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65735B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cal parameters of a camera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cal parameters of a camera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65735B
TW565735B TW92109159A TW92109159A TW565735B TW 565735 B TW565735 B TW 565735B TW 92109159 A TW92109159 A TW 92109159A TW 92109159 A TW92109159 A TW 92109159A TW 565735 B TW565735 B TW 5657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image
center
point
obtai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09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2754A (en
Inventor
Guo-Jen Jan
Chuang-Ran Jang
Original Assignee
Guo-Jen J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Jen Jan filed Critical Guo-Jen Jan
Priority to TW92109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56573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65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65735B/zh
Priority to PCT/IB2004/001109 priority patent/WO2004092826A1/en
Publication of TW200422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275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04N17/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for television camera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01M11/0221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by determining the optical axis or position of lenses

Description

565735 玖、發明說明 (發明說明應敘明: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先前技術、內容、實 施方式及圖式簡單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數的方法及 其裝置,且特別是一種針對嚴重偏離線性投射機制的鏡頭 (如:魚眼鏡頭)所提出之解析相機光學參數(含失真中 心、投影中心、投射曲線、失真分析、與焦距常數)的方 法以及實行該方法的裝置。 【先前技術】 爲了量測的準確度,人工視覺(artificial vision )系 統使用的相機裝置喜用小視角的鏡頭,以使得攝取到的影 像盡量符合理想的透視投射機制(perspective projection mechanism);事實上,針孔成像原理的透視投射模型經常 是演繹相機參數的參考。通常相機偏離預設投射機制很 少,可利用一個以像高爲變數的二次多項式非線性函數很 準確地來描述像高偏差模式。如此所得到的相機內部 (intrinsic)與外部(extrinsic)光學參數値可用來組成具 有精確度的視覺應用,如三維立體推斷(3-D cubical inference )、立體視覺(stereoscopy )、自動光學檢查 (automatic optical inspection)等等;但是,目前這類應 用的共同限制是其視角小與景深短。 魚眼鏡頭(fisheye lens)能夠聚焦影像更廣更深,將 之裝置在相機上可以攫取到無限景深的淸晰影像,其視野 6 565735 甚至可以超過180度,但是卻連帶具有劇烈的桶狀失真 (barrel distortion)。若將魚眼鏡頭應用在監視系統上,只 要求能夠看到監視範圍內之人或物的動向,則還可以忍受 畫面失真;若是用於製作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的影 像,只要求目視影像正常,那麼還可達到。但若想辨認實 物尺寸大小或發展量測學,則尙缺精確的相機參數求取技 術。 由於魚眼相機的鏡頭幾何(optics geometry)與線性 透視投射模型差異很大,若以線性透視投射機制爲建立魚 眼相機投射模式的參考,則其相機光學參數無法如一般相 機般被準確地演繹。因此,大量於視覺科學已發展成熟的 技術無法被運用來處理魚眼相機取得的影像。 R.Y. Tsai【1987】提出以鏡頭組具有光學軸圓對稱的 投射幾何機制之徑向對齊的限制條件(radial alignment constraint)來推導相機參數的方法,其參考視野空間已知 絕對位置的不共面五校正點與其對應影像的座標位置(指 校正點的絕對座標位置和影像平面點位置),根據光學軸 的徑向對準(radial alignment)限制條件,演繹表示成像 機制的旋轉和位移的特性矩陣用來得到相機的方向、位置 及定相機的投影中心(viewpoint,VP );而焦距(focal length)則以影像中間區域成像機制完全符合線性投影投 射的假說來演繹得到,最後再以非線性函數來描述整體影 像的失真機制。它主要的優點是可用簡單的實驗裝置得到 相機的參數,在失真度較小的鏡頭,其演算結果相當地準 7 565735 確;然而因其設定的假說是鏡頭的投射函數接近於線性投 射’所以其演算法應用於魚眼鏡頭(其嚴重偏離線性投射 機制)時,演算得到的相機參數誤差很大,且結果可預期 將和校正點的預先布置相依,因此,此種校正法不能直接 沿用到具有魚眼鏡頭追般大量偏離線性透視投射的廣角鏡 頭上。 無論如何,人工視覺系統若能夠兼具大視角、影像淸 晰又可精確地掌握立體投射機制,則其應用領域當更廣 泛,功能更強且具市場實用性。魚眼鏡頭跟同樣視角的廣 角鏡頭而言,具有無限聚焦的景深、結構牢靠而簡單且具 有可微小體積化的優點。然而嚴重變形的影像在一些運用 有其致命的缺點,因此鑑定魚眼鏡頭特性及其非規則的成 像機制並進而發展校正學,是一很重要的課題。又,影像 校正的精確度影響及所應用的範圍,如:一般採用魚眼鏡 頭的內視鏡系統或自走機器人的視覺系統,在未能得到精 確的相機光學參數的情況下,難以被高精確度的控制。 由於以往利用線性透視投射模式爲基礎來演繹魚眼相 機參數的準確度不佳’因此陸陸續續有其他變通的方法被 提出來處理魚眼影像的轉換。其中一種方法係以裝置的鏡 頭將使相機成影符合一“專一投射函數”來呈現而直接由影 像爲演算根據設。請參照「第1 A圖」與「第1 B圖」’ 其中「第1 A圖」顯示一個已被框出邊界的圓形成影區域 1,而「第1 B圖」則爲對應「第1 A圖」之半球體空間 投射對映關係;兩張圖中皆標示了影像點的光軸偏折角 8 565735 (zenithal distance;影像點對應於物體空間中的入射線與 光學軸21的夾角,以下以α表示之)與光軸圍繞角 (azimuthal distance ;以失真中心爲原點,將影像點表示 成極座標的角度分量,以下以β表示之)。引用地球儀的 定位觀念,β爲赤道平面以設定的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 13的映射線13’爲參考基準,失真中心C爲原 點所形成的夾角。因此π/2-α即爲緯度、β即爲經度。因 此,若是複數個影像點落在成影區域1的同一條半徑上, 則這些影像點所對映的空間入射線的軌跡位於同一方位平 面(meridional plane)上(即:弧C’E’G’與球半徑所定義 的平面),也就是其β角爲同一常數,如「第1A圖」中 的D、Ε、F、G點對應「第1 Β圖」中的D’、Ε,、F,、G’ 點。(註:這個現象並非只存在魚眼鏡頭,事實上這個現 象在直線透視投影鏡頭時,是Tsai氏發展方法學的徑向對 準限制(Radial Alignment Constraint)條件。
上述以影像爲基礎的演算法除了假設魚眼鏡頭符合一 “專一投射函數”之外,更設定了數個假設前提:第一,假 設魚眼相機攝取的影像(以下簡稱爲魚眼影像)是圓形或 橢圓形且其長軸11與短軸12 (或二直徑)的交點即爲影 像的失真中心(principal point,即光學軸224投射的影 像);第二,假設影像邊緣係由水平光線(即α==π/2 )映射 而得;第三,假設α與像高(principal distance,以下以ρ 表示之)間恰好是線性比例的關係,其中定義P爲成影區 域1上一影像點與失真中心間的相對距離。例如「第1 A 9 565735 圖」中E點對C點的距離恰好是半徑的一半,因此推測E 點的α=π/4,而由此定出的視野線(sight ray )也決定了半 球體視野空間中對應的視野線會通過E’點;其餘以此類 推。至於影像點的座標,可以用直角座標系統(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表示成(u,v)或是利用極座標系統(p〇iar coordinate system)表示爲(ρ,β),這二種座標表示方式皆 設定失真中心爲座標原點;而其對應的視野線空間向量座 標可用(α,β)表示。 雖然習知技術中並未討論這個,,專一投射函數,,爲何, 但實際上具有這種成像能力的鏡頭在光學領域謂之等距離 投射(equidistant projection,以下簡稱爲EDP),且假設 其剛好擁有180度視野角(以下合稱爲Ε〇ρπ);等距離投 射的投射函數爲ρ=Α:α,其中k爲一常數,且當鏡頭符合 EDP71 時 ’ k 即是鏡頭的焦距常數 focai iength constant)。 要使一個相機符合於這些條件,是必須有合格的相機配合 合格的鏡頭。一般這是一種特殊的組合,而無通用性。根 據EDPtc的前提,焦距常數/可由成影區域1的半徑除以 π/2而得到;由影像平面座標(u,v)亦可以輕易地解析出其 對應之入射光線的空間投射角度(α,β)。 因此,藉由上述習知技術的解析方式,“理想的EDPti” 魚眼影像可以被轉換成直線透視投射(rectilinear perspective projection)。此種以只用影像爲基礎的演算法 簡單且不需額外校正物。並且其可轉換的參考機軸並不限 制在原生光學軸。 10 565735 在專利的揭露上,美國專利5,185,667即依循「第1 A圖」與「第1 B圖」所呈現的投射成像機制來演繹演算 法以轉換魚眼影像爲符合於線性透視投射模式,用來呈現 半球形視野(垂直180度、水平360度),並將之應用在 內視鏡、監視系統與遠端控制等實施樣態上(美國專利 5,313,306、5,359,363、5,384,588 )。但是,値得注意的是: 追一系列的美國專利中並未具體論證使用的鏡頭是否適用 這種機制,致使其影像轉換的精確度受到質疑;目前實務 上,系統應用製造商要求使用特殊規格的魚眼鏡頭結合到 特定的相機機體,如此才能使該專利技術(美國專利 5,185,667 )有商品化的價値。 無論如何,上述這種以影像爲基礎的演算法,對大部 分相機系統是不切實際的,因爲它忽略了一些基本的因素 與可能的變異。第一,請參照「第2圖」,其顯示三種典 型的魚眼鏡頭投射曲線,其中被採用的EDPtt只是所顯示 投射幾何的一個特例部份而已,鏡頭的原生投射機制可能 是另外二種:立體圖形投射(stereographic projection, SGP,ρ = 2/xtan(a/2))或正交圖形投射(orthographic projection,0GP,p=/xsin(a))。