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27750B - Reflector antenna - Google Patents

Reflector antenna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27750B
TW527750B TW090109479A TW90109479A TW527750B TW 527750 B TW527750 B TW 527750B TW 090109479 A TW090109479 A TW 090109479A TW 90109479 A TW90109479 A TW 90109479A TW 527750 B TW527750 B TW 5277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or
antenna
scope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09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Vadim A Kaloshin
Original Assignee
Wavefront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vefront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vefronti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27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2775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8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9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comprising one main concave reflecting surface associated with an auxiliary reflecting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5Means for positioning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27750 C7 D7 五、創作說明(/ )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反射器天線,尤指一種可應用於通 信系統及衛星電視之反射器天線。 多反射天線(multi-mirror antenna),尤其是雙反射器多 波束掃瞄天線,能提供較雙反射器單波束天線更高的效能, 係早已為大眾所知。而對於在單一平面上掃瞄或形成多波 束波型,則是利用環狀反射器天線(toroidal-reflector antenna)。而所謂的Tore是環繞軸線呈曲線狀旋轉的主體, 且不具有軸對稱特性。舉例而言,在多波束天線中,其主 反射器之每一波束皆具有相位差,該相位差則是藉由一次 反射器(subreflector )加以補償(參見,美國專利號3,922,682, 25.11.1975 ;曰本專利號 57-178402, H01Q 19/19, 02.11.1982.),而次反射器之形狀與其設置位置係與饋電 元件相同,皆相對於主反射器天線之軸向對稱設置。此類 天線具有兩種缺點:1·因每個饋電元件僅發射一部分主 反射器天線之信號,故天線之效率不高。2 ·由於各反射 器係重疊設置,故無法形成兩相鄰波束。其中第二種缺點 已經由一具有雙共焦環形反射器之雙反射器天線所克服(參 見美國專利號3,828,352, 06.08.1974 ;日本專利號5-3762, H01Q 19-19, 16.03.1985 ),此種天線之饋電元件所設置的 位置也是相對於主反射器天線之軸線呈對稱性地設置,各 饋電元件之軸向係皆指向主反射器天線之軸線,又各饋電 元件係僅發射一部分主反射器天線之信號。根據前述原因 再加上此種天線並無法完全做到相位差的補償,故無法提 供足夠高的效率。 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K----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27750 C7 D7 五、創作說明(> ) 而另一種多波束天線其中的主、反射器的形狀,係依據 給定之波束數目所得到最小相位差而決定之(參見美國專 利號4,603,334, 29.07.1986),此種天線之缺點之是在於主 反射器之外形極為複雜(於兩平面上具有可變化的曲率)。 另一種已知的雙反射器雙共焦天線(double-reflector bifocal antenna),其主反射器具有一碟狀面(參見蘇聯專 利號 1181020, H01Q 19/18, 30.03.1984.),而決定次反射 器形狀之選擇條件,則是以如何使兩互相對稱的波束無相 位差為考量。