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2419B - Light emitting unit - Google Patents

Light emitting un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2419B
TWI352419B TW97105162A TW97105162A TWI352419B TW I352419 B TWI352419 B TW I352419B TW 97105162 A TW97105162 A TW 97105162A TW 97105162 A TW97105162 A TW 97105162A TW I352419 B TWI352419 B TW I3524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unit
illuminating unit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05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4160A (en
Inventor
Wen Jyh Sah
Original Assignee
Gig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97105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52419B/zh
Publication of TW200924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4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2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24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135241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光單元,特別關於一種具有密閉 工間的發光單元。 【先%技術】 由於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具有高 免度及省電等優點,因此,隨著發光二極體的技術逐漸成 • # ’其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例如照明設備及背光源。 ’ 請參照圖1所示,一種習知的發光單元1包含一電路 基板11、複數個發光二極體晶粒12、一封膠體13及一反 射喊體(lamp house) 14。其中,發光二極體晶粒12係設 於電路基板11上,並利用打線接合( wire bonding)的 式與電路基板11電性連接。封膠體13為透光材料,並 用 中Λ保護發光二極體晶粒12,反射殼體14係用以反射集 發光二極體晶粒12的出光方向。 在習知技術中’當發光二極體晶粒12發光時’其會 l3 大量的熱能’且發光二極體晶粒12、固化後之封膠體 電路基板11及反射殼體14四者之材質的熱膨脹係數 相同,因此將會造成夾置於發光二椏體晶粒12、封膠 13、電路基板11及反射殼體14之間的導線w,受到撥 或技扯而產生變形或斷裂,進而可能造成發光二極體晶 1之無法發光的情形,也會使得發光單元1產生缺陷。 中 ’熱膨脹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影響,尤其是在具有大面 % 5 丄:)3Z4丄y 積封膠體的發光單元中更為嚴 重 另外,習知 技術架構亦不能改善發光二極體散熱的問 題。溫度最咼的…、口 j丨口j 膠體之中,因|| 门坪度的封 板。 此 P、能藉由熱傳導方式將熱導引至電路基 因此,如何括 封夥體材質、替^種能避免發光二極體晶粒之導線因 不同而產线2二極體錄與電路基板之間熱膨脹程度 元,已成為重要===’以及能夠改善散熱的發光單 【發明内容】 發光=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種能避免 基板之間材㈣^ 封膠體、發光二極體晶粒與電路 有鐘於上塊課„同而產生斷裂的發光單元。 高發光二極明之另—目的為提供-種能提 為達上述目^的發光單元。 光管體、至少^,依據本發明之—種發光單元包含一透 一 电路基板、複數個發光二極體晶粒及至少 二連接電極。透絲體敍少部分透光,並具有—密閉空 :^路基板係設置於透光管體之密閉㈣。料發光二 趣=日曰粒係覆晶接合或打線接合於電路基板之上。該等連 电極係與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電性連接。 麵靜^上所述,因依據本發明之一種發光單元係將發光二 -Β曰粒置於透光管體的密閉空間内,因此發光單元不需 6 1352419 再利用高厚度封膠體將發光二極體晶粒整個包覆。藉由透 光管體即可保護發光二極體晶粒不受水氣或灰塵等外界 環境因素的影響,並可避免發光二極體晶粒與電路基板間 * 連接的導線,受擠壓或拉扯而產生變形或斷裂的情形。另 . 外,發光二極體晶粒少了高厚度封膠體的阻隔後,其散熱 路徑除了經由下方電路基板作散熱外,亦可直接經由上方 散熱,又若於密閉空間内充填惰氣、液態膠體、彈性膠體 或油質流體等,藉由氣體或流體之熱對流效應則更可提高 鲁.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的散熱效果。 