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8843B - 投影鏡頭 - Google Patents

投影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8843B
TWI418843B TW098140581A TW98140581A TWI418843B TW I418843 B TWI418843 B TW I418843B TW 098140581 A TW098140581 A TW 098140581A TW 98140581 A TW98140581 A TW 98140581A TW I418843 B TWI418843 B TW I4188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rojection
projection lens
group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0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8414A (en
Inventor
Yi Tien Lu
Jung Yao Chen
Yu Tsung Lee
Original Assignee
Young Op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ng Optics Inc filed Critical Young Optics Inc
Priority to TW098140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8843B/zh
Priority to US12/910,316 priority patent/US836332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118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8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8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88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22Telecentric objectives or lens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投影鏡頭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鏡頭,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投影鏡頭。
美國公告專利編號US4993814、US5233474、US5796528、US5251073與US6747816以及美國公開專利編號US20080266678及US20030161050等專利揭露了多種鏡頭。然而,應用於投影裝置的投影鏡頭需具有高成像品質,所以一般會要求投影鏡頭所投影出的畫面需符合低畸變像差(distortion aberration)、高解析度(resolution)、高對比度以及高均勻度...等條件。此外,為了在短距離內投影出較大的畫面,投影鏡頭需具有較大的視場角(field of view,FOV),且梯形像差(keystone aberration)要小。另外,為了要增加光利用率及投影出的畫面亮度的均勻性,投影鏡頭的縮小側的主光線於光軸的最大角度(即遠心角(telecentric angle))要小,以使主光線與光軸近乎平行。
欲設計出符合上述要求的投影鏡頭需克服許多困難。舉例來說,為了使畸變像差變小往往會降低視場角並增加投影鏡頭使用的透鏡數量。為了達到大視場角及小遠心角的特性,投影鏡頭的長度及透鏡的尺寸容易變大。在習知技術中,要設計出有效焦距約10mm且成像品質符合上述需求的投影鏡頭,通常需使用六片以上的透鏡,如此會使投影鏡頭無法達到小型化(compact size),且增加生產成本。
本發明提供一種投影鏡頭,能夠達到小型化、生產成本低且成像品質佳的至少其一優點。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投影鏡頭,其包括一第一透鏡群、一第二透鏡群以及一第三透鏡群。第一透鏡群由一第一透鏡組成,第一透鏡具有一凹面與一凸面,其中凸面朝向投影鏡頭之一縮小側。第二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度,且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一第二透鏡及具有負屈光度的一第三透鏡。第二透鏡位於第一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第二透鏡為一雙凸透鏡,且第三透鏡具有朝向縮小側的一凹面。第三透鏡群由具有正屈光度的一第四透鏡組成,第三透鏡位於第二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且第四透鏡具有朝向投影鏡頭之一放大側的一凸面。第一透鏡群、第二透鏡群與第三透鏡群包括至少二非球面透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投影鏡頭更包括一孔徑光闌(aperture stop),配置於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透鏡群、第二透鏡群及孔徑光闌組成一連動的對焦群(simultaneous focus group),而第三透鏡群係固定不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三透鏡之朝向放大側的一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6,第三透鏡之朝向縮小側的凹面之曲率半徑為R7,且投影鏡頭符合0.7≦(|R6|+R7)/(|R6|-R7)≦2。