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7939B - 訊號傳收電路以及雜訊抑制電路 - Google Patents

訊號傳收電路以及雜訊抑制電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7939B
TWI427939B TW099133253A TW99133253A TWI427939B TW I427939 B TWI427939 B TW I427939B TW 099133253 A TW099133253 A TW 099133253A TW 99133253 A TW99133253 A TW 99133253A TW I427939 B TWI427939 B TW I4279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pedance
impedance element
coupled
sign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3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4199A (en
Inventor
Ming Cheng Chiang
Original Assignee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14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4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7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79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03Hybrid circuits

Description

訊號傳收電路以及雜訊抑制電路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訊號傳收電路,特別有關於利用一阻抗電路來消除近端傳送器所引起之雜訊的訊號傳收電路,以及可使用在此訊號傳收電路的雜訊抑制電路。
第1圖繪示了習知技術中的訊號傳收電路。如第1圖所示,傳送器101會透過纜線(cable)103來輸出一輸出訊號OS給其他傳收電路的接收器105,而接收器107亦會透過纜線103來接收輸入訊號IS。然而,現今的訊號傳收電路中,通常會如第1圖所示,讓同一組傳送器101和接收器107共用線路,對接收器107而言,傳送器101可視為一近端傳送器。然而,這樣的結構會讓輸出訊號OS對輸入訊號IS造成雜訊,因此會影響到接收器107接收輸入訊號IS的品質。
有一些習知技術被發展出來改善這個問題。舉例來說,專利號US6744831的美國專利即揭露了此類技術,如其第3圖所示,其利用元件88來抵消掉輸出訊號對輸入訊號所造成的雜訊。然而,這些習知技術通常需要額外的電路以及精密控制來消除雜訊,因此會需要較大的電路面積,也會增加製造成本以及設計上的複雜度。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為提供一種訊號傳收電路,其可以使用簡易電路來消除掉近端傳送器所造成的雜訊。此外,本發明亦揭露了此訊號傳收電路所使用的雜訊抑制電路。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了一種訊號傳收電路,包含:一接收器,用以接收一輸入訊號;一傳送器,用以傳送一輸出訊號;以及一阻抗電路,用以消除該輸出訊號對該輸入訊號引起的雜訊。此阻抗電路包含:一電壓轉換電路,根據該輸出訊號產生一電壓轉換訊號;以及一分壓電路,用以分壓該電壓轉換訊號以及該輸出訊號,使得該輸出訊號在該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會被該電壓轉換訊號在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所抵消。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揭露了一種雜訊抑制電路,自一訊號輸出源輸出一輸出訊號,並從一訊號輸入源接收一輸入訊號至一接收器,該雜訊抑制電路包含:一電壓轉換電路,根據該輸出訊號產生一電壓轉換訊號;以及一分壓電路,用以分壓該電壓轉換訊號以及該輸出訊號,使得該輸出訊號在該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會被該電壓轉換訊號在該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所抵消。
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揭露了一種訊號傳收電路,耦接一訊號輸入源,該訊號輸入源包含一第一輸入端及一第二輸入端,該訊號傳收電路包含:一接收器,用以接收一輸入訊號;一傳送器,包含一第一傳送端及一第二傳送端,並藉由該第一傳送端以及該第二傳送端傳送一差動輸出訊號;以及一阻抗電路,用以消除該差動輸出訊號對該輸入訊號引起的雜訊。此阻抗電路包含:一第一阻抗元件,其一端耦接該第二傳送端,另一端耦接該第一輸入端;一第二阻抗元件,其一端耦接該第一傳送端,另一端耦接該第二輸入端;一第一分壓電路,耦接於該第一傳送端及該第一接收端之間;以及一第二分壓電路,耦接於該第二傳送端及該第二接收端之間。
藉由上式之實施例,可以一阻抗電路來消除掉近端傳送器對接收器引起的雜訊,因此不需要複雜的電路和精密的電路控制,可縮小電路面積,降低製造和設計上的成本。
在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一個元件。本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在通篇說明書及後續的請求項當中所提及的「包含」係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以外,「耦接」一詞在此係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於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氣連接於該第二裝置,或透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氣連接至該第二裝置。
