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5632B - 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5632B
TWI435632B TW100132710A TW100132710A TWI435632B TW I435632 B TWI435632 B TW I435632B TW 100132710 A TW100132710 A TW 100132710A TW 100132710 A TW100132710 A TW 100132710A TW I435632 B TWI435632 B TW I4356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message
configuration
code
prioritiz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2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2678A (en
Inventor
Chun Yuan Chiu
Yung Han Chen
Yan Xiu Zheng
Yu Chuan Fang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ublication of TW201212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2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5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56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
本揭露涉及一種用於具有不同優先順序等級的無線通信裝置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
機器對機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也稱為機器型通信,簡稱為MTC)是一種能夠實施“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獨特的通信技術。M2M通信被定義為(經由基站的)核心網路(core network)中的用戶站(subscriber station)(或無線通信裝置)與伺服器之間,或有訂戶站之間的資訊交換,其可在沒有任何人類參與相互作用的情況下進行。部份產業調查報告已發覺此M2M通信市場的巨大潛能。在已知所述巨大潛能的情況下,部份新穎的寬頻無線接取系統(例如,3GPP LTE和IEEE 802.16m)已開始開發用於實現M2M通信的增強型方案。
在M2M通信的部份使用案例模型(例如,醫療保健、安全接取與監視、公共安全和遠端維護與控制)中,需要較高優先順序接取以便傳送警報、緊急情況或需要即時注意的任何其他裝置狀態。此外,對於受限電池電力容量的M2M裝置,需要在長時間週期內消耗極低的操作電力。此些M2M裝置可以為了省電而在大部分時間處於閒置模式。因此,具有優先次序的測距(或隨機接取)是閒置M2M裝置在其想要將對延遲敏感(delay-sensitive)的消息發送到M2M伺服器時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在此些緊急案例中,主幹的無線通信系統應具有為那些對延遲敏感的應用提供足夠的測距容量的能力,即使這可能是針對同時發生的緊急情況的大量測距嘗試的部份罕見案例。
根據當前IEEE 802.16m規範,當閒置移動台(mobile station)想要執行網路進入時,無線通信系統會首先接收超幀標頭(superframe header)中所運載的系統資訊,以用於獲知測距碼(ranging code)劃分的當前配置。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測距碼被劃分成初始測距碼和越區移交(handover)測距碼。在獲得測距碼劃分的當前配置之後,移動台隨機選擇初始測距碼以執行CDMA測距。如果基站(base station)檢測到測距碼,則基站通過媒介接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層的控制消息AAI_RNG-ACK進行回應,以指示移動台之前執行的CDMA測距是否成功。如果CDMA測距成功,則基站隨後將上行鏈路(UL)的頻寬(bandwidth)分配給移動台。接著,移動台使用所分配的頻寬來發送請求消息AAI_RNG-REQ,並等待對應的回應消息AAI_RNG-RSP。
如同在上述描述內容中,已知當前不存在用於IEEE 802.16m中的具有優先次序的測距(或隨機接取)的設計。然而,這可能導致在網路進入期間的緊急接取與正常接取之間的競爭(contentions)和衝突(collisions)。如果閒置M2M裝置以移動台所使用的相同測距機會執行CDMA測距以發送對延遲敏感的消息(即,在相同時間和頻率資源使用相同代碼),那麼基站無法檢測到相同測距碼是從兩個不同裝置發送。因此,在接收到AAI_RNG-ACK之後,移動台和M2M裝置假設其CDMA測距成功,於是從這兩個裝置發送的後續AAI_RNG-REQ消息將衝突。隨後,基站可辨識這兩個AAI_RNG-REQ消息中的一者或失去這兩者。如果移動台未接收到對應的AAI_RNG-RSP消息,那麼移動台將再次執行CDMA測距。如此,隨機接取和爭用解決方案所消耗的時間成為網路進入期間的主要時間。
在3GPP LTE規範中的隨機接取程序類似於IEEE 802.16m中的上述測距程序。3GPP LTE又提出一種機制,稱為接取類別禁止(Access Class Barring,ACB),以針對每一接取類別配置不同的禁止因數和禁止時間。如果ACB經過配置,則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應在執行隨機接取之前,選取均勻地分佈在範圍0到1中的一亂數。如果所述亂數字大於與UE相關聯的一禁止因數,則UE認為隨機接取被禁止,且推遲其接取嘗試直到一計時器的計時時間到期為止,其中此計時器是根據與UE相關聯的禁止時間計算的。儘管ACB可區分不同接取類別的接取概率,但其無法保證在發生競爭時,較高優先順序隨機接取比較低優先順序隨機接取先被服務。因此,如何修改一般隨機接取的通信協議,以便實現具有擁塞檢測和競爭解決方案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確為本產業的重要議題。
本揭露提出一種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根據一示範性實施例,所述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適用於基站檢測隨機接取擁塞情況,且包含下列程序:根據隨機接取嘗試的延遲要求,將無線通信裝置的所述隨機接取嘗試分類為至少一優先順序等級;使所述優先順序等級中的每一者分別與一組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相關聯;廣播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預設配置;從所述無線通信裝置接收隨機接取消息;檢測所述隨機接取消息的擁塞情況;當檢測到部分隨機接取消息的所述擁塞情況時,改變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以及通過一回應消息,向所發送的隨機接取消息有所述擁塞情況的部份無線通信裝置,通知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所述改變。
本揭露提出一種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根據一示範性實施例,所述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適用於實現一無線通信裝置的具有優先次序的競爭解決方案,且包含下列程序:使用一隨機接取機會發送一隨機接取消息給一基站;從所述基站接收一隨機接取回應,所述隨機接取回應作為對所述隨機接取消息的回應,其中所述隨機接取回應包括一上行鏈路准予;從所述基站接收一指示;以及根據所述隨機接取消息的所述指示與所述無線通信裝置的的一優先順序等級,確定放棄來自所述基站的所述上行鏈路准予。
本揭露提出一種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根據一示範性實施例,所述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適用於一無線通信裝置發送對延遲敏感的消息,且包含下列程序:使用來自針對優先順序P a 的一預設配置的一代碼集C a (0) 的一第一隨機接取碼來發送一第一隨機接取消息;接收來自基站的具有一第一指示符的一第一隨機接取回應,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符指出所述預設配置改變為一當前配置i ;確定所述當前配置i 的一代碼集C a ( i ) 是否與所述預設配置的所述代碼集C a (0) 相同;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取回應,確定所述第一隨機接取消息是否成功;當所述第一隨機接取消息成功且所述代碼集C a ( i ) 與所述代碼集C a (0) 相同時,通過使用來自所述基站的所分配的一上行鏈路准予來發送後續的請求消息;完成網路進入程序;以及發送所述對延遲敏感的消息。
本揭露提出一種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根據一示範性實施例,所述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適用於一無線通信裝置執行網路進入程序,且包含以下程序:使用來自為預設配置的初始隨機接取而分配的一代碼集C IN (0) 的一第一隨機接取碼來發送一第一隨機接取消息;接收來自所述基站的具有一第一指示符的一第一隨機接取回應,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符指出所述預設配置改變為當前配置i ;確定所述第一隨機接取碼是否屬於所述當前配置i 的一代碼集C IN (i) ;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取回應,確定所述第一隨機接取消息是否成功;當所述第一隨機接取碼屬於所述代碼集C IN (i )且所述第一隨機接取消息成功時,通過使用來自所述基站的所分配的一上行鏈路准予來發送後續的請求消息;完成所述網路進入程序。
下文詳細描述附有圖的若干示範性實施例,以進一步詳細描述本揭露。
現在將參看附圖在下文更全面地描述本揭露案的一些實施例,附圖中繪示本揭露的一些(但並非所有)實施例。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可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體現,且不應解釋為限於本揭露所陳述的示範實施例;事實上,提供這些示範實施例是為了使得本揭露將滿足適用的正當要求。相同參考標號始終代表相同元件。
