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60979B - Communication systems - Google Patents

Communication system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60979B
TWI360979B TW096127958A TW96127958A TWI360979B TW I360979 B TWI360979 B TW I360979B TW 096127958 A TW096127958 A TW 096127958A TW 96127958 A TW96127958 A TW 96127958A TW I360979 B TWI360979 B TW I3609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eriod
transmit
transmitting
wind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7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18783A (en
Inventor
Michael John Beems Hart
Yuefeng Zhou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18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8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60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609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2Synchronisation of signals having the same nominal but fluctuating bit rates, e.g. using buffers
    • H04J3/0632Synchronisation of packets and cells, e.g. transmission of voice via a packet network, 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 [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2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with access to wired networks

Description

1360979 ~撇t·^*·-- • · .年月日修(更)正替換頁 第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修㈨月也豆—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技勒牙領】 發明領域 近來對於在封包式無線電與其他通訊系統中使用多跳 5點技術有相當大的重要性,此技術之目的在於其可擴大覆 蓋範圍及增加系統容量(呑吐量)。 【先前技術3 發明背景 在一多跳點通訊系統中,通訊信號以沿著自一來源裝 10置經由一或更多中繼裝置至一目的裝置之通訊路徑(〇之 通訊方向傳送。 C發明内容3 發明概要 第6圖繪示-個單-單元雙跳點之無線通訊系統,其包 I5含一個基地臺BS(在3G通訊系統之結構下習知為「節點-B」 NB)、一中繼節點RN(亦習知為中繼站Rs)、以及一個使用 者設備UE(亦習知為行動站MS)。在信號在向下鏈路⑴“上 從一基地臺經由中繼節點(RN)發射到一目的使用者設備 (UE)之情況下,基地臺包含來料⑻較用者設備包含目 2〇的站(D)。在通訊信號在向上鏈路(UL)上從一目的使用者設 備(UE)經由中繼節點發射到一基地臺之情況下,使用者設 備包含來源站而基地臺包含目的站。中繼節點是為中間裝 置⑴的-種範例,且包含一個接收器,可操作來接收來自 來源裝置之資料;以及-發射器,可操作來發射資料或其 1〇〇 年 09 月 02 触㈣專觀明«龄修正日期 產物至目的裝置。 簡早類比中繼器或數位中繼器已用為在死 供復蓋範圍之中繼。從來源站它們可操作以〜的 帶以避免來源發射與中繼器發射之間的干擾,或可操 5 來源站沒有發射時。 呆 第7a-b圖繪示中繼站之多種應用。就固定的公共建設 而言,中繼站提供之覆蓋範圍可為「填入」以供行動^ 取通訊網路,行動站可能在其他物體之陰影下、或即使在 基地臺之正常範圍中也無法接收來自基地臺之充分強度之 10信號。圖中亦顯示「範圍擴大」,其中一中繼站在—行動站 在基地臺之正常資料發射範圍外時允許存取。顯示於第 7a-b圖之右上方的一個「填入」例子,係置放—個遊移的 中繼站來允許穿過可能高於、在於、或低於地面之—建築 物中之覆蓋範圍。 15 其他應用為遊移的中繼站,其用於暫時地覆蓋,提供 事件或緊急事故/災難期間的存取。第7a-b圖右下方顯示之 最後一種應用提供利用位於一運载工具中之中繼來存取_ 網路。 中繼亦可與先進的發射技術一起使用以增強通訊系統 20 之增益,如下所述。 習知傳播損失、或「路徑損失」之發生在於無線電通 訊在行經空間時之分散或失真,造成信號強度減弱。影響 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之路徑損失的參數包括:發射器天線 高度、接收器天線高度、載波頻率、壅塞類型(城市、近郊、 第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 農村)、形態細節諸如高度、密度、間隔、 一一一一] 年..月日修:¾正替泠用 修·^laiLLiOO本 地形(丘陵、平坦)。 發射器和接收器間之路徑損失L(dB)可模型化為: L = b + \〇n\ogd (A) 其中d(公尺)是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距,娜加是路 5徑損失參數,而絕對路徑損失值為/ = ι〇(νι〇)。 間接鏈路SI+1D上經歷的絕對路徑損失總合可能少於 在直接鏈路SD上經歷的路徑損失,換句話說它可能為: L(SI)+L(ID)<L(SD) (β) 將-個傳輸鏈路分成二個較短的傳輸節段,藉此利甩 W路徑損失間之非線性關係。由使用方程式⑷之路徑損失的 -簡單理論分析,相瞭解到當—個信號從_來源裝置透 過一中間裝置(例如,中繼節點)被送到到一目的裘置而不是 直接從來源裝置傳送到目的裝置時,可達到在總路徑損失 上之減少(賴此改進、或者增加錢強度與㈣吞吐量)。 “果適度實行,多跳點通信系統,可以降低發射器之發射 功率,方便無線傳輸,從而降低干擾程度以及減少暴露於 電磁輻射·。或者,可以利用總體路徑損失之減少來改善接 收器所接收信號品質而不增加傳遞信號所需整體輕射發射 功率。 2〇 乡跳點系統適合用於多载波傳輪。在-個多載波傳輸 系統中,例如歷(分頻多工),〇職(正交分頻多工)或者 DMT(離散多調)—單資料流被調 每一副载波信號有其本身頻率範圍。這允許:分^多個副 载波之總«(在歧時間_敎㈣量)藉此增加每一 ^ 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修正日期:ι〇〇年〇9 』資料符號的持續其月間。由於每一副載波具有較低的資訊月 率。每副載波有一低資訊比率,多載波系統相較於單栽波 系統優勢在於對頻道引起之失真有較強的免疫力。其實現 係藉由確保傳輸率,且因此各副載波之頻寬小於頻道之〜 5致頻寬。因此,在一信號副載波上經歷的頻道失真是頻率 不相關的,因此能被一個簡單的相位和振幅校正因數所校 正。因此,當系統頻寬超過頻道的一致頻寬時,在—多戟 波接收器内之頻道失真校正實體之複雜度能比在一單栽波 接收器内之對手的複雜性更低。 10 正交分頻多工(OFDM)是基於FDM的一種調變技術 碼。一個OFDM系統使用數學上正交之多個副載波頻率使 得副載波頻譜可由於他們相互獨立的事實重疊而沒有干 擾。OFDM系統的正交性除去對保護頻帶頻率的需要而且 因此增加系統的頻譜的效率。OFDM以被提議及採用於許 15多無線系統。最近被用於非對稱數位使用者線(ADSL)連 線、一些無線LAN應用(例如依據IEEE802.11a/g標準之WiFi 裝置)、以及例如WiMAX(依據IEEE802.16標準)之無線MAN 應用。OFDM之應用通常伴隨頻道編碼,一種錯誤校正技 術,來產生編碼正交FDM或COFDM。COFDM現在廣泛地 20 用於數位電信系統中來改良一多路徑環境中之OFDM式系 統之效能,其中頻道失真之變數可被視為跨過頻域之副載 波與時域之符號。此系統已被用於視訊和音訊之廣播,例 如DVB和DAB,以及某些類型之電腦網珞技術。 在一 Ο F D Μ系統裡,N個經調變平行資料來源信號之一 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 年月日修(更)正替換頁 1360979 第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 修正日期:100年09月02曰 區塊藉用一反離散或快速傅利葉轉換演算法(IDFT/IFFT)映 射到Ν個正交平行的副載波來在發射器形成一個習知為 「OFDM符號」在時域上之信號。因此,一「OFDM符號」 是為全部N個副載波信號之合成信號。一 〇 F D Μ符號可以數 5 學式表示為: x(0 =
