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23713B - Div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Div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23713B
TWI323713B TW96116121A TW96116121A TWI323713B TW I323713 B TWI323713 B TW I323713B TW 96116121 A TW96116121 A TW 96116121A TW 96116121 A TW96116121 A TW 96116121A TW I323713 B TWI323713 B TW I3237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ving device
flexible portion
diving
actuator
dr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16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10991A (en
Inventor
Ching Min Shu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ublication of TW200810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0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23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23713B/zh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Description

1323713 p2595〇〇〇4TW 21329twf.doc/n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城】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潛水裝置(diving device)’且更特 定言之,是關於一種藉由改變潛水裝置之體積而控制浮潛 之潛水裝置。 【先前技術】 習知潛水裝置之潛水原理多是將水吸入密封主體 (sealed main body)中來增加重量,以便驅動此裝置向下 潛水。相反,排出主體中之水來減輕重量,以便驅動此裝 置向上浮動。通常藉由利用伺服馬達( servo motor)來驅 動針筒形狀的活塞來回地移動而達成密封主體之吸水及排 水。因此,習知潛水裝置結構較為複雜且成本高。 【發明内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低成本及簡單結構之潛水裝置。 此潛水裝置包括密封主體以及致動器。密封主體具有安置 於德、封主體之一部分上的可撓性部分(flexible portion), 諸如薄膜。致動器連接至可撓性部分且拉動或推動可撓性 部分,以便改變潛水裝置之整體體積。因此,根據潛水襞 置與包圍潛水裝置之材料之間的密度差(density difference) ’潛水裝置即可在環境中向上或向下浮沉移動。 在另一實施例中,主體可具有安置於密封主體之多個 部分上的多個可撓性部分。致動器連接至可撓性部分。萨 由致動器來分別控制可撓性部分以改變潛水裝置之體積。 藉由控制單-或多個可撓性部分’可控制潛水裝置之體積 5 P25950004TW 21329twf-doc/n 的增減幅度,進而控制潛水裝置的向上或向下的浮沉速度。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防撞系統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之潛水裝置,此防撞系統不 僅用以在不同方向上避免潛水裝置與環境中之任何其他物 體之間的碰撞,而且亦用以在不同方向上避免潛水裝置與 環境之邊界之間的碰撞。 防撞系統可包括用於感測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之 距離變化的多個感測器。若垂直方向上之所感測距離小於 第一預定值,則藉由致動器致動器來拉動或推動可撓性部 分以改變潛水裝置之體積’藉以改變潛水裝置之密度。因 此’潛水裝置即可向上或向下浮沉移動以避免垂直方向上 之碰撞。 上文所提及之防撞系統更包括左驅動總成以及右驅動 總成。若水平方向上之所感測距離小於第二預定值’則左 驅動總成以及右驅動總成可提供動力來驅動潛水裝置向左 或向右移動以避免水平方向上之碰撞。 為了使本發明之前述以及其他目標、特徵以及優勢易 於理解,下文中詳細地描述附有圖之實施例。 【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潛水裝置。此潛水裝置包括密封主體 =及致動器。密封主體之一區域安置一可撓性部分,諸如 ^膜’例如’若密封主體為立方體形狀’則可撓性部分可 文置於③封主體之—侧上。