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8110B - Light source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Light source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8110B
TWI338110B TW97112704A TW97112704A TWI338110B TW I338110 B TWI338110 B TW I338110B TW 97112704 A TW97112704 A TW 97112704A TW 97112704 A TW97112704 A TW 97112704A TW I338110 B TWI338110 B TW I3381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source device
emitting
sour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12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2742A (en
Inventor
Chung Jen Huang
Chi Yuan Chen
Shu Tung Lu
Original Assignee
Teknowledge Dev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knowledge Dev Corp filed Critical Teknowledge Dev Corp
Priority to TW97112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38110B/zh
Publication of TW200942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2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8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8110B/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1338110 26670twf.doc/n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種光源裝置 採用導光柱與導光板的光源裝置。 【先前技術】
奴者+ ¥體技術的進步嗜光二極體(Hght_emitting chode,LED)所能達_功钱來社,且所發出的光之 ,度越來越高,再加上發光二極體具有省電、使用壽命長、 環保、啟動快速、體積小...衫種優點,使得發光二極體 的應用層面越來越廣。此應簡面包括照明、交通號德、 顯示器、光學滑鼠··.等。 一然而,由於發光二極體是點光源,隨著發光強度越來 越问,會使得強度極高的光都集中在一點上。當這樣的點 光源用於-般照_途時,容易使得直視此點光源的人眼 感到不舒服,亦即產生眩光,而使視覺舒適性下降。由於
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 發光二極體的功率與亮度有越來越大的發展趨勢,因此視 覺舒適性的提升便越顯得重要。 一般而s,欲提升視覺舒適性可將擴散板或其他導光 元件放置於發光二極體前,以產生亮度較為分散的光源。 然而’在利用擴散板或導光元件來使亮度分散的同時,會 使部分的光損失’而浪費了能源。因此,提升視覺舒適性 的最佳方式不但要考慮到亮度的分散程度,亦要考慮到光 的利用率’而使得光損失盡可能減少,進而節約能源。 【發明内容】 5 26670twf.doc/n 光源=π:τ種先源裝置,其包括至少- -第-發光元件==模組包括-導光柱以及至少 -第-出光面有-第:端面、-第二端面、 第-端面相對。第—出及—第—表面。第二端面與 間5表面連接至第1 2面之 f對第-出光面傾斜或平行。第一;;4=2 柱内的爽角大於或等於90度二於表二么^ 於第一表面與第-端面 '' 又弟一表面連接 =於丄表:舆第,表面在導光柱内的夾 旁,並適於發ib-第*發光70件配置於第一端面 ,01, ^ ^ . 弟先束。導光板配置於光源模組的— -中入光面及一第二出光面’其中入光面面向第 * — Λ自第一發光元件的第一光束會依序經由第一 端面、第-出光面、入光面及第二出光面而傳遞至光源裝 置外。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導光柱更具有多個光學微結 構’其位於第一端面,而第一光束會通過這些光學微結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導光柱更具有多個同心環狀 凹紋’其位於第一端面,而第一光束會通過這些同心環狀 凹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導光柱更具有至少一容置凹 26670twf.doc/n 面,其位於第一端面,以容置第一發光元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導光枉更具有多個光學微結 構,其位於容置凹面,而第一光束會通過這些光學微結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導光枉更具有多個同軸環狀 凹紋,其位於容置凹面,而第一光束會通過這些同軸環狀 凹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導光枉更具有一第一圖案化 光學微結構,其位於第一表面及/或第二表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光源模組更包括一第一擴散 層,其配置於第一表面及/或第二表面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光源模組更包括一第一反射 單元,其配置於第一表面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光源模組更包括一第二反射 單元,其配置於第二表面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導光柱更更具有一第三表 面,其連接於第一端面與第一出光面之間,並與第一表面 相對。第三表面與第一端面在導光柱内的夾角大於90度且 小於180度。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導光柱可更具有一第二圖案 化光學微結構,其位於第三表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光源模組更包括一第二擴散 層,其配置於第三表面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光源模組更包括一第三反射 單元,其配置於第三表面上。 1338110 26670twf.doc/n 及-=實關_,導錄M* —*四表面以 弟表面。弟四表面連接至第二表面,並與第— ΪΪΪ内目ϊ第—出光面傾斜。第二表面與第四表面在 =夹角大於⑽度且小於細度。第五表面連= 於弟四表面與第二端面之間’並與第一出光面相對
