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8563B - 不含交聯劑之纖維成型基材 - Google Patents

不含交聯劑之纖維成型基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8563B
TWI398563B TW99134934A TW99134934A TWI398563B TW I398563 B TWI398563 B TW I398563B TW 99134934 A TW99134934 A TW 99134934A TW 99134934 A TW99134934 A TW 99134934A TW I398563 B TWI398563 B TW I3985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forming substrate
chitosan
fibers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34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5737A (en
Inventor
Wenchung Chang
Juisheng Lee
Yiting Shu
Chuli Peng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Priority to TW99134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856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15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5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8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8563B/zh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不含交聯劑之纖維成型基材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纖維成型基材(fiber-forming matrix)及其製造方法。
目前生醫產品中,常將材料利用各種成型技術將其製作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基材來應用,例如海綿、薄膜、膠體、水膠、顆粒或粉末等。上述各種基材目前都是利用單一成分或不同成分間的物理性混摻,來成型為單一物理型態的結構,例如單純的薄膜或海綿之物理型態的結構。若要維持基材結構的穩定性,需要特別添加化學修飾劑或化學交聯劑,以達到增強基材結構的機械強度及其穩定度的目的。而上述化學交聯劑及化學修飾劑不是常使合成步驟變得較為複雜難以控制,就是常具有毒性。而且,由於基材為單一物理型態的結構,也使其物化性質及功能應用受到相當的限制。
因此,本發明之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新型的纖維成型基材。其成分包含帶有多個電荷的纖維與帶有多個相反電荷的聚合物,彼此利用聚電荷複合的作用及成型技術而成型為各種基材。
上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可選擇適當的纖維或聚合物以及決定纖維與聚合物的含量多寡,來滿足不同的需求。
上述發明內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內容的簡化摘要,以使閱讀者對本揭示內容具備基本的理解。此發明內容並非本揭示內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並非在指出本發明實施例的重要/關鍵元件或界定本發明的範圍。在參閱下文實施方式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輕易瞭解本發明之基本精神及其他發明目的,以及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與實施態樣。
依據上述,提供一種新型的纖維成型基材。在下面的敘述中,將會介紹上述之纖維成型基材的例示結構與其例示之製造方法。為了容易瞭解所述實施例之故,下面將會提供不少技術細節。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實施例皆需要這些技術細節。同時,一些廣為人知之結構或元件,僅會以示意的方式在圖式中繪出,以適當地簡化圖式內容。
纖維成型基材的組成
依據一實施例,上述纖維成型基材的組成包含帶有多個電荷的纖維與帶有多個相反電荷的聚合物,彼此利用聚電荷複合的作用及成型技術而成型為各種基材。因此,當纖維帶正電荷時,聚合物帶負電荷。反之,當纖維帶負電荷時,聚合物帶正電荷。
舉例來說,帶有多個正電荷的纖維材料通常有幾丁聚醣(chitosan)或是幾丁質(chitin),其中幾丁聚醣為幾丁質在部分脫乙醯化後的產物。帶有多個正電荷的複合纖維材料則通常是由不帶電荷之中性原料與帶正電荷的原料所構成。上述帶正電荷的原料例如可為幾丁聚醣、幾丁質或聚離胺酸(polylysine)。上述之不帶電荷之中性原料例如可為明膠(gelatin)或膠原蛋白(collagen)。上述帶正電荷的纖維材料皆具有含氮的官能基,例如胺基。
