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0730B - 正極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 Google Patents

正極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0730B
TWI420730B TW100100428A TW100100428A TWI420730B TW I420730 B TWI420730 B TW I420730B TW 100100428 A TW100100428 A TW 100100428A TW 100100428 A TW100100428 A TW 100100428A TW I420730 B TWI420730 B TW I4207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ion battery
composite material
lithium ion
electrode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0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0471A (en
Inventor
xian-kun Huang
xiang-ming He
Chang-Yin Jiang
Dan Wang
Jian Gao
Jian-Jun Li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0100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2073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30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0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0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07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Description

正極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本發明涉及一種正極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以及應用該正極複合材料之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主要由電極、隔膜以及電解液構成。其中,鋰離子電池之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電極活性材料性能之提高。目前,鋰離子電池之正極活性材料主要有鈷酸鋰(LiCoO2 )、鎳酸鋰(LiNiO2 )、錳酸鋰(LiMn2 O4 )以及鐵酸鋰(LiFePO4 )等;負極活性材料主要係碳材料、鈦酸鋰(Li4 Ti5 O12 )等。為提高鋰離子電池電極活性材料之性能,對鋰離子電池電極活性材料之顆粒表面採用其他材料形成包覆,係對電極活性材料進行改性之常用方法。先前技術已表明,在鈷酸鋰或其他電極活性物質顆粒表面包覆磷酸鋁可提高鋰離子電池電極之熱穩定性(請參閱文獻“Correlation between AlPO4 nanoparticle coating thickness on LiCoO2 cathode and thermal stablility”J.Cho, Electrochimica Acta 48 (2003) 2807-2811及專利號為7,326,498之美國專利)。
然,由於磷酸鋁自身導電性較差,故,上述電極活性材料之導電性也會因磷酸鋁之包覆而有所降低。
有鑒於此,提供一種導電性有所改善之具有較高熱穩定性之正極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以及應用該正極複合材料之鋰離子電池實為必要。
一種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其包括正極活性材料顆粒,其中,進一步包括包覆於該正極活性材料顆粒表面之摻雜磷酸鋁層,該摻雜磷酸鋁層之材料係半導體性摻雜之磷酸鋁。
一種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之製備方法,其包括:提供三價鋁源及摻雜元素源,將該三價鋁源和該摻雜元素源加入溶劑中以形成含三價鋁離子及摻雜離子之溶液;將待包覆之正極活性材料顆粒加入該含三價鋁離子及摻雜離子之溶液中,形成一混合物;將磷酸根源溶液加入該混合物進行反應,使該正極活性材料顆粒之表面形成一摻雜磷酸鋁層,該摻雜磷酸鋁層之材料係半導體性摻雜之磷酸鋁;熱處理該表面具有摻雜磷酸鋁層之正極活性材料顆粒。
一種鋰離子電池,包括正極以及負極,其中,該正極包括上述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之摻雜磷酸鋁層之材料係半導體性摻雜之磷酸鋁,使經過摻雜後之磷酸鋁成為具有電子導電機制或空穴導電機制之半導體,大大提高了導電性,故,與先前之具有磷酸鋁包覆層之複合電極材料相比,所述具有摻雜磷酸鋁包覆層之複合電極材料具有更好之導電性。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之電極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以及應用該電極複合材料之鋰離子電池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鋰離子電池電極複合材料10,其包括電極活性材料顆粒12及包覆於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12表面之摻雜磷酸鋁層14。該摻雜磷酸鋁層14之材料係半導體性摻雜之磷酸鋁。該摻雜磷酸鋁層14具有半導體性。
