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4384B - 多載波通訊系統中用於頻率重複使用之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多載波通訊系統中用於頻率重複使用之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4384B
TWI394384B TW097123537A TW97123537A TWI394384B TW I394384 B TWI394384 B TW I394384B TW 097123537 A TW097123537 A TW 097123537A TW 97123537 A TW97123537 A TW 97123537A TW I394384 B TWI394384 B TW I3943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um
carrier
resources
transmission
n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3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5810A (en
Inventor
Anastasios Stamoulis
Rajarshi Gupta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945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5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4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43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多載波通訊系統中用於頻率重複使用之方法及裝置
以下描述大體係關於無線通訊,且更明確地說,係關於在無線通訊環境中減少干擾及改良輸送量及頻道品質。
無線通訊系統已變成全世界大多數人藉以通訊的普遍手段。無線通訊器件已變得更小且功能更強大以滿足消費者需要並改良可攜帶性及便利性。諸如蜂巢式電話之行動器件之處理能力的增加已導致對無線網路傳輸系統之需求的增加。此等系統通常不像在其上進行通訊之蜂巢式設備一樣容易更新。隨著行動器件能力擴展,以促進完全利用新型及改良之無線器件能力的方式維持較舊的無線網路系統可為困難的。
典型無線通訊網路(例如,利用分頻、分時及分碼技術)包括提供一覆蓋區域之一或多個基地台及可在覆蓋區域內傳輸並接收資料之一或多個行動(例如,無線)終端機。典型基地台可同時傳輸多個資料流以用於廣播、多播及/或單播服務,其中資料流為對於行動器件而言可具有獨立接收興趣的資料之流。在彼基地台之覆蓋區域內之行動終端機可有興趣接收由複合流載運之一、一個以上或所有資料流。同樣,行動終端機可將資料傳輸至基地台或另一行動終端機。在基地台與行動終端機之間或在行動終端機之間的此通訊可歸因於頻道變化及/或干擾功率變化而降級。因此,此項技術中存在對促進在無線通訊環境中減少干擾 且改良輸送量之系統及/或方法的需要。
下文呈現一或多項態樣之簡化概述,以便提供對此等態樣之基本理解。此概述並非為所有預料之態樣的詳盡綜述,且既不意欲識別所有態樣之關鍵或重要要素,亦不描繪任一或所有態樣之範疇。其唯一目的在於以簡化形式呈現一或多項態樣之一些概念,作為稍後呈現之更詳細描述的序言。
根據各種態樣,本創新係關於提供用於廣域及區域無線通訊網路之統一技術以便促進達成與蜂巢式及Wi-Fi技術相關聯的益處,同時減輕與其相關聯之缺點。舉例而言,可根據一計劃的布署來配置蜂巢式網路,其可增加當設計或建置網路時之效率,而通常以更方便的專用方式布署Wi-Fi網路。Wi-Fi網路可額外地促進提供用於存取點及存取終端機之對稱性媒體存取控制(MAC)頻道以及具有頻帶內無線能力之回程支援,此等特徵並不由蜂巢式系統提供。
本文中描述之統一技術促進以靈活方式布署網路。本揭示案中描述之方法允許根據布署調適效能,因此若布署為經計劃或半計劃的,則提供良好效率,及若網路為未經計劃的,則提供充分的穩固性。亦即,本文中描述之各種態樣准許使用有計劃的布署(例如,如在蜂巢式布署情形下)、專用布署(例如,諸如可用於Wi-Fi網路布署)或兩者之組合來布署一網路。更此外地,其他態樣係關於支援具 有變化之傳輸功率位準的節點且達成關於資源配置之小區間公平性,該等態樣並未由Wi-Fi或蜂巢式系統充分支援。
舉例而言,根據一些態樣,可藉由由發射器及接收器兩者使用資源利用訊息(RUM)進行的傳輸之聯合排程來促進一組無線載波之加權的公平共用,藉此發射器基於對在其鄰域中的可利用性之瞭解而請求一組資源,及一接收器基於對在其鄰域中的可利用性之瞭解而准予請求之載波的一子集。發射器基於監聽在其附近的接收器來獲悉可利用性,及接收器藉由監聽在其附近的發射器來獲悉潛在干擾。根據相關態樣,RUM可經加權以不僅指示接收資料傳輸之節點係有缺點的(歸因於當接收時其察覺的干擾)且需要衝突避免傳輸模式,且亦指示節點有缺點之程度。RUM接收節點可利用其已接收一RUM以及其權重之事實來判定一適當的回應。作為一實例,權重之此通告使公平方式下之衝突避免成為可能。本揭示案描述此方法。
根據一相關態樣,RUM發送節點可藉由指示RUM應用於的載波之數目來指示其缺點程度,使得載波(一般而言,此等可為資源、頻道、頻率載波/副載波及/或時槽)之數目指示缺點程度。若回應於RUM,減小了缺點程度,則對於隨後RUM傳輸,RUM發送所針對的載波之數目可減少。若缺點程度未減小,則對於隨後RUM傳輸,RUM應用於的載波之數目可增加。
可在恆定的功率頻譜密度(PSD)下發送RUM,且接收節 點可使用接收之功率頻譜密度及/或RUM接收功率來估計其自身與RUM發送節點之間的射頻(RF)頻道增益以判定在其傳輸的情況下是否將引起在發送節點處之干擾(例如,在一預定可接受之臨限值位準之上)。因此,可存在其中RUM接收節點能夠解碼來自RUM發送節點之RUM但判定RUM接收節點將不引起干擾之情形。當RUM接收節點判定其應服從RUM時,其可藉由選擇完全地自彼資源後退或藉由選擇使用充分減小之傳輸功率(使其估計之潛在干擾位準低於預定可接受之臨限值位準)來進行此。因此,以一統一方式支援"硬"干擾避免(完全後退)及"軟"干擾避免(功率控制)兩者。根據一相關態樣,RUM可由接收節點用以判定接收節點與RUM發送節點之間的頻道增益以便促進基於在發送節點處引起之估計的干擾來判定是否傳輸。
在功率控制干擾避免方法中,諸如存取點之節點可以一方式經組織以藉由一低傳輸功率使用同一組載波來伺服靠近其之相關聯之節點(諸如,存取終端機)。載波之其餘部分與一較高傳輸功率一起使用且可由遠的及靠近的相關聯之節點使用。為了使諸如存取點之相鄰節點的用戶端之高功率載波之干擾最小化,包含一節點及其相關聯之節點的小區經進一步以兩個鄰近小區不使用相同的高功率載波的方式來組織。因此,一節點之遙遠的相關聯的終端機將看不到作為干擾的相鄰節點之高功率載波。此方法亦被稱作靈活頻寬或靈活頻帶方法。
根據一態樣,一種用於傳遞資料之方法可包括接收關於 複數個資源之至少一RUM;基於該至少一RUM判定該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一資源的一傳輸設定檔(profile);及基於該傳輸設定檔在該至少一資源上排程一傳輸。
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用於傳遞資料之裝置,其包括:用於接收關於複數個資源之至少一RUM之構件;用於基於該至少一RUM判定該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一資源的一傳輸設定檔之構件;及用於基於該傳輸設定檔在該至少一資源上排程一傳輸之構件。
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存取點,其具有一天線及一耦接至該天線之處理系統。該處理系統經組態以經由該天線接收關於複數個資源之至少一RUM;基於該至少一RUM判定該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一資源的一傳輸設定檔;及基於該傳輸設定檔在該至少一資源上排程一傳輸。
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存取終端機,其具有一轉換器(transducer)及一耦接至該轉換器之處理系統。該處理系統經組態以接收關於可用以傳遞可與該轉換器一起使用之資料的複數個資源之至少一RUM;基於該至少一RUM判定該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一資源的一傳輸設定檔;及基於該傳輸設定檔在該至少一資源上排程一傳輸。
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用於傳遞資料之電腦程式產品,其具有一電腦可讀媒體,該電腦可讀媒體具有可執行以進行下列操作之程式碼:接收關於複數個資源之至少一RUM;基於該至少一RUM判定該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一資源的一傳輸設定檔;及基於該傳輸設定檔在該至少一資源上排程 一傳輸。
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用於傳遞資料之裝置,其具有一處理系統。該處理系統經組態以接收關於複數個資源之至少一RUM;基於該至少一RUM判定該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一資源的一傳輸設定檔;及基於該傳輸設定檔在該至少一資源上排程一傳輸。
為實現前述及相關目的,該或該等態樣包含下文全面描述且特別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指出的特徵。以下描述及附圖詳細地闡明了該或該等態樣之某些說明性態樣。然而,此等態樣僅指示了可使用各種態樣之原理的各種方式中之少數,且所描述之態樣意欲包括所有此等態樣及其等效內容。
以下描述本揭示案之各種態樣。應顯而易見,可以廣泛的各種各樣形式來體現本文中之教示,且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具體結構、功能或兩者僅為代表性的。基於本文中之教示,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文中揭示之一態樣可獨立於任何其他態樣加以實施,且可按各種方式組合此等態樣中之兩個或兩個以上。舉例而言,使用本文中闡明之任何數目項態樣可實施一種裝置及/或可實踐一種方法。此外,可使用除本文中所提出之態樣中之一或多者之外的或不同於本文中所提出之態樣中之一或多者的其他結構、功能性,或結構及功能性來實施此裝置或實踐此方法。此外,一態樣可包含一請求項之至少一要素。
詞"例示性"在本文中用以意謂"充當實例、例子或說明"。本文中描述為"例示性"之任一態樣未必應看作比其他態樣較佳或有利。此外,應將對包含"A、B及C中之至少一者"的一列元件之提及解釋為個別地提及元件A、B及C中之每一者以及元件A、B及C之任何組合。另外,本描述亦利用涉及IEEE 802.11標準之網路,利用其他協定之網路可受益於本文中揭示之各種技術及系統。
應理解,如本文中使用之"節點"可為存取終端機或存取點,且每一節點可為接收節點以及傳輸節點。舉例而言,每一節點可包含至少一接收天線及相關聯之接收器鏈,以及至少一傳輸天線及相關聯之傳輸鏈。此外,每一節點可包含執行用於執行本文中描述之方法及/或協定中之任何者及所有的軟體程式碼之一或多個處理器以及用於儲存與本文中描述之各種方法及/或協定相關聯的資料及/或電腦可執行指令之記憶體。
圖1說明一無線通訊系統100之若干樣本態樣。系統100包括若干無線節點,大體表示為節點102及104。一給定節點可接收及/或傳輸一或多個訊務流(例如,資料流)。舉例而言,每一節點可包含至少一天線及相關聯的接收器及發射器組件。在接著的論述中,術語接收節點可用以指代正接收之節點,及術語傳輸節點可用以指代正傳輸之節點。此指代並不暗示節點不能夠執行傳輸操作及接收操作兩者。