在本揭露中,提出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也稱為測距)方法的所提出的多個功能,以滿足多數機器對機器通信應用(也稱作MTC型應用)的延遲要求。因此,修改現有技術的一般隨機接取通信協議,以便實現具有擁塞(congestion)檢測和競爭(contention)解決方案機制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
在本揭露的全文中,用戶設備(UE)可代表無線通信裝置、移動台、進階型移動台(AMS)、無線終端通信裝置、M2M裝置、MTC裝置等等。UE可以為,例如:數位電視、數位機頂盒(digital set-top box)、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桌上電腦、上網本型(netbook)PC、平板電腦、移動電話、智慧型電話、水錶、氣表、電錶、緊急報警裝置、感測器裝置、攝像機等等。另外,基站(BS)可代表進階型基站、節點B、進階型節點(eNB)等等。
在本揭露中,名詞“下行鏈路”(DL)代表從基站到在此基站的無線電覆蓋範圍內的無線通信裝置的射頻(RF)信號或電磁信號的發送;名詞“上行鏈路”(UL)代表從無線通信裝置到其接取基站的RF信號或電磁信號發送。
本揭露提出用於支援無線通信系統中的無線通信裝置的具有優先次序的一種隨機接取方法。在本揭露中,假設所有測距(隨機接取)嘗試是根據其優先順序而提前被分類成多個優先順序等級。所提出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可保證較高優先順序測距(隨機接取嘗試)應比較低優先順序測距(隨機接取嘗試)被較早服務。
對於部份優先順序等級,尤其對於較高優先順序等級,其可與一組專用測距(隨機接取)機會相關聯,所述機會僅為所述優先順序等級而保留。專用測距(隨機接取)機會可為,例如:專用碼、專用時隙(time slot)、專用頻率資源,或者專用碼、專用時隙或專用頻率資源的任何組合。由於為較高優先順序等級保留專用測距(隨機接取)機會,所以基站可在檢測到專用測距(隨機接取)機會後,優先服務較高優先順序測距(隨機接取)的嘗試,如在圖1中所繪示。
在本揭露中,如果基站檢測到為某個(或某些)優先順序等級保留的測距(隨機接取)機會的擁塞情況,則基站可動態地增加用於所述優先順序等級的測距(隨機接取)機會,以減輕擁塞(或隨機接取擁塞)。所增加的測距(隨機接取)機會可以是(例如)暫時地從其他較低優先順序等級借得,或是在代碼、時間域或頻率域上的一個新無線電資源的額外測距(隨機接取)機會。另外,基站可經由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即,802.16m中的回應消息AAI_RNG-ACK和LTE中的隨機接取回應,RAR)來通知移動台測距(隨機接取)機會的配置改變(此即,為部份優先順序等級保留的測距機會暫時增加或暫時減小)。如果移動台執行CDMA測距(隨機接取),且後續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指示測距(隨機接取)機會的配置暫時被改變,則此移動台(或接收的無線通信裝置)可使用新配置再次嘗試執行CDMA測距(隨機接取),如在圖2中所繪示。
當所增加的測距(隨機接取)機會為從其他較低優先順序等級借得時,由於測距(隨機接取)回應不是廣播資訊,所以一個將執行較低優先順序測距(隨機接取)嘗試的無線通信裝置可能未意識到測距(隨機接取)機會改變。因此,此將執行較低優先順序測距(隨機接取)嘗試的無線通信裝置將可能使用已借給較高優先順序等級的測距(隨機接取)機會,進而導致不同優先順序等級的測距(隨機接取)嘗試的衝突(collision)。如圖3中所繪示,在本揭露中,執行較低優先順序測距(隨機接取)嘗試的無線通信裝置應放棄使用所分配的上行鏈路(UL)頻寬(或作上行無線資源的准予)來發送後續的MAC請求消息(即,802.16m中的AAI_RNG-REQ和LTE中的RRC連接請求),當從基站接收到指示時,其中所述指示可被包含在測距(隨機接取)回應中,且所述指示可明確地/隱含地(explicitly/implicitly)指示UL准予頻寬也可由高優先順序測距(隨機接取)嘗試使用。
【第一示範性實施例】
在第一示範性實施例中,存在針對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的五個主要提議。第一提議為“用於每一優先順序等級的專用測距(隨機接取)碼”;第二提議為“檢測為某個優先順序等級保留的測距(隨機接取)碼的擁塞情況”;第三提議為“碼劃分(code partition)的臨時配置”;第四提議為“動態地或暫時地改變配置以增加或減小用於某個優先順序等級的測距碼”;第五提議為“具有優先次序的競爭解決方案”。
在第一提議中,為了提供具有優先次序的CDMA測距(隨機接取),每一優先順序等級與一組專用測距(隨機接取)碼相關聯,所述專用測距(隨機接取)碼僅為所述優先順序等級保留。假設測距(隨機接取)嘗試(初始測距(隨機接取)和越區移交測距(隨機接取)除外)的所有目的基於裝置類型或流類型(flow type)而被分類成n 個優先順序等級P 1P 2 、...、P n ,其中n 1。舉例來說,裝置類型可為一般用戶設備(normal UE)、較高優先順序M2M裝置或較低優先順序M2M裝置。所述優先順序次序為P 1 P 2 P 3 ... P n
其次,優先順序P a 與預設測距(隨機接取)代碼集C a (0) 相關聯。因此,碼劃分的預設配置為{C 1 (0)C 2 (0) 、......、C n (0)C IN (0)C HO (0) },其中C IN (0)C HO (0) 為分別用於初始測距(隨機接取)和越區移交測距(隨機接取)的預設測距(隨機接取)代碼集合。碼劃分的預設配置在系統資訊中指示,且可以(例如)基於每一優先順序等級(包含初始測距(隨機接取)和越區移交測距)的平均測距(隨機接取)到達率(arrival rate)來確定。預設配置並不會頻繁地被改變。在本實施例中,無線通信網路中的基站可負責確定每一優先順序等級的平均測距(隨機接取)到達率。
圖1繪示根據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專用測距(隨機接取)過程。參看圖1,無線通信裝置20打算執行對延遲敏感的接取,且無線通信裝置20已被網路或基站10指派較高優先順序(例如,優先順序等級P 1 )。在步驟101中,無線通信裝置20接收到系統資訊,其中所述系統資訊含有碼劃分的預設配置{C 1 (0)C 2 (0) 、......、C n (0)C IN (0)C HO (0) }。無線通信裝置20從預設測距(隨機接取)代碼集合C 1 (0) 中,隨機選擇為優先順序等級P 1 保留的專用測距(隨機接取)碼。在步驟102中,無線通信裝置20用所選定的測距(隨機接取)碼執行專用測距(隨機接取)。在步驟103中,在從無線通信裝置20檢測到(或接收到)專用測距(隨機接取)之後,基站10首先服務專用測距(隨機接取),且向無線通信裝置20回覆一測距(隨機接取)回應,以作為對專用測距(隨機接取)的回應。
在第二提議中,提出一種用於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的擁塞檢測機制,尤其用於檢測優先順序等級是否為擁塞等級。基站可在預設週期內,連續監視每一優先順序等級的利用率。在第二提議中,對於某優先順序等級P a ,當基站發現在預定的一較短週期期間,屬於代碼集合C a (0) 的測距(隨機接取)碼的利用率大於預設的利用率上門限值(upper threshold)時,可判定代碼集合C a (0) 為擁塞集合。例如,預設的利用率上門限值為55%,且預設的較短週期為20毫秒。當代碼集合C a (0) 或代碼集合C a ( i ) 為擁塞集合(其中i 為臨時配置的當前索引)時,等級P a 被判定為一擁塞等級。基站應連續地監視優先順序等級是否為擁塞等級。當檢測到擁塞等級時,可使用第三提議來暫時減輕隨機接取擁塞。
圖2繪示根據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擁塞檢測機制。事實上,圖2還繪示經由測距回應(或隨機接取回應)消息,來暫時改變當前配置的示範例,將在第三提議中描述所述示範例的詳細技術內容。請參看圖2,無線通信裝置20預計執行對延遲敏感的接取,且無線通信裝置20已被網路或基站10指派較高優先順序(例如,優先順序等級P 1 )。步驟201和步驟202類似於步驟101和102,其中無線通信裝置20接收系統資訊,且用來自預設測距(隨機接取)代碼集合C 1 (0) 中所選定的測距(隨機接取)碼執行專用測距(隨機接取)。
在步驟203中,基站10檢測到優先順序等級P 1 (在當前配置中)為擁塞等級。因此,在步驟204中,基站10向無線通信裝置20回覆測距(隨機接取)回應,且還經由測距(隨機接取)回應,來通知無線通信裝置20改變為臨時配置(或配置改變)。在步驟205中,無線通信裝置20採用臨時配置。在步驟206中,無線通信裝置20通過使用臨時配置,將另一專用測距(隨機接取)發送到基站10。
在第三提議中,預設碼劃分{C 1 (0)C 2 (0) 、......、C n (0)C IN (0)C HO (0) }可基於每一優先順序等級的負載而暫時改變為其他配置i ={C 1 ( i )C 2 ( i ) 、......、C n ( i )C IN ( i )C HO ( i ) }。如步驟204中所繪示,臨時配置可為預設的,且可以由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或隨機接取回應消息)來指示無線通信裝置。每一臨時配置可以為(例如)對預設配置進行操作的重新排列規則(re-arrangement rule)。換句話說,如果存在預設的A 個預設配置和B 個臨時配置(重新排列規則),則可存在的碼劃分的總共有A ×B 個碼劃分配置(configurations)。表I顯示用於此些臨時配置的設計原理的示範例。所述設計原理是為一些較低優先順序等級保留的一些測距(隨機接取)碼可暫時地借給較高優先順序等級。
為了理解用於預設配置和臨時配置的設計原理,根據下列表II來闡釋表I中的某些符號。表II提供示範例以解釋表II中所顯示的符號。舉例來說,C 1 (0) 代表用於配置0中的優先順序等級P 1 的代碼集合。在本揭露中,配置0代表預設配置。舉例來說,最初在預設配置中,存在針對碼集合C 1 (0) 而配置的4個代碼;針對碼集合C 2 (0) 而配置的2個代碼;針對碼集合C 3 (0) 而配置的2個代碼。碼集合C IN 代表針對配置0中的初始測距(隨機接取)而配置的代碼集合,其中碼集合C IN 1 為代碼集C IN 的第一半;碼集合C IN 2 為碼集合C IN 的第二半。舉例來說,最初在預設配置中,針對碼集合C IN 1 配置12個代碼;並針對碼集合C IN 2 配置12個代碼。
在表II中,碼集合C HO 代表針對配置0中的越區移交測距(隨機接取)而配置的代碼集合,其中碼集合C HO 1 為碼集合C HO 的第一半;碼集合C HO 2 為碼集合C HO 的第二半。舉例來說,最初在預設配置中,存在針對碼集合C HO 1 而配置的16個代碼;並針對碼集合C HO 2 而配置的16個代碼。此外,碼集合C 1 代表碼集合C IN 1C HO 1 的組合;碼集合C 2 代表碼集合C IN 2C HO 2 的組合。此外,碼集合C + 代表碼集合C 1C 2 的組合。
基於表II中所顯示的示範例,可通過重新排列(或作重新配置)預設的配置(或對預設配置進行操作)來找到臨時的配置(temporary configurations)。舉例來說,在配置1中,針對優先順序等級P 1 暫時重新排列的碼集合可為碼集合C 1 (0)C 1 的組合。又例如,在配置5中,針對優先順序等級P 2 暫時重新排列的碼集合可為碼集合C 2 (0)C 2 的組合。再例如,在配置9中,針對優先順序等級P 3 暫時重新排列的碼集合可為碼集合C 3 (0)C + 的組合。
