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7266B - 集光透鏡模組 - Google Patents

集光透鏡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7266B
TWI437266B TW100126816A TW100126816A TWI437266B TW I437266 B TWI437266 B TW I437266B TW 100126816 A TW100126816 A TW 100126816A TW 100126816 A TW100126816 A TW 100126816A TW I437266 B TWI437266 B TW I4372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cident
emitting
focus
curv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6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5603A (zh
Inventor
Wei Che Hsieh
Allen Jong Woei Whang
Yi Yu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Priority to TW100126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7266B/zh
Priority to US13/240,235 priority patent/US9019601B2/en
Priority to JP2012085476A priority patent/JP5296238B2/ja
Priority to EP12174725A priority patent/EP2551703A3/en
Publication of TW201305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5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7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72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8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11/00Non-electric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using day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集光透鏡模組
本發明係與一種集光模組有關,特別是與一種將來自環境的光線匯聚為點光源以有效利用的集光透鏡模組有關。
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發展,能源需求量逐漸增加,使得能源供不應求之外,環保議題亦逐漸受到人類所重視,而使得綠色能源成為新興產業的趨勢,因此如何將可再生能源作高效率的利用,係一門重要的課題。特別地是針對於如何將綠色能源應用於營建業中,以提供更健康的自然光照明,同時有效節約能源,來降低建築能量消耗,實現永續發展。其中,建築能量消耗包含例如空調、照明以及家庭用電等,尤以照明所耗用電佔其總發電量的五分之一,因此可知照明節能將會是營建業中節約能源的重要發展項目之一。
目前於營建業中,提供節能照明的方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太陽能能源轉換技術,藉由進行光電轉換來提供電力,然而其轉換效率及其成本考量是一大問題;另一種是藉由光學設計而將太陽光直接導入室內,以做為綠色照明的技術,其可以大幅提高太陽光的利用效率。藉由採集並利用太陽光的綠色照明,能夠把白天的太陽光有效地傳遞到室內陰暗的房間,而可以有效地減少電能消耗,並且可以應用於辦公大樓、公寓等建築物的地下室或走廊的自然採光或作為輔助照明。在綠色照明技術中的集光器於採集光線後,會藉由導光器的引導,而傳導進入建築物中原先無法被直接照射到的空間中,以做為室內照明。此外,其亦可應用於太陽能能源轉換裝置上,以增加太陽光的收集效能,來提升太陽能能源轉換裝置的生產效率。
然而,綠色照明技術雖能有效地將太陽光導入室內,但在集光、傳光、放光的過程中,光能量必定會發生損耗,因此,如何增加集光器的光集中率,以及提高光壓縮比例,是本技術領域亟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集光透鏡模組,來增加光集中率,以及提高光壓縮比例,以有效利用來自週遭環境的光線。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了達到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一種集光透鏡模組,包括至少一環形透鏡,而環形透鏡具有一環心,並且係包括一入光曲面、一出光曲面及一反射面。入光曲面係背對環心。出光曲面係背對入光曲面,且面向環心,其中入光曲面適於接收環境中的光線,並使光線折射而趨於匯聚,出光曲面適於讓環形透鏡內部的光線射出並轉而朝向環心的方向。反射面位於入光曲面及出光曲面者之間,同時係與入光曲面之一端以及出光曲面之一端連接,並且係適合於將環境中的光線反射,而使其朝向環心的方向前進。
