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7372B - Method for preparing alginate capsule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preparing alginate capsul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7372B
TWI267372B TW94105175A TW94105175A TWI267372B TW I267372 B TWI267372 B TW I267372B TW 94105175 A TW94105175 A TW 94105175A TW 94105175 A TW94105175 A TW 94105175A TW I267372 B TWI267372 B TW I2673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ginate
scope
patent application
solution
caps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4105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30082A (en
Inventor
Ming-Ju Chen
Kun-Nan Chen
Hsin-Yi Chiu
Chin-Wen Lin
Original Assignee
Ming-Ju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Ju Chen filed Critical Ming-Ju Chen
Priority to TW94105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267372B/zh
Publication of TW200630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30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7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7372B/zh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icro-Capsul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1267372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大致上係關於一種製備口服投藥用膠囊之方 法,特別是褐藻膠膠囊。本發明亦提供以該方法製備之褐 藻膠膠囊。 · 【先前技術】 「包膠(encapsulation)」係指將活性成分包覆於聚合 物材料之化學或物理過程,其可對活性成分提供保護及控 制释放,並可方便地遞送該成分。包膠的各種應用、材料 •及技術均已廣泛揭示。微生物的聚合物基質包膠是一項十 分新穎的技術。最常用於包膠生物性物質的羥基聚合物為 褐藻膠、聚丙烯醯胺、鹿角菜膠、瓊脂或瓊脂糖。其中, 僅有褐藻膠及鹿角菜膠可簡易地與被包膠物質一同製做成 球形。這是藉由離子移變成膠(ionotropicgelling )而達 成,亦即,將褐藻膠滴入鈣鹽溶液及將鹿角菜膠滴入鉀鹽 溶液中。 作為包膠材料而δ,褐藻酸辦的簡易性、無毒性、生 φ 物可相容性及低成本使其成為較佳選擇(Sheu及
Marshall,1993,J·⑹伽.从· 557.)。褐藻膠係由各 種藻類萃取而得之D-甘露糖醛酸及L—葡萄糖醛酸 (guluronicacid )之直鏈異多醣。褐藻膠作為支撐材料的 功此性貝主要疋與L_葡刼糖駿酸及d-甘露糖藤酸的組成 及順序有關。二價陽離子如Ca2+傾向於與L-葡萄糖醛酸之 聚合物結合(Krasaekoopt 等人,2003,/咐73: 1267372 us)。褐藻酸鈣的另一項優點則為鈣離子溶出致使褐藻 膠溶解,而在消化道中釋放出内包之微生物。 「益生菌(probiotics )」可定義為活性微生物補充 物,其可改善腸内微生物的平衡。好的益生菌生存力及活 性被視為最佳功能性所必需6益生菌在宿主體内的存活及 增生強烈地影響其益生性質。食品中所添加之益生菌必須 維持代謝穩定性及活性,且通過上消化道後大多數均能存 活’方能在宿主腸内產生有益效果。許多過去研究顯示益 生菌在乳製品(包括優格及發酵乳)中的生存力低落,並 提出各種乳類發酵物的益生菌保護法,其中水膠粒包膠對 於食品及腸道内益生菌生存力的改善有受到研究(Prevost 及 Divies,1988,Mf/c/rn;/*^服; Lacroix 等 k,1990,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2:403-408 ·, Champagne 等人,ί992,Applied and JSnvinmmentaZ Microbiology 58:1429-1434)。