在表I中,符號“Φ ”代表沒有為對應配置中的特定測距(隨機接取)保留代碼集合。舉例來說,在配置3中,由於初始測距(隨機接取)的碼集合C IN 和越區移交測距(隨機接取)的碼集合C HO 的所有代碼集合,均被借給優先順序等級P1 ,因此將不存在為初始測距(隨機接取)和越區移交測距(隨機接取)保留的代碼集合。然而,本揭露不限於表I和表II,且用於不同優先順序等級的碼劃分(在預設配置和臨時配置中)可被設計為不同於表I和表II,以便滿足無線通信網路的實際系統要求。
在第四提議中,當基站檢測到某優先順序等級P a 為擁塞等級時,所述基站可採用臨時配置j ,以借得一些測距(隨機接取)碼,使得碼集合C a ( j ) 足夠大,得以減輕優先順序等級P a 的擁塞情況。基站可經由測距回應消息(隨機接取回應消息)來通知(其無線電服務覆蓋範圍內的)移動台有關此配置改變。在減輕擁塞情況之後,基站選擇合適的配置h 以歸還之前所借的的測距(隨機接取)碼。然而,本揭露的可實施方式不限於上述,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基站也可通過暫時為優先順序等級分配時域、頻域或碼域中的一個新的無線電資源,來增加所述優先順序等級的專用隨機接取機會。
由於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不是廣播資訊,所以一個將執行低優先順序測距(隨機接取)嘗試的無線通信裝置可能未意識到配置改變。因此,此將執行低優先順序測距(隨機接取)嘗試的無線通信裝置將可能使用已借給較高優先順序等級P a 的測距(隨機接取)碼。在第五提議中,當無線通信裝置接收到具有改變為臨時配置的通知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時,所述無線通信裝置可確定目前所用的測距(隨機接取)碼是否已借給較高優先順序等級P a 。如果確定結果為是,那麼無線通信裝置將放棄使用從基站分配的上行無線資源(或作上型鏈路)的准予頻寬來發送其媒介接取控制層(MAC)的消息。
圖3繪示根據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具有優先次序的爭用解決方案操作。請參看圖3,最初在步驟301到步驟304(類似於前述步驟201到步驟204)中,較高優先順序等級(例如,優先順序等級P 1 )的M2M裝置21接收到系統資訊,且用從預設測距(隨機接取)的碼集合C 1 (0) 中所選定的測距(隨機接取)碼執行專用測距(隨機接取),而基站10檢測到優先順序等級P 1 (在當前配置中)為擁塞等級,因此基站10向較高優先順序等級M2M裝置21回覆測距(隨機接取)回應,並且還經由測距(隨機接取)回應通知較高優先順序等級的M2M裝置21改變為臨時配置。在步驟304中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則同時被其他執行測距(隨機接取)的那些無線通信裝置所監控。
在步驟305中,較高優先順序等級的M2M裝置21採用臨時配置,且通過使用所述臨時配置,將另一專用測距(隨機接取)發送到基站10。同時,另一較低優先順序等級M2M裝置22接收系統資訊,且用從預設測距(隨機接取)碼集合C IN (0) 中所選定的測距(隨機接取)碼執行初始測距(隨機接取)。由於較低優先順序等級的M2M裝置22尚未意識到配置改變,所以其可使用已借給較高優先順序等級P 1 的測距(隨機接取)碼。在步驟306中,當較低優先順序等級M2M裝置22接收到具有改變為臨時配置的通知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時,較低優先順序等級M2M裝置22可發覺目前使用的測距(隨機接取)碼已借給較高優先順序等級P 1 。這暗示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中由基站10准予的上行無線資源(或作上型鏈路)准予頻寬也可由較高優先順序等級無線通信裝置21使用。因此,較低優先順序等級M2M裝置22隨後在步驟307中放棄上行無線資源(或作上型鏈路)准予頻寬,且在步驟308中較高優先順序等級無線通信裝置21繼續將MAC請求消息發送到基站10。換句話說,由較低優先順序等級M2M裝置22接收的具有改變為臨時配置的通知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可為一指示,其指示隨機接取消息可能遭遇到競爭狀況(contention),且較高優先順序無線通信裝置可使用來自基站的上行鏈路准予。
然而,舊型的用戶設備(legacy UEs)在接收到具有改變為臨時配置的通知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之後,無法發覺目前使用的測距(隨機接取)碼已被借給較高優先順序等級。為了提供向後相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本揭露提出對每一個暫時安排給其他優先順序等級的測距(隨機接取)碼,其測距回應(或隨機接取回應,RAR)消息中的回應為“未成功”狀態,但在測距回應(或隨機接取回應)消息中添加新的擴展資訊元素(extension information element,IE),其中所述擴展資訊元素進一步指示對測距(隨機接取)碼的實際回應。因此,支持本揭露所提出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的無線通信裝置可讀取實際回應。另一方面,不支持所提出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的舊型用戶設備可讀取“未成功”狀態的回應。
圖4繪示根據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另一具有優先次序的爭用解決方案操作程序。參看圖4,所述情形包含打算執行初始測距(隨機接取)的一般用戶設備30和具有相同優先順序等級P 1 的MTC裝置21、22、23。在步驟401中,MTC裝置21、22、23全部遭遇到緊急情況,且因此在步驟402中,MTC裝置21、22、23全部試圖執行測距(隨機接取)。在步驟402中,MTC裝置21、22、23從測距(隨機接取)的碼集合C 1 (0) 中分別且隨機選擇測距(隨機接取)碼,且將測距(隨機接取)碼發送到基站10。在步驟403中,基站10檢測到測距(隨機接取)碼集合C 1 (0) 的擁塞情況。因此,在步驟404中,基站10選擇臨時配置j ,且針對所述臨時配置起始計時器T congestion _1 。在步驟405中,基站10發送具有旗標=j 的測距回應(隨機接取回應,或作RAR)消息,且對屬於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中的碼集合C 1 (0) 的所有測距(隨機接取)碼回應“退讓(backoff)”。在接收到具有旗標=j 的測距回應(隨機接取回應,RAR)消息之後,MTC裝置21、22、23可得知預設配置改變為配置j
因此,在步驟406中,MTC裝置21、22、23基於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中的回應,而分別執行較短隨機退讓程序。在步驟407中,MTC裝置21、22、23從測距(隨機接取)碼集合C 1 ( j ) 分別且隨機選擇測距(隨機接取)碼,且將測距(隨機接取)請求發送到基站10。同時,在MTC裝置21、22、23於步驟407中分別執行測距(隨機接取)的週期期間,一般用戶設備30在步驟408中執行初始測距(隨機接取)。MTC裝置21、22、23與一般用戶設備30可以在(例如)一幀內或跨越若干個幀的隨機接取通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時隙(time slot)中發送所有測距(隨機接取)消息,如圖4中所繪示。
根據關於向後相容性的先前論述,在接收到步驟407的測距(隨機接取)和步驟408的初始測距(隨機接取)之後,基站10回覆具有旗標=j 的另一測距回應(或RAR)消息,通過使用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中的擴展資訊元素對屬於碼集合C 1 ( j ) 的所有測距(隨機接取)碼回應“成功”狀態,且通過使用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中的原始資訊元素對在配置j 中每一個暫時安排給優先順序等級P 1 的所有測距(隨機接取)碼回應“未成功”狀態。由於一般用戶設備30僅可讀取“未成功”狀態的回應,且MTC裝置21、22、23可讀取“成功”狀態的回應,所以在步驟410中,UE 30暫時停止(suspend)其測距(隨機接取)的意圖,且放棄上行無線資源的准予頻寬。另一方面,在步驟409之後,MTC裝置21、22、23可使用上行無線資源的准予頻寬來繼續後面的發送。
以下描述基站的操作程序,所述操作程序適用於暫時改變配置,以便減輕隨機接取的擁塞情況。假設i 為當前使用的臨時配置的索引,其中i =0意味著使用預設配置。當基站檢測到某優先順序等級P a 為擁塞等級時,所述基站可選擇合適的配置j 使得C a ( j ) C a ( i ) ,且啟動計時器T congestion _ a 。計時器T congestion _ a 是為優先順序等級P a 特別安排(且維持)。如果計時器T congestion _ a 已啟動,則其應被延長(extended)。基站發送具有log2 (k +1)個位元的旗標(flag)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以指示暫時使用哪個配置,其中k 為臨時配置的數目。在此須注意,其他正在執行測距(隨機接取)程序的那些無線通信裝置,將會監控指示臨時配置的此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
基站可對具有一碼c C a ( i ) 的所有CDMA測距(隨機接取)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設定為“退讓”。當計時器T congestion_a 計時時間到期(exprires)時,基站可選擇合適的配置h ,使得C a ( h ) =C a (0) 。如果針對所有的1 a nT congestion_a =0,則可選擇配置h =0。就是說,當用於每一優先順序等級P 1P 2P 3 、...、P n 的所有計時器均到期(期滿)時,選擇預設配置。如果支持向後相容性,則對每一個暫時安排給另一優先順序等級的每一測距(隨機接取)碼,基站可將測距回應(或隨機接取回應,RAR)消息中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設定為“未成功”狀態,但在測距回應(或隨機接取回應)消息中添加新的擴展資訊元素,其中所述擴展資訊元素進一步指示對測距(隨機接取)碼的實際回應(例如,“退讓”、“成功”狀態或“未成功”狀態。)
圖5為根據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繪示基站暫時改變配置的操作程序的流程圖。參看圖5,在步驟501中,基站將i 設定為當前使用的臨時配置的索引。在步驟502中,基站確定所述基站是否接收到測距(隨機接取)碼c 。在步驟502中,當基站接收到測距(隨機接取)碼c 時,在步驟502之後執行步驟503;否則,在步驟502之後執行步驟505。
在步驟503中,基站進一步確定是否所接收到的測距(隨機接取)碼c 屬於C a ( i ) ,且優先順序等級P a 為擁塞等級。當基站確認所接收到的測距(隨機接取)碼c C a ( i ) ,且優先順序等級P a 為擁塞等級時,那麼在步驟503之後執行步驟504;否則,在步驟503之後執行步驟505。
在步驟504中,為了減輕隨機接取的擁塞情況,基站選擇合適的配置j 使得C a ( j ) C a ( i ) ,且開始或延長計時器T congestion_a 。在步驟505中,基站確定是否到了發送測距(隨機接取)回應的時間。當基站確認到了發送測距(隨機接取)回應的時間時,在步驟505之後執行步驟506;否則,在步驟505之後執行步驟502。
