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0793B - 滾輪模組及其應用之吸塵裝置 - Google Patents

滾輪模組及其應用之吸塵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0793B
TWI380793B TW98111850A TW98111850A TWI380793B TW I380793 B TWI380793 B TW I380793B TW 98111850 A TW98111850 A TW 98111850A TW 98111850 A TW98111850 A TW 98111850A TW I380793 B TWI380793 B TW I3807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limiting
limiting portion
sleeve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11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6585A (en
Inventor
Wei Hung Yang
Yu Jen Li
Wei Pang Lee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Priority to TW98111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8079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36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6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0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0793B/zh

Links

Description

滾輪模組及其應用之吸塵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吸塵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吸塵裝置及其滾輪模組。
隨著科技的發展,已研發具有可自動執行吸塵與自動回程充電功能的清潔機器人(或稱為自走吸塵器),以取代傳統上需人力操作的吸塵器。使用者只需設定清潔機器人的清掃模式,即可自動執行清潔地面的工作。
然而,有些特殊區域,例如窗台、轉角及樓梯等,由於清潔機器人所能達到的清潔效果有限,不適合用上述清潔機器人來進行清潔任務。此時,使用者必須另外準備一台傳統且非自走式吸塵器來清潔上述特殊區域。
另外,兼具有自動與手動吸塵功能的清潔機器人,當其被切換至手動吸塵模式時,外接軟管的清潔機器人最好能夠被自由移動,以讓使用者能夠藉由拖行軟管而將之隨意地拖動。然而,由於清潔機器人的馬達是經由減速齒輪組耦接至滾輪,所以滾輪會直接地受到減速齒輪組的牽制,並無法順利地自由滾動。
本發明提供一種滾輪模組,適用於吸塵裝置,用以使其滾輪能夠順利地於動力傳動模式與自由滾動模式間切換。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吸塵裝置,用以切換其滾輪模組的滾輪至動力傳動模式或自由滾動模式。
本發明提出一種滾輪模組,適用於一吸塵裝置。滾輪模組包含一動力輸出部件與一滾動部件,且動力輸出部件具有一轉軸。滾動部件連接動力輸出部件,且沿一軸向旋轉。滾動部件包含一滾輪、一離合器及一限位件。滾輪具有一軸孔、垂直於軸向之一第一側面與一第二側面、形成於第一側面之一凹陷部以及形成於第二側面之一第一限位部與一第二限位部。離合器具有一套筒以及一形成於套筒外周圍之耦合部,套筒套住轉軸且穿過軸孔,且第二限位部位於第一限位部與耦合部之間。限位件,位於滾輪之第二側面,且可旋轉地連接於套筒。其中,滾輪沿軸向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切換,當滾輪位於第一位置時,限位件承靠於第一限位部,且耦合部與凹陷部嵌合,使轉軸藉由離合器帶動滾輪旋轉,當滾輪位於第二位置時,限位件嵌入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間,耦合部與凹陷部分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限位部包含至少一板塊,且板塊與第二限位部之間具有一段差,以形成一容置空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限位件包含一片件與至少一柱體,且柱體位於片件遠離動力輸出部件的一側。當片件嵌入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間時,柱體承靠於第一限位部邊緣以限制限位件沿軸向旋轉。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滾動部件更包含一蓋體,限位件包含至少一柱體,蓋體套設於柱體,以帶動限位件沿軸向旋轉。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滾動部件更包含一固定件,固定件設置在蓋體相對於限位件之另一側,且滾輪具有至少一卡槽,固定件組裝至卡槽,以限制蓋體帶動限位件沿軸向 旋轉。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固定件係一板件,滾輪具有兩卡槽,固定件之兩端分別延伸並彎折而卡合於卡槽。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固定件具有至少一凸塊,蓋體具有至少一孔洞,且凸塊對應孔洞並嵌合於其中。