而另一可能是視角的涵 蓋範圍不爲π,或許是更大或較小些;再者,由圖中可以 看出這三種魚眼鏡頭投射機制間的差異隨著入射光之a角 的增加而明顯地變大,所以將所有魚眼鏡頭投射模型皆鎖 定在EDP及具有π視角是不合理的。第二,光從魚眼影 像是無法判斷鏡頭的視野角度是否爲π,因爲無論鏡頭的 11 565735 視角大小,成影區域1呈現的形狀總是圓形(或橢圓形)。 第三,就算確定視角剛好是π,但是射頻能量響應 (radiometric response)呈徑向衰減是一般鏡頭的普遍現 象,尤其是在較大視角範圍更爲明顯,此會造成影像強度 在成影區域1邊緣處急劇下降,尤以低價、簡單的鏡頭最 爲嚴重;另外由於繞射現象,讓所謂的影像邊界很難被精 確地定出。總結以上觀點,無論鏡頭是否符合完美的ΕϋΡπ 假設,這種以影像爲基礎的模式不但精確度低、演繹影像 邊緣、定失真中心時易生誤差、萃取的成影區域1也受到 質疑。而對於架設電腦視覺系統所需要的相機內、外部參 數,都未解決。更無法求取用來表示相機置放位置的投影 中心,這是應用在立體量測(3-D metering)的重要參數, 因此實務應用上大受限制。而在影像感知器面積小於成影 區域1時,影像邊緣無法觀察,這種以影像爲基礎的演算 法就束手無策了。 此外’根據 Margaret M. Fleck【Perspective Projection : The Wrong Image Mode卜1994】所提出的硏究結果顯示: 鏡頭的投射機制難以在可達視野範圍下符合單一的理想投 射模式;而光學工程師也可以依照應用領域的需求,設計 各種特殊投射機制的鏡頭,如瞳孔鏡頭(fovea lens),所 以將等距離投射套用在所有魚眼鏡頭的假說非常牽強。 從另一方面來說,即使鏡頭在設計製造時是依照一定 的投射規格,但受到使用材料光折射性質限制,不可能達 到完美的設計,且製造完成後是否符合原來的預期則難以 12 565735 驗證;進而,鏡頭在組裝入照相機體之後,其光學投射模 式和組裝的機械的精確度相依,因此若是能有一簡單又通 用的技術,可以檢驗鏡頭在共同組成的相機形成的光學規 格,使得其出貨及應用時有較確定的基準,則可以大幅地 增加它們的實用價値。 高斯光學模型(Gaussian Model)爲一種很方便描述 光學系統成像邏輯的方法。相機的誤差總以其爲參考基 準。它把一個相機視爲一個特性可以被其數個「基點」 (cardinal points)定義的功能「黑箱」(black box),意即 在光線的投射行爲時,可忽略其中複雜的光路投射幾何而 直接根據基點邏輯地描述光線行進路徑。請參照「第3 圖」,高斯光學模式所定義的基點包含第一與第二焦點F1、 F2、第一與第二主要點pi、P2 ( principal p〇int)以及第 一與第二節點(nodal point),若光學系統的入射與出射介 面爲大氣(air ),則節點可視爲是主要點;此時,第一主 女點P1亦稱爲則卽點222’(front nodal point,FNP)而 第二主要點P2亦稱爲後節點223,(back nodal point, BNP)。除此之外’定義二主要面(principai piane) “I、 142,做爲光線投射進入光學系統後轉折其行進方向的基 準面,而一主要面141、142與光學軸224的交點即爲二 主要點PI、P2。根據這幾個基點與主要面ι41、142,光 線由無限遠處投射經過第一焦點F1,則會在第一主要面141 轉折行進方向而平行光學軸224,如圖中的直線〇c與直 線C0’ ;相反地,光線若是平行地入射光學系統中,則會 13 565735 在遇到第二主要面142後轉折通過第二焦點F2,如圖中的 直線0B與直線B0’。這樣的投射機制具有一個特性:由 物體點〇往第一主要點P1投射的光線(如圖中的直線 0P1),通過P1後轉折沿光學軸224行進,當通過第二主 要點P2後再轉折使其依與直線0P1平行的方向繼續前進 (如圖中的直線P20’),直到映射於感像元件上形成影像 點〇,。也就是通過P1的入射光與P2的入射光行進路徑 在空間上平行;而接近此現象的單一鏡片只有在薄透鏡的 近軸區域。然而高斯光學模式是一般相機的追求的成像邏 輯。而廣角鏡頭必須接近此成像機制,與魚眼鏡頭有所區 別。 參考高斯模型,魚眼鏡頭沒有「單一」的投影中心, 這是習知此技藝人士的觀點;但如能突破高斯光學模式的 限制,解析出魚眼鏡頭的原生投影機制,且可在邏輯上定 位「單一」投影中心並演繹其光學參數。如此,不但可增 加魚眼影像解析的信賴度’更可進一步擴展魚眼鏡頭的應 用領域及於立體影像量測學上。因此,本發明將精確地探 討此一主題,使得相機參數化過程不受限於前述各種假設 前提而精確地得到魚眼相機的光學參數。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爲針對嚴重偏離線性透視投 射機制的影像系統,提供一種解析其原生本質上光學投射 特性的影像解析方法以及實現該方法的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爲提供一種完全依據光學現象來定 14 565735 出相機光學投射參數(含:投影中心、光學軸的方位、焦 距常數、以及相機的投射機制)的方法以及實現該方法的 裝置,使得魚眼相機可以被延伸應用在人工視覺的應用領 域,如立體影像量測或三維定位。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種以影像平面座標爲基礎 的影像失真表示方式,可以直接由影像點座標位置對應的 光軸偏折角焦距量化影像的失真度。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爲提供一種可以檢驗鏡頭或以其所 組成的相機裝置之空間投射機制的方法,以做爲訂定產品 規格或驗證產品品質的方法與裝置。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利用一中心對稱的圖靶影像的 變形狀況,調整相機的絕對方位達到和圖靶特徵相似的影 像,以取得用來描述視野空間與影像平面間之投射行爲的 物像共軛座標對陣列(物像共軛座標對是指由圖靶上校正 點的絕對座標和對應的影像平面座標所組成的座標對)爲 取樣數據,從而演繹影像(座標點)和視野空間(投射線) 的投射關係。由此可得到相機系統的光學參數。 本發明實現方式未參酌任何既有的封閉形式投射函數 的假說’直接由已知的校正點的絕對座標和其顯現的影像 位置之映射關係演繹相機的光學投射機制並量化相機參 數,這是本發明的最主要特色。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突破了 習知技藝認爲是不可能的限制,其可以適用於魚眼相機或 具有特殊投射函數的相機,甚至於當成反向工程,用來解 析投射模式未明的相機鏡頭裝置。 15 565735 由於本發明可以精確地演繹相機投射函數,因此其反 投射函數可以校正失真影像(或轉換影像)’並進而應用 在立體影像、立體量測及三維定位的領域。 爲讓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所 以舉一典型的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方式】 在開始說明實施例前,先定義本文將使用到的座標系 統,以方便討論後續內容: 1. 絕對座標系統w(x,Y,z),以圖靶布置中心爲原 點,以正交遠離圖靶方向定義Z基軸的參考方向。 2. 影像平面座標系統C’(x,y)或Ρ’(ρ,β),以失真 中心爲原點,將影像平面以直角座標或極座標表 示。 3. 像素座標系統I(u,v)這是可以直接觀察到的呈現 在電腦系統顯示介面的影像的座標系統,以像素 爲單位。而失真中心成像在電腦系統顯示螢幕的 I(uc,v。)位置。基本上,相機映射到影像平面的尺 寸C’(x’,y’)或Ρ’(ρ’,β’)可以類比表現在I(u,v)座 標系統。而像素座標系統也表示成以I(Uc,Vc)爲 原點的直角座標C(u,v),及Ρ(ρ,β)。 4. 相機外部座標系統Ν(α,β,1ι),參考相機22視野, 描述視野線幾何的座標系統。 5. 相機內部座標系統S(a’,β’,/),描述相機22內 部成像投射幾何。 16 565735 後續實驗程序將於以下標表示特徵點的位置’以陣列 順序表示實驗的取樣次序。如Wn(a,b,c)[k]表示第k次實 驗,校正點η的絕對座標位置在絕對座標的(a,b,c)位置。 其餘類推;且在不影響內容的可讀性判斷時,將省略部份 欄位。各個座標系統的實際例子將在文中適當時機引用。 魚眼鏡頭是一種嚴重偏離高斯光學模型的非線性投影 鏡頭,意謂空間中投射軌跡無法以一般熟知之針孔模式 (pinhole model)的線性透視投射機制來解釋。相較於其 他鏡頭,魚眼鏡頭具有嚴重的桶狀失真(barrel deformation);它常被利用來製造戲劇或特殊效果的影像, 卻很難由影像直接判斷物體的原貌。然而,其成像機制仍 具有一定規則:規則一,魚眼影像的失真程度於影像平面 上呈中心對稱,此中心點稱爲失真中心(principal point ), 光學投射軌跡於視野空間中則還型對稱於相機的光學軸; 規則二,視野空間中同一特定視野線上的所有物體點,在 影像平面上皆映射到同一特定影像點。其投射機制的假說 可描述爲:於視野(field of view,以下簡稱爲FOV)中 發射自物體的入射光線(包含主動發光及反射光)會匯聚 於空間中一唯一的光學中心(或稱爲投影中心,viewpoint, 簡稱爲VP),之後再根據投射函數折射並成像於影像平面 上。上述的規則與假說是習知此技藝人士所熟知的現象與 理論模型。 本發明將依據規則一之魚眼影像的失真對稱特性,配 合一特別設計的圖靶’來定位影像平面上失真中心的位置 17 565735 以及空間中光學軸的方向與位置。之後再利用規則二之空 間視野線與其映射之影像點的專一映射特性,於光學軸上 定出投影中心的絕對座標位置及解析專一視野線的絕對座 標,並依此演繹相機的焦距常數(focal length constant) 與歸納其投射模式(projection model)。本發明並不以任 何已知的相機投射模式(如等距離投射、立體圖形投射和 正交圖形投射等)爲假設前提,因此可以應用在任何有魚 眼成像性質或類似種類的相機上。 規則一所稱之空間投射對稱性可用「第4圖」來表達, 其表現空間中平面圖靶30與魚眼相機間的投射光路圖。 圖中以魚眼鏡頭221和影像平面225來等效表示魚眼相 機,而平面圖靶30被置於魚眼相機的F0V中。從幾何學 的觀點來看,能夠表達對光學軸224空間對稱幾何排列的 平面圖形,實務上便可以在相機內映射出中心對稱的影 像。因此,安排一如「第5圖」所示具有中心對稱圖案31 (physical central-symmetry pattern,以下簡稱 PCP)的平 面圖靶30於相機視野中,PCP 31至少具有一位於圖案中 心的中心校正點38與複數個由中心對稱的幾何圖形所定 義的校正點311-318、321-328、331-338 ;調整圖靶30與 相機間的相對方位而在影像平面225上得到一中心對稱影 像 226 ( imaged central-symmetry pattern,以下簡稱 ICP )。 調整確定後,此時光學軸224應同時正交穿過影像平面225 上之失真中心227與PCP 31的中心校正點38。由於圖靶 30可以人爲預先設定於已知的絕對方位,故可做爲參考來 18 限制空間中光學軸224的方位,並以中心校正點38映射 之影像圖團的特徵座標(即是影像圖團的重心座標)做爲 影像平面225的失真中心227。 如果相機的投射行爲可用一圓形函數來規範(即是: 投射函數包含有三角函數),那麼自PCP 31的入射線必然 會本質地達成一準直機制(collimating mechanism),亦即: 入射線會先匯聚於魚眼鏡頭221中一稱爲前基點222( front cardinal point,以下簡稱爲FCP)的邏輯光學中心,然後 再由一後基點223 ( back cardinal point,以下簡稱爲BCP) 根據投射函數發散射出並成像在影像平面225上,形成二 個各自以FCP 222與BCP 223爲頂點的內、外圓錐。FCP 222 與BCP 223是描述魚眼鏡頭221之投射行爲的二個基準 點,用來界定魚眼相機內、外的二個投射空間。於解析魚 眼相機的投射機制時,FCP 222供視野線參考,BCP 223 供影像平面225參考,此二基點間的距離並非相機的參數, 可以設定爲任意値;因此可以假設FCP 222與BCP 223合 倂爲一單一的VP,或是直接以FCP 222來代表VP,以簡 化成像模式。這種表示方式習見於討論鏡頭的光學書籍 中。 