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1553B - 具有可移式鉤環之掛鎖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移式鉤環之掛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1553B
TWI391553B TW95130371A TW95130371A TWI391553B TW I391553 B TWI391553 B TW I391553B TW 95130371 A TW95130371 A TW 95130371A TW 95130371 A TW95130371 A TW 95130371A TW I391553 B TWI391553 B TW I3915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dlock
shackle
leg
retaining member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5130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24765A (en
Inventor
Xiong Wei Tang
Original Assignee
Assa Abloy Australia Pt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AU20059044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AU2005904470A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Assa Abloy Australia Pty Ltd filed Critical Assa Abloy Australia Pty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724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24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1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15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7/00Padlocks; Details thereof
    • E05B67/06Shackles; Arrangement of the shackle
    • E05B67/063Padlocks with removable shack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7/00Padlocks; Details thereof
    • E05B67/06Shackles; Arrangement of the shackle
    • E05B67/22Padlocks with sliding shackles, with or without rotary or pivotal movement
    • E05B67/24Padlocks with sliding shackles, with or without rotary or pivotal movement with built- in cylinder loc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Description

具有可移式鉤環之掛鎖
本發明是關於掛鎖,而且,特別是能夠在當掛鎖被打開時,鉤環可以從掛鎖移開之狀態與當掛鎖被打開時,鉤環被保持成與掛鎖囓合的狀態之間轉換之掛鎖。
掛鎖在市場上早為已知,且被廣泛地用來鎖住門、閘門等物。掛鎖是可攜帶式的鎖,當不需要此鎖時,可以從門、閘門或其他應用中移開。如此可以將掛鎖與固定於門、窗、閘門等物上的其他種類之鎖加以區別。
典型的掛鎖形成有一個堅固的掛鎖本體(一般是由黃銅或鋼鐵製成),而且,此掛鎖本體通常含有一個主要開口。可以將一圓筒(通常是以一鑰匙筒形式出現)裝配至此主要開口內,致使可以開啟此掛鎖(通常,係藉由插入並旋轉鑰匙而再度打開)。
掛鎖通常亦具有一鉤環,此鉤環一般包含有一個剛性的U形金屬構件,其可以由鋼鐵或黃銅形成。U形鉤環的平行部位形成兩個隔開的平行腿部,其中一支腿部通常比另一支更長。在習知的掛鎖中,較長的腿部通過此掛鎖本體頂部中的一開口,而且,藉由使此腿部無法被抽出的方式而固定於其中。當掛鎖被打開時,被固定的長腿部通常能夠繞著其軸樞轉,致使此短腿部(也就是,U形鉤環的另一腿部)可以繞著此長腿部以弧形旋轉。鉤環的較長腿部一般也能夠在本體的開口中軸向地朝內及朝外滑動(然而在習知掛鎖中,鉤環無法滑出此本體外)。
典型地,藉由朝下移動此鉤環,而鎖住掛鎖,致使短腿部被插入掛鎖本體頂部內的一盲孔(blind bore)中。然後,此短腿可以被鎖入其中,以鎖住此掛鎖。可以藉由操作此圓筒,而開啟此掛鎖,而且,通常設置一彈簧,用以將鉤環偏壓至開啟狀態(也就是,其中短腿可以朝上縮出該本體,而且可以繞著此長腿旋轉)。在圓筒是一鑰匙筒的情形中,鑰匙可以插入此鑰匙筒內並扭轉,藉此釋放鉤環,而允許鉤環在彈簧的偏壓下,朝上移動成開啟狀態。
此種掛鎖的其中一項缺點在於,鉤環(特別是其長腿部)總是被固定於掛鎖本體上,而無法從該處移開。通常,如果能有不同種類的鉤環,會比較有利。例如,對於高安全性掛鎖來說,最好能具有一個由堅硬鋼鐵所製成的鉤環,然而,對於正常掛鎖來說,鉤環可以由較軟且較便宜的金屬或其他材質製成。由於具有一個無法移除的鉤環,所以,必須具有大量掛鎖,各個掛鎖具有不同的鉤環,才能滿足不同的需求。鉤環的尺寸與形狀亦根據不同應用情形中使用的掛鎖而有所改變。有時候,鉤環的長度可介於5至15cm之間,但是,有時候,必須具有很長的鉤環,或者具有傳統U形以外的形狀之鉤環。而且,假如鉤環總是被固定於掛鎖本體處的話,則必須具有大量掛鎖,各個掛鎖具有不同形狀的鉤環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無法將鉤環從掛鎖本體移開的另一項缺點在於,在一些情形下,掛鎖能使用的唯一方式就是起先將鉤環從掛鎖本體移開,而且,在重新將鉤環插入本體之前,將它放置在欲鎖住的物體周圍,以鎖住此掛鎖。假如鉤環被永久地固定於掛鎖上時,則無法完成上述操作。
假如鎖匠能夠儲存很少範圍的掛鎖本體,以及與掛鎖本體相容的大範圍之鉤環的話,這一點將會令人感到滿意。然後,消費者可以決定要哪一種掛鎖,而且,可以將正確的鉤環以及掛鎖本體之適當組合予以組裝。而且,假如消費者想要在需要另一替代鉤環之不同應用情形中使用掛鎖的話,則可以購買此替代鉤環,而使掛鎖能夠被應用至此新應用情形,而不需要購買全新的掛鎖。
因此,提供具有一種可移除鉤環模式(假如需要的話,鉤環可在該模式處被移開或加以替代的掛鎖),另外,可提供多種鉤環,以在不同應用情形中與掛鎖一起使用,上述方式均相當有利。而且,對於這類掛鎖來說,能夠在該掛鎖被打開時,鉤環可完全從本體移開之可移除鉤環模式,以及類似於習知掛鎖,鉤環被固持在掛鎖本體內之鉤環固定模式之兩種模式之間產生轉換,這一點也很有利。為何最好仍要具有鉤環固持模式的其中一項原因在於,在某些應用情形中,為了使用掛鎖,並不需要將鉤環移開,而且,在這類應用情形中,假如鉤環是可以移開的話,則可能對掛鎖的操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煩,而且,鉤環可能會被放錯位置。因此,最好能設置一種機構,用以使掛鎖在上述模式之間進行轉換。
