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0434B - 電子裝置及觸覺觸摸螢幕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及觸覺觸摸螢幕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0434B
TWI390434B TW098107780A TW98107780A TWI390434B TW I390434 B TWI390434 B TW I390434B TW 098107780 A TW098107780 A TW 098107780A TW 98107780 A TW98107780 A TW 98107780A TW I390434 B TWI390434 B TW I3904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ds
touch screen
tray
electronic device
screen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7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3150A (en
Inventor
Michael Keith Eldershaw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 Mo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 Motion Ltd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 Motio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43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3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0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043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及觸覺觸摸螢幕顯示器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觸敏輸入螢幕之電子裝置及觸敏輸入螢幕的製造。
包括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電子裝置已獲得廣泛使用且可提供各式各樣的功能,包括(例如)電話、電子訊息及其他個人資訊管理器(PIM)應用程式功能。可攜式電子裝置可包括數種類型之裝置,其包括諸如簡單蜂巢式電話、智慧型電話、無線PDA及具有無線802.11或藍芽能力之膝上型電腦的行動台。此等裝置在從唯資料網路(例如Mobitex與DataTAC)至複雜語音與資料網路(例如GSM/GPRS、CDMA、EDGE、UMTS及CDMA2000網路)的各式各樣網路上運行。
諸如PDA或智慧型電話的裝置一般旨於手持使用與易於可攜。更小的裝置一般係需求可攜性。一觸摸螢幕輸入/輸出裝置在此類手持裝置中尤其有用,因為此類手持裝置係小且因此在可用於使用者輸入與輸出裝置的空間上受限。此外,可取決於正在執行之功能與操作來修改觸摸螢幕裝置上的螢幕內容。
觸摸螢幕裝置包括一顯示器(如液晶顯示器),其具有曝露用於輸入及輸出之觸敏覆蓋。然而,此等觸摸螢幕裝置遭受與使用者互動及回應相關的固有缺點。例如,此等觸摸螢幕裝置無法提供用於確定地指示輸入之使用者需要觸覺回授。不良或無觸覺回授造成難以辨識一預期輸入是否已接收,且可導致在裝置處接收例如藉由額外或雙重輸入之錯誤輸入。
因此係需要觸摸螢幕裝置之改進。
根據一態樣,係提供一種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其係用於一電子裝置。該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包括一顯示裝置;一觸敏覆蓋,其係佈置在顯示裝置上;一支撐托盤,其包括一托盤基座及一唇件,該唇件係連接至托盤基座且與其隔開,用於支撐顯示裝置及觸敏覆蓋;及複數個襯墊,其係在支撐托盤之外部,包括在托盤基座上之襯墊及唇件上之襯墊。
根據另一態樣,係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一具有一背部及一框架之外殼。一支撐托盤係與背部隔開及包括一托盤基座;及一唇件,該唇件係連接至托盤基座且與其隔開。該支撐托盤支撐一顯示裝置及佈置在顯示裝置上之觸敏覆蓋。在支撐托盤之一外部上的複數個襯墊包括在托盤基座與背部間的襯墊,及唇件與框架間之襯墊。操作組件係裝載在外殼中及包括一觸摸螢幕控制器,其係連接至觸敏覆蓋;及一處理器,其係連接至顯示裝置及觸摸螢幕控制器。
根據另一態樣,係提供一種製造一用於一電子裝置之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一支撐托盤置於一模中,封閉該模,將凝膠注入至該模中以形成支撐托盤上的複數個襯墊,允許襯墊冷卻,及將包括襯墊之支撐托盤從該模移除。
應明白,為了解說之簡單與清楚,當認為適當時,可在圖式之中重複參考數字以指示對應或類似元件。此外,係提出許多特定細節以便提供透徹瞭解本文所述之具體實施例。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不使用此等特定細節來實現本文所述之具體實施例。在其他事例中,未詳述為人熟知的方法、程序及組件以致不混淆本文所述之具體實施例。另外,該說明並非欲視為限於本文所述之具體實施例的範疇。
應用大體上係關於電子裝置,其在本文所述具體實施例中係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範例包括行動或手持無線通信裝置,例如呼叫器、蜂巢式電話、蜂巢式智慧型電話、無線記事本、個人數位助理、具備無線能力之筆記型電腦及類似者。
可攜式電子裝置可為一具有先進資料通信能力之雙向通信裝置,該等先進資料通信能力包括透過一收發站之網路與其他可攜式電子裝置或電腦系統通信的能力。可攜式電子裝置亦可具有允許語音通信的能力。取決於藉由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所提供的功能性,其可稱為一資料通信報裝置、一雙向呼叫器、一具有資料通信報能力的蜂巢式電話、一無線網際網路器具或一資料通信裝置(具有或不具有電話能力)。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亦可為一不具有無線通信能力的可攜式裝置,例如一手持電子遊戲裝置、數位相簿、數位相機及類似者。
