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7154B -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7154B
TWI407154B TW96145670A TW96145670A TWI407154B TW I407154 B TWI407154 B TW I407154B TW 96145670 A TW96145670 A TW 96145670A TW 96145670 A TW96145670 A TW 96145670A TW I407154 B TWI407154 B TW I4071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mbal
micro
backlight module
transparent body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45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3433A (en
Inventor
Tung Ming Hsu
Shao Han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96145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7154B/zh
Publication of TW200923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3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7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7154B/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本發明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尤其涉及一種用於液晶顯示之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請參見圖1,所示為一種習知直下式背光模組100,其包括框架11、設置在框架11內部之複數光源12、依次設置在光源12上方並蓋住框架11之一擴散板13及一稜鏡片10。其中擴散板13內一般含有用以擴散光線之散射粒子。稜鏡片10包括透明基板101、形成於透明基板101上之透鏡層103。透鏡層103上具有複數長條形V型凸起105。該透鏡層103一般是通過在透明基板101上塗佈紫外線固化樹脂並加以光照固化形成。
使用時,由複數光源12產生之光線進入擴散板13被均勻擴散後,其繼續進入稜鏡片10,在稜鏡片10之長條形V型凸起105之作用下使出射光線發生一定程度之聚集,從而提高背光模組100在特定視角範圍內之亮度。
請一併參閱圖2與圖3,光線在經擴散板13擴散後變得均勻,但也使散射後之光線入射稜鏡片10之角度變得較為雜亂。此雜亂光線進入稜鏡片10後於V型凸起105介面出射,部分出射光線(如a1、a2)會沿靠近豎直之方向(即與Y軸相平行之方向 )聚集,此部分出射光線可提升背光模組100之正面出射亮度;但是,有部分出射光線(如a3、a4)於V型凸起105介面朝靠近水平方向(X軸方向)出射,此部分出射光線未能有效利用;另外,仍有部分光線(如a5、a6)於V型凸起105介面發生折射後又重新進入稜鏡片10,此過程光能損失較大。此外,稜鏡片10之複數V型凸起105間平行排佈,其對光線之聚集作用主要發生在與V型凸起105之延伸方向相垂直之平面;而對與V型凸起105之延伸方向相平行之平面之光線無聚集作用,使該部分光線未能有效利用。
鑒於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可提高光線有效利用率、出光亮度高之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一種稜鏡片,該稜鏡片由一透明本體構成,該透明本體包括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之第二表面。該透明本體之第一表面具有複數微凹槽,每一微凹槽包括四依次連接之內側面,每一內側面之水平寬度自該第一表面向內逐漸減小,該透明本體之第二表面具有複數長條狀圓弧形凸起。
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光源、擴散板及稜鏡片,該擴散板及稜鏡片依次設於該光源之上方,該稜鏡片由一透明本體構成,該透明本體包括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之第二表面。該透明本體之第一表面具有複數微凹槽,每一微凹槽包括四依次連接之內側面,每一內側面之水平寬度自該第一表面向內逐漸減小,該透明本體之第二表面具有複數長條狀圓弧 形凸起。
上述稜鏡片之第一表面具有複數微凹槽、第二表面具有複數長條狀圓弧形凸起,由於該稜鏡片第一表面上之複數微凹槽具有傾斜表面結構,第二表面之複數長條狀圓弧形凸起具有變化之曲面結構,該變化之曲面結構與傾斜表面結構相配合而協同作用於入射該稜鏡片之光線,因此可使使用該稜鏡片之背光模組提高出射光亮度以及更有效之利用光線。
(本發明)
200‧‧‧背光模組
20、30、40、50‧‧‧稜鏡片
201、301‧‧‧第一表面
202、302‧‧‧微凹槽
203‧‧‧第二表面
204‧‧‧長條狀圓弧形凸起
21‧‧‧擴散板
22‧‧‧光源
23‧‧‧框架
(習知)
100‧‧‧背光模組
10‧‧‧稜鏡片
101‧‧‧入光面
103‧‧‧出光面
105‧‧‧V型凸起
11‧‧‧框架
12‧‧‧光源
13‧‧‧擴散板
圖1係一種習知背光模組之剖面示意圖。
圖2係圖1所示背光模組之稜鏡片之立體圖。
圖3係圖2所示稜鏡片沿III-III剖開之光線出射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一之背光模組之剖面示意圖。
圖5係圖4所示背光模組之稜鏡片之立體圖。
圖6係圖4所示背光模組之稜鏡片之另一視角立體圖。
圖7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二之稜鏡片之仰視圖。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之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作進一步之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4,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一之背光模組200,其包括稜鏡片20和依次設置於稜鏡片20一側之擴散板23、複數光源22及用於容納複數光源22之框架21,稜鏡片20與擴散板 23蓋住框架21,光源22發出之光線直接或藉由框架21之反射進入擴散板23,於擴散板23擴散後進入稜鏡片20進行聚集。
請參閱圖5與圖6,稜鏡片20由一透明本體構成,該透明本體包括第一表面201及與第一表面201相對之第二表面203。第一表面201具有複數微凹槽202,第二表面203具有複數長條狀圓弧形凸起204。
請再參閱圖4與圖5,第一表面201面向擴散板23,其上之微凹槽202用於收斂射入稜鏡片20之光線。複數微凹槽202呈規則陣列緊密排佈,且微凹槽202之陣列排佈方向與稜鏡片側邊之夾角為直角。每一微凹槽202包括四相互連接之內側面,即微凹槽202為四稜錐形。微凹槽202之內側面為兩兩相對之四等腰三角形,其中一兩相對之等腰三角形之間之夾角與另一兩相對之等腰三角形之間之夾角可以不同,但最好都在40度至120度之範圍內。相鄰微凹槽202之中心間距P滿足以下關係式:0.025毫米P 1毫米。藉由調整該夾角之角度及微凹槽202之長寬比,可調整稜鏡片20之增光率及出光視角。