對第一出光面傾斜或平行。第四表面與第五表面在導光柱 =的失角大於〇度且小於⑽度。第五表面與第二端面在 導光柱内的夾角大於或等於90度且小於18G度。光源模組 可更包括至少-第二發仏件,其配置於第二端面旁,並 適於發出一第二光束。第二光束會由第二端面進入導光 柱,並經由第一出光面傳播至導光柱外。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光源模組更包括一第四反射 單元’其配置於第二端面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光源裝置更包括—電連接 器,其電性連接至光源模組。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至少一光源模組為多個 光源模組,而每一光源模組的導光柱之第一出光面均面向 導光板之入光面,且入光面位於導光板之第二出光面與這 些第一出光面之間。 °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導光板更具有一與第二出光 面相對之底表面,而入光面連接於底表面與第二出光面之 間。此外,光源裝置可更具有一底反射單元,配置於底表 面上,以將第一光束反射。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二端面的法向量與第一出 8 1338110 26670twf.doc/n 光面的法向量之夾角大於或等於9〇度且小於18〇度。 本發明之-實施例更提出-種光源裝置,其&至少 丁光源模組以及〆導光板。光源模組包括
第-發光元件。導光柱具有二端及面至 第'=面、一第一出光面以及一第二表面。第二端面盘 t端面相對。·表面連接㈣m出光面連 第二3=第,端面,其中至少部分環狀表面與 並與第一出光面相對,其中至少部分環上 有段差。第一發光元件配置於第-端面 側 '、〜、七出—第一光束。導光板配置於光源模組的一 4並具有—人光面及―第二出光面其中人光面面向第 ^面°來自第—發光元件的第_光束會依序經由第一 置外第出光面、入光面及第二出光面而傳遞至光源裝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導光柱具有一圖案化光 二構’位於第二表面上。導光柱是沿著—第—方向由第一 面彺第二端面延伸,而圖案化光學微結構可包括多個凹 、、。每一凹紋沿著一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且 蠖些凹紋沿著第—方向排列。 务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第二端面包括多個子端面。 〜子端面為曲面或平面,且相鄰兩子端面在導光柱内的 爽角大於〇度且小於180度。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源裝置中,發光元件所發出的 9 1338110 26670twf.doc/n 光會經過導光柱而轉換為亮度較為分散的條狀光源,而來 自此條狀光源的光會再經過導光板而轉換為亮度較為分散 的面光源。此外’以較大角度偏離發光元件的光軸之光線 能夠被第一表面或環狀表面反射,所以偏離光軸的光線仍 能夠被有效地利用,進而提升光源裝置的光利用率。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 舉多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方式】 在本說明書中,一物體之一表面的法向量定義為由該 物體内部指向該物體外部且與該表面垂直之向量。 第一實施例
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正視示意 圖:圖1B為圖1A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沿著H線之剖 面不意圖,而圖1C為圖1A中之光源模組的剖面示咅圖。 請參照圖1A與至圖1C,本實施例之光源褒置1〇〇 光源模組2GG以及-導光板12〇。辆模組細包括 光柱210。導光柱21Q具有一第—端面31〇、 320、一第一出光面33〇、一第一表面34〇以及一第二表 二端面320與第一端* 31 〇相對。第-出光:330 連接於第一端面310與第二端面320之間。第一表 連接至第一端面310,並與第一出光面33〇相對。在 施例中,第一表面340相對第一出光面33〇傾斜。此' 第-表面340與第一端面31〇在導光柱2ω内的 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第二表面35〇連接於第—表面 1338110 26670twf.doc/n 340與第二端面320之間,並與第一出光面330相對,且 相對第一出光面330傾斜。第一表面340與第二表面350 在導光柱210内的炎角02大於〇度且小於180度。 光源模組200更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220,其配置於 第一端面310旁,並適於發出一第一光束222。在本實施 例中’第一發光元件220例如為發光二極體。然而,在其 他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元件亦可以是其他適當的發光元 件。第一光束222會由第一端面31〇進入導光柱210,並 經由第一出光面330傳播至導光柱21〇外,以形成一條狀 光源。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表面340上配置有 一第一反射單元230。此外,第二表面350上亦可配置有 一第二反射單元240。第一反射單元230與第二反射單元 240例如為反射片或反射膜,其可為一體成型或各自成 型。以較大角度偏離發光元件220的光軸A之光束222a 可被第一反射單元230反射至第一出光面330,而以較小 角度偏離光軸A之光束222b會被第二反射單元24〇反射 至第一出光面330。 導光板120配置於光源模組2〇〇的一側,並呈有一入 光面122及一弟一出光面124。入光面122面向第一出光 面330。來自導光柱120所形成之條狀光源的第—光束222 會從入光面122進入導光板120,並從第二出光面124傳 遞至光源裝置100外,以形成一面光源。具體而言,在本 實施例中,導光板120更具有一與第二出光面124相對之 底表面126,而入光面122連接於底表面126與第二出光 1338110 26670twf.doc/n 面124之間。光源裝置可更具有一底反射單元13〇,其配 . 置於底表面丨26上,以將第一光束222反射至第二出光面 =4。底反射單元丨30例如為—反射片或一反射膜。在本實 施例中,導光板120的厚度τ (如圖1B所繪示)由靠近導 光柱210的一側往遠離導光柱21()的一側遞減,以使面光 源之遠離導光柱210的部分能夠與靠近導光柱21〇的部分 具有相近的亮度。 鲁 在本實施例之光源裝置100中,由於以較大角度偏離 發光元件220的光軸A之光束222a可被第一反射單元230 反射而得以被利用,因此光源裝置1〇〇具有較高的光利用 率。此外,由於發光元件220所發出的點光源在通過導光 柱210後’會轉變為亮度較為分散的條狀光源,且條狀光 源在通過導光板120後,會轉變為亮度更為分散的面光 源’因此光源裝置1〇〇能夠有效提升視覺的舒適性。此外, 第一端面310與第一表面340的交界線至第一表面340與 第一表面350的交界線的距離為L卜而第一表面340與第 •二表面350的交界線至第二表面350與第二端面320的交 界線的距離為L2。為了進一步提升光源裝置1〇〇的光利用 率’在本實施例中,可使L1與L2符合下列關係式: 〇 < L1/L2 $ 3。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端面320上亦可配置有一第四反 射單元250,以反來自第一端面310的光,進而提升光源 裝置100的光利用率。此外’導光柱210在第—表面34〇 上可具有圖案化光學微結構342。導光柱210在第二表面 12 1338110 26670twf.doc/n 350上亦可具有圖案化光學微結構352。再者,導光检训 ^第-^面320上亦可具有圖案化光學微結構切。另外, = ί底表面126上亦可具有圖案化光學微結構 27。圖案化光學微結構342、352、322可以使光集中或擴 值、庚進Ξ使第一光束222較為均勻地經由第一出光面330 遞至導光板12G ’而圖案化光學微結構127亦可以使光