規則二所描述之等效投射機制可用「第6圖」來說明。 就投射光路而言,由影像平面225上單一影像訊息(如圖 中之影像點91)無法分辨絕對空間中同一視野線80軌跡 上的相異物體點(如圖中所示圖靶30移動於p、q、r三 位置時,三校正點313、323、333的絕對座標位置W313[p]、 19 565735 W323 [q]、W333 [r]);由另一個角度來看,若是絕對空間中 至少二相異物體點皆映射至同一影像位置,則由該至少二 相異物體點的空間絕對座標可以決定其投射之視野線80 ’ 該視野線80與光學軸224的交點即爲FCP 222,或稱爲投 影中心。 魚眼鏡頭的任一道視野線80 (或入射光)的投射機 制可以借用一高斯鏡頭模型(Gaussian optics Model)來 描述。假設視野線80與光學軸224交接於FCP 222 (此即 高斯光學模式的FNP 222’,請參照「第3圖」),經鏡頭折 射後在影像平面225上成像一影像點91,其影像座標位置 爲C’(u,v),則由該影像點91可以倒推一平行於該視野線 80的軌跡而得到一對應的後節點223’(BNP);若視野線 80投射行爲符合高斯光學,則BNP 223’吻合BCP 223, 利用簡單的數學幾何關係可以由物距、物高及像高推導得 到該視野線80的焦距常數(/,focal length constant)。只 有高斯鏡頭才可在任何影像位置皆得到相同的焦距數値, 而爲一常數。 如果可以解析影像平面225上的任一座標點與其在空 間中所對應的視野線80,則可以完全描述相機的成像幾何 機制,且可不用在乎鏡頭的投射函數,這是本發明所要揭 露的內容。 魚眼鏡頭影像具有嚴重的失真,以高斯光學模型的觀 點並無法讓所有的視野線80皆對應到唯一的BNP 223,, 也就是沒有唯一的高斯焦距常數。然而如前段落所述,仍 20 565735 然可以用高斯光學模型來個別描述一專一視野線80和其 映射影像的投射幾何機制,本發明稱由此而得的焦距常數 爲「光軸偏折角焦距」(zenithal focal length,簡稱爲zFL), 即「第6圖」中BNP 223’與失真中心227間的距離;BNP 223’的位置係由平行於視野線80原行進方向且經過可觀 察影像點91 C’(u,v)的平行線所決定。而每一影像點91又 對應一像高,且在影像平面像高相等位置有相同數値,故 zFL又可稱爲「像高焦距」。如此可推論在高斯光學模式 下,不同的視野線80各自對應一唯一的光軸偏折角焦距, 但其數値會隨像高增加而縮短;由此唯一的對應性,也可 用各影像點的zFL參數來描述魚眼鏡頭的成像機制或失真 機制。 如果魚眼鏡頭投射函數可由一封閉形式的圓形函數來 描述,則可以藉此函數演繹此鏡頭其像高和光軸偏折角 (α )的關係;光軸偏折角(a ; zenithal angle )係爲空間 中入射線與光學軸224的夾角。以等距離投射爲例,像高 (P)決定於光軸偏折角(α)與焦距常數(/)的乘積, 即是p=/*cx,故只要已知ρ和/値,就可推知α値。 請再次參照「第4圖」,外圓錐的光軸偏折角(〇〇 與內圓錐的底部半徑(亦即像高Ρ)之相互關係可用投射 函數來描述。反過來說,如果量測到這種關係就可以推測 得到相機的投射函數。而這個機制並不限定在單一封閉形 式函數(如三角函數)。本發明稱可以由一圓幾何函數來 描述成像機制的鏡頭爲理想鏡頭。邏輯上,理想鏡頭只要 21 565735 得到相機的原生投射函數,則可以存在模式上唯一的後基 點BCP 223。就外部圓錐而言,存在唯一的FCP 222是可 以理解的,因爲用於描述絕對空間的視野線模式上是來自 無窮遠,而將相機當成一個定點來定義投影中心是合理 的。 如果已知相機裝置具有一理想鏡頭,請再次參考「第 4圖」,如果FCP 222的絕對座標位置爲已知,則視野內 實體物的光軸偏折角可以用簡單的正切三角函數 (tangent)求得,並可由其入射視野線80與光學軸224 的交點定位FCP 222,而其對應的唯一像高,以影像平面 225爲基準參考投射函數及焦距常數(/)可得到內部圓錐 的頂點BCP 223。 FCP 222的絕對座標位置和光學軸224可用來表示相 機的位置和方向,也就是外部參數;而焦距常數(focal length constant)和相機的投射函數爲內部參數。本發明 將提出一量測系統裝置與解析方法學驗證一未知光學投射 模型的相機,以上所討論的內外部參數是可演繹出來的。 實現上述目的是本發明設計量測系統的目標,其佈置 請參照「第7圖」所示;其中圖靶30的移動位置係與「第 6圖」相互對照。整個量測系統可以用電腦軟體引導自動 化測量程序,執行影像攫取、演算校正點的映射影像圖團 特徵座標、乃至於演繹相機的內部及外部參數。 廣泛而言,量測系統是指可以達成前述功能的組合, 整體系統包含操作及解析的軟、硬體元件模組外,其品質 22 565735 也受實驗室的環境因素影響,如:裝置擺設及照明燈具的 規格及安置方式等,都會影響實驗數據及量測結果。「第 6圖」的圖示解析模式與「第7圖」的量測系統裝置配置 爲本發明的第一種實施例;但鑒於實務上移動圖祀30將 使圖靶30於不同位置接受光源24的照度不一而影響實驗 量測結果,以及爲了使圖靶30當作絕對座標系統28的參 考點基準而一致化運算內容,因此本發明提出第二種實施 例,如「第8圖」所示,固定圖靶30於一絕對座標位置、 改爲移動相機22,其對應的圖式如「第9圖」所示。以下 將根據第二種實施例說明本發明方法的實施內容以及其據 以實施的裝置,但任何符合本發明精神的方法與裝置應視 爲本發明的延伸,不應排除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外。 本發明針對量測系統定義四個獨立但又相互連結的座 標系統,其於量測系統的嵌入位置請參照「第8圖」:(1) 由測試圖靶30定義的絕對座標系統28,W(X,Y,Z) ; (2)驅 動相機方向及位置的平台座標系統29,W’(X’,Y’,Z’);(3) 跟相機22影像平面225對應而在電腦螢幕上顯示的像素 平面座標系統27 I(u,v) ; (4)描述相機22成像投射幾何的 相機座標系統26,以S(a’,β’,/)及Ν( α,β,rf)表示之。 相機座標系統26包含S( α’,β’,/)及Ν( α,β,h); α,β, 在前文中已經介紹,而a’,β’是參考影像平面的虛擬射線 對應角度。請再次參照「第4圖」,S用於定義以BCP223 爲頂點之內圓錐上的折射光線,Ν對應於定義-外圓錐視野 線80光軸偏折角及光軸環繞角,因爲內外空間具有不規 23 565735 則折射的關係,α,不等於α,可是β’通常等於β (註:也 可以解釋成β+π);內外兩圓錐的V與α函數對應關係, 也可表現相機的成像模型機制,但α’是無法觀察的。 影像平面座標系統27,C,(x,,y’)或Ρ’(Ρ’,Ρ’)是映 像在影像平面,以失真中心爲原點的直角座標與極座標影 像尺寸。 像素座標系統27 I(u,v)影像呈現在電腦螢幕上的直 角座標與極座標像素單位尺寸。而C(u,v)或P(p,P)是 影像呈現在電腦螢幕上,以失真中心呈現的特徵像素座標 I(W,vJ=C(0,0)=(0,p)爲原點的直角座標與極座標像素單 位尺寸。 絕對座標系統28係以PCP 31的中心點(中心校正點 38的重心位置)爲原點,請再次參照「第5圖」,以水平 校正點335、325、315、38、311、321及331的特徵座標 來定義絕對座標X軸,以垂直校正點333、323、313、38、 317、327及337的特徵座標來定義絕對座標Y軸;因此 W38 = W(0,0,0) 〇 實驗過程中測試圖靶30的位置保持固定,因此圖靶30 上其他各校正點311〜318、321〜328、331〜338的絕對 座標也被確定。當確定了圖靶30的絕對座標方位,移動 相機22於特定視野空間,由其影像的變化,可以解析由 光軸偏折角(α)及光軸圍繞角(β)所定義之視野線80 在相機座標系統26的成像機制,其解析方法將於後文中 介紹。 24 565735 請再次參照「第8圖」,爲了移動相機22,將相機22 固定在一個可以六軸定位的調整平台23上。調整平台23 由三相互正交的剛體基軸一 X’基軸231、Y’基軸232與Z’ 基軸233 -所組成,分別用X’、Y’與Z’座標軸來表示之; 其中正Z’方向定爲遠離圖靶30的方向。理想上,讓平台 座標系統29的三軸\¥’(义’,丫’,2’)平行於絕對座標系統28 的三軸W(X,Y,Z)。但實際上組裝,兩座標系統會相差一 個六維度的變數。所以將相機22固定於調整平台23上後, 須可以自由驅動平台的三基軸231、232、233以改變相機 22的平台座標位置,並在Y’軸232上(或相機22底座) 裝置萬用光學基座70以微調相機22的三個方向一水平搖 動(pan)、垂直傾斜(tilt)與旋轉(rotate)。這樣的機 械結構能將光學軸224準直到Z軸,其準直的方法將於後 文中介紹。 像素平面座標系統27係用於表示影像攫取裝置252 (image frame grabber)將相機22傳入之視訊信號予以數 位化後提供給中央處理器251或數位影像處理器253之可 讀取的二維記憶體座標。邏輯上,像素平面座標系統27 的値可代表相機影像平面225的尺寸,但單位大小對應是 一個比例轉換關係。一個正方形的影像在像素平面座標系 統27的長寬比例可能不爲1,此表現叫做畫面比例(aspect ratio)。因此,可能將圓形影像顯示成橢圓形。實際應用 時,映射在影像平面225的影像會顯示於螢幕上’使用者 只能間接由像素座標系統的數値來代表影像尺寸°畫面比 25 565735 例的參數値於本發明中也可求得,其詳細內容也將於後文 中以實例來介紹。 量測系統中除建立上述之座標系統的機械結構外,就 系統功能而言,是一個影像攫取、校正點特徵座標位置運 算、以及主動調整座標系統位置的裝置。實作系統中其他 主要元件的規格說明如下: 1.相機22 : —只應用於監視系統的黑白相機,配有1/2英 吋的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稱合兀件)與 一魚眼鏡頭(規格書上載明焦距爲2.8mm),可對無窮 視野聚焦,具有(美國)國家電視系統委員會NTSC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定標準的 視頻信號輸出,並將此視頻信號傳送到影像攫取裝置 252。相機的實施例除上述的CCD相機外,亦可採用 CMOS (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 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相機、或裝設其他影像掃瞄裝置 的相機等。 2·光源24 :是很重要的元件,使用燈泡種類及擺設位置 都會影響照度的分布,系統會因光源不同而得到不同的 結果。本量測系統使用兩只具有高頻換頻裝置的書燈, 做爲圖靶30的照明光源24。將光源24與圖靶30的相 對方位於實驗中固定而不調整方向與位置,具有讓圖靶 30的照度於實驗過程中維持穩定的好處。 3·平台控制器21 :與調整平台23相連接’用以提供動力 並透過軟體命令控制調整平台23的運動與限制調整平 26 565735 台23的運動範圍,酌予手動輔助微調相機22的方向’ 可以調整相機22裝置的方位。 4.運算單元25 :—般的電腦系統,用於攫取、處理與運 算相機22的影像,以及操控平台控制器21。對平台控 制器21下命令以調整相機22的位置。其中,中央處理 器251是通用型的CPU,用以執行操作軟體’掌控系 統的操作與攫取資料管理;數位影像處理器253負責影 像演算;影像攫取裝置252用於轉換相機22的類比視 φ 訊信號成爲數位信號,並存放於記憶體中,供數位影像 處理器253與中央處理器251即時運算圖靶30上各校 正點38、311-318、32K328、331-338所對應的影像特 徵座標位置。外觀上,影像攫取裝置252、數位影像處 理器253及中央處理器251是一套具有MS Windows操 作系統的個人電腦之,而因應實驗系統操作程序所發展 的對應軟體將於後文中介,紹。 5·圖靶30 :固定於相機視野中,提供用來解析視野線8〇 的絕對座標位置。圖靶3〇上繪製有一中心對稱圖案31 Φ (pcp),中心對稱圖案31定義有一位於圖案中心的 中心校正點38與由複數個幾何圖形定義的複數個校正 點;對照「第5圖」的實施例,該複數個幾何圖形係座 洛在二個以中心校正點38爲圓心的同心圓圓周上。各 圓周對稱放置8個校正點311_318、321_328、331_338 而成正八邊形。二基準同心圓的半徑分別是2〇mm、4〇mm 及 60mm,校正點 311·318、321-328、331-338 的位置以 27 565735 〇度平面角的半徑爲基準,每一角位移量π/4,是爲寬 8mm、高8mm的黑色方塊,總共24點。