第2圖繪示了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訊號傳收電路200。如第2圖所示,訊號傳收電路200包含了一傳送器201、一接收器203以及一阻抗電路205。接收器203用以接收一輸入訊號IS。傳送器201用以傳送一輸出訊號OS。阻抗電路205耦接至纜線215的第一輸入端216和第二輸入端218,其可以是電阻或是其他具有阻抗特性的主動或被動元件,用以消除輸出訊號OS對輸入訊號IS引起的雜訊。在此實施例中,訊號傳收電路200係使用一差動訊號,因此傳送器201具有一第一傳送端207以及一第二傳送端209,且接收器203具有一第一接收端211以及一第二接收端213。但不表示本發明之概念僅限制於使用差動訊號的訊號傳收電路上。
此外,在第2圖所示的實施例中,纜線係為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簡稱HDMI)纜線。傳送器201和電壓源Vcc之間存在著電阻217、219(此例中其值為10歐姆),纜線215和阻抗電路205之間存在著電容227和229。此外,傳送器201具有兩開關223、225和電流源221。須注意的是,這些細部結構僅用以舉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舉例來說,傳送器201可以具有各種不同的形式,而纜線215也可以為其他種類的纜線。
第3圖繪示了第2圖所示之訊號傳收電路實施例的詳細結構。在此實施例中,阻抗電路205係由電阻所構成。如第3圖所示,阻抗電路205包含一第一電阻301、一第二電阻303、一第三電阻305、一第四電阻307、一第五電阻309以及一第六電阻311。第一電阻301之第一端耦接第二傳送端209,且一第二端耦接纜線215。第二電阻303的一第一端耦接第一傳送端207。第三電阻305的第一端耦接第二電阻303的第二端,且第二端耦接纜線215。第四電阻307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傳送端207,且第二端耦接纜線215。第五電阻309的第一端耦接第二傳送端209。第六電阻311的第一端耦接第五電阻309的一第二端,且第六電阻311的第二端耦接纜線215。其中第二電阻303的第二端更耦接第二接收端213,第五電阻309的第二端更耦接第一接收端213。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電阻303和第五電阻309的電阻值相同,皆為9K歐姆,第三電阻305和第六電阻311的電阻值相同,皆為5K歐姆。也就是說,第二電阻303/第五電阻309和第三電阻305/第六電阻311的電阻值比為9:5。此外,第一電阻301和第四電阻307的電阻值相同,皆為40歐姆,而纜線215的等效電阻231和233皆為50歐姆。也就是說,第一電阻301/第四電阻307和等效電阻231/233的電阻值比為4:5。其中,等效電阻231係由傳送路徑Tx-(301,303,305)看入的纜線等效電阻。而等效電阻233係由傳送路徑Tx+(307,309,311)看入的纜線等效電阻。須注意的是,在第3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對阻抗電路205而言,傳送器201可視為一訊號輸出源,將輸出訊號OS輸出至阻抗電路205。此外,纜線215可視為一訊號輸入源,將輸入訊號IS輸出至阻抗電路205。須注意的是,第二電阻303/第五電阻309和第三電阻305/第六電阻311的電阻值比以及第一電阻301/第四電阻307和等效電阻231/233的電阻值比可以是其他比例。而且,所有的電阻亦可以由其他可形成阻抗的主動元件(如金氧半導體電晶體等)來代替。
底下將詳細描述第3圖所示的實施例如何消除掉輸出訊號OS對輸入訊號IS所引起的雜訊。請注意在以下實施例中僅考慮交流訊號,而沒有考慮到直流成份。
令Vtxp=Vtx (恆等式1)
則Vtxn=-Vtx (恆等式2)
Vtxp和Vtxn分別為第一傳送端207和第二傳送端209上的電壓。
因為第二電阻303、第三電阻305、第五電阻309以及第六電阻311(5K歐姆和9K歐姆)的電阻值遠大於第一電阻301、第四電阻307以及纜線等效電阻231、233(40歐姆和50歐姆)。因此可以忽略第二電阻303、第三電阻305、第五電阻309以及第六電阻311上的電流。
Vcp=-Vtx*R231 /(R231 +R301 )=-Vtx*50/(40+50) (恆等式3)
Vcn=Vtx*R233 /(R233 +R307 )=Vtx*50/(40+50) (恆等式4)
Vcp和Vcn分別為第一電阻301第二端和第四電阻307第二端上的電壓。
再由各電阻的關係計算出電壓。
Vrxp=Vtxn*R311 /(R311 +R309 )+Vcn*R309 /(R311 +R309 )=Vtxn*5K/(5K+9K)+Vcn*9K/(5K+9K) (恆等式5)
Vrxn=Vtxp*R305 /(R305 +R303 )+Vcp*R303 /(R305 +R303 )=Vtxp*5K/(5K+9K)+Vcp*9K/(5K+9K) (恆等式6)
Vrxp和Vrxn分別為第一接收端211和第二接收端213上的電壓。
再將恆等式(1)(3)式代入(6),恆等式(2)(4)式代入(5)。
Vrxp=-Vtx*5K/(5K+9K)+Vtx*50/(40+50)*9K/(5K+9K)=0
Vrxn=Vtx*5K/(5K+9K)-Vtx*50/(40+50)*9K/(5K+9K)=0
如此Vtx可完全被消除,得到Vrxp=Vrxn=0。
由上述可知,輸出訊號在接收端所引起的雜訊可完全被消除。
根據前述之恆等式可知、第一電阻301和第四電阻307可視為一電壓轉換電路(會降低電壓,故可視為電壓轉換電路),係搭配纜線等效電阻231、233而在第一電阻301之第一端和第四電阻307之第一端上產生和第二傳送端209之電壓Vtxn和第一傳送端207之電壓Vtxp相關的電壓Vcp和Vcn(恆等式3,4)。須注意的是,此處所指之電壓轉換電路不限定於單一阻抗元件,只要是能跟纜線等效電阻231、233產生分壓作用的電路,都應在本發明的範圍之內。
然後,第二電阻303、第三電阻305、第五電阻309以及第六電阻311係分別搭配以對電壓Vtxn和Vcn,以及電壓Vtxp和Vcp產生分壓(前述恆等式5,6),以讓電壓Vtxn和Vcn之分壓互相抵消,以及電壓Vtxp和Vcp之分壓互相抵消。因此,可將第二電阻303、第三電阻305、第五電阻309以及第六電阻311共同視為一分壓電路,或者將第二電阻303、第三電阻305視為一分壓電路,而第五電阻309以及第六電阻311視為另一分壓電路。用以分壓該電壓轉 換訊號以及輸出訊號,使得輸出訊號在該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會被電壓轉換訊號在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所抵消。
以下之內容表示了接收器所接收到的訊號關係。
Vcp=Vsig (恆等式1)
Vcn=-Vsig (恆等式2)
