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9594B - 資料傳輸方法及其用戶裝置與資料傳輸系統 - Google Patents

資料傳輸方法及其用戶裝置與資料傳輸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9594B
TWI419594B TW98131998A TW98131998A TWI419594B TW I419594 B TWI419594 B TW I419594B TW 98131998 A TW98131998 A TW 98131998A TW 98131998 A TW98131998 A TW 98131998A TW I419594 B TWI419594 B TW I4195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data
tcp
ud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31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2852A (en
Inventor
Wen Chun Lin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TW98131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959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12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2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9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9594B/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資料傳輸方法及其用戶裝置與資料傳輸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資料傳輸的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環境下在UDP與TCP資料傳輸模式之間切換的資料傳輸方法及其用戶裝置與資料傳輸系統。
目前相當多行動電話用戶使用行動電話進行股票交易,且這些行動電話用戶可以藉由行動電話即時地查詢到目前各股票交易標的的交易價格。然而股票市場的即時交易資訊具有資料量小、持續傳輸時間長、傳輸密集性高且資料須正確性高等特性。藉由無線通訊網路傳輸之股票市場的即時交易資訊,除了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的資料傳輸之外,可能還包含傳輸控制協定(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簡稱為TCP)/網際網路(Internet Protocol,簡稱為IP)之附加負擔(overhead)的傳輸。這些附加負擔包括TCP的標頭(header)與確認(acknowledgement)資訊。
請參照圖1,圖1是利用TCP傳輸即時交易資訊之封包交換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中,用戶裝置(例如,行動電話)與具有股票市場之即時交易資訊的伺服器在資料傳輸前,需要先建立TCP連線。在建立TCP連線過程中,也就是在連線程序S10,用戶裝置與伺服器使用TCP的三向交握程序(handshaking procedure)來建立連線。在建立TCP連線後,也就是在TCP資料傳輸程序S11,用戶裝置與伺服器之間會使用TCP來傳輸資料。
TCP為了確保資料傳輸的正確性與封包的順序,TCP利用TCP標頭來紀錄傳送端與接收端兩方的傳送封包序號。此外,通常TCP標頭為20位元組(bytes),而每一次單向資料傳輸的資料封包還需要至少一個確認資料封包由接收端回覆,其中確認資料封也包括20位元組之TCP標頭。然而,一般股票市場的即時交易資訊僅有大約為20位元組。由此可知,若利用TCP來傳送每一次更新股票市場的即時交易資訊,所造成的附加負擔是超過50%。若是再加上用戶裝置與伺服器中斷TCP連線時需要經過4個階段的程序來中斷連結,所造成的附加負擔會更多。此外,電信營運商針對部分經由無線通訊網路傳輸的資料是以封包數量或位元組數量來計算費用,在此情況下,利用TCP傳送即時交易資訊將導致不必要的多餘通訊費用。
傳統上,為了避免TCP連線的高附加負擔,可以利用使用者資料協定(UDP)來傳輸股票市場的即時交易資訊。UDP是非連結導向(connectionless)的通訊協定,用戶裝置與伺服器利用UDP傳輸資料給對方時,僅需要發送資料,而不需要建立一個連線,且在用戶裝置收到資料封包後,用戶裝置並不需要傳送確認資料封包給伺服器。此外,UDP的標頭僅有8位元組,故此在良好的通訊品質狀況下,利用UDP傳輸股票市場之即時交易資訊的附加負擔比利用TCP少很多。然而,UDP無法保證資料封包的順序與資料封包不會遺失。此外,因為UDP沒有建立連線且用戶裝置不會傳送確認資料封包給伺服器,若在通訊品質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伺服器可能不知道用戶裝置是否收到資料封包。
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提供用於無線通訊環境下的一種資料傳輸方法及其用戶裝置與一種資料傳輸系統,根據所建立之連線的通道品質來決定用戶裝置與伺服器之資料傳輸模式為TCP資料傳輸模式或UDP資料傳輸模式,以降低資料傳輸量與提昇資料傳輸效率。
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提供一種資料傳輸方法,此資料傳輸方法用於用戶裝置。首先,用戶裝置藉由TCP與伺服器經由交握程序建立連線,並指定其資料傳輸模式為TCP資料傳輸模式與UDP資料傳輸模式的其中之一。接著,用戶裝置與伺服器使用資料傳輸模式進行資料傳輸,其中,在進行資料傳輸時,用戶裝置或伺服器根據建立連線所使用之通道的品質來決定是否切換資料傳輸模式。
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另提供一種用戶裝置。本發明所提供的用戶裝置包括無線收發器單元、TCP處理單元、UDP處理單元、TCP/UDP切換單元、通道品質參數量測單元、記憶體與處理器。無線收發器單元傳送上傳資料至無線接取裝置以及從無線接取裝置接收下載資料。TCP處理單元具有TCP端口碼,TCP處理單元用以將資料封裝為TCP資料封包,並將此TCP資料封包送至記憶體模組,接著,無線收發器單元便能夠將TCP資料封包夾帶於上傳資料中傳送出去。另外,TCP處理單元還能將無線信號收發器所接收到的下載資料中對應於TCP端口碼的TCP資料封包解封裝。再者,TCP處理單元所封裝與解封裝的資料包括交握程序的訊息與一般資料,因此,藉由TCP處理單元與無線收發單元,用戶裝置與伺服器能夠進行連線與使用TCP資料傳輸模式來傳輸資料。UDP處理單元具有UDP端口碼,UDP處理單元用以將資料封裝為UDP資料封包,並將此UDP資料封包送至記憶體模組,接著,無線收發器單元便能夠將UDP資料封包夾帶於上傳資料中傳送出去。UDP處理單元更能將無線信號收發器所接收到的下載資料中對應於UDP端口碼的UDP資料封包解封裝。因此,藉由UDP處理單元與無線收發單元,用戶裝置與伺服器能夠進行使用UDP資料傳輸模式來傳輸資料。TCP/UDP切換單元用以控制用戶裝置與伺服器之間所使用的資料傳輸模式為TCP資料傳輸模式或UDP資料傳輸模式。通道品質參數量測單元量測用戶裝置與無線接取裝置的無線連結以取得通道品質參數。通道品質判斷單元根據通道品質參數告知TCP/UDP切換單元是否要切換用戶裝置的資料傳輸模式。記憶體模組儲存通道品質參數、上傳資料、下載資料、TCP資料封包與UDP資料封包。處理器用以控制TCP處理單元、UDP處理單元、TCP/UDP切換單元、通道品質參數量測單元與通道品質判斷單元等元件的執行順序。此外,處理器還用以控制無線收發器單元。
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另提供一種資料傳輸系統。本發明所提供的資料傳輸系統包括用戶裝置與伺服器。用戶裝置與伺服器藉由無線連結建立連線,用戶裝置用以傳送上傳資料與接收下載資料,伺服器用以傳送下載資料與接收上傳資料。用戶裝置使用TCP與伺服器經由交握程序建立連線,並指定資料傳輸模式為UDP資料傳輸模式與TCP資料傳輸模式的其中之一。接著,用戶裝置與伺服器使用資料傳輸模式來傳輸資料。其中,在傳輸資料時,用戶裝置或伺服器更根據建立連線所使用之通道的品質好壞來決定是否切換其資料傳輸模式。
基於上述,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提供一種資料傳輸方法及其用戶裝置與一種資料傳輸系統,利用TCP的可靠性高與UDP之資料傳輸的額外負荷低的特性,並根據量測到通道品質參數來切換用戶裝置與伺服器所使用的資料傳輸模式,也就是根據通道品質的好壞在TCP資料傳輸模式與UDP資料傳輸模式之間進行切換。如此,將可以降低資料傳輸量、提昇資料傳輸效率並進而提昇使用此資料傳輸方法之用戶裝置的功率使用效率以及降低不必要的通訊費用。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示範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現在將詳細參照本發明的示範實施例,所述之示範實施例多繪示於附圖中,附帶一提的是,整個附圖中相同的參考標記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根據本發明的示範實施例,本發明的示範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環境下的資料傳輸方法及其用戶裝置與使用此資料傳輸方法的一種資料傳輸系統,上述之資料傳輸方法可以讓行動電話與伺服器之間有效率且可靠地使用TCP與UDP來傳輸即時交易資訊或其特性類似的資訊。換言之,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的傳輸方法適合傳輸具有資料量小、持續傳輸時間長、傳輸密集性高且資料須正確性高等特性的資訊。另外,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使用TCP來傳輸資料的模式稱為TCP資料傳輸模式,而使用UDP來傳輸資料的模式則稱為UDP資料傳輸模式。
首先請參照圖2,圖2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一種資料傳輸方法中封包交換的示意圖。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上述之資料傳輸方法應用在用戶裝置與伺服器之間的資料傳輸,其中,用戶裝置可以是,但不限定於,手持裝置、筆記型電腦或其他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行動裝置。首先,在連線程序S20,用戶裝置使用TCP與伺服器經由三向交握程序建立連線,並指定使用的資料傳輸模式。接著,用戶裝置在與伺服器建立連線後,也就是在UDP資料傳輸程序S21,用戶裝置與伺服器使用指定的資料傳輸模式進行資料傳輸。在這個例子中,所指定的資料傳輸模式為UDP資料傳輸模式,因此,在用戶裝置與伺服器使用TCP建立連線後,伺服器便改用UDP來傳送資料封包給用戶裝置。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伺服器使用UDP來傳輸資料給用戶裝置時,若用戶裝置成功地收到伺服器所傳送的封包時,用戶裝置並不需要回覆確認資料封包給伺服器。
若用戶裝置與伺服器之間的通道品質良好,則用戶裝置與伺服器將繼續使用UDP進行資料傳輸程序。若通道品質開始惡化到一定程度時,則在進行S22時,因為通道品質惡化的緣故,用戶裝置一直無法正確地接收到資料封包。接著,在用戶裝置重複地請求重發資料封包的次數到達預定數量,或者等待時間資料封包到達預定時間時,用戶裝置與伺服器會切換到TCP資料傳輸模式。之後,在TCP資料傳輸程序S23時,在每一次資料封包傳送後,TCP資料傳輸模式需要由用戶裝置回覆確認資料封包。
