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6807A - 半導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6807A
TW202416807A TW112121307A TW112121307A TW202416807A TW 202416807 A TW202416807 A TW 202416807A TW 112121307 A TW112121307 A TW 112121307A TW 112121307 A TW112121307 A TW 112121307A TW 202416807 A TW202416807 A TW 20241680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urce
drain
drain layer
memo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1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孟漢
楊柏峰
世海 楊
志安 徐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6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6807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鐵電記憶裝置包括:位於基板上的記憶體層。位於記憶體層上的第一源極/汲極結構及第二源極/汲極結構,其中第一源極/汲極結構及第二源極/汲極結構分別包括位於記憶體層上的第一源極/汲極層。位於第一源極/汲極層上的第二源極/汲極層,其中第二源極/汲極層不同於第一源極/汲極層。位於第二源極/汲極層上的金屬層。在記憶體層上自第一源極/汲極結構的第一源極/汲極層延伸至第二源極/汲極結構的第一源極/汲極層的通道區域。

Description

鐵電記憶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半導體記憶體用於電子應用的積體電路中,例如包括無線電設備、電視、行動電話及個人計算設備。半導體記憶體包括兩大類:揮發性記憶體及非揮發性記憶體。揮發性記憶體包括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進一步分為兩個子類: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及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SRAM及DRAM被認為係揮發性的,因為在斷電時會丟失儲存的資訊。
另一方面,非揮發性記憶體即使在斷電時亦可保留儲存的資訊。一種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為鐵電隨機存取記憶體(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eRAM或FRAM)。FeRAM的優勢包括快速寫入/讀取速度及小尺寸。
以下提供用以實現本揭示內容的不同特徵的許多不同的實施方式或實例。以下描述組件及佈置的特定實例以簡化本揭示內容。當然這些僅為實例並不旨在限制。例如,在下面的描述中,在第二特徵上或上形成第一特徵可包括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直接接觸形成的實施方式,亦可包括在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形成附加特徵,以使得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可以不直接接觸的實施方式。此外,本揭示內容可能在各個實例中重複元件符號或字母。此重複係為了簡單及清楚,其本身並不規定所討論之各種實施方式或組態之間的關係。
此外,為了便於描述,本文中可以使用諸如「在…下方」、「在…之下」、「下方」、「在…之上」、「上方」之類的空間相對術語來描述如圖式中所說明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個元件或特徵的關係。除了在圖式中示出的定向之外,空間相對術語意在涵蓋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設備可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以其他定向),並且在此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語亦可被相應地解釋。
本文描述的各種實施方式提供鐵電薄膜電晶體(ferroelectric thin film transistor,FeTFT)記憶體單元及對應的形成方法。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沈積第一源極/汲極層(例如,氧化物半導體層等等)然後在第一源極/汲極層上沈積第二源極/汲極層以形成記憶體單元內的TFT的源極/汲極結構。在一些情況下,由於例如結構的形貌,在第一源極/汲極層中可能形成接縫或其他缺陷。沈積第一源極/汲極層可使第二源極/汲極層沈積在第一源極/汲極層上形成缺陷的風險降低。第二源極/汲極層亦可覆蓋第一源極/汲極層中的缺陷,使第二源極/汲極層提供一個比第一源極/汲極層更低電阻的介面。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沈積第二源極/汲極層之前可蝕刻第一源極/汲極層,以減小第一源極/汲極層中的缺陷尺寸。以此方式沈積第一源極/汲極層及第二源極/汲極層可改善裝置性能,改善裝置均勻性,並降低源極/汲極結構中形成缺陷問題的相關風險或嚴重性。
第1圖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的半導體結構100的剖面圖。半導體結構100包括可形成各種電路的基板50。基板50可為半導體基板,諸如主體(bulk)半導體、絕緣體上半導體(semiconductor-on-insulator,SOI)基板等等。可以是(例如,p型或n型摻雜劑)摻雜的或不摻雜的。基板50可為晶圓,諸如矽晶圓。SOI基板通常是形成於絕緣層上的半導體材料層。絕緣層可為例如埋入式氧化物(buried oxide,BOX)層、氧化矽層等等。絕緣層通常設置在矽或玻璃的基板上。其他基板諸如多層或梯度基板亦可使用。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基板50的半導體材料可包括矽;鍺;化合物半導體包括碳化矽、砷化鎵、磷化鎵、磷化銦、砷化銦及/或銻化銦;合金半導體包括矽鍺、砷磷化鎵、砷化鋁銦、砷化鋁鎵、砷化鎵銦、磷化鎵銦及/或砷磷化鎵銦;或其組合。
第1圖進一步繪示可形成於基板50上的電路。電路可包括位於基板50頂表面的主動裝置(例如,電晶體)。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電晶體可包括位於基板50頂表面上的閘極介電層103及位於閘極介電層103上的閘電極105。源極/汲極區域106設置在基板50中的閘極介電層103及閘電極105的相對側。視上下文而定,本文中的「源極/汲極」、「源極/汲極區域」、「源極/汲極結構」或類似片語可單獨或共同指的是源極或汲極。閘極間隔物108可沿著閘極介電層103的側壁形成,且將源極/汲極區域106與閘電極105分開適當的橫向距離。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電晶體可為例如平面場效電晶體(field-effect transistors,FETs)、鰭式場效電晶體(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FinFETs)、奈米結構場效電晶體(nanostructur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NSFETs,奈米片場效電晶體(nanosheet FETs)等等)等等。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ILD110圍繞且隔離源極/汲極區域106、閘極介電層103及閘電極105。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形成第二ILD112於第一ILD110上。源極/汲極觸點114延伸穿過第二ILD112及/或第一ILD110,且電耦合至源極/汲極區域106。閘極觸點116延伸穿過第二ILD112及/或第一ILD110,且電耦合至閘電極105。
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可形成多層互連結構120於第二ILD112、源極/汲極觸點114及閘極觸點116上。互連結構120可包括一個或多個堆疊的介電層124及形成於一個或多個介電層124中的導電特徵122。在一些情況下,一個或多個介電層124可為金屬間介電(inter-metal dielectric,IMD)層。介電層124可包括一層或多層的一種或多種合適的介電材料,諸如氧化矽、磷矽玻璃(phosphosilicate glass,PSG)、硼矽玻璃(borosilicate glass,BSG)、摻硼磷矽玻璃(boron-doped phosphosilicate glass,BPSG)、未摻雜矽玻璃(undoped silicate glass,USG)、低介電常數(low dielectric constant,low-k)材料、氟矽玻璃(fluorosilicate glass,FSG)、碳氧化矽、碳摻雜氧化物(carbon-doped oxide,CDO)、可流動氧化物、聚合物等等或其組合。沈積介電層124可使用任何合適的技術,諸如化學氣相沈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物理氣相沈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原子層沈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電漿增強原子層沈積(plasma-enhanced ALD,PEALD)、電漿增強物理氣相沈積(plasma-enhanced CVD,PECVD)、可流動物理氣相沈積(flowable CVD,FCVD)、旋塗等等或其組合。其他材料或形成技術亦係可能的。
