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6338B - 資料通訊系統中進行通訊的計算裝置、資料通訊系統中通訊的方法以及資料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資料通訊系統中進行通訊的計算裝置、資料通訊系統中通訊的方法以及資料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6338B
TWI416338B TW098129305A TW98129305A TWI416338B TW I416338 B TWI416338 B TW I416338B TW 098129305 A TW098129305 A TW 098129305A TW 98129305 A TW98129305 A TW 98129305A TW I416338 B TWI416338 B TW I4163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ing device
interface
data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9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40738A (en
Inventor
Shen Rui Wu
Chiaming Hsiao
Original Assignee
Ours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urs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Ours Technology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40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0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6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63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2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switching circuits, e.g. switching matrix, connection or expansion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資料通訊系統中進行通訊的計算裝置、資料通訊系統中通訊 的方法以及資料通訊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橋接器。更特定而言,本發明係關於具有橋接器的計算裝置、包含該計算裝置並使用該計算裝置進行通訊之資料通訊系統,以及在該資料通訊系統中的進行通訊的方法。
計算裝置例如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及智慧型電話等皆廣泛地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為了存取儲存在一計算裝置(一主機裝置,以下稱之為「主機」)中的資料,一周邊裝置(一從屬裝置,以下稱之為「從屬」),例如媒體播放器、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驅動器或一攜帶式硬碟機,其可用有線或無線的方式經由內建或該主機本身之通訊埠而連接到該主機。該通訊埠的範例可以包括一「通用序列匯流排」埠(A型或B型)、一「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1394埠、一「周邊組件互連」(PCI)、一「周邊組件互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快速(Express)埠或一「序列先進技術附加」(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ATA)埠。該主機與該從屬之間的資料通訊可藉由關於該等通訊埠之協定來建立。例如,一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之從屬可藉由轉換要被轉移的資料成為「非返回到零,相反」(Non Return to Zero,Inverted,NRZI)信號,然後經由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處之「D-」及「D+」埠轉移該等信號來與一主機進行通訊,例如電腦。
上述之主機與從屬間資料通訊的方法可能無法用於兩個主機間的資料通訊。例如,當該兩個主機耦合在一起而欲進行進行資料通訊時,該兩個主機皆會彼此競爭一主機裝置的角色。因此,資料通訊可能無法建立,因此造成系統失效,異常 的工作結束(Abnormal End of Task,ABEND)或該等計算裝置的誤動作。
再者,隨著對於小型、薄型以及輕量化電子產品的需求日增,一些計算裝置可設計成具有經濟性數量的嵌入式功能裝置或模組。例如,一些計算裝置可能不包括嵌入式儲存器媒體,例如CD-ROM(即CD-R或CD-RW)或DVD-ROM(即DVD-R或DVD-R/W)。再者,某些可以包括一小儲存容量(例如小硬碟機),其對於某些應用而言並不夠大。當使用這種計算裝置時,使用者可能沒有足夠的功能(例如儲存媒體或容量)來使用。因此,即有需要提供一外部裝置,例如橋接器,以允許一計算裝置使用另一個計算裝置之功能或資源,而不會產生如上述競爭的問題。
本發明之一些範例可提供一種用於在一資料通訊系統中進行通訊的計算裝置,該計算裝置包含至少一功能裝置;一應用模組係配置成產生關於該至少一功能裝置之一的一組碼;以及一橋接器,更包含一第一介面以耦合於該應用模組;一第二介面以耦合於該資料通訊系統中另一個計算裝置;以及一微控制單元,係配置成執行該組碼,而用符合於該第二介面之協定種類的格式來產生裝置資訊,該裝置資訊為用於識別該功能裝置的裝置描述符,其包括關於該功能裝置之參數。