c en^t〇<t<Ts ⑴ 其中△/為以赫茲為單位之副載波,Ts=lM/是以秒為單 位之符號時間間隔,而Cn為經調變來源信號。方程式(1)中 其上之各來源信號被調變的副載波向量,C e Cn,C=(C〇, 10 ci"c>m)是為來自有限叢集之N個叢集符號之向量。在接收 器處,所接收之時域信號藉由施予離散傅利葉轉換(DFT) 或快速傅利葉轉換(FFT)演算法而被轉換回頻域。 OF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係OFDM之多重存取變 化。其作動係藉由分派一子集的副載波給一個別使用者。 15 這允許從幾個使用者同時傳輸而導致更好的頻譜效率。不 過’仍然有允許雙向通訊上問題,即,在上鏈與下鏈方向 上沒有干擾。 為了能在二個節點之間進行雙向通訊,有兩種不同的 習知方法用來雙工這兩種通訊鏈路(進送或下鏈及逆回或 20 上鏈以克服設備在同一資源媒體上不能同時發射與接收 的物理限制。第一種為分頻雙工(FDD),其涉及同時但以不 同的頻帶操作兩鏈路,以不同頻帶之操作係藉由將發射媒 體再細分成兩個不同頻帶,一用於進送鏈路而另一用於逆
'~— Π,1 (更}正替換頁 第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修正日期:1〇〇年〇9月〇2曰 迴鏈路通訊。第二種為分時雙工(TDD),其涉及用相同的頻 帶存取這兩個鏈路,但再進一步細分存取媒體的時間,使 得只有進送或逆回鏈路在任一時間點利用媒體。兩種方式 (TDD&FDD)有其相對優勢,且都是常用於單跳點有線和無 5 線通訊系統的技術。例如IEEE802.16標準包含FDD和TDD 模式》 第8圖說明用於IEEE802.16標準(WiMAX)的OFDMA實 體層模式之單跳點TDD訊框結構作為一個例子。 各訊框被分成DL和UL子訊框,各自作為離散的發射間 10隔。他們被發射/接收、以及接收/發射過渡保護間隔(分別 為TTG和RTG)分隔開。每一DL子訊框始於前綴,接著是訊 框控制標頭(FCH)、DL-MAP、和UL-MAP。 FCH含有DL訊框前綴(DLFP)來指定叢發檔案和 DL-MAP之長度。DLFP是在各訊框起始處傳送的一種資料 15 結構,並且包含關於當今訊框的訊息,其被映射到FCH。 同步DL配置可以被廣播、多重傳送、和單一播送,且 他們也能包括用於不是伺服BS的另一BS之配置。同步UL 可能是資料配置和範圍或頻寬請求。 本專利申請案是一組共十件由同一申請人於同曰提申 2〇 之英國專利申請案中之其中一件,這十件之代理人參考編 號為 P106752GB00、P106753GB00、P106754GB00、 P106772GB00 、 P106773GBOO 、 P106795GB00 、 P106796GB00、P106797GB00、P106798GB00、及 P106799GB00 ’其等描述本發明之發明人所提出關於通訊
S 10 1360979, 第 9__射請案發明專咖咖本修正邱 技術之相關發明。其他九件申請案各自之整體内=月0ΪΤ 本文中供參考。 匕3於 10 一個資訊信號之調變、發射、接收、以及 在一通訊㈣巾執行時,傳統域得絲信料受2理 這些失真可包括延遲、頻率偏移'以及相位旋轉,且t: 錢收❹個縣資訊之獨立失真複本。為了校正在t 盗内的每些失真般通訊系統中會利用特別 列,透過頻道發射它們,使得它們遭受到如同資訊信= 遭受的相同失真。只要接收器中發現了這些序列 能計算發射處理所引起之失真,然後校正所接收之資訊 號而使得失真被最小化或完全移除。因此這種騎^財 用於接收H之同步化(時間和頻率)以及頻道評估及等化階 可以形成一組已知的訓練序列供在通訊系統中發射。 !5該組中的每-序列彼此不相同,使得可以在接收器處區分 具有多個發射器之一通訊網路中之發射器的身份。這使得 接收器確定發射器所具有之屬性以及評估將在從特定發射 器接收之信號上所遭遇的發射器和頻道引生失真。 在單跳點通訊系統中(例如IEEE8〇2」6e_2〇〇5),這樣一 20種可用於識別與訓練之發射信號是為前綴序列。如其名, 其在發射資料前之每一訊框的起頭被發射。一個 802.16e-2005單跳點用戶或行動站(ss或MS)會利用該前綴 來執行一些任務,包括用來判定ID胞元參數與節段數之發 射器識別。其亦可用於與發射器同步化(即校正時脈與頻率 11 I3^e®?#r〇j--------—( '年月· 飞96127958號-專科#請案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修正日期 :100年09月02日 偏移)。 因此為了支援傳統]VIS或SS,一中繼站可被請求發射一 刖缀來令MS或SS與其識別、同步、以及通訊。由於來自全 邛發射器(BS和RS)之所有前綴發射在一蜂巢式網路中時間 5上必須同步,此一要求使得一主動RS因不能同時以同一發 射資源發射和接收之實體限制而無法接收來自一BS或另一 Rs之前綴序列。 本案發明人認知到RS中的這種限制而提出一種解決方 案,其關於設計一種新的信號供BS或RS發射使用,其可被 1〇 RS接收而令1^得以接收一標準前綴序列和接收新的信 號,使能進行發射器識別、同步、及頻道評估。 現在參考由申請專利範圍獨立項所界定之本發明。進 一步之實施例則由申請專利範圍裡附屬項界定。 圖式簡單說明 15 式 本發明的較佳特徵現下將被描述,完全地藉由舉例方 參考隨附圖式,其中: 第1圖顯示一 RA區帶和RA區域之定義; 第2圖顯示在一 RA區帶中之發射資源利用; 20 第3圖顯示發射器和網路管理實體之間的互動. 第4圖顯示一網路相關RS和已可操作網路間之互動. 第5圖顯示接收器中之RA接收與處理程序; 第6圖顯示一单胞元雙跳點無線通訊系统. 第7a-b圖顯示一中繼站之應用;以及 第8圖顯示在IEEE802.16標準之0FDMA實體層模式下
S 12 1360979. _ ~Τϊ5Γα^~~~ ~1 第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修換頁丨 使用的一單跳點TDD訊框結構。 C實施方式】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舉例來說’第8圖繪示在1£证802.16標準之〇FDMA實
5體層模式下使用的一單跳點TDD訊框結構,其指示可被MS 使用來識別BS與訓練接收器之失真校正元件的標準強制前 綴序列之位置。 本發明之實施例弓丨用一種新的信號,其在〇1^子訊框之 ^ 另一區域(非刖綴所在區域)中被發射。此信號可在DL子訊 10框的中間,因而形成一中綴,或在該子訊框之尾部,因而 • 形成一後綴。從現在開始為了統一用語,新的信號在本文 中稱為中繼綴(RA)。 RA信號設計 RA之要求類似於前綴,是為可被接收器用來識別和區 15分通訊系統中之發射器與其他潛在的多個發射器。其亦必 _ 須能使接收器評估或更新一個既有評估關於發射器和頻道 引生失真。其必然不會意外地被一MS識別為一正常前綴序 列,因為這會使得尚不知中繼綴存在之傳統MS混淆。 為了符合上述需求,可以假設可使用一些不同的習知 20數學序列來產生在通訊網路中使用之中繼綴或中繼綴組。 一般’所發射之RA信號之屬性因而應為: •良好的自動相關屬性:以令發射程序中引起之時間 /頻率偏移判斷; ' ·能夠形成一組獨特的序列:以令不同序列被用於識 13 第醫7958號專肿請案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修正曰期:ι〇〇年〇9月〇2曰 別不同的發射器(即提供可進—步用於接收器之一 識別參數); •良好的交互相關屬性:以防止時間/頻率偏移的錯 誤檢測; •時域中之低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使能利用非 線性放大器或發射功率高於標準資料發射功率,基 於RA和資料信號之間pApR的差異。 •頻域中之近固定或定振幅:提供均勻可靠之發射頻 道,並因此改良可被接收器中之頻道評估器達成之 準確率。 •與所有一般前綴序列之低度相關:避免尺人被一傳 統MS錯誤檢測為一般的前綴。 根據這些需求:用於IEEE802.16標準時可以利用pN(虛 擬雜訊)序列;Golay序列[4][5];或CAZAC序列(定振幅及 零自動相關)(參[3]關於更多使用CAZAC序列於訓練之資 訊),例如Chu[2]和Frank-Zadof[l]序列來建構中繼綴。這此 序列全都為習知用來表現某些或所有所需屬性,並因此在 之前被提議用來形成這種訓練或識別序列。 然而 依用於一般前綴之序列類型以及提供—纟旦具吁 述屬性之序列的能力,可能無法使用所有的序列類型。后 如,若PN序列被用作一般前餵,則會發現其基於前述釺對 中繼綴組所列的屬性(譬如低PAPR)而不能產生足夠數息 更多PN序列。此一案例中,使用一組不同類型之序列七… 當,以確保選定的中繼綴組保持所必須的與所有—麵 1360979 • m 9~oi ---]