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滾動部件更包含至少一卡扣部,卡扣部係自第一限位部邊緣向內切入而包含一彈性臂與一止擋塊,其中止擋塊位於彈性臂前端。當限位件嵌入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間時,止擋塊卡固限位件,以限制限位件沿軸向旋轉。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限位件包含一片件與至少一柱體,且柱體位於片件遠離動力輸出部件的一側。當片件嵌入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間時,柱體旋入卡扣部,並承靠於止擋塊,以限制限位件沿軸向旋轉。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當滾輪位於第二位置時,限位件可相對於滾輪沿軸向旋轉,以嵌入於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滾輪模組更包含一鎖固件,限位件具有一通孔,鎖固件依序穿過通孔、套筒與轉軸而將滾輪模組鎖固至動力輸出部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套筒之一套口的形狀與轉軸相符。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套口的形狀為多邊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套筒與耦合部為一體成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凹洞, 滾輪具有至少一凸點,凸點位於滾輪之第二側面,且嵌合於對應的凹洞中。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凸點,滾輪具有至少一凹洞,凹洞位於滾輪之第二側面,且凸點嵌合於對應的凹洞中。
本發明另提出一種吸塵裝置,其至少包含一本體以及一滾輪模組,且滾輪模組配置於本體的底部。滾輪模組包含一動力輸出部件與一滾動部件。動力輸出部件配置於本體內,且具有一轉軸。滾動部件連接動力輸出部件,且沿一軸向旋轉。滾動部件包含一滾輪、一離合器及一限位件。滾輪具有一軸孔、垂直於軸向之一第一側面與一第二側面、形成於第一側面之一凹陷部以及形成於第二側面之一第一限位部與一第二限位部。離合器具有一套筒以及一形成於套筒外周圍之耦合部,套筒套住轉軸且穿過軸孔,且第二限位部位於第一限位部與耦合部之間。限位件,位於滾輪之第二側面,且可旋轉地連接於套筒。其中,滾輪沿軸向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切換,當滾輪位於第一位置時,限位件承靠於第一限位部,且耦合部與凹陷部嵌合,使轉軸藉由離合器帶動滾輪旋轉,當滾輪位於第二位置時,限位件嵌入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間,耦合部與凹陷部分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限位部包含至少一板塊,且板塊與第二限位部之間具有一段差,以形成一容置空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限位件包含一片件與至少一柱體,且柱體位於片件遠離動力輸出部件的一側。當片件嵌入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間時,柱體承靠於第一限位部邊緣以限制限位件沿軸向旋轉。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滾動部件更包含一蓋體,限位件包含至少一柱體,蓋體套設於柱體,以帶動限位件沿軸向旋轉。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滾動部件更包含一固定件,固定件設置在蓋體相對於限位件之另一側,且滾輪具有至少一卡槽,固定件組裝至卡槽,以限制蓋體帶動限位件沿軸向旋轉。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固定件係一板件,滾輪具有兩卡槽,固定件之兩端分別延伸並彎折而卡合於卡槽。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固定件具有至少一凸塊,蓋體具有至少一孔洞,且凸塊對應孔洞並嵌合於其中。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滾動部件更包含至少一卡扣部,卡扣部係自第一限位部邊緣向內切入而包含一彈性臂與一止擋塊,其中止擋塊位於彈性臂前端。當限位件嵌入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間時,止擋塊卡固限位件,以限制限位件沿軸向旋轉。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限位件包含一片件與至少一柱體,且柱體位於片件遠離動力輸出部件的一側。當片件嵌入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間時,柱體旋入卡扣部,並承靠於止擋塊,以限制限位件沿軸向旋轉。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當滾輪位於第二位置時,限位件可相對於滾輪沿軸向旋轉,以嵌入於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滾輪模組更包含一鎖固件,限位件具有一通孔,鎖固件依序穿過通孔、套筒與轉軸而將滾輪模組鎖固至動力輸出部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套筒之一套口的形狀與轉軸相符。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套口的形狀為多邊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套筒與耦合部為一體成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凹洞,滾輪具有至少一凸點,凸點位於滾輪之第二側面,且嵌合於對應的凹洞中。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凸點,滾輪具有至少一凹洞,凹洞位於滾輪之第二側面,且凸點嵌合於對應的凹洞中。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吸塵裝置更包含一導引惰輪,配置於本體的底部。