導電特徵122可包括例如導電線、導電通孔、金屬化圖案、再分佈層等等。第1圖所示的互連結構120為一個實例,應理解,互連結構120可包括任意數量設置有導電特徵122於其中的介電層12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互連結構120形成於後段製程(back end of line,BEOL)或中段製程(middle end of line,MEOL) 的一部分中。形成導電特徵122可使用合適的技術諸如鑲嵌、雙鑲嵌或另一種技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電特徵122可包括襯裡(未示出),諸如擴散障壁層、黏附層等等及導電材料。襯裡可包括鈦、氮化鈦、鉭、氮化鉭等等或其組合。導電材料可包括銅、銅合金、銀、金、鎢、鈷、鋁、鎳、釕等等或其組合。沈積導電特徵122材料可使用合適的技術諸如ALD、CVD、PVD、電鍍、化學鍍等等或其組合。其他材料或形成技術亦係可能的。
互連結構120可電性連接至閘極觸點116及源極/汲極觸點114以形成功能電路。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由互連結構120形成的功能電路可包括邏輯電路、記憶體電路、感測放大器、控制器、輸入/輸出電路、影像感測器電路等等或其組合。雖然第1圖繪示形成於基板50上的電晶體,但亦可形成其他主動裝置(例如,二極體等等)及/或被動裝置(例如,電容器、電阻器等等)作為功能電路的一部分。例如,這些主動裝置及/或被動裝置可電性連接至互連結構120。
第1圖亦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例示性的區域130。可依序形成記憶體單元於例示性的區域130中。區域130中形成的記憶體單元可類似於下面在第13圖中描述的記憶體單元200或可類似於本文描述的記憶體單元的其他實施方式。例如,區域130中形成的記憶體單元可為使用本文描述的技術形成的鐵電薄膜電晶體(FeTFT)記憶體單元。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1圖中的區域130所示,記憶體單元可形成於互連結構120的頂部的介電層124上。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區域130的記憶體單元可形成於互連結構120頂部的導電特徵122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區域130的記憶體單元可電性連接至其下方的導電特徵122。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區域130可在互連結構120內。以此方式,記憶體單元可形成於互連結構120內的介電層124上或形成於互連結構120內的導電特徵122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一些情況下,記憶體單元可被視為互連結構120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形成附加的介電層124及/或導電特徵122於記憶體單元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區域130中形成的記憶體單元可為較大記憶體陣列(未示出)中的單一單元。記憶體陣列可包括以合適的組態佈置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諸如列及行的網格狀佈置。因此,區域130中形成的記憶體單元可電耦合至類似的一個或多個其它記憶體單元。例如,記憶體陣列的記憶體單元可藉由字元線、位元線及/或源極線電耦合,使單獨的記憶體單元可被選用於讀取或寫入操作。在一些情況下,互連結構120可提供記憶體陣列的各個記憶體單元之間的電互連或可提供記憶體陣列的記憶體單元與其下方的功能電路之間的電性連接。
第2圖至第13圖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記憶體單元200 (參見第13圖)的中間步驟的剖面圖。記憶體單元200可為例如鐵電薄膜電晶體(FeTFT)記憶體單元,也可為較大記憶體陣列的單一記憶體單元。第2圖至第13圖繪示出第1圖中的區域130的放大圖,可形成記憶體單元200於區域130中。例如,第2圖至第13圖所示的介電層124可為類似於第1圖中互連結構120頂部的介電層124。為了簡單及清楚,第2圖至第13圖未示出諸如基板50及其他互連結構120中的介電層124或導電特徵122等等的特徵。
在第2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蝕刻終止層202及絕緣層204於介電層124上。蝕刻終止層202為可選層。在一些情況下,蝕刻終止層202可包括具有比其下方的介電層124及/或其上方的絕緣層204更低蝕刻速率的一層或多層介電材料層。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終止層202可包括一層或多層材料,諸如氮化矽、氧化矽、氮氧化矽、碳化矽、碳氮化矽、碳氧化矽等等或其組合。形成蝕刻終止層202可使用諸如CVD、PVD、ALD等等合適的技術。其他材料或形成技術亦係可能的。形成絕緣層204可使用類似於先前針對介電層124所描述的材料及技術。絕緣層204與其下方的介電層124可為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絕緣層204可被視為IMD層或可被視為互連結構120的介電層。
在第3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開口206於絕緣層204中。接著形成背閘極208於開口206中(參見第4圖)。可藉由例如先在絕緣層204上形成光阻劑205然後圖案化光阻劑205來形成開口206。形成光阻劑205可使用例如旋塗技術。圖案化光阻劑205可使用可接受的微影技術。然後可使用圖案化光阻劑205作為蝕刻遮罩來蝕刻絕緣層204的曝露部分。可使用任何可接受的蝕刻製程,諸如濕式蝕刻製程、乾式蝕刻製程、反應離子蝕刻(reactive ion etch,RIE)、中性束蝕刻(neutral beam etch,NBE)等等或其組合。蝕刻可為各向異性的。蝕刻可終止在蝕刻終止層202上,如第3圖所示。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蝕刻亦移除部分的蝕刻終止層202以曝露介電層124。對於區域130中存在導電特徵122的其他實施方式中,蝕刻可曝露導電特徵122。接著可使用灰化製程或另一合適製程移除光阻劑205。
在第4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沈積導電材料於開口206中以形成背閘極20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背閘極208包括適合提供記憶體單元200的薄膜電晶體(TFT)的閘電極的材料。導電材料可包括例如銅、鈦、氮化鈦、鉭、氮化鉭、鎢、釕、鋁等等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背閘極208可包括襯裡(未示出)。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背閘極208可包括類似於先前針對導電特徵122所描述的一種或多種材料。沈積背閘極208的導電材料可使用合適的技術,諸如ALD、CVD、PVD、電鍍、化學鍍等等或其組合。其他材料或形成技術亦係可能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進行平坦化製程(例如,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CMP)製程等等)以移除導電材料的多餘部分。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進行平坦化製程之後,絕緣層204及背閘極208的頂表面在製程變異內基本上可為水平的或共面的。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背閘極208可物理及電性接觸其下方的導電特徵122。