在一實施例中,環形透鏡更包括一平面,其係配置於反射面的相對側,並且係與入光曲面之另一端及出光曲面之另一端連接。其中,出光曲面係為一凹陷的表面。
在一實施例中,環形透鏡更包括一平面,其係配置於反射面的相對側,並與入光曲面之另一端及出光曲面之另一端連接。其中,出光曲面係為一凸出的表面,且該平面具有一反射區。入光曲面具有一入光焦點,入光焦點係配置於反射區內,而經入光曲面折射的光線會匯聚於入光焦點,並被反射區反射。出光曲面包括一出光焦點,出光焦點與入光焦點係位於同一位置,以使得匯聚於出光焦點的光線得以被反射區反射至出光曲面。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集光透鏡模組更包括一設置於環心上之導光單元,其係用以導引由出光曲面所折射而出之光線。其中,導光單元之形狀包括一錐形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環形透鏡為複數個,每一環形透鏡的半徑並不相同,並且環形透鏡皆係以環心為中心,並依其半徑由小至大依序向外排列而形成一圓盤狀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環形透鏡包括一第一環形透鏡及一第二環形透鏡,第一環形透鏡具有一第一入光曲面及一第一出光曲面,第一出光曲面係面向環心,第一入光曲面係位於第一出光曲面的相反側,第二環形透鏡係具有一第二入光曲面及一第二出光曲面,第二出光曲面係面向第一入光曲面,而第二入光曲面係位於第二出光曲面的相反側。其中,第一入光曲面及第二入光曲面皆為凸出的表面,並且第一出光曲面及第二出光曲面皆為凹陷的表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入光曲面、第二入光曲面、第一出光曲面及第二出光曲面皆為凸出的表面。第一入光曲面及第一出光曲面係具有一共同的第一焦點,並且第二入光曲面及第二出光曲面係具有一共同的第二焦點,其中匯聚於第二焦點之光線皆被反射至第二出光曲面,第二出光曲面會將光線折射至第一入光曲面,第一入光曲面再將光線折射而使光線匯聚於第一焦點,匯聚於第一焦點之光線皆被反射至第一出光曲面,並且被第一出光曲面折射並轉而朝向環心前進。
相較於現有的集光透鏡,本發明實施例具有較短的集光距離以及較高的光壓縮比等優點,藉此可以有效增加其光集中率,並且提高光利用率。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用於參照隨附圖式的方向。因此,該等方向用語僅是用於說明並非是用於限制本發明。
請參照第一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集光透鏡模組的立體示意圖。集光透鏡模組10包括複數個環形透鏡100、200、300,其等係用以匯聚環境中的光線而形成點光源。環形透鏡100、200、300的半徑皆不相同,並且每一環形透鏡100、200、300皆係以同一環心C為中心,並依據其等之半徑的大小順序由小至大向外依序排列,而形成一圓盤狀之集光透鏡模組10。
配合參照第二圖,其係為第一圖中沿O-O’延伸線所剖開的剖面示意圖。於第一實施例中,圓盤狀之集光透鏡模組10的剖面包含一第一環形透鏡之剖面100a、一第二環形透鏡之剖面200a以及一第三環形透鏡之剖面300a。
第一環形透鏡100的表面包括一第一入光曲面110a、一第一出光曲面120a、一第一平面130a以及一第一反射面140a。第一入光曲面110a係位於第一環形透鏡100的外側,且背對環心C。第一出光曲面120a係背對第一入光曲面110a,並位於第一環形透鏡100的內側,且面向環心C。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出光曲面120a係為一凹陷的表面。第一平面130a係位於第一入光曲面110a及第一出光曲面120a兩者之間,並且係與第一入光曲面110a之一端及第一出光曲面120a之一端相連接。第一反射面140a係配置於第一平面130a的相對側,並且係與第一入光曲面110a之另一端及第一出光曲面120a之另一端相連接。其中,第一入光曲面110a及第一出光曲面120a皆可為非球型曲面。
第二環形透鏡200的半徑係大於第一環形透鏡100的半徑,並係環繞於第一環形透鏡100之外圍。第二環形透鏡200的表面包括一第二入光曲面210a、一第二出光曲面220a、一第二平面230a以及一第二反射面240a。第二入光曲面210a係位於第二環形透鏡200的外側,且背對環心C。第二出光曲面220a係背對第二入光曲面210a,並位於第二環形透鏡200的內側,且面向環心C。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出光曲面220a係為一凹陷的表面。第二平面230a係位於第二入光曲面210a及第二出光曲面220a之間,並且係與第二入光曲面210a之一端及第二出光曲面220a之一端相連接。第二反射面240a係配置於第二平面230a的相對側,並且係與第二入光曲面210a之另一端及第二出光曲面220a之另一端相連接。其中,第二入光曲面210a及第二出光曲面220a皆可為非球型曲面。
