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5877B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5877B
TWI385877B TW98100981A TW98100981A TWI385877B TW I385877 B TWI385877 B TW I385877B TW 98100981 A TW98100981 A TW 98100981A TW 98100981 A TW98100981 A TW 98100981A TW I385877 B TWI385877 B TW I3858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ck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fixing portion
receiving cavity
p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00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7863A (en
Inventor
Han-Ming Zhang
Xiao-Jin Liang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981009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8587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27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7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5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5877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中心端子之電連接器。
一種習知的電連接器,尤其是指一種電源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和收容於絕緣本體內之中心端子、接地端子及固持片。所述絕緣本體包括自前端面向後延伸的收容腔及自後端面凹設並與收容腔相連通的複數收容槽。所述中心端子包括一延伸入收容腔內且呈圓柱狀接觸部,接地端子包括延伸入收容腔內的彈性接觸臂,固持端子包括延伸入收容腔的彈性扣持臂。圓柱狀接觸部懸空於收容腔內並與插入收容腔內的對接連接器相接觸,同時彈性扣持臂將對接連接器扣持於收容槽內。然,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操作者很難確定對接連接器是否已插入到位,並且當對接連接器頻繁插拔或受到跌落等外力作用時,對接連接器很容易鬆動或脫離收容腔,從而造成電子設備的破壞。
基於前述缺陷,確有必要對先前之電連接器進行改進。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增加手感和保持力的電連接器。
本發明係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和收容於絕緣本體內的中心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向內凹設有收容腔,所述中心端子包括固持於絕 緣本體的第一固持部和延伸入收容腔內且呈圓柱狀的對接柱,所述對接柱沿其圓周方向凸設有凸肋,所述凸肋形成對接部。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中心端子的凸肋有利於增加對對接連接器的保持力和操作手感。
以下結合圖式及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請參第一圖和第二圖,本發明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和收容於絕緣本體1的中心端子2、接地端子3及固持片4。
請參第一圖至第三圖,絕緣本體1大致呈矩形體,其包括前端面11、與前端面11相對設置的後端面12、頂壁13、及與頂壁13相對設置之底壁14及自前端面11向後凹陷至一定距離形成用以收容對接連接器(未圖示)的圓柱形收容腔15。所述絕緣本體1上凹設有收容槽。
請繼續參閱第三圖和第四圖,所述收容槽包括第一收容槽16、第二收容槽17和第三收容槽18。第一收容槽16大致位於後端面12的中心處,該第一收容槽16包括自後端面12向收容腔15凹陷並與收容腔15相連通的大致呈U型的第一固持槽161及形成於底壁14上並與第一固持槽161相連通的第一底槽162。第二收容槽17位於第一收容槽16的一側,該第二收容槽17包括自後端面12向收容腔15凹陷並與收容腔15相連通的大致呈L型的第二固持槽171及形成與底壁14上並與第二固持槽171相連通的第二底槽172 。第三收容槽18位於第一收容槽16的上方,自後端面12凹陷並與收容腔15相連通並大致呈倒凸字型。第三收容槽18向上貫穿頂壁13,並於頂壁13上形成大致呈梯形狀的第一開口181和大致呈矩形狀的第二開口182。
請參閱第三圖至第五圖,中心端子2收容於第一收容槽16內,該中心端子2包括收容於第一固持槽161內且與第一固持槽161相對應大致呈U型的第一固定部21、自第一固定部21向前延伸入並懸置於收容腔15內且大致呈圓柱形之對接柱22,自第一固定部21彎折延伸入第一底槽162之第二固定部23及由第二固定部23向前延伸之第一彈性抵接臂24。第一固定部21包括相對的第一壁211和第二壁212。所述第二固定部23從第一壁211的頂緣彎折延伸並與第一壁211相垂直。所述第二壁212的外壁面上凸設有第一凸刺213,用以將中心端子2導引並固持於第一收容槽16內,且能防止中心端子2向後脫離出第一收容槽16。第二固定部23的兩側設有複數倒刺以加強固持效果;第一彈性抵接臂24自第二固定部23向下彎折延伸並部分懸置於底壁14的下方,且該第一彈性抵接臂24的自由末端設有抵接部241。對接柱22由金屬片卷制形成,於頭部及底部具有成型縫隙,該對接柱22包括與第一固定部21相連接的連接部221、自連接部221延伸的中間部222及位於對接柱22端部且呈半球形狀的頭部223。所述中間部222靠近頭部223處沿圓周方向凸設有一圈凸肋,所述凸肋形成圓環狀且與對接連接器相接觸的對接部224。所述對接部224的最大直徑大於對接柱22任何其他截面的直徑 且於中間部222圓弧連接。所述中間部222所在的圓周上間隔設有複數劃過對接部224且呈線狀的細縫225,且所述細縫未貫穿對接柱22。