首先參考圖1,其顯示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一範例性具體實施例之方塊圖。可攜式電子裝置20包括例如處理器22之一些組件,其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20的總操作。通信功能(包括資料及語音通信)係透過一通信子系統24執行。藉由可攜式電子裝置20接收的資料可藉由解碼器26解壓縮及解密,根據任何適合解壓縮技術(如YK解壓縮,及其他已知技術)及加密技術(如使用例如資料加密標準(DES)、三倍DES或先進加密標準(AES)之加密技術)操作。通信子系統24從一無線網路200接收訊息及將訊息傳送至其。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此範例性具體實施例中,通信子系統24係根據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及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標準來組態。GSM/GPRS無線網路係全球性使用且係預期此等標準將最終由增強型資料GSM環境(EDGE)與通用行動電信服務(UMTS)所取代。新標準係仍在進行定義中,但相信其將具有與本文所述網路行為的相似性,且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瞭解本文所述具體實施例係意欲使用未來所開發的任何其他適合標準。連接通信子系統24與無線網路200之無線鏈路表示一或多個不同射頻(RF)通道,其依據針對GSM/GPRS通信所特定之定義的協定來操作。採用較新網路協定,此等通道係能支撐電路交換式語音通信與封包交換式資料通信兩者。
雖然在一範例性實施方案中關聯可攜式電子裝置20的無 線網路200係一GSM/GPRS無線網路,但在變化實施方案中其他無線網路亦可關聯可攜式電子裝置20。可使用的不同類型之無線網路包括(例如)資料中心無線網路、語音中心無線網路及可透過相同實體基地台支援語音與資料通信兩者的雙模網路。組合的雙模網路包括(但不限於)分碼多向近接(CDMA)或CDMA 1000網路、GSM/GPRS網路(如上所述)及未來第三代(3G)網路,如EDGE與UMTS。資料中心網路之一些其他範例包括WiFi 802.11、MobitexTM 及DataTACTM 網路通信系統。其他語音中心資料網路之範例包括個人通信系統(PCS)網路,如GSM與分時多向近接(TDMA)系統。
處理器22亦與額外子系統交互作用,例如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M)28;一快閃記憶體30;一具有連接至一觸摸螢幕控制器36之觸敏覆蓋34的顯示器32(其一起成為觸摸螢幕顯示器38之部分);開關39,其係用於與觸摸螢幕顯示器38組合來提供額外輸入;一輔助輸入/輸出(I/O)子系統40;一資料埠42;一揚聲器44;一麥克風46;短程通信48及其他裝置子系統50。觸敏覆蓋34及觸摸螢幕控制器36提供一觸敏輸入裝置且處理器22經由觸摸螢幕控制器36與觸敏覆蓋34交互作用。
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一些子系統執行通信相關功能,而其他子系統可提供「常駐」或裝置上功能。舉例而言,可將顯示器32與觸敏覆蓋34用於通信相關功能(例如鍵入一文字訊息以用於透過該無線網路200傳輸)與裝置常駐功能(例如一計算器或任務列表)兩者。
已完成網路註冊或啟動程序後,可攜式電子裝置20可透過無線網路200傳送與接收通信信號。網路接取係關聯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一用戶或使用者。為了根據本具體實施例識別一用戶,可攜式電子裝置20使用一插入至一用於與例如網路200的網路通信之SIM/RUIM介面54內的SIM/RUIM卡52(即,用戶識別模組或可移除使用者識別模組)。SIM/RUIM卡52係一類型之習知「智慧卡」,其尤其可用以識別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一用戶及個人化可攜式電子裝置20。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20並未完全操作用於與不具SIM/RUIM卡52之無線網路200通信。藉由插入SIM/RUIM卡52進入至SIM/RUIM介面54,一用戶可接取所有訂購服務。服務可包括:網頁瀏覽與通信報,例如電子郵件、語音郵件、簡訊服務(SMS)及多媒體訊息服務(MMS)。更先進的服務可包括:銷售點、現場服務及銷售業務自動化。SIM/RUIM卡52包括一處理器與用於儲存資訊的記憶體。一旦SIM/RUIM卡52被插入至SIM/RUIM介面54中,其耦合至處理器22。為了識別用戶,SIM/RUIM卡52可包括一些使用者參數,例如一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使用該SIM/RUIM卡52之一優點係一用戶無須受任何單一實體可攜式電子裝置限制。SIM/RUIM卡52亦可針對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儲存額外用戶資訊,包括記事簿(或日曆)資訊與新近呼叫資訊。或者,亦可將使用者識別資訊程式化至快閃記憶體30中。
可攜式電子裝置20係一電池供電裝置且包括一電池介面56,用於接收一或多個可充電電池58。在至少一些具體實施例中,電池58可為一具有一嵌入式微處理器的智慧型電池。電池介面56係耦合至一調整器(未顯示),其協助電池58提供電力V+至可攜式電子裝置20。雖然目前技術使用一電池,但例如微型燃料電池之未來技術可提供電力至可攜式電子裝置20。
可攜式電子裝置20亦包括一作業系統60與軟體組件62至72,其係更詳述於下。作業系統60與藉由處理器22執行的軟體組件62至72典型係儲存於諸如快閃記憶體30之一持久儲存器中,其或者可為一唯讀記憶體(ROM)或類似儲存元件(未顯示)。熟習此項技術人士將瞭解作業系統60及軟體組件62至72之部分,例如特定裝置應用程式(或其部分)可暫時地載入至一如RAM 28之揮發性儲存器。亦可包括其他軟體組件,如為熟習此項技術人士所熟知。
控制基本裝置操作的軟體應用程式62之子集(包括資料與語音通信應用程式)通常係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製造期間安裝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上。其他軟體應用程式包括一訊息應用程式64,其可以為允許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一使用者傳送與接收電子訊息的任何適合軟體程式。存在如為熟習此項技術人士所熟知用於訊息應用程式64之各種替代。已藉由使用者傳送或接收之訊息典型係儲存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快閃記憶體30中或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一些其他適當儲存元件中。在至少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一些經傳送及接收訊息可遠離裝置20儲存,如在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通信之關聯主機系統的資料儲存器中。