可以各種方式實施一節點。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中, 節點可包含存取終端機、中繼點或存取點。參看圖1,節點102可包含存取點或中繼點,及節點104可包含存取終端機。在一些實施中,節點102促進網路(例如,Wi-Fi網路、蜂巢式網路或WiMAX網路)之節點之間的通訊。舉例而言,當一存取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104A)處於一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02A)或一中繼點之覆蓋區域內時,該存取終端機104A可藉此與系統100之另一器件或經耦接以與系統100通訊的某一其他網路通訊。此處,節點(例如,節點102B及102D)中之一或多者可包含提供至另一或多個網路(例如,廣域網路108,諸如,網際網路)之連接性的有線存取點。
在一些態樣中,系統100中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節點(例如,普通獨立服務組之節點)相互相關聯以經由一或多個通訊鏈路建立節點之間的訊務流。舉例而言,節點104A及104B可經由對應的存取點102A及102C相互相關聯。因此,可建立經由存取點102A至及自存取終端機104A之一或多個訊務流,及可建立經由存取點102C至及自存取終端機104B之一或多個訊務流。
在一些情況下,系統100中之若干節點可試圖同時傳輸(例如,在同一時槽期間)。視傳輸與接收節點之相對位置及傳輸節點之傳輸功率而定,可能不能可靠地進行此等同時通訊。在此等情況下,與(例如)僅使用載波感測多重存取("CSMA")操作模式之系統相比,可良好地利用系統100之無線資源。
然而,在此等情況下,來自系統100中之節點的無線傳輸可干擾在系統100中不相關聯的節點處之接收。舉例而言,節點104B可在節點102D正傳輸至節點104C(如由符號106B表示)的同時自節點102C接收(如由無線通訊符號106A表示)。視節點104B與102D之間的距離及節點102D之傳輸功率而定,自節點102D之傳輸(如由虛線符號106C表示)可干擾在節點104B處之接收。以一類似方式,視節點104B之傳輸功率而定,自節點104B之傳輸可干擾在節點102D處之接收。
為了減輕諸如此之干擾,無線通訊系統之節點可使用節點間訊息傳遞方案。舉例而言,正經歷干擾之接收節點可以某一方式傳輸指示該節點有缺點之資源利用訊息(RUM)。接收RUM的可為潛在干擾者之相鄰節點可選擇以某一方式限制其未來傳輸,以避免干擾發送RUM的節點-亦即,發送RUM之接收節點。此外,由接收節點進行的傳輸RUM之決策可至少部分基於與在彼節點處接收的資料相關聯之服務品質。
請求訊息、准予訊息及資料傳輸可為功率受控的:然而,節點可仍然經歷導致其信雜干擾(SINR)位準不可接受之過多干擾。為了減輕不理想的低SINR,可利用RUM。當接收器之所欲之載波上的干擾位準超過一預定臨限值位準時,RUM可由接收器廣播。如本文中所論述,在RUM之布署的一態樣中,當接收節點不能夠滿足其服務品質(QoS)要求時,RUM由一接收節點發出。QoS要求可為預 定的,且可以輸送量(例如,對於全緩衝訊務)、延時(例如,對於語音訊務)、平均頻譜效率、最小載波對干擾(C/I)比或其他合適量度之形式來加以表達。RUM囊封有權重,權重表示由正傳輸RUM之節點面臨之缺點程度。換言之,在使用權重的態樣中,缺點程度為節點之QoS及其所欲之QoS的函數。可使用預定數目個位元將此RUM權重量化。
可將如本文中使用之"缺點"判定為(例如)一給定節點之目標值對實際值之比率的函數。舉例而言,當在較高值係理想的情況下作為輸送量、頻譜效率、資料速率或某一其他參數之函數來量測缺點時,則當節點有缺點時,實際值將比目標值相對較低。在此等情況下,指示節點之缺點等級的加權值可為目標值對實際值之比率的函數。在需要缺點所基於之參數較低(例如,延時)之情況下,目標值對實際值之比率的倒數可用以產生權重。如本文中所使用,描述為具有相對於另一節點之"更好"條件的節點可被理解為具有較小的缺點等級(例如,具有更好條件之節點比其與之相比的另一節點具有較少的干擾、較少的延時、較高的資料速率、較高的輸送量、較高的頻譜效率等)。
使用RUM,接收節點(諸如,存取點)可封鎖對其引起太多干擾之干擾節點。換言之,接收節點可請求其他節點在載波上傳輸。在頻寬僅含有一個載波之網路設計中,當RUM由一接收節點發送時,對於其所意欲之存取終端機,封鎖整個頻寬。藉由多載波通訊系統(其中可利用之頻寬 被分為單獨的部分-其中之每一者被稱作載波或頻道);僅可封鎖某些載波,使得接收節點可仍達成其所欲之輸送量,同時限制對系統之其餘部分的影響。
舉例而言,可將多載波通訊系統中之可利用頻寬分為四(4)個載波。每一傳輸節點可接著經排程以在一(1)或多個載波上傳輸,藉此允許資源之更好的共用。為了確保以公平方式進行干擾避免-亦即,為了確保所有節點得到公平的傳輸機遇,如本文中所描述,RUM可含有一列列載波(在該等載波上,接收節點需要減少之干擾)以及前述權重資訊。一給定接收節點之權重可用以計算用於分配至節點的資源之公平份額。
圖2根據本文中描述之一或多項態樣說明一例示性請求-准予事件序列200,其包含RUM之使用以促進資源分配。在該圖中所展示之實例中,一相關聯之節點對290包括一存取終端機292及一第一存取點1 294,以及不與相關聯之節點對290相關聯的一第二存取點2 296。
序列200開始於204及206,在此期間,存取點1 294及存取點2 296每一者產生待廣播至其他節點(包括存取終端機292)的RUM。RUM包括一權重,其指示存取點有缺點之程度以及存取點希望在哪些載波上封鎖其他節點傳輸,如本文中參看圖3進一步地描述。
在212中,存取點1 294及存取點2 296將其各別RUM廣播至諸如存取終端機292之節點。
在222中,存取終端機292處理在212中接收之所有 RUM。本文中參看圖7描述由存取終端機292執行之RUM處理。
在232中,若存取終端機292判定在處理接收之RUM後存在可利用之載波,則在242中存取終端機292將判定存取終端機292希望發送請求以在其上自存取點1 294傳輸之載波。
在252中,將一傳輸請求自存取終端機292發送至存取點1 294。該請求可包括存取終端機292將願意在其上傳輸資料的一列載波。可鑒於可在通訊事件期間施行的複數個約束來執行事件序列200。舉例而言,存取終端機292可請求尚未由RUM在先前時槽中封鎖之任一(任何)載波。可藉由對在最近傳輸循環中之成功載波的偏好來優先化請求之載波。
在264中,存取點1 294基於自存取終端機292接收之請求而判定將准予存取終端機292藉以傳輸的載波。該准予可包括請求之載波中的全部或一子集。因此,自存取點1 294之准予可為在由存取終端機292發送之請求中列出的載波之一子集。存取點1 294可被賦予避免在最近的傳輸期間展示出高干擾位準之載波的權限。
在272中,存取點1 294可接著將一准予訊息發送至存取終端機292,該准予訊息指示已准予了所請求之載波的全部或一子集。
在282中,存取終端機292可接著將一導頻訊息傳輸至存取點1 294,在接收到該導頻訊息後,存取點1 294可將速 率資訊傳輸回至存取終端機292,以促進減輕不良之低SINR。在接收到速率資訊後,存取終端機292可在准予之載波上且在指示之傳輸速率下繼續進行資料傳輸。另外,當傳輸時,存取終端機292可在於准予訊息中准予的載波之全部或一子集上發送資料。存取終端機292在其資料傳輸期間可減小在一些或所有載波上之傳輸功率。
圖3為根據上述各種態樣的用於在多載波系統中產生RUM之方法300之說明。根據一或多項態樣,藉由根據與一給定模式相關聯之缺點等級調整傳輸一RUM所針對的載波之數目,而執行用於達成競爭節點之間的公平性之方法。如本文中所描述,RUM由一諸如存取點之接收節點發出,以指示其正經歷不良的通訊條件且希望減小其面臨的干擾。RUM包括一權重,其量化節點正經歷的缺點程度。根據一態樣,可將該權重設定為被稱作RUM發送臨限值(RST)的臨限值之函數。在另一態樣中,可將該權重設定至平均輸送量。此外,RST為節點想要的平均輸送量。當諸如存取終端機之傳輸節點收聽到多個RUM時,其可利用各別權重來解決該等RUM間之競爭。舉例而言,若一存取終端機接收到多個RUM且具有最高權重之RUM來源自該存取終端機自身之存取點,則其可決定傳輸請求以將資料發送至其存取點。若不,則該存取終端機可抑制傳輸。
RUM允許存取點清除在其鄰域中的干擾,因為可誘使接收RUM之節點抑制傳輸。雖然權重允許公平競爭(例如,具有最大缺點之存取點獲勝),但具有多載波MAC可提供 另一自由度。具體言之,當系統支援多個載波時,除了權重之外,RUM可載運CM(亦即,位元遮罩)。CM指示此RUM可適用之載波。存取點發送的RUM所針對的載波之數目可係基於其缺點程度以允許具有非常不良歷史的節點較快地跟上。當RUM係成功的且由存取點回應於其而接收之傳輸速率改良其條件時,該存取點可減少其發送RUM所針對的載波之數目。若歸因於嚴重的堵塞,RUM一開始不成功且輸送量不改良,則存取點可增加其發送RUM所針對的載波之數目。在很堵塞之情形下,存取點可變得高度有缺點且可對於所有載波發送RUM,藉此退化至單載波情況。
在302處,可判定一存取點的缺點等級,且可產生向"監聽"範圍內之其他節點(亦即,其是否將資料發送至存取點)指示缺點等級之RUM,其中RUM包含指示已滿足或超過第一預定臨限值之資訊。舉例而言,第一預定臨限值可表示(例如)干擾對熱雜訊(IOT)之位準、資料速率、C/I比率、輸送量位準、頻譜效率位準、延時位準或任一其他合適量測(藉由其可量測在第一節點處之服務)。
在304處,可對RUM加權以便指示已超過一第二預定臨限值之程度。舉例而言,第二預定臨限值可表示IOT雜訊之位準、資料速率、C/I比率、輸送量位準、頻譜效率位準、延時位準或任一其他合適量測(藉由其可量測在第一節點處之服務等級)。根據一些態樣,加權值可為一量化值。雖然第一與第二預定臨限值可大體上相等,但其不必 如此。
在每一RUM中載運之權重資訊用來將歸因於來自其他傳輸之干擾而使存取點缺乏頻寬的程度傳送至監聽範圍內之所有節點。權重可表示缺點程度,且當存取點有較多缺點時,其可較大,及當有較少缺點時,其可較小。可使用各種各樣的因數來得出缺點程度。作為一實例,若使用輸送量來量測缺點程度,則可將一可能的關係表示為: 其中R t arget 表示所欲之輸送量,R actual 為正達成之實際輸送量,及Q (x )表示量化值x 。當在存取點處存在一單一流時,則R t arget 可表示用於彼流之最小所欲之輸送量,且R actual 可表示對於彼流已達成之平均輸送量。注意,用較高值權重表示較大缺點程度為習慣問題。作為一實例,假定,一節點之所欲之輸送量為500 kbps。然而,該節點僅達成250 kbps之實際輸送量。在此情況下,可基於需要兩倍於當前輸送量(500 kbps/250 kbps=2)以達到所欲之輸送量的節點來計算權重。
以一類似方式,可利用較高值權重表示較低缺點程度之習慣,只要權重解析度邏輯經適當修改便可。舉例而言,某人可使用實際輸送量對目標輸送量之比率(以上展示之實例的倒數)來計算權重。因此,使用以上值,比率將為250 kbps/500 kbps,其將為目標輸送量之或50%。
當在存取點處存在具有潛在不同的R t arget 值的多個流時,存取點就可選擇基於最有缺點之流來設定權重。舉例而言: 其中j 為存取點處之流動指數。亦可執行其他選項,諸如,使權重基於流輸送量之和。注意,在以上描述中用於權重之函數形式純粹係用於說明。可以各種各樣的不同方式及使用與輸送量不同之量度來計算權重。根據一相關態樣,存取點可判定其是否具有來自發送器(例如,發射器)之未處理資料。若其已接收到一請求,或者若其已接收到其尚未准予之先前請求,則此係真實的。在此情況下,當R actual 低於R t arget 時,存取點可發出一RUM。
另外,可相關於一最大及最小值使權重標準化。舉例而言,可使權重標準化為0與1之間的一值。可基於接收之RUM權重來判定標準化化值,其中最高的所接收之RUM權重被設定為值1,而最低的所接收之RUM權重被設定為值0。
