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2800B - 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2800B
TWI442800B TW099131447A TW99131447A TWI442800B TW I442800 B TWI442800 B TW I442800B TW 099131447 A TW099131447 A TW 099131447A TW 99131447 A TW99131447 A TW 99131447A TW I442800 B TWI442800 B TW I4428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nr
new
partition
transmission capacity
power val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1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4260A (en
Inventor
Rongzhen Yang
Wei Guan
Hujun Yin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34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4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2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28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 H04W52/22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predicting future states of the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04W52/244Interferenc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e.g. among macro and femto or pico cells or other sector / system interference [O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orm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技術的設備及方法。
上行鏈路功率控制可能用於控制傳輸功率位準,以平衡上行鏈路中的鏈路效能、終端電池電力,並降低分區間共頻道干擾。可能將諸如開迴路功率控制(OLPC)及閉迴路功率控制(CLPC)技術用於控制上行鏈路功率。開迴路功率控制可能係基於頻道損耗估計及廣播資訊,並通常用於慢速功率控制。閉迴路功率控制可能用於具有由單播控制訊號所引起之高發訊消耗的快速功率控制。
【發明內容及實施方式】
以下敘述描述寬頻無線網路中的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方案的實施例。在以下描述中,陳述許多具體細節,諸如收發器實作、資源劃分、或分享、或複製的實作、系統組件的類型及相互關係,以提供對本發明的更徹底理解。然而,熟悉本發明之人士將領會實踐本發明可能無需此種具體細節。在其他實例中,並未詳細地顯示控制結構、閘級電路、及全部軟體指令序列,以免混淆本發明。熟悉本發明之人士將能以所包括的描述實作適當功能而無須過度實驗。
引用於本說明書中的「一實施例」、「實施例」、「範例實施例」指示所描述的實施例可能包括特定特性、結構、或特徵,但可能不是每個實施例均需包括該特定特性、結構、或特徵。此外,此種片語不必然指相同的實施例。另外,當特定特性、結構、或特徵關聯於實施例描述時,無論是否明顯地描述,認為其係在熟悉本發明之人士的知識內,以影響與其他實施例關聯之此種特性、結構、或特徵。
在一實施例中,稱為最大分區傳輸容量(MST)技術的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技術可能用於將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最大化。在一實施例中,該MST技術可能提供上行鏈路功率控制而無需使用干擾熱雜訊比(IoT)。在一實施例中,該MST技術在藉由使用緩慢衰退技術判定訊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而藉由增加傳輸功率值(ΔP)增加目前傳輸功率值(P0 )以決定新傳輸功率(PNew )之後,可能針對家庭分區中的行動節點判定頻譜效率SEGain 。在一實施例中,SINR可能無需使用瞬間頻道實現而判定,其可能預先估計,其可能需要大量計算資源並導致處理延遲。
在一實施例中,回應於增加家庭行動節點的傳輸功率,SELoss,E 可能在虛擬相鄰分區中判定,該虛擬相鄰分區可能代表相鄰分區(1至N)所遭受的總干擾。在一實施例中,SELoss,E 可能無須使用傳送自相鄰基地站(BS)的下行鏈路前文以及在相鄰BS之間交換及廣播的雜訊加干擾位準(NI)而判定。在一實施例中,可能將SEGain 及SELoss,E 用於判定最佳功率PTx opt ,以將總體傳輸容量最大化。在一實施例中,也可能另外將SEGain 及SELoss,E 用於增強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
於圖1中描繪可能將最大分區傳輸容量(MST)技術用於最大化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之環境100的實施例。在一實施例中,環境100可能包含家庭分區101、相鄰分區102-A至102-D,以及虛擬分區170。在一實施例中,家庭分區101可能包括家庭行動節點(HMN)105。在一實施例中,HMN 105可能包括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行動網際網路裝置(MID)、膝上型電腦、以及此種其他計算系統。在一實施例中,將包含行動電話105之分區101顯示成範例。在一實施例中,HMN 105可能代表任何裝置,其可能支援無線技術,諸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以及長期演進技術(LTE)。
在一實施例中,HMN 105可能使用各種多重存取技術,諸如分頻多工(FDM)、分時多工(TDM)、分碼多工(CDM)、正交分頻多工(OFDM)、以及單載波分頻多工(SC-FDM)及其他。在一實施例中,HMN 105可能耦合至家庭基地站HBS 110。在一實施例中,家庭分區101可能為相鄰分區102-A至102-D所圍繞,彼等可能分別包含相鄰行動節點120-A至120-D。在一實施例中,相鄰行動節點120-A至120-D可能分別耦合至相鄰基地站NBS 130-A至130-D。
在一實施例中,HMN 105可能設有目前傳輸功率值(P0 ),以將資訊封包傳輸至提供於家庭分區101或相鄰分區102-A至102-D之任一者內的目標行動節點。在一實施例中,HMN 105可能傳送該等資訊封包至HBS 110。在一實施例中,為增強家庭分區101內的上行鏈路效能,諸如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可能藉由以增加功率值(ΔP)增加目前傳輸功率值(P0 )以導致新傳輸功率值(PNew )而增加該上行鏈路傳輸功率。然而,將該上行鏈路傳輸功率值增加至新傳輸功率值(PNew )可能導致對NMN 120-A、120-B、120-C、以及120-D的干擾,彼等可能分別在相鄰分區102-A至102-D中的相同頻率頻道中操作,並可能降低相鄰分區102-A至102-D中的鏈路效能。