在步驟506中,基站決定log2 (k +1)個位元的旗標(用於測距回應消息)以指示其無線服務範圍內的無線通信裝置暫時使用哪個配置,且發送具有log2 (k +1)位元的旗標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其中k 為臨時配置的數目。在步驟507中,基站確定計時器T congestion _ a 計時時間是否到期(期滿)。當計時器T congestion _ a 計時時間在步驟507中期滿時,在步驟507之後執行步驟508;否則,執行步驟501。在步驟508中,當計時器T congestion _ a 計時時間期滿時,基站選擇合適的配置h ,使得C a ( h ) =C a ( 0 ) 。在步驟508之後執行步驟501。
當閒置M2M裝置打算利用優先順序等級P a 執行網路進入(network entry)以用於發送對延遲敏感的消息時,所述M2M裝置首先接收系統消息以得知測距(隨機接取)碼劃分的當前預設配置。在獲得預設配置之後,M2M裝置隨機選擇測距(隨機接取)碼c C a (0) 以執行CDMA測距。如果基站檢測到測距(隨機接取)碼,那麼基站回覆旗標以指示暫時使用的是哪個配置,以及測距(隨機接取)回應以指示CDMA測距(隨機接取)是成功狀態、不成功狀態,還是需要短暫退讓(即,基站檢測到擁塞的情況)。為了解釋方便的目的,假設旗標的值為i 。當C a ( i ) =C a (0) (即,配置i 中為優先順序等級P a 保留的測距(隨機接取)代碼集未改變)且CDMA測距(隨機接取)的回應“不成功”狀態時,M2M裝置執行隨機退讓程序,且接著再次執行CDMA測距(隨機接取)。如果C a ( i ) =C a (0) 且CDMA測距(隨機接取)的回應成功,則基站接著分配上行無線資源的准予頻寬給此成功的測距嘗試。而且,M2M裝置使用此上行無線資源的准予頻寬以發送後續的MAC請求消息,且等待基站對應的回應消息。
當C a ( i ) ≠C a (0) (此即,P a 為擁塞等級,且配置暫時改變為i )時,M2M裝置執行短暫的隨機退讓,且接著再次執行具有測距碼c' C a ( i ) 的CDMA測距(隨機接取)。當在接收到第二CDMA測距(隨機接取)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之後,旗標仍等於i 時,M2M裝置根據第二CDMA測距(隨機接取)的結果進行操作。否則,當旗標改變為jji 時,應進一步討論M2M裝置的操作,以便保證較高優先順序測距比較低優先順序測距被較早服務。當臨時配置從i 改變為j 時,這代表在M2M裝置接收到第一CDMA測距(隨機接取)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之後,某優先順序等級P b 中發生隨機接取擁塞情況,或某計時器T congestion _ b 計時時間期滿。當C a ( j ) 等於C a ( i ) 時,M2M裝置根據第二CDMA測距(隨機接取)的結果進行操作。當C a ( j ) C a ( i ) 時,這代表在將配置從0改變為i 之後,優先順序等級P a 中仍發生隨機接取的擁塞情況,所以基站再次將配置從i 改變為j 。因此,在此情況下,M2M裝置應執行短暫隨機退讓,且接著再次以測距(隨機接取)碼c” C a ( j ) 執行CDMA測距(隨機接取)。否則,當C a ( j ) C a ( i ) 時,這代表屬於C a ( i ) 的一些測距(隨機接取)碼被暫時借給配置j 中的等級P b 或者T congestion _ a 計時時間期滿。在這種情況下,當測距(隨機接取)碼c' 屬於配置j 中的優先順序等級P b 且優先順序次序為P a <P b 時,M2M裝置的第二CDMA測距(隨機接取)可能與等級P b 中的另一CDMA測距衝突。因此,在此情況下,M2M裝置應假設第二CDMA測距(隨機接取)不成功,即使測距(隨機接取)回應為成功也是如此。否則,當優先順序次序為P a P b 時,M2M裝置根據第二CDMA測距的結果進行操作。用於在等級P a 中發送對延遲敏感的業務(traffic)的M2M裝置的詳細測距操作程序描述如下。
圖6為用於發送對延遲敏感消息的M2M裝置的測距操作程序(隨機接取)操作的流程圖。參看圖6,在步驟601中,處於優先順序等級P a 的M2M裝置執行以測距(隨機接取)碼c C a (0) 執行測距(隨機接取)。在步驟602中,M2M裝置從基站接收具有旗標i (此即,當前配置為配置i )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在步驟603中,M2M裝置確定C a ( i ) 是否等於C a (0) 。如果M2M裝置確認C a ( i ) =C a (0) ,那麼在步驟603之後執行步驟604;否則,當M2M裝置確認C a ( i )C a (0) 時,那麼在步驟603之後執行步驟607。
在步驟604中,M2M裝置根據所接收到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來確定先前的測距(隨機接取)是否成功。當M2M裝置確認先前的測距(隨機接取)成功時,那麼在步驟604之後執行步驟605;否則,在步驟604之後執行步驟607。在步驟605中,M2M裝置使用所分配的上行無線資源的准予頻寬來發送進一步的請求消息,並且完成網路進入(network entry)程序。在步驟606中,M2M裝置隨後發送對延遲敏感的消息。
另一方面,在步驟607中,M2M裝置執行(短暫)的隨機退讓程序,且接著再次利用重新選定的測距碼c' C a ( i ) 執行測距(隨機接取),其中配置i 為當前配置。在步驟608中,M2M裝置接收具有旗標為j (在此須注意,j 可等於i 或不等於i )的第二測距(隨機接取)回應。在步驟609中,M2M裝置確定是否滿足以下條件:(C a ( j ) =C a ( i ) )或(c' C b ( j )P a >P b )。當滿足上述條件(此即,確定結果為是)時,則在步驟609之後再次執行步驟604;否則,在步驟609之後執行步驟607。在步驟606之後,M2M裝置完成測距(隨機接取)操作流程。
當閒置的移動台打算執行正常的網路進入程序時,其首先接收系統資訊。在獲得預設配置之後,此移動台隨機選擇一測距(隨機接取)碼c C IN (0) 以執行CDMA測距。當測距回應消息中指示的旗標為ic C IN ( i ) 時,移動台根據CDMA測距(隨機接取)的結果進行操作。否則,當c C IN ( i ) 時,這代表某優先順序等級P a 中發生隨機接取的擁塞情況,且測距(隨機接取)碼c 被借給配置i 中的等級P a 。由於正常的初始測距(隨機接取)的優先順序比所有等級低,因此如果測距(隨機接取)碼c 被借給配置i 中的等級P a ,則移動台的CDMA測距(隨機接取)可能與等級P a 中的另一CDMA測距衝突。因此,在此情況下,移動台應假設CDMA測距(隨機接取)不成功,即使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成功”狀態也是如此。用於執行正常網路進入的移動台的詳細測距(隨機接取)操作描述如下。
圖7為移動台執行正常網路進入程序的的測距操作程序的流程圖。參看圖7,在步驟701中,移動台以測距(隨機接取)碼c C IN ( 0 ) 執行測距(隨機接取)。在步驟702中,移動台從基站接收具有旗標i (此即,當前配置從預設配置改變為配置i )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消息。在步驟703中,M2M裝置確定是否滿足c C IN ( i ) 。如果移動台確認c C IN ( i ) ,則在步驟703之後執行步驟706;否則,如果移動台確認c C IN ( i ) ,則在步驟703之後執行步驟704。
在步驟704中,移動台根據所接收到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來確定先前的測距(隨機接取)是否成功。當移動台確認先前的測距(隨機接取)成功時,那麼在步驟704之後執行步驟705;否則,在步驟704之後執行步驟706。在步驟705中,移動台使用所分配的上行無線資源的准予頻寬來發送進一步的請求消息且完成網路進入程序。
在步驟706中,移動台確定測距碼集合C IN ( i ) 是否為空集合(empty set),其中配置i 為當前使用的配置。當移動台在步驟706中確認測距(隨機接取)碼集合C IN ( i ) 為空集合時,則在步驟706之後執行步驟707;否則,如果移動台在步驟706中確認測距(隨機接取)碼集合C IN ( i ) 不為空集合,則在步驟706之後執行步驟708。在步驟707中,移動台在預設的時間間隔期間內暫時停止(suspend)測距(隨機接取),其中預設的時間間隔可以為(例如)提前在來自基站的系統資訊中廣播。
在步驟708中,移動台執行隨機退讓程序,且接著再次利用重新選定的一測距(隨機接取)碼c' C IN ( i ) 執行測距(隨機接取),其中配置i 為當前配置。在步驟709中,移動台接收具有旗標為j (在此須注意,j 可等於i 或不等於i )的測距(隨機接取)回應。在步驟710中,移動台進一步確定是否滿足以下條件:選定的測距(隨機接取)碼c' C IN ( j ) 。當滿足上述條件時,則在步驟710之後執行步驟706;否則,在步驟710之後執行步驟704。在步驟705之後,完成執行正常網路進入程序的移動台的測距(隨機接取)操作流程。
【第二示範性實施例】
根據LTE中所指定的基於競爭的隨機接取程序,當多個用戶設備(UE)選擇同一隨機接取資源(此即,同一前導碼(preamble)、同一實體層隨機接取通道(PRACH)和同一子幀(subframe))時,這些用戶設備可使用RAR中由eNB給定的同一上行無線資源的准予頻寬來發送無線資源控制層(RRC)連接請求消息(也稱為Msg3),因此導致衝突。為了解決競爭,用戶設備在Msg3中將其指示符(identifier)發送到網路。此外,對Msg3的發送採用非自適應混合自動請求回饋消息(HARQ),以便增加成功解碼的機率。如果eNB從某個用戶設備成功接收到Msg3,則eNB回送所接收到的用戶設備識別符(UE identifier)以解決競爭。已接收到其用戶設備識別符的用戶設備則繼續發送,而其他用戶設備將退讓且再次嘗試。
用於Msg3的HARQ發送的最大數目由系統資訊SIB2中的參數maxHARQ -Msg3Tx 所配置。如果參數maxHARQ -Msg3Tx 也應用於MTC裝置(也稱為M2M裝置),則MTC裝置經歷與一般用戶設備相同的接取衝突概率。然而,來自MTC裝置的多數隨機接取嘗試具有比一般用戶設備低的優先順序。為了保證較高優先順序測距(隨機接取)比較低優先順序測距(隨機接取)被較早服務,可使用圖3中所說明的(具有優先次序的爭用解決方案的)機制。就是說,本揭露提出一種具有優先次序的爭用解決方案方法以增加eNB從一般用戶設備而不是其他MTC裝置成功接收到Msg3的機率。
圖8繪示根據第二示範性實施例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參看圖8,在步驟801中,用戶設備30和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兩者選擇同一隨機接取資源來執行隨機接取(random access,RA)程序。而且,用戶設備30主要實行人對人(human-to-human,H2H)通信業務。在eNB 10接收到隨機接取的消息之後,eNB 10在步驟802中回覆具有上行無線資源的准予頻寬的隨機接取回應(RAR)。在步驟803中,由於用戶設備30和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兩者選擇同一隨機接取資源,因此用戶設備30和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通過使用由eNB 10在所回覆的RAR消息中准予的同一上行無線資源的准予頻寬來發送Msg3。在步驟804中,eNB 10未能成功解碼Msg3,所以eNB 10向用戶設備30和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兩者回覆混合自動請求回饋的負面確認消息(HARQ NACK)。來自eNB 10的HARQ NACK隱含地通知用戶設備30和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其先前的隨機接取程序不成功。