在第5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沈積記憶體層210及通道層212於絕緣層204及背閘極208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記憶體層210包括適合提供記憶體單元200的TFT的閘極介電質的材料。記憶體層210亦可包括能夠儲存位元的材料,諸如能夠藉由在記憶體層210上施加適當的電壓差而在兩個不同的極化方向之間切換的材料。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記憶體層210包括高k介電材料,諸如鉿基介電材料等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記憶體層210包括鐵電材料,諸如氧化鉿、氧化鉿鋯、氧化鉿矽、氧氮化鉿、氧化鉿鋁、另一鉿金屬氧化物、另一金屬氧化物等等。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記憶體層210可為多層結構,包括在兩個SiO x層之間的SiN x層(例如,ONO結構)。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記憶體層210包括不同的鐵電材料或不同類型的記憶體材料。可藉由CVD、PVD、ALD、PECVD等等沈積記憶體層210來作為毯覆層(blanket layer)。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沈積記憶體層210之後,可進行退火步驟。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沈積記憶體層210至厚度範圍約2nm至約20nm,但其他厚度亦係可能的。
對於記憶體層210包括鐵電材料的實施方式,可在兩個不同方向之一極化記憶體層210。可藉由在記憶體層210上施加適當的電壓差來改變(例如,「程式化」)記憶體層210的極化方向,使記憶體層210內產生相應的適當電場。例如,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記憶體單元200的TFT的背閘極208與源極/汲極結構230(參見第13圖)之間施加電壓差來改變記憶體層210的極化方向。極化方向可相對局部化(例如,通常位於記憶體單元200的邊界內),且記憶體層210的連續區域可延伸穿過複數個記憶體單元200。記憶體單元200的薄膜電晶體(TFT)的閾值電壓變化取決於記憶體單元200內的記憶體層210的極化方向。例如,當記憶體單元200內的記憶體層210具有第一電極化方向時,記憶體單元200的相應TFT可具有相對低的閾值電壓,而當記憶體層210具有第二電極化方向時,相應TFT可具有相對高的閾值電壓。以此方式,可儲存、程式化及取得對應於極化方向的二進制值(例如,0或1)。
根據一些實施方式,沈積通道層212於記憶體層210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通道層212包括適合提供記憶體單元200的TFT的通道區域的材料。例如,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接著蝕刻通道層212以形成通道區域213(參見第10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通道層212包括含銦材料,諸如In xGa yZn zMO,其中M可為鈦(Ti)、鋁(Al)、錫(Sn)、鎢(W)等等。x、y及z的值分別可為0與1之間的任意值。例如,通道層212可包括氧化銦鎵鋅、氧化銦鈦、氧化銦鎢、氧化銦鋅、氧化銦錫、氧化銦、氧化鎳、氧化銅、氧化鉻、氧化鈷、氧化錳等等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以此方式,通道層212可被視為氧化物半導體(oxide semiconductor,OS)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使用與這些實例不同的半導體材料。沈積通道層212可使用合適的製程,諸如CVD、PVD、ALD、PECVD等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沈積通道層212可使用諸如InCA-1、三甲基鎵、二乙基鋅等等或其組合的前驅物。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沈積通道層212可使用約0℃至約300℃範圍內的製程溫度,但其他溫度亦為可能的。其他材料、沈積技術或前驅物亦為可能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沈積通道層212至厚度範圍約0.5nm至約20nm,但其他厚度亦為可能的。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通道層212的電荷載子(例如,「Nd」)的濃度可在約1e17cm -3至約5e18cm -3的範圍內,但其他濃度亦為可能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藉由控制通道層212中銦的相對比例來控制電荷載子的濃度。例如,增加一種或多種金屬元素(例如,銦)在通道層212中的相對比例可增加通道層212中的電荷載子的濃度。其他用於控制電荷載子的濃度的技術亦為可能的。在一些情況下,形成具有相對低電荷載子濃度的通道層212,諸如低於約1e18cm -3的濃度,可使記憶體單元200具有的較正的閾值電壓值。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沈積通道層212之後,可在與氧相關的環境中進行退火製程(例如,在溫度範圍約300℃至約450℃)以活化通道層212的電荷載子。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控制退火製程的參數來控制電荷載子的濃度。例如,在一些情況下,可控制退火溫度或退火氣氛(例如,環境O 2、N 2等等的比例)來控制濃度。
在第6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絕緣層214於通道層212上。形成絕緣層214可使用與先前針對絕緣層204描述的類似的材料及技術。絕緣層214的材料可與其下方的絕緣層204的材料相同或不同。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在形成絕緣層214之後進行平坦化製程(例如,CMP製程)。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絕緣層214可被視為IMD層或互連結構120的介電層。
在第7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圖案化通道層212及絕緣層21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使用相同的圖案化步驟來圖案化通道層212及絕緣層214。例如,可在絕緣層214上形成光阻劑211,然後對光阻劑211進行圖案化。光阻劑211可使用例如旋塗技術形成,可使用可接受的光刻技術圖案化。然後可使用圖案化光阻劑211作為蝕刻遮罩來蝕刻絕緣層214的曝露部分及通道層212下方的部分。可使用任何可接受的蝕刻製程,諸如濕式蝕刻製程、乾式蝕刻製程、RIE、NBE等等或其組合。蝕刻可為各向異性的。絕緣層214及通道層212可採用相同的蝕刻製程或者採用多次蝕刻製程進行蝕刻。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可終止在記憶體層210上,使記憶體層210很少或沒有被蝕刻。之後可使用灰化製程或其他合適的製程移除光阻劑211。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使用分別的光刻步驟圖案化通道層212及絕緣層214。例如,可先沈積並圖案化通道層212然後再沈積並圖案化絕緣層214。如第7圖所示,背閘極208、通道層212及絕緣層214的側壁大致上是橫向對齊的,但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背閘極208、通道層212及/或絕緣層214的側壁可以是橫向上交錯的。換言之,背閘極208、通道層212及/或絕緣層214可具有相似的寬度或不同的寬度。
在第8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絕緣層215於記憶體層210的曝露部分上。形成絕緣層215可使用與先前針對絕緣層204或絕緣層214描述的類似的材料及技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進行平坦化製程(例如,CMP製程)以移除絕緣層215的多餘部分。在進行平坦化製程之後,絕緣層215可覆蓋絕緣層214或可曝露絕緣層21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進行平坦化製程之後,絕緣層214及絕緣層215的頂表面可為水平的。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絕緣層215可被視為IMD層或互連結構120的介電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諸如在圖案化通道層212之後沈積絕緣層214的實施方式中,絕緣層215可省略。
在第9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開口218於絕緣層214/絕緣層215中。之後形成源極/汲極結構230於開口218中 (參見第13圖)。形成開口218可例如先在絕緣層214與絕緣層215上形成光阻劑217然後圖案化光阻劑217。形成光阻劑217可使用例如旋塗技術,且可使用可接受的光刻技術圖案化。然後可使用圖案化光阻劑217作為蝕刻遮罩來蝕刻絕緣層214與絕緣層215的曝露部分。可使用任何可接受的蝕刻製程,諸如濕式蝕刻製程、乾式蝕刻製程、RIE、NBE等等或其組合。蝕刻可為各向異性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會曝露通道層212並終止在通道層212上。在一些情況下,蝕刻會蝕刻通道層212。如第9圖所示,開口218具有錐形側壁,但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開口218可具有豎直側壁、彎曲側壁、不規則側壁或不同於這些實例的其他輪廓的側壁。
