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6730B - 用以提供具有固定及可變成份部件之劃分下行鏈路分享控制通道之裝置、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 Google Patents

用以提供具有固定及可變成份部件之劃分下行鏈路分享控制通道之裝置、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6730B
TWI426730B TW096117036A TW96117036A TWI426730B TW I426730 B TWI426730 B TW I426730B TW 096117036 A TW096117036 A TW 096117036A TW 96117036 A TW96117036 A TW 96117036A TW I426730 B TWI426730 B TW I4267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location table
different
allocation
transmitting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17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07933A (en
Inventor
Jussi Kahtava
Mika P Rinne
Olav Tirkkonen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Corp filed Critical Noki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07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7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6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67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5Transmission of coding parameters to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用以提供具有固定及可變成份部件之劃分下行鏈路分享控制通道之裝置、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發明領域
本發明之示範性且非限制性實施例一般是關於無線通訊系統、方法、電腦程式產品及設備的,且尤其是關於用於在一網路節點和使用者設備之間下行鏈路發信的技術。
發明背景
以下縮寫被定義為:3GPP 第三代合作計畫AT 分配表C_RNTI 細胞式無線電網路暫時識別符DL 下行鏈路(節點B至UE)FECC 前向糾錯碼HO 轉移HS 高速HSDPA 高速資料封包存取L1 層1,實體(PHY)層LTE 長期演進MCS 調變編碼方案節點B 基地台OFDM 正交分頻多工PSK 相移鍵控PTCCH 分封時間預先控制通道QAM 正交調幅RLID 無線電連結識別符RNC 無線電網路控制RRC 無線電資源控制SCCH 分享控制通道SFR 軟頻率再用STBC 空時區塊編碼TA 時間預先UE 使用者設備UL 上行鏈路(UE至節點B)UMTS 通用行動電訊系統UTRAN UMTS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 演進UTRAN,也稱作為UTRAN-LTE及3.9G WCDMA 寬頻分碼多重存取
共同控制發信的統一項(entry)格式的實施例在以下共同所有的美國專利申請案號11/509,697內被描述,該專利申請案名為“UNIFIED ENTRY FORMAT FOR COMMON CONTROL SIGNALLING”,其全部內容以參照方式被併入本文。此共同所有的專利申請案是關於超3G系統的資源分配、E-UTRA空中介面技術,且尤其是關於一分配表(AT)的結構,也可知為一分享發信通道、分享控制通道(SCCH)或類似結構。該AT提供遞送SCCH資訊給一細胞內所有UE的方法。
在該E-UTRA系統中,網路方面的基地台(eNodeB)給DL和UL分配無線電資源,且指示在下行鏈路SCCH上給UE的分配。SCCH攜帶對所有接收UE共同的其他資訊,例如但不限於傳呼指示符和隨機存取回應。額外的資訊,如對先前被傳輸的UL流量之上行鏈路封包的應答和被分配資源的傳送格式,也被呈現在SCCH上。
一給定UE的資源分配項具有一預定的結構(統一項格式)。然而,在DL和UL中被分配資源的UE數隨著子訊框至子訊框而改變,且從而資源AT內的項數不是固定的。因此,在下行鏈路之給定的任何子訊框內被傳輸的控制發信量可在子訊框間不同。
HSDPA HS-SCCH的使用,即UE指定的控制發信,由於來自編碼區塊的尾部位元和ACK/NACK發信的位元欄位保留而引入不想要的負擔。在E-UTRA中,與HSDPA相反,UL資源分配也在DL SCCH中被傳輸。另外,與控制資訊(例如功率控制及時間預先值)有關的其他UL分配可在DL SCCH內被傳輸。此外,某些特定的位元欄位可被呈現,例如由兩個或多於兩個的UE分享的傳呼指示符和在嘗試隨機存取網路的隨機UE之間分享的隨機存取回應。因此一UE指定的發信方案的使用不是想要的。相反地,從負擔和處理的觀點上,想要發信給相同區塊內的數個UE及聯合編碼多個UE分別的控制信號。
在下行鏈路分享控制信號的聯合編碼中,控制資料(發信位元欄位)的多個實例被組合進一以一FECC編碼的單一區塊。然而,因為控制發信欄位之被編碼的區塊長度依靠控制資料的多個來源,因此如上所示欄位長度是可變的,且解碼SCCH的一UE需要關於被編碼區塊之長度的知識。一種可能是盲目解碼,但可能性的數目太大從而此方案不可行。另外,藉由較高層發信,UE可被告知被編碼欄位的長度。然而,對於L1發信目的此方法太慢且不可變。此一方案實際上限制了L1處理的性能且增加了L1處理的潛伏期。
DL SCCH的統一編碼和調變提供了最低的編碼負擔,但其展現出某些缺點。因為細胞區域內的所有UE必須能偵測且解碼該SCCH,因此通道編碼率需要對於最難的接收條件被定義,且編碼率必需足夠低以提供足夠的解碼品質,甚至在細胞邊緣上。實際上,編碼率可能需要被設定為如此低使得總DL容量的SCCH負擔變得無法支援。
發明概要
本發明的一層面是一種方法,對於多個資源分配之每一,包括將一分配表劃分為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及至少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被劃分的分配表在一下行鏈路分享控制通道上被傳輸給一群使用者(a population of users)。至少用於該等分配表之第一部分的傳送格式對於該群使用者是先驗已知的。
本發明另一層面是一記憶體,包括指引分配資源給一群使用者的電腦指令。當由一處理器執行時,該等指令產生動作,包括對於一網路節點的多個資源分配之每一,將一分配表劃分為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和至少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該等動作進一步包括在一下行鏈路分享控制通道上自該網路節點將被劃分的分配表傳輸給一群使用者。至少用於分配表之第一部分的一傳送格式對於該群使用者是先驗已知的。
本發明的另一層面是一網路設備,包括一耦接到一記憶體的處理器和一傳輸器。該處理器適用於對於該網路設備的多個資源分配之每一,將一分配表劃分為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和至少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該傳輸器適用於在一下行鏈路分享控制通道上自該網路設備將該等被劃分的分配表傳輸給一群使用者。至少用於分配表之第一部分的一傳送格式對於該群使用者是先驗已知的。
本發明的又一方面是一積體電路,包括第一和第二電路。該第一電路適用於對於一網路節點的多個資源分配之每一,將一分配表劃分為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和至少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該第二電路適用於在一下行鏈路分享控制通道上自該網路節點將被劃分的分配表傳輸給一群使用者。
本發明又一方面是一可攜式無線設備,包括一接收器和一耦接到一記憶體的處理器。該接收器適用於接收一被劃分的分配表。該處理器適用於在一已知通道編碼區塊內處理分配表之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及處理該分配表的至少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以判定該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是否被正確地接收到及從該分配表判定給該設備的資源分配是否被完全接收到。