本發明之一些範例亦可提供一種在一資料通訊系統中之通訊的方法,包含一第一計算裝置、一第二計算裝置以及分別經由一橋接器的一第一與一第二介面耦合於該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之間的該橋接器,該方法包含:。提供關於該第一計算裝置中至少一功能裝置的至少一項目,辨識是否選擇該至少一項目之一,其中該項目係關於該第一計算裝置之該至少一功能 裝置之一,如果該項目被選擇,則產生關於該功能裝置以及由該橋接器之該第二介面支援的一協定種類的一組碼,由執行該組碼產生該功能裝置之裝置資訊,該裝置資訊為用於識別該功能裝置的裝置描述符;並基於該裝置資訊開始該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間的一協調程序。
本發明之其它範例更可提供在包含一第一計算裝置與一第二計算裝置之資料通訊系統中進行通訊的方法,該方法可包括提供關於至少一功能裝置之至少一項目,辨識是否選擇該至少一項目之一,其中該項目係關於該至少一功能裝置之一,產生關於該功能裝置與由該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間之一介面支援的一協定種類之一組碼,藉由執行該組碼產生該功能裝置之裝置資訊,該裝置資訊為用於識別該功能裝置的裝置描述符;以及基於該裝置資訊在該資料通訊系統中開始一協調程序。
本發明之其它範例亦可提供一資料通訊系統,包括一第一計算裝置,包括一應用模組,該應用模組能夠產生關於該第一計算裝置之至少一功能裝置之一的一組碼;以及一橋接器,更可包括:一第一介面以耦合於該應用模組;一第二介面以耦合於該資料通訊系統中另一計算裝置;以及一微控制單元,係配置成執行該組碼,而用符合於該第二介面之協定種類的格式來產生裝置資訊,該裝置資訊為用於識別該功能裝置的裝置描述符,其包括關於該功能裝置之參數。
於下文的說明中將部份提出本發明的其他特點與優點,而且從該說明中將瞭解本發明其中一部份,或者藉由實施本發明亦可習得。藉由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別列出的元件與組合將可瞭解且達成本發明的特點與優點。
應該瞭解的係,上文的概要說明以及下文的詳細說明都僅供作例示與解釋,其並未限制本文所主張之發明。
現將詳細參照於本發明範例,其範例圖解於附圖之中。盡其可能,所有圖式中將依相同元件符號以代表相同或類似的部件。
圖1A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資料通訊系統1之架構方塊圖。請參照圖1A,資料通訊系統1可以包括一第一計算裝置66、一第二計算裝置88及一橋接器10,其位在第一計算裝置66與第二計算裝置88之間。第一計算裝置66可以包括但不限於一伺服器、一主機型電腦、一個人電腦、一膝上型電腦、一筆記型電腦及一智慧型電話其中之一,並可具有一應用(Application,AP)模組11與一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OS)21。應用模組11可實作成軟體,其可包括可被安裝在第一計算裝置66中的程式碼。另外,應用模組11可實作成硬體,其可製作成積體晶片(IC)。本技藝專業人士將可瞭解到該硬體實作由操作速度的角度而言較佳,而該軟體實作由設計複雜度的角度而言成本較低。
再者,第一計算裝置66可以包括至少一功能裝置33,其可由作業系統21控制。至少一功能裝置33更可包括至少一實體裝置或一虛擬裝置其中之一。在一範例中,至少一功能裝置33可以包括一實體人機介面裝置(Human interface device,HID),例如滑鼠或鍵盤。在另一範例中,至少一功能裝置33可以包括一實體嵌入式裝置,例如CD-ROM(即CD-R或CD-RW)、DVD-ROM(即DVD-R或DVD-R/W)、硬碟機、網路介面模組或卡片、TV調諧器及DVB-T調諧器其中之一。在又一範例中,至少一功能裝置33可關連於一虛擬機器或一虛擬裝置,其形式可為能夠執行一影像檔案的軟體,例如CD影像檔或DVD影像檔,其中包括CD或DVD格式的資料結構。
第二計算裝置88可以包括另一計算裝置,像是一伺服器、一主機型電腦、一個人電腦、一膝上型電腦、一筆記型電腦及一智慧型電話其中之一。
橋接器10可以包括一第一介面12以耦合於第一計算裝置66、一第二介面18以耦合於第二計算裝置88、一第一記憶體14,例如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一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15、一第二RAM 16及一微控制單元(Micro-control unit,MCU)17。唯讀記憶體15可儲存一開機碼。微控制單元17可載入該開機碼到其快取或快閃記憶體中,並執行該開機碼來初始化橋接器10。再者,第二隨機存取記憶體16可在橋接器10被初始化之後做為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66與88間資料傳輸的緩衝器。
應用模組11更可包括一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UI)11-1,其可提供至少一項目讓一使用者選擇,該至少一項目可為一文字標記或一圖像圖標。該至少一項目之每一者可以關於至少一功能裝置33其中之一。使用者介面11-1可配置成接收來自該使用者之一使用者輸入,其選擇該至少一項目之一,且又有選擇關於該選擇項目之至少一功能裝置33之一。應用模組11可配置成回應於由該使用者選擇的該個項目產生一組碼,並經由第一介面12載入該等碼到橋接器10之第一隨機存取記憶體14當中。該組碼可以包括可由微控制單元17執行的程式碼或韌體。第一與第二介面12及18之每一者可配置成支援下列之一的資料傳輸,例如通用序列匯流排(USB)(A型或B型)、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1394、周邊組件互連(PCI)、周邊組件互連快速(PCI Express,PCIe或PCI-Ex),及一序列先進技術附加(Serial ATA或SATA)協定。第二介面18之協定種類由第二計算裝置88支援。該組碼可關於該項目,以及又有由該使用者選擇的功能裝置33及第二介面18之協定種類。