Batich 與 Vaghefi 曾揭示一種將⑵包 膠於褐藻膠或鄰苯二曱酸醋酸纖維素(CAP)微膠囊中之 方法(US 6,242,230 )。然而,Batich的方法需要對所形成 的微膠囊進行後處理,包括於微膠囊上塗覆一或多層聚 -L-離胺酸(用於褐藻膠膠囊)或聚乙烯基咐啶(用於 C AP膠囊)。該%後處理使過程複雜化並衍生額外費用。 因此,目前對於藥物、酵素、微生物或其他物質,特 別是益生菌的包膠,仍有需要發展更有效且方便的方法。 【發明内容】 1267372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褐、藻膠膠囊的方法,俾對活 性成分的包膠提供更有效且方便的方法。 依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提供一種用於製備褐藻膠 膠囊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⑻提供一基質形成溶液,其包含1至3%的褐藻酸鈉、 最高5%的胰酵素消化蛋白質、及最高5%的果寡糖 (FOS ); (b) 使該基質形成溶液成為小滴狀,並將該等小滴導入一 氯化鈣溶液中,以形成褐藻膠膠囊;及 (c) 使所形成之褐藻膠膠囊固化。 又,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褐藻膠膠囊,其係由包含 下列步驟之方法所製備: (a) 提供一基質形成溶液,其包含1至3%的褐藻酸鈉、 最高5%的胰酵素消化蛋白質、及最高5%的FOS ; (b) 使該基質形成溶液成為小滴狀,並將該等小滴導入一 氯化鈣溶液中,以形成褐藻膠膠囊;及 (c) 使所形成之褐藻膠膠囊固化。 本發明之額外特徵及優點將於以下敘述中陳明,且在 某種程度上由該敘述可顯而易見,或可藉由實施本發明而 習得。藉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別指明之元件及組合, 即可暸解並獲得本發明之特徵及優點。 須了解以上之概略敘述及以下之詳細敘述均屬示範性 及解釋性,而不對本發明具限制性。 併入本說明書而視為其一部分之所附圖式係例舉本發 1267372 明之一具體實例,其與說明書中之敘述共同用於解釋本發 明之原則。 【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製備褐藻膠膠囊之新穎方法。依據本發明 製備之褐藻膠膠囊具有增進之安定性,因而可長時間維持 其結構之完整性。因此,本發明之褐藻膠膠囊可對所包膠 之活性成分提供改進之保護效果。 依據本發明,令人驚訝地發現於褐藻膠膠囊之囊壁中 併入益菌質(prebiotics )及胰酵素消化蛋白質可增進膠囊 的強度。本文使用之「益菌質」乙詞係指如異麥芽寡糖 (IMO )及果寡糖(FOS )等無法消化之食物成分,其可 選擇性刺激一或數種腸内細菌之生長及/或活性,因而對 宿主提供有益的影響。較佳者,本發明所用之益菌質為 FOS 〇 本文使用之「胰酵素消化蛋白質」乙詞係指以胰蛋白 酶消化一蛋白質所得之肽片段。較佳者,本發明所用之胰 酵素消化蛋白質為胰酵素消化酪蛋白。 本發明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⑻提供一基質形成溶液,其包含1至3%的褐藻酸鈉、 最高5%的胰酵素消化蛋白質、及最高5%的果寡糖 (FOS ); (b) 使該基質形成溶液成為小滴狀’並將該等小滴導入一 氯化鈣溶液中,以形成褐藻膠膠囊;及 (c) 使所形成之褐藻膠膠囊固化。 1267372 本發明之方法係基於Krasaekoopt等人揭示於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i 】】4: 737-743, 2004 之濟壓 t 膠技 術。欲實施本發明之方法,使用例如針筒將褐蕩酸鈉溶液 做成小滴狀並導入一氯化鈣溶液中,以形成褐藻膠膠囊。 所形成之褐藻膠膠囊尺寸取決於針筒上針頭之直徑。可使 用較小直徑之針頭製造所謂的微膠囊(亦即直徑小於 5,000 μπι 之膠囊)。
本發明之方法在技術上有別於先前技術之點在於將特 定益菌質及肽類併入褐藻膠膠囊之囊壁中。益菌質及肽類 =以最高5%之濃度,在褐藻酸鈉溶液與氯化鈣溶液反應 前添加至褐藻酸鈉溶液中。本案發明人發現褐藻酸鈉濃度 並非影響本發明褐藻膠膠囊保護效果之因辛,惟本 用之褐藻酸納溶液濃度較佳介於 ^larshall之研究( 1993 ),使用較高褐藻酸納濃度時,膠 囊直徑及保護效果均會增加。然而,如同本發明實例之結 果所示,相較於以3%褐藻酸鈉所形成之傳統褐藻膠膠 囊,以1%褐藻酸鈉所形成之本發明褐藻膠膠囊(即^最 佳生產模型」)可提供更㈣賴效果。因此Γ添加 質及肽類確實可改進褐藻膠膠囊之耐久性。本發明= 現,以1%褐藻酸納所形成但不含益菌質及 : 膠囊十分軟,以至於輕易地就被外力破壞。上述結2膝 盈菌質及肽類可促進褐藻膠膠囊的形成。 又不 另-方面’本發明所用之氯化㈣液濃度較佳 〇.〇5至0.3M。已有報告指出當氯化鈣濃度高於⑽a% 1267372 :氣響所形成褐蕩膠膠囊的強度。本—^ 一如有;;::影響褐藻膠膠囊保、果之因素。 而要’衣備本發明褐藻膠膠囊<㈣<於使用前 由高=以:藉Γ何一般常用 <枝術施行’例如藉 _膠=:::可 輻射滅菌,再將呤\<褐溱酸鈉Μ 滅菌之溶液中:4加入包含其他材料之已經高潘高壓 物質以=!Γ法製備之褐藻膠膠囊可用於包膠各種活性 細胞、藥物’如細菌、病毒、動物或植物 ^ ’ 、真囷、酵素、肽類、核峻、於斗f、土痛 Ξ的ίΐ藥!。本發明之褐藻膠膠囊特別:用於活性益生 、又予。虽益生菌包膠於本發明之褐藻膠 以口服 投予時’其可避開胃液的傷害而抵達腸内:二於腸内發撢 其益生活性。 ^ ^ 降ί用於投予活性物 i你田' / " 1卞狀%之褐藻膠胗” 二他用迓。例如,可製作未包膠活性物質之本發明褐旁
膠囊。此種「無活性」膠囊可供素食者作為取代天然 之食物。 〜 材料與方法 Α·培養條件 長雙又桿菌(m /〇喂; CCRC 146〇5 )、 乾赂乳桿菌鼠李糖亞種(⑽·//奶cos^z’似以/?· ; CCRC 12321 )、雙岐雙叉桿菌(及&拆办w ; 1267372