其饋電元件則是對稱地設置在該天線的焦點, 各饋電元件之軸線則是指向其最大波型方向,而於次反射 器反射回來後再進入主反射器之中心部份。此種天線之反 射器可完全發射出信號,因此若精確地將饋電元件設置在 焦點處,可得到較高的效率。此種天線其缺點在於其波束 數目少,且天線之使用範圍角度狹小。隨著焦點的逐漸分 開,分佈於焦點上的饋電元件也是如此,因而各束波彼此 之間的角間距(angular spacing)也隨之增加;然而,因場 振幅(field amplitude)(又稱振幅差,amplitude aberrations) 的不規則分佈,該主反射器之效率隨之下降。若將饋電元 件分佈在焦點之間,則效率將因振幅差及相位差而下降。 而與本發明最為近似之反射器天線於此一刊物中係有揭 露出:Shishlov A.V.,Shitikov A.M·,Multi-beam offset reflector antennat with wide field of view in one plane, Proc. 27 Sci. Conf. on Antenna theory and technology,Moscow, 1994, P. 227-230。此類天線包含有一具拋物曲面之主反射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I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2^75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农 器’夕個次反射器及一個可移動式饋電元件或多個固定式 饋電元件。決定各次反射器表面形狀之條件,係為如何對 兩固定方向之波束形成一平面波前。關於反射器外觀及饋 電元件設置位置,係以避免互相遮蔽為主,意即於天線中 採用補償設計。而如何訂定各次反射器其自由參數,係基 於如何得到最大效率值此一目標而設定。此種天線之缺二 仍是在於其使用角度過於狹窄。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反射器天線,用以 增廣天線之使用角度,以克服上述缺點。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發明所提出之多焦點式反射器 天線,包含有: 一具凹开>曲面狀主反射器,一包含至少有一饋電元件 之饋電裝置,以及至少一凸形孤狀曲面之次反射器,其中 该主反射器及饋電元件,係相對於該次反射器設置在同一 側。且該次反射器之表面形狀係根據下列方程式決定·· f(z)=Pm(X?y) 其中pm(x,y)係為功率m的二維多項式;f(z)=pm(x,〇) 則疋次反射器之生成函數(generatrix); x,y,z則是代表笛卡 兒座標(Cartesian coordinate)。 又決定該次反射器之表面形狀、饋電裝置中饋電元件 之擺設位置及其軸向位置其最佳化條件,係根據如何在給 定波型,即兩不同方向波束之下,可得到區域面積使用最 大值而訂定。 本發明之一特徵係該主反射器、次反射器及饋電裝置 _____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1 C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27750
之排列方式係依據信號補償目的加以組構。 〃本發明之一特徵係該主反射器之凹形曲面係由抛物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紅轉所形成,而該次反射器於對稱主反射器之平面上,其 剖視形狀係為一橢圓。 本發明之一特徵係該次反射器之表面形狀為一環形凸 狀曲面,而該饋電裝i中之饋電元件其軸向係與天線之對 稱面相交於一點,該點係介於次反射器其表面及其軸向之 間。 本發明之一特徵係該次反射器具有凹凸形狀。 本發明之一特徵係該主反射器具有平滑邊緣。 本發明之一特徵係該饋電裝置係可裝設有可機械移動 式之饋電元件。 本發明之一特徵係該饋電裝置可裝設有行列式固定饋 電元件組成。 胃 本發明之一特徵係可附加一以透鏡或反射器組成之相 位差補償器。 本發明之一特徵係決定該次反射器表面形狀之條件, 為以獲得平面波前此一條件而訂定。 本發明之一特徵係決定該次反射器表面形狀之條件, 為以獲得圓柱波前此一條件而決定。 ' 為使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結構特徵及 其他目的,茲附以圖式詳細說明如后: (一)圖式部份: 第一圖:係本發明之反射器天線第一實施例之外觀圖。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裝----K----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Q χ挪公釐) 奶75〇 五、創作說明(y 第一圖·係本發明之反射器天線第二實施例之外觀圖 其中該主反射器係具有平滑邊緣。 第三圖··係第二實施例之反射器天線其2又平面圖。 第四圖··係第二實施例之反射器天線其又¥平面圖。 第五圖.係苐二貫施例所示之反射器天線其效率對掃 瞄角度曲線圖。 