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投影鏡頭的縮小側具有一成像面,第一透鏡之凹面的中心至此成像面的距離為D,投影鏡頭的有效焦距為F,且投影鏡頭符合1≦D/F≦2.5。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G1 ,第二透鏡的有效焦距為FL2 ,且投影鏡頭符合1.8≦|FG1 |/FL2 ≦11。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三透鏡之朝向縮小側的凹面之曲率半徑為R7,投影鏡頭的有效焦距為F,且投影鏡頭符合0.2≦R7/F≦1。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G1 ,投影鏡頭的有效焦距為F,且投影鏡頭符合1.5≦|FG1 |/F≦8。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G2 ,第三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G3 ,且投影鏡頭符合0.2≦FG2 /FG3 ≦1.8。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三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G3 ,投影鏡頭的有效焦距為F,且投影鏡頭符合0.8≦FG3 /F≦2。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透鏡群更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一第五透鏡,配置於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五透鏡為一彎月形透鏡,且具有朝向該放大側的一凸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G1 ,第二透鏡與第五透鏡的有效焦距為FL25 ,且投影鏡頭符合1.8≦|FG1 |/FL25 ≦11。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透鏡與第五透鏡為非球面透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為非球面透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透鏡與第三透鏡為非球面透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透鏡的屈光度為負。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透鏡適於使通過第一透鏡的光線偏離投影鏡頭的一光軸。
本發明的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個優點,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投影鏡頭使用至少兩片非球面透鏡,所以可用四片透鏡就能達到良好的成像品質。而且,由於使用的透鏡數量較少,所以能使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投影鏡頭達到生產成本低且小型化的優點。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是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之投影鏡頭100為一定焦鏡頭,且適用於一遠心系統,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投影鏡頭100適用於一非遠心系統。此投影鏡頭100包括一第一透鏡群G1、一第二透鏡群G2以及一第三透鏡群G3。第一透鏡群G1由一第一透鏡L1組成,第一透鏡L1具有一凹面(即表面S1)與一凸面(即表面S2),亦即第一透鏡L1為一彎月形透鏡(negative meniscus lens)。第一透鏡L1的凸面S2朝向投影鏡頭100之一縮小側102。此外,第二透鏡群G2具有正屈光度,且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一第二透鏡L2及具有負屈光度的一第三透鏡L3。第二透鏡L2位於第一透鏡L1與第三透鏡L3之間。第二透鏡L2為一雙凸透鏡,且第三透鏡L3具有朝向縮小側102的一凹面(即表面S7)。另外,第三透鏡群G3由具有正屈光度的一第四透鏡L4組成,第三透鏡L3位於第二透鏡L2與第四透鏡L4之間,且第四透鏡L4具有朝向投影鏡頭100之一放大側104的一凸面(即表面S8)。第一透鏡群G1、第二透鏡群G2及第三透鏡群G3包括至少二非球面透鏡,也就是說,第一透鏡群G1、第二透鏡群G2及第三透鏡群G3中的這些透鏡,至少有兩片非球面透鏡。
上述之放大側104是指投影鏡頭100將畫面投射出的一側,而縮小側102是指設置光閥(如數位微鏡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的一側。縮小側102具有一成像面70,在本實施例中,光閥的主動表面即設於成像面70。此外,投影鏡頭100可更包括一孔徑光闌110,其配置於第一透鏡L1與第二透鏡L2之間。第一透鏡群G1、第二透鏡群G2及孔徑光闌110組成一連動的對焦群,而第三透鏡群G3係固定不動。換言之,當投影鏡頭100進行對焦時,第一透鏡群G1、第二透鏡群G2及孔徑光闌110會一起朝縮小側102或放大側104移動,而第三透鏡群G3固定不動。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使用至少兩片非球面透鏡來減少像差,所以用四片透鏡就能使投影鏡頭100達到良好的成像品質。此外,由於投影鏡頭100使用的透鏡數量較少,所以能達到小型化及低生產成本的優點。如此,可使投影鏡頭100能應用於小體積的可攜式電子產品(如行動電話)中。