CCRC 11844 )及嗜酸乳桿菌(L πΖ·~Μ奶;CCRC 14079 )之純;東乾培養物係購自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之菌 種保存及研究中心(台灣,新竹)。使用MRS c deMan, RogosaandSharp )壤脂及丙酸鋰慮§ ( Lp-MRS )瓊脂分 別作為乳桿菌及雙又桿菌之選擇性培養基。 於37°C下’將嗜酸乳桿菌及乾酪乳桿菌於乳桿菌mrs 液悲培養基(Difco ,法國)中轉移培養二次;另於4(rc 下之缺氧培養箱中,將長雙叉桿菌及雙岐雙叉桿菌於含 0.05%L-半胱胺酸鹽酸鹽(Sigma,美國)之液態培 養基中轉移培養—次。二十四小時後離心(如⑽q,1〇分 在里 C下)收取培養物’清洗並兩次重新懸浮於生理鹽 水溶液中。將最終細菌數調整為每毫升1〇9個細胞。 B·益生菌的微膠囊包膠 並生菌微膠囊係以Krasaekoopt等人於2004年所揭示之 擠壓包膠技術製備。清洗後,將4% ( v/v )之濃縮培養 物(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雙岐雙叉桿菌及長雙叉桿 菌各1% )與含有1%褐藻酸鈉(sigma,美國)、3% 褐藻酸鈉、或「1%褐藻酸鈉混以1%肽類(胰酵素消化 酷蛋白’振芳公司,台灣)及3% F0S (振芳公司,台 灣)」(稱為「最佳生產模型」)之50 mL無菌溶液(於 121°C下高溫高壓滅菌15分鐘)混合。將所得細胞懸浮液 經由0·11針頭注入無菌〇1 MCaCh中。令直徑約〇 5mm之 微膠囊靜置—小時俾使成膠,然後以無菌0.1%蛋白腺溶液 沖洗並保存於4°c下之無菌0.1%蛋白脒溶液中。 1267372 c·益生菌存活力的測定 欲測定益生菌之存活力計數,依據sheuA Marsha11之 方法(Journal of Food Scence· 54: 557-561,1993 )令祓钆 1的 益生菌由微膠囊中釋放出來。將一克微膠囊重新懸浮於9 mL磷酸鹽緩衝液(0·1Μ,ρΗ7·0 )中,然後於鐵胃 (stomacher ; Seward Stomacker 400C9 Brinkmann, Westbury, NY, USA )中均質化15分鐘。以益生菌培養物之十倍數稀釋液 進行晝盤(plate )俾測試培養基的適合度。因此,將一克 樣品以無菌蛋白脒水溶液(0.1%)作十倍數稀釋,接著以 0·1 mL份量之稀釋液畫盤於不同培養基上,重複三次。將 MRS瓊脂之培養盤於37°C下有氧培養72小時俾抑制雙叉桿 卤。LP-MRS 瓊脂(GasPak System; Oxoid Unipath Ltd,
Basingstoke,Hampshire,England )之培養盤則在計數雙叉桿 菌前先於37CC下缺氧培養72小時。紀錄各培養基之族群 (以菌落形成單位(CFU )計)及菌落特徵。 例1 □以祕膠囊包谬之益生菌於牛奶中之存活度 +將混合益生菌(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雙岐雙叉 才干囷及長雙叉桿菌各1% ) u自由細胞形式或以微膠囊包 覆之細胞形式添加至牛奶(乳脂肪3·5% ,國立台灣大學, 口北,口/弓)中。將樣品於4°C下貯存16天,測定益生菌 存活力。 如下表所不’於冷藏牛奶中浸泡16天之以最佳生產模 微膠囊f後之放生菌,其存活度相較於自由細胞有顯著 改善。先刖有其他報告指出以褐藻膠微膠囊包膠之益生菌 1267372 有類似結果。 益生菌 培養物 -ii〇g CFU/g 貯存期間 1 (天數) 0 4 8 12 16 自由La 8.57 土 8.42 土 8.02 士. 7.51 土 6.57 土 0.16 0.13 0.07 0.14 0.12 自由Bb 8.11 土 7.83 土 6.82 土 6.11 土 5.89 土 0.09 0.12 0.13 0.09 0.14 mcl 8.12 士 8.15 土 8.10 土 8.10 土 8.03 土 0.11 0.21 0.17 0.18 0.20 MB 8.01 土 8.03 土 7.98 土 7.98 土 7.90 土 0.18 0.09 0.15 0.11 0.14 aL :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 bB :長雙叉桿菌+雙岐雙叉桿菌 :以微膠囊包膠 實例2□貯存試驗 為了瞭解貯存期間益菌質對以微膠囊包膠之益生菌的 影響,μ定經包膠之生物的存活細料數。除了最佳生
產模型之微膠囊外,亦測試含1%及3%褐藻膠之微月 囊。將三種微㈣浸泡於無菌水中並於4Τ下貯存三<| 月’每隔《敎經包膠之益生菌的存活产。、 益生菌計數的結果顯示,如同可能^ 囊配方之存活力均隨貯存期間增加而降低(、Ώ1τ 生產模型微膠囊之益生菌計 6民乂圖η 106⑽g’相對地不含益_質之微ΐ囊 1267372 mj/g。因此’相對於不含㈣質之其他膠囊,於被覆材 料中此人㈤@質導朗存㈣騎包狀线有較 護。 ’、 貝例3 包膠之益生菌於模液試驗( 鹽條件下之存活度 1 ;⑽ 。〗2中所述,將三種微膠囊浸泡於無菌水中並於 4C下財存三個月,每隔兩週測定經包膠 胃液及膽_理後叫輯。 &目在核擬 欲測定對模擬胃液的耐受度,將丨克以微膠囊包 細菌加入含有10 mL指4 、 夕之 被胃液(其係由0.3%胃蛋白酶 (lgma ’關)及〇5%氯化N麵i 成,以1NHC1調整至 尽)所組 耐受度,將以微膠真4 .〇 )之&瓶中。欲測定對膽鹽的 2%牛膽汁粉末膠之細菌加入膽鹽溶液中,其係由 理均於25〇C下之震’吳國)所組成。兩種耐受度處 句歸: 堯瓶(觸卿)中進行一小時。 