另外,本發明之發光單元更可包含一反射層及一螢光 轉換材料。設置有反射層的透光管體除可增加固定方向之 出光效率外,並可使複數個發光二極體晶粒所發出的光線 先於透光管體内進行混光,以使發光單元能發出均勻的光 源。而螢光轉換材料則可用以改變發光單元的出光顏色, 以增加發光單元的應用範圍。 ®【實施方式】 •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據本發明之一種發光單 - 元,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2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單元 2包含一透光管體21、· 一電路基板22、複數個發光二極體 晶粒23及至少二連接電極24。 透光管體21係至少部分透光,且具有一密閉空間 7 1352419 211,換言之,透光管體21係可具有一透光部及一非透光 部,意即透光管體21可部分透光、部分不透光,當然透 光管體21亦可全部透光。密閉空間211可為真空或充填 * 有氣體,例如充填有惰氣(inert gas )或氮氣。另外,密 . 閉空間211亦可充填一膠體或一流體,其中膠體例如為液 態膠體或彈性膠體,而流體例如為油質流體,且液態膠 體、彈性膠體或油質流體之折射率係大於1.3。另外,當 透光管體21之表面為曲面時,液態膠體、彈性膠體或油 ·.質流體的折射率係可大於或等於透光管體21之透光部的 :折射率,藉此可造成集光的功能,.使透光管體21的出光 面形成類似凸透鏡的效果。 上述之密閉空間211的形成方式係可利用熔合或膠合 等方式,其中,膠合方式包含封膠後紫外光固化、封膠後 熱固化、封膠後自然乾燥、安裝蓋體後封膠固化等方式完 成。 I 在本實施例中,透光管體21之透光部的材質例如為 高分子聚合材料、玻璃或石英之至少其中之一,而非透光 • 部的材質例如為高分子聚合材料、陶瓷或金屬之至少其中 - 之一。其中,高分子聚合材料係可選自聚苯乙烯 (polystyrene,PS )、?畏碳酸酉旨(polycarbonate,PC )、苯乙 稀-曱基丙稀酸曱酉旨樹脂(methylstyrene, MS )、聚曱基丙 稀酸甲 §旨(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或丙烯晴-丁 二稀-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ABS )至少 其中之一。另外,若透光管體21為金屬材質,則於發光 1352419 二極體晶粒23的出光面具有一開口,其係為透光部,以 使光線射出。由於金屬本身具有高反射率、良好的散熱效 果及容易加工成型等優點,藉此可增加發光單元2的應用 - 範圍。 . 透光管體21亦可捧雜複數個散射體(scattering center ),其可為散射粒子或散射氣泡,以增加光擴散的效 果。其中,散射粒子之材料可利用與透光管體21之折射 率不同的有機散射體或無機散射體,例如硫酸鋇 • (BaS04)、二氧化矽(Si02)或氧化鋁(Al2〇3)等。又,透 光管體21例如為直條型(strip type ),且其截面形狀例如 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或不規則形, 於本實施例中,係以圓形為例作說明。 電路基板22設置於透光管體21之密閉空間211,且 電路基板22例如為一玻璃基板、一樹脂基板、一陶瓷基 板或一金屬基板。 發光二極體晶粒23係設置於電路基板22之一表面, * 且發光二極體晶粒23可利用覆晶接合(flip-chip)或打線 • 接合(wire-bonding)方式與電路基板22電性連接。另外, - 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23之發射光譜例如為可見光範圍及/ 或紫外光範圍,其中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23之發射光譜 若為可見光範圍,則發光二極體晶粒23可選自紅光發光 二極體晶粒、綠光發光二極體晶粒、藍光發光二極體晶粒 及其組合所構成的群組。 連接電極24係與發光二極體晶粒23電性連接,且連 9 1352419 接電極24係可設置於電路基板 電路基板22之兩端。其中, 、端或是分別設置於 光管體21之外部。在本實施例中,^係電性連接至透 別經由-金屬導線241而電性連接電極24係分 於此值得-提的是,複數個發光至遷光管趙21外部。 光官體21外部的連接器或其他 亦可藉由設置於透 接,其中連接H或連接機構縣 接機構來進行串 另外,請參照圖3所示,連接電極24^ 24電性連接。 光管體21的外部。 亦可直接延伸至透 承上所述,請參照圖2所示,由 _ 粒23係位於透光管體。的密閉空間2;; 例之發光單元2不需再利用高厚度封膠體將 體晶粒23整個包覆。藉由透光管體21即可保護 -極體晶粒23不受水氣或灰塵等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 並可避免各發光二極體晶粒23與電路基板22間連接的導 線受擠壓或拉扯而產生變形或斷裂的情形。另外,該等發 光二極體晶粒23少了高厚度封膠體的阻隔後,其散熱路 徑除經由下方電路基板22作散熱外,亦可直接經由上方 散熱,又若於透光管體21内充填氣體、液態膠體、彈性 膠體或油質流體等,藉由氣體或流體之熱對流效應則更可 提高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23的散熱效果。 本實施例之發光單元亦可利用部分覆蓋於單顆發光 二極體晶粒的封膠體作為提高發光二極體晶粒之出光效 率及出光範圍的功此。