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4791B - 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及建立該系統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及建立該系統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4791B
TWI384791B TW097140220A TW97140220A TWI384791B TW I384791 B TWI384791 B TW I384791B TW 097140220 A TW097140220 A TW 097140220A TW 97140220 A TW97140220 A TW 97140220A TW I384791 B TWI384791 B TW I3847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obile device
typ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ognitive radi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0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0006A (en
Inventor
Kwang Che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filed Critical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920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0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4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47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及建立該系統之方法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co-existing multi-radio),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以認知無線電(cognitive radio)為基礎的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以及利用認知無線電來建立該系統之方法。
自一九八零年代中期起,許多研究人員就希望能夠利用3G無線通訊技術實現全球統一的無線通訊架構。然而這些年來,非但全球化的無線通訊系統尚未實現,為了配合各種具有不同傳輸速率或不同傳輸距離的實際應用,還有多種新的通訊標準應運而生。在這些五花八門的通訊標準當中,有些通訊標準係共存於同一個區域中,或是利用相同的頻帶來傳輸資料。舉例來說,目前相當普遍的藍牙技術和WiFi技術都是透過2.4GHz的頻帶收發資料。
有許多國家的管理機構已發現,雖然現存如此多樣的無線通訊標準,多數的無線頻段卻沒有被充分且有效地利用。舉例而言,世界上大部分的行動電話網路都是處於滿載狀態,但業餘無線電和呼叫器所使用的頻段卻通常相當冷清。為了增進無線頻段的整體使用效率,開發能夠配合多種通訊標準並彈性運用多個頻段的行動通訊裝置是必要的。
非授權行動存取技術(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UMA)是一種能夠允許雙模(dual-mode)行動電話在區域網路及廣域網路之間無縫漫遊(seamless roaming)的技術;其中的區域網路服務可能是由私人的藍牙網路或802.11網路提供,廣域網路則可為GSM/GPRS或UMTS等行動電話網路。此技術實現 了跨用多重標準及多種頻帶之無線通訊系統的構想。
軟體定義無線電(Software-Defined Radio, SDR)被視為一種實現UMA的手段。SDR的基本概念是透過調整一處理器平台(通常是以數位信號處理器執行實體層之傳送/接收功能)的系統參數,來達成令單一平台符合多種通訊標準的效果。
認知無線電(cognitive radio)的概念可說是SDR的延伸。更明確地說,認知無線電能夠偵測通訊環境的狀況(如頻帶利用率),並利用可重新配置(re-configurable)之收發器(transceiver)讓行動通訊裝置可根據環境狀況採用適當的通訊及網路功能。由於認知無線電具有能充分利用頻帶的潛力,它已被視為無線通訊領域中的關鍵技術。
到目前為止,以認知無線電為題材的文獻大多與相當複雜的軍事應用相關,或是將探討的焦點放在認知無線電的觀念、模擬工具及基本限制。此外,大部分的相關研究係關注於能夠感測頻譜(尤其是電視頻段之頻譜)的認知無線電。根據認知無線電的概念,未經正式許可的使用者(unlicensed user)被允許在不造成干擾的情況下使用經正式許可的頻段,當經正式許可的使用者出現時,未經正式許可的使用者即無法利用該頻段。能夠感測頻譜的認知無線電首先必須找出目前可供使用的頻段,接著再選出可符合使用者通訊需求的最佳可用頻段。對於感測頻譜的認知無線電來說,如何保持無縫通訊並安排出合理的頻譜使用計畫是相當重要的議題。
相較於先前技術,雖然能夠感測頻譜的認知無線電已經對頻帶利用率貢獻良多,但更全方位(亦即考量更多環境參數)的認知無線電仍然是無線通訊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因此,本發明之一範疇在於提供一種實現全方位認知無線電構想且符合未來各種通訊應用之需求的通訊系統及建立該通訊系統 之方法。
本發明之一範疇在於提供一種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為行動通訊裝置提出了能夠充分利用頻譜及共存系統/網路的認知無線電架構。認知無線電的觀念涵蓋了針對整體網路環境的感測以及彈性利用共存的各種通訊系統。
根據一具體實施例,本發明之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包含一基地台系統以及至少一第一類行動裝置,其中,第一類行動裝置與基地台系統皆在相同的通訊環境中運作。基地台系統可於固定頻段及/或非固定頻段下運作。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類行動裝置具有認知無線電功能,因此,第一類行動裝置可感測關於通訊環境之一組資訊。接著,第一類行動裝置會分析該組資訊,並且自行重新配置,以與另一個第一類行動裝置及/或該基地台系統進行通訊。
於實際應用中,基地台系統包含一主要基地台次系統以及一認知無線電基地台次系統,而該認知無線電基地台次系統包含至少一認知無線電基地台。認知無線電基地台亦可感測關於上述通訊環境之該組資訊,分析該組資訊,並且自行重新配置,以與另一個認知無線電基地台及/或上述第一類行動裝置進行通訊。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可另包含至少一第二類行動裝置,於該固定頻段下運作。於實際應用中,第一類行動裝置可直接或經由該基地台系統與第二類行動裝置進行通訊,並且該認知無線電基地台亦可與第二類行動裝置進行通訊。