該摻雜磷酸鋁層14具有半導體性係指通過對磷酸鋁進行半導體性摻雜使摻雜磷酸鋁層14之自由電子濃度高於空穴濃度、或空穴濃度高於自由電子濃度,從而使摻雜磷酸鋁層14顯半導體性。
該摻雜磷酸鋁層14之材料由化學式Al1-n Mn PO4 表示,其中M為摻雜元素,該M摻雜元素之選擇需滿足能摻雜到磷酸鋁之晶格中,具體為,該M摻雜元素之原子半徑需與鋁原子之原子半徑相近,不能大於鋁原子之原子半徑太多。該M摻雜元素之價態優選為+2價或+4價,並且0<n<1。另外,M之摻雜量優選為1%~20%,即0.01≦n≦0.2。所述M可為+2價之金屬元素,如Be、Cd、Ni、Fe、Cu及Mg中之一種或者幾種,也可為+4價之金屬元素,如V、Nb、Ta、Ti及Zr中之一種或者幾種等。所述+2價之摻雜元素可使磷酸鋁之空穴濃度大於自由電子之濃度,從而使摻雜後之磷酸鋁成為空穴導電機制之P型半導體,所述+4價之摻雜元素可使磷酸鋁之電子濃度大於空穴之濃度,從而使摻雜後之磷酸鋁成為電子導電機制之N型半導體,故,所述+2價或+4價元素之摻雜均可使摻雜後之磷酸鋁成為半導體,從而提高了該磷酸鋁之導電性。
所述摻雜磷酸鋁層14具有均勻之厚度、且呈連續之層狀形態。該摻雜磷酸鋁層14在該電極複合材料10中之質量百分比為0.1%至3%。該摻雜磷酸鋁層14之厚度優選為5奈米至20奈米。該摻雜磷酸鋁層14為原位生成在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12之表面。進一步地,在該摻雜磷酸鋁層14與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12間之界面處可能形成界面擴散。
所述電極活性材料顆粒12可為正極活性材料顆粒或負極活性材料顆粒,當所述電極活性材料顆粒12為正極活性材料顆粒時,所述電極複合材料10為正極複合材料,當所述電極活性材料顆粒12為負極活性材料顆粒時,所述電極複合材料10為負極複合材料。所述電極活性材料顆粒12可為正極活性材料顆粒或負極活性材料顆粒,所述正極活性材料顆粒可以為未摻雜或摻雜之尖晶石結構之錳酸鋰、層狀錳酸鋰、鎳酸鋰、鈷酸鋰、磷酸鐵鋰、鋰鎳錳氧化物及鋰鎳鈷錳氧化物中之一種或複數種。具體地,該尖晶石結構之錳酸鋰可以由化學式Lix Mn2-y Ly O4 表示,該鎳酸鋰可以由化學式Lix Ni1-y Ly O2 表示,該鈷酸鋰之化學式可以由Lix Co1-y Ly O2 表示,該層狀錳酸鋰之化學式可以由Lix Mn1-y Ly O2 ,該磷酸鐵鋰之化學式可以由Lix Fe1-y Ly PO4 表示,該鋰鎳錳氧化物之化學式可以由Lix Ni0.5+z-a Mn1.5-z-b La Rb O4 表示,該鋰鎳鈷錳氧化物之化學式可以由Lix Nic Cod Mne Lf O2 表示,其中0.1≦x≦1.1,0≦y<1,0≦z<1.5,0≦a-z<0.5,0≦b+z<1.5,0<c<1,0<d<1, 0<e<1,0≦f≦0.2,c+d+e+f=1。L和R選自鹼金屬元素、鹼土金屬元素、第13族元素、第14族元素、過渡族元素及稀土元素中之一種或複數種,優選地,L和R選自Mn、Ni、Cr、Co、V、Ti、Al、Fe、Ga、Nd及Mg中之至少一種。所述負極材料可以為鈦酸鋰、石墨、有機裂解碳及中間相碳微球(MCMB)中之一種或複數種。該鈦酸鋰為非摻雜之鈦酸鋰或摻雜之鈦酸鋰,該非摻雜之鈦酸鋰或摻雜之鈦酸鋰具有尖晶石結構。具體地,該非摻雜之鈦酸鋰之化學式為Li4 Ti5 O12 ;該摻雜之鈦酸鋰之化學式Li(4-g) Ag Ti5 O12 或Li4 Ah Ti(5-h) O12 表示,其中0<g≦0.33,且0<h≦0.5,A選自鹼金屬元素、鹼土金屬元素、第13族元素、第14族元素、過渡族元素及稀土元素中之一種或複數種,優選為Mn、Ni、Cr、Co、V、Al、Fe、Ga、Nd、Nb及Mg中之至少一種。
上述摻雜磷酸鋁層14可以在隔絕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與電極活性材料顆粒12之間之電子遷移之同時使鋰離子通過,從而一方面避免了鋰離子電池電極與電解液之間之副反應,提高了電池之熱穩定性,另一方面,由於所述摻雜磷酸鋁層14相較於磷酸鋁具有較好之導電性,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先前之磷酸鋁包覆之電極活性材料顆粒12之導電性。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上述電極複合材料10之製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提供三價鋁源及摻雜元素源,將該三價鋁源和該摻雜元素源加入溶劑中以形成含三價鋁離子及摻雜離子之溶液;
步驟二,將待包覆之電極活性材料顆粒加入該含三價鋁離子及摻雜離子之溶液中,形成一混合物;
步驟三,將磷酸根源溶液加入該混合物進行反應,使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之表面形成一摻雜磷酸鋁層,該摻雜磷酸鋁層之材料係半導體性摻雜之磷酸鋁;以及
步驟四,熱處理該表面具有摻雜磷酸鋁層之電極活性材料顆粒。