若在RUM中與權重一起包括了節點想要減小干擾的載波之在RUM中的清單,則可實現用於衝突避免之額外維度,當諸如存取點之接收節點需要排程在頻道之一部分上的少量資料之接收且並不想要其他節點自整個頻道後退時,其可為有用的。可藉由位元遮罩實施載波清單,該位元遮罩 含有關於存取點希望減小哪些載波的干擾之資訊。當用位元遮罩(本文中亦被稱作載波遮罩(CM))擴充每一RUM時,節點可減小在一子集之載波而非所有載波上來自其相鄰節點(例如,存取點或存取終端機)之干擾。此態樣可提供衝突避免機制之較精細粒度,其對於叢發訊務可為重要的。另外,CM亦可用於在請求頻道之一部分過程中由存取終端機傳輸的請求之產生中,以及用於由存取點回應該等請求對請求的准予之產生中(例如,回應可為頻道之一部分之准予)。
參看圖4,在將頻寬分為4個載波之情況下,一RUM中含有之CM 400將具有形式XXXX,其中每一X為一位元圖,其可為:"1",其指示其所指的載波待封鎖(亦即,將減小上面之干擾);或"0",其指示其所指的載波未受封鎖。另外,在所描述之例示性實施中,其中將載波編號為"0"、"1"、"2"、"3",CM 400中最左邊的位元402為載波"3"之位元遮罩,位於最左邊的位元402之右邊的第二位元404為載波"2"之位元遮罩,位於第二位元404之右邊的第三位元406為載波"1"之位元遮罩,及位於第三位元406之右邊的第四位元408為載波"0"之位元遮罩。對於其中整個頻寬可由RUM封鎖之態樣,RUM將含有具有全"1"的CM,其指示存取點想要封鎖頻寬中之每一載波。另外的其他態樣提供使用CM指示分配至存取點的載波之數目。舉例而言,可利用6位元遮罩指示可對於多達六個載波發送RUM。存取點可額外地請求一干擾節點抑制在所有經分配之副載波或 經分配之副載波的一子集上傳輸。
在306及308處,在建立CM以實施部分頻寬干擾管理期間,需要加以判定的變數中之兩者為應由存取點封鎖的載波之數目以及應受到封鎖的載波之具體識別碼。
在310處,可將經加權及遮罩之RUM傳輸至一或多個其他節點。如本文中所論述,當一節點收聽到RUM時,其需要僅關於在載波遮罩中指定之載波來服從RUM。舉例而言,當存取終端機需要服從來自不同存取點之多個RUM時,其必須對所有RUM載波遮罩中之載波執行'或'運算-此遮罩之補碼指示存取終端機能夠自存取點請求的載波。
在系統之一態樣中,諸如存取點之節點以一方式經組織以藉由第一位準的傳輸功率使用第一組載波來伺服靠近其之相關聯之存取終端機。該等載波之其餘部分與一第二傳輸功率位準一起使用且可由遠的及靠近的相關聯之存取終端機使用。第一傳輸功率位準比第二傳輸功率位準低。分別地,指派至第一傳輸功率位準之載波被稱作低功率載波,及指派至第二傳輸功率位準之載波被稱作高功率載波。為了使相鄰存取終端機之用戶端的高功率載波之干擾最小化,進一步地以兩個鄰近小區不使用同樣的高功率載波之方式來組織該等小區。因此,存取點之靠近的及遠的用戶將不受到作為干擾的相鄰存取點之高功率載波之影響。
在一例示性實施中,遵循在圖5中說明之過程500,使用 多載波RUM在前向鏈路中建立一動態頻寬共用靈活頻帶系統。在步驟502中,每一基地台產生一動態載波遮罩。在一態樣中,如本文中進一步地描述,基於偽隨機序列產生動態載波遮罩。在每一時槽中,節點產生一新的載波遮罩,且使用此來選擇封鎖的載波。
在步驟504中,與存取點相關聯之每一存取終端機具備一共同載波遮罩。在一態樣中,可藉由給相關聯之存取終端機提供與存取點用以產生偽隨機序列的密鑰相同的密鑰來確保此。
在步驟506中,當相關聯之存取終端機中的一或多者需要執行干擾管理時,其遵循共同載波遮罩發出RUM(諸如在圖2之222中)。實際上,與存取點相關聯之所有存取終端機將使用與由存取點所產生者相同的載波遮罩來發出RUM。與同一存取點相關聯之不同存取終端機可對於不同數目個載波發出RUM,但將使用同一載波遮罩優先權序列。
在步驟508中,相鄰存取點可收聽到自存取終端機發送的此等RUM中之一或多者,諸如如,在圖2之224及226中。其將接著服從此等RUM且減小其在此等載波上之功率。在一態樣中,亦可能需要相關聯之存取終端機減小此等載波上之功率,藉此確保所有相關節點具有相同傳輸設定檔。
在一態樣中,可使用預計劃來確保相鄰基地台具有互補的載波遮罩。因此,在特定載波(例如,載波1)出現於第一存取點中的載波遮罩之前部時之時槽中,其相鄰存取點將 具有出現在其載波遮罩之末端的彼同一載波(例如,載波1)。
在另一態樣中,亦可使用相鄰基地台載波遮罩之動態獲悉/調整。在前向鏈路上的此方法之操作之例示性過程600說明於圖6中,其中,在602中,與一特定存取點相關聯的存取終端機監聽來自干擾存取點之超訊框前置項或信標。此等信標(或超訊框前置項)載運關於由干擾存取點使用之載波遮罩之資訊。在604中,將此資訊訊中繼至與存取終端機相關聯之存取點,在606中,該存取點可據此調整其遮罩。
考慮一實例。存取點A之載波遮罩優先權序列列為"4231",而相鄰存取點B之序列為"1324"。當屬於兩個相鄰存取點之存取終端機發出RUM時,其將在不同載波上進行此。假設存取點A之存取終端機發出具有載波遮罩"1010"(2個封鎖之載波)之RUM,而存取點B之存取終端機發出具有載波遮罩"0001"(1個封鎖之載波)之RUM。存取點B將接著服從存取點A之RUM且減小其在載波4及2上之功率,而存取點A將減小其在載波1上之功率。此以動態方式達成靈活頻帶性能。
在一態樣中,與靜態靈活頻帶系統不同,多載波RUM系統按需要設置限制。舉例而言,僅當一些節點不滿足其QoS要求時,才施加對特定載波之功率限制。
再次參看圖2,現參看圖7,亦參看圖8描述在222、232及242中諸如存取終端機292之存取終端機在請求頻寬過程 中的操作。在702中,存取終端機292接收且收集由任一存取點(包括其相關聯之存取點1 294)發送之RUM。
在704中,在存取終端機292之操作的一態樣中,存取終端機292僅考慮來自接收之RUM的具有比與存取終端機292相關聯之存取點(亦即,存取點1 294)之權重高的權重之彼等RUM。考慮存取終端機292已接收除了來自存取點1 294(其相關聯之存取點)之RUM之外來自三個存取點之RUM的實例;此等三個其他RUM中之每一者具有比來自存取點1 294之RUM的權重高之權重。此等三個RUM具有CM 802("1001")、CM 804("1000")及CM 806("0010")之CM,其遵循如在圖4中描述之例示性CM形式。另外,假定,基於三個RUM之權重,存取終端機292必須考量此等RUM。因此,存取終端機292必須處理在三個RUM中含有之CM。
在706中,假定,存取終端機292必須考慮且處理三個接收之RUM,則存取終端機292將對此等RUM之CM執行"或"運算以建立一複合式CM 812(亦即,複合式載波遮罩)。繼續以上實例,複合式CM 812為"1011"。在一態樣中,不利用來自存取終端機292之相關聯的存取點之CM。
在708中,為了判定是否存在存取終端機292可請求頻寬的任何載波,存取終端機292對複合式CM 812執行"否"運算以建立一求反的複合式CM(I-CM)822,其將指示哪些載波可利用。I-CM 822可由存取終端機292用於自存取點1 294請求頻寬。
在710中,判定是否存在存取終端機292可請求頻寬的載波。在存取終端機292之例示性操作之一態樣中,經由使用I-CM 822,存取終端機292將判定是否存在任何不受封鎖之載波。舉例而言,若在I-CM 822中存在至少一單一"1",則存在至少一可利用之載波。
在712中,若存在可利用之載波,則存取終端機292將建立一請求CM(R-CM)832。在一態樣中,R-CM 832經設定為在710中建立之I-CM 822。繼續以上在四(4)個載波間分割頻寬之實例,R-CM 832亦將具有與CM 400相同之形式,其為形式"XXXX",其中每一"X"可為"1",其指示存取終端機292正請求在彼載波上傳輸;或為"0",其指示存取終端機292並未請求在彼載波上傳輸。因此,可在請求中將具有值"0100"之CM發送至存取點1 294。換言之,存取終端機292將載波"3"、"1"及"0"視為受到封鎖,同時載波"2"為開放的。若存取終端機292決定請求頻寬,則R-CM 832將為"0100"。
在另一態樣中,R-CM 832係基於(但不同於)I-CM 822,如由圖9說明,其中說明判定在由存取終端機292傳輸至存取點1 294的請求中設置的載波之數目的過程900。如本文中進一步地解釋,該圖亦可用以描述存取點1 294將准予存取終端機292的載波之數目。
在902中,存取終端機292將判定其將請求的載波之數目。此判定可係基於存取終端機292希望傳輸的訊務之量。舉例而言,此判定亦可基於(例如)與在存取終端機處 經歷的干擾相關聯之需要,或任一其他合適的參數(例如,延時、資料速率、頻譜效率等)。
根據其他態樣,若一權重與每一節點相關聯,則對需要用於一給定傳輸的載波之數目之判定可為與該節點相關聯的權重之函數、與其他請求載波之節點相關聯的權重之函數、可用於傳輸的載波之數目之函數或前述因素之任何組合。舉例而言,權重可為經由節點的流之數目、在節點處經歷的干擾之位準等之函數。根據其他態樣,載波選擇可包含將載波劃分為一或多個集合,且可部分基於指示載波集合中之一或多個載波不可利用的所接收RUM。可評估該RUM以判定一給定載波是否可利用(例如,不由RUM識別)。舉例而言,若一給定載波未列於該RUM中,則可判定其可利用。另一實例為,即使接收到針對一載波之RUM,但彼載波之通告的權重比在由節點之接收器發送的RUM中通告之權重低,則亦將彼載波視為可利用。
在904中,存取終端機292將判定其將在R-CM中請求的特定載波,此可視指定用於特定訊訊務類型之具體載波或預定選擇標準而定。在一態樣中,經選擇之載波為在步驟710中判定的可利用載波之函數(例如,一子集)。亦可藉由對可利用之載波的偏好來執行載波選擇。舉例而言,可在選擇先前傳輸週期中已佔據之載波之前選擇已知為在先前傳輸週期中可利用之載波。應注意,由902及904說明的操作之順序可顛倒或經組合,因為可被請求的載波之總數可由可利用之載波規定。舉例而言,若僅存在一個可用於選 擇之載波,則可合併由902及904說明的操作之順序。
在906中,在已建構了R-CM後,將發送請求。在以上實例中,R-CM之僅有的可能組態為"0100",因為僅存在一個可利用之載波。在另一實例中,若四個載波皆可利用,且存取終端機292希望在載波0、1及3上傳輸,則將建立"1101"之R-CM。
除了判定需要在CM中列出的載波之數量外,另一考慮為應該由發出RUM的節點封鎖的載波之特定識別碼。在一態樣中,每一節點使用偽隨機載波選擇方法選擇其希望封鎖的特定載波,在該方法中,將基於一CM優先權清單建立一遮罩。具體言之,以在CM優先權清單中指定之次序選擇經選定用於包括於CM中之載波。對於每一時槽或通訊週期,偽隨機地建立CM優先權清單。
圖10說明例示性偽隨機載波選擇過程1000之操作,其中在1002中,隨機地建立一CM優先權清單。在1004中,自CM優先權清單選擇一載波。接著,在1006中判定是否存在待選擇的剩餘之任何載波。舉例而言,若需要選擇一個以上載波,且已選擇僅一個載波,則過程返回至1004,在1004中,自CM優先權清單選擇另一載波。若已識別了需要選擇的所有載波,則操作繼續進行1008,其中基於選自CM優先權清單之載波建立一CM。關於1002,在偽隨機載波選擇過程1000之另一態樣中,僅在判定將要封鎖至少一載波的情況下,產生該CM優先權清單。
圖11說明一表1100,其說明藉由偽隨機載波選擇過程 1000建立之遮罩,其中複數個時槽1110經展示具有:複數個CM優先權清單1120,其列出了待按優先權次序遮罩之載波;待封鎖的若干載波之清單1130;及所得CM之清單1140。假定在例示性系統中可利用四個載波,其中每一CM中之載波的清單具有為最左邊位元之最高有效位元,因此,載波"3"由在CM中之最左邊位元指示,載波"2"由左邊第二位元指示,載波"1"由左邊第三位元指示,及載波"0"由左邊第四位元(或最右邊位元)指示。
舉例而言,在時槽1 1112期間,列出"3、2、1、0"之CM優先權清單1122,其指示若僅要封鎖一個載波,則在所得CM中將僅包括清單中之第一載波-亦即,載波"3"。若要封鎖兩個載波,則在所得CM中將包括清單中之第一及第二載波-亦即,載波"3"及載波"2"。若要封鎖三個載波,則在所得CM中將包括第一、第二及第三載波-亦即,載波"3"、載波"2"及載波"1"。若要封鎖所有四個載波,則在所得CM中將包括載波"3"、載波"2"、載波"1"及載波"0"。如圖11中所說明,當要封鎖兩個載波(如由待封鎖的載波之數目指示符1132指示)時,建立為"1100"之所得CM 1142。
