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6645B - 平面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平面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6645B
TWI436645B TW99134860A TW99134860A TWI436645B TW I436645 B TWI436645 B TW I436645B TW 99134860 A TW99134860 A TW 99134860A TW 99134860 A TW99134860 A TW 99134860A TW I436645 B TWI436645 B TW I4366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haft
plate member
base
diameter portion
sliding sl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34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6702A (en
Inventor
Ming Tsung Ke
Original Assignee
Amtr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tr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tr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99134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664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16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6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6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6645B/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平面顯示器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平面顯示器,尤指一種控制主機板設置於可折疊的底座的平面顯示器。
隨著科技的進步,平面顯示器(Flat-Panel Display,FPD)幾乎已全面取代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顯示器成為現今家庭以及商業娛樂的顯示技術主流。相對於傳統CRT顯示器笨重的體積,平面顯示器具有低耗電量、低輻射量,以及在體積上佔盡優勢的薄型化特徵。同時平面顯示器的尺寸擴大亦帶動薄型化數位電視在消費娛樂領域的普及,例如一般家庭觀賞、戶外廣告、展覽用途等。目前在資訊家電(information apparatus)中最普遍使用的平面顯示器為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其主要以檯面上的底座或壁掛的方式安裝。隨著市場價格競爭劇烈,目前市售平面顯示器多採用底座可拆卸的方式安裝,以縮減包裝體積,達到節省運輸成本的目的。然而直接拆卸底座不但耗費包裝時間,顯示器售出後也會造成使用者的困擾,因此目前亦有以底座摺疊以縮減顯示器體積的方式包裝,其利用顯示器的底座與顯示器本體之間的轉軸機構達到折疊的目的。
另一方面,為了符合平面顯示器薄型化的趨勢,目前平面顯示器在顯示模組以及背光模組上發展出各種縮減厚度的技術,然而除了顯示模組以及背光模組等主要的顯示元件外,顯示器本體同時還要放置顯示器的控制電路板以及電源電路板,使顯示器的體積以及厚度因這些控制機板的限制而無法進一步縮減。
本發明提供一種平面顯示器,具有複數個輸出入連接埠。該平面顯示器包含有一顯示器本體、一底座以及一主機板以及一樞轉結構。該顯示器本體具有一後蓋,該底座連接於該後蓋上。該主機板設置於該底座內,該複數個連接埠係直接設置於該主機板,且該主機板藉由一軟性排線連接於該顯示器本體。該樞轉結構連接於該後蓋以及該底座之間,該底座藉由該樞轉結構以相對該後蓋樞轉定位於至少一展開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該樞轉結構包含有一第一板件、一第二板件以及一第三板件。該第一板件鎖固於該後蓋上;該二板件連接於該第一板件,且可相對該第一板件移動;該第三板件安裝於該底座上,該第三板件樞接於該第二板件且可沿一第一方向相對該第二板件樞轉。該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滑槽,該第二板件具有一第一連接端,該樞轉結構另包含一第一連接軸,穿設於該第一滑槽以及該第一連接端。