承上述,第一透鏡L1係選用能使大部分光線發散偏離光軸106的透鏡,第一透鏡L1適於使通過第一透鏡L1的光線偏離投影鏡頭100的光軸106,所以可使投影鏡頭100達到大視場角的優點。在其他實施例中,是選用負屈光度的第一透鏡L1。而且,將第一透鏡L1之面向放大側104的表面S1設計成凹面,可縮小第一透鏡L1的尺寸。此外,第二透鏡L2可設計成具有較大的屈光度,以修正第一透鏡L1所產生的像差。第三透鏡L3的屈光度設計成負,可修正離軸像差(off-axis aberration)及第一透鏡L1與第二透鏡L2的殘餘像差,而上述之軸係指投影鏡頭100的光軸106。另外,將第三透鏡群G3的屈光度設計成正(即第四透鏡L4的屈光度為正),可使投影鏡頭100能應用於遠心系統中。而且,由於第三透鏡群的屈光度設計為正,因此將第二透鏡群設計為具有一個正屈光度透鏡和一個負屈光度透鏡,以修正像差。再者,將第三透鏡L3之面向縮小側102的表面S7設計成凹面,可縮小第三透鏡L3的尺寸,並讓第三透鏡L3與第四透鏡L4之間有較大的間距。如此,有利於放置其他元件,例如反射鏡。
為了進一步提升投影鏡頭100的成像品質,投影鏡頭100可符合下列關係式(1)~(5)至少其中之一:
0.7≦(|R6|+R7)/(|R6|-R7)≦2 關係式(1)
1.8≦|FG1 |/FL2 ≦11 關係式(2)
0.2≦R7/F≦1 關係式(3)
1.5≦|FG1 |/F≦8 關係式(4)
0.2≦FG2 /FG3 ≦1.8 關係式(5)
其中,R6表示第三透鏡L3之朝向放大側104的一表面S6之曲率半徑,R7表示第三透鏡L3之朝向縮小側102的凹面S7之曲率半徑,FG1 表示第一透鏡群G1的有效焦距,FL2 表示第二透鏡L2的有效焦距。F表示投影鏡頭100的有效焦距,FG2 表示第二透鏡群G2的有效焦距,FG3 表示第三透鏡群G3的有效焦距。
若投影鏡頭100符合關係式(1),則對於離軸像差的修正效果較佳,尤其是場曲(field curvature)及慧差(coma)。若關係式(1)大於2,則第三透鏡L3之朝向縮小側102的凹面S7會產生較大的像差,且較不容易修正離軸像差,尤其是場曲。若關係式(1)小於0.7,則第三透鏡L3的負屈光度較弱,較不容易修正像差。
若投影鏡頭100符合關係式(2),則對於離軸像差及第一透鏡L1與第二透鏡L2所產生的像差有較佳的修正效果。若關係式(2)大於11,則第二透鏡L2的正屈光度較大,投影鏡頭100的尺寸可較短,但第二透鏡L2產生的像差會較大,尤其是慧差,較不容易有較好的成像品質。若關係式(2)小於1.8,第二透鏡L2的正屈光度較弱,較不容易修正第一透鏡L1產生的像差,且較不容易修正離軸像差,尤其是場曲。
若投影鏡頭100符合關係式(3),則能使大視場具有較佳的成像品質,且使第三透鏡L3的表面S7對於第二透鏡L2所產生的球差有較佳的修正效果。若關係式(3)小於0.2,則第三透鏡L3之朝向縮小側102的凹面S7會產生較大的慧差,較不容易有較佳的大視場的成像品質。若關係式(3)大於1,則使得第三透鏡L3之朝向縮小側102的凹面S7產生的像差較小,較不容易修正第二透鏡L2所產生的球差。
若投影鏡頭100符合關係式(4),則能防止投影鏡頭100的長度過長,並使第一透鏡群G1修正畸變像差的效果較佳。若關係式(4)大於8,則第一透鏡群G1的屈光度較小,較不容易防止投影鏡頭100的長度過長。若關係式(4)小於1.5,則第一透鏡群G1的負屈光度較大,使得第一透鏡群G1較不容易修正畸變像差。
若投影鏡頭100符合關係式(5),則能防止投影鏡頭100的長度過長,且對於像差的修正有較佳的效果。若關係式(5)大於1.8,則第三透鏡群G3的屈光度相對於第二透鏡群G2的屈光度大,較不容易修正像差,尤其是像散。若關係式(5)小於0.2,則第三透鏡群G3的屈光度相對於第二透鏡群G2的屈光度小,較不容易防止投影鏡頭100的長度過長。
為了進一步避免投影鏡頭100的長度過長或過短,投影鏡頭100可符合下列關係式(6):
1≦D/F≦2.5 關係式(6)
其中,D表示第一透鏡L1之凹面S1的中心至成像面70的距離,F表示投影鏡頭100的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若投影鏡頭100符合關係式(6),則能避免投影鏡頭100的長度過長或過短。若關係式(6)小於1,則第二透鏡群G2至第三透鏡群G3的距離較小,較不容易有充足的空間放置其他元件,例如反射鏡。若關係式(6)大於2.5,投影鏡頭100可能有較佳的成像品質,但投影鏡頭100的長度會太長,較不符合小型化的要求。
為了使投影鏡頭100能在第三透鏡L3具有小尺寸的情況下能適用於遠心系統,並使第二透鏡群G2與第三透鏡群G3之間有更充足的間距以供放置其他元件,例如反射鏡,投影鏡頭100可符合下列關係式(7):
0.8≦FG3 /F≦2 關係式(7)
若關係式(7)大於2,則第三透鏡群G3的屈光度較小,較不容易使投影鏡頭100能適用於遠心系統,若要使投影鏡頭100能適用於遠心系統,而將第三透鏡L3的尺寸設計成較大,則較不容易達到小型化。若關係式(7)小於0.8,則第三透鏡群G3的屈光度較大,使得第二透鏡群G2至第三透鏡群G3的距離較小,較不容易有充足的空間放置其他元件,例如反射鏡。
以下將舉出上述之投影鏡頭100的三個實施例的各種數值。在表一、表三與表五中,間距表示第N表面至第N+1表面在光軸106上的距離,其中N是表面數。表面S10、S11表示保護玻璃80的兩表面,而表面S11的間距表示表面S11至成像面70之間的距離。需注意的是,下述之表一至表六中所列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照本發明之後,當可對其參數或設定作適當的更動,惟其仍應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第一實施例]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與第二透鏡L2為非球面透鏡。有關第一實施例的各種數值,請參照下列表一與表二。
第一實施例中,投影鏡頭100的焦距約9.356毫米(mm),投影鏡頭100的視場角(2ω)約42度,投影鏡頭100的遠心角約0.92度。此外,(|R6|+R7)/(|R6|-R7)等於1.076,|FG1 |/FL2 等於4.358,R7/F等於0.43,|FG1 |/F等於2.164,FG2 /FG3 等於0.719,而D/F等於2.039,FG3 /F等於1.378。另外,表面S1、S2、S4、S5為非球面,其形狀符合下列公式:
上式中,Z(h)為光軸106方向之偏移量(sag),r是密切球面(osculating sphere)的半徑,也就是接近光軸106處的曲率半徑(如表一內之表面S1、S2的曲率半徑)。k是二次曲面常數(conic constant),h是非球面高度,即為從透鏡中心往透鏡邊緣的高度,而C2 、C4 、C6 、C8 、C10 、C12 ...為非球面係數(aspheric coefficient)。k、C2 、C4 、C6 、C8 、C10 與C12 的值如表二所示。
圖2A是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調制轉換函數圖(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其橫軸為每週期/毫米(mm)之空間頻率(spatial frequency in cycles per millimeter),縱軸為光學轉移函數的模數(modulus of the OTF)。圖2B是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場曲(field curvature)圖,圖2C是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畸變(distortion)圖,圖2D是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投影鏡頭橫向色差(lateral color)圖。
由於圖2A至圖2D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因此可證明第一實施例之投影鏡頭100不但具有小遠心角以適用於遠心系統,且能在維持良好成像品質的前提下,減少生產成本並達到小型化的優點。
[第二實施例]
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與第三透鏡L3為非球面透鏡。有關第二實施例的各種數值,請參照下列表三與表四。
第二實施例中,投影鏡頭100的焦距約8.788毫米,投影鏡頭100的視場角約44.18度,投影鏡頭100的遠心角約0.89度。此外,(|R6|+R7)/(|R6|-R7)等於1.082,|FG1 |/FL2 等於4.173,R7/F等於0.456,|FG1 |/F等於2.211,FG2 /FG3 等於1.101,而D/F等於2.253,FG3 /F等於0.987。另外,表面S1、S2、S6、S7為非球面,其相關數值值如表四所示。
圖3A是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調制轉換函數圖,圖3B是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場曲圖,圖3C是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畸變圖,而圖3D是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投影鏡頭橫向色差圖。
由於圖3A至圖3D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因此可證明第二實施例之投影鏡頭100不但具有小遠心角以適用於遠心系統,且能在維持良好成像品質的前提下,減少生產成本並達到小型化的優點。
[第三實施例]
在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與第三透鏡L3為非球面透鏡。有關第三實施例的各種數值,請參照下列表五與表六。
第三實施例中,投影鏡頭100的焦距約9.788毫米,投影鏡頭100的視場角約40.86度,投影鏡頭100的遠心角約1度。此外,(|R6|+R7)/(|R6|-R7)等於1.709,|FG1 |/FL2 等於9.172,R7/F等於0.277,|FG1 |/F等於6.072,FG2 /FG3 等於1.698,而D/F等於2.424,FG3 /F等於1.377。另外,表面S1、S2、S6、S7為非球面,其相關數值值如表六所示。
圖4A是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調制轉換函數圖,圖4B是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場曲圖,圖4C是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畸變圖,而圖4D是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投影鏡頭橫向色差圖。
由於圖4A至圖4D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因此可證明第三實施例之投影鏡頭100不但具有小遠心角以適用於遠心系統,且能在維持良好成像品質的前提下,減少生產成本並達到小型化的優點。
圖5是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示意圖。請參照圖5,本實施例之投影鏡頭100’與圖1之投影鏡頭100相似,差別處在於投影鏡頭100’的第二透鏡群G2’更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一第五透鏡L5,其配置於第二透鏡L2與第三透鏡L3之間。此第五透鏡L5例如為一彎月形透鏡,且具有朝向放大側104的一凸面(即表面S12)。
在投影鏡頭100中,由於用來修正第一透鏡L1所產生之像差的第二透鏡L2具有較大的屈光度,所以第二透鏡L2產生的像差稍大,導致第二透鏡L2的製造和組裝公差的容忍度較小。有鑑於此,本實施例之投影鏡頭100’增設第五透鏡L5,以同時藉由第二透鏡L2與第五透鏡L5來修正第一透鏡L1所產生之像差,進而改善上述之問題。如此,可提高投影鏡頭100’的量產性,進而降低生產成本。
本實施例的投影鏡頭100’與投影鏡頭100的主要差異在於:有別於投影鏡頭100,本實施例的投影鏡頭100’使用第二透鏡L2與第五透鏡L5來修正第一透鏡L1所產生之像差,所以投影鏡頭100’可符合1.8≦|FG1 |/FL25 ≦11,以進一步提升像差的修正效果,其中FL25 為第二透鏡L2與第五透鏡L5的有效焦距。