致動ϋ連接至上述可撓性部分, 用以拉動或軸可撓性部分 ,以便改變潛水裝置之體積。 1323713 P25950004TW 21329twf.doc/n 因此’根據潛水裴置與包圍潛水裝置之材料之間的密度差, 潛水裝置即可在莩境中向上或向下浮沉移動。 在上文之潛水裝置中,藉由改變潛水裝置之妒穑,以 • 改變潛水裝置之密度,可達成潛水裝置之垂直移動。'潛水 裝置包括密封主體,此密封主體具有安置於主體之一部分 上的可撓性部分,諸如薄膜。密封主體可由硬質材料如金 屬或塑膠等所製成。可撓性部分可為彈性矽膠 • 或薄型金屬版等。 當致動器推動可撓性部分以向外擴張時,主體之體積 相應地增加,藉此減小潛水裝置之總密度。一旦潛水裝置 之總密度低於包圍潛水裝置處之液體或水的密度,則產生 向上浮力(buoyancy force)以驅動潛水裝置向上移動。反 之,當致動器拉動可撓性部分以向内凹陷時,主體之體積 相應地減小,藉此增加潛水裝置之總密度。一旦潛水裝^ 之總密度高於包圍潛水裝置處之液體或水的密度,則產生 • 向下沉力以驅動潛水裝置向下移動。若致動器有規則地向 外以及向内推動以及拉動可撓性部分,則潛水裝置可在環 境中有規則且平穩地上浮以及下沉。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潛水裝置,其中潛水 裝置之整體费度經設計成充分地接近於包圍潛水農置之材 料的密度。此組態使潛水裝置能夠在環境之任何位置中浮 動。本發,之潛水裝置可在海洋、在水族箱、液體容器、 池塘,、水潭或其類似物中於任何方向上平穩地移動。類似 地,當有綱地向外以及向峰細及拉動可撓性部分時, 7 1323713 P25950004TW 21329twf.doc/n 潛水裝置可在環境中有規則且平穩地上浮以及下沉。 纟潛水裝置巾’於贿域内部提供防撞系統以防止 碰撞。防撞系統不僅用以避免潛水裝置與環境中之任何其 他物體之間的碰撞,而且亦避免潛水裝置與環境之邊界^ 間的碰撞。若防撞系統感測到潛水裝置與環境之任何其他 物體或邊界之間的垂直距離小於預定值,則致動器拉動或 推動可撓性部分以改變潛水裝置之體積,藉以改變潛水裝 # 置之始度。因此,潛水裝置即向上或向下移動以避免垂直 方向上之碰撞。 在防撞系統中提供一或多個感測器以及驅動裝置。舉 例而言,若感測器感測到潛水裝置與環境之任何其他物體 或邊界之間的垂直距離小於預定值,則回應於感測結果而 啟動内部之致動器,且藉由致動器來控制可撓性部分的突 出或凹卩曰以改變潛水裝置之體積,以改變潛水裝置之位置 來增加距離’以便避免垂直方向上之碰撞。防撞系統中之 感測裔可為超音波距離感測器(ultrasonic distance sensor ) 或其類似物。 防撞系統更包括一對用於提供向前、向後、向左以及 向右之移動力的驅動總成(driving assembly )。此對驅動總 成可對稱地安置於潛水裝置之一側上’亦可分別位於此潛 水裝置相對之兩側,以提供向前、向後、向左以及向右之 移動力的左驅動總成以及右驅動總成。左驅動總成包括左 螺旋槳(propeller)以及用於驅動左螺旋槳之左驅動單元。 右驅動總成包括右螺旋槳以及用於驅動右螺旋槳之右驅動 $ P25950004TW 21329twf.doc/n 單元。藉由啟動左驅動總成及/或右驅動總成,產生向前、 向後、向左以及向右之移動力,以驅使潛水裝置可向前、 向後、向左或向右移動以改變移動方向來避免碰撞。 出於闡釋之目的,在圖1A中展示本發明之之潛水裝 置的實施例示意圖。此潛水裝置可在一水族箱中移動。圖 1A展示潛水裝置10之側視圖,其包括:密封主體1〇(), 密封主體100上之一區域102具有一可撓性部分12,而其 内部則具有一致動器120。致動器12〇連接至上述可撓性 部分12以便拉動或推動此可撓性部分12,據以改變潛水 裝置之整體體積。因此’根據潛水裝置1〇與包圍潛水裝置 之材料之間的密度差’潛水裝置10在環境中向上或向下浮 沉移動。另一實施例提供於圖1B中,其展示潛水裝置之 另一外型示意圖。在潛水裝置10A中,主體100A之形狀 為球形’且可撓性部分12A安置於主體100A表面其中一 區域。致動器120A位於主體100A之内部,並用於拉動或 推動可撓性部分12A。 出於進一步闡釋之目的’在圖2A、圖2B以及圖2C 中展示本發明之潛水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此潛水裝 置可在一水族箱中移動。圖2A以及圖2C為潛水裝置10 之外觀,圖2B為潛水裝置1〇之透視圖。潛水裝置1〇包 括:密封主體100,密封主體1〇〇其中一區域1〇2上具有 一可撓性部分12,而主體1〇〇内部具有一致動器12〇與一 防撞系統14 ’其中防撞系統Η包括微處理器 (microprocessor) 110以及動力源1〇5。防撞系統14更包 1323713 P25950004TW 21329twf.doc/n 括分別安置於主體100之不同側上的一或多個距離感測器 (distance sensor),例如,垂直距離感測器13〇a、一對水 平距離感測器130b以及130c、前方距離感測器13〇d以及 後方距離感測器130e。 防撞系統14更包括左驅動總成140a以及右驅動總成 140b,其中之每一者分別包括馬達以及由馬達所驅動之螺 旋槳。如圖2B以及圖2C所示,驅動總成i4〇a以及14〇b • 之馬達安置於主體10〇中,且驅動總成140a以及i4〇b之 螺旋槳安置於主體100之一外部側上。