年月日修(更)正替换筲I 第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褚-jEr9>%i_tee_;i:_〇9 ; 序列低度相關之屬性。 在BS或RS之RA發射處理 發射一RA之BS或RS首先會決定在下鏈子訊框中之尺八 發射位置。如稍早所述,發射可在訊框内之任何處。然而 5其可假設可能需求某些正規訊框結構來支援中繼[參考 P106752GB00、P106753GB00、P106773GB00] ’ 其限制發 射器代替RA之靈活性。 一旦訊框中RA之位置被判定,發射器接著判定將被配 置給RA之發射資源數量。許多因素將會影響此決定:包括 10在一多節發射器達成有效頻率之重新使用、減少干擾之需 求、會被BS至RS或RS至RS資料發射利用之發射資源量, 用來分隔同一蜂巢式網路中以相同頻率操作之不同發射器 之方法、以及形成RA所用之序列類型。 一種方案係用來在下鏈子訊框中形成一RA區帶,如第 15丨(3)圖所示。在此所有的OFDM符號係保留用於RA發射。 又另一種方式係配置該下鏈子訊框之一副頻帶或區域給 RA發射,如第1(b)圖所示。 若所有的頻帶皆可用於BS至RS或RS至RS資料發射的 話’前一方案較妥適,然而後者可適用於當RA組小或BS 2〇至RS或RS至RS資料發射僅利用總頻率發射資源之一部份 (即副頻帶)而不需完整符號時使得所需發射資源量最小。 一旦在發射器中界定一區帶或區域,發射器接著判定 在該區帶或區域内中之發射資訊利用。可以設想許多利用 方案’包括:所有的調均配置給RA發射、調之總數被抽樣 15 13 &0§?%:丽 ~ι 年月目修(更)正替换頁! _ · 第ybU/958故專利中1青案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修正日期:丨〇〇年〇9月〇2日 使得RA被配置到每一第二、第三、第四、·等調、一連續 調副頻帶被配置。這些機制各自繪示於說明RA頻帶之第2 圖。亦可延伸應用到RA區域的情況。 第一方案之優勢在於其能在每一調以一習知發射發出 5時準確地評估頻道,使得每一個別副載波上的失真被判 定。第一方案之優勢在於在一頻率重新使用丨方案中,藉由 抽樣調並且在其可達到大於1之有效頻率重新使用之不同 發射器上利用不同的抽樣序列偏移。三節設置可為一種例 子,其中在每一節上利用起始負載波數之一增量偏移(即節 10 1使用副載波{〇、3、6等}、節2使用{1、4、7等}、以及節3 使用{2、5、8等})來運用設為3之抽樣因數於每一節。第三 種方案之優勢類似於前述方案,其可藉由指派不同的副頻 帶到不同的節段來達成大於丨之有效頻率重新使用。 現在可用於發射器之可用調之數量與位置已被決定, 15最後一階段係產生將在識別的調上發射之訓練與識別序 列。如前所述’可利用一些不同的習知序列於此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同步化蜂巢式網路中,區帶或區域 配置可能在一些網路管理實體中(此可位於核心網路或在 發射器其中一者内)進行。同樣的情況可能存在於配置特定 20序列給一發射器的情況,特別是當序列傳播内在的識別參 數。此網路管理實體接著可確保蜂巢式網路中所有發射器 之區f或區域位置的和諧。此接著防止來自一發射器之RA 發射和來自另一發射器之資料發射間之干擾,特別是當RA 發射功率肇於其較低PAPR屬性而升高時。其亦確保識別參 ιΓϋΓαΤ 第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修正^更) 數之配置’以純dit來看,健不會遭受收到來自 兩個可見發射器之同一識別(即在同一識別序列之重新使 用之間有充分的空間分隔)。 最後’發射器(RS/BS)在廣播訊息中可包括一些發訊資 訊來向RS指iijRA區帶或區域之存在與位置,其另亦可在— 特別指向RS之多重播送或單—播送訊息中包括傳訊資訊來 通知RA的存在。 綜言之,第3圖提供一流程圖,其描述網路管理實體和 發射一RA之基地台之間的互動。第4圖提供一流程圖,其 1〇描述已進入一就緒可操作網路之RS和其嘗試相關聯之Bs 或RS之間的互動。最後,第5圖概述接收器中之RA接收與 處理程序。 優勢综覽 综論本發明實施例之優勢為: 15 · 在一 RS無法接收到產生供MS使用之識別與訓練資 訊時令其保持與一 BS或另一 RS同步(時間&頻率 上)。 • 令一 RS使用序列來更新其對頻道狀態資訊之評 估。 '° · 防止一傳統MS(即未被設計來在一中繼系統中操 作者)之運作被發射進一步訓練與識別信號所中 斷。 • 令一RS掃瞄與監視自其可能潛在相聯之另一鄰近 BS或RS所接收信號之品質。 17 第~95Γ2795'8號"專利ψ請案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修正曰期:丨⑻年09月〇2曰 參考 [1] Frank RL,Zadoff SA.具良好周期相關屬性之移相編 碼。1962年10月,身=訊理論上之/五五五異鳶第381_2頁。 [2] Chu DC.具良好周期相關屬性之多相編碼。1972年7 5 Ά,資訊理論上之IEEE異動% 。 [3] Milewski Α,具頻道評估與快速啟動等化之最佳化屬性 的一周期性序列。1983年9月/5M砑發妨对第426-31頁。 [4] M.J.E. Golay, "Multislit spectroscopy» j. 〇pt Soc. Amer., 39,第437-444頁,1949年。
10 15 20 [5] M.J.E. Golay, "Complementary series» IRE Trans. Inforr 77^〇〇;,IT-7,第 8287頁,1961 年4月。 本發明之實_可以硬體、或在—或更多處理器上幸 行之軟體模組、或其等之組合來實現。即熟於此技術句 域者將瞭冑微處理器或數位信號處理^(Dsp)可用來, 現本發明實_之-魏器之—些或所有功能。本發則 可具現以-或更多裝置或設備程式(例如電腦程式及制 程式產品)來實財制馳叙部份或全料法。這鮮 現本發明之程式可儲存在電腦可讀式媒體上,或可呈現為 4〇職_式Q _㈣可為可從—網際網路綱 下載之資料信號、或可由_載波信號提供、或呈現以任作 的形式。
【圓式簡單說明】 第1圖顯示一RA區帶和RA區域之定義. 第2圖顯示在-RA區帶中之發射資_用;
S 18 1360979 . 第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修正日期:100年09 FSTl 第3圖顯示發射器和網路管理實體之間的互動; 第4圖顯示一網路相關RS和已可操作網路間之互動; 第5圖顯示接收器中之RA接收與處理程序; 第6圖顯示一單胞元雙跳點無線通訊系統; 5 第7a-b圖顯示一中繼站之應用;以及 第8圖顯示在IEEE802.16標準之OFDMA實體層模式下 使用的一單跳點TDD訊框結構。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19

Claims (1)

136鱗.如 卜.... 第%'ih958說專刹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修正日期:丨⑻年〇9月〇2曰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用於一多跳點無線通訊系統之發射方法,該系統包 含一來源裝置'一目的裝置、及一或更多個中介裝置, 該來源裝置係可操作來沿著形成從該來源裝置經由該 5 等或每一該中介裝置延伸至該目的裝置之一通訊路徑 的一串鏈路來發射資訊,且該等或每一該中介裝置可操 作來沿著該路徑接收來自前一裝置之資訊、以及沿著該 路徑發射該所接收資訊至後續裝置’該系統存取至少一 預定發射引入序列且亦存取一時間頻率格式供用於在 10 —離散發射時期期間分派可用的發射頻寬,該格式在這 樣-種時期中定義多個發射視窗,每一該視窗占用該時 期之-不同部份’且每一該視窗在其各自占用之該時期 之该不同部份期間具有在該可用發射頻寬内的一頻寬 分佈㈣,每—該視窗可針對這樣—種發射時期各分派 5 到料裝置至少其_"'者供發射使用,該方法包含下列 步驟: r J 20 在一特定發射_内發射具有—前綴之—訊息 時,以該發射時期之—第—發射視窗來發射該前缀;: 以該發射時期之一第二發射視窗而不是以該第一 發射視窗來發射該等或其中之—發射引人序^為控 制資訊供該等t介裝置之其中至少—者使用。… 2.依據^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射方法,其中該第二發射 視窗被分派給該來源裝置供發射至該等中介裝置之其 中至少一者。