在又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是一包括一網路節點和一可攜式無線設備的系統。該網路節點對於該網路節點的多個資源分配之每一,被組配成將一分配表劃分成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及至少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且在一下行鏈路分享控制通道上自該網路節點將被劃分的分配表傳輸給一群使用者。該可攜式無線設備被組配成在該下行鏈路分享控制通道上接收該分配表且在一已知通道編碼區塊內處理分配表之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且處理該分配表之至少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以判定該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是否被正確接收到,以及從該分配表判定給該設備的資源分配是否被完全接收到。
這些和其他示範性實施例在以下被詳細描述。
圖式簡單說明
參考附圖,本發明的實施例在下文被詳細描述。
第1圖描寫了當軟頻率再用被使用時將DL SCCH分成或劃分為兩個區塊。
第2圖描寫了當軟頻率再用未被使用或當其存在被控制通道設計忽略時將DL SCCH分成兩個區塊。
第3圖說明DL SCCH通道的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包含示範性DL UE資源分配)。
第4圖說明DL SCCH通道的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
第5圖呈現具有共同資訊(例如純傳呼指示符)的DL SCCH通道的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
第6圖顯示具有兩個部分的DL SCCH通道的後面部分,其中一部分被提供比另一部分強健的編碼和調變方案。
第7圖說明DL SCCH通道的第一部分(具有包含在其中的所有UE ID(C_RNTI))。
第8圖描寫具有UE項(不包括C_RNTI)和其他內容的DL SCCH通道的後面部分。
第9圖顯示適合用於實現本發明之示範性實施例的各種電子設備的簡化方塊圖。
第10圖是描述一依據本發明示範性實施例之方法的邏輯流程圖。
第11圖是描述一依據本發明示範性實施例之UE執行的方法的邏輯流程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至少部分是關於DL分享控制通道的實體結構且特別是關於將該控制通道劃分為個別被編碼之欄位的技術。
本發明之示範性實施例的使用克服了上述問題。例如,在WCDMA HSDPA發信中,每一UE偵測來自在DL中可用的數個HS-SCCH通道化編碼的一通道化編碼,且從而在每次為一單一UE定義或為一單一UE指定的控制信號固定時,HS-SCCH總是具有固定長度的通道編碼區塊。對於多個UE聯合編碼的控制發信未被用於WCDMA中。
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關於UTRAN-LTE脈絡且在下文被描述。較特別地,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藉由DL發信通道定址下行鏈路接收及上行鏈路傳輸的發信資源分配和UE控制的區域。此意指基地台節點負責兩個連結方向的資源分配和控制。然而,需要理解的是示範性實施例的至少一些層面可用於其他類型的無線通訊系統。一般而言,可能的是通訊節點是相同類型的設備,然而僅該等設備之一被指派在定義空中介面內的資源保留中擔當主要角色的責任。
首先參考第9圖,說明各種適用於實現本發明之示範性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簡化方塊圖。在第9圖中,一無線網路1適用於經由一節點B(基地台)12與一UE 10通訊,該節點B有時也被稱作為一eNodeB。該網路1可包括一RNC 14,或較一般的某種服務控制節點,可被稱作為服務RNC(SRNC),或稱作為一封包無線電服務節點(eGSN),或較一般地稱作為“節點”。該UE 10包括一資料處理器(DP)10A、一儲存一程式(PROG)10C的記憶體(MEM)10B和一用於與節點B 12進行雙向無線通訊的適合的射頻(RF)收發器10D,該節點B 12也包括一DP 12A、一儲存一PROG 12C的MEM 12B和一適合的RF收發器12D。該節點B 12經由一資料路徑13被耦接到節點14,該節點14也包括一DP 14A及一儲存一相關PROG 14C的MEM 14B。
在一典型實例中,有一群UE 10位於一由該節點B 12服務的細胞內。該等UE典型地在接收時經歷不同動態條件的信號干擾比(SIR),且對於位於或接近該細胞之“邊緣”的一或多個UE 10尤其是如此。
如下將要描述的,至少該等PROG 10C和12C包括程式指令,該等程式指令在由相關的DP執行時致能電子設備來依據本發明之示範性實施例進行操作。例如,該PROG 12C包括程式指令,該等程式指令利用一被劃分的且被個別編碼的DL SCCH指引該節點B 12發信給該UE 10和相同細胞內的其他UE,且該PROG 10C包括程式指令,該等程式指令指引該UE 10接收DL SCCH且選擇性解碼相同DL SCCH的不同部分,如下文將詳細描述的。
因此,本發明之示範性實施例至少部分可被該UE 10之DP 10A和其他DP(例如與網路中的一DP合作)可執行的電腦軟體或被硬體或被軟體及/或韌體及硬體的組合所實現。
一般而言,該UE 10的各種實施例可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具有無線通訊能力的個人數位助理(PDA)、具有無線通訊能力的可攜式電腦、具有無線通訊能力的影像攝取裝置(如數位照相機)、具有無線通訊能力的遊戲裝置、具有無線通訊能力的音樂儲存和播放設備、允許無線網際網路存取及瀏覽的網際網路設備以及合併這些功能組合的可攜式單元或終端機。
該等MEM 10B、12B和14B可以是適合區域技術環境的任何類型,且可利用任何適合的資料儲存技術被實現,如半導體式記憶體設備、磁性記憶體設備和系統、光學記憶體設備和系統、固定記憶體和可移除式記憶體。該等DP 10A、12A和14A可以是適合區域技術環境的任何類型,且可包括一個或多個一般用途的電腦、專用電腦、微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以及基於多核心處理器架構的處理器,這些是非限制性的範例。
已經介紹了用於實現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的適合但非限制性的技術內容,參考第1圖至第8圖及第10圖,該等示範性實施例現在以詳細的特徵被描述。
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提供被劃分為至少兩部分的一DL SCCH,且定義該DL SCCH如何映射到實體資源。DL SCCH的第一部分以通道被編碼、被調變之符號為單位具有固定長度,且被置於DL實體分享通道子訊框的一預定的資源位置上,具有先驗已知的調變和通道編碼。該第一部分包含一標頭欄位,指示該後一部分(或後面部分)的存在(或不存在),以及指示後面部分的資源位置和結構(如果存在的話)。在後面部分之實體結構上的資訊可包含以通道編碼和調變方案形式的傳送格式或至少如編碼欄位的長度。該傳送格式可另外包括(為非限制性範例)特定的多天線處理技術是否被使用,例如波束成型及/或空時區塊碼(STBC)、空頻區塊碼(SFBC)或循環延遲多樣(CDD)。後面部分的通道編碼及調變方案可能不同於第一部分,且可能隨著子訊框至子訊框而改變。還可能的是後面的部分是固定的傳送格式,而第一部分指示後面部分的數目。
在該控制通道之實體資源劃分脈絡中使用不同傳輸功率的特殊範例考慮DL軟頻率再用(SFR)。例如,SCCH的第一部分可僅使用被指派高傳輸功率輪廓(transmit power profile)的實體資源。然而,本發明之示範性實施例並不受限於SFR的使用,且若想要的話,兩個或多於兩個的部分可能佔用被指派高傳輸功率輪廓的實體資源。
後面的部分可包含兩個或任意數的個別欄位,其中一個被提供比另一個強健的編碼及調變方案或比另一個高的傳輸功率。沒有任一部分在SFR實例中需要受限於子載波的一給定部分,且所有甚至可佔用該等高傳輸功率輪廓的子載波。
