為一預定值。
  16.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之裝置,其中當該閒置因子大於零時該傳輸控制元件亦開始該計時器,並於該計時器到期時該傳輸控制元件傳輸一同步訊框。
  17.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閒置因子係依據以下至少一者加以判定:一數學關係、該資料封包之一優先度、或一隨機時間期間。
  18.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資料傳輸延遲係與一第二裝置協調。
TW097118160A 2007-05-23 2008-05-16 最佳化近場鏈結的方法 TWI4453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3982707P 2007-05-23 2007-05-23
US11/855,913 US8400913B2 (en) 2007-05-23 2007-09-14 Method for optimizing near field lin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1648A TW200901648A (en) 2009-01-01
TWI445338B true TWI445338B (zh) 2014-07-11

Family

ID=400722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4295A TWI533636B (zh) 2007-05-23 2008-05-16 最佳化近場鏈結的方法及裝置
TW097118160A TWI445338B (zh) 2007-05-23 2008-05-16 最佳化近場鏈結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4295A TWI533636B (zh) 2007-05-23 2008-05-16 最佳化近場鏈結的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2) US8400913B2 (zh)
EP (1) EP2149208B1 (zh)
JP (1) JP5301533B2 (zh)
KR (1) KR101497165B1 (zh)
CN (1) CN101682405B (zh)
AU (1) AU2008256962B2 (zh)
BR (1) BRPI0810767B1 (zh)
CA (1) CA2684287C (zh)
IL (1) IL201477A (zh)
MX (1) MX2009012232A (zh)
RU (1) RU2464710C2 (zh)
TW (2) TWI533636B (zh)
WO (1) WO20081477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86340B1 (en) * 2007-04-27 2018-08-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symmetry in data tranfer in llc layer of peer to peer nfc device
US8400913B2 (en) 2007-05-23 2013-03-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optimizing near field links
KR101495915B1 (ko) * 2007-10-03 2015-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통신망 내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10009521A (ja) * 2008-06-30 2010-01-14 Canon Inc 画像供給装置、画像出力装置及び画像出力システム
JP4720899B2 (ja) * 2008-11-27 2011-07-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5435456B2 (ja) * 2009-03-29 2014-03-05 雅英 田中 携帯電話、充電器およびデジタルフォトフレーム
US8068011B1 (en) 2010-08-27 2011-11-29 Q Street,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ve user-directed interfacing between handheld devices and RFID media
US8548380B2 (en) * 2011-06-10 2013-10-01 Broadcom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intelligently routing information among multiple user interfaces
US8942628B2 (en) 2011-11-28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for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03312B2 (en) 2011-11-28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ified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370040B2 (en) * 2011-12-27 2016-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NFC LLCP partitioning
US9214988B2 (en) 2012-02-06 2015-1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eer communications using an active communication mode
US9113373B2 (en) * 2012-04-10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eer communications using an active communication mode
JP6303198B2 (ja) * 2012-08-29 2018-04-04 インテ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ポータブル通信デバイス上でオペレ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をリカバーするポータブル通信デバイス、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R3001309B1 (fr) 2013-01-24 2015-01-09 St 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rreurs de transmission, en particulier celles dues au bruit, lors d'une communication sans contact entre une carte et un lecteur.
CN103973340B (zh) * 2013-01-29 2016-05-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近场通信方法和近场通信设备
SG11201506535XA (en) * 2013-02-21 2015-09-29 Wise Sec Ltd Proximity detection
CN104065399B (zh) * 2013-03-20 2017-09-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协商工作模式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6201641B2 (ja) * 2013-10-29 2017-09-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345050B2 (en) * 2014-02-21 2016-05-17 Sony Corporation NFC collision avoidance with controllable NFC transmission delay timing
US9312921B2 (en) 2014-02-21 2016-04-12 Sony Corporation Retrieving/authorizing content on user equipment based on information from connectable accessory with NFC circuit
US9408238B2 (en) * 2014-02-21 2016-08-02 Sony Corporation Removable conductive layer that shields and/or shorts nodes of an NFC circuit to control transmissions therefrom
JP6448334B2 (ja) * 2014-12-02 2019-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表示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
KR101993959B1 (ko) 2016-07-21 2019-06-27 이도훈 모바일을 이용한 통합 근거리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6414283B2 (ja) * 2017-06-28 2018-10-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20190098434A1 (en) * 2017-09-25 2019-03-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method
CN108200601A (zh) * 2017-11-30 2018-06-2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优先级、链路状态和交通流密度的多链路选择方法
KR102625778B1 (ko) * 2018-03-21 2024-01-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Proximity-1 시스템의 Half duplex 모드에서 ARQ 사용 시 ARQ 응답 방법
CN116203362B (zh) * 2023-02-10 2023-09-19 深圳市云帆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盘状态监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9784A (en) * 1991-08-01 1994-11-29 City Communications Limited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multiple 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transceivers
US5437057A (en) * 1992-12-03 1995-07-25 Xerox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near field coupling
CA2140850C (en) * 1994-02-24 1999-09-21 Howard Paul Katseff Networked system for display of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US5822538A (en) * 1996-11-20 1998-10-13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oritizing traffic in half-duplex networks by selecting delay intervals from fixed ranges
