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3465B - 使用識別符的無線中繼節點的管理 - Google Patents

使用識別符的無線中繼節點的管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3465B
TWI393465B TW098103318A TW98103318A TWI393465B TW I393465 B TWI393465 B TW I393465B TW 098103318 A TW098103318 A TW 098103318A TW 98103318 A TW98103318 A TW 98103318A TW I393465 B TWI393465 B TW I3934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relay
identifier
relay node
repeater
pa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3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8124A (en
Inventor
Gavin B Horn
Fatih Ulupinar
Parag A Agashe
Peerapol Tinnakornsrisuphap
Rajarshi Gupta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948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81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3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34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8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30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for proactiv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32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for defining a routing cluster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使用識別符的無線中繼節點的管理
本申請案大體上係關於無線通信,且更具體而言(但非排他地)係關於管理無線中繼節點。
本申請案主張2008年1月30日申請且代理人檔案號為第080566P1號之共同擁有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024,764號的權利及優先權,該案之揭示內容藉此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涉及名為「使用路由表的無線中繼節點的管理(MANAGEMENT OF WIRELESS RELAY NODES USING ROUTING TABLE)」且代理人檔案號為第080566U2號之同在申請中且共同擁有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2/361,448號,該案之揭示內容藉此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無線通信系統經廣泛部署以向多個使用者提供各種類型之通信(例如,語音、資料、多媒體服務等)。隨著對高速率及多媒體資料服務之需求快速增長,存在實施具有增強效能之有效且強健之通信系統的挑戰。
為了補充習知行動電話網路基地台,額外基地台可經部署以向行動單元提供更強健之無線覆蓋。舉例而言,為了漸增之容量增長、更豐富之使用者體驗及建築物中的覆蓋,可部署無線中繼台及(例如,通常稱為存取點基地台、家用NodeB或超微型小區之)小覆蓋基地台。由於此等其他類型之基地台可以不同於習知基地台(例如,巨型基地台)之方式添加至習知行動電話網路(例如,回程),故需要用於管理此等其他類型之基地台的有效技術。
本揭示案之樣本態樣之概述如下。應理解,本文中對術語態樣之任何參考可指代本揭示案之一或多個態樣。
本揭示案在某一態樣中係關於管理無線中繼節點。舉例而言,揭示用於以促進在無線中繼節點之集合內路由封包的方式組態該集合之技術。
本揭示案在某一態樣中係關於提供無線中繼節點之一集合的路由表。該路由表可識別(例如)集合中之每一無線中繼節點及此等無線中繼節點中之每一者的下一躍點實體。無線中繼節點中之每一者可接著基於路由表而定義轉遞表。該轉遞表又可藉由無線中繼節點使用以在該集合之無線中繼節點之間有效地轉遞封包。
本揭示案在某一態樣中係關於提供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該等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用以促進在無線中繼節點之集合內路由封包。可針對集合之每一無線中繼節點定義不同識別符。在一些態樣中,此等識別符(例如,藉由中繼器管理協定)使用以描述無線中繼節點之集合的拓撲。此外,在集合內路由之封包可包括相應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以識別封包之在集合內的源節點及/或目的地節點。因此,當集合之無線中繼節點接收到封包時,無線中繼節點可基於封包中之目的地識別符且基於轉遞表來判定如何轉遞封包。
在一些態樣中,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用以有效地路由經壓縮封包。舉例而言,待在無線中繼節點之集合中路由之封包的標頭可經壓縮以減小訊務耗用。由於封包之習知源位址及目的地位址在此狀況下亦可經壓縮,故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可附加至封包從而提供用於在該集合內路由封包的源及目的地資訊。有利地,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可為相對小的(例如,與習知源及目的地位址相比較)。因此,此識別符之使用可能並不顯著增加系統中的路由耗用。
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在不同實施中可採用不同形式。在一些實施中,全球範圍內更唯一(例如,與集合範圍內唯一相比較)之識別符可用以識別叢集的節點。舉例而言,指派至中繼器之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可用以在無線中繼節點之集合內路由封包(亦即,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可包含IP位址)。或者,在一些實施中,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為無線中繼節點的MAC位址。在一些實施中,可使用層2或層3轉遞,其中集合中之所有無線中繼節點為同一子網路的部分。在一些實施中,可使用層3路由,其中針對集合中之每一無線中繼節點定義級聯子網路。
將在下文之[實施方式]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隨附圖式中描述本揭示案之此等及其他樣本態樣。
以下描述本揭示案之各種態樣。應顯而易見,可以廣泛之多種形式具體化本文中之教示,且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特定結構、功能或兩者僅為代表性的。熟習此項技術者基於本文中之教示應瞭解,本文中所揭示之態樣可獨立於任何其他態樣來實施,且此等態樣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可以各種方式進行組合。舉例而言,可使用本文中所闡述之任何數目之態樣來實施一裝置或實踐一方法。此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闡述之態樣中之一或多者之外或不同於本文中所闡述之態樣中之一或多者的其他結構、功能性或結構及功能性來實施該裝置或實踐該方法。此外,一態樣可包含一請求項之至少一元素。
圖1說明樣本通信系統100(例如,通信網路之一部分)中之若干節點。出於說明之目的,將在彼此通信之一或多個無線中繼節點、存取點、存取終端機及網路節點情形下描述本揭示案之各種態樣。然而,應瞭解,本文中之教示可應用於使用其他術語提及之其他類型之裝置或其他類似裝置。舉例而言,存取點可實施為或稱為基地台或eNodeB,而存取終端機可實施為或稱為使用者設備或行動單元。
系統100中之存取點(例如,根存取點102)及無線中繼節點(例如,無線中繼節點104、106、108、110及112)向可駐存於相關聯地理區域內或可貫穿該相關聯地理區域漫遊之一或多個無線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114)提供一或多個服務(例如,網路連接性)。在圖1之實例中,存取點102與(為方便起見藉由網路節點116表示之)一或多個網路節點通信以促進廣域網路連接性。此等網路節點可採用各種形式,諸如,一或多個無線電及/或核心網路實體(例如,存取閘道器、行動性管理實體、會話參考網路控制器或某一(些)其他合適網路實體)。
圖1及以下論述描述用於管理無線中繼節點之集合以促進使資訊(例如,封包)在集合中路由的各種方案。詳言之,本文中之教示可用以經由多個中繼躍點有效地路由封包。在一些態樣中,如本文中使用之術語根存取點指代使用一種技術來提供無線存取(例如,針對存取終端機及/或無線中繼節點)且使用不同有線技術或無線技術來提供回程連接性的存取點。在一些態樣中,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無線中繼節點指代使用同一無線技術來提供存取(例如,針對存取終端機)且提供回程連接性(例如,經由根存取網路或另一無線中繼節點向核心網路發送資訊且自核心網路接收資訊)的存取點。因此,自存取終端機之觀點,無線中繼節點在一些態樣中可類似於存取點而操作。相反,自根存取點之觀點,無線中繼節點在一些態樣中可類似於存取終端機而操作。為方便起見,無線中繼節點在以下描述中可簡稱為中繼器。在一些態樣中,術語中繼器叢集(其在本文中可簡稱為叢集)指代一根存取點及可經由彼根存取網路通信至核心網路的無線中繼節點之集合。此處,根存取點係與單一叢集相關聯,而一中繼器可與一或多個叢集相關聯。
現將結合圖2之流程圖來描述系統100之樣本操作。步驟202至210描述可經執行以管理叢集中之中繼器之集合的若干操作。此等操作在一些態樣中涉及:管理(例如,建立及刪除)用於叢集中之每一中繼器的唯一叢集特定識別符,維持此等識別符與指派至中繼器之其他識別符(例如,基於網路之識別符)之間的映射,及維持一指示叢集之拓撲的路由表,叢集中之中繼器可使用該路由表來形成轉遞表。步驟212及214描述可經執行以使用以上資訊在叢集內路由封包(例如,向適當鏈路轉遞封包)之若干操作。舉例而言,經由使用所維持之拓撲相關資訊,可支援至或自伺服存取網路為叢集中之中繼器之存取終端機的路由,且可支援至或自伺服存取網路為叢集中之中繼器的中繼器之路由。在一些態樣中,圖2之操作可藉由實施於叢集之節點處之中繼管理協定來執行。
如藉由步驟202所表示,可針對叢集中之每一中繼器定義唯一識別符,且可將此等識別符發送至叢集中之所有中繼器。如下面將更詳細論述,叢集中之中繼器可使用此等識別符來在叢集內路由封包。
在一些實施中,僅在於叢集內路由經壓縮封包狀況下使用識別符。在此等狀況下,可壓縮封包標頭中之源及目的地資訊。因此,識別符可附加至該等封包以促進在叢集內路由封包。有利地,識別符可為相對小的(例如,10個位元或更小),此係由於識別符僅需要在叢集內為唯一的。因此,由於識別符之添加可能並不引起顯著耗用,故可在叢集內有效地路由封包。
只要給定中繼器加入叢集,就可針對彼中繼器定義識別符。舉例而言,在圖1中,當中繼器106首次連接至根存取點102時或當中繼器108首次連接至中繼器104時,可定義識別符。在典型實施中,藉由叢集之根存取點來定義新中繼器的識別符。然而,在其他實施中,中繼器(例如,新中繼器與之連接之中繼器)可定義新中繼器的識別符。
在一些態樣中,每一中繼器之叢集特定識別符係與指派至彼中繼器之另一識別符相關聯。在一些態樣中,此其他識別符可用以在比叢集廣泛之識別符空間上唯一地識別給定中繼器。舉例而言,此其他識別符可在網路(例如,私密網路、業者網路或全球網路)內唯一地識別中繼器。在一些實施中,此其他識別符包含一IP位址,或係基於指派至該中繼器的IP位址。為方便起見,此其他識別符在本文中可稱為網路識別符。
在一些態樣中,叢集之中繼器可使用網路識別符來向叢集中之其他節點轉遞封包。在以下論述中,可假設,分別向中繼器104、106、108、110及112指派網路識別符RS1、RS2、RS3、RS4及RS5。
在一些實施中,針對叢集中之中繼器定義之叢集特定識別符以清單形式提供至叢集之所有中繼器,該清單將每一中繼器之叢集特定識別符映射至其相關聯之網路識別符。舉例而言,當中繼器加入叢集時,中繼器可將其網路識別符發送至根存取點。根存取點可接著用彼中繼器之新叢集特定識別符及相關聯之網路識別符來更新清單,且將清單發送至叢集中之所有中繼器。
回看圖2,如藉由步驟204所表示,針對叢集維持路由表,且可將此路由表資訊發送至叢集中之所有中繼器(只要在叢集中存在改變)。舉例而言,只要中繼器加入叢集、移動至叢集內或離開叢集,叢集之根存取點就可定義新路由表。
在一些態樣中,路由表描述叢集之拓撲。舉例而言,路由表可描述叢集中之所有中繼器的樹狀連接性。
表1說明識別叢集中每一中繼器之伺服節點(亦即,如藉由上文所描述之叢集特定中繼器識別符來識別)之路由表的實例。使用圖1作為實例,分別向中繼器104、106、108、110及112指派中繼器ID 1、2、3、4及5。向根存取點102指派識別符0。因此,由於根存取點102為中繼器104及106之伺服節點,故路由表中針對識別符1及2中之每一者之伺服節點ID條目為伺服節點ID 0。類似地,由於中繼器108為中繼器110及112之伺服節點,故路由表中針對中繼器ID 4及5中之每一者之伺服節點ID條目為伺服節點ID 3。
如藉由圖2中之步驟206所表示,叢集中之中繼器中的每一者接收在步驟202處發送出之叢集特定識別符。如上文所提及,可以清單形式發送出此等識別符,該清單亦包括與該等中繼器相關聯之其他識別符。以此方式,叢集中之每一中繼器可維持一列出與當前處於叢集中之每一中繼器相關聯的識別符之表。
如藉由步驟208所表示,叢集中之中繼器中的每一者亦接收在步驟204處發出之路由表資訊。因此,叢集中之每一中繼器可維持一描述叢集之當前拓撲的表。
如藉由步驟210所表示,叢集中之中繼器中的每一者可基於來自路由表之資訊而定義一轉遞表。在一些態樣中,給定中繼器之轉遞表可包括每一中繼器的為彼中繼器之下游的條目。如表2及表3中所示,轉遞表中之每一條目可包括(例如):下游中繼器之識別符(中繼器ID)及在下游中繼器之方向上自當前中繼器之下一鏈路的識別符(下一鏈路ID)。再次參看圖1之實例,表2說明中繼器104之轉遞表。在此狀況下,存在三個下游中繼器:分別被指派中繼器ID 3、4及5之中繼器108、110及112。歸因於圖1之拓撲(如藉由表1之路由表所指示),此等中繼器中之每一者的自中繼器104之下一鏈路下游為中繼器108。因此,指派至中繼器108之全球識別符(RS3)用作此等中繼器ID中之每一者的下一鏈路ID。類似地,表3說明中繼器108之轉遞表。在此狀況下,存在兩個下游中繼器:分別被指派中繼器ID 4及5之中繼器110及112。歸因於圖1之拓撲(如藉由表1之路由表所指示),中繼器110的自中繼器108之下一鏈路下游為中繼器110,且中繼器112的自中繼器108之下一鏈路下游為中繼器112。因此,指派至中繼器110之全球識別符(RS4)用作中繼器ID 4之下一鏈路ID,且指派至中繼器112之全球識別符(RS5)用作中繼器ID 5的下一鏈路ID。