在第10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蝕刻通道層212以形成記憶體單元200的通道區域21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可移除通道層212位於開口218內的區域,並曝露記憶體層210的下方區域。換言之,開口218可延伸穿過通道層212,使記憶體層210的頂表面曝露在開口218內並形成開口218的底表面。在絕緣層214下的通道層212的剩餘部分形成通道區域213。通道區域213於多個開口218之間延伸。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通道層212可使用合適的濕式蝕刻製程或乾式蝕刻製程。蝕刻製程可為各向異性的。例如,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可為RIE製程等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可包括諸如O 2、N 2、CF 4等等或其組合的製程氣體。蝕刻製程可包括製程溫度在約30℃至約150℃範圍內,但其他溫度亦為可能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包括促進通道層212各向異性蝕刻的偏壓。偏壓可在約100V至約800V的範圍內,但其他偏壓亦為可能的。其他蝕刻製程、蝕刻參數或製程氣體亦為可能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在記憶體層210處終止或減慢。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可與第9圖的開口218的蝕刻製程結合。光阻劑217可在蝕刻通道層212之前移除(例如,使用灰化製程)或者在蝕刻通道層212之後移除。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蝕刻通道層212之後,剩餘的通道區域213具有寬度W1約20nm至約2000nm的範圍內,但其他寬度亦為可能的。寬度W1可大於、小於或近似等於多個開口218之間的距離。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蝕刻絕緣層214下方的通道層212的部分。以此方式,通道區域213可具有如第10圖所示的「底切輪廓(under-cut profile)」,其中通道區域213在絕緣層214下具有凹陷側壁219。通道區域213的凹陷側壁219可具有如第10圖所示的凹形輪廓,或具有垂直輪廓、凸形輪廓、不規則輪廓等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凹陷側壁219凹陷的距離D1在約0nm至約10nm的範圍內。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凹陷側壁219可有其他凹陷的距離。
第11圖、第12圖及第13圖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源極/汲極結構230(參見第13圖)的中間步驟的剖面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結構230提供記憶體單元200的TFT的源極/汲極區域。源極/汲極區域取決於上下文可以單獨或共同指的是源極或汲極。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每一源極/汲極結構230可為記憶體單元200的位元線的一部分或源極線的一部分。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每一源極/汲極結構230可電耦合至記憶體單元200的位元線或源極線。
在第11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沈積源極/汲極層220於開口218中。可保形沈積源極/汲極層220於開口218的側壁表面及底表面上。例如,可沈積源極/汲極層220於絕緣層214/絕緣層215的表面、記憶體層210的表面及開口218內的通道區域213的表面。如第11圖所示,可沈積源極/汲極層220的材料於通道區域213的凹陷側壁219上。以此方式,源極/汲極層220的材料可在絕緣層214下延伸且可部分地或完全地填充由凹陷側壁219形成的凹部。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亦可沈積源極/汲極層220於絕緣層214/絕緣層215的頂表面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0包括適合提供記憶體單元200的薄膜電晶體(TFT)的源極/汲極區域(例如,源極/汲極電極或源極/汲極結構)的材料。例如,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0包括與先前針對通道層212描述的材料類似的材料,諸如氧化銦鎵鋅等等。沈積源極/汲極層220可使用與先前針對通道層212所描述的類似的技術,諸如PVD、ALD等等。其他材料或沈積技術亦為可能的。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0的材料與通道層212的材料相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0的材料與通道層212的材料不同或具有不同的組成。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0及通道層212均為氧化銦鎵鋅,但具有不同的銦相對比例。其他材料或材料的組合為可能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控制源極/汲極層220的組成,使得源極/汲極層220的載子濃度大於通道層212的載子濃度。在一些情況下,更大的載子濃度(例如,「Nd」) 的源極/汲極層220可降低源極/汲極結構230的電阻,改善裝置速度、性能及/或效率。源極/汲極層220的載子濃度可藉由例如增加銦的相對比例來增加,但用於控制載子濃度的其他技術亦為可能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0的電荷載子(例如,「Nd」)的濃度可在約5e18cm -3至約5e19cm -3的範圍內,但其他濃度亦為可能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沈積源極/汲極層220至厚度T1約2nm至約20nm的範圍內,但其他厚度亦為可能的。
在一些情況下,通道區域213的凹陷側壁219的存在會導致在源極/汲極層220中形成缺陷221。例如,當保形沈積源極/汲極層220至由凹陷側壁219形成的凹部中時,可能形成諸如接縫、間隙、空隙等等的缺陷221。在一些情況下,源極/汲極層220中的缺陷221可位於通道區域213的凹陷側壁219處或附近。在一些情況下,缺陷221可自凹陷側壁219延伸且部分穿過源極/汲極層220。在一些情況下,缺陷221可自凹陷側壁219延伸且完全穿過源極/汲極層220。例如,如第11圖所示,缺陷221自凹陷側壁219至源極/汲極層220的相鄰角落表面延伸且完全穿過源極/汲極層220。缺陷221可具有各種形狀、長度或尺寸,取決於結構的幾何形狀及/或源極/汲極層220的沈積參數。例如,缺陷221的長度可取決於源極/汲極層220的厚度T1。在一些情況下,同一記憶體單元200內的缺陷221可具有不同的形狀、長度或尺寸。在一些情況下,缺陷221可能沒有形成,或者可能沒有形成於結構的所有凹陷側壁219附近。
在一些情況下,缺陷221的存在會導致源極/汲極結構230的電阻增加(參見第13圖)。例如,缺陷221周圍的源極/汲極層220的區域可具有增加的電阻,或者缺陷221可增加源極/汲極層220與通道區域213之間的介面的電阻。源極/汲極結構230的增加的電阻(例如,在記憶體單元的TFT內)會導致電流降低、效率降低、裝置均勻性降低(例如,記憶體陣列的記憶體單元之間)或其他不良影響。在一些情況下,較長或較大的缺陷221相對於較短或較小的缺陷221更會增加電阻並惡化裝置性能。本揭示內容中描述的一些實施方式包括可減小缺陷221的尺寸的技術及/或可減少因缺陷221的存在引起的不良影響的技術。