軟體應用程式可進一步包括一裝置狀態模組66、一個人資訊管理器(PIM)68及其他適合模組(未顯示)。裝置狀態模組66提供持久性,即裝置狀態模組66確保重要的裝置資料係儲存於持久記憶體(例如快閃記憶體30)中,以致當該可攜性電子裝置20係關閉或斷電時該資料不會遺失。
PIM 68包括用於組織與管理使用者所關注的資料項目(例如(但不限於)電子郵件、通訊錄、日曆事件、語音郵件、排定及任務項目)之功能性。PIM應用程式具有經由無線網路200傳送及接收資料項目之能力。PIM資料項目可經由無線網路200用經儲存及/或關聯一主電腦系統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用戶的對應資料項目來無縫地整合、同步化及更新。此功能性相對於此類項目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上建立一經鏡射的主電腦。當主電腦系統係可攜式電子裝置用戶的辦公室電腦系統時,此可能尤其有利。
可攜式電子裝置20亦包括一連接模組70及一資訊技術(IT)政策模組72。連接模組70實施通信協定,其係可攜式電子裝置20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被授權與其介接之無線基礎建設及任何主機系統(例如企業系統)通信所需要。
該連接模組70包括一API集,其可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整合以允許可攜式電子裝置20使用與該企業系統關聯的任何數目之服務。連接模組70允許可攜式電子裝置20建立與該主機系統之一端對端保全、經鑑別通信管。針對其藉由該連接模組70提供接取之一應用程式子集可用以將來自該主機系統之IT政策命令傳遞至該可攜式電子裝置20。此可依一無線或有線方式完成。此等指令可接著被傳遞至IT政策模組72以修改裝置20之組態。或者,在一些情況下,IT政策更新亦可透過一有線連接完成。
亦可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上安裝其他類型之軟體應用程式。此等軟體應程式用可為協力廠商應用程式,其係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製造後新增。協力廠商應用程式之範例包括遊戲、計算機、公用程式等等。
額外應用程式可透過無線網路200、輔助I/O子系統40、資料埠42、短程通信子系統48或任何其他適合裝置子系統50中至少一者載入至可攜式電子裝置20上。此在應用程式安裝方面之靈活性增加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功能性及可提供增強之裝置上功能、通信相關功能或兩者。例如,保全通信應用程式可致能電子商務功能及待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20執行的其他此類財務異動。
資料埠42致使一用戶能透過一外部裝置或軟體應用程式來設定偏好設定且藉由提供資訊或軟體下載至可攜式電子裝置20(而非透過一無線通信網路)來延伸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能力。例如,可使用替代下載路徑來透過一直接且因而可靠而受信任之連接將一加密密鑰載入至可攜式電子裝置20上,以提供保全裝置通信。
資料埠42可為致能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與另一計算裝置間之資料通信的任何適合埠。資料埠42可為一串列或一並列埠。在一些實例中,資料埠42可為一USB埠,其包括用於資料傳送之資料線與一供應線,該供應線可提供一充電電流以將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電池58充電。
短程通信子系統48提供用於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及不同系統或裝置間之通信,而不使用無線網路200。例如,短程通信子系統48可包括一紅外裝置及關聯電路及組件用於短程通信。短程通信標準之範例包括藉由紅外線資料協會(IrDA)所開發之標準、藍芽及藉由IEEE開發之802.11標準系列。
使用中,一例如文字訊息、電子郵件訊息或網頁下載之接收到信號係藉由通信子系統24處理且輸入至處理器22。處理器22接著處理接收到信號用於輸出至顯示器32或者輸出至輔助I/O子系統40。一用戶亦可(例如)使用係觸摸螢幕顯示器38及可能輔助I/O子系統40之部分的顯示器32上之觸敏覆蓋34編製資料項目,例如電子郵件訊息。輔助子系統40可包括以下裝置,例如:滑鼠、軌跡球、紅外線指紋偵測器,或具有動態按鈕壓下能力之滾輪。可透過通信子系統24在無線網路200上發送經編製項目。
對於語音通信,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總操作係實質上類似,除了接收到信號被輸出至揚聲器44,且用於傳輸之信號係藉由麥克風46產生。替代語音或音訊I/O子系統(例如語音訊息記錄子系統)亦可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上實施。雖然語音或音訊信號輸出主要係透過揚聲器44達成,但顯示器32亦可用來提供例如呼叫方之識別碼、語音呼叫之持 續時間,或其他語音呼叫相關資訊的額外資訊。
現參考圖2及3,其分別顯示一範例性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一正視圖及一簡化斷面側視圖。可攜式電子裝置20包括一外殼116,其包括一背部114及一連接至背部114且與其隔開的框架102。一支撐托盤104係與背部114隔開且包括一托盤基座106及一連接至托盤基座106且與其隔開之唇件108。顯示裝置32及佈置在顯示裝置32上之觸敏覆蓋34係藉由支撐托盤104支撐及佈置在托盤基座106及唇件108間。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唇件108係形成與托盤基座106分開及在托盤基座106上附接至托盤側。複數個凝膠襯墊110係位於支撐托盤104之一外部,其包括托盤基座106與背部114間之凝膠襯墊及唇件108與框架102間之凝膠襯墊。操作組件係位於在外殼116中,其包括連接至觸敏覆蓋34之觸摸螢幕控制器36及連接至顯示裝置32及觸摸螢幕控制器36的處理器22。