在上述步驟一中,該溶劑選擇為可使三價鋁源解離形成Al3+ ,並可使摻雜元素源解離形成摻雜元素之離子即可。該溶劑可為水或者易揮發性有機溶劑,優選地,該溶劑為揮發性有機溶劑,如乙醇、丙酮、二氯乙烷和氯仿中一種或者幾種之混合。相對於採用水作為溶劑,以有機溶劑如乙醇作為溶劑,可以避免在步驟二中電極活性材料顆粒與水反應使電極活性材料之性能降低。所述三價鋁源及摻雜元素源可溶於上述溶劑中,並且與步驟三中之磷酸根源反應生成摻雜磷酸鋁,該除摻雜磷酸鋁外之副產物可通過加熱方式去除。該三價鋁源可為硝酸鋁、或亞硝酸鋁等。該摻雜元素源中之摻雜元素可為二價或四價,所述二價摻雜元素源為硝酸鎳(Ni(NO3 )2 )、硝酸鎂(Mg(NO3 )2 )、硝酸銅(Cu(NO3 )2 )或硝酸亞鐵(Fe(NO3 )2 ),所述四價摻雜元素源為硝酸釩(V(NO3 )4 )、硝酸鈮(Nb(NO3 )4 )、或硝酸鋯(Zr(NO3 )4 )。
在上述步驟二中,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不溶於上述含三價鋁離子及摻雜離子之溶液中,兩者為固液混合,目的係在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之表面均勻附著一層Al3+ 和摻雜元素之離子。由於Al3+ 和摻雜元素之離子以離子形式在溶液中存在,可以均勻之附著於電極活性材料顆粒之表面,對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形成原子級之包覆。進一步地,可控制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之加入量,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與上述溶液之比例可控制為使該溶液能夠覆蓋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之表面即可,使得到之混合物呈糊狀。形成糊狀混合物之目的主要係為了控制溶液之加入量剛好夠在電極活性材料顆粒表面形成一摻雜磷酸鋁包覆層。具體地,該溶液之體積與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之體積比約為1:10至1:40,優選為1:10至1:20。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之粒徑優選為小於20微米。該溶液之加入量可通過需要形成之摻雜磷酸鋁包覆層佔電極複合材料之質量百分比加以確定,優選地,該摻雜磷酸鋁包覆層在該電極複合材料中之質量百分比為0.1%至3%。
進一步地,當將所述電極活性材料顆粒加入上述溶液中後,為形成均勻之糊狀混合物,使Al3+ 和摻雜元素離子均勻地附著在所述電極活性材料顆粒之表面,可攪拌所述混合物,該具體之攪拌方式不限,可為磁力攪拌或機械攪拌。另外,當所述溶液中之溶劑為揮發性有機溶劑時,為避免有機溶劑之揮發,可在所述攪拌過程中不斷加入所述有機溶劑以補充揮發之有機溶劑,並保持所述混合物呈糊狀。
在上述步驟三中,該磷酸根源溶液可選擇為含有磷酸根離子之溶液並可與上述步驟一中之三價鋁源及摻雜元素源反應形成摻雜磷酸鋁,且使形成之副產物可在步驟四中去除,該磷酸根離子可以為正磷酸根離子(PO4 3- )、磷酸二氫根離子(H2 PO4 - )及磷酸一氫根離子(HPO4 2- )中之一種或幾種之混合。該磷酸根源溶液包括水作為溶劑,以及溶解於該溶劑之可溶性磷酸根源,如磷酸(H3 PO4 )或磷酸氨鹽。該磷酸氨鹽包括磷酸二氫銨(NH4 H2 PO4 )、磷酸氫二銨((NH4 )2 HPO4 )及磷酸三銨((NH4 )3 PO4 )中之一種或幾種之混合。此外,為避免水對所述電極活性材料顆粒性能之影響,可使水儘量少,僅需使水能夠完全溶解所述磷酸根源溶液即可。
該磷酸根源溶液加入至所述糊狀混合物時,該磷酸根離子與附著於電極活性材料顆粒表面之Al3+ 和摻雜元素離子反應,從而在電極活性材料顆粒表面原位形成一層均勻之摻雜磷酸鋁層。優選地,該磷酸根源溶液可以逐滴加入該糊狀混合物,並加以攪拌,從而使該磷酸根離子與該Al3+ 和摻雜元素離子能夠在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表面均勻之反應。該磷酸根源溶液之加入量可通過需要形成之摻雜元素離子之磷酸鋁包覆層佔電極複合材料顆粒之質量百分比加以確定。
在上述步驟四中,該熱處理之目的係使該摻雜磷酸鋁層與電極活性材料顆粒在界面處更好之結合,形成電極複合材料,並去除殘留之溶劑及在步驟三中生成摻雜磷酸鋁時之反應副產物,如硝酸銨。通過該熱處理,在摻雜磷酸鋁層與電極活性材料顆粒界面處可能形成界面擴散。該熱處理溫度可以為400℃至800℃。該熱處理之時間優選為0.5至2小時。
由於本方法先將電極活性材料顆粒加入到含三價鋁離子及摻雜離子之溶液中,再在該溶液中加入可以與鋁離子和摻雜元素離子反應生成摻雜磷酸鋁之磷酸根源溶液,從而在電極活性材料顆粒表面原位生成一層連續之摻雜磷酸鋁層。由於液相之溶液與固相之電極活性材料顆粒進行混合,可以先使鋁離子和摻雜元素離子均勻之包覆在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之表面,故,原位反應後由鋁離子和摻雜元素離子生成之摻雜元素離子之磷酸鋁沈澱也能夠更均勻包覆在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之表面。與先合成磷酸鋁顆粒,再通過吸附作用使磷酸鋁顆粒吸附到電極活性材料顆粒表面之方式相比較,本方法避免了由於固固混合產生之吸附不均勻,導致磷酸鋁包覆不均之現象,適合大規模工業化應用。另外,本方法可在電極活性材料顆粒表面生成一層厚度均勻且連續之摻雜元素離子之磷酸鋁層,而非將磷酸鋁顆粒堆積在電極活性材料顆粒表面。該摻雜元素離子之磷酸鋁層可以在隔絕電解液與電極活性材料之間之電子遷移之同時使離子通過,從而在完成鋰離子之嵌入和脫出之同時避免電解液在較高或較低電壓下分解,故使該電極活性材料顆粒可以在較高或較低電壓下具有更好之電池電化學性能及容量保持性能。另外,由於,本發明之摻雜磷酸鋁層中之磷酸鋁進行了半導體性摻雜,使經過摻雜後之磷酸鋁成為具有電子導電機制或空穴導電機制之半導體,大大提高了導電性,故,所述具有摻雜磷酸鋁包覆層之複合電極材料具有更好之導電性。