在第12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沈積源極/汲極層222於源極/汲極層220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保形沈積源極/汲極層222於開口218內的源極/汲極層220上及絕緣層214/絕緣層215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2包括適合於提供記憶體單元200的TFT的源極/汲極區域的材料。例如,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2包括類似於先前描述用於通道層212的材料,諸如氧化銦鎵鋅等等。沈積源極/汲極層222可使用與先前針對通道層212所描述的技術類似的技術,諸如PVD、ALD等等。其他材料或沈積技術亦為可能的。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2的材料與源極/汲極層220的材料及/或通道層212的材料相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2的材料與源極/汲極層220的材料及/或通道層212的材料不同或具有不同的組成。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2及源極/汲極層220均為氧化銦鎵鋅。其他材料或材料的組合為可能的。形成的源極/汲極層222的載子濃度可小於、約等於或大於源極/汲極層220的載子濃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沈積源極/汲極層222至厚度T2約2nm至約20nm範圍內,但其他厚度亦為可能的。源極/汲極層222的厚度T2可小於、約等於或大於源極/汲極層220的厚度T1。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藉由先在凹陷側壁219上沈積源極/汲極層220,使保形沈積源極/汲極層222時可形成較少的缺陷或沒有缺陷。此外,在一些情況下,源極/汲極層220中的缺陷221不會傳遞至其上方的源極/汲極層222中。如此一來,相對於具有缺陷221的源極/汲極層220,其上方的源極/汲極層222具有較少或沒有缺陷,可提供一個更低的電阻介面。在一些情況下,用源極/汲極層222覆蓋源極/汲極層220中的缺陷221可阻止其上方的導電材料滲透至缺陷221中。在一些情況下,滲透至缺陷221中的導電材料可引起不期望的效果,諸如電短路、電阻增加或裝置性能降低。覆蓋缺陷221亦可減少由裝置內的缺陷221的可變性引起的裝置及裝置特性的可變性或不一致性。例如,本文描述的技術可改善(例如,在記憶體陣列內的)記憶體單元的TFT的均勻性,諸如改善閾值電壓(例如,「Vt」)、飽和汲極電流(例如,「Id」)、驅動電流(例如「Ion」)等等的均勻性。
在一些情況下,本文描述的技術可改善裝置性能,諸如增加電流(例如,飽和汲極電流等等)、增加記憶體單元的程式化狀態之間的電流差(例如,「Delta-Ion」),等等。在一些情況下,本文描述的技術可增加記憶體單元內的電流或電流差多達約15%,但比該值更大或更小的增加亦為可能的。因此,如本文所述,在記憶體單元200的形成期間,在第一源極/汲極層220上沈積第二源極/汲極層222可降低電阻、增加電流、改進裝置性能、改進裝置可靠性、改善產量、改進製程控制、提高裝置特性的一致性及/或提高裝置的一致性。這些及其他益處可由本揭示內容中描述的任何實施方式提供,包括下文針對第14圖至第22圖描述的實施方式。
在第13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沈積襯裡層224及源極/汲極金屬226於源極/汲極層222上,以形成源極/汲極結構230。襯裡層224為可選層,可為例如擴散障壁層、黏附層等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襯裡層224及源極/汲極金屬226包括適合於提供記憶體單元200的TFT的源極/汲極區域的一種或多種導電材料。例如,襯裡層224及源極/汲極金屬226可包括與源極/汲極層222形成適當導電觸點的一種或多種材料。襯裡層224(若存在) 沈積於源極/汲極層222上,且襯裡層224的材料可包括諸如鈦、氮化鈦、鉭、氮化鉭等等或其組合。源極/汲極金屬226沈積於襯裡層224上,且源極/汲極金屬226可包括一種或多種材料,諸如銅、銅合金、銀、金、鎢、鎳、鈷、釕、鋁、鉬等等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沈積源極/汲極金屬226以填充開口218。沈積襯裡層224及源極/汲極金屬226可使用合適的技術諸如CVD、ALD、PVD、PECVD等等或其組合。其他材料或沈積技術亦為可能的。
藉由源極/汲極層222覆蓋缺陷221可改善源極/汲極層220、源極/汲極層222與源極/汲極金屬226之間的介面。另外,源極/汲極層222可阻擋襯裡層224及/或源極/汲極金屬226的材料滲透至缺陷221中。以此方式,如本文所述,在源極/汲極層220上沈積源極/汲極層222可改善源極/汲極結構230的電阻、可靠性及均勻性。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在源極/汲極層222上沈積一個或多個附加的源極/汲極層(未示出)。可使用與先前針對源極/汲極層220與源極/汲極層222描述的類似的材料及技術來沈積這些附加的源極/汲極層。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進行平坦化製程(例如,CMP製程及/或研磨製程)以移除絕緣層214/絕緣層215上表面的多餘的材料。例如,平坦化製程可移除源極/汲極層220、源極/汲極層222、襯裡層224及/或源極/汲極金屬226的多餘的材料。在進行平坦化製程之後,絕緣層214、絕緣層215、源極/汲極層220、源極/汲極層222、襯裡層224及/或源極/汲極金屬226的頂表面可為水平的(例如,在製程變異內為共面的)。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可以此方式形成記憶體單元200。如前文所述,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記憶體單元200可為更大的記憶體陣列的一部分。所屬技術領域人員應理解,可對第16圖所示的結構進行進一步處理,諸如形成其上方的特徵或結構。
第14圖至第17圖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記憶體單元300(參見第17圖)的中間步驟。除了在沈積源極/汲極層222之前薄化記憶體單元300的源極/汲極層220之外,第17圖的記憶體單元300類似於第13圖的記憶體單元200。用於形成記憶體單元300的許多材料及/或技術可與先前針對記憶體單元200描述的材料及/或技術類似,因此一些細節不再重複。
第14圖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記憶體單元300,在沈積源極/汲極層220之後的中間步驟的剖面圖。第14圖所示的結構類似於第11圖所示的結構,且可使用類似的材料及/或技術形成。源極/汲極層220可類似於先前針對第11圖描述的源極/汲極層220,可使用類似的技術形成。例如,在一些情況下,缺陷221可存在於通道區域213的凹陷側壁219附近的源極/汲極層220中。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沈積源極/汲極層220至厚度T1約2nm至約20nm的範圍內,但其他厚度亦為可能的。
在第15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進行蝕刻製程以薄化源極/汲極層220。在薄化之後,源極/汲極層220在本文中被稱為且在圖式中標示為「薄化的源極/汲極層320」。源極/汲極層220的薄化可例如使用可接受的蝕刻製程。蝕刻製程可包括任何可接受的蝕刻製程,可包括濕式蝕刻製程及/或乾式蝕刻製程(例如,電漿蝕刻製程、RIE、NBE等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可為各向同性的。例如,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可包括沒有偏壓的RIE。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可包括諸如NF 3、NH 3等等製程氣體。其他蝕刻製程、蝕刻參數或蝕刻劑為可能的。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薄化的源極/汲極層320的厚度T3介於源極/汲極層220的厚度T1的約10%與約50%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薄化的源極/汲極層320的厚度可在約1nm至約10nm的範圍內。其他厚度或相對厚度為可能的。在一些情況下,源極/汲極層220的薄化移除部分的缺陷22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薄化的源極/汲極層320中的缺陷221的長度可介於薄化前的源極/汲極層220中的缺陷221的長度的約10%與約60%之間。其他相對長度亦為可能的。在一些情況下,如本文所述,藉由源極/汲極層220的薄化以移除部分的缺陷221可降低之後形成的源極/汲極結構330的電阻(參見第17圖)。
在第16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沈積源極/汲極層222於薄化的源極/汲極層320上。源極/汲極層222可類似於先前針對第12圖描述的源極/汲極層222,可使用類似的技術形成。例如,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保形沈積源極/汲極層222於開口218內的薄化的源極/汲極層320上及絕緣層214/絕緣層215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2與薄化的源極/汲極層320及/或通道層212的材料相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2與薄化的源極/汲極層320及/或通道層212為不同的材料或具有不同的組成。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層222及薄化的源極/汲極層320均為氧化銦鎵鋅。其他材料或材料的組合為可能的。形成的源極/汲極層222的載子濃度可小於、約等於或大於薄化的源極/汲極層320的載子濃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沈積源極/汲極層222的厚度T4至約2nm至約20nm範圍內,但其他厚度亦為可能的。源極/汲極層222的厚度T4可小於、約等於或大於薄化的源極/汲極層320的厚度T3。例如第17圖所示的實施方式,其中源極/汲極層222的厚度T4大於薄化的源極/汲極層320的厚度T3。