因此,本發明所提出的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可在不同的基地台及行動裝置間,提供通訊連結,進而相對應地被配置為適用於並可充分運用各種共存網路的狀態。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建立一個統籌各類應用的全球化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勢必要耗費驚人的資源,才足以完成其基礎網路建設,並汰換現有的數以億萬計的行動裝置。相形之下,發展一種能夠辨識週遭通訊環境狀況(例如可供使用的經正式許可頻段/未經正式許可頻段、可供使用的網路系統)並能因應使用者需求採用合適的通訊方式之行動裝置,是較為實際且可行的做法。
因此,本發明的構想係將整體通訊網路視為在時間、頻率以及空間等各方面共存的多重標準系統。根據本發明,未經正式許可的次要使用者被允許更廣泛地使用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中各種可供使用的資源(無論在時域或頻域)。
請參閱圖一。圖一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之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1之示意圖。如圖一所示,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1包含基地台系統10、第一類行動裝置12以及第二類行動裝置14。基地台系統10可於固定頻段及/或非固定頻段下運作。基地台系統10包含主要基地台次系統100以及認知無線電基地台次系統102,主要基地台次系統100包含至少一個主要基地台1010,且認知無線電基地台次系統102包含至少一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
圖一中繪示一個主要基地台1010以及兩個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但不以此為限。換言之,主要基地台1010以及 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的數量係根據實際應用而定。此外,圖一中另繪示兩個第一類行動裝置12以及一個第二類行動裝置14,但不以此為限。換言之,第一類行動裝置12以及第二類行動裝置14的數量亦可根據實際應用而定。於此實施例中,第一類行動裝置12具有認知無線電功能,且第二類行動裝置14係於固定頻段下運作的一般行動通訊裝置。由於第一類行動裝置12具有認知無線電功能,第一類行動裝置12可自行重新配置(reconfigure),以與不同的基地台連結。
於此實施例中,主要基地台次系統100係於固定頻段下運作。固定頻段可被進一步劃分為可供使用的經正式許可頻段與未經正式許可頻段。在經正式許可頻段中,主要基地台次系統100的使用者可優先使用該頻段。換言之,未經正式許可的使用者即無法干擾或佔用該頻段。而在未經正式許可頻段中,在相同頻段下運作的行動裝置,便必須相容地共用該頻段。換言之,在未經正式許可頻段下運作的多個行動裝置,必須在已經制定的規則下共同存在。此外,某些系統,如雷達系統(radar system),必須比其它系統具有較先的使用權。
另一方面,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係於非固定頻段下運作。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係動態地使用不會被經正式許可的主要基地台次系統100干擾的可用頻段,或者與其它系統共用未經正式許可頻段。在認知無線電架構中,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可以具有大量的記憶體、強大的運算能力以及不受限制的能量供給。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可以提供第一行動裝置12閘道(gateway)功能,以存取骨幹網路(backbone network),如網際網路(Internet)。此外,多個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亦可形成一網狀無線骨幹網路(mesh wireless backbone network),當某些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與有線的骨幹網路 連結時,可以作為閘道或路由器(router)。再者,如果第二類行動裝置14與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為可相容的,則第二類行動裝置14亦可存取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
以下配合圖一說明本發明之數種通訊連結關係。
通訊連結A:第一類行動裝置連結第一類行動裝置
由於第一類行動裝置12具有認知無線電功能,第一類行動裝置12可感測關於一通訊環境之一組資訊。接著,第一類行動裝置會分析該組資訊,並且自行重新配置(self-reconfiguration),以藉由通訊連結A與另一個第一類行動裝置12進行通訊。舉例而言,圖一中的兩個第一類行動裝置12可相互配合地感測可用的頻段,其中該可用的頻段可以是經正式許可頻段或未經正式許可頻段。之後,第一類行動裝置12再利用該可用的頻段做為其運作的頻段。需說明的是,兩個第一類行動裝置12間可以採用一共用的控制通道(control channel),用以相互交換頻譜資訊。
需說明的是,感測關於該通訊環境之該組資訊包含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或多個動作:感測該通訊環境之一頻譜,感測該通訊環境之一傳輸格式,分享該通訊環境之一頻譜,以及識別其它第一類行動裝置12之地理位置。
此外,該組資訊包含選自下列群組的至少其中之一:該通訊環境之無線射頻訊號之一載波頻率(carrier frequency),該通訊環境之一頻寬利用率,該通訊環境之無線射頻訊號之一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RSSI),以及該通訊環境之無線射頻訊號之一訊號對干擾雜訊比(signal-to-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 SINR)。
再者,第一類行動裝置12係藉由執行選自下列群組中的 一或多個動作來自行重新配置:動態地選擇一運作用的無線電頻率,選擇適用於一特定傳輸系統之一適當的調變型態,以及控制一傳輸功率以動態地於數個傳輸功率等級中進行切換。
通訊連結B:第一類行動裝置連結認知無線電基地台