除此之外,再 以最外圈的四校正點331、333、335、337爲切點,製 作一正方形的四頂點爲測試點341-344。圖靶30以電;月箇 輔助(CAD)繪圖,利用噴墨印表機列印在高散射係數 材質的相片紙上。此外,校正點亦可以用發光二極體 (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主動元件組成,使得圖 靶30可以主動發亮以得到較佳的影像品質;量測系,統 就不需要光源24的輔助。實驗中,圖耙30被適當地固 定於實驗桌上,圖靶30的絕對座標位置可以完全地精 準定義。 可利用於本發明的PCP 31,並不只限定於「第5圖」 所繪示之同心圓所定義的正八邊形,只要是同心且對稱的 形式皆是可行的PCP 31實施例,因此校正點可組合成爲 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偶數多邊形的頂點,皆是可應用 的PCP 31 ;値得注意的是,選擇偶數邊正多邊形所定義的 PCP 31可以得到演算較爲簡易的益處。而多邊形的極致就 是圓形,如「第4圖」中所示之PCP 31的示意圖。另外 一提,若爲光學軸對稱的圖靶30仍有相同的效果。 在描述詳細的實施與演繹方法之前,先將本發明欲解 決的問題點摘要整理如下: 1. 演繹影像平面的失真中心227及定位光學軸224於空 間中的絕對方向與位置; 2. 演繹FCP 222 (或投影中心)的絕對座標; 28 565735 3.演繹光軸偏折角焦距長度剖面(或像高焦距長度剖 面); 4·演繹絕對座標系統28對相機座標系統26的投射函數; 5.演繹影像的變形及校正的機制。 本發明依上述主題提出實驗方法與演繹方法學,敘述 如后: 一、藉由調整相機的方向與位置使PCP 31影像爲一 ICP 226 來準直相機座標系統26與絕對座標系統28以定位失真 鲁 中心227的像素座標位置I(ue,v。)與光學軸224的到 W(0,0,z) 根據魚眼鏡頭空間投射具有環繞光學軸的對稱性與成 像失真的中心對稱性及PCP 31的中心對稱性質,若且唯 若光學軸224準直吻合到絕對座標系統28的Z軸,則可 得到亦是中心對稱的ICP 226。本發明得根據電腦螢幕上 顯示各校正點之在像素座標系統27 (可以是校正點之映射 影像圖團的重心座標)呈現的對稱性來調整量測系統的空 _ 間佈置。利用電腦程式動態調整相機22的絕對座標位置, 同時配合手動調整相機22的方向。以此程序,可準直像 素相機座標系統26和絕對座標系統28。達到準直機制時, ICP 226的幾何中心(對照「第5圖」之PCP 31實施例, 該幾何中心爲中心校正點38之映射影像點的特徵座標) 即是失真中心227的位置,此時光學軸224同時正交地通 過PCP 31的幾何中心,及中心校正點38之特徵座標位置。 而該位置即爲失真中心。其實施的詳細步驟如下: 29 1. 以目視感覺設定圖靶30與調整平台23的相對位 置,使得調整平台23的三基軸231-233儘量平行於 絕對座標系統28的三座標軸; 2. 擺設光源24使圖靶具有平均照度,並定義圖靶中 心W(0,0,0)(中心校正點38的幾何中心)爲絕對 座標系統28的原點; 3. 裝置相機22於調整平台23的Y’基軸232上,相機 22底座裝設一萬用光學基座70,藉此可以手動調 整相機22的三軸方向。爲了使相機座標系統26的 光學軸S(0,0,/)吻合平台座標系統29的Z’基軸233 座標界’(0,0,2),使得相機22沿2’基軸233移動時, 可以視爲如同沿著光學軸224移動;因此,實務上 儘量讓絕對座標系統28的Z軸、平台座標系統29 的Z’軸與相機球座標系統26的光學軸S(0,0,/)準直 在同一直線上; 4. 藉由調整平台23來改變相機22的在X’基軸231、 Y’基軸232與Z’基軸233上的位置,讓四個測試點 341-344的影像區塊位於電腦螢幕的四個邊界,以 加大校正的範圍; 5. 利用一對稱分析背景程式持續追蹤ICP 226的幾何 中心(即爲中心校正點38之映射影像點的特徵座 標),參考校正點38的像素座標位置I(u38,v38),演 算校正點311-318、321-328、331-338之映射影像 點的「失真指標參數」與「水平/垂直座標偏差値」, 30 565735 並將這些値顯示於電腦螢幕上,及回饋給電腦程式 以命令平台控制器21驅動調整平台23改變相機22 在平台座標系統29上的位置W’(x’,y’,z’),配合手 動調整相機22方向。目的是讓「失真指標參數」 與「水平/垂直座標偏差値」往最佳値趨近。若是螢 幕上顯示這些參數値已達設定的門檻値,則表示ICP 226的對稱性達到要求,則往下一步驟執行;否則, 重複本步驟; 6.記錄「失真指標參數」、「水平/垂直座標偏差値」 以及得到的「物像共軛座標對」,即是(W/ (x’,y’,z’)[0],ln(u,v)[0])。界/(\’,丫’,2:’)[0]係指相機 在平台座標的位置與ln(u,v)[0]是各校正點的像素座 標位置。此時指標爲k=0;其中η可能爲38、311-318、 321-328或331-338,代表「第5圖」中PCP 31的 任一校正點,而l38(u,v)[0])即是本實驗程序所定位 的失真中心I(ue,v。)。而k=0代表在系統初始準直 初始時的位置,移動到下一位置則增加k値1,如 「第6圖」與「第9圖」顯示第P、q與r次的執行 量測; 到此本實驗步驟準直了相機座標系統26與絕對座標 系統28。在往下討論前,先詳細介紹「失真指標參數」、 「水平/垂直座標偏差値」。在實驗過程中一直執行上述 對稱分析背景程式,來線上引導調整系統,在螢幕上除了 顯示PCP 31的影像外,並標以文字或圖樣顯示代表影像 31 565735 對稱性的指標(稱爲對稱指標);系統根據對稱指標,自 動調整相機22的位置與手動調整方向。定義了「失真指 標參數」及「水平/垂直偏差度」指標;說明如下: a. 失真指標參數su[m][k],sv[m][k]):係爲像素座標 系統27 (In(u,v))上各校正點的映射影像點對中心校 正點38的映射影像點分別在座標u分量與v分量的 差値和。參考「第5圖」的PCP 31序號,其計算公 式如下: 5W[m][A:] = L(W(300fm*10ffl) W - W38 W) ( 1 ) a=l sv[m][k]= Σ(ν (300+m*10+a) U) (2) a=\ 式中 lSm$3,8,k=0。Uyoo+mMo+a)即爲 un ’ 表示In(u,v)的u分量,而 V(300 + m* 10 + a)亦同理,。 (su[m][k],sv[m][k])即爲失真指標參數、由於每一同 心圓上之校正點係呈中心對稱分布,因此若是ICP 226 的對稱性合乎理想,則su[m][k],sv[m][k])的値應趨 近於零。 b. 水平座標偏差度:係指PCP 31上所有水平校正 點之映射影像點的特徵座標位置在像素座標系統27 (In(un,vn)[k])上v分量(垂直分量)之量測値所組 成數列的敘述統計標準偏差値。以「第5圖」繪示之 PCP 31 實施例,n=335、325、315、38、311、321、 331,也就是取 v335 [k]、v325 [k]、v315[k]、v38[k]、v311[k]、 11279-TW-PA 32 565735 v321[k]及v331[k]組成數列的敘述統計標準偏差値。 c. 垂直座標偏差度:係指PCP 31上所有垂直校正 點之映射影像點的特徵座標位置在像素平面座標系統 27 (In(un,vn)[k])上u分量之量測値所組成數列的敘 述統計標準偏差値。以「第5圖」繪示之PCP 31實 施例,n=333、323、313、38、317、327、337,也就 是取 U333 [k] U323 [k]、 U313 [k]、U38[k]、 U317 [k] U327 [k] 及u337 [k]組成數列的敘述統計標準偏差値。 上述水平及垂直座標偏差度可以經由像素座標系統27 準直相機22對絕對座標系統28的水平及垂直方向。 最小化上述對稱指標,可以使光學軸224 S(0,0,f)準直 到絕對座標系統28的Z軸,意味Z軸正交通過影像平面 225的失真中心227 (I(ue,vJ),且經由既有的PCP 31絕 對座標位置可追跡光學軸224。但是,相機22的絕對位置 (即相機的投影中心)此時尙無法得知。 畫面比例(Aspect Ratio)也是相機校正的參數之一’ 本發明可以很容易得到這個參數値,因爲參考ICP 226 (In(nn,vn) [k])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已經直接反應相機 系統的畫面比例(aspect ratio)。如果畫面比例等於1 ’ 在理想的情況,經校正後PCP 31上同一正多邊形(或同 心圓)之任何一頂點的影像具有相同的像高(P)。實務 上,也發現是符合的。 二、運動相機使PCP 31同徑向上面的相異校正點影像重 11279-TW-PA 33 565735 疊以演繹同視野線的絕對座標位置,及定位相機的投影 中心 經由解析一影像點91所對應的不同絕對座標位置來 演繹相機22的成像機制是本發明的一個重要創意。而這 些位置將組成一視野線如視野線80 ( sight ray )。模式上, 任一影像點可解析一對應視野線,稱爲同視野線。 援用「第8圖」中量測系統的佈置讓相機22沿著光 學軸224鎖住圖靶30中心法線移動,隨著加大物距,可 使各校正點影像向著失真中心227靠近,期間可使相異的 校正點映射到重疊的影像範圍,而相機22移動(由程式 主動驅動)的相對位移是可主動控制的,以此位移資料與 攫取相應影像點的特徵座標位置,配合已知的各校正點絕 對座標位置,可以推導相機22影像的同視野線座落的空 間絕對座標。 首先再次參照「第6圖」,以第一種實施例來解釋同 視野線的絕對定位方法。在此實施例中,相機22固定而 移動圖靶30,若至少二相異校正點(如圖中垂直方向的三 校正點313、323、333 )移動在至少二不同的絕對空間座 標位置(如圖中的W313[p]、W323 [q]、W333 [r])且共同映 射在影像平面225的同一影像點I(u,v)91上’則由此可定 義一條I(u,v)91的同視野線80。由於PCP 31的各直徑上 的校正點所定義的直線恆正交於光學軸224,所以驅動圖 靶30沿著光學軸224移動可以得到影像重疊,即是I313(u, v)[P]= 323(u,v)[q]= 333(u,v)[r]。這和 Tsai 的徑向準直限制 11279-TW-PA 34 565735 條件(Radial Alignment Constraint)相同,這是光軸空間 徑向對稱的投射機制的特性;基本上,這在習知技藝中是 被認同的。而同視野線80與光學軸224的交會點就是FCP 222,或稱爲投影中心;也是相機的絕對空間位置。 「第6圖」除了標示經魚眼鏡頭投射後之失真影像點 91的座標位置I(u,v)外,同時也標示符合線性透視投射機 制下之校正影像點92的座標位置I(u。,ve)。傳統上此兩點 之差異稱爲I(u, v)的失真値。 考慮實務上圖靶照度的恆定與簡化計算的因素,本發 明於實際實驗時,採用第二種實施例-移動相機22而讓 圖靶30的位置固定,如此也可得到與「第6圖」等同的 投射機制。請參考「第9圖」,控制相機22 (以相機22 的FCP 222代表之)在其光學軸224準直Z基軸233的情 形下遠離圖靶30,使得圖靶30上三相異校正點3 13、323、 333對相機22的相對位移變化,而使絕對座標位置W313、 W323及W333在於p、q、r三不同測試順序時(意味相機22 的FCP 222分別位於Wc,[p]、Wc’[q]及Wc’[r]),其映射 影像點91皆落在影像平面225的相同位置,即像素座標 系統 27 位置 I313[p]= I323 [q]= I333 [r]。 假設實驗之初相機FCP 222的位置(WJp])與中心 校正點38 ( W38(0,0,0)))的距離爲D,維持方向驅動相 機22依序沿著光學軸224移動數次,攫取各校正點38、 311-318、321-328、331-338映射的影像特徵座標位置, 並與相機22於平台座標系統29中的位置配對,組成物像 11279-TW-PA 35 565735 共軛座標對(w。,!^],In[k]),式中k爲實驗取樣次序。 該數據攫取程序分爲兩部份:(1)相機22沿z基軸233 移動dZ,後,以對稱分析背景程式主動微調相機22的 W,(X,,Y,,Z,)位置,但維持相機22的方向不變’目標使JCP 226的對稱性維持最佳;(2)攫取物像共軛座標對W。’ (x,,y,,z,)[k],In(u,v)[k]的數値,逐次實行而組成一「物像 共軛座標對陣列」。延續上節的程式步驟,詳述如下: 7.量測系統的佈置延續上一步驟(此時光學軸224已準直 於絕對座標系統28的Z軸,且已經得到(We’[0], In[0])),設定此時相機的FCP 222與圖靶30間的初始 距離爲D-這是目標的演算値;(註:此程序一般可以 不再調整相機22方向) 8·增加位置指標値(k),主動控制平台座標位置使相機 22沿Z基軸233移動dZ的距離; 9·依據螢幕上顯示的對稱指標(失真指標參數與水平/垂 直偏差度)主動微調相機22的W’(X’,Y,)位置,當ICP 226的影像對稱度達到預設的對稱標準時,記錄物像共 軛座標對(W/[k],In[k]); 10·若相機位置未超過預設的取樣次數,則跳回步驟8,否 則繼續往下執行; 11. 關閉對稱分析背景程式; 12. 完成資料攫取,得到供參數演算的「物像共軛座標對 陣列」; 13. 演繹相機參數的相關係數,其演繹方法與演算參數將 11279-TW-PA 36 565735 於後文中說明)。 以下以實際裝置系統所得到的數據來說明,可以印證發明 的方法學的實用性。本發明實施裝置實際量測時,設定相 機22沿Z’基軸233的位移量每次10mm,總共位移19次, 組成陣列(We’[0..19],Ιη[0·.19]),共20個共軛座標對。經 此量測程序之後,取得的數據陣列做成剖面曲線供演算相 機參數,供後續演繹步驟使用: 1· We’[0..19]相機22於平台座標系統29的位置剖面曲線: 「第1 0圖」表示實驗過程中相機22於平台座標系統 29 可得 ICP 226 的位置數列,由 We’[0]=W’(-7.5mnv 15mm,0mm)到 Wc’[19]= W’(-8mm,_19mm,190mm^* 布,表示光學軸224在平台座標系統29的位置與方向。