在時槽2 1114中,要封鎖三個載波,如由待封鎖的載波之數目指示符1134指示。給定"0、2、3、1"之CM優先權清單1124,則建立為"1101"之所得CM 1144,因為載波"0"、載波"2"及載波"3"經選擇用於CM。若僅需要選擇兩個載波,則將建立為"0101"之所得CM,因為將選擇載波"0"及載波"2"。若僅需要選擇一個載波,則將建立為 "0001"之所得CM,因為將選擇載波"0"。
在時槽3 1116中,要封鎖一個載波,如由待封鎖的載波之數目指示符1136指示,且給定"2、1、0、3"之CM優先權清單1126,則建立為"0100"之所得CM 1146,因為載波"2"經選擇用於CM。
在時槽4 1118中,不封鎖載波,如由待封鎖的載波之數目指示符1138指示,且建立為"0000"之所得CM 1148,因為載波"2"經選擇用於CM。
在另一態樣中,替代每一節點產生用於每一時槽之一偽隨機CM優先權清單,每一節點組態有一固定靜態的CM優先權清單。使用該固定靜態的CM優先權清單,將按如在CM優先權清單中指定之次序選擇待封鎖的若干載波。因此,為了封鎖一個載波,將選擇來自固定CM優先權清單之第一載波。為了封鎖兩個載波,將選擇來自固定CM優先權清單之頭兩個載波,等等。在此方案中,藉由以一預定方式選擇待在所得CM中列出之載波(亦即,待封鎖之載波),可併入有頻率重複使用。在一第一實例中,一節點將通常能夠使用所有頻率。然而,在堵塞之時間期間,節點將切換至按由節點之固定的CM優先權清單指定之次序選擇待封鎖的若干載波。在一方法中,可使用有線線路連接(其中節點為有線的)將固定的CM優先權清單傳輸至每一節點。舉例而言,在節點為有線連接至網路的AP之情況下,可自一控制器向AP發送靜態CM優先權清單。
在動態靈活頻帶系統之另一態樣中,使用基於對於每一 載波偵測的干擾對熱(IOT)之量測結果的CM優先權清單建立一所得載波遮罩,其中產生包括每一載波連同對於彼載波量測之IOT的CM優先權清單。接著,按自最高所量測IOT至最低所量測IOT的次序將在該CM優先權清單中列出之載波排序。在一方法中,按排序之次序自CM優先權清單選出待減小其上之功率的載波,該等載波為節點已於其上遭遇最多干擾之載波。在此方法中,減小此等載波上之功率將對其他節點具有最多益處。然而,此等載波亦為其中節點有可能影響最大數目個相鄰節點之載波。在另一方法中,以自最小IOT至最大IOT的次序排序載波。因此,在此其他方法中,節點將擱置正面臨大量競爭之彼等載波,且替代地,集中於將有可能影響最小數目個競爭者之彼等載波。
圖12說明一CM建立過程1200,其中在1202中,產生包括每一載波連同對於彼載波量測之IOT的CM優先權清單。接著,在1204中,按量測之IOT的次序排序在CM優先權清單中列出之載波。在一方法中,如上所論述,列於清單中較高處之載波為其上節點估計干擾節點將引起最多干擾之載波。在另一方法中,列於清單中較高處之載波為其上節點估計干擾節點將引起最少干擾之載波。被識別為待包括於CM中的載波將以一預定方式(例如,頂部至底部)選自經排序之CM優先權清單。舉例而言,考慮為最高IOT至最低IOT排序的CM優先權清單之例示性CM優先權清單"3"、"2"、"0"及"1",其意謂節點已識別載波"3"具有最高IOT及 載波"1"具有最低IOT,其中載波"2"及載波"0"分別為具有第二及第三最高IOT之載波。若僅在四個載波中之兩者上引起干擾,則基於經組態以限制節點偵測到最高IOT之載波上之干擾的節點之實例,將按彼次序選擇載波"3"及載波"2"。
在1206中,判定是否存在需要經識別以包括於CM中的任何載波。在一態樣中,藉由判定是否已存在經識別而等於待減小其上之功率的載波數目的充分數目個載波,來對此判定。繼續進行先前實例,若需要減小兩個載波上之功率,但僅已識別彼等載波中之一者(例如,載波"3"),則尚未識別待減小其上之功率的充分數目個載波。
為了繼續識別待減小其上之功率的載波,操作繼續進行1208,其中自CM優先權清單選擇一載波。繼續進行該實例,在已識別一載波(亦即,載波"3")之情況下,為在清單中載波"3"下的下一個之載波"2"經識別以包括於該CM中。
若已識別需要由CM識別的其上之功率待減小的所有載波,則在1210中建立CM。再一次,繼續進行給定實例,若已基於在CM優先權清單中的兩個載波("3"及"2")之位置而識別其以包括於CM中,則無需識別額外載波,且建立為"1100"之CM(例如,其中載波"3"及載波"2"經識別之CM)。
在另一態樣中,基於節點估計的將在載波上遇到的干擾量來選擇待減小其上之功率的載波。在一方法中,節點將記錄其估計的將遇到最多干擾之載波。對此方法之考慮在 於,節點希望儘可能多地減小其正經歷最多干擾的載波上之干擾。在另一方法中,節點將增加其估計的將遇到最少干擾之載波上的功率。對此方法之考慮在於,節點將使用正在由最少數的其他節點用於傳輸的載波,藉此對使用此載波的其他節點引起最小量的干擾。
圖13說明在AP上執行之載波選擇過程1300,其中在1302中,AP自每一與該AP相關聯之AT接收來自特定AT之有效集合中的AP中之每一者的導頻信號強度之特定AT之量測結果。舉例而言,在一網路包括一與AT相關聯之AP_0的情況下,AT將量測其自其有效集合中之所有AP接收的導頻信號之強度,且將彼等量測結果對AP_0報告。在一方法中,每一AT基於在許多先前時槽上接收之一連串干擾量測結果來預測其主要干擾者。另外,每一AT可識別其主要干擾者,因為每一AP在其RUM訊息中發送其識別資訊。
在1304中,由AP基於自其相關聯之AT接收之量測結果來識別最強的所預測干擾者。舉例而言,考慮其中AP_0與一群AT相關聯且此群AT中之某些AT經歷來自AP_1及AP_3之干擾的情形。在此情況下,AP_0將自其相關聯之AT接收指示對其引起最多干擾之AP為AP_1及AP_3之報告,且AP_0將判定此等AP是否為最強的所預測干擾者。
在1306中,AP將建立用以管理來自彼等經識別之AP的干擾之CM,自該等AP已偵測到干擾且預測該等AP的干擾將繼續(亦即,所預測之主要干擾者)。在一態樣中,AP將 維持未列於由經識別之AP傳輸之載波遮罩中的載波上的AP之傳輸功率,同時減小列於彼等干擾AP之載波遮罩中的載波上之傳輸功率。換言之,AP將利用AT之量測結果來建立與由所預測之主要干擾者使用之該組載波互補的一組載波之傳輸設定檔。在一態樣中,可建立一聯合載波遮罩(U-CM)以列出在由每一群之所預測主要干擾者傳輸的載波遮罩之聯合中含有之載波。另外,為了列出處於與U-CM中之載波互補的載波集合中之載波,可建立一互補的載波遮罩(C-CM),且此為充當用以判定哪些載波減小干擾的所得載波遮罩(R-CM)之CM。在該實例中,雖然可支援多個功率傳輸位準,但R-CM僅指示其上之功率將被減小之載波。此等為在載波位置中具有"1"之載波。繼續進行當前實例,AP_0將減小在R-CM中的載波上的功率,其為包含在由AP_1及AP_3傳輸之載波遮罩之U-CM之補碼中的受到{AP_1, AP_3}強烈干擾之載波。
應注意到,並非C-CM中之所有載波皆需要列於R-CM中。實情為,在另一態樣中,若AP(例如,AP_0)需要調整其上之功率的載波之數目比在C-CM中列出的載波之數目少,則R-CM將僅列出AP需要調整的載波。在此稍後態樣中,可將C-CM用作一CM優先權清單,AP將自該CM優先權清單首先選擇要減小其上功率之載波。
圖14說明基於圖13之載波選擇過程1300建立的CM,其中展示為"1001"的來自自AP_1接收的RUM之AP_1 CM 1402,其指示AP_1希望使載波"3"及載波"0"上之干擾最小 化。亦展示自AP_3"1010"接收的RUM之AP_3 CM 1404,其指示AP_3正接收在載波"3"及載波"1"上之干擾。AP_1 CM 1402與AP_3 CM 1404之聯合產生為"1011"之U-CM 1412,其中載波"3"、載波"1"及載波"0"經識別為被請求減少由AP_1與AP_3之組合造成的CM中之干擾,而由U-CM之補碼建立的C-CM 1422導致將載波"2"列出為未經請求其他者減小AP_1及AP_3之干擾之唯一載波。自C-CM 1422建構一所得RRR-CM 1432,在本文中揭示之態樣中,RRR-CM 1432經設定以等於C-CM 1422。
返回參看圖7,在714中,存取終端機292將一請求發送至存取點1 294,該請求將載有列出了存取終端機292意欲於其上傳輸資料的載波之R-CM。請求可為對第一複數個載波之請求,該等載波具有在影響存取終端機292之一最近的時槽中未受減小的功率。在714處發送之請求訊息可額外地受功率控制以確保在存取點1 294處的所欲之可靠性位準。
在716中,若不存在可利用之載波,則存取終端機292將返回至"待用"模式以等待下一個RUM訊息廣播或來自存取點1 294之任何訊息。
圖15根據一或多項態樣說明一方法1500,其用於處理請求及產生對於一傳輸請求之准予,諸如,在264中之存取點1 294。如所論述,具有要發送之訊務的每一存取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292)可將一請求發送至其各別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 294),除非其受到來自另一存取點之RUM 的封鎖。基於由存取點1 294接收之請求,存取點1 294可決定准予關於一或多個請求之載波的給定請求。
在1502中,存取點1 294評估請求。若尚未接收到請求,則在1504中,存取點1 294將抑制發送一准予訊息。
若已自一存取終端機接收到至少一請求,則在1510中,存取點1 294將判定其將回應於請求而准予的載波之數目及選擇。如上關於由一存取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292)進行的傳輸請求之產生而描述的圖9中說明之過程亦可用以描述回應於請求而准予的載波之選擇。在902中,存取點1 294將判定其將指派至每一存取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292)的載波之數目,作為其將頻寬指派至其伺服的所有存取終端機(其已自該等存取終端機接收到一請求)之過程的一部分。接著在904中,存取點1 294將判定特定載波(若有),在該(等)載波上,其將准予每一存取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292)傳輸許可。
在一態樣中,限制一存取點之回應於來自一存取終端機之每一請求在准予中指派載波之能力。舉例而言,存取點1 294可被限制為僅指派對應於在於在自存取終端機292之先前接收的請求中含有之R-CM中發現的載波之載波。換言之,存取點僅可對一特定存取終端機指派在由來自一特定存取終端機之先前請求中含有之CM(亦即,R-CM)列出的載波群中發現的載波。
在1512中,一旦在1510中產生了所有可能的准予,則將其發送至其各別請求之存取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 292)。
根據相關態樣,一存取點可週期性及/或連續地評估其是否具有來自其伺服的存取終端機中之一或多者的未處理資料。若存取點已接收到一當前請求,或者若其已接收到其尚未准予之先前請求,則此係真實的。在任一情況下,當存取點判定有理由准予時,存取點可發出此准予。另外,基於一判定之准予率(例如,無論何時當平均傳輸速率低於一目標速率時),存取點可發送一RUM以保留更多的頻寬用於其相關聯之存取終端機。另外,在接收到准予後,存取終端機可傳輸一資料訊框,其可由存取點接收。
圖16展示一例示性無線通訊系統1600。為了簡潔起見,無線通訊系統1600描繪一存取點及一終端機。然而,應瞭解,該系統可包括一個以上存取點及/或一個以上終端機,其中額外存取點及/或終端機可大體上類似於或不同於下文所描述之例示性存取點及終端機。此外,應瞭解,存取點及/或終端機可使用本文中所說明之方法及/或系統以促進其間之無線通訊。舉例而言,系統1600中之節點(例如,存取點及/或終端機)可儲存且執行用於執行上述方法中之任何者(例如,產生RUM、回應RUM、判定節點缺點、選擇用於RUM傳輸的載波之數目等)的指令以及與執行此等動作及用於執行本文中描述之各種協定的其他合適動作相關聯之資料。