在運作中,該組碼可自第一隨機存取記憶體14取得,並由微控制單元17執行來產生裝置資訊,其可使得第二計算裝置88辨識所選擇的功能裝置33。基於該組碼,該裝置資訊可用符合於第二介面18之協定種類的格式來產生,並包括關於所選擇的功能裝置33之參數。該裝置資訊可以包括但不限於 例如所選擇之功能裝置33之種類、資源、操作頻率、儲存器之大小及/或狀態、封包格式或功率消耗中至少一項。
當該裝置資訊被傳送到第二計算裝置88,應用模組11可啟始一協調程序,用於設定經由橋接器10在第一計算裝置66與第二通訊裝置88間的通訊。因為由第二計算裝置88收到的裝置資訊係關於所選擇的功能裝置33,第二計算裝置88可處理或識別第一計算裝置66及橋接器10為如同所選擇的功能裝置33之一個整體。然後第二計算裝置88可以基於在該裝置資訊中所述的協定種類、封包格式或大小來傳送或接收封包。因此,第二計算裝置88能夠使用所選擇功能裝置33之資源或功能。也就是說,所選擇的功能裝置33可做為一從屬裝置,而第二計算裝置88相對於所選擇的功能裝置33做為一主機。
如前所述,第二介面18可配置成支援於通用序列匯流排、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1394、周邊組件互連、周邊組件互連快速,以及一序列先進技術附加協定中之一的資料傳輸。如果第二計算裝置88支援該通用序列匯流排協定且第二介面18包括一通用序列匯流排埠,該裝置資訊可以包括一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描述符,且第二計算裝置88於通用序列匯流排初始化期間可以接收該通用序列匯流排描述符,用於透過第二介面18設定功能裝置33與第二計算裝置88間的通訊。
圖1B為例示圖1A所示之資料通訊系統1之示例性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描述符98之圖表。請參照圖1B,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描述符98可指定關於所選擇功能裝置33之基本但是重要的裝置資訊。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描述符98可以包含對於例如所支援的協定、最大封包大小、製造商、產品ID及所選擇功能裝置33可使用之可能配置的數目之資訊。在一範例中,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描述符98之格式可為下表所示中的一項:
請參照該表格,亦參照圖1B,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描述符98可以包括在「欄位」欄中不同位元大小之項目,以及「數值」欄中的參數。「bcdUSB」回報該功能裝置所支援之通用序列匯流排的最高版本。該數值為二元化編碼的十進位數,其格式為「0xJJMN」,其中「JJ」為主要版本號碼,「M」為次要版本號碼,而「N」為子次要版本號碼(例如通用序列匯流排2.0回報成0x0200,通用序列匯流排1.1回報成為0x0110以及通用序列匯流排1.0回報成為0x0100)。「bDeviceClass」、「bDeviceSubClass」以及「bDeviceProtocol」由第二計算裝置88之作業系統使用,藉以尋找所選擇的功能裝置33之一類別驅動器。基本上僅有「bDeviceClass」被設定在該裝置層級。大多數類別規格選擇在該介面層級辨識其自己,因此設定「bDeviceClass」做為0x00,其允許該個裝置支援多重類別。「bMaxPacketSize」欄位回報端點零的最大封包大小。所有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必須支援端點零。「idVendor」及「idProduct」由該作業系統使用來尋找所選擇的功能裝置33之驅動器。「製造商ID」由USB-IF所指定。「bcdDevice」具有與bcdUSB相同的格式,且其用於提供一裝置版本號碼。其可存在有三個字串描述符來提供製造商、產品及序號的細節。其不需要具有字串描述符。如果不存在字串描述符,必須使用一零的索引。「bNumConfigurations」定義該裝置在其目前速度下所支援的配置數目。
在本範例中,應用模組11產生該組碼,然後其可由微控制單元17執行。基於該組碼,微控制單元17以圖1B所示的格式產生一裝置描述符,並配置在上述表格之「數值」欄中的該等參數。當來自橋接器10的該裝置資訊(即該裝置描述符)經由第二介面18收到,第二計算裝置88可以識別功能裝置33做為附加於第二計算裝置88之通用序列匯流排埠的一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例如,其可選擇第一計算裝置66之一硬碟機。在收到該裝置資訊之後,第二計算裝置88可將第一計算裝置66視為一附加的硬碟機,並以相同的方式使用由該硬碟機提供的該資源做為其本身的硬碟機。
本技藝專業人士將可瞭解到即使僅說明通用序列匯流排描述符格式與參數,該裝置資訊可用另一種描述符格式產生,其具有適用於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1394,周邊組件互連,周邊組件互連快速以及序列先進技術附加協定之一的其它參數。
圖1C為例示在圖1A所示之資料通訊系統1中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66及88間通訊的方法之流程圖。請參照圖1C,於步驟101中,橋接器10可分別經由第一與第二介面12及18電氣耦合於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66及88之間。關於該耦合,其不需要第一介面12與第二介面18以有線的方式實體連接至第一計算裝置66與第二計算裝置88。例如,第一介面12或第二介面18可以包括一無線通用序列匯流排埠,其能夠自第一計算裝置66或第二計算裝置88進行熱插拔。因此,第一介面12或第二介面18之連接種類或狀況必須不能視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在步驟102中,當該個項目可由系統1之使用者選擇時,由使用者介面11-1提供之至少一項目之一可由應用模組11辨識。所辨識的項目係關於第一計算裝置66之至少一功能裝置33之一。
