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4563B -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4563B
TWI424563B TW099117948A TW99117948A TWI424563B TW I424563 B TWI424563 B TW I424563B TW 099117948 A TW099117948 A TW 099117948A TW 99117948 A TW99117948 A TW 99117948A TW I424563 B TWI424563 B TW I4245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width
line
power line
luminous efficiency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7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45503A (en
Inventor
Chien Ming Nieh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099117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24563B/zh
Priority to US12/882,207 priority patent/US20110298694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145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5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4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45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尤指一種具有不等線寬設計之電源線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
電激發光顯示器(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由於具有尺寸輕薄、高解析度、高對比度、省電與主動發光等特性,已有凌駕液晶顯示器而成為下一世代平面薄型顯示器主流產品的趨勢。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繪示了習知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電路架構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習知電激發光顯示面板10包括複數個畫素結構12,且各畫素結構12包括一畫素開關元件14、一驅動開關元件16、一儲存電容Cs與一電激發光元件EL。畫素開關元件14之閘極、源極與汲極係分別與一掃描線SL、一資料線DL與驅動開關元件16之閘極電性連接。驅動開關元件16之源極與汲極係分別與一電源線PL之一OVDD電源電壓與電激發光元件EL之一端電性連接。儲存電容Cs係分別與驅動開關元件16之閘極以及電源線PL之OVDD電源電壓電性連接。電激發光元件EL之另一端則與電源線PL之一OVSS電源電壓電性連接。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10之畫素結構12彼此連接,在進行發光時,電源線PL上會有電流I流通,而由於電源線PL本身具有阻抗,因此會產生壓降。對於距離OVDD電源電壓較近的畫素結構12而言,由於阻抗較小,因此壓降較小;但對於距離OVDD電源電壓較遠的畫素結構12而言,由於阻抗較大,因此壓降亦較大。如此一來,位於不同位置的畫素結構12會具有電流差異,因此造成不同的畫素結構12的電激發光元件EL會產生不同的亮度,而使得電激發光顯示面板10產生顯示亮度不均的問題。
此外,習知電激發光顯示面板10的所有電源線PL均具有相等的寬度,換言之,各電源線PL具有相同的阻抗。然而由於發光材料的發光特性不同,例如藍色電激發光元件、綠色電激發光元件與紅色電激發光元件的發光效率並不相同(一般而言,藍色電激發光元件的發光效率普遍低於綠色電激發光元件與紅色電激發光元件),再加上人眼對不同色光的接收程度亦有所差異,因此等寬的電源線設計使得習知電激發光顯示面板10的整體壓降增加,而導致電激發光顯示面板10之顯示亮度不均的問題更加嚴重。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以解決電源線之壓降問題。
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包括一基板、複數條掃描線、複數條資料線、複數個電激發光元件以及複數條電源線。掃描線大體上彼此平行並沿一第一方向設置於基板上,而資料線大體上彼此平行並沿一第二方向設置於基板上。資料線與掃描線於基板上至少定義出複數個沿第二方向排列之藍色次畫素區、複數個沿第二方向排列之紅色次畫素區與複數個沿第二方向排列之綠色次畫素區。複數個電激發光元件包括複數個藍色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藍色次畫素區內、複數個紅色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紅色次畫素區內,以及複數個綠色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綠色次畫素區內。複數條電源線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源線、至少一第二電源線以及至少一第三電源線。第一電源線沿第二方向設置於基板上並與藍色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且第一電源線具有一第一線寬。第二電源線沿第二方向設置於基板上並與紅色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且第二電源線具有一第二線寬。第三電源線沿第二方向設置於基板上並與綠色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且第三電源線具有一第三線寬。第一線寬大於第二線寬,且第一線寬大於第三線寬。
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畫素結構,設置於一基板上,基板上定義有一藍色次畫素區、一紅色次畫素區與一綠色次畫素區。畫素結構包括一藍色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藍色次畫素區內、一紅色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紅色次畫素區內、一綠色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綠色次畫素區內、一第一電源線設置於基板上並與藍色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一第二電源線設置於基板上並與紅色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以及一第三電源線設置於基板上並與綠色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第一電源線具有一第一線寬、第二電源線具有一第二線寬,且第三電源線具有一第三線寬。第一線寬大於第二線寬,且第一線寬大於第三線寬。