在第二示範性實施例中,在步驟805中,當從eNB接收到HARQ NACK時,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放棄Msg3的重新發送(retransmission)。事實上,當UE 30和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兩者從eNB 10接收到HARQ NACK時,用戶設備30選擇用於Msg3的HARQ發送的第一上門限值,且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選擇用於Msg3的HARQ發送的第二上門限值。舉例來說,用於Msg3的HARQ發送的最大數目為系統資訊SIB2中的maxHARQ-Msg3Tx ,且maxHARQ-Msg3Tx =INTEGER(1:8)。UE 30可選擇“8”作為用於Msg3的HARQ發送的第一上門限值。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可選擇“1”作為用於Msg3的HARQ發送的第二上門限值。因此,用戶設備30在步驟806中重新發送Msg3,因為針對用戶設備30的用於Msg3的HARQ發送的數目尚未超過用於Msg3的HARQ發送的第一上門限值。換句話說,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應減小用於Msg3的非自適應HARQ發送的數目。由於用戶設備30具有重新發送Msg3的更多機會,因此eNB 10從用戶設備30成功接收到Msg3的機率比從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成功接收到Msg3的概率大大增加。
在步驟807中,eNB 10從用戶設備30成功接收到Msg3,所以eNB 10將HARQ確認(acknowledgement,ACK)發送到用戶設備30。在步驟808中,eNB 10進一步將Msg4(具有對應於來自用戶設備30的Msg3的用戶設備識別符)發送到用戶設備30和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兩者。因此,在步驟809中,當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接收到Msg4(具有用戶設備識別符)時,所述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意識到Msg4並不是給自己的,且因此競爭得以解決。在步驟810中,用戶設備30繼續後續發送或後續流程。在步驟811中,較低優先順序MTC裝置32執行退讓程序。
綜上所述,根據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提出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為不同優先順序等級保留專用隨機接取機會,其中隨機接取嘗試根據延遲要求而提前被分類成多個優先順序等級。針對此些專用測距(隨機接取)機會而提出一種擁塞檢測機制。當基站檢測到擁塞情況時,可經由隨機接取回應消息,動態地或暫時地修改隨機接取的參數或配置。另提出一種具有優先次序的爭用解決方案,以保證較高優先順序接取比較低優先順序接取被較早處理。本揭露還提出另一具有優先次序的爭用解決方案,以減少較低優先順序M2M裝置(或作MTC裝置)的隨機接取對H2H業務的影響。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基站/進階型節點
20...無線通信裝置
101、102、103...步驟
201、202、203、204、205、206...步驟
21、22、23...機器對機器通信裝置
301、302、303、304、305、306、307、308...步驟
30...無線通信裝置/用戶設備
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步驟
501、502、503、504、505、506、507、508...步驟
60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步驟
70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10...步驟
32...MTC裝置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10、811...步驟
A、B、C、D、E、F...節點
圖1繪示根據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專用測距過程。
圖2繪示根據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擁塞檢測機制。
圖3繪示根據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具有優先次序的爭用解決方案操作。
圖4繪示根據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另一具有優先次序的爭用解決方案操作程序。
圖5為根據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繪示基站暫時改變配置的操作程序的流程圖。
圖6為用於發送對延遲敏感消息的M2M裝置的測距操作程序的流程圖。
圖7為移動台執行正常網路進入程序的的測距操作程序的流程圖。
圖8繪示根據第二示範性實施例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
10...基站
20...無線通信裝置
201~206...步驟

Claims (30)

  1. 一種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適用於一基站,所述方法包括:將無線通信裝置的所述隨機接取嘗試分類為至少一優先順序等級;使所述優先順序等級中的每一者分別與一組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相關聯;廣播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預設配置;從所述無線通信裝置接收隨機接取消息;檢測所述隨機接取消息的擁塞情況;改變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以及通過一回應消息,向所發送的隨機接取消息有所述擁塞情況的部份無線通信裝置,通知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所述改變,其中所述至少一優先順序等級為多個等級,所述改變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步驟包括:通過暫時借得至少一第二優先順序等級的隨機接取機會來增加一第一優先順序等級的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優先順序等級低於所述第一優先順序等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優先順序等級為單一等級或多個等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 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包括專用碼、專用時隙、專用頻率資源,以及所述專用碼、所述專用時隙或所述專用頻率資源的任何組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廣播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所述預設配置的步驟包括:週期性地廣播所有所述優先順序等級的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所述預設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檢測所述隨機接取消息的所述擁塞情況的步驟包括:在一預設週期內監視每一個所述優先順序等級中的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一利用率;以及當在所述預設週期內所述優先順序等級中的一第一優先順序等級的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所述利用率大於一預設的利用率上門限值時,判定所述第一優先順序處於一擁塞情況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所述改變包括一臨時配置,所述臨時配置為對所有優先順序等級的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預設配置進行一重新排列的一操作規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所述改變包括 一臨時配置,所述的臨時配置為預設的且有被編排索引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優先順序等級為所述單一等級或多個等級,且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所述改變包括:通過暫時在一時域中、一頻域中或一碼域中,分配一新無線電資源來增加一第一優先順序等級的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所述改變包括一臨時配置,且所述改變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步驟包括:維持用於一第一優先順序等級的一計時器來指示所述臨時配置的一有效週期;以及當所述計時器的計時時間到期時,將所述臨時配置改變為所述第一優先順序等級的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另一臨時配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改變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步驟進一步包括:分別維持用於至少一優先順序等級P a 的至少一計時器T congestion_a ,所述計時器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優先順序等級P a 的所述臨時配置的至少一有效週期;以及當用於所有所述至少一優先順序等級P a 的所有所述至少一計時器T congestion_a 的計時時間到期時,將所述臨時 配置恢復為所有優先順序等級的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預設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當所述至少一優先順序等級為多個等級時,所述通過所述回應消息來通知所述專用隨機接取機會的所述改變的步驟包括:通過使用一隨機接取回應中的一原始資訊元素來回應一“未成功”狀態,並且添加指示一實際回應的一擴展資訊。