請再參閱圖4與圖6,第二表面203背向擴散板23,其上之長條狀圓弧形凸起204用於使從稜鏡片20出射之光線發生聚集作用。複數長條狀圓弧形凸起204呈規則陣列緊密排佈。相鄰長條狀圓弧形凸起204之中心間距P1滿足一下關係式:0.025毫米P1 1.5毫米。圓弧形凸起204在垂直方向橫截面為扇形面,該扇形面所在圓之半徑R滿足以下關係式: /4 R 2P1,每一圓弧形凸起204之最大高度H滿足以下關係式:0.01毫米H R;即當相鄰圓弧形凸起204之中心間距P1為0.025毫米至1.5毫米時,每一圓弧形凸起204垂直方向橫截面所在圓之半徑R可為0.01毫米至3毫米,每一圓弧形凸起204之最大高度H可為0.01毫米至圓弧形凸起204垂直方向橫截面所在圓之半徑。本實施例中,圓弧形凸起204之高度H為圓弧形凸起204之垂直方向橫截面半圓之半徑R,相鄰圓弧形凸起204之中心間距P1等於圓弧形凸起204垂直方向橫截面半圓之直徑。
稜鏡片20之總體厚度可為0.5毫米至3毫米。稜鏡片20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之一種或一種以上之材料注塑成型而成。製備過程中需於模具上設置與長條狀圓弧形凸起204相應之凹陷結構以及微凹槽202相應之凸起結構,以便使稜鏡片20可於單次注塑過程中成型。
框架21可由具有高反射率之金屬或塑膠製成,或塗佈有高反射率塗層之金屬或塑膠製成。
光源22可為線光源或點光源,例如發光二極體與冷陰極螢光燈。
由於稜鏡片20之第一表面201上之複數微凹槽202具有傾斜表面結構,第二表面203之複數長條狀圓弧形凸起204具有變化之曲面結構,該變化之曲面結構與傾斜表面結構相配合而協 同作用於入射稜鏡片20之光線,因此易於使使用稜鏡片20之背光模組200提高出射光亮度以及更有效之利用光線。
具體於本實施例中,當光線從第一表面201進入稜鏡片20時,由於第一表面201存在複數微凹槽202,微凹槽202傾斜之表面結構使得光線向垂直於稜鏡片20之方向(即Y方向)發生一定程度之收斂;當光線從第二表面203出射時,由於第二表面203存在複數長條狀圓弧形凸起204,長條狀圓弧形凸起204變化之曲面結構使得出射光線向垂直於稜鏡片20之方向進一步聚集,從而可較大程度之提高背光模組200之出光亮度。與此同時,由於第一表面201在光線進入稜鏡片20時,將大部分光線收斂至靠近垂直於稜鏡片20之方向,故當光線從第二表面202出射時,與稜鏡片20相平行方向出射之光線較少,從而減少了再次返回稜鏡片20之光線而使更多之光線被有效利用。
另外,本發明之稜鏡片20是採用注塑成型之方式一體成型,而傳統之稜鏡片是採用於透明板上塗佈紫外線固化樹脂並加以光照固化形成,兩者相較,稜鏡片20更易實現快速量產及降低成本;而且在使用時,稜鏡片20內不存在光線介面損失,具有更高之光線利用率。此外,傳統方法在透明板上塗覆樹脂膜形成微結構,由於塗覆之樹脂膜與透明板結合力一般較低且樹脂膜本身難以形成高強度,因此容易導致微結構被刮傷、壓損;而本發明採用注塑成型方式與稜鏡片20一體成型之長條狀圓弧形凸起204以及微凹槽202則相應具有較高之 結構強度,可避免或減少在使用中被損壞之危險。
可以理解,第二表面203也可用於面向擴散板23,而使第一表面201背向擴散板23。
請參閱圖7,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二之稜鏡片30。稜鏡片30與實施例一之稜鏡片20相似,其不同在於:第一表面301之微凹槽302為四稜台形凹槽,且微凹槽302之間有間隙。
可以理解,上述稜鏡片中,微凹槽之陣列排佈方向與稜鏡片側邊之夾角還可為銳角。
綜上所述,本發明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本發明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方式為限,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在爰依本發明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200‧‧‧背光模組
20‧‧‧稜鏡片
201‧‧‧第一表面
202‧‧‧微凹槽
203‧‧‧第二表面
204‧‧‧長條狀圓弧形凸起
21‧‧‧框架
22‧‧‧光源
23‧‧‧擴散板

Claims (17)

  1. 一種稜鏡片,其由一透明本體構成,該透明本體包括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之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為光入射面,第二表面為光出射面,其改良在於:該透明本體之第一表面形成有複數微凹槽,每一微凹槽包括四依次連接之內側面,每一內側面之平行於該第一表面之橫截線長度自該第一表面向透明本體內部逐漸減小,該透明本體之第二表面形成有複數長條狀圓弧形凸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稜鏡片,其中該複數長條狀圓弧形凸起相互平行,相鄰長條狀圓弧形凸起之中心間距為0.025毫米至1.5毫米。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稜鏡片,其中每一長條狀圓弧形凸起垂直方向橫截面為扇形面,該扇形面所在圓之半徑為0.01毫米至3毫米,每一長條狀圓弧形凸起之最大高度為0.01毫米至該扇形面所在圓之半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稜鏡片,其中該微凹槽為四稜錐形凹槽或四稜台形凹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稜鏡片,其中每一微凹槽之兩相對內側面之夾角為40度至120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稜鏡片,其中相鄰之微凹槽之間之中心間距為0.025毫米至1毫米。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稜鏡片,其中該稜鏡片之厚度 為0.5毫米至3毫米。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稜鏡片,其中該稜鏡片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之一種或一種以上之材料注塑成型而成。
  9. 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光源、擴散板及稜鏡片,該擴散板及稜鏡片依次設於該光源之上方,該稜鏡片由一透明本體構成,該透明本體包括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之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為光入射面,第二表面為光出射面,其改良在於:該透明本體之第一表面形成有複數微凹槽,每一微凹槽包括四依次連接之內側面,每一內側面之平行於該第一表面之橫截線長度自該第一表面向透明本體內部逐漸減小,該透明本體之第二表面形成有複數長條狀圓弧形凸起。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稜鏡片之第一表面面向該擴散板。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複數長條狀圓弧形凸起相互平行,相鄰長條狀圓弧形凸起之中心間距為0.025毫米至1.5毫米。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每一長條狀圓弧形凸起垂直方向橫截面為扇形面,該扇形面所在圓之半徑為0.01毫米至3毫米,每一長條狀圓弧形凸起之最大高度為0.01毫米至該扇形面所在圓之半徑。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微凹槽為四稜錐形凹槽或四稜台形凹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每一微凹槽之 兩相對內側面之夾角為40度至120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相鄰之微凹槽之間之中心間距為0.025毫米至1毫米。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稜鏡片之厚度為0.5毫米至3毫米。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稜鏡片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之一種或一種以上之材料注塑成型而成。