在第17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沈積襯裡層224及源極/汲極金屬226以形成源極/汲極結構330。襯裡層224可類似於先前針對第13圖描述的襯裡層224,源極/汲極金屬226可類似於先前針對第13圖描述的源極/汲極金屬226。沈積襯裡層224及源極/汲極金屬226可使用合適的製程,諸如先前針對第13圖所描述的製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進行平坦化製程以移除源極/汲極層220、源極/汲極層222、襯裡層224及/或源極/汲極金屬226的多餘的材料。以此方式,源極/汲極結構330可類似於先前針對第13圖描述的源極/汲極結構230,雖然其他源極/汲極結構為可能的。
第18圖至第21圖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記憶體單元400(參見第21圖)的中間步驟。第21圖的記憶體單元400類似於第17圖的記憶體單元300,除了在沈積源極/汲極層222之前,蝕刻記憶體單元400的源極/汲極層220直至曝露記憶體層210。用於形成記憶體單元400的許多材料及/或技術可與先前描述的用於記憶體單元200與記憶體單元300的材料及/或技術類似,因此一些細節不再重複。
第18圖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記憶體單元400,在沈積源極/汲極層220之後的中間步驟的剖面圖。第18圖所示的結構類似於第11圖所示的結構,可使用類似的材料及/或技術形成。源極/汲極層220可類似於先前針對第11圖描述的源極/汲極層220,可使用類似的技術形成。例如,在一些情況下,缺陷221可存在於通道區域213的凹陷側壁219附近的源極/汲極層220中。
在第19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在源極/汲極層220上進行蝕刻製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移除源極/汲極層220的材料以曝露開口218內的記憶體層2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亦可曝露開口218內及/或開口218外的絕緣層214/絕緣層215。如第19圖所示,在進行蝕刻製程之後,源極/汲極層220的源極/汲極部分420可保留在通道區域213的凹陷側壁219上。源極/汲極部分420可填充或部分填充由絕緣層214下的凹陷側壁219形成的凹部。源極/汲極部分420的曝露側壁可具有基本上垂直的輪廓、傾斜輪廓、筆直輪廓、凹形輪廓、凸形輪廓、不規則輪廓或其他不同於這些實例的輪廓形狀。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部分420曝露的側壁與絕緣層214的下側壁可為大致對齊的。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部分420曝露的側壁與絕緣層214的下側壁可以是橫向上交錯的。換言之,源極/汲極部分420可由絕緣層214下的凹陷側壁219形成的凹部橫向突出,或者,源極/汲極部分420可包藏於由絕緣層214下的凹陷側壁219形成的凹部中。在一些情況下,取決於蝕刻及/或結構的細節,源極/汲極部分420內部可具有或不具有缺陷221。在一些情況下,如本文所述,藉由蝕刻源極/汲極層220來移除部分缺陷221可降低之後形成的源極/汲極結構430的電阻(參見第21圖)。
蝕刻製程可包括任何可接受的蝕刻製程,可類似於先前針對第15圖描述的蝕刻製程。例如,蝕刻製程可包括乾式蝕刻製程(例如,電漿蝕刻製程、RIE、NBE等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可為各向同性的。例如,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可包括沒有偏壓的RIE。其他蝕刻製程亦為可能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蝕刻製程可在記憶體層210及/或絕緣層214/絕緣層215的表面上終止或減慢。
在第20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沈積源極/汲極層222於薄化的源極/汲極層320上。源極/汲極層222可類似於先前針對第12圖描述的源極/汲極層222,可使用類似的技術形成。可保形沈積源極/汲極層222於開口218的側壁表面及底表面上。例如,可沈積源極/汲極層222於絕緣層214/絕緣層215的表面上、記憶體層210的表面上及源極/汲極部分420的表面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亦可沈積源極/汲極層220於絕緣層214與絕緣層215的頂表面上。在某些情況下,源極/汲極部分420存在於由絕緣層214下的凹陷側壁219形成的凹部可減少在沈積源極/汲極層222時在通道區域213附近形成缺陷(例如,類似於缺陷221)的機會。以此方式,在沈積源極/汲極層222之前,先沈積且蝕刻源極/汲極層220可降低之後形成的源極/汲極結構430的電阻(參見第21圖)。
源極/汲極層222的材料可與源極/汲極部分420的材料及/或通道區域213的材料相同或不同。形成的源極/汲極層222的載子濃度可小於、約等於或大於源極/汲極部分420的載子濃度。在一些情況下,形成具有相對高的載子濃度的源極/汲極部分420可改善之後形成的源極/汲極結構430(參見第21圖)與通道區域213之間的電性接觸。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沈積源極/汲極層222至約2nm至約20nm範圍內的厚度,雖然其它厚度為可能的。
在第21圖中,根據一些實施方式,沈積襯裡層224及源極/汲極金屬226以形成源極/汲極結構430。襯裡層224可類似於先前針對第13圖描述的襯裡層224,源極/汲極金屬226可類似於先前針對第13圖描述的源極/汲極金屬226。襯裡層224及源極/汲極金屬226可使用合適的製程沈積,諸如先前針對第13圖所描述的製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進行平坦化製程以移除源極/汲極層220、源極/汲極層222、襯裡層224及/或源極/汲極金屬226的多餘的材料。以此方式,源極/汲極結構430可類似於先前針對第13圖描述的源極/汲極結構230,但其他源極/汲極結構為可能的。
第22圖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的記憶體單元500的剖面圖。第22圖的記憶體單元500類似於第17圖的記憶體單元300,除了背閘極208及源極/汲極結構330是繪示為物理及電性連接至導電特徵122A~122C。第22圖的實施方式為實例,如本文描述的任何實施方式,記憶體單元可以類似或不同的組態連接至導電特徵122A~122C。第22圖所示的導電特徵122A~122C中的一個或多個可為互連結構的導電特徵,諸如先前針對第1圖描述的互連結構120的導電特徵12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電特徵122A~122C可類似於如前所述的導電特徵122,可使用類似技術形成。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電特徵122A~122C電耦合至其他記憶體單元以形成記憶體陣列。例如,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電特徵122A可為字元線,導電特徵122B可為位元線,而導電特徵122C可為源極線。其他組態亦為可能的。
作為說明性實例,為寫入諸如記憶體單元500的記憶體單元,藉由施加適當的電壓至字元線(例如,122A)、位元線(例如,122B)及源極線(例如,122C)使寫入電壓被施加穿過記憶體單元的記憶體層210。藉由施加寫入電壓穿過記憶體層210可改變記憶體單元的記憶體層210的極化方向。因此,記憶體單元的TFT的閾值電壓可自低閾值電壓切換至高閾值電壓,反之亦然,從而可將二進制值儲存在記憶體單元中。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記憶體陣列的字元線可與位元線及源極線相交,使單獨的單元可被選用於寫入操作。
為讀取儲存在記憶體單元中的值,可將讀取電壓施加至字元線(例如,122A)。讀取電壓可為例如記憶體單元的TFT的低閾值電壓與高閾值電壓之間的電壓。取決於記憶體單元的記憶體層210的極化方向,記憶體單元的TFT可導通亦可不導通。例如,當TFT處於低閾值電壓狀態時,TFT的通道區域213在施加讀取電壓時導通電流。當TFT處於高閾值電壓狀態時,TFT的通道區域213在施加讀取電壓時導通少量電流或不導通電流。因此,當施加電壓至位元線(例如,122B)與源極線(例如,122C)之間時,讀取電流可存在或可不存在。以此方式,可決定儲存在記憶體單元中的二進制值。