下貯存後在模擬胃液及膽鹽條件 及3。在貯存後之园存活度的影響分別示於圖2 生產模型之益生相對於不含錢質者,最佳 高的存活細料數。“桿_及雙又桿®均產生了最 貯存8週後仍維持於=生產f型微膠囊之益生菌計數在 3%褐藻膠者則僅有⑽至1〇3CFU/S,相對地含1%及 叉桿菌相較於初始細皰上至10 CFU/g。然而,乳桿菌及雙 之減少’三次處理則::: (】】)均顯示了〗對數循環 …、、、頁者是異。微生物的存活受到低 1267372 pH環境的影響。我們的結果顯示在模擬胃液試驗中,以 褐藻酸鈣作微膠囊包膠可對益生菌提供良好的保護。 我們的初步測試以及其他研究結果顯示,益生菌對酸 的耐受度較對膽鹽為高。據此,一般認為有需要評估以有 潛力的微膠囊包膠之益生菌抵抗膽鹽效果的能力。最佳生 產模型微膠囊之益生菌計數在貯存8週後仍維持於105至 106CFU/g,相對地含1%及3%褐藻膠者則僅有102至 103CFU/g,此結果與模擬胃液試驗之結果類似。乳桿菌及 雙叉桿菌相較於初始細胞計數(圖1 )均顯示了 1對數循 環之減少。 上述有關本發明較佳具體實例之揭示係供例示及描述 之目的。其並非意圖作為完全詳盡之敘述,或將本發明限 制為與所揭示之形式完全相同。本技藝中一般技術者鑒於 上述揭示,即可明白本文所描述之具體實例的諸多變化及 修改。本發明之範圍僅由本文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相 當物所界定。 再者,當描述本發明之代表性具體實例時,本說明書 可能以特定之步驟順序呈現本發明之方法及/或製程。然 而,由於該方法或製程並非取決於本文所述之特定步驟順 序,該方法或製程不應為所述之特定步驟順序所限。如同 本技藝中一般技術者所能理解者,其他步驟順序亦為可 能。據此,本說明書中所述之特定步驟順序不應作為加諸 於申請專利範圍之很制。此外,針對本發明之方法及/或 製程之請求項不應限於所撰寫之步驟順序之成果,且熟習 1267372 本技藝者當可理解,該等順序可能有所改變卻仍然位於本 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内。 【圖式簡單說明】 現在以本發明之本具體實例作詳細的參照,其實例列 舉於所附圖式中。可能的話,相同或類似部份使用相同的 參考號碼貫穿全部圖式。 圖1顯示膠囊於蒸餾水中貯存12週後之存活度,其中 乳桿菌及雙叉桿菌係依據本發明以三種不同微膠囊配方包 圖2顯示膠囊於蒸餾水中貯存12週後再於模擬胃液中 測試之存活度,其中乳桿菌及雙叉桿菌係依據本發明以三 種不同微膠囊配方包膠。 圖3顯示膠囊於蒸餾水中貯存12週後再於模擬膽鹽中 測試之存活度,其中乳桿菌及雙叉桿菌係依據本發明以三 種不同微膠囊配方包膠。

Claims (1)

1267372 十、申請專利範圍·· 驟:1·—種用於製備褐藻膠膠囊的方法’包括下列步 二:二溶液;其包含……〇的揭 5% 的果酵素消化蛋白質、及最高 該基質形成溶液成為小滴狀 鼠化舰液中,以形成褐藻膠膠囊;亥專小滴導入一 (c)使所形成之褐藻膠勝囊固化。 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頊夕 消化蛋白質為胰酵素消⑽蛋白。' …其中該胰酵素 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或2 Jg+ 士 (a)中之基質形成溶液係藉由料uv】^法’其中步驟 粉末添加於含胰酵素消化蛋白質AF(^處理之褐藻酸鈉 液中而製備。 、 US之咼溫高壓減菌溶 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括將一或多種欲包膠之活性=、之方法,進一步包 成溶液中的步驟。 “、、加於步驟⑷中之基質形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 活性成分為—生物材料。 負之方法’其中欲包膠之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料係選自由下列組成 、^去’其中該生物材 胞、藻類、真菌、酵素、狀類:核;,、⑽ 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該生物材 1267372 料為細菌。 、,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細菌為 ϋ生菌。 9·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該益生菌 係選自由下列組成之群··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雙岐 雙叉桿菌及長雙叉桿菌。 又 、、、1〇·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該生物材 料為酵素。 η·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包豚 活性成分為一藥物。 匕胗之 U·根據申請專科範圍第i或2項之方法,其中步驟 ⑼中使用之氯化鈣溶液的濃度介於0.05至0.3M。 根據申明專利範圍弟項之方法,其中步驟⑼ 使用之氯化鈣溶液的濃度為01M。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步驟⑻中 之基貝形成溶液句合 從匕3 1至3/。( W/V )的褐藻酸鈉、P/o wv)的胰酵素消化路蛋白、及3% ( w/v)的刪 方法= 製彳轉囊’其係由申請專雜圍第1項之 褐藻二請3範圍第15項之褐藻膠膠囊,其中該 17 、 3 一或夕種包膠之活性成分。 