基於上述,本發明之吸塵裝置之滾輪模組藉由離合器的設計,以使耦合部可與凹陷部分離。因此,當吸塵裝置由自動吸塵模式切換至手動吸塵模式時,滾輪可不受轉矩輸出部件之減速齒輪組的牽制影響,進而降低使用者拖動吸塵裝置的阻力。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淺顯易懂,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文。
圖1是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種吸塵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圖1之吸塵裝置於另一視角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吸塵裝置10包含一本體110、一導引惰輪120以及二滾輪模組200,其中本體110僅繪示出其底部,而導引惰輪120以及二滾輪模組200皆配置於本體110的底部。此 外,各個滾輪模組200包含一動力輸出部件201與一滾動部件202。
在實際應用時,動力輸出部件201組裝於本體110內,而二滾動部件202分別與二動力輸出部件201結合。下文僅針對單一動力輸出部件201及其對應的滾輪部件202來進行說明。
圖3是圖1之滾輪模組的爆炸圖。圖4是圖1之滾輪模組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請參考圖3與圖4,動力輸出部件201具有一轉軸280。在本實施例中,動力輸出部件201包含一外殼290、一設於外殼290內的驅動馬達(未圖示)及一設於外殼290內並耦接前述驅動馬達的齒輪組(未圖示)。因此,驅動馬達能夠藉由齒輪組的轉軸280來輸出旋轉動力。
滾動部件202連接動力輸出部件201,且沿一軸向A旋轉。滾動部件202包含一離合器210、一滾輪220與一限位件230。滾輪220具有一軸孔H、垂直於軸向A之一第一側面220a與一第二側面220b、形成於第一側面220a之一凹陷部221以及形成於第二側面220b之一第一限位部222與一第二限位部224。此外,第一限位部222包含至少一板塊,且此板塊與第二限位部224具有一段差,以形成一容置空間(未圖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22包含二板塊,且此二板塊相隔一空隙間隔配置。
離合器210具有一套筒212與一形成於套筒212外周圍之耦合部214。套筒212套住轉軸280且穿過軸孔H,以使套筒212可藉由轉軸280驅動,而沿軸向A旋轉。此外,第二限位部224位於第一限位部222與耦合部21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套筒212與耦合部214為一體成型。
在本實施例中,限位件230位於滾輪220之第二側面 220b,且可旋轉地連接於套筒212。限位件230包含一片件231與二柱體232,且這些柱體232位於片件231遠離動力輸出部件201的一側,當片件231嵌入第一限位部222與第二限位部224間的容置空間(未圖示)時,可限制限位件230沿軸向A方向移動,且此時柱體232承靠於第一限位部222邊緣以限制限位件230沿軸向A旋轉。
此外,滾輪模組200可包含一鎖固件240,而限位件230可具有一通孔234。鎖固件240可依序穿過通孔234、套筒212與轉軸280而將滾輪模組200鎖固至動力輸出部件201。再者,套筒212之一套口212a的形狀可以與轉軸280相符。此外,套口212a的形狀較佳者為多邊形,以使套口212a與轉軸280之間不會產生相對滑動。
圖5為滾輪模組與動力輸出部件於組合後於第一位置時的總成側視圖,而圖6為滾輪模組與轉軸於組合後於第一位置時的立體圖。圖7為圖6之滾輪模組沿著B-B線的剖面圖。請參考圖5、圖6與圖7,當吸塵裝置10(繪示於圖1與圖2中)處於自動吸塵模式時,滾輪220位於一第一位置。此時,限位件230承靠於第一限位部222,耦合部214與凹陷部221嵌合。更詳細地說,限位件230的二凹洞235與位於滾輪220之第二側面220b之二凸點227相互卡合,以使限位件230不再旋轉,進而可使轉軸280藉由離合器210帶動滾輪220旋轉。
此外,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限位件也可具有至少一凸點,而滾輪具有至少一凹洞,且此凹洞位於第一限位部上。藉由凹洞與凸點互相卡合,以使限位件不再旋轉。
如此一來,吸塵裝置10(繪示於圖1與圖2中)可藉由二滾輪模組200而隨意地變更移動方向,以配合一安裝於吸塵 裝置10之本體110內的吸塵單元(未圖示)來自動清潔地面。
以下將進一步地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吸塵裝置10之滾輪模組200的細部結構,以及吸塵裝置10由自動吸塵模式切換為手動吸塵模式的操作方式。
圖8A、圖9A、圖10A為繪示吸塵裝置由自動吸塵模式切換至手動吸塵模式的操作流程圖。圖8B、圖9B、圖10B分別為圖8A、圖9A、圖10A的縱剖面圖。如圖8A與圖8B所示,首先,限位件230可相對於滾輪220繞著軸向A順時針旋轉一角度(例如:60度),以使原本承靠第一限位部222的限位件230不再承靠第一限位部222。更進一步地說,藉由將蓋體250旋轉扭開,以使限位件230的凹洞235(繪示於圖4與圖7中)移離第一限位部222上的凸點227。此外,限位件230的片件231是對準第一限位部222之兩板塊間的空隙,因而不再承靠於第一限位部222。