TW96145670A 2007-11-30 2007-11-30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TWI4071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45670A TWI407154B (zh) 2007-11-30 2007-11-30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45670A TWI407154B (zh) 2007-11-30 2007-11-30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3433A TW200923433A (en) 2009-06-01
TWI407154B true TWI407154B (zh) 2013-09-01

Family

ID=44728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45670A TWI407154B (zh) 2007-11-30 2007-11-30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0715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302377A (en) * 2002-01-23 2003-08-01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Plane light source device, expand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0519322A (en) * 2003-10-06 2005-06-16 Casio Computer Co Ltd Surface light source and LCD display device using such surface light source
TW200527016A (en) * 2004-01-26 2005-08-16 Zeon Corp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TWM277016U (en) * 2005-02-05 2005-10-01 Pong & Huang Internat Co Ltd A composite structure for light diffusion with a polarizing conversion lay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302377A (en) * 2002-01-23 2003-08-01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Plane light source device, expand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0519322A (en) * 2003-10-06 2005-06-16 Casio Computer Co Ltd Surface light source and LCD display device using such surface light source
TW200527016A (en) * 2004-01-26 2005-08-16 Zeon Corp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TWM277016U (en) * 2005-02-05 2005-10-01 Pong & Huang Internat Co Ltd A composite structure for light diffusion with a polarizing conversion lay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3433A (en) 2009-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4110B2 (ja) 光学板、及びその光学板を用いる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
CN101393282B (zh) 背光模组及其棱镜片
JP2008139878A (ja) 光学板
JP2008046606A (ja) 光学板及びその光学板を用いるバックライト
US7753543B2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7637645B2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20090073723A1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7969655B2 (en) Prism sheet
US7744245B2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2008146053A (ja) 光学板
JP200712167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256932B2 (en) Light diffusion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TWI360672B (en) Light guide panel comprising step structure for ba
TWI407154B (zh)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TWI390254B (zh)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JP4689543B2 (ja) 照明装置並びにそれが備える光制御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表示装置
TWI407153B (zh)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TWI390253B (zh)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TWI402538B (zh)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TWI393923B (zh)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TWI385444B (zh)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TWI407155B (zh)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TWI385443B (zh)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TW201007292A (en)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JPH10253807A (ja) プリズム配列フィルム、及びエッジライト型面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