另一個考量在於,不管使用何種機構使鉤環完全從掛鎖本體移開,此機構都應該具有相當的防竄改(tamperproof)能力,如此一來,當掛鎖鎖住時,鉤環才不會藉由一未授權的方式而移開。因此,當掛鎖被鎖住時,使用能夠從鎖的外部進入,而且可以被移開來移除鉤環之螺絲或類似構件並不一定是一個可令人接受的替代方式,這是由於未授權的人士可能會移除此螺絲,而使掛鎖失效。因此,僅使用一個延伸通過掛鎖底壁內的開口且裝附至其中一鉤環腿部的螺絲,並非是一項可令人接受的解決方案。
因此,假如可以提供一種掛鎖,其具有能夠選擇性地固持在掛鎖內,或是整個從該處移開之鉤環的話,將會很有利,而且可以一個簡單的方式即可完成上述轉換過程。當掛鎖被鎖住時,此機構應該也要具有相當的防竄改能力。
與傳統掛鎖有關的另一項問題在於,鑰匙可以在任何時候從掛鎖移開(也就是,不管是否掛鎖是打開或鎖住)。如此,意味著當掛鎖打開時,使用者可以將鑰匙從掛鎖移開,而且,使用者可能會離開,而忘記再度鎖上掛鎖。因此,假如能夠提供一種具有以下模式的掛鎖,將會很有利,其中,該模式係為當掛鎖被打開時,鑰匙是被固持於掛鎖內,致使使用者必須將掛鎖重新鎖住才能離開(至少,無法將鑰匙留下而離開)。有利的是,對於掛鎖來說,能夠在任何時間,選擇性地在鑰匙固持模式與鑰匙可以從掛鎖移開的可移除鑰匙模式之間進行轉換。為何最好仍具有此可移除鑰匙模式的一些原因在於,在某些情形中,在移開鑰匙之前,必須先鎖住掛鎖的話,會令人感到沮喪,或者,有當掛鎖打開時,需使用鑰匙進行其他用途。因此,最好能提供一種轉換機構,用於將掛鎖在鑰匙固持模式與可移除鑰匙模式之間進行轉換。
可以清楚了解到,以下所提到的背景資料、資訊或習知刊物,不論是否在澳洲或任何其他國家內,並非承認任何資料、資訊或刊物,可形成本技藝中的一部分基本常識,或者在其他方面是可以接受的先前技術。
本發明之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掛鎖,其可以至少局部解決一些上述缺點,或者對於現有掛鎖提供一種有用或商業替代品。
在一型態中,設有一種掛鎖,其具有一掛鎖本體及一鉤環,此鉤環具有一個部位,當鉤環被掛鎖本體固持時,此部位可延伸到掛鎖本體內,掛鎖本體設有一孔,能夠使一鉤環固持元件(典型地是一例如平頭螺絲等的固定件)選擇性地插入鉤環的此部位,而使其實質上橫貫於鉤環此部位的縱軸。
在本發明的此型態中,藉由在與鉤環的縱向角形成一角度(典型地是橫向)下,將鉤環固持元件(典型地是一平頭螺絲)裝附至此鉤環部位,致使鉤環部位(典型地是鉤環的長腿之下部)能夠以可釋放的方式鎖入掛鎖本體內。
此結構的其中一項優點在於,當掛鎖被鎖住時,鉤環固持元件(平頭螺絲)會受到推擠而脫離與掛鎖本體內的孔對齊之狀態,因而鉤環固持元件無法被進入或竄改。只有當掛鎖被打開時,鉤環固持元件才會回到與孔對齊之狀態,而允許一工具(典型地是一小六角鑰匙)能夠被插入此孔中,以便釋放或裝附此鉤環固持元件,藉此,假如需要的話,能夠使整個鉤環從掛鎖本體移開。這一點不同於具有一個延伸通過掛鎖本體的底壁(其中有鑰匙)且以縱貫(並非橫貫)於鉤環的方式囓合鉤環腿部之固定件(例如螺絲)。對於固定件處於此位置之掛鎖來說,此固定件無法被推擠而脫離與此孔的對齊狀態,因此,當掛鎖被鎖住時,它會被竄改,這一點是相當令人不滿意的。
根據另一型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掛鎖,其具有一本體、一鉤環,以及一鉤環固持元件,此掛鎖也具有一個掛鎖被打開的開鎖狀態,以及一個掛鎖被鎖住的閉鎖狀態,鉤環具有腿部構件,本體具有一個可容納各腿部構件的孔,而且,本體亦具有一開口,其可以在鉤環的一腿部構件與本體的外部之間相通,鉤環固持元件可以透過在此一腿部構件與本體外部之間相通的開口而進入,此一腿部構件具有一孔洞,用於以一個選擇性突出的方式容納此鉤環固持元件,藉此,當鉤環固持元件從該一腿部構件的孔洞突出時,鉤環不會完全從本體移開,而且,當鉤環固持元件並未從此一腿部構件突出而掛鎖是打開時,鉤環才可以完全從本體移開。
根據另一型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掛鎖,其具有一本體、一鉤環,以及一鉤環固持元件,此掛鎖也具有一個掛鎖被打開的開鎖狀態,以及一個掛鎖被鎖住的閉鎖狀態,鉤環具有腿部構件,該本體具有一個可容納各腿部構件的孔,而且,本體亦具有一個開口,其可以在鉤環的一腿部構件與本體的外部之間相通,鉤環固持元件可以透過此開口而進入,此一腿部構件具有一孔洞,用於以一個選擇性突出的方式容納此鉤環固持元件,藉此,當鉤環固持元件從該一腿部構件的孔洞突出時,鉤環不會完全從本體移開,而且,當鉤環固持元件並未從此一腿部構件突出而掛鎖是打開時,鉤環才可以完全從本體移開。
根據另一型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掛鎖本體,其包含一頂部、一底部,以及一側邊,此頂部具有一個可容納鉤環的各腿部之開口,底部具有一個容納圓筒的開口,側邊具有一個延伸通過該處而與鉤環的一腿部相通之開口,藉此,允許通過側邊中的開口而接近鉤環固持元件,此鉤環固持元件可以選擇性地從鉤環的一腿部突出。
根據另一型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掛鎖用的鉤環,此鉤環具有兩個或更多的腿部構件,各腿部構件適用於能夠插入掛鎖本體內的一開口中,一腿部構件具有一個容納鉤環固持元件的孔洞,此鉤環固持元件可以選擇式地從此一腿部構件突出。
根據另一型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改變掛鎖的方法,此掛鎖具有一本體、一鉤環、一個掛鎖被打開的開鎖狀態,以及一個掛鎖被鎖住的閉鎖狀態,其中,鉤環具有腿部構件,而且,本體具有一個容納各腿部構件的孔洞,藉由在本體內設置一個在鉤環的一腿部構件與本體外部之間相通的開口,以及一個適用於從此一腿部構件選擇性突出的鉤環固持元件,而且,藉由在此一腿部構件內設置一個用於容納此鉤環固持元件的孔洞,致使當鉤環固持元件從該一腿部構件突出時,鉤環不會完全從本體移開,而且,當鉤環固持元件並未從此一腿部構件突出而且掛鎖是打開時,鉤環才可以完全從本體移開。
根據另一型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掛鎖,其具有一本體以及一鉤環,此鉤環具有至少一長腿部構件以及至少一短腿部構件,此掛鎖具有一閉鎖狀態(掛鎖被鎖住),其中鉤環的腿部構件至少局部被插入本體內,而且,此至少一閉鎖元件可與此鉤環囓合,以將插入本體內的腿部構件固持於其中,掛鎖亦具有一開鎖狀態(掛鎖被開啟),其中至少一個鉤環的短腿部構件會縮出本體外,掛鎖進一步包含一個與該至少一閉鎖元件不同的鉤環固持元件,其可以被囓合而接觸鉤環的至少一長腿部,藉此,當掛鎖被打開時,能防止該長腿部免於從本體移開,而且,該鉤環保持元件也可以脫離開來,而允許當掛鎖打開時,該長腿部從該本體移開,其中,在使用時,當鉤環固持元件被囓合且掛鎖被鎖住時,鉤環固持元件是無法進入的。
本發明的上述各個型態,也可以包含其他型態所提到的特點。
因此,掛鎖具有一個即使當鎖被打開時,鉤環仍被本體固持的模式(此模式以下將被稱之為鉤環固持模式),以及一個當鎖被打開時,鉤環可以從本體移除之模式(此模式以下將稱之為可移除鉤環模式)。在上述本發明的一些變形例中,可以在可移除鉤環模式與鉤環固持模式之間進行轉換,而不需要移除掛鎖的圓筒(或者,使用任何其他機構作為替代)。反而,鉤環固持元件可以透過掛鎖的本體中之開口而囓合,藉此從鉤環的一腿部構件突出,因而能將鉤環捕捉到本體內。在其他變形例中,可能需要移除掛鎖的圓柱,以便藉由包括或移除此鉤環固持元件而影響此轉換作用。
