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4685B - 雙頻雙天線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雙頻雙天線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4685B
TWI384685B TW098127427A TW98127427A TWI384685B TW I384685 B TWI384685 B TW I384685B TW 098127427 A TW098127427 A TW 098127427A TW 98127427 A TW98127427 A TW 98127427A TW I384685 B TWI384685 B TW I3846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dual
strip
radiating portion
shaped radi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7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6535A (en
Inventor
Shih Chieh Cheng
Hsin Chieh Peng
Original Assignee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TW098127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84685B/zh
Priority to US12/857,033 priority patent/US830527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106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6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4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46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a single feed point
    • H01Q5/364Creating multiple current paths
    • H01Q5/371Branching current p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0Element having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Description

雙頻雙天線結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天線,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雙頻雙天線結構。
隨著電腦及無線通訊技術的進步,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Area Network,WLAN)已逐漸地被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中。目前許多的電子裝置都能藉由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無線網路卡連接至無線區域網路。
然而,目前無線區域網路隨著無線網路標準規格的不同,其所對應的操作頻帶亦不相同。所以,如何提供雙操作頻帶的USB無線網路卡將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再者,目前的電子裝置多朝向輕、薄、短、小的設計發展,因此,USB無線網路卡的面積亦被侷限於如同USB隨身碟般的大小。在此情況下,配置於USB無線網路卡內部的天線也將被侷限於一定的範圍內,但卻會使得天線得操作頻帶受到限制。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係至少包括如下優點:
一、能夠提供雙操作頻帶;
二、能應用於無線區域網路;
三、減少天線於基板上所佔用的面積,符合現今電子裝置體積縮小的要求;以及
四、由於天線佔用的面積變小,因此電路佈局的難度將相對降低。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面,提出一種雙頻雙天線結構。雙頻雙天線結構包括基板、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基板包括第一信號傳輸層及不與第一信號傳輸層共面之第二信號傳輸層。
第一天線係設置於第一信號傳輸層,並包括第一U形輻射元件及第一多邊形輻射元件。第一U形輻射元件包括第一帶狀輻射部、第二帶狀輻射部及第三帶狀輻射部。第二帶狀輻射部之一端係連接至第一帶狀輻射部之一端,以形成第一直角。第三帶狀輻射部之一端係連接至第二帶狀輻射部之另一端,以形成第二直角。第一帶狀輻射部的長度係大於第三帶狀輻射部的長度,且第一帶狀輻射部、第二帶狀輻射部及第三帶狀輻射部係形成與第二帶狀輻射部相對設置的第一開口。第一多邊形輻射元件係設置於第一開口內,且包括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第一側邊係與第一直角相對,且第一側邊之一端係連接至第三帶狀輻射部之另一端,上述第一側邊連接第三帶狀輻射部的邊緣形成面向第一開口的第一鈍角。第二側邊係平行於第一帶狀輻射部,且第二側邊之一端係連接至第一側邊之另一端。其中第一U形輻射元件係操作於第一頻帶,第一多邊形輻射元件係操作於第二頻帶,第二頻帶的頻率係大餘第一頻帶的頻率。
第二天線係設置於第二信號傳輸層,且不與第一天線重疊。第二天線包括第二U形輻射元件及第二多邊形輻射元件。第二U形輻射元件包括第四帶狀輻射部、第五帶狀輻射部及第六帶狀輻射部。第五帶狀輻射部之一端係連接至第四帶狀輻射部之一端,以形成第三直角。第六帶狀輻射部之一端係連接至第五帶狀輻射部之另一端,以形成第四直角,第四帶狀輻射部的長度係大於第六帶狀輻射部的長度,且第四帶狀輻射部、第五帶狀輻射部及第六帶狀輻射部係形成與第五帶狀輻射部相對設置的第二開口。第二多邊形輻射元件係設置於第二開口內,且包括第三側邊及第四側邊。第三側邊係與第三直角相對,且第三側邊之一端係連接至第六帶狀輻射部之另一端,上述第三側邊連接第六帶狀輻射部的邊緣形成面向第二開口的第二鈍角。第四側邊係平行於第四帶狀輻射部,且第四側邊之一端係連接至第三側邊之另一端。其中、第二U形輻射元件係操作於第三頻帶,第二多邊形輻射元件係操作於第四頻帶,第四頻帶的頻率係大餘第三頻帶的頻率。
較佳者,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以不重疊方式分別設置於第一信號傳輸層及第二信號傳輸層。
較佳者,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可以為等比例對稱分別設置於第一信號傳輸層及第二信號傳輸層,此時第一頻帶等於第三頻帶,第二頻帶等於第四頻帶,使得本發明的雙頻雙天線結構獲得較佳的天線傳輸特性。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內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由於目前無線通訊裝置均朝輕、薄、短、小之方向發展,所以如何在滿足上述要求之前提下,設計出體積較小之雙頻天線乃當今天線設計之一大挑戰。故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雙頻雙天線結構。雙頻雙天線結構包括基板、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基板包括第一信號傳輸層及不與第一信號傳輸層共面之第二信號傳輸層。
為方便更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主要特徵,下述茲以數個實施例說明如下:
第一實施例
請同時參照第1圖及第2圖,第1圖繪示係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雙頻雙天線結構之俯視圖,第2圖繪示係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雙頻雙天線結構之仰視圖。雙頻雙天線結構10例如係用於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裝置例如為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雙頻無線網路卡。雙頻雙天線結構10包括基板110、天線120及天線130。天線120及天線130之面積例如係較佳地小於10mm×10mm。基板110包括信號傳輸層112及不與信號傳輸層112共面之信號傳輸層114。其中,基板110之面積例如與USB隨身碟之大小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信號傳輸層112係位於基板110之上表面,而信號傳輸層114係位於基板110之下表面。
天線120係設置於信號傳輸層112,並包括U形輻射元件122及多邊形輻射元件124。於第一實施例中,多邊形輻射元件124係舉一凸四邊形表示。U形輻射元件122操作於第一頻帶,第一頻帶例如為2.4至2.5GHz。多邊形輻射元件124用以操作於第二頻帶,第二頻帶的頻率大於第一頻帶的頻率,且第二頻帶例如為4.9GHz至5.85GHz。U形輻射元件122與多邊形輻射元件124之間係形成一類L形狹縫。U形輻射元件122包括帶狀輻射部1222、帶狀輻射部1224及帶狀輻射部1226,且帶狀輻射部1222之長度大於帶狀輻射部1226。帶狀輻射部1224之一端係連接至帶狀輻射部1222之一端,以形成直角θ1。帶狀輻射部1226之一端係連接至帶狀輻射部1224之另一端,以形成直角θ2。帶狀輻射部1222、帶狀輻射部1224及帶狀輻射部1226係形成一第一開口。第一多邊形輻射元件124係設置於此開口內,且包括側邊1241至1244。側邊1241係與直角θ1相對,且側邊1241之一端係連接至帶狀輻射部1226之另一端,側邊1241連接帶狀輻射部1226的邊緣形成面向第一開口的鈍角θa。側邊1242係平行於帶狀輻射部1222,且側邊1242之一端係連接至側邊1241之另一端。側邊1243係平行於帶狀輻射部1224,且側邊1243之一端係連接至側邊1242之另一端。側邊1244係相對於直角θ2,且側邊1244之一端係連接至側邊1243之另一端,側邊1244之另一端係連接至側邊1241之一端,以使多邊形輻射元件124形成一凸四邊形。