持續參考圖2及3以描述一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觸覺觸摸螢幕顯示器的具體實施例。可攜式電子裝置20包括圖1中所示裝載內部組件及框架住觸摸螢幕顯示器38之外殼116,以致當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20時觸敏覆蓋34係曝露用於與其之使用者互動。外殼116包括一背部114;框架102,其框住觸摸螢幕顯示器38;側壁118,其在背部114及框架102間延伸且大體上與其垂直;及一剛性基座100,其係與背部114隔開且大體上與背部114平行。基座100可為任何適合基座及可包括(例如)一印刷電路板或撓性電路 板。背部114包括一板(未顯示),其係可釋放附接用於(例如)以上所述電池58與SIM/RUIM卡52之插入與移除。應明白,可(例如)射出成型背部114、側壁118及框架102。依據圖1所示之具體實施例,框架102大體上係矩形,雖然可為其他形狀。例如,框架102之拐角可為圓形。雖然未顯示,可攜式電子裝置20亦可包括用於限制包括觸摸螢幕顯示器38之支撐托盤104的移動之顯示器停止件。支撐停止件可為任何適合顯示器停止件,如架狀突出件或柱,其自基座100延伸用於抑制包括觸摸螢幕顯示器38之支撐托盤104的移動在樞轉期間通過一所需點。
應瞭解到,觸摸螢幕顯示器38係組件之一總成,其包括覆蓋LCD顯示裝置32之觸敏覆蓋34,及包括例如背光(未顯示)之附加組件的其他組件。觸摸螢幕顯示器38藉由凝膠襯墊110自基座100偏離,朝向框架102,且包括支撐托盤104,用於提供結構支撐,且用於抑制造成觸摸螢幕顯示器38之LCD顯示裝置32及觸敏覆蓋34的損害或破裂之彎曲。支撐托盤104可由例如鎂之任何適合材料製成。支撐托盤104包括安裝觸摸螢幕顯示器組件之總成於其上的托盤基座106、托盤側122及唇件108。托盤側122自托盤基座106延伸遠離,圍繞LCD顯示裝置32及觸敏覆蓋34之邊緣的一部分,以保護及支撐LCD顯示裝置32及觸敏覆蓋34之邊緣,且唇件108從托盤側122之各者向內延伸。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中,唇件108係與框架102之底側相鄰(如圖3中顯示),以致框架102維持在外殼116內之觸摸螢幕顯示器 38。因此,觸摸螢幕顯示器38係可在外殼116內移動及藉由其限制。
兩個開關39係位於基座100及托盤基座106間用於提供額外輸入及用於當壓在觸摸螢幕顯示器38上時提供觸覺回授至使用者。開關39可為如半球狀類型開關之任何適合機械開關,其定位使得產生自一使用者壓下觸摸螢幕顯示器38之觸摸螢幕顯示器38的位移致動該等開關39之一各別者。在本具體實施例中,成對之開關39的各對係佈置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中心的一各別側上,接近側壁118之一各別短者,其中各開關39接觸支撐托盤104。因此,觸摸螢幕顯示器38由於使用者施加一力至其之位移造成開關39之一各別者的致動,從而在使用者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使用者介面互動期間提供使用者確定的觸覺回授。
觸敏覆蓋34可為任何適合觸敏表面,例如電阻或電容式觸敏表面。因此,觸敏覆蓋34包括在一堆疊中之一些層且係經由一適合光學透明黏著劑固定至顯示器32。堆疊中之複數層係取決於觸摸螢幕顯示器的類型。
顯示裝置32提供圖表法,其係藉由使用者與觸摸螢幕顯示器38的觸敏覆蓋34互動可選擇或可操縱。在本範例中,一觸摸事件之X及Y位置兩者係基於從觸敏覆蓋34在觸摸螢幕控制器36處接收的信號決定。應瞭解到,觸摸螢幕顯示器38上之一使用者觸摸係藉由決定X及Y觸摸位置來決定,且使用者選擇輸入係基於X及Y觸摸位置及藉由處理器22執行的應用程式決定。
開關39藉由使用者施加一足夠力提供額外輸入成為機械開關39中任一者的致動,以產生一對於處理器22之另一信號輸入。來自機械開關39之一的致動之另一信號可造成在處理器22處之命令的初始,該信號係單獨或產生自來自機械開關之信號及來自觸敏輸入表面26的信號之組合。因此,在處理器22處初始之命令可係從單一機械開關39單獨產生的信號之一結果,或藉由使用者互動造成自單一機械開關39產生之信號組合來自觸摸螢幕顯示器38的信號之結果。使用者互動可為(例如)使用者觸摸觸摸螢幕顯示器38或使用者沿觸摸螢幕顯示器38滑動一手指。沿觸摸螢幕顯示器38之手指的不同滑動動作亦可導致在處理器22處初始之不同命令。
現進行對圖4至6之參考以更詳述支撐托盤104。如所述,支撐托盤104包括在其上安裝LCD顯示裝置32之大體上矩形托盤基座106。支撐托盤104大體上係平的,但可包括(例如)致動器124,用於當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20時接觸及致動開關39之各別者。致動器124可為任何適合形狀及可由任何適合材料製成。在本具體實施例中,支撐托盤104係由一適合金屬(例如鎂)製成,及致動器124可藉由(例如)機械變形在托盤基座106中形成以提供自LCD顯示裝置32延伸離開的小圓柱突出物。托盤基座106亦包括一開口,透過其連接可在例如處理器22及觸摸螢幕控制器36之操作組件(以上參考圖1所述),及LCD顯示裝置32及觸敏覆蓋34間造成。
如所述,托盤側122大體上自托盤基座106垂直地延伸遠離,用於圍繞LCD顯示裝置32及觸敏覆蓋34之邊緣。唇件108從托盤側122之各者向內延伸用於保持凝膠襯墊110之多個襯墊供與外殼116的框架102交互作用。如以上指示,包括托盤基座106、托盤側122及唇件108之支撐托盤104可依任何適合方式形成、鑄造或模塑。
托盤基座106及唇件108兩者各包括形成在其內之複數個穿透孔,用於凝膠襯墊110的射出成型及用於保持支撐托盤104與凝膠襯墊110連接。如所指示,複數個凝膠襯墊係佈置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中,介於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基座100及支撐托盤104之間。其他凝膠襯墊係佈置在支撐托盤104及外殼116的框架102間。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六個凝膠襯墊110係佈置在支撐托盤104的一背側上,托盤側122及唇件108之末端。在佈置於支撐托盤104之背側上的六個凝膠襯墊110中,四個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係位於接近支撐托盤104的拐角,其中拐角凝膠襯墊126之各者接近一各別拐角,且兩個樞轉凝膠襯墊128從支撐托盤104的長側朝中心向內延伸。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的各者部分地沿著支撐托盤104的一短側從該等拐角之一各別拐角延伸。因此,兩個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從各拐角沿該短側沿支撐托盤104的各短側延伸。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大體上具有一橢圓形(obround)斷面且係經由托盤基座106中之穿透孔130連接至支撐托盤104。