Wc’[0]=W’(-7_7mm,-15.0mm,0mm)表示在實驗開始的時 候的座標系統偏差,水平方向爲-7.7mm,而垂直方向 爲-15.0mm,而設定此位置的Z/[0]爲平台基準點。圖 示Xc’[0..19]及Yc’[0..19]剖面雖然有偏差,參考但仍 維持線性,表示參考ICP 226影像的對稱性可以有效地 追跡光學軸224的方向與位置;另外是所佈置的平台 座標系統29和絕對座標系統28並未完全準直,但其 偏差很小。以Z/[0.· 19]爲基準,分別爲X方向千分之 三及Y方向百分之二的誤差。這個結果,也表示直接 用Z’軸的位移量來表示相機22於絕對座標系統28的 位移量的是可靠的,因爲其誤差百分比爲
^+dY^d^_-_d_z:xm%, dT 11279-TW-PA 37 565735 其値約0.002% ;所以相機22於實驗過程中絕對距離 Zc[0],可以視爲z〇’[k]値加上相機22與圖祀30間的 初始距離D。 2. I38(u,v)[0..19]中心校正點38在像素座標系統27的位置 剖面:請參照「第1 1圖」’圖中標示中心校正點38 之影像區塊(blob)的特徵座標値。根據「第4圖」相機 22的空間投射對稱性’ I38(u,v)[k]應固定在像素座標的 一專一位置,並不會因相機22在平台座標系統29的 位移We,[0·. 19]而變動。「第11圖」標示影像失真中 心227的實測像素座標位置。以這些量測演繹位置’ 演算敘述統計的水平及垂直的標準偏差値分別爲0·25, 及0.18像素單位,且依據線性吻合處理失真中心227 位於I(ue,vJ= 1(318.1,236.1) pixel處。些微的標準偏差 値表示實驗結果是可信的’驗證了設定的假說-失真 中心227的座標位置是定値。 3. (Pm[0..19]; m=[l"3]) ICP[0"19]在像素座標系統 27 呈 現的特徵半徑長剖面:請參照「第1 2 A圖」’表示 相機22移動於W/[0"19]時,PCP 31上三同心圓(分 別由內而外以下標m=H··3])表示之)所定義之校正點 311-318、321-328、331-338在像素座標系統27對應之 像高的平均値。隨著相機座標ζ。’ [〇··19]的變化,其計 算公式爲: 1 300+m*\Q+S J/2
PwW = - (3) 〇 n=30(hm*\0+\ 11279-TW-PA 38 565735 式中,l^m^3 (3)k是實驗順序,m表示由內而外 同心圓的層次,而η代表「第5圖」中各校正點3 1丨-3 18、 321-328、331_338的編號,pjk]爲每次實驗各同心圓校正 點的平均像高陣列。將同樣的數據改繪爲「第1 2 B圖」’ 可淸楚看出三層同心圓之平均像高(Ρι[0··19]、p2[〇··19]與 p3[0..19])存在重疊部分;此現象支持本發明所設定的假 說一量測的像高範圍已經隱藏用來定位一同視野線80的 資訊。理想情況,於ICP達到影像對稱時,同一圓周上校 正點的像高是都相等。實務上,以量測到專一圓各校正點 的像高敘述統計的標準偏差爲〇·22 pixel。印證系統以達 圓形對稱的光投射機制,實務上是行得通的。 本發明根據上述實測數據,演繹相機的光學參數。首 先以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來說,請再次參照「第6圖」’若 設W。爲原點,則光軸偏折角ex (zenithal angle;視野線 與光軸的夾角)可以表示爲: am[k] = tanH Z[p])= (R2, Z[q])二(R3, Z[r]) (4) 式中Z[p]爲圖上的標示長度D。其餘類推,Rn..s]表示圖 革巴30上三同心圓的半徑長(參考「第6圖」’即是絕對 空間的物高)。若w[p_.r]爲已知,則可由w[p],w[q],及 W[r]組成一線段,該線段延伸交叉到已知的光學軸224方 位而決定W。的絕對座標。同理參考「第9圖」’固定圖 靶30,而相機22移動的平台座標方位WJp..r]爲可觀察 和控制的,若三位置間的位移距離已知’則可以加入光學 11279-TW-PA 39 565735 軸224垂直圖靶30的限制條件,以相似三角形得到we[p;], Wc[q],及Wc[r]。這是本發明解相機FCP 222的理論模式。 但是實務上,受限於實驗程序的取樣數目,不易取得像高 (或校正點的映像位置座標)精確地(exactly)吻合的情 形。而影像訊號隨機雜訊會引起定位特徵座標的無法避免 的誤差,這也暗示即使不同校正點在相異絕對座標位置得 到完全一致的影像特徵座標數値,也不可以直接應用於演 算一條同視野線80的絕對座標方向與位置,和設定Fcp 222。 鑑於以上實務的限制,故本發明提出另一種方法來解 析量測數據。經由實驗數據可以歸納出三組數據:像高 (pm[0..19] ; m=[l"3])、物高(Rm; m=[1..3])及相機位 移(WV[0._19])。本發明利用這些數據來演繹相機22的 FCP 222 (投影中心)位置及其投射機制,並且這些數據 已經是過決定的(over determined)了。 首先,一物高的的映射像高與其和相機的距離(物距) 成反比,從「第1 2 A圖」可觀察到此現象,但其並無法 準確關連相機22的投射機制。而在同視野線80的假說基 礎上’若以另外一種觀點一光軸偏折角a—來表示物高(就 是PCP 31的實體半徑長度),則可連結「第i 2 A圖」 中三影像剖面的共同意義。也就像高重疊或且唯若光學角 重疊。根據任一條同視野線80對應唯一光軸偏折角的事 實,若將物高表示成α,則其可以用來一致性解釋像高。 而要將物高轉換成光軸偏折角α,則必須先確定投影中心 11279-TW-PA 40 565735 (或FCP 222)位置,以得到正確的物距。也就是實驗過 程中像高P重疊的條件,暗示將物高表示成光軸偏折角α 也具有重疊的現象。於是把物距(相機22與圖靶30間的 距離)加入演繹相機22的視野線80,則在「第1 2圖」 像高重疊範圍將同樣得到光軸偏折角α的重疊現象。 所以,以「第9圖」爲基礎,利用試誤法(trial and error) 沿著光學軸224上的每一點進行測試【註:此時光學軸的 絕對座標爲已知】,也就是逐一假設光學軸224上的一定 點與We[p]的距離爲D[p];而WJp],WJq],及W#]間 的位移量是作實驗過程的設定値,所以D[q],及D[r]也可 相對演繹。據此可在此三不同位置,參考一個等長像高, 即是如圖示的I313[p]、I323 [q]與I333 [r],只有在D[p]數値正 確時,才能將物高以正切函數轉換成其對應的等角度的光 軸偏折角( α313、α323 及 α333 ) ° 實驗時,在20個位置攫取共軛座標對陣列,也就是 針對每一物高尺111在已知的WJ0..19]位置得到像高剖面 pm[〇..19],故假設以WJ0]的物距爲D[0]則整個實驗過程 將得D[0:19]20個物距,將D[0:19]參考物高或測試圖靶的 半徑長度,可得其光軸偏折角剖面(am[0:20],m=[1..3])。 由參考(Pm[〇_」9],m=[l"3]) ’演繹的光軸偏折角 (am[0:20] ,m=[1..3])分布剖面所形成軌跡的重疊度(於 本發明中稱此爲第一種重疊性指標)來定位相機22的位 置;而此重疊現象,只有在D[0]的測試値FCP 222正確定 位,才可得到。這是本發明提出第一種解析相機22位置 11279-TW-PA 41 565735 的方法。請參照「第1 3圖」,表示在得到正確的D[o]數 値後,光軸偏折角am[0..19]對像高Ρπι[〇.·ΐ9]之資料點的 曲線軌跡,顯示三個同心圓半徑對應的光軸偏折角剖面具 有很好的重疊性。而將像高ρ表示成光軸偏折角α的函數 關係即是相機22的投射函數,因此「第1 3圖」所表現 的曲線即是光學鏡頭領域所稱的投射曲線(projection curve)或投射函數。目前習知技藝中還未出現量測裝置非 線性透視投射模型相機的方法(非指鏡頭);而本發明可以 用簡單的儀器裝置達到。另外,若將D[0]數値偏移一定値, 以50mm爲例,則光軸偏折角軌跡會出現明顯發散的現象, 如「第1 4圖」所示。 上述結果顯示:以物像共軛座標對陣列可以演繹投射 函數並定位相機22的位置(即定位FCP 222)。而本發明 提出的這種方式可以廣泛地應用在各種投射模型的 相 機22上。(註:本實施例的投射接近EDP,這只是一個 特例。任何的投射模型可用此發明法求得) 投射曲線可用以來描述相機22的成像機制;但無法 直接量化相機系統的失真。由量測結果,實施例中所討論 的鏡頭,其投射機制接近等距離投射(EDP),因其投射 曲線接近爲一條直線。若以線性投射的觀點,影像的失真 度和像高呈現非線性的負正比關係。爲了進一步方便解析 相機系統的失真機制’本發明定義另一*個光學參數一「光 軸偏折角焦距」(zenithal focal length,以下簡稱爲zfl), 如「第6圖」所示BNP 223’與在影像平面的失真中心227 11279-TW-PA 42 565735 間的距離爲高斯光學模式下的焦距常數,此參數對應一光 軸偏折角α之視野線80的成像模式,其値爲: zFLm[0..19] = pm[〇..19]*cot(am[〇.el9]) (5) 若以單一影像座標點I(u,v)對應唯一同視野線80的 觀點,可將zFL視爲:一影像座標點參考「線性透視投射 的模型」所轉換的焦距常數;此一焦距會隨著像高ρ的變 化而變動,其變動的幅度越大則表示相機系統的徑向負失 真度越大。更進一步,一影像高可以解釋成一對應空間光 軸偏折角a ;而若以成像機制的觀點,其又相依於所對應 的zFL,所以函數zFL(p)可以直接展現相機系統的失真度。 後續將以「光軸偏折角焦距曲線」(zFL curve)或「光軸 偏折角焦距函數」(zFL function)表示。 將「第1 2 A圖」中的像高pm[〇..19]表示成ZFL m[0_.19] 也必須參考物距,而其對照剖面的重疊現象亦可用於定位 相機22的FCP 222。這是本發明提出第二種解析相機22 位置的方法。「第1 2 A圖」所展現的像高Pm[〇..19],可 以用zFL m[0..19]表示,並得到一致解釋。因此以試誤法 (trial and error)逐一假設光學軸224上任一定點爲相機 22的FCP 222,據此可推斷起始量測距離D[0],進而將 (pm[0..19]5m=[1..3])轉換成其對應的(zFL m[〇..19],m=[1..3]),由演繹形成軌跡的重疊度來定位相機22 的位置(於本發明中稱此爲第二種重疊性指標)。「第1 5圖」顯示有很好的重疊現象,表示實驗結果可在光學軸 224定點鏡頭真正相機22的FCP 222。相對地,若將測試 11279-TW-PA 43 565735 點偏移5mm,則zFL軌跡會出現明顯的發散現象,如「第 1 6圖」所示。而「第1 5圖」亦可以直接用來表示相機 的失真機制或影像的失真程度。 