天線130係設置於信號傳輸層114,且不與天線120上下重疊。天線130包括U形輻射元件132及多邊形輻射元件134。於第一實施例中,多邊形輻射元件134係舉一凸四邊形表示。U形輻射元件132操作於第三頻帶,第三頻帶例如為2.4至2.5GHz。多邊形輻射元件134操作於第四頻帶,第四頻帶的頻率大於第三頻帶的頻率,且第四頻帶例如為4.9GHz至5.85GHz。U形輻射元件132與多邊形輻射元件134之間係形成一類L形狹縫。U形輻射元件132包括帶狀輻射部1322、帶狀輻射部1324及帶狀輻射部1326,且帶狀輻射部1322之長度大於帶狀輻射部1326。帶狀輻射部1324之一端係連接至帶狀輻射部1322之一端,以形成直角θ3。帶狀輻射部1326之一端係連接至帶狀輻射部1324之另一端,以形成直角θ4。帶狀輻射部1322、帶狀輻射部1324及帶狀輻射部1326係形成一第二開口。多邊形輻射元件134係設置於此第二開口內,且包括側邊1341至1344。側邊1341係與直角θ3相對,且側邊1341之一端係連接至帶狀輻射部1326之另一端,側邊1341連接帶狀輻射部1326的邊緣形成面向第二開口的鈍角θb。側邊1342係平行於帶狀輻射部1322,且側邊1342之一端係連接至側邊1341之另一端。側邊1343係平行於帶狀輻射部1324,且側邊1343之一端係連接至側邊1342之另一端。側邊1344係相對於直角θ4,且側邊1344之一端係連接至側邊1343之另一端,側邊1344之另一端係連接至側邊1341之一端,以使多邊形輻射元件134形成一凸四邊形。
前述天線120或天線130能較佳地設置於基板110的角落,且天線120及天線130係等比例對稱設置,以避免增加電路佈局的複雜度。此外,由於天線120及天線130分別設置於不共面之信號傳輸層112及信號傳輸層114且不上下重疊,因此能抑制天線120與天線130之間的耦合效應。
為進一步說明雙頻雙天線結構10的性能,下述將進一步提供具有雙頻雙天線結構10的USB雙頻無線網路卡,並提供其電壓駐波比之量測圖及天線場型圖如下;請同時參照第5圖至第69圖,第5圖繪示係為天線120的電壓駐波比之量測圖,第6圖繪示係為天線130的電壓駐波比之量測圖,第7圖繪示係為雙頻雙天線結構於第一擺放狀態下之示意圖,第8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9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10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11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4.9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12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1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13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14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3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15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16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7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17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8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18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19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20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21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4.9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22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1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23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24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3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25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26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7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27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8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28圖繪示係為雙頻雙天線結構於第二擺放狀態下之示意圖,第29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30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31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32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4.9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33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1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34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35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3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36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37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7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38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8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39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40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41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42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4.9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43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1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44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45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3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46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47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7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48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8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49圖繪示係為雙頻雙天線結構於第三擺放狀態下之示意圖,第50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51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52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53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4.9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54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1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55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