本發明之又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畫素結構,設置於一基板上,基板上定義有一第一次畫素區、一第二次畫素區與一第三次畫素區。畫素結構包括一第一電激發光元件、一第二電激發光元件、一第三電激發光元件、一第一電源線、一第二電源線以及一第三電源線。第一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第一次畫素區內,且發射出具有一第一波長之一第一色光。第二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第二次畫素區內,且發射出具有一第二波長之一第二色光。第三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第三次畫素區內,且發射出具有一第三波長之一第三色光。第一電源線設置於基板上並與第一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其中第一電源線具有一第一線寬。第二電源線設置於基板上並與第二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其中第二電源線具有一第二線寬。第三電源線設置於基板上並與第三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其中第三電源線具有一第三線寬。第一波長小於第二波長,且第一波長小於第三波長。第一線寬大於第二線寬,且第一線寬大於第三線寬。
本發明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具有不同線寬的電源線,藉由上述不等線寬的設計,可有效減少電源線的整體壓降,且在不影響開口率的前提下改善顯示亮度不均的問題。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之功效。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繪示了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在本發明中,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可為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面板、高分子發光二極體(PLED)顯示面板或其它各種型式的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如第2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30包括一基板32、複數條掃描線SL以及複數條資料線DL。掃描線SL大體上彼此平行並沿一第一方向設置於基板32上,而資料線DL則大體上彼此平行並沿一第二方向設置於基板32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大體上互相垂直,其中第一方向例如可為第2圖所示之水平方向,且第二方向例如可為第2圖所示之垂直方向,但不以此為限。資料線DL與掃描線SL於基板32上至少定義出複數個沿第二方向排列之第一次畫素區34、第二次畫素區36與第三次畫素區38。精確地說,第一次畫素區34、第二次畫素區36與第三次畫素區38係呈現約略為直條狀重覆交替排列,舉例來說,第一條資料線DL1與第二條資料線DL2之間設置有複數個第一次畫素區34、第二條資料線DL2與第三條資料線DL3之間設置有複數個第二次畫素區36、第三條資料線DL3與第四條資料線DL4之間設置有複數個第三次畫素區38,以此類推。此外,第一次畫素區34、第二次畫素區36與第三次畫素區38係分別用來設置不同顏色之電激發光元件。
本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30另包括複數個電激發光元件,例如複數個第一電激發光元件EL1、複數個第二電激發光元件EL2與複數個第三電激發光元件EL3,其中各第一電激發光元件EL1係分別設置於第一次畫素區34內,用以發射出具有一第一波長之一第一色光、各第二電激發光元件EL2係分別設置於第一次畫素區36內,用以發射出具有一第二波長之一第二色光,且各第三電激發光元件EL3係分別設置於第三次畫素區38內,用以發射出具有一第三波長之一第三色光。其中,第一色光之第一波長小於第二色光之第二波長,且第一色光之第一波長小於第三色光之第三波長。在本實施例,舉例而言,第一次畫素區34可為藍色次畫素區B,且第一電激發光元件EL1可為藍色電激發光元件,因此第一色光為藍光,且其第一波長可介於例如420奈米至490奈米之間;第二次畫素區36可為紅色次畫素區R,且第二電激發光元件可為紅色電激發光元件,因此第二色光為紅光,且其第二波長可介於例如630奈米至780奈米之間;以及第三次畫素區38可為綠色次畫素區G,且第三電激發光元件可為綠色電激發光元件,因此第三色光為綠光,且其第三波長可介於例如490奈米至630奈米之間,上述波長範圍僅用於說明,本發明之各色光的波長範圍不限於上述波長範圍內。關於上述電激發光元件的詳細結構為該項技藝者所熟知,因此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30另包括複數條電源線PL,沿第二方向設置於基板32上並與資料線DL交替設置。電源線PL可包括複數條第一電源線PL1、複數條第二電源線PL2與複數條第三電源線PL3,其中第一電源線PL1與第一電激發光元件EL1電性連接,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二電激發光元件EL2電性連接,且第三電源線PL3與第三電激發光元件EL3電性連接。此外,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三電源線PL3係與同一條電源匯流線PLBUS電性連接,藉此接收電源匯流線PLBUS提供之電壓訊號。
本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30另包括複數個第一開關元件40、複數個第二開關元件42與複數個儲存電容Cs,設置於第一次畫素區34、第二次畫素區36與第三次畫素區38內,其中第一開關元件係作為畫素開關元件,而第二開關元件42係作為驅動開關元件。各第一開關元件40之閘極與相對應之掃描線SL電性連接,且各第一開關元件40之源極與相對應之資料線DL電性連接。此外,各第二開關元件42之閘極與相對應之第一開關元件40之汲極電性連接,各第二開關元件42之源極與相對應之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且各第二開關元件之汲極係與相對應之電源線PL電性連接。本實施例用於舉例說明畫素結構,但並不限於此結構,該項技藝者可依照需求適當調整其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激發光元件EL1(藍色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第一發光效率,第二電激發光元件EL2(紅色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第二發光效率,第三電激發光元件EL3(綠色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第三發光效率,且第一發光效率低於第二發光效率,第一發光效率低於第三發光效率。舉例而言,以相同的發光元件結構為例,藍色電激發光元件使用2,5,8,11-四-第三丁基-二萘嵌苯(TBP;2,5,8,11-tetra-tertbutylperylene)作為發光材料,綠色電激發光元件使用_Ir(ppy)3((iridium(III) cyclometalated fac-tris(2-phenylpyridine))作為發光材料,紅色電激發光元件使用Ir(piq)3(fac-tris(1-phenylisoquinolinato-N,C2' ) iridium(III))作為發光材料,可以獲得藍色電激發光元件的第一發光效率例如約為3.5燭光/安培(cd/A),紅色電激發光元件的第二發光效率例如約為10燭光/安培(cd/A),而綠色電激發光元件的第三發光效率例如約為28燭光/安培(cd/A)。換言之,第一發光效率低於第二發光效率,且第二發光效率低於第三發光效率,上述實施例僅用於舉例說明藍色電激發光元件的發光效率普遍低於紅色電激發光元件與綠色電激發光元件的發光效率,但不以上述材料為限,例如亦有部分型式的紅色電激發光元件的第二發光效率係高於綠色電激發光元件的第三發光效率,該項技藝者亦可依照需求選用其他適當的材料,調整至所需的發光效率。為了搭配不同顏色的發光效率,達到不同顏色的平衡,並且增進面板顯示的均勻度,本發明利用電激發光元件的電流與其發光效率具有反比關係,也就是說,高發光效率的電激發光元件(例如綠色電激發光元件)所需的電流小於低發光效率的電激發光元件(例如藍色電激發光元件)。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發光效率低於第二發光效率,且第二發光效率低於第三發光效率,因此第一電激發光元件EL1的電流係高於第二電激發光元件EL2之電流,且第二電激發光元件EL2的電流係高於第三電激發光元件EL3之電流。