藉由視情況啟動左 驅動總成140a及/或右驅動總成丨4〇b,產生向前、向後、 向左以及向右之移動力,以使潛水裝置1〇可向前、向後、 向左或向右移動。 如圖2B所示,藉由微處理器11〇來控制致動器12〇、 垂直距離感測器13〇a、水平距離感測器i3〇b以及i3〇c、 前方距離感測器13〇d以及後方距離感測器13如以及驅動 φ 總成140a以及140b。致動器120可為伺服馬達,且其經 由傳輸軸(transmission shaft) 122以及連接部分124而連 接至可撓性部分12。 藉由使用垂直距離感測器13〇a,若感測到潛水裝置1〇 與任何其他物體或邊界之間在垂直方向上的距離小於預定 值’則藉由致動器120來推動可撓性部分12向外突出以增 加/曰水裝置10之體積,藉由產生浮力使潛水裝置1〇向上 移動以避免垂直方向上之碰撞。 舉例而言,當垂直距離感測器130a偵測到潛水裝置 P25950004TW 2l329twf_d〇C/n l〇與水族箱之底部之間的距離大於一預定值時,偵測結果 發至微處理器110。微處理器110控制致動器120以拉動 可繞性部分12向内凹陷(如圖3A所示),潛水裝置1〇之 體積相應地減小’且藉此潛水裝置1〇之總密度增加且產生 向下沉力以驅動潛水裴置10向下移動。 p相反’當垂直距離感測器13〇&偵測到潛水裝置1〇與 水奴相之底部之間的距離小於一預定值時,偵測結果發至 微,理态110。微處理器11〇控制致動器12〇以推動可撓 性部分12向外突出(如圖3B所示),潛水裝置1〇之體積 因而増加’且藉此潛水裝置1〇之總密度減小且產生向上浮 力以驅動潛水裝置向上移動,以便防止碰撞。 在另一實例中’當水平距離感測器13〇b或13〇c偵測 到水裝置與水族箱之任何物體(如:魚、石頭等)或水平 邊界之間在水平方向上的轉小於—預定值時,彳貞測結果 發至,處理器110。微處理器110將回應於來自水平距離 感測益130b以& l30c之感測結果而分別控制左驅動總成 140a以及右驅動總成M〇b以提供動力來驅動潛水裝置向 左或向右轉向移動。左驅動總成140a包括馬達142a以及 由馬達142a所驅動之螺旋槳M2b。右驅動總成M〇b包括 馬達143a以及由馬達i43a所驅動之螺旋槳。馬達 142a以及143a安置於主體丨⑽巾且螺旋槳丨似以及⑷匕 對稱=女置於主體刚之同一侧的左部分以及右部分中。 紙虽刖方距離感測器13〇d或後方距離感測器n〇e偵測 到’曰水裝置10與水族箱之任何物體(如:魚石頭等物體) 1323713 P25950004TW 21329twf.doc/n 或邊界之間在前方方向上或在後方方向上的距離小於一預 定值時,偵測結果發至微處理器11〇。微處理器11〇將回 應於來自前方距離感測器130d以及後方距離感測器13〇e 之感測結果而分別控制左驅動總成140a以及右驅動總成 140b以提供動力來驅動潛水裝置向後或向前移動。舉二而 言’藉由同時啟動螺旋槳142b以及143b進行順時針旋轉, 產生用以使潛水裝置1〇向前移動之動力;反之,若同時啟 鲁 動螺旋槳142b以及進行反時針旋轉,則產生用以使 潛水裝置10向後移動之動力。 在另一實施例中,參看圖2D,其展示本發明之另一實 施例之潛水裝置的示意圖。潛水裝置2〇包括密封主體1〇〇, 密封主體100具有分別安置於主體100之一區域1〇2以及 另一區域104上的兩個可撓性部分12以及16。當微處理 器110控制致動器120以拉動可撓性部分12及可撓性部分 16同時向内凹陷,潛水裝置20之體積即大幅減小,且總 密度增加’因而產生向下沉力以驅動潛水裝置以較大幅度 且較快速地向下移動。微處理器110控制致動器120以推 動可撓性部分12及可撓性部分16同時向外突出,潛水裝 置20之體積即大幅增加且總密度減小,因而產生向上浮力 以驅動潛水裝置以較大幅度與較快速度地向上浮起移動。 必要時’亦可為潛水裝置20提供兩個以上之薄膜以更為有 效地產生向上或向下之浮沉力。 在替代實施例中’參看圖2E,其展示本發明之另一實 施例之潛水裝置的示意圖。潛水裝置30之左驅動總成i4〇a 以及右驅動總成14〇b對稱地安置於主體100之左側以及右 12 P25950004TW 21329twf.doc/n 側上。藉由視情況啟動左驅動總成丨他及/或右驅動總成 勵,產生向前、向後、向左以及向右之移動力,藉以潛 水裝置可向前、向後、向左或向右移動以改變移動方向。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到,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 ,或精神的前提下’可對本發明之結構作出各種修改以及 支化。餘上文’希望本發明涵蓋對本發明之修改以及變 化,其前提條件為,此等修改以及變化在以下巾請專利範 圍以及其均等物之範轉内。 【圖式簡單說明】 包括附圖式以提供對本發明之進一步理解,且將其 併入本况明書巾並構成本說明書之—部分。此等圖式說明 本發明之實施例且連同描述—起用以轉本發明之原理。 圖1A為本發明之潛水裝置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之之潛水裝置另一示意圖。 圖2A、圖2B以及圖2C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潛 水裝置的示意圖。 