其中Vsig跟-Vsig表示了輸入訊號In在差動訊號傳輸線上的正負電壓。
因為第二電阻303、第三電阻305、第五電阻309以及第六電阻311的電阻值遠大於第一電阻301、第四電阻307以及纜線等效電阻231、233。因此可以忽略第二電阻303、第三電阻305、第五電阻309以及第六電阻311上的電流。
Vtxp=-Vsig*R217 /(R307 +R217 )=-Vsig*10/(40+10) (恆等式3)
Vtxn=Vsig*R219 /(R301 +R219 )=Vsig*10/(40+10) (恆等式4)
再由各電阻的關係計算出電壓。
Vrxp=Vtxn*5K/(5K+9K)+Vcn*9K/(5K+9K) (恆等式5)
Vrxn=Vtxp*5K/(5K+9K)+Vcp*9K/(5K+9K) (恆等式6)
再將恆等式(1)(3)式代入(6),恆等式(2)(4)式代入(5)。
Vrxp=Vsig*10/(40+10)*5K/(5K+9K)-Vsig*9K/(5K+9K)=-Vsig*4/7
Vrxn=-Vsig*10/(40+10)*5K/(5K+9K)+Vsig*9K/(5K+9K)=Vsig*4/7
可得知接收器203接收到的訊號大小為輸入訊號In的一定比例,且並不會受到傳送器201輸出訊號的干擾。
藉由上式之實施例,可以一阻抗電路來消除掉近端傳送器對接收器引起的雜訊,因此不需要複雜的電路和精密的電路控制,可縮小電路面積,降低製造和設計上的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3、215‧‧‧纜線
200‧‧‧訊號傳收電路
101、201‧‧‧傳送器
105、107、203‧‧‧接收器
205‧‧‧阻抗電路
207‧‧‧第一傳送端
209‧‧‧第二傳送端
211‧‧‧第一接收端
213‧‧‧第二接收端
216‧‧‧第一輸入端
217、219‧‧‧電阻
218‧‧‧第二輸入端
221‧‧‧電流源
223、225‧‧‧開關
227、229‧‧‧電容
231、233‧‧‧等效電阻
301‧‧‧第一電阻
303‧‧‧第二電阻
305‧‧‧第三電阻
307‧‧‧第四電阻
309‧‧‧第五電阻
311‧‧‧第六電阻
第1圖繪示了習知技術中的訊號傳收電路。
第2圖繪示了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訊號傳收電路。
第3圖繪示了第2圖所示之訊號傳收電路實施例的詳細結構。
200...訊號傳收電路
201...傳送器
203...接收器
205...阻抗電路
207...第一傳送端
209...第二傳送端
211...第一接收端
213...第二接收端
215...纜線
216...第一輸入端
217、219...電阻
218...第二輸入端
221...電流源
223、225...開關
227、229...電容

Claims (19)

  1. 一種訊號傳收電路,包含:一接收器,用以接收一輸入訊號;一傳送器,用以傳送一輸出訊號;以及一阻抗電路,用以消除該輸出訊號對該輸入訊號引起的雜訊,其中該接收器自一纜線接收該輸入訊號,且該傳送器傳送該輸出訊號至該纜線,該輸入訊號以及該輸出訊號為差動訊號,該接收器包含一第一接收端以及一第二接收端,該傳送器包含一第一傳送端以及一第二傳送端,該阻抗電路包含:一第一阻抗元件,該第一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二傳送端,且該第一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纜線;一第二阻抗元件,該第二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一傳送端;一第三阻抗元件,該第三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二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且該第三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纜線;一第四阻抗元件,該第四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一傳送端,且該第四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纜線;一第五阻抗元件,該第五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二傳送端;以及一第六阻抗元件,該第六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五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且該第六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纜線;其中該第二阻抗元件的該第二端直接連接該第二接收端,該第五阻抗元件的該第二端直接連接該第一接收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傳收電路,其中該阻抗電路係由被動元件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傳收電路,其中該阻抗電路係由主動元件所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傳收電路,其中該第三阻抗元件的阻值與該第六阻抗元件的阻值實質上相同,該第二阻抗元件的阻值與該第五阻抗元件的阻值實質上相同,該第一阻抗元件的阻值與該第四阻抗元件的阻值實質上相同,該第三阻抗元件與該第二阻抗元件的阻值比實質上為一第一預定比例,該第一阻抗元件與該纜線形成的等效阻抗元件之阻值比實質上為一第二預定比例,其中該預定比例使得該輸出訊號在該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會被該電壓轉換訊號在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所抵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訊號傳收電路,其中該第一預定比例為5:9,且該第二預定比例為4: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訊號傳收電路,其中該第一阻抗元件與該第四阻抗元件實質上為40歐姆,該第二阻抗元件與該第五阻抗元件實質上為9K歐姆,該第三阻抗元件與該第六阻抗元件實質上為5K歐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傳收電路,其中該第一阻抗及該第四阻抗之電阻值,跟該第二、第三、第五、第六阻抗元件的電阻值之比,使得流經該第二、第三、第五、第六阻抗元件的電流可被忽略。