清參照圖4所示,發光單元2更包 1352419 含至少一封膠體27,其係覆蓋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23之 至少其中之一的至少一部分面積,意即,封膠體27並未 完全包覆發光二極體晶粒23。其中,封膠體27係可覆蓋 - 發光二極體晶粒23之出光面,或覆蓋發光二極體晶粒23 . 與至少一導線W的接觸點,且封膠體27未完全覆蓋導線 W。 封膠體27可為一多層折射率材料結構,其材料特性 為隨著與各發光二極體晶粒23的距離由近到遠,材料的 • 折射率由大至小作排列。因此,藉由封膠體27多層折射 率材料結構的特性,即可避免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23介 面之間容易發生全反射所導致的出光效率下降,進而使發 光單元2的出光效率提高。 第二實施例 請同時參照圖5A及圖5B所示,其中圖5B為沿圖5 A 中之A-A直線的剖面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單元 2A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發光單元2A更包含一反射 • . 部及一螢光轉換材料26。其中,反射部可以係為透光管體 * 21之一部分,或是如本實施例所述係外加一反射層2 5。 . 在本實施例中,反射層25係設置於透光管體21之外 表面,其並具有至少一開口部251,且開口部251係對應 於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23之一出光面。反射層25之材料 係選自反射頻譜為紫外光波段( 200-400nm)、可見光藍光 波段( 400-480nm)或可見光全波段( 400-780nm)之其中 之一,且其反射率至少大於50%以上。另外,反射層25 11 :利用一氧化鈦(加2)、硫酸鋇(Bas04)或氧化叙⑷ 或才料並以塗佈或印刷來形成於透光管雜21之外表面, ^將上述材料加人塑膠材料t,再以麼出成形、射出成形 6方式形成反射層25。又,反射層25亦可藉由設置一反 ^ y ' — #· H -v 办 ^ ^ 兄月或一多層鍍膜材料於透光管體21之外表 面來達成。 螢光轉換材料26係可設置於至少部分的透光管體21 卩分外表面、部分内表面、直接摻雜於透光管體21及/ 或是捧雜於第—實施例中所述的膠體或流體中。於本實施 」中,螢光轉換材料26係對應設置於開口部251的透光 二體21的外表面。且螢光轉換材料26至少包含一黃色螢 光轉換材料、一紅色螢光轉換材料、一綠色螢光轉換材料 或一藍色螢光轉換材料。 藉由反射層25的設置可集中發光單元2Α的出光方 向’且可利用反射層25使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23發出的 光線先於透光管體21内進行混光後再射出’以使發光單 元2Α能發出均勻的光源。又,藉由螢光轉換材料26則玎 改變發光單元2Α的出光顏色。 另外’請參照圖6Α所示,反射層25Α亦可設置於透 光管體21之内表面,且反射層25Α亦具有開口部251,其 係對應於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23之出光面,而螢光轉換 材料26亦可設置於對應於開口部251的透光管體21的内 表面或外表面。於此則以設置於對應於開口部251的透光 管體21的内表面為例作說明。又,請參照圖6Β所示,邡 12 1352419 可同時於透光管體21之内表面及外表面設置反射層25B 及反射層25C。需注意者,設置於透光管體21之内表面及 外表面的反射層25B及反射層25C係為錯位設置,但應避 • 免覆蓋住出光用的開口部251。 , 請參照圖7所示,螢光轉換材料亦可改以利用一螢光 體膠帶(phosphor tape) T來取代,螢光體膠帶T係設置 於至少部分的透光管體21之外表面及/或内表面,於此螢 光體膠帶T是以黏貼設置於透光管體21之外表面為例作 • 說明。螢光體膠帶T例如具有一黏著層T1及一螢光層T2, 螢光層T2中則摻雜有螢光體,以改變出光顏色。其中需 注意者,螢光體膠帶T依不同的需求可有不同的組成。 另外,上述之反射層係以設置於透光管體為例說明, 然而,反射層亦可設置於電路基板之表面。以下,請參照 圖8A至圖8D所示,其係為一電路基板32的長轴剖面圖。 為求清楚說明,以下圖示中皆省略透光管體,然於實際應 用時,電路基板32仍應設置於透光管體内。 I 如圖8A至圖8D所示,電路基板32之之一表面或相 * 對之表面係設置有複數發光二極體晶粒33,而與上述實施 . 例相同,發光二極體晶粒33係可以覆晶接合或打線接合 於電路基板32之上,於此係以覆晶接合為例。 請參照圖8A所示,一反射層35係設置於電輅基板32 上之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33的周圍。利用反射層35將由 發光二極體晶粒33所發射至電路基板32的光線反射,藉 此可增加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33所發出光線的利用率。 13 1352419 其中,反射層35之材質係與上述實施例中的反射層之材 質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另外,請參照圖8B所示,若電路基板32為透明基板 - 時,反射層35A係可設置於電路基板32與該等發光二極 . 體晶粒33相反的另一面,以反射發光二極體晶粒33所發 射出的光線。 