兩個樞轉凝膠襯墊128朝托盤基座106的中心向內延伸, 其各從托盤基座106之一各別長側之中心延伸。兩個樞轉凝膠襯墊128亦有一大體上橢圓形斷面及係經由托盤基座106中之穿透孔130連接至支撐托盤104。樞轉凝膠襯墊128係大於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因為樞轉凝膠襯墊128自托盤基座106的背側延伸更遠離,用於接觸可攜式電子裝置20的基座100。
六個凝膠襯墊110係亦佈置在支撐托盤104中的唇件108上,自唇件108及托盤基座106延伸遠離。在唇件108上佈置的六個凝膠襯墊110包括位於唇件108之拐角處的四個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及兩個沿唇件108的長側延伸之唇件側凝膠襯墊136。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之各者圍繞唇件108之一各別拐角延伸,部分沿唇件108的一短側及一長側的各者。因此,兩個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之部分沿唇件108的各長側延伸,且兩個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之部分沿唇件108的各短側延伸。因此,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包括一直角作為彼此垂直延伸之相同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的部分。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之各者係經由唇件108中之穿透孔138連接至支撐托盤104。
唇件側凝膠襯墊136沿唇件108的長側延伸及集中於其上。如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唇件側凝膠襯墊136具有一大體上橢圓形斷面且經由唇件108中之穿透孔138連接至支撐托盤104。在唇件108上包括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及唇件側凝膠襯墊136的凝膠襯墊比樞轉凝膠襯墊128小因為樞轉凝膠襯墊128從支撐托盤104延伸一更大距離。
如指示,支撐托盤104之背側上的凝膠襯墊126、128之各者係經由托盤基座106中之穿透孔130連接至支撐托盤104,且唇件108上的凝膠襯墊134、136之各者係經由唇件108中之穿透孔138連接至支撐托盤104。該連接係藉由穿過穿透孔130之凝膠襯墊延伸造成。首先參考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各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係藉由互連在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及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之一各別者間延伸的圓柱形延伸140來連接至支撐托盤104。因此,此等互連圓柱形延伸140自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穿過托盤基座106中的各別穿透孔130及穿過唇件108中的各別穿透孔138)延伸至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之一各別者。此等互連圓柱形延伸140連接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至托盤基座106及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至唇件108,且係在一藉由一在用於形成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及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之一模的穴間的通道之凝膠襯墊覆蓋成型程序期間建立。各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亦係藉由一菇狀蓋延伸142連接至支撐托盤104。菇狀蓋延伸142包括延伸穿過托盤基座106中之一各別穿透孔130的一部分,及在托盤基座106之相反側上直徑大於穿透孔130的一頭部。在本具體實施例中,頭部係圓柱形及在托盤基座106及唇件108間延伸。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係藉由如以上描述互連圓柱形延伸140及藉由菇狀蓋延伸142各連接至支撐托盤104。
托盤基座106之背側上的樞轉凝膠襯墊128亦藉由菇狀蓋延伸142與互連圓柱形延伸140的一組合連接至支撐托盤 104。如圖4中所示,樞轉凝膠襯墊128之各者係藉由一在樞轉凝膠襯墊128與唇件側凝膠襯墊136間延伸之各別互連圓柱形延伸140,穿過托盤基座106中之一各別穿透孔130及穿過唇件108中之一各別穿透孔138,連接至唇件側凝膠襯墊136之一各別者。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各樞轉凝膠襯墊128係亦藉由四個菇狀蓋延伸142連接至支撐托盤104,該菇狀蓋延伸142各包括延伸穿過托盤基座106中之一各別穿透孔130的一部分,及在托盤基座106之相反側上直徑大於穿透孔130的一頭部。樞轉凝膠襯墊的菇狀蓋延伸142之頭部係比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的菇狀蓋延伸142之頭部更短以減少與支撐托盤104中之LCD顯示裝置32的干擾。唇件側凝膠襯墊136之各者亦係藉由如以上描述的互連圓柱形延伸140及藉由菇狀蓋延伸142連接至支撐托盤104,該圓柱形頭部在唇件108及托盤基座106之間延伸。