表2及表3亦說明,轉遞表可定義預設鏈路以考慮中繼器接收一目的地為並非下游之中繼器的封包之狀況。舉例而言,若中繼器104接收目的地為中繼器ID 2之封包,則中繼器104可(亦即,向根存取點102)發送封包上行鏈路。類似地,若中繼器108接收目的地為中繼器ID 1或2之封包,則中繼器108可(亦即,向中繼器104)發送封包上行鏈路。
一旦在叢集中之每一中繼器處建立了轉遞表,中繼器就可使用轉遞表來在叢集內路由封包。舉例而言,如以下更詳細描述,當將經由叢集發送封包時,叢集之節點(例如,根存取點或中繼器)可附加一標頭,該標頭包括與封包之源及目的地相關聯之叢集特定識別符(若適用)。
因此,如藉由步驟212所表示,在某一時間點處,中繼器可接收將在叢集內路由之封包。中繼器可接著判定封包是否包括叢集特定識別符。
若包括,則如藉由214所表示,中繼器基於封包中之叢集特定識別符及轉遞表來判定如何處理封包。舉例而言,若此中繼器為如藉由封包中之叢集特定識別符指示之預期目的地,則中繼器可選擇處理封包。相反,若此中繼器並非為預期目的地,則中繼器可選擇轉遞封包。在此狀況下,中繼器可使用轉遞表來判定叢集中封包將發送至的節點。
記住以上內容,關於管理叢集及在叢集內路由封包之額外細節將在圖4A至圖5B之流程圖情形下加以描述。具體而言,圖4A及4B描述可用以在叢集中管理識別符及相關聯清單或表的樣本操作。在此實例中,將假設叢集之根存取點定義由叢集之中繼器使用的識別符及路由表。圖5A及5B描述可用以使用所管理之資訊在叢集內路由封包的樣本操作。
為了說明,將部分地在一網路情形下描述圖4A至圖5B之操作,其中該網路之節點可藉由在節點之間建立路程而彼此通信。此網路之實例為超行動寬頻網路。此處,以上提及之網路識別符可包含一存取節點識別符(「ANID」)。此外,叢集特定識別符可包含一經壓縮之ANID(例如,僅包含少許位元)。ANID可用於多躍點中以識別叢集中之中繼器。舉例而言,中繼器之ANID可基於指派至該中繼器之IP位址來判定。因為IP位址為中繼器會話之部分,所以並不需要每當中繼器開放一路程時就交換IP位址。
為方便起見,圖4A至圖5B之操作(或本文中所論述或教示之任何其他操作)可描述為藉由特定組件(例如,如展示於圖3中之系統300的組件)來執行。然而,應瞭解,此等操作可藉由其他類型之組件來執行,且可使用不同數目之組件來執行。亦應瞭解,本文中所描述之操作中的一或多者可能並未用於給定實施中。
圖3說明可用於管理叢集之節點302(例如,根存取點)及提供存取之節點304(例如,中繼器)中的樣本組件。為了降低圖3之複雜性,在系統300中展示僅兩個節點。然而,實際上,諸如系統300之(例如,對應於系統100之)系統可具有在給定時間作為管理節點操作之許多節點及作為存取節點操作的許多節點。
節點302及304包括用於彼此通信且與系統300中之其他節點通信的各別收發器306及308。在一些實施中,節點304包括用於與系統300中之其他節點(例如,存取終端機)通信的另一收發器310。此處,收發器308及310可具體化同一類型之無線技術(例如,LTE空中介面)。然而,在其他實施中,節點304可包括一經組態以支援存取無線通信及回程無線通信兩者的單一收發器(例如,收發器308)。在一些狀況下,節點304可在一些交錯上與一節點(例如,存取點)通信,且在其他交錯上與另一節點(例如,存取終端機)通信。收發器306包括用於發送信號(例如,用於中繼器管理之封包及其他訊務)之傳輸器312及用於接收信號的接收器314。收發器308亦包括用於發送信號之傳輸器316及用於接收信號的接收器318。類似地,收發器310包括用於發送信號之傳輸器320及用於接收信號的接收器322。
為了說明,可結合管理叢集及發送/接收訊務而使用之若干組件展示於節點302中。應瞭解,此功能性之一些或所有可實施於其他節點中(例如,在一些實施中,中繼器可提供叢集管理功能性)。如圖所示,節點302可包括一提供關於管理相關聯叢集中之中繼器之功能性的中繼器管理器324。下面更詳細描述中繼器管理器324之其他態樣。節點302亦可包括一用於處理訊務(例如,控制封包之傳輸及接收)且提供其他通信相關操作的通信控制器326。此外,節點302可包括一用於處理封包(例如,提供待傳輸之封包且處理接收到之封包)且提供其他相關操作的封包處理器328。
為了說明,可結合在無線中繼節點處發送/接收訊務而使用之若干組件展示於節點304中。應瞭解,類似功能性可實施於系統300之其他無線中繼節點中。節點304包括一提供關於維持相關聯叢集之資訊(例如,拓撲資訊)之功能性的中繼器拓撲管理器330。下面更詳細描述中繼器拓撲管理器330之其他態樣。節點304亦可包括一用於處理訊務(例如,控制封包之傳輸及接收)且提供其他通信相關操作的通信控制器332。此外,節點304可包括一用於處理封包(例如,提供待傳輸之封包且處理接收到之封包)且提供其他相關操作的封包處理器334。
現參看圖4A,如藉由步驟402所表示,在某一時間點處,中繼器加入叢集或在叢集內移動。作為前一情境之實例,圖1之安裝於中繼器108之覆蓋區域中的中繼器110新近可能已上電且連接至中繼器108。作為後一情境之實例,中繼器112可為連接至中繼器106之行動節點,但已移動至中繼器108之覆蓋區域中,且現連接至中繼器108。
如藉由步驟404所表示,結合加入叢集或在叢集內移動,中繼器可請求叢集特定識別符。舉例而言,中繼器可傳輸一請求針對彼中繼器定義一識別符的訊息。此處,請求訊息可包括中繼器之網路識別符。因此,定義識別符之節點可用此資訊來更新其針對叢集之中繼器識別符的清單。在圖3之實例中,請求產生器336可產生該請求,並與傳輸器316協作以傳輸該請求。
在一些實施(例如,基於LTE之實施)中,中繼器可向中繼器連接至之節點發送請求。舉例而言,圖1之中繼器110可向中繼器108發送請求。在此狀況下,中繼器108(例如,中繼器中之識別符控制器338)可(例如,基於請求中之訊息識別符)判定其不可處理此請求。中繼器108可接著將訊息轉遞至中繼器108連接至之節點(例如,中繼器104)。此過程可繼續,直至請求到達一將處理請求之節點(例如,根存取點102)為止。在圖3之實例中,請求處理器340可與接收器314協作以接收請求,其後請求處理器340處理請求。
在一些實施(例如,基於UMB之實施)中,中繼器可建立至將處理請求之節點之路程,且接著經由該路程向彼節點發送請求。在此狀況下,在接收到RouteOpen指示之後,中繼器可執行以下操作。中繼器在路程上發送RootRequest訊息。若中繼器在RootResponse中並不具有至ANID之路程,則中繼器可開放至根存取點之路程,且將其資料附接點(若需要)移動至前向鏈路伺服eNodeB(「FLSE」)的根存取點。中繼器在自根存取點接收到RouteOpenAccept之後可接著向根存取點發送IDRequest。
如藉由步驟406所表示,根存取點(例如,在自中繼器接收到請求之後)定義中繼器的叢集特定識別符。如上所提及,由於請求可包括中繼器之網路識別符,故根存取點可使新定義之識別符與彼網路識別符相關聯。在圖3之實例中,此等操作可藉由識別符定義器342來執行。
在步驟408處,根存取點可藉由向中繼器發送新定義之識別符而回應請求。在圖3之實例中,識別符定義器342可與通信控制器326及傳輸器312協作以傳輸回應。
在步驟410處,中繼器可接著接收對請求之回應。在圖3之實例中,識別符控制器338可與接收器314協作以接收回應,且識別符控制器338處理回應以獲得識別符。
在一些實施(例如,基於UMB之實施)中,根存取點在接收到中繼器之RouteOpen指示之後(例如,在如上所論述自中繼器接收到IDRequest之後)指派叢集特定識別符。根存取點接著向中繼器發送一包括用於彼中繼器之所指派叢集特定識別符的IDAssign訊息。當中繼器經由IDAssign訊息接收到識別符指派時,中繼器可設定其CurrentID為IDAssign訊息中之識別符,且向根存取點發送IDAssignAck確認訊息。
如上所提及,根存取點可維持一包括用於叢集中之每一中繼器之叢集特定識別符及網路識別符的識別符表(例如,清單)。參看以上結合圖2描述之實例,該表可包括識別符1、2、3、4及5分別至網路識別符(例如,ANID)RS1、RS2、RS3、RS4及RS5的映射。在圖3中,此等操作可藉由清單定義器344來執行。
如藉由步驟412所表示,根存取點可將此新識別符資訊發送至叢集中之所有中繼器。以此方式,叢集中之所有中繼器可被告知叢集中之新中繼器的叢集特定識別符及網路識別符。在一些實施中,每當識別符表經改變時,根存取點便可向叢集之中繼器發送整個識別符表(例如,清單)。或者,在一些實施中,根存取點可僅指示對識別符表的任何改變。舉例而言,由於最近識別符表資訊已發出,故根存取點可發送一含有已添加至表之任何新識別符或已自表刪除之任何識別符之識別碼的訊息。此處,根存取點可使用同步方案(例如,藉由隨訊息包括一序號)來確保中繼器能夠判定其是否具有最新識別符表。在圖3之實例中,清單定義器344可與通信控制器326及傳輸器312協作以傳輸以上資訊。
在一些實施(例如,基於UMB之實施)中,當向叢集中開放新路程之中繼器指派叢集特定識別符時或當中繼器在叢集中關閉路程時,根存取點可(視策略而定)向叢集中之所有中繼器發送一包括識別符表資訊的IDTable訊息。在一些狀況下,中繼器可在接收到一IDAssign訊息之後發送IDTableRequest。在此狀況下,根存取點可回應於來自中繼器之請求而發送IDTable訊息。
現參看圖4B,如藉由步驟414所表示,中繼器接收識別符清單資訊。在圖3之實例中,清單控制器346可與接收器318協作以接收清單資訊,隨之清單控制器346處理該資訊。
在一些狀況(例如,基於LTE之實施)下,接收清單之每一中繼器可向另一中繼器轉遞清單。舉例而言,在接收到識別符清單之後,中繼器104(例如,中繼器之清單控制器346)可將清單轉遞至中繼器108。中繼器108又可將清單轉遞至中繼器110及112。
在一些狀況(例如,基於UMB之實施)下,在接收到IDTable訊息之後,中繼器可執行以下操作。首先,中繼器可驗證該訊息。此處,若該訊息為無效的,則中繼器可丟棄訊息。接下來,中繼器可判定訊息之MessageSequence欄位是否包括IDTable訊息之下一預期訊息序列。若否,則中繼器可丟棄訊息,並發送IDTableRequest訊息,其中MessageSequence欄位設定為針對已被成功處理之IDTable訊息所接收到的最近MessageSequence。
否則,中繼器可基於IDTable訊息之內容來更新其ID至ANID表。此處,中繼器可添加在IDTable訊息中列出之所有中繼器,對於IDTable訊息而言,IsNewEntry欄位指示此條目為新條目(例如,該欄位經設定為「1」)。中繼器可刪除在IDTable中列出之所有中繼台,對於IDTable而言,IsNewEntry欄位指示此條目待刪除(例如,欄位經設定為「0」)。中繼器可接著向根存取點發送IDTableAck確認訊息。
如藉由步驟416所表示,根存取點亦可回應於叢集之拓撲中之改變(例如,新中繼器加入叢集中)而定義新路由表。在圖3之實例中,路由表可藉由路由表定義器348來維持。
如藉由步驟418所表示,根存取點將新路由表資訊發送至叢集中之所有中繼器。以此方式,可向叢集中之所有中繼器告知叢集之新拓撲。在一些實施中,每當路由表經改變時,根存取點便可向叢集之中繼器發送整個路由表。或者,在一些實施中,根存取點可能僅指示對路由表的任何改變。舉例而言,由於最近路由表資訊已發出,故根存取點可發送一含有已經添加之任何新識別符的路由表條目或已被刪除之任何路由表條目的指示之訊息。又,根存取點可使用同步方案(例如,藉由隨訊息包括一序號)以確保中繼器能夠判定其是否具有最新路由表。在圖3之實例中,路由表定義器348可與通信控制器326及傳輸器312協作以傳輸以上資訊。
在一些狀況(例如,基於UMB之實施)下,根存取點向相關聯伺服叢集中之所有中繼器發送一包括路由表資訊的ClusterTopology訊息。當中繼器或根存取點變為中繼器之FLSE或不再為中繼器之FLSE時,根存取點可發送此訊息。亦即,當叢集中之轉遞表改變時,可發送該訊息。
伺服叢集可定義為存在自根存取點至中繼器之路徑所針對的叢集,對於該路徑而言,該路徑上之每一中繼器之伺服存取點為該叢集的一成員。伺服叢集中之每一中繼台可在ClusterTopology表中確切地具有一條目,即使其已開放至叢集之多個成員的路由。在IDTable中具有一條目但並不處於ClusterTopology表中之中繼器並不處於伺服叢集中。
在一些狀況下,中繼器可發送對路由表資訊之請求。舉例而言,若根存取點處於伺服叢集中,則中繼器可在接收到IDAssign訊息之後發送ClusterTopologyRequest。在圖3之實例中,請求產生器336可與傳輸器316協作以傳輸此請求。
如藉由步驟420所表示,叢集之中繼器接收路由表資訊。在圖3之實例中,路由表控制器350可與接收器318協作以接收路由表資訊,隨之路由表控制器350處理該資訊。
在一些狀況(例如,基於LTE之實施)下,接收路由表資訊之每一中繼器可向另一中繼器轉遞資訊。舉例而言,在接收到新路由表之後,中繼器104(例如,中繼器之路由表控制器350)可將路由表轉遞至中繼器108。中繼器108又可將路由表轉遞至中繼器110及112。
在一些狀況(例如,基於UMB之實施)下,在接收到ClusterTopology訊息之後,中繼器可執行以下操作。首先,中繼器可驗證該訊息。此處,若訊息為無效的,則中繼器可丟棄訊息。接下來,中繼器可判定訊息之MessageSequence欄位是否包括ClusterTopology訊息之下一預期訊息序列。若否,則中繼器可丟棄訊息,並發送ClusterTopologyRequest訊息,其中MessageSequence欄位設定為針對已被成功處理之ClusterTopology訊息所接收到的最近MessageSequence。
否則,中繼器可基於ClusterTopology訊息之內容來更新其轉遞表(在下文中論述)。此處,中繼器可添加在ClusterTopology訊息中列出之所有中繼器,對於ClusterTopology訊息而言,IsNewEntry欄位指示此條目為新條目(例如,欄位經設定為「1」)。中繼器可刪除在ClusterTopplogy中列出之所有中繼器,對於ClusterTopology而言,IsNewEntry欄位指示此條目待刪除(例如,欄位經設定為「0」)。中繼器亦可自叢集中刪除在一所刪除中繼器下面的所有中繼器。中繼器可接著向根存取點發送ClusterTopologyAck確認訊息。
如藉由步驟422所表示,叢集之每一中繼器基於接收到之路由表資訊而定義轉遞表。轉遞表可採用以上論述之表2或表3之形式或某一其他合適形式。在圖3之實例中,轉遞表可藉由轉遞表定義器352來維持。
如藉由步驟424所表示,只要存在叢集之拓撲中的改變,叢集之節點就可執行類似於以上所描述之彼等操作的操作以維持(例如,更新)識別符及表。舉例而言,只要中繼器離開叢集、加入叢集或在叢集內移動,就可修改識別符表、路由表及轉遞表。
在一些實施中,根存取點可自動地發現叢集拓撲中之改變,此係由於根存取點含有至叢集中之每一中繼器的路程(例如,與拓撲之改變經局部發現且必須向上滲透至根之系統相比較)。在任一狀況下,根存取點可基於對拓撲中之改變之知曉而智慧地發送對拓撲之更新。舉例而言,根存取點可僅發送對拓撲之受影響部分(例如,叢集中之中繼器的部分)之更新,且並不告知拓撲的剩餘部分。根存取點可選擇以並不發出為僅兩個躍點(一躍點針對存取且一躍點針對回程)之網狀網路(mesh)的拓撲資訊或並不發送拓撲資訊至不向下游轉遞封包之中繼器。儘管如此,根存取點仍可發送識別符表以致使能夠壓縮(在下文中論述)。
作為以上內容之實例,當根存取點接收到RouteClosed指示(其指示至中繼器之路程已被關閉)時,根存取點可向叢集中之所有剩餘中繼器發送經更新之ClusterTopology訊息。此外,在接收到RouteClosed指示之後,中繼器可刪除叢集之識別符及轉遞表。
當中繼器離開叢集時,中繼器之叢集特定識別符可能並不被重新使用歷時一所定義之時間週期。舉例而言,在至中繼器之路程關閉之後,識別符可能並不被重新使用歷時一時間週期,使得用於彼中繼器之叢集中的所有封包可由該叢集「清除」。
現參看圖5A及圖5B,將描述可藉由叢集之節點執行以在叢集內路由封包的樣本操作。在此實例中,假設正通過叢集之封包在進入叢集之後或在藉由叢集之節點產生時經壓縮。然而,應瞭解,本文中之教示可適用於在不進行壓縮的情況下使封包在叢集中路由的實施。