請參第三圖和第四圖,接地端子3收容於第二收容槽17內,該接地端子3包括收容於第二固持槽171內且與第二固持槽171相對應大致呈L型之第三固定部31、自第三固定部31的上邊緣向下傾斜彎折延伸並部分懸置於底壁14下方的第二彈性抵接臂32及由第三固定部32的前邊緣向前延伸入收容腔15的彈性接觸臂33。第二彈性抵接臂32與第一彈性抵接臂23並排設置,且該第二彈性抵接臂32的自由末端設有抵接部331。第三固定部31上彎折有上下對稱的一對第二凸刺311及側邊設有倒刺以加強固持效果。
請繼續參閱第三圖和第四圖,固持片4收容於第三收容槽18內,該固持片4包括呈框形的第四固定部41、自第四固定部41的後框邊向框內延伸並進入收容腔15的彈性扣持臂42及自第四固定部41的側邊框向後並向上彎折形成的限位部43。彈性扣持臂42對應於第一開口181,限位部43對應位於第二開口182內以限定固持端子的前後移動(請參第一圖)。所述第四固定部41的外框邊設有複數倒刺以將固持片4穩定固持於第三收容槽18內。
當對接連接器插入電連接器100的收容腔15內,彈性接觸臂33與對接連接器相彈性抵接,彈性扣持臂42彈性扣持對接部,對接柱22插入對接連接器中,對接部224與對接連接器的對接部相電性抵接。由於對接部224為對接柱22上沿圓周方向設置的凸肋,對接部224在與對接連接器的 對接部抵接時,增加相互間的干涉,可保證穩定抵接,特別是當對接連接器頻繁插拔或受到跌落等外力作用時,對接連接器仍可穩定收容於收容腔內,從而避免電子設備遭到破壞。又由於所述凸肋形成於對接柱的整個圓周上,對接連接器於任何角度都可保證抵接,特別是當對接連接器的對接部間隔分佈在一圓周上時,上述效果將體現的更明顯。所述對接部224與中間部222圓弧連接並明顯凸起於中間部222,對接連接器插入工作位置時,對接部224才與對接連接器的對接部干涉,能使操作者有很明顯的手感,同理,在拔出對接連接器使對接部224離開對接連接器的對接部時,操作者同樣具有明顯的手感,使操作者容易確定工作位置以保證電連接器100的正常工作。所述對接部224在加強手感和提高插拔力上具有較好的效果,同時,由於對接部224在干涉時其本身並不產生很大的彈性變形,是以為避免凸肋過多的干涉而造成插拔困難,及對本發明電連接器100的進一步優化,設計者在中間部222所在的圓周上間隔設有複數劃過對接部224且呈線狀的細縫225使中間部222形成復數條狀部,從而使對接部224於直徑方向可浮動,以避免過多干涉,使該電連接器100處於最佳工作狀態。
另,對接柱22由金屬片卷制形成,在成型時,對接部224及線狀的細縫225首先形成於金屬片上,再將該金屬片卷制形成對接柱22。由於對接部224沿卷制的方向設置且所占面積小,又細縫225僅位於中間部位且比較細,是以在卷制時不會造成制程上的困難也不會使對接部224和細縫 225變形,有利於批量生產。
綜上前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專利。惟,以上所述者僅係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本發明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方式為限,舉凡熟習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電連接器
1‧‧‧絕緣本體
11‧‧‧前端面
12‧‧‧後端面
13‧‧‧頂壁
14‧‧‧底壁
15‧‧‧收容腔
16‧‧‧第一收容槽
161‧‧‧第一固持槽
162‧‧‧第一底槽
17‧‧‧第二收容槽
171‧‧‧第二固持槽
172‧‧‧第二底槽
18‧‧‧第三收容槽
181‧‧‧第一開口
182‧‧‧第二開口
2‧‧‧中心端子
21‧‧‧第一固定部
211‧‧‧第一壁
212‧‧‧第二壁
213‧‧‧第一凸刺
22‧‧‧對接柱
221‧‧‧連接部
222‧‧‧中間部
223‧‧‧頭部
224‧‧‧對接部
225‧‧‧細縫
23‧‧‧第二固定部
24‧‧‧第一彈性抵接臂
241‧‧‧抵接部
3‧‧‧接地端子
31‧‧‧第三固定部
311‧‧‧第二凸刺
32‧‧‧第二彈性抵接臂
33‧‧‧彈性接觸臂
331‧‧‧抵接部
4‧‧‧固持片
41‧‧‧第四固定部
42‧‧‧彈性扣持臂
43‧‧‧限位部
第一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立體圖;第二圖係第一圖另一角度之立體圖;第三圖係第一圖之立體分解圖;第四圖係第二圖之立體分解圖;第五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的中心端子之立體圖。
2‧‧‧中心端子
21‧‧‧第一固持部
22‧‧‧對接柱
221‧‧‧連接部
222‧‧‧中心部
223‧‧‧頭部
224‧‧‧對接部
225‧‧‧細縫
23‧‧‧第二固定部
24‧‧‧第一彈性抵接臂

Claims (14)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其向內凹設有收容腔;中心端子,其包括固持於絕緣本體的第一固持部和延伸入收容腔內且呈圓柱狀的對接柱;其中,所述對接柱沿其圓周方向凸設有凸肋,所述凸肋形成對接部,所述對接柱上間隔設置有劃過對接部的複數線狀的細縫。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對接部設置於對接柱的整個圓周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細縫位於對接柱中間位置處且並不貫穿對接柱。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對接柱從第一固持部延伸而出並懸置於收容腔內,所述對接部靠近於對接柱的自由端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對接部與對接柱圓弧連接並凸起於對接柱。