以下將舉出上述之投影鏡頭100’的一個實施例的各種數值,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與第五透鏡L5為非球面透鏡。此外,在表七中,間距表示第N表面至第N+1表面在光軸106上的距離,其中N是表面數,惟表面S5是指表面S5至表面S12在光軸106上的距離,表面S13是指表面S13至表面S6在光軸106上的距離。表面S10、S11表示保護玻璃80的兩表面,而表面S11的間距表示表面S11至成像面70之間的距離。需注意的是,下述之表七與表八中所列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照本發明之後,當可對其參數或設定作適當的更動,惟其仍應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第四實施例]
第四實施例中,投影鏡頭100’的焦距約9.979毫米,投影鏡頭100’的視場角約42度,投影鏡頭100’的遠心角約0.998度。此外,(|R6|+R7)/(|R6|-R7)等於1.727,|FG1 |/FL25 等於3.181,R7/F等於0.42,|FG1 |/F等於1.685,FG2 /FG3 等於0.6,而D/F等於1.904,FG3 /F等於1.426。另外,表面S1、S2、S12、S13為非球面,其相關數值值如表八所示。
圖6A是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調制轉換函數圖,圖6B是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場曲圖,圖6C是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畸變圖,而圖6D是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投影鏡頭橫向色差圖。
由於圖6A至圖6D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因此可證明第四實施例之投影鏡頭100’不但具有小遠心角以適用於遠心系統,且能在維持良好成像品質的前提下,減少生產成本並達到小型化的優點。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個優點,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投影鏡頭可使用四片透鏡就能有效修正橫向色差及像差,並達到低畸變像差、低梯形像差、大視場角及小遠心角(小於1度)的優點。因此,本發明的實施例之投影鏡頭具有小型化、低生產成本且成像品質佳的至少其一優點。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70...成像面
80...保護玻璃
100、100’...投影鏡頭
102...縮小側
104...放大側
106...光軸
110...孔徑光闌
G1...第一透鏡群
G2...第二透鏡群
G3...第三透鏡群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表面
圖1是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示意圖。
圖2A是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調制轉換函數圖。
圖2B是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場曲圖。
圖2C是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畸變圖。
圖2D是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投影鏡頭橫向色差圖。
圖3A是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調制轉換函數圖。
圖3B是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場曲圖。
圖3C是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畸變圖。
圖3D是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投影鏡頭橫向色差圖。
圖4A是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調制轉換函數圖。
圖4B是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場曲圖。
圖4C是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畸變圖。
圖4D是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投影鏡頭橫向色差圖。
圖5是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示意圖。
圖6A是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調制轉換函數圖。
圖6B是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場曲圖。
圖6C是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投影鏡頭的畸變圖。
圖6D是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投影鏡頭橫向色差圖。
70...成像面
80...保護玻璃
100...投影鏡頭
102...縮小側
104...放大側
106...光軸
110...孔徑光闌
G1...第一透鏡群
G2...第二透鏡群
G3...第三透鏡群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S1、S2、S3、S4、S5、S6、S7、S8、S9、S10、S11...表面

Claims (18)