,中或擴散’進而使第—光束222更為均勻地經由第二出 絲m傳遞至光源裝置100外。在本實施例中,圖案化 ^學微結構127、342、352、322各自包括多個光學微結構, ,學微結構例如為在導光柱21〇表面上的圖案化凹點。在 、實知例中,母一光學微結構的寬度L3例如為小於或等 於10毫米,而深度L4例如為小於或等於10毫米。然而, 在其他實施射,圖案化絲微結構亦可以是在導光柱表 面上呈任何幾何形狀的凹紋、凸點、凸紋或其他形式的不 平滑表面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柱210更具有一第八表面36〇與 第八表面370 (如圖1B所繪示)。第八表面36〇連接第 一端面310與第二端面32〇,且連接第一表面34〇與第一 出光面330 ’並連接第二表面350與第一出光面330。第六 表面370連接第一端面31〇與第二端面32〇,且連接第一 表面340與第一出光面33〇,並連接第二表面35〇與第一 出光面330。此外,第八表面36〇與第六表面37〇彼此相 對。再者,第八表面360上可配置有第五反射單元260與 圖案化光學微結構362。另外,第六表面370上亦可配置 13 1338110 2667Ot wf.doc/n f第六反射單元270與圖案化光學微結構372。第五反射 單元260、第六反射單元27〇與第二反射單元24〇可為一 體成型或各自成型。 在本實施例中,光源裝置100更包括一電連接器11〇, 其電性連接至光源模組200。具體而言,電連接器11〇是 電性連接至第一發光元件220。電連接器u〇可連接至一 燈座(未繪示),燈座所提供之電源可經由電連接器11〇 傳遞至第一發光元件220,而驅使第一發光元件22〇發光。 在本實施例中,電連接器11〇、第一發光元件22〇、導光柱 21〇及導光板120可藉由任何形式的固定架(未繪示)固 疋在一起。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連接器11〇可為一般 曰光燈管常用的電連接器。舉例而言,電連接器11〇的^ 格例如為GX-10q或GY-l〇q。如此一來,便可以用本實施 例之光源裝置100直接置入傳統燈座中來取代傳統日光燈 管,而不需將傳統燈座更換為專為發光二極體設計的新^ 燈座。 值付/主思的疋,本發明並不限定配置於第―端面 旁的第一發光元件220之數量僅為一個。在其他實施例 中,配置於第一端面旁的第一發光元件亦可以有多個。此 外,本發明並不限定第一表面340上必須配置有第—反射 單元230與圖案化光學微結構342,且不限定第二表面35〇 上必須配置有第二反射單元240與圖案化光學微結構 352。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上可以不^己置 有反射單元,也可以不具有圖案化光學微結構,而第一發 14 1338110 26670twf.doc/n 光元件所發出的第一光束則在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上產生 全反射,並被全反射至第一出光面。 第二實施你丨 圖2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之剖 面示意圖。請參照圖2,本實施例之光源裝置之光源模組 200a與上述光源模組200 (如圖1C所繪示)類似,兩者 的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200a中,導光柱2i〇a的第 一表面340a相對第一出光面330平行,且第一表面34〇& 與第一端面310在導光柱210a内的失角Θ1’等於90产。 光源模組200a具有與光源模組200類似的功效’在此^再 重述。 弟二實施例 圖3A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之 刳面示意圖,而圖3B繪示圖3A中之導光柱以其第一端面 朝前的側視示意圖。請參照圖3A與圖3B,本實施例之光 源模組200b與上述光源模組2〇〇 (如圖ic所繪示)類似, 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2〇〇b中,導光柱21〇b 在第一端面310b上具有多個光學微結構312,而第一光束 222會通過這些光學微結構312。在本實施例中,這些光學 微結構3】2包括圓錐形凹陷312,、橢圓錐形凹陷312,,以及 多角錐形凹陷312’’’。多角錐形凹陷312”,例如是N角錐形 凹’其中N大於或等於3。這些光學微結構312可以有 15 1338110 26670twf.doc/n 效降低部分第一光束222被第一端面310b反射或全反射的 機會’以使較多比例的第一光束222能夠順利進入導光柱 210b中’進而提升光源裝置的光利用率。在本實施例中, 每一光學微結構312的寬度L3,例如為小於或等於10毫 米,而深度L4’例如為小於或等於1〇毫米。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定光學微結構312必須 同時包括圓錐形凹陷312,、橢圓錐形凹陷312”與多角錐形 凹陷312’’’。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亦可以是包括 上述各種類凹陷的其中一種以上,或者光學微結構亦可以 是其他形狀的凹陷,例如多面體凹陷、半球狀凹陷、各種 形式的曲面所形成的凹陷…等。另外,在光源模組2〇〇b 中’各光學微結構312疋彼此相間隔配置。然而’在其他 實施例中,各光學微結構亦可以是彼此相靠而不間隔地配 置。 _第四實施例 圖4A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光源裴置的光源模組之 剖面示意圖’而圖4B繪示圖4A中之導光柱以其第一端面 朝前的側視示意圖。請參照圖4A與圖4B,本實施例之光 源模組200c與上述光源模組200(如圖lc所繪示)類似, 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200c中,導光柱2i〇c 在第一端面310c上具有多個同心環狀凹故31及,而第一 光束222會通過這些同心環狀凹紋312c。在本實施例中"; 這些同心環狀四紋312c所形成的表面例如為類似菲涅耳 16 1338110 2667〇twf.doc/n 透鏡(Fresnel lens)的表面,而每一同心環狀凹紋312e即 落在一菲涅耳區(Fresnelz〇ne)的表面上。然而在其他 實施例中,同心環狀凹紋3丨2 c所形成的表面亦可以是呈其 他形式的表面。同心環狀凹紋312c具有類似上述光學微2 構312 (如圖3A所繪示)的功效,亦能夠有效降低第一光 束222在第一端面31〇c上發生反射或全反射的機會。在本 實施例中,每一同心環狀凹紋312c的寬度L3”例如為小於 或等於10¾米,而深度L4”例如為小於或等於毫米。 第五實施例 圖5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之剖 面示意圖。請參照圖5,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2〇〇d與上述 光源模組200 (如圖1C所繪示)類似,兩者的差異如下所 述。在光源模組200d中,導光柱210d在第一端面31〇d 上具有一谷置凹面312d ,以容置第一發光元件220。在本 實施例中,容置凹面312d例如為一曲面。容置凹面312d 的設計能夠使以較大角度偏離第一發光元件22〇之光軸A 的光束222a亦能夠儘量保持接近垂直地入射容置凹面 312d,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第一光束222在第一端面31〇d 發生反射或全反射的機會,進而有效提升光源裝置的光利 用率。 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容置凹面312d上亦可以 设有多個上述光學微結構312 (如圖3 A所、纟會示),而第一 光束會通過這些光學微結構312,以進一步提升光源裝f 17 1338110 26670twf.doc/n 的光利用率。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第一端面3l〇d上的容 置凹面312d之數量只有一個。在其他實施例中,第—端面 上亦可以設有多個容置凹面,以容置多個第一發光元件。 