掛鎖的本體可以具有任何尺寸與形狀,雖然可以想像得出,本體一般具有塊體的形狀,而且,其尺寸大小係被製作成能夠輕易地以手操作。本體可以由任何適當的彈性材質製成,但最好是例如鋼鐵或黃銅等的彈性金屬。然而,可以清楚了解的是,對於掛鎖本體的尺寸或形狀,或者其製造來源的材質,並無任何特殊限制。
如上所述,掛鎖的本體可具有一孔洞,以容納鉤環的各腿部構件。此孔洞可以是單一孔洞,但最好設有多數分開的孔洞,其中一個孔洞供容納插入本體中的鉤環之個別腿部構件。假如本體如想像般的大致上呈塊狀的話,則本體因此可具有一個限定本體頂壁的上表面,而且,此頂壁可以包含該等孔洞。這些分開的孔洞可以採用向下延伸到掛鎖本體內的孔之形式,而且,可以想像得出,每個孔均具有對應於其所容納的腿部構件之剖面形狀。這一點稍後將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鉤環可以具有任何的種類、形狀或結構,以適用於滿足所使用的掛鎖之應用要求。因此,鉤環可以採用大致類似於上述傳統剛性U形鉤環的形式,或者,替代地,鉤環可以具有任何其他非傳統的剛性形狀,以適用於特殊用途的掛鎖。而且,掛鎖可以採用非剛性的形式,例如,通常用於鎖住腳踏車的鋼索或鏈條。因此,要知道的是,本發明可與任何任何形狀、形式或結構的鉤環一起使用,而並未侷限於以下說明書中所提到的鉤環種類而已。
因此,本發明的掛鎖可提供適當程度的安全性,當掛鎖被鎖住時,鉤環的結構最好能使其不會輕易破損、斷裂、分離或受到其他方式的損壞。因此,鉤環最好是由諸如鋼鐵等材質形成,而且,假如鉤環採用非剛性形式(例如,鏈條或鋼絲等)的話,可以藉由熟知此項技術者眾所週知的方式來構成此鉤環,以便適用於此用途。
本發明的鉤環具有腿部構件,而且,一些或全部腿部構件的至少一部分,是以上述方式插入掛鎖本體內。為了方便起見,本發明的掛鎖將參考具有兩個腿部構件的鉤環以及一個適用於容納此鉤環的本體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也可以與一個具有多數腿部構件的鉤環以及一個適用於容納一些或全部腿部構件的本體一起操作。
兩腿式的鉤環可以採用類似習知剛性U形鉤環的形式,而且,U形的兩平行部位可以形成腿部構件。同樣地,具有其他形狀以用於特殊應用情形的剛性鉤環,也可以設有兩個平行部位,以形成鉤環的腿部構件。另一方面,假如鉤環採用例如鏈條或鋼絲等非剛性鉤環的形式,則鏈條的相反兩端可以適用於插入掛鎖本體內,致使鏈條的兩端形成鉤環的兩個腿部構件。為了避免混淆,假如鉤環採用非剛性鉤環的形式,則其腿部構件以及用於容納腿部構件的本體中之開口,均不需要為平行的。
鉤環的腿部構件可以具有任何形狀,雖然在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其中一個腿部構件大致上比另一個腿部構件更長。但是,在大多數的具體實施例中,可以想像得出,插入掛鎖內的腿部構件之至少一些部位,大致上是筆直的。而且,雖然腿部構件可以具有任何剖面形狀,但是,可以想像得出,插入掛鎖內的腿部構件之至少一些部位,可以具有大致為圓形的剖面。
如上所述,假如掛鎖本體內具有分開的開口供容納腿部構件的話,則這些開口其剖面形狀,各對應於所容納的腿部構件之剖面形狀。如此一來,致使腿部構件可以被合適地插入開口內,而不會留下任何間隙,令掛鎖的內部閉鎖機構發生未授權的竄改。此種裝置早為已知。因此,假如腿部構件的至少一些部位各具有大致上圓形的剖面的話,則本體中的各個開口可以具有大致上對應的圓形形狀。同樣地,可應用於其他替代的剖面形狀。為了方便起見,以下,將參考其中腿部構件的可插入部位具有圓形剖面的具體實施例而說明本發明。
其中一個腿部構件的可插入部位之直徑,可以與另一腿部構件的直徑相同或不同。因此,在本體中容納腿部構件之開口,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直徑。
各腿部構件的可插入部位,其中可具有一孔洞,用以容納一閉鎖元件。這些孔洞以下將被稱之為閉鎖孔洞。最好,每個閉鎖孔洞可以缺口(閉鎖缺口)的形式出現,其延伸於大致橫貫腿部構件的縱軸之方向上,此缺口夠大夠深,致使當閉鎖元件插入此孔洞內時,它可以被固持於其中,藉此防止腿部構件在本體的孔洞內產生軸向移動。甚至,最好每個缺口可以具有大致半管狀的形狀,其中缺口的縱軸被定向成大致橫貫對應的腿部構件之縱軸,而且從該處偏移。當閉鎖元件包含滾珠時,此半管狀特別合適。而且,在具有平行腿部構件的具體實施例中,以及特別是在鉤環具有類似於習知掛鎖的U形之具體實施例中,閉鎖凹穴可以被設置在個別的腿部構件上,致使他們大致上朝內開啟。然而,閉鎖孔洞可以替代地採用其他形式,而且,他們可以被定位在腿部構件上的任何位置,因此,關於閉鎖孔洞的形狀、形式或位置,並未打算作任何的特殊限制。關於所使用的閉鎖元件之種類,也並未打算作任何限制。
比另一腿部構件更長的此一腿部構件,其中可以具有另一孔洞(以下,稱之為固持孔洞)。此固持孔洞可位於內側上的長腿部構件之閉鎖孔洞下方。更特別地,固持孔洞可以一扁平凹穴的形式出現,其從閉鎖孔洞的下邊緣朝下延伸。固持孔洞可以被製作成凹陷到腿部構件內,且比閉鎖孔洞更淺。長腿部構件其中也可以具有一大致周圍的溝槽,此溝槽可以凹陷到此腿部構件內,且凹陷量大約等於固持孔洞的凹陷量,而且,溝槽可以被定位在腿部構件上,致使固持孔洞的底部可與溝槽的上緣連接起來。因此,此兩個構件可以平滑地融合在一起。稍後,將更加詳細地說明溝槽與固持孔洞的功能。
長腿部構件也可以具有一底部,其從溝槽的下緣延伸到長腿部構件的底端。底部可以具有與長腿部構件的其他部位大約相同的圓柱直徑,除了其外側可以採用凹陷的扁平部位(外扁平部)之形式。此外扁平部可以包含上述本發明一些型態中所提到的孔洞,用於容納溝環固持元件,因此,在這些型態中,鉤環固持元件可以選擇性地從此孔洞突出。在本發明的這些具體實施例中,外扁平部位中的孔洞可以採用一大致圓柱孔的形式,鉤環固持元件可以採用一平頭螺絲的形式,其可以從此孔插入並移除(鉤環固持元件以下將進一步詳細說明)。
然而,要清楚知道的是,在上述的具體實施例中,也可以同樣地使用選擇性從這些孔洞突出的鉤環固持元件之其他形式。而且,要知道的是,本發明的其他型態可以包含完全不同形式的鉤環固持元件。例如,鉤環固持元件可以包含一滾珠或其他阻擋元件,其藉由圓筒而固持在掛鎖機構內的適當位置。鉤環固持元件最好與閉鎖元件完全不同,因為如此一來,可顯著地減少與閉鎖元件有關的機構之複雜性。
在較佳具體實施例中,鉤環固持元件可以包含一固定件。此固定件最好包含一螺紋部,用以使固定件能夠選擇性地連接到鉤環腿部上。適當地,此固定件的一前面部形成有螺紋,而且,最好固定件的整個長度上均形成螺紋。固定件可以包含一個例如平頭螺絲的螺絲。固定件一般其外形,能允許一個工具通過到掛鎖本體中的開口內,以便裝附此固定件,以及使固定件從鉤環腿部鬆開。此外形可以包含一狹縫(供螺絲起子使用)、十字頭紋形、或者六角鑰匙用的插口,或者任何其他適當種類的輪廓。當然,當不需要時,可以完全移除鉤環固持元件。可以想像得到,可以設置多數鉤環固持元件,或者,單一鉤環固持元件可以具有多個部位。
在其中用於容納鉤環固持元件的孔洞是採用外扁平部中的孔洞形式(位於鉤環長腿部的底端上)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以及其中鉤環固持元件是平頭螺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中,要知道的是,當平頭螺絲插入此孔內時,至少其一部分會從孔周圍突出。每個平頭螺絲以及孔均可具有螺紋,致使此平頭螺絲可以被固定於此孔內,然而,也可以使用其他機構,用以將平頭螺絲固定在此孔內。