第三環形透鏡300的半徑大於第二環形透鏡200的半徑,並且係環繞於第二環形透鏡200的外圍。第三環形透鏡300的表面包括一第三入光曲面310a、一第三出光曲面320a、一第三平面330a以及一第三反射面340a。第三入光曲面310a位於第三環形透鏡300的外側,且背對環心C。第三出光曲面320a背對第三入光曲面310a,並位於第三環形透鏡300的內側,且面向環心C。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出光曲面320a係為一凹陷的表面。第三平面330a係位於第三入光曲面310a及第三出光曲面320a之間,並且係與第三入光曲面310a之一端及第三出光曲面320a之一端相連接。第三反射面340a係配置於第三平面330a的相對側,並且係與第三入光曲面310a之另一端及第三出光曲面320a之另一端相連接。其中,第三入光曲面310a及第三出光曲面320a皆可為非球型曲面。
在匯聚環境中的光線L之過程中,第三環形透鏡300的第三反射面340a會將來自上方的光線L反射至第二入光曲面210a。入射至第二入光曲面210a的光線L,會經由第二入光曲面210a折射,而前進至第二出光曲面220a,在經由第二出光曲面220a折射出第二環形透鏡200後,平行入射至第一入光曲面110a。此時,第二反射面240a亦將來自上方的光線L反射至第一入光曲面110a上。入射至第一入光曲面110a的光線L,會經由第一入光曲面110a折射,而前進至第一出光曲面120a,在經由第一出光曲面120a折射後,光線L平行入射向一通過環心C的軸線上。
此外,若第三環形透鏡300的外圍配置一第四環形透鏡(未圖示),則第四環形透鏡會將入射至其之第四反射面(未圖示)之光線L導引進入第三入光曲面310a,而折射至第三出光曲面320a,第三出光曲面320a進而將光線L折射出第三環形透鏡300,使得光線L平行入射至第二入光曲面210a,而令集光透鏡模組10可收集更多光線L。
在一實施例中,環心C的位置可以配置一導光單元20,其可以例如是一具有錐形結構的光纖。由第一出光曲面120a折射而出之光線L,會平行入射至導光單元20並經由導光單元20的導引,而作為室內照明、太陽能能源等應用。
藉由上述第一環形透鏡100、第二環形透鏡200以及第三環形透鏡300的排列設計以及圓盤狀結構,環境中的光線可以依序由最外層之第三環形透鏡300經過第二環形透鏡200而至最內層之第一環形透鏡100的逐漸匯聚,並匯聚至環心C,而達到集光透鏡模組10可將來自環境的光線匯聚成為點光源之目的,而提高其之光線的壓縮比,並增加光線的利用效率。
如第三圖所示,其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集光透鏡模組的截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集光透鏡模組僅具有一環形透鏡100,環形透鏡100係環繞一環心C,並且第二圖中虛線係為通過環心C的軸線。環形透鏡100的表面包括一入光曲面110a、一出光曲面120a、一平面130a以及一反射面140a。其中,入光曲面110a及出光曲面120a皆為非球型曲面。入光曲面110a係為一凸出的表面,其係位於環形透鏡100的外側,且背對環心C。出光曲面120a係為一凹陷的表面,其係位於環形透鏡100的內側,而背對入光曲面110a,且面向環心C。平面130a係位於入光曲面110a及出光曲面120a之間,並且係與入光曲面110a之一端及出光曲面120a之一端相連接。反射面140a係配置於平面130a相對側,並且與入光曲面110a之另一端及出光曲面120a之另一端相連接。
藉由環形透鏡100來收集環境中的光線L時,光線L的路徑係如第四圖所示。部分的光線L在入射至入光曲面110a之後,會被入光曲面110a折射,而轉向至出光曲面120a。接著,出光曲面120a會再次將光線L折射,而由環形透鏡100出射,並且平行入射至環心C的軸線上。另一部分的光線L則被反射面140a反射而平行入射至環心C的軸線上。
請參照第五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集光透鏡模組的截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集光透鏡模組亦僅包括一環形透鏡100b,其具有一環心C,於圖中之虛線係為通過環心C的軸線,並且環形透鏡100b的表面包括一入光曲面110b、一出光曲面120b、一平面130b以及一反射面140b。在此實施例中,入光曲面110b與出光曲面120b皆為凸出的表面。
入光曲面110b係位於環形透鏡100b的外側,且背對環心C,其中入光曲面110b係為一非球型曲面,並且具有一入光焦點F1。入光曲面110b及其入光焦點F1之間的距離係稱為入光焦距f1。出光曲面120b係位於環形透鏡100b的內側,而背對入光曲面110b,且面向環心C。出光曲面120b亦為一非球型曲面,其具有一出光焦點F2。出光曲面120b及其出光焦點F2之間的距離係稱為出光焦距f2。在本實施例中,出光焦點F2與入光焦點F1係位於相同的位置,亦稱作共焦。
平面130b係位於入光曲面110b及出光曲面120b之間,並且係與入光曲面110b之一端及出光曲面120b之一端相連接。特別是,平面130b具有一反射區(未標號),而入光焦點F1及出光焦點F2係配置於平面130b之反射區內的同一位置。反射面140b係配置於平面130b相對側,並且與入光曲面110b之另一端及出光曲面120b之另一端相連接。
藉由環形透鏡100來收集環境中的光線L時,光線L的路徑如第六圖所示。部分的光線L在入射至入光曲面110b之後,會被入光曲面110b折射至入光焦點F1上。由於入光焦點F1配置於平面130b之反射區上,並且係與出光焦點F2位於同一位置,因此來自入光曲面110b之光線L可被平面130b之反射區反射至出光曲面120b上。由平面130b之反射區所反射之光線L會被出光曲面120b折射,而平行入射至環心C的軸線上。另一部分的光線L則直接被反射面140b所反射而平行入射至環心C的軸線上。