在步驟103中,關於該個功能裝置33之一組碼可由應用模組11產生。該組碼可以包括對於該個功能裝置33與第二介面18之協定種類的資訊。
接著,在步驟104中,該組碼可經由第一介面12自第一計算裝置66傳送到橋接器10。特別是,該組碼係儲存在橋接器10之第一隨機存取記憶體14中。
在步驟105中,裝置資訊可由執行微控制單元17中該組碼所產生。特別是,微控制單元17可基於該組碼以符合於第二介面18之協定種類的格式來產生該裝置資訊,而可配置該個功能裝置33之參數。
然後該裝置資訊經由第二介面18自橋接器10傳送到第二計算裝置88,如步驟106。因為該裝置資訊關連於該個功能裝置33,第二計算裝置88可識別第一計算裝置66成為該個功能裝置33。
在步驟107中,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66及88間一協調程序可由應用模組11啟始,藉以設定在其間的通訊。
接著,在步驟108中,第二通訊裝置88可藉由使用關於第二介面18之協定與第一計算裝置66進行通訊。在一範例中,該協定可為通用序列匯流排、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1394、周邊組件互連、周邊組件互連快速,以及一序列先進技術附加協定之一。
圖2A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範例一資料通訊系統2之示意方塊圖。請參照圖2A,資料通訊系統2可類似於參照圖1A所述及所例示之資料通訊系統1,除了例如一橋接器10’可嵌入在第一計算裝置166中。
圖2B為例示在圖2A所示之資料通訊系統2中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166及88間通訊的方法之流程圖。請參照圖2B,該方法可類似於參照圖1B所述及所例示者,除了例如在步驟201中,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166及88經由透過橋接器10’ 之第一與第二介面12及18嵌入在第一計算裝置166中的橋接器10’彼此電氣耦合。
再者,在步驟103中,應用模組11所產生的一組碼可被傳送到橋接器10’,如步驟204。
圖3A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範例一資料通訊系統3之示意方塊圖。請參照圖3A,資料通訊系統3可以包括一第一計算裝置266,以及第二計算裝置88。第一計算裝置266可以包括一作業系統21、一應用模組211及一橋接器20。應用模組211可類似於參照圖1A及圖2A所述及所例示的應用模組11,並基於由一使用者選擇的一功能裝置33回應於來自使用者介面11-1的一信號產生一組碼。該組碼可由第一計算裝置266之作業系統21執行來產生裝置資訊。該組碼可以關連於所選擇的功能裝置33與一介面19之協定種類。介面19類似於圖1A及2A所示的第二介面18,其可支援通用序列匯流排、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1394、周邊組件互連、周邊組件互連快速,以及一序列先進技術附加協定中至少一項。
在一範例中,介面19可以包括一通用序列匯流排埠,其可耦合於第二計算裝置88的另一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未示出)。本技藝專業人士可輕易地瞭解到該兩個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可用一有線方式經由一信號交叉纜線彼此耦合,例如通用序列匯流排纜線,或以無線方式經由至少一天線彼此耦合。在本範例中,基於來自應用模組211之該組碼,作業系統21可產生一裝置描述符,例如關於第一計算裝置266之功能裝置33的一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描述符。再者,作業系統21可基於該組碼配置該裝置描述符之「數值」欄中的參數。例如,描述功能裝置33之種類的裝置描述符之種類欄位可被配置,其代表功能裝置33為可附加於第二計算裝置88之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
橋接器20可配置成處理經由介面19在作業系統21與第二計算裝置88間的通訊。例如,橋接器20可經由介面19傳 送該裝置描述符到第二計算裝置88。在一範例中,橋接器20可以包括作業系統21的軟體或驅動器,以經由介面19與第二計算裝置88進行通訊。在另一範例中,橋接器20可為安裝在第一計算裝置266中的一通用序列匯流排驅動器,並做為作業系統21之核心的一部份來管理經由介面19的通訊。
圖3B為例示在圖3A所示之資料通訊系統3中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266及88間通訊的方法之流程圖。請參照圖3B,於步驟301中,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266及88可經由介面19透過嵌入在第一計算裝置266中的橋接器20彼此電氣耦合。
在於步驟103中由應用模組211產生一組碼之後,該組碼可被傳送到第一計算裝置266之作業系統21,如步驟304。
然後該組碼由作業系統21執行,藉以產生形式例如為一裝置描述符的裝置資訊,如步驟305。如果介面19包括一通用序列匯流排埠,請再次參照圖1B,基於該組碼,作業系統21可用符合於介面19之協定種類的格式產生一裝置描述符,並配置所選擇的功能裝置33之參數。
在步驟306中,第一計算裝置266之作業系統21可經由橋接器20與介面19傳送該裝置資訊到第二計算裝置88。基於描述功能裝置33之種類、協定及/或功能之裝置描述符,第一計算裝置266可視為功能裝置33。