弟六實施例 圖6A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之 剖面示意圖’而圖6B繪示圖6A _之導光柱以其第—端面 朝前的側視示意圖。請參照圖6A與圖6B,本實施例之光 源模組200e與上述光源模組200d(如圖5所纷示)類似, 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200e中,導光柱21〇e 在第一端面310e的容置凹面312e上可具有多個同轴環狀 凹紋312e,而第一光束222會通過這些同轴環狀凹紋 312e’ ’以進一步提升光源裝置的光利用率。在本實施例 中’這些同軸環狀凹紋312e,所形成的表面例如為涅菲耳 透鏡的表面。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這些同卓 312e’所形成的表面亦可以是呈其他適當形式的表面。〆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定容置凹面為曲面。在 其他實施例中,其亦可以呈其他適當形狀。以下將舉一實 施例詳加說明。 + 、 第七實施例 一 f 7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錢模組之别 面不=圖。請參照圖7,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2〇〇f與上述 光源模組200d (如圖5所繪示)類似,兩者的差異如下所 26670twf.doc/n 述。在光源模組200f中,導光柱21沉之第一端面31〇f上 的容置凹面312f包括一底面313a及至少一側面313b,而 側面313b連接至底面313a。在本實施例中,底面3i3a上 Τ»又有夕個上述光學微結構312。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 容置凹面的底面亦可以是一平滑面,而其上不設置光學 結構。 1 第八實施你丨 圖8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之剖 面示意圖。請參照圖8,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2〇〇g與上述 光源模組200 .(如圖1C所繪示)類似,兩者的差異如下所 述。在光源模組200g中,導光柱210§在第一表面34〇g、 第二表面350g及第二端面320g上沒有圖案化光學微結 構,取而代之的是,導光柱21〇g在第一表面34〇g、第二 表面350g及第二端面320g上分別配置有擴散層342g、 352g及322g。擴散層342g、352g及322g亦具有光擴散的 功效。 弟九實施例 圖9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之剖 面不意圖。請參照圖9,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2〇〇h與上述 光源模組200 (如圖1C所繪示)類似,兩者的差異如下所 述。在光源模組200h中,導光柱21〇h更具有一第三表面 380’其連接於第一端面310與第一出光面33〇之間並與 1338110 26670twf.doc/n 第一表面340相對。第三表面380與第一端面31〇在導光 柱21〇h内的失角0 3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在本實施 例中,導光柱210h在第三表面380上可具有圖案化光學微 ’ 結構382。圖案化光學微結構382可類似於上述圖案化光 學微結構342。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以用擴散層 來取代圖案化光學微結構382。此外,在本實施例中,^ 三表面380上可配置有第三反射單元28〇。 φ 在光源模組200h中,相對光束222a以相反方向偏離 光軸A之光束222c可在第三表面380上產生反射,且接 著傳遞至第二表面350並產生反射,最後經由第一出光面 330傳播至導光柱210h外。因此,光源模組2〇他可以進 一步善加利用光束222c,而使光源裝置具有更好的光利用 率。 第+實施例 圖10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 • 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0,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2〇〇i與 上述光源模組200 (請參照圖lc)部分類似,兩者的差異 處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2〇〇i中,導光柱21〇i更具有二 第四表面390以及一第五表面41〇。第四表面39〇連接至 . 第二表面350,並與第一出光面330相對,且相對第—出 . 光面33〇傾斜。第二表面350與第四表面39〇在導光桎 的夾角Θ4大於180度且小於36〇度。第五表面41〇 於第四表面390與第二端面32〇丨之間,並與第一出光面 20 丄幻8110 26670twf.d〇c/n 330相對。第四表面39〇與第五表面41〇在導光柱21〇丨内 . 的失角大於0度且小於18〇度。在本實施例中,第五 表面410相對第一出光面33〇傾斜,且第五表面41〇與第 . 二端面32出在導光柱210i内的夾角大於9〇度且小於 18〇度。然而,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五表面41〇 亦可相對第一出光面33〇平行,且第五表面41〇與第二端 面320i在導光柱21〇i内的夾角等於9〇度。 _ 光源模組21〇i可更包括至少一第二發光元件51〇,其 配置於第二端面320i旁,並適於發出一第二光束512。第 二光束512會由第二端面320i進入導光柱21〇丨,並經由第 出光面330傳播至導光柱21 〇i外。在本實施例中,第四 表面390、第五表面410與第二端面320i可分別對稱於第 二表面350、第一表面34〇與第一端面31〇。如此之設計可 以使導光柱210i延長,並同時兼具光源裝置所提供的光束 之均勻性。此外,由於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2〇〇i具有兩個 發光元件(即第一發光元件220與第二發光元件51〇), 鲁 因此可提升光源裝置的亮度。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 四表面、第五表面與第二端面亦可不對稱於第二表面、第 一表面與第一端面。 在本實施例中,第四表面390與第五表面410上亦可 • 分別設有圖案化光學微結構392及412,且可分別設有第 ' 七反射單元290與第八反射單元520。然而,在其他實施 例中,第四表面與弟五表面上亦可不配置有圖案化光學微 結構與反射單元,且第四表面與第五表面可以是以全反射 21 1338110 26670twf.doc/n 的方式將第二光束反射。 第十一實施例 圖11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组 之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1,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2〇〇j 與上述光源模組200i (如圖1〇所缯·示)類似,兩者的差 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200j中,導光柱21〇j更包括一 第七表面42〇,其連接於第二端面32〇i與第一出光面3孙 之間,並與第五表面410相對。第七表面42〇與第二端面 320i在導光柱21 〇j内的炎角θ 7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七表面420與第四表面380對稱。但在 其他實施例中,第七表面420亦可以不對稱於第四表面 380。