關於SFR概念可參考以下文獻:名為“Soft Frequency Reuse Scheme for UTRAN LTE”的文獻,3GPP TSG RAN WG1會議#41,希臘雅典,2005年5月9日-13日,R1-050507,來源:Huawei,於此附加為Exhibit B且以參照方式併入本文。該SFR是用於多載波(例如OFDM)系統的方案,其中頻寬的一些部分(一些組子載波)以比頻寬其他部分(其他組子載波)高的功率被傳輸。此類型的頻域功率輪廓改變接收到的信號干擾條件(為頻率函數)且允許增益。當頻率計畫穩定且不需要暫時的協調時,該SFR技術也在非同步廣域網路中進行操作。
依據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領航(pilot)(第1圖和第2圖的參考或Ref)符號看來與SCCH的第一部分被頻率多工化。因此根據領航符號的實際密度和位置,SCCH被給定固定長度的單一OFDM符號資源(或其的一SFR功率輪廓片段),不包括攜帶被調變的領航符號的子載波。這意指即使領航符號密度在不同的細胞區域可能不同,但其不改變該UE 10具有的關於SCCH的第一部分的先驗知識。
在本發明的一示範性實施例中,除了一傳呼指示欄位和標頭欄位之外,有固定數目的(在第3圖所示的範例中是3)DL UE分配被指定給AT的第一部分。所有其他DL分配、UL分配、ACK/NACK欄位和其他分享控制發信被置於SCCH的第二部分。
在本發明的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DL SCCH之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僅攜帶標頭欄位和傳呼指示。後面的部分由至少兩個可變長度的欄位組成,其中一個可使用比另一個較低的編碼率和較低級的調變方案或較高的傳輸功率。在後面部分的兩個欄位攜帶DL和UL資源分配。在此實施例中,節點B排程器可分配用於那些置於細胞邊緣或接近細胞邊緣的UE 10的控制信號到具有較低編碼率和較低級調變方案及/或較高傳輸功率的控制信號欄位,反之,位於接近細胞中心的那些UE 10的分配被置於具有較高編碼率和可能較高級調變方案及/或較低傳輸功率的控制信號欄位內。
作為一非限制性範例,第一部分編碼率可以是1/8至1/6級的迴旋碼,隨後部分的較低編碼率可以是1/6至1/3級範圍的迴旋碼,而較高的編碼率可以是1/3至1/2級範圍的迴旋碼。如果在正被討論的系統之標準規格中如此決定,則渦輪碼或級聯碼類似可用作選擇項。作為一非限制性範例,較低級調變方案可使用QPSK調變,而較高級調變方案可使用8PSK、16QAM、64QAM或任何多天線調變。
現在詳細描述的是參考第1-8圖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
第1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一示範性實施例的一技術,將SCCH分成兩部分,即分成兩個通道編碼區塊(稱作為SCCH部分I和SCCH部分II)。第一部分(部分I)被映射到具有一固定的先驗已知的調變和編碼的固定實體資源區塊20。此先驗已知的調變和編碼格式可被寫入說明或可以如以一廣播頻道上傳輸的系統資訊被告知。該第二部分(部分II)被映射到具有可變調變和編碼的可變數目的實體資源區塊22。SCCH之第二部分的實體資源、調變、編碼、波束成型等傳送格式參數在該SCCH的第一部分被描述。此圖式假定使用SFR,且從而該SCCH的第一部分僅使用高傳輸功率輪廓的實體資源。以上提到的領航(參考)符號被顯示為散置(頻率或時頻多工的)在圖式左邊的OFDM符號之間。
第2圖說明依據本發明又一示範性實施例不使用SFR或忽略現有的SFR的控制通道的一種映射技術,以將該SCCH分成兩部分,即分成兩個通道編碼區塊(再次被稱作為SCCH部分I和SCCH部分II)。第一部分(部分I)被映射到具有一固定的先驗已知的調變和編碼的固定實體資源區塊20。第二部分(部分II)被映射到具有可變調變和編碼之可變數目的實體資源區塊22。該SCCH之第二部分的實體資源、調變、編碼、波束成型等傳送格式參數在該SCCH的第一部分中被描述。注意到依據第2圖之方案,即使SFR被使用,該SCCH的第一部分可忽略其且完全使用第一OFDM符號的實體資源,雖然不包括參考(領航)符號。
第1圖和第2圖每一圖都清楚顯示該控制通道DL-SCCH被分成至少兩部分20、22,每一部分以頻率分佈。此頻率分佈存在於分佈的子載波群組的一示範性實施例(例如OFDM)中。從而AT之部分可被映射到不同組的子載波。第一部分被映射到由上述固定數目的實體資源區塊(每一區塊是一組子載波)組成的頻寬之一些部分。為了適應性發送該等部分,例如在處於一細胞邊緣的UE對那些較靠近中心的UE之間的區別,該等部分之一可在頻寬之一部分(在一第一組子載波之上)以一較高功率被傳輸,而另一可在該頻寬之另一部分(在一第二組子載波之上)以一較低功率被傳輸。
第3圖進一步顯示DL SCCH通道之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20的一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在此非限制性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長度)部分20包括一AT標頭30,該AT標頭30包括資訊30A,用於為第二部分22指定傳送格式,例如長度、MCS、波束成型、多天線傳輸方案等等,該UE 10需要該資訊以接收且正確解碼該第二部分22。也可能有複數個(例如固定數目的)UE指定的分配項32和其他進一步的資訊34,用於指定傳呼指示符或先前分配的應答。
第4圖進一步顯示DL SCCH通道之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22的細節。在此情形下,也可能有複數個UE指定的分配項36(在第一部分20內未被傳達)及提供分配表剩餘部分的資訊38,例如包括(臨時)功率控制、時間預先、應答資訊等的UL項。
第5圖顯示DL SCCH通道之第一(固定)部分的另一實施例,在此情形下僅包括AT標頭30和傳呼指示符34(也可能是一RACH回應),如第3圖所示,但沒有UE指定項32。在此情形下,所有UE分配項應被攜帶在第二部分22內(例如第8圖所示)。
第6圖說明DL SCCH通道之第二部分38的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二部分38以利用不同的MCS被傳輸的兩個(或多於兩個)部分38A、38B被提供。例如,相比另一個,一MCS(例如部分38A的一個)提供較不強健的編碼及/或調變方案。如上所提到的,較強健的MCS可被用於那些接近細胞邊緣的UE 10(在此範例中是UE 1、2和3),反之較不強健的MCS可被用於那些較接近節點B 12的UE 10(在此範例中是UE 4、5和6)。
第7圖顯示DL SCCH通道之第一(固定)部分的另一實施例,在此情形下,包括那些在第二部分內具有資源分配的UE 10的識別符如C_RNTI。此特定發信結構良好地適用於一較寬頻寬的DL,其中第一部分20具有足夠的容量來攜帶所需的發信。
C_RNTI是在服務基地台(節點B 12)範圍內的該UE 10(終端機)的唯一識別符。例如,C_RNTI被用於宣告對該UE 10的資源分配以在DL內接收(下行鏈路排程資訊),且用於對該UE 10保留資源以在UL內傳輸(上行鏈路排程許可)。
第8圖說明DL SCCH通道的第二部分38的又一實施例,在此情形下其攜帶用於UE 10分配的所有項。
需要注意的是發信資源可能是預期不足的,且位元欄位數量可被非常有效率地設計出,C_RNTI發信實際上消耗了大部分的發信容量。因此,在一傳輸時間間隔(典型地是一子訊框,儘管有時多於一子訊框)期間發信的UE 10數在有效率地封包子訊框、有效率地多使用者排程及另一方面發信負擔中擔任著重要角色。
依據本發明又一示範性實施例,可用於上述的任何方案,C_RNTI在以下情形可僅被發信一次,在該情形時在一給定的子訊框內對於相同的UE 10存在一下行鏈路分配和一上行鏈路分配。這意指存在包括僅下行鏈路項、僅上行鏈路項及下行鏈路-上行鏈路項的分配項。不管分配描述是用於下行鏈路、上行鏈路或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二者,藉由例如增加一個二位元的連結方向指示符這被容易地調節。另外,固定長度的一個位元欄位可被增加,其指示僅UL項的數目和僅DL項的數目。在此情形下,當發信項指示一下行鏈路和一上行鏈路分配二者時,項格式本身分別對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支持獨立的傳送格式欄位。由於缺少冗餘C_RNTI發信而形成的位元節省仍是意義重大的。實際上,通常可能是以下情形:分配發信項被排序,從而順序本身描述某種程度的分配。因此,例如可適當排列發信,從而UL分配首先在相互被排序的列表中出現,而下行鏈路分配接著在相互被排序的列表中出現。在此情形下,需要包括相關的聯合下行鏈路發信作為UL分配項之部分。然而,這使得DL發信丟失其在DL分配排序列表中的位置。從而本發明之示範性實施例可包括一簡單的機制以克服此問題,即藉由在聯合UL-DL發信項內包括一指向其在下行鏈路排序列表中位置的指標(索引)。此類發信列表索引對於任何UE 10不出現問題,因為所有資訊在任何情形下被包括在將由所有UE 10解碼的聯合編碼區塊內。因此任何UE 10必須可以解碼編碼區塊且處理與其本身相關的發信欄位。進一步與排序相關,可能僅上行鏈路分配順序(鄰近頻率區塊被分配)如排序列表擔任一角色,而下行鏈路順序(任何彈性的頻率區塊被分配)沒有任何職能。如果是此情形,則索引本身可被忽略且僅分配連結方向指示符被提供。