請參考圖3、圖8A與圖8B。為了讓使用者能夠更順暢地轉動限位件230,本實施例之滾動部件202可包含一蓋體250。限位件230具有位於遠離動力輸出部件201一側的二柱體232。蓋體250可套設於這些柱體232,以便於帶動限位件230繞著軸向A旋轉。然而,為了清楚呈現滾輪模組200的細部結構,故在圖8A、圖9A與圖10A中,蓋體250沿著軸向A分離滾輪220。
接著,請參考圖4、圖9A與圖9B,由於限位件230不再承靠第一限位部222,因此滾輪220可沿著軸向A相對遠離動力輸出部件201之方向移動一距離。此時,滾輪220位於一第二位置,限位件230承靠第二限位部224,並且耦合部214與凹陷部221分離。
請參考圖3、圖4、圖10A與圖10B,限位件230承靠第二限位部224之後,限位件230可相對於滾輪220繞著軸向A順時針旋轉另一角度(例如再轉動60度)。限位件230的片件231嵌入於第一限位部222與第二限位部224之間。至此,吸塵裝置10已由自動吸塵模式切換為手動吸塵模式。
此時,動力輸出部件201無法藉由轉軸280與離合器210驅動滾輪220繞著軸向A轉動。因此,滾輪220可不受動力輸出部件201之減速齒輪組的牽制影響,進而降低使用者拖動吸塵裝置10的阻力。
此外,為了使限位件230能夠穩固地嵌合於第一限位部222與第二限位部22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滾動部件202可包含多個卡扣部260,且這些卡扣部260對應限位件230的這些柱體232配置,以提供限位件230良好的固定效果。詳細而言,卡扣部260係自第一限位部222邊緣向內切入而包含一彈性臂262與一止擋塊264,其中止擋塊264位於彈性臂262前端。
在本實施例中,止擋塊264前端入口處的寬度相較於柱體232的直徑小,因此當限位件230相對於滾輪220繞著軸向A順時針旋轉另一角度時,限位件230的片件231會嵌入於第一限位部222與第二限位部224之間,而柱體232會擠壓止擋塊264與第一限位部222的邊緣,接著將彈性臂262稍微向外撓性撐開。
接著,藉由彈性臂262的彈性恢復力,柱體232旋入卡扣部260,並承靠於止擋塊264,以限制限位件230繼續繞著軸向A旋轉。值得注意的是,彈性臂262前端、止擋塊264與第一限位部222之間的寬度大約與柱體232的直徑相同。再 者,彈性臂262後端的狹縫寬度則比柱體232的直徑小,以穩固地將柱體232固定於卡扣部260與第一限位部222之間。另外,根據上述圖8A至圖10A所繪示的步驟反向操作,吸塵裝置10即可再由手動吸塵模式切換為自動吸塵模式。
圖11是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吸塵裝置的示意圖。圖12是圖11之吸塵裝置之滾輪模組的示意圖。圖13是圖12之滾輪模組的爆炸圖。圖14是圖12之滾輪模組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請參考圖11至圖14,本實施例之吸塵裝置10’之結構大致上與上述實施例之吸塵裝置10相同,而二者不同之處如下述。
在本實施例中,吸塵裝置10’之滾動部件202’可包含一固定件270,其設置在蓋體250相對於限位件230之另一側。固定件270可組裝至滾輪220的卡槽226內,以限制蓋體250帶動限位件230沿軸向A旋轉。在本實施例中,固定件270可以是板件,而板件的兩端分別彎折而卡合於卡槽226。另外,固定件270可具有至少一凸塊272,而蓋體250可具有至少一孔洞252。凸塊272可對應孔洞252並嵌合於其中,以限制蓋體250帶動限位件230沿旋轉軸A旋轉。
此外,欲將吸塵裝置10’由自動吸塵模式切換為手動吸塵模式時,只需先將固定件270取下即可。接下來的步驟則如同圖8A、圖9A、圖10A的操作流程所示。
綜上所述,依照本發明,當吸塵裝置從自動吸塵模式切換至手動吸塵模式時,離合器的耦合部與凹陷部將從相互嵌合至相互分離,所以轉矩輸出部件無法藉由轉軸與離合器來驅動滾輪轉動。如此一來,滾輪可不受轉矩輸出部件之減速齒輪組的牽制影響而處於自由滾動狀態,進而降低使用者拖動吸塵裝置 的阻力。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0’‧‧‧吸塵裝置
110‧‧‧本體
120‧‧‧引導惰輪
200、200’‧‧‧滾輪模組
201‧‧‧動力輸出部件
202、202’‧‧‧滾動部件
210‧‧‧離合器
212‧‧‧套筒
212a‧‧‧套口
214‧‧‧耦合部
220‧‧‧滾輪
220a‧‧‧第一側面
220b‧‧‧第二側面
221‧‧‧凹陷部
222‧‧‧第一限位部
224‧‧‧第二限位部
226‧‧‧卡槽
227‧‧‧凸點
230‧‧‧限位件
231‧‧‧片件
232‧‧‧柱體
234‧‧‧通孔
235‧‧‧凹洞
240‧‧‧鎖固件
250‧‧‧蓋體
252‧‧‧孔洞
260‧‧‧卡扣部
262‧‧‧彈性臂
264‧‧‧止擋塊
270‧‧‧固定件
272‧‧‧凸塊
280‧‧‧轉軸
290‧‧‧外殼
A‧‧‧軸向
H‧‧‧軸孔
圖1是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種吸塵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之吸塵裝置於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圖3是圖1之滾輪模組的爆炸圖。
圖4是圖1之滾輪模組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
圖5為滾輪模組與動力輸出部件於組合後於第一位置時的總成側視圖。
圖6為滾輪模組與轉軸於組合後於第一位置時的立體圖。
圖7為圖6之滾輪模組沿著B-B線的剖面圖。
圖8A、圖9A、圖10A為繪示吸塵裝置由自動吸塵模式切換至手動吸塵模式的操作流程圖。