帶有多個負電荷的纖維材料通常有含有酸根官能基的羧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或海藻酸鹽(alginate)。帶有多個負電荷的複合纖維材料則通常是由帶負電荷的原料與不帶電荷之中性原料所構成。上述帶負電荷的原料例如可為纖維素的衍生物、海藻酸鹽、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其中纖維素的衍生物例如可為羧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上述之不帶電荷之中性原料例如可為明膠(gelatin)或膠原蛋白(collagen)。上述帶負電荷的纖維材料大多具有各種酸根,例如羧基(carboxylate group)或磺酸基(sulfonate group)。
舉例來說,帶有正電荷的聚合物通常具有可被質子化(protonated)的含氮官能基或是四級銨基(quaternary ammonium group)。上述可被質子化的含氮官能基例如可為胺基(amine)、醯胺基(amide)、胍基(guanidine)或吡啶基(pyridine)。
含胺基的聚合物例如有幾丁聚醣、幾丁質、聚離胺酸、聚乙烯聚胺(polyethylene polyamine)、聚丙烯聚胺(polypropylene polyamine)、聚乙烯胺(polyvinylamine)、聚丙烯胺(polyallylamine)、聚(乙烯醇/乙烯胺)(poly(vinylalcohol/vinylamine)、聚乙烯亞胺(polyethyleneimine)、多粘菌素(polymyxin)、精胺(spermine)或魚卵胺(protamine)。
含胍基的聚合物例如有聚(亞甲基-與-胍基)(poly(methylene-co-guanidine))。
含醯胺基的聚合物例如有尼龍(nylon)。
含吡啶基的聚合物例如有聚(氮-烷基乙烯基吡啶)(poly(N-alkylvinylpyridines)),其例如可為聚(氮-甲基乙烯基吡啶)(poly(N-methylvinylpyridine))。
帶有負電荷的聚合物通常含有酸根的官能基,例如羧基(carboxylate group)、磺酸基(sulfonate group)、硫酸根(sulfate group)或磷酸根(phosphate group)。
含羧基的聚合物例如有海藻酸鈉(sodium alginate)、透明質酸鈉(sodium hyaluronate)、聚半乳糖醛酸(polygalacturonic acid)、聚麩胺酸(polyglutamic acid)、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聚甲基丙烯酸(poly(methacrylic acid))或羧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
含磺酸基的聚合物例如有聚(苯乙烯磺酸)(poly(styrenesulfonic acid))、聚(2-丙烯醯胺-2-甲基-1-丙磺酸)(poly(2-acrylamido-2-methyl-1-propane sulfonic acid))、磺化聚醚醚酮(sulfonated poly(ether ether ketone))、磺化木質素(sulfonated lignin)、聚(伸乙基磺酸)(poly(ethylenesulfonic acid))或聚(甲基丙烯醯氧乙基磺酸)(poly(methacryloxyethyl sulfonic acid))。
含硫酸根的聚合物例如有硫酸乙醯肝素(heparin sulfate)、硫酸纖維素(cellulose sulfate)、硫酸軟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或卡拉膠(carrageenin)。
含磷酸根的聚合物例如有聚磷酸(polyphosphoric acids)或三聚磷酸鈉(pentasodium tripolyphosphate)。
纖維成型基材的形式與其製造方法
第1圖為纖維成型基材的製造方法流程圖。在第1圖中,上述纖維成型基材的製造方法包含分散纖維於水中(步驟110)、加入聚合物粉末(步驟120)、加入有機酸或有機鹼(步驟130)以及成型乾燥(步驟140)四個步驟。
在步驟110中,在適量的水中加入適量之具有適當長度的纖維(如0.1 μm-10 cm),攪拌後讓纖維分散於水中。接著,在步驟120中,在攪拌的情況下,再加入適量的聚合物粉末至纖維的分散水溶液中。然後,在步驟130中,再加入適量的有機酸或有機鹼,以溶解聚合物而形成聚電荷複合液(polyelectrolyte complex solution)。例如,當聚合物可帶正電荷時,加入有機酸;當聚合物可帶負電荷時,加入有機鹼。最後,在步驟140中,進行成型乾燥的步驟。
上述步驟140之成型乾燥的方法,需依據不同形式的纖維成型基材而有不同的方法。舉例來說,當基材的形式為海綿(sponge)、薄膜(thin film)、膠體(hydrocolloid)或水膠(hydrogel)時,可先讓聚電荷複合液注入至適當的模具中,接著以不同方式來乾燥模具中的聚電荷複合液。海綿的乾燥方式為冷凍乾燥,薄膜的乾燥方式為真空加熱乾燥,膠體的方式為熱風乾燥,水膠的方式為室溫乾燥。此外,前述形式可用的纖維長度可以較長,約為1 mm-10 cm左右。