  12. 一種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適用於實現一無線通信裝置的具有優先次序的競爭解決方案,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一隨機接取機會發送一隨機接取消息給一基站;從所述基站接收一隨機接取回應,所述隨機接取回應作為對所述隨機接取消息的回應,其中所述隨機接取回應包括一上行鏈路准予;從所述基站接收一指示;以及根據所述隨機接取消息的所述指示與所述無線通信裝置的一優先順序等級,確定放棄來自所述基站的所述上行鏈路准予,其中所述根據所述指示和所述優先順序等級確定放棄來自所述基站的所述上行鏈路准予的步驟包括:確定目前所使用的隨機接取機會是否被借給所述臨時配置中的一較高優先順序等級; 當目前所使用的隨機接取機會未被借給所述臨時配置中的一較高優先順序等級時,使用來自所述基站的所分配的一上行鏈路准予來繼續發送一請求消息;以及當目前所使用的隨機接取機會被借給所述臨時配置中的一較高優先順序等級時,確定放棄來自所述基站且用於發送一請求消息的所述上行鏈路准予。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指示指出所述隨機接取消息遭遇一競爭情況,且一具有較高優先順序等級的無線通信裝置使用來自所述基站的所述上行鏈路准予。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指示為所述隨機接取消息中一臨時配置的一索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指示為一混合自動請求回饋消息。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根據所述指示和所述優先順序等級確定放棄來自所述基站的所述上行鏈路准予的步驟包括:確定所述無線通信裝置是否為一具有較低優先順序等級的無線通信裝置;確定所述混合自動請求回饋消息是否為一負面確認消息;以及當無線通信為一具有較低優先順序等級的無線通信 裝置且所述混合自動請求回饋消息為一負面確認消息時,確定放棄來自所述基站且用於發送請求消息的所述上行鏈路准予。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當接收所述隨機接取回應的無線通信裝置支援所述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時,所述無線通信裝置僅讀取所述隨機接取回應的一擴展資訊;以及當接收所述隨機接取回應的無線通信裝置不支援所述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時,所述無線通信裝置僅讀取所述隨機接取回應中的一原始資訊元素。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所述擴展資訊中的一實際回應為“退讓”、“成功”狀態或“未成功”狀態。
  19. 一種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適用於一無線通信裝置發送對延遲敏感的消息,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來自針對優先順序P a 的一預設配置的一代碼集C a (0) 的一第一隨機接取碼來發送一第一隨機接取消息;接收來自基站的具有一第一指示符的一第一隨機接取回應,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符指出所述預設配置改變為一當前配置i ;確定所述當前配置i 的一代碼集C a (i ) 是否與所述預設配置的所述代碼集C a (0) 相同;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取回應,確定所述第一隨機接取 消息是否成功;當所述第一隨機接取消息成功且所述代碼集C a (i ) 與所述代碼集C a (0) 相同時,通過使用來自所述基站的所分配的一上行鏈路准予來發送後續的請求消息;完成網路進入程序;以及發送所述對延遲敏感的消息。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在發送所述第一隨機接取消息之前,所述方法更包括:從所述基站接收一隨機接取碼劃分的所述預設配置。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當所述代碼集C a (i ) 不同於所述代碼集C a (0) ,或確定所述第一隨機接取消息未成功時,所述方法更包括:執行一短暫隨機退讓,且發送具有從所述當前配置的所述代碼集C a (i ) 選擇的一第二隨機接取碼的一第二隨機接取消息;以及接收具有一第二指示符的第二隨機接取回應,其中所述第二指示符指出所述當前配置為一配置j ,而所述第二隨機接取回應為所述第二隨機接取消息的一對應回應。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隨機接取回應之後,所述方法更包括:確定是否滿足一第一條件或一第二條件,其中: 所述第一條件為所述配置j 的一代碼集C a (j ) 與所述代碼集C a (i ) 相同;且所述第二條件為所述第二隨機接取碼來自在所述配置j 下針對優先順序P b 分配的一代碼集,且所述優先順序P a 高於所述優先順序P b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當滿足所述第一條件或所述第二條件時,所述方法更包括:根據所述第二隨機接取回應,確定所述第二隨機接取消息是否成功。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當既不滿足所述第一條件也不滿足所述第二條件時,所述方法更包括:執行一短暫隨機退讓,且發送具有從所述當前配置的一代碼集選擇的一第三隨機接取碼的一第三隨機接取消息。
  25. 一種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適用於一無線通信裝置執行網路進入程序,所述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包括:使用來自為預設配置的初始隨機接取而分配的一代碼集C IN (0) 的一第一隨機接取碼來發送一第一隨機接取消息;接收來自所述基站的具有一第一指示符的一第一隨機接取回應,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符指出所述預設配置改變 為當前配置i ;確定所述第一隨機接取碼是否屬於所述當前配置i 的一代碼集C IN (i) ;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取回應,確定所述第一隨機接取消息是否成功;當所述第一隨機接取碼屬於所述代碼集C IN (i) 且所述第一隨機接取消息成功時,通過使用來自所述基站的所分配的一上行鏈路准予來發送後續的請求消息;以及完成所述網路進入程序。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在發送所述第一隨機接取消息之前,所述方法更包括:從所述基站接收一隨機接取碼劃分的所述預設配置。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當所述第一隨機接取碼不屬於所述代碼集C IN (i) ,或確定所述第一隨機接取消息未成功時,所述方法更包括:確定所述代碼集C IN (i) 是否為一空集合;當所述代碼集C IN (i) 不為一空集合時,執行一短暫隨機退讓,且發送具有從所述當前配置的所述代碼集C IN (i ) 選擇的一第二隨機接取碼的一第二隨機接取消息;以及接收具有一第二指示符的第二隨機接取回應,其中所述第二指示符指出所述當前配置為配置j ,而所述第二隨機接取回應為所述第二隨機接取消息的一對應回應;以及 確定所述第二隨機接取碼是否屬於所述當前配置j 的代碼集C IN (j )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當代碼集C IN (i) 為一空集合時,所述方法進一步包括:在預設時間間隔期間內,暫停當前的隨機接取嘗試;以及返回並利用來自所述代碼集C IN (0)的一第三隨機接取碼來發送一第三隨機接取消息。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當所述第二隨機接取碼不屬於所述當前配置j 的所述代碼集C IN (j ) 時,所述方法更包括:返回並確定所述當前配置j 的所述代碼集C IN (j ) 是否為一空集合。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其中當所述第二隨機接取碼屬於所述當前配置j 的所述代碼集C IN (j ) 時,所述方法更包括:根據所述第二隨機接取回應,確定所述第二隨機接取消息是否成功。
TW100132710A 2010-09-10 2011-09-09 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 TWI4356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8178610P 2010-09-10 2010-09-10
US13/224,346 US8705352B2 (en) 2010-09-10 2011-09-02 Prioritized random access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2678A TW201212678A (en) 2012-03-16
TWI435632B true TWI435632B (zh) 2014-04-21

Family

ID=45806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2710A TWI435632B (zh) 2010-09-10 2011-09-09 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05352B2 (zh)
CN (1) CN102404865B (zh)
TW (1) TWI4356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5349B (zh) * 2018-05-11 2023-01-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终端
US8396081B2 (en) * 2008-02-01 2013-03-12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AC control information priorities and SRB priorities
WO2010058466A1 (ja) * 2008-11-20 2010-05-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特定情報配信方法、および特定情報受信方法