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可感測關於通訊環境之該組資訊,分析該組資訊,並且自行重新配置,以藉由通訊連結B與第一類行動裝置12進行通訊。舉例而言,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可動態地感測其周圍可用的頻段,並且在其涵蓋範圍內提供第一類行動裝置12單一躍點存取(one-hop access)。在此可能需要可相互配合的感測技術。經由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第一類行動裝置12即可存取骨幹網路或與其它基地台進行通訊。
至於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如何感測該組資訊、如何自行重新配置以及該組資訊所包含的內容,大致係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通訊連結C:第一類行動裝置連結主要基地台次系統
如果第一類行動裝置12需要連結至主要基地台1010,第一類行動裝置12將會自行重新配置,轉變為與第二類行動裝置14相同的角色,並且藉由通訊連結C與主要基地台1010進行通訊。換言之,第一類行動裝置12會自行重新配置為於固定頻段下運作的一般行動通訊裝置。
通訊連結D:認知無線電基地台連結認知無線電基地台
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可感測關於通訊環境之該組資訊,分析該組資訊,並且自行重新配置,以藉由通訊連結D 與另一個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進行通訊。既然多個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之間可以直接進行無線連結,多個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便可以形成一個網狀無線骨幹網路。基於認知無線電功能,多個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可動態地選擇運作頻段並且相互進行通訊。由於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非常強大,在多個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間的連結容量將會非常龐大。在某些環境下,欲以有線的方式來設置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是有困難的,因此上述無線連結方式尚可降低設置成本。
通訊連結E:第二類行動裝置連結主要基地台次系統
此為習知的單一躍點連結方式。第二類行動裝置14係藉由通訊連結E與主要基地台次系統100進行通訊。主要基地台1010係在其涵蓋的範圍內做為協調通訊之用,並且提供第二類行動裝置14骨幹網路存取功能。
通訊連結F:第二類行動裝置連結第一類行動裝置
為了在不同的系統間進行相互溝通,此種連結方式確有其必要性。於此實施例中,第一類行動裝置12可自行重新配置,以直接藉由通訊連結F與第二類行動裝置14進行通訊。當然,第一類行動裝置12亦可經由基地台系統與第二類行動裝置14進行通訊。
通訊連結G:第二類行動裝置連結認知無線電基地台
為了在不同的系統間進行相互溝通,此種連結方式確有其必要性。如果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可與第二類行動裝置14相容,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即可藉由通訊連結G與第二類行動裝置14進行通訊。藉此,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即可提供第二類行動裝置14存取服務。
本發明關於認知無線電系統架構係可被應用在網路中心(network-centric)、分散式網路(distributed network)、對等式網路(ad hoc network)以及網狀網路,且認知無線電系統架構可提供服務給經正式許可及/或未經正式許可的相關應用,茲舉例說明如下。
基礎架構網路模式(infrastructure network mode)
請參閱圖二。圖二繪示本發明應用在基礎架構網路3之示意圖。如圖二所示,每一個第一類行動裝置12與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間皆存在單一躍點連結。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可在其涵蓋的範圍內做為協調通訊之用。
對等式網路模式(ad hoc network mode)
請參閱圖三。圖三繪示本發明應用在對等式網路4之示意圖。如圖三所示,此模式並不存在任何的基礎裝置,如基地台。如果一個第一類行動裝置12識別出其附近有其它可連結(connectable)的第一類行動裝置12,則這些第一類行動裝置12即可形成一個對等式網路。需說明的是,上述的”可連結”一詞是指任意兩個第一類行動裝置12可以找到可共用的頻段,並且在不干擾該頻段經正式許可的使用者情況下,相互進行通訊。
網狀網路模式(mesh network mode)
請參閱圖四。圖四繪示本發明應用在網狀網路5之示意圖。如圖四所示,於此模式中,如果第一類行動裝置12以及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位在彼此的涵蓋範圍內,則所有的第一類行動裝置12以及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皆為可連結的。特別地,這些固定的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可形成一個網狀無線骨幹網路,並且某些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可連結 至有線的骨幹網路6,如網際網路。由於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在使用時可不需連結至有線的骨幹網路,因此其設置地點較具有彈性。
請參閱圖五。圖五繪示根據本發明整合對等式網路及IP移動管理之示意圖。傳統基礎架構下的無線通訊系統,在基地台與行動裝置間,通常只存在單一躍點。行動裝置間並無其它連結路徑或多重躍點(multi-hop)。由於所有的行動裝置皆直接連結至基地台,集中式的移動管理方案係為可行的。
舉例而言,對於行動IP (mobile IP)來說,所有的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皆可直接向第一類行動裝置12發布轉交位址(Care-of-Address, CoA)。對於一個第一類行動裝置12來說,要從遠端網路(foreign network)取得一個轉交位址並且將其暫存至本地代理器(home agent, HA)(未顯示),是很容易達成的。如圖五所示,第一類行動裝置12可同時連結一或多個無線系統,並且從每一個無線系統取得一轉交位址,或者第一類行動裝置12亦可經由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或另一個第一類行動裝置12,從每一個無線系統取得一轉交位址。之後,該本地代理器(未顯示)即可將封包傳送至該第一類行動裝置12之轉交位址。圖五中繪示三個遠端網路70以及三個遠端代理器72,但不以此為限,實際數量可視實際應用而定。如在認知無線電的網路架構下,第一類行動裝置12可同時地連結至一或多個不同的無線系統,並且從每一個無線系統取得一個轉交位址,以安排封包的收發路徑,其中每一個無線系統分別屬於不同的遠端網路。因此,發展新的方案來處理多重轉交位址是必需的。特別地,第一類行動裝置12可從每一個遠端網路70取得轉交位址,使得第一類行動裝置12 將不會使用單一的轉交位址來表示其目前位置及安排封包的收發路徑。