當基材的形式為微粒(beads或microspheres)時,為了配合微粒的大小,纖維的長度必須要小於所需微粒的直徑,例如0.1 μm-5 mm。而其第一種成型的方法為在成型液中逐滴加入聚電荷複合液,讓聚電荷複合液在成型液中成型。接著,再清洗乾燥這些微粒。第二種成型的方法為在聚電荷複合液中慢慢滴入酸或鹼的中和液,以慢慢中和聚電荷複合液而析出微粒。接著,再清洗乾燥這些微粒。
上述纖維成型基材的成型乾燥方法,整理在下面的表一中。
此外,上述纖維成型基材的製作方法還可以依照第2圖之流程步驟圖進行。在步驟210中,取用各種已成型之纖維基材,例如棉棒、棉球、棉條、繃帶、不織布等型態,將其所含纖維修飾為帶電荷纖維。在步驟220中,同時亦配製適當濃度之聚合物溶液。接著,在步驟230中,利用各式手法將聚合物溶液分佈在成型之纖維基材中,讓纖維基材吸收聚合物溶液,例如可讓纖維基材含浸於聚合物溶液中。最後,在步驟240中,以各種乾燥方式乾燥已經膨潤之纖維基材,即可做出各種型態的纖維成型基材。
根據上述,由於帶相反電荷的纖維與聚合物在聚電荷複合液中會因為正負電荷相吸的作用力,而彼此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因此,與一般交聯劑相比之下,帶多電荷的聚合物可做為帶多電荷纖維之間的「超級交聯劑」,而大幅增加纖維成型基材結構的結構穩定度與穩定度。而且,利用不同的成型乾燥方法,可以製造各種不同形式的纖維成型基材,甚至可促使帶有正負電荷的官能基進一歩反應而形成鍵結。例如羧基與胺基經聚電荷離子複合後,依乾燥脫水的程度,有些可以進一步形成醯胺鍵(amide bond),而進一步鞏固基材結構的穩定性。此外,可以依據需求,選擇合適的纖維材料與聚合物材料,來組合得到具有較為適當之物理、化學及/或生物性質的複合材料。
實施例一: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之各種纖維成型基材的製造方法
首先,羧甲基纖維素纖維的製備例如可參考WO93/12275「纖維素纖維(Cellulosic Fibers)」所揭露的方法。主要作法如下所述。先利用棉纖維(Tencell或Lyocell纖維)浸漬於鹼液(40% NaOH與95% EtOH混合液,體積比2:3)中反應2小時。再以氯乙酸(Chloroacetic acid)或氯乙酸鈉的有機溶劑溶液(40% NaOH與95% EtOH混合液,體積比2:3)中反應20小時,進行醚化而得羧甲基纖維素的鈉鹽。然後,以70-95%酒精洗滌數次,並在65 ℃烘箱中乾燥48小時,可得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在前述醚化反應中,可調整氯乙酸或氯乙酸鈉的用量、反應溫度、反應時間等因素來調控纖維素上羥基(-OH)的氫被羧甲基(-CH2 COOH)取代的程度。
接著,敘述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之聚電荷複合液的製造方法。取適量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取代度0.3-0.5),加入適量去離子水攪拌,使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分散於水溶液中。接著,於攪拌下加入適量幾丁聚醣粉末,使幾丁聚醣分散於羧甲基纖維素纖維的水溶液中。再加入適量有機酸,持續攪拌以完全溶解幾丁聚醣,並使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均勻分散在幾丁聚醣溶液中,形成聚電荷複合液。
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之海綿基材的製造方法為冷凍乾燥。其具體步驟例如可為取適量聚電荷複合液置於適當之模具中,於4 ℃下冷卻2小時,再置於-80-0 ℃下冷凍3小時以上。之後,將此模具置於冷凍乾燥機中,進行冷凍乾燥。冷凍乾燥的條件例如可為-40 ℃,真空度500 mbar以下。乾燥後取出成型物,即得纖維成型海綿基材。
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之薄膜基材的製造方法為真空加熱乾燥。取適量之上述聚電荷複合液置於適當之模具中,於50-70 ℃下,進行真空加熱乾燥(真空度500 mbar以下) 12小時以上。然後取出成型物,即得纖維成型薄膜基材。
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之膠體基材的製造方法為熱風乾燥。取適量之上述聚電荷複合液置於適當之模具中,於37-50 ℃下,熱風乾燥1天以上。然後取出成型物,即得纖維成型膠體基材。
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之水膠基材的製造方法為室溫乾燥。取適量之上述聚電荷複合液置於適當之模具中,於室溫下乾燥。然後取出成型物,即得纖維成型水膠基材。
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之微粒的製造方法如下。首先,先取適量之上述聚電荷複合液,其中羧甲基纖維素纖維的長度為0.1 μm-5 mm。第一種製造方法為讓聚電荷複合液滴入成型液(例如:乙醇/水之體積比為1/1)中,配合適當攪拌,讓聚電荷複合液成型成微粒狀。再將微粒予以清洗乾燥(前述各種乾燥法皆可)後即得纖維成型微粒。第二種製造方法為將鹼液慢慢滴入聚電荷複合液中,配合適當攪拌,進行酸鹼中和,使聚電荷複合液可析出微粒。之後,清洗乾燥即得纖維成型微粒。