在一實施例中,可能將描述於下文的MST技術用於平衡家庭分區101及相鄰分區102中的鏈路效能,以將整體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最大化。在一實施例中,為預測所有相鄰分區102中的有效SELoss,E ,可能使用虛擬分區,諸如虛擬分區170。在一實施例中,由基地站VBS 160上的新傳輸功率值(PNew )導致的總干擾可能提供有效SELoss,E 的估計。
於圖2中描繪HMN 105的實施例,其可能支援將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最大化的技術。在一實施例中,HMN 105可能包含介面201、控制器205、功率管理區塊209、一或多個收發器210-A至210-N、交換器230、以及天線290。在一實施例中,可能在其他場景中,諸如電腦平台、膝上型電腦、行動網際網路裝置、手持裝置、智慧型手機、電視、及此種其他系統,將方塊圖200提供為網路介面卡的一部分。
在一實施例中,介面201可能將HMN 105耦合至家庭基地站HBS 110。在一實施例中,介面201可能在HMN 105及其他區塊之間提供實體、電性、以及協定介面。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205可能維持可能操作之收發器210的軌跡。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205可能控制由收發器210選擇的調變及解調變技術。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205可能控制通訊參數,諸如傳輸率、位元錯誤率、以及其他此種參數。
在一實施例中,收發器210-A可能包含傳輸器250及接收器270。在一實施例中,收發器210-B至210-N各者可能包含與收發器210-A之傳輸器250及接收器270相似的傳輸器及接收器。在一實施例中,當接收來自天線290的訊號時,該等接收器,諸如收發器210-A至210-N的接收器270,可能經由交換器230接收來自天線290的訊號。在一實施例中,當傳輸該等訊號時,該等傳輸器,諸如收發器210的傳輸器250,可能經由交換器230將無線電訊號提供至天線290。
在一實施例中,傳輸器250可能在控制器205的控制下,接收待從控制器205或待直接從介面201傳輸的訊號。在一實施例中,傳輸器250可能使用諸如相位、振幅、或頻率調變技術的技術調變該等訊號。在一實施例中,然後,傳輸器250可能經由交換器230將該等訊號傳輸至天線290。在一實施例中,接收器270可能接收來自天線290的電氣訊號,並在將已解調變訊號提供至控制器205或直接提供至介面201之前將該等訊號解調變。
例如,在一實施例中,交換器230可能在時間共享基礎上將收發器210的傳輸器耦合至天線290。在一實施例中,交換器230可能將特定收發器210耦合至天線290,以回應於諸如控制器205之選擇控制訊號的事件。在其他實施例中,交換器230可能設有智能以將合適的收發器210耦合至天線290。在一實施例中,在傳輸器250可能已準備將訊號傳出至其他系統中之接收器的同時,交換器230可能將天線290耦合至傳輸器250。在一實施例中,在天線290已產生待提供至接收器270之訊號的同時,交換器230可能將天線290耦合至接收器270。在一實施例中,可能將天線290耦合至交換器230。
在一實施例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支援MST技術以判定最佳傳輸功率,以將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最大化。在一實施例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將目前傳輸功率值(P0 )提供至傳輸器250,以致能傳輸器250傳輸資訊封包。在一實施例中,P0 值可能係基於期望鏈路效能。在一實施例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藉由以增加功率值(ΔP)增加目前傳輸功率值(P0 )以導致新傳輸功率值(PNew )而增加上行鏈路傳輸功率值。然而,將該上行鏈路傳輸功率值增加至新傳輸功率值(PNew )可能導致對NMN 120-A、120-B、120-C、以及120-D的干擾而降低相鄰分區102-A至102-D中的鏈路效能,該等NMN可能分別在相鄰分區102-A至102-D中的相同頻率頻道中操作。
在一實施例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使用下文描述的MST技術以判定最佳傳輸功率值,其可能平衡家庭分區101及相鄰分區102中的鏈路效能,以將整體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最大化。在一實施例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藉由加總虛擬分區170中的有效干擾,判定家庭分區101中的SEGain 並預測所有相鄰分區102中的有效SELoss,E 。在一實施例中,由基地站VBS 160上的新傳輸功率值(PNew )導致的總干擾可能提供有效SELoss,E 的估計。
將描畫HMN 105之將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最大化的操作之流程圖300描繪於圖3中。在方塊310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藉由以增加功率值(ΔP)增加目前傳輸功率值(P0 )而判定新功率值(PNew )。
在方塊350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未使用來自相鄰基地站NBS 130-A至130-D的干擾熱雜訊比(IoT)而判定頻譜效率改變值SEchange 值。在一實施例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回應於傳輸功率值從P0 至PNew 的改變(=P0 +ΔP),計算家庭分區101中之SEGain 及表示成虛擬分區170中的總干擾或有效干擾之在相鄰分區102-A至102-D中的有效SELoss,E 之間的差。在一實施例中,將SEGain 及有效SELoss,E 的判定分別描畫在圖4之流程圖400及圖5的流程圖500中。
在方塊370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檢查SEchange 是否等於零,且當SEchange 已趨近零時,將控制傳至方塊380,而在SEchange 為正值時,將控制傳至方塊390。在方塊380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將新傳輸功率值PNew 使用為上行鏈路傳輸功率值。在方塊390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藉由加入增加功率值,其可能等於ΔP或任何其他小值ΔP1 ,增加新傳輸功率值PNew ,並將控制傳至方塊350。
將描畫HMN 105之判定SEGain 的操作之流程圖400描繪於圖4中。在方塊410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使用未收集瞬間頻道實現值之緩慢衰退技術判定原始訊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Orig )。在一實施例中,可能用於判定SEGain 的該等參數可能如下:
1)頻道損耗:該行動節點,諸如HMN 105,可能進入網路(例如,藉由進入家庭分區101),且在HMN 105及HBS 110之間的頻道損耗可能等於由141所代表之CL0 ,且HMN 105及相鄰NMS之間的頻道損耗可能等於由151、152、153、以及154所代表的CLi (其中i可能等於120-A、120-B、120-C、120-D、…、120-N)。在一實施例中,頻道損耗151可能使用接收自NBS 130-A的下行鏈路前文判定。相似地,頻道損耗152、153、以及154可能分別使用接收自NBS 130-B、NBS 130-C、以及NBS 130-D的下行鏈路前文判定。
2)雜訊加干擾位準(NI):在各相鄰基地站,可能將NI估計為該相鄰基地站之雜訊及干擾的和功率。例如,在NBS 130-A的NI_130-A可能使用經由網路回載在NBS 130間交換的資訊估計。在一實施例中,如以下的方程式(1)所示,該NI可能以干擾熱雜訊比(IoT)及該分區中的雜訊表示:
NI=IoT×PNoise +PNoise-------- 方程式(1)
然而,判定頻道損耗及NI也可能消耗大量計算資源並導致處理延遲。
在一實施例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回應於將上行鏈路傳輸功率值增加至PNew 而判定SEGain 。在一實施例中,家庭分區101中的SEGain 可能藉由下列方程式(2)給定:
SEGain =log(1+SINRNew )-log(1+SINROrig )=log{(1+SINRNew )/(1+SINROrig )}------方程式(2)
在一實施例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使用緩慢衰退技術以計算SINRNew 及SINROrig ,且所產生的SEGain 可能基於隨機平均而係實質精確的。在一實施例中,將該目前功率值增加至新功率值之前的該SINROrig (家庭分區101中的訊號對干擾雜訊比)可能藉由下列方程式(3)給定:
SINROrig =(P0 /CL0 )/NI0 ------方程式(3)
在方塊440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使用緩慢衰退技術且不使用瞬間頻道實現值判定以ΔP增加P0 而導致新傳輸功率值PNew (=P0 +ΔP)之後的SINRNew 。在一實施例中,在將該目前功率值增加至新功率值PNew 之後的該SINRNew (家庭分區101中的訊號對干擾雜訊比)可能藉由下列方程式(4)給定:
SINRNew ={(P0 +ΔP)/CL0 }/NI0 -----方程式(4)
在方塊480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使用分別在方程式(3)及(4)中判定的SINRNew 及SINROrig 判定SEGain 。在一實施例中,SEGain 可能藉由下列方程式(5)給定:
SEGain =log{(1+SINRNew )/(1+SINROrig )}=log{[1+(PNew /CL0 ×NI0 )]/[1+(P0 /CL0 ×NI0 )]}=log{1+[(ΔP/CL0 )]/[NI0 +(P0 /CL0 )]}-------方程式(5)
將描畫HMN 105之判定有效SELoss,E 的操作之流程圖500描繪於圖5中。在方塊510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判定從HMN 105至虛擬分區170的等效頻道損耗(CLE ),其可能遭受將PNew 提供至HMN 105所導致之在相鄰分區102-A至102-D中的總干擾。
為預測相鄰分區102中的頻道損耗,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需要(1)從HMN 105至NBS 130-A至130-D各者的頻道損耗;(2)針對NBS 130-A至130-D各者的NI;以及(3)分別提供在相鄰分區102-A至102-D中之NMN 120-A至120-D各者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然而,為得到各分區中的頻道損耗,可能使用從NMN 120-A至120-D各者傳送的下行鏈路前文。同樣地,NIi 可能先在NBS 130-A至130-D之間交換,然後廣播。為得到NBS 130-A至130-D各者的頻道損耗(CLi )及(NIi ),除了增加高反饋消耗及密集計算操作外,可能需要複雜硬體。同樣地,當NMN 120-A至120-D可能意圖增加該等上行鏈路傳輸功率值時,得到NMN 120-A至120-D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值可能是不切實際的。
在一實施例中,為克服上述缺點,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判定從HMN 105至虛擬分區170(或VBS 160)的等效頻道損耗(CLE ),且CLE 可能藉由下列方程式(6)給定:
Interference=P0 /CLE(i=1 to N) P0 /CLi →CLE =(Σ(i=1 to N) 1/CLi )-1 ------方程式(6)
在一實施例中,下列近似可能在判定SELoss,E 之前產生:近似(1):相較於針對NBS 130-A至130-D各者判定頻道損耗(CLi ),等效頻道損耗(CLE )可能藉由針對下行鏈路前文估計CINR而判定。
近似(2):同樣地,當不同分區102-A至102-D中的平均SNR位準可能完全不變化或可能有些顯著變化時,虛擬分區170中的有效訊號對雜訊比(SNRE )可能與家庭分區101中的平均訊號對雜訊比(SNRAvg,home, )實質相同。在一實施例中,將SNRE 及SNRAvg,home 之間的關係顯示於下列方程式(7)中:
SNRE =SNRAvg,home ------方程式(7)
近似(3):同樣地,虛擬分區170中的有效雜訊對干擾比(NIE )可能似近於家庭分區101中的雜訊對干擾比(NI0 )。在一實施例中,將NIE 及NI0 之間的關係顯示於下列方程式(8)中:
NIE =NI0 ------方程式(8)
在方塊540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未獨立地針對相鄰分區102-A至102-D各者判定頻道損耗(CLi )且未使用來自相鄰分區102-A至102-D的NIi 資訊判定等效原始SINR(SINRE,Orig )。在一實施例中,在將該目前功率值增加至新功率值之前的該SINRE,Orig (虛擬分區170中的有效訊號對干擾雜訊比)可能藉由下列方程式(9)給定:
SINRE,Orig =(SNRE *PNoise )/NIE -------方程式(9)
在方塊550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在以ΔP增加P0 而導致新傳輸功率值PNew (=P0 +ΔP)之後,判定虛擬分區170(或VBS 160)的SINRE,New 。在一實施例中,在將該目前功率值增加至新功率值PNew 之後的該SINRE,New (虛擬分區170中的訊號對干擾雜訊比)可能藉由下列方程式(10)給定:
SINRE,New ={(SNRE *PNoise )/(NIE +ΔP/CLE )}----方程式(10)
在方塊580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使用分別在方程式(9)及(10)中判定的SINRE,New 及SINRE,Orig 判定等效SELoss,E 。在一實施例中,該SELoss,E 可能藉由下列方程式(11)給定:
SELoss,E =log{(1+SINRE,New )/(1+SINRE,Orig )}=log{[1+(SNRE *PNoise )/NIE ]/[1+(SNRE *PNoise )/(NIE +ΔP/CLE )]}=log{1+[(SNRAvg,home *PNoise )/NI0 ]/[(SNRAvg,home *PNoise )/(NI0 +ΔP/CLE )]}--------方程式(11)