此外,如圖五所示,多個第一類行動裝置12即可形成一個對等式網路,並且某些第一類行動裝置12可連結至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以存取遠端網路70。而這些直接與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連結的第一類行動裝置12即稱為閘道節點(gateway node)。受限於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的涵蓋範圍,某些第一類行動裝置12並無法直接從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取得轉交位址。這些位於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的涵蓋範圍外的第一類行動裝置12即可透過上述之閘道節點取得轉交位址,以進行封包收發路徑的安排。
再者,由於認知無線電之多重躍點特徵,訊號交遞(handover)的管理問題將不只存在於單一的行動裝置與遠端網路之間,還進一步存在於多個行動裝置與多個遠端網路之間。舉例而言,如果某些閘道節點從認知無線電基地台1020的涵蓋範圍中離開,這些閘道節點將會通知在對等式網路中的其它節點即將失去連結。此時,在對等式網路中的其它節點如果具有有效的連結,即會準備執行訊號交遞。
請參閱圖六。圖六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之建立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的方法流程圖。
首先,執行步驟S100,設置一基地台系統,該基地台系統於一固定頻段及/或一非固定頻段下運作。接著,執行步驟S102,提供至少一第一類行動裝置。接著,執行步驟S104,利用第一類行動裝置感測關於一通訊環境之一組資訊,第一類行動裝置與基地台系統皆在該通訊環境中運作。接著,執行步驟S106,利用第一類行動裝置分析該組資訊。最後,執行步驟S108,重新配置第一類行動裝置,以與另一個第一類 行動裝置及/或基地台系統進行通訊。
需說明的是,圖六僅繪示本發明建立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的方法的主要流程。其它細部的方法步驟已詳述如上之相關段落,在此不再贅述。
如上所述,本發明所提出的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及建立該系統之方法可在不同的基地台及行動裝置間,提供通訊連結,進而相對應地被配置為適用於並可充分運用各種共存網路的狀態。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所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應該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1‧‧‧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
10‧‧‧基地台系統
100‧‧‧主要基地台次系統
1010‧‧‧主要基地台
102‧‧‧認知無線電基地台次系統
1020‧‧‧認知無線電基地台
12‧‧‧第一類行動裝置
14‧‧‧第二類行動裝置
3‧‧‧基礎架構網路
4‧‧‧對等式網路
5‧‧‧網狀網路
6‧‧‧骨幹網路
70‧‧‧遠端網路
72‧‧‧遠端代理器
A-G‧‧‧通訊連結
S100-S108‧‧‧流程步驟
圖一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之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的示意圖。
圖二繪示本發明應用在基礎架構網路之示意圖。
圖三繪示本發明應用在對等式網路之示意圖。
圖四繪示本發明應用在網狀網路之示意圖。
圖五繪示根據本發明整合對等式網路及IP移動管理之示意圖。
圖六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之建立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的方法流程圖。
1‧‧‧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
10‧‧‧基地台系統
100‧‧‧主要基地台次系統
1010‧‧‧主要基地台
102‧‧‧認知無線電基地台次系統
1020‧‧‧認知無線電基地台
12‧‧‧第一類行動裝置
14‧‧‧第二類行動裝置
A-G‧‧‧通訊連結

Claims (14)

  1. 一種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包含:一基地台系統,運作於一通訊環境中;以及至少一第一類行動裝置,運作於該通訊環境中,可感測關於該通訊環境之一組資訊,該第一類行動裝置分析該組資訊,並且自行重新配置,以與另一個第一類行動裝置及/或該基地台系統進行通訊,其中該第一類行動裝置藉由執行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或多個動作來自行重新配置:動態地選擇一運作用的無線電頻率,選擇適用於一特定傳輸系統之一適當的調變型態,以及控制一傳輸功率以動態地於數個傳輸功率等級中進行切換,其中該組資訊包含:該通訊環境之無線射頻訊號之一載波頻率,該通訊環境之一頻寬利用率,該通訊環境之無線射頻訊號之一接收訊號強度指標,以及該通訊環境之無線射頻訊號之一訊號對干擾雜訊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基地台系統包含一主要基地台次系統以及一認知無線電基地台次系統,該認知無線電基地台次系統包含至少一認知無線電基地台,該認知無線電基地台可感測關於該通訊環境之該組資訊,分析該組資訊,並且自行重新配置,以與另一個認知無線電基地台及/或該第一類行動裝置進行通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系統,另包含至少一第二類行動裝置,於該通訊環境中之一固定頻段下運作,其中該第一類行動裝置可直接或經由該基地台系統與該第二類行動裝置進行通訊,並且該認知無線電基地台可與該第二類行動裝置進行通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認知無線電基地 台連結至一有線網路,並且該第一類行動裝置可經由該基地台系統存取該有線網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系統,其中感測關於該通訊環境之該組資訊包含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或多個動作:感測該通訊環境之一頻譜,感測該通訊環境之一傳輸格式,分享該通訊環境之一頻譜,以及識別其它第一類行動裝置及/或該基地台系統之地理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系統包含複數個無線系統,該等無線系統分別屬於不同的遠端網路,該第一類行動裝置可同時連結一或多個無線系統,並且從每一個無線系統取得一轉交位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類行動裝置可經由該基地台系統或另一個第一類行動裝置,從該系統之一無線系統取得一轉交位址。