凝膠襯墊126之各者係柔性,其提供用於該裝置使用者之確定觸覺回授且保護LCD顯示裝置32及觸敏覆蓋34,因為凝膠襯墊126提供當觸摸螢幕38被壓下時用於吸收能量之緩衝及消震,及當一外部力從觸摸螢幕顯示器38移除時偏壓觸摸螢幕顯示器38進入一靜止位置。背側凝膠襯墊126(例如)偏壓觸摸螢幕顯示器38遠離可攜式電子裝置20的基座100。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及唇件側凝膠襯墊136係佈置在支撐托盤104中的唇件108及外殼116的框架102之間,用於當將一力施加至觸摸螢幕顯示器38造成樞轉時吸收能量及偏壓觸摸螢幕顯示器38,減少觸摸螢幕顯示器38 上之應力。
觸摸螢幕顯示器38係佈置在支撐托盤104上且一扣夾係用來固定觸摸螢幕顯示器38在支撐托盤104上。因此,LCD顯示裝置32及觸敏覆蓋34係維持在定位,安裝在托盤基座106上。應瞭解觸摸螢幕顯示器38可依任何適合方式固定在支撐托盤104上,且不限於一扣夾。例如,可使用一壓敏黏著劑。
現參考圖7以描述觸摸螢幕顯示器38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的外殼116內之移動。圖7顯示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部分的一簡化斷面側視圖,其係根據其中一力係藉由(例如)使用者將一手指在箭頭「A」方向中壓入至觸摸螢幕顯示器38內來施加之具體實施例。如所示,使用者壓在觸摸螢幕顯示器38之側上,導致觸摸螢幕顯示器38在樞轉凝膠襯墊128上之樞轉,以致在施加力於其上之可攜式電子裝置20的相同側上之背側凝膠襯墊126係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托盤基座106及基座100間被壓縮。在樞轉凝膠襯墊128之相反側上的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係在唇件108及框架102間壓縮。因此,觸摸螢幕顯示器38樞轉及致動器124中之一在施加力之可攜式電子裝置20的相同側上致動機械開關39之一各別者。當觸摸螢幕顯示器38上之力被移除時,觸摸螢幕顯示器38係藉由凝膠襯墊偏壓成為圖3中所示之靜止位置,其中托盤基座106大體上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的基座100平行。
現參考圖8以描述一製造包括支撐托盤104及凝膠襯墊 110的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的方法。支撐托盤150係提供用於形成凝膠襯墊110(步驟150)。托盤基座106中及唇件108中的穿透孔130、138可分別依任何適合方式製成。接著支撐托盤104係載入至一具有用於形成凝膠襯墊110之模穴的適合模內(步驟152)。該模被封閉(步驟154)且將凝膠注入至模穴中用於形成凝膠襯墊110(步驟156)。儘管本文中指為一凝膠襯墊,可用任何適合凝膠狀材料或可塑發泡體來形成柔性襯墊。例如,一熱塑性彈性體具有一在蕭氏(Shore)00標度上之30至80的蕭氏硬度。凝膠(或發泡體)係使用已知冷卻技術(步驟158)在該模中冷卻且打開該模以移除包括凝膠襯墊110的支撐托盤160。
凝膠襯墊110之覆蓋成型減少製造步驟及時間,因為凝膠襯墊110之形成係在單一操作中而非例如模切中,及處理個別凝膠襯墊110,之後分開地將凝膠襯墊110之各者黏著至支撐托盤104。
包括觸摸螢幕顯示器38之支撐托盤104,其相對於可攜式電子裝置20的外殼116浮動,因為支撐托盤104係藉由凝膠襯墊110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之基座100隔開及與外殼116的框架102隔開。凝膠襯墊110可彈性變形,提供用於該裝置使用者之確定觸覺回授且保護LCD顯示裝置32及觸敏覆蓋34,因為凝膠襯墊126提供當觸摸螢幕38被壓下時用於吸收能量之緩衝及消震,及當一外部力從觸摸螢幕顯示器38移除時用於偏壓觸摸螢幕顯示器38進入一靜止位置。背側拐角凝膠襯墊126(例如)偏壓觸摸螢幕顯示器38遠 離可攜式電子裝置20的基座100。唇件拐角凝膠襯墊134及唇件側凝膠襯墊136係佈置在支撐托盤104中的唇件108及外殼116的框架102間,用於當將一力施加至觸摸螢幕顯示器38造成樞轉時吸收能量及偏壓觸摸螢幕顯示器38,減少觸摸螢幕顯示器38上之應力。觸摸螢幕顯示器38之消震移動及返回靜止位置提供對於使用者之一確定回應。因此,具有凝膠襯墊110的支撐托盤104提供一用於決定輸入已進入之實體回授機制,從而減少在裝置處接收錯誤輸入的機會,例如產生於無法在裝置處辨識輸入之額外或雙重輸入項目。
雖然本文所述具體實施例係關於觸摸螢幕顯示器及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特定實施,但應瞭解對於此等具體實施例之修改與變更係在本申請案之範疇與領域內。另外,圖式描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範例且其他形狀及組態係可能。亦應理解許多特徵之尺寸及形狀可不同而仍提供相同功能。對於熟習此項技術人士而言可發生許多其他修改及變化。相信所有此類修改及變化係在本申請案之領域及範疇內。
20‧‧‧可攜式電子裝置
22‧‧‧處理器
24‧‧‧通信子系統
26‧‧‧解碼器
28‧‧‧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30‧‧‧快閃記憶體
32‧‧‧顯示器
34‧‧‧觸敏覆蓋
36‧‧‧觸摸螢幕控制器
38‧‧‧觸摸螢幕顯示器
39‧‧‧開關
40‧‧‧輔助輸入/輸出(I/O)子系統
42‧‧‧資料埠
44‧‧‧揚聲器
46‧‧‧麥克風
48‧‧‧短程通信子系統
50‧‧‧其他裝置子系統
52‧‧‧SIM/RUIM卡
54‧‧‧SIM/RUIM介面
56‧‧‧電池介面
58‧‧‧可充電電池
60‧‧‧作業系統
62‧‧‧軟體組件/軟體應用程式
64‧‧‧軟體組件/訊息應用程式
66‧‧‧軟體組件/裝置狀態模組
68‧‧‧軟體組件/個人資訊管理器/PIM
70‧‧‧軟體組件/連接模組
72‧‧‧軟體組件/資訊技術(IT)政策模組
100‧‧‧基座
102‧‧‧框架
104‧‧‧支撐托盤
106‧‧‧托盤基座
108‧‧‧唇件
110‧‧‧凝膠襯墊
114‧‧‧背部
116‧‧‧外殼
118‧‧‧側壁
122‧‧‧托盤側
124‧‧‧致動器
126‧‧‧背側拐角凝膠襯墊
128‧‧‧樞轉凝膠襯墊
130‧‧‧穿透孔
134‧‧‧唇件拐角凝膠襯墊
136‧‧‧唇件側凝膠襯墊
138‧‧‧穿透孔
140‧‧‧互連圓柱形延伸
142‧‧‧菇狀蓋延伸
200‧‧‧無線網路