如前所述,由於電源線PL本身具有阻抗,因此會產生壓降問題,而壓降值係為電流值與阻抗值的乘積,因此當阻抗值相同時,愈高的電流值會產生愈大的壓降。換言之,若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三電源線PL3具有相同的阻抗r,且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三電源線PL3之電流分別為I1、I2、I3,則第一電源線PL1的壓降(I1*r)會大於第二電源線PL2的壓降(I2*r),且第二電源線PL2的壓降(I2*r)會大於第三電源線PL3的壓降(I3*r)。由上述可知,對於具有不同電流的電源線而言,若各電源線具有相同的阻抗,則在各電源線所產生的壓降會有所不同,因而產生亮度不均的問題。因此本發明根據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三電源線PL3的不同電流,調整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三電源線PL3之線寬比例以使得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三電源線PL3具有不同的阻抗,如此一來,可減少電激發光顯示面板30的整體壓降,進而改善亮度不均的問題。下文將針對本發明調整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三電源線PL3的作法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考第3圖與第4圖,並一併參考第2圖。第3圖繪示了第2圖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部分畫素結構的示意圖,第4圖為沿第3圖之剖線A-A’繪示之剖面示意圖。如第3圖與第4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激發光元件EL1例如是藍色電激發光元件且第一次畫素區34例如是藍色次畫素區B,第二電激發光元件EL2例如是紅色電激發光元件且第二次畫素區36例如是紅色次畫素區R,第三電激發光元件EL3例如是綠色電激發光元件且第三次畫素區38例如是綠色次畫素區G,在此僅舉例說明,並不以此為限。第一電源線PL1具有一第一線寬W1、第二電源線PL2具有一第二線寬W2,且第三電源線PL3具有一第三線寬W3。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線寬W1大於第二線寬W2,且第一線寬W1大於第三線寬W3。如前所述,第一電源線PL1係與第一電激發光元件EL1電性連接,第二電源線PL2係與第二電激發光元件EL2電性連接,且第三電源線PL3係與第三電激發光元件EL3電性連接。在第一電激發光元件EL1之第一發光效率低於第二電激發光元件EL2之第二發光效率,且第二電激發光元件EL2之第二發光效率低於第三電激發光元件EL3之第三發光效率的情況下,第一電源線PL1的電流會大於第二電源線PL2的電流,且第二電源線PL2的電流會大於第三電源線PL3的電流。因此本實施例之第一線寬W1係大於第二線寬W2,且第二線寬W2係大於第三線寬W3。舉例而言,若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三電源線PL3的電流比為3:2:1,則本實施例將第一線寬W1、第二線寬W2與第三線寬W3的比例大體上設定為7:5:3。由於導線的寬度與阻抗呈反比關係,因此第一電源線PL1之第一阻抗R1、第二電源線PL2之第二阻抗R2與第三電源線PL3之第三阻抗R3的比例大體上為R1:R2:R3=1/7:1/5:1/3,其等同於15:21:35。此外,第一線寬W1、第二線寬W2與第三線寬W3的寬度總和較佳與具有等寬度設計的三條電源線的寬度總和應相等,藉此可不影響電激發光顯示面板30的開口率。也就是說,與一具有等寬度設計之比較例相較,若比較例的一條電源線之寬度為W,則本實施例的第一線寬W1、第二線寬W2與第三線寬W3以滿足W1+W2+W3=3W的關係為較佳,藉此可不影響開口率。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線寬W1與第二線寬W2之差距大體上等於第二線寬W2與第三線寬W3之差距。舉例而言,若比較例的一條電源線之寬度W為10微米,則本實施例的第一線寬W1為14微米、第二線寬W2為10微米,且第三線寬W3為6微米。
假設比較例之具有寬度W(10微米)的電源線的阻抗為21r,則本實施例具有第一線寬W1(14微米)之第一電源線PL1之第一阻抗R1應為15r、具有第二線寬W2(10微米)之第二電源線PL2之第二阻抗R2應為21r,且具有第三線寬W1(6微米)之第三電源線PL3之第三阻抗R3應為35r;此外,假設第一電源線PL1之電流為3A、第二電源線PL2之電源為2A,且第三電源線PL3的電流為1A。在此狀況下,比較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的三條具有等寬設計的電源線的總壓降為21r*3A+21r*2A+21r*1A=126rA;另一方面,本實施例之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三電源線PL3的總壓降為15r*3A+21r*2A+35r*1A=122rA。因此可證實,本發明利用調整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三電源線PL3之線寬比例的作法確實可有效降低電激發光顯示面板30的總壓降,進而改善顯示亮度不均的問題。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繪示了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其中為了便於比較各實施例之相異處並簡化說明,在下文之各實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號標注相同的元件,且主要針對各實施例之相異處進行說明,而不再對重覆部分進行贅述。如第5圖所示,與前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三電源線PL3係分別與三條不同的電源匯流線PLBUS電性連接,而非同一條電源匯流線電性連接,且可依照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三電源線PL3不同的電流需求進行寬度調整。舉例而言,三條電源匯流線PLBUS可具有相同的寬度,亦或是依照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與第三電源線PL3不同的電流需求而具有不同的寬度設計。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具有不同線寬的電源線,其中具有較大電流的電源線的線寬較大,而具有較小電流的電源線的線寬較小。藉由上述不等線寬的設計,可有效減少電源線的整體壓降,且在不影響開口率的前提下改善亮度不均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電激發光顯示面板