  1. 一種投影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群,由一第一透鏡組成,該第一透鏡具有一凹面與一凸面,其中該凸面朝向該投影鏡頭之一縮小側;一第二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度,且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一第二透鏡及具有負屈光度的一第三透鏡,該第二透鏡位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該第二透鏡為一雙凸透鏡,且該第三透鏡具有朝向該縮小側的一凹面;一第三透鏡群,由具有正屈光度的一第四透鏡組成,該第三透鏡位於該第二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且該第四透鏡具有朝向該投影鏡頭之一放大側的一凸面;以及一孔徑光闌,配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該第一透鏡群、該第二透鏡群與該第三透鏡群包括至少二非球面透鏡。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群、該第二透鏡群及該孔徑光闌組成一連動的對焦群,而該第三透鏡群係固定不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之朝向該放大側的一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6,該第三透鏡之朝向該縮小側的該凹面之曲率半徑為R7,且該投影鏡頭符合0.7≦(|R6|+R7)/(|R6|-R7)≦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投影鏡頭之該縮小側具有一成像面,該第一透鏡之該凹面的中心至該成像面的距離為D,該投影鏡頭的有效焦距為F,且該投影鏡頭符合 1≦D/F≦2.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G1 ,該第二透鏡的有效焦距為FL2 ,且該投影鏡頭符合1.8≦|FG1 |/FL2 ≦1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之朝向該縮小側的該凹面之曲率半徑為R7,該投影鏡頭的有效焦距為F,且該投影鏡頭符合0.2≦R7/F≦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G1 ,該投影鏡頭的有效焦距為F,且該投影鏡頭符合1.5≦|FG1 |/F≦8。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G2 ,該第三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G3 ,且該投影鏡頭符合0.2≦FG2 /FG3 ≦1.8。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G3 ,該投影鏡頭的有效焦距為F,且該投影鏡頭符合0.8≦FG3 /F≦2。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群更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一第五透鏡,配置於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五透鏡為一彎月形透鏡,且具有朝向該放大側的一凸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G1 ,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五透鏡的有效焦距為FL25 ,且該投影鏡頭符合1.8≦|FG1 |/FL25 ≦11。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五透鏡為非球面透鏡。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為非球面透鏡。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三透鏡為非球面透鏡。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屈光度為負。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適於使通過該第一透鏡的光線偏離該投影鏡頭的一光軸。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屈光度為負。
TW098140581A 2009-11-27 2009-11-27 投影鏡頭 TWI418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40581A TWI418843B (zh) 2009-11-27 2009-11-27 投影鏡頭
US12/910,316 US8363327B2 (en) 2009-11-27 2010-10-22 Projection 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40581A TWI418843B (zh) 2009-11-27 2009-11-27 投影鏡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8414A TW201118414A (en) 2011-06-01
TWI418843B true TWI418843B (zh) 2013-12-11

Family

ID=44068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0581A TWI418843B (zh) 2009-11-27 2009-11-27 投影鏡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363327B2 (zh)
TW (1) TWI4188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66012B2 (en) 2020-07-28 2024-04-23 Coretronic Corporation Projection lens including four lenses of −+−+ refractive power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14763A (ko) 2014-04-02 2015-10-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젝터