現已參考附圖僅藉由範例說明本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其中:圖1係一根據一具體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組件之簡化方塊圖;圖2係一根據一具體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俯視圖; 圖3係圖2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簡化斷面側視圖;圖4係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支撐托盤總成的透視圖,其顯示隱藏細節;圖5係圖4之支撐托盤總成的一拐角之透視圖,其顯示隱藏細節及繪製成一較大比例;圖6係圖4之支撐托盤總成的一側面之透視圖,其顯示隱藏細節及繪製成一較大比例;圖7係圖3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簡化斷面側視圖,其顯示一施加至一側的力;及圖8係一顯示製造根據一具體實施例之支撐托盤總成的方法中之步驟的流程圖。
20...可攜式電子裝置
32...顯示器
34...觸敏覆蓋
38...觸摸螢幕顯示器
39...開關
100...基座
102...框架
104...支撐托盤
108...唇件
114...背部
116...外殼
118...側壁
124...致動器
126...背側拐角凝膠襯墊
128...樞轉凝膠襯墊
134...唇件拐角凝膠襯墊

Claims (19)

  1. 一種用於一電子裝置之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其包括:一顯示裝置;一觸敏覆蓋,其係佈置在該顯示裝置上;一支撐托盤,其包括一托盤基座及一唇件,該唇件係連接至該托盤基座且與該托盤基座隔開,用於支撐該顯示裝置及該觸敏覆蓋;及複數個柔性襯墊,其係在該支撐托盤之外部上,該等襯墊包括在該托盤基座上之襯墊及該唇件上之襯墊,其中該等襯墊係以一機械連鎖方式覆模成型於該支撐托盤上。
  2. 如請求項1之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其包括一控制器,該控制器係連接至該觸敏覆蓋,用於從該觸敏覆蓋接收輸入及用於連接至一處理器。
  3. 如請求項1之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其中該托盤基座上之該等襯墊中的多個襯墊係連接至該唇件上的該等襯墊之各別多個襯墊。
  4. 如請求項1之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其中該複數個襯墊包含:一各別襯墊,其係在該托盤基座上及/或在該支撐托盤之各拐角處的該唇件上。
  5. 如請求項1之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其中該複數個襯墊包含至少一襯墊,其延伸接近該托盤基座的一中心。
  6. 如請求項1之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其中該複數個襯墊包含各別襯墊,其從該托盤基座之相反側朝向該托盤基座的一中心向內延伸。
  7. 如請求項1之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其中該複數個襯墊包含各別襯墊,其係於該支撐托盤的相反側處之該唇件上延伸。
  8. 如請求項1之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其中該等襯墊包含一凝膠或一發泡體材料。
  9. 如請求項1之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其中該等襯墊包含一熱塑性彈性體。
  10. 如請求項9之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其中該等襯墊具有在蕭氏00標度上為約30至約80的一蕭氏硬度。
  11.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一外殼,其係包含一背部及一框架;如請求項1之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及操作組件,其係裝載在該外殼中及包括一觸摸螢幕控制器,該觸摸螢幕控制器係連接至該觸敏覆蓋;及一處理器,其係連接至該顯示裝置及該觸摸螢幕控制器;其中該支撐托盤係與該外殼之背部隔開,且該複數個襯墊包括在該基座托盤與該背部間之襯墊,及該唇件與該框架間之襯墊。
  12. 如請求項11之電子裝置,其包含一基座,該基座佈置在該背部及該框架間,且其中在該托盤基座與該背部間之該等襯墊包括在該托盤基座及該基座間之襯墊。
  13. 如請求項12之電子裝置,其中在該托盤基座及該基座間的該等襯墊包括至少一樞轉襯墊,其係用於供支撐托盤在其上樞轉。
  14. 如請求項11之電子裝置,其中在該托盤基座及該背部間之該等襯墊的多個襯墊係連接至在該唇件及該框架間之該等襯墊之各別襯墊。
  15. 一種製造一用於一電子裝置之觸摸螢幕顯示器總成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一支撐托盤置於一模中;封閉該模;將凝膠或發泡體注入至該模中以形成該支撐托盤上的複數個襯墊;允許該等襯墊冷卻;及將包括該等襯墊之該支撐托盤從該模移除。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注入凝膠包括:至少在該支撐托盤的各拐角處注入凝膠或發泡體。
  17.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注入凝膠或發泡體包括沿該支撐托盤之長側接近中心位置注入凝膠或發泡體。
  18.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注入凝膠或發泡體包括將一熱塑性彈性體注入該模。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注入一熱塑性彈性體包含注入一具有在蕭氏00標度上為約30至約80之一蕭氏硬度的熱塑性彈性體。
TW098107780A 2008-03-27 2009-03-10 電子裝置及觸覺觸摸螢幕顯示器 TWI3904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153462A EP2105825B1 (en) 2008-03-27 2008-03-27 Electronic device and tactile touch screen displa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3150A TW200943150A (en) 2009-10-16
TWI390434B true TWI390434B (zh) 2013-03-21

Family

ID=39430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7780A TWI390434B (zh) 2008-03-27 2009-03-10 電子裝置及觸覺觸摸螢幕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2105825B1 (zh)