EP2543175B1 (en) 2010-03-01 2018-05-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achine-to-machine gateway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ity
EP2632213B1 (en) * 2010-10-21 2016-12-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network entry/reent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95088B2 (en) * 2010-11-08 2016-03-22 Lg Electronics Inc. RRC conn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98216B2 (en) * 2011-01-07 2015-11-24 Broadcom Corporation Wait timer for delay tolerant terminal
GB2488512B (en) * 2011-01-28 2015-03-11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KR20120095138A (ko) * 2011-02-18 2012-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기 간 통신 서비스를 위한 초기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KR20140041481A (ko) * 2011-04-12 2014-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m2m 장치의 레인징 수행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029566A1 (en) * 2011-05-02 2014-01-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ging at m2m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475905B (zh) * 2011-05-31 2015-03-01 Innovative Sonic Corp 在無線通訊中避免傳統網路之無線存取網路過載的方法和裝置
US8929267B2 (en) * 2011-08-25 2015-0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in idle mode using identifier type
WO2013036184A1 (en) * 2011-09-08 2013-03-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random acces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23147B2 (en) * 2011-10-03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and processing received vehicle peer transmissions based on reliability information
US9025498B2 (en) * 2011-12-28 2015-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lication layer access channel congestion avoidance in group communications over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s
US9077756B1 (en) * 2012-03-05 2015-07-07 Symantec Corporation Limiting external device access to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according to device type and connection context
EP2826288B1 (en) 2012-03-16 2018-12-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wireless systems
US9246874B2 (en) * 2012-06-29 2016-01-26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Virtual domain name system
JP6012305B2 (ja) * 2012-07-06 2016-10-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US9282572B1 (en) * 2012-08-08 2016-03-0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Enhanced access class barring mechanism in LTE
JP5977128B2 (ja) * 2012-09-13 2016-08-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CN109309946B (zh) * 2012-09-29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拥塞控制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716761B (zh) 2012-09-29 2018-05-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用户设备与网络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管理设备
GB2509071B (en) * 2012-12-19 2018-07-11 Sony Corp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9485604B2 (en) * 2013-01-27 2016-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 configurat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US9179242B2 (en) * 2013-04-05 2015-11-03 Alcatel Luc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gistering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scheduling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device transmissions
US9609499B2 (en) * 2013-05-22 2017-03-28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prioritize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emergency access
CN104253788B (zh) * 2013-06-26 2019-07-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客户端、页面引擎及系统
WO2015015136A1 (en) 2013-08-01 2015-02-05 Toshiba Research Europe Limited Ran overload control for m2m communications in lte networks
WO2015046973A1 (ko) * 2013-09-26 2015-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15165031A1 (zh) * 2014-04-29 2015-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装置及方法
JP6702942B2 (ja) 2014-08-06 2020-06-03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d2d)プリエンプションおよびアクセス制御
US9521514B2 (en) 2014-11-25 2016-12-13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542899B2 (ja) * 2015-01-26 2019-07-10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US9980284B2 (en) * 2015-03-13 2018-05-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ention-based reservations of network resources
CN107615867B (zh) * 2015-03-27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站点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008842A1 (en) * 2015-07-14 2017-01-19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ffic pattern dependent access coordination to a shared transmission medium
WO2017075790A1 (zh) * 2015-11-05 2017-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07277933B (zh) * 2016-04-06 2023-05-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道拥塞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396394B (zh) * 2016-05-12 2020-04-07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
JP6224779B2 (ja) * 2016-07-13 2017-11-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EP3537843B1 (en) * 2016-11-03 2022-08-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oving from ngs to ep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TWI611715B (zh) * 2016-11-16 2018-01-1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無線裝置及其隨機存取方法