現參看圖16,在下行鏈路上,在存取點1605處,傳輸(TX)資料處理器1610接收、格式化、編碼、交錯及調變 (或符號映射)訊務資料且提供調變符號("資料符號")。符號調變器1615接收並處理資料符號及導頻符號且提供符號流。具體言之,符號調變器1615將資料及導頻符號多工化,並將其提供至發射器單元(TMTR)1620。每一傳輸符號可為資料符號、導頻符號,或為零之信號值。可在每一符號週期中連續發送該等導頻符號。導頻符號可經分頻多工(FDM)、正交分頻多工(OFDM)、分時多工(TDM)、分頻多工(FDM)或分碼多工(CDM)。
TMTR 1620接收符號流且將其轉換成一或多個類比信號且進一步調節(例如,放大、濾波及增頻轉換)類比信號,以產生適合於在無線頻道上傳輸之下行鏈路信號。下行鏈路信號接著經由天線1625傳輸至終端機。在終端機1630處,天線1635接收下行鏈路信號並將所接收之信號提供至接收器單元(RCVR)1640。接收器單元1640調節(例如,濾波、放大及降頻轉換)所接收之信號並數位化經調節之信號以獲得樣本。符號解調變器1645解調變所接收之導頻符號並將其提供至一處理系統1650以用於頻道估計。符號解調變器1645進一步接收一來自處理系統1650的對下行鏈路之頻率回應估計、對所接收資料符號執行資料解調變以獲得資料符號估計(其為所傳輸之資料符號的估計),且將資料符號估計提供至RX資料處理器1655,該處理器1655解調變(亦即,符號解映射)、解交錯及解碼資料符號估計以恢復所傳輸之訊務資料。由符號解調變器1645及RX資料處理器1655執行之處理分別與由在存取點1605處的符號調 變器1615及TX資料處理器1610執行之處理互補。
在上行鏈路上,TX資料處理器1660處理訊務資料且將資料符號提供至符號調變器1665,符號調變器1665接收且多工資料符號與導頻符號、執行調變,以建立符號流。接著,發射器單元1670接收並處理符號流以產生由天線1635傳輸至存取點1605之上行鏈路信號。
在存取點1605,來自終端機1630之上行鏈路信號由天線1625接收並由接收器單元1675處理以獲得樣本。接著,符號解調變器1680處理樣本且提供用於上行鏈路的所接收之導頻符號及資料符號估計。RX資料處理器1685處理資料符號估計以恢復由終端機1630傳輸之訊務資料。處理系統1690對於在上行鏈路上傳輸之每一有效終端機執行頻道估計。多個終端機可在其各別經指派導頻子頻帶集合上在上行鏈路上同時傳輸導頻,其中導頻子頻帶集合可為交錯的。
處理系統1690及1650分別指導(例如,控制、協調、管理等)存取點1605及終端機1630處之操作。各別處理系統1690及1650可與儲存程式碼及資料之記憶體單元(未圖示)相關聯。處理系統1690及1650亦可執行計算以分別得出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之頻率及脈衝回應估計。處理系統1690及1650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處理器可為通用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數位信號處理器件(DSPD)、可程式化邏輯器件(PLD)、邏輯電路、離散硬體 組件或可執行資訊之計算或其他操縱的任一其他合適實體。
處理系統亦可包括提供資料儲存(包括用於將識別符轉譯為IP位址用於存取終端機應用的查找表)及/或支援軟體應用程式之一或多個機器可讀媒體。應將軟體廣泛地看作意謂指令、程式、程式碼或任何其他電子媒體內容,而無論是否被稱作軟體、韌體、中間軟體、微碼、硬體描繪語言或其他。機器可讀媒體可包括與處理器整合之儲存器,諸如,可為ASIC之情況。機器可讀媒體亦可包括在處理器外之儲存器,諸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ROM)、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PROM)、可抹除式PROM (EPROM)、暫存器、硬碟、可抽取式碟片、CD-ROM、DVD或任一其他合適的儲存器件。此外,機器可讀媒體可包括傳輸線或編碼資料信號之載波。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如何對於處理系統最佳地實施所描述之功能性。
對於多重存取系統(例如,FDMA、OFDMA、CDMA、TDMA等),多個終端機可在上行鏈路上同時傳輸。對於此系統,可在不同終端機間共用導頻子頻帶。頻道估計技術可用於每一終端機之導頻子頻帶橫跨整個操作頻帶(可能除了頻帶邊緣外)之情況下。將需要此導頻子頻帶結構以獲得每一終端機之頻率分集。本文中描述之技術可由各種手段來實施。舉例而言,此等技術可實施於硬體、軟體或其組合中。
現轉至圖17至圖19及關於其描述之各種模組,應瞭解,用於傳輸之模組可包含(例如)一發射器及/或可實施於處理器等中。類似地,用於接收之模組可包含一接收器及/或可實施於處理器等中。另外,用於比較、判定、計算及/或執行其他分析動作之模組可包含處理器,其執行用於執行各種及各別動作之指令。
圖17為根據各種態樣的促進無線資料通訊之頻道選擇裝置1700之說明。頻道選擇裝置1700經表示為可表示由處理器、軟體或其組合(例如,韌體)實施之功能的一系列相關之功能區塊。舉例而言,頻道選擇裝置1700可提供用於執行諸如以上關於各種圖描述的各種動作之模組。頻道選擇裝置1700包含用於判定需要用於由諸如存取終端機之一節點進行之傳輸的載波之數目之模組1702。當用於一存取點時,用於判定之模組1702亦可判定待基於請求的所欲之頻道數目而准予的載波之數目。可作為與其中使用該裝置的一節點相關聯之權重、與一或多個其他節點相關聯之權重、可用於傳輸的載波之數目等之函數來執行判定。另外,每一權重可為由與該權重相關聯的節點支援之流的數目之函數。另外或其他,一給定權重可為由節點經歷的干擾之函數。
頻道選擇裝置1700額外地包含用於選擇之模組1704,該模組選擇節點可針對其傳輸一請求的載波。用於選擇之模組1704額外地可評估接收之RUM以判定哪些載波可利用及哪些不可利用。舉例而言,每一RUM可包含與不可利用之 載波相關聯之資訊,且用於選擇之模組1754可判定未由RUM指示之給定載波係可利用的。用於發送之模組1706可傳輸對由用於選擇之模組1704選擇的至少一載波之請求。應瞭解,頻道選擇裝置1700可用於存取點或存取終端機中,且可包含用以進行本文中描述之各種方法的任何合適功能性。
圖18為根據一或多項態樣的促進使用RUM的無線通訊之RUM產生裝置1800之說明。RUM產生裝置1800經表示為可表示由處理器、軟體或其組合(例如,韌體)實施之功能的一系列相關之功能區塊。舉例而言,RUM產生裝置1800可提供用於執行諸如以上關於先前圖描述的各種動作之模組。RUM產生裝置1800包含:一用於判定之模組1802,其判定節點之缺點等級;及一用於產生RUM之模組1804,若用於判定之模組1802判定已超過第一預定臨限值(例如,在一節點處之接收的服務之位準處於或低於一預定臨限值位準),則其產生一RUM。替代地,在產生RUM前,用於判定之模組1802亦可或替代地判定干擾位準是否在預定臨限值位準之上。預定臨限值可與IOT、資料速率、C/I、輸送量位準、頻譜效率位準、延時位準等相關聯及/或表示IOT、資料速率、C/I、輸送量位準、頻譜效率位準、延時位準等。用於選擇之模組1808可選擇發送RUM所針對的一或多個資源,且用於產生RUM之模組1804可接著在RUM中指示此等載波。用於傳輸之模組1810可接著傳輸RUM。
RUM產生裝置1800可額外地包含一用於加權RUM之模 組1806,其可用一指示已超過第二預定臨限值的程度之值來加權RUM,其可包含判定在節點處達成之一參數(例如,IOT、資料速率、C/I、輸送量位準、頻譜效率位準、延時位準等)之實際值對一目標或所欲之值的比。另外,加權值可為經量化值。
用於選擇資源之模組1808可基於由用於判定之模組1802進行的回應於先前RUM經接收之服務之位準已改良的判定來調整隨後RUM傳輸所針對的選定資源之數目。舉例而言,在此情形下,用於選擇之模組1808可回應於在節點處之接收的服務之改良位準來減少在隨後RUM中指示的資源之數目,且可回應於接收的服務之降低或靜態位準來增加選定資源之數目。資源可涉及經選擇以包括於RUM中(例如,在RUM之CM中)的載波之數目及識別碼。
應瞭解,RUM產生裝置1800可用於存取點、存取終端機等中,且可包含用以進行本文中描述之各種方法的任何合適功能性。
圖19為根據一或多項態樣的促進基於判定之條件保留資源的保留裝置1900之說明。保留裝置1900經表示為可表示由處理器、軟體或其組合(例如,韌體)實施之功能的一系列相關之功能區塊。舉例而言,保留裝置1900可提供用於執行諸如以上關於各種圖描述的各種動作之模組。保留裝置1900可用於第一節點中且包含用於接收與複數個資源相關之至少一RUM之模組1902。保留裝置1900可額外地包含一用於基於至少一RUM判定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一資源的 傳輸設定檔之模組1904,及一用於基於該傳輸設定檔排程在至少一資源上之傳輸之模組1906。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可使用各種各樣的不同技術及技藝中之任一者來表示資訊及信號。舉例而言,貫穿以上描述可能提及的資料、指令、命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及碼片可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子、光場或光粒子或者其任何組合來表示。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進一步瞭解,結合本文所揭示之態樣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電路及演算法步驟可實施為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兩者之組合。為了清晰地說明硬體與軟體之此可互換性,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步驟已在上文大體按其功能性加以了描述。將此功能性建構為硬體還是軟體視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上之設計約束而定。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以變化的方式針對每一特定應用實施所描述之功能性,但是此等實施決策不應被解釋為會導致脫離本發明之範疇。
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態樣所描述之方法或演算法的步驟可直接體現於硬體中、由處理器執行之軟體模組中或兩者之組合中。軟體模組可駐存於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ROM記憶體、EPROM記憶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抽取式碟片、CD-ROM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一其它形式的儲存媒體中。可將例示性儲存媒體耦合至處理器,使得處理器可自儲存媒體讀取資訊及將資訊寫至儲存媒體。在替代例中,儲存媒體可整合至處理器。處理器及 儲存媒體可駐留於ASIC中。ASIC可駐留於使用者終端機中。在替代例中,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作為離散組件駐留於一使用者終端機中。此外,在一些態樣中,任一合適的電腦程式產品可包含一具有程式碼(例如,可由至少一電腦執行)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程式碼係關於本揭示案之態樣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態樣中,電腦程式產品可包含包裝材料。