圖8B、圖9B、圖10B分別為圖8A、圖9A、圖10A的縱剖面圖。
圖11是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吸塵裝置的示意圖。
圖12是圖11之吸塵裝置之滾輪模組的示意圖。
圖13是圖12之滾輪模組的爆炸圖。
圖14是圖12之滾輪模組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
200‧‧‧滾輪模組
201‧‧‧動力輸出部件
202‧‧‧滾動部件
210‧‧‧離合器
212‧‧‧套筒
214‧‧‧耦合部
220‧‧‧滾輪
220a‧‧‧第一側面
221‧‧‧凹陷部
224‧‧‧第二限位部
230‧‧‧限位件
231‧‧‧片件
232‧‧‧柱體
234‧‧‧通孔
235‧‧‧凹洞
240‧‧‧鎖固件
250‧‧‧蓋體
A‧‧‧軸向

Claims (33)

  1. 一種滾輪模組,適用於一吸塵裝置,該滾輪模組包含:一動力輸出部件,具有一轉軸;以及一滾動部件,連接該動力輸出部件,且沿一軸向旋轉,該滾動部件包含:一滾輪,具有一軸孔、垂直於該軸向之一第一側面與一第二側面、形成於該第一側面之一凹陷部以及形成於該第二側面之一第一限位部與一第二限位部;一離合器,具有一套筒以及一形成於該套筒外周圍之耦合部,該套筒套住該轉軸且穿過該軸孔,該第二限位部位於該第一限位部與該耦合部之間;以及一限位件,位於該滾輪之該第二側面,且可旋轉地連接於該套筒,其中該滾輪沿該軸向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切換,當該滾輪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限位件承靠於該第一限位部,該耦合部與該凹陷部嵌合,使該轉軸藉由該離合器帶動該滾輪旋轉,當該滾輪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限位件嵌入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間,該耦合部與該凹陷部分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滾輪模組,其中該第一限位部包含至少一板塊,且該板塊與該第二限位部之間具有一段差,以形成一容置空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滾輪模組,其中該限位件包含一片件與至少一柱體,且該柱體位於該片件遠離該動力輸出部件的一側,當該片件嵌入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間時,該柱體承靠於該第一限位部邊緣以限制該限位件沿該軸向 旋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滾輪模組,其中該滾動部件更包含一蓋體,該限位件包含至少一柱體,該蓋體套設於該柱體,以帶動該限位件沿該軸向旋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滾輪模組,其中該滾動部件更包含一固定件,該固定件設置在該蓋體相對於該限位件之另一側,且該滾輪具有至少一卡槽,該固定件組裝至該卡槽,以限制該蓋體帶動該限位件沿該軸向旋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滾輪模組,其中該固定件係一板件,該滾輪具有兩卡槽,該固定件之兩端分別延伸並彎折而卡合於該些卡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滾輪模組,其中該固定件具有至少一凸塊,該蓋體具有至少一孔洞,且該凸塊對應該孔洞並嵌合於其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滾輪模組,其中該滾動部件更包含至少一卡扣部,該卡扣部係自該第一限位部邊緣向內切入而包含一彈性臂與一止擋塊,其中該止擋塊位於該彈性臂前端,當該限位件嵌入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間時,該止擋塊卡固該限位件,以限制該限位件沿該軸向旋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滾輪模組,其中該限位件包含一片件與至少一柱體,且該柱體位於該片件遠離該動力輸出部件的一側,當該片件嵌入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間時,該柱體旋入該卡扣部,並承靠於該止擋塊,以限制該限位件沿該軸向旋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滾輪模組,其中當該滾輪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限位件可相對於該滾輪沿該軸向旋 轉,以嵌入於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滾輪模組,更包含一鎖固件,該限位件具有一通孔,該鎖固件依序穿過該通孔、該套筒與該轉軸而將該滾輪模組鎖固至該動力輸出部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滾輪模組,該套筒之一套口的形狀與該轉軸相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滾輪模組,其中該套口的形狀為多邊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滾輪模組,其中該套筒與該耦合部為一體成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滾輪模組,其中該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凹洞,該滾輪具有至少一凸點,該凸點位於該滾輪之該第二側面,且嵌合於對應的該凹洞中。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滾輪模組,其中該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凸點,該滾輪具有至少一凹洞,該凹洞位於該滾輪之該第二側面,且該凸點嵌合於對應的該凹洞中。