在大略地介紹完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提供的資料傳輸方法之後,以下先介紹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提供的資料傳輸系統、詳細的資料傳輸方法與其用戶裝置。
請參照圖3,圖3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一種資料傳輸系統300的示意圖。資料傳輸系統300包括用戶裝置310、無線接取裝置320、路由器330、網際網路340、伺服器350與交易中心伺服器360。附帶一提的是,圖3的資料傳輸系統300僅是本發明之一種示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舉例來說,若用戶裝置310是行動電話時,則無線接取裝置320可以用接線網路(operator network)來替代。
用戶裝置310傳送上傳資料至伺服器350與自伺服器350接收下載資料,用戶裝置310能夠切換其與伺服器350之間的資料傳輸模式,也就是能夠在TCP資料傳輸模式與UDP資料傳輸模式之間作切換。無線接取裝置320與用戶裝置建立無線連結,並藉由網際網路340的網際網路連線與伺服器350建立連線。用戶裝置310傳送上傳資料至伺服器350時,用戶裝置310先傳送上傳資料至無線接取裝置320,無線接取裝置320再藉由網際網路連線傳送上傳資料至伺服器350。相類似地,用戶裝置310由伺服器350接收下載資料時,無線接取裝置320先藉由網際網路連線由伺服器350接收下載資料,無線接取裝置320再藉由網際網路連線傳送下載資料至用戶裝置310。
路由器330在無線接取裝置320與伺服器350之間提供封包傳送的功能。網際網路340提供網際網路連線給無線接取裝置320、路由器330、伺服器350與交易中心伺服器360。伺服器350傳送下載資料至用戶裝置310以及由用戶裝置310接收上傳資料。當用戶裝置310為發送端時,伺服器350為接收端,且當伺服器350為發送端時,用戶裝置310為接收端。此外,伺服器350亦能夠切換其與用戶裝置310之間的資料傳輸模式,也就是能夠在TCP資料傳輸模式與UDP資料傳輸模式之間切換。如前面的例子所述,用戶裝置310會利用TCP與伺服器350經由TCP的三向交握程序建立連線,並接著指定資料傳輸模式,若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指定採用UDP資料傳輸模式,則伺服器350與用戶裝置310會採用UDP資料傳輸模式UDP進行資料傳輸程序S21。
在本示範實施例中,伺服器350提供即時交易資訊給用戶裝置310,並接收使用者藉由用戶裝置310上傳給伺服器350的交易指令。其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之間進行之資料傳輸程序的上傳資料與下載資料具有低位元率(low bit rate)、少位元量(small amount of bits)、高傳輸頻率、須長時間傳輸且高可靠性(high reliability)的特性。此外,伺服器350也處理與交易指令相關的金融資訊交換。
在本示範實施例中,交易中心伺服器360是一個股票市場交易中心的伺服器,紀錄即時的股市交易資訊。伺服器350將使用者的交易指令上傳給股票市場交易中心,並取得即時交易資訊以下載給使用者。另外,在本示範實施例中,交易中心伺服器360與伺服器350是分開的,但是在其他示範實施例中,交易中心伺服器360與伺服器350可以整合成單一伺服器。換言之,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以上所述。
除此之外,在本發明的其他示範實施例中,交易中心伺服器360與伺服器350可以應用在其他交易市場或其他服務系統上面。舉例來說,交易中心伺服器360可以是如匯率市場、期貨交易市場、金價交易市場或炭排放交易市場的交易中心,而伺服器350則提供上述之交易市場的即時交易資訊給用戶裝置310。在本發明的其他示範實施例中,交易中心伺服器360與伺服器350還可以應用在如路況報導系統、導航服務系統、天氣預報系統或環境品質量測系統上面。因此,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之間進行之資料傳輸程序的上傳資料與下載資料也可以為金融資料、股市交易資料、外匯資料、期貨交易資料、路況資料、導航資料與環境量測資料。
在介紹完資料傳輸系統300之後,以下將以圖4進一步介紹根據本發明示範實施例之用戶裝置310的各元件。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4,圖4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一種用戶裝置310的系統方塊圖。用戶裝置310包括TCP處理單元402、UDP處理單元404、TCP/UDP切換單元406、通道品質量測單元412、通道品質判斷單元416、無線收發器單元414、第一計時器430、第二計時器432、第三計時器434、第四計時器436、第五計時器438、計數器439、記憶體模組440與處理器450。
無線收發器單元414傳送上傳資料至無線接取裝置320以及從無線接取裝置320接收下載資料。TCP處理單元402具有TCP端口碼(port number),TCP處理單元402用以將資料封裝為TCP資料封包,並將此TCP資料封包送至記憶體模組440,接著,無線收發器單元414便能夠將TCP資料封包夾帶於上傳資料中傳送出去。另外,TCP處理單元402還能將無線信號收發器414所接收到的下載資料中對應於TCP端口碼的TCP資料封包解封裝。此外,TCP處理單元402所封裝與解封裝的資料包括三向交握程序的訊息與一般資料,因此,藉由TCP處理單元402與無線收發單元414,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能夠進行連線與使用TCP資料傳輸模式來傳輸資料。
UDP處理單元404具有UDP端口碼,UDP處理單元404用以將資料封裝為UDP資料封包,並將此UDP資料封包送至記憶體模組440,接著,無線收發器單元414便能夠將UDP資料封包夾帶於上傳資料中傳送出去。UDP處理單元404更能將無線信號收發器414所接收到的下載資料中對應於UDP端口碼的UDP資料封包解封裝。因此,藉由UDP處理單元404與無線收發單元414,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能夠進行使用UDP資料傳輸模式來傳輸資料。
TCP/UDP切換單元406用以控制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之間所使用的資料傳輸模式為TCP資料傳輸模式或UDP資料傳輸模式。通道品質參數量測單元412量測用戶裝置310與無線接取裝置320的無線連結(亦即建立連線所採用的無線通道)以取得通道品質參數。通道品質判斷單元416根據通道品質參數告知TCP/UDP切換單元406是否要切換用戶裝置310的資料傳輸模式。通道品質判斷單元416判斷通道品質參數是否小於等於通道品質參數門檻值,若通道品質參數小於通道品質參數門檻值,則通道品質判斷單元416告知TCP/UDP切換單元406將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所採用的資料傳輸模式自UD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
第一計時器430計算未收到伺服器350回覆之特定種類封包的第一等待時間。第二計時器432計算圖3中接收端未收到發送端傳送之特定種類封包的第二等待時間。第三計時器434計算持續未收到應用層之傳送資料需求的第三等待時間。第四計時器436計算發送封包頻率大於等於預設頻率門檻值的第四等待時間。第五計時器438計算未接到接收端回覆之封包的第五等待時間。計數器439計算發送端持續發送特定種類封包給接收端的等待次數。
請參照圖4,記憶體模組440儲存通道品質參數、上傳資料、下載資料、TCP資料封包與UDP資料封包。處理器450用以控制TCP處理單元402、UDP處理單元404、TCP/UDP切換單元406、通道品質參數量測單元412與通道品質判斷單元416等元件的執行順序。此外,處理器450還用以控制無線收發器單元414、第一計時器430、第二計時器432、第三計時器434、第四計時器436、第五計時器438與計數器439。
此外,記憶體模組440還可儲存程式模組,藉由處理器450執行所述之程式模組,處理器450會與其連接的各元件完成程式中的一或多個過程,其中,這些過程例如是TCP連線程序、資料傳輸程序或中斷連線程序等。記憶體模組440可為一或多個記憶體裝置,用以儲存資料以及軟體程式,且亦可例如包括RAM、ROM、FLASH、磁性儲存設備或光學資料儲存設備中之一或多者。處理器450可提供為一或多個經組態(configure)以執行程式模組的處理器。
在介紹完用戶裝置310的各元件之後,以下將以圖5至圖16進一步介紹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的資料傳輸方法。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5,圖5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資料傳輸方法500的流程圖。首先,在流程方塊S510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開始上述的資料傳輸方法500。在流程方塊S51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520。在流程方塊S520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執行建立連線程序。通常,所述之建立連線程序是利用TCP的三向交握程序建立完成,接著,用戶裝置310會指定與伺服器350之間的資料傳輸模式為TCP資料傳輸模式與UDP資料傳輸模式的其中之一。在流程方塊S52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530。
在流程方塊S530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使用所指定的資料傳輸模式來執行資料傳輸程序。通常,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可以利用TCP資料傳輸模式或UDP資料傳輸模式來進行資料傳輸,同時也可以選擇在TCP資料傳輸模式與UDP資料傳輸模式之間切換,以繼續進行資料傳輸。在流程方塊S53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540。在流程方塊S540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執行中斷連線程序。在流程方塊S54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550。在流程方塊S550中,上述的資料傳輸方法500到此結束。
以下將以圖6對圖5之流程方塊S520與530中的建立連線程序與資料傳輸程序作進一步的說明。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6,圖6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結合建立連線程序S520與資料傳輸程序S530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其中,圖6是假設所述之建立連線程序是使用TCP來建立且指定其資料傳輸模式為UDP資料傳輸模式的例子。首先,在流程方塊S602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開始建立連線程序S520。在流程方塊S60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604。在流程方塊S604中,用戶裝置310藉由TCP與伺服器350經由三向交握程序建立連線。所述之三向交握程序是利用TCP建立完成的,且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利用所建立的連線直接進入TCP資料傳輸模式。在流程方塊S60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606。