掛鎖可以進一步包含一閉鎖機構,用於移動上述閉鎖元件,使其與腿部構件中的閉鎖孔洞產生囓合。最好,閉鎖機構可以包含一凸輪構件,而且,閉鎖元件最好採用滾珠的形式。這些滾珠可以相反地設置於此凸輪構件的個別側邊上,而且,凸輪構件可以具有一對相反的凸輪表面,各表面係囓合一個別的滾珠。凸輪表面可以適當地形成曲線,以便提供與滾珠之間的凸輪囓合。
凸輪構件可以在一閉鎖位置以及一開鎖位置之間旋轉。凸輪構件旋轉到閉鎖位置,可能會導致每個凸輪表面囓合此對應滾珠,藉此,將這些滾珠朝外推擠。假如腿部構件插入本體內的話,則滾珠的朝外移動會導致滾珠囓合腿部構件中的閉鎖孔洞。滾珠與閉鎖孔洞的囓合可以防止腿部構件免於縮出本體外,因而鎖住此掛鎖。凸輪構件會受到偏壓而朝向此閉鎖位置,致使當腿部構件插入時,可自動鎖住掛鎖。
凸輪構件也可以具有一對相反的凹穴,用以容納滾珠。這些凹穴可以被插入凸輪表面之間。因此,凸輪構件旋轉到開鎖位置,可能會使滾珠朝內退入凹穴內,而脫離與腿部構件中的閉鎖孔洞之囓合。當滾珠於閉鎖孔洞分離時,腿部構件因此會鬆開,而使各個腿部構件(以及鉤環)相對於本體朝上移動。更明確地說,腿部構件可以藉由使滾珠縮入凹穴內而鬆開,這是因為,如此會使每個閉鎖孔洞的下緣朝上移動而經過這些滾珠。鉤環的朝上移動能允許短腿部構件縮出本體外,因而開啟此掛鎖。然而,根據掛鎖是否處於可移除鉤環模式或鉤環固持模式,滾珠相對於閉鎖孔洞的脫離,可能(或者可能不會)使長腿部從掛鎖本體縮回。
如上所述,當凸輪構件旋轉到開鎖位置,而導致滾珠縮入凹穴內時,如此可以允許個別閉鎖孔洞的下緣朝上移動通過滾珠。在短腿部的情形中,如此可允許短腿部構件縮回而脫離掛鎖的本體。然而,可以想到,長腿部構件可以具有一個從閉鎖孔洞的下緣朝下延伸之固持孔洞,而且,它可以具有一個溝槽,該溝槽大致上係設置在長腿部構件周圍所延伸的固持孔洞之底部。固持孔洞及溝槽大致上是比長腿部構件中的閉鎖孔洞更淺。因此,即使滾珠縮入凸輪構件中的凹穴內,可能使滾珠從長腿部構件中的閉鎖孔洞脫離開來,不過,滾珠可能仍然充分朝外延伸,而與固持孔洞及溝槽產生囓合。雖然此溝槽的周圍形狀能允許長腿構件在本體中旋轉,但是,滾珠與固持孔洞及溝槽的囓合,而且,特別是滾珠與可形成唇緣的溝槽之一底緣的囓合,可防止長腿部構件縮出掛鎖本體外。滾珠、固持孔洞與溝槽之間的囓合,也可以防止凸輪構件旋轉回到閉鎖位置。這是因為固持孔洞及溝槽可以將滾珠推擠到凸輪構件中的凹穴內。因此,當腿部構件被重新插入掛鎖內而鎖住掛鎖(或者,當兩個腿部如下所述從掛鎖縮回)時,凸輪構件僅可以旋轉回到閉鎖位置。腿部構件重新插入本體內,能使腿部構件中的閉鎖孔洞返回與滾珠對齊之狀態,藉此允許滾珠朝外移動到閉鎖孔洞內,而允許凸輪構件旋轉回到閉鎖位置。
再次考量掛鎖打開(也就是,短腿部構件縮出本體外,而長腿部構件固持在其中)之情形,可以想到的是,在一些較佳樣態中,在溝槽下方的長腿部構件之底部,可以在其外側中具有一外扁平部。也可以想起的是,在一些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外扁平部可以具有一孔洞,用以容納一個例如採用平頭螺絲的形式之鉤環固持元件。假如平頭螺絲並未被定位在此孔洞內,致使其一部分突出於此孔洞的話,則外扁平部會凹陷得夠深,致使當外扁平部旋轉至面對此滾珠(縮回凸輪構件凹穴內),鉤環可以朝上移動而通過該滾珠。因此,在這些具體實施例中,假如平頭螺絲並未從孔洞突出的話,則掛鎖是處於可移除鉤環模式。然而,假如平頭螺絲被定位成使其一部分真的突出於此孔洞的話,則其突出的部位可形成溝槽的唇緣之一有效延伸部位。因此,平頭螺絲的突出部位形成一障壁,可防止外扁平部免於朝上移動通過滾珠,因而導致長腿部被固持在鉤環的本體內。因此,當平頭螺絲從孔洞突出時,掛鎖是處於鉤環固持模式。
在其他具體實施例中,鉤環長腿部的底部可以不具有外扁平部,因而此底部可以整個呈現圓柱形而位於溝槽下緣的下方。在這些具體實施例中,當包括鉤環固持元件時,它可以囓合溝槽的下緣,而防止鉤環被移除。當並未包括鉤環固持元件時,它可能不會與工具(engine)部位囓合,致使鉤環可以移除。在這些具體實施例中,藉由首先移除圓筒,可以包括並移除鉤環固持元件。
為了防止掛鎖遭未授權打開,用於操作掛鎖的圓筒最好能包含一鑰匙筒,致使此圓筒僅能在正確鑰匙插入並旋轉於鑰匙筒中之情形下才能操作。此種鑰匙筒早為已知。然而,要清楚知道的是,此圓筒並未侷限於鑰匙筒而已,而且,此圓筒可以替代地包含用以操作掛鎖內部閉鎖零件之任何機構。因此,在此所使用的「圓筒」一詞並未打算限制用於開啟掛鎖的零件或零件組之形狀或形式。
如上所述,在較佳具體實施例中的掛鎖之圓筒將包含一鑰匙筒。關於鑰匙筒,要知道的是,鑰匙僅可以插入此桶內,而且,當此筒處於對齊位置時,它僅可以從該處縮回。換句話說,假如鑰匙插入此筒內並旋轉(例如,用以開啟掛鎖)時,必須將鑰匙以反方向轉回去,才能夠使鑰匙從筒移開,藉此使筒返回鑰匙插入時的位置(此位置以下將稱之為對齊位置)。這一點的重要性稍後將會詳細說明。
掛鎖的本體可以具有一主要開口,用以容納此圓筒。假如掛鎖本體大致上具有塊體形狀的話,則此本體可具有一個用於界定本體底座的下表面,而且,用於容納圓筒的開口可以被容納於此底座內。因為圓筒可以具有任何形狀,所以用於容納圓筒的掛鎖本體中之開口也可以具有任何形狀。然而,最好,對於本體中的開口來說,可以具有對應於圓筒的形狀,致使圓筒能合適地裝配至開口內,而不會留下任何可能使掛鎖內部活動暴露至未授權的竄改之間隙或開口。其中圓筒合適地裝配到掛鎖本體內的一開口中之結構是眾所週知的。
掛鎖可以包含一個與圓筒操作式地結合在一起的夾帶構件(entraining member),致使圓筒的旋轉可以對夾帶構件施加對應的旋轉。夾帶構件可以包含一部分的圓筒或其延伸部位,或者是可以裝配至圓筒的一分開零件,然而,在此並未打算作任何限制。最好,夾帶構件可以適用於將圓筒與閉鎖機構以可操作方式地連接起來,致使圓筒從對齊位置旋轉到未對齊位置,能導致閉鎖元件從腿部構件中的孔洞脫離。甚至,最好,閉鎖構件可以包含一如上述般的凸輪構件,而且,夾帶構件可以適用於與凸輪構件一起合作,致使圓筒(以及夾帶構件)的旋轉能導致凸輪構件從閉鎖位置旋轉到開鎖位置。
為達此目的,夾帶構件可以設有與凸輪構件上的對應突起一起合作之突起。在特殊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夾帶構件上的突起可以包含一對朝上延伸的夾帶柱。凸輪構件上的突起可以採取任何適用於與夾帶柱一起合作的形式,但是,為了方便起見,凸輪構件中的突起將稱之為凸輪塊。
夾帶柱可以被定位成使其中一夾帶柱被安放在凸輪塊的一側上,而且另一夾帶柱被安放在凸輪塊的另一側上。以此方式,夾帶構件在一方向上的旋轉(由圓筒所導致的旋轉),可使夾帶構件與凸輪塊產生接觸,而同時夾帶構件在另一方向上的旋轉可使夾帶柱與凸輪塊分開。因此,夾帶構件可以稍微獨立於凸輪構件進行旋轉。鑰匙固持元件可以被設置成限制此自由移動,這一點稍後將詳細說明。
如上所述,當腿部構件被再次插入掛鎖內而鎖住此掛鎖時(或者,當兩腿部從掛鎖縮回時),凸輪構件僅可以從開啟位置旋轉回閉鎖位置。因此,當藉由操作此圓筒而打開掛鎖時,此情形會接著旋轉夾帶構件與凸輪構件,然後,凸輪構件可以被固持在開鎖位置,直到腿部構件被再度插入為止。同時(也就是,當凸輪構件被維持在開鎖位置中時),夾帶構件及圓筒機構可以自由地旋轉。假如夾帶構件與圓筒機構能自由地旋轉的話,如此能使圓筒返回對齊位置。而且,假如夾帶構件及圓筒機構可以自由地旋轉以及假如圓筒包含一鑰匙筒的話,則如此可使鑰匙從鑰匙筒抽出去,而同時打開掛鎖,因此,能使掛鎖處於可移除鑰匙模式。
上述的鑰匙固持元件可被用於使掛鎖從可移除鑰匙模式轉換成鑰匙固持模式。可以藉由將夾帶柱固定成與凸輪塊相囓合,而達成上述結果。藉此,鑰匙固持元件可以防止夾帶構件與圓筒相對於凸輪構件產生自由旋轉,而且,假如圓筒是一鑰匙筒的話,如此,當掛鎖被打開時,可防止鑰匙旋轉回到對齊位置。在較佳具體實施例中,鑰匙固持構件可以包含一銷,此銷可選擇性地插入夾帶構件中的一孔洞並從該處移除。然而,鑰匙固持元件可以包含任何其他機構,用以將夾帶柱維持與凸輪塊相囓合,而且,並無意侷限可以使用的鑰匙固持元件之種類。