如藉由圖5A之步驟502所表示,在某一時間點處,叢集中之節點接收或產生待在叢集內路由之封包。作為一實例,中繼器可產生一將(例如,經由如藉由圖1中之網路節點116表示之存取閘道器)發送至核心網路的控制封包。作為另一實例,中繼器(例如,中繼器108)可自相關聯存取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114)接收一將經由核心網路發送至另一器件的封包。作為又一實例,根存取點102可自核心網路接收一目的地為中繼器(例如,在控制封包狀況下)或連接至中繼器之存取終端機(例如,在資料封包狀況下)的封包。在圖3之實例中,封包處理器328或334可產生此封包,或與相關聯接收器314或318協作以接收封包。
如藉由步驟504所表示,節點在使封包在叢集中路由之前壓縮封包。舉例而言,叢集之節點可實施一壓縮將在叢集內路由之封包之標頭的壓縮協定。作為特定實例,壓縮協定可壓縮網際網路作業系統(「IOS」)封包的UDP/IP標頭或L2TPv3/IP標頭。此處,壓縮協定可支援以下IOS介面之壓縮:ANRI間發信號(IAS)介面,其載運存取終端機之ANRI之間的會話/傳呼資訊之發信號;IP隧道傳輸(IPT)介面,其載運發信號訊息以基於存取終端機行動性通知並重新導向經隧道傳輸之訊務,且囊封待在存取終端機之存取網路之間傳輸的經隧道傳輸IP封包;鏈路層隧道傳輸(LLT)介面,其載運至前向鏈路伺服存取網路且自反向鏈路伺服存取網路之鏈路層封包的隧道傳輸。壓縮協定可壓縮IAS及IPT發信號介面之UDP及IP標頭。壓縮協定可壓縮LLT及IPT資料介面之L2TPv3及IP標頭。在一些態樣中,壓縮可促進越過多個躍點進行路由(例如,可在不解壓縮封包的情況下自經壓縮標頭讀取IP位址或路由位址)。在一些實施中,藉由開放至彼中繼器或存取點之路程來致使能夠進行中繼器與另一中繼器或存取點之間的壓縮。在圖3之實例中,封包處理器328及334可實施壓縮協定。
如藉由步驟506所表示,壓縮協定可將標頭附加至封包,藉此標頭可包括叢集特定識別符,從而指示叢集之為封包之源的節點(例如,中繼器)及叢集之為封包之目的地的節點(例如,中繼器)。舉例而言,接收到之封包之標頭可包括對應於叢集中的節點之如藉由識別符清單(上文所描述)指示之網路識別符(例如,ANID)的源位址及/或目的地位址。因此,壓縮協定可使用網路識別符及識別符清單來判定哪一(些)叢集特定識別符應用於所附加標頭中以在叢集內路由封包。
如藉由步驟508所表示,節點向叢集中之中繼器轉遞封包。如上所論述,藉由節點實施之中繼器管理協定可使用轉遞表來識別封包應轉遞至之中繼器。舉例而言,若封包起源於圖1中之中繼器104處且以中繼器110為目的地,則節點104可將封包轉遞至中繼器108。在圖3之實例中,封包處理器328或334可判定封包之適當目的地,且與相關聯傳輸器312或316協作以傳輸封包。
如藉由步驟510所表示,叢集中之中繼器接著接收封包。又,在圖3中,封包處理器328或334可與相關聯接收器314或318協作以接收封包。
如藉由圖5B之步驟512所表示,當節點(例如,經由無線電鏈路協定)接收到封包時,中繼器管理協定可首先判定封包是否包括路由資訊。若否(例如,所附加標頭之IPHeaderIncluded欄位經設定為「0」),則此指示當前節點為封包之目的地。在此狀況下,中繼器管理協定可向(例如,至少部分藉由封包處理器實施之)壓縮協定發送封包,藉此解壓縮封包(步驟514)。可接著將封包轉遞至上層協定(例如,封包之最終目的地處)。
舉例而言,在封包目的地為中繼器的狀況下,在步驟516處,封包處理器334可處理封包,並將封包資訊提供至於節點處(例如,於通信控制器332處)執行之適當應用程式。
或者,在封包目的地為係與中繼器相關聯之存取終端機的狀況下,在步驟516處,中繼器可將封包轉遞至存取終端機。在圖3之實例中,此可涉及通信處理器332,該通信處理器332產生適當訊息並與傳輸器320協作以向存取終端機無線發送封包。
若在步驟512處封包的確包括路由資訊(例如,所附加標頭之IPHeaderIncluded欄位經設定為「1」),則中繼器管理協定可判定路由資訊是否指示當前節點為封包之目的地(步驟518)。此可涉及(例如)比較節點之(例如,如維持於識別符清單中之)叢集特定識別符與封包之所附加標頭中的目的地識別符。
若當前節點為封包之目的地,則操作流程行進至步驟514及516。因此,可將封包轉遞至壓縮協定,使得封包可經解壓縮,且接著提供至節點、相關聯存取終端機或某一其他指定端點。
若路由資訊在步驟518處指示此節點並非為封包之目的地(例如,中繼器管理協定接收到將進行轉遞之經壓縮封包),則中繼器管理協定判定封包之下一鏈路(步驟520)。此處,封包處理器334可使用來自所附加封包標頭之目的地識別符以及節點之轉遞表來判定封包應路由至的節點。
如藉由步驟522所表示,中繼器管理協定判定下一鏈路是否與源鏈路(亦即,接收封包所自之鏈路)相同。此情形可在(例如)當已自叢集移除下游中繼器時發生。在此狀況下,將已自當前節點之轉遞表移除中繼器之條目。此外,節點之轉遞表可指定上行鏈路作為並未處於轉遞表中之任何識別符的下一鏈路(例如,如在表2及表3中)。
若在步驟522處下一鏈路不同於源鏈路,則中繼器管理協定將封包轉遞至在轉遞表中指定的節點(步驟526)。亦即,中繼器管理協定可將封包轉遞至下一鏈路上的中繼器管理協定例項。
另一方面,若在步驟522處下一鏈路與源鏈路相同,則中繼器管理協定可將封包發送回至源鏈路(步驟524)。舉例而言,若中繼器具有至對應於所附加標頭中之目的地識別符的中繼器之路程,則中繼器可將封包轉遞至針對彼路程的適當協定(例如,IRTP協定)。否則,在步驟524處中繼器管理協定可丟棄封包。
本文中之教示在不同實施中可以各種方式來實施。舉例而言,可使用各種類型之識別符,各種技術可用以貫穿叢集來分散識別符,且各種技術可用以基於此等識別符來使訊務在叢集中路由。
在一些實施中,IP位址用作交換標籤(例如,層2之交換標籤)以在中繼器叢集中路由封包。此處,可向每一中繼器指派一唯一IP位址。中繼器中之每一者可接著經組態以獲悉其下游所有中繼器(例如,其下面所有中繼器)之IP位址。結果,中繼器能夠直接交換封包。
在具有多個中繼節點之叢集中,根存取點可選擇轉遞封包、路由封包或不進行任一者。此等情境之實例如下。最初描述關於不進行路由或轉遞之操作。接下來描述關於使用層2轉遞之操作。接著描述關於使用靜態層3轉遞之操作。最後描述關於使用層3路由的操作。
在根存取點選擇不進行路由或轉遞之實施中,可使用以下位址擷取序列。當中繼器醒來時,中繼器可發送一廣播DHCP訊息。根存取點將廣播DHCP訊息置放至L2TP隧道中,並將廣播DHCP訊息轉遞至存取閘道器。返回封包進入L2TP隧道,藉由根存取點無線地進行傳輸。
亦可使用以下位置分配操作。藉由存取閘道器或存取閘道器後方的DHCP伺服器來分配位址。此處,存取閘道器為第一躍點路由器。
中繼器可隧道傳輸針對叢集中之成一鏈之中繼器的封包。舉例而言,參看圖1,中繼器108可將來自存取終端機114之封包置放於GRE隧道中。類似地,中繼器104可將來自中繼器108之封包置放於GRE隧道中。到達根存取點102之封包因此具有兩個GRE標頭。此方案之一優點為,其允許每一中繼器將下游之任何物件作為存取終端機對待。此方案之缺點為,在每一躍點處添加額外GRE標頭。
與以上方案形成對比,根存取點可將封包轉遞或路由至中繼器。當封包路由至根存取點時,根存取點可擁有其自己的子網路。此處,根存取點可充當至其子網路內之所有中繼器的預設閘道器。可自子網路分配至中繼器的位址。DHCP伺服器可位於任何地方。
根存取點可與存取閘道器及另一存取點(例如,在圖1中未展示之連接至網路節點116的另一根存取點)一起執行路由協定。此路由協定經由回程來執行。此情境之一優點為可在無隧道的情況下直接路由封包。當鏈路存在於根存取點之間時,此情境可為潛在有利的。此方案之潛在缺點為,可能需要在根存取點中實施路由堆疊。
當在根存取點下面轉遞封包時,到達中繼器104之封包可具有中繼器108的IP位址。此封包可係來自存取閘道器(例如,網路節點116)或根存取點102。中繼器104(例如,在解隧道傳輸之後)將查看到IP封包,且中繼器104需要向中繼器108發送封包。現又將描述用於使中繼器104能夠判定將封包路由至何處的三個方案。如上所提及,第一方案涉及層2(L2)轉遞,第二方案涉及靜態層3(L3)轉遞,且第三方案涉及層3(L3)路由。
在L2轉遞中,根存取點之下的中繼器叢集之每一節點可為同一子網路之部分。此處,每一節點獲悉在樹中在其下面之每一節點的MAC位址(向每一節點指派其自己之唯一MAC識別符)。可(例如)使用標準L2橋接協定來獲悉MAC位址(例如,可執行諸如STP之L2協定)。STP之實施可為相對易懂的,此係由於叢集具有樹狀拓撲。L2轉遞表可用於此方案中(例如,根據本文中之教示來實施)。
對於此方案中之DHCP路徑而言,DHCP請求可在叢集中於所有鏈路上進行傳輸,且最終將到達根存取點。根存取點(在存取閘道器處或經由存取閘道器)將請求轉遞至DHCP伺服器。(包括節點之新IP位址之)DHCP回應返回至子網路,且為L2廣播,直至其到達目的地中繼器為止。因此,此方案可使用逐鏈路廣播機制。
在一些實施中,可使用封包在中繼器之間及在中繼器與根存取點之間的替代輸送。舉例而言,在一些狀況下可使用WiFi網狀網路路由協定。在此等狀況下可使用四個識別符:一源識別符、一目的地識別符、一中間源識別符及一中間目的地識別符。在每一躍點處可改變中間標頭。
在L3轉遞中,根存取點之下的中繼器叢集之每一節點可為同一子網路之部分。經由多個躍點來指派此等IP位址。在此狀況下,每一節點獲悉於樹中在其下面的每一節點之IP位址。如上文所述,此方案使用逐鏈路廣播機制。此外,此方案可本質上執行使用IP位址之L2協定。
對於此方案中之DHCP路徑而言,參看圖1,來自中繼器108之DHCP請求藉由中繼器104(DHCP中繼器代理)轉播至其預設路由器(根存取點102)。根存取點將請求轉遞至存取閘道器。此處,存取閘道器潛在地將請求轉遞至DHCP伺服器。包括所指派IP位址之DHCP回應返回至當前子網路(其可能藉由存取閘道器或藉由根存取點102擁有)。此方案類似於在另一子網路上具有DHCP伺服器。
此處,DHCP回應封包可經由廣播發送至中繼器108。因此,此方案可包括廣播機制。
到達根存取點102之IP封包轉遞至目的地中繼器。此處,可使用以下節點特徵。每一節點知曉其之下的所有IP位址。舉例而言,以類似於如上文針對叢集特定識別符所論述之方式,IP位址表可經維持且分散至叢集中之所有節點。又,每一節點可獲悉轉遞表。在一些態樣中,此方案本質上使用一使用IP位址的L2轉遞機制。亦可做出規定以在表中防止迴路。
在L3路由中,可針對每一中繼器提供級聯子網路。換言之,每一中繼器擁有一子網路。每一新中繼器之IP位址可由以上子網路來分配。亦即,子中繼器可自上代節點之子網路獲得位址及/或子網路。此方案因此涉及最長首碼匹配。將獲悉IP路由。每一中繼器實施標準IP路由堆疊。基於IP路由來轉遞封包。
無線多重存取通信系統可同時支援多個無線終端機之通信。每一終端機可經由前向鏈路及反向鏈路上之傳輸而與一或多個存取點通信。前向鏈路(或下行鏈路)指代自存取點至終端機之通信鏈路,且反向鏈路(或上行鏈路)指代自終端機至存取點的通信鏈路。此通信鏈路可經由單輸入單輸出、多輸入多輸出(「MIMO」)系統或某一其他類型之系統而建立。
MIMO系統使用多個(N T 個)傳輸天線及多個(N R 個)接收天線用於資料傳輸。由N T 個傳輸天線及N R 個接收天線形成之MIMO頻道可分解成N S 個獨立頻道,該等獨立頻道亦稱為空間頻道,其中N S 個獨立頻道中之每一者對應於一維度。若利用由多個傳輸及接收天線產生之額外維度,則MIMO系統可提供經改良之效能(例如,較高輸送量及/或較大可靠性)。
MIMO系統可支援分時雙工(「TDD」)及分頻雙工(「FDD」)系統。在TDD系統中,前向及反向鏈路傳輸在同一頻率區上,使得互反性原理允許自反向鏈路頻道估計前向鏈路頻道。此情形使得存取點能夠在多個天線在存取點處可用時在前向鏈路上提取傳輸波束成形增益。
本文中之教示可併入至一使用各種組件以用於與至少一其他節點通信的節點(例如,器件)。圖6描繪可用以促進節點之間的通信之若干樣本組件。具體而言,圖6說明MIMO系統600之無線器件610(例如,存取點)及無線器件650(例如,存取終端機)。在器件610處,將多個資料流之訊務資料自資料源612提供至傳輸(「TX」)資料處理器614。
在一些態樣中,每一資料流經由一各別傳輸天線來傳輸。TX資料處理器614基於經選擇以用於每一資料流的特定寫碼方案而格式化、寫碼及交錯該資料流之訊務資料以提供經寫碼之資料。
可使用OFDM技術將每一資料流之經寫碼之資料與導頻資料一起多工。導頻資料通常為以一已知方式處理之已知資料樣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統處使用以估計頻道回應。接著基於經選擇以用於每一資料流之特定調變方案(例如,BPSK、QSPK、M-PSK或M-QAM)而調變(亦即,符號映射)經多工之導頻及該資料流之經寫碼資料以提供調變符號。可藉由處理器630所執行之指令來判定每一資料流之資料速率、寫碼及調變。資料記憶體632可儲存由處理器630或器件610之其他組件使用的程式碼、資料及其他資訊。
接著將所有資料流的調變符號提供至一TX MIMO處理器620,TX MIMO處理器620可進一步處理調變符號(例如,針對OFDM)。TX MIMO處理器620接著將N T 個調變符號流提供至N T 個收發器(「XCVR」)622A至622T。在一些態樣中,TX MIMO處理器620將波束成形權重應用於資料流之符號及天線(正自其傳輸符號)。
每一收發器622接收並處理一各別符號流以提供一或多個類比信號,且進一步調節(例如,放大、濾波及增頻轉換)類比信號以提供一適合於經由MIMO頻道傳輸之調變信號。來自收發器622A至622T之N T 個調變信號接著分別自N T 個天線624A至624T傳輸。
在器件650處,藉由N R 個天線652A至652R來接收所傳輸之調變信號,且將來自每一天線652之所接收信號提供至一各別收發器(「XCVR」)654A至654R。每一收發器654調節(例如,濾波、放大及降頻轉換)一各別所接收信號,數位化經調節信號以提供樣本,且進一步處理樣本以提供一對應「所接收」符號流。
一接收(「RX」)資料處理器660接著接收來自N R 個收發器654的N R 個所接收之符號流並基於一特定接收器處理技術而處理該等符號流以提供N T 個「所偵測」符號流。RX資料處理器660接著解調變、解交錯及解碼每一所偵測之符號流以恢復資料流的訊務資料。由RX資料處理器660進行之處理與由器件610處之TX MIMO處理器620及TX資料處理器614執行之處理互補。
處理器670週期性地判定使用哪個預編碼矩陣(在下文中論述)。處理器670以公式表示一包含矩陣索引部分及秩值部分之反向鏈路訊息。資料記憶體672可儲存由處理器670或器件650之其他組件使用的程式碼、資料及其他資訊。
反向鏈路訊息可包含關於通信鏈路及/或所接收之資料流之各種類型的資訊。反向鏈路訊息接著由TX資料處理器638(其亦自資料源636接收用於多個資料流之訊務資料)處理,由調變器680調變,由收發器654A至654R調節,且傳輸回至器件610。
在器件610處,來自器件650之調變信號由天線624接收,由收發器622予以調節,由解調變器(「DEMOD」)640予以解調變,並由RX資料處理器642予以處理以提取由器件650傳輸之反向鏈路訊息。處理器630接著判定使用哪個預編碼矩陣來判定波束成形權重,接著處理器630處理所提取之訊息。
圖6亦說明,通信組件可包括執行如本文中所教示之中繼器控制操作的一或多個組件。舉例而言,如本文中所教示,中繼器控制組件690可與處理器630及/或器件610之其他組件協作以向另一器件(例如,器件650)發送信號/自另一器件(例如,器件650)接收信號。類似地,中繼器控制組件692可與處理器670及/或器件650之其他組件協作以向另一器件(例如,器件610)發送信號/自另一器件(例如,器件610)接收信號。應瞭解,對於每一器件610及650而言,所描述組件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的功能性可藉由單一組件來提供。舉例而言,單一處理組件可提供中繼器控制組件690及處理器630之功能性,且單一處理組件可提供中繼器控制組件692及處理器670的功能性。