CN (1) CN101630208B (zh)
AT (1) ATE495486T1 (zh)
CA (1) CA2656760C (zh)
DE (1) DE602008004433D1 (zh)
MX (1) MX2009002817A (zh)
TW (1) TWI3904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1538B (zh) 2009-01-28 2018-08-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US8938753B2 (en) 2010-05-12 2015-01-20 Litl Llc Configurable computer system
US9436219B2 (en) 2010-05-12 2016-09-06 Litl Llc Remote control to operate computer system
FR2968786B1 (fr) * 2010-12-13 2012-12-14 Delphi Tech Inc Dispositif de commande haptique comportant un joint d'etancheite
DE102014106565B4 (de) 2014-05-09 2024-02-22 Keba Industrial Automation Gmbh Mobiles Handbediengerät für eine industrielle Steuerung
US10185363B2 (en) 2014-11-28 2019-01-2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9156609A1 (en) * 2018-02-06 2019-08-15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39376A (en) * 1989-12-18 1991-06-26 Ibm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US6254105B1 (en) * 1999-04-02 2001-07-03 Elo Touchsystems, Inc. Sealing system for acoustic wave touchscreens
AU2002316194A1 (en) * 2001-06-06 2002-12-16 Cirque Corporation System for disposing a proximity sensitive touchpad behind a mobile phone keymat
DE20110595U1 (de) 2001-06-28 2002-08-08 Siemens Ag Haltevorrichtung zur schwimmenden Lagerung eines Flachbildschirms und elektronische Anzeigevorrichtung mit Flachbildschirm und Halte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3150A (en) 2009-10-16
ATE495486T1 (de) 2011-01-15
CN101630208A (zh) 2010-01-20
MX2009002817A (es) 2009-09-28
EP2105825A1 (en) 2009-09-30
CA2656760A1 (en) 2009-09-27
CA2656760C (en) 2012-08-28
DE602008004433D1 (de) 2011-02-24
EP2105825B1 (en) 2011-01-12
CN101630208B (zh) 2013-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24401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actile touch screen display
TWI390434B (zh) 電子裝置及觸覺觸摸螢幕顯示器
US809413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KR101024002B1 (ko) 전자 디바이스용 촉각 터치 스크린
US763020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actile touch screen display
JP4870125B2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ための触覚タッチスクリーン
US9058077B2 (en) Tactile touch screen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182135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actil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US20090046068A1 (en) Tactile touchscreen for electronic device
KR101035315B1 (ko) 전자 디바이스용 촉각 터치 스크린
TWI410114B (zh) 電子裝置之觸知觸控螢幕
US8976120B2 (en) Tactile touchscreen for electronic device
KR100992467B1 (ko) 전자 디바이스용 촉각 터치스크린
KR100992472B1 (ko) 휴대용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US20090046070A1 (en) Tactile touchscreen for electronic device
KR101085243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촉감형 터치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EP2211252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actile touch-sensitive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