以上第三至六圖所示的實施例皆可將導光單元設置於環心C的軸線上,以使得由出光曲面120a、120b折射而出之光線L,以及由反射面140a、140b反射之光線L,皆可進入導光單元。
藉著由非球型曲面110a、110b搭配非球型曲面120a、120b所組成的環形透鏡100、100b,以及其形狀設計,環形透鏡100、100b可以將環境中的光線匯聚成為點光源,而將光線L導引作為作為室內照明、太陽能能源等應用。
如第七圖所示,第四實施例的集光透鏡模組10’係為由多個如第五至六圖所示的環形透鏡100b,所排列而成的圓盤狀結構之集光透鏡模組10’。
第一環形透鏡100b的表面包括一第一入光曲面110b、一第一出光曲面120b、一第一平面130b以及一第一反射面140b。第一入光曲面110b係為一凸出的表面,其位於第一環形透鏡100b的外側,且係背對環心C,並具有一第一入光焦點F1。第一出光曲面120b係為一凸出的表面,且係背對第一入光曲面110b,並位於第一環形透鏡100b的內側,而面向環心C,並具有一第一出光焦點F2。其中,第一出光焦點F2與第一入光焦點F1係為共焦,且係配置於第一平面130b上的一反射區(未標號)內。第一平面130b係連接至第一入光曲面110b之一端及第一出光曲面120b之一端。第一反射面140b係配置於第一平面130b的相對側,並且與第一入光曲面110b之另一端及第一出光曲面120b之另一端相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入光焦點F1以及第一出光焦點F2與環心C具有一距離,其係被定義為第一環形透鏡100b的半徑。
第二環形透鏡200b的半徑係大於第一環形透鏡100b的半徑,並且第二環形透鏡200b係以第一環形透鏡100b的環心C為中心,而環繞於第一環形透鏡100b的外圍。第二環形透鏡200b包括有一第二入光曲面210b、一第二出光曲面220b、一第二平面230b以及一第二反射面240b。第二入光曲面210b係位於第二環形透鏡200b的外側,且係背對於環心C,並有一第二入光焦點F1’。第二出光曲面220b係為一凸出的表面,且係背對第二入光曲面210b,並係位於第二環形透鏡200b的內側,且係面向環心C,並且具有一第二出光焦點F2’。其中,第二出光焦點F2’與第二入光焦點F1’係為共焦,並且第二入光焦點F1’以及第二出光焦點F2’與環心C的距離,係為第二環形透鏡200b的半徑。第二入光焦點F1’以及第二出光焦點F2’係配置於第二平面230b上的一反射區內(未標號),並且第二平面230b,係連接至第二入光曲面210b之一端及第二出光曲面220b之一端。第二反射面240b係配置於第二平面230b的相對側,並與第二入光曲面210b之另一端及第二出光曲面220b之另一端連接。
第三環形透鏡300b的半徑係大於第二環形透鏡200b的半徑,並且第三環形透鏡300b係以第一環形透鏡100b的環心C為中心,並環繞設置於第二環形透鏡200b的外圍。第三環形透鏡300b包括一第三入光曲面310b、一第三出光曲面320b、一第三平面330b以及一第三反射面340b。第三入光曲面310b係位於第三環形透鏡300b的外側,且係背對環心C,並有一第三入光焦點F1”。第三出光曲面320b係為一凸出的表面,且係背對第三入光曲面310b,並位於第三環形透鏡300b的內側,且面向環心C,並且具有一第三出光焦點F2”。其中,第三出光焦點F2”與第三入光焦點F1”係為共焦,且係配置於第三平面330b上的一反射區內(未標號),並且第三平面330b係連接至第三入光曲面310b之一端及第三出光曲面320b之一端。第三反射面340b係配置於第三平面330b的相對側,並且與第三入光曲面310b之另一端及第三出光曲面320b之另一端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入光焦點F1”以及第三出光焦點F2”與環心C的距離,係為第三環形透鏡300b的半徑,以使得第一環形透鏡100b、第二環形透鏡200b以及第三環形透鏡300b均係以環心C為中心,並依據其半徑的大小順序由內至外依序排列,而形成圓盤狀之集光透鏡模組10’。
當環境中的光線L入射至第三環形透鏡300b時,第三反射面340b會將來自上方的光線L反射至第二入光曲面210b。入射至第二入光曲面210b的光線L,會經由第二入光曲面210b折射,而前進至第二平面230b,並經第二平面230b上的反射區反射而前進至第二出光曲面220b,再經由第二出光曲面220b折射後,平行入射至第一入光曲面110b。此時,第二反射面240b亦將來自上方的光線L反射至第一入光曲面110b上。入射至第一入光曲面110b的光線L,經由第一入光曲面110b折射,而前進至第一平面130b,並經第一平面130b上的反射區反射而前進至第一出光曲面120b,在經由第一出光曲面120b折射後,光線L平行入射向環心C的軸線上。
此外,若第三環形透鏡300b的外圍設有一第四環形透鏡(未圖示),則第四環形透鏡會將入射至其第四反射面(未圖示)之光線L導引進入第三入光曲面310b,並折射至第三平面330b,而使得第三平面330b上的反射區將光線L反射至第三出光曲面320b,第三出光曲面320b進而會將光線L折射至第二入光曲面210b,以使得集光透鏡模組10’得以收集更多光線L。同樣地,本實施例亦可在環心C上配置一導光單元20,以導引集光透鏡模組10’所收集的光線L。