在流程方塊S606中,用戶裝置310切換TCP資料傳輸模式至UDP資料傳輸模式。因此,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在資料傳輸程序S530中會使用UDP資料傳輸模式來傳輸資料。在流程方塊S60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608。在流程方塊S608中,用戶裝置310判斷目前量測到的通道品質參數是否小於等於一個預設的通道品質參數門檻值。若目前通道品質參數小於等於預設的通道品質參數門檻值,則在流程方塊S608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610。若目前通道品質參數大於預設的通道品質參數門檻值,則返回進行流程方塊S608。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示範實施例中,上述之通道品質參數是用戶裝置310量測其與無線接取裝置320所建立之無線連結的無線通訊信號強度,且通道品質參數的單位是通道品質參數門檻值的單位。舉例來說,用戶裝置310是一個雙向股票機,而用戶裝置310的通道品質參數範圍為0~31dBm,並且將通道品質參數範圍區分成五個範圍,此五個範圍分別為0~3dBm、3~5dBm、5~8dBm、8~13dBm及13~31dBm。在本示範實施例中,用戶裝置310量測與無線接取裝置320所建立之無線連結之無線通訊信號強度的實施方式為每30秒偵測一次訊號。例如,若偵測到的無線通訊信號強度小於5dBm則表示無線通訊信號強度落在第1範圍(等級)或第2範圍(等級)內,此時用戶裝置310須切換成TCP資料模式。另一方面,若偵測到的無線通訊信號強度大於5dBm則表示訊號落在第3範圍(等級)、第4範圍(等級)或第5範圍(等級)內,則此時用戶裝置310可切換成UDP資料模式。在此值得說明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用戶裝置310的通道品質參數範圍可以區分為少於或大於五個範圍(等級),另外實際偵測到的無線通訊信號強度在哪個範圍(等級)適合切換至UDP資料模式與用戶裝置310的設計需求有關。在本發明的其他示範實施例中,通道品質參數還可以是其他數值,例如,位元錯誤率(Bit Errior Rate,簡稱為BER)、區塊錯誤率(Block Error Rate)或封包掉失率(Packet Loss Rate)等。總之,以上所述之通道品質參數的定義與實施方式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在流程方塊S610中,用戶裝置310切換UDP資料傳輸模式至TCP資料傳輸模式,因此,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在資料傳輸程序S530中使用TCP資料傳輸模式。在流程方塊S61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612。在流程方塊S612中,上述的建立連線程序S520與資料傳輸程序S530到此結束。
除了上述之圖6所執行的各個流程方塊的步驟之外,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在建立連線程序S520還執行其他步驟。介紹這些步驟之前,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還提供6種類型的封包來完成這些步驟。以下將以表1至表6先介紹這6種類型的封包,其中,表1至表3的封包定義於TCP的對話層(session layer),表4至表6的封包則定義於UDP的對話層。
以下請參照表1,表1是第1種封包的欄位參數與各欄位可能的位元數目。
第1種封包包括動作類型、模式類型與UDP端口碼的資訊。當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執行建立連線程序時,需要使用第1種封包。第1種封包中動作類型參數值固定為0。模式類型的參數值為0時,代表TCP資料傳輸模式,此時用戶裝置310不傳送UDP端口碼給伺服器350。模式類型的參數值為1時,代表UDP資料傳輸模式,此時用戶裝置310須傳送UDP端口碼給伺服器350。動作類型的參數值為0代表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執行建立連線程序。
以下請參照表2,表2是第2種封包的欄位參數與各欄位可能的位元數目。
第2種封包包括動作類型、封包序號長度指標與封包序號的資訊。第2種封包中,動作類型的參數值為1代表由UD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此時需指定由對方UDP收到的最後序號。動作類型的參數值為2代表用戶裝置310利用UDP發送由TC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UDP資料傳輸模式的請求至伺服器350;此時,伺服器350須回覆此第2類封包的序號,以藉此讓下一個資料傳輸模式中所要傳送的封包,能夠與前一個資料傳輸模式最後所傳送的封包序號能夠同步,而不會有缺號或跳號的情況發生。封包序號長度指標為0代表封包序號長度為15個位元。封包序號長度指標為1代表封包序號長度為31個位元。
以下請參照表3,表3是第3種封包的欄位參數與各欄位可能的位元數目。
第3種封包包括動作類型與應用資料的資訊。第3種封包中,動作類型的參數值為3代表TCP資料傳輸模式,此類型封包除了在TCP標頭(Header)加上2個位元的動作類型欄位之外,其餘的部份皆與一般TCP資料傳輸模式中的TCP資料封包格式相同。
以下請參照表4,表4是第4種封包的欄位參數與各欄位可能的位元數目。
第4種封包包括動作類型與選項指標的資訊。第4種封包中,動作類型的參數值為0代表UDP資料傳輸模式。選項指標的參數值為0代表伺服器350回覆給用戶裝置310所提出之切換至UDP資料傳輸模式的請求。選項指標的參數值為1代表發送端要求接收端回覆最後一次接收到的封包序號。選項指標的參數值為2代表用戶裝置310向伺服器350所提出之由TC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UDP資料傳輸模式的請求。
以下請參照表5,表5是第5種封包的欄位參數與各欄位可能的位元數目。
第5種封包包括動作類型、封包序號指標、確認指標、封包序號長度指標、確認序號與應用資料的資訊。第5種封包中,動作類型參數為0代表一般資料發送,動作類型參數為1代表除一般資料發送外並同時要求接收端回覆目前收到的最後序號。封包序號指標的參數值為0代表不須發送封包序號長度指標、封包序號與應用資料的欄位參數。封包序號指標的參數值為1代表須發送封包序號長度指標與封包序號的欄位參數,且封包序號指定為應用資料的序號。確認指標的參數值為0代表不須發送確認長度指標與確認序號的欄位參數。確認指標的參數值為1代表須發送確認長度指標與確認序號的欄位參數,且確認序號指定為應用資料的序號。封包序號長度指標的參數值為0代表封包序號長度為15個位元。封包序號長度指標的參數值為1代表封包序號長度為31個位元。確認長度指標的參數值為0代表確認序號長度為15個位元。確認長度指標的參數值為1代表確認序號長度為31個位元。動作類型的參數值為1代表一般的UDP資料傳輸模式。動作類型的參數值為2代表UDP資料傳輸模式且要求接收端回覆確認封包。
以下請參照表6,表6是第6種封包的欄位參數與各欄位可能的位元數目。
第6種封包包括動作類型訊、封包序號長度指標與應用資料的資訊。第6種封包中,動作類型的參數值為3代表接收端向發送端回補封包序號。第6種封包的封包序號是接收端向發送端回補封包序號至目前發送端已經發送的最新封包序號。封包序號長度指標的參數值為0代表封包序號長度為15個位元。封包序號長度指標的參數值為1代表封包序號長度為31個位元。
介紹完以上6種封包後,以下將以圖7至圖9來進一步說明建立連線程序之細部動作。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7,圖7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建立連線程序S520與切換至UDP資料傳輸模式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在流程方塊S702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開始建立連線程序S520之其餘細部動作。在流程方塊S70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704。在流程方塊S704中,用戶裝置310開啟其UDP端口碼所對應的UDP端口,伺服器350開啟其TCP端口碼所對應的TCP端口與其UDP端口碼所對應的UDP端口。在流程方塊S70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706。在流程方塊S706中,用戶裝置310利用TCP與伺服器350建立連線,並指定資料傳輸模式,其中,用戶裝置310是經由TCP連線傳送表1之第1種封包,以指定資料傳輸模式。在流程方塊S70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708。
在流程方塊S708中,伺服器350確定用戶裝置310指定的資料傳輸模式是否為UDP資料傳輸模式,其中,當第1種封包之模式類型為1時,表示指定的資料傳輸模式為UDP資料傳輸模式,當第1種封包之模式類型為0時,表示指定的資料傳輸模式為TCP資料傳輸模式。若用戶裝置310指定UDP資料傳輸模式,則在流程方塊S708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710。若用戶裝置310指定TCP資料傳輸模式,則進行流程方塊S712。在流程方塊S710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進行指定UDP資料傳輸模式的連線處理程序。在流程方塊S712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進行指定TCP資料傳輸模式的連線處理程序。在流程方塊S710或S71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714。在流程方塊S714中,上述的建立連線程序S520到此結束。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3、圖7與圖8,圖8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之指定TCP資料傳輸模式的連線處理程序S712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在流程方塊S802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開始建立連線程序S520之其餘細部動作。在流程方塊S80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804。在流程方塊S804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重新設定對話層的序號。之後,在其資料傳輸程序530時,伺服器350就能夠開始使用表3之第3種封包來傳送資料。在流程方塊S80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806。在流程方塊S806中,上述的建立連線程序S520到此結束,並進入資料傳輸程序S530。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9,圖9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指定UDP資料傳輸模式的連線處理程序S710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在流程方塊S902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開始建立連線程序S520之其餘細部動作,且是圖7的流程方塊S710的更細部動作。在流程方塊S90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904。在流程方塊S904中,伺服器350利用UDP發送表4之第4種封包給用戶裝置310所指定的UDP端口碼來回覆用戶裝置310之指定UDP資料傳輸模式的請求,其中,第4種封包之選項指標為0。在流程方塊S90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906。在流程方塊S906中,伺服器350重新設定對話層的封包序號為0,並可以於資料傳輸程序530中使用UDP來傳送資料。在流程方塊S90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908。