JP6516579B2 (ja) * 2015-06-17 2019-05-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6959499B (zh) * 2016-01-11 2020-12-29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2508A (en) * 1993-07-13 1995-05-0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ct zoom lens system
US20030161050A1 (en) * 2002-02-13 2003-08-28 Kenichi Sato Sigle focus lens
TWM362997U (en) * 2008-10-28 2009-08-11 Fujinon Corp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3814A (en) * 1988-01-18 1991-02-19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system
DE4128435A1 (de) * 1990-08-29 1992-03-05 Schneider Co Optische Werke Hochgeoeffnetes weitwinkelobjektiv
JP2991524B2 (ja) * 1991-02-15 1999-12-20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広角レンズ
US5796528A (en) * 1996-02-15 1998-08-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Wide-angle lens system
JP4812957B2 (ja) * 2001-03-29 2011-11-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広角単焦点レンズ
TWI332584B (en) * 2007-04-25 2010-1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US7911716B1 (en) * 2010-05-14 2011-03-22 Young Optics Inc. Lens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2508A (en) * 1993-07-13 1995-05-0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ct zoom lens system
US20030161050A1 (en) * 2002-02-13 2003-08-28 Kenichi Sato Sigle focus lens
TWM362997U (en) * 2008-10-28 2009-08-11 Fujinon Corp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66012B2 (en) 2020-07-28 2024-04-23 Coretronic Corporation Projection lens including four lenses of −+−+ refractive pow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8414A (en) 2011-06-01
US8363327B2 (en) 2013-01-29
US20110128636A1 (en) 2011-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9191B (zh) 光學結像系統
US7505209B2 (en) Fixed-focus lens
JP2018526661A (ja) 広角レンズ
TWI408435B (zh) 投影鏡頭
JP6035416B2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US8089706B2 (en) Fixed-focus lens
CN108267834B (zh) 定焦镜头
JP2011033737A (ja) 投写光学系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4085677A (ja) 広角投影レンズ
US8054541B2 (en) Fixed-focus lens
US9791680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projection lens
US8228611B2 (en) Lens module
US7423819B1 (en) Fixed-focus lens
US8422140B2 (en) Fixed focal length lens
US7466501B1 (en) Fixed-focus lens
TW201621380A (zh) 攝像鏡頭
TWI418843B (zh) 投影鏡頭
US7952817B2 (en) Projection lens
TWI410671B (zh) 投影鏡頭
JP2000275729A (ja) 投影レンズ
US7502179B2 (en) Fixed-focus lens
CN214504006U (zh) 投影镜头、投影显示系统及投影显示装置
TWI422895B (zh) 鏡頭模組
CN214202035U (zh) 一种用于投影大视场的高分辨率投影镜头
TWI454728B (zh) 投影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