S 20 1360979 . 年月9、替換甭 第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修正^TT^^^_〇rg— 3.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⑷項之發射方法,其中該第二發 射視窗被分派給該等中介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供發射 至該等中介裝置之其中至少另一者。 4.依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丨或2項之發射方法,其中該發 射引入序列係-前敏型序列,其識別其發射裝置及提供 訓練資訊。 5·依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射方法,其中該發 射引入序列係可輕易與該前綴區別的一種序列,以避免 誤判該引入序列為該前綴。 10 6.依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射方法,其中該第 二發射視窗具有-gj定發射頻寬,其佔用在該發射時期 之整個部份期間的整個該可用發射頻寬。 7. 依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射方法,其中該第 一發射視窗具有一固定發射頻寬,其佔用在該發射時期 15 之部份期間的片段該可用發射頻寬。 8. 依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射方法,其中一單 一發射引入序列被以該第二發射視窗被發射。 9·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射方法,其中該單一發射 序列被該來源裝置及該等中介裝置中之至少一者發 20 射’且該發射引人序列包含-展碼,其允許個別識別該 來源裝置及該等中介裝置中之至少一者。 10. 依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射方法,其中一個 以上的該等發射引入序列被以該第二發射視窗發射。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之發射方法,其中該來源裝置 21 日洽(更)i替換頁 第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修正日期:100年09月02曰 和該等中介裝置中之至少一者利用該發射頻寬之一個 別配置各自發射一個別發射引入序列至該裝置。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發射方法,其利用一多載波 發射技術,其中該等個別頻寬配置係利用抽樣技術 5 (decimation)來分派。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發射方法,其利用一多載波 發射技術,其中該等個別頻寬配置係利用次頻帶來分 派。 14. 依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射方法,其包括發 10 射指出該第二視窗存在之發訊資訊之步驟。 15. 依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射方法,其中該時 間-頻率格式係一分時雙工通訊系統中用於一下鏈或上 鏈子訊框的一種格式。 16. 依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射方法,其中該系 15 統係一種OFDM或OFDMA系統,且其中該時間-頻率格 式係一種用於OFDM或OFDMA分時雙工訊框之OFDM 或OFDMA下鏈或上鏈子訊框的格式。 17. 依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射方法,其中每一 該離散發射時期係一子訊框期間。 20 18.依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射方法,其中每一 該發射視窗包含在一 OFDM或OFDMA訊框結構之一區 域。 19.依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射方法,其中每一 該發射視窗包含在一 OFDM或OFDMA訊框結構之一區 S 22 第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 帶。 申*奪專利範圍替換本
修正曰期:100年飞9月〇2曰
20.-種多跳點無線通訊系統,該系統包含: 5 一來源裝置、-目的裝置、及-或更多個中介裝 置’該來源裝置係可操作來沿著形成從該來源裝置經由、 該等或每-該中介裝置延伸至該目的裝置之一通訊路 徑的一串鏈路來發射資訊,且該等或每—該中介裝置可 操作來沿著該路徑接收來自前—裝置之資訊、以及沿著 該路徑發射該所接收資訊至後續裝置; 存取裝置,其可操作來存取至少—預定發射引入序 列以及存取一時間頻率格式供用於在-離散發射時期 期間分派可用的發射頻寬,該格式在這樣-種時期中定 義多個發射視窗,每-該視窗占用該時期之一不同部 份,且每—該視窗在其各自Μ线_之該不同部份 15 期間具有在該可用發射頻寬内的—頻寬分佈輪廓,每一 該視窗可針對這樣-種發射時期各分派到該等裝置中 之一者供發射使用;及 ^ •飞π可沏巧發射具习 20 二綴之-訊息時,以該發射時期之-第—發射視以 射該前礙,以該發射時期之-第二發射視窗而不是 第一發射視窗來發射該等或其中之—發射引入序歹, 為控制資訊供料中介裝置之其中至少—者使用。 A—種可操作來管理—多跳點無線通訊系統之一_ 理實體’該系統包含-來源裝置、—目的裝置、及^ 更多個_介裝置’該來《置係可操作㈣著形成拉 23 H6T27958—號莩矛f申請宰申墙|耒丨& _接‘ 來时置二! 修正曰期:⑽年09月02曰 來源裝置心由該等或每一該中介裝置延伸至該目的裝 置之-通訊路徑的—串鏈路來發射資訊,且該等或每一 該中介裝置可操作來沿著該路徑接收來自前—裝置之 資訊'以及沿著祕徑發㈣所接㈣訊至後續裝置, 該網路管理實體包含: 10 存取供應裝置,其可操作來提供該通訊系統存取一 時間頻率格式供用於在—離散發㈣期期間分派可用 =發射頻寬,該格式在這樣—種時期中^義多個發射視 窗’包含—第—發射視窗來發射該前綴,和異於該第一 發射視窗的-第二發射視窗,且該第二發射視窗是用來 發射至少-預定發射引人序列,每-該視窗占用該時期 之-不同部份’且每—該視窗在其各自占用之該時期之 該不同部份期間具有在該可用發射頻寬内的-頻寬分 15 佈輪靡,每-該視窗可針對這樣—種發射時期各分派到 該等裝置其中至少一者供發射使用;及 如射5丨人序列配置裝置,其可操作來提供該等發 引入序列中之至少—者給該等中介裝置中之至少— 2用於以這樣—種發射時期之該第二發射視窗發射。 20
種用於多跳點無線通訊系統中之來源裘置,該來 裝置包含-來源裝置、一目的裝置、及一或更多終 裝置’該來源裝置係可操作來沿著形成從該來源裝置矣 由該等或每-财介裝置延伸至該目的裝置之—通窗 路經的-串鏈路來發射資訊,且該等或每一該中介裝置 可操作來沿著該路徑接收來自前—裝置之資訊、以及、沿 24 1360979 . 胍 . _ l - - 第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修正日一' 著該路徑發射該所接收資訊至後續裝置,該來源裝置包 曰 含: 可操作來存取或產生至少一個預定發射引入序列 之發射引入序列裝置; 5 格式存取裝置,其用以存取一時間頻率格式供用於 在一離散發射時期期間分派可用的發射頻寬,該柊弋在 這樣一種時期中定義多個發射視窗,每一該視窗占用气 時期之一不同部份,且每一該視窗在其各自占用之該時 期之該不同部份期間具有在該可用發射頻寬内的一頻 10 寬分佈輪廓,每一該視窗可針對這樣一種發射時期各分 :派到該等裝置中之一者供發射使用;以及 - 發料置,其可㈣來在-狀發㈣期内發射具 有一前綴之一訊息時,以該發射時期之一第一發射視窗 來發射該前綴,以該發射時期之H射視t而不^ 15 以該第一發射視窗來發射該等或其中之一發射引入序 Φ 列做為控制資訊供該等中介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使用。 23. —種用於一多跳點無線通訊系統之特定中介裝置,該系 統包含-來源裝置、-目的裳置、及—或更多個中介裝 置,該來源裝置係可操作來沿著形成從該來源裝置經由 2〇 料或每一該中介裝置延伸至該目的裝置之-通訊路 徑的-_鏈路來發射資訊,且該等或每—該中介裝置可 操作來沿著該路徑接收來自前一裝置之資訊、以:沿著 該路徑發㈣所接收資職後續裝置,該特定中介裝置 包含: 25 硕·號_請案懈利細換本修正日期:辦〇9月 可操作來存取或產生至少一個預定發射引入序列 之發射引入序列裝置; 格式存取|置,其可操作來存取-時間頻率格式供 用於離散發射時期朗分派可用的發射頻寬,該格 式在這樣種時期中定義多個發射視窗,每一該視窗占 用該時期之-不同部份,且每—該視窗在其各自占用之 該時期之該不同部份期間具有在該可用發射頻寬内的 頻寬分佈輪扉,每一該視窗可針對這樣一種發射時期 各分派到該等農置中之一者供發射使用 :以及 1〇 發射裝置’其可操作來在-特定發射時期内發射具 有一則綴之一訊息時,以該發射時期之一第一發射視窗 來發射该前綴,以該發射時期之一第二發射視窗而不是 以該第一發射視窗來發射該等或其中之一發射引入序 列做為控制資訊供該等中介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使用。 24. —種電腦程式,當該程式在一多跳點無線通訊系統中之 一電腦裝置中被執行時,造成該系統執行一發射方法, 。玄系統包含一來源裝置、一目的裝置、及一或更多個中 介裝置’該來源裝置係可操作來沿著形成從該來源裝置 經由該等或每一該中介裝置延伸至該目的裝置之一通 2〇 訊路徑的一串鏈路來發射資訊,且該等或每一該中介裝 置可操作來沿著該路徑接收來自前一裝置之資訊、以及 沿著該路徑發射該所接收資訊至後續裝置,該系統存取 至少一預定發射引入序列且亦存取一時間頻率格式供 用於在一離散發射時期期間分派可用的發射頻寬,該格 1360979 i〇:T2 —ι ’' 年月日修(更)正替換頁i 第96127958號專利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修正日^Ή_〇0年0ΓΤϋ2—曰- 式在這樣一種時期中定義多個發射視窗,每一該視窗占 用該時期之一不同部份,且每一該視窗在其各自占用之 該時期之該不同部份期間具有在該可用發射頻寬内的 一頻寬分佈輪廓,每一該視窗可針對這樣一種發射時期 5 各分派到該等裝置其中至少一者供發射使用,該方法包 含下列步驟: 在一特定發射時期内發射具有一前綴之一訊息 時,以該發射時期之一第一發射視窗來發射該前綴;及 ® 以該發射時期之一第二發射視窗而不是以該第一 10 發射視窗來發射該等或其中之一發射引入序列做為控 制資訊供該等中介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使用。