第六圖·係一修正透鏡加裝於本發明之反射器天線之 外觀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之反射器天線搭配有兩個次反射器 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之反射器天線搭配有整合式次反射 器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之反射器天線搭配有兩分離式次反 射器以合成單一波束及群波束之示意圖。 (二)圖號部份: (10)主反射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5 )桿子 (2 0)次反射器 (3 0)饋電裝置 (32)饋電元件 (3 4)主反射器之軸向 (3 6 )次反射器之車由向 (4 0)焦點曲線 (6 0)相差補償器 表紙張尺度綱巾關家鮮(CNS)A4規格7^ 297公釐) 52775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C7 D7 五、創作說明(乙) (1 0 2)主反射器之最低點 本發明之多焦點式反射器天線係採用一環狀反射器做 為其主反射器,其特色於反射器天線工程領域中係早為大 眾所知。然而,習用之多波束天線及掃瞄天線其波束的掃 瞒方式,係透過饋電元件或饋電裝置(即饋電元件配合次 反射器)圍繞一旋轉軸旋轉。因此各饋電元件之軸向方向 均指向至該旋轉軸,同時必須考慮旋轉的軸對稱問題及天 線於%目田時其增盈必須維持不變。所以設置於特定位置之 各饋電元件,僅分別針對一部分的主反射器表面發射信號, 故此種設置之天線其效率無法提高。而在本發明裡,則是 利用環狀反射器做為一多焦點式主反射器,尤指應用在雙 焦點系統中。而依據稍後所述方式,決定出次反射器之形 狀,再配合一具有高效率值之凹形曲面的主反射器,可增 廣天線的使用角度。而決定該次反射器形狀的條件,則是 基於將振幅差及相位差之值最小化的目標下而訂定,意即 主反射器的實際振幅及相位分佈與預設值比較後,須得到 最小的差距,其中該預設值又是基於在具有兩個或兩個以 上的饋電元件時,以可得到最大效率的要求下所定出。此 即意謂著於最佳化的過程中,可限制一定程度的側邊輻射, 以及可限制在垂直平面上(此平面係與掃瞄平面正交 (orthogonal))掃瞄扇形波型與預設扇形波型兩者之偏差 值。而主反射器之生成函數(generatrix )係由方程式x=F(z) 所得到,而次反射器之生成函數則由方程式Pm(x,〇)= f(z) 所得到,其中Pm(X,y)係為功率m的二維多項式,可由多 I ___ 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豕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爱) ·裝----^----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27750 C7 _______________ D7 五、創作說明(^) 種方式決定出,例如基於技術考量或基於為波束達成一特 定映射函數(mapping function),其中波束係朝向天線並於 垂直平面(y=0)上輸入、輸出,基於上述條件可決定出適 合同相天線(synphase antenna)的振幅分佈,因此即可知道 天線的側邊輻射及垂直平面的掃瞄特性。 若欲形成一平行波束波型(pencil-beam pattern),則 須要先形成一平面波前(synphase aperture )。而該次反射 器之生成函數(genertrix)可為主反射器之生成函數提供一特 定形狀,且主反射器之生成函數係以形成平面波前(planner wavefront)此條件所決定(參見 Kaloshin,V.A·,Venetsky, A.S.? Synthesis of multi-beam and multilobe antennas, Proc. 28 Moscow Int. Conf. on Antenna theory and technology, Moscow,1998, ρ·380-383)。同時在個別解決二維問題時, 可決定出各反射器之生成函數,並證明於垂直平面上完成 一映射函數之必要性(參見Kaloshin,V.A·,The method of key problems is asymptotic theory of wave-guiding and emitting systems with edges· Dr. Sci· Thesis,Moscow,IRE of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1989)。而主、次反射器生成 函數之訂定條件,皆是確保天線於垂直平面上具有高掃瞄 特性,為達到此目的,映射函數於此平面須符合anaplantism condition,意即 Abbe sines condition (參見 Zelkin,Ye.G·, Petrova, R.A. Lens antennas.-Moscow, Sovetskoye Radio, 1974 -280pages),或是於選擇主、次反射器之生成函數時 須在此平面上使天線成為多焦點式天線。