然後,在步驟107中的一協調程序之後,第二計算裝置88可使用由介面19支援的一協定與模仿成功能裝置33之第一通訊裝置266進行通訊。
圖4A為例示根據本發明又另一範例之一資料通訊系統4之示意方塊圖。請參照圖4A,資料通訊系統4可以包括一第一計算裝置366及第二計算裝置88。第一計算裝置366可包括除了作業系統21與橋接器20之外的一應用模組311。應用模組311可配置成支援至少一第一功能裝置33a及至少一第二功能裝置33b。至少一第一功能裝置33a之每一者可以包括一實體功能裝置,而該至少一第二功能裝置33b之每一者可關於 一虛擬機器或一虛擬裝置。該至少一第二功能裝置33b可以包括能夠模擬關於一實體裝置之功能的軟體,例如CD-ROM或DVD-ROM。當由作業系統21執行時,該至少一第二功能裝置33b可做為能夠存取或執行一影像檔案中的資料之虛擬機器或虛擬裝置。在一範例中,該影像檔案可以包括一CD影像或一DVD影像,其分別包含壓縮在CD或DVD格式之資料結構內的資料,其可由作業系統21讀取或存取。
圖4B為例示在圖4A所示之資料通訊系統4中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366及88間通訊的方法之流程圖。請參照圖4B,該方法可類似於參照圖4A所述者,除了例如在步驟402中,應用模組311可以辨識作業系統21可使用之第一與第二功能裝置33a及33b中至少一項,並產生關於這些功能裝置33a及33b之項目。該等項目可由使用者介面11-1顯示來由一使用者選擇。再者,應用模組311基於由該使用者選擇的至少一功能裝置33a及33b之一回應於來自使用者介面11-1的一信號產生一組碼。該組碼可由第一計算裝置366之作業系統21執行來根據所選擇的該個功能裝置產生裝置資訊。例如,如果選擇關於一虛擬CD-ROM之至少一第二功能裝置33b之一,則關於該CD-ROM之裝置資訊或裝置描述符可被產生,並傳送到第二計算裝置88。
熟習此項技藝者應即瞭解可對上述各項範例進行變化,而不致悖離其廣義之發明性概念。因此,應瞭解本發明並不限於本揭之特定範例,而係為涵蓋歸屬如後載各請求項所定義之本發明精神及範圍內的修飾。
另外,在說明本發明之代表性範例時,本說明書可將本發明之方法及/或製程表示為一特定之步驟次序;不過,由於該方法或製程的範圍並不繫於本文所提出之特定的步驟次序,故該方法或製程不應受限於所述之特定步驟次序。身為熟習本技藝者當會了解其它步驟次序也是可行的。所以,不應將本說明書所提出的特定步驟次序視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的限制。此外, 亦不應將有關本發明之方法及/或製程的申請專利範圍僅限制在以書面所載之步驟次序之實施,熟習此項技藝者易於瞭解,該等次序亦可加以改變,並且仍涵蓋於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之內。
1‧‧‧資料通訊系統
2‧‧‧資料通訊系統
3‧‧‧資料通訊系統
4‧‧‧資料通訊系統
10‧‧‧橋接器
10’‧‧‧橋接器
11‧‧‧應用模組
11-1‧‧‧使用者介面
12‧‧‧第一介面
14‧‧‧第一記憶體
15‧‧‧唯讀記憶體
16‧‧‧第二唯讀記憶體
17‧‧‧微控制單元
18‧‧‧第二介面
19‧‧‧介面
20‧‧‧橋接器
21‧‧‧作業系統
33‧‧‧功能裝置
33a‧‧‧第一功能裝置
33b‧‧‧第二功能裝置
66‧‧‧第一計算裝置
88‧‧‧第二計算裝置
98‧‧‧USB裝置描述符
166‧‧‧第一計算裝置
211‧‧‧應用模組
266‧‧‧第一計算裝置
311‧‧‧應用模組
366‧‧‧第一計算裝置
當併同各隨附圖式而閱覽時,即可更佳瞭解本發明之前揭摘要以及上文詳細說明。為達本發明之說明目的,各圖式裡圖繪有現屬較佳之各範例。然應瞭解本發明並不限於所繪之精確排置方式及設備裝置。
在各圖示當中:圖1A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範例之一資料通訊系統之示意方塊圖;圖1B為例示圖1A所示之資料通訊系統之示例性裝置描述符之圖表;圖1C為例示圖1A所示之資料通訊系統中資料通訊的方法之流程圖;圖2A為例示根據本發明另一範例之一資料通訊系統之示意方塊圖;圖2B為例示圖2A所示之資料通訊系統中資料通訊的方法之流程圖;圖3A為例示根據本發明又另一範例之一資料通訊系統之示意方塊圖;圖3B為例示圖3A所示之資料通訊系統中資料通訊的方法之流程圖;圖4A為例示根據本發明又另一範例之一資料通訊系統之示意方塊圖;及圖4B為例示圖4A所示之資料通訊系統中資料通訊的方法之流程圖。
1‧‧‧資料通訊系統
10‧‧‧橋接器
11‧‧‧應用模組
11-1‧‧‧使用者介面
12‧‧‧第一介面
14‧‧‧第一記憶體
15‧‧‧唯讀記憶體
16‧‧‧第二唯讀記憶體
17‧‧‧微控制單元
18‧‧‧第二介面
21‧‧‧作業系統
33‧‧‧功能裝置
66‧‧‧第一計算裝置
88‧‧‧第二計算裝置

Claims (24)

  1. 一種用於在一資料通訊系統中進行通訊的計算裝置,該計算裝置包含:至少一功能裝置;一應用模組,係配置成用以產生關於該至少一功能裝置之一的一組碼;以及一橋接器,更包含:一第一介面以耦合於該應用模組;一第二介面以耦合於該資料通訊系統中另一計算裝置;以及一微控制單元,係配置成執行該組碼,以產生符合於該第二介面之協定種類的格式之裝置資訊,該裝置資訊為用於識別該功能裝置的裝置描述符,其包括關於該功能裝置之參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計算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功能裝置包括至少一實體裝置或一虛擬裝置其中之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計算裝置,其中該實體裝置包括至少附加於該計算裝置之一人機介面裝置以及嵌入在該計算裝置中一嵌入式裝置其中之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計算裝置,其中該虛擬裝置包括能夠執行一影像檔案之一虛擬機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計算裝置,其中該協定種類包括一通用序列匯流排、一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1394、一周邊組件互連、一周邊組件互連快速及一序列先進技術附加協定中之一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計算裝置,其中該裝置資訊的格式包括至少一通用序列匯流排、一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1394、一周邊組件互連、一周邊組件互連快速以及一序列先進技術附加裝置之裝置描述符其中之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計算裝置,其中該應用模組包括 