接著,請參照圖8C所示,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33係 可以錯位的方式分別設置於電路基板32的正反兩面,於 • 此,可分別將一反射層35B、35C分別設置於電路基板32 之正反兩面之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33的周圍。又,請參 照圖8D所示,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33亦可以對位的方式 分別設置於電路基板32的正反兩面,於此,可分別將一 反射層35D、35E分別設置於電路基板32之正反兩面該等 發光二極體晶粒33的周圍。需注意者,反射層的設置非 為限制性,依不同的設計亦可僅設置於部分的發光二極體 0 晶粒33的周圍。 另外,請參照圖9所示,電路基板32上該等發光二 • 極體晶粒33周邊亦可設置有一反射殼體(lamp house)L, • 藉此可用以反射集中發光二極體晶粒33的出光方向。 第三實施例 承上所述,發光單元的透光管體除可如上所述係為一 體成型之外,亦可由至少二殼體元件所構成。請參照圖10A 與圖10B所示,發光單元4的一透光管體41係由二殼體 元件412、413所構成。電路基板42之上同樣設置有複數 14 1352419 發光二極體晶粒43及二連接電極44,且電路基板42夾置 於二殼體元件412、413之間。其中,一反射層45係可設 置或形成於電路基板42之上,而一螢光轉換材料46則可 - 設置或形成於殼體元件412,然其非為限制性,其變化態 ^ 樣亦可參照上述實施例。另外,由於透光管體41係可具 有一透光部及一非透光部,意即可部分透光、部分不透 光,因此殼體元件412、413亦可部分透光、部分不透光, 例如於電路基板42下的殼體元件413可為不透光,然其 • 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該等殼體元件412、413係在對應設置後,利用膠合 或熔合等方式結合,以形成密閉空間411。其中,膠合方 式包含封膠後紫外光固化、封膠後熱固化或封膠後自然乾 燥等。另外,該等殼體元件412、413亦可先以鎖合或卡 合結合後,再以膠合或溶合方式作結合。 另外,請參照圖11所示,若於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 43出光面上之殼體形狀為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或不規 ® 則形等,則對應各發光二極體晶粒43上之殼體的外表面 - 或内表面係可具有一透鏡結構S,藉由不同透鏡的結構, . 以使發光二極體晶粒43所發出的光產生聚光或散光的效 果。於此以透鏡結構S設置於殼體元件412A的外表面為 例作說明,然其非限制性。 綜上所述,因依據本發明之一種發光單元係將發光二 極體晶粒置於透光管體的一密閉空間内,因此發光單元不 需再利用高厚度封膠體將發光二極體晶粒整個包覆。藉由 15 1352419 透光管體即可保護發光二極體晶粒不受水氣或灰塵等外 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並可避免發光二極體晶粒與電路基板 間連接的導線,受擠壓或拉扯而產生變形或斷裂的情形。 - 另外,發光二極體晶粒少了高厚度封膠體的阻隔後,其散 . 熱路徑除經由下方電路基板作散熱外,亦可直接經由上方 散熱,又若於密閉空間内充填惰氣、膠體或流體等,藉由 氣體或流體之熱對流效應則更可提高該等發光二極體晶 粒的散熱效果。 • 另外,本發明之發光單元更可包含一反射層及一螢光 轉換材料。設置有反射層的透光管體上除可增加固定方向 之出光效率外,並可使複數個發光二極體晶粒所發出的光 線先於透光管體内進行混光,以使發光單元能發出均勻的 光源。而螢光轉換材料則可用以改變發光單元的出光顏 色,以增加發光單元的應用範圍。螢光轉換材料更可改以 利用螢光體膠帶來取代,來增加製程效率及產品可靠度。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 * 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 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一種習知的發光單元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單元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發光單元另一變化態樣示 意圖; 16 1352419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發光單元又一變化態樣示 意圖; 圖5A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單元示意圖,圖5B . 為沿圖5A中之A-A直線的發光單元剖面圖; . 圖6A及圖6B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單元的一變 化態樣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單元的另一變化態樣 不意圖, • 圖8A至圖8D為本發明之反射層設置於電路基板上的 不同變化態樣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單元的又一變化態樣 不意圖, 圖10A及圖10B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發光單元的示 意圖;以及 圖11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發光單元的另一變化態 樣示意圖。 *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2、2A、4 :發光單元 11、 22、32、42 :電路基板 12、 23、33、43 :發光二極體晶粒 13、 27 :封膠體 14、 L· :反射殼體 21、41 :透光管體 17 1352419 211、411 :密閉空間 24、44 :連接電極 241 :金屬導線 -25、25A〜25C、35、35A〜35E、45 反射層 .251 :開口部 412、412A、413 :殼體元件 26、46 :螢光轉換材料 A-A .直線 • S :透鏡結構 T :螢光體膠帶 T1 :黏著層 T2 :螢光層 W :導線
18

Claims (1)

1352419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發光單元,包含: 一透光管體,係至少部分透光,並具有一密閉空間; 至少一電路基板,係設置於該透光管體之該密閉空間; 複數個發光二極體晶粒,係覆晶接合或打線接合於該 電路基板之上;以及 至少二連接電極,係與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電性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透光 管體具有一透光部及一非透光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透光 部之材質係包含高分子聚合材料、玻璃或石英之至少 其中之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非透 光部之材質係包含高分子聚合材料、陶瓷或金屬之至 少其中之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透光 管體係具有複數個散射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透光 管體係包含至少二殼體元件,其係相互組合以形成該 透光管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透光 管體之截面形狀係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四邊形、 多邊形或不規則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透 19 9、 10 11 12 13 14 15 > 16、 17、 18、 其中該氣體 更包含 光管體係為直條型》 請專·圍第丨項所述之發光單元,更包含 —氣體’係充填於該密閉空間。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發光單元 係為氮氣或惰氣。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 —膠體或一流體,係充填於該密閉空間。 請專利範圍第U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勝 體或該流體之折射率係大於13。 、=請專利範圍第U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膠 —或该流體之折射率係大於或等於該透光管體之一 透光部的折射率。 、=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所述之發光單元,更包含: 螢光轉換㈣,係雜在轉體或該流體内。 ·=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電路 ^係為—玻魏板、—樹職板、-料基板或-金屬基板。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發光單元,更包含: 封膠體,其係覆蓋該等發光二極體晶粒之至少 其中之一的至少一部分面積。 =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等發 極體阳粒之發射綠係包含可見域圍及/或紫 外光範圍。 如申請專圍第〗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等連 20 1352419 接電極係設置於該電路基板之一端或分別設置於該 電路基板之兩端。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等連 接電極係電性連接至該透光管體外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至少一 連接電極係經由一金屬導線電性連接至該透光管體 外部。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至少一 連接電極係直接延伸至該透光管體外部。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其中該透光 管體更具有一反射部。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更包含: 一反射層,係設置於部分的該透光管體之一外表面及/ 或一内表面。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更包含: 一反射層,係設置於該電路基板。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更包含: 至少一螢光轉換材料,係設置於至少部分的該透光管 體之一外表面及/或一内表面及/或換雜於該透光管 體。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單元,更包含: 至少一螢光體膠帶,設置於至少部分的該透光管體之 一外表面及/或一内表面。 21