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K—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527750 C7 _ D7 五、創作說明(g) 若欲於垂直平面上具有扇形波型(fan pattern),則選 擇圓柱狀波前會較平面波前適合。而為決定次反射器之形 狀以使天線最佳化之初始值估算,則可藉由解integro-differential 方程式而得(參見 Kaloshin,V.A·,Dr· Sci. Thesis)。而在給定主反射器之生成函數後,藉由選擇相對 應次反射器之形狀,於垂直平面上將會具有多種不同扇形 波型之選擇。而在選擇主反射器之生成函數時,可定出在 主反射器中之振幅分佈,以及依據合成扇形波型可訂定扇 形波型之誤差準位和側邊輻射。就扇形波型而言,一種已 知重複性做法可以加以應用(參見專題論文:Andriychuk, Μ.M. et al.? Synthesis of antennas by the amplitude pattern. Kiyev,NaukovaDumka,1993·-255 pages)。而為達成最大 效率而訂定扇形波型時,最佳化程序可根據垂直平面波型 及預設波型兩者之間的差異值決定。 因此於主、次反射器之生成函數決定後(分別為F(z) 及f(z)函數所代表),再經過最佳化,則主反射器之各項 參數及次反射器之形狀即可得到。據此,饋電元件位置的 最佳化(聚焦線)及其軸向方向便可決定。而且可能無須 先對反射器生成函數做初步訂定,即可進行最佳化步驟。 而在本發明中,F(z)及f(z)係由多項式Pm(x,y)計算所得。 請參考第一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外觀圖, 其中主反射器(10)係形成非平滑邊緣,而第二圖之另 一實施例中,主反射器(1 〇 )係形成平滑曲線邊緣。 本發明之天線包含有一具凹狀曲面之主反射器(1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27750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置也是可事先訂定 請參考第三圖及第四圖所示’係分為為本創作第二實 C7 D7 五、創作說明(1 ) 〇),一次反射器(20)及一饋電裝置(30)。而主 反射器(1 0 )及次反射器(2 0 )之間係由至少一個的 桿子(1 5 )緊密連接;藉此,依據此種設計之天線,其 探測空間即可藉由饋電裝置(3 0)上的饋電元件(3 2) 其機械位移所完成(天線之掃瞄操作模式),或是藉由將 饋電元件(3 2 )以行式式固定排設在饋電裝置(3 〇) 上所完成,例如以號角式(horn type )排列(天線之多波 束操作情況)。其中饋電裝置(3 0 )之設計並非是本發 明之考慮要點。 該次反射器(2 0)之形狀係由下列方程式決定: f(z)=Pm(x,y)
其中Pm(x,y)係為功率m的二維多項式;而該二維多項 式的功率及係數係為天線最佳化之自由參數,同時天、線的 最佳化與至少兩饋電元件(3 2 )排列點的最大效率值有 關,同時也與饋電元件(3 2)之軸向方向有關。而另— 種決定單一次反射器(2 0)形狀的方法是依特定函數類 型之圖型型態,以及依所訂定自由參數之最佳化值所決定, 如同其中一種已知的多維最佳化方法(參見A〇ki, M
Introduction into methods of functionals optimization 〜
Moscow,Nauka,1976)。而於本發明中,功率瓜及多工
Pm(x,y)之係數,於開始最佳化步驟前可事先訂定。相、弋 主反射器(1 0)之各項參數以及饋電元件(3 的’ ώ」的仅 施 1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y ------------^^裳-----:----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2775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C7 D7 五、創作說明) 例之垂直平面圖(ZX)及水平平面圖(γχ)。該主反射 器(1 0 )的外形,係為一非軸對稱之碟型面裁切體,其 軸向(3 4 )如同第三圖所標示之連續線。而主反射器(1 0)之最低點(102)係落於X軸(拋物線軸)。 該主反射器(1 〇 )之生成方程式係由下列方程決定之: χ=Α-ζ2/Β Α,Β為該主反射器(1 〇)之自由幾何參數。 而為實現平面波前此一要求,次反射器(2 〇 )在ΖΧ 平面之生成函數係訂定為一具有與碟型天線焦點重疊之焦 點的橢圓,另一焦點則是與主反射器(1 〇 )之最低點(1 0 2 )相重疊。該次反射器(2 0)之剖視方程式則是: x=a-b(l-(z/c)2)1/2 其中a,b,c為次反射器(2 〇)之自由幾何參數。 而主反射器(1 0 )及次反射器(2 〇 )之自由幾何參 數,以及饋電元件(3 2 )之軸向位置,係為使天線最佳 化之條件下訂定,意即在以可得到間距10度的兩波束其最 大效率值情況下訂定。爾後,天線之最佳化係取決如第四 圖中所示星號標誌的焦點曲線(4 〇)。據此,次反射器 (2 0 )其最佳化步.驟係已完成。於此一例子即