一使用者介面,係配置成提供可由一使用者選擇的至少一項目,該至少一項目之每一者係關於該至少一功能裝置之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計算裝置,其中該組碼係關於由該使用者所選擇的該至少一項目之一。
  9. 一種在一資料通訊系統中之通訊的方法,包含一第一計算裝置、一第二計算裝置以及分別經由一橋接器的一第一與一第二介面耦合於該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間的該橋接器,該方法包含:提供關於該第一計算裝置中至少一功能裝置的至少一項目;辨識是否選擇該至少一項目之一,其中該項目係關於該第一計算裝置之至少一功能裝置之一;如果該項目被選擇,則產生關於該功能裝置以及由該橋接器之該第二介面支援的一協定種類之一組碼;由執行該組碼產生該功能裝置之裝置資訊,該裝置資訊為用於識別該功能裝置的裝置描述符;以及基於該裝置資訊開始該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間之一協調程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提供關於該第一計算裝置中至少一功能裝置的至少一項目更包含:提供顯示該至少一項目之一使用者介面;以及接收選擇該至少一項目之一的一使用者介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產生關於該功能裝置與由該橋接器之該第二介面支援的一協定種類之一組碼,更包含:產生關於該協定種類之該組碼,其中包括由該橋接器之該第二介面所支援的至少一通用序列匯流排、一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1394、一周邊組件互連、一周邊組件互連快速以及一序列先進技術附加協定其中之一。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藉由執行該組碼產生裝置資訊,更包含:以包括至少一通用序列匯流排、一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1394、一周邊組件互連、一周邊組件互連快速以及一序列先進技術附加裝置之裝置描述符其中之一的格式產生該裝置資訊。
  13. 一種在包含一第一計算裝置與一第二計算裝置之資料通訊系統中進行通訊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提供關於至少一功能裝置之至少一項目;辨識是否選擇該至少一項目之一,其中該項目係關於該至少一功能裝置之一;產生關於該功能裝置以及由該第一與第二計算裝置間一介面所支援的一協定種類之一組碼;由執行該組碼產生該功能裝置之裝置資訊,該裝置資訊為用於識別該功能裝置的裝置描述符;以及基於該裝置資訊在該資料通訊系統中起始一協調程序。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中提供關於至少一功能裝置的至少一項目更包含:提供顯示該至少一項目之一使用者介面;以及接收選擇該至少一項目之一的一使用者介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中產生關於該功能裝置與由一介面支援的一協定種類之一組碼,更包含:產生關於該協定種類之該組碼,其中包括由該介面所支援的至少一通用序列匯流排、一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1394、一周邊組件互連、一周邊組件互連快速以及一序列先進技術附加協定其中之一。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中藉由執行該組碼產生裝置資訊,更包含:以包括一通用序列匯流排、一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 1394、一周邊組件互連、一周邊組件互連快速以及一序列先進技術附加裝置之裝置描述符其中之一的格式產生該裝置資訊。
  17. 一種資料通訊系統,包含:一第一計算裝置,包括一應用模組,該應用模組能夠產生關於該第一計算裝置之至少一功能裝置之一的一組碼;以及一橋接器,更包含:一第一介面以耦合於該應用模組;一第二介面以耦合於該資料通訊系統中另一計算裝置;以及一微控制單元,係配置成執行該組碼,以產生符合於該第二介面之協定種類的格式之裝置資訊,該裝置資訊為用於識別該功能裝置的裝置描述符,其包括關於該功能裝置之參數。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功能裝置至少包括一實體裝置或一虛擬裝置其中之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實體裝置包括至少附加於該第一計算裝置之一人機介面裝置以及嵌入在該第一計算裝置中一嵌入式裝置其中之一。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虛擬裝置包括能夠執行一影像檔案之一虛擬機器。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協定種類包括至少一通用序列匯流排、一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1394、一周邊組件互連、一周邊組件互連快速以及一序列先進技術附加協定其中之一。