27 iPSDWPil 修(更)正替換頁丨 第--96+27958 -號奪种申案 發明專利說明書替換本修正日期:100年09月02曰 七、指定代表圊士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1 )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無)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TW096127958A 2006-08-18 2007-07-31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36097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616474A GB2440981A (en) 2006-08-18 2006-08-18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8783A TW200818783A (en) 2008-04-16
TWI360979B true TWI360979B (en) 2012-03-21

Family

ID=370812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1685A TWI454097B (zh) 2006-08-18 2007-07-31 基地台、中繼站、用於基地台之發射方法及用於中繼站之發射方法
TW096127958A TWI360979B (en) 2006-08-18 2007-07-31 Communication systems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1685A TWI454097B (zh) 2006-08-18 2007-07-31 基地台、中繼站、用於基地台之發射方法及用於中繼站之發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080043711A1 (zh)
EP (1) EP1890445A3 (zh)
JP (1) JP4985217B2 (zh)
KR (3) KR100891846B1 (zh)
CN (2) CN101127559A (zh)
GB (1) GB2440981A (zh)
TW (2) TWI4540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44562A1 (en) * 2006-03-16 2008-06-19 Draper Stark C Cooperative Rout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Mutual-Information Accumulation
TW200824334A (en) * 2006-08-18 2008-06-01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2440981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0616476D0 (en) 2006-08-18 2006-09-2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2441574A (en) * 2006-09-08 2008-03-12 Fujitsu Ltd Network entry to a multi-ho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106461B1 (en) 2008-03-19 2024-01-17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tting method,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program
DE602008002707D1 (de) * 2008-03-27 2010-11-04 Fujitsu Ltd Drahtlose Kommunikationssysteme
WO2010021598A1 (en) * 2008-08-18 2010-02-25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yclic prefix schemes
US8942210B2 (en) 2008-11-12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4793599B2 (ja) 2008-11-18 2011-10-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Ofdma方式の無線通信装置、該無線通信装置による非線形歪み補償のための学習信号生成方法
US8243648B2 (en) * 2008-12-19 2012-08-14 Intel Corporation Spatial reuse techniques with wireless network relays
US8811300B2 (en) * 2008-12-31 2014-08-19 Mediatek Inc. Physical structure and sequence design of midamble in OFDMA systems
US8503420B2 (en) 2008-12-31 2013-08-06 Mediatek Inc. Physical structure and design of sounding channel in OFDMA systems
BRPI1009456B1 (pt) * 2009-03-13 2021-11-03 Blackberry Limited Sistema e método de sincronização de recepção de retransmissão
KR101698604B1 (ko) * 2009-09-11 2017-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국을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5664365B2 (ja) * 2010-05-26 2015-02-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ユーザ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SG188377A1 (en) * 2010-06-04 2013-04-30 Univ Texa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lay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794949B2 (en) 2010-07-30 2017-10-17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Distributed rate allocation and collision det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DE112012000658T5 (de) 2011-02-04 2013-11-07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Substrat mit leitendem Film, Substrat mit Mehrschicht-Reflexionsfilm und Reflexionsmaskenrohling für eine EUV-Lithographie