US6212175B1 (en) * 1997-04-22 2001-04-03 Telxon Corporation Method to sustain TCP connection
US6185195B1 (en) * 1997-05-16 2001-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and detecting message collisions in a half-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42936B1 (ko) * 1997-10-06 2006-03-23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동일정보를복수의목적지에송신하는정보송신제어장치및정보송신제어장치로부터송신된정보를수신하는정보수신장치
JP3271595B2 (ja) * 1998-12-18 2002-04-02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機、無線サーバ、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US6424820B1 (en) * 1999-04-02 2002-07-23 Interval Research Corpor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wireless system and method
US7046382B1 (en) * 1999-06-30 2006-05-16 Conexant Systems, Inc. Network latency recovery for internet gateways
JP4015428B2 (ja) * 2001-05-16 2007-11-28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インアクティビティタイマを備えた無線基地局/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無線端末及び状態制御方法
CA2453291A1 (en) 2001-07-09 2003-01-23 Novo Nordisk A/S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data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portable medical apparatuses
JP2004215225A (ja) * 2002-12-17 2004-07-29 Sony Corp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データ処理装置
EP2325743B1 (en) * 2003-01-31 2012-12-19 Goo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synchronous real-time retrieval of data
JP2005204254A (ja) * 2004-01-19 2005-07-28 Toshiba Corp 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426569B2 (en) * 2004-02-25 2008-09-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network connection
DE102004014624A1 (de) * 2004-03-25 2005-10-13 Daimlerchrysler Ag Lokales Übertragungssystem für ein Verkehrsmittel
US7457669B2 (en) * 2004-06-17 2008-11-25 Cardiac Pacemakers, Inc. On-demand retransmission of data with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7375616B2 (en) * 2004-09-08 2008-05-20 Noki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nabled multifunctional device and method of its operation
EP3154206A1 (en) * 2004-10-29 2017-04-12 Sony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for operating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GB0501115D0 (en) 2005-01-19 2005-02-23 Innovision Res & Tech Plc Combined power coupling and r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101172930B1 (ko) * 2005-02-11 2012-08-14 제말토 에스에이 슬레이브 장치를 네트워크 피어가 되게 하는 데이터 통신용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70026825A1 (en) * 2005-02-24 2007-02-01 Innovision Research & Technology Plc NFC device and apparatus
US7907954B2 (en) * 2005-03-23 2011-03-15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interface management
US7202825B2 (en) * 2005-09-15 2007-04-10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integrated battery/antenna system
US7567791B2 (en) * 2005-09-19 2009-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termina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uses a multi-mode base station
US20070099679A1 (en) * 2005-11-01 2007-05-03 Mikko Saarisalo Wireless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ontrol using device state or orientation
GB0526029D0 (en) * 2005-12-21 2006-02-01 Nokia Corp Managing connec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746810B2 (en) * 2006-03-31 2010-06-29 Intel Corporation Wake on wireless network techniques
US8260372B2 (en) * 2006-06-30 2012-09-04 Nokia Corporation Traffic monitoring for regulating states of a terminal
US7684346B2 (en) * 2006-12-29 2010-03-23 Noki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control for extending the period over which a terminal is able to have an open connection with a host accessible via a packet data network
US7860469B2 (en) * 2007-03-19 2010-12-28 Intel Corporation Sleep optimization for mobile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400913B2 (en) 2007-05-23 2013-03-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optimizing near field lin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49208A4 (en) 2017-03-01
CA2684287A1 (en) 2008-12-04
CA2684287C (en) 2015-08-04
MX2009012232A (es) 2009-12-01
IL201477A0 (en) 2010-05-31
TW200901648A (en) 2009-01-01
US20130230082A1 (en) 2013-09-05
CN101682405A (zh) 2010-03-24
JP2010528535A (ja) 2010-08-19
BRPI0810767B1 (pt) 2020-04-07
EP2149208B1 (en) 2018-11-28
KR101497165B1 (ko) 2015-02-27
US8400913B2 (en) 2013-03-19
WO2008147728A1 (en) 2008-12-04
US8780714B2 (en) 2014-07-15
KR20100017105A (ko) 2010-02-16
IL201477A (en) 2014-06-30
CN101682405B (zh) 2012-12-12
TW201448501A (zh) 2014-12-16
RU2009143001A (ru) 2011-05-27
TWI533636B (zh) 2016-05-11
AU2008256962A1 (en) 2008-12-04
RU2464710C2 (ru) 2012-10-20
US20080291852A1 (en) 2008-11-27
BRPI0810767A2 (pt) 2014-10-29
JP5301533B2 (ja) 2013-09-25
EP2149208A1 (en) 2010-02-03
AU2008256962B2 (en)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5338B (zh) 最佳化近場鏈結的方法
US10200466B2 (en) Mass re-formation of groups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US8634771B2 (en) Simple peer-to-peer network formation
US10057326B2 (en) Client-adjustable window size for connectionless transfer protocols
US20120233266A1 (en) Peer-to-peer group with renegotiation of group owner
JP2015156671A (ja) 近距離通信における多重アプリケーション管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9019878B2 (en) Phone supporting mode conversion
JP5387368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869259B2 (ja) スレーブデバイスがネットワークピアとなることを可能にするデータ通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WO2014201943A1 (zh) 一种nfc射频通信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4113991A1 (zh) Nfc配置方法、nfc数据传输方法、控制器及nfc控制器
WO2014113960A1 (zh) 近场通信射频发现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KR102087404B1 (ko) 전자 장치에서 보안 패킷을 처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