Pm(x,y)=x2+y2 该次反射器(2 0)之各自由參數於最佳化步驟中係訂 定為: a=5043,b=01411,c=1152(其單位為公釐,mm) 因此,該次反射器(2 0)係形成有一凹凸狀表面,並 裝----K----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2 527750 C7
且於ZX平面上觀之,係為橢圓曲面之非對稱裁切,次反 射器(20)之軸向(36)係與Z軸重疊(參見第三、 四圖)。 同時,該具有碟狀凹形曲面之主反射器(1〇)其自由 幾何參數為 A=6652mm,B=6519mm 因此该主反射器(1 〇)表面之方程式係為下述型式: (x+Δ )2+y2=(6652-z2/6519)2 其中△係為主反射器(1 〇)及次反射器(2 〇)之間 的距離,其值為794mm。 若本發明之天線係採取可移動式饋電元件(3 2 ),其 移動係沿著該焦點曲線(40),該焦點曲線(4〇)估 計係為一具半徑3930mm之圓周曲線。若於該焦點曲線(4 〇)上設置有數個饋電元件(32),各饋電元件(3 2) 之軸向係指向位於XZ平面上,並且與次反射器(2〇) 之軸向平行,且與次反射器(2 0)距離最近之饋電元件 (3 2 )係相距2560mm。依此,各饋電元件(3 2 )係 於XY平面上形成具有廣角度區域的波束。 該主反射器(1 〇)與次反射器(2 〇)係具有相同的 對稱共平面zx。該主反射器(1 〇 )之面積係相當於一具 有直徑3000mm之圓面積。而次反射器(2 0 )之面積約 為主反射器(1 〇 )之〇·33倍。饋電元件(3 2 )在10dB 準位之波型寬度則定為30度;因此該主反射器(1 〇 )於 XY平面上之半徑值係定為6652mm,而次反射器(2 0 ) 則為3632mm,兩者之軸心相距為794mm。而該主反射器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χ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775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C7 、創作說明(丨厶) (10)之邊界係為平滑狀,且置 Λ、丄—, ^成方式是以2557(χ+ 二圍内:平面波前以不同角度入射回來,該次反射 = j())之邊界係依據自主反射器(1Q)反射而回之 2束相交㈣定(於本例中係為20度)。而主反射器(1 广反射^ (2 〇)係根據補償結構而決定其排列位 置’且彼此不互相遮蔽。 請參考帛五圖料’若為雙焦點纽㈣天線其效率及 ㈣角度之曲線圖’係依據實體光學法(physical_cs method)計算而得,如實線⑴所示,而本發明之曲線 係為虛線(2 )所示。由圖中可知,於效率〇.6、角度9度 (±4.5。)該虛線(2 )的區域涵蓋了雙焦點天線的範圍,且 更加延伸到20度(±1〇〇)。 為了更進一步增加涵蓋範圍,則可採用一具有相差補償 為(6 0)之反射器天線,該相差補償器(6 〇)係針對 非自次反射器(2 0)反射回來之相差做補償調整(如第 六圖所示)。該相差補償器(6〇)係可採用透鏡或反射 器達到,且設置在各饋電元件(3 2)之前方。 而若有須要形成多束寬間隔之群波束、或群波束及獨立 波束,則天線可採用數個次反射器來達成,如第七圖所示 的次反射器(2 0 2 ) ( 2 0 4 )或在第八圖所示中的(2 04) (206),或是如第九圖所示中將各次反射器整 合為單一元件(208) ( 2 1 0 ) (212)。 請參考第八圖所示,若是要形成一群波束(各波束皆相 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h----tr--------- c請先閱讀背面之注咅?事項再填寫本頁) 527750
五、創作說明(/》)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距很近),或連續掃瞄,則須採用如圖所示的次反射器(2 〇 6)。而若是要形成一獨立波束,而決定各次反射器形 狀的條件,則是以對扇形波型可達成平面波前(對平行波 束波型而言)或達成圓柱波前(在水平平面上呈線性), 其中該扇形波型係根據已知公式給定波束方向(參見
Kaloshin, V.A·,Venetsky,A.S·)。 有關天線於多波束情況下之操作如以下說明:由其中一 個饋電元件(3 2)發射至次反射器(2 〇 )的輻射,係 由次反射器(2 0)反射回來並進入主反射器(1 〇)。 而自主反射器(1 0)反射回來的電磁場,於水平平面上 係具有線性波前,且該電磁場係發射進入一形成天線波型 之空間。而自另一饋電元件發射進入次反射器(2 〇)之 輕射’係於水平平面上以另一角度進入,且形成其特有之 波型’且輕射於水平平面之最大值係自先前波型最大值以 一角度偏移’該角度則是根據在饋電裝置(3 〇)的饋電 元件(3 2)相對位罝而定。因此設置各饋電元件(3 2) 轴向位置的條件,係為自次反射器(2 〇)反射回來之波 型隶大值必須能夠進入主反射器(1 0 )之中央部分。而 各饋電元件(3 2 )於定位後,該主反射器(1 〇 )則可 完全發揮效能’且對於因相對應次反射器(2 0)形狀所 造成的相位差也可提供補償,因而可確保天線具有高效率 值。而在接收情況下,天線係如同在上述方式下操作,只 疋波束的進行順序係為相反,以符合互易原則(reciprocity principle) 〇 ---------κ——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27750 C7 ^__D7_