WO2012122508A2 (en) 2011-03-09 2012-09-13 Board Of Regents Network routing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8995291B2 (en) 2011-06-10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cking loop design for unicast and multicast/broadcast signals
US8965430B2 (en) * 2011-06-30 2015-0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modes used b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ers
EP2704387B1 (en) * 2012-08-27 2015-04-29 ST-Ericsson SA SFO estimation technique for MIMO-OFDM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CN105229936B (zh) * 2014-03-18 2019-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侦听方法及设备
US9618836B2 (en) 2014-04-22 2017-04-11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Reflective mask blank for EUV lithography, substrate with funtion film for the mask blank,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oduction
US10700830B2 (en) * 2014-10-21 2020-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veying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in a preamble transmission
CN107566310B (zh) * 2016-06-30 2020-09-08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电子设备及前导信号生成、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0726163B2 (en) 2016-11-17 2020-07-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tecting cryptographic systems from cold boot and other side channel attacks
JP6602813B2 (ja) * 2017-04-24 2019-11-06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中継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03715A1 (de) 1984-02-03 1985-08-08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6000 Frankfurt Digitales zellenfunksystem mit zeitmultiplex
FR2608874B1 (fr) * 1986-12-19 1989-03-24 Trt Telecom Radio Electr Procede de reglage du retard entre stations dans un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d'informations comprenant un grand nombre de stations relais en cascade et utilisant dans un sens de transmission le principe dit d'a.m.r.t. et systeme pour lequel est mis en oeuvre un tel procede
JP3081076B2 (ja) 1993-03-10 2000-08-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におけるアンテナ・ダイバーシチ方法
JP3045050B2 (ja) * 1995-08-08 2000-05-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送信位置検出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
US5719868A (en) * 1995-10-05 1998-02-17 Rockwell International Dynamic distributed, multi-channel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lot assignment method for a network of nodes
US6049593A (en) * 1997-01-17 2000-04-11 Acampora; Anthony Hybrid universal broadband telecommunications using small radio cells interconnected by free-space optical links
US6236647B1 (en) 1998-02-24 2001-05-22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Dynamic frame size adjustment and selective reject on a multi-link channel to improve effective throughput and bit error rate
US6370384B1 (en) * 1998-07-30 2002-04-09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Frequency re-use plann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wireless translating repeaters
KR100272431B1 (ko) * 1998-09-03 2000-11-15 김영환 Cdma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통화권역 확장장치 및 그 방법
US7006530B2 (en) * 2000-12-22 2006-02-28 Wi-La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ly obtaining bandwidth allocation requests
US7158784B1 (en) 2000-03-31 2007-01-02 Aperto Networks, Inc. Robust topolo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broadband access points
US6950413B1 (en) * 2000-07-20 2005-09-27 Jenn-Chorng Liou Mutually-assisted proximity informer system and method with wireless devices
US6701129B1 (en) * 2000-09-27 2004-03-0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Receiver based adaptive modulation scheme
US6961368B2 (en) * 2001-01-26 2005-11-01 Ericsson Inc. Adaptive antenna optimization network