在流程方塊S908中,用戶裝置310檢查是否收到伺服器350發出的第4種封包,且檢查第4種封包之選項指標是否為0。若否,則在流程方塊S908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910。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908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912。在流程方塊S910中,用戶裝置310檢查等待選項指標為0之第4種封包的等待時間是否超過第一等待時間。其中,用戶裝置310利用第一計時器430是否到期來確認超過第一等待時間。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91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914。若否,則在流程方塊S91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908。在流程方塊S912中,用戶裝置310重新設定對話層的封包序號為0,並可以開始使用UDP來傳送資料。在流程方塊S91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922。
在流程方塊S914中,用戶裝置310判斷等待選項指標為0之第4種封包重發次數是否超過一定次數。若為否,則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916。若為是,則表示重發次數超過一定次數並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918,其表示伺服器350與用戶裝置310之間無法使用UDP資料傳輸模式。在流程方塊S916中,用戶裝置310使用TCP重新發出模式類型為1之第1種封包給伺服器350,以指定UDP資料傳輸模式。在流程方塊S91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904。
在流程方塊S918中,用戶裝置310利用TCP發出動作類型為1之第2種封包至伺服器350,其中第2種封包包括最後自伺服器350接收之封包的封包序號(在此,封包序號應該為0),以藉此將目前所指定的資料傳輸模式切換為TCP資料傳輸模式。在流程方塊S918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920。在流程方塊S920中,伺服器收到切換為TCP資料傳輸模式的請求後,之後在資料傳輸程序S530中,伺服器350就能夠開始使用表3之第3種封包來傳輸資料,並且伺服器350會補發之前已經藉由UDP發出的封包給用戶裝置310。在流程方塊S92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922。在流程方塊S922中,上述的建立連線程序S520到此結束,並進入資料傳輸程序S530。
在介紹完連線程序S520的細部動作後,以下將以圖10至圖15說明資料傳輸程序S530的細部動作。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10,圖10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資料傳輸程序的流程圖。其中,圖10是假設所指定的資料傳輸模式為UDP資料傳輸模式的例子。在流程方塊S1002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執行資料傳輸程序S530的細部動作。在此示範實施例中,可以假設用戶裝置310為接收端,而伺服器350為發送端。然而,任何此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知道事實上接收端亦可以是伺服器350,且發送端可以是用戶裝置310。在流程方塊S100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004。
在流程方塊S1004中,發送端發送第5種封包給接收端,其中,第5種封包包括對話層序號。在流程方塊S100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006。在流程方塊S1006中,接收端執行檢查接收封包處理程序,其中此檢查接收封包處理程序包括相對應的處理程序。在流程方塊S100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008。在流程方塊S1008中,發送端執行要求接收端回傳序號的處理程序。在流程方塊S1008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010。在流程方塊S1010中,發送端執行檢查發送封包頻率處理程序,其中此檢查發送封包頻率處理程序包括相對應的處理程序。在流程方塊S101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012。
在流程方塊S1012中,檢查是否用戶裝置310或伺服器350發出中斷連線的請求。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101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014。若否,則在S101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004。在流程方塊S1014中,上述的資料傳輸程序S530到此結束,並進入中斷連線程序S540。
在介紹完圖10中資料傳輸程序S530的細部動作後,以下將以圖11至圖13來介紹圖10中流程方塊S1006、流程方塊S1008與流程方塊S1010的細部動作。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11,圖11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接收端檢查接收封包處理程序S1006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在流程方塊S1102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開始執行接收端檢查接收封包處理程序S1006的細部動作。在流程方塊S110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104。在流程方塊S1104中,接收端檢查是否發現第5種封包有跳號狀況。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110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106。若否,則在流程方塊S1104之後,進行流程方塊S1112。在流程方塊S1106中,接收端暫不將資料傳輸至應用層,並且向發送端請求補送缺號的第5種封包,其中,接收端是使用表6之第6種封包來告知發送端回補缺號的第5種封包。在流程方塊S110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108。
在流程方塊S1108中,接收端檢查超過第二等待時間後是否仍未收到發送端補送的第5種封包。在用戶裝置310上面,用戶裝置310利用第二計時器432到期來確認已經超過第二等待時間。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1108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110。若否,則進行流程方塊S1112。
在流程方塊S1110中,接收端向發送端發出使用第5種封包重傳接收端缺號的封包之請求(亦即發送第6種封包給發送端),接著發送端使用第5種封包重傳接收端缺號的封包。在流程方塊S111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114。在流程方塊S1114中,接收端檢查超過第二等待時間後是否仍未收到發送端補送的第5種封包。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111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116。若否,則進行流程方塊S1112。在流程方塊S1112中,因接收端已經收到發送端補送之前缺號的第5種封包,故接收端將資料傳輸至應用層。在流程方塊S111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118。
在流程方塊S1116中,接收端利用TCP的連線再次發送第2種封包給發送端,並請求發送端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其中,此第2種封包包括在UDP資料傳輸模式中在未跳號前,接收端所收到的最後封包序號。在流程方塊S111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118。在流程方塊S1118中,接收端檢查接收封包處理程序S1006的細部動作到此結束。
在此要說明的是,當建立連線之無線通道的品質較差時,會導致接收端會一直無法收到發送端所補送之第5種封包,也就是等待第5種封包的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倍以上的第二等待時間。因此,在流程方塊S1116中,接收端才會發出將UDP資料傳輸模式改成TCP資料傳輸模式的請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圖11的流程方塊S1110中,雖然接收端僅有在沒有收到發送端所補送之第5種封包時,使用第6種封包向發送端要求補傳其缺號的第5種封包,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之要求重傳的次數。在本發明之其他示範實施例中,接收端在沒有收到發送端所補送之第5種封包時,可以重複超過兩次使用第6種封包向發送端要求回補其缺號的第5種封包。
在介紹完圖11中接收端檢查接收封包處理程序S1006的細部動作後,以下將以圖12說明發送端要求接收端回傳封包序號處理程序S1008的細部動作。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12,圖12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發送端要求接收端回傳封包序號處理程序S1008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在流程方塊S1202中,開始執行發送端要求接收端回傳封包序號處理程序S1008的細部動作。在流程方塊S120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204。在流程方塊S1204中,發送端檢查等待應用層之傳輸資料之需求的時間是否超過第三等待時間。在用戶裝置310上面,用戶裝置310利用第三計時器434到期來確認已經超過第三等待時間。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1204之後,進行流程方塊S1206。若否,則在流程方塊S120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218。