  8. 一種雜訊抑制電路,自一訊號輸出源輸出一輸出訊號,並從一訊號輸入源接收一輸入訊號至一接收器,該接收器包含一第一接收端以及一第二接收端,該雜訊抑制電路包含:一第一阻抗元件,該第一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訊號輸出源,且該第一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訊號輸入源;一第二阻抗元件,該第二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訊號輸出源;一第三阻抗元件,該第三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二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且該第三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訊號輸入源;一第四阻抗元件,該第四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訊號輸出源,且該第四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訊號輸入源;一第五阻抗元件,該第五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訊號輸出源;以及一第六阻抗元件,該第六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五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且該第六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訊號輸入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雜訊抑制電路,其中該第三阻抗元件的阻值與該第六阻抗元件的阻值實質上相同,該第二阻抗元件的阻值與該第五阻抗元件的阻值實質上相同,該第一阻抗元件的 阻值與該第四阻抗元件的阻值實質上相同,該第三阻抗元件與該第二阻抗元件的阻值比實質上為一第一預定比例,該第一阻抗元件與該訊號輸入源形成的等效阻抗元件之阻值比實質上為一第二預定比例,其中該第一預定比例以及該第二預定比例使得該輸出訊號在該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會被該電壓轉換訊號在該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所抵消。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雜訊抑制電路,其中該第一預定比例為5:9,且該第二預定比例為4:5。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雜訊抑制電路,其中該第一阻抗元件與該第四阻抗元件實質上為40歐姆,該第二阻抗元件與該第五阻抗元件實質上為9K歐姆,該第三阻抗元件與該第六阻抗元件實質上為5K歐姆。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雜訊抑制電路,其中該第一阻抗及該第四阻抗之電阻值,跟該第二、第三、第五、第六阻抗元件的電阻值之比,使得流經該第二、第三、第五、第六阻抗元件的電流可被忽略。
  13. 一種訊號傳收電路,耦接一訊號輸入源,該訊號輸入源包含一第一輸入端及一第二輸入端,該訊號傳收電路包含:一接收器,用以接收一輸入訊號,包含一第一接收端以及一第二接 收端;一傳送器,包含一第一傳送端及一第二傳送端,並藉由該第一傳送端以及該第二傳送端傳送一差動輸出訊號;以及一阻抗電路,用以消除該差動輸出訊號對該輸入訊號引起的雜訊,該阻抗電路包含:一第一阻抗元件,其一端耦接該第二傳送端,另一端耦接該第一輸入端;一第二阻抗元件,其一端耦接該第一傳送端,另一端耦接該第二輸入端;一第一分壓電路,耦接於該第一傳送端及該第一接收端之間,用以直接提供一第一分壓給該第二接收端;以及一第二分壓電路,耦接於該第二傳送端及該第二接收端之間,用以直接提供一第二分壓給該第一接收端。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訊號傳收電路,其中該第一分壓電路包含:一第三阻抗元件,該第三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一傳送端;以及一第四阻抗元件,該第四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三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且該第四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第一輸入端,其中該第一分壓產生於該第四阻抗元件的該第一端。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訊號傳收電路,其中該第二分壓 電路包含:一第五阻抗元件,該第五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二傳送端;以及一第六阻抗元件,該第六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五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且該第六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第二輸入端,其中該第二分壓產生於該第六阻抗元件的該第一端。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訊號傳收電路,其中該第四阻抗元件的阻值與該第六阻抗元件的阻值實質上相同,該第三阻抗元件的阻值與該第五阻抗元件的阻值實質上相同,該第一阻抗元件的阻值與該第二阻抗元件的阻值實質上相同,該第四阻抗元件與該第三阻抗元件的阻值比實質上為一第一預定比例,該第一阻抗元件與該訊號輸入源形成的等效阻抗元件之阻值比實質上為一第二預定比例,其中該第一預定比例以及該第二預定比例使得該輸出訊號在該訊號輸入源所產生的電壓,會被該電壓轉換訊號在該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所抵消。