此外,基材的製作方法還可以取用各種已成型態的纖維素纖維基材,先進行醚化反應,形成含有適量羧甲基取代度的纖維成型基材。同時,亦配製適當濃度之幾丁聚醣溶液。接著,讓纖維基材含浸於幾丁聚醣溶液中,讓纖維基材吸收幾丁聚醣溶液。最後,再以各種乾燥方式乾燥已經膨潤之纖維基材,即可做出各種型態的纖維基材成型。
實施例二:數種例示纖維成型基材
在下面表二中,列出數種例示纖維成型基材之聚電荷複合液的配方。表二中之幾丁聚醣的分子量及脫乙醯度可分別為5,000-1,000,000及50-99%,例如可分別為180,000-800,000及75-95%。羧甲基纖維素的羧甲基取代度可為0.6-3,例如可為0.8-1.2。
表二中之羧甲基纖維素纖維的直徑、長度以及羧甲基取代度分別為0.1-500 μm、0.1 μm-10 cm及0.1-0.8,例如可分別為1-50 μm、0.1 mm-5 cm及0.3-0.5。海藻酸鹽纖維之纖維直徑與長度可分別為0.1-500 μm及0.1 μm-10 cm,例如可分別為1-50 μm及0.1 mm-5 cm。幾丁聚醣纖維的纖維直徑、長度及脫乙醯度可分別為0.1-500 μm、0.1 μm-10 cm及30-70%,例如可分別為1-50 μm、0.1 mm-5 cm及40-60%。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基材的羧甲基取代度可為0.1-0.8,例如可為0.3-0.5。
表二中之有機酸例如可為乳酸、甘醇酸、醋酸、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草酸、琥珀酸....等。
實施例三: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的實驗例
在實施例三中,所用之羧甲基纖維素纖維皆為由Lyocell之棉纖維經羧甲基化而來,取代度為0.3-0.5,而羧甲基纖維素纖維之直徑為10-20 μm。實施例三所用之幾丁聚醣的分子量約為930,000,脫乙醯度>75%。當纖維成型基材形式為海綿、薄膜或膠體時,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之重量比為0.25-4。當纖維成型基材形式為微粒時,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之重量比為0.5-1,粒徑約為0.1-5 mm,乾燥方法為冷凍乾燥。所得之測試結果整理在表三中。
*醯胺鍵可由IR振動光譜測定,醯胺鍵的振動約在1660 cm-1 左右。
**膨潤度的測量方法為浸在pH 7-7.4之生理實驗水中,計算方法為:(纖維成型基材吸水後重-纖維成型基材原重)/纖維成型基材原重。
***結構穩定度的測量方法為浸在生理食鹽水中攪拌過夜。
由表三結果可知,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之纖維成型基材具有適當的結構穩定度,可在生理食鹽水中攪拌過夜而不潰散。此點可由IR振動光譜找到原因,IR振動光譜顯示羧甲基纖維素纖維與幾丁聚醣之間的羧基與胺基,經離子複合後,依乾燥脫水的程度,有些進一步形成醯胺鍵(amide bond),使得纖維成型基材的結構十分穩固。而且,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之纖維成型基材還具有相當好的膨潤度,範圍可達1.5-35倍,主要是由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之組成比例、成型條件、結構型態及其形成醯胺鍵結的程度來調控。
此外,使用L929細胞(一種老鼠纖維母細胞),依照ISO10993-5規範進行接觸性細胞毒性測試。依據細胞毒性實驗的結果,顯示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幾丁聚醣之纖維成型基材不具有細胞毒性。
實施例四:海藻酸鹽纖維-幾丁聚醣的實驗例
在實施例四中,所用之海藻酸鹽纖維皆為由濕紡製成,海藻酸鹽纖維之直徑為10-20 μm。濕紡的紡絲液為4 wt%之海藻酸鈉,成型液為5 wt%氯化鈣(溶劑為體積比1:1之酒精與水)。而實施例四所用之幾丁聚醣的分子量約為930,000,脫乙醯度>75%,與實施例三相同。當纖維成型基材形式為海綿或薄膜時,海藻酸鹽纖維/幾丁聚醣之重量比為0.25-4。當纖維成型基材形式為微粒時,海藻酸鹽纖維/幾丁聚醣之重量比為0.5-1,粒徑約為0.1-5 mm,乾燥方法為冷凍乾燥。所得之測試結果整理在表四中。
表四的各種測試方法與表三相同,因此不再贅述。由表四結果可知,海藻酸鹽纖維-幾丁聚醣之纖維成型基材具有適當的結構穩定度,可在生理食鹽水中攪拌過夜而不潰散。此點可由IR振動光譜找到原因,IR振動光譜顯示海藻酸鹽纖維與幾丁聚醣之間的羧基與胺基,經離子複合後,依乾燥脫水的程度,有些已經進一步形成醯胺鍵(amide bond),使得纖維成型基材的結構十分穩固。此外,海藻酸鹽纖維-幾丁聚醣之纖維成型基材還具有相當好的膨潤度,範圍可達2-30倍,主要是由海藻酸鹽纖維/幾丁聚醣之組成比例、成型條件、結構型態及其形成醯胺鍵結的程度來調控。此外,細胞毒性實驗的結果,顯示海藻酸鹽纖維-幾丁聚醣之纖維成型基材不具有細胞毒性。
實施例五:幾丁聚醣纖維-羧甲基纖維素的實驗例
在實施例五中,所用之幾丁聚醣纖維的脫乙醯度約為50-60%。幾丁聚醣纖維係使用纖維化技術製備而成,其纖維直徑約為10-20 μm。而實施例五所用之羧甲基纖維素的羧甲基取代度>0.6。當纖維成型基材形式為海綿或薄膜時,幾丁聚醣纖維/羧甲基纖維素之重量比為0.25-4。當纖維成型基材形式為微粒時,幾丁聚醣纖維/羧甲基纖維素之重量比為0.5-1,粒徑約為0.1-5 mm,乾燥方法為冷凍乾燥。所得之測試結果整理在表五中。