在一實施例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判定最佳傳輸功率P(Optimal)。在一實施例中,若PNew 中的增加導致正的SEchange ,該整體分區傳輸容量可能增加,並可能增加該目前功率值直到可能預期到負的SEchange 。在一實施例中,在SEchange 等於零且ΔP趨向零的同時,可能實現最佳傳輸功率P(Optimal)。在一實施例中,SEchange 可能藉由下列方程式(12)給定:
SEchange =SEGain -SELoss =0(ΔP→0)P(Optimal)=log{1+[(ΔP/CL0 )/(NI0 +P0 /CL0 )]}=log{[1+(SNRE *PNoise )/NIE ]/[1+(SNRE *PNoise )/(NIE +ΔP/CLE )]}P(Optimal)=[CLE ×NI0 ×(NI0 +SNRAvg,home ×PNoise )/SNRAvg,home ×PNoise )]-CL0 ×NI0 ---------方程式(12)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技術可能稱為簡化的最大分區傳輸容量(SMST)技術。在一實施例中,通用的最大分區傳輸容量(GMST)技術可能導自上述方程式(12)。
[P(Optimal)/CL0 ×NI0 ]=(CLE /CL0 )×[1+(1/SNRAvg,home ×PNoise /NI0 )-1,=SINRTarget ={CINRPreamble ×[1+(1/SINRAvg,home )]-1}---方程式(13)
其中CINRPreamble =(CLE /CL0 );SINRTarget =[P(Optimal)/CL0 ×NI0 ];且SINRAvg,home =(SNRAvg,home ×PNoise /NI0 )。從方程式(13),可能看出GMST技術可能基於SINRTarget 。在一實施例中,可能將下行鏈路前文之載波對干擾加雜訊比(CINRPreamble )用於量測家庭分區101之頻道損耗補償及相鄰分區102-A至102-D的IoT控制之間的取捨。在一實施例中,當SINRTarget 可能依賴下行鏈路前文的CINR時,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不估計個別的CLi ,其可能實質地降低GMST技術的複雜性。
同樣地,在一實施例中,SINRTarget 可能與CINRPreamble 具有固定關係,並可能將其他可調參數係數作為擴展使用。在一實施例中,下列方程式(14)可能提供通用的最大分區傳輸容量(GMST)技術的表示式。
SINRTarget =β×(CINRPreamble )γ +α-----方程式(14)
其中可能將「γ」(gamma)用於部分頻道損耗補償。藉由比較方程式(13)及方程式(14),可能看出SMST技術可能係具有α(alpha)=-1、β(beta)=1+(1/SINRAvg,home )、及γ=1之GMST技術的特例。在一實施例中,GMST技術可能藉由調整參數集(α,β,γ),實現改善的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
在一實施例中,低SINRTarget 值可能降低使用者在基地台邊緣的傳輸容量,且高SINRTarget 值可能增加相鄰分區中的干擾。在一實施例中,為改善該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可能如下列方程式(15)所示地限制SINRTarget
SINRMin <=SINRTarget <=SINRMax -----方程式(15)
從方程式(13),SINRTarget 可能如下列方程式(16)及(17)所示地判定:
SINRTarget =Max{SINRMin ,CINRPreamble ×[1+(1/SINRAvg,home )]-1}-------方程式(16)
SINRTarget =Min{SINRMax ,CINRPreamble ×[1+(1/SINRAvg,home )]-1}------方程式(17)
其中SINRMin 及SINRMax 可能代表設計參數,其可能用於調整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之間的取捨。在一實施例中,功率管理區塊209可能使用SINR限制及IoT控制以更行改善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在一實施例中,可能虛擬分區170的IoT位準限制在具體範圍內,且該限制範圍描寫於下列方程式(18)中:
(PNew /CLi ×PNoise )<=IoTLimit →PNew <=(CLi ×PNoise ×IoTLimit )-------方程式(18)
其中當設計通訊系統時,可能將IoTLimit 使用為其他可調參數。
表格600包括可能用於估計根據一實施例之SMST及GMST技術的效能之參數-值組合列表。在一實施例中,表格600可能包含二行-參數列表610及值650。在一實施例中,參數列表610及對應值650可能包含各分區的帶寬(=10Mhz)、頻率重用(=1)、胞元使用(=3個分區及19個環繞胞元)、使用者數量((10/分區)、強干擾的數量(=8)、頻道模型(=E-ITUPed B 3km/h)、排列模式(=WiMax UL)、上行鏈路符號(=15)、以及站-至-站的距離(=500公尺)。在一實施例中,使用上述表列參數及該等值,可能估計下列技術:-T1:最大功率技術:所有行動節點105及120-A至120-D可能使用全部功率,而不具有任何功率控制機構;-T2:SNR-target為基的技術:可能將功率設定成使得在基地站的已接收SNR可能達到預界定目標,亦即,P0 =SNRTarget ×PNoise ×CL0 ,其中SNRTarget =7db;-T3:SMST+SINRMin +SINRMax 技術:其中SINRMin =0db且SINRMax =20db;-T4:SMST+IoTLimit 技術:其中IoTLimit =7db;-T5:SMST+SINRMin +IoTLimit 技術:其中SINRMin =0db且IoTLimit =7db;-T6:GMST技術:其中α(alpha)=-0.9、β(beta)=-0.64、且γ(gamma)=0.9;將針對上列技術T1至T6描畫累積密度函數(CDF)及傳輸容量之間的關係之圖700描繪於圖7中。在一實施例中,單位為每秒千位元(kbps)的傳輸容量可能沿著X-軸705繪製,且CDF可能沿著Y-軸795繪製。在一實施例中,曲線710、720、730、740、750、以及760分別描繪當使用技術T1至T6時,在CDF及傳輸容量之間的關係。如該等曲線所描畫的,GMST技術的曲線760提供最大的CDF及傳輸容量,可能從曲線730、740、以及750看出,具有與IoTLimit 組合之SINRMin 及SINRMax 限制的SMST為基之技術的曲線可能提供實質相似的CDF及傳輸容量值。然而,從曲線710可看出,相較於以SMST為基的技術及GMST技術,該最大功率技術可能提供較少的傳輸容量。基於SNR-Target的曲線720可能提供高CDF反應但非常低的傳輸容量。在一實施例中,相較於最大功率技術及SNRTarget 技術,也可能將以SMST為基的技術(T3、T4、以及T5)及GMST技術T6用於實現最大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
將描繪使用技術T1至T6實現之分區及基地台邊緣條件的頻譜效率(SE)比較圖之表格800描繪於圖8中。在一實施例中,表格800可能包含三行-上行鏈路功率控制(ULPC)技術810、分區SE 850、以及5%基地台邊緣SE 880。在一實施例中,ULPC技術810可能包含上列技術T1至T6,並可能將針對分區SE及基地台邊緣SE之以每秒每赫茲位元為單位的傳輸容量對應值分別提供在分區SE 850及5%基地台邊緣SE 880之行中。