因此,參考第10圖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提供一種方法,從一網路節點(例如一節點B)傳輸資訊給一群UE,包含將一DL SCCH通道劃分為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和至少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步驟A),以及在DL上傳輸被劃分的SCCH給UE 10(步驟B)。
第一部分利用該等UE先驗已知的一傳送格式被傳輸且由該等UE接收及解碼,且包含用於告知該群UE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一傳送格式(例如至少一長度和MCS)的資訊,用於致能該等UE接收且解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可進一步被巢套(nest)入一或多個通道編碼區塊,其中每一在前的(可能是較強健的編碼區塊)包括下一個的(較不強健的通道編碼區塊)傳送格式和資源發信。接收UE 10僅處理巢套通道編碼區塊到其發現與其相關之發信的程度,而在巢套結構內的任何隨後區塊不需要由UE 10處理。
對於存在至少兩個第二部分的情形而言,其等可能利用不同的傳送格式被傳輸,例如藉由利用一較強健及一較不強健的MCS和/或較高或較低的傳輸功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藉由使用額外的外部編碼,例如重複、區塊或迴旋編碼及/或藉由增加用於該等資訊元素的傳輸功率,強健性在一部分內對於被選擇的資訊元素(例如一C_RNTI)進一步被增加。
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該網路節點傳輸一分配表標頭、第一部分內的傳呼指示符和在至少一第二部分內的剩餘AT,其中該至少一第二部分包含(作為非限制性範例)個別UE項、(臨時的)功率控制和(臨時的)時間預先。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該第一部分還包含至少一UE指定項。
該至少一第二部分的傳送格式(包括長度)可隨著實例至相同的實例(例如在一子訊框基礎上)而變化。
由一UE 10接收的第一部分可包含對於OFDM符號之子載波已調變的複數個參考(領航)符號。
依據本發明之示範性實施例被劃分的DL SCCH通道可使用SFR或不使用SFR。
因此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也提供一UE 10,如上所述回應於接收且解碼被劃分的DL SCCH通道。更特別地,參考第11圖,該UE 10獲得一時頻同步和通道評估(步驟A)、儲存且解碼接收到的子載波符號(步驟B)、處理在先驗已知之通道編碼區塊內的分配部分的固定部分(步驟C)以及處理分配的可變長度部分至為了知道被正確接收到且為了知道UE 10的所有相關指定資訊被完全接收到所需的程度(步驟D)。
因此本發明之示範性實施例也提供一節點(例如節點B 12),如上所述可操作來格式化且傳輸被劃分的DL SCCH通道。
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也提供在網路節點(例如節點B 12)和UE 10上實現的電腦程式碼,可操作來分別格式化且傳輸被劃分的DL SCCH通道以及接收且解碼該被劃分的DL SCCH通道。
被用於提供被劃分之DL SCCH通道的電路可在一或多個安裝在網路節點及/或安裝在UE 10內的積體電路或電路模組中被實現。例如,此一積體電路或模組可包含適用於執行實質上如第10-11圖所示之步驟的電路,其中該等圖式的每一區塊代表積體電路或模組的電路。
一般而言,各種實施例可在硬體或專用電路、軟體、邏輯或任何其等組合中被實現。例如,一些層面可在硬體中實現,而其他層面可在由一控制器、微處理器或其他計算設備執行的韌體或軟體中實現,不過本發明不受此限制。儘管本發明的各層面可被說明或描述成方塊圖、信號流圖、流程圖和邏輯流圖或使用一些其他的圖式表達,但需要明白的是本文描述的這些方塊、裝置、系統、技術或方法可在硬體、軟體、韌體、專用電路或邏輯、一般用途硬體或控制器或其他計算設備或其等某種組合(為非限制性的範例)中被實現。
如所提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可在各種元件(例如積體電路模組)中被實行。積體電路的設計基本上是高度自動化的處理過程。複雜且強大的軟體工具可用於將一邏輯層級設計轉換為準備在一半導體基板上蝕刻且形成的一半導體電路設計。
程式(如由加利福尼亞的Mountain View的Synopsys,Inc.和加利福尼亞的San Jose的Cadence Design提供的那些)利用良好設立的設計規則以及預先儲存的設計模組庫可自動在一半導體晶片上佈設導線及設置元件。一旦一半導體電路的設計被完成,則作為結果的設計以一標準電子格式(如Opus,GDSII或類似格式)被發送給一半導體製造廠或“fab”來製造。
當結合附圖來參考前面所述時,對相關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多種修改和變化變得明顯。然而,此發明教示的任何和所有修改仍在此發明之非限制性實施例的範圍內。
此外,在沒有相對應使用其他特徵的情況下,此發明之多個非限制性實施例的一些特徵可被使用而獲得優點。如此,前面所述應被認為僅是此發明之原理、教示和示範性實施例的說明性描述,且並不被其中所述所限制。
1...無線網路
10...使用者設備(UE)
10A...資料處理器(DP)
10B...記憶體(MEM)
10C...程式(PROG)
10D...射頻(RF)收發器
12...節點B(基地台)
12A...資料處理器(DP)
12B...記憶體(MEM)
12C...程式(PROG)
12D...射頻(RF)收發器
13...資料路徑
14...節點(RNC)
14A...資料處理器(DP)
14B...記憶體(MEM)
14C...程式(PROG)
20...實體資源區塊
22...實體資源區塊
30...AT標頭
30A...資訊
32...分配項
34...資訊
36...分配項
38...資訊
38A...被傳輸的部分
38B...被傳輸的部分
第1圖描寫了當軟頻率再用被使用時將DL SCCH分成或劃分為兩個區塊。
第2圖描寫了當軟頻率再用未被使用或當其存在被控制通道設計忽略時將DL SCCH分成兩個區塊。
第3圖說明DL SCCH通道的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包含示範性DL UE資源分配)。
第4圖說明DL SCCH通道的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
第5圖呈現具有共同資訊(例如純傳呼指示符)的DL SCCH通道的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
第6圖顯示具有兩個部分的DL SCCH通道的後面部分,其中一部分被提供比另一部分強健的編碼和調變方案。
第7圖說明DL SCCH通道的第一部分(具有包含在其中的所有UE ID(C_RNTI))。
第8圖描寫具有UE項(不包括C_RNTI)和其他內容的DL SCCH通道的後面部分。
第9圖顯示適合用於實現本發明之示範性實施例的各種電子設備的簡化方塊圖。
第10圖是描述一依據本發明示範性實施例之方法的邏輯流程圖。
第11圖是描述一依據本發明示範性實施例之UE執行的方法的邏輯流程圖。
A、B...步驟

Claims (54)