本文中之教示可併入至各種類型之通信系統及/或系統組件中。在一些態樣中,在多重存取系統中可使用本文中之教示,該多重存取系統能夠藉由共用可用系統資源(例如,藉由指定頻寬、傳輸功率、寫碼、交錯等中之一或多者)而支援與多個使用者的通信。舉例而言,本文中之教示可應用至以下技術中之任一者或其組合:分碼多重存取(「CDMA」)系統、多載波CDMA(「MCCDMA」)、寬頻CDMA(「W-CDMA」)、高速封包存取(「HSPA」、「HSPA+」)系統、分時多重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重存取(「FDMA」)系統、單載波FDMA(「SC-FDMA」)系統、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系統,或其他多重存取技術。使用本文中之教示之無線通信系統可經設計以實施一或多個標準,諸如,IS-95、cdma2000、IS-856、W-CDMA、TDSCDMA及其他標準。CDMA網路可實施諸如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cdma2000或某一其他技術之無線電技術。UTRA包括W-CDMA及低碼片速率(「LCR」)。cdma2000技術涵蓋IS-2000、IS-95及IS-856標準。TDMA網路可實施諸如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之無線電技術。OFDMA網路可實施諸如演進式UTRA(「E-UTRA」)、IEEE 802.11、IEEE 802.16、IEEE 802.20、Flash-OFDM等的無線電技術。UTRA、E-UTRA及GSM為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的部分。本文中之敘示可實施於3GPP長期演進(「LTE」)系統、超行動寬頻(「UMB」)系統及其他類型之系統中。LTE為UMTS之使用E-UTRA的版本。雖然可使用3GPP術語來描述本揭示案之特定態樣,但應理解,本文中之教示可應用於3GPP(Re199、Re15、Re16、Re17)技術,以及3GPP2(IxRTT、1xEV-DO RelO、RevA、RevB)技術及其他技術。
本文中之教示可被併入至各種裝置(例如,節點)中(例如,實施於該等裝置內或由該等裝置來執行)。在一些態樣中,根據本文中之教示實施之節點(例如,無線節點)可包含一存取點或一存取終端機。
舉例而言,存取終端機可包含、實施為或被稱為使用者設備、用戶台、用戶單元、行動台、行動物、行動節點,遠端台、遠端終端機、使用者終端機、使用者代理、使用者器件或某其他術語。在一些實施中,一存取終端機可包含:蜂巢式電話、無接線電話、會話起始協定(「SIP」)電話、無線區域迴路(「WLL」)台、個人數位助理(「PDA」)、具有無線連接能力之掌上型器件,或連接至無線數據機之某其他合適處理器件。因此,本文中所教示之一或多個態樣可併入至以下各項中:電話(例如,蜂巢式電話或智慧型電話)、電腦(例如,膝上型電腦)、攜帶型通信器件、攜帶型計算器件(例如,個人資料助理)、娛樂器件(例如,音樂器件、視訊器件,或衛星無線電)、全球定位系統器件或經組態以經由無線媒體而通信之任何其他合適器件。
存取點可包含、實施為或被稱為:NodeB、eNodeB、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基地台(「BS」)、無線電基地台(「RBS」)、基地台控制器(「BSC」)、基地收發器台(「BTS」)、收發器功能(「TF」)、無線電收發器、無線電路由器、基本服務集合(「BSS」)、擴展服務集合(「ESS」)或某其他類似術語。
在一些態樣中,節點(例如,存取點)可包含通信系統之存取節點。此存取節點可提供經由至網路之有線或無線通信鏈路之(例如)用於或至網路(例如,諸如網際網路或蜂巢式網路之廣域網路)的連接性。因此,存取節點可使另一節點(例如,存取終端機)能夠存取網路或具有某一其他功能性。此外,應瞭解,該等節點中之一或兩者可為攜帶型的,或者在一些狀況下為相對非攜帶型的。
又,應瞭解,無線節點可能能夠以非無線方式(例如,經由有線連接)來傳輸及/或接收資訊。因此,如本文中所論述之接收器及傳輸器可包括適當通信介面組件(例如,電或光學介面組件)以經由非無線媒體通信。
無線節點可經由基於或以其他方式支援任何合適無線通信技術之一或多個無線通信鏈路而進行通信。舉例而言,在一些態樣中,無線節點可與網路相關聯。在一些態樣中,網路可包含區域網路或廣域網路。無線器件可支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諸如本文中所論述之彼等無線通信技術、協定或標準(例如,CDMA、TDMA、OFDM、OFDMA、WiMAX、Wi-Fi等)之各種無線通信技術、協定或標準中的一或多者。類似地,無線節點可支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各種相應調變或多工方案中之一或多者。無線節點因此可包括適當組件(例如,空中介面)以使用上述或其它無線通信技術來建立一或多個無線通信鏈路及經由一或多個無線通信鏈路通信。舉例而言,無線節點可包含具有相關聯之傳輸器組件與接收器組件之無線收發器,其可包括促進經由無線媒體之通信的各種組件(例如,信號產生器及信號處理器)。
可以各種方式來實施本文所描述之組件。參看圖7至圖10,裝置700至1000表示為一系列相互關聯之功能區塊。在一些態樣中,此等區塊之功能性可實施為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組件之處理系統。在一些態樣中,可使用(例如)一或多個積體電路(例如,ASIC)之至少一部分來實施此等區塊之功能性。如本文中所論述,積體電路可包括處理器、軟體、其他相關組件,或其某一組合。此等區塊之功能性亦可以如本文中所教示之某一其他方式來實施。在一些態樣中,圖7至圖10中之虛線區塊中的一或多者為可選的。
裝置700至1000可包括可執行上文關於各圖所描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的一或多個模組。舉例而言,識別符定義構件702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識別符判定器。識別符發送構件704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傳輸器。請求接收構件706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請求處理器。清單提供構件708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清單定義器。識別符接收構件802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識別符控制器。封包接收構件804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的接收器。封包處理判定構件806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的封包處理器。請求發送構件808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請求產生器。清單接收構件810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清單控制器。封包轉遞構件812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的封包處理器。路由表定義構件902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路由表定義器。路由表資訊發送構件904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傳輸器。清單提供構件906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清單定義器。路由表資訊接收構件1002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路由表控制器。轉遞表定義構件1004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轉遞表定義器。封包接收構件1006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的接收器。封包轉遞構件1008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的封包處理器。路由表資訊轉遞構件1010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路由表控制器。清單接收構件1012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清單控制器。封包轉遞構件1014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的封包處理器。
應理解,本文中使用諸如「第一」、「第二」等之指定對元件的任何參考通常並不限制彼等元件之數量或次序。更確切地說,本文中可使用此等指定作為區分兩個或兩個以上元件或元件之例項的便利方法。因此,對第一及第二元件之參考並不意謂彼處僅可使用兩個元件或第一元件必須以某一方式先於第二元件。又,除非另外規定,否則元件之集合可包含一或多個元件。此外,描述或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之形式為「A、B或C中之至少一者」的術語意謂「A或B或C或此等元件的任一組合」。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進一步瞭解,可使用多種不同技藝及技術中之任一者來表示資訊及信號。舉例而言,可藉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子、光場或光粒子或其任一組合來表示可貫穿上文描述而參考之資料、指令、命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及碼片。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進一步瞭解,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態樣而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處理器、構件、電路及演算法步驟中的任一者可實施為電子硬體(例如,數位實施、類比實施,或該兩者之組合,其可使用源寫碼或某一其他技術而設計)、併有指令之各種形式之程式或設計碼(為方便起見,本文中可將其稱作「軟體」或「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組合。為了清楚地說明硬體與軟體之此可互換性,上文已大致在功能性方面描述了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步驟。該功能性係實施為硬體還是軟體視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上之設計約束而定。熟習此項技術者對於每一特定應用可以變化之方式實施所描述之功能性,但該等實施決策不應解釋為引起對本揭示案之範疇的偏離。
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態樣而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可在積體電路(「IC」)、存取終端機或存取點內實施或由積體電路(「IC」)、存取終端機或存取點來執行。IC可包含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邏輯器件、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電組件、光學組件、機械組件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的任一組合,且可執行駐存於IC內、IC外部或IC內與IC外部之程式碼或指令。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實施例中,處理器可為任何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心之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或任何其他該組態。
應理解,任何所揭示之過程中之步驟的任何特定次序或階層架構為樣本方法之實例。基於設計偏好,應理解可重新排列該等過程中之步驟的特定次序或階層架構,同時保持處於本揭示案之範疇內。隨附之方法項以樣本次序呈現各種步驟之元素,且並不意欲限於所呈現之特定次序或階層架構。
所描述之功能可以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一組合來實施。若以軟體來實施,則該等功能可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程式碼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上或經由電腦可讀媒體傳輸。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與通信媒體(包括促進電腦程式自一處至另一處之轉移的任何媒體)兩者。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電腦存取的任何可用媒體。作為實例且並非限制,該等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可用於以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載運或儲存所要程式碼且可由電腦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又,適當地將任何連接稱為電腦可讀媒體。。舉例而言,若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而自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輸軟體,則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包括在媒體之定義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光學光碟、數位化通用光碟(DVD)、軟性磁碟及藍光光碟,其中磁碟通常磁性地再生資料,而光碟藉由雷射光學地再生資料。上文各項之組合亦應包括在電腦可讀媒體之範疇內。總之,應瞭解,電腦可讀媒體可實施於任何合適之電腦程式產品中。
提供所揭示態樣之先前描述以使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製造或使用本揭示案。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對此等態樣之各種修改將為顯而易見的,且可在不偏離本揭示案之範疇的情況下將本文中所定義之一般原理應用於其他態樣。因此,本揭示案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所展示之態樣,而應符合與本文中所揭示之原理及新穎特徵一致之最廣範疇。
100...樣本通信系統
102...根存取點
104...無線中繼節點
106...無線中繼節點
108...無線中繼節點
110...無線中繼節點
112...無線中繼節點
114...存取終端機
116...網路節點
300...系統
302...節點
304...節點
306...收發器
308...收發器
310...收發器
312...傳輸器
314...接收器
316...傳輸器
318...接收器
320...傳輸器
322...接收器