藉由本文描述的實施方式可形成改良的及更均勻性能的鐵電薄膜電晶體(FeTFT)記憶體單元。藉由沈積第二源極/汲極層於第一源極/汲極層及第一源極/汲極層中的缺陷上,使之後沈積的導電材料接觸相對無缺陷的第二源極/汲極層。由於第一源極/汲極層中缺陷的存在,第二源極/汲極層可提供一個比第一源極/汲極層更低電阻的介面。在一些情況下,在沈積第二源極/汲極層之前蝕刻第一源極/汲極層可減小第一源極/汲極層中的缺陷尺寸,使電阻降低、與缺陷相關問題的風險降低、增加產量且提高裝置的一致性。本文所描述的技術可增加記憶體單元內的電流,改進裝置性能、效率及速度。如本文所述,減小缺陷尺寸亦可降低缺陷對記憶體單元性能的影響,可改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例如記憶體陣列的記憶體單元)之間的製程控制及一致性。
根據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一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形成第一導電特徵於第一介電層中。沈積記憶體層於第一導電特徵上。沈積通道層於記憶體層上。沈積第二介電層於通道層上。蝕刻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於第二介電層中以曝露通道層。蝕刻由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曝露的通道層以曝露記憶體層,其中通道層的剩餘區域在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之間延伸。沈積第一源極/汲極層於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中,其中第一源極/汲極層物理接觸剩餘區域。沈積第二源極/汲極層於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中的第一源極/汲極層上。沈積導電材料於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中的第二源極/汲極層上。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沈積第二源極/汲極層之前,蝕刻第一源極/汲極層。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蝕刻第一源極/汲極層曝露記憶體層。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沈積第一源極/汲極層在靠近剩餘區域的第一源極/汲極層中形成缺陷。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二源極/汲極層沒有缺陷。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蝕刻通道層形成凹部於第二介電層下。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二源極/汲極層具有與第一源極/汲極層不同的摻雜濃度。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一源極/汲極層及第二源極/汲極層為相同的材料。
根據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一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形成字元線於基板上。形成鐵電層於字元線上。形成通道區域於鐵電層上。形成位元線及源極線於通道區域的相對側壁上,其中形成位元線及源極線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沈積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於鐵電層上及通道區域的相對側壁上。蝕刻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其中蝕刻後部分的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保留在通道區域的相對側壁上。沈積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於鐵電層上及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的剩餘部分上。沈積導電材料於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上。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沈積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包括保形沈積製程。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包括氧化銦鎵鋅。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包括缺陷缺陷自通道區域的側壁延伸至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的頂表面的缺陷。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蝕刻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曝露鐵電層。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沈積絕緣層於通道區域上,其中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的剩餘部分在絕緣層下突出。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通道區域的相對側壁為彎曲的。
根據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一種裝置包括位於基板上的記憶體層。位於記憶體層上的第一源極/汲極結構及第二源極/汲極結構,其中第一源極/汲極結構及第二源極/汲極結構分別包括位於記憶體層上的第一源極/汲極層。位於第一源極/汲極層上的第二源極/汲極層,其中第二源極/汲極層不同於第一源極/汲極層。位於第二源極/汲極層上的金屬層。在記憶體層上自第一源極/汲極結構的第一源極/汲極層延伸至第二源極/汲極結構的第一源極/汲極層的通道區域。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二源極/汲極層的厚度範圍為2nm至20nm。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二源極/汲極層比第一源極/汲極層厚。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一源極/汲極層包括接縫。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二源極/汲極層沒有接縫。
上文概述了數個實施方式的特徵,使得所屬技術領域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揭示內容的各態樣。應理解,所屬技術領域人員可以容易地將本揭示內容用作設計或修改其他製程及結構的基礎,以實現與本文介紹的實施方式相同的目的及/或實現相同的優點。所屬技術領域人員亦應認識到,該些等效構造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精神及範疇,並且在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該些等效構造可以進行各種改變、替代及變更。
50:基板 100:半導體結構 200:記憶體單元 300:記憶體單元 400:記憶體單元 500:記憶體單元 103:閘極介電層 105:閘電極 106:源極/汲極區域 108:閘極間隔物 110:第一ILD 112:第二ILD 114:源極/汲極觸點 116:閘極觸點 120:互連結構 122:導電特徵 122A:導電特徵 122B:導電特徵 122C:導電特徵 124:介電層 130:區域 202:蝕刻終止層 204:絕緣層 214:絕緣層 215:絕緣層 205:光阻劑 211:光阻劑 217:光阻劑 206:開口 218:開口 208:背閘極 210:記憶體層 212:通道層 213:通道區域 219:凹陷側壁 220:源極/汲極層 222:源極/汲極層 221:缺陷 224:襯裡層 226:源極/汲極金屬 230:源極/汲極結構 330:源極/汲極結構 430:源極/汲極結構 320:薄化的源極/汲極層 420:源極/汲極部分 D1:距離 T1:厚度 T2:厚度 T3:厚度 T4:厚度 W1:寬度
結合附圖,根據以下詳細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本揭示內容的各態樣。注意,根據行業中的標準實務,各種特徵未按比例繪製。實際上,為了討論清楚起見,各種特徵的尺寸可任意增加或減小。 第1圖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的半導體結構的剖面圖。 第2圖、第3圖、第4圖、第5圖、第6圖、第7圖、第8圖、第9圖、第10圖、第11圖、第12圖及第13圖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記憶體單元的中間步驟的剖面圖。 第14圖、第15圖、第16圖及第17圖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記憶體單元的中間步驟的剖面圖。 第18圖、第19圖、第20圖及第21圖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形成記憶體單元的中間步驟的剖面圖。 第22圖繪示根據一些實施方式的記憶體單元的剖面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22A:導電特徵