  1. 一種相關於資源分配之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對於一網路節點的多個資源分配之各者而言,將一分配表劃分為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和至少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以及從該網路節點利用至少用於該第一部分的一群使用者先驗已知的一傳送格式將該等分配表部分傳輸給該群使用者,其中該第一部分係位在傳送該等分配表部分的一實體分享通道子訊框之一預定的資源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一長度的資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至少對於該等分配表之特定一個包含多於一個的第二部分的情形而言,該特定分配表之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該特定分配表內第二部分之數目的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資源位置的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部分指示該至少一第二部分的數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被用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的一調變的資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該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被用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的編碼的資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部分包 含一或多個通道編碼區塊,每一區塊包含使用者設備指定分錄項的資源信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對於該分配表劃分為至少兩個第二部分的情形而言,傳輸包含:利用不同的調變、不同編碼及不同傳輸功率之至少一者傳輸該等至少兩個第二部分。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傳輸該等分配表部分包含利用不同的編碼及不同傳輸功率之至少一者傳輸該等部分之至少一者的不同資訊元素。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該等第二部分之至少一者內之該等不同的資訊元素係利用不同的重複編碼傳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一分配表標頭且不包含該等使用者的個別分錄項,及該第二部分包含該等使用者的個別分錄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一分配表標頭及一固定數目之該等使用者分錄項,及該第二部分包含一可變數目之其他使用者分錄項。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傳輸包含以一高於該分配表之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任何一者的一傳輸功率的功率傳輸該第一部分。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群使用者先驗已知的該傳送格式包含一第一傳送格式,及其中傳輸包含利用一第二傳送格式傳輸該至少一第二部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分配表進一步包含指示在該分配表內僅上行鏈路分錄項數目和僅下行鏈路分錄項數目的一固定長度的位元欄位。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傳輸包含將該等第一和第二部分之至少一個映射到包含一固定數目的一組子載波的頻帶寬之一部分。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傳輸包含在一第一組子載波上以一第一傳輸功率傳輸該第一部分,以及在不同於該第一組子載波的一第二組子載波上以不同於該第一傳輸功率的一第二傳輸功率傳輸該第二部分。
  19. 一種包含指引分配資源給一群使用者的電腦指令之記憶體,其中執行該等指令的一處理器進行以下動作,包含:對於一網路節點的多個資源分配之各者而言,將一分配表劃分為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和至少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以及利用一群使用者先驗已知的至少用於該第一部分的一傳送格式從該網路節點將該等分配表部分傳輸給該群使用者,其中該第一部分係位在傳送該等分配表部分的一實體分享通道子訊框之一預定的資源位置。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包含電腦指令的記憶體,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一長度的資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包含電腦指令的記憶體,其中至少對於該等分配表之特定一個包含多於一個的第二部分的情形,該特定分配表的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該特定分配表內第二部分之數目的資訊。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包含電腦指令的記憶體,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資源位置的資訊。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包含電腦指令的記憶體,其中該第一部分指示該至少一第二部分的數目。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包含電腦指令的記憶體,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被用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一調變的資訊。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包含電腦指令的記憶體,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被用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編碼的資訊。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包含電腦指令的記憶體,其中該第二部分包含一或多個通道編碼區塊,每一區塊包含使用者設備指定分錄項的資源信令。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包含電腦指令的記憶體,其中對於該等分配表劃分為至少兩個第二部分的情形而言,傳輸包含:利用不同的調變、不同編碼及不同傳輸功率之至少一者傳輸該等至少兩個第二部分。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包含電腦指令的記憶 體,其中傳輸該等分配表部分包含利用不同的重複編碼傳輸該等第二部分之至少一者的不同資訊元素。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包含電腦指令的記憶體,其中傳輸包含以一高於該分配表之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任何一者的一傳輸功率的功率傳輸該第一部分。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包含電腦指令的記憶體,其中該群使用者先驗已知的該傳送格式包含一第一傳送格式,且其中傳輸包含利用一第二傳送格式傳輸該至少一第二部分。
  31. 一種相關於資源分配之裝置,包含:一處理器,其適於針對多個資源分配之各者,將一分配表劃分為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和至少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以及一傳輸器,其適於利用一群使用者先驗已知的至少用於該第一部分的一傳送格式將該等分配表部分傳輸給該群使用者,其中該第一部分係位在傳送該等分配表部分的一實體分享通道子訊框之一預定的資源位置。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一長度的資訊。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至少對於該等分配表之特定一個包含多於一個的第二部分的情形而言,該特定分配表之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該特定分配表內第二部分之數目的資訊。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部分包 含關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資源位置的資訊。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部分指示該至少一第二部分的數目。