値得注意的是,比較「第1 4圖」與「第1 6圖」後 發現,「第14圖」中D數値偏移5Omm比不上「第1 6 圖」中D數値只偏移5mm所造成的曲線發散現象明顯, 由此可知:zFL(p)對相機22投影中心位置的測試靈敏度 遠高於光軸偏折角函數a(p);此亦意味著:在實際應用上, 利用zFL(p)曲線重疊度來定位相機22的FCP 222是較佳 的方式。並且可以由像高pm[〇..19]逼近爲零値的位置得到 相機22鏡頭的焦距,一般理想鏡頭以此値爲焦距。 爲了使本發明的投影中心定位方式更具通用性-可適 用於任何的投射函數,針對前文所描述的軌跡剖面重疊度 本發明也提出一鑑定指標的方法。由於zFL(p)函數有較高 的鑑別度,故以此爲例,將「第15圖」及「第16圖」 分別三組數據參考像高P重新排列呈現於「第17圖」, 像高剖面部份的「發散長度」(或稱爲「特性長度」), 可用於評估zFL(p)曲線的重疊度。而計算「特性長度」的 方法可由「第1 7圖」來表不’其計算方法是將相鄰之p 對zFL的資料點連接起來,並計算所有點相連後的總長 度。故若所有點相連後的特性長度最小(如圖中標示爲zFL 的曲線),表示其所對應的zFL(P)軌跡的重疊度最好,則 該測試定點即爲相機22的投影中心(viewpoint,即FCP 222);否則,則如圖中另一條zFL-shift曲線,呈現明顯 11279-TW-PA 44 565735 較長的發散長度。 另外,本發明更可進一步利用原創PCP 31的影像性 質,評估量測系統的佈置品質,並據以修正系統佈置並預 測相機系統是否可鑑定。由於相機22的失真模式無法預 測,有些相機22的投射機制可能因瑕疵而嚴重不符合預 期的模式。例如鏡頭透鏡組的光學軸224與相機22影像 平面225已非正交,則不管如何校正都不可能得到完全對 稱的影像;但是,藉由本發明則可及早排除校正這些不適 用的相機22。 綜合以上所述,不管是利用相機22的投射函數α(ρ) 或是zFL(p)函數,都可達到鑑定相機規格的目的,並求取 相關光學投射參數。 由此可知,本發明所提出的方法以及量測系統確可用 於解析相機22的成像機制,而且可由量測到的數據分布, 進一步引導或修正量測系統的佈置及判斷量測參數的可靠 度,最後更可用於校正相機或發展影像處理及轉換技術。 【發明之功效】 本發明提出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數的方法及其裝 置,具有以下優點: 1·能夠確切地定出相機的光學軸、定位相機的絕對位 置(即投影中心)以及求出相機的投射曲線與焦距 常數。 2·可以藉由「光學軸偏折角焦距函數」量化影像座標 點的失真。 11279-TW-PA 45 565735 3. 可以由實驗數據鑑定量測系統的可靠度。 4. 可以由實驗數據鑑定待測目標相機的品質。 5. 可以將影像座標點直接轉換成空間投射角度。 6. 可以應用到立體影像量測學。 7. 校正的方法簡單且成本低,適用於任何一種非線性 投射機制的相機。 雖然本發明已以一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 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 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 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爲準。 【圖式簡單說明】 第1A圖、第1B圖,繪示習知一種根據理想EDPtc 平面影像爲基礎之魚眼影像校正方法的影像解析圖以及其 對應之空間投射示意圖; 第2圖,繪示習知三種類型魚眼鏡頭之投射函數曲線 圖; 第3圖,繪示習知高斯光學模型(Gaussian Model) 的成像光路示意圖; 第4圖,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圖靶對魚眼鏡頭之投 射光路的立體示意圖; 第5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精神而設計之一圖靶實施例 的示意圖,其爲一由三個同心圓定義的八角對稱圖案; 11279-TW-PA 46 565735 第6圖,繪示本發明方法之第一種實施例的理論模式 示意圖,其顯示圖靶移動於不同絕對位置時相異校正點成 像於同一影像點的光路示意圖; 第7圖,繪示本發明裝置之第一種實施例的系統佈置 示意圖,以及其參考的座標系統; 第8圖,繪示本發明裝置之第二種實施例的系統佈置 示意圖,以及其參考的座標系統; 第9圖,繪示本發明方法之第二種實施例的理論模式 示意圖,其顯示以圖靶實體中心爲絕對座標原點,藉由變 動相機位置而可等效演繹一視野線的方式; 第1 0圖,繪示本發明爲了攫取影像中心點依據實驗 量測得到相機於平台座標系統移動軌跡的統計示意圖,其 亦可代表光學軸於平台座標系統的空間運動軌跡; 第1 1圖,繪示本發明於實驗中所攫取影像中心點之 像素座標位置變化的統計資料圖; 第1 2 A圖,繪示本發明依據實驗中攫取的影像點資 料做成三同心圓定義之像高平均値隨著不同平台位置(參 考「第1 0圖」)變化的統計資料圖; 第1 2 B圖,依據「第1 2 A圖」的統計資料繪示不 同實體半徑三同心圓定義之平均像高變動範圍的統計資料 圖; 第1 3圖,繪示本發明於實驗過程中正確參考投影中 心位置時,物高對應的光軸偏折角(0〇對像高(P)之軌 跡重疊現象的統計資料圖; 11279-TW-PA 47 565735 第1 4圖,繪示本發明於實驗過程中未正確參考投影 中心位置時,物高對應的光軸偏折角(〇0對像高(p)之 軌跡發散現象的統計資料圖; ‘ 第1 5圖,繪示本發明於實驗過程中正確參考投影中 心位置時,像高轉換爲光軸偏折角焦距(zFL)對像高(p) 之軌跡重疊現象的統計資料圖; 第1 6圖,繪示本發明於實驗過程中未正確參考投影 中心位置時,像高的光軸偏折角焦距(zFL)對像高(p) 之軌跡發散現象的統計資料圖;以及 第1 7圖,以「第1 5圖」與「第1 6圖」的曲線爲 例,繪示可以用多條光軸偏折角焦距(zFL)軌跡的特性 長度來評估軌跡相互重疊度的示意圖。 【圖式之符號說明】 I :成影區域 II :長軸 12 :短軸 13 :本初子午線 13’ ' 13’’ :本初子午線的映射 141 :第一主要面 142 :第二主要面 20 :量測系統 21 :平台控制器 22 :相機
11279-TW-PA 48 565735 221 :鏡頭 222 :前基點(FCP) 222’ :前節點(FNP) 223 :後基點(BCP) 223’ :後節點(BNP) 224 :光學軸 225 :影像平面 226 :中心對稱影像(ICP) 227 :失真中心 23 :調整平台 231 : X’基軸 232 : Y’基軸 233 : Z’基軸 24 :光源 25 :運算單元 251 :中央處理器 252 :影像攫取裝置 253 :數位影像處理器 26 :相機球座標系統 27、27’ :像素平面座標系統 28 :絕對座標系統 29 :平台座標系統 30 :圖靶 31 :中心對稱圖案(PCP) 11279-TW-PA 49 565735 38 :中心校正點 311-318、321-328、331-338 :校正點 341-344 :測試點 70 :萬用光學基座 80 :視野線 91、92 :失真及校正影像點 11279-TW-PA 50

Claims (1)

  1. 565735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數的方法,係利用該相機之 視野空間中一視野線對一影像平面上一影像點的專一 投射特性,而求取該相機的光學參數,該方法包含有: 設置一圖靶於該相機的視野空間中,該圖靶具有 一中心對稱圖案(PCP),該中心對稱圖案(PCP)定 義一位於圖案中心的中心校正點以及至少二個位於同 一輻射半徑上的第一校正點與第二校正點; 準直該相機與該圖靶,使得該相機的一光學軸正 交穿過該中心校正點; 紀錄該第一校正點在該影像平面上映射之該影像 點的像素座標位置; 該圖靶依據該中心校正點沿著該光學軸移動,使 得該第二校正點亦重疊映射在該影像點的像素座標位 置上; 攫取該第一校正點與該第二校正點的空間絕對座 標,計算由該二空間絕對座標定義的一視野線;以及 取該視野線與該光學軸的交點即爲該相機的一投 影中心(viewpoint/FNP)。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數 的方法,其中準直該相機與該圖靶的方法係藉由定位 該影像平面的一失真中心來達成,正交穿過該失真中 心與該中心校正點的一空間視野線即爲該光學軸。 11279-TW-PA 51 565735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數 的方法,其中定位該失真中心的方法包含有: 該圖靶上之該中心對稱圖案(PCP)更具有複數 個中心對稱的幾何圖形; 將該圖靶放置在該相機的視野空間中使得該中心 對稱圖案(PCP)成像在該影像平面上; 調整該圖靶與該相機間的相對方位,直到該中心 對稱圖案(PCP)成像爲一中心對稱影像(ICP);以 及 以至少一對稱指標測試該中心對稱影像(ICP), 以確定該複數個幾何圖形的影像軌跡達到中心對稱的 要求,則該中心校正點之映射影像點的特徵座標即爲 該失真中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數 的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幾何圖形係爲選自同心圓、同 心方形、同心三角形與同心多邊形之組合的其中之 -- 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數 的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幾何圖形係由同心的圓形、方 形、三角形或多邊形所組合而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數 的方法,其中該對稱指標包括失真指標參數、水平偏 差度與/或垂直偏差度。 7、 一種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數的方法,係利用該相機之 11279-TW-PA 52 視野空間中一視野線對一影像平面上一影像點的專一 投射特性,而求取該相機的光學參數,該方法包含有: 設置一圖靶於該相機的視野空間中,該圖靶具有 一中心對稱圖案(PCP),該中心對稱圖案定義有一 位於圖案中心的中心校正點以及由複數個幾何圖形定 義的複數個校正點; 準直該相機與該圖靶,使得該相機的一光學軸正 交穿過該中心校正點; 沿著該光學軸變動該相機與該圖靶間的相對距 離,並分別紀錄在不同該相對距離下該複數個校正點 所對應的複數個物像共軛座標對,總合而成一物像共 軛座標對陣列;以及 沿著該光學軸尋求一定點,以該定點爲基準解析 該物像共軛座標對陣列的資料,使得一重疊性指標呈 現最佳的軌跡重疊度,則該定點即爲該相機的一投影 中心。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數 的方法,其中準直該相機與該圖紀的方法係藉由定位 該影像平面的一失真中心來達成’正父穿過該失真中 心與該中心校正點的一空間視野線即爲該光學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數 的方法,其中定位該失真中心的方法包含有: 將該圖靶放置在該相機的視野空間中使得該中心 對稱圖案(PCP)成像在該影像平面上; 11279-TW-PA 53 調整該圖靶與該相機間的相對方位,直到該中心 對稱圖案(PCP)成像爲一中心對稱影像(ICP);以 及 以至少一對稱指標測試該中心對稱影像(ICP), 以確定該複數個幾何圖形的影像軌跡達到中心對稱的 要求,則該中心校正點之映射影像點的特徵座標即爲 該失真中心。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 數的方法,其中該對稱指標包括失真指標參數、水平 偏差度與/或垂直偏差度。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 數的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幾何圖形係爲選自同心圓、 同心方形、同心三角形與同心多邊形之組合的其中之 -* 〇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 數的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幾何圖形係由同心的圓形、 方形、三角形或多邊形所組合而成。