  17. 一種吸塵裝置,至少包含:一本體;以及二滾輪模組,配置於該本體的底部,每一該滾輪模組包含:一動力輸出部件,配置於該本體內,且具有一轉軸;以及一滾動部件,連接該動力輸出部件,且沿一軸向旋轉,該滾動部件包含:一滾輪,具有一軸孔、垂直於該軸向之一第一側面與一第二側面、形成於該第一側面之一凹陷部以及形成於該第二側面之一第一限位部與一 第二限位部;一離合器,具有一套筒以及一形成於該套筒外周圍之耦合部,該套筒套住該轉軸且穿過該軸孔,該第二限位部位於該第一限位部與該耦合部之間;以及一限位件,位於該滾輪之該第二側面,且可旋轉地連接於該套筒,其中該滾輪沿該軸向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切換,當該滾輪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限位件承靠於該第一限位部,該耦合部與該凹陷部嵌合,使該轉軸藉由該離合器帶動該滾輪旋轉,當該滾輪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限位件嵌入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間,該耦合部與該凹陷部分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該第一限位部包含至少一板塊,且該板塊與該第二限位部之間具有一段差,以形成一容置空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該限位件包含一片件與至少一柱體,且該柱體位於該片件遠離該動力輸出部件的一側,當該片件嵌入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間時,該柱體承靠於該第一限位部邊緣以限制該限位件沿該軸向旋轉。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每一該滾輪模組更包含一蓋體,該限位件包含至少一柱體,該蓋體套設於該柱體,以帶動該限位件沿該軸向旋轉。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每一該滾輪模組更包含一固定件,該固定件設置在該蓋體相對於該限 位件之另一側,且該滾輪具有至少一卡槽,該固定件組裝至該卡槽,以限制該蓋體帶動該限位件沿該軸向旋轉。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該固定件係一板件,該滾輪具有兩卡槽,該固定件之兩端分別延伸並彎折而卡合於該些卡槽。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該固定件具有至少一凸塊,該蓋體具有至少一孔洞,且該凸塊對應該孔洞並嵌合於其中。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每一該滾輪模組更包含至少一卡扣部,該卡扣部係自該第一限位部邊緣向內切入而包含一彈性臂與一止擋塊,其中該止擋部位於該彈性臂前端,當該限位件嵌入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間時,該止擋塊卡固該限位件,以限制該限位件沿該軸向旋轉。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該限位件包含一片件與至少一柱體,且該柱體位於該片件遠離該動力輸出部件的一側,當該片件嵌入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間時,該柱體旋入該卡扣部,並承靠於該止擋塊,以限制該限位件沿該軸向旋轉。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當該滾輪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限位件可相對於該滾輪沿該軸向旋轉,以嵌入於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間。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每一該滾輪模組更包含一鎖固件,該限位件具有一通孔,該鎖固件依序穿過該通孔、該套筒與該轉軸而將每一該滾輪模組鎖固至該動力輸出部件。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該套筒 之一套口的形狀與該轉軸相符。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該套口的形狀為多邊形。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該套筒與該耦合部為一體成型。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該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凹洞,該滾輪具有至少一凸點,該凸點位於該滾輪之該第二側面,且嵌合於對應的該凹洞中。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吸塵裝置,其中該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凸點,該滾輪具有至少一凹洞,該凹洞位於該滾輪之該第二側面,且該凸點嵌合於對應的該凹洞中。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吸塵裝置,更包含一導引惰輪,配置於該本體的底部。