在一實施例中,針對SNRTarget 技術,等於0.0369的基地台邊緣SE(且傳輸容量=141.3kbps)可能係最大的,然而,相較於其他技術,分區SE等於0.4294(且傳輸容量=1.6444Mbps)可能係最低的。在一實施例中,針對最大功率技術,分區SE 850可能包含0.5787的值(且傳輸容量=2.2163Mbps),且基地台邊緣SE可能等於0.005(傳輸容量=19.3kbps)。在一實施例中,針對SMST為基的技術T3至T5,分區SE值可能等於0.7486(傳輸容量=2.867Mbps)、0.7609(傳輸容量=2.9142Mbps)、以及0.7247(傳輸容量=2.7754Mbps),且基地台邊緣SE可能等於0.0199(傳輸容量76.3kbps)、0.0082(傳輸容量=31.5kbps)、以及0.0216(傳輸容量=82.6kbps)。在一實施例中,針對SMST為基的技術T3至T5,相較於技術T1及T2,分區SE(及傳輸容量)以及基地台邊緣SE(及傳輸容量)二者可能係最佳的。在一實施例中,針對GMST技術,分區SE可能等於0.6426(傳輸容量=2.4612Mbps)且基地台邊緣SE可能等於0.0339(傳輸容量可能等於129.8kbps)。
在一實施例中,當干擾可能失控時,最大功率技術可能導致最低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19.3kbps)。在一實施例中,當可能強制行動節點105及120-A至120-D限制最大功率以降低干擾時,SNRTarget 技術可能以分區傳輸容量(=1.6444Mbps)為代價提供最高的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141.3kbps)。在一實施例中,SMST為基的技術T3至T5可能分別實現2.867Mbps、2.9142Mbps、以及2.7754Mbps的最高分區傳輸容量。然而,76.3kbps、31.5kbps、以及62.6kbps的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可能高於最大功率技術的傳輸容量。在一實施例中,GMST技術可能提供最佳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
於圖9中描繪感知無線電系統900的實施例,其可能支援SMST及GMST技術以將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最大化。在一實施例中,感知無線電系統900可能包含基帶910、訊號傳輸器920、訊號接收器930、頻道及功率控制區塊940、感知無線電950、頻譜感測接收器970、T/R交換器980、以及天線990。
在一實施例中,天線990可能提供寬頻帶。此種方式可能致能將天線990用於傳輸及接收使用諸如Wi-Fi、WI-MAX、UMG、UWB、電視訊號、以及此種其他相似訊號的技術處理之訊號。在一實施例中,當接收訊號時,天線990可能將該等訊號提供至T/R交換器980。在一實施例中,當傳輸訊號時,天線990可能傳輸接收自訊號傳輸器920的該等訊號。在一實施例中,T/R交換器980可能包含智能以在訊號傳輸器920及訊號接收器930之間切換。
在一實施例中,頻譜感測接收器970可能偵測頻譜的未使用部分(洞),並使用該等洞以符合頻譜需求。在一實施例中,感知無線電950可能從頻譜感測接收器970接收感測訊號並可能在可能使用的該等頻道上產生資訊。在一實施例中,感知無線電950可能將此種資訊提供至頻道及功率控制940。
在一實施例中,頻道及功率控制940可能控制該等頻道,並藉由控制訊號傳輸器920及訊號接收器930控制由該等頻道所消耗的功率。在一實施例中,功率控制940可能如上述地支援SMST及GMST技術,以提供最佳上行鏈路傳輸功率以最大化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在一實施例中,功率控制940可能實施參考上述功率管理區塊209所描述的功能。
在一實施例中,訊號傳輸器920可能接收來自基帶910的訊號,並可能使用諸如相位、振幅、頻率、以及正交分頻(OFDM)調變技術的技術調變該等訊號。在一實施例中,訊號接收器930可能接收來自天線990的訊號,並可能在將解調變訊號提供至基帶910之前將該等訊號解調變。在一實施例中,基帶910可能接收來自該系統之處理區塊的訊號,並可能在將該等訊號傳送至訊號傳輸器920之前實施基帶處理。在一實施例中,基帶910可能接收來自訊號接收器930的解調變訊號,並可能在將該等訊號提供至系統900的處理區塊之前實施基帶處理。
已參考範例實施例描述本發明之特定特性。然而,未企圖以限制方式構成該描述。與本發明相關之該等範例實施例的各種修改以及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被視為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內對熟悉本發明之人士係明顯的。
100...環境
101...家庭分區
102...相鄰分區
105...家庭行動節點
110...家庭基地站
120...相鄰行動節點
130...相鄰基地站
141、151、152、153、154...頻道損失
160...基地站
170...虛擬分區
200...方塊圖
201...介面
205...控制器
209...功率管理區塊
210...收發器
230...交換器
250...傳輸器
270...接收器
290、990...天線
600、800...表格
610...參數列表
650...值
705...X-軸
710、720、730、740、750、760...曲線
795...Y-軸
810...上行鏈路功率控制(ULPC)技術
850...分區SE
880...5%基地台邊緣SE
910...基帶
920...訊號傳輸器
930...訊號接收器
940...頻道及功率控制區塊
950...感知無線電
970...頻譜感測接收器
980...T/R交換器
描述於本文的本發明在該等隨附圖式中係經由範例之方式而非限制的方式說明。為使說明簡化及明確,描繪於該等圖式中的元件不必按比例繪製。例如,部分元件的尺寸可能為了清楚而相對於其他元件誇大。另外,在適當的情形下,參考標籤已於該等圖式之間重複,以指示對應或類似元件。
圖1描繪環境100,其可能支援最大分區傳輸容量技術以根據一實施例將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最大化。
圖2描繪行動節點的方塊圖,其可能支援簡化的最大分區傳輸容量(SMST)及通用的最大分區傳輸容量(GMST)技術以根據一實施例將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最大化。
圖3係流程圖,其描畫根據一實施例的最大分區傳輸容量技術。
圖4係流程圖,其描畫根據一實施例之判定支援家庭行動節點的家庭分區中之頻譜效率(SE)增益的技術。
圖5係流程圖,其描畫根據一實施例之判定代表相鄰節點的虛擬分區中之頻譜效率(SE)損耗的技術。
圖6描繪表格600,其包括根據一實施例之反映最大分區傳輸容量技術的效率之參數-值組合。
圖7係圖700,其描畫根據一實施例之累積密度函數(CDF)及傳輸容量之間的關係。
圖8描繪表格800,其中根據一實施例針對各種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技術比較所導出的頻譜效率。
圖9描繪無線電系統900,其根據一實施例可能支援該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方案。
200...方塊圖
201...介面
205...控制器
209...功率管理區塊
210...收發器
230...交換器
250...傳輸器
270...接收器
290...天線

Claims (20)