56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3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57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58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7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59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8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60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61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62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63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4.9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64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1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65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66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3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67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68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7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第69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8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請參照第70圖,其繪示係為天線120及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第二擺放狀態及第三擺放狀態時,峰值增益及平均增益之列表。由上述第7至69圖,吾人能進一步整理天線120及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第二擺放狀態及第三擺放狀態時,對應之峰值增益(Peak Gain)及平均增益(Average Gain)如第70圖所示。
第二實施例
請同時參照第3圖及第4圖,第3圖繪示係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雙頻雙天線結構之俯視圖,第4圖繪示係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雙頻雙天線結構之仰視圖。雙頻雙天線結構20與雙頻雙天線結構10不同之處在於:於第二實施例中,多邊形輻射元件224及多邊形輻射元件234係為凹五邊形。U形輻射元件122與多邊形輻射元件224之間係形成一U形狹縫,且U形輻射元件132與多邊形輻射元件234之間係形成一U形狹縫。
多邊形輻射元件224除了側邊1241至1244更包括側邊1245。側邊1245係平行於側邊1242,且側邊1245之一端及另一端分別連接至側邊1244之另一端及側邊1243之另一端。多邊形輻射元件234除了側邊1341至1344更包括側邊1345。側邊1345係平行於側邊1342,且側邊1345之一端及另一端分別連接至側邊1344之另一端及側邊1343之另一端。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所揭露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具有多項優點,以下僅列舉部分優點說明如下:
一、能夠提供雙操作頻帶;
二、能應用於無線區域網路;
三、減少天線於基板上所佔用的面積,符合現今電子裝置體積縮小的要求;以及
四、由於天線佔用的面積變小,因此電路佈局的難度將相對降低。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一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雙頻雙天線結構
110...基板
112、114...信號傳輸層
120、130...天線
122、132...U形輻射元件
124、134、224、234...多邊形輻射元件
1222、1224、1226、1322、1324、1326...帶狀輻射部
1241~1245、1341~1345...側邊
θ1、θ2、θ3、θ4...直角
θa、θb...鈍角
第1圖繪示係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雙頻雙天線結構之俯視圖。
第2圖繪示係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雙頻雙天線結構之仰視圖。
第3圖繪示係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雙頻雙天線結構之俯視圖。
第4圖繪示係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雙頻雙天線結構之仰視圖。
第5圖繪示係為天線120的電壓駐波比之量測圖。
第6圖繪示係為天線130的電壓駐波比之量測圖。
第7圖繪示係為雙頻雙天線結構於第一擺放狀態下之示意圖。
第8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9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10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11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4.9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12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1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13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14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3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15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16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7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17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8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18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19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20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21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4.9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22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1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23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24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3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25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26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7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27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8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28圖繪示係為雙頻雙天線結構於第二擺放狀態下之示意圖。