122B:導電特徵
122C:導電特徵
124:介電層
202:蝕刻終止層
204:絕緣層
215:絕緣層
208:背閘極
210:記憶體層
213:通道區域
221:缺陷
330:源極/汲極結構
500:記憶體單元

Claims (20)

  1. 一種方法,包括: 形成一第一導電特徵於一第一介電層中; 沈積一記憶體層於該第一導電特徵上; 沈積一通道層於該記憶體層上; 沈積一第二介電層於該通道層上; 蝕刻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於該第二介電層中,以曝露該通道層; 蝕刻由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曝露的該通道層,以曝露該記憶體層,其中該通道層的一剩餘區域在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延伸; 沈積一第一源極/汲極層於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中,其中該第一源極/汲極層物理接觸該剩餘區域; 沈積一第二源極/汲極層於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中的該第一源極/汲極層上;及 沈積一導電材料於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中的該第二源極/汲極層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沈積該第二源極/汲極層之前,蝕刻該第一源極/汲極層。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蝕刻該第一源極/汲極層曝露該記憶體層。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沈積該第一源極/汲極層在靠近該剩餘區域的該第一源極/汲極層中形成一缺陷。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源極/汲極層沒有缺陷。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蝕刻該通道層形成多個凹部於該第二介電層下。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源極/汲極層具有與該第一源極/汲極層不同的一摻雜濃度。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源極/汲極層及該第二源極/汲極層包括相同的材料。
  9. 一種方法,包括: 形成一字元線於一基板上; 形成一鐵電層於該字元線上; 形成一通道區域於該鐵電層上;及 形成一位元線及一源極線於該通道區域的相對側壁上,其中形成該位元線及該源極線之步驟包括: 沈積一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於該鐵電層上及該通道區域的相對側壁上; 蝕刻該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其中蝕刻後部分的該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保留於該通道區域的相對側壁上; 沈積一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於該鐵電層上及該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的該些剩餘部分上;及 沈積一導電材料於該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沈積該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包括一保形沈積製程。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包括氧化銦鎵鋅。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包括一缺陷,該缺陷自該通道區域的一側壁延伸至該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的一頂表面。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蝕刻該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曝露該鐵電層。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沈積一絕緣層於該通道區域上,其中該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的該些剩餘部分於該絕緣層下突出。
  15.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通道區域的相對側壁為彎曲的。
  16. 一種裝置,包括: 一記憶體層,位於一基板上; 一第一源極/汲極結構及一第二源極/汲極結構,位於該記憶體層上,其中該第一源極/汲極結構及該第二源極/汲極結構分別包括: 一第一源極/汲極層,位於該記憶體層上; 一第二源極/汲極層,位於該第一源極/汲極層上,其中該第二源極/汲極層不同於該第一源極/汲極層;及 一金屬層,位於該第二源極/汲極層上;及 一通道區域,在該記憶體層上自該第一源極/汲極結構的該第一源極/汲極層延伸至該第二源極/汲極結構的該第一源極/汲極層。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二源極/汲極層的厚度範圍為2nm至20nm。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二源極/汲極層比該第一源極/汲極層厚。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源極/汲極層包括一接縫。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二源極/汲極層沒有接縫。
TW112121307A 2022-07-07 2023-06-07 半導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TW2024168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3/367,826 2022-07-07
US63/377,825 2022-09-30
US18/152,597 2023-0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6807A true TW202416807A (zh) 2024-04-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40974B2 (en) Memory array isolation structures
US11985825B2 (en) 3D memory array contact structures
US11653500B2 (en) Memory array contact structures
US11515332B2 (en) Ferroelectric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11710790B2 (en) Memory array channel regions
TWI776411B (zh) 記憶胞、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11532343B2 (en) Memory array including dummy regions
US11856785B2 (en) Memory array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US20230317848A1 (en) Memory Array Channel Regions
US20230309315A1 (e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US11950427B2 (en) Ferroelectric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20230063038A1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reof
US20230008998A1 (e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TW202416807A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US20240015982A1 (en) Ferroelectric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CN117062444A (zh) 铁电存储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KR102674358B1 (ko) Mram 디바이스의 통합을 위한 인터커넥트 캡핑 공정 및 결과적 구조체