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 數的方法,其中該物像共軛座標對係由該複數個校正 點或該相機的絕對座標位置與其對應影像點的像素座 標位置配對組合而成的座標對,可以解析出像高、物 高和物距三個參數。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 數的方法,其中該重疊性指標係指一特性長度,該特 11279-TW-PA 54 565735 性長度的計算包含有以下步驟: 解析該物像共軛座標對陣列而得到複數個資料 點;以及 連接該複數個資料點而成該特性長度,以該特性 長度最小爲軌跡重疊度最佳的指標。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該複數個資料點係指該複數個校正 點對應之光軸偏折角(α)對像高(P)關係的資料點, 代表該相機的投射曲線,係由解析該物像共軛座標對 陣列的資料與該定點的假設位置而得。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該複數個資料點係指該複數個校正 點對應之光軸偏折角焦距(zFL)對像高(ρ)關係的 資料點,代表該相機的失真程度’係由解析該物像共 轭座標對陣列的資料與該定點的假設位置而得。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該光軸偏折角焦距(zFL)係以以 下數學式決定之: zFL = p*c〇t(a) 其中, ρ :像高,即該映射影像點與該失真中心間的距 离隹; a :光軸偏折角,該映射影像點封應於物體空間 中一入射線與該光學軸的夾角。 11279-TW-PA 55 8、一種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數的方法,係利用該相機 之視野空間中一視野線對一影像平面上一影像點的專 一投射特性,而求取該相機的光學參數,該方法包含 有: 以該影像點爲基準,求取該視野空間中映射到該 影像點的至少二不同絕對座標點,以定義該視野線; 計算代表該視野線的一光軸偏折角(〇0,係爲 該視野線與該相機之一光學軸的夾角; 進一步求取複數個影像點所分別對應的複數條視 野線所分別定義的複數個光軸偏折角(a);以及 由該複數個影像點與該複數個光軸偏折角(a) 間的對應關係,得到描述該相機投射行爲的一投射函 數。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定義該視野線的方法更包含有: 設置一圖靶於該相機的視野空間中,該圖靶具有 一中心對稱圖案(PCP),該中心對稱圖案(PCP)定 義一位於圖案中心的中心校正點以及至少二個位於同 一輻射半徑上的第一校正點與第二校正點; 準直該相機與該圖靶,使得該光學軸正交穿過該 中心校正點; 紀錄該第一校正點在該影像平面上映射之該影像 點的像素座標位置; 該圖靶依據該中心校正點沿著該光學軸移動,使 11279-TW-PA 56 565735 得該第二校正點亦重疊映射在該影像點的像素座標位 置上;以及 攫取該第一校正點與該第二校正點的空間絕對座 標,則該二絕對座標點即定義該視野線。 2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該視野線與該光學軸的交點即爲該 相機的一投影中心(viewpoint/FNP)。 2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準直該相機與該圖靶的方法係藉由 定位該影像平面的一失真中心來達成,正交穿過該失 真中心與該中心校正點的一空間視野線即爲該光學 軸,其步驟包含有: 該圖靶上之該中心對稱圖案(PCP)更具有複數 個中心對稱的幾何圖形; 將該圖靶放置在該相機的視野空間中使得該中心 對稱圖案(PCP)成像在該影像平面上; 調整該圖靶與該相機間的相對方位,直到該中心 對稱圖案(PCP)成像爲一中心對稱影像(ICP); 以至少一對稱指標測試該中心對稱影像(ICP), 以確定該複數個幾何圖形的影像軌跡達到中心對稱的 要求,此時該中心校正點之映射影像點的特徵座標爲 該失真中心;以及 根據該圖靶的已知方位,取正交穿過該失真中心 與該中心校正點的一空間視野線即爲該光學軸。 11279-TW-PA 57 565735 2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該對稱指標包括失真指標參數、水 平偏差度與/或垂直偏差度。 2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幾何圖形係爲選自同心 圓、同心方形、同心三角形與同心多邊形之組合的其 中之一。 2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幾何圖形係由同心的圓 形、方形、三角形或多邊形所組合而成。 2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由解析該複數個影像點與該複數個 光軸偏折角(〇0間的對應關係,更可以得到該相機 的一投影中心(viewpoint/FNP)。 2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5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求取該投影中心的方法更包含有: 設置一圖靶於該相機的視野空間中,該圖靶具有 一中心對稱圖案(PCP),該中心對稱圖案定義有一 位於圖案中心的中心校正點以及由複數個幾何圖形定 義的複數個校正點; 準直該相機與該圖靶,使得該光學軸正交穿過該 中心校正點; 沿著該光學軸變動該相機與該圖靶間的相對距 離,並分別紀錄在不同該相對距離下該複數個校正點 11279-TW-PA 58 565735 所對應的複數個物像共軛座標對,總合而成一物像共 軛座標對陣列;以及 沿著該光學軸尋求一定點,以該定點爲基準解析 該物像共軛座標對陣列的資料,使得一重疊性指標呈 現最佳的軌跡重疊度,則該定點即爲該投影中心。 2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6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該物像共軛座標對係由該複數個校 正點或該相機的絕對座標位置與其對應影像點的像素 座標位置配對組合而成的座標對,可以解析出像高、 物高和物距三個參數。 2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6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該重疊性指標係指一特性長度,該 特性長度的計算包含有以下步驟: 解析該物像共軛座標對陣列而得到複數個資料 點;以及 連接該複數個資料點而成該特性長度,以該特性 長度最小爲軌跡重疊度最佳的指標。 2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8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該複數個資料點係指該複數個校正 點對應之光軸偏折角(〇0對像高(P)關係的資料點, 代表該相機的投射曲線,係由解析該物像共軛座標對 陣列的資料與該定點的假設位置而得。 3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8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該複數個資料點係指該複數個校正 11279-TW-PA 59 565735 點對應之光軸偏折角焦距(zFL)對像高(p)關係的 資料點,代表該相機的失真程度,係由解析該物像共 軛座標對陣列的資料與該定點的假設位置而得。 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方法,其中該光軸偏折角焦距(zFL)係以以 下數學式決定之: zFL = p*cot(a) 其中, P :像高,即該映射影像點與該失真中心間的距 離; (X :光軸偏折角,該映射影像點對應於物體空間 中一入射線與該光學軸的夾角。 3 2、一種求取相機光學投射參數的裝置,係應用於解析 該相機之視野空間中複數條視野線對一影像平面上複 數個影像點的對應關係,該裝置包含有: 一圖靶,繪製有一中心對稱圖案(PCP),該中 心對稱圖案係由一中心校正點與複數個中心對稱的幾 何圖形所組成,該複數個幾何圖形定義有複數個校正 點; 一相機,具有一非線性投影鏡頭,用以攝取來自 該中心對稱圖案的光線而在該影像平面上形成一對應 影像; 一調整平台,具有三相互正交之基軸以定義一平 台座標系統,用於調整該圖靶與該相機間的相對絕對 11279-TW-PA 60 565735 位置; 一平台控制器’連接於該調整平台’用以提供動 力並控制該調整平台的運動範圍;以及 一運算單元’連接於該相機與該平台控制器’根 據由該相機攫取的影像資料對該平台控制器下命令, 以調整該調整平台之三基軸的位置’並且攫取該複數 個校正點的絕對座標以及其映射影像點的像素座標而 形成複數個共軛座標對,根據該複數個共軛座標對的 資料進行運算,而得到描述該相機中該視野空間對該 影像平面的投射函數,用來表現該相機的成像機制。 3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2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裝置,其中更包含有一光源,用於照明該圖靶。 3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2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裝置,其中該圖靶上之該中心校正點與該複數 個校正點可用主動發亮的元件組成。 3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4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裝置,其中該主動發亮的元件係爲一發光二極 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 3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2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裝置,其中該運算單元更包含有: 一影像攫取裝置,連接於該相機’用於轉換該相 機所攫取到的類比訊號爲數位訊號; 一數位影像處理器,連接於該影像攫取裝置,用 於處理該數位訊號以攫取該對應影像的像素座標;以 11279-TW-PA 61 565735 及 一中央處理器,用於控制該影像攫取裝置與該數 位影像處理器的操作。 3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2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裝置,其中該運算單元係爲一個人電腦(PC)。 3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2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裝置,其中該相機係爲選自一 CCD相機、一 CMOS相機、一裝設影像掃瞄裝置相機之組合的其中 之一。 3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2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幾何圖形係爲選自同心 圓、同心方形、同心三角形與同心多邊形之組合的其 中之一。 4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2項所述之求取相機光學投射 參數的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幾何圖形係由同心的圓 形、方形、三角形或多邊形所組合而成。 11279-TW-PA 62