藉由上述第一環形透鏡100b、第二環形透鏡200b以及第三環形透鏡300b的排列設計以及圓盤狀結構,環境中的光線可依序由最外層之第三環形透鏡300b,經過第二環形透鏡200b,而到達最內層之第一環形透鏡100b並逐漸匯聚,而匯聚至環心C,以達到集光透鏡模組10’可將來自環境的光線匯聚成為點光源之目的,而提高其光線的壓縮比,而增加光線的利用效率。
如第八圖所示,係為本發明實施例應用於建築物H上的示意圖。集光透鏡模組10及10’可直接搭配不同運用場合作建材式鋪設,例如鋪設於建築物H的屋頂、屋簷、外牆以及四周空地上,藉由導光單元20的配置而將光導引至室內,並配合室內照明燈具30而作為智慧型照明選擇,或是應用於太陽能追日系統中,以加強收集太陽能電池所需之光能。
本發明實施例之集光透鏡模組的透鏡曲面設計以及其排列設計,可增加光線的光集中率,並且其圓盤狀模組結構可以改善光線的收光效率,並且提高光的壓縮比例以及其利用率,可作為室內照明、太陽能能源中集光系統等振興綠能的產業上,來達到有效利用環境中的光線,以有效節能減碳的目標。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10、10’...集光透鏡模組
20...導光單元
30...燈具
100、100b...(第一)環形透鏡
200、200b...第二環形透鏡
300、300b...第三環形透鏡
100a...第一環形透鏡的剖面
200a...第二環形透鏡的剖面
300a...第三環形透鏡的剖面
110a、110b...(第一)入光曲面
210a、210b...第二入光曲面
310a、310b...第三入光曲面
120a、120b...(第一)出光曲面
220a、220b...第二出光曲面
320a、320b...第三出光曲面
130a...(第一)平面
230a...第二平面
330a...第三平面
140、140a、140b...(第一)反射面
240a、240b...第二反射面
340a、340b...第三反射面
C...環心
F1...(第一)入光焦點
F1’...第二入光焦點
F1”...第三入光焦點
f1...入光焦距
F2...(第一)出光焦點
F2’...第二出光焦點
F2”...第三出光焦點
f2...出光焦距
H...建築物
L...光線
第一圖,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集光透鏡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為第一圖中沿O-O’延伸線所剖開的剖面示意圖。
第三及四圖,分別係為第二實施例之集光透鏡模組的側視及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五及六圖,分別係為第三實施例之集光透鏡模組的側視及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七圖,係為第四實施例之集光透鏡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第八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應用於建築物上的示意圖。
10...集光透鏡模組
100...第一環形透鏡
200...第二環形透鏡
300...第三環形透鏡
C...環心

Claims (10)

  1. 一種集光透鏡模組,包括:至少一環形透鏡,其具有一環心,且該環形透鏡包括:一入光曲面,其係背對該環心,並且凸向一第一環境光之來源,該第一環境光係從一第一方向射入該入光曲面,當該環境光被該入光曲面之折射後,於該環形透鏡內部趨向於會聚;一出光曲面,其係位於該入光曲面的相反側,並面向該環心,其中該出光曲面的面積係小於該入光曲面的面積,在該環形透鏡內部趨向於會聚後的該環境光被該出光曲面折射後,轉而朝向該環心的方向;以及一反射面,其係位於該入光曲面及該出光曲面兩者之間,同時係與該入光曲面之一端以及該出光曲面之一端相連接,並且朝向一第二環境光之來源,該第二環境光係從不同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而來,被該反射面反射而使其朝向該環心的方向前進。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集光透鏡模組,其中該環形透鏡包括一平面,其係配置於該反射面的相對側,該平面係與該入光曲面之另一端以及該出光曲面之另一端相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集光透鏡模組,其中該出光曲面係為一凹陷的表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集光透鏡模組,其中該出光曲面係為一凸出的表面,且該平面具有一反射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集光透鏡模組,其中該入光曲面具有一入光焦點,該入光焦點係配置於該反射區內,而經該入光曲面折射的光線會匯聚於該入光焦點,進而被該反射區所反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集光透鏡模組,其中該出光曲面具有一出光焦點,該出光焦點與該入光焦點係位於同一位置,藉此匯聚於該出光焦點的光線會被該反射區反射至該出光曲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集光透鏡模組,更包括一導光單元,其係設置於該環心上,以導引從該出光曲面所折射而出之光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集光透鏡