在流程方塊S1206中,發送端發送選項指標為1的第4種封包給接收端,並要求接收端回傳最後收到的封包序號。在流程方塊S1206之後,進行流程方塊S1208。在流程方塊S1208中,接收端利用確認指標為1的第5種封包回覆最後收到的封包序號。在流程方塊S1208之後,進行流程方塊S1210。
在流程方塊S1210中,發送端是否於第二等待時間內收到接收端回覆的第5種封包。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1210之後,進行流程方塊S1214。若否,則在流程方塊S121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212。在流程方塊S1212中,判斷發送端發送第4種封包的次數是否超過一定次數。若否,則則在流程方塊S121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206以重傳第4種封包。若是,則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216。
在流程方塊S1214中,發送端檢查接收到的封包序號是否與最後發出的封包序號相同。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1214之後,進行流程方塊S1220。若否,則在流程方塊S121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218。若發送端在特定時間內未到接收端所回覆的封包,則表示整個通道品質不好,必須將UD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因此,在流程方塊S1216中,發送端改利用TCP的連線發送第2種封包給接收端,並請求接收端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其中,此第2種封包包括在UDP資料傳輸模式中由對方收到之最後封包序號。在流程方塊S121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220。在流程方塊S1218中,發送端用第5種封包重傳接收端缺號的封包。在流程方塊S1218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220。在流程方塊S1220中,上述之發送端要求接收端回傳封包序號處理程序S1008的細部動作到此結束。
在介紹完圖12中發送端要求接收端回傳封包序號處理程序S1008的細部動作後,以下將以圖13說明發送端要求接收端回傳封包序號處理程序S1010的細部動作。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13,圖13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發送端檢查發送頻率處理程序S1010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在流程方塊S1302中,開始執行發送端檢查發送頻率處理程序S1010的細部動作。在流程方塊S130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04。在流程方塊S1302中,檢查於第三等待時間內是否發送封包。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130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06。若否,則在流程方塊S1304之後,則進行流程方塊S1308,改接續S1008處理流程。在進行流程方塊S1308(即處理流程S1008)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24。
在流程方塊S1306中,發送端檢查目前發送封包次數是否超過預設次數門檻值,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130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12。若否,則在流程方塊S130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10。在流程方塊S1310中,發送端重設第三等待時間。在用戶裝置310上面,用戶裝置310重新設定第三計時器434來重設第三等待時間。在流程方塊S131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04。
在流程方塊S1312中,發送端在發送封包達到特定次數時,於特定次數的最後一次發送第5種封包,並且要求接收端回覆收到封包的序號,也就是最後一次發送端所發送之第5種封包的動作類型會被設為2。在用戶裝置310上面,用戶裝置310利用計數器439來計算發送封包的次數。而接收端會發送確認指標設為1的第5種封包來回覆最後所收到封包的序號。在流程方塊S131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14。在流程方塊S1314中,發送端檢查是否於第二等待時間內收到接收端回覆第5種封包。若是,在流程方塊S1314之後,則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16。若否,在流程方塊S1314之後,則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20。
在流程方塊S1316中,發送端檢查接收到的封包序號是否與最後發出的封包序號相同。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131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24。若否,則在流程方塊S131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18。在流程方塊S1318中,發送端用第5種封包重傳接收端缺號的封包。在流程方塊S1318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24。在流程方塊S1320中,判斷發送端發送第5種封包且動作類型為2的次數是否超過一定次數。在用戶裝置310上面,用戶裝置310是利用計數器439來計算發送第5種封包且動作類型為2的次數。若否,則在流程方塊S132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14重傳動作類型為2的第5種封包。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132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314。
在流程方塊S1322中,發送端利用TCP的連線傳送第2種封包給接收端,並請求接收端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其中,此第2種封包包括發送端於UDP資料傳輸模式下由接收端收到的最後封包序號。在流程方塊S1324中,上述之發送端檢查發送頻率處理程序S1010的細部動作到此結束。
若是資料傳輸程序S530中使用TCP資料傳輸模式,則發送端與接收端都使用第3種封包並藉由一般TCP資料傳輸的原理來傳送與接收資料。
在介紹完圖10中流程方塊S1006、流程方塊S1008與流程方塊S1010的細部動作後,以下將以圖14說明資料傳輸程序中TC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UDP資料傳輸模式的流程。圖14中所述的TC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UDP資料傳輸模式,主要是藉由偵測通道品質參數來判斷是否切換資料傳輸模式,且圖14的切換流程是在伺服器350與用戶裝置310使用TCP資料傳輸模式在進行資料傳輸時被執行。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14,圖14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資料傳輸程序中TC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UDP資料傳輸模式的流程圖。在流程方塊S1402中,用戶裝置310開始執行TC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UDP資料傳輸模式的細部動作。在流程方塊S140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404。在流程方塊S1404中,用戶裝置310量測通道品質。在流程方塊S140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406。在流程方塊S1406中,用戶裝置310檢查通道品質參數是否大於等於預設通道品質參數門檻值。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140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408。若否,則在流程方塊S1406之後,返回進行流程方塊S1404。
在流程方塊S1408中,用戶裝置310發送選項指標為2的第4種封包給伺服器350,並請求切換到指定UDP資料傳輸模式。在流程方塊S1408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410。在流程方塊S1410中,伺服器350接收到用戶裝置310之切換到UDP資料傳輸模式的請求後,伺服器350利用TCP回傳動作類型為2的第2種封包至用戶裝置310,其中第2種封包包括最後藉由TCP發送的封包序號,藉以同步伺服器350之後由UDP傳送的封包序號。在流程方塊S141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412。
在流程方塊S1412中,用戶裝置310接收到伺服器350的回覆後,用戶裝置利用TCP使用動作類型為2的第2種封包回覆伺服器350,以回應最後藉由TCP發送的封包序號。在流程方塊S141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414。在流程方塊S1412中,上述之TC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UDP資料傳輸模式的流程到此結束。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15,圖15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資料傳輸程序中,當發送端或接收端任一方要求將UD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的流程圖。當使用UDP資料傳輸模式來進行資料傳輸時,圖15所示之切換流程才會被執行。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已經介紹了各種可能會從UD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的情況,但是上述的情況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事實上,以上所述用戶裝置310會從UD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的情況可能是因為目前所建立連線之無線通道的品質不佳。因此,在其他的示範實施例中,亦可以藉由用戶裝置310來偵測通道品質參數,並根據通道品質參數來決定是否切換資料傳輸模式。例如,通道品質參數小於等於一預設的通道品質參數門檻值,就將UD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為TCP資料傳輸模式。