TW92109159A 2003-04-18 2003-04-18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cal parameters of a camera TW565735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2109159A TW565735B (en) 2003-04-18 2003-04-18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cal parameters of a camera
PCT/IB2004/001109 WO2004092826A1 (en) 2003-04-18 2004-04-12 Method and system for obtaining optical parameters of camer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2109159A TW565735B (en) 2003-04-18 2003-04-18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cal parameters of a camer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65735B true TW565735B (en) 2003-12-11
TW200422754A TW200422754A (en) 2004-11-01

Family

ID=32503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09159A TW565735B (en) 2003-04-18 2003-04-18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cal parameters of a camera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565735B (zh)
WO (1) WO200409282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9128A (zh) * 2019-10-28 2021-04-30 阿丹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式体积测定装置
TWI788838B (zh) * 2021-05-07 2023-01-01 宏茂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球座標至極座標轉換方法
TWI793702B (zh) * 2021-08-05 2023-02-21 明志科技大學 求取相機的光學投射機制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93393B2 (en) 2006-04-21 2011-02-22 Mersiv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n image projection system
US20090284555A1 (en) * 2008-05-16 2009-11-19 Mersiv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images using radiometric response characterizations
CN106596063B (zh) * 2014-06-27 2019-05-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透镜畸变的方法及系统
RU2635336C2 (ru) * 2015-03-30 2017-11-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Пеленг" Способ калибровки оптико-электрон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6780617B (zh) * 2016-11-24 2023-11-10 北京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CN108931357B (zh) * 2017-05-22 2020-10-23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测试标靶和相应的镜头mtf检测系统及方法
JP2020148700A (ja) * 2019-03-15 2020-09-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距離画像センサ、および角度情報取得方法
CN111105488B (zh) * 2019-12-20 2023-09-08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仿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45522B (zh) * 2020-03-11 2023-05-23 上海大学 被动式夜视智能探雷系统及智能探雷方法
CN111432204A (zh) * 2020-03-30 2020-07-17 杭州栖金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测试装置及系统
CN111612710B (zh) * 2020-05-14 2022-10-04 中国人民解放军95859部队 一种目标矩形投影图像几何成像像素数计算方法
CN113310420B (zh) * 2021-04-22 2023-04-0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 一种通过图像测量两个目标之间距离的方法
CN116954011B (zh) * 2023-09-18 2023-11-2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高精度光学反射系统标校相机的装调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5667A (en) * 1991-05-13 1993-02-09 Telerobotics International, Inc. Omniview motionless camera orientation system
EP0840981A4 (en) * 1995-07-27 1998-12-02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VIDING, FORMING AND PROCESSING IMAGES FOR USE WITH A CAMERA WITHOUT MOBILE PART
JP3126955B2 (ja) * 1999-02-12 2001-01-22 株式会社アドバネット 画像変換用演算装置
JP3624288B2 (ja) * 2001-09-17 2005-03-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店舗管理システ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9128A (zh) * 2019-10-28 2021-04-30 阿丹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式体积测定装置
TWI788838B (zh) * 2021-05-07 2023-01-01 宏茂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球座標至極座標轉換方法
TWI793702B (zh) * 2021-08-05 2023-02-21 明志科技大學 求取相機的光學投射機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92826A1 (en) 2004-10-28
TW200422754A (en) 2004-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65735B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cal parameters of a camera
Svoboda et al. Epipolar geometry for panoramic cameras
CN100562707C (zh) 双目视觉转轴标定方法
Scaramuzza Omnidirectional vision: from calibration to root motion estimation
JP5872818B2 (ja) 測位処理装置、測位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02509261B (zh) 一种鱼眼镜头的畸变校正方法
CN103106661B (zh) 空间二条相交直线线性求解抛物折反射摄像机内参数
CN103258329B (zh) 一种基于圆球一维特性的摄像机标定方法
CN109615664A (zh) 一种用于光学透视增强现实显示器的标定方法与设备
CN103206926B (zh) 一种全景三维激光扫描装置
Jiang et al. An accurate and flexible technique for camera calibration
Wang et al. Accurate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curved checkerboard-like marker based on quadratic form
CN109087360A (zh) 一种机器人相机外参的标定方法
Yamauchi et al. Calibration of a structured light system by observing planar object from unknown viewpoints
CN103559710B (zh) 一种用于三维重建系统的标定方法
Orghidan et al. Omnidirectional depth computation from a single image
TW565736B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cal parameters of a camera
Ma et al. Image formation
JP2006220603A (ja) 撮像装置
CN105956996B (zh) 基于二次折射投影模型的鱼眼图像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JP3704494B2 (ja) カメラのビューポイント及び焦点距離を調べる方法
Gorevoy et al. Optimization of a geometrical calibration procedure for stereoscopic endoscopy systems
Orghidan et al. Calibration of a structured light-based stereo catadioptric sensor
Meng et al. A calibration method for mobile omnidirectional vision based on structured light
CN109945840B (zh) 三维影像摄取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