在一些較佳具體實施例中,鑰匙固持銷可以插入到夾帶構件中的該孔洞內,而將掛鎖轉換成鑰匙固持模式,但是,其中一夾帶柱也可以具有一個用以容納此銷的孔洞。在這些具體實施例中,當此銷插入夾帶柱中的孔洞內時,此銷可以僅為了儲存目的而整個容置於其中,而且,夾帶構件可以其他方式進行操作,好像此銷並未插入一般。因此,在這些具體實施例中,將銷插入夾帶構件中的銷容納孔洞內,可以將掛鎖轉換成鑰匙固持模式,同時,將銷插入夾帶柱的孔洞中,可以使掛鎖轉換成可移除鑰匙模式。
可以清楚了解到,掛鎖本體可以包含用於儲存、並使掛鎖的各種零件產生相互關係與交互操作之任何形式的內部形狀、造型或其他特點。
參考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的掛鎖組件10,其包含一掛鎖本體12以及一鉤環14。鉤環14包含一長腿部16以及一短腿部18,而本體12包含一長腿部孔20以及一短腿部孔22。長腿部16可插入長腿部孔20內,而短腿部18可插入短腿部孔22內。
現在開始討論鉤環14,在圖1的方向中可以看出,鉤環14的一般形狀係類似於一倒U字形。因此,U字形的兩平行部位可形成長腿部16以及短腿部18,而個別腿部的上端是藉由一個對應於U字形曲線部位的拱形構件24而整體地連接起來。更明確地,在所顯示的具體實施例中,長腿部16與短腿部18兩者均大致為具有相同直徑的圓柱形(也就是,具有大致圓形的剖面)。而且,長腿部16大致上比短腿部18更長,致使長腿部16的下端大致上延伸於短腿部18的下端下方。因為個別腿部大致上是圓柱形的,因此,拱形構件24(其與腿部整合在一起)具有一個連接兩腿部的頂部並具有與腿部相同的剖面之大致上半超環面形狀。
長腿部16與短腿部18兩者內均具有一閉鎖缺口26、28。缺口26、28在個別腿部的內側中包含有大致上呈半管狀的切口,這些切口被定向成各半管狀切口的縱軸大致上垂直於個別腿部的縱軸,而且朝內偏移。短腿部18中的缺口28被安放成朝向短腿部18的下端,而在長腿部16中的缺口26則被安放成大約在長腿部16的長度之中間下,致使兩個缺口均被放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上,因此能有效地使得每個缺口成為另一缺口的鏡像。
長腿部16進一步包含一溝槽30、一個採用內扁平部32形式之固持孔洞、一底部34,以及一平頭螺絲孔(未顯示)。位於朝向長腿部16的下端之溝槽30,具有大致上為半圓形的剖面,而且延伸在長腿部16的整個周圍。因此,溝槽30在長腿部16的下端周圍形成一大致周圍的切口。重要地,溝槽30凹陷到長腿部16中的最大深度,大致上小於缺口26、28凹陷到個別腿部構件內的最大深度。稍後,將說明這一點的原因。
內扁平部32包含一大致扁平的表面,其在長腿部16的內側下方處,從缺口26的下緣延伸到溝槽30。內扁平部32亦稍微凹陷到長腿部16內,因而形成一個稍微凹陷的扁平表面。內扁平部32凹陷到長腿部16內的深度,大約與溝槽30的深度相同。因此,內扁平部32在兩者相交之處,能有效、平滑地混合到溝槽30內,而且,在兩者之間不會有任何顯著的隆起、邊緣或其他輪廓。這一點係顯示於圖6。
底部34係為在溝槽30下方朝下延伸的長腿部16之部位。底部34的外部(也就是,位於腿部外側上的溝槽30下方之長腿部16的部位)形成一外扁平部35。因此,外扁平部35是一凹陷到底部34的外側內之扁平表面。然而,要清楚知道的是,除了在外扁平部35所佔據的區域之外,底部34的剩餘部位具有長腿部16的最大直徑。因此,除了外扁平部35所佔據的區域之外,溝槽30會合到底部34之處的邊緣可形成一唇緣37。
平頭螺絲孔(未顯示)包含一個大致為圓柱形的孔,其被設置在外扁平部35中,且垂直延伸到底部34內。平頭螺絲孔亦設有一母螺紋,用以容納具有公螺紋的平頭螺絲36。圖1顯示插入到平頭螺絲孔內的平頭螺絲36,而且,可以看出,當平頭螺絲36以此方式插入時,一部分的平頭螺絲36會朝外突出於此孔外。事實上,平頭螺絲36朝外突出於外扁平部35的距離,大約與假設外扁平部35並未凹陷於其中時,底部34的曲線圓柱側邊可以延伸出去的距離。平頭螺絲36突出於外扁平部35之原因,稍後將詳細加以說明。
如圖5所示,平頭螺絲36亦被安裝於六角扳手的尾端。從圖5可以清楚看出,平頭螺絲36包含一小圓柱形螺絲,其沿著全長切割形成有公螺紋(也就是說,平頭螺絲36並未具有如其他形式螺絲的螺絲頭),而且,在一端中具有一六角形凹穴,以適用於容納一六角扳手。
現在再次參考圖1,可以看出,掛鎖組件10具有一內部閉鎖機構38,用以鎖住並開啟掛鎖。閉鎖機構38包含:鑰匙筒40、筒外蓋41、夾帶構件42、凸輪構件44,以及閉鎖滾珠46、48。
鑰匙筒40及筒外蓋41一起形成一鑰匙機構,其被塑造成一個如8字形的角柱體,而且可以插入本體12底部中的一個對應8字形孔50中。此種鑰匙機構早已眾所週知且廣泛運用,因而在此不需要多作說明。因此,要知道的是,鑰匙可以插入鑰匙筒40中(如圖2的範例所示),而且,假如鑰匙是鑰匙筒所專用的正確鑰匙的話,則鑰匙可旋轉鑰匙筒的內部運轉部位。而且,也要知道的是,鑰匙以及鑰匙筒機構的旋轉,能使鑰匙筒的尾端,或其一部分,或一銷,或其他緊貼件,跟著產生旋轉。如此,將會使旋轉被施加到閉鎖機構38的其他零件上以操作掛鎖,這一點稍後將詳細加以說明。
可以看出,凸輪構件44包含一對位於其相反側邊上的凸面凸輪表面56,以及一對亦位於其相反側邊上且插入於凸輪表面56之間的凹面凹穴58。閉鎖滾珠46、48被定位在凸輪構件44的任一側上。凸輪構件44可以在閉鎖位置以及開啟位置之間樞轉。圖1顯示處於閉鎖位置中的凸輪構件44,其中,凸輪表面56接觸滾珠46、48,藉此迫使滾珠46與長腿部16中的缺口26產生囓合,並迫使滾珠48與短腿部18中的缺口28產生囓合。要清楚知道的是,各個滾珠46、48的直徑,能使滾珠46、48合適地並夠深地裝入缺口26與28中,以便防止個別腿部在本體內的垂直移動。因此,當凸輪構件44處於閉鎖位置,而鉤環的兩個腿部均插入本體12中的個別孔洞內時,腿部是藉由滾珠46、48的囓合而固持在本體12內,並且鎖住掛鎖。
凸輪構件44可以藉由在圖1箭頭「A」所指方向上(當從上方看來時,是順時針方向)旋轉凸輪構件44大約90度,而從閉鎖位置樞轉到開鎖位置。這一點是藉由操作鑰匙筒40而達成的,稍後將詳細加以說明。
當凸輪構件44被樞轉到開鎖位置時,閉鎖滾珠46、48不再與凸輪表面56囓合,因而他們不會被迫與腿部中的缺口26與28囓合。反而,閉鎖滾珠46、48能被允許縮入凸輪構件44中的凹穴58內。要知道的是,這些凹穴58夠深,而且,閉鎖滾珠46、48可以縮得夠深入凹穴58內,致使個別缺口26與28的底緣可以朝上移動通過滾珠46、48。因此,凸輪構件44旋轉到開鎖位置,能使鉤環的腿部16與18在本體12中朝上移動。特別地,它能允許短腿部18整個縮出短腿部孔22外,藉此打開掛鎖。
然而,要知道的是,即使當滾珠46、48縮回凹穴58內時,他們也不會整個縮入凹穴中。因此,即使當滾珠46、48縮入凹穴58內,他們也會朝外延伸到某一程度,雖然比當他們被凸輪表面56推擠成與缺口26、28相囓合時的程度更小。對於滾珠46來說,這一點特別重要。要知道的是,內扁平部32(此部位稍微凹陷到長腿部16內,但是卻比缺口26更淺)在缺口26的下緣與溝槽30之間的長腿部16內側向下延伸。因此,即使當滾珠縮入凹穴58內使滾珠46縮出缺口26時,滾珠26仍可以充分朝外延伸以囓合內扁平部32。要知道的是,溝槽30的下緣形成一唇緣37。因此,即使當滾珠46縮入凹穴58內,而短腿部18縮出短腿部孔22外,導致掛鎖打開之情形時,滾珠46與內扁平部32及唇緣37之間的囓合,仍可以防止長腿部16縮出長腿部孔20外。