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被用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內的一調變的資訊。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被用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編碼的資訊。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包含一或多個通道編碼區塊,每一區塊包含使用者設備指定分錄項的資源信令。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對於該處理器將該分配表劃分為至少兩個第二部分的情形,該傳輸器適於利用不同的調變、不同編碼及不同傳輸功率之至少一者傳輸該等至少兩個第二部分。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傳輸器適於利用不同的編碼及不同的傳輸功率之至少一者傳輸該等部分之一者的不同資訊元素。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等不同的資訊元素位於該第二部分內且利用不同的重複編碼傳輸。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傳輸器適於以一高於該分配表之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任何一者的一傳輸功率的功率傳輸該第一部分。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群使用者先驗已知的該傳送格式包含一第一傳送格式,且其中該傳 輸器適於利用一第二傳送格式傳輸該至少一第二部分。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處理器適於在每一分配表內包括一固定長度的位元欄位,指示在該分配表內僅上行鏈路分錄項之數目和僅下行鏈路分錄項之數目。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傳輸器適於將該等第一和第二部分之至少一個映射到包含固定數目的一組子載波的頻帶寬之一部分。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傳輸器適於在一第一組子載波上以一第一傳輸功率傳輸該第一部分且在一不同於該第一組子載波的第二組子載波上以一不同於該第一傳輸功率的第二傳輸功率傳輸該第二部分。
  47. 一種積體電路,包含:第一電路,其適於針對一網路節點的多個資源分配之各者,將一分配表劃分為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和至少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以及第二電路,適於利用一群使用者先驗已知的至少用於該第一部分的一傳送格式將該等分配表部分傳輸給該群使用者,其中該第一部分係位在傳送該等分配表部分的一實體分享通道子訊框之一預定的資源位置。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積體電路,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一長度的資訊。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積體電路,其中該第一部 分包含關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資源位置的資訊。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積體電路,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關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調變及編碼之至少一者的資訊。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積體電路,其中該第二電路適於以一高於該分配表之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之任何一者的一傳輸功率的功率傳輸該第一部分。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積體電路,其中該第二電路適於利用不同的編碼及不同的傳輸功率之至少一者傳輸該等第二部分之一者的不同資訊元素。
  53. 一種相關於資源分配之裝置,包含:一接收器,適於接收一被劃分的分配表,其中該分配表之一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係位在接收該分配表之第一部分及至少一可變長度之第二部分的一實體分享通道子訊框之一預定的資源位置;以及一處理器,適於在一已知通道編碼區塊中處理該分配表的該固定長度的第一部分,且處理該分配表之該至少一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以判定該可變長度的第二部分被正確地接收到,且從該分配表判定資源分配被完全接收到。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處理器適於從該第一部分判定該至少一第二部分的一長度,且利用已判定出的長度解碼該至少一第二部分。
TW096117036A 2006-05-12 2007-05-14 用以提供具有固定及可變成份部件之劃分下行鏈路分享控制通道之裝置、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TWI4267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9992006P 2006-05-12 2006-05-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7933A TW200807933A (en) 2008-02-01
TWI426730B true TWI426730B (zh) 2014-02-11

Family

ID=38694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17036A TWI426730B (zh) 2006-05-12 2007-05-14 用以提供具有固定及可變成份部件之劃分下行鏈路分享控制通道之裝置、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10225856B2 (zh)
EP (1) EP2022220B1 (zh)
JP (1) JP4951062B2 (zh)
KR (1) KR101082490B1 (zh)
CN (1) CN101849423B (zh)
BR (1) BRPI0712242B1 (zh)
MX (1) MX2008014469A (zh)
MY (1) MY151793A (zh)
RU (1) RU2411647C2 (zh)
TW (1) TWI426730B (zh)
WO (1) WO2007132329A2 (zh)
ZA (1) ZA2008096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6322C (zh) * 2004-12-13 2009-12-0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寻呼指示和告知指示的方法及相应调制和解调装置
US9462564B2 (en) 2006-05-01 2016-10-04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uplink synchronization through use of dedicated uplink resource assignment
WO2007148930A1 (en) * 2006-06-21 2007-12-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to transmit downlink signaling message on cellular systems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the message
WO2008084445A2 (en) * 2007-01-09 2008-07-17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dynamic sharing of resources between uplink and downlink allocations for separately coded users