EP1288674B1 (fr) * 2001-09-03 2006-02-15 STMicroelectronics N.V.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stimation de la vitesse de déplacement d'un terminal mobile d'u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GB0200237D0 (en) 2002-01-07 2002-02-20 Imec Inter Uni Micro Electr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architecture
US7096274B1 (en) * 2002-02-12 2006-08-22 3Com Corporation Optimum frame size predictor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KR100509687B1 (ko) * 2002-02-15 2005-08-23 주식회사 위다스 옥외형 무선중계기의 절연상태 측정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04040568A (ja) * 2002-07-04 2004-02-05 Denso Corp 無線通信端末
US7580394B2 (en) * 2002-11-27 2009-08-25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ision-free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in a network
US20040109428A1 (en) * 2002-12-09 2004-06-10 Srikanth Krishnamurth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ple traffic classes in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US7508798B2 (en) * 2002-12-16 2009-03-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Virtual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83619B2 (en) 2002-12-16 2009-09-0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826780B (zh) 2003-05-28 2010-04-2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协同中继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方法和结构
US7903538B2 (en) * 2003-08-06 2011-03-08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 to select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7400856B2 (en) * 2003-09-03 2008-07-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s
US7990905B2 (en) 2003-12-30 2011-08-02 Noki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 base stations with asymmetric data links
JP2005217548A (ja) * 2004-01-27 2005-08-11 Nec Corp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端末
KR100533686B1 (ko) * 2004-05-21 2005-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바일 애드 혹 네트워크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이용한 네트워크 장치
EP2442513A1 (en) * 2004-06-24 2012-04-1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reambles in OFDMA System
JP2006033207A (ja) 2004-07-14 2006-02-02 Nec Corp 位置情報提供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位置情報提供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WO2006012554A2 (en) 2004-07-23 2006-02-02 Wireless Valley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d using the posi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or infrastructure for wireless network enhancements
US20060029017A1 (en) * 2004-07-26 2006-02-09 Beceem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training information in a block transmission system
US7864659B2 (en) * 2004-08-02 2011-01-0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Quality control scheme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s
US7496113B2 (en) * 2004-08-16 2009-02-24 Zte (Usa) Inc. Fast cell search and accurate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4494134B2 (ja) * 2004-09-01 2010-06-30 Kddi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EP1635214A1 (en) * 2004-09-02 2006-03-15 Alcatel Large bandwidth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er
US8081999B2 (en) 2004-09-14 2011-12-20 Nokia Corporation Enhanced assisted cell change
KR100810290B1 (ko) 2004-12-14 2008-03-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버스트 할당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0584409B1 (ko) 2004-12-29 2006-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 기반의 셀룰러 시스템을 위한중계 통신 방법
WO2006075870A1 (en) * 2005-01-11 2006-07-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data burst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85687B1 (ko) * 2005-02-02 2011-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애드-혹 망에서 품질을 고려한 다중 경로 라우팅 방법
US8040831B2 (en) * 2005-03-04 2011-10-18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channel beamforming
US8644130B2 (en) 2005-03-18 2014-0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