可將本文中之教示併入至各種各樣的裝置(例如,器件)內(例如,實施於各種各樣的裝置內或由各種各樣的裝置執行)。舉例而言,每一節點可經組態為或在此項技術中被稱作存取點(AP)、NodeB、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eNodeB、基地台控制器(BSC)、基地收發器台(BTS)、基地台(BS)、收發器功能(TF)、無線電路由器、無線電收發器、基本服務集合(BSS)、擴展服務集合(ESS)、無線電基地台(RBS)或某一其他術語。某些節點亦可被稱為用戶台。用戶台亦可已知為用戶單元、行動台、遠端台、遠端終端機、存取終端機、使用者終端機、使用者代理、使用者器件或使用者設備。在一些實施中,用戶台可包含蜂巢式電話、無線電話、會話起始協定(SIP)電話、無線區域迴路(WLL)台、個人數位助理(PDA)、具有無線連接能力之掌上型器件或連接至無線數據機之某一其他合適的處理器件。因此,本文中所教示之一或多項態樣可被併入至電話(例如,蜂巢式電話或智慧電話)、電腦(例如,膝上型)、攜帶型通訊器件、攜帶型計算器件(例如,個人資料助 理)、娛樂器件(例如,音樂或視訊器件,或衛星無線電)、全球定位系統器件,或經組態以經由無線媒體通訊之任何其他合適器件中。
無線器件可經由一或多個無線通訊鏈路來通訊,該一或多個無線通訊鏈路係基於或另外支援任何合適的無線通訊技術。舉例而言,在一些態樣中,無線器件可與網路相關聯。在一些態樣中,網路可包含體域(body area)網路或個人區域網路(例如,超寬頻網路)。在一些態樣中,網路可包含區域網路或廣域網路。無線器件可支援或另外使用各種各樣的無線通訊技術、協定或標準(諸如,CDMA、TDMA、OFDM、OFDMA、WiMAX及Wi-Fi)中之一或多者。類似地,無線器件可支援或另外使用各種各樣的對應調變或多工方案中之一或多者。因此,無線器件可包括適當組件(例如,空中介面)以使用以上或其他無線通訊訊技術經由一或多個無線通訊鏈路來建立及通訊。舉例而言,器件可包含一無線收發器,其具有可包括促進在無線媒體上之通訊的各種組件(例如,信號產生器及信號處理器)之相關聯的發射器及接收器組件。
結合本文中揭示之態樣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可實施於積體電路(IC)、存取終端機或存取點內或者由積體電路(IC)、存取終端機或存取點執行。IC可包含通用處理器、DSP、ASIC、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化邏輯器件、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電組件、光學組件、機械組件或者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描述之功能的 其任一組合,且可執行駐存於IC內、IC外或兩者之程式碼或指令。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例中,處理器可為任一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組合,例如,一DSP與一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與DSP核心結合之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或者任何其他此組態。
提供所揭示之態樣的先前描述,以使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進行或使用本揭示案。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對此等態樣之各種修改將易於顯而易見,且在不脫離本揭示案之範疇的情況下,本文中界定之一般原理可適用於其他態樣。因此,本揭示案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所展示之態樣,而應符合與本文中揭示之原理及新穎特徵相一致之最廣泛範疇。
100‧‧‧無線通訊系統
102A‧‧‧存取點/節點
102B‧‧‧存取點/節點
102C‧‧‧存取點/節點
102D‧‧‧存取點/節點
104A‧‧‧存取終端機/節點
104B‧‧‧存取終端機/節點
104C‧‧‧存取終端機/節點
106A‧‧‧無線通訊符號
106B‧‧‧符號
106C‧‧‧虛線符號
108‧‧‧廣域網路
200‧‧‧請求-准予事件序列
290‧‧‧相關聯之節點對
292‧‧‧存取終端機
294‧‧‧第一存取點1
296‧‧‧第二存取點2
402‧‧‧最左邊的位元
404‧‧‧第二位元
406‧‧‧第三位元
408‧‧‧第四位元
802‧‧‧CM
804‧‧‧CM
806‧‧‧CM
812‧‧‧複合式CM
822‧‧‧求反的複合式CM (I-CM)
832‧‧‧請求CM (R-CM)
1100‧‧‧表
1110‧‧‧時槽
1112‧‧‧時時槽1
1114‧‧‧時槽2
1116‧‧‧時槽3
1118‧‧‧時槽4
1120‧‧‧CM優先權清單
1122‧‧‧"3、2、1、0"之CM優先權清單
1124‧‧‧"0、2、3、1"之CM優先權清單
1126‧‧‧"2、1、0、3"之CM優先權清單
1130‧‧‧待封鎖的若干載波之清單
1132‧‧‧待封鎖的載波之數目指示符
1134‧‧‧待封鎖的載波之數目指示符
1136‧‧‧待封鎖的載波之數目指示符
1138‧‧‧待封鎖的載波之數目指示符
1140‧‧‧所得CM之清單
1142‧‧‧"1100"之所得CM
1144‧‧‧"1101"之所得CM
1146‧‧‧"0100"之所得CM
1148‧‧‧"0000"之所得CM
1402‧‧‧AP_1 CM
1404‧‧‧AP_3 CM
1412‧‧‧U-CM
1422‧‧‧C-CM
1432‧‧‧RRR-CM
1600‧‧‧無線通訊系統
1605‧‧‧存取點
1610‧‧‧傳輸(TX)資料處理器
1615‧‧‧符號調變器
1620‧‧‧發射器單元(TMTR)
1625‧‧‧天線
1630‧‧‧終端機
1635‧‧‧天線
1640‧‧‧接收器單元(RCVR)
1645‧‧‧符號解調變器
1650‧‧‧處理系統
1655‧‧‧RX資料處理器
1660‧‧‧TX資料處理器
1665‧‧‧符號調變器
1670‧‧‧發射器單元
1675‧‧‧接收器單元
1680‧‧‧符號解調變器
1685‧‧‧RX資料處理器
1690‧‧‧處理系統
1700‧‧‧頻道選擇裝置
1702‧‧‧用於判定需要用於由諸如存取終端機之一節點進行之傳輸的載波之數目之模組
1704‧‧‧用於選擇之模組,其選擇節點可針對其傳輸一請求的載波
1706‧‧‧用於發送之模組,其可傳輸對由用於選擇之模組選擇的至少一載波之請求
1800‧‧‧RUM產生裝置
1802‧‧‧用於判定之模組,其判定節點之缺點等級
1804‧‧‧用於產生RUM之模組,若用於判定之模組判定已超過第一預定臨限值,則其產生一RUM
1806‧‧‧用於加權RUM之模組,其可用一指示已超過第二預定臨限值的程度之值來加權RUM
1808‧‧‧用於選擇資源之模組,其可選擇發送RUM所針對的一或多個資源
1810‧‧‧用於傳輸之模組
1900‧‧‧保留裝置
1902‧‧‧用於接收與複數個資源相關之至少一RUM之模組
1904‧‧‧用於基於至少一RUM判定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一資源的傳輸設定檔之模組
1906‧‧‧用於基於該傳輸設定檔排程在至少一資源上之傳輸之模組
圖1為具有多個存取點及多個存取終端機的一例示性無線通訊系統(諸如,可結合用於藉由使用一資源利用訊息(RUM)來管理干擾之方法之一或多項態樣加以利用者)之網路圖。
圖2為根據本文中描述之一或多項態樣的可促進資源分配的一連串請求一准予事件之過程圖。
圖3為用於產生RUM的一例示性方法之流程圖。
圖4為根據一或多項態樣的用於在多載波系統中在RUM中使用之載波遮罩至載波映射方案之圖。
圖5為根據一或多項態樣的用於使用偽隨機載波遮罩來 實施靈活頻帶系統之方法之說明。
圖6為根據一或多項態樣的用於建立相鄰基地台載波遮罩之動態獲悉/調整之方法之說明。
圖7為根據一或多項態樣的供一存取終端機基於接收之RUM而請求來自一存取點之頻寬的方法之說明。
圖8為根據一或多項態樣的基於一或多個接收之RUM而建立的一連串載波遮罩之說明。
圖9為用於判定待作為由存取終端機傳輸至存取點之請求的部分而被請求的載波之數目及選擇以及判定待作為由存取點對存取終端機之請求准予的部分而被准予的載波之數目及選擇之方法之說明。
圖10為說明基於一偽隨機載波遮罩優先權清單的載波遮罩建立過程之流程圖。
圖11為用於說明圖10之偽隨機載波選擇過程的操作之圖。
圖12為說明基於一使用干擾對熱量測結果而優先化之載波遮罩優先權清單的載波遮罩建立過程之流程圖。
圖13為說明基於由載波之一節點進行的估計之功率調整過程之流程圖,在該等載波上,干擾節點將引起最少/最多干擾。
圖14為說明基於圖13之載波選擇過程的載波遮罩之建立之方塊圖。
圖15為根據一或多項態樣的用於產生對傳輸請求之准予之方法之說明。
圖16為可結合本文中描述之各種系統及方法使用的一無線網路環境之說明。
圖17為根據各種態樣的促進無線資料通訊之裝置之說明。
圖18為根據一或多項態樣的促進使用RUM的無線通訊之裝置之說明。
圖19為促進基於一傳輸設定檔來排程一傳輸之裝置之說明。
1900‧‧‧保留裝置
1902‧‧‧用於接收與複數個資源相關之至少一RUM之模組
1904‧‧‧用於基於至少一RUM判定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一資源的傳輸設定檔之模組
1906‧‧‧用於基於該傳輸設定檔排程在至少一資源上之傳輸之模組

Claims (33)

  1. 一種用於傳遞資料之方法,其包含:接收關於複數個資源之至少一資源利用訊息(RUM);基於該至少一RUM判定用於該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一資源的一傳輸設定檔,該傳輸設定檔係基於選擇自一優先權清單中之多個載波;及基於該傳輸設定檔在該至少一資源上排程一傳輸。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基於該複數個資源的一偽隨機清單、干擾對熱雜訊(IOT)之一位準、一載波對干擾比(C/I)及頻譜效率之一位準中之至少一者來判定該優先權清單。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RUM包含對於該複數個資源之一服務品質(QoS)要求,其中該QoS要求包含一資料速率、傳輸之一資料量、一延時位準及一訊務類別中之至少一者。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RUM包含在一相關聯之節點處的對該複數個資源的干擾對熱雜訊(IOT)之一位準、一載波對干擾比(C/I)、頻譜效率之一位準及一接收之RUM中之至少一者的一量測。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傳輸設定檔包含用於該複數個資源中之該至少一者的一判定之傳輸功率範圍。
  6.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該排程包含在該至少一資源上傳輸,其中該傳輸包含在由該判定之傳輸功率範圍約束之一傳輸功率下傳輸。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排程包含請求在該至少一資源上傳輸至一相關聯之節點。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排程包含在該至少一資源上將該傳輸設定檔傳遞至一相關聯之節點。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排序係基於針對該複數個資源經傳輸的先前RUM之一結果。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傳輸的先前RUM之該結果包含成功的傳輸之一數目、不成功的傳輸之一數目、先前傳輸之RUM之一數目及先前由其他節點對於該複數個資源傳輸的RUM之一數目中之至少一者。