在流程方塊S1502中,用戶裝置310(或伺服器350)開始執行UD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的細部動作。在流程方塊S150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504。在流程方塊S1504中,發送端(或接收端)藉由TCP發送動作類型為1的第2種封包給接收端(或發送端),其中第2種封包包括之前由發送端(或接收端)藉由UDP所收到之最後封包的序號,以請求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並停止接收任何UDP資料封包。在流程方塊S1504之後,接續S1506。
在流程方塊S1506中,接收端與發送端都停止接收UDP資料封包,並且接收端與發送端都藉由TCP接收到第2種封包後,自對方回覆最後藉由UDP所接收的UDP資料封包之序號的下一個封包開始,利用TCP傳送與接收封包,亦即,使用TCP資料傳輸模式。在流程方塊S1506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508。在流程方塊S1508中,接收端與發送端都藉由TCP接收到第2種封包,上述之UD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的流程到此結束。
在介紹完資料傳輸程序S530的細部動作後,以下將以圖16說明中斷連線程序S540的細部動作。
以下請同時參照圖3、圖5與圖16,圖16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中斷連線程序S540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在流程方塊S1602中,用戶裝置310或伺服器350開始中斷連線程序S540。在流程方塊S1602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604。流程方塊S1604中,用戶裝置310或伺服器350藉由TCP發動中斷連線程序。在流程方塊S160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606。
在流程方塊S1606中,用戶裝置310或伺服器350檢查目前是否在UDP資料傳輸模式。若是,則在流程方塊S160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608。若否,則在流程方塊S1604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610。在流程方塊S1608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停止藉由UDP傳輸資料,並且用戶裝置310關閉UDP端口。在流程方塊S1608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610。在流程方塊S1610中,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藉由一般TCP斷線程序中斷連線,並且用戶裝置310與伺服器350關閉TCP端口。在流程方塊S1610之後,接續進行流程方塊S1612。在流程方塊S1612,上述之中斷連線程序S540的流程到此結束。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所述本發明的示範實施例還可以在電腦可讀取之紀錄媒體(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上面如電腦可讀碼(computer-readable code)上面實施。電腦可讀取之紀錄媒體是任何可以儲存資料的資料儲存裝置,其中資料儲存裝置後來可以被電腦系統讀取。電腦可讀取之紀錄媒體的範例包括,但並不限定於ROM、RAM、FLASH、CD-ROMs、磁帶、軟碟磁片、光資料儲存裝置與載波信號。上述之載波信號包括例如藉由有線或無線傳輸路徑經由網際網路傳輸的資料。還可藉由網路連結之電腦系統來分送電腦可讀取之紀錄媒體,進而利用分散式形式儲存與執行電腦可讀碼。此外,熟悉本發明所屬領域的程式設計者在理解本發明的範疇後,可以輕易地實作用以實現本發明的功能程式、指令、指令叢集、編碼片段。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提供一種資料傳輸方法及其用戶裝置與一種資料傳輸系統,此資料傳輸方法利用TCP的可靠性高與UDP之資料傳輸的額外負荷低的特性,並藉由通道品質的好壞來判斷何時在TCP資料傳輸模式與UDP資料傳輸模式之間進行切換。如此,使用此資料傳輸方法的用戶裝置及資料傳輸系統可以降低資料傳輸量、提昇資料傳輸效率、提昇功率使用效率以及降低不必要的通訊費用。
雖然本發明已以示範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10~S11...利用TCP傳輸即時交易資訊之封包交換之各程序
S20~S23...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之資料傳輸方法中封包交換之各程序
310...用戶裝置
320...無線接取裝置
330...路由器
340...網際網路
350...伺服器
360...交易中心伺服器
402...TCP處理單元
404...UDP處理單元
406...TCP/UDP切換單元
412...通道品質參數量測單元
416...通道品質判斷單元
414...無線收發器單元
430...第一計時器
432...第二計時器
434...第三計時器
436...第四計時器
438...第五計時器
439...計數器
440...記憶體模組
440...處理器
S510~S550...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之資料傳輸方法的各步驟
S602~S612...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中結合建立連線程序與資料傳輸程序的各步驟
S702~S714...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中建立連線程序的各步驟
S802~S806...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中TCP資料傳輸模式連線處理程序的各步驟
S902~S920...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中UDP資料傳輸模式連線處理程序的各步驟
S1002~S1014...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之資料傳輸程序的各步驟
S1102~S1118...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之接收端檢查接收封包處理程序的各步驟
S1202~S1220...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之發送端要求接收端回傳封包序號處理程序的各步驟
S1302~S1316...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之發送端檢查發送頻率處理程序的各步驟
S1402~S1414...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之TC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UDP資料傳輸模式的各步驟
S1502~S1510...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之UD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的各步驟
S1602~S1612...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之中斷連線程序的各步驟
圖1是利用TCP傳輸即時交易資訊之封包交換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一種資料傳輸方法中封包交換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一種資料傳輸系統的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一種用戶裝置的系統方塊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資料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結合建立連線程序與資料傳輸程序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建立連線程序與切換至UDP資料傳輸模式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
圖8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之指定TCP資料傳輸模式的連線處理程序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之指定UDP資料傳輸模式的連線處理程序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
圖10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資料傳輸程序的流程圖。
圖11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接收端檢查接收封包處理程序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
圖12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發送端要求接收端回傳封包序號處理程序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
圖13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發送端檢查發送頻率處理程序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
圖14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資料傳輸程序中TC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UDP資料傳輸模式的流程圖。
圖15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資料傳輸程序中UDP資料傳輸模式切換至TCP資料傳輸模式的流程圖。
圖16是根據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所繪示中斷連線程序之細部動作的流程圖。
S602~S612...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資料傳輸方法的各步驟

Claims (18)