324...中繼器管理器
326...通信控制器
328...封包處理器
330...中繼器拓撲管理器
332...通信控制器
334...封包處理器
336...請求產生器
338...識別符控制器
340...請求處理器
342...識別符定義器
344...清單定義器
346...清單控制器
348...路由表定義器
350...路由表控制器
352...轉遞表定義器
600...MIMO系統
610...無線器件
612...資料源
614...傳輸(「TX」)資料處理器
620...TX MIMO處理器
622...收發器
622A~622T...收發器(「XCVR」)
624...天線
624A~624T...天線
630...處理器
632...資料記憶體
636...資料源
638...TX資料處理器
640...解調變器(「DEMOD」)
642...RX資料處理器
650...無線器件
652...天線
652A~652R...天線
654...收發器
654A~654R...收發器(「XCVR」)
660...接收(「RX」)資料處理器
670...處理器
672...資料記憶體
680...調變器
690...中繼器控制組件
692...中繼器控制組件
700...裝置
702...識別符定義構件
704...識別符發送構件
706...請求接收構件
708...清單提供構件
800...裝置
802...識別符接收構件
804...封包接收構件
806...封包處理判定構件
808...請求發送構件
810...清單接收構件
812...封包轉遞構件
900...裝置
902...路由表定義構件
904...路由表資訊發送構件
906...清單提供構件
1000...裝置
1002...路由表資訊接收構件
1004...轉遞表定義構件
1006...封包接收構件
1008...封包轉遞構件
1010...路由表資訊轉遞構件
1012...清單接收構件
1014...封包轉遞構件
圖1為包括無線中繼節點之集合之通信系統的若干樣本態樣之簡化方塊圖;
圖2為可經執行以管理無線中繼節點之集合且使封包在無線中繼節點之集合中路由之操作的若干樣本態樣之流程圖;
圖3為通信節點之若干樣本組件的簡化方塊圖;
圖4A及圖4B為可經執行以管理無線中繼節點之集合之操作的若干樣本態樣之流程圖;
圖5A及圖5B為可經執行以在無線中繼節點之集合內路由封包之操作的若干樣本態樣之流程圖;
圖6為通信組件之若干樣本態樣的簡化方塊圖;及
圖7至圖10為經組態以提供如本文中所教示之無線中繼節點管理之裝置的若干樣本態樣之簡化方塊圖。
根據一般慣例,圖式中所說明之各種特徵可能未按比例繪製。因此,為清楚起見,可任意擴大或縮小各種特徵之尺寸。此外,為清楚起見,可簡化一些圖式。因此,該等圖式可能未描繪一給定裝置(例如,器件)或方法之所有組件。最後,貫穿說明書及圖式,相同參考數字可用以表示相同特徵。
(無元件符號說明)

Claims (52)

  1. 一種通信方法,其包含:針對一無線中繼節點定義一識別符,其中定義該識別符以在無線中繼節點之一集合內使用,從而在該集合內唯一地識別該無線中繼節點;向該無線中繼節點發送該識別符;及在該集合中提供一清單至每一無線中繼節點,其中該清單包含在該集合中每一無線中繼節點之該等識別符。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識別符係與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無線中繼節點之一第二識別符相關聯。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該無線中繼節點之該第二識別符為該無線中繼節點的一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定義該識別符以促進在該集合之該等無線中繼節點之間轉遞經壓縮封包。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一單一根存取點提供該集合之該等無線中繼節點的一網路附接點。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集合之該等無線中繼節點中之每一者使用一第一類型之無線技術來為存取終端機提供存取且提供骨幹連接性。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結合連接至該集合之另一無線中繼節點的該無線中繼節點來定義該識別符。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自該無線中繼節點接收對該識別符的一請求,其中:回應於該請求之該接收而定義該識別符;且 該請求包含該無線中繼節點之另一識別符,其中該另一識別符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無線中繼節點。
  9. 一種用於通信之裝置,其包含:一識別符定義器,其經組態以針對一無線中繼節點定義一識別符,其中該識別符經定義以在無線中繼節點之一集合內使用,從而在該集合內唯一地識別該無線中繼節點;一傳輸器,其經組態以向該無線中繼節點發送該識別符;及一清單定義器,其經組態以定義一在該集合中包含每一無線中繼節點之該等識別符的清單,其中該傳輸器係進一步經組態以發送該清單至在該集合中之每一無線中繼節點。
  10. 如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符係與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無線中繼節點之一第二識別符相關聯。
  11. 如請求項10之裝置,其中該無線中繼節點之該第二識別符為該無線中繼節點的一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12. 如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符經定義以促進在該集合之該等無線中繼節點之間轉遞經壓縮封包。
  13. 如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一單一根存取點提供該集合之該等無線中繼節點的一網路附接點。
  14. 如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該集合之該等無線中繼節點中之每一者使用一第一類型之無線技術來為存取終端機提供存取且提供骨幹連接性。
  15. 如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符係結合連接至該集合之另一無線中繼節點的該無線中繼節點來定義。
  16. 如請求項9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請求處理器,該請求處理器經組態以自該無線中繼節點接收對該識別符的一請求,其中:該識別符係回應於該請求之該接收而定義;且該請求包含該無線中繼節點之另一識別符,其中該另一識別符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無線中繼節點。
  17. 一種用於通信之裝置,其包含:用於針對一無線中繼節點定義一識別符之構件,其中該識別符經定義以在無線中繼節點之一集合內使用,從而在該集合內唯一地識別該無線中繼節點;用於向該無線中繼節點發送該識別符之構件;及用於在該集合中提供一清單至每一無線中繼節點之構件,其中該清單包含在該集合中每一無線中繼節點之該等識別符。
  18.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符係與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無線中繼節點之一第二識別符相關聯。
  19. 如請求項18之裝置,其中該無線中繼節點之該第二識別符為該無線中繼節點的一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20.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符經定義以促進在該集合之該等無線中繼節點之間轉遞經壓縮封包。
  21.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一單一根存取點提供該集合之該等無線中繼節點的一網路附接點。
  22.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該集合之該等無線中繼節點中之每一者使用一第一類型之無線技術來為存取終端機提供存取且提供骨幹連接性。
  23.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符係結合連接至該集合之另一無線中繼節點的該無線中繼節點來定義。
  24.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自該無線中繼節點接收對該識別符的一請求之構件,其中:該識別符係回應於該請求之該接收而定義;且該請求包含該無線中繼節點之另一識別符,其中該另一識別符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無線中繼節點。
  25.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包含用於使得一電腦進行以下操作之程式碼之電腦可讀媒體:針對一無線中繼節點定義一識別符,其中該識別符經定義以在無線中繼節點之一集合內使用,從而在該集合內唯一地識別該無線中繼節點;向該無線中繼節點發送該識別符;及在該集合中提供一清單至每一無線中繼節點,其中該清單包含在該集合中每一無線中繼節點之該等識別符。
  26. 如請求項25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識別符係與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無線中繼節點之一第二識別符相關聯。
  27. 如請求項26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無線中繼節點之該 第二識別符為該無線中繼節點的一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28. 一種通信方法,其包含:接收一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一識別符,其中該識別符經定義以在無線中繼節點之一集合內使用,從而在該集合內唯一地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接收在該集合中用於每一無線中繼節點之識別符之一清單;自該集合之一第二無線中繼節點接收一封包;及基於該識別符及該清單判定如何處理該所接收之封包。
  29.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封包包含一經壓縮之標頭及一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且該判定包含判定該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是否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
  30.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該判定包含在該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的情況下選擇解壓縮該封包。
  31.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該判定包含在該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並不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的情況下選擇轉遞該封包。
  32.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識別符係與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一第二識別符相關聯。
  33. 如請求項32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該第二 識別符為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的一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34.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一單一根存取點提供該集合之該等無線中繼節點的一網路附接點。
  35.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集合之該等無線中繼節點中之每一者使用一第一類型之無線技術來為存取終端機提供存取且提供骨幹連接性。
  36. 如請求項28之方法,結合連接至該第二無線中繼節點的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來接收該識別符。
  37.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發送對該識別符的一請求,其中:該請求包含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另一識別符;且該另一識別符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
  38. 一種用於通信之裝置,其包含:一識別符控制器,其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一識別符,其中該識別符經定義以在無線中繼節點之一集合內使用,從而在該集合內唯一地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一清單控制器,其經組態以接收在該集合中用於每一無線中繼節點之識別符之一清單;一接收器,其經組態以自該集合之一第二無線中繼節點接收一封包;及一封包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基於該識別符及該清單判定如何處理該所接收的封包。
  39. 如請求項38之裝置,其中:該封包包含一經壓縮之標頭及一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且該判定包含判定該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是否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
  40. 如請求項38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符係與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一第二識別符相關聯。
  41. 如請求項40之裝置,其中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該第二識別符為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的一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42. 如請求項38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請求產生器,該請求產生器經組態以發送對該識別符的一請求,其中:該請求包含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另一識別符;且該另一識別符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