模組,其中該環形透鏡為複數個,每一該環形透鏡的半徑係為不相同,並且該些環形透鏡皆以該環心為中心,並依其等半徑由小至大依序向外排列而形成一圓盤狀結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集光透鏡模組,其中該些環形透鏡包括一第一環形透鏡及一第二環形透鏡,該第一環形透鏡係具有一第一入光曲面及一第一出光曲面,該第一出光曲面係面向該環心,該第一入光曲面係位於該第一出光曲面的相反側,該第二環形透鏡係具有一第二入光曲面及一第二出光曲面,該第二出光曲面係面向該第一入光曲面,而該第二入光曲面係位於該第二出光曲面的相反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集光透鏡模組,其中該第一入光曲面及該第一出光曲面係具有一共同的第一焦 點,並且該第二入光曲面及該第二出光曲面係具有一共同的第二焦點,其中匯聚於該第二焦點之光線皆係被反射至該第二出光曲面,該第二出光曲面將光線折射至該第一入光曲面,該第一入光曲面再將光線折射而使光線匯聚於該第一焦點,而匯聚於該第一焦點之光線皆被反射至該第一出光曲面,並且被該第一出光曲面折射以使其轉而朝向該環心前進。
TW100126816A 2011-07-28 2011-07-28 集光透鏡模組 TWI4372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6816A TWI437266B (zh) 2011-07-28 2011-07-28 集光透鏡模組
US13/240,235 US9019601B2 (en) 2011-07-28 2011-09-22 Light harvesting lens module
JP2012085476A JP5296238B2 (ja) 2011-07-28 2012-04-04 集光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EP12174725A EP2551703A3 (en) 2011-07-28 2012-07-03 Annular 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6816A TWI437266B (zh) 2011-07-28 2011-07-28 集光透鏡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5603A TW201305603A (zh) 2013-02-01
TWI437266B true TWI437266B (zh) 2014-05-11

Family

ID=46640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6816A TWI437266B (zh) 2011-07-28 2011-07-28 集光透鏡模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19601B2 (zh)
EP (1) EP2551703A3 (zh)
JP (1) JP5296238B2 (zh)
TW (1) TWI4372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71609A1 (en) * 2014-05-05 2015-11-12 Weimin Lu Hybrid optical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1490A (en) * 1980-08-18 1983-10-25 Maurice Daniel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distributing and utilizing solar radiation
JPS61163302A (ja) * 1985-01-14 1986-07-24 Nippon Kokan Kk <Nkk> フラツト形状の集光装置
US5404869A (en) * 1992-04-16 1995-04-11 Tir Technologies, Inc. Faceted totally internally reflecting lens with individually curved faces on facets
US5897201A (en) * 1993-01-21 1999-04-27 Simon; Jerome H. Architectural lighting distributed from contained radially collimated light
US5408795A (en) * 1993-05-28 1995-04-25 Anderson Corporation Daylight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JPH112778A (ja) * 1994-03-10 1999-01-06 Hideya Nishimura 太陽光集散照明式建造物
JP2000056102A (ja) * 1998-08-03 2000-02-25 Sohei Suzuki 集光レンズと前記集光レンズを用いた集光方法
US7377671B2 (en) * 2003-02-04 2008-05-27 Light Prescriptions Innovators, Llc Etendue-squeezing illumination optics