本發明所提供的平面顯示器,藉由將顯示器的主機板(包含控制電路板以及電源電路板)移至底座,而顯示器的顯示器本體部分利用軟排線連接底座的主機板以及面板模組的各元件,可有效減少顯示器本體部分的厚度,達到顯示器本體輕薄的趨勢需求。而底座與顯示器本體可收折的連接關係,使底座在展開時可在桌面上支撐該顯示器本體,在樞轉收合後,可將該顯示器本體壁掛於一垂直牆面上。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所揭露的平面顯示器1第一實施例的背面示意圖。平面顯示器1具有一顯示器本體10,可為目前常見的電腦用的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或電漿電視,而平面顯示器1包含一底座20將顯示器本體10支撐立於一平面3上,使平面顯示器1作座立使用。平面顯示器1另包含有一樞轉結構40,底座20即藉由樞轉結構40連接於顯示器本體10的後蓋11上,由於樞轉結構40可轉動、收折展開或相對移動的特性(詳述於下面各實施例),因此平面顯示器1的底座20另可相對顯示器本體10收合後,使平面顯示器1壁掛於牆面上使用。在本發明所揭露的平面顯示器1中,平面顯示器1具備與外部訊號源或週邊設備裝置連接以傳遞訊號的複數個各式輸出入連接埠33(例如聲音輸出入連接埠、HDMI連接埠、色差連接埠、A/V訊號連接埠、VGA連接埠、網路連接埠、天線輸出入埠或其他目前常見設置於平面電視或顯示器的連接埠)以及提供電源的電源埠,這些皆設置在底座20上。
請參考第2圖,第2圖即為平面顯示器1的底座20以及設置在底座20的主機板30的示意圖。為了有效減少平面顯示器1的顯示器本體10的厚度體積,使平面顯示器1更具有薄型化的特色,平面顯示器1中用來驅動控制顯示器本體10的面板模組(圖未示)的一主機板30由顯示器本體10移至底座20內,主機板30則包含一控制電路板31以及供應電源的一電源電路板32。如前所述,平面顯示器10的複數個輸出入連接埠33係直接設置於主機板30的控制電路板31上,而用來連接電源線的一電源埠34則設置在電源電路板32上,主機板30則藉由一軟性排線21經由樞轉結構40連接於顯示器本體10。如此一來,在平面顯示器1的顯示器本體10內可僅包含面板模組、軟性排線21以及必要的包裝支撐外殼,若結合使用先進的薄型面板,更可以顯著地減少顯示器本體10的厚度。
請參考第3圖,樞轉結構40可將平面顯示器1的底座20定位在狀態101的展開位置,使平面顯示器1作座立使用。底座20亦可藉由樞轉結構40以相對顯示器本體10的後蓋11樞轉定位於狀態102的收合位置。在狀態102的收合位置時,平面顯示器1可壁掛於牆壁上。除了第3圖的第一實施例之平面顯示器1外,第4圖所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平面顯示器2亦利用一樞轉結構40’連接於顯示器本體10’以及底座20’之間,且可轉動底座20’使底座20定位於狀態103所示的展開位置或狀態104所示的收合位置。顯示器本體10’於後蓋11’處具有一容置槽12’,當底座20’收合至狀態104的位置時,底座20移入容置槽12’內,且底座20’的一底面22’與後蓋11’形成平順表面,使底座收合後的平面顯示器2具有更流暢一致的外觀,在壁掛於牆面上時進一步減少平面顯示器2與牆面的距離。
為了使底座20可以相對顯示器本體10定位設置於前述的展開位置或收合位置,在下列實施例中,揭露了本發明數種樞轉結構的實施態樣,其中第5圖~第10圖顯示了第一實施例的樞轉結構40的示意圖。為說明方便,在接下來的圖示中皆僅顯示平面顯示器1的局部結構,在底座的主機板亦不繪示(或僅繪示部分的連接埠),或僅顯示樞接結構的局部示意。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樞轉結構40在展開的狀態下,連接於顯示器本體10的後蓋11以及底座20,並且底座20朝向前方(顯示面方向)的示意圖。如圖所示,當平面顯示器1展開立於桌面時,底座20的各連接埠33以及電源埠34主要分佈於底座20的側方以及後方,以供連接端子插拔。樞轉結構40包含一第一板件41、一第二板件42、一第三板件43、一第一連接軸44以及一第二連接軸45,第一板件41鎖固於後蓋11上,第三板件43利用一樞接件23安裝於底座20上,使底座20可繞著z軸相對第三板件43水平旋轉。第二板件42則藉由第一連接軸44連接於第一板件41且可相對第一板件41繞著y軸轉動,第三板件53則藉由第二連接軸45連接於第二板件42且可相對第二板件42繞著y軸方向轉動。
樞轉結構40另包含一第一復歸彈簧46以及一第二復歸彈簧47,其中第一復歸彈簧46在此實施例中為一螺旋彈簧,套設於第一連接軸44上,且連接於第一連接軸44與第二板件42之間;第二復歸彈簧47在此實施例中亦為一螺旋彈簧,套設於第二連接軸45上,且連接於第二連接軸45與第二板件42之間。
請參考第6圖,其係為第5圖的底座20相對樞轉結構40繞著z軸轉動至朝向後方的示意圖。當平面顯示器1要從立於桌面的展開狀態收合至可壁掛的收合狀態時,首先可先水平旋轉底座20,使底座20上的各連接埠33以及電源埠34轉而朝向與螢幕的顯示面同向的前方(x軸方向)以及側方(y軸方向),再接下來轉動樞轉結構40而將底座20翻轉向上(向z軸方向)。此時,原先朝向前方的各連接埠33以及電源埠34則可轉而朝向下方(z軸的相反方向),因此可符合壁掛的平面顯示器1中,各連接端子由下方向上(以及由側邊)連結於各連接埠以及電源埠的習慣。
請參考第7圖以及第8圖,其中第7圖為樞轉結構40中的第一連接軸44與第一板件41、第二板件42之間選擇性設定於卡合狀態的示意圖,第8圖為第一連接軸44選擇性設定於釋放狀態的示意圖。為了使第二板件42可相對第一板件41轉動,且能定位於至少一展開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在第一板件41的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滑槽411(圖中僅顯示其中一側的第一滑槽411),而第一連接軸44則穿過第一板件41的第一滑槽411以及第二板件42的一第一連接端421(圖中亦僅顯示其中一側的第一連接端421)且穿過另一側的第一連接端421以及第一滑槽411(請一併參考第6圖),而前面提及的第一復歸彈簧46則連接於第一連接軸44與第二板件42的第一連接端421之間。