五、創作說明(丨A 而在掃瞄情況下,天線波束位置的變換,則可藉由移動 饋電元件(3 2)(在發射情況)或移動接收元件(在接 收情況)來達成。 而用來做為主反射器(1 0 )、次反射器(2 0 )之材 料可以選用鋁或其合金,或是表面具有抗腐蝕性的鋼鐵, 或是金屬化的塑膠。 綜上所述,係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具體說明, 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再者本創作確已具 備前述優點,且相較於既有亦具備顯著之功效增進,因此, 本發明之設計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爰依法具文提出申請。 #裝----^----訂---------線t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Claims (1)

  1. 52775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反射器天線,其包含有: 一主反射器,該主反射器之形狀係為部份環狀曲面; 一饋電裝置,該饋電裝置係至少具有一饋電元件; 至少一次反射器,該次反射器係具有曲面; 其中該主反射器、饋電裝置係相對於該次反射器設置 在同一側; 4夂反射器之曲面形狀係根據方程式f(z)=Pm(x,y)所訂 疋’其中Pm(x,y)係為功率πι的二維多項式,f(z)=pm(x,〇)則 是次反射器之生成函數(generatrix),而x,y,Z則是代表笛 卡兒座標(Cartesian coordinate); 且決定該次反射器之表面形狀、饋電裝置中饋電元件 之擺設位置及其軸向位置之最佳化條件,係根據如何在給 定波型’即兩不同方向波束之下,可得到天線區域面積使 用最大值而訂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反射器天線,其中 該次反射器及饋電裝置係依據補償結構而排列。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反射器天線, 其中該具有凹形曲面之主反射器,其形狀是以拋物線旋轉 而得,而該次反射器於對稱主反射器之平面上,其剖視形 狀係為一橢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反射器天線,其中 該次反射器之曲面係為一環形曲面,而該饋電裝置中之饋 電元件其軸向係與天線之對稱面相交於一點,該點係介於 次反射器其表面及其軸向之間。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χ297公羡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2775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六、申諸專利範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反射器天線,其中 該次反射器之形體係為一凹凸形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反射器天線,其中 該主反射器係具有平滑邊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反射器天線,其中 該饋電裝置係至少裝設有一機械位移式之饋電元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反射器天線,其中 該饋電裝置係至少裝設有一行列式固定饋電元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反射器天線,係裝 設有一以透鏡或反射器組成之相位差補償器。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反射器天線,係 裝設有一以透鏡或反射器組成之相位差補償器。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反射器天線,其 中決定該次反射器表面形狀之條件,為以獲得平面波前此 條件而訂定。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所述之反射器天線,其 中決定該次反射器表面形狀之條件,為以獲得平面波前此 條件而訂定。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反射器天線,其 中決定=次反射器表面形狀之條件,為以獲得圓波前祕 件而叮定。 1 4如中明專利犯圍第i Q項所述之反射器天線,其 中=該次反射器表面形狀之條件,為以獲得圓柱波前此 一條件而訂定。 ‘本紙張尺度顧巾咖家鮮(CNS)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1T