  43. 一種用於通信之裝置,其包含:用於接收一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一識別符的構件,其中該識別符經定義以在無線中繼節點之一集合內使用,從而在該集合內唯一地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用於接收在該集合中用於每一無線中繼節點之識別符之一清單之構件;用於自該集合之一第二無線中繼節點接收一封包之構件;及用於基於該識別符及該清單判定如何處理該所接收之封包的構件。
  44. 如請求項43之裝置,其中:該封包包含一經壓縮之標頭及一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且該判定包含判定該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是否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
  45. 如請求項43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符係與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一第二識別符相關聯。
  46. 如請求項45之裝置,其中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該第二識別符為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的一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47. 如請求項43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發送對該識別符的一請求之構件,其中:該請求包含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另一識別符;且該另一識別符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
  48.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包含用於使得一電腦進行以下操作之程式碼之電腦可讀媒體:接收一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一識別符,其中該識別符經定義以在無線中繼節點之一集合內使用,從而在該集合內唯一地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接收在該集合中用於每一無線中繼節點之識別符之一清單;自該集合之一第二無線中繼節點接收一封包;及基於該識別符及該清單判定如何處理該所接收之封 包。
  49. 如請求項48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封包包含一經壓縮之標頭及一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且該判定包含判定該無線中繼節點識別符是否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
  50. 如請求項48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識別符係與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一第二識別符相關聯。
  51. 如請求項50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該識別符為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的一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52. 如請求項48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電腦可讀媒體進一步包含用於使得該電腦發送對該識別符之一請求的程式碼;該請求包含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之另一識別符;且該另一識別符在一網路內唯一地識別該第一無線中繼節點。
TW098103318A 2008-01-30 2009-02-02 使用識別符的無線中繼節點的管理 TWI393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476408P 2008-01-30 2008-01-30
US12/361,442 US8300555B2 (en) 2008-01-30 2009-01-28 Management of wireless relay nodes using identifi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8124A TW200948124A (en) 2009-11-16
TWI393465B true TWI393465B (zh) 2013-04-11

Family

ID=408991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3323A TWI391008B (zh) 2008-01-30 2009-02-02 使用路徑表的無線中繼節點的管理
TW098103318A TWI393465B (zh) 2008-01-30 2009-02-02 使用識別符的無線中繼節點的管理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3323A TWI391008B (zh) 2008-01-30 2009-02-02 使用路徑表的無線中繼節點的管理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2) US8737267B2 (zh)
EP (2) EP2238790B1 (zh)
JP (3) JP5372961B2 (zh)
KR (3) KR101203103B1 (zh)
CN (2) CN101933367B (zh)
AU (2) AU2009209111A1 (zh)
BR (1) BRPI0906603A2 (zh)
CA (2) CA2711360A1 (zh)
IL (1) IL206727A0 (zh)
MX (2) MX2010007957A (zh)
RU (2) RU2476017C2 (zh)
SG (1) SG190593A1 (zh)
TW (2) TWI391008B (zh)
UA (2) UA100546C2 (zh)
WO (2) WO20090974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7267B2 (en) * 2008-01-30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wireless relay nodes using routing table
US20090300209A1 (en) * 2008-06-03 2009-12-03 Uri Elzur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th based network congestion management
CN101686524B (zh) * 2008-09-28 2012-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站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848594B2 (en) * 2008-12-10 2014-09-3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y of relay nodes
US8355388B2 (en) * 2008-12-17 2013-01-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l access to relays
US8040904B2 (en) 2008-12-17 2011-10-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 combining
US20100150022A1 (en) * 2008-12-17 2010-06-17 Research In Motio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Relay Protocol Stack
US8311061B2 (en) 2008-12-17 2012-11-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user multiplexing
US8402334B2 (en) 2008-12-17 2013-03-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functionality in a relay node
US8265128B2 (en) 2008-12-19 2012-09-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with relay nodes
US8446856B2 (en) 2008-12-19 2013-05-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 node selection
US8335466B2 (en) 2008-12-19 2012-12-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TWI395420B (zh) * 2008-12-30 2013-05-01 Ind Tech Res Inst 中繼站、無線網路通信系統與方法
US20100260126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lit-cell relay packet routing
US9078288B2 (en) * 2009-04-21 2015-07-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dependent information network
US8472868B2 (en) * 2009-05-06 2013-06-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MO repeater chai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509237B2 (en) * 2009-06-26 2013-08-13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Architecture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ed network-wide redundancy elimination
US8537795B2 (en) * 2009-07-28 2013-09-1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forwarding fra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580153B1 (ko) * 2009-09-24 2016-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홉 중계 통신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2355608B1 (en) * 2009-10-30 2016-03-09 Institute for Imformation Industry Donor evolved nodeb, relay nod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8787242B2 (en) * 2009-11-06 2014-07-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eader compression for relay nodes
US20110110289A1 (en) * 2009-11-06 2011-05-12 Muthaiah Venkatachalam Distributed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relays in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KR101754098B1 (ko) * 2009-11-13 2017-07-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네트워크에 포함된 중재자 장치, 릴레이 장치, 소스 장치 및 데스티네이션 장치의 통신 방법
WO2011086655A1 (ja) 2010-01-12 2011-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移動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IL206455A (en) 2010-01-28 2016-11-30 Elta Systems Lt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oving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and useful devic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bove
US8451769B2 (en) * 2010-02-11 2013-05-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ceiving messag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 process being limited to wireless interface and apparatus of the same
CN102754360B (zh) * 2010-02-19 2016-10-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中继节点的标识
CN102844994B (zh) * 2010-04-14 2017-01-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中继节点的搜索空间的方法及其装置
RU2598816C2 (ru) * 2010-08-03 2016-09-27 Нек Корпоре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и,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ей