  1. 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用於一用戶裝置,該方法包括:該用戶裝置藉由一傳輸控制協定(TCP)與一伺服器經由一交握程序建立一連線,並指定其資料傳輸模式為一TCP資料傳輸模式與一使用者資料協定(UDP)資料傳輸模式的其中之一;以及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使用該資料傳輸模式進行資料傳輸,其中,在進行資料傳輸時,該用戶裝置或該伺服器根據建立該連線所使用之通道的品質好壞來決定是否切換該資料傳輸模式,其中,在該用戶裝置指定其資料傳輸模式為該TCP資料傳輸模式與該UDP資料傳輸模式的其中之一時,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之間使用一第一種封包與一第四種封包,其中,該第一種封包與該第四種封分別包括定義於該TCP的對話層與該UDP的對話層;該第一種封包帶有一第一資訊,其中該第一資訊包括一第一動作類型資訊、一第一模式類型與一第一UDP端口碼;以及該第四種封包帶有一第四資訊,其中該第四資訊包括一第四動作類型資訊與一第四選項指標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TCP資料傳輸模式是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藉由 該TCP進行該資料傳輸;該UDP資料傳輸模式是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藉由該UDP進行該資料傳輸;該資料傳輸包括該用戶裝置傳送一上傳資料至該伺服器與該伺服器傳送一下載資料給該用戶裝置;以及當該用戶裝置為一發送端時,該伺服器為一接收端,且該伺服器為該發送端時,該用戶裝置為該接收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TCP資料傳輸模式使用一第二種封包與一第三種封包,其中,該第二種封包與該第三種封分別包括定義於該TCP的對話層;該第二種封包帶有一第二資訊,其中該第二資訊包括一第二動作類型資訊、一第二封包序號長度指標資訊與一第二封包序號資訊;以及該第三種封包帶有一第三資訊,其中該第三資訊包括一第三動作類型資訊與一第三應用資料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UDP資料傳輸模式使用該第二種封包、該第四種封包、一第五種封包與一第六種封包,其中,該第五種封包與該第六種封包定義於該UDP的對話層;該第五種封包帶有一第五資訊,其中該第五資訊包括一第五動作類型資訊、一第五封包序號指標資訊、一第五 確認指標資訊、一第五封包序號長度指標資訊、一第五封包序號資訊、一第五確認長度指標資訊、一第五確認序號資訊與一第五應用資料資訊;以及該第六種封包帶有一第六資訊,其中該第六資訊包括一第六動作類型資訊、一第六封包序號長度指標資訊與一第六應用資料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資料傳輸方法更包括一TCP連線處理程序,其中該TCP連線處理程序包括: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重新設定對話層的序號,並於該TCP資料傳輸模式中使用該第三種封包傳送資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資料傳輸方法更包括一UDP連線處理程序,其中該UDP連線處理程序包括:該伺服器藉由該UDP發送一第四種封包給該用戶裝置以回覆該用戶裝置指定該UDP資料傳輸模式的請求;該伺服器重新設定其對話層之封包序號,並可以於該UDP資料傳輸模式中使用該UDP來傳送資料;以及該用戶裝置檢查是否由該伺服器接收到該第四種封包,並檢查該第四種封包之該第四選項指標是否為0,若是,則該用戶裝置重新設定其對話層之封包序號,並可以於該UDP資料傳輸模式中使用該UDP來傳送資料;以及若否,則該用戶裝置進一步檢查等待接收到該伺服 器回覆的該第四種封包的時間超過一第一等待時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資料傳輸方法,其中在該TCP連線處理程序之後,該資料傳輸方法更包括一資料傳輸程序,其中該資料傳輸程序包括:該伺服器發送該第五種封包之資料給該用戶裝置;該用戶裝置執行一檢查接收封包處理程序;該伺服器執行一要求用戶裝置回傳封包序號處理程序;該伺服器執行一檢查發送封包頻率處理程序;以及檢查該伺服器或該用戶裝置是否發出一中斷連線請求,若是,則接續進行一中斷連線程序;以及若否,則接續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
  8. 一種用戶裝置,其中該用戶裝置用以與一伺服器建立一連線,該用戶裝置包括:一無線收發器單元,傳送一上傳資料至一無線接取裝置與自該無線接取裝置接收一下載資料;一傳輸控制協定(TCP)處理單元,具有TCP端口碼,用以將資料封裝為一TCP資料封包,其中,該用戶裝置藉由一TCP與該伺服器經由一交握程序建立一連線,並指定其資料傳輸模式為一TCP資料傳輸模式與一使用者資料協定(UDP)資料傳輸模式的其中之一,該無線收發器單元將該TCP資料封包於該上傳資料中傳送出去,該TCP處理單元更將該無線信號收發器所接收到的該下載資料中對 應於該TCP端口碼的該TCP資料封包解封裝,該TCP處理單元所封裝與解封裝的資料包括該交握程序的訊息與一般資料,以及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藉由該TCP處理單元與該無線收發單元進行該TCP資料傳輸模式來傳輸資料;一使用者資料協定(UDP)處理單元,具有UDP端口碼,用以將資料封裝為一UDP資料封包,其中,該無線收發器單元將該UDP資料封包於該上傳資料中傳送出去,該UDP處理單元將該無線信號收發器所接收到的該下載資料中對應於該UDP端口碼的該UDP資料封包解封裝,並且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藉由該UDP處理單元與該無線收發單元進行該UDP資料傳輸模式來傳輸資料;一TCP/UDP切換單元,用以控制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之間所使用的一資料傳輸模式為一TCP資料傳輸模式或一UDP資料傳輸模式;一通道品質參數量測單元,量測該用戶裝置與該無線接取裝置的一無線連結以取得一通道品質參數;一通道品質判斷單元,根據該通道品質參數告知該TCP/UDP切換單元是否要切換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之間的該資料傳輸模式;一記憶體,儲存該通道品質參數、該上傳資料、該下載資料、該TCP資料封包與該UDP資料封包;以及一處理器,用以控制該TCP處理單元、該UDP處理單元、該TCP/UDP切換單元、該通道品質參數量測單元與該通道品質判斷單元的一執行順序,以及控制該無線收 發器單元,其中,在該用戶裝置指定其資料傳輸模式為該TCP資料傳輸模式與該UDP資料傳輸模式的其中之一時,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之間使用一第一種封包與一第四種封包,其中,該第一種封包與該第四種封分別包括定義於該TCP的對話層與該UDP的對話層;該第一種封包帶有一第一資訊,其中該第一資訊包括一第一動作類型資訊、一第一模式類型與一第一UDP端口碼;以及該第四種封包帶有一第四資訊,其中該第四資訊包括一第四動作類型資訊與一第四選項指標資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用戶裝置,其中,該TCP資料傳輸模式是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藉由該TCP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該UDP資料傳輸模式是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藉由該UDP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該資料傳輸程序包括該用戶裝置傳送該上傳資料至該伺服器與該伺服器傳送該下載資料給該用戶裝置;以及當該用戶裝置為一發送端時,該伺服器為一接收端,且該伺服器為該發送端時,該用戶裝置為該接收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用戶裝置,其中,該TCP資料傳輸模式使用一第二種封包與一第三種封包,其中, 該第二種封包與該第三種封分別包定義於該TCP的對話層;該第二種封包帶有一第二資訊,其中該第二資訊包括一第二動作類型資訊、一第二封包序號長度指標資訊與一第二封包序號資訊;以及該第三種封包帶有一第三資訊,其中該第三資訊包括一第三動作類型資訊與一第三應用資料資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用戶裝置,其中,該UDP資料傳輸模式使用該第二種封包、該第四種封包、一第五種封包與一第六種封包,其中,該第五種封包與該第六種封包定義於該UDP的對話層;該第五種封包帶有一第五資訊,其中該第五資訊包括一第五動作類型資訊、一第五封包序號指標資訊、一第五確認指標資訊、一第五封包序號長度指標資訊、一第五封包序號資訊、一第五確認長度指標資訊、一第五確認序號資訊與一第五應用資料資訊;以及該第六種封包帶有一第六資訊,其中該第六資訊包括一第六動作類型資訊、一第六封包序號長度指標資訊與一第六應用資料資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用戶裝置,其中,該用戶裝置於該TCP資料傳輸模式建立時與該伺服器重新設定對話層的序號,並於該TCP資料傳輸模式中使用該第三種封包傳送資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用戶裝置,其中於一資料傳輸程序中,該伺服器發送該第五種封包之資料給該用戶裝置;該用戶裝置執行一檢查接收封包處理程序;該伺服器執行一要求用戶裝置回傳封包序號處理程序;該伺服器執行一檢查發送封包頻率處理程序;以及該伺服器與該用戶裝置各自檢查是否發出一中斷連線請求,若是,則該伺服器與該用戶裝置進行一中斷連線程序;以及若否,則該伺服器與該用戶裝置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
  14. 一種資料傳輸系統,該系統包括:一無線接取裝置,提供一無線連結;一伺服器,傳送一下載資料與接收一上傳資料,並且在一傳輸控制協定(TCP)資料傳輸模式與一使用者資料協定(UDP)資料傳輸模式之間切換;以及一用戶裝置,藉由該無線接取裝置所提供之該無線連結與該伺服器建立一連線,以及藉由一TCP與該伺服器經由一交握程序建立該連線,並指定其資料傳輸模式為一TCP資料傳輸模式與一UDP資料傳輸模式的其中之一,並且與該伺服器使用該資料傳輸模式進行資料傳輸,其中,在進行資料傳輸時,該用戶裝置或該伺服器根據建立 該連線所使用之通道的品質好壞來決定是否須切換該資料傳輸模式,其中,在該用戶裝置指定其資料傳輸模式為該TCP資料傳輸模式與該UDP資料傳輸模式的其中之一時,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之間使用一第一種封包與一第四種封包,其中,該第一種封包與該第四種封分別包括定義於該TCP的對話層與該UDP的對話層;該第一種封包帶有一第一資訊,其中該第一資訊包括一第一動作類型資訊、一第一模式類型與一第一UDP端口碼;以及該第四種封包帶有一第四資訊,其中該第四資訊包括一第四動作類型資訊與一第四選項指標資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資料傳輸系統,其中,該用戶裝置包括:一無線收發器單元,傳送一上傳資料至一無線接取裝置與自該無線接取裝置接收一下載資料;一TCP處理單元,具有TCP端口碼,用以將資料封裝為一TCP資料封包,其中,該無線收發器單元將該TCP資料封包於該上傳資料中傳送出去,該TCP處理單元更將該無線信號收發器所接收到的該下載資料中對應於該TCP端口碼的該TCP資料封包解封裝,該TCP處理單元所封裝與解封裝的資料包括該三向交握程序的訊息與一般資料,以及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藉由該TCP處理單元與該 無線收發單元進行該TCP資料傳輸模式來傳輸資料;一UDP處理單元,具有UDP端口碼,用以將資料封裝為一UDP資料封包,其中,該無線收發器單元將該UDP資料封包於該上傳資料中傳送出去,該UDP處理單元將該無線信號收發器所接收到的該下載資料中對應於該UDP端口碼的該UDP資料封包解封裝,並且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藉由該UDP處理單元與該無線收發單元進行該UDP資料傳輸模式來傳輸資料;一TCP/UDP切換單元,用以控制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之間所使用的該資料傳輸模式為該TCP資料傳輸模式或該UDP資料傳輸模式;一通道品質參數量測單元,量測該用戶裝置與該無線接取裝置的該無線連結以取得一通道品質參數;一通道品質判斷單元,根據該通道品質參數告知該TCP/UDP切換單元是否要切換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之間的該資料傳輸模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資料傳輸系統,其中,該TCP資料傳輸模式是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藉由該TCP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該UDP資料傳輸模式是該用戶裝置與該伺服器藉由該UDP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該資料傳輸程序包括該用戶裝置傳送該上傳資料至該伺服器與該伺服器傳送該下載資料給該用戶裝置;以及 當該用戶裝置為一發送端時,該伺服器為一接收端,且該伺服器為該發送端時,該用戶裝置為該接收端。