  8. 一種建立一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設置一基地台系統,該基地台系統運作於一通訊環境中;提供至少一第一類行動裝置,該第一類行動裝置運作於該通訊環境中;利用該第一類行動裝置感測關於該通訊環境之一組資訊,並分析該組資訊,其中該組資訊包含:該通訊環境之無線射頻訊號之一載波頻率,該通訊環境之一頻寬利用率,該通訊環境之無線射頻訊號之一接收訊號強度指標,以及該通訊環境之無線射頻訊號之一訊號對干擾雜訊比;以及重新配置該第一類行動裝置,以與另一個第一類行動裝置及/或該基地台系統進行通訊,其中重新配置該第一 類行動裝置之步驟包含執行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或多個動作:動態地選擇一運作用的無線電頻率,選擇適用於一特定傳輸系統之一適當的調變型態,以及控制一傳輸功率以動態地於數個傳輸功率等級中進行切換。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基地台系統包含一主要基地台次系統以及一認知無線電基地台次系統,該認知無線電基地台次系統包含至少一認知無線電基地台,該方法另包含下列步驟:利用該認知無線電基地台感測關於該通訊環境之該組資訊,且分析該組資訊;以及重新配置該認知無線電基地台,以與另一個認知無線電基地台及/或該第一類行動裝置進行通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另包含下列步驟:提供至少一第二類行動裝置,該第二類行動裝置於該通訊環境中之一固定頻段下運作;以及利用該第一類行動裝置直接或經由該基地台系統與該第二類行動裝置進行通訊,並且利用該認知無線電基地台與該第二類行動裝置進行通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認知無線電基地台連結至一有線網路,並且該方法另包含下列步驟:利用該第一類行動裝置經由該基地台系統存取該有線網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利用該第一類行動裝置感測該組資訊之步驟包含選自下列群組中的一或多個動作:感測該通訊環境之一頻譜,感測該通訊環境之一傳輸格式,分享該通訊環境之一頻譜,以及識別其它第一類行動裝 置及/或該基地台系統之地理位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系統包含複數個無線系統,該等無線系統分別屬於不同的遠端網路,該方法另包含下列步驟:利用該第一類行動裝置同時連結一或多個無線系統,並且從每一個無線系統取得一轉交位址。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另包含下列步驟:利用該第一類行動裝置經由該基地台系統或另一個第一類行動裝置,從該系統之一無線系統取得一轉交位址。
TW097140220A 2007-10-26 2008-10-20 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及建立該系統之方法 TWI384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8272407P 2007-10-26 2007-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0006A TW200920006A (en) 2009-05-01
TWI384791B true TWI384791B (zh) 2013-02-01

Family

ID=40583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0220A TWI384791B (zh) 2007-10-26 2008-10-20 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及建立該系統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55369B2 (zh)
CN (1) CN101420273B (zh)
TW (1) TWI3847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9659A1 (ja) * 2007-04-16 2008-10-30 Fujitsu Limited 情報配信装置
US8160004B2 (en) * 2009-06-30 2012-04-17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optimizing spatial diversity gain of a set of nodes used for cooperative sensing
JP5565082B2 (ja) 2009-07-31 2014-08-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決定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31767B2 (ja) 2009-07-31 2014-06-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29036B2 (ja) 2009-08-06 2014-02-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983380B2 (en) * 2009-10-29 2015-03-17 Mediatek Inc. Adaptive tu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mbo wireless system
US8315571B2 (en) * 2009-11-24 2012-1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n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s from a user of a spectral resource
US8948085B2 (en) * 2010-03-17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est-effort radio backhaul among cells on unlicensed or shared spectrum