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裝置資訊的格式包括至少一通用序列匯流排、一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1394、一周邊組件互連、一周邊組件互連快速以及一序列先進技術附加裝置之裝置描述符其中之一。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應用模組包括一使用者介面,係配置成用以提供可由一使用者選擇的至少一項目,該至少一項目之每一者係關於該至少一功能裝置之一。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組碼係關於由該使用者所選擇的該至少一項目之一。
TW098129305A 2009-05-07 2009-08-31 資料通訊系統中進行通訊的計算裝置、資料通訊系統中通訊的方法以及資料通訊系統 TWI4163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643909P 2009-05-07 2009-05-07
US12/505,706 US8102867B2 (en) 2009-05-07 2009-07-20 Bridges and computing devices with bridg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0738A TW201040738A (en) 2010-11-16
TWI416338B true TWI416338B (zh) 2013-11-21

Family

ID=43062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9305A TWI416338B (zh) 2009-05-07 2009-08-31 資料通訊系統中進行通訊的計算裝置、資料通訊系統中通訊的方法以及資料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102867B2 (zh)
TW (1) TWI41633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67345A1 (en) * 2002-02-25 2003-09-04 Knight Alexander N. Communications bridge between a vehicle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a remote system
US20060129700A1 (en) * 2004-12-09 2006-06-15 Bopardikar Rajendra A Bridging a local bus with a data network
TWI294086B (en) * 2004-10-29 2008-03-01 Intel Corp Method of cut-through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ranslation, cut-through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ranslation bridge, machine readable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on instructions, and data storage system
CN101350001A (zh) * 2007-07-04 2009-01-21 瀚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共享及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4853B1 (en) * 1996-12-23 2003-11-25 Lsi Logic Corporation Method of secondary to secondary data transfer with mirroring
US6978335B2 (en) * 2000-06-30 2005-12-20 0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Smart card virtual hub
WO2004063836A2 (en) * 2003-01-16 2004-07-29 Thomson Licensing S.A. Method and system for clock domain crossing and format adaptation using synchronous handshake protocol
US8073926B2 (en) * 2005-01-07 2011-12-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Virtual machine image server
US8818346B2 (en) * 2007-07-31 2014-08-26 Tridium Inc. Wireless device with a control engine using functional block programm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67345A1 (en) * 2002-02-25 2003-09-04 Knight Alexander N. Communications bridge between a vehicle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a remote system