EP2421298A1 (en) * 2010-08-17 2012-02-22 Alcatel Lucent Transmitting radio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from a base station to a relay node
CN101977429B (zh) * 2010-11-10 2013-06-19 闵浩 微功耗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WO2012070049A1 (en) * 2010-11-24 2012-05-31 Elta Systems Ltd. Various routing architectures for dynamic multi-hop backhauling cellular network and various method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SG10201509642XA (en) 2010-11-24 2015-12-30 Elta Systems Ltd Architecture and methods for traffic management by tunneling in moving hierarchical cellular networks
CZ305446B6 (cs) * 2010-11-26 2015-09-23 Microrisc S. R. O. Způsob vytvoření funkčního uspořádání obecné bezdrátové mesh sítě komunikačních zařízení s paketovým přenosem zpráv a způsob směrování paketového přenosu zpráv v takto vytvořené síti
WO2012117560A1 (ja) * 2011-03-03 2012-09-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設定値設定方法、設定値設定プログラム及び中継システム
IL218046B (en) 2012-02-12 2018-11-29 Elta Systems Ltd An architecture for a multi-directional relay and th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useful by the way
GB2491856B (en) * 2011-06-14 2015-06-17 Sca Ipla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WO2013030825A1 (en) * 2011-08-31 2013-03-07 Acceleradi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adaptive relay for tactical communication
CN102281594B (zh) 2011-09-06 2014-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无线访问节点、系统
US9504089B2 (en) * 2012-05-14 2016-11-22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station bridging
US9204377B2 (en) * 2012-07-16 2015-12-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ximity-based communication
US20140071885A1 (en) * 2012-09-10 2014-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bridge learning in multi-hop networks
JP2014093763A (ja) * 2012-11-07 2014-05-19 Nec Commun Syst Ltd 監視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監視制御方法
CN103916925B (zh) * 2013-01-08 2018-07-13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095579B (zh) * 2013-01-18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Trill网络互联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995019B1 (en) 2013-05-09 2019-01-30 Intel IP Corporation Small data communications
US9444728B2 (en) * 2013-07-30 2016-09-13 Cisco Technology, Inc. Packet switching device including cascaded aggregation nodes
US9684286B2 (en) * 2013-09-12 2017-06-20 Robert Bosch Gmbh Security system with point bus abstraction and partitioning
EP3195505B1 (en) 2014-09-16 2019-07-24 Inemsof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naging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9456402B2 (en) * 2015-01-16 2016-09-27 Kyynel Ltd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s in radio-based ad hoc networks
US10530461B2 (en) * 2015-03-25 2020-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discovery and association messages
US10575235B2 (en) * 2015-06-10 2020-02-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on of network resource routing and resource optimization
JP6783848B2 (ja) * 2016-02-23 2020-11-1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制御ノード及び経路制御システム
US11140215B2 (en) * 2016-03-18 2021-10-05 Plume Design, Inc. Claiming network devices for a home network in a distributed Wi-Fi network
US10200945B2 (en) 2016-04-22 2019-02-05 Venia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mobility of users in a network of moving things at the edge
CN106102120B (zh) * 2016-06-06 2019-08-09 武汉宏佳启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协议及组网方法的自组无线局域网及数据收发方法
CN107666686B (zh) * 2016-07-27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中继节点
CN107846718B (zh) * 2016-09-18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中继节点
US10171214B2 (en) 2016-09-29 2019-01-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ramework design for 5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s
US10602507B2 (en) 2016-09-29 2020-03-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uplink communication waveform selection
US10644924B2 (en) 2016-09-29 2020-05-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a two-stag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158555B2 (en) 2016-09-29 2018-12-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on of route optimization for a 5G network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0206232B2 (en) 2016-09-29 2019-02-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itial access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wireless networks
US10404654B1 (en) 2016-10-24 2019-09-0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Network address distribution to wireless relays in a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20190103468A (ko) * 2017-01-26 2019-09-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단말의 다른 id들의 관리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143925A1 (en) * 2017-01-31 2018-08-0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entralized controller for nomadic mobile relay network elements
EP3577790A2 (en) * 2017-02-06 2019-12-11 Altiostar Networks, Inc. Multi-site mimo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hybrid beamforming in l1-split architecture
US10355813B2 (en) 2017-02-14 2019-07-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ink adaptation o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DE102017204181A1 (de) * 2017-03-14 2018-09-20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Sender zum Emittieren von Signalen und Empfänger zum Empfangen von Signalen
US10264612B2 (en) * 2017-03-15 2019-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very of controller function for wireless backhaul using cellula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US10772145B2 (en) * 2017-03-29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formation for backhaul networks
US10172020B2 (en) * 2017-04-06 2019-01-01 Common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ing and wirelessly routing communications
SG11201910167RA (en) * 2017-05-03 2019-11-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US10469358B2 (en) * 2017-05-18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CN107357695B (zh) * 2017-06-16 2018-11-20 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子卡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219102B (zh) * 2017-06-30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和装置
US11233722B2 (en) * 2017-12-12 2022-01-2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topology management
WO2019125582A1 (en) * 2017-12-20 2019-06-27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cluster head assistance data in a device cluster
WO2019136607A1 (zh) * 2018-01-09 2019-07-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的路由方法和通信节点
TWI674814B (zh) * 2018-04-30 2019-10-11 奇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閘道通訊方法及其無線閘道系統