US7144121B2 (en) * 2003-11-14 2006-12-05 Light Prescriptions Innovators, Llc Dichroic beam combiner utilizing blue LED with green phosphor
JP4873217B2 (ja) * 2005-04-08 2012-02-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US7620309B2 (en) * 2006-04-04 2009-11-17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Plenoptic camera
WO2008008994A2 (en) * 2006-07-14 2008-01-17 Light Prescriptions Innovators, Llc Brightness-enhancing film
CA2660423A1 (en) * 2006-08-10 2008-02-14 Upstream Engineering Oy Illuminator method and device
US20100051089A1 (en) * 2008-09-02 2010-03-04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Light collection device with prismatic light turning features
US20100224232A1 (en) * 2009-03-09 2010-09-09 Coolearth Solar Passively Compensative Optic and Solar Receiver
CN101963326B (zh) * 2009-07-23 2012-03-14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反射罩及照明装置
CN101995592B (zh) * 2009-08-11 2012-08-0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全反射光学装置
TWI468737B (zh) * 2012-11-08 2015-01-11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漸層型集光圓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1703A3 (en) 2013-02-20
JP5296238B2 (ja) 2013-09-25
EP2551703A2 (en) 2013-01-30
US20130027949A1 (en) 2013-01-31
JP2013029802A (ja) 2013-02-07
TW201305603A (zh) 2013-02-01
US9019601B2 (en) 2015-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8737B (zh) 漸層型集光圓盤
CN201827822U (zh) 双透镜聚光、平行光传输太阳灯照明装置
CN101355327A (zh) 全方向太阳光球形聚光器
US9897271B2 (en) Wall-mounted sun tracking and light guiding apparatus
Lv et al. Design of leak-free sawtooth planar solar concentrator for daylighting system
CN102705773A (zh) 全反射式复合多曲面聚光太阳能导光装置
CN104235743B (zh) 一种采光系统
CN201248018Y (zh) 全方向太阳光球形聚光装置
TWI437266B (zh) 集光透鏡模組
WO2013008665A1 (ja) 集光器、集光システム、太陽光発電装置、及び、ソーラーシステム
CN106195909B (zh) 利用自聚焦透镜组合的平行复合光导入光纤的装置
CN203587825U (zh) 用于聚光光伏组件的菲涅尔聚光镜
CN104656168A (zh) 用于聚光光伏组件的菲涅尔聚光镜
CN109140368B (zh) 一种具有单向导光功能的采光罩
WO2006039156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lluminating a solar cell with indirect sunrays
CN202835169U (zh) 全反射式复合多曲面聚光太阳能导光装置
TWM448641U (zh) 放光元件及使用該放光元件之照明系統
CN212929864U (zh) 采光装置及使用该采光装置的光导照明系统
TW202001342A (zh) 高效能太陽集光照明裝置
TWI497112B (zh) 集光裝置
TW201306290A (zh) 多透鏡陣列之集光模組
CN214222978U (zh) 主动跟踪式自然光照明系统
CN203630379U (zh) 菲涅尔透镜、探测器及安防系统
CN202854392U (zh) 一种聚能蜂涡集光器
CN113551199B (zh) 一种聚光采光罩的制造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