如第7圖所示,第一滑槽411具有第一定位孔412、一連接槽413以及一第二定位孔414。連接槽413為圓弧型槽且連接於第一定位孔412以及第二定位孔414之間。為達定位效果,第一定位孔412以及第二定位孔414的孔徑比連接槽413的孔徑較大許多,當第一連接軸44沿著y軸方向穿設於第一滑槽411時,第一連接軸44沿y軸方向具有一粗徑部441以及一細徑部442,其中粗徑部441的直徑大於連接槽413的寬度且小於定位孔412、414的孔徑,而細徑部442的直徑則小於連接槽413的寬度。由於第一連接軸44係穿設於第一滑槽411以及第一連接端421,因此第一連接軸44可沿著y軸方向相對第一滑槽411進行小幅度的移動(同時受到第一復歸彈簧46的阻力作用)。
在第一連接軸44位於如第7圖的第一定位孔412的位置時,由於粗徑部441的直徑小於第一定位孔412的孔徑,因此第一連接軸44會受到第一復歸彈簧46的彈性力作用沿著y軸的相反方向推動,使第一連接軸44的粗徑部441移動而卡合於第一定位孔412內。此時如第6圖所示,第二板件42相對第一板件41位於一展開位置,且在第7圖的狀態下,由於粗徑部441的直徑大於連接槽413的寬度,因此此時第一連接軸44無法於第一滑槽411內移動,故第二板件42藉由第一連接軸44可以被卡合定位於該展開位置。
請參考第8圖,當沿著y軸方向推動第一連接軸44時,第一連接軸44的粗徑部441會脫離第一定位孔412而細徑部442則會進入第一定位孔412內,此時套設在第一連接軸44的第一復歸彈簧46會受到第一連接軸44以及第一連接端421帶動壓縮變形而具有沿著y軸相反方向的彈性回復力。由於細徑部442的直徑小於第一滑槽411的連接槽413的寬度,因此此時第一連接軸44可以在第一滑槽411內自由移動。換言之,當第一連接軸44在第一滑槽411內移動時,第二板件42(第一連接軸44係穿過具有開孔形狀的第一連接端421)亦相對第一板件41移動。例如在第7圖中的第一連接軸44位於第一定位孔412,而在第8圖中的第一連接軸44則自第一定位孔412移動經過連接槽413,最後再到達第二定位孔414,以使第二板件42相對第一板件41移動而位於一收合位置(請參考第10圖),而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板件42係相對第一板件41樞轉。要特別說明的是,當第一連接軸44在連接槽413內移動時,由於連接槽413的寬度小於第一連接軸44的粗徑部441的直徑,因此此時被壓縮變形的第一復歸彈簧46的彈性回復力僅能推動粗徑部441抵住第一板件41在連接槽413處的壁面,而不會將第一連接軸44繼續向y軸相反方向推出。當第一連接軸44移動到第二定位孔414時,由於第二定位孔414的孔徑大於第一連接軸44粗徑部441的直徑,因此第一復歸彈簧46的彈性回復力會沿著y軸相反方向推動第一連接軸44,使粗徑部441移動而卡合於第二定位孔414內,此時如第10圖所示,第二板件42相對第一板件41位於該收合位置,且在第10圖的狀態下,由於粗徑部441的直徑大於連接槽413的寬度,因此此時第一連接軸44無法於第一滑槽411內移動,故第二板件42藉由第一連接軸44可以被卡合定位於該收合位置。
請繼續參考第6圖。類似地,在第二板件42以及第三板件43之間的機構原理亦相仿。為了使第三板件43可相對第二板件42轉動,且能定位於至少一展開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在第二板件42的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二滑槽422,而第二連接軸45則穿過第三板件43的一第二連接端431以及第二板件42的第二滑槽422且穿過另一側的第二滑槽422以及第二連接端431。第二復歸彈簧47則連接於第二連接軸45與第二板件42之間,其中第二連接端431與第一連接端421相仿,第二滑槽422與第一滑槽411相仿。第二連接軸45亦具有一粗徑部以及一細徑部,因此第二連接軸45與第二板件42、第三板件43之間可選擇性設定於卡合狀態(如第6圖以及第9圖所示),或選擇性設定於釋放狀態(圖未示,但相似於第8圖的狀態)。
因此在第6圖中,當底座20先水平轉動之後,接著操作第二連接軸45(如同前述操作第一連接軸44的方式)使第三板件43(連同第三板件43所安裝的底座20)自第6圖的展開位置繞著y軸相對第二板件42樞轉至如第9圖所示的收合位置,而在第9圖中,第二板件42相對第一板件41尚卡合固定於展開位置。接著再如前所述,操作第一連接軸44以將第二板件42(連同第三板件43以及底座20)相對第一板件41樞轉至如第10圖的收合位置。此時底座20上原先朝向x軸方向的各連接埠33以及電源埠34則轉而朝向下方(z軸的相反方向),因此可符合壁掛的平面顯示器1中,各連接端子由下方向上(以及由側邊)連結於各連接埠以及電源埠的習慣。
在本發明所揭露的平面顯示器1中,更直接將壁掛的功能整合於底座20上。當平面顯示器1的底座20如第10圖所示,利用樞轉結構40樞轉收合後,在底座20的底面22上的複數個壁掛孔201可直接與牆壁上的壁掛架(圖上未顯示)結合,以方便將平面顯示器1直接壁掛於牆上。