  11. 一種用於傳遞資料之裝置,其包含:用於接收關於複數個資源之至少一資源利用訊息(RUM)之構件;用於基於該至少一RUM判定用於該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一資源的一傳輸設定檔之構件,該判定傳輸設定檔之構件係基於選擇自一優先權清單中之多個載波;及用於基於該傳輸設定檔在該至少一資源上排程一傳輸之構件。
  12. 如請求項11之裝置,其中基於該複數個資源的一偽隨機清單、干擾對熱雜訊(IOT)之一位準、一載波對干擾比(C/I)及頻譜效率之一位準中之至少一者來判定該優先權清單。
  13. 如請求項11之裝置,其中該RUM包含對於該複數個資源之一服務品質(QoS)要求,其中該QoS要求包含一資料速 率、傳輸之一資料量、一延時位準及一訊務類別中之至少一者。
  14. 如請求項11之裝置,其中該RUM包含在一相關聯之節點處的該複數個資源的干擾對熱雜訊(IOT)之一位準、一載波對干擾比(C/I)、頻譜效率之一位準及一接收之RUM中之至少一者的一量測。
  15. 如請求項11之裝置,其中該傳輸設定檔包含用於該複數個資源中之該至少一者的一判定之傳輸功率範圍。
  16.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該排程構件包含用於在該至少一資源上傳輸之構件,其中該傳輸包含在由該判定之傳輸功率範圍約束之一傳輸功率下傳輸。
  17. 如請求項11之裝置,其中該排程構件包含用於請求在該至少一資源上傳輸至一相關聯之節點之構件。
  18. 如請求項11之裝置,其中該排程構件包含用於將關於該至少一資源的該傳輸設定檔傳遞至一相關聯之節點之構件。
  19. 如請求項11之裝置,其中排序係基於針對該複數個資源經傳輸的先前RUM之一結果。
  20. 如請求項19之裝置,其中傳輸的先前RUM之該結果包含成功的傳輸之一數目、不成功的傳輸之一數目、先前傳輸之RUM之一數目及先前由其他節點對於該複數個資源而傳輸的RUM之一數目中之至少一者。
  21. 一種存取點,其包含:一天線;及 一處理系統,其耦接至該天線且經組態以:經由該天線接收關於複數個資源之至少一資源利用訊息(RUM);基於該至少一RUM判定用於該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一資源的一傳輸設定檔,該傳輸設定檔係基於選擇自一優先權清單中之多個載波;及基於該傳輸設定檔在該至少一資源上排程一傳輸。
  22. 一種存取終端機,其包含:一轉換器;及一處理系統,其耦接至該轉換器且經組態以:接收關於用以傳遞可藉由該轉換器再生之資料的複數個資源之複數個資源利用訊息(RUM),每一資源利用訊息包含一載波遮罩用以指示在該複數個資源中哪些資源係不利的;形成該等載波遮罩之一聯合以產生一複合載波遮罩;傳輸一包含一反式的該複合載波遮罩之資源利用訊息至一相關聯存取節點。
  23. 一種用於傳遞資料之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可執行以進行以下操作之程式碼:接收關於複數個資源之至少一資源利用訊息(RUM);基於該至少一RUM判定用於該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 一資源的一傳輸設定檔,該傳輸設定檔係基於選擇自一優先權清單中之多個載波;及基於該傳輸設定檔在該至少一資源上排程一傳輸。
  24. 一種用於傳遞資料之裝置,其包含:一處理系統,其經組態以:接收關於複數個資源之至少一資源利用訊息(RUM);基於該至少一RUM判定用於該複數個資源中之至少一資源的一傳輸設定檔,該傳輸設定檔係基於選擇自一優先權清單中之多個載波;及基於該傳輸設定檔在該至少一資源上排程一傳輸。
  25. 如請求項24之裝置,其中基於該複數個資源的一偽隨機清單、干擾對熱雜訊(IOT)之一位準、一載波對干擾比(C/I)及頻譜效率之一位準中之至少一者而判定該優先權清單。
  26. 如請求項24之裝置,其中該RUM包含對於該複數個資源之一服務品質(QoS)要求,其中該QoS要求包含一資料速率、傳輸之一資料量、一延時位準及一訊務類別中之至少一者。
  27. 如請求項24之裝置,其中該RUM包含在一相關聯之節點處的對該複數個資源的干擾對熱雜訊(IOT)之一位準、一載波對干擾比(C/I)、頻譜效率之一位準及一接收之RUM中之至少一者的一量測。
  28. 如請求項24之裝置,其中該傳輸設定檔包含用於該複數 個資源中之該至少一者的一判定之傳輸功率範圍。
  29. 如請求項28之裝置,其中該處理系統經進一步組態以在該至少一資源上傳輸,其中該傳輸包含在由該判定之傳輸功率範圍約束之一傳輸功率下傳輸。
  30. 如請求項24之裝置,其中該處理系統經進一步組態以請求在該至少一資源上傳輸至一相關聯之節點。
  31. 如請求項24之裝置,其中該處理系統經進一步組態以將關於該至少一資源的該傳輸設定檔傳遞至一相關聯之節點。
  32. 如請求項24之裝置,其中排序係基於針對該複數個資源經傳輸的先前RUM之一結果。
  33. 如請求項32之裝置,其中傳輸的先前RUM之該結果包含成功的傳輸之一數目、不成功的傳輸之一數目、先前傳輸之RUM之一數目及先前由其他節點對於該複數個資源而傳輸的RUM之一數目中之至少一者。
TW097123537A 2008-04-28 2008-06-24 多載波通訊系統中用於頻率重複使用之方法及裝置 TWI3943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111,073 US8458345B2 (en) 2008-03-07 2008-04-2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reuse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5810A TW200945810A (en) 2009-11-01
TWI394384B true TWI394384B (zh) 2013-04-21

Family

ID=40404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3537A TWI394384B (zh) 2008-04-28 2008-06-24 多載波通訊系統中用於頻率重複使用之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8458345B2 (zh)
EP (1) EP2277346A1 (zh)
JP (1) JP2011519248A (zh)
KR (1) KR101174586B1 (zh)
CN (1) CN102017768A (zh)
AU (1) AU2008355757A1 (zh)
BR (1) BRPI0822627A2 (zh)
CA (1) CA2721294A1 (zh)
IL (1) IL208616A0 (zh)
MX (1) MX2010011771A (zh)
RU (1) RU2474980C2 (zh)
TW (1) TWI394384B (zh)
UA (1) UA98863C2 (zh)
WO (1) WO20091342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70497A1 (en) * 2007-12-28 2009-07-02 Guowang Miao Probabilistic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US8599748B2 (en) * 2008-03-25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ng decision parameter for reacting to resource utilization messages
US8498247B2 (en) * 2008-03-25 2013-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ly reacting to resource utilization messages including channel gain indication
US8559879B2 (en) 2008-04-22 2013-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Null pilots for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521206B2 (en) * 2008-04-22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ith reduce interference requests and interference indicators
KR101532227B1 (ko) * 2008-12-18 2015-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스케줄링 방법
US8948027B2 (en) 2009-01-16 2015-02-0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network management
US7940740B2 (en) * 2009-02-03 2011-05-10 Motorola Mobilit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nd processing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identifier associated with a base station
US8730925B2 (en) * 2009-04-09 2014-05-20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s for accurate 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 estimation
CN102461306B (zh) * 2009-06-12 2015-11-25 诺基亚公司 便于中继节点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9002354B2 (en) 2009-06-12 2015-04-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Interference control, SINR optimization and signaling enhancement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OTDOA measurements
US8634313B2 (en) * 2009-06-19 2014-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a timing alignment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US8483707B2 (en) * 2009-06-26 2013-07-09 Motorola Mobility Llc Wireless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receipt of position reference singals for use in determining a location
US20110039583A1 (en) * 2009-08-17 2011-02-17 Motorola, Inc. Muting time masks to suppress serving cell interference for 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location