US20060215542A1 (en) * 2005-03-25 2006-09-28 Mandyam Giridhar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ingle-sideban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transmission
US7486928B2 (en) * 2005-04-14 2009-02-03 Kddi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813695B2 (en) 2005-05-06 2010-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obile assisted relay selec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JP2006319676A (ja) * 2005-05-12 2006-11-2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レーム送信方法、トポロジー取得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080198790A1 (en) * 2005-05-12 2008-08-21 Ofer Harpak Device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Over Terrestrial and Satellite Links
KR100810201B1 (ko) * 2005-06-18 2008-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셀룰라 네트워크에서 라우팅 장치 및 방법
US7466964B2 (en) * 2005-06-29 2008-12-16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ed channel access with reduced latency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0839966B1 (ko) * 2005-06-29 2008-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링크의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009645B2 (en) 2006-01-03 2011-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Ltd. Method for requesting and allocating upstream bandwidth in a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99341B2 (en) * 2006-02-28 2009-10-06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routing within a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
US20070217353A1 (en) * 2006-03-20 2007-09-2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Within a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0984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0982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0981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0616472D0 (en) * 2006-08-18 2006-09-2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2440985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0986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55546B1 (ko) * 2006-08-18 2011-08-08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노드들 사이의 무선 데이터 프레임 구조
GB2440980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0616476D0 (en) * 2006-08-18 2006-09-2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200824334A (en) * 2006-08-18 2008-06-01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75004B2 (en) * 2006-12-27 2012-05-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athering and reporting inter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between relay stations in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90445A2 (en) 2008-02-20
US9491737B2 (en) 2016-11-08
TW200818783A (en) 2008-04-16
US20110165834A1 (en) 2011-07-07
KR20090060255A (ko) 2009-06-11
CN101127559A (zh) 2008-02-20
GB2440981A (en) 2008-02-20
US20080043711A1 (en) 2008-02-21
CN101127562A (zh) 2008-02-20
GB0616474D0 (en) 2006-09-27
JP2008072706A (ja) 2008-03-27
KR100891846B1 (ko) 2009-04-07
KR100911099B1 (ko) 2009-08-06
KR20080100799A (ko) 2008-11-19
KR20080016508A (ko) 2008-02-21
TWI454097B (zh) 2014-09-21
KR100910290B1 (ko) 2009-08-03
JP4985217B2 (ja) 2012-07-25
EP1890445A3 (en) 2012-09-05
TW201210264A (en) 201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60979B (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939405B1 (ko) 통신 시스템들
KR101059304B1 (ko) 통신 시스템들
JP4978368B2 (ja)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間装置、送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I356645B (en) Two-ho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termediat
TWI479934B (zh) 通訊系統(二)
TW200824334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201018123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110932B1 (ko) 통신 시스템들
KR101007446B1 (ko) 통신 시스템들
KR100983942B1 (ko) 멀티-홉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용하기 위한 통신 방법, 멀티-홉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장치, 중간 장치, 및 사용자 장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