當掛鎖打開時,溝槽30的周圍形狀能允許長腿部16在長腿部孔20中旋轉(也就是說,鉤環14可以繞著長腿部16旋轉)。溝槽30能夠有效產生軌道,而當鉤環14旋轉時,此軌道可供滾珠46在其中滾動。
現在說明平頭螺絲36,要知道的是,當鉤環14如上所述方式旋轉時,假如平頭螺絲36被定位成從平頭螺絲孔突出時,那麼,平頭螺絲36的突出部位將有效地作用成唇緣37的延伸部位之功能。換句話說,因為平頭螺絲36從外扁平部35突出,因此,平頭螺絲36的突出部位係以與唇緣37相同之方式般,作用成防止長腿部16朝上移動通過滾珠46。因此,當平頭螺絲36被定位成突出平頭螺絲孔時,掛鎖可處於鉤環固持模式。平頭螺絲36突出於外扁平部35的距離,是等於假如外扁平部35並未在該處時,底部34的曲線表面所突出之距離,致使平頭螺絲36的突出部位並不會禁止長腿部16在長腿部孔22中旋轉。
假如平頭螺絲36並未插入平頭螺絲孔內的話(或者,假如它被進一步旋入而致使其並未突出的話),那麼,作為唇緣37的延伸部位則毫無作用。因此,假如並未插入平頭螺絲的話(或者並未突出),則可以將鉤環14從掛鎖本體12完全移開。這一點是先藉由使鉤環14繞著長腿部16旋轉而達成的,致使外扁平部35會面朝向滾珠46。然後,因為平頭螺絲36並未囓合滾珠46,所以,外扁平部35(呈凹陷狀)可以朝上移動而局部通過延伸滾珠46,而脫離長腿部孔20。因此,當平頭螺絲36並未插入(或並未突出於)平頭螺絲孔時,掛鎖是處於可移除鉤環模式。
平頭螺絲36可以透過本體12的側邊上之小平頭螺絲開口64而進入。因此,一六角扳手可以透過平頭螺絲開口64而插入,用以插入或將平頭螺絲36從平頭螺絲孔移除。這一點稍後會加以說明。
圖1顯示夾帶構件42包含一大致呈碟狀的構件,其具有與鑰匙筒40大約相等的直徑(也就是,與8字形的其中一耳部大約相同的直徑)。從圖1亦中可以看出,藉由一對螺絲52而使夾帶構件42被固定至鑰匙筒40的頂部,並且與之同軸。因此,藉由鑰匙以上述方式旋轉鑰匙筒40,能引起夾帶構件42的對應旋轉。當插入螺絲時,螺絲52的頭部係被設置成大約與夾帶構件42的上表面平齊,或者稍微在其下方。如此,能防止螺絲干擾夾帶構件42的操作。夾帶構件42亦具有一對夾帶柱54。個別夾帶柱54在夾帶構件42的上表面上被直接定位成彼此相向並朝向其外緣,而且,他們係垂直朝上延伸。
圖1亦顯示出夾帶構件44具有一個採用從其底部朝下突出並本質上在其整個寬度上延伸之夾帶構件60的形式之凸輪塊。當組裝掛鎖組件10時,夾帶樑60會位於夾帶構件42的個別夾帶柱54之間。因此,夾帶構件44在圖1的箭頭「A」所示方向中之旋轉(藉由鑰匙筒40的旋轉所引起的),能使夾帶柱54接觸夾帶樑60。相反地,夾帶構件42在相反方向上的旋轉,能導致夾帶柱54與夾帶樑60分開。因此,夾帶構件44可以稍微獨立於凸輪構件44進行旋轉。亦顯示出一可重新定位的鑰匙固持銷62,但是,這一點稍後將詳細說明。
從上述說明以及從圖1中可知道,只有當腿部16與18插入孔20與22內以鎖住掛鎖時(或者,當兩個腿部均從孔縮回時),凸輪構件44才可以從開鎖位置旋轉成閉鎖位置。因此,當操作鑰匙筒40而接著旋轉夾帶構件42與凸輪構件44時,凸輪構件44仍被固持在開鎖位置,直到腿部16、18重新插入為止。同時(也就是,當凸輪構件44被維持在開鎖位置時),假如銷62並未存在的話,夾帶構件42能夠自由地旋轉。因此,當掛鎖打開時,可以使鑰匙筒40返回到對齊位置,而抽出鑰匙。
上述可重新定位的鑰匙固持銷62,係用以將掛鎖從可移除鑰匙模式轉換成鑰匙固持模式。藉由使夾帶柱54被固定成與夾帶樑60相囓合,可以達成上述效果。藉此,可重新定位銷62能防止夾帶構件42與鑰匙筒40相對於夾帶構件44產生自由旋轉,藉此,當掛鎖打開時,能防止鑰匙筒40旋轉回到對齊位置。因此,當掛鎖打開時,這一點能防止鑰匙縮回。可重新定位銷62可選擇性地插入並從夾帶構件42中的一孔洞(未顯示)移開。它也可以插入在其中一個夾帶柱54中的另一孔洞(未顯示)內,以便儲存。此後述之孔洞,其形式係採用具有與可重新定位銷62對應之形狀的孔洞,致使可重新定位銷62插入此另一孔洞,能允許夾帶構件42操作起來如同可重新定位銷62不存在般。
最後,圖2至圖6顯示用於將掛鎖組件10從鉤環固持模式轉換成可移除鉤環模式之逐步程序。圖2顯示掛鎖組件10處於鉤環固持模式。然後,圖3顯示為了使平頭螺絲36透過平頭螺絲開口64而暴露出來,鉤環14必須對著彈簧66的偏壓而被朝下擠壓到本體12內。然後,如圖4與圖5所示,可以插入一六角扳手,以移開平頭螺絲36。當平頭螺絲36從平頭螺絲孔被移開時,掛鎖10係處於可移除鉤環模式。為了移開鉤環14,假如掛鎖打開的話,鉤環14可以旋轉大約180度,致使外扁平部35會面對滾珠46。最後,鉤環14可以朝上移動而使長腿部16縮出長腿部孔20,以移開鉤環。這一點顯示於圖6。
因此,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掛鎖包含一鉤環,其可被固持於掛鎖本體上,或者能使用一個簡單的防竄改機構,而從掛鎖本體完全移開。此機構包含一個延伸通過本體側壁的孔,而一平頭螺絲可以在此孔內進行操作(以使平頭螺絲旋入與鉤環構件的一腿部囓合,而使鉤環構件能以習知方式從閉鎖位置移動到開鎖位置,卻能防止鉤環構件整個從掛鎖本體移開),或者縮回平頭螺絲(使鉤環構件能夠從掛鎖本體完全移開)。當掛鎖鎖住時,平頭螺絲不會對齊本體中的孔洞,因此無法被竄改。當掛鎖被打開時,平頭螺絲可對齊此孔,而且,可以插入一個六角工具,將平頭螺絲旋轉成與鉤環囓合或脫離囓合。
圖7顯示本發明的一替代具體實施例,其中鉤環固持元件包含一固持滾珠70。固持滾珠70顯著地小於閉鎖滾珠46’、48’,而且,它藉由鑰匙筒40’的側邊而維持與內扁平部32’囓合。掛鎖本體12’亦可以具有內壁或類似物(未顯示),用以限制固持滾珠70的垂直移動。當安裝固持滾珠70時,它能防止鉤環14’從本體12’移開。當掛鎖打開時,藉由與溝槽30’的下唇緣37’囓合,而可達到這一點。因此,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當安裝固持滾珠70時,掛鎖是處於鉤環固持模式。
相反地,當移開固持滾珠70時,掛鎖是處於可移除鉤環模式。在此模式中,鉤環的長腿部可以朝上通過固持滾珠70可能會存在的位置,而且,它可以藉由類似於上述具體實施例之方式,而通過閉鎖滾珠46’。
為了將圖7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之掛鎖,從鉤環固持模式轉換成可移除鉤環模式,必須移除固持滾珠70。然而,在移除固持滾珠70之前,必須先移開鑰匙滾筒40’。一旦,鑰匙筒40’已經移開之後,可以移除固持滾珠70(透過鑰匙圓柱孔),以使掛鎖處於可移除鉤環模式。為了使掛鎖處於鉤環固持模式,必須再次移除開鑰匙筒,並且重新插入固持滾珠70。
圖8顯示另一具體實施例,係藉由與圖7的具體實施例相當類似的方式進行操作,除了固持滾珠70已經藉由採用阻擋元件72的形式之替代鉤環固持元件加以取代之外。可以插入並移開阻擋元件72,以便使掛鎖在上述模式之間進行轉換。在圖8的具體實施例中之鉤環的長腿部16’之下端,已經被重新塑形,致使能允許鉤環腿部的下端以上述類似方式與阻擋元件72產生交互作用。
在圖7與圖8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鉤環固持元件特別能夠防止竄改,這是因為,當掛鎖被鎖住時,無法進入個別的元件。事實上,鉤環固持元件一點也無法從掛鎖外部進入,除了藉由移開鑰匙筒之外。
要知道的是,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與範圍之前提下,仍可以對上述具體實施例作出不同的其他修改與變化。
10...掛鎖組件
12...掛鎖本體
12’...掛鎖本體
14...鉤環
14’...鉤環
16...長腿部
16a’...長腿部
18...短腿部