表五的各種測試方法與表三相同,因此不再贅述。由表五結果可知,幾丁聚醣纖維-羧甲基纖維素之纖維成型基材具有適當的結構穩定度,可在生理食鹽水中攪拌過夜而不潰散。此點可由IR振動光譜找到原因,IR振動光譜顯示幾丁聚醣纖維與羧甲基纖維素之間的胺基與羧基,經離子複合後,依乾燥脫水的程度,有些進一步形成醯胺鍵(amide bond),使得纖維成型基材的結構十分穩固。此外,幾丁聚醣纖維-羧甲基纖維素之纖維成型基材還具有相當好的膨潤度,範圍可達3-25倍。此外,細胞毒性實驗的結果,顯示幾丁聚醣纖維-羧甲基纖維素之纖維成型基材不具有細胞毒性。
實施例六:羧甲基纖維素纖維不織布-幾丁聚醣的實驗例
在實施例六中,所用之羧甲基纖維素纖維不織布的羧甲基取代度為0.3-0.5。而實施例六所用之幾丁聚醣的分子量約為930,000,脫乙醯度>75%,與實施例三相同。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基材/幾丁聚醣之重量比為0.25-4,利用冷凍乾燥成型方法,所得之纖維基材成型形式為海綿。所得之測試結果整理在表六中。
表六的各種測試方法與表三相同,因此不再贅述。由表六結果可知,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基材-幾丁聚醣之纖維成型基材具有適當的結構穩定度,可在生理食鹽水中攪拌過夜而不潰散。此點可由IR振動光譜找到原因,IR振動光譜顯示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基材與幾丁聚醣之間的羧基與胺基,經離子複合後,依乾燥脫水的程度,有些進一步形成醯胺鍵(amide bond),使得纖維成型基材的結構十分穩固。此外,羧甲基纖維素纖維基材-幾丁聚醣之纖維成型基材還具有相當好的膨潤度,範圍可達27倍。此外,細胞毒性實驗的結果,顯示羧甲基纖維素纖維不織布-幾丁聚醣之纖維成型基材不具有細胞毒性。
實施例七:海藻酸鹽纖維不織布-幾丁聚醣的實驗例
實施例七所用之幾丁聚醣的分子量約為930,000,脫乙醯度>75%,與實施例三相同。海藻酸鹽纖維不織布/幾丁聚醣之重量比為0.25-4,利用冷凍乾燥成型方法,所得之纖維成型基材形式為海綿。所得之測試結果整理在表七中。
表七的各種測試方法與表三相同,因此不再贅述。由表七結果可知,海藻酸鹽纖維不織布-幾丁聚醣之纖維成型基材具有適當的結構穩定度,可在生理食鹽水中攪拌過夜而不潰散。此點可由IR振動光譜找到原因,IR振動光譜顯示海藻酸鹽纖維不織布與幾丁聚醣之間的羧基與胺基,經離子複合後依乾燥脫水的程度,部分進一歩形成醯胺鍵(amide bond),使得纖維成型基材的結構十分穩固。此外,海藻酸鹽纖維基材-幾丁聚醣之纖維成型基材還具有相當好的膨潤度,範圍可達22倍。此外,細胞毒性實驗的結果,顯示海藻酸鹽纖維不織布-幾丁聚醣之纖維成型基材不具有細胞毒性。
由上述實施例可知,可利用靜電吸引力,讓多電荷聚合物來取代習知交聯劑來聯結多電荷纖維,增加纖維成型基材的結構穩定度。若多電荷聚合物與多電荷纖維兩者之一具有胺基,另一者具有羧酸根,則在後續乾燥成型步驟中還會進一步形成醯胺鍵來進一步增強纖維成型基材的結構穩定度。而纖維成型基材的膨潤度可利用調整多電荷聚合物與多電荷纖維兩者之組成比例、成型條件、結構型態及其形成醯胺鍵結的程度來調控。
至於纖維成型基材的製造方法,一種方法可經由配製聚電荷複合液再乾燥成型而得。另一種方法則可以直接取用由多電荷纖維所形成之纖維基材,再加入多電荷聚合物的溶液,經由乾燥而得。而且,不同的成型乾燥方法,可以製作出不同形式的纖維成型基材。因此,上述纖維成型基材之製造方法十分簡便且有彈性。
此外,上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可用來製造醫療器材,例如止血材(hemostats)、創傷敷材(wound dressing)、引導組織再生基材(Guide tissue/bone regeneration,GTR/GBR)、組織抗沾黏基材(tissue anti-adhesion)、組織工程基材(tissue engineering matrix)或活性物質之控制釋放基材(control release matrix)。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120、130、140...步驟
210、220、230、240...步驟
第1圖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纖維成型基材的製造方法流程圖。
第2圖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纖維成型基材的製造方法流程圖。
110、120、130、140...步驟

Claims (16)