US20110053627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indication of distributed sub-band resources
US8374633B2 (en) 2009-10-05 2013-02-12 Motorola Mobility Llc Muting indication to enable impro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measurements
WO2011064617A1 (en) * 2009-11-25 2011-06-03 Nokia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fair share" of radio resources in radio access system with contention-based spectrum sharing
US20110176440A1 (en) * 2010-01-15 2011-07-21 Motorola-Mobility, Inc. Restrictions on autonomous muting to enable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measurements
US8509102B2 (en) 2010-02-24 2013-08-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in TDOA-based positioning system
US9203489B2 (en) 2010-05-05 2015-12-0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precoder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28022B2 (en) 2010-08-27 2013-04-23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744082B2 (en) * 2010-11-03 2014-06-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3488449B (zh) * 2012-06-08 2016-06-01 旺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动态设定传输组态的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9813262B2 (en) 2012-12-03 2017-11-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spatial diversity
US9591508B2 (en) 2012-12-20 2017-03-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different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groups
US9979531B2 (en) 2013-01-03 2018-05-2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multi band operation
US10229697B2 (en) 2013-03-12 2019-03-1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to obtain voice and noise signals
US9386542B2 (en) 2013-09-19 2016-07-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transmit power of a wireless device
US9756611B2 (en) * 2013-11-12 2017-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election to reduce impact to an existing network
US9549290B2 (en) 2013-12-19 2017-01-1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informat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US9491007B2 (en) 2014-04-28 2016-11-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tenna matching
US9478847B2 (en) 2014-06-02 2016-10-2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mbly for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081042A1 (en) * 2014-09-12 2016-03-17 Noki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MX2019006755A (es) * 2016-12-20 2019-08-21 Sony Corp Aparato de comunicación y metodo de comunicació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05574A1 (en) * 2005-10-26 2007-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masks sent at constant psd
US20070105575A1 (en) * 2005-10-26 2007-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for ad hoc deployed wireless networks
US20080031172A1 (en) * 2006-08-07 2008-02-07 Sanjiv Nanda Conditional scheduling for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0282B2 (en) * 2003-02-18 2010-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gestion control in a wireless data network
US7519371B2 (en) 2004-02-09 2009-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hop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4814336B2 (ja) 2005-10-26 2011-11-16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公平性を達成するマルチ・キャリアmacにおける資源利用メッセージの使用
US8942161B2 (en) * 2005-10-26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eighted fair sharing of a wireless channel us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masks
CN101601320A (zh) 2007-01-31 2009-12-09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
US20090175324A1 (en) * 2008-01-04 2009-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05574A1 (en) * 2005-10-26 2007-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masks sent at constant psd
US20070105575A1 (en) * 2005-10-26 2007-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for ad hoc deployed wireless networks
US20080031172A1 (en) * 2006-08-07 2008-02-07 Sanjiv Nanda Conditional scheduling for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822627A2 (pt) 2015-06-16
AU2008355757A1 (en) 2009-11-05
TW200945810A (en) 2009-11-01
US8458345B2 (en) 2013-06-04
WO2009134248A1 (en) 2009-11-05
US20090228598A1 (en) 2009-09-10
UA98863C2 (ru) 2012-06-25
RU2010148422A (ru) 2012-06-10
IL208616A0 (en) 2010-12-30
KR101174586B1 (ko) 2012-08-16
KR20100135964A (ko) 2010-12-27
CA2721294A1 (en) 2009-11-05
MX2010011771A (es) 2010-11-30
EP2277346A1 (en) 2011-01-26
RU2474980C2 (ru) 2013-02-10
JP2011519248A (ja) 2011-06-30
CN102017768A (zh) 201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4384B (zh) 多載波通訊系統中用於頻率重複使用之方法及裝置
JP5763162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キャリア選択の方法及び装置
RU2391798C2 (ru)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ообщений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в мас с множеством несущих для достижения равноправности
US90140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management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5263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identity determination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