第11圖~第15圖顯示了第二實施例的樞轉結構50的示意圖。如第11圖所示,在第二實施例中,樞轉結構50亦包含有一第一板件51、一第二板件52、一第三板件53、一第一連接軸54以及一第二連接軸55,這些元件以相似於第一實施例的方式連結後蓋11及底座20,此處不再贅述。
請參考第12圖,第12圖為樞轉結構50另一角度的示意圖。在第二實施例中,樞轉結構50另具有一第一復歸彈簧56以及一第二復歸彈簧57,其分別連接於第一連接軸54與第二板件52,以及第二連接軸55與第二板件52之間,其中第一復歸彈簧56以及第二復歸彈簧57為可橫向受力而彎曲變形的線扭簧,且在本實施例中,亦可為同一條線扭簧,而以單一固定件(例如螺絲)將線扭簧的中心固定於第二板件52上,使線扭簧的一側與第一連接軸54連接,另一側與第二連接軸55連接,同樣可達到受各自的連接軸分別帶動彎曲變形而產生彈性回復力的目的。
請參考第13圖~第15圖,其係為本發明所揭露樞轉結構50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第13圖為樞轉結構50的第一板件51以及第二板件52卡合的示意圖,第14圖為第一板件51以及第二板件52之間釋鎖樞轉的示意圖,第15圖為第14圖另一角度的示意圖。與第一實施例相仿,在第一板件51的一側具有一第一滑槽511,而第一連接軸54則穿過第一板件51的第一滑槽511以及第二板件52的一第一連接端521。
如第15圖所示,第一滑槽511具有第一定位孔512、一連接槽513以及一第二定位孔514。連接槽513為圓弧型槽且連接於第一定位孔512以及第二定位孔514之間。為達定位效果,第一定位孔512以及第二定位孔514的孔徑比連接槽513的孔徑較大許多,當第一連接軸54沿著y軸方向穿設於第一滑槽511時,第一連接軸54沿y軸方向具有一粗徑部541以及一細徑部542,其中粗徑部541的直徑大於連接槽513的寬度且小於定位孔512、514的孔徑,而細徑部542的直徑則小於連接槽513的寬度。
至於第一連接軸54以及第二連接軸55可分別在各板件之間的卡合與釋鎖,使第三板件53可以相對第二板件52樞轉定位至收合位置或展開位置,以及使第二板件52可以相對第一板件51樞轉定位至收合位置或展開位置的原理則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仿,此處則不再贅述。
請參考第16圖~第21圖,其係為本發明所揭露樞轉結構60的第三實施例之示意圖,其中第17圖為樞轉結構60的第一連接軸64以及第二連接軸65的示意圖,第18圖為第一板件61以及第二板件62之間鎖定的示意圖,第19圖為第一板件61以及第二板件62之間釋鎖樞轉的示意圖,第20圖為第一板件61以及第二板件62之間另一角度的示意圖,最後第21圖為第一板件61以及第二板件62於展開狀態固定的示意圖。
如第16圖所示,在第三實施例中,樞轉結構60亦包含有一第一板件61、一第二板件62、一第三板件63、一第一連接軸64以及一第二連接軸65,這些元件以相似於第一實施例的方式連結後蓋11及底座20,此處不再贅述。
請參考第17圖,在第三實施例中,樞轉結構60的第一連接軸64以及第二連接軸65分別具有粗徑部641、細徑部642、螺紋部643以及粗徑部651、細徑部652、螺紋部653,且分別穿過第一板件61、第二板件62以及第三板件63的一側。在第三實施例中,則是利用第一連接軸64以及第二連接軸65的螺紋部643、653在連接軸64、65轉動時帶動連接軸64、65轉進或轉出各自所穿設的第一連接端以及第二連接端,以達到各連接軸分別與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鎖固或釋鎖的目的。
與第一實施例以及第二實施例相仿,在第一板件61的一側具有一第一滑槽611,而第一連接軸64則穿過第一板件61的第一滑槽611以及第二板件62的一第一連接端621(請參考第18圖與第20圖)。第一連接端621內有配合螺紋部643的相對應螺紋(圖上未顯示)。
如第18圖以及第19圖所示,第一滑槽611具有一第一定位孔612、一連接槽613以及一第二定位孔614。連接槽613為圓弧型槽且連接於第一定位孔612以及第二定位孔614之間。為達定位效果,第一定位孔612以及第二定位孔614的孔徑比連接槽613的孔徑較大許多,當第一連接軸64沿著y軸方向穿設於第一滑槽611時,第一連接軸64的粗徑部641的直徑大於連接槽613的寬度且小於定位孔612、614的孔徑,而細徑部642的直徑則小於連接槽613的寬度。
例如在第18圖以及第20圖中,當轉動第一連接軸64,使螺紋部643與第一連接端621配合而帶動第一連接軸64向y軸方向移動時,第一連接軸64的粗徑部641位於第一定位孔612而被卡合鎖定,此時第二板件62無法相對第一板件61樞轉而被固定在展開位置。當反向轉動第一連接軸64,使螺紋部643與第一連接端621配合而帶動第一連接軸64向y軸的相反方向移動時,第一連接軸64的粗徑部641移出第一定位孔612,而細徑部642移入第一定位孔612。此時如第19圖所示,第一連接軸64即可於第一滑槽611內移動,而第二板件62則相對第一板件61樞轉至如第21圖的收合位置。當第一連接軸64移入第二定位孔614時,再轉動第一連接軸64,使螺紋部643與第一連接端621配合而帶動第一連接軸64向y軸方向移動,直到第一連接軸64的粗徑部641位於第二定位孔614而被卡合鎖定,此時第二板件62無法相對第一板件61樞轉而被固定在收合位置。至於第二連接軸65在第二板件62以及第三板件63之間的卡合與釋鎖並樞轉定位至收合位置或展開位置的原理則相仿,此處則不再贅述。