TW090109479A 2000-07-20 2001-04-20 Reflector antenna TW52775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00042566A KR100351091B1 (ko) 2000-07-20 2000-07-20 반사경 안테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27750B true TW527750B (en) 2003-04-11

Family

ID=19679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09479A TW527750B (en) 2000-07-20 2001-04-20 Reflector antenna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351091B1 (zh)
TW (1) TW5277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04306B1 (ko) * 2006-04-26 2007-04-09 주식회사 케이티프리텔 안테나
RU2380802C1 (ru) * 2008-11-17 2010-01-27 Джи-хо Ан Компактная многолучевая зеркальная антенна
WO2018088669A1 (en) * 2016-11-09 2018-05-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device including parabolic-hyperbolic reflector
RU2629906C1 (ru) * 2016-11-09 2017-09-04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Зеркальная антенна с двойной поляризацией и широким углом сканировани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20009151A (ko) 2002-02-01
KR100351091B1 (ko) 2002-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4216B1 (ko) 콤팩트한 다중 빔 반사체 안테나
EP2835868B1 (en) Antenna
JP4337876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レーダ装置
US20080094298A1 (en) Antenna with Shaped Asymmetric Main Reflector and Subreflector with Asymmetric Waveguide Feed
KR101292230B1 (ko) 콤팩트한 비축대칭 이중 반사판 안테나
US5206658A (en) Multiple beam antenna system
US6937201B2 (en) Multi-band coaxial ring-focus antenna with co-located subreflectors
JPS5991708A (ja) アンテナ装置
TW527750B (en) Reflector antenna
US4595929A (en) Scheme for aberration correction in scanning or multiple beam confocal antenna system
Fry et al. aerails for centimetre wave lengths
CN107069225B (zh) 一种卡赛格伦天线馈源结构及卡赛格伦天线
RU2181519C1 (ru) Многолучевая неапланатическая гибридная зеркальная антенна
Reutov et al. Focuser-based hybrid antennas for one-dimensional beam steering
CN206628598U (zh) 双频复合卡赛格伦天线馈源结构及卡赛格伦天线
JP2009038459A (ja) 反射鏡アンテナ
TWM583134U (zh) 環形縮距天線測試裝置
CN215955487U (zh) 高增益宽波束的抛物面天线
RU2818508C1 (ru) Четырехзеркальная антенна с механическим сканированием
TWI713252B (zh) 環形縮距天線測試裝置
US4272769A (en) Microwave antenna with parabolic main reflector
JP2017079460A (ja) リフレクトアレーアンテナ
CN1385927A (zh) 反射器天线
JP2573321B2 (ja) ビーム走査形反射鏡アンテナ
JPH053762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