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接地端子和固持片,所述絕緣本體凹設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和第三收容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中心端子收容於第一收容槽內,該中心端子還包括自第一固定部彎折延伸的第二固定部及由第二固定部向前延伸並懸置的第一彈性抵接臂,所述第一固定部呈U型且包括相對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二固定部由第一壁垂直彎折延伸,第二 壁上設有第一凸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收容於第二收容槽內,該接地端子包括第三固定部、自第三固定部傾斜彎折延伸並懸置的第二彈性抵接臂及由第三固定部向前延伸入收容腔的彈性接觸臂。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固持片收容於第三收容槽內,該固持端子包括呈框型的第四固定部、自第四固定部的後框邊向框內延伸並進入收容腔的彈性扣持臂及自第四固定部的側邊框彎折形成的限位部。
  10.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其向內凹設有收容腔;中心端子,係組裝於絕緣本體內且設有延伸入收容腔內並呈圓柱狀的對接柱;其中,所述對接柱上設有圓環狀的對接部,所述對接部的最大直徑大於對接柱任何其他截面的直徑,所述對接柱上間隔設置有劃過對接部的複數線狀的細縫。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對接部設置於對接柱的整個圓周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對接柱從第一固持部延伸而出並懸置於收容腔內,所述對接部靠近於對接柱的自由端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對接部與對接柱圓弧連接並凸起於對接柱。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細縫未貫穿對接柱。
TW98100981A 2009-01-13 2009-01-13 電連接器 TWI3858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0981A TWI385877B (zh) 2009-01-13 2009-01-13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0981A TWI385877B (zh) 2009-01-13 2009-01-13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7863A TW201027863A (en) 2010-07-16
TWI385877B true TWI385877B (zh) 2013-02-11

Family

ID=44853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00981A TWI385877B (zh) 2009-01-13 2009-01-13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8587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3374U (en) * 2005-05-23 2005-1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3374U (en) * 2005-05-23 2005-1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7863A (en) 2010-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4033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TWI431850B (zh) 電連接器
US77270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pair of improved detecting pins
US810072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eatured USB/eSATA interfaces
CN203850558U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TWM469632U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527631U (zh) 電連接器
CN111106465A (zh) 电连接器
TWI412186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M553061U (zh) 插座電連接器
CN202695865U (zh) 插头连接器
TWI385877B (zh) 電連接器
JP2004247304A (ja) ボード対ボード型コネクター
US20130273774A1 (en) Combination electrcial connector and assmbly of the same
US7887375B1 (en) Audio jack having improved contact
CN101740948B (zh) 电连接器
CN206388918U (zh) Usb插座连接器
CN220420756U (zh) 一种插接式纽扣电池座
TWI791786B (zh) 電連接器
TWI464980B (zh) 電源連接器
CN201966366U (zh) 一种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TWM481526U (zh) 插座連接器
CN206595458U (zh) 电连接器
CN204391413U (zh) 电连接器
KR101348156B1 (ko) 차폐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