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七表面42〇上可設有圖案化 光學微結構422與第九反射單元530。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圖1B,本發明並不限定第二表面35〇、第八表 面360、第六表面370與第一出光面33〇為平面。在其他 實施例中,第二表面、第八表面、第六表面與第一出光面 亦可以是皆為曲面,或者亦可以是部分為曲面,部分為平 面。以下將舉一實施例詳加說明。 圖12為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 之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2,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2〇〇k 與上述光源模組200 (如圖1B所繪示)類似,兩者的差異 22 1338110 26670twf.doc/n 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200k中,導光柱21收的第二表面 350k、第八表面360k與第六表面37〇k皆為曲面,而第一 出光面330為平面。此外,第二反射單元以肷、第五反射 單元260k與第六反射單元2慨的形狀可分別隨著第二表 面350k、第八表面360k與第六表面37〇k的形狀彎曲。再 者,光源模組200k在沿著導光柱21〇k之縱長方向上的一 剖面與圖1C所繪示著形狀相同。 第+三實_施例 圖13為本發明第十三實施例之光源褒置的光源模組 之剔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A與圖13,本實施例之光源模 組2001與上述光源模組200類似(如圖lc所繪示)’兩 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2⑻中,第二端面32〇的 法向量N1與第一出光面330的法向量N2可互相垂直。然 而,在光源模組2麵之導紐21G丨中,第二端面則;^ 法向量N1’與第-出光面330之法向量奶的爽角08大於 90度且小於180度。 、 第+四實施例 圖MA為本發明第十四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 组之剖面示意圖’而圖14B為圖14A中之導光柱的立體示 意圖。請參照® UA與圖刚,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細m 與上述光源模組騰(請參照圖6A)類似,兩者的差显 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200m +,導光枉2i〇m具有一環 23 1338110 26670twf.doc/n 狀表面340m以取代圖6A中的導光柱21〇e之第一表面 340。ί辰狀表面340m連接至第一端面3i〇m,第一出光面 330連接於環狀表面34〇m與第二端面32〇爪之間,而第二 表面350m連接於環狀表面34〇m與第二端面32〇m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環狀表面34〇m與第二表面35〇m之間有 段差,且環狀表面34〇m與第一出光面33〇之間有段差。 環狀表面340m的功效類似於圖9的第一表面340與第三 表面380’環狀表面340m可將以較大角度偏離第一發光元 件220的光軸a之第一光束222反射,而使其能夠被利用。 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以是環狀表面的一部分與第二表面 之間有段差,而另一部分沒有段差。此外,在其他實施例 申,亦可以是環狀表面的一部分與第一出光面之間有段 差,而另一部分沒有段差。再者,在本實施例中,環狀表 面340m上可配置有第一反射單元23〇m,以反射第一光束 222。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環狀表面上亦可以不配置有 反射單元’而環狀表面是以全反射的方式將第一光束反射。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表面350m是平行於第一出光面 330。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表面亦可以相對第一出 光面傾斜。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柱210m在第二表 面350m上具有一圖案化光學微結構352m。具體而言,圖 案化光學微結構352m包括多個凹紋353m。導光柱210m 疋沿著一第一方向D1由第一端面310m往第二端面320m 延伸。每一凹紋353m沿著一與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 向D2延伸,且這些凹紋353m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在 24 1338110 26670twf.doc/n 本實施例中,每一凹紋353m可由一微傾斜面355m與〆 微垂直面357m所形成,其中微傾斜面355m相對第〆出 光面330傾斜,而微垂直面357m則垂直於第一出光面 330。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凹紋353m的寬度L3’’’例如為小 於或等於10毫米,而深度L4’”例如為小於或等於10毫來。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面31〇m具有一容置凹面 312m,以容置第一發光元件220。具體而言,容置凹面312m 可由多個同軸環狀子表面313m所構成,而相鄰兩子表面 313m之間有一夾角。在其他實施例中,容置凹面亦可以是 球面、非球面、其他曲面、多面體狀凹面或其他形式的凹 面。
在本實施例中’環狀表面340m呈圓環狀。然而,在 其他實施例中,環狀表面亦可以呈多邊形環狀或其他形式 的環狀。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環狀表面34〇m為平滑表 面。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環狀表面亦可以是類似湼菲 耳透鏡的表面,亦即包括多個涅菲耳區的表面。或者,環 狀表面上亦可以有上述圖案化光學微結構。 衣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端面32〇m之法向量N],,與第一 =光面330之法向量N2的爽角㈣大於9〇度且小於 ί光柱21Gm是以射出成型製成時,為了便於成型, 一出光面33。之間。此外,在 上亦可以有上述圖案化光學微結構,或者第二端面亦= 25 1338110 26670twf.doc/n -^曲面0 第十五實施例 圖15為本發明第十五實施例之的光源裝置之光源模 組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5,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200η 與上述光源模組2001 (如圖13所繪示)類似,兩者的差 異如下所述。在光源裝置200η中,導光柱210η不具有圖 13中之第一表面340,而第二表面350直接連接至第一端 面 310。 第十六實施例 圖16為本發明第十六實施例之光源褒置中的導光柱 之立體示意圖。請參照圖16,本實施例之導光柱21〇0與 上述導光柱210m (如圖14Α所繪示)類似,兩者的差異 如下所述。在導光柱210〇中,第二端面320〇包括多個子 端面324a、324b。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子端面324a、32仆 為平面’且相鄰兩子端面324a、324b在導光柱21〇〇内的 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180度。此外,連接面430〇連接於子 端面324a與第一出光面330之間,並連接於子端面324b 與第一出光面330之間。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端 面的子端面亦可以是曲面。 本發明並不限定一光源裝置僅能具有一光源模組。在 其他實施例中,一光源裝置亦可以具有多個光源模組。以 下將舉實施例詳加說明。 26 1338110 26670twf.doc/n 第十七實施例 圖17A為本發明第十七實施例之光源裝置以 柱的第-出光面及導光板的第二出光面朝前的正視示$ 圖’而圖17B為圖17A之光源裝置沿著線M的剖面= 意圖。請參照ϋ 17A與17B ’本實施例之光源裝置 與上述光源裝置⑽(如圖1Α所繪示)有部分類似,兩^