  17. 一種訊號傳收電路,包含:一接收器,用以接收一輸入訊號;一傳送器,用以傳送一輸出訊號;以及一阻抗電路,用以消除該輸出訊號對該輸入訊號引起的雜訊,包含:一電壓轉換電路,根據該輸出訊號產生一電壓轉換訊號;以及一分壓電路,用以分壓該電壓轉換訊號以及該輸出訊號,使得該輸 出訊號在該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會被該電壓轉換訊號在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所抵消;其中該接收器自一纜線接收該輸入訊號,且該傳送器傳送該輸出訊號至該纜線,該輸入訊號以及該輸出訊號為差動訊號,該接收器包含一第一接收端以及一第二接收端,該傳送器包含一第一傳送端以及一第二傳送端,該阻抗電路包含:一第一阻抗元件,該第一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二傳送端,且該第一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纜線;一第二阻抗元件,該第二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一傳送端;一第三阻抗元件,該第三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二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且該第三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纜線;一第四阻抗元件,該第四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一傳送端,且該第四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纜線;一第五阻抗元件,該第五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二傳送端;以及一第六阻抗元件,該第六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五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且該第六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纜線;其中該第二阻抗元件的該第二端耦接該第二接收端,該第五阻抗元件的該第二端耦接該第一接收端;其中該電壓轉換電路包含了該第一阻抗元件和該第四阻抗元件,而該分壓電路包含了該第二阻抗元件、該第三阻抗元件、該第五阻抗元件以及該第六阻抗元件;其中該第一阻抗及該第四阻抗之電阻值,跟該第二、第三、第五、 第六阻抗元件的電阻值之比,使得流經該第二、第三、第五、第六阻抗元件的電流可被忽略。
  18. 一種雜訊抑制電路,自一訊號輸出源輸出一輸出訊號,並從一訊號輸入源接收一輸入訊號至一接收器,該雜訊抑制電路包含:一電壓轉換電路,根據該輸出訊號產生一電壓轉換訊號;以及一分壓電路,用以分壓該電壓轉換訊號以及該輸出訊號,使得該輸出訊號在該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會被該電壓轉換訊號在該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所抵消;一第一阻抗元件,該第一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訊號輸出源,且該第一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訊號輸入源;一第二阻抗元件,該第二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訊號輸出源;一第三阻抗元件,該第三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二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且該第三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訊號輸入源;一第四阻抗元件,該第四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訊號輸出源,且該第四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訊號輸入源;一第五阻抗元件,該第五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訊號輸出源;以及一第六阻抗元件,該第六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五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且該第六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訊號輸入源;其中該電壓轉換電路包含了該第一阻抗元件和該第四阻抗元件,而該分壓電路包含了該第二阻抗元件、該第三阻抗元件、該第五阻抗元件以及該第六阻抗元件; 其中該第一阻抗及該第四阻抗之電阻值,跟該第二、第三、第五、第六阻抗元件的電阻值之比,使得流經該第二、第三、第五、第六阻抗元件的電流可被忽略。
  19. 一種訊號傳收電路,耦接一訊號輸入源,該訊號輸入源包含一第一輸入端及一第二輸入端,該訊號傳收電路包含:一接收器,用以接收一輸入訊號,包含一第一接收端以及一第二接收端;一傳送器,包含一第一傳送端及一第二傳送端,並藉由該第一傳送端以及該第二傳送端傳送一差動輸出訊號;以及一阻抗電路,用以消除該差動輸出訊號對該輸入訊號引起的雜訊,該阻抗電路包含:一第一阻抗元件,其一端耦接該第二傳送端,另一端耦接該第一輸入端;一第二阻抗元件,其一端耦接該第一傳送端,另一端耦接該第二輸入端;一第一分壓電路,耦接於該第一傳送端及該第一接收端之間,用以直接提供一第一分壓給該第二接收端;以及一第二分壓電路,耦接於該第二傳送端及該第二接收端之間,用以直接提供一第二分壓給該第一接收端;其中該第一分壓電路包含:一第三阻抗元件,該第三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一傳送端;以及 