請參考第22圖~第33圖,其係為本發明所揭露樞轉結構70的第四實施例之示意圖。請參考第22圖,在第四實施例中,樞轉結構70包含有一第一板件71、一第二板件72、一第三板件73、一第一連接軸74以及一第二連接軸75,其中第一板件71鎖固於後蓋11上,第三板件73則直接鎖固於底座80上。第二板件72則藉由第一連接軸74連接於第一板件71且可相對第一板件71移動,第三板件73則藉由第二連接軸75連接於第二板件72且可相對第二板件72繞著y軸轉動。
請一併參考第23圖,其係為第22圖的樞轉結構70於展開狀態的側面示意圖。在第二板件72的一側具有一第二滑槽722,而第二連接軸75則穿過第三板件73的連接端(圖未示)以及第二板件72的第二滑槽722,且第二滑槽722具有第一定位孔723、一連接槽724以及一第二定位孔725。連接槽724為圓弧型槽且連接於第一定位孔723以及第二定位孔725之間。另外,一第二復歸彈簧77連接於第二連接軸75以及第三板件73之間,以來產生彈性回復力。至於利用第二連接軸75與第二滑槽722達到鎖定或釋鎖的作動原理與前面的實施例相仿,此處不再贅述。若第二連接軸75沿y軸方向移動,第二連接軸75則可自第23圖的第一定位孔723移入連接槽724(如第24圖),同時第三板件73可相對第二板件72繞著y軸樞轉收合,直到第二連接軸75移入第二定位孔725且鎖定(如第25圖所示)。此時第三板件73(以及底座80)相對第二板件72樞轉至與第二板件72平行緊靠的位置。
請參考第26圖,第二板件72則藉由第一連接軸74連接於第一板件71且可相對第一板件71移動。第一連接軸74同樣具有粗徑部741以及細徑部742,且穿過第一板件71以及第二板件72的一側。在第一板件71的一側具有一第一滑槽711,而第一連接軸74則穿過第一板件71的第一滑槽711以及第二板件72的一第一連接端(圖上未顯示)。第一連接軸74在y軸方向亦可相對第一滑槽711移動,其中,第一復歸彈簧76可採用如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連接軸44具有螺旋彈簧的形式,或如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連接軸54的線扭簧的形式,或如第三實施例的第一連接軸64的螺紋部的形式,使第一連接軸74進行在y軸方向相對第一滑槽711的移動。而在第一滑槽711的部分,第一滑槽711具有一第一定位孔712、一連接槽713以及一第二定位孔714。與前述其他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一滑槽711的連接槽713呈現L型,具有垂直(或z軸方向)以及水平(或x軸方向)的走向,當第一連接軸74在第一滑槽711內移動時,第二板件72會先水平地靠近第一板件71,再相對第一板件71垂直地向上滑動。第二板件72另具有一導塊726,其延伸於第一滑槽711內,且可在第一滑槽711內移動。因此第二板件72相對第一板件71為具有雙軸位移的連接關係,當第一連接軸74在第一滑槽711內移動時,利用導塊726在第一滑槽711內的限制,可以讓第二板件72沿著設定的方式相對第一板件71移動。
在第26圖中,樞轉結構70的第一板件71與第二板件72間的第一連接軸74係位於第一定位孔712內,此時第一連接軸74的粗徑部741位於第一定位孔712內且受到限制,因此第一連接軸74以及第二板件72被定位於第26圖的展開位置。請參考第27圖,當沿著y方向推動第一連接軸74相對第一滑槽711移動直到第一連接軸74的細徑部742位於第一定位孔712後,第一連接軸74可在第一滑槽711內移動。因此如第28圖所示,當推動第二板件72使第一連接軸74沿著x軸方向在第一滑槽711的連接槽713內移動時,由於導塊726的作用,第二板件72會以導塊726為軸心相對第一板件71進行水平方向(x軸方向)的樞轉,第29圖則為第28圖狀態的側面示意圖。
請參考第30圖,接著沿著z軸方向推動第二板件72,則可使第一連接軸74在連接槽713內沿著z軸方向(或垂直向上)移動。此時第二板件72相對第一板件71向上垂直移動(或沿著z軸方向),直到第一連接軸74移至第二定位孔714後,如第31圖所示,藉由第一復歸彈簧76的作用(或第一連接軸74上的螺紋部帶動),使第一連接軸74的粗徑部741沿著y軸相反方向移入第二定位孔714而受到限制,以將第一連接軸74以及第二板件72定位在第31圖以及第32圖的收合位置。
請參考第33圖,第33圖即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樞轉結構70的連動動作示意圖。在狀態321中,顯示器本體10的顯示面朝向左邊(x軸方向),而樞轉結構70的板件則皆處在展開位置,此時,可由圖中的D方向將外部的訊號端子(圖上未顯示)連接於底座80上的連接埠。接著在狀態322中,第三板件73以及底座80繞著y軸相對第二板件72樞轉直到第三板件73的收合位置,而在此實施例中,收合位置的第三板件73與第二板件72則大致呈現平行的走向。接著在狀態323中,沿著x軸方向推動第二板件72(以及第三板件73、底座80)相對第一板件71移動,最後再如狀態324所示,沿著z軸方向推動第二板件72、第三板件73以及底座80相對第一板件71向上移動,直到第一連接軸74位於第二定位孔714鎖定,此時第二板件72連同第三板件73以及底座80相對第一板件71移動至收合位置,而圖中的D方向則表示訊號端子連接至底座80上的連接埠之方向。