TWI294086B (en) * 2004-10-29 2008-03-01 Intel Corp Method of cut-through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ranslation, cut-through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ranslation bridge, machine readable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on instructions, and data storage system
US20060129700A1 (en) * 2004-12-09 2006-06-15 Bopardikar Rajendra A Bridging a local bus with a data network
CN101350001A (zh) * 2007-07-04 2009-01-21 瀚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共享及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84415A1 (en) 2010-11-11
TW201040738A (en) 2010-11-16
US8102867B2 (en) 2012-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9535B (zh) 資源共享裝置
TWI393009B (zh) 資料共享及傳輸之系統及方法
US20170220265A1 (en) Composite solid state drive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technologies
US8862790B2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version type of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 on a host by a USB device
US8745304B2 (en) USB to SD bridge
EP2997463B1 (en) Extraction of operating system-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via a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US20160005488A1 (en) External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setting reference frequency for the same
US20130124879A1 (en) Controlling data reading mode of memory
TWI597608B (zh) The hub-to-bus converter that supports master-slave translation operates as a hub
US20100180080A1 (en) External storage device having a self-contained security function
US20120102251A1 (en) Serial attached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sas) domain access through a universal serial bus interface of a data processing device
TWI416338B (zh) 資料通訊系統中進行通訊的計算裝置、資料通訊系統中通訊的方法以及資料通訊系統
US20090022215A1 (en) Modem
US8214569B2 (en) Method for reading and writing non-standard register of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SATA) device
CN113782175A (zh) 通用周边延伸器结构、系统及方法
CN107818064B (zh) 支持主从变换的通用串行总线的集线器的运作方法
CN101882121B (zh) 桥接器与具有桥接器的计算装置
CN100504832C (zh) 数据处理系统
US20080147927A1 (en) Storage Device Interface and Storage Device with the Same
KR101122560B1 (ko) 광 기록 매체로 인식되는 휴대용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이와 연결된 컴퓨팅 장치 및 그 인터넷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CN110633238A (zh) 扩展卡、电子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JP3144045U (ja) 統合式タッチボタン制御のカード読取り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チップモジュール
CN101901113B (zh) 串行附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扩充卡设定方法
KR100807509B1 (ko) Ata device 인터페이스를 저장장치용 usb host인터페이스로 전환하는 장치 또는 방법
TWI494766B (zh) 可提升作業速度之儲存模組及其作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