本發明實施例進一步提供一種鋰離子電池,該鋰離子電池包括正極、負極、以及位於該正極及負極之間之非水電解質。該正極包括正極集流體及設置在該正極集流體表面之正極材料層,該負極包括負極集流體及設置在該負極集流體表面之負極材料層。
上述鋰離子電池之結構中除正極材料層不同於先前技術中之正極材料層外,其他元件之材料均可從先前技術中選擇。
該正極材料層由上述正極複合材料、導電劑以及黏結劑均勻混合形成。
實施例
本實施例中,所述鋰離子電池電極複合材料10為正極複合材料,所述正極複合材料為鈷酸鋰複合材料。其中,所述電極活性材料顆粒12為未經摻雜之鈷酸鋰顆粒,所述摻雜磷酸鋁層14之成分為Al0.95 Ni0.05 PO4 。該摻雜磷酸鋁層14之厚度為10奈米,且在該電極複合材料10中之質量百分比為1%。
上述鈷酸鋰複合材料顆粒之製備過程中,先將硝酸鋁和硝酸鎳在乙醇中溶解形成含三價鋁離子及鎳離子之溶液,其中硝酸鋁和硝酸鎳按照Al:Ni為0.95:0.05之摩爾量進行稱取。上述含三價鋁離子及鎳離子之溶液之體積為30毫升,摩爾濃度為0.16摩爾/升。該鈷酸鋰顆粒之加入量為100g。該磷酸根源溶液為(NH4 )2 HPO4 水溶液。該熱處理溫度為400℃。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電極複合材料
12‧‧‧電極活性材料顆粒
14‧‧‧摻雜磷酸鋁層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之鋰離子電池電極複合材料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之鋰離子電池電極複合材料之製備流程圖。
10‧‧‧電極複合材料
12‧‧‧電極活性材料顆粒
14‧‧‧摻雜磷酸鋁層

Claims (19)

  1. 一種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其包括正極活性材料顆粒,其改良在於,進一步包括包覆於該正極活性材料顆粒表面之摻雜磷酸鋁層,該摻雜磷酸鋁層之材料係半導體性摻雜之磷酸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其中,該摻雜磷酸鋁層在該正極複合材料中之質量百分比為0.1%至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其中,該摻雜磷酸鋁層之材料由化學式Al1-n Mn PO4 表示,其中M為摻雜元素且價態為+2價或+4價,並且0<n<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其中,0.01≦n≦0.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其中,所述M為Be、Cd、Ni、Fe、Cu及Mg中之一種或者幾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其中,所述M為V、Nb、Ta、Ti及Zr中之一種或者幾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其中,該摻雜磷酸鋁層之厚度為5奈米至20奈米。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其中,該摻雜磷酸鋁層為原位生成在該正極活性材料顆粒表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其中,該摻雜磷酸鋁層厚度均勻且連續。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其中,該正極活性材料顆粒之材料為未摻雜或摻雜之尖晶石結構之錳酸鋰、層狀錳酸鋰、鎳酸鋰、鈷酸鋰、磷酸鐵鋰、鋰鎳錳氧化物及鋰鎳鈷錳氧化物中之一種或複數種。
  11.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0項中任意一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之製備方法,其包括:
    提供三價鋁源及摻雜元素源,將該三價鋁源和該摻雜元素源加入溶劑中以形成含三價鋁離子及摻雜離子之溶液;
    將待包覆之正極活性材料顆粒加入該含三價鋁離子及摻雜離子之溶液中,形成一混合物;
    將磷酸根源溶液加入該混合物進行反應,使該正極活性材料顆粒之表面形成一摻雜磷酸鋁層,該摻雜磷酸鋁層之材料係半導體性摻雜之磷酸鋁;以及
    熱處理該表面具有摻雜磷酸鋁層之正極活性材料顆粒。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之製備方法,其中,在所述將待包覆之正極活性材料顆粒加入該含三價鋁離子及摻雜離子之溶液之步驟中,進一步控制該正極活性材料顆粒之加入量,使混合物呈糊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之製備方法,其中,所述溶劑為揮發性有機溶劑,該揮發性有機溶劑為乙醇、丙酮、二氯乙烷和氯仿中一種或者幾種之混合。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之製備方法,其中,所述三價鋁源為硝酸鋁或亞硝酸鋁。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之製備方法,其中,所述摻雜元素源為二價摻雜元素源或四價摻雜元素源。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之製備方法,其中,所述磷酸根源溶液包括水及溶解於水之磷酸氨鹽或磷酸。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之製備方法,其中,該熱處理溫度為400℃至800℃。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之製備方法,其中,該含三價鋁離子及摻雜離子之溶液之體積與該正極活性材料顆粒之體積比為1:10至1:40。