  1. 一種不含交聯劑之纖維成型基材,包含:複數個纖維,每一該些纖維帶有複數個第一電荷;以及複數個聚合物,每一該些聚合物帶有複數個第二電荷,其中該些第二電荷與該些第一電荷之電性相反,使該些聚合物與該些纖維間進行聚電荷複合,以製成纖維成型基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其中當該些第一電荷為正電荷時,該些纖維具有含氮官能基,該含氮官能基為胺基、醯胺基、胍基、吡啶基或其任意組合。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其中該些纖維包含至少一種材料,其係為幾丁質、幾丁聚醣、聚離胺酸纖維或其任意組合。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其中當該些第一電荷為負電荷時,該些纖維包含至少一種酸根官能基,其係為羧酸根、硫酸根、磺酸根、磷酸根或其任意組合。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其中該些纖維包含至少一種材料,其係為羧甲基纖維素、海藻酸、透明質酸或其任意組合。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其中當該些第二電荷為正電荷時,該些聚合物具有含氮官能基,該含氮官能基為胺基、醯胺基、胍基、吡啶基或其任意組合。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其中該些聚合物包含至少一種材料,其係為幾丁質、幾丁聚醣、聚離胺酸或其任意組合。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其中當該些第二電荷為負電荷時,該些聚合物包含至少一種酸根官能基,其係為羧酸根、硫酸根、磺酸根、磷酸根或其任意組合。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其中該些聚合物包含至少一種材料,其係為羧甲基纖維素、海藻酸、透明質酸或其任意組合。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其中當該些纖維的材料為羧甲基纖維素及該些聚合物為幾丁聚醣時,該羧甲基纖維素/該幾丁聚醣之重量比為0.05-20。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其中當該些纖維的材料為海藻酸鹽及該些聚合物為幾丁聚醣時,該海藻酸鹽/該幾丁聚醣之重量比為0.05-20。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其中當該些纖維的材料為幾丁聚醣時及該些聚合物為羧甲基纖維素時,該幾丁聚醣/該羧甲基纖維素之重量比為0.05-20。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其中該纖維成型基材的型式包含海綿、薄膜、膠體、水膠、纖維成形粒/微粒或上述之任意結合。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其中該纖維成型基材的膨潤度為2-35倍。
  15. 一種醫療器材,其使用包含如請求項1-14任一項所述之纖維成型基材所製成。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醫療器材,其係為止血材、創傷敷材、引導組織再生基材、組織抗沾黏基材、組織工程基材或活性物質之控制釋放基材。
TW99134934A 2010-10-13 2010-10-13 不含交聯劑之纖維成型基材 TWI398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4934A TWI398563B (zh) 2010-10-13 2010-10-13 不含交聯劑之纖維成型基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4934A TWI398563B (zh) 2010-10-13 2010-10-13 不含交聯劑之纖維成型基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5737A TW201215737A (en) 2012-04-16
TWI398563B true TWI398563B (zh) 2013-06-11

Family

ID=46786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34934A TWI398563B (zh) 2010-10-13 2010-10-13 不含交聯劑之纖維成型基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9856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0495A (en) * 1988-04-08 1990-02-1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 Co.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ti-static yarns
JPH03175031A (ja) * 1989-02-09 1991-07-30 Hiraoka & Co Ltd 防水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0495A (en) * 1988-04-08 1990-02-1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 Co.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ti-static yarns
JPH03175031A (ja) * 1989-02-09 1991-07-30 Hiraoka & Co Ltd 防水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5737A (en) 2012-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ong et al. Highly stretchable and compressible cellulose ionic hydrogels for flexible strain sensors