CN102209328B (zh) * 2010-03-31 2014-04-0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感知无线网络的共享协作频谱感知方法、感知节点和汇聚中心
CN102457856B (zh) * 2010-10-15 2015-12-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cr实现频点搬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GB2484733A (en) * 2010-10-22 2012-04-25 Nec Corp Detecting a primary user of a band of spectrum by a secondary user in a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US8793357B2 (en) * 2011-04-02 2014-07-29 Open Invention Network,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isting mobile agents within a mobile region of interest
US8929933B2 (en) * 2011-05-04 2015-01-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Spectrum allocation for base station
CN102892171B (zh) * 2011-07-20 2018-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个人网的无缝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517283B (zh) * 2012-06-29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频谱感知方法和设备
US20140126552A1 (en) * 2012-11-02 2014-05-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denial configurations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8948038B1 (en) 2012-12-10 2015-02-03 Google Inc. Augmenting spectrum sharing using network measurements
US9992021B1 (en) 2013-03-14 2018-06-05 GoTenn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vate and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FR3016103B1 (fr) * 2013-12-31 2017-03-10 Thales Sa Procede et systeme de partage du spectre radio
WO2015139026A2 (en) 2014-03-14 2015-09-17 Go Tenn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US10698081B2 (en) 2015-03-27 2020-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ar detection and/or prot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perating in a spectrum shared with at least one radar system
WO2020185707A1 (en) 2019-03-08 2020-09-17 goTenna Inc. Method for utilization-based traffic throttling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00903B2 (en) * 2002-04-16 2008-07-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both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s
CN1269382C (zh) * 2003-07-01 2006-08-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hs终端在不同参数网络漫游的方法
US20070026868A1 (en) * 2005-07-26 2007-02-01 Schulz Gary D Licensed/unlicensed frequency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wide-area network
US7627326B1 (en) * 2005-10-14 2009-12-01 At&T Corp. Spectrum management system for municipal spectrum using guided cognitive radio
KR101152460B1 (ko) * 2005-11-04 2012-07-03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자원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126473B1 (en) * 2005-11-30 2012-02-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Wireless network using hybrid of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spectrum
US7881726B2 (en) * 2007-07-31 2011-02-0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ectrum sharing between an incumbent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 cognitive radio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bric, D. Mishra, S.M. Brodersen, R.W., "Implementation issues in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s," Signals, Systems and Computers, 2004. Conference Record of the Thirty-Eighth Asilomar Conference on , vol.1, no., pp. 772- 776 Vol.1, 7-10 Nov. *