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資料傳輸系統,其中,該TCP資料傳輸模式使用一第二種封包與一第三種封包,其中,該第二種封包與該第三種封分別包定義於該TCP的對話層;該第二種封包帶有一第二資訊,其中該第二資訊包括一第二動作類型資訊、一第二封包序號長度指標資訊與一第二封包序號資訊;以及該第三種封包帶有一第三資訊,其中該第三資訊包括一第三動作類型資訊與一第三應用資料資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資料傳輸系統,其中,該UDP資料傳輸模式使用該第二種封包、該第四種封包、一第五種封包與一第六種封包,其中,該第五種封包與該第六種封包定義於該UDP的對話層;該第五種封包帶有一第五資訊,其中該第五資訊包括一第五動作類型資訊、一第五封包序號指標資訊、一第五確認指標資訊、一第五封包序號長度指標資訊、一第五封包序號資訊、一第五確認長度指標資訊、一第五確認序號資訊與一第五應用資料資訊;以及該第六種封包帶有一第六資訊,其中該第六資訊包括一第六動作類型資訊、一第六封包序號長度指標資訊與一第六應用資料資訊。
TW98131998A 2009-09-22 2009-09-22 資料傳輸方法及其用戶裝置與資料傳輸系統 TWI419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1998A TWI419594B (zh) 2009-09-22 2009-09-22 資料傳輸方法及其用戶裝置與資料傳輸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1998A TWI419594B (zh) 2009-09-22 2009-09-22 資料傳輸方法及其用戶裝置與資料傳輸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2852A TW201112852A (en) 2011-04-01
TWI419594B true TWI419594B (zh) 2013-12-11

Family

ID=44909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31998A TWI419594B (zh) 2009-09-22 2009-09-22 資料傳輸方法及其用戶裝置與資料傳輸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95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59125B2 (en) 2018-12-19 2021-03-2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based on UDP and TCP connectio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32265A1 (en) * 2000-04-13 2001-10-18 Nec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system thereof
US6771594B1 (en) * 1997-03-31 2004-08-03 Intel Corporation Reliable/non-reliable transmission of voice using TCP/UDP based on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US7139559B2 (en) * 2002-12-09 2006-11-21 Qualcom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shaking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and servers
EP1796305A2 (en) * 1999-07-09 2007-06-13 Malibu Networks Inc. TCP/IP packet-centric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architectu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1594B1 (en) * 1997-03-31 2004-08-03 Intel Corporation Reliable/non-reliable transmission of voice using TCP/UDP based on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EP1796305A2 (en) * 1999-07-09 2007-06-13 Malibu Networks Inc. TCP/IP packet-centric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architecture
US20010032265A1 (en) * 2000-04-13 2001-10-18 Nec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system thereof
US7139559B2 (en) * 2002-12-09 2006-11-21 Qualcom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shaking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and server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59125B2 (en) 2018-12-19 2021-03-2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based on UDP and TCP connec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2852A (en) 201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75802B1 (ko) 위치 정보 시스템에서의 로밍 방법 및 시스템
EP3675558B1 (en) Switching transmission based on data transmission delay
KR101264042B1 (ko) 데이터 다운로드 방법 및 단말
EP1675306B1 (en) Controller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1161822B1 (en) Enhanced wireless-specific interfaces
CA2605776C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RU2577336C2 (ru) ДИАГНОСТИКА НЕИСПРАВНОСТЕЙ Wi-Fi ПОДКЛЮЧЕНИЯ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ИЗМЕРЕНИЯ ВРЕМЕНИ ПОЛНОГО ОБХОДА ПАКЕТОВ, ПОСЛАННЫХ С РАЗНЫМИ СКОРОСТЯМИ МОДУЛЯЦИИ
CA2594825A1 (en) Supl initialization message in a loc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supl by using the same
JP2006508609A (ja) より正確な加入者装置課金を行う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204576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用户装置与数据传输系统
JP2008512957A5 (zh)
EP190952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the exchange of packet data between base stations during a handover process
JP2006222591A5 (zh)
RU2009149509A (ru) Выбор режи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бильностью в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сетях с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м доступом
CN11050503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WO2005114914A1 (ja) 端末機能を有する無線lan装置及び基地局機能を有する無線lan装置、並びに、この無線lan装置を備えた無線ネットワーク
CN107547619B (zh) 一种定时器参数协商方法和装置
US20210328699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3324761A (ja) データリンク伝送制御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リンク伝送制御装置、基地局、移動局、移動局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WO2014186944A1 (zh) 一种确认报文发送方法及其设备
TWI674779B (zh) 無線通訊系統、通訊方法與隨身收發裝置
WO2018027814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设备及数据发送设备
CN10200621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JP2004357264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中継器遠隔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TWI419594B (zh) 資料傳輸方法及其用戶裝置與資料傳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