的,異—如下所述。統裝置觸ρ包括多個上述光源模纪 2〇〇。母-光源模!且200的導光柱21〇之第一出光面 均面向導光板12Gp之人光面122ρ,且人光面吻位 光板120ρ之第二出光面124ρ與這些第一出光面33〇 ,。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12〇ρ例如為一擴散板以將來 自¥光柱210的線光源轉換為亮度較為分散的面光源。 一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光源模組200的導光柱21〇沿著 第方向D1延伸,且這些光源模組2〇〇之這些導光才主 210沿著一與第一方向m垂直的第二方向D2排列。此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光源模組2〇〇電性連接至電連接 器110。再者,各光源模組200、導光板120p與電連接器 110可藉由固定架(未緣示)固定為一體。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定各光源模組的排列方 式。在其他實施例中,各光源模組亦可以以不同於上述方 式的排列方式排列。此外,*源裝置100p中的光源模組 〇〇亦可以用上述其他實施例之光源模組取代,以 種不同的光源裝置。 夕 施例 27 1338110 26670twf.doc/n 圖18A為本發明第十八實施例之光源裝置以其導光 板的第二出光面朝前之正視示意圖,而圖18B為圖18A之 光源裝置沿著HI-ΠΙ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8A與圖
18B’本實施例之光源裝置l〇〇q與上述光源裝置1〇〇有部 分類似’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之光源裝置 100q中’導光板120q具有二相對之入光面I22q,而每一 入光面122q旁各配置有一上述光源模組200。在本實施例 中’導光板120q的厚度Τ’由靠近兩入光面I22q處往導光 板120q的中央遞減。然而,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導 光板各部分亦可以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厚度。此外,在本實 施例中,底反射單元130q隨著導光板12〇q的厚度變化而 彎折。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以用上述其他實施例之光源 模組取代光源裝置l〇〇q中的光源模組2〇〇。在其他實施例 中’導光板亦可以具有三個以上的入光面,而每一入光面 旁各配置有上述光源模組。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源裝置中,發光元 件所發出的光會經過導光柱而轉換為亮度較為分散的條狀 光源,並胁過導光板而轉換為亮度更為分散的面光源, 進而增加視覺的舒適性。此外,以較大角度偏離發光元件 的光軸之光魏夠被第-表面或雜表面全反射或被配置 於第-表面或環狀表面上的反射單元聽,所以偏離光袖 的光線仍_财效地_,_提升光 實施狀光源裝置中’導光㈣第一端面 上可配置有絲微結構、環狀陳或容置凹面,以提升發 光元件所發㈣光進人導光_關,_提升光源裝裏 28 1338110 26670twf.doc/n 的光利用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多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 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令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 脫離本發明之精神*範圍内,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调飾, =本發明之H範圍當視制 < ㈣專職圍所界定者 【圖式簡單說明】 圖 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正視示意 =為圖1Μ嶋㈣沿著Η線之剖 面示意圖 置的光源模組之剖 圖1C為圖ιΑ中之光源模組 J 2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二丄面—圖。 面示意圖。 、 圖3Α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 剖面示意圖。 九/原裝 圖3Β繪示圖3Α中之導光柱以 — 示意圖。 — 圖4Α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 剖面示意圖。 大"原裝 置的光源模組之 端面朝前的側視 置·的光源模組之 圖衡會示圖4Α中之導光㈣ 示意圖。 “弟一端面朝前的側視 圖5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 面示意圖。 /原襄置的光源模組之剖 圖6Α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 先原裝置的光源模組之 29 1338110 26670twf.doc/n 剖面示意圖。 圖6B繪示圖6A中之導光柱以其第一端面朝前的側視 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之刮 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之剖 面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之剖 面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之 剖面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 之剖面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 之剖面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第十三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組 之剖面示意圖。 圖14A為本發明第十四實施例之光源裝置的光源模 組之剖面示意圖。 圖14B為圖14A中之導光柱的立體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第十五實施例之的光源裝置之光源模 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第十六實施例之光源裝置中的導光枉 之立體示意圖。 圖17A為本發明第十七實施例之光源裝置以其導光 30 1338110 26670twf.doc/n 柱的第一出光面及導光板的第二出光面朝前的正視示意 圖。 圖17B為圖17A之光源裝置沿著線ll-π的剖面示意 圖。 圖18A為本發明第十八實施例之光源裝置以其導光 板的第二出光面朝前之正視示意圖。 