  1. 一種支援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技術的設備,包含:傳輸器,藉由上行鏈路耦合至頻道,以及功率管理區塊,耦合至該傳輸器,其中該功率管理區塊判定最佳上行鏈路功率值,無須從複數個相鄰分區收集干擾熱雜訊比(IoT),其中該最佳上行鏈路功率值導致最佳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其中該功率管理區塊使用簡化的最大分區傳輸容量(SMST)技術判定該最佳上行鏈路功率值,其中該SMST技術包括判定虛擬分區中的等效頻譜效率損耗(SELoss,E )。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功率管理區塊藉由以增加功率值增加目前功率值以產生新功率值,直到該新功率值達到該最佳上行鏈路功率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SMST技術包括回應於該新功率值,判定該行動節點所在之家庭分區中的頻譜效率增益(SEGain )以及該虛擬分區中的該SELoss,E ,其中頻譜效率改變等於該SEGain 及該SELoss,E 中的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設備,其中該功率管理區塊以該增加功率值增加該目前功率值,直到該頻譜效率改變等於零且該增加功率值趨近於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設備,其中該功率管理區塊使用原始訊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Orig )及新訊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New )判定該SEGain ,其中SINROrig 係在增 加該目前功率值之前判定而SINRNew 係在增加該目前功率值之後判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設備,其中該SINROrig 及該SINRNew 係使用緩慢衰退技術而未使用瞬間頻道實現值判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設備,其中該功率管理區塊使用該虛擬分區中的等效頻道損耗(CLE )判定該SELoss,E ,其中該CLE 代表該等複數個相鄰分區中的總頻道損耗。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設備,其中該CLE 係下行鏈路前文之載波對干擾加雜訊比(CINRPreamble )的估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設備,其中該功率管理區塊使用通用的最大分區傳輸容量(GMST)技術判定該最佳上行鏈路功率值,其中該GMST技術基於訊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Target )目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設備,其中該SINRTarget 與下行鏈路前文之載波對干擾加雜訊比(CINRPreamble )具有線性關係,其中該GMST技術包括可調參數係數,以強化該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
  11. 一種在行動節點中支援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技術的方法,包含:藉由以第一增值增加目前功率值以產生新功率值,判定該行動節點所在之家庭分區中的頻譜效率增益(SEGain ),判定該家庭分區周圍之相鄰分區中的有效頻譜效率損 耗(SELoss,E ),而無須計算該等相鄰分區中的個別頻道損耗且無須從該等相鄰分區收集雜訊加干擾(NI)位準,確認該新功率值是否在整體鏈路效能中產生改善,以及若該新功率位準的再增加導致該整體鏈路效能退化,將該新功率位準接受為最佳傳輸功率位準。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技術包括簡化的最大分區傳輸容量(SMST)技術,其中判定該SELoss,E 包括回應於該新功率值,判定虛擬分區中的等效頻道損耗(CLE ),其代表所遭受之相鄰分區的干擾。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包含將頻譜效率改變判定為該SEGain 及該SELoss,E 中的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包含藉由使用原始訊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Orig )及新訊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New )判定該SEGain ,其中SINROrig 及SINRNew 的判定與瞬間頻道實現的估計無關。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改善該鏈路效能包括增加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該SINROrig 及該SINRNew 係使用以隨機平均為基的緩慢衰退技術判定。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中該CLE 係下行鏈路前文之載波對干擾加雜訊比(CINRPreamble )的估計。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技術包括通用的最大分區傳輸容量(GMST)技術,以判定該新功率值,改善分區傳輸容量及基地台邊緣傳輸容量,其中該GMST技術基於訊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Target )目標。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其中該SINRTarget 與下行鏈路前文之載波對干擾加雜訊比(CINRPreamble )具有線性關係。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方法,其中該GMST技術包括可調參數係數,其中該等可調參數係數包括第一參數,以補償部分頻道損耗。
TW099131447A 2009-12-03 2010-09-16 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方法 TWI442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630,673 US8433359B2 (en) 2009-12-03 2009-12-03 Uplink power control sche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4260A TW201134260A (en) 2011-10-01
TWI442800B true TWI442800B (zh) 2014-06-21

Family

ID=44082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1447A TWI442800B (zh) 2009-12-03 2010-09-16 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8433359B2 (zh)
EP (1) EP2508031A4 (zh)
JP (1) JP5580430B2 (zh)
KR (1) KR101411245B1 (zh)
CN (1) CN102687569B (zh)
RU (1) RU2506720C1 (zh)
TW (1) TWI442800B (zh)