第29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30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31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32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4.9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33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1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34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35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3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36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37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7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38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8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39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40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41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42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4.9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43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1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44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45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3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46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47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7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48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二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8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49圖繪示係為雙頻雙天線結構於第三擺放狀態下之示意圖。
第50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51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52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53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4.9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54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1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55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56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3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57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58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7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59圖繪示係為天線12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8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60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61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62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63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4.9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64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1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65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2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66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3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67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4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68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7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第69圖繪示係為天線130於第三擺放狀態下及操作於5.85GHz時之天線場型圖。
請參照第70圖,其繪示係為天線120及天線130於第一擺放狀態、第二擺放狀態及第三擺放狀態時,峰值增益及平均增益之列表。
10...雙頻雙天線結構
110...基板
112...信號傳輸層
120...天線
122U...形輻射元件
124...多邊形輻射元件
1222、1224、1226...帶狀輻射部
1241~1244...側邊
θ1、θ2...直角
θa...鈍角

Claims (19)

  1. 一種雙頻雙天線結構,包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信號傳輸層;及一第二信號傳輸層,係不與該第一信號傳輸層共面;一第一天線,係設置於該第一信號傳輸層,該第一天線包括:一第一U形輻射元件,操作於一第一頻帶,包括:一第一帶狀輻射部;一第二帶狀輻射部,該第二帶狀輻射部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一帶狀輻射部之一端,以形成一第一直角;及一第三帶狀輻射部,該第三帶狀輻射部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二帶狀輻射部之另一端,以形成一第二直角,該第一帶狀輻射部、該第二帶狀輻射部及該第三帶狀輻射部係形成一第一開口;一第一多邊形輻射元件,操作於一第二頻帶,係設置於該第一開口內,且該第二頻帶的頻率大於該第一頻帶的頻率,該第一多邊形輻射元件,包括:一第一側邊,係與該第一直角相對,且該第一側邊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三帶狀輻射部之另一端形成面向該第一開口的一第一鈍角;及一第二側邊,係平行於該第一帶狀輻射部,且該第二側邊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一側邊之另一端;以及一第二天線,係設置於該第二信號傳輸層,且不與該第一天線重疊,該第二天線包括:一第二U形輻射元件,操作於一第三頻帶,包括:一第四帶狀輻射部;一第五帶狀輻射部,該第五帶狀輻射部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四帶狀輻射部之一端,以形成一第三直角;及一第六帶狀輻射部,該第六帶狀輻射部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五帶狀輻射部之另一端,以形成一第四直角,該第四帶狀輻射部、該第五帶狀輻射部及該第六帶狀輻射部係形成一第二開口;一第二多邊形輻射元件,操作於一第四頻帶,係設置於該第二開口內,且該第四頻帶的頻率大於該第三頻帶的頻率,該第二多邊形輻射元件,包括:一第三側邊,係與該第三直角相對,且該第三側邊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六帶狀輻射部之另一端形成面向該第二開口的一第二鈍角;及一第四側邊,係平行於該第四帶狀輻射部,且該第四側邊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三側邊之另一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天線係小於10mm×10m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二天線係小於10mm×10mm。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U形輻射元件與該第一多邊形輻射元件之間係形成一類L形狹縫。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二U形輻射元件與該第二多邊形輻射元件之間係形成一類L形狹縫。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U形輻射元件與該第一多邊形輻射元件之間係形成一U形狹縫。