圖18B為圖18A之光源裝置沿著m-lll線的剖面示意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100p、l〇〇q :光源裝置 110 :電連接器 120、120p、120q :導光板 122、122p、122q :入光面 124、124p ·第二出光面 126 :底表面 127、322、342、352、352m、362、372、382、392、 412、422 :圖案化光學微結構 130、130q :底反射單元 200、200a、200b、200c、200d、200e、200f、200g、 200h、200i、200j、200k、200卜 200m、200n :光源模組 210、210a、210b ' 210c、210d、210e、210f、210g、 210h、210i、210j、210k、21(H、210m、210n、210o :導 光柱 220 :第一發光元件 222 :第一光束 31 1338110 26670twf.doc/n 222a、222b、222c :光束 230、230m :第一反射單元 - 240、240k :第二反射單元 . 250 :第四反射單元 260、260k :第五反射單元 270、270k :第六反射單元 280 :第三反射單元 290 :第七反射單元 • 310、310b、310c、310d、310e、310f、310m :第一 端面 312 :光學微結構 312’ :圓錐形凹陷 312” :橢圓錐形凹陷 312”’ :多角錐形凹陷 312c :同心環狀凹紋 312d、312e、312f、312m :容置凹面 312e’ :同軸環狀凹紋 313a :底面 313b :側面 313m :子表面 320、320g、320i、320卜 320m、320〇 :第二端面 * 322g、342g、352g :擴散層 ’ 324a、324b :子端面 330 :第一出光面 340、340a、340g :第一表面 32 1338110 26670twf.doc/n 340m :環狀表面 350、350g、350k、350m :第二表面 * 353m :凹紋 * 355m:微傾斜面 357m :微垂直面 360、360k :第八表面 370、370k :第六表面 380 :第三表面 _ 390 :第四表面 410 :第五表面 420 :第七表面 430m、430〇 :連接面 510 :第二發光元件 512 :第二光束 520 :第八反射單元 530 :第九反射單元 A :光軸 •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LI、L2 :距離 L3、L3’、L3”、L3”’ :寬度 • L4、L4,、L4”、L4,,,:深度 N1、ΝΓ、Nl”、N2 :法向量 * T、T,:厚度 6Π、01,、02、03、04、05、06、07、08、 0 8’ :夾角 33

Claims (1)

1338110 26670twf.doc/n 十、申請專利範園: 1. 一種光源裝置,包括: 至少一光源模組,該光源模組包括: 一導光柱,具有: 一第一端面; 一第二端面,與該第一端面相對; 一第一出光面,連接於該第一端面與該第二 端面之間; 一第一表面,連接至該第一端面,並與該第 一出光面相對,且相對該第一出光面傾斜或平 行,其中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一端面在該導光柱内 的夾角大於或等於90度且小於180度;以及 一第二表面,連接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端 面之間,並與該第一出光面相對,且相對該第一 出光面傾斜,其中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在該 導光柱内的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180度;以及 至少一第一發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一端面旁,並 適於發出一第一光束;以及 一導光板,配置於該光源模組的一側,並具有一入光 面及一第二出光面,其中該入光面面向該第一出光面,來 自該第一發光元件的該第一光束會依序經由該第一端面、 該第一出光面、該入光面及該第二出光面而傳遞至該光源 裝置外。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34 1338110 26670twf.doc/n 導光柱更具有多個光學微結構,位於該第一端面,而該第 一光束會通過該些光學微結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導光柱更具有多個同心環狀凹紋,位於該第一端面,而該 第一光束會通過該些同心環狀凹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導光柱更具有至少一容置凹面,位於該第一端面,以容置 該第一發光元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導光柱更具有多個光學微結構,位於該容置凹面,而該第 一光束會通過該些光學微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導光柱更具有多個同軸環狀凹紋,位於該容置凹面,而該 第一光束會通過該些同軸環狀凹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導光柱更具有一第一圖案化光學微結構,位於該第一表面 及/或該第二表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光源模組更包括一第一擴散層,配置於該第一表面及/或該 第二表面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光源模組更包括一第一反射單元,配置於該第一表面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光源模組更包括一第二反射單元,配置於該第二表面上。 35 1338110 26670twf.doc/n 、身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導 光柱更更具有—第三表面,連接於該第-端面與該第-出 面在该導光柱内的夾角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導光柱更具有一第二圖案化光學微結構,位於該第三表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光源模組更包括一第二擴散層,配置於該第三表面上。 _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光源模組更包括一第三反射單元,配置於該第三表面上。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導光柱更具有: —第四表面,連接至該第二表面,並與該第一出光面
光面之間’並與該第一表面相對,該第三表面與該第一端 相對,且相對該第一出光面傾斜,其中該第二表面與該第 四表面在该導光柱内的夾角大於180度且小於360度;以 及 、一第五表面,連接於該第四表面與該第二端面之間, ,與該第一出光面相對,且相對該第一出光面傾斜或平 盯,其中該第四表面與該第五表面在該導光柱内的夾角大 於〇度且小於180度,該第五表面與該第二端面在該導光 柱内的失角大於或等於90度且小於180度,且 一該光源模組更包括至少一第二發光元件,配置於該第 面旁,並適於發出一第二光束,其中該第二光束會由 該第二端面進人該導光柱,並經由該第-出光面傳播至該 36 1338110 26670twf.doc/n 導光柱外。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光源模組更包括一第四反射單元,配置於該第二端面上。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更包括 一電連接器,電性連接至該光源模組。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至=一光源模組為多個光源模組,而每一該光源模組的該 導光柱之該第—丨光面均面向該導光板之該人光面,且^ 入光面位於該導光板之該第二出光面與該些第一出光面之 間。 心 鲕寻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复 光板更具有-與該第二出絲相對之絲面而該入^ 於該ΐ表面與該第二出光面之間’該光源裴置更具 射。&反射單兀’配置於該底表面上,以將該第—光束反 乙yj·