CN101247171A (zh) * 2007-02-16 2008-08-2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使用约定资源发送控制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US8948092B2 (en) * 2007-03-21 2015-0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contro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51915B2 (en) * 2007-03-21 2013-05-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icient uplink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44981B2 (en) * 2007-05-31 2011-05-17 Motorola Mobility, Inc. Data transmission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9037328A2 (en) * 2007-09-19 2009-03-2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calable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ofdm-based wireless systems
US20090109912A1 (en) * 2007-10-25 2009-04-3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allocation of uplink channel resources
EP2627026B1 (en) * 2007-12-26 2015-04-08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modulation scheme changes
WO2009096714A2 (en) * 2008-01-29 2009-08-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control channels
KR20090083265A (ko) * 2008-01-29 2009-08-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채널 할당방법
WO2009098567A2 (en) * 2008-02-04 2009-08-13 Nokia Corporation Mapping phich resources
WO2010001707A1 (ja) * 2008-07-03 2010-01-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US8249531B2 (en) * 2008-10-31 2012-08-21 Apple, Inc. Transmit power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8855191B2 (en) * 2008-11-24 2014-10-07 Broadcast International, Inc. Paralleliz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video encoding on a single-chip multiprocessor
EP2230786A1 (en) 2009-03-16 2010-09-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signall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767642B2 (en) * 2009-12-18 2014-07-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icient implicit indication of the size of messages containing variable-length fields in systems employing blind decoding
WO2011136508A2 (en) * 2010-04-27 2011-11-03 Ajou University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95390B1 (en) 2011-01-07 2022-08-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N102104974B (zh) * 2011-02-28 2014-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预调度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870267B (zh) * 2012-12-17 2017-04-0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处理数据中心网络中的数据对象的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方法和计算机实现的系统
US9397776B2 (en) * 2013-02-27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stant-capacity physical resource blocks for upstream transmissions over coax
US9246514B2 (en) * 2013-03-06 2016-01-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to support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IC)
US10075266B2 (en) * 2013-10-09 2018-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scheme with unequal code block sizes
CN108200000B (zh) 2015-09-01 2019-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无线局域网装置
US10448285B2 (en) 2015-12-22 2019-10-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ity handling in ultra dense networks
US20180041992A1 (en) * 2016-01-13 2018-0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 channel for a wireless network
US10499381B2 (en) * 2016-04-01 2019-12-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open-loop multi-use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P) scheduling and transmission
US10966166B2 (en) 2016-05-13 2021-03-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eamble power level scaling