20...長腿部孔
22...短腿部孔
24...拱形構件
26...缺口
28...缺口
30...溝槽
32...內扁平部
32’...內扁平部
34...底部
35...外扁平部
36...平頭螺絲
37...唇緣
37’...下唇緣
38...閉鎖機構
40...鑰匙筒
40’...鑰匙筒
41...筒外蓋
42...夾帶構件
44...凸輪構件
46...閉鎖滾珠
46’...閉鎖滾珠
48...閉鎖滾珠
48’...閉鎖滾珠
50...孔
52...螺絲
54...夾帶柱
56...凸輪表面
58...凹穴
60...夾帶樑
62...鑰匙固持銷
64...平頭螺絲開口
70...固持滾珠
72...阻擋元件
以下,將根據附圖,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
圖1是顯示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的掛鎖之分解立體圖。
圖2是顯示圖1的具體實施例之掛鎖的示意圖,其中掛鎖是處於鉤環固持模式中,而且掛鎖是開啟的。
圖3是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之掛鎖本體、鉤環及平頭螺絲之示意圖。
圖4是顯示移除平頭螺絲之示意圖。
圖5是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之掛鎖之示意圖,其中掛鎖是開啟的,而且已經移除平頭螺絲,致使掛鎖是處於可移除鉤環模式。
圖6是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之示意圖,其中,鉤環已經從本體移除。
圖7是顯示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的掛鎖之立體圖。
圖8是顯示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的掛鎖之立體圖。
10...掛鎖組件
12...掛鎖本體
14...鉤環
16...長腿部
18...短腿部
20...長腿部孔
22...短腿部孔
24...拱形構件
26...缺口
28...缺口
30...溝槽
34...底部
35...外扁平部
36...平頭螺絲
37...唇緣
38...閉鎖機構
40...鑰匙筒
41...筒外蓋
42...夾帶構件
44...凸輪構件
46...閉鎖滾珠
48...閉鎖滾珠
50...孔
52...螺絲
54...夾帶柱
56...凸輪表面
58...凹穴
60...夾帶樑
62...鑰匙固持銷
64...平頭螺絲開口

Claims (15)

  1. 一種掛鎖,其具有一本體、一鉤環,以及一鉤環固持元件,該掛鎖亦具有一個該掛鎖被打開的開鎖狀態,以及一個該掛鎖被鎖住的閉鎖狀態,該鉤環具有腿部構件,該本體具有一個可容納各腿部構件的孔洞,而且,該本體亦具有一開口,其可以在該鉤環的一腿部構件與該本體的一外部之間相通,當該掛鎖打開時,該鉤環固持元件可以透過該開口而進入,該一腿部構件具有一用於以一選擇性突出的方式接收該鉤環固持元件之孔洞,藉此,當該鉤環固持元件從該一腿部構件的該孔洞突出時,該鉤環不會完全從該本體移開,而且,當該鉤環固持元件並未從該一腿部構件突出而該掛鎖是打開時,該鉤環才可以完全從該本體移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掛鎖,其中,具有用於接收該鉤環固持元件的該孔洞之該一腿部構件,是比其他的該等腿部構件更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掛鎖,其中,用於接收該鉤環固持元件的該孔洞,係位於該長腿部構件的一底端部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掛鎖,其中,該鉤環固持元件具有螺紋,而且,用於接收該鉤環固持元件的該孔洞具有一對應螺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掛鎖,其中,該鉤環固持元件包含有一平頭螺絲。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掛鎖,其中,該長腿部的該底端部具有一外扁平部,用於接收該鉤環固持元件的該孔洞是位於該外扁平部內,而且,該外扁平部係被製作成凹陷,致使當該鉤環固持元件並未突出且該掛鎖打開時,允許該鉤環的該長腿部移動通過該鉤環之內部閉鎖機構之所有零件,而脫離該掛鎖。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掛鎖,其中,在該鉤環的一腿部構件與該本體之一外部之間相通的該開口,是位於該本體的一側邊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掛鎖,其中,該開口在該本體內橫向延伸,而且,用於接收該鉤環固持元件的該孔洞係橫向延伸至該一腿部構件的該軸。
  9. 一種掛鎖,其具有一掛鎖本體及一鉤環,該鉤環具有一部位,當該鉤環被該掛鎖本體支承時,該部位可延伸到該掛鎖本體內,該掛鎖本體設有一孔,以能夠使一鉤環固持元件選擇性地插入該鉤環的該部位,而使其大致橫貫於該鉤環之該部位的該縱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或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掛鎖,其中,當該掛鎖鎖住時,該鉤環固持元件無法從該掛鎖之該外部進入。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或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掛鎖,其中,包含用於使該掛鎖在一鑰匙固持模式以及一可移除鑰匙模式之間進行轉換之機構。
  12. 一種掛鎖本體,其包含有一頂部、一底部,以及一側邊,該頂部具有一個用於容納一鉤環的各腿部之開口,該底部具有一個容納一圓筒的開口,該側邊具有一個延伸通過該處且可與該鉤環的一腿部相通之開口,藉此,允許通過該開口而接近一鉤環固持元件,該鉤環固持元件可以選擇性地從該鉤環的該一腿部突出。
  13. 一種掛鎖鉤環,該鉤環具有兩個或更多的腿部構件,各腿部構件適用於能夠插入一掛鎖本體內的一開口中,一腿部構件具有一個接收一鉤環固持元件的孔洞,該鉤環固持元件可以選擇性地從該一腿部構件突出。
  14. 一種用於改變一掛鎖的方法,該掛鎖具有一本體、一鉤環,一個該掛鎖被打開的開鎖狀態,以及一個該掛鎖被鎖住的閉鎖狀態,其中,該鉤環具有腿部構件,而且,該本體具有一個容納各腿部構件的孔洞,藉由在該本體內設置一個在該鉤環的一腿部構件與該本體之一外部之間相通的一開口、一個適用於從該一腿部構件選擇性突出的鉤環固持元件,以及在該一腿部構件內一個用於接收該鉤環固持元件的孔洞,致使當該鉤環固持元件從該一腿部構件突出時,該鉤環不會完全從該本體移開,而且,當該鉤環固持元件並未從該一腿部構件突出而且當該掛鎖是打開時,該鉤環可完全從該本體移開。
  15. 一種掛鎖,其具有一本體以及一鉤環,該鉤環具有至少一長腿部構件以及至少一短腿部構件,該掛鎖具有一閉鎖狀態(該掛鎖被鎖住),其中,該鉤環的腿部構件至少局部被插入該本體內,而且,此至少一閉鎖元件可與該鉤環囓合,以將插入該本體內的該等腿部構件固持於其中,該掛鎖亦具有一開鎖狀態(該掛鎖被開啟),其中,至少一個該等鉤環的短腿部構件會縮出該本體外,該掛鎖進一步包含有一個與該至少一閉鎖元件不同的鉤環保持元件,其可以被囓合而接觸該鉤環的該至少一長腿部,藉此,當該掛鎖被打開時,能防止該長腿部從該本體移開,而且,鉤環保持元件也可以脫離開來,而當掛鎖打開時,允許該長腿部從該本體移開,其中,在使用時,當該鉤環固持元件被囓合且該掛鎖被鎖住時,該鉤環固持元件是無法進入的。