G. Dimitrakoupulos, P. Demestichas, D. Grandblaise, K. Mossner, J. Hoffmayer, J. Luo, "Cognitive radio, spectrum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Wireless world research forum WG6, 2004. http://www.wireless-world-research.org/fileadmin/sites/default/files/about_the_forum/WG/WG6/White%20Paper/WG6_WP4.pdf *
Haykin, S., "Cognitive radio: brain-empow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IEEE Journal on , vol.23, no.2, pp. 201- 220, Feb. 20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0006A (en) 2009-05-01
CN101420273A (zh) 2009-04-29
US20090111388A1 (en) 2009-04-30
US8655369B2 (en) 2014-02-18
CN101420273B (zh) 201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4791B (zh) 多種無線電共存之系統及建立該系統之方法
Chen et al.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architecture: part I--general structure
JP5166528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EP2761918B1 (en) Multi-radio medium-agnostic access architecture
KR100793957B1 (ko) 트래픽 및 무선 자원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US2008003908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ynamically Configur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219093B2 (en) Handov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mode mobile station
US20060281472A1 (en) Personal cellular zone with signal resolution
Gonzalez et al. Radio access considerations for data offloading with multipath TCP in cellular/WiFi networks
Khattab et al. An overview of IEEE standardization efforts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Kar et al. A sneak peek into 5G communications
Aktas et al. A coordination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industrial automation
Shin et al. L3 mobility support in large-scale IP-based sensor networks (6LoWPAN)
Villain et al.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Overview and challenges
Celentano et al. Flexible architecture for spectrum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whitespace
Mueck et al. ETSI RRS—The standardization path to next generation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Dimitriou et 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Sallent Roig et al. Cognitive pilot channel: A radio enabler for spectrum awareness and optimize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arinho et al. Cognitive radio: Technology survey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Patil ARCHITECTURE OF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Porselvi et al. CHANNEL PARAMETERS ANALYSIS USING COGNITIVE RADIO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R-WS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Georgakopoulos et al. Mechanisms for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Baykas et al. Standardization activities related to TV white space: Coexistence and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Standards
Gebert et al. ETSI Reconfigurable Radio System-System Aspects and Control Channels for Cognitive Radio
WO20131026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network ac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