12...畫素結構
14...畫素開關元件
16...驅動開關元件
30...電激發光顯示面板
32...基板
34...第一次畫素區
36...第二次畫素區
38...第三次畫素區
40...第一開關元件
42...第二開關元件
SL...掃描線
DL...資料線
DL1...第一條資料線
DL2...第二條資料線
DL3...第三條資料線
DL4...第四條資料線
EL1...第一電激發光元件
EL2...第二電激發光元件
EL3...第三電激發光元件
PL...電源線
PL1...第一電源線
PL2...第二電源線
PL3...第三電源線
PLBUS...電源匯流線
W1...第一線寬
W2...第二線寬
W3...第三線寬
Cs‧‧‧儲存電容
OVDD‧‧‧OVDD電源電壓
OVSS‧‧‧OVSS電源電壓
B‧‧‧藍色次畫素區
R‧‧‧紅色次畫素區
G‧‧‧綠色次畫素區
第1圖繪示了習知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電路架構示意圖。
第2圖繪示了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第3圖繪示了第2圖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部分畫素結構的示意圖。
第4圖為沿第3圖之剖線A-A’繪示之剖面示意圖。
第5圖繪示了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30...電激發光顯示面板
32...基板
34...第一次畫素區
36...第二次畫素區
38...第三次畫素區
DL...資料線
EL1...第一電激發光元件
EL2...第二電激發光元件
EL3...第三電激發光元件
PL1...第一電源線
PL2...第二電源線
PL3...第三電源線
W1...第一線寬
W2...第二線寬
W3...第三線寬
B...藍色次畫素區
R...紅色次畫素區
G...綠色次畫素區

Claims (20)

  1. 一種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包括:一基板;複數條掃描線,大體上彼此平行並沿一第一方向設置於該基板上;複數條資料線,大體上彼此平行並沿一第二方向設置於該基板上,其中該等資料線與該等掃描線於該基板上至少定義出複數個沿該第二方向排列之藍色次畫素區、複數個沿該第二方向排列之紅色次畫素區與複數個沿該第二方向排列之綠色次畫素區;複數個電激發光元件,包括:複數個藍色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等藍色次畫素區內;複數個紅色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等紅色次畫素區內;以及複數個綠色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等綠色次畫素區內;以及複數條電源線,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源線,沿該第二方向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與該等藍色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一電源線具有一第一線寬;至少一第二電源線,沿該第二方向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與該等紅色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二電源線具 有一第二線寬;以及至少一第三電源線,沿該第二方向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與該等綠色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三電源線具有一第三線寬;其中該第一線寬大於該第二線寬,該第一線寬大於該第三線寬,且該第一線寬與該第二線寬之一差距大體上等於該第二線寬與該第三線寬之一差距。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等藍色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第一發光效率,該等紅色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第二發光效率,該等綠色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第三發光效率,且該第一發光效率低於該第二發光效率,該第一發光效率低於該第三發光效率。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發光效率低於該第三發光效率。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其中且該第二線寬大於該第三線寬。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線寬比該第二線寬比該第三線寬大體上為7:5:3。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電源線具有一第一阻抗,該第二電源線具有一第二阻抗,該第三電源線具有一第三阻抗,該第一阻抗小於該第二阻抗,且該第二阻抗小於該第三阻抗。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電源線、該第二電源線與該第三電源線係與同一條電源匯流線電性連接。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電源線、該第二電源線與該第三電源線係分別與三條不同的電源匯流線電性連接。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另包括複數個第一開關元件,分別設置於該等藍色次畫素區、該等紅色次畫素區與該等綠色次畫素區內,其中各該第一開關元件之一閘極與相對應之一掃描線電性連接,且各該第一開關元件之一源極與相對應之一資料線電性連接。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另包括複數個第二開關元件,分別設置於該等藍色次畫素區、該等紅色次畫素區與該等綠色次畫素區內,其中各該第二開關元件之一閘極與相對應之一第一開關元件之一汲極電性連接,各該第二開關元件之一源極與相對應之一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且各該第二開關元件之一汲 極係與相對應之一電源線電性連接。
  11. 一種畫素結構,設置於一基板上,該基板上定義有一藍色次畫素區、一紅色次畫素區與一綠色次畫素區,該畫素結構包括:一藍色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藍色次畫素區內;一紅色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紅色次畫素區內;一綠色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綠色次畫素區內;一第一電源線,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與該藍色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一電源線具有一第一線寬;一第二電源線,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與該紅色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二電源線具有一第二線寬;以及一第三電源線,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與該綠色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三電源線具有一第三線寬;其中該第一線寬大於該第二線寬,該第一線寬大於該第三線寬,且該第一線寬與該第二線寬之一差距大體上等於該第二線寬與該第三線寬之一差距。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藍色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第一發光效率,該紅色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第二發光效率,該綠色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第三發光效率,且該第一發光效率低於該第二發光效率,該第一發光效率低於該第三發光效率。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二發光效率低於該第三 發光效率。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且該第二線寬大於該第三線寬。