包膠之活專利範圍第16項之褐藻膠膠囊,其中該 取刀為一生物材料。 18. Μ Μ φ ^ ^ %專利範圍第17項之褐藻膠膠囊,其中該 1267372 生物材料係選自由 物細胞、藻類、直=成之群:細菌、病毒、動物或植 1Q貝真囷、酵素、肽類及核酸。 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褐藻膠膠囊,复中兮 生物材料為細菌。 I /、肀癌 2〇·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褐藻膠膠囊,其忖 細菌為益生菌。 ’、以 21.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之褐藻膠膠囊,其中該 益生菌係存活的。
2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或以項之褐藻膠膠囊,其 中該益生菌係選自由下列組成之群:嗜酸乳桿菌、乾酪乳 桿菌、雙岐雙叉桿菌及長雙叉桿菌。
TW94105175A 2005-02-22 2005-02-22 Method for preparing alginate capsules TWI267372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4105175A TWI267372B (en) 2005-02-22 2005-02-22 Method for preparing alginate capsul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4105175A TWI267372B (en) 2005-02-22 2005-02-22 Method for preparing alginate capsul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30082A TW200630082A (en) 2006-09-01
TWI267372B true TWI267372B (en) 2006-12-01

Family

ID=38220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4105175A TWI267372B (en) 2005-02-22 2005-02-22 Method for preparing alginate capsule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26737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5092B (zh) * 2011-06-02 2014-02-01 Food Industry Res & Dev Inst 內部包埋有膠球之細菌纖維素複合材及其製備方法
CN104799278B (zh) * 2015-03-31 2019-01-15 武汉天天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降血脂作用的磷虾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5092B (zh) * 2011-06-02 2014-02-01 Food Industry Res & Dev Inst 內部包埋有膠球之細菌纖維素複合材及其製備方法
CN104799278B (zh) * 2015-03-31 2019-01-15 武汉天天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降血脂作用的磷虾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30082A (en) 2006-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ilva et al. Symbiotic microencapsulation to enhance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survival
Yao et al. Progress in microencapsulation of probiotics: A review
US20070048295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lginate capsules
US11911516B2 (en) Protection of microbial cells from acidic degradation
Ta et al. Effects of various polysaccharides (alginate, carrageenan, gums, chitosan) and their combination with prebiotic saccharides (resistant starch, lactosucrose, lactulose) on the encapsulation of probiotic bacteria Lactobacillus casei 01 strain