WO (1) WO201106858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1767B2 (ja) * 2009-07-31 2014-06-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65082B2 (ja) 2009-07-31 2014-08-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決定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29036B2 (ja) 2009-08-06 2014-02-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125136B (zh) * 2011-09-23 2016-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确定方法和用户设备
EP2863688B1 (en) * 2013-10-17 2017-06-21 Alcatel Lucent Power control concept for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957565B (zh) * 2014-04-28 2017-12-15 西安交通大学 分布式无线网络中基于目标sinr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5611571B (zh) * 2016-01-29 2020-06-0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超密集网络非理想Backhaul部署的负载均衡方法
US10925007B2 (en) 2018-11-02 2021-02-16 Apple Inc. Dynamic power reduction reques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4013138A1 (en) * 2020-12-10 2022-06-1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etermining open loop power control paramet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9066A (en) * 1993-05-14 1997-09-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Dynamic control of transmitting power at a transmitter and attenuation at a receiver
US6069885A (en) * 1996-12-30 2000-05-30 At&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high speed services us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RU2242091C2 (ru) * 1999-10-02 2004-12-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стробирования данных, передаваемых по каналу управл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мдкр
DE60143589D1 (de) * 2001-05-02 2011-01-13 Nokia Corp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steuerung der zulassung von benutzern zu einem zellularfunknetzwerk
US8204504B2 (en) * 2001-10-26 2012-06-19 Rockstar Bidco L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7020482B2 (en) * 2002-01-23 2006-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allocation of excess power for full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CSI)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JP2004187247A (ja) * 2002-10-08 2004-07-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US7453966B2 (en) 2005-01-12 2008-11-18 Nokia Corporation Gradient bas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FDM sub-carrier power optimization
US20060234642A1 (en) * 2005-03-14 2006-10-19 Motorola, Inc. Low feedback scheme for link quality reporting based on the exp esm technique
TWI303128B (en) * 2005-05-11 2008-11-11 Univ Nat Chiao Tung A method of symbol detection for mimo dual-signaling uplink cdma systems
WO2007035067A2 (en) * 2005-09-23 2007-03-2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imo system performing hybrid arq and re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WO2007142938A2 (en) * 2006-05-30 2007-12-13 High Impact Technology, L.L.C. Flash fire protection
US20070280175A1 (en) 2006-06-01 2007-12-06 Fang-Chen Cheng Coordinating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among multiple base stations
US7738907B2 (en) 2006-06-20 2010-06-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46019B2 (en) * 2006-08-04 2011-10-2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al allocation of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9629096B2 (en) * 2006-12-15 2017-04-18 Alcatel-Lucent Usa Inc. Controlling uplink power for picocell communications within a macrocell