TW95130371A 2005-08-18 2006-08-18 具有可移式鉤環之掛鎖 TWI3915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2005904470A AU2005904470A0 (en) 2005-08-18 A Padlock Having a Removable Shack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4765A TW200724765A (en) 2007-07-01
TWI391553B true TWI391553B (zh) 2013-04-01

Family

ID=3775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5130371A TWI391553B (zh) 2005-08-18 2006-08-18 具有可移式鉤環之掛鎖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NZ (1) NZ563652A (zh)
TW (1) TWI391553B (zh)
WO (1) WO20070196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1525B (zh) * 2019-03-11 2021-10-01 新加坡商伊格鲁私人有限公司 鎖具及其相關之鎖定機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8202722B2 (en) * 2007-06-29 2014-01-16 Assa Abloy Australia Pty Limited A Padlock
DE102009023561A1 (de) 2009-06-02 2010-12-09 ABUS August Bremicker Söhne KG Vorhangschloss
DE102022119572A1 (de) * 2022-08-04 2024-02-15 ABUS August Bremicker Söhne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ngschloss mit auswechselbarem Schlossbügel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4711A (en) * 1993-02-09 1995-03-07 Abloy Security Ltd Oy Padlock with removable cover
US20050061040A1 (en) * 2001-09-21 2005-03-24 Gast Robert Lee Padlo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24032A (en) * 2005-03-10 2006-09-13 Assa Abloy Ltd Padlock with security fastener engaging shackl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4711A (en) * 1993-02-09 1995-03-07 Abloy Security Ltd Oy Padlock with removable cover
US20050061040A1 (en) * 2001-09-21 2005-03-24 Gast Robert Lee Padlock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1525B (zh) * 2019-03-11 2021-10-01 新加坡商伊格鲁私人有限公司 鎖具及其相關之鎖定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4765A (en) 2007-07-01
WO2007019639A1 (en) 2007-02-22
NZ563652A (en) 2010-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23027B1 (en) Cable lock assembly to ensure stable linear movement of the latch bolt
US7748759B2 (en) Door lock having an unlocking mechanism for simultaneously unlatching latch-bolt and deadbolt mechanisms
US7131299B1 (en) Combination lock and padlock combination with opening warning device
US6546765B1 (en) L-handle with safety lock feature
US6993944B2 (en) Dead bolt lock
US20080078214A1 (en) Window-Locking Assembly
CA2782161C (en) Rekeyable lock cylinder, rekeyable padlock and method of rekeying
TWI412652B (zh) 掛鎖搭扣總成
US8584495B2 (en) Exchangeable cylinder lock assembly
US9010163B2 (en) Removable key cassette assembly
TWI391553B (zh) 具有可移式鉤環之掛鎖
US5193367A (en) Combination padlock with sidewardly pivoted hasp
US20080289381A1 (en) Padlock with Key Retention or Non-Retention (& Snap-Lock) Facility
US6782723B2 (en) Flexible shackle lock with a replaceable shackle and a replaceable lock core
US7581421B2 (en) Door lock assembly having a support structure to support a tailpiece and a retaining plate
US9587416B1 (en) Lock with a slide for covering lock core
TWI672238B (zh) 鏈條鎖
TW452624B (en) Linear rod latch device
US7318332B1 (en) Lock
AU2006281999B2 (en) A padlock having a removable shackle
AU2008202722B2 (en) A Padlock
JP4643320B2 (ja) 錠付ハンドル装置
GB2421540A (en) Padlock comprising adaptor member
JPH0714041U (ja) シリンダ錠
JPS5838127Y2 (ja) 南京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