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二U形輻射元件與該第二多邊形輻射元件之間係形成一U形狹縫。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多邊形輻射元件更包括:一第五側邊,係平行於該第二帶狀輻射部,且該第五側邊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二側邊之另一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多邊形輻射元件更包括:一第六側邊,係相對於該第二直角。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六側邊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一側邊之一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多邊形輻射元件更包括:一第七側邊,係平行於該第二側邊,且該第七側邊之一端及另一端分別連接至該第六側邊之另一端及該第五側邊之另一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二多邊形輻射元件更包括:一第五側邊,係平行於該第五帶狀輻射部,且該第五側邊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四側邊之另一端。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二多邊形輻射元件更包括:一第六側邊,係相對於該第四直角。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六側邊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三側邊之一端。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二多邊形輻射元件更包括:一第七側邊,係平行於該第四側邊,且該第七側邊之一端及另一端分別連接至該第六側邊之另一端及該第五側邊之另一端。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帶狀輻射部之長度大於該第三帶狀輻射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四帶狀輻射部之長度大於該第六帶狀輻射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係對稱設置。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頻雙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係等比例設置,則該第一頻帶等於該第三頻帶,該第二頻帶等於該第四頻帶。
TW098127427A 2009-08-14 2009-08-14 雙頻雙天線結構 TWI3846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27427A TWI384685B (zh) 2009-08-14 2009-08-14 雙頻雙天線結構
US12/857,033 US8305273B2 (en) 2009-08-14 2010-08-16 Dual-band dual-antenna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27427A TWI384685B (zh) 2009-08-14 2009-08-14 雙頻雙天線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6535A TW201106535A (en) 2011-02-16
TWI384685B true TWI384685B (zh) 2013-02-01

Family

ID=43588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7427A TWI384685B (zh) 2009-08-14 2009-08-14 雙頻雙天線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305273B2 (zh)
TW (1) TWI3846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3793B (zh) * 2011-07-04 2015-07-21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天線
US8681051B2 (en) * 2011-09-09 2014-03-25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Multiband printed antenna
US9520648B2 (en) * 2014-07-23 2016-12-13 Mediatek Inc. Polygo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tenna
US9461369B1 (en) * 2015-05-28 2016-10-04 Grand-Tek Technology Co., Ltd. Multi-band antenna structur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0552U (en) * 2005-06-23 2005-11-11 Zyxel Communications Corp Multi-band antenna for wireless USB network card
US7098856B2 (en) * 2002-11-27 2006-08-29 Taiyo Yuden Co., Ltd. Antenna and dielectric substrate for antenna
US20080180333A1 (en) * 2006-11-16 2008-07-31 Galtronics Ltd. Compact antenna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7565B1 (en) * 2005-04-18 2006-06-06 Cheng-Fang Liu Multi-band flat antenna
TWI412176B (zh) * 2006-12-04 2013-10-11 Wistron Neweb Corp 立體式多頻天線
US20080191957A1 (en) * 2007-02-09 2008-08-14 Pao-Sui Chang U shape three dimensional multi-frequency antenna
EP1998404A1 (en) * 2007-05-28 2008-12-03 Hitachi Metals, Ltd. Antenna, antenna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WI355776B (en) * 2008-08-15 2012-01-01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Dual-band antenna
TW201010186A (en) * 2008-08-22 2010-03-01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Dual-band antenna for an integrated GS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8856B2 (en) * 2002-11-27 2006-08-29 Taiyo Yuden Co., Ltd. Antenna and dielectric substrate for antenna
TWM280552U (en) * 2005-06-23 2005-11-11 Zyxel Communications Corp Multi-band antenna for wireless USB network card
US20080180333A1 (en) * 2006-11-16 2008-07-31 Galtronics Ltd. Compact antenn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6535A (en) 2011-02-16
US20110037660A1 (en) 2011-02-17
US8305273B2 (en) 2012-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8673B2 (en) Multiband antenna
TWI549368B (zh) 通訊裝置
TWI398040B (zh) 天線
TWI672860B (zh) 電子裝置
US20190044216A1 (en) Dual-band antenna structure
TWI686996B (zh) 天線結構
US8022881B2 (en) Multiband antenna
TWI711215B (zh) 電子裝置
TWI384685B (zh) 雙頻雙天線結構
TW202123530A (zh) 電子裝置
TWI714369B (zh) 天線結構
TWI333715B (zh)
TWI587574B (zh) 行動裝置
TWI699043B (zh) 天線結構
TWI553962B (zh) 多模態單極天線
CN111725609B (zh) 天线结构
TW201507265A (zh) 行動裝置
US20120112965A1 (en) Broadband antenna
TWM463428U (zh) 無線收發模組(二)
US20110037654A1 (en) Dual-frequency antenna
TWI599108B (zh) 用於無線通信模組之天線
TWI816436B (zh) 天線結構
US20120019429A1 (en) Pivotal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TWI734371B (zh) 天線結構
TWI520508B (zh) 無線收發器之接收與發射多頻段天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