RU2683789C1 (ru) * 2018-05-23 2019-04-02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енное во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Ракетных войск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имени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 МО РФ Ретранслятор системы передачи радиокоманд на управляемые объекты, входящие в систему
US10637563B2 (en) 2018-08-06 2020-04-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ynamic adjustment of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link partition for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CN111989957B (zh) * 2018-09-27 2024-08-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集成接入和回程中的功率控制的改进以及与其相关的改进
CN109152065B (zh) * 2018-10-31 2022-03-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IPv6的工业无线网络多节点安全入网方法
KR102038473B1 (ko) * 2018-11-09 2019-11-18 엘에스웨어(주) 그룹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3508639B (zh) * 2019-04-08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1108637B1 (en) 2019-11-08 2021-08-3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relay consensus for mesh network architectures
US11239898B1 (en) * 2019-11-19 2022-02-01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Relaying data to multiple access points
US11463936B2 (en) * 2019-11-29 2022-10-04 Izuma Tech, Inc. Multihop network routing extension
CN113518405B (zh) * 2020-04-09 2023-03-07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网状网络系统
WO2023283804A1 (zh) * 2021-07-13 2023-01-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16634354A (zh) * 2023-04-14 2023-08-2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用于地下站点的多节点通信组网与定位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7843B1 (en) * 1997-07-18 2001-10-23 Nec Corporation Ad hoc network of mobile hosts using link table for identifying wireless links and destination addresses
WO2002028034A1 (en) * 2000-09-29 2002-04-04 Nokia Corporation Addressing and routing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WO2003105502A1 (en) * 2002-06-06 2003-12-18 Motorola, Inc.,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Protocol and structure for mobile nodes in a self-organiz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0881A (en) 1998-04-20 2000-10-10 Sarnoff Corporation Traffic routing in small wireless data networks
KR100671526B1 (ko) 2001-12-03 2007-01-19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무선 메시 네트워크들에서의 어드레싱 및 라우팅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RU2281617C2 (ru) 2001-12-03 2006-08-10 Нокиа Корпорейшн Адресация и маршрутизация в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ячеистых сетях
US6934252B2 (en) * 2002-09-16 2005-08-23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ast binary network address lookups using parent node information stored in routing table entries
US7716061B2 (en) 2003-03-27 2010-05-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tatus information in a grid
FR2855705A1 (fr) * 2003-05-28 2004-12-03 Thomson Licensing Sa Procede de navigation pour la selection de documents associes a des identificateurs, et recepteur mettant en oeuvre le procede.
US20050036486A1 (en) * 2003-08-12 2005-02-17 Zafer Sahinoglu Route discovery in ad-hoc networks with data packets
KR100585327B1 (ko) * 2004-07-29 2006-06-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의 규모 변화에 따른 적응적 주소 재설정방법
WO2006023485A1 (en) 2004-08-16 2006-03-02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Group communication signal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4517885B2 (ja) * 2005-02-23 2010-08-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再構成方法、プログラム、情報記録媒体、ノード、基地局、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KR100781369B1 (ko) * 2005-05-10 2007-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네트워크에서 라우팅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사용하는통신장치
WO2006121283A1 (en) * 2005-05-10 2006-1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outing method in wireless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of using the same
US9078084B2 (en) * 2005-12-22 2015-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d node assisted neighbor discovery
JP4635840B2 (ja) * 2005-11-16 2011-02-23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機器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7986915B1 (en) * 2006-02-24 2011-07-2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
US20070274286A1 (en) * 2006-05-24 2007-11-29 Ranganathan Krishnan Overhead reduction in an ad-hoc wireless network
US8514822B2 (en) * 2006-06-14 2013-08-20 Zte (Usa) Inc. Efficient acknowledgement messag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080123584A1 (en) * 2006-08-08 2008-05-29 Siemens Corporate Research, Inc. Route Optimization for MultiHop Relay Transmission Systems
US7742448B2 (en) * 2006-11-07 2010-06-22 Motorola, Inc. Optimizing topology learning in a multihop network
US8040823B2 (en) * 2007-01-08 2011-10-1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network data transmitting
US8737267B2 (en) * 2008-01-30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wireless relay nodes using routing tab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7843B1 (en) * 1997-07-18 2001-10-23 Nec Corporation Ad hoc network of mobile hosts using link table for identifying wireless links and destination addresses
WO2002028034A1 (en) * 2000-09-29 2002-04-04 Nokia Corporation Addressing and routing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WO2003105502A1 (en) * 2002-06-06 2003-12-18 Motorola, Inc.,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Protocol and structure for mobile nodes in a self-organiz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01569B2 (ja) 2013-09-25
EP2238790A1 (en) 2010-10-13
RU2468532C2 (ru) 2012-11-27
US20090190522A1 (en) 2009-07-30
KR20130020916A (ko) 2013-03-04
CN101933367B (zh) 2015-11-25
WO2009097456A1 (en) 2009-08-06
MX2010007957A (es) 2010-08-10
TW200945925A (en) 2009-11-01
IL206727A0 (en) 2010-12-30
RU2010136044A (ru) 2012-03-10
TW200948124A (en) 2009-11-16
CN101933366A (zh) 2010-12-29
JP5710702B2 (ja) 2015-04-30
US8737267B2 (en) 2014-05-27
BRPI0906603A2 (pt) 2015-07-07
JP2013243721A (ja) 2013-12-05
KR101203103B1 (ko) 2012-11-21
RU2010136025A (ru) 2012-03-10
CA2711391A1 (en) 2009-08-06
KR101242014B1 (ko) 2013-03-12
SG190593A1 (en) 2013-06-28
EP2238789B1 (en) 2017-03-22
UA98531C2 (ru) 2012-05-25
TWI391008B (zh) 2013-03-21
JP5372961B2 (ja) 2013-12-18
UA100546C2 (ru) 2013-01-10
MX2010007958A (es) 2010-08-10
WO2009097458A1 (en) 2009-08-06
CN101933366B (zh) 2015-02-25
KR20100113609A (ko) 2010-10-21
CN101933367A (zh) 2010-12-29
JP2011511574A (ja) 2011-04-07
US8300555B2 (en) 2012-10-30
EP2238789A1 (en) 2010-10-13
EP2238790B1 (en) 2015-01-28
AU2009209111A1 (en) 2009-08-06
AU2009209109B2 (en) 2013-01-10
JP2011514041A (ja) 2011-04-28
CA2711360A1 (en) 2009-08-06
RU2476017C2 (ru) 2013-02-20
AU2009209109A1 (en) 2009-08-06
US20090190521A1 (en) 2009-07-30
KR20100113608A (ko) 201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3465B (zh) 使用識別符的無線中繼節點的管理
US8856387B2 (en) Local IP access scheme
KR101150562B1 (ko)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복수의 서비스 레벨들의 제공
KR101252031B1 (ko) 셀 릴레이 네트워크 부착 절차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