另外要說明的是,雖然前述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的連接軸各自具有不同的形式且同一實施例中連接軸的形式相同,然而在實際的應用中,各實施例(包括上述四個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軸以及第二連接軸本身亦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形式。而前述各實施例皆以平面顯示器1由展開狀態(座立狀態)至收合狀態(壁掛狀態)的作動變化來說明,至於平面顯示器1由收合狀態至展開狀態的作動變化則以相反的方式操作即可,此處不再贅述。
本發明將平面顯示器的主機板(包含控制電路板以及電源電路板)移至底座,而平面顯示器的顯示器本體部分利用軟排線連接底座的主機板以及面板模組的各元件,以有效減少顯示器本體部分的厚度,達到顯示器本體輕薄的趨勢需求。底座與顯示器本體之間另利用一樞轉結構連接,樞轉結構包含有三個彼此可相對樞轉或移動、以至少定位於一展開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的活動板件,其中第一板件鎖固於顯示器本體的後蓋上,第三板件鎖固或可水平樞轉的方式安裝於底座上,而第二板件則可樞轉或可滑動地連接於第一板件與第三板件間。藉由樞轉結構的連接,使底座可展開以在桌面上支撐顯示器本體,而在樞轉收合後,可將該顯示器本體壁掛於一垂直牆面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2...平面顯示器
3...平面
10、10’...顯示器本體
11、11’...後蓋
12’...容置槽
20、20’、80...底座
21...軟性排線
22、22’...底面
23...樞接件
30...主機板
31...控制電路板
32...電源電路板
33...連接埠
34...電源埠
40、40’、50、60、70...樞轉結構
41、51、61、71...第一板件
42、52、62、72...第二板件
43、53、63、73...第三板件
44、54、64、74...第一連接軸
45、55、65、75...第二連接軸
46、56、76‧‧‧第一復歸彈簧
47、57、77‧‧‧第二復歸彈簧
58‧‧‧固定件
101、102、103、104、321、322、323、324‧‧‧狀態
201‧‧‧壁掛孔
411、511、611、711‧‧‧第一滑槽
412、512、612、712、723‧‧‧第一定位孔
413、513、613、713、724‧‧‧連接槽
414、514、614、714、725‧‧‧第二定位孔
421、521、621、721‧‧‧第一連接端
422、722‧‧‧第二滑槽
431‧‧‧第二連接端
441、541、641、651、741‧‧‧粗徑部
442、542、642、652、742‧‧‧細徑部
643、653‧‧‧螺紋部
726‧‧‧導塊
第1圖本發明所揭露具有底座的平面顯示器第一實施例的背面示意圖。
第2圖為平面顯示器第一實施例的底座以及設置在底座的主機板的示意圖。
第3圖為平面顯示器第一實施例的底座設置於一展開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的側面示意圖。
第4圖為平面顯示器第二實施例的底座設置於一展開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的側面示意圖。
第5圖為樞轉結構第一實施例於展開狀態下,連接於顯示器本體與底座,並且底座朝前的示意圖。
第6圖為第5圖的第一實施例的底座相對樞轉結構轉動至朝向後方的示意圖。
第7圖為樞轉結構第一實施例的連接軸在卡合狀態的示意圖。
第8圖為樞轉結構第一實施例的連接軸在釋放狀態的示意圖。
第9圖為樞轉結構第一實施例的底座與第三板件向下樞轉垂直的示意圖。
第10圖為樞轉結構第一實施例的底座與第二板件、第三板件向上樞轉以貼近第一板件以及後蓋的示意圖。
第11圖為樞轉結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12圖為樞轉結構第二實施例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第13圖為樞轉結構第二實施例其中的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卡合的示意圖。
第14圖為樞轉結構第二實施例其中的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之間釋鎖樞轉的示意圖。
第15圖為第14圖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第16圖為樞轉結構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17圖為樞轉結構第三實施例中的連接軸的示意圖。
第18圖為樞轉結構第三實施例的板件之間鎖定的示意圖。
第19圖為樞轉結構第三實施例的板件之間釋鎖樞轉的示意圖。
第20圖為樞轉結構第三實施例的板件之間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第21圖為樞轉結構第三實施例於展開狀態固定的示意圖。
第22圖為樞轉結構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23圖為樞轉結構第四實施例於展開狀態的側面示意圖。
第24圖為樞轉結構第四實施例於第三板件相對第二板件收合過程的側面示意圖。
第25圖為樞轉結構第四實施例於第三板件相對第二板件完全收合的側面示意圖。
第26圖為樞轉結構第四實施例的第一板件與第二板件間的第一連接軸鎖固的示意圖。
第27圖為樞轉結構第四實施例的第一連接軸釋鎖的示意圖。
第28圖為樞轉結構第四實施例的第二板件相對第一板件水平樞轉的示意圖。