TW97105162A 2007-11-30 2008-02-14 Light emitting unit TWI352419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05162A TWI352419B (en) 2007-11-30 2008-02-14 Light emitting uni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45786 2007-11-30
TW97105162A TWI352419B (en) 2007-11-30 2008-02-14 Light emitting un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4160A TW200924160A (en) 2009-06-01
TWI352419B true TWI352419B (en) 2011-11-11

Family

ID=44728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05162A TWI352419B (en) 2007-11-30 2008-02-14 Light emitting unit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524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99743B2 (en) * 2011-04-20 2016-03-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backlight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N104040739B (zh) * 2011-11-08 2018-01-3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TWI708908B (zh) * 2019-06-10 2020-11-01 聯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纖細線型led發光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4160A (en) 2009-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78308B2 (en) Lighting device
JP6969806B2 (ja) 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及び照明装置
KR101905535B1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및 이를 구비한 조명 장치
TWI289947B (en) Bendable solid state planar light source, a flexible substrate therefor,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with
TW552726B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 use of LED
CN102738367B (zh) 发光设备
CN102047449B (zh) 照明装置
TWI433344B (zh) 發光裝置及照明裝置
US20090140271A1 (en) Light emitting unit
CN101971375B (zh) 光电子半导体器件和电路板
CN101365907B (zh) 照明系统和显示设备
TW200826311A (en) Side emitting LED
US20140001501A1 (en) Lighting device
CN101567366A (zh) 发光二极管
TW201017940A (en) Light emitting unit
CN110970408B (zh) 发光装置
TWI352419B (en) Light emitting unit
CN101452920B (zh) 发光单元
CN217655898U (zh) 具纳米银反射层的发光二极管
TWI838548B (zh) 發光裝置
CN102214645B (zh) 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
CN101504938A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与发光二极管封装方法
CN103531583A (zh) 发光二极管阵列模块
KR20150049669A (ko) 발광 장치
CN101452922B (zh) 发光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