圖2D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潛水裝置的示意圖。 圖2E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潛水裝置的示意圖。 立圖3A以及圖3B為展示拉動以及推動可撓性部分的示 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〇 :潛水裝置 10A :潛水裝置 12 :可撓性部分 12A :可撓性部分 13 P25950004TW 21329twf.doc/n 14 : 防撞系統 16 : 可撓性部分 20 : 潛水裝置 30 : 潛水裝置 100 :密封主體/主體 100A :主體 102 :區域 104 :區域 105 :動力源 110 :微處理器 120 :致動器 1323713 120A :致動器 122 :傳輸軸 124 :連接部分 130a :垂直距離感測器 130b :水平距離感測器 130c :水平距離感測器 130d :前方距離感測器 130e :後方距離感測器 140a :左驅動總成 140b :右驅動總成 142a :馬達 142b :螺旋槳 143a :馬達 143b :螺旋槳 14

Claims (1)

  1. ??年/月 日修(¾正^ 99-1-20 十、申請專利範園: bf潛水裝置,其至少包括: —密封主體,包括至少一 封主體之至少—區域上;以及了魏竹,安置於該密 連接至該可撓性部分之一致 該可撓性部分以改變該潛水裝置=以拉動或推動 力以驅動該潛水裝置麵直方向上;$積,藉以產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動。 袭置之密度充分㈣#置,其中該潛水 的密度。充刀地接近於在環境中包_潛水裝置之材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該之 撞系統’該防撞系統可包括至少—個感=:更包括一防 地安專觀_ 1顿之潛錢i,t包括對r, ,係用以提供動力來 或向後移動。 置向左或向右或向前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該之潛壯 成以及該右驅動總成,其巾之n、置,該左驅動總 馬達所驅動之螺旋槳。 t可包括馬達以及由該 6‘一種潛水裝置,包括: 以及 致動器,位㈣密料_,並且额至 其中,該致動器以向内或向外的方向分別拉動^推 一密封主體,包括至少一可祷彳 體與該可撓性部分整體内部定義;=間其中該密封主 部分 15 1323713 _ 矜年/月 >日修(更)正替換頁 99,卜 20 動該可撓性部分,藉以改變該潛水裝置之整體體積,而產 生力以驅動該潛水裝置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動。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該之潛水裝置,其中該致動 器為一伺服馬達,並經由一傳輸軸以及一連接部分連接至 該可撓性部分,藉以讓該致動器以向内或向外的方向分別 拉動或推動該可撓性部分。 16
TW96116121A 2006-08-29 2007-05-07 Diving device TWI32371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2380006P 2006-08-29 2006-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0991A TW200810991A (en) 2008-03-01
TWI323713B true TWI323713B (en) 2010-04-21

Family

ID=39158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16121A TWI323713B (en) 2006-08-29 2007-05-07 Div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34496A (zh)
TW (1) TWI3237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9972B2 (en) 2006-08-29 2013-08-1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lectronic pet and pet interaction system thereof
CN102556287B (zh) * 2010-12-16 2016-04-27 上海摩西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非机械式浮潜标浮沉结构
CN110239667B (zh) * 2019-07-15 2020-08-04 山东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 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海洋观测用潜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0991A (en) 2008-03-01