第29圖為第28圖的側面示意圖。
第30圖為樞轉結構第四實施例的第二板件相對第一板件垂直滑動的示意圖。
第31圖為樞轉結構第四實施例的第二板件相對第一板件鎖定於收合位置的示意圖。
第32圖為第31圖的側面示意圖。
第33圖為樞轉結構第四實施例的連動動作示意圖。
11...後蓋
20...底座
23...樞接件
33...連接埠
34...電源埠
40...樞轉結構
41...第一板件
42...第二板件
43...第三板件
44...第一連接軸
45...第二連接軸
46...第一復歸彈簧
47...第二復歸彈簧

Claims (17)

  1. 一種平面顯示器,具有複數個輸出入連接埠,該平面顯示器包含有:一顯示器本體,具有一後蓋;一底座,連接於該後蓋上;一主機板,設置於該底座內,該複數個連接埠係直接設置於該主機板,且該主機板藉由一軟性排線連接於該顯示器本體;以及一樞轉結構,連接於該後蓋以及該底座之間,該底座藉由該樞轉結構以相對該後蓋樞轉定位於至少一展開位置或一收合位置,該樞轉結構包含有:一第一板件,鎖固於該後蓋上;一第二板件,連接於該第一板件,且可相對該第一板件移動;以及一第三板件,安裝於該底座上,該第三板件樞接於該第二板件且可沿一第一方向相對該第二板件樞轉;其中,該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滑槽,該第二板件具有一第一連接端,該樞轉結構另包含一第一連接軸,穿設於該第一滑槽以及該第一連接端;其中該第一滑槽具有一第一定位孔、一第二定位孔以及一連接槽,該連接槽連接於該第一定位孔以及該第二定位孔之間;該第一連接軸沿該第一方向具有一粗徑部 以及一細徑部,其中該粗徑部的直徑大於該連接槽的寬度,該細徑部的直徑小於該連接槽的寬度,該第一連接軸可沿該第一方向相對該第一滑槽移動;當該第一連接軸沿該第一方向移動直到該細徑部位於該第一滑槽內時,該第一連接軸於該第一滑槽內移動至該第一定位孔或該第二定位孔,而該第二板件相對該第一板件移動至相對應之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樞轉結構另包含一第一復歸彈簧,連接於該第一連接軸以及該第一連接端之間,當該第一連接軸沿該第一方向移動直到該細徑部位於該第一滑槽內時,該復歸彈簧被該第一連接軸帶動變形而具有一彈性回復力。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復歸彈簧為一螺旋彈簧,套設於該第一連接軸上,當該第一連接軸沿該第一方向移動直到該細徑部位於該第一滑槽內時,該復歸彈簧被該第一連接軸沿該第一方向壓縮變形。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復歸彈簧為一線扭簧,當該第一連接軸沿該第一方向移動直到該細徑部位於該第一滑槽內時,該復歸彈簧被該第一連接軸帶動沿該第一方向彎曲變形。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連接軸具有一螺紋部,該第一連接軸係以該螺紋部相對該第一連接端轉動以沿該第一方向相對該第一滑槽移動。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滑槽的該連接槽為圓弧型,該第二板件係樞接於該第一板件,且可沿該第一方向相對該第一板件樞轉。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滑槽的該連接槽為L型,該第一連接軸可於該第一滑槽內移動至該第一定位孔或該第二定位孔,而該第二板件相對該第一板件沿一第二方向以及一第三方向滑動至相對應之該第一位置或該第二位置。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二板件具有一第二滑槽,該第三板件具有一第二連接端,該樞轉結構另包含一第二連接軸,穿設於該第二滑槽以及該第二連接端。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二滑槽具有一第一定位孔、一第二定位孔以及一連接槽,該連接槽連接於該第一定位孔以及該第二定位孔之間;該第二連接軸沿該第一方向具有一粗徑部以及一細徑部,其中該粗徑部的直徑大於該連接槽的寬度,該細徑部的直徑小 於該連接槽的寬度,該第二連接軸可沿該第一方向相對該第二滑槽移動;其中當該第二連接軸沿該第一方向移動直到該細徑部位於該第二滑槽內時,該第二連接軸於該第二滑槽內移動至該第一定位孔或該第二定位孔,而該第三板件相對該第二板件樞轉至相對應之一第三位置或一第四位置。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樞轉結構另包含一第二復歸彈簧,連接於該第二連接軸以及該第二板件之間,當該第二連接軸沿該第一方向移動直到該細徑部位於該第二滑槽內時,該復歸彈簧被該第二連接軸帶動變形而具有一彈性回復力。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復歸彈簧為一螺旋彈簧,套設於該第二連接軸上,當該第二連接軸沿該第一方向移動直到該細徑部位於該第二滑槽內時,該復歸彈簧被該第二連接軸沿該第一方向壓縮變形。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復歸彈簧為一線扭簧,當該第二連接軸沿該第一方向移動直到該細徑部位於該第二滑槽內時,該復歸彈簧被該第二連接軸帶動沿該第一方向彎曲變形。