US20080188260A1 (en) * 2007-02-02 2008-08-0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07987B2 (en) * 2007-02-14 2012-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340264B (zh) * 2007-07-03 2012-04-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最佳分配方法和系统
US8174959B2 (en) * 2008-03-11 2012-05-08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Auction 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8150446B2 (en) * 2009-06-17 2012-04-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hermal energy control in a mobile transceiv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506720C1 (ru) 2014-02-10
RU2012126344A (ru) 2014-01-10
CN102687569A (zh) 2012-09-19
EP2508031A2 (en) 2012-10-10
US8942756B2 (en) 2015-01-27
CN102687569B (zh) 2015-07-15
WO2011068586A3 (en) 2011-07-21
JP5580430B2 (ja) 2014-08-27
US20130237275A1 (en) 2013-09-12
EP2508031A4 (en) 2015-04-29
KR20120099107A (ko) 2012-09-06
US20110136448A1 (en) 2011-06-09
WO2011068586A2 (en) 2011-06-09
US8433359B2 (en) 2013-04-30
JP2013513289A (ja) 2013-04-18
TW201134260A (en) 2011-10-01
KR101411245B1 (ko) 2014-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2800B (zh) 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方法
USRE47744E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ower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Benjebbovu et al. System-level performance of downlink NOMA for future LTE enhancements
US8340593B2 (en) Techniques to control uplink power
US8285216B2 (en) Inter-cell power control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9344227B2 (en) Management of ARQ detection threshold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560426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igh-power base station, low-power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884921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downlink channel quality index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08004811A1 (e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006411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allocation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KR10159323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Matsumura et al. Macro-cell capacity enhancement with dynamic full-duplex cellular system
Kim et al. Joint power allocation and MCS selection in downlink NOMA system
WO2017045695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between d2d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Falconetti et al. Distributed uplink macro diversity for cooperating base stations
Chandran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pilot pattern selection in 5G NR systems
CN101827373B (zh) 一种ofdm系统中干扰余量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Shi et al. Novel inter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lgorithms for multicell OFDMA systems with limited base station cooperation
Bao et al. A downlink multicell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for OFDMA system
Chen et al. Checks and Balances: A Low-complexity High-gain Uplink Power Controller for CoMP
Chai On Joint Power Control and Adaptive Modulation for Cognitive Radios
Videv et al. Power control and interference awareness using busy bursts
Abbasi Jannat Abad et al.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in Relay Assisted MIMO-OFDMA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Viswanathan et al. Spectrum an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Next-Generation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