一第四阻抗元件,該第四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三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且該第四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第一輸入端,其中該第一分壓產生於該第四阻抗元件的該第一端;其中該第二分壓電路包含:一第五阻抗元件,該第五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二傳送端;以及一第六阻抗元件,該第六阻抗元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該第五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且該第六阻抗元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該第二輸入端,其中該第二分壓產生於該第六阻抗元件的該第一端;其中該第四阻抗元件的阻值與該第六阻抗元件的阻值實質上相同,該第三阻抗元件的阻值與該第五阻抗元件的阻值實質上相同,該第一阻抗元件的阻值與該第二阻抗元件的阻值實質上相同,該第四阻抗元件與該第三阻抗元件的阻值比實質上為一第一預定比例,該第一阻抗元件與該訊號輸入源形成的等效阻抗元件之阻值比實質上為一第二預定比例,其中該第一預定比例以及該第二預定比例使得該輸出訊號在該訊號輸入源所產生的電壓,會被該電壓轉換訊號在該接收器所產生的電壓所抵消。
TW099133253A 2009-10-03 2010-09-30 訊號傳收電路以及雜訊抑制電路 TWI4279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4843409P 2009-10-03 2009-10-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4199A TW201114199A (en) 2011-04-16
TWI427939B true TWI427939B (zh) 2014-02-21

Family

ID=43823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3253A TWI427939B (zh) 2009-10-03 2010-09-30 訊號傳收電路以及雜訊抑制電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77297B2 (zh)
CN (1) CN102035571B (zh)
TW (1) TWI4279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9894B (zh) * 2011-12-06 2015-04-01 Asmedia Technology Inc 高解析度多媒體介面的資料傳收裝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1139A1 (en) * 2001-08-06 2003-02-13 Thilenius Stephen C. Echo cancellation circuit
TW200828838A (en) * 2006-12-21 2008-07-0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assive echo cancellation device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2514A (en) * 1971-11-08 1973-11-13 Capintec Inc Isolation amplifier
US3993947A (en) * 1974-09-19 1976-11-23 Drexelbrook Controls, Inc. Admittance measuring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condition of materials
US4031504A (en) * 1976-03-08 1977-06-21 Western Geophysical Company Of America Gain ranging amplifier system
US4477896A (en) * 1981-10-02 1984-10-16 Aker Eric M Single-wire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having bidirectional data synchronization, and D.C. power for remote units
US5028874A (en) * 1989-11-01 1991-07-02 John Fluke Mfg. Co., Inc. Ratiometric measurement circuit with improved noise rejection
US6078299A (en) * 1998-04-10 2000-06-20 Scharfe, Jr.; James A. Multi-phase coupler with a noise reduction circuit
US6298046B1 (en) * 1998-08-28 2001-10-02 Rc Networks Adjustable balancing circuit for an adaptive hybrid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same
ATE297623T1 (de) * 1998-10-30 2005-06-15 Broadcom Corp Internet-gigabit-ethernet-sender-architektur
US6373908B2 (en) * 1998-11-11 2002-04-16 Broadcom Corporation Adaptive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signal cancellation apparatus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US6751202B1 (en) * 1999-04-30 2004-06-15 3Com Corporation Filtered transmit cancellation in a full-duplex modem data access arrangement (DAA)
JP2003503869A (ja) * 1999-06-28 2003-01-28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ソフトミューティングのための可制御インピーダンス手段を有するミューティング回路
CN1111333C (zh) * 1999-07-29 2003-06-11 陈彪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反向信道噪声抑制装置