  15.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線寬比該第二線寬比該第三線寬大體上為7:5:3。
  16.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電源線具有一第一阻抗,該第二電源線具有一第二阻抗,該第三電源線具有一第三阻抗,該第一阻抗小於該第二阻抗,且該第二阻抗小於該第三阻抗。
  17.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電源線、該第二電源線與該第三電源線係與同一條電源匯流線電性連接。
  18.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電源線、該第二電源線與該第三電源線係分別與三條不同的電源匯流線電性連接。
  19. 一種畫素結構,設置於一基板上,該基板上定義有一第一次畫素區、一第二次畫素區與一第三次畫素區,該畫素結構包括:一第一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一次畫素區內,發射出具有一第一波長之一第一色光;一第二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二次畫素區內,發射出具有一 第二波長之一第二色光;一第三電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三次畫素區內,發射出具有一第三波長之一第三色光;一第一電源線,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與該第一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一電源線具有一第一線寬;一第二電源線,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與該第二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二電源線具有一第二線寬;以及一第三電源線,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與該第三電激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三電源線具有一第三線寬;其中該第一波長小於該第二波長,該第一波長小於該第三波長,該第一線寬大於該第二線寬,該第一線寬大於該第三線寬,且該第一線寬與該第二線寬之一差距大體上等於該第二線寬與該第三線寬之一差距。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第一發光效率,該第二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第二發光效率,該第三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第三發光效率,且該第一發光效率低於該第二發光效率,該第一發光效率低於該第三發光效率。
TW099117948A 2010-06-03 2010-06-03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 TWI424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17948A TWI424563B (zh) 2010-06-03 2010-06-03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
US12/882,207 US20110298694A1 (en) 2010-06-03 2010-09-15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pixel structur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17948A TWI424563B (zh) 2010-06-03 2010-06-03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5503A TW201145503A (en) 2011-12-16
TWI424563B true TWI424563B (zh) 2014-01-21

Family

ID=45064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7948A TWI424563B (zh) 2010-06-03 2010-06-03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98694A1 (zh)
TW (1) TWI4245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09948B1 (ko) * 2010-04-29 2012-12-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TWI473061B (zh) * 2012-10-22 2015-02-11 Au Optronics Corp 電致發光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KR102060013B1 (ko) * 2013-04-24 2019-12-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150161934A1 (en) * 2013-12-06 2015-06-1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of display