  19. 一種鋰離子電池,包括正極以及負極,其改良在於,該正極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0項所述之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
TW100100428A 2011-01-06 2011-01-06 正極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TWI4207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0428A TWI420730B (zh) 2011-01-06 2011-01-06 正極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0428A TWI420730B (zh) 2011-01-06 2011-01-06 正極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0471A TW201230471A (en) 2012-07-16
TWI420730B true TWI420730B (zh) 2013-12-21

Family

ID=46934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0428A TWI420730B (zh) 2011-01-06 2011-01-06 正極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207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8348A1 (zh) * 2016-01-08 2017-07-13 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材料包覆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正极活性材料的包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9115B (zh) 2012-12-25 2015-09-01 Ind Tech Res Inst 鋰二次電池複合電極材料與鋰二次電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6189A (zh) * 2001-11-02 2003-05-07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以纳米表面包覆复合材料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
TW200537720A (en) * 2004-05-14 2005-11-16 Coremax Taiwan Corp Modification material for anode of secondary lithium batter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6189A (zh) * 2001-11-02 2003-05-07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以纳米表面包覆复合材料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
TW200537720A (en) * 2004-05-14 2005-11-16 Coremax Taiwan Corp Modification material for anode of secondary lithium batter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8348A1 (zh) * 2016-01-08 2017-07-13 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材料包覆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正极活性材料的包覆方法
CN106960958A (zh) * 2016-01-08 2017-07-18 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材料包覆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正极活性材料的包覆方法