US10681727B2 (en) * 2016-12-19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parameter selection during random access message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
SG11201906733YA (en) 2017-01-23 2019-08-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US10292160B1 (en) * 2017-02-17 2019-05-14 Sprint Spectrum L.P. Prioritizing uplink grants to mobile devices assigned to frequencies subject to group delay variation
US11259329B2 (en) * 2017-08-21 2022-0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oritiz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R3080254A1 (fr) * 2018-04-13 2019-10-18 Orange Dispositifs, systemes et procedes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pour l'etablissement de services critique en latence
US10555119B2 (en) 2018-07-06 2020-02-04 Apple Inc. Ranging priority indication
WO2020019762A1 (zh) * 2018-07-27 2020-0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91373B (zh) * 2019-01-29 2023-06-06 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拥塞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0218894A1 (en) * 2019-04-24 2020-10-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between 2 step and 4 step random access (ra) procedures and contention resolutions
US11596004B2 (en) * 2021-03-25 2023-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random access channel occasions
CN114286374B (zh) * 2021-12-15 2023-08-25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拥塞等级检测及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93214B2 (en) * 1998-10-05 2014-02-12 Sony Deutschland GmbH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ioritization scheme
US6567396B1 (en) * 1999-12-13 2003-05-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throughput in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idle time slot scheduling
US20020118661A1 (en) * 2000-12-22 2002-08-29 Daniel Voce Method of optimizing random access performanc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 dynamically controlled persistence techniques
US7733896B2 (en) * 2002-08-19 2010-06-08 Alcatel-Lucent Usa Inc. Dynamic access priority scheme
US7003303B2 (en) * 2002-08-23 2006-02-21 Motorola, Inc. Dedicated high priority access channel
US7990927B2 (en) 2006-10-31 2011-08-0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8093218A2 (en) 2007-01-31 2008-08-07 Nokia Corporation Emergency and priority calling support in wimax
CN101272608B (zh) 2007-03-21 2012-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侦听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设备
CA2683918C (en) 2007-04-17 2016-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of handling radio access and to prioritize subscribers in case of an emergency
KR101461939B1 (ko) * 2007-11-14 2014-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우선순위 기반의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US20100074204A1 (en) * 2008-09-16 2010-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during random acce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2678A (en) 2012-03-16
US8705352B2 (en) 2014-04-22
CN102404865B (zh) 2014-10-15
US20120063305A1 (en) 2012-03-15
CN102404865A (zh)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5632B (zh) 具有優先次序的隨機接取方法
US1183230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S11290948B2 (en) Access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RU2763751C2 (ru) Процедура(-ы)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для радиосистемы
EP3200543B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window,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9888434B2 (en)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E
Cheng et al. Overload control for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 in LTE-advanced system
US2020022923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3167677B1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keep-alive signaling
US20160143063A1 (en) Enhanced RACH Design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JP5396466B2 (ja) ワイヤレ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ファーストフィードバック競合型レンジング手順
JP5450838B2 (ja) マシン・タイプ通信の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111027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ystem information
US20100124188A1 (en) Methods utilized in mobile devices and base stations, and the mobile devices and base stations thereof
CN102469617A (zh) 一种竞争随机接入的方法
WO2012083739A1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WO2012083741A1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de Andrade et al. The impact of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on the access probability of human-to-human users in LTE networks
RU277783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систем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по мере необходимости
WO2017196222A1 (en)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providing an improved channel access procedure
KR10240760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24525284A (ja) 無線フィードバッ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