CN107666708B (zh) * 2016-07-27 2019-12-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4096572A1 (ko) * 2022-11-04 2024-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07036A1 (en) * 2003-11-19 2005-05-19 Samsung Elec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mon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013181A1 (en) * 2002-07-31 2006-01-19 Victor Stolpma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s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51073A1 (de) * 1997-11-18 1999-06-0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Sende- und Empfangsaktivitäten eines lokalen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s
JP2002135273A (ja) * 2000-10-27 2002-05-10 Sony Corp 無線伝送方法および無線伝送装置
BR0210557A (pt) 2001-06-25 2004-05-25 Nokia Corp Método para usar um enlace de rádio em uma modulação adaptativa no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móveis, método para selecionar um esquema de codificação e de modulação para uso no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móveis, e, método para uso no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móveis possuindo um canal de rádio com uma qualidade do canal de rádio variante-tempo
KR100459573B1 (ko) * 2001-08-25 2004-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역방향 전송 전력 오프셋과 고속 순방향 공통 채널 전력레벨을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7508804B2 (en) * 2002-04-05 2009-03-24 Alcatel-Lucent Usa Inc. Shared signaling for multiple user equipment
US6847678B2 (en) * 2002-04-25 2005-01-25 Raytheon Company Adaptive air interface waveform
WO2006000094A1 (en) * 2004-06-24 2006-01-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Efficient location updates, paging and short bursts
KR20060060382A (ko) * 2004-11-30 2006-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정보 송/수신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60209734A1 (en) * 2005-03-09 2006-09-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and indicating ranging region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653087B2 (en) * 2006-01-06 2010-01-26 Fujitsu Limited Methods of synchronizing subscriber stations to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TW200733622A (en) * 2006-01-17 2007-09-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o a physical channel in a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JP4920745B2 (ja) 2007-03-29 2012-04-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該コネクタ端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3181A1 (en) * 2002-07-31 2006-01-19 Victor Stolpma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s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50107036A1 (en) * 2003-11-19 2005-05-19 Samsung Elec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mon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imulator Base on a Cross-Layer Protocol between MAC and PHY Layers in a WiBro Compatible IEEE 802.16e OFDMA System"2005-12 Samsu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22220A2 (en) 2009-02-11
RU2008148558A (ru) 2010-06-20
JP2009542042A (ja) 2009-11-26
KR20090014204A (ko) 2009-02-06
MY151793A (en) 2014-07-14
RU2411647C2 (ru) 2011-02-10
JP4951062B2 (ja) 2012-06-13
WO2007132329A3 (en) 2010-04-22
TW200807933A (en) 2008-02-01
US10225856B2 (en) 2019-03-05
EP2022220B1 (en) 2020-02-26
CN101849423B (zh) 2014-06-18
KR101082490B1 (ko) 2011-11-11
ZA200809643B (en) 2010-10-27
BRPI0712242A2 (pt) 2012-02-14
WO2007132329A2 (en) 2007-11-22
CN101849423A (zh) 2010-09-29
EP2022220A4 (en) 2013-08-14
BRPI0712242B1 (pt) 2020-09-15
US20070265016A1 (en) 2007-11-15
MX2008014469A (es) 2009-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6730B (zh) 用以提供具有固定及可變成份部件之劃分下行鏈路分享控制通道之裝置、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KR101086742B1 (ko) 공유 제어 채널 구조
US10181933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US902051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nd acquiring ACK/NACK resourc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31252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ignal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KR102564262B1 (ko) 업링크 제어 채널 자원 할당 방법들 및 디바이스들
KR20090102272A (ko)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및 장치와 이를 위한 제어 채널 후보군의 설정 방법
AU2014202552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