Olad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tarch-based superabsorbent hydrogel composite reinforced with cellulose nanocrystals from potato peel waste
Huan et al. Low solids emulsion gels based on nanocellulose for 3D-printing
Thakur et al. Synthesis, swelling and adsorption studies of a pH-responsive sodium alginate–poly (acrylic acid) superabsorbent hydrogel
Silva et al. Ionic liquids in the processing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hitin and chitosan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EP3190216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fiber
Cai et al. Aerogel microspheres from natural cellulose nanofibri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cell culture scaffold
Ma et al. Advances in cellulose-based superabsorbent hydrogels
Deng et al. Cellulose nanofibril as a crosslinker to reinforce the sodium alginate/chitosan hydrogels
CN103446621B (zh) 一种含纳米银的海藻酸钠基抗菌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7708754B (zh) 抗菌纳米纤维
JP5123873B2 (ja) 繊維架橋体および繊維架橋体の製造方法
JP2009528437A5 (zh)
US20200330641A1 (en) Biodegradable graphene oxide biocomposite fibrous membran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s thereof
Kim et al. Cellulose–silk fibroin hydrogels prepared in a lithium bromide aqueous solution
Pal et al. Cellulose-based hydrogels: present and future
Du et al. Benzeneboronic− alginate/quaternized chitosan− catechol powder with rapid self-gelation, wet adhesion, biodegrad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for non-compressible hemorrhage control
El Salmaw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uperabsorbent carboxymethylcellulose/clay hydrogel prepared by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KR20190142316A (ko) 상처 치료에 사용되기 위한, 특성이 개선된 섬유 재료
CN113004543A (zh) 一种纳米木质素/聚乙烯醇复合医用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Beaumont et al. Cellulose nanofibrils: From hydrogels to aerogels
KR101831759B1 (ko) 흡수성 나노 섬유 웹 복합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ang et al. Efficient regulation of the behaviors of silk fibroin hydrogel via enzyme-catalyzed coupling of hyaluronic acid
Wei et al. pH-responsive CMC/PAM/PVP semi-IPN hydrogels for theophylline drug release
CN109942755A (zh) 一种纤维素基离子液体自修复凝胶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