CN106960958B (zh) * 2016-01-08 2020-05-26 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材料包覆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正极活性材料的包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0471A (en) 2012-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4446B (zh) 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02569789B (zh) 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US7524529B2 (en) Method for making a lithium mixed metal compound having an olivine structure
TWI403458B (zh) 製備鋰金屬磷酸塩之方法
US9017873B2 (en) Lithium titanate composite material,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using the same
US20060257307A1 (en) Method for making a lithium mixed metal compound
KR20110034592A (ko) 비수 전해질 이차 전지용 정극 활물질, 비수 전해질 이차 전지용 정극 활물질의 제조 방법, 비수 전해질 이차 전지용 정극 및 비수 전해질 이차 전지
JP2012033482A (ja) 電極用複合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採用し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US9017872B2 (en) Lithium titanate composite material,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using the same
WO2020258764A1 (zh) 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JP2012033481A (ja) 電極用複合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採用し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KR20150074744A (ko) 붕소 화합물이 코팅된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5449265B2 (ja) 電極用複合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採用し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02376927B (zh) 锂离子电池保护膜,应用该保护膜的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及锂离子电池
JP2012089472A (ja) 電極用複合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採用し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JP2012089473A (ja) 電極用複合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採用し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JP2012084506A (ja) 電極用複合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採用し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Lu et al. Improv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1. 2Mn0. 52Co0. 08Ni0. 2O2 cathode material by uniform surface nanocoating with samarium fluoride through depositional-hydrothermal route
CN107086295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7919473B (zh) 锂离子电池电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Na et al. Hybrid dual conductor on Ni‐rich NCM for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TWI420730B (zh) 正極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JP5346064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改質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44119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50064320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