月寻利範圍第!項所述之光源襄置, =广面的法向量與該第—出光面的 ^ 專於90度且小於18〇度。 天角大於或 21.—種光源裝置,包括: 至少-光_組’該光賴組包括: 一導光柱,具有: —第一端面; ,二端面,與該第一端面相對; 環狀表面,連接至該第一端面; 第一出光面,連接於該環狀表面與該第二 37 1338110 26670twf.doc/n 端面之間,其中至少部分該環狀表面與該第一出 光面之間有段差;以及 * 一第二表面,連接於該環狀表面與該第二端 , 面之間,並與該第一出光面相對,其中至少部分 該環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有段差;以及 至少一第一發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一端面旁,並 適於發出一第一光束;以及 一導光板,配置於該光源模組的一側,並具有一入光 麵 面及一第二出光面,其中該入光面面向該第一出光面,來 自該第一發光元件的該第一光束會依序經由該第一端面、 該第一出光面、該入光面及該第二出光面而傳遞至該光源 裝置外。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導光柱具有一圖案化光學微結構,位於該第二表面上。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導光柱是沿著一第一方向由該第一端面往該第二端面延 φ 伸,而該圖案化光學微結構包括多個凹紋,每一凹紋沿著 一與該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且該些凹紋沿著該 第一方向排列。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第二端面包括多個子端面,每一子端面為曲面或平面,且 相鄰兩子端面在該導光柱内的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180度。 *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導光柱具有至少一容置凹面,位於該第一端面,以容置該 第一發光元件。 38
TW97112704A 2008-04-08 2008-04-08 Light source apparatus TWI338110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12704A TWI338110B (en) 2008-04-08 2008-04-08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12704A TWI338110B (en) 2008-04-08 2008-04-08 Light source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2742A TW200942742A (en) 2009-10-16
TWI338110B true TWI338110B (en) 2011-03-01

Family

ID=44868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12704A TWI338110B (en) 2008-04-08 2008-04-08 Light source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381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6352B (zh) * 2012-04-05 2015-03-1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照明燈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2742A (en) 2009-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4576B2 (en) Suspended lighting fixture employing shaped light guide illumination devices
US9891371B2 (en) Light guide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direct-indirect illumination
TWI356888B (en) Illumination system
JP5512380B2 (ja) 表示装置
CN105074520B (zh) 光波导
US8702292B2 (en) Linear illumination devices having light guides and LED-based illumination modules
US20160161656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Having a Light Guide With Leaky Side Surfaces
US8876348B2 (en) Light fixture comprising a multi-functional non-imaging opitical component
US20100110727A1 (en) Planar lighting device
TW201007288A (en) Edge lighting back light unit
TWI331666B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CN102518974A (zh) 发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TWI240829B (en) Light-guide type diffusive uniform light device
TWI338110B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WO2007142422A1 (en) Illuminating system using an optical guide
WO2010146664A1 (ja) Led照明器及び薄型面出光装置
TWI354747B (en) Lamp holder
TWI336385B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US20110044072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 guide unit
TW573181B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TWM350730U (en) Band-shaped light-source generating apparatus
CN101532641A (zh) 光源装置
TW201022575A (en) Thin light box
TWI424210B (zh) 光源模組與光源裝置
CN202613098U (zh) 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