US7124221B1 (en) * 1999-10-19 2006-10-17 Rambus Inc. Low latency multi-leve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N1214518C (zh) * 2001-02-10 2005-08-10 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音频放大器的关机噪声抑制电路
US6792250B1 (en) * 2001-03-30 2004-09-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urious and noise cancellation in a wireless transmitter
US6608798B2 (en) * 2001-11-21 2003-08-1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Transmit-receive switch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547069Y (zh) * 2002-05-08 2003-04-23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讯号传输回路的电磁波抑制装置
US7554933B2 (en) * 2004-01-09 2009-06-30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Echo cancellation device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364787A (zh) * 2007-08-07 2009-02-11 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噪声滤波器
US20100266000A1 (en) * 2009-04-20 2010-10-2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iscrete spurious leakage cancellation for use in a cable mod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1139A1 (en) * 2001-08-06 2003-02-13 Thilenius Stephen C. Echo cancellation circuit
TW200828838A (en) * 2006-12-21 2008-07-0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assive echo cancellation device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4199A (en) 2011-04-16
US8577297B2 (en) 2013-11-05
CN102035571B (zh) 2014-01-08
US20110081874A1 (en) 2011-04-07
CN102035571A (zh)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9173B1 (en) Digital isolator module for high level common mode transient immunity
US7750666B2 (en) Reduced power differential type termination circuit
US7545652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differential signaling structure
US7982538B2 (en) Differential output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1720306B1 (en) On-chip source termin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130105A1 (en) BROADBAND POWER COUPLING/DECOUPLING NETWORK FOR PoDL
US20190158144A1 (en) Ringing suppression circuit
CN110109855A (zh) 利用隔离信号和隐蔽隔离功率来实现高共模工作电压的收发器
JP5205846B2 (ja) 送信装置
US10419071B2 (en) Ringing suppression circuit
TWI427939B (zh) 訊號傳收電路以及雜訊抑制電路
JP7212950B2 (ja) 電気回路、電気コネクタ、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Mahadevan et al. A differential 160-MHz self-terminating adaptive CMOS line driver
TW201824766A (zh) 數位式視訊傳輸介面中的輔助通道傳收電路
JP4443392B2 (ja) 送信切り換え回路および半導体集積回路
US7050574B1 (en) Telephone line interface circuit and method
CN112859981B (zh) 回音消除电路
Pan et al. 10.3 An analog front-end for 100BASE-T1 automotive Ethernet in 28nm CMOS
US20230238942A1 (en) Receiving apparatus
CN117453605B (zh) 信号输出缓冲器、信号芯片和印制电路板
US11245435B2 (en) Echo cancellation circuit
US20230188102A1 (en) Amplifier circuit
JP7396934B2 (ja) 送信装置、中継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US11223328B2 (en) Dual-mode signal amplifying circuit of signal receiver
CN110855449A (zh) 千兆网络连接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