CN101134496A (zh) 2008-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o et al. A new type of fish-like underwater microrobot
JP4084372B2 (ja) 魚ロボット構造
TWI323713B (en) Diving device
Park et al. Kinematic condition for maximizing the thrust of a robotic fish using a compliant caudal fin
JP2008044545A (ja) 魚様ロボット
y Alvarado et al. A soft body under-actuated approach to multi degree of freedom biomimetic robots: A stingray example
Fish Performance constraints on the maneuverability of flexible and rigid biological systems
US20080053359A1 (en) Diving device
Watson et al. Propulsion systems for micro-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μAUVs)
Shi et al. A novel multifunctional underwater microrobot
BR112016012895B1 (pt) Sistema de propulsão de embarcação à base de barbatana
Ye et al. A centimeter-scale autonomous robotic fish actuated by IPMC actuator
Struebig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fficient anguilliform swimming robot—MAR
KR101306835B1 (ko) 수중 로봇용 자세 및 부력 조절 장치 및 방법
Costa et al. Design of a bio-inspired underwater vehicle
CN101279643B (zh) Icpf驱动的厘米级三维游动仿生水下微型机器人
JP4690080B2 (ja) 無人潜水機
Guo et al. Mechanism and control of a novel type microrobot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
Nakabayashi et al. Bioinspired propulsion mechanism using a fin with a dynamic variable-effective-length spring-evaluation of thrust characteristics and flow around a fin in a uniform flow
Rashid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wimming robot based on labriform model
Xu et al. The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fish-like underwater robot with the aid of the giant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 actuator
Liu et al. Design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a biomimetic underwater robot with undulating fin propulsion
Takesue et al. Proposal of miniature aquatic robot utilizing resonance of elastic plate
Jones et al. Design of an angular radial robotic stingray
Blake et al. Biomechanics of swimming in the pufferfish Diodon holocanthus: propulsive momentum enhancement is an adaptation for thrust production in an undulatory median and paired‐fin swimm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