  13. 如請求項9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二連接軸具有一螺紋 部,該第二連接軸係以該螺紋部相對該第二連接端轉動以沿該第一方向相對該第二滑槽移動。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底座係以可沿一第二方向相對該樞轉結構水平轉動的方式連接於該樞轉結構。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底座具有一底面,當該底座相對該後蓋樞轉至該收合位置時,該底座之該底面與該後蓋形成平順表面。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底座具有一底面,於該底面上具有複數個壁掛孔,當該底座相對該後蓋書轉至該收合位置時,該平面顯示器藉由該複數個壁掛孔壁掛於一牆面上。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複數個輸出入連接埠至少包含一聲音輸出入連接埠、一HDMI連接埠、一色差連接埠、一A/V訊號連接埠、一VGA連接埠、一網路連接埠或一天線輸出入埠。
TW99134860A 2010-10-13 2010-10-13 平面顯示器 TWI436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4860A TWI436645B (zh) 2010-10-13 2010-10-13 平面顯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4860A TWI436645B (zh) 2010-10-13 2010-10-13 平面顯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6702A TW201216702A (en) 2012-04-16
TWI436645B true TWI436645B (zh) 2014-05-01

Family

ID=46787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34860A TWI436645B (zh) 2010-10-13 2010-10-13 平面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36645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6702A (en) 2012-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68497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TWI390272B (zh) 用於具有脫離及鎖定特徵之液晶顯示螢幕的可調整高度支架
TWI669593B (zh) 可調式顯示器殼體總成
US885427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6912122B2 (en) Rotatable display fixing module
US8937803B2 (en) Keyboard dock and computer system
US9179775B2 (en) Monitor supporting module
TWI450586B (zh) 用來固定螢幕之螢幕固定機構與其顯示裝置
US9946304B2 (en) Adjustable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130128238A1 (en) Displa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e Devices
US9161474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10333839A1 (en) Auxiliary display system
US20120182227A1 (en) Spheroidal pivo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629678A (zh) 具有腳架模組的電子裝置
US6751090B1 (en) Rotatable display fixing module
US20030161094A1 (en) Folding/detachable computer screens
US7673837B2 (en) Wall 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US20070075195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reflective member
CN101674412B (zh) 摄像头角度调整组件及电子装置
TWI436645B (zh) 平面顯示器
TW587391B (en) Piggyback monitor
JP2007065509A (ja) 壁掛け式平面ディスプレイ取付け装置
CN101483020A (zh) 显示装置及多面显示装置
US801855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2117486A (zh) 多螢幕之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