Liao et al. Oligosaccharides as co-encapsulating agents: effect on oral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survival in a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hen et al. Issues deserve attention in encapsulating probiotics: Critical review of existing literature
Lee et al. Survival of Bifidobacterium longum immobilized in calcium alginate beads in simulated gastric juices and bile salt solution
Annan et al. Encapsulation in alginate-coated gelatin microspheres improves survival of the probiotic 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 15703T during exposure to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conditions
Wang et al. Microencapsulating alginate-based polymers for probiotics delivery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
Sun et al. Survival of bifidobacteria in yogurt and simulated gastric juice following immobilization in gellan–xanthan beads
Islam et al. Microencapsulation of live probiotic bacteria
AU2012210575A1 (en) Protection of microbial cells from acidic degradation
Xing et al. Effect of porous starch concentrations on the micr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encapsulated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ami et al. Impacts of alginate–basil seed mucilage–prebiotic microencapsulation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otential probiotic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ABRIINW. N18 in yogurt
CN106617093A (zh) 耐酸、稳定的益生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ayalalitha et al. In vitro assessment of microencapsulated probiotic beads.
da Conceição et al. Effect of co-encapsulation using a calcium alginate matrix and fructooligosaccharides with gelatin coating on the survival of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cells
TWI267372B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lginate capsules
WO2011122934A2 (en) Bioencapsule and method thereof
WO2022266840A1 (zh) 益生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747769A (zh) 一种益生菌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Martellet et al. Microencapsulation of Kluyveromyces marxianus and Plantago ovata in cheese whey particles: Protection of sensitive cells to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conditions
CN114343186A (zh) 一种促进肠蠕动的益生菌胶囊
Cui et al. Enhanced delivery of bifidobacteria and fecal changes after multiple oral administrations of bifidobacteria-loaded alginate poly-l-lysine microparticles in human volunte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