TW98111850A 2009-04-09 2009-04-09 滾輪模組及其應用之吸塵裝置 TWI3807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11850A TWI380793B (zh) 2009-04-09 2009-04-09 滾輪模組及其應用之吸塵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11850A TWI380793B (zh) 2009-04-09 2009-04-09 滾輪模組及其應用之吸塵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6585A TW201036585A (en) 2010-10-16
TWI380793B true TWI380793B (zh) 2013-01-01

Family

ID=44856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11850A TWI380793B (zh) 2009-04-09 2009-04-09 滾輪模組及其應用之吸塵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8079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7832A (en) * 1989-11-29 1993-02-23 The Scott Fetzer Company Convertible self-proprelled vacuum cleaner
WO2004054423A1 (ja) * 2002-12-16 2004-07-01 Care Fresh Corporation 無人掃除機
TWM250637U (en) * 2004-01-16 2004-11-21 Cheng-Shiang Yan Transmission device
TWM277424U (en) * 2005-05-12 2005-10-11 Gooten Innolife Corp Remote controlled sweeper
CN2816471Y (zh) * 2005-08-17 2006-09-13 苏州金莱克清洁器具有限公司 吸尘器滚刷离合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7832A (en) * 1989-11-29 1993-02-23 The Scott Fetzer Company Convertible self-proprelled vacuum cleaner
WO2004054423A1 (ja) * 2002-12-16 2004-07-01 Care Fresh Corporation 無人掃除機
TWM250637U (en) * 2004-01-16 2004-11-21 Cheng-Shiang Yan Transmission device
TWM277424U (en) * 2005-05-12 2005-10-11 Gooten Innolife Corp Remote controlled sweeper
CN2816471Y (zh) * 2005-08-17 2006-09-13 苏州金莱克清洁器具有限公司 吸尘器滚刷离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6585A (en) 201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01747B2 (ja) 自走式掃除機
EP3646768B1 (en) Vacuum cleaner
US9615715B2 (en) Robot cleaner
KR102093133B1 (ko) 청소기 헤드
AU2005200553B2 (en) Vacuum cleaner having a controllable cleaning brush
US7594298B2 (en) Duster having a rotatable vacuum pick-up
TWI380793B (zh) 滾輪模組及其應用之吸塵裝置
CN101536891B (zh) 刷子组件和具有该刷子组件的真空吸尘器
KR20010078139A (ko) 전기 진공청소기
KR100445807B1 (ko) 업라이트형 진공청소기의 흡입 호스 조립체
KR100762684B1 (ko) 전기 청소기용 흡입구
JP2006334301A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KR100611066B1 (ko) 흡입호스 조립체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진공청소기
US874998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4089736A (ja) 電気掃除機
KR100227191B1 (ko) 업라이트청소기
CN218738698U (zh) 止位结构及清洁设备
JP4540501B2 (ja) 電気掃除機用連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KR200253098Y1 (ko) 접이식 진공청소기 브러시
KR200151253Y1 (ko) 업라이트청소기
JP4523028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14557646A (zh) 地刷装置及清洁设备
KR960004682Y1 (ko) 복합형 진공청소기의 본체 틸트장치
JP2007325782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7111158A (ja) 電気掃除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