JP6872571B2 (ja) * 2018-02-20 2021-05-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943326B2 (en) 2018-02-20 2021-03-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5775528A (zh) * 2022-10-28 2023-03-1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以及显示面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94636B (en) * 2002-07-18 2004-06-21 Seiko Epson Corp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50093802A1 (en) * 2000-08-10 2005-05-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0701170A (en) * 2005-06-20 2007-01-01 Sanyo Electric Co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TWI293443B (en) * 2005-07-22 2008-02-11 Au Optronics Corp Color adjusting method for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US7336036B2 (en) * 2006-02-20 2008-02-26 Hitachi Displays,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7164B2 (ja) * 2002-06-21 2007-12-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表示装置
JP4000515B2 (ja) * 2002-10-07 2007-10-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US7285902B2 (en) * 2003-04-17 2007-10-23 Samsung Sdi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improved white balance
JP4144436B2 (ja) * 2003-06-02 2008-09-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US7482629B2 (en) * 2004-05-21 2009-01-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05114630A1 (en) * 2004-05-21 2005-1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60170712A1 (en) * 2005-02-01 2006-08-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lor display device with enhanced pixel pattern
US7710022B2 (en) * 2006-01-27 2010-05-04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 device having improved power distribution
JP5350111B2 (ja) * 2009-07-22 2013-11-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自発光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3802A1 (en) * 2000-08-10 2005-05-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594636B (en) * 2002-07-18 2004-06-21 Seiko Epson Corp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0701170A (en) * 2005-06-20 2007-01-01 Sanyo Electric Co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TWI293443B (en) * 2005-07-22 2008-02-11 Au Optronics Corp Color adjusting method for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US7336036B2 (en) * 2006-02-20 2008-02-26 Hitachi Displays,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98694A1 (en) 2011-12-08
TW201145503A (en) 2011-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4563B (zh)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
US983129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510723B1 (ko) 하이브리드 디스플레이
KR100692329B1 (ko) 유기 el 패널
US766330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for illumination
KR101576756B1 (ko) 유기 전계발광 어레이 기판,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110034132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716167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208111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0687145B1 (ko) 유기 el 패널
KR101419247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JP2012069436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KR20110107292A (ko) 유기 일렉트로 루미네선스 장치
US20130175514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30007873A (ko) 유기발광소자
KR20140059713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40086803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1894860A (zh)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结构
KR100517251B1 (ko) 액티브 매트릭스형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에서의전원전압강하를 줄이기 위한 배선 구조
Sasaki et al. 10‐4: A 13.3‐inch 8K x 4K 664‐ppi 120‐Hz 12‐bit Display with Super‐wide Color Gamut for the BT. 2020 Standard
KR